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图像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以图像教学为导向,训练学生识图能力为基础,激起学生学习热情为目标的课程。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理图像所起到的作用是文字讲述无法比拟的。在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倘若地理教师和学生很少运用地理图像,会导致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有所下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理图像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图像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篇1:

教材地理图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高中地理教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读图、析图、用图是高中生必备的地理技能。文章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为例,对教材中的地理图像进行分类统计,并对各类地理图像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在实际教学中降低学生理解地理问题的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地理图像;高中;教材;分类;应用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可以采用图像、图表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1]。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基础,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落实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地理课程基本理念的具体措施。本文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为例,对教材中的地理图像进行分类统计,并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地理图像的分类

地理图像是各种地理教材、资料中用来直观地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各类图像的总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数量多、种类丰富[2],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共有各类地理图像183幅,其中景观图和示意图最多,而漫画最少(见表1)。

二、教材地理图像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地理图像在教学中的应用步骤如下:首先,读图名,明确图的主题;其次,弄清图的表面意义;最后,挖掘图的深层含义,分析规律或变化原因。在具体应用中,应该因“图”制宜,对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采用不一样的应用策略。

(一)地图的应用

地图是地理教材中最基础的地理图像,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两种——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地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空间思维。

1.地图的应用步骤

第一步,读图名,确定主题。

第二步,读图例、比例尺,确定要关注的地理事物是点状、线状还是面状。图例还可以引导读图者直接关注所需要的信息。

第三步,简单分析,确定地图的区域位置和图例的分布位置,回忆旧知,发掘图像信息。

第四部,综合分析,将地图直接展现的信息和地图背后隐含的信息结合起来。

2.地图的应用案例分析

下面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中的“图6.29 近百年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见图1)

图名:近百年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

图例:不同符号代表不同重大自然灾害类型;深灰色背景区域是旱灾多发区,浅灰色背景区域是洪涝多发区。

简单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近百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点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而西北部地区较少,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结合图例可以看出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种类多样,洪涝灾害、病虫害、旱灾点位最多;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的旱灾多发区,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洪涝多发区。

综合分析:旱灾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原因是这些地方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而雨带还未到达;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其原因主要是那里地势较低,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山地,原因是西南山地植被覆盖少,夏季降雨多;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东南沿海地区靠近台风源地;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是冷害多发地;台湾地区以及西北、西南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所以多地震。

归纳总结: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种类多,且有明显的地域分异。

(二)地理景观图的应用

地理景观图是直接反映地理景观或地理事物外部特征的图像,应用地理景观图能够弥补学生不能亲临现场观察事物情境的缺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1.地理景观图的应用步骤

第一步,读图名,确定主题。

第二步,看图,提取图像展现出的关键性地理要素或地理现象。

第三步,图文结合,将图与文字内容结合起来,分析现象成因。

第四步,如果有多幅景观图,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规律,拓展知识面。

2.地理景观图的应用案例分析

下面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中的“图4.6 澜沧江上游的‘V’形河谷”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二]河流侵蚀地貌(见图2)

图像分析:首先,读图名和看图可知,这幅图展示的是澜沧江上游的“V”形河谷,属于河流地貌。其次,结合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分析成因。图中的“V”形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它是河水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的。初期河水落差比较大,流速快,侵蚀作用以下切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变深和延长,横剖面呈“V”形。最后,分析得出“V”形河谷一般出现在河流的上游。

(三)地理示意图的应用

地理示意图主要包括过程示意图、原理示意图、模式示意图、关联示意图和剖面图等[4]。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变化过程的图像,原理示意图是指解释地理原理、成因的图像,模式示意图旨在用某种模式反映地理现象的分布,关联示意图是一种运用文字框图、箭头和线条连接各有关地理事物的组合图形,剖面图则是展示地理事物内部结构的图像。

1.地理示意图的应用步骤

第一步,明要求,读图名,确定所读图的意图。

第二步,找要素,读图例、图中的环节等,提取关键的地理要素。

第三步,以图带文,借助示意图理解教材中较难理解的文字部分,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第四步,拓展知识,对图像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

2.地理示意图的应用案例分析

下面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中的“图3.2 水循环示意”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三]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见图3)

图像分析:首先,读图名和看图可知,这幅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展现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其次,分析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水循环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大类型。海洋水蒸发,在海洋上空形成水汽,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陆地上空凝结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分为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后又汇入海洋,这形成了海陆间循环;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在空中凝结形成降水,返回地面,这一过程称为陆地内循环;海洋水通过蒸发在海洋上空形成水汽,又通过降水落回海洋,这一过程是海上内循环。再次,分析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可以促进水资源的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另外,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四)地理统计图的应用

地理统计图包括柱状图、线状图和饼状图。柱状图能表现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数量对比,线状图更倾向于展现变化的趋势,饼状图则适用于展示地理事物的要素组成。

1.地理统计图的应用步骤

第一步,读图名和图例,了解所读图的类型和主题。

第二步,看要素。如果是柱状图和线状图,看横坐标及纵坐标的含义;如果是饼状图,看扇形要素的构成。

第三步,读数据。柱状图主要看柱值的大小,线状图主要看线的形状以及线的拐点数值,饼状图则主要看各构成要素的比重。

第四步,分析数据,并把图中数据用地理语言概括出来。

2.地理统计图的应用案例分析

下面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中的“图3.16 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四]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见图4)

图像分析:从坐标看,图中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密度、盐度、温度。从数据看,随纬度变化,大洋表层海水密度呈“V”状分布,最小值在10°N左右;海水温度呈倒“V”状分布,最大值在赤道附近;海水盐度呈“M”状分布,有两个峰值,分别位于20°S和30°N附近。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低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因此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而表层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域递减,原因是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

(五)遥感影像图的应用

遥感影像图是利用遥感技术直接反映地表状况的图像,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反映较大范围的数据,让人类能够探测难以到达或危险的地方,还可以为学生呈现某地区长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5]。

1.遥感影像图的应用步骤

第一步,读图名,确定所读图的范围和主题。

第二步,找要素,找出影像图中出现的地理事物。

第三步,联系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分析图中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并用地理语言概括出影像图所表达的内容或揭示的规律。

第四步,如果出现多幅不同时间的影像图,应进行对比分析。

2.遥感影像图的应用案例分析

下面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中的“图3.26 洋流交汇海域浮游生物的卫星影像”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五]洋流交汇海域的浮游生物(见图5)

图像分析:首先,这是一幅洋流交汇海域浮游生物的卫星影像图,图中海上的条带是不同种群的浮游生物造成的。其次,图示海域位于南美洲东部的海区,此处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下层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因此浮游生物大量聚集,容易形成大的渔场。

(六)地理漫画的应用

地理漫画是一种采用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表现地理现象的图像,具有一定的幽默性和教育性,并且暗含一定的社会现实,主题鲜明,寓意深刻,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诙谐有趣[6]。

1.地理漫画的应用步骤

第一步,读图名,确定漫画的主题。

第二步,观察图意,观察画面情境,分析漫画描述的是什么样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用地理术语表达图意。

第三步,揭示寓意。一般漫画都存在深层寓意,也就是漫画的内涵。

2.地理漫画的应用案例分析

下面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中的“图1.33 地球内部探秘”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六]地球内部探秘(见图6)

图像分析:图中有几个人站在地球上,地球被切掉一块,图中的人有的拿着探测器,正在探索地球内部,有的正在观察,可以看到被切开的地球内部是分层的。这幅漫画表达的是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如果不进行探索,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地球内部是圈层结构。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人类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三、结语

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不可缺少的表达方式,地理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大量的图像。对地理图像的应用,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步:明确图的主题—分析图的表面意义—挖掘图的深层含义。但是,地理图像的类型多样,对于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可以采用不同的应用方法。地理图像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沈朝伟.例谈高中地理教材插图的高效运用:以湘教版必修Ⅰ为例[J].地理教学,2018(8):11-14.

[3] 张萌萌,路洪海,时晓元.高中地理图像系统分析及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14(19):32-33.

[4] 陆才稳.高中地理示意图教学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1):38-40.

[5] 张悦.抓住遥感影像图的特点 提高地理教学效能:以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一课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2):44-46.

[6] 章玲.漫畫让地理教学更精彩[J].地理教学,2010(11):16-17.

(责任编辑 周侯辰)

作者:许莹 郑昭佩

地理图像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篇2:

基于地理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探讨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以图像教学为导向,训练学生识图能力为基础,激起学生学习热情为目标的课程。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理图像所起到的作用是文字讲述无法比拟的。在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倘若地理教师和学生很少运用地理图像,会导致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有所下降。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思维;图像教学

引言

地理图像是地理知识直观形象的表达形式之一,其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地理课堂中实施图像教学,既能简化教材的文字叙述,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形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等,促进学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全面透视地理图像内涵,基于学生地理思维形成角度,采取有效图像教学策略,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地理图像在高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地理教师将地理图像作为简单的辅助工具,粗略地带领学生认识地理图像中包含的要素,譬如地理位置、区域经纬度、地理现象分布等,没有将地理图像与地理知识相结合或深层次地剖析地理图像包含的地理信息。教师进行有效的图像教学是学生建构地理图像知识的关键。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常常将学习重点集中在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上,从而应对地理考试。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而主动探索地理图像包含的知识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地理图像的认知较少,不懂地理图像便无法获取信息。此外,很多学生接触到的地理图像有限,只会对几种基本的地理图像进行分析。

二、运用地理图像培养地理思维的策略

(一)补全地理图像,构建空间思维

为了构建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全球三圈环流规律,鉴于“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无法全面反映全球三圈环流運动规律,教师便将北半球三圈环流拆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空间区域,以此构建学生地理空间思维。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P34第三段和P35第一段的文字表述,要求学生在解读和提取课本文字信息的基础上,迁移运用低纬环流形成原理,画出中纬、高纬环流立体图。其次,要求学生根据绘图结果,进行低纬、中纬、高纬环流立体图的空间整合,补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图”,并说明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的运动方向及其形成过程。再次,教师引导学生逻辑推理: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大气环流方向,得知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导致大气环流方向不同,并在“南半球空白图”上在准确画出“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合并南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补全“全球三圈环流模式图”,并通过师生合作的形式,共同归纳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此过程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补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空间思维,提高地理推理、知识迁移运用和读图析图的能力,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二)建立联合思维导图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联合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将知识连接成一个整体,将繁杂的知识体系简单化,逐渐形成有条理和有逻辑思维的知识结构。在这种思维导图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再概括,将图像系统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系统和文字系统。这一阶段是教学图像系统的深入发展阶段,也是学生逐渐形成图像学习意识的重要阶段。例如,在学习“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以先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初步建立对水流和地域的系统化认识,再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维导图,使学生在该思维导图的引领下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地理图像进行课堂导入

部分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讲课的速度会随之加快,通常会忽略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缺少课堂导入环节,没有缓冲的时间,就直接进入教学环节,这很难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很难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会导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设置精巧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精心设计,精心打磨,以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素材,充分利用地理图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中国地理时,教师可提前准备相关景观图,在教学中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结束语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上区域差异的独立学科。学生学习地理必然要借助地理图像认识地区之间的差异,所以地理图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图像教学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有密切联系,图像教学是培养综合思维的有效载体,综合思维是指导图像教学的基本思想。高中地理图像的有效应用,离不开地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方法和图像运用技巧。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合理运用图像,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认知,充分发挥地理图像的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松哲.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69):140.

[2]邱梦玲.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研究[J].科普童话,2019(07):73.

[3]张新玲.刍议高中地理图像分类及图像教学模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1):60-61.

[4]王悦辉.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的实效性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8(05):198.

作者:冯璇

地理图像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篇3:

刍议图像教学与高中地理课堂的融合

摘 要:高中地理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为传统的教材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丰富的示意图、地形剖面图以及各种各样的结构图,活化了高中地理教学,优化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图像教学;高中地理;效果

作者简介:王 军(1967—),江苏扬州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图像资源,并以教学重点、难点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以便理性地掌握地理知识,并提高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经历,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图像教学与高中地理课堂融合的几点策略。

一、示意图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

示意图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甚至教师在黑板上都能够随时画出课堂所需要的简易示意图。示意图的主要功能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为解释地理现象而设计的图像,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示意图教学的流程一般是首先明确地理位置,然后分析成因,最后揭示出一般的规律。

例如,在教学“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课时,提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我首先向学生明确这种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区位,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记忆,然后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最后举一个具体的城市例子,如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兰州市的具体纬度位置和年平均降水量及温度等数据。有的学生说:“去过兰州旅游,黄河穿城而过,兰州拉面很有名等,但是农村的水资源及其匮乏,冬季和夏季的温差很大。”我先通过展示兰州市的相关气候特征数据,再结合学生补充的内容,最后归纳出兰州市的气候类型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这种示意图教学的优点是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以步骤的形式使知识的理解逐层递进,让学生由表及里地掌握课堂的重点内容,并找到规律性的東西。

二、景观图教学,引导学生的理性认识

景观图是拍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的照片或画面,一般以彩色照片为主。它能够从宏观上记录普通人无法看到的景象,采用航拍等先进的手段把广袤的地理环境和现象整体拍摄下来,这些景象能够使学生印象深刻。

例如,在讲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时,我提到了江苏省的气候区是温带季风性气候,无法感受到西部沙漠和戈壁等奇特的地理环境,因此学生不能理解风沙地貌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生活在内陆的学生无法感受到海边的景象,所以也不太了解关于潮汐和洋流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口头的描述无法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逼真的画面,只有展示各种地理环境的景观图,展示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才能引起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地理环境差异的比较,能够掌握一些地理规律性的东西,为图像分析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景观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把学生无法想象的图像变成直观现实的景观,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辨识不同地理环境的能力。

三、多媒体辅助,增强学生的空间感

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起码的要求就是要认识地图,培养自己的地图分析思维,这能够形成良好的空间感,掌握一些地域方面的概念和定义。但是很多学生由于接触地理知识比较少,特别是女生的空间感比较差,从而没有真正掌握利用图像的能力,无法做到将图像与解题相结合,这也是高中地理课堂的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设备被引入到了课堂,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展示学生无法想象的图像,并增强学生的空间感,也为课堂上进行分析图像的练习提供了平台。不仅如此,多媒体还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讲“学会运用地形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熟练地说出不同颜色代表的具体海拔高度,并用Flash动画模拟出长江的流动态势,通过长江的整体流动方向,结合学生们都熟悉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谚语,呈现了我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然后,通过Flash动画演示沿着36°N纬线切开“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得到“我国36°N剖面图”的情形;最后,总结得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地理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课前搜集丰富的图像资料,并穿插在课件中,展示在课堂上,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地理课堂内容丰富又不乏形式多样,课堂效率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总之,地理课如果缺失了图像教学模式,就缺乏了足够的说服力,况且地理图像分析题是高考命题的趋势。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进行地理图像方面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图像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让课堂充满研究的氛围,彻底改变传统高中地理课堂低效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丘永平.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156.

[2]汪宏伟.高中地理教材中地图的应用与处理[J].考试周刊,2011(76):20.

作者:王军

上一篇:组织部工作报告汇总下一篇:病毒防控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