高中地理精品课件

2023-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中地理精品课件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全套-精品课件

[真诚为您服务]

JKJ6《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全套精品课件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全套精品课件(21个) 1.0《行星地球》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1.1《宇宙中的地球》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1.3《地球的运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1.4《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0《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2《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3《常见天气系统》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4《全球气候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3.0《地球上的水》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3.1《自然界的水循环》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4.0《地表形态的塑造》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4.2《山岳的形成》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5.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5.1《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全套精品课件(22个) 1.0《人口的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1.2《人口的空间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1.3《人口的合理容量》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城市与城市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3《城市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3.0《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3.1《农业的区位选择》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4.0《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4.2《工业地域的形成》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5.0《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5.1《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5.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6.0《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3》-全套精品课件(18个) 1.0《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1.3《问题研究:地理条件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那些条件?》PPT课件(新人教版)

2.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0《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2《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3《问题探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4.0《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5.0《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5.3《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说明:

联系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长泰一中教研室 姚秀元 联系电话:13607573837(手机) 电子邮箱:ctyzyxy@126.com 农业银行卡:95599 8070 17376 59311(姚秀元) 邮 编:363900 UploadFiles/2009/9-16/916977886.doc

第2篇:高中地理课件

【高考经典】2007四川文综卷3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指出图中甲阴影区与图10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考点:气候(气温、降水)对农业的影响分析

答案

甲区以畜牧业、园艺业为主,乙区以种植业为主。

• 甲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乙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同季),适宜谷物生长。

高考经典】2007天津文综

36.下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

(3)填表说明黄河、恒河部分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考点: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分析

(2)雨热同期;地势平坦;人口稠密。

【高考经典】2008全国Ⅱ36.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 并简述原因。(12分)

考点:气温时间变化原因分析

• 36.(36分) •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4分);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分),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4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考点:降水原因分析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2分)。

【高考经典】2008全国文综 3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2)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考点: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分析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高考经典】2008北京文综

3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1.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分析

2.降水量分布特征描述及原因分析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答案:(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高考文综试卷中气候部分题型

【高考经典】2008新课标海南卷

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7题。

7.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考点:降水原因分析

答案:A

【高考经典】2008新课标海南卷、宁夏卷

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 更长,为什么?(14分)

考点:降水(大雾)原因分析 (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

水汽较多(靠近河流)

(易产生浓雾)。

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

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高考经典】新课程

2008江苏卷

28.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气候特征

相同点

第3篇:高中地理教学课件反思

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高中地理教学课件反思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面对这样的教材,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该怎样上课?……需要冷静、积极地思考,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并谈谈几点体会。

1.多交流探讨,备课要充分,优化课堂结构

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而备课充分也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先备课,然后在去请教探讨并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得以解决问题。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并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师生互动

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要是师生不互动的话,自己都很难把课上下去,感觉他们都没有在听,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吸收,我上课的时候非常怕学生太安静了,你问什么他们都没有反应,这堂课就上得很不舒服,虽说这样你就能把课时完成,但是这样上课,不只学生没有劲,老师也没有劲了,好像在走过场似的。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指导、引导他们。

3.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地图册以及地球仪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者,我想过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比如在讲到气候类型时就要将几种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进行比较。在讲到气温时有冬季最冷月气温、年均温的比较,降水有年雨型、季雨型的比较。

4.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第4篇:粤教版精品课件课件 《从军行》教案

《从军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王昌龄和边塞诗。

2.培养初步鉴赏诗歌词句的能力。

3.品味王昌龄诗歌雄阔豪壮的气势和精炼含蓄的艺术特色,理解诗中的豪情壮志和思归情感。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过程与鉴赏

(一)引入新课 略

(二)方法指津 1.边塞诗

以擅写边塞战争、塞上风光、仕途坎坷内容而得名。始于六朝及初唐,盛于开元、天宝年间。高适、岑参成就最高,故又称高岑诗派。王之涣、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等名列此派。边塞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极悲凉慷慨,又有缠绵婉转之情,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王昌龄诗歌既有热情讴歌将士们爱国豪情和昂扬斗志的,又有写戍边将士思乡的忧愁与痛苦的。

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泛: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奔放,富有崇高感。

3.边塞诗的阅读:

(1)弄清边塞诗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2)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如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的崇敬之情。

(3)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文本鉴赏 1.诗人小传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曾任江宁(今江苏南京)令,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南西)尉,故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弃官居江夏,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诗承建安风骨,风格雄浑,名重当世,尤以七绝出类拔萃,赢‚七绝圣手‛之称。后人推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留下诗近200首,其中绝句约占二分之一。

2.诵读指导

一、把握节奏

二、读准语调

青海长云暗雪山,——基调豪壮 孤城遥望玉门关。——用悲壮语调读 黄沙百战穿金甲,——用坚定语调读 不破楼兰终不还。——用豪壮语气读

三、读出意境

第一、二句:概括描绘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环境。诗人用鸟瞰的笔法,次第展开了西北边陲的广阔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第三、四句直接抒情,在惨烈的战斗中,金甲尽管磨穿,但将士报国壮志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表达戍边将士不畏环境恶劣,不怕战争艰苦,誓死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小结:这首诗有长期戍边的悲苦,更有保卫边疆的慷慨。而雪山长云、海天无际中的独立雄关,形象地烘托出这种复杂的感情。

3.美点赏析

1、诗歌如何描写边塞戍守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 环境? 虚写:

1、2句想象夸张 实写:黄沙 战场 荒凉萧瑟

2、诗歌是怎样表现边塞将士的宽广胸襟的? 战斗生活:孤城遥望 百战穿 誓言:终不还

3、说说本诗的意境? 阔大悲壮:

1、2句情景交融 悟出

3、4句直接抒情 倍感

四、问题探究

问题: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此诗主旨说:‚作豪语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沈德潜的说法理由何在?请你查找资料,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参考资料一:

《唐贤清雅集》:‚清而庄,婉而健,盛唐人不作一凄楚音。‛

《唐人绝句精华》:‚又换一意,写思归之情而曰‘不破楼兰终不还’,用一‘终’字而使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着穿观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敌立功而归,则非诗人之本意矣。‛

参考资料二:

《从军行》属乐府旧题,这组诗共七首,未必是一时之作,但却是完整的边塞组曲。《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从军》诸作,皆盛唐高调,极爽朗,却无一直致语。‛这组诗既写了将士们安边报国、勇于进取的豪迈精神,也抒发了他们无法排遣的乡思和离愁。诗中表现的思想情感是多元的、丰富的,既有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豪情壮志,又有真切实在的厌战思乡、渴望和平的人之常情。其

一、二采用细节描写表现边人的思亲怀乡之情,深挚感人;其四写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为国戍边,渴望胜利的心情;其五写激动人心的胜利情景。

参考资料三:

王昌龄诗集中,边塞诗约二十馀首,厌战的多(如《塞下曲》

三、四;《塞上曲》、《代扶风主人答》及长诗《箜篌引》等),表现立功、尚武者寥寥。就是‚不破楼兰终不还‛,按沈德潜评说,‚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真是懂得诗家三昧。我总觉得王昌龄诗,有种极可贵的人性、人道精神,‚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今天读来都震撼人心。中国战争亘古迄今,都是‚以血肉作长城‛‚一将功成万骨枯‛,从来不考虑人的生命价值。正是从人性出发,王昌龄诗集中,宫怨、闺怨题材,特别丰富、感人,边塞与宫怨,两种题材,实即一个歌颂人性、人道主题。如能从这一方面着笔,可能对唐诗‚底蕴‛,能发掘得更深一些。——选自《中华诗词》网

第5篇:粤教版精品课件课件 《登高》说课稿1

<登高>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简析:

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过程,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其中诗歌鉴赏(特别是古体诗词)是高职类考试文学鉴赏考査的重点,因此诗歌鉴赏被列为重点教学内容。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抓住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品味表现力较强的词句,并且通过联系时代背景,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进而运用比较、想象,挖掘创新,领悟诗歌的意境,此篇很适合这样的教学。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

多读古代诗文中的一些名家名作,这样才能对诗歌的类别、创作背景、表达技巧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观千剑而后识器”。此篇居于诗歌鉴赏教学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目标:

依据特殊类高考大纲确立本课教学的目标为(1)了解杜诗的艺术风格

(2)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遵照教学环节,诗歌进行分类鉴赏,依据本诗的特点,可确立该课的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所蕴涵的感情;情与景的自然融合。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5、课时安排:1课时

依据教学进度及全诗内容而制定。

二、学情介绍

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从哪些角度进行鉴赏,运用什么方法进行鉴赏,还比较模糊。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能力也是教授本课的一个目的。

三、 教法、学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学生诵读、教师范读,整体感知、重点赏析的教学方法。

2、语言、动作,形象激情的教学方法。

3、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知识,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教学方法。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据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全诗。同时通过个性化语言以及动作演示等形象激情的方法来辅助教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放音乐《二泉映月》,老师在乐声中朗诵《登高》全诗。)

问:大家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呀?(杜甫)

以一种讲述电影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这样可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以便更快更好的进入诗歌鉴赏的状态中。

(二)老杜知多少(作者简介)

“温故”提问,“知人”论诗,为新课学习作准备。设计如下:

说起这位老人,我们总是有太多的话要说的。大家说说,都知道多少?(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滞留长安以后,从长安诗开始,杜甫大多作品中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精神。从早年的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杜甫的拳拳之心,永远是那样执着。他随时随地不忘君国,如苏轼所说‘一饭不忘君’。”其诗被称为“诗史”。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梁启超赞美杜甫是“情圣”。

学生对杜甫并不陌生,他的诗歌也能背上几首。安排由学生(基础差的)先说,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的作用。

(三)背景材料提示(出示幻灯片)

因导语设计中已有部分提示,所以不必再多花时间讲解,但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复杂的感情,因此这一环节又不能省掉。

(四)感读《登高》:诵读提示

1、学生自由读,学生个读

课堂应当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支配。整体感知要阅读、讨论与广泛的交流。在信息的交互中扩大和丰富理解,是不可或缺的。在整体感知的阶段,不设置问题,还教学的自然状态,原生与无序的状态,以求得学生整体意识的建构。带问题的感知,因明显地使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点而不及其余的定向性,而不利于语感的培养。事实上,这种原生的整体感知阅读预示的是一种可能性,是在面与空间上的延展,因而是生动的、丰富的过程。

2、读法指导:

教师展示幻灯,(可在指定学生个读时)就具体内容进行指导。(幻灯)◆阅读和欣赏诗歌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的具体情境,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

◆要注意体会作品的构思和语言的妙处,理解深刻寓意;要反复吟诵,细细品味作品的情思和韵味。

◆《登高》于悲痛中渗透着杜甫伤时忧国的心情。诵读要注意作者通过景物、环境描写创造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朗诵要把诗作背诵下来,要适当运用手势、眼神、体态来表情达意。注意声音语调,速度要慢些,韵脚要拖长,声音要响亮。最重要的是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要让它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共鸣,做到声情并茂。

◆《登高》表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沉郁,指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顿挫,指语言上的凝炼沉着和节奏上的铿锵跌宕。

3、师示范读

理论必须付诸实践,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诗歌朗读的要领。

(四)把握思路(出示幻灯片)

把握诗歌的写作思路,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为诗歌背诵作准备。

(五)学生感受:把握意象,品味意境。

学生名句欣赏、感受谈(个品)。(这个设计环节是使学生从自由粗放阅读到点拨细致阅读,符合读书的规律。“名句欣赏”是进入作品的细部,就很多丰富的细节来谈谈学生的认识与感受,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谈个人的感受时,无论哪一句,都要谈得具体,并可能地把原因说出来;但教师要辅以讲解、指点。下面是教师讲解的有关内容。

“杜甫于759年秋辞去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到了秦州,又于这年冬天展转流浪到成都。不久,由于蜀中军阀混战,他不得不流浪到梓州。764年,正当他买舟东下,返回日益思念的洛阳时,他的好友严武被重任成都,杜甫立即赶回成都,筑草堂,这时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喜悦。但是在765年春,严武突然去世,诗人又被迫东下,于766年春夏之交到达夔州。而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在夔州,山川雄壮,地势险要,高江急峡,古木苍茂,别有一番气象。杜甫在这里写下了很多歌颂山川和遣兴书怀之作,以及咏叹名胜古迹的诗篇。应当说,在夔州的生活是可以惬意的。但是,诗人毕竟是关心政治的人,在这里,一切无不勾起他的回忆,引发他的感慨。于是写下了那千古名诗《登高》。” 提问设计:(出示幻灯片)

问题1. 读诗要抓住消息句,品味要品情景语。诗中哪一句是这样的消息句?它有什么作用?

问题2. 这首诗的内容和语言是怎样前后照应的?

设计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由“眼前景”向“心中情”的过渡。

(六)重点赏析(分首、颔、颈、尾四联)

1.景

提问设计:

a、首联写了哪些景?(6)

六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飞鸟。

b、短短14字竟写了6景,体现了诗歌语言怎样的特点?(凝练)

又如马致远《秋思》“小桥„„”

c、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

风急--冷天高--人渺小、孤独猿啸哀鸟飞回--孤独(“哀”--凄凉) 鸟----毛泽东“鹰击长空”(积极进取、意气风发)----王唯“鸟鸣山更幽”(自由欢畅)----如果首联可看做若干个镜头的组合,那么颔联则是一个大全景 d、颔联写了怎样的景?

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士悲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

有人认为这两句八重悲哀,或九重悲哀。(设问:看看有哪九重悲哀?)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乡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乡作客尤可悲;四重经常作客更可悲;五重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六重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阳佳节,不能饮酒,实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过半百,一事无成,悲不胜悲啊!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则是抒情

(2)情

a、颈联中“作客”何解?等同于现代汉语吗?(客居他乡)

与我们学生的在外求学同吗?(飘零、流浪在外)

b、有关“登台”

九九重阳节--习俗:登高/赏菊/喝菊花酒(诗尾联提及“酒”)

王唯《九月九日忆„„》“登高”(全家/本地)

然杜甫登高时处境?

独/百年/多病/作客/繁霜鬓/悲秋/潦倒„„苦(悲愁)!!! 苦从何来,尾联给出了答案!

c、尾联-----苦之缘由

艰难-----国难(安史之乱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自身命运)

d、恨(繁霜鬓)什么?

忧愤!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为国效力

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杜甫无论“达穷”均“兼济天下”!----伟大的爱国诗人!

e、本诗联联对仗(律诗一般二三联对仗),据此特点分析“苦”的用法? 苦恨---副词(极度) .

f、为何“新停浊酒杯”?

中国文人(其实不光是文人啊)好喝,乐忧皆然。

乐饮助兴(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忧饮消愁(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甫悲苦有忧,须借酒浇愁,然不能饮,何故?

“多病”(肺病等)---“-潦倒”(穷得买不起酒喝)

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

朗诵提示:情感---愁苦语速---缓慢

在赏析的过程中,设计这些问题,既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思考,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具体的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

(七)名家借鉴(依据情况而定,可讲可不讲)

在自己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再借鉴名家点评,这一环节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全诗。

(八)课堂小结

写秋景,抒悲情-----风格“沉郁顿挫”。

站在全诗的角度全方位把握作品内容,让学生更加明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九)鉴赏练习(出示幻灯片)

设置一道选择题,既是对学生该堂课所学知识的检验,又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高考诗歌鉴赏部分题型(选择题的形式)。

作业布置:背诵全诗及名句171中有关杜甫的名句。

选做:印发的资料练习第

9、

10、11诗歌鉴赏练习。

第一道题是考纲范围内要求每位学生掌握的内容,选做部分一般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加强提高。

五、教学评价

我个人认为能够按照上述思路教授本课,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6篇:地理课件的制作

关于地理课件的制作方法

从70年代中期起,计算机技术开始与教育相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教学手段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互努力的结果。CAI是一种高级程序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硬件、软件和课件是它的三要素。如今许多学校在硬件设施和软件都具备的条件下,优秀地理课件的缺乏以及地理课件的自制有一定难度,成为影响许多学校发展地理多媒体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地理课件需要地理教师自己、或和计算机教师合作共同设计与编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下笔者就地理课件的制作过程做一些探讨。其流程图如

下图:

一、确定课题。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适合用多媒体,也有很多不适合多媒体教学。其选择的一般原则为:

1.常规实际演示或教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在现实实验中仪器设备太笨重、太昂贵时; 3.常规真实情景不可能长时间稳定时;

4.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很好解决而且有优势,并能使学习者有切身的体会,例如:四季的形成、地壳运动等抽象的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视频等功能,进行显示、模拟,使之直观、形象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设计。以传播学和学习论的理论为基础,利用系统理论的原则和方法,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实施的计划,以便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三、系统设计。即按教学设计的要求来确定计算机课件的基本结构及实施的方案。包括:

1. 要确定软件的类型。课堂演示型软件:能针对某一课题内容,按一定顺序呈现教学信息,能按照学生的反应和请求而变化,既适应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适用于地理知识难度偏小,地理表象陈述较多,地理规律含量不高,学生活动相对较小的课型。‚个别交互软件:它设计了多层次分支结构,同一课题的不同分支教学流程,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适合于学生自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适于地理规律性强、难度较大,以单因素为动画演示、多因素为控制模拟方式表现教学内容,学生的主动性很强。ƒ测试题库型软件:它可以调动题库中大量静态、动态图像、音频模块进问题的设置,通过人机对话,及时作出客观反馈,能促进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联想,有利于学生形成习惯性的技巧。„游戏型软件:通过一种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能训练学生的一定地理技能或智能,达到一举两得,寓教于乐的目的。„工具资料型软件:此类型软件通过建设数据库,存储了大量的地理信息,便于学生查找和咨询。†综合性软件:该类型软件编制较复杂,但软件内容种类多样,且功能强大,能灵活服务于地理教学。不管哪一种类型的软件,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都须具有以下特征:知识的准确性;‚图、声、文的交互性;ƒ画面的生动、形象、趣味性;„操作的灵活性(界面的友好性);„网络性(能在网上发行)。

2.要设计封面和界面。界面是信息交换的通道,通过键盘、鼠标等物理设备对屏幕作出反应,完成人机的交互作用,好的界面除了交互性强之外,还应考虑到界面的美观程度。例如:颜色的搭配是否协调,背景是否合适,按钮是否美观等。笔者曾与微机教师合作共同制作一课件,技术上没遇太大阻力,倒是在背景的选择、颜色的协调性以及版面的设计上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最终还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得已搬来了“救兵”——一位美术教师,所有的问题引刃而解,由此可见,课件的制作是多学科合作的共同结果。 3.划定知识单元和知识点。

四、脚本创作。由熟悉写作工具软件的专业人员根据教学和系统设计的内容结合创意进行脚本设计(即屏幕设计)。脚本是制作课件的直接依据,是一项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包括:

1.交代该课件讲什么。先设计一个框架,要能体现屏幕界面的方向。

2.根据内容描述对等信息:即设计媒体信息的一个呈现手段。如用文字、动画、声音等类型表现。对于文本,凡能标明字形、字色的都应尽量标明;图形要尽量注明线型、线色,对于动画,要绘制出动画的初始状态,包括背景在内,对每个动画要画出它的典型位置„„还要考虑课件界面、屏幕对象、风格等艺术性设计要求。

3.多媒体信息关系的设计。即交互设计,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生命所在,交互的途径通过课件的“用户界面”得以实现。该界面必须告诉使用者它有什么以及它能干什么,通常有超文本和热点的形式。

超文本(Hypertext):一个以文本为主的课件经常会用到超文本。采用超文本时,每个词都是“活的”——选中它,你可以直接跳转到你想去的任何一页。 ‚热点(Hotspot):热点通常是屏幕上的一个按钮、图片或热对象,当你选中它时,它会把你带入该课件的另一部分。

五、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加工。这是多媒体信息合成前的最后一个准备阶段,工作量较大、且内容繁琐。包括: 1.文本的制作:文本的输入固然容易,但设计者还要在它怎样出现在屏幕上以及使用者怎样与它进行交互等方面费一番脑筋,在一些特定的环境里,如能作一些特效字,应用到标题或说明性的文字中,则效果更好。例如:在讲地震的内容时,可将“地震”二字做成破碎状的动画字;讲湖光山色等旅游风光时,可利用水面倒影字的特殊效果;讲火山喷发时,可将文字做成熊熊燃烧的燃烧字等等。这些特效字可利用一些常用的软件如:PhotoShop、Cool 3D或3D Max Studio等完成,凡是你能想到的特殊效果,它们几乎都能做到。 2.图像的收集与加工。地理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它的许多内容用文字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用大量的图像资料。图像素材的收集可来源于一些现成的CD-ROM、扫描的图片,或自制的图片,另外网上下载图片也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有了图片,再利用一些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PaintShop、CorelDraw等对图像进行特技处理,得到自己满意的效果,如图像的翻转、旋转、颜色的调整和一些特殊效果等。

3.动画制作。动画适宜表现教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可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利用Animator Pro软件可制作出许多令人满意的二维动画效果,如分锋面雨带的移动,四季的形成,巴拿马运河船只出入的过程等。三维动画制作的软件有3Dstudio,只是难度较大,九八年在深圳评比的全国一个优秀地理课件——等高线地形图即用三维表示,在一张二维的等高线地形图上,一座立体的山拔地而起,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测,山谷、山脊、鞍部等部位均用高亮度表示,一目了然,效果极佳。但笔者还是认为能用二维解决,表达清楚的内容,决不用三维来表示。

4.视频制作:视频信息可以大大丰富课件的内容,利用影皇(Video King)视频捕获卡等硬件设备可方便的对视频信号数字化,并进行编辑处理。 5.音频设置:多媒体课间一般都会用到大量的音频信息,如背景音乐,解说等,音频的使用不仅能起烘托视觉体验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交互性,例如在测试题中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正确还是错误。

六.多媒体信息的合成。即将已准备好的文本、图形、视频信号、动画等多媒体素材或各个节点,根据课件设计的要求,进行链接,形成多媒体课件。在众多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中,笔者认为Authorware和PowerPoint比较好。PowerPoint易学易用,适用一些小型课件,交互性要求强的用Authorware较好,它具有跨平台兼容性,可创作、编辑、发送通过不同平台(Windows 95, Window NT等)播放的应用程序,这种兼容性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也十分重要。

七.调试及教学测评。看你设计的每一个功能是否能达到目的,教学效果如何,并根据需要修改设计,重新调试,直到课件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八.形成教学产品(教学课件)。将修改好的课件,通过刻录机载入光盘,便于长时间的使用和保存。 由此可见,一个多媒体课件的形成往往凝聚了群体的智慧,这种富有现代教育思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创作活动艰苦而有卓效。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不断完善,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制作技术将会越来越简便。另外我们通过网络可方便地下载世界各地学校的优秀的课件,将其引用,修改,通过资源共享来缩短课件开发的周期,提高制作的效率。

苏州市景范中学 刘强

上一篇:教案课后反思100字下一篇:部队营长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