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来精神作文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恩来精神作文

论恩来精神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引导作用

摘 要: 恩来精神内涵丰富而深刻,为新时期的班级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用恩来精神引领班级建设,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

关键词: 恩来精神 高校班级管理 引导作用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90后”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具有思维活跃、追求个性,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等特点,面对这样的群体,如何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恩来精神对新时期高校的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恩来精神内涵综述

恩来精神是周恩来总理在其奋斗的事业和社会生活及个人言行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品格和作风的精髓总和。石仲泉同志把恩来精神概括为:无我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廉洁精神、严细精神、守纪精神、牺牲精神[1]。王家云同志把恩来精神概括为积极进取精神、刻苦好学精神、甘当公仆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唯物辩证精神、勇于创新精神、严于自律精神、宽厚平等精神[2]。江泽民同志在《在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提出:恩来精神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是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是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3]。胡锦涛同志在《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恩来精神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谦虚谨慎的精神和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精神[4]。尽管对恩来精神的内涵研究在表述上存在差异,但学术界在其价值和功能上一致认为恩来精神是周恩来总理留给后人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后人永远继承和弘扬。

二、恩来精神对班级管理的指导意义

1.周恩来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点。近年来某些学生考上大学后出现无聊、厌学现象,而周总理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东渡日本,游学欧洲,崇尚真理,追求理想,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积极进取、刻苦钻研。这种精神,正是教育引導学生的一面旗帜,通过学习恩来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也让学生明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树立发扬追求真理、刻苦钻研的精神,形成优良的学风。

2.周恩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

周恩来极力提倡“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而当今,考场上作弊的有大学生,分配工作互相推诿的有大学生……大学生更应该多向周总理学习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通过学习周恩来求真务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谨慎、诚信、创新的作风,才能形成优良的班风,这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

3.周恩来宽厚平等、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周恩来襟怀博大,广交朋友,善于协作。无论是在内政,还是在外交上,他总是着力分析矛盾着的力量之间的共同利益,进而争取矛盾各方权衡利弊,求同存异。他还坚持宽以待人,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而今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是太阳,是独一无二的,不屑与他人合作。在学习恩来精神的过程中,应学会平等待人,团结协作,营造出和谐的班级人际氛围。

4.周恩来甘为公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助于加强班级干部队伍建设。

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以为人民服务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毕生的追求。而今的大学生,在工作中,很多班级干部存在拖拉、敷衍,甚至自私自利等现象,通过学习周恩来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自觉地参与班级建设工作,努力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从而促进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

三、恩来精神促进班级管理的实现途径

1.将恩来精神与学校德育建设相结合。

德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利用网站、校报、校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和弘扬恩来精神,使学生了解恩来精神。以笔者所在的淮阴工学院为例,学校坚持用周恩来精神育人,将恩来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定为校训,作为全校师生共同的追求。同时,学校通过开设恩来精神专栏网页、开展恩来班创建、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2.将恩来精神与网络课堂相结合。

当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在学生中进一步宣传周恩来精神,以生动的形式、新颖的内容,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的新型教学手段,变灌输式教育为渗透式教育,使学生切身感受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可以开设恩来精神专题讲座,观看恩来精神题材影片、开展读书节等主题活动,吸引学生深入学习恩来精神,让他们从周恩来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汲取力量、完善自我。

3.将恩来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积累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恩来知恩来,知行统一,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瞻仰周恩来纪念场馆,到周恩来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参观,可以以弘扬恩来精神为主题,走出校园进行恩来精神宣传,既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体现求真务实、勇于奉献的恩来精神。通过这些活动,磨炼意志,团结协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参考文献:

[1]石仲泉.周恩来的卓越奉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2]王家云.试论周恩来精神之内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01):1-6.

[3]江泽民.在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02-24.

[4]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3-30.

作者:王明霞

第2篇:关于推进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周恩来精神博大精深,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源泉,也是淮安独特的教育资源宝库。周恩来精神是抓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素材。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育人,组织学生了解周恩来的先进事迹,学习做人做事践行的原则,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关键词: 周恩来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成长成才

周恩来精神是我们党在探寻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宝贵的精神财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周恩来精神为主线,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爱国奉献的恩来精神、敬业乐群的协作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相融合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学习周恩来的信仰观、大局观、公仆观、改革观、敬业观、廉洁观、学习观和婚恋观,了解周恩来精神的深刻内涵。坚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团队意识、集体意识。

一、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育人的重要意义

1.大局观。

周恩来总是把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即使在遇到挫折时,仍然坚守着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的人生态度,当代青年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

2.信仰观。

周恩来青年时期四处求学,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做出一生最重要的选择,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通过继续深入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将周恩来精神当作每个同学行动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心和决心。

3.学习观。

周恩来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坚持原则,讲究学习方法,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抽空读书,一生都在追求学习新的东西,激励当代每个青年学生都要系统掌握一些学习理论。

4.革命观。

周恩来在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自觉自愿、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自我批评及改造社会,当代大学生走上社会后进行自我革命、自我改造。

5.公仆观。

周恩来一生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无私奉献,将自己看做人民的公仆,吃住用行严于律己,平等待人、情系群众,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6.敬业观。

敬业精神是周恩来精神的主旋律,可以这么讲,敬业精神融入周恩来工作的一切领域与整个过程,周恩来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勤业、慎业与精业等精神风采,对我们践行敬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示范价值。青年人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要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实践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爱岗敬业。

7.廉洁观。

周恩来严于律己,不断向党的领导干部灌输勤俭节约的思想,对身边工作人员严爱有加,提出“四要六不准”的要求。当代青年人应该抛弃功利、养尊处优、投机思想,强化廉洁意识,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8.爱情观。

周恩来夫妇在革命战争年代邂逅相遇相识,在共同信念中绽放爱情之花,“八互”精神使他们的爱情之花盛开不败。当代青年要知道爱情真正的模样是两个人一起对抗生活的酸甜苦辣,最佳的伴侣应该是人生战场的盟友。

二、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周恩来的故乡,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本地各高校坚持以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推进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周恩來精神为引导,对周恩来精神归纳得比较笼统。

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理论学习更多的是周恩来的相关事迹,缺少对周恩来精神丰富内涵和实质的细化,对周恩来精神的发展历程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实践能力层面,以往更多的是组织学生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地,了解周恩来的个人事迹。缺乏的是联系实际,与新时代大学生现实情况相结合,以周恩来精神为引领培养大学生信仰、大局、学习等能力素质及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志愿服务精神。思政元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重理论轻实践,高校推进周恩来精神育人的落脚点是学习周恩来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周恩来精神为价值追求,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勤学上进、实事求是、信仰坚定、无私奉献的品格,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性的基本要求。

红色文化价值和知识协调统一问题。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内涵,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精神是红色文化的一部分,是需要青年一代不断继承与发扬的精神脊梁。以红色文化为基础,讲好红色故事,学习好周恩来精神,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将周恩来精神发扬光大,是课程思政的重点所在。价值观要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激发学生充分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生关系主导地位和主体角色定位问题。在进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时,一些教师缺乏教学地位及教育素养的权威性。特别是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一些教师把握得不够恰到好处。其次,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及业务能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权威性,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不能欺骗或者变相误导学生,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引起纷争。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会增加师生关系的不确定性,学生不断汲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同时,教师不能故步自封,按照固有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活动,要加强教学理念的改革,掌握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锻炼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加强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育人过程中对教育培养体系提出的相关要求

1.加强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课程思政体系化。理论教学以周恩来精神为主线,开设8个课时,紧扣“为什么做”和“怎么做”展开,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教师与思政类教师合作,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指标点,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收集整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佐证材料,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打下基础。同时,积极对接省内外知名专家,开展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逐步形成具有特色鲜明并能推广应用的课程思政体系。创设“课程思政罗盘”,罗盘类似指南针,涵盖多项课程思政指标,包括周恩来精神、形势与政策等6个一级指标,中国精神、周恩来精神之信仰观、时事热点等27个二级指标,指针上还包括绪论、基础知识等5个课程思政触点。搭建思政类教学与专业类教学之间的桥梁,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快速找准教学要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在传统课程中建立创新点,实现课程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构建由一个实践“金课”基地、二门综合素养课和多门专业课组成的课程思政体系。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步伐,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以电子信息类为主涵盖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在内的专业课,建设周恩来精神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建成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思政案例库。

(2)志愿服务常态化。实践教学24个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加速推进校地共建。利用淮安特有的红色教育资源扩充社会实践内容,进一步加强和拓展社会实践“金课”基地建设,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利用节假日定期组织学生到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维护景区秩序、做好引导等志愿服务及暑期组织学生到金湖、涟水等地开展支教、服务乡村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比赛活动系列化。成果展示环节可以多种方式相结合,以“海棠依旧”为主题师生共谈爱情、“我与周恩来故居的故事”、学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之婚恋观有感征文活动、学风文化周主题活动、“周恩来故居最佳讲解员”评比、“战役情、担使命、扬正气、颂廉洁”诗朗诵大赛等系列活动。

(4)思政课程体系化。以周恩来精神为主线,继续开发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风华淮安等衍生类思政课程。挖掘淮安当地的文化资源,发扬红色文化,打造以周恩来精神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

2.创新思维,完善教育引导,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

(1)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团队,融合校内校外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加速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继续邀请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来校围绕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开展梦想、素养等公开课,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责任意识及勤奋的学习态度。

组织教师教研活动。有效结合周恩来精神和课程教学内容,邀请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专家来校开展教育讲座,充实教学内容。围绕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内涵,组织集体备课会、专题研讨会等教学活动,完善教育服务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增强教学效果。在多元化教学模式指导下,通过开展周恩来故居讲解词大赛、知识竞赛、现场课、情景剧、观后感、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式、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增强学生在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认同感。

采用多种形式创新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结合实践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讨论,缩小师生的距离感。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地,身临其境,了解周恩来的事迹,学习周恩来精神。师生加强交流互动,畅谈个人见解,最后提交周恩来精神学习感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实践、领悟能力。

强化社会实践。与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建立长期志愿者合作共建制度,以践行周恩来精神为宗旨,结合周恩来生活环境、学习经历、远大志向等,举办周恩来故居讲解词大赛。定期组织学生到周恩来故居开展志愿服务讲解,在周恩来故居各个展厅,为来往的参观者详细讲述周恩来的童年生活、生平事迹及当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充分利用周恩来故居“金课”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征文故事、讲解词评比,文艺快闪表演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产出教学成果。适时推出周恩来精神系列教材,确定基本内容,搭建编写架构,查询相关资料,分工合作,推动教材编写。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建成国家或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录制课程视频,剪辑课程内容,每段视频固定在十分钟时长左右,方便播放,借助学习强国、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受众面。组织申报课题、国家一流课程等,开发课程衍生产品,创建课程公众号,获批教学成果奖、教研教改等项目,校地共享合作成果。

3.課程成绩评定方式。

开设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综合素养,对课程的评定重在全面衡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养、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等。鉴于此,考核将采取课堂纪律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综合考查学生的思政、德育、实践成果等。课程总评成绩由课堂考核20%(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践能力考核40%(小论文、情景剧、演讲、志愿服务)、成果考核40%(大论文、社会实践)组成。

4.课程评价及改革发展。

(1)效果评价。课程评价是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及拓展教学内容的主要手段,课程评价主要包含课程方案、过程、效果评价,应该与课程建设同步开展。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作为社会实践类课程,理应更加注重效果评价。首先,授课教师对于课程的思考,充分发挥教师对本课程的价值型评估,查漏补缺,优化助力保证教学质量。其次,对学生学习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进行总结性回顾,梳理考核成果并邀请学生参与教学评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可行性分析,最终以档案形式作学期总结,逐步完善教学评价过程。邀请校内外专家审议教学课程,对课程整体脉络、思维导图、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剖析,形成一套理念先进、目标清晰、内容充实、实施情况良好的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教学体系。

(2)交流展示。设置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思政实践类教学课程,对于提升学生思政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与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可以发挥优势,联合各高校各红色文化基地开展思政类教学研讨,应邀的党政负责人、思政类专家以此课程为典型一起交流发言,共同完善协同机制。还可以邀请、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前来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

(3)获批项目。理论研究参与申报思政类课题,比如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思政哲学等。实践成果可以参与申报大学生社会实践类或者高校“最佳党日活动”项目等。

四、结语

周恩来精神汇聚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开设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以周恩来精神与实践育人相融合为切入点,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创新了课程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实效,学生对周恩来精神有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理解,对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周恩来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邵广侠.周恩来精神对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的示范作用[J].淮阴师范学院,2017(7).

[2]吕峰,王平.周恩来信仰选择的过程及对当代青年信仰教育的启示[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期刊,2013(10).

[3]张博.传承总理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记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周郡小学特色教育之路[J].教育期刊,2017(3).

[4]吕峰,王平.周恩来信仰选择的过程及对当代青年信仰教育的启示[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期刊,2013(15).

课题项目: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课题名称:高校社会实践“金课”培育及实践探索(2020SJB 0919)。

作者:缪航 王海云

第3篇:周恩来精神对高校德育教育的观照与启示

摘 要: 基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而言,德育教育部分严重缺失。为了提升高校学生毕业的就业率,大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都将焦点集中于专业课程的讲授及实践,因此多数时候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教育,造就学生高分低能,不懂得感恩、没有生活目标、无人生价值、唯有从学习、考试中获得自我满足,对其他的一切“事不关己”。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周恩来精神 道德缺失 高校德育 教育启示

周恩来精神拥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是这股力量推动了我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同时他的精神对高校的德育教育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周恩来精神坚持把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在注重严格自律的同时提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品质。就是这种勇于创新、严于律己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要将这巨大的精神力量贯穿其中,弘扬周恩来精神的全新理念,让大学生学习周恩来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重视科学研究,重视道德自我修养,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真谛。

1.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

1.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道德构建之间有重要关系,经济全球化下强调更多的是物质方面的需求,致使人们片面地追求物质化和利益化。因此,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例如,理想缺失,急功近利,过于追求自我利益,经济全球化将西方理念带到中国。这些西方国家也追求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这和市场经济往往是“配套”的,追求市场经济要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从消极面说,极端地强调个人主义是不利于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德育教育开展的。因为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愈来愈强调物质化,而这些俗气的东西无论怎么评价,都会降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现在大学生逐渐被某些不良风气侵蚀,将德育教育这件事抛在脑后,又怎能期望他们身体力行地筑起一道德育的防线呢?

1.2不良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大学生的道德建设。

对于大学生违反道德的行为,我们总是一味地责怪学生,却从来不深究造成这样不良后果的原因。他们今天的行为,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们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受害者。现在社会上不诚信、奢侈浪费、投机取巧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们普遍缺乏社会理想信念,更不懂得何为责任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原本只是耳濡目染,却渐渐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随波逐流,已经辨不清道德灯塔指引的方向。

1.3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的降低给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文明守法是当今校园的主流,只是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良的作风,这些坏风气严重影响校风、学风,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也遭到影响。由于高考政策的放宽,许多学校都扩招了,这让更多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入校学生只凭分数录取,而道德水平却是高低不一,甚至存在部分大学生道德缺失,没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还有学生由于个人主义的影响,自律性差,集体主义观念非常薄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缺乏集体主义感,他们学习的动力就是为了个人的前途,为了父母的面子,却很少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把个人利益上升到国家利益。而在学习过程中学校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渐渐地,各种道德缺陷问题就暴露出来,所以出现一些具有“道德缺陷”的学生。

2.在周恩来精神观照下怎样加强德育教育

2.1把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与坚持脚踏实结合。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建设,开展各种以德育教育为基础的课程,从而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方面的学习。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社会奉献的远大理想,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但是要教会他们,学习不是一味地好高骛远,而要坚持从自己的具体实际出发,明白自己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脚踏实地地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这就要求在树立远大目标的同时脚踏实地。

2.2学校要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前提下,开展德育教育。

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高等学校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基地,而高校德育现状实在令人着急,社会形势不断变化,大学德育教育的缺陷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德育教更应该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方法,寻求新途径,切实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面向整个社会而非个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德育原则,就是要把遵循道德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在复杂的社会中,德育工作面临各种各样问题和对象,因此必须懂得将相关学科如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相结合的方法,而跨学科的教学更需要老师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这样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坚持现有的教育原则的基础上,要具体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灵活地进行德育教学。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已经暴露出我国教育制度的缺陷。灌输式教育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厌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我们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是改变原有的忽视学生自身需要的传统形式,以适应人的发展,尽量避免教条式灌输和单一的德育模式,而是采用现代化的大学教育模式。高校德育要突出人文精神,从具体生活出发,灵活地运用各类可行的方法。在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的前提下,加强德育的渗透功能,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

2.3加强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整个社会是道德建设的重点,外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是道德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社会有责任为个人,尤其是学生的道德建设提供文明的道德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有益的道德事件。首先,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力量,传播道德模范的力量与榜样的力量等。社会有关人士要组织学生学习道德摸模范,积极参加各类道德活动。其次,要围绕一些与时下政治有关重大的问题,影响时局稳定的问题,发表鲜明的评论,积极地进行引导,对错误的道德观进行严厉批评;再次,学校和社会要利用一些积极的传媒手对文明道德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有力的宣传,使大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道德建设的责任感。最后,可以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网络道德文化知识竞赛等,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加强社会道德文化建设。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是国家新生的宝贵人力资源,也是整个社会最有活力的有生力量。他们肩负着巨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即建设祖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很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相反,如果让少数大学生的道德误区继续发展、忽视德育工作,则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利,阻碍国家的道德文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伟人提出的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为指导,做好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认真努力地探寻新途径、研究新方法、加强道德建设、改进教育方法、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促使大学生更快更早地融入社会,身体力行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周恩来.周恩来早期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王家云.试论周恩来精神之内涵.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3]王家云.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周恩来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参照,2008.

[4]吴贵春,李宝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周恩来的德育精神,1999.

作者:胡迪

第4篇: 恩来精神

初二19李嘉文 他像青松一样刚强坚毅,他像大海一样博大包容,他珍惜时间就像珍惜生命,他待人就如同待自己的亲友,他用自己的一生向全人类诠释了什么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就是一代伟人——周恩来!

定于2014年11月19日,我们初二年级的同学去南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当我们从古人的生活、历史的背景、文化的现象来看,有的已经消失过去了,只在属于那一个时代,也给今天的后人不断得以探索发现了,也只好用现代的手法,经过不懈的努力去还原历史的真实,从而进一步挖掘文明的潜力与文明的魅力。

当周恩来郑重地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大人物。因为这句话说明了太多…..说明了国家的贫弱不振,强烈地刺激着他的心,让周总理心里装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难怪他那时的校长会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难道这样一个心存伟大抱负的少年将来不会成大人物吗?

周总理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还是一位外交家。在外国人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笑笑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明明是一位总理,却如此简朴,这是何等的精神!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竟患了癌症。身患癌症的他仍抱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古稀之年,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常常连续工作几个昼夜,累了只能扶着椅子歇歇,生怕“一坐下就会睡着”!1976年,弥留之际的他从昏迷中醒来,便对医生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在这里干什么呢?快去照顾其他同志要紧,他们那里更需要你们。”他投身革命的大半个世纪里,倾心血于人民,尽赤胆于祖国,唯独没有自己。就这样,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了,享年78岁。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表示了外国对周恩来的尊敬,这是以前在非最高级领导人身上没发生过的。虽然他逝世了,但是他并没有离开我们,因为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还留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恩来精神”所谓的恩来精神,我觉得应是:勤奋好学,勇于创新,自律修身,求真务实等。

周总理,您的一生需要我学习的太多,感动的太多……

第5篇:恩来精神征文

周恩来精神的风范

“周恩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理想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周恩来精神” 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九大方面:

第一,奋斗进取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正是不断追求真理、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不息、不断进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评价自己说,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善于学习。周恩来一生,践行着他“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诺言,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他学习更注重学以致用,侧重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三,实事求是。他主张实践,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他强调诚信。周恩来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传统的诚信观予以弘扬。周恩来始终强调“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戒骄戒躁。”

第四,和合精神。和合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和合,即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合作共处,核心是和谐、协作。

首先,周恩来的和合精神最杰出的体现之一就是万隆会议中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主张。他主张求同存异,不同国家之间可以和平共处。 其次,就是周恩来的统战思想,其实质上也是和合精神的重要体现。周恩来在党的统战历史上,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是由于他掌握了和合的哲学思维,求同存异为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和壮大作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周恩来的统战思想,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民主精神。他强调完善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坚持群众路线。

第六,创新精神。周恩来勇于思索,敢于创新。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有理论建树,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七,严于律己。“周恩来同志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对别人要求比较宽,对自己要求则很严,一言一行都考虑到对党的影响,对国家的影响,力求不使党和国家受到丝毫损害和玷污。”

他一生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觉的过好“五关”。正是因为他严于律己,才有他自费请客送礼,拒收馈赠礼物、不给家乡特殊照顾、低调处理故居、主动平祖坟、带头实行火葬并将骨灰撒向大海等一系列看似平凡而伟大的壮举。

在亲属关方面,他对自己的妻子、弟弟、侄辈等要求均很严格。在生活关方面,他生活俭朴。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均很节俭。

第八,人民公仆。他的公仆精神包括:人民利益至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勤政为民、廉政为民、公仆风范上。

第九,无私奉献。周恩来一生淡泊名利,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立党为公,淡泊名利,一生从不言功,更不居功自傲,总把功绩归功于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归功于人民。他顾全大局,在文革中,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保护了一大批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他一生勇于奉献,死后连病体也捐献给了人类的医疗事业。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学习周恩来精神要从小抓起,从青少年抓起。要把周恩来精神当做一笔宝贵的财富,不断地去吸收,不断地去升华,化作每个个体的内在信念,化作一个个具体的、细小的行动。

城环1001

陈雪

18762554263

第6篇:学恩来精神

学恩来精神,做优秀青年

高一三

朱显雨

说起周恩来同志,我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他的微笑。他的微笑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但面对敌人的时候,他的笑又总是那么的坚强,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纵使有如此多的显赫的身份,他也从不骄傲,不自夸,一心一意为着党和国家默默的付出。

周恩来身上有好多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恩来精神。下面是我总结的几个部分:

第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娇生惯养的,向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了历史,能有多少人能够乐于助人,又有多少人想过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孩子?不要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乐于助人基本上都要绝迹了,就连平时在小小的宿舍里搞卫生,都是推三阻四的。俗语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么小的事情都做不好,或者说不愿做,那么当我们谈到学校,谈到国家甚至于谈到世界是,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的站出来,顶起肩上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学,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或许我们学不来他的雄材伟略,但是模仿总是会的吧?周恩来的名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生动象征。

第二,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他不像有的人那样一有权力就搞特殊化,他长期担任政府总理和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对自己和家属、亲友一直要求很严,从不让别人照顾。他长期过着极为艰苦朴素的生活,一件衣服、一双皮鞋,一穿就是几十年,补了又补,直到不能再穿。在出国访问期间,他还穿着那些补了又补的内衣内裤。为了不被外国人发现而影响中国人的形象,他每天都把这些补了又补的衣服装在一个被外国记者视为神秘的钢纸箱里,让卫士偷偷地在晚上送到大使馆去洗。他对家属、亲友的严格要求,在那“十条家规”中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十条家规”是: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亲友的生动写照,带动很多领导干部树立起了清正廉洁的家风。他还多次作严格的自我批评,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府领导人中作自我批评最多的一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坚持自我批评最好的一位。陈毅在三年困难时期就对文艺界的人士说过: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正像陈毅说的那样,周恩来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典范。

第三,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他不像有的人那样,一当了领导,就只依靠别人的汇报进行工作,或凭自己的主观愿望作决策,而是反复强调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求实效”。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制定方针、政策,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例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他针对当时那种普遍存在的急躁冒进倾向,提出“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倾向”,并和李富春、李先念等一起,把1956年的基本建设投资由170多亿元压到140亿元,在中共八大上又形成了积极稳妥的经济建设方针。结果后来被认定为“右倾保守”,一再受到批判。在“大跃进”期间,他感到那些高指标难以执行,甚至提出辞去总理职务。在60年代初,他为了摸清当时涉及全体农民生活的公共食堂的情况,在极为紧张繁忙的工作中还抽空到河北省邯郸地区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亲自掌握第一手材料,这对于取消农民普遍反对的公共食堂,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岁月,他也努力采取措施,发展生产,稳定经济秩序。但是,他的正确主张往往不被重视,难以贯彻。于是,他就在最高领导人的决策脱离实际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量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贯彻,想办法予以补救,这才使很多从实际出发的正确主张和措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终于坚持了下来。如果按照他的思想和办法去做,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肯定不会遭到那么多的挫折,肯定要顺利得多。

第四,团结同志,广交朋友,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一起做好工作的精神。他不像有的人那样,一当了领导,就高高在上,官气凌人,甚至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搞家长制、一言堂,而是宽厚真诚,平等待人,广泛团结各方面的同志、朋友,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努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例如他在重庆工作期间,就团结了大批的民主人士,扩大了革命的阵营,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招揽了大批的人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被作为“走资派”打倒,数不清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被作为“牛鬼蛇神”受到批斗,很多人被打死或被迫自杀。对于这种极端恶劣的形势,周恩来虽然无力挽回,但他还是冒着极大的压力和风险,极力地保护各级干部、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例如在他1968年8月30日提出的《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中,就明确指出保护的对象包括宋庆龄等13位著名的民主人士,以及副委员长、人大常委、副主席、部长、副部长、政副、国副、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两高等。仅这个名单,就保护了大批的高级领导人和民主人士。不在这个名单中的人,他也设法保护了很多,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留下了一批极为宝贵的人才。因此,很多人直到周恩来逝世多年以后,仍然对他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府的领导人中,他的朋友是最多的。毛泽东也多次称赞他这个长处,说:“恩来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同党内外都有广泛的联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前一段日子,网上传出了周恩来的忏悔录,后来被证实为网友恶搞。在这里我要严肃的批评这位网友:恩来精神的伟大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恶搞不会对伟大的总理有什么影响,指挥经自己立于必败之地。

周恩来同志说过“人总是容易看到人家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应该反过来,多看人家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能使自己进步,也能帮助别人进步。”还有“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这么多的道理等着我们去学习,所以我们应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名优秀的青年。

物电1001班刘一岑作品

第7篇:弘扬恩来精神

争当四好少年,建设恩来家乡

“党而不私,官而不显,劳而无怨,生而无后,死不留言,死不留灰”是周总理一生的光辉写照。作为一名淮安人,我们要学习周总理的这种精神。

我们要学习他的远大志向。

周恩来在小时候便显示出过人的智慧和志向。有一次,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时,有的同学说:“为了赚钱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家父而读书。”但周恩来却与他们不同,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震撼了在座的所有人。正因为这一句话,也为他后来走上革命之路奠定基础。

周总理读书是为了中华崛起,那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朝远一点来说,我们是为了成为祖国栋梁,朝近一点来说,我们更是为了建设美好家乡。

我们要学习他的无私奉献。

“无私”在周总理的人生词典中时常发现。他虽贵为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总理,但他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正因为如此,当周总理逝世的时候,联合国总理才会不顾许多大国的反对,降半旗默哀;也正因为如此,首都市民才会十里长街送总理,表达深深的缅怀之情。

在建设家乡的时候,如果每个人都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这个家乡怎么可能建设好呢?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无私奉献。即使自己会做出很多方面的牺牲,也要义无反顾地去做。因为自己虽然付出了许多,但别的人因为自己的付出而获得更大的幸福,那么自己的付出便充满了价值,人生也更有意义。

其实周总理的身上充满了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只要弘扬和继承周总理的这些品质,就一定能建设好自己的家乡,使家乡更加绚丽多彩,充满魅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弘扬恩来精神,建设美好家园!”

第8篇:恩来精神

年少时就立下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时代,赴日留学,开启民智;回国后投身了革命事业,黄埔军校、南昌起义、红军长征以及最后的三大战役,他身先国难,夜寐难安。新中国成立之后,身为共和国的总理,为了祖国的建设,他,日理万机、走偏神舟、和平共处,外交成果硕果累累;经济建设,为政清廉,率先垂范,他是祖国建设的好指挥官。这就是周总理,将自己的一生无悔地奉献了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的身上,处处闪烁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闪烁着伟大的人格形象。

他,是勇敢的,一次次投身革命,永不后退,勇于和一切反对势力作斗争;他,是智慧的,在外交上纵横捭阖,用智慧化解了外国讽刺与刁难,树立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他,是任劳任怨的,日理万机不辞辛苦地忙于国家事务,即使患病也时刻挂念着工作;他,是节俭的,身上的衣服修了又修,补了又补,一切的生活用品都是那样朴实。他,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诠释着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什么样,诠释着什么是“人民总理爱人民”。他,是伟大的!他死后没有留下一子一孙,没有留下遗产,唯一留下的就是让无数后人称赞、敬仰的恩来精神!他得大爱、大仁让联合国为他降半旗默哀,让无数人十里长街送行。

也许,没有办法用几个词来概括诠释“恩来精神”,但是,每当看到听到这个词,人们便会联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总理的感人事迹。岁月流逝,但是,很多东西,不会随着岁月一同流逝,反而随着时间巨浪的磨打而愈发清晰、愈发牢固。“恩来精神”这几个字,已植根于人民心中,植根于这个伟大民族之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周恩来总理一生无私奉献,为祖国、为人民创造出了伟大业绩。“恩来精神”,是人民群众文化心理的追求,是对总理的深深缅怀,更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呼唤。“恩来精神”应该成为无数无产阶级人建设祖国的不竭动力,永远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支柱,而且更应该值得更多的国人学习和发扬。只有这样,才能让“恩来精神”永远植根于中华人民的心中,永远发扬光大。

第9篇:恩来精神(本站推荐)

创建“周恩来班”实施方案

(一)筹划准备阶段

( 1 )

组建创建工作小组,

安排具体人员抓好创建有关工作。

( 2 )确定活动内容,拟定本班创建活动具体内容。

( 3 )完成申请工作。

( 4 )收集有关资料作好创建准备工作。

(二)宣传动员阶段

( 1 )利用班会、政治学习等时间进行宣传动员工作,使学 生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意义,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 2 )要充分发挥团支部、班委、团员的作用,通过组织爱 国教育等活动提高干部、

、团员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使创建 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 3 )宣传部利用板报的形式进行外场宣传工作。

(三)创建阶段

口号: “知周” ---- 读恩来文章,看恩来影片;

“爱周” ---- 讲恩来故事,悟恩来人格;

“学周” ---- 学恩来精神,

做优秀大学生等系列活动。

1. “为中华之崛起”的读书活动。

2. 总理事迹故事会。

3. 总理书籍学习角。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

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

4. 总理名言警句。

5. 主题班会,板报、手抄报。

6. 在班上举行一次学习周恩来精神的主题演讲比赛或诗朗 诵。

7. 总理影视作品收看和观后感。

8. 组织一次国旗下的讲话。

9. 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

11 .学周知周主题班会图片活动方案。 13 .举行主题演讲比赛。

14.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的生平资料:童年生活、 少年时代、求学经历、作品文献、革命图片、外交风云、总理工 作、老年生活。

15. 开展一次“学恩来精神,做„四好‟少年”主题队会

16. 周恩来故居等生活,读书,工作的地方,参观、学习、 宣誓。

17. 开展“学习少年周恩来,报效祖国立大志”主题征文活 动。

(四)主要措施

1 、学习方面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周恩来班的同学的学习更是不能落 后,

针对班级许多同学学习习惯差的问题, 制定一些列方案督促

学生的学习,班级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劲头。

2 、班级管理方面

高中生已经开始有了自主意识, 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而我们

就是要给这些学生以实践的机会和舞台。 我们在班里挑选了几位 得力的小助手,

除了在学习上是同学们的榜样之外, 在班级管理

实践中显示出卓越的才华。

上一篇:601班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电视剧东方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