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

2022-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在中考开卷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根据教育部最新要求以及新课改的最新指令,对于初中中考《法治与道德》该科目的的考核内容逐渐由闭卷转为开卷的考核方式。这种改革方式,一方面,指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初中中考升学考试的考核中会更加有侧重点,在《法治与道德》科目中更加侧重于对于学生时事政治的考核,出题方式更加灵活;另一方面,对于中考考生而言,为能够取得良好考试成绩,应转变传统学习思路,进行有效的侧重学习,注重社会生活热点,构建出《法治与道德》清晰的学习框架。

关键词:法治与道德;中考;开卷考试;对策

我国部分地区中考实行《法治与道德》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经验与心得,首先,中考试题结合我国国情,贴合当下最新的社会热点内容,重视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次,考试的题量大、知识点考察灵活。对于这项改革,有的学生迅速找准方法,在短时间内精准复习,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同学表示抓不住重点,开卷不如闭卷。针对这些反馈,笔者认为《法治与道德》开卷考试一方面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答疑解惑,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1.中考开卷考试现状分析

1.1学生对于开卷考试认知存在误区

学生对于《法治与道德》开卷考试的认识停留在:老师划重点、考试照书抄、只要我翻书快、没有我不会的题。因而在上课过程中自己主动给自己“减负”,上课不认真听,对于老师讲的内容在书本上不求甚解的随便画画,对于知识点不加归纳的直接抄写。

归纳来说,对于中考开卷考试,大部分的学生认知中存在以下问题:认为考试答案一定可以翻书找到、知识点不加归纳整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考试过程中每一题都翻书等。

对于学生而言,《法治与道德》考试开卷最重要的是检验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是简单背书,更重要的是要对书本非常熟悉,重在理解、分析,形成自己的框架,才能够在考试的短时间内迅速审题、解题,保证正确率。

1.2重视课本,忽略时政与实际应用

在如今以考促学、以学促教的教学方针下,教师重视抓教材的主干,反复强调《法治与道德》每一章节的核心知识,忽略了对于课本外的扩展,缺少时政的教学指导。如今考试愈来愈灵活,更加注重对于国家大事的理解和掌握,更注重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教师也应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授课,在课堂上积极发散学生思维,紧密结合国家时政,规范学生答题思维。

2.中考开卷考试对策

2.1夯实教材基础知识

针对学生考试过程中见题就翻、答不完题、答非所问等现象,究其根本,学生对于书本太过于陌生。因此,只有通过夯实《法治与道德》教材基础知识,对于基础知识点熟练掌握,才不至于在考場浪费时间,答非所问,才能保证正确率。

一方面,上课应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整理分析、归纳消化、进一步理解掌握,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方法,对于基础知识有一个详细的掌握。另一方面,要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法治与道德》考试来说,无论闭卷还是开卷,题型基本一致,对于不同题型进行不同的复习。例如,开卷考试中在详细列举题、材料解析题等可以酌情减少复习时间,主要明确在书本的章节即可;对于分析说明题、简答题等具有半开放的题目,既要对教材有较高的熟悉度,又要结合时政热点来展开说明,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

2.2构建知识网络框架

如今重在考查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构建《法治与道德》知识网络框架必不可少。“把教材越读越薄”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把所有知识心领神会。

一方面,进行纵向的知识网络搭建,根据教材的逻辑,把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归纳整理,把知识的重点内容细化成块,填入知识网络中;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知识网搭建,即把一个知识点置于整个体系脉络中。例如,对于课本而言,七年级教材重视“道德”层面,为学生讲述珍爱生命、关心他人、孝顺父母、团结合作、保护环境等等,八年级教材更重视“法律”层面的讲述,站在法律的角度,我们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珍爱生命健康维护自己的权力等等,对此进行归纳整合。学生可以按照道德、法律、国情几个部分把知识点进行梳理,把每一个知识点牢记于心,形成知识网络,把知识点“串成”线,再由线“织成”面。

2.3抓住主干联系时政

纵观近年来《法治与道德》试题,发现一个共同点:都紧密结合当下的最主要的时政热点,结合当地区域特色以及时代特征。因此,要关心国家政策,关注国家大事,并且结合教材,从教材上知识点的角度对国家大事进行分析。

例如,我国当下的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与国外处理有所不同,请学生以一名公民的身份对于垃圾分类的义务进行分析。把书本上“权利与义务”与当下“垃圾分类”的热点进行结合,大大的提高了问题的灵活性,学生对于此类问题的把握主要应在日常学习中梳理好国家大事,紧密联系时政。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中考中取得胜利。

2.4注重训练规范答题

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答题不规范、盲目堆砌、不得要领、思路混乱、空话白话过多等。因而,教师在平时要注重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对于问题精准把控,正确分析,答题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正确理解题目,在此基础上才能理清思路,根据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解答。随着考试的灵活性增强,出题人在一些相似的题目中设置陷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审题,训练自己的答题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站在多个角度剖析、多个层次来阐述,确保答题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可以通过对于《法治与道德》中考真题,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答题的逻辑性、规范性。但要一定要注意,不能搞题海战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以及解题步骤,学会对于题型的分析和整理。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训练出规范的答题技巧,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考场上事半功倍,取得满意的成绩。

结束语:

在中考考试改革过程中,《法治与道德》科目开卷考试实乃大势所趋,教师、学生和家长要积极应对,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以往的误区中吸取教训,及时采取措施。学习相关开卷考试的应对策略,扎实基础,形成脉络,结合时政,规范答题,总结技巧,对于《法治与道德》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理清逻辑顺序,抓住主干重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所学的基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为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红县.浅议思想品德中考开卷考试的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5(10):97.

[2]王鼎维.对中考道德与法治开卷考试的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9(2):234-235.

作者:宋富淑

第2篇:解读中考化学方程式考点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因此也就成了中考考查的重点与热点。本论文主要以近几年中考题为例进行大致分析,剖析其题型及解题思路。

一、 完成化学方程式

此题型主要包括三方面,解题要点是抓住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定律,掌握最基本的反应现象、基本的特征、最基本的反应规律,记住一些有代表性的化学方程式。

1.配平完成化学方程式。该类题实质上就是根据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定律用已掌握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如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待定系数法等)将化学方程式配平。

2.缺项完成化学方程式。该类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已掌握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规律,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未知物的化学式并配平。

3.按照要求完成化学方程式。该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两种情况:有物质限制(即根据题目所给的物质)按要求完成;无物质限制按要求完成。

作者:郑伟伟

第3篇:指向思维品质的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考点分析

摘 要:思维品质在初中英语中考阅读理解测试中的显性考点,可分为细节理解、词义理解、主旨理解、语篇认知、目的意图、态度观点、预测与表达等七个类别。以此分析2021年浙江省各地市的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可以得出,日常的英语阅读教学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在丰富的文本语境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二是充分挖掘文本价值进行学科素养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思维品质;阅读理解;英语中考试题

一、前言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需要借助语言,而语言学习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明确了培养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建议通过语言材料的选择、考查重点的设置和考试形式的设计等,直接或间接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2]94。

因此,思维品质不仅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且也成为阅读测试的主要诉求之一。如何在阅读理解测试中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达成直接或间接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要求,成为阅读理解命题和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分析2021年浙江省各地市的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试图构建思维品质在阅读理解测试中的显性考点,并反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二、思维品质在阅读测试中的显性考点界定

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等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发展思维品质。这也表明思维品质是隐性的,其内隐和贯穿于其他三个核心素养,具有从低阶到高阶循环提升的特点,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外显的教学活动进行培养和发展。那么,在纸笔形式的阅读理解测试中,思维品质考查的显性考点应该指向哪里?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命题时要从理解的对象和理解的层次设置试题的考查点[2]99。理解的对象包括语篇直接或间接提供的信息、事实、观点、情感和态度等。理解的层次包括识别、区分、归纳、分析、阐释和评价等。鉴于“理解层次”无法进行量化评价,本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理解对象”这一概念对中考试卷中的思维品质显性考点进行分析说明。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阅读教学五级目标[3],我们将思维品质显性考点分成七个类别,并试图按思维品质的三个特性和八类围绕思维品质培养的学习活动,构建思维品质从水平特点、理解活动到显性考点的关系(如表1),便于一线教师进行阅读测試研究和教学实施。

三、思维品质在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中的考点分析

本研究涵盖2021年浙江省11个地市中考英语试卷共10份(嘉兴与舟山同卷),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绝大多数为选择题。在题量上,除一份试卷为13题之外,其他试卷均有15题,10份试卷共148题。其中,考查细节理解的有67题,考查词义理解的有14题,考查主旨理解的有20题,考查语篇认知的有17题,考查目的意图的有6题,考查态度观点的有20题,考查预测与表达的有4题。总体上来看,将近一半试题为细节理解题,符合许多地市“两考合一”的现实需要。同时,主旨理解、语篇认知、态度观点等体现高阶思维的题目也占有很大比重,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起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指向思维逻辑性的考点分析

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低主要反映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水平上。逻辑性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形态,是其他两种属性得以养成的支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应直接指向批判性思维或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应考虑培养学生基于生活常识的逻辑思维[4]。同样,在中考阅读理解测试中,逻辑性思维考查亦是重点内容,主要的显性考点包括细节理解、词义理解、主旨理解以及语篇知识等。

1.细节理解

理解细节需要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语言现象,实现对文本信息的整体解析。这既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阅读技能,又是阅读理解测试中最重要的考点之一,属于低阶的逻辑思维。分析发现,67个细节理解题大多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信息转换,但部分题目也需要进行信息综合和逻辑推理,如杭州卷第18题:

18.Why did Ryan want to put up a sign?

A. To welcome people. B. To feed sea animals.

C. To use the rubbish again. D. To stop sea pollution.

【原文节选】

... Then Derek and I put it back in the water. “I know! We should make a sign about not throwing rubbish into the sea, and put it in the sand on the beach,” I said. “I’ll help, too,” said Derek. “Great idea, boys. If we don’t all do something to stop sea pollution, these sea animals will die.”

评析:原文中,Ryan首先说明他要做一块不要往海里扔垃圾的牌子,然后说如果不阻止海洋污染,海洋动物就会死亡。学生只有综合Ryan说的两句话并理解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D。

2.词义理解

词义理解需要学生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和语法结构等方法推断出相关词义的含义,考点通常包括理解生词、指代用法等。词义理解也是阅读理解测试中指向逻辑思维的常见题型,今年10份卷子中共有14个词义理解题,其中理解生词和指代用法各7个。特别要指出的是,代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连缀手段,其指代用法考查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湖州卷第34题:

34.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they” in the passage refer to?

A. Archeologists. B. Artists.

C. Researchers. D. Soldiers.

【原文节选】

... Chinese and German researchers have developed a chemical liquid(液体) to help save the soldiers’ colors. After finding a soldier or another art piece, archeologists put the liquid on it. They then cover it in plastic.

评析:上文提到,当发现一个士兵或一件艺术品之后,考古学家就会把液体放到它们上面。然后,他们用塑料覆盖它们。根据话语逻辑,可以推断they指的就是archeologists。故正确选项为A。

3.主旨理解

主旨理解需要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所含信息,然后抽象出核心信息,归纳中心大意。它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10份试卷中均含有主旨理解题,有个别试卷多达3题。其中,标题类的有9题,全文大意类的有4題,段落大意类的有7题。相比较而言,标题类主旨理解题在信息综合、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要求上会更高。如绍兴卷第37题:

37.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A film about a dancer B. A family in London

C. A place for film-making D. A life on film

【原文】

It’s been 100 years since the actor and filmmaker Charlie Chaplin produced the film The Kid, which many consider to be his greatest one.

Like all films at the time, The Kid was made in black and white and was silent (made without any sound, not even the characters talking). The story i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mp”, played by Chaplin, and his adopted (领养的) child, played by Jackie Coogan. The pair develop a partnership where the six-year-old boy breaks windows and runs away, so that Chaplin’s character can offer his services as a window fixer.

Although the film is a comedy, it also has some tragedy, reflecting Chaplin’s own life. He started testing actors for the role of the Kid just a few days after his baby son had died. Chaplin was known for being hard to please, and it is said that if he could, he would have played every role in every one of his films. When Chaplin visited a theatre, a dancer brought his son, Jackie Coogan, on stage, and Chaplin knew he had his co-star (联袂主演者). Chaplin later wrote, “All children in some form have talents; the trick is to bring it out in them. With Jackie it was easy.”

Like the Kid in the film, Chaplin and his brother Sydney grew up very poor. They lived in London and were raised by their mother. When Chaplin was 10 years old, his mum became too ill to look after her sons, so they had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He later wrote that the film sets in The Kid were based (基于) on the places where he and Sydney had lived with their mother as children. “Perhaps that’s why the film had some truth,” he said.

评析:主旨理解通常需要学生注意区分主旨和用于支撑主旨的细节和事实之间的区别。此题中A、B和C三个选项只是文中出现的三个细节,只有选项D涵盖了文中关键信息:电影和卓别林的人生。故正确选型为D。

4.语篇知识

语篇知识是关于语篇是如何构成、语篇是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的知识。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它们使用不同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语篇知识考查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考点,10份试卷中考查文章读者的有3题,考查文章结构的有3题,考查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有4题,考查文体特征的有5题,考查修辞的有2题。如衢州卷第37题:

【原文节选】

Do video games do harm to our children? Today, many children spend a lot of their free time playing games on the Internet. In the UK, 99% of kids aged 8 to 15 play video games every week. This information tells us that the benefits and dangers of video games must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For many people, video games are fun. They have bright lights, funny cartoons and exciting stories. Everywhere you look, you can see ...

Video games are educational too. They make kids think in a creative way and they have to move their hands and eyes quickly. This can improve ...

However, a recent study suggests that video games can also be bad for children. First, children can download many games for free. This means that parents often don’t know if their children are playing violent or scary games. Second, ...

In conclusion, it seems clear that video games have some advantages and some disadvantages. It is up to parents to know what games their children are playing and how much time they spend on them. Parents should ...

评析:该语篇结构清晰,整体结构为总—分—总。第1段点明主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电子游戏的利弊,接下去三段具体分析了电子游戏的利(第2、3段)和弊(第4段),第5段以“In conclusion”开头,对整个语篇进行了总结。故正确答案为B。

再如台州卷第38题:

38.The writer develops the first sentence in Paragraph 2 mainly by ________.

A. telling stories

B. comparing facts

C. giving examples

D. listing numbers

【原文節选】

Each day has a topic, which includes food and fashion, looking at how humans harm the environment and how to save the planet. Organizations are leading some online activities. For example, the 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 is hosting meetings on protecting sea fish. Separately, the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 Greenpeace is running a workshop on how to turn worn-out clothing into something new and wearable.

评析:该题考查语篇的行文手法。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对前文中的topic做了界定和具体说明,因此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为C。

(二)指向思维批判性的考点分析

批判性思维强调独立地思考、分析和判断,可以通过设置推理性、诠释性、评判性等问题来进行考查[5]。在阅读理解测试中,要求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是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统计发现,10份试卷中考查写作目的和意图的有5题,考查态度和观点的有15题。

1.目的和意图

任何语篇都有潜在的写作目的和意图。因此,命题时我们需要思考语篇素材是在什么问题情境下产生的,生产该语篇素材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6]。考查写作目的和意图通常可以从全文、段落甚至个别语言现象的视角命制题目,如嘉兴卷第27题:

27.Kelly and Maria are mentioned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ssage to ________.

A. discuss two different study habits

B.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hobbies

C. show the importance of a good study habit

D. express the writer's worry about their friendship

【原文节选】

You may study differently from your friends, but your study habits are not wrong!

Kelly and Maria are best friends with a lot in common. They love doing things together,such as going to movies and concerts,shopping,or just sitting at a small café. Since they take a lot of the same school subjects, they would love to study together, but they find this impossible. Their working styles are so completely different that they can’t be in the same room while they are studying!

评析:该题从微观的角度考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从文章第一段可以看出文章的主题是study habits,而后两个人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和展开文章主题,故正确答案为A。

2.态度和观点

在阅读中,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无疑是重要的,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这类试题的答案一般无法在原文中直接找到,需要根据已知内容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从而推测出作者并未说明却已在字里行间所暗示的某些观点、态度和看法[7]。如绍兴卷第44题:

44.The writer implies (暗示) in the passage that _____.

A. the race to get tourists into space is becoming hot

B. there will be only four ways for visitors to reach space

C. the Stratollite is popular with space passengers

D. Richard, Jeff and Elon are all short of money

【原文节选】

Now Neptune faces competition from the Stratollite, a balloon being developed by a company called World View Enterprises, while the super-rich Richard Branson, Jeff Bezos and Elon Musk are all pouring money into developing business space flying machines. The advantage of the balloon is that it will be cheaper than a space plane or rocket.

評析:该题考查作者对未来太空旅游业的看法,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从文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公司都在该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说明竞争很激烈,故答案为A。

(三)指向思维创造性的考点分析

创新是理解和批判作为脚手架的成果的体现,也是对理解和批判环节的应用和迁移。学生在形成自我认知后,需要借助词语和句式来实现思想、情感的创造性表达[8]。阅读理解测试可以通过预测故事的结局或发展线索以及读后表述的方式来考查创造性思维。10份试卷中总共有4个指向思维创造性的题目,如金华卷第45题:

45.What would Miranda probably do after breakfast?

A. She would go to see the doctor.

B. She would go to bed and have a rest.

C. She would join her team members.

D. She would join her mother in the kitchen.

【原文节选】

... She shook her head to clear her thoughts and got ready to join her mother. As she walked into the kitchen, her mother gave her a big smile. Immediately, Miranda felt comforted. If nothing else, she at least knew one thing was certain. She was not alone in this and that would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no matter what the day would bring.

评析:该文本讲述了作者早上因为腿疼而担心是否还能参加每天的晨跑活动,后来因为见到妈妈脸上灿烂的微笑,心情平静了下来,并且觉得“那点疼”并不会有多大影响,因此可以推断作者会继续参加晨跑活动。故正确答案为C。

再如温州卷第40题:

40.What makes the writer’s newspapers survive and grow?

评析:该题没有唯一答案,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它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本之后,融合文本信息、寓意和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分析、推理、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达,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

四、教学建议

阅读课堂教学之所以与中考存在落差,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教师只凭经验教学,而没有思考和学习的意识[9]。随着评价改革的深入,目前的中考阅读理解测试无论在材料选择、考点设置、题目类型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特别是在思维品质的考查方面,高阶思维正逐渐成为考查的热点。鉴于此,笔者建议在日常教学中做好以下两点:

(一)在丰富的文本语境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接触、感知、体验原汁原味的语言,进而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促进语言的输出。建议教师在单元阅读教学中结合单元话题补充必要的文本材料,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体裁理解能力。内容上要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所选材料既要有广告、海报、信息表、天气预报等应用文,又要考虑诗歌、小说、剧本、新闻等多种文种,让学生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在各类真实、有效的阅读材料中逐渐培养和提升阅读能力。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征,引导学生辨别不同文体的独有特点,体会和感悟同类文体的共同点。另外,教师应根据不同文本和不同的阅读目的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略读、扫读、预测等,以提高阅读效率。

(二)充分挖掘文本价值进行学科素养的融合发展

阅读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深层次的含义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教师应做到:充分解读文本,全面挖掘阅读文本的价值,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信息的逻辑关系,推断文本的隐含意义;分析篇章的结构,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识别文本的表意手段,正确评价各种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深度挖掘并充分解析阅读文本,不仅能激发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习写作手法的意识,为写作环节做好铺垫,从而实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

[4]张金秀.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养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7):6-11.

[5]喬辉.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考查核心素养探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4):27-32.

[6]程晓堂.基于问题情境的英语考试命题理念与技术[J].中国考试,2018(12):1-8.

[7]王颖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2):56-61.

[8]张宏祥.理解·批判·创新: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的新审视[J].中学外语教与学,2021(5):53-55.

[9]周伟.中考阅读深层考查视角与阅读教学落差分析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12):45-50.

作者:周智忠

第4篇:山东省济南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八上第四单元网络世界考点全面演练

第四单元 网络世界 考点全面演练

一、选择题

1.(2018·娄底中考)自2017年10月1日起,网络跟帖评论须实名认证;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通过发布、转载、删除信息或者干预呈现结果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该履行群组管理责任。这告诉我们( ) ①任何时候都不能隐瞒自己的真实信息 ②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③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④网络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2018·包头中考)近日,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案件。被告通过微信朋友圈辱骂原告,并公布原告的照片和电话,结果被判在微信朋友圈公开道歉三天。此案例说明( ) ①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规则 ②网络不是滥用自由的天堂 ③网络交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8·永州中考)《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数据显示: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交友,41%的青少年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人加入朋友圈,59.4%的青少年会在朋友圈晒自己、家人、朋友的照片……下列网络行为合理的是( ) ①学习、查阅资料

②为家乡的农贸产品作宣传,扩大优点,掩盖缺点 ③献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④为朋友拉选票,求赞、强制转发信息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2018·济宁中考)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五项具体要求。为使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应教育引导中小学生( ) ①拒绝使用手机,远离网络

②提高自己的控制力,科学安排上网时间

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

1

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合理使用网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5.(2018·市中一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利用网络技术的诈骗行为已成为损害民众切身利益和互联网新兴产业的毒瘤。面对互联网诈骗,我们应该( ) ①抵制诱惑,增强防范意识 ②完善制度,堵塞安全漏洞 ③增长见识,提高防骗能力 ④加强协作,打击违法犯罪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6.(2018·商河一模)针对下边两幅漫画反映的现象,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广泛浏览各种网站,丰富课余生活 B.牢记网络交往的道德和法律规则 C.自觉远离网络谣言,不信谣、不传谣 D.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

7.(2018·天桥二模)据调查显示,超过80%的95后在休息日选择宅在家里上网消磨时光;超过6成的网民相信或比较相信互联网上的信息。这警示我们应( ) A.增强猎奇心理,广泛结交网友 B.杜绝网络交住,谨防上当受骗 C.避免网络成瘾,提高辨别能力 D.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网络信息

二、非选择题

8.(2018·海南中考)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的使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带来诸多问题和烦恼。

请你列举同学中不合理使用手机的两种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现象: 。 建议: 。 (2)现象: 。 建议: 。

2

1.(2019·改编题)2018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就达到了7.8亿,整体网民数量突破8亿大关,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生活空间 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不应上网 ③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

④网络规则应遵守,安全防范需加强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2.(2019·原创题)2018年7月,陈女士在抖音APP上认识了一位看起来有车有房的沈姓男子,家里一直在催婚,陈女士便答应了该男子的表白。后来一人在抖音上找到了陈女士,告知沈某是个骗子,而自己也是被沈某骗过的受害者。陈女士提出分手,但沈某不愿意,为了泄愤持利器将陈女士的宝马车划了个大花脸。对此,下列观点你认同的是( ) ①网络交往是虚拟的,但是上网也要遵守道德与法律

②与网友交流要真诚,要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网友 ③网络交往是虚拟的,我们可以肆无忌惮、无所顾忌 ④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遵守网络道德 A.①④

C.②③

B.②④ D.①③

3.(2019·改编题)2018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教育引导工作。认清沉迷网络带来的危害,作为中学生应该( ) A.提高自制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B.远离网络,注意保护个人的隐私 C.完善网络监管体系,加强网络监督 D.正确认识网络,用其所短,避其所长

4.(2019·改编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8月20日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人,普及率为57.7%;在8亿网民中,中国网民主要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中学生是网民数量最多的人群,占比为24.8%,占比排名第一,也就是说我国中学生上网人数将近2亿。

值得注意的是,无孔不入的网络造成了一部分中学生沉迷于游戏,学业荒废,行为失范,影响了

3

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1)为了更好地防止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你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共同努力? (至少列举四个方面)

(2)在生活中有的中学生通过读书、跑步等方式培养兴趣爱好,防止沉迷于网络游戏。除此之外,你还能列举出哪三种方式?

参考答案

【考点全面演练】 夯基过关

1.A 2.C 3.D 4.C 5.C 6.A 7.C 8.(1)上课时玩手机。 把手机交给父母或老师保管。

(2)沉迷于网络游戏。 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如运动、阅读、听音乐等。 热点加练 1.C 2.A 3.A 4.(1)国家(或答政府或者是国家机关等都可)、社会组织、学校、网络游戏的运营商、家长、中学生

4

等。

(2)旅游、参观博物馆、欣赏音乐会、参加义工活动、下棋、帮父母做家务等。

第5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1、青春期身体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身体外形的变化。

⑵内部器官的完善。

⑶性机能的成熟。

2、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身体和生理的变化?

⑴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期花蕾绽放。

⑵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

⑶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3、解决青春期矛盾心理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⑴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⑵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⑶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⑷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4、为什么要发展独立思维?怎样发展独立思维?

⑴①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②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

⑵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5、思维的批判性的表现、作用和方法分别是什么?

(1)表现: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2)作用:①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②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3)方法:①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②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6、青春期开发创造潜的原因、方法分别是什么?

(1)原因:

①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

②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③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

(2)方法(青春期怎样开发创造潜力?):

①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②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③创造离不开实践。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第二课青春的心弦

1、如何正确对待男女生的性别差异?

⑴男生女生的生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应平静而欣然地接受;

⑵我们在接受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2、男生女生怎样做到优势互补?

⑴我们不仅要认识自己的优势,而且要发现对方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⑵男生女生应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怎样与异性交往?

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4、怎样对待异性情感?

⑴对异性朦胧的情感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⑵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向往的愉悦,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⑶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1、青春成长的渴望有哪些?

⑴我们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⑵渴望自由、渴望飞翔;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为什么青春期的探索需要自信?

⑴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⑵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⑶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3、青春期自强的原因、内容、方法分别有哪些?

(1)原因: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2)内容: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3)做法: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4、怎样做到行已有耻?

⑴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⑵需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

⑶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和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⑷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

5、怎样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6、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⑴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

⑵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⑶见贤思齐,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⑷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7.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

1、人的基本情绪有哪些?

喜、怒、哀、惧。

2、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

3.情绪的作用有哪些?

⑴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⑵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

(3)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4、情绪是怎样表达的?

语言,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

5、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调节情绪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韵味

1、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②情感与情绪也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2、情感有什么作用?

①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②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作出行动。

③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关。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④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

3、美好情感有何意义?美好情感是怎样形成的?

①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

②情由心生,它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不能强迫。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情感。

4、怎样对待负面情感?

①生活中某些负面的情感体验尽管不那么美好,但对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它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

②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5、如何传递情感正能量?

①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并不总是被动地接收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②我们的情感需要表达、回应,需要共鸣。在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第六课

“我”和“我们”

1、集体的含义?集体的作用有哪些?

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⑴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⑵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接纳和认可,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⑶集体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⑷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健康成长。

2、怎样认识集体的力量?

⑴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⑵集体可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已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⑶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3、如何在集体中涵养品格?

⑴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⑵集体生活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4、怎样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⑴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⑵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

⑶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共同活动,把握机遇,自主发展,使自己的个性不断丰富。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

1、集体规则与个人意愿产生冲突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产生冲突的原因: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

解决办法:⑴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⑵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2、怎样让集体更美好?

⑴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之美。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改进建议。

⑵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⑶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3、怎样正确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

⑴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

⑵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集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4、小群体形成的原因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形成的原因: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

作用:⑴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已的位置,体验归属感和安全感。

⑵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5、怎样正确处理小团体主义和集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面对小团体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心怀一把尺子”,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

1、集体愿景的含义?

美好集体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愿景。

2、美好集体的作用有哪些?

⑴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

⑵在美好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3、什么样的集体才是美好集体?

⑴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

⑵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⑶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

⑷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

4、在共建中尽责的要求有哪些?

⑴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领导者的品格与才能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

⑵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⑶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5、承担建设集体责任的原因?

⑴集体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⑵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⑶集体荣誉需要我们悉心呵护。

⑷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

6、承担建设集体的做法是什么?

⑴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

⑵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⑴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⑵法律已深深的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⑶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2、什么是法律?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定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特征: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⑵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⑶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什么是法治?法治的作用是什么?

定义: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作用: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法律和道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法律、道德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6、法律的作用?

⑴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⑵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导、教育人向善。

⑶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1、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⑴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⑵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3、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⑴家庭保护

⑵学校保护

⑶社会保护

⑷司法保护

4、怎样做到依法办事?

⑴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⑵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5、青少年在法治建设中怎么做?

⑴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依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⑵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⑶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第6篇: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考点汇总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核心考点

1 长大,意味着什么?

(1)外面的世界如此广阔,我们渴望有人相伴一起飞翔。 (2)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的范围、与朋友活动的内容有什么变化? (1)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 (2)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

密切。

3.我们的交友现状是什么?了解、反思自己的交友现状有什么意义? (1)交友现状:

①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

②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2)意义:

①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

②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朋友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

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2)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会关注;朋友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去

尝试。

(3)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

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5.朋友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①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

②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

③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2)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

美好。

6.真挚友谊的特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①每个人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

②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能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

满足。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①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 、 ②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①友谊的美好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②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 洗礼。

7.对于友谊,我们需要澄清的认识有哪些?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①原因:自己变了、对方变了、环境变了„„

②要求: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差别对待竞争的态度。

①如果我们能够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

痛苦. ②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①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②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

友谊。 易错易混

为朋友两肋插刀,做事“够朋友”才是真正的友谊。

点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江湖义气”的表现,不是真正的友谊,其结果只能是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第7篇:2017年中考安徽 道德与法治 真题

2017年安徽省中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分,12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央视《朗读者》节目中这一金句告诉我们要养成的生活态度有(

)

①自强不息 ②自信自立 ③乐观幽默 ④积极进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她依靠拐杖在乡村小学默默耕耘18年;她总能想出各种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她后来因疾病只能跪守三尺讲台,但仍继续传递着为人师表的至诚大爱„„2016年“心动安徽•最美人物”凤台县教师李元芳的事迹启示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

) A.教书育人 B.战胜挫折 C.生命的长短 D.劳动、创造和奉献 3.如图漫画告诉我们,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要做到(

)

①弄清自己的真实情况,慎重地选择 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 ③把别人的意见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 ④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王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址链接,导致银行卡上的巨款被盗刷。王某报警求助。最终,王某巨款被追回,诈骗者受到了刑罚处罚。据此回答4—5题: 4.从行为与后果的联系看,诈骗者受到刑罚处罚让我们懂得(

)

A.人们的行为与后果之间具有一致性 B.所有不负责任的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 C.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间无必然联系 D.人们的不同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基本相同 5.从法律的作用来看,王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

) A.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护作用 B.只打击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对公民的隐私进行特殊保护 D.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6.青春有格。青春的校园里,男女同学交往要做到(

) ①自我保护 ②亲密无间 ③自重自爱 ④把握分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情境中,不符合基本交往礼仪的是(

)

A.与人交谈时:态度谦和,认真聆听 B.接听电话时:不随意挂断对方的电话 C.家中来客时:漫不经心,不予理睬 D.与少数民族交往时:尊重其礼仪习俗 8.2016年7月18日,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印发《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当代青年落实这一规划应做到(

)

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②树立诚信意识,提高信用水平 ③大事诚信,小节不拘 ④敢于承认错误,坚持诚信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有(

)

①爱护公共财务 ②保守国家秘密 ③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 ④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6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强调,必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完善立法就可以保护财产权 B.确保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C.我国当前产权保护制度已经完善 D.为保护财产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1.小雅参加了班级合唱队。排练时她觉得自己嗓音难听不敢张嘴。架不住同学们的“威逼利诱”,她终于鼓足勇气决定一试,却惊喜地发现,周围没有嘲笑,有的只是鼓励的微笑和掌声„„她最终成功地进行了演出。她的成功告诉我们(

)

①集体的温暖能促进我们健康快乐成长 ②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集体的帮助能给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 ④集体能帮我们解决学习生活中一切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此举(

) ①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②能够迅速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③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④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法律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6分,5小题) 13.【明辨是非 健康生活】

下面是某社区居委会发布的红黑榜,请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1)请你根据红黑榜信息填写下列空格。

A.红榜倡导的是共创共享 的家庭美德。 B.黑榜曝光了少数居民的 违法行为。

(2)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小区发布红黑榜的意义。 14.【忆海拾贝 提升素养】

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捡拾过去,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向未来。下面,让我们来扫描小米的记忆碎片„„

学校篮球决赛中,我们全队相互传球,每个人都能分享球权,配合如行云流水。经过全体队员顽强拼搏,作为弱队的我们最终夺冠。

(1)请你从合作的角度,写出从此事中获得的感悟。

有一次,我经过反复验证,确实老师出的题目有问题。放学后,我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承认自己题目出错了,还对我进行了表扬。从此,我喜欢上了这门学科。 (2)小米这段经历,启发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该如何做。

15.【情境探究 明理践行】

以下是涛涛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组长安排涛涛和昊昊进行问卷调查。涛涛觉得任务重,和组长激烈争吵。后来涛涛想到组长工作的不易和任务的需要,接受了安排。 (1)涛涛通过 的方式化解了矛盾。

(2)这一方式除了可以化解矛盾,还有利于 。

情境二:放学后,涛涛和昊昊去做问卷调查。刚出校门,就遇到几个身高马大的高年级同学向昊昊要零花钱,还不时对他进行殴打。 (1)此时,涛涛的正确做法是 。 (2)涛涛这样做的理由在于 。 情境三:做完问卷调查,昊昊说:“今晚我们庆贺一下,我请你玩个通宵,不回家了。” (1)涛涛的正确做法为 。 (2)涛涛的解释应该是 。 16.【研学旅行 感知家乡新变化】

学校开展“关注老区,建设家乡”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悦悦将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供大家分享。

途中,我看见路边的采石场已经停止作业。导游介绍说,原来这里的采石场滥采乱伐,严重破坏山体。为落实省政府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微样板的要求,当地政府关停了采石场,并给裸露的岩石做边坡防护绿化,荒凉的山坡又披上了绿装„„看来,当地政府还是蛮拼的! (1)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写出当地政府坚持的发展理念和基本国策。

在石头寨我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粉白嫩红,随枝摇曳;绿色掩映中错落有致的楼房显出这里的富裕。村干部说,我们村石头多农田少,原来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为脱贫,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经济”,种植桃树等果树,还请来科研人员作技术指导;兴办各种村办企业„„全村奋斗30年,终于脱贫致富了。亲,十里桃花,如你所愿!我要把你们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

(2)请你根据悦悦的微信,运用所学知识,总结出该村脱贫致富的经验,供大家分享!

研学活动的最后,在当地以“弘扬茶文化、创新茶产业”为宗旨的推介活动中,我了解到中国是茶的故乡,安徽与茶有不解之缘,据《茶经》记载,安徽的茶叶生产在唐朝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杯清茶,几片绿叶,幽香缕缕,现场的茶艺表演更让我如痴如醉„„互动中,主持人希望大家就本地弘扬茶文化、创新茶产业出出主意。我当时提的建议获得了好评!

(3)安徽的“茶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

(4)请你根据主持人的要求,给当地提两条合理化建议,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17.【出彩中国 我与祖国共前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的重要指示精神,共青团中央积极部署开展“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工作。为此,某校团委准备制作一期宣传专栏,请你和时政君同学一道完善相关栏目内容。 栏目一:中国相册

(1)请你写出这一力量之源的内涵。 栏目二:中国故事

聆听故事:2017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说,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一带一路”的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

对此,时政君拟写了以下点评:厉害了,我的国! “一带一路”的倡议不仅彰显了中国的责任担当,而且还表明中国已经对世界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2)大家对时政君的点评议论纷纷。请你对时政君的观点作简要辨析。 栏目三:中国未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时政君点评1:有了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中国的未来就有了根本保证。 。

时政君点评2:国家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以优异的成绩为国家作贡献,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点评1中的观点,将该点评续写完整。

(4)请结合点评2,从承担国家责任的角度,谈谈你打算如何为国家作贡献。

2017年安徽省中考政治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分,12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央视《朗读者》节目中这一金句告诉我们要养成的生活态度有(

)

①自强不息 ②自信自立 ③乐观幽默 ④积极进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2F:自强的的含义与表现.

【分析】人生当自强,自强的人会不断为自己设定目标而努力实现目标. 【解答】“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体现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自信、自立的优秀品质,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题干体现乐观的生活态度,但是未体现幽默特色.故选B。

2.她依靠拐杖在乡村小学默默耕耘18年;她总能想出各种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她后来因疾病只能跪守三尺讲台,但仍继续传递着为人师表的至诚大爱„„2016年“心动安徽•最美人物”凤台县教师李元芳的事迹启示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

) A.教书育人 B.战胜挫折 C.生命的长短 D.劳动、创造和奉献 【考点】25:实现人生价值.

【分析】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一个真正懂得珍爱生命价值的人在享受现实生活的给予的同时,更会积极地为他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能为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为社会做出贡献,他的生命就有价值. 【解答】李元芳的无私奉献行为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体现,不仅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有助于他人和社会,还延伸了生命的价值.其事迹说明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对他人、社会的奉献之中,奉献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使人高尚.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不符题意,故选D. 3.如图漫画告诉我们,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要做到(

)

①弄清自己的真实情况,慎重地选择 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 ③把别人的意见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 ④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5@:学会选择.

【分析】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合理的选择.在做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解答】漫画告诉我们漫漫人生路,如水中乘船,充满无数选择,每一条船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我们要学会选择,弄清自己的真实情况,慎重地选择,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还要善于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才能更好的扬帆远航.选项①②④的观点符合题意,故应选择B;选项③的观点是错误的,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故应排除ACD.故选B. 王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址链接,导致银行卡上的巨款被盗刷。王某报警求助。最终,王某巨款被追回,诈骗者受到了刑罚处罚。据此回答4—5题:

王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址链接,导致银行卡上的巨款被盗刷。王某报警求助。最终,王某巨款被追回,诈骗者受到了刑罚处罚。据此回答4—5题: 4.从行为与后果的联系看,诈骗者受到刑罚处罚让我们懂得(

)

A.人们的行为与后果之间具有一致性 B.所有不负责任的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 C.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间无必然联系 D.人们的不同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基本相同 【考点】5H: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分析】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不同行为有不同的结果,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诈骗者受到刑罚处罚体现了人们的行为与后果之间具有一致性,A是正确的选项;B选项太绝对;C选项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间有必然联系;D选项人们的不同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基本不同,排除.故选A. 5.从法律的作用来看,王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

) A.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护作用 B.只打击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对公民的隐私进行特殊保护 D.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考点】68:法律的作用.

【分析】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力,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力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给予制裁.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纠纷或矛盾的作用.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解答】法律具有保护、规范、惩治等作用.题干中王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片面;CD不合题意.故选A. 6.青春有格。青春的校园里,男女同学交往要做到(

) ①自我保护 ②亲密无间 ③自重自爱 ④把握分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3F:学会与异性交往.

【分析】男女同学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男女同学交往要自然、适度,尊重、真诚,还要广泛交往.男女同学交往时要做到互相尊重,自尊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做到真诚、坦然、大方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解答】男女生要正确交往:自然、适度、尊重、真诚、广泛交往.因此选项①③④的做法是对的,故应选择C;选项②的做法是不对的,男女交往要适度,不能不交往,也不能交往过密,故应排除ABD.故选C.

7.下列情境中,不符合基本交往礼仪的是(

)

A.与人交谈时:态度谦和,认真聆听 B.接听电话时:不随意挂断对方的电话 C.家中来客时:漫不经心,不予理睬 D.与少数民族交往时:尊重其礼仪习俗 【考点】36:社交礼仪.

【分析】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解答】文明礼仪要语言文明,举止端庄,态度亲和,与少数民族交往要尊重礼仪习俗.AB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是不礼貌的表现.根据题目要求,故选C. 8.2016年7月18日,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印发《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当代青年落实这一规划应做到(

)

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②树立诚信意识,提高信用水平 ③大事诚信,小节不拘 ④敢于承认错误,坚持诚信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4N:诚信做人.

【分析】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是与人合作的通行证,诚信是为人之本. 【解答】当代青年落实这一规划应做到树立诚信意识,提高信用水平,平时要做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做错事要敢于承认错误,坚持诚信原则,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大小事都要诚信.故选B。

9.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有(

)

①爱护公共财务 ②保守国家秘密 ③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 ④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88:我国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

【分析】本题考查公民义务与基本义务.法律规定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即法定义务. 【解答】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是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属于权利;故选A.

10.2016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强调,必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完善立法就可以保护财产权 B.确保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C.我国当前产权保护制度已经完善 D.为保护财产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考点】9U:用法律维护合法财产权.

【分析】该题考查公民财产权的内容;明确我国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

【解答】在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所有权,我国法律通过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权;题干描述“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为保护财产权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是保护公民财产权有力的保障;故D符合题意;ABC绝对;故选D.

11.小雅参加了班级合唱队。排练时她觉得自己嗓音难听不敢张嘴。架不住同学们的“威逼利诱”,她终于鼓足勇气决定一试,却惊喜地发现,周围没有嘲笑,有的只是鼓励的微笑和掌声„„她最终成功地进行了演出。她的成功告诉我们(

)

①集体的温暖能促进我们健康快乐成长 ②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集体的帮助能给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 ④集体能帮我们解决学习生活中一切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点】5J:个人与集体.

【分析】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解答】集体是一种组织形式团体,具拥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共同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政治目的和共同的社会利益.题干中的材料说明了美好集体可以影响和改变它的成员;在美好集体中,个人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 美好的集体会使人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因此选项①③正确;选项②不符题意;选项④观点过于绝对.故选B. 12.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此举(

) ①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②能够迅速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③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④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法律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CS:构建和谐社会.

【分析】根据教材知识,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解答】从题干的表述中即看出,国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公平正义,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体现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①③是正确的选项;②选项太绝对;④选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不属于法律内容,排除.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6分,5小题) 13.【明辨是非 健康生活】

下面是某社区居委会发布的红黑榜,请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1)请你根据红黑榜信息填写下列空格。

A.红榜倡导的是共创共享 孝敬父母 的家庭美德。 B.黑榜曝光了少数居民的 行政 违法行为。

(2)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小区发布红黑榜的意义。

【考点】46:孝敬父母;6B:一般违法行为;FI: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分析】本题考查了孝敬父母一般违法行为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知识点,对材料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即可. 【解答】(1)A: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好的家风首先对个人有利,对家庭有利,还对社会有利,有利于增进与父母的情感,有利于倡导共创共享孝敬父母的家庭美德.

B: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违章停车是错误的:反映出法律意识淡薄,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此题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依据课本内容,本题可从有利于引导居民崇德守法;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角度来阐述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1)A、孝敬父母 B、行政(一般)

(2)有利于引导居民崇德守法;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 14.【忆海拾贝 提升素养】

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捡拾过去,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向未来。下面,让我们来扫描小米的记忆碎片„„

学校篮球决赛中,我们全队相互传球,每个人都能分享球权,配合如行云流水。经过全体队员顽强拼搏,作为弱队的我们最终夺冠。 (1)请你从合作的角度,写出从此事中获得的感悟。

有一次,我经过反复验证,确实老师出的题目有问题。放学后,我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承认自己题目出错了,还对我进行了表扬。从此,我喜欢上了这门学科。 (2)小米这段经历,启发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该如何做。

【考点】4T:团队合作;49:学会和老师交往.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会合作、学会和老师交往.合作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进行的一种活动.合作能集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合作的结果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对方. 【解答】(1)题干中的篮球赛体现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善于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2)本小题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和老师交往要注意尊重老师的劳动,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沟通. 故答案为:

(1)具有团队合作的品质.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还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2)要敢于、善于质疑;主动与老师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错误. 15.【情境探究 明理践行】

以下是涛涛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组长安排涛涛和昊昊进行问卷调查。涛涛觉得任务重,和组长激烈争吵。后来涛涛想到组长工作的不易和任务的需要,接受了安排。 (1)涛涛通过 换位思考 的方式化解了矛盾。

(2)这一方式除了可以化解矛盾,还有利于 养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增进友情融洽人际关系 。

情境二:放学后,涛涛和昊昊去做问卷调查。刚出校门,就遇到几个身高马大的高年级同学向昊昊要零花钱,还不时对他进行殴打。

(1)此时,涛涛的正确做法是 报警或报告老师 。

(2)涛涛这样做的理由在于 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是全体公民的责任,或我们是未成年人各方面不成熟,要见义智为 。 情境三:做完问卷调查,昊昊说:“今晚我们庆贺一下,我请你玩个通宵,不回家了。” (1)涛涛的正确做法为 谢绝、劝止 。

(2)涛涛的解释应该是 未成年人夜不归宿是不良行为或父母担心 。

【考点】4C:换位思考,与人为善;6F: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及危害;7I: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分析】本题考查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善于同违法行为斗争.与人为善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青少年各方面不成熟,要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机制灵活的与违法犯罪行为斗争. 【解答】(1)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组长安排涛涛和昊昊进行问卷调查.涛涛觉得任务重,和组长激烈争吵.后来涛涛想到组长工作的不易和任务的需要,接受了安排﹣﹣﹣涛涛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化解了矛盾.这一方式除了可以化解矛盾,还有利于养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增进友情融洽人际关系. (2)放学后,涛涛和昊昊去做问卷调查.刚出校门,就遇到几个身高马大的高年级同学向昊昊要零花钱,还不时对他进行殴打.涛涛的正确做法是报告老师及家长,因为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是全体公民的责任,或我们是未成年人各方面不成熟,要见义智为. (3)做完问卷调查,昊昊说:“今晚我们庆贺一下,我请你玩个通宵,不回家了.”涛涛应该劝阻或制止.未成年人夜不归宿是不良行为,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还使父母担心. 故答案为:

(1)换位思考;有利于养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增进友情融洽人际关系.

(2)报告老师及家长;因为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是全体公民的责任,或我们是未成年人各方面不成熟,要见义智为.

(3)劝阻或制止.未成年人夜不归宿是不良行为,还使父母担心. 16.【研学旅行 感知家乡新变化】

学校开展“关注老区,建设家乡”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悦悦将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供大家分享。

途中,我看见路边的采石场已经停止作业。导游介绍说,原来这里的采石场滥采乱伐,严重破坏山体。为落实省政府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微样板的要求,当地政府关停了采石场,并给裸露的岩石做边坡防护绿化,荒凉的山坡又披上了绿装„„看来,当地政府还是蛮拼的! (1)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写出当地政府坚持的发展理念和基本国策。

在石头寨我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粉白嫩红,随枝摇曳;绿色掩映中错落有致的楼房显出这里的富裕。村干部说,我们村石头多农田少,原来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为脱贫,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经济”,种植桃树等果树,还请来科研人员作技术指导;兴办各种村办企业„„全村奋斗30年,终于脱贫致富了。亲,十里桃花,如你所愿!我要把你们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

(2)请你根据悦悦的微信,运用所学知识,总结出该村脱贫致富的经验,供大家分享! 研学活动的最后,在当地以“弘扬茶文化、创新茶产业”为宗旨的推介活动中,我了解到中国是茶的故乡,安徽与茶有不解之缘,据《茶经》记载,安徽的茶叶生产在唐朝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杯清茶,几片绿叶,幽香缕缕,现场的茶艺表演更让我如痴如醉„„互动中,主持人希望大家就本地弘扬茶文化、创新茶产业出出主意。我当时提的建议获得了好评! (3)安徽的“茶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

(4)请你根据主持人的要求,给当地提两条合理化建议,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考点】BH:可持续发展战略;B%:创新的重要性;BA: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BM:科技的重要性;F4:中华文化;FF: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的重要性,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科技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培养艰苦奋斗精神,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1)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或者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此作答即可.

(2)分析材料可知,“为脱贫,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经济”,种植桃树等果树,还请来科研人员作技术指导;兴办各种村办企业„全村奋斗30年,终于脱贫致富了”,说明党和政府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重视推广农业科技,贫困群众艰苦奋斗等.据此回答即可. (3)依据材料考查方向可以做如下解答:题干中问的是安徽的“茶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答案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角度作答.

(4)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可认真分析材料,并联系教材知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扶贫政策、发扬艰苦创业等角度回答此题. 故答案为: (1)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科学发展观或者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或: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给予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更多的资金支持;重视推广农业科技,鼓励贫困群众学习先进技术;贫困群众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等等.

(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不断完善扶贫政策;不断推进扶贫开发领域的改革创新、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凝聚扶贫开发更大合力;贫困地区要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努力摆脱贫困. 17.【出彩中国 我与祖国共前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的重要指示精神,共青团中央积极部署开展“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工作。为此,某校团委准备制作一期宣传专栏,请你和时政君同学一道完善相关栏目内容。 栏目一:中国相册

(1)请你写出这一力量之源的内涵。 栏目二:中国故事

聆听故事:2017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说,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一带一路”的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

对此,时政君拟写了以下点评:厉害了,我的国! “一带一路”的倡议不仅彰显了中国的责任担当,而且还表明中国已经对世界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2)大家对时政君的点评议论纷纷。请你对时政君的观点作简要辨析。 栏目三:中国未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时政君点评1:有了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中国的未来就有了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跟党走 。

时政君点评2:国家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以优异的成绩为国家作贡献,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点评1中的观点,将该点评续写完整。

(4)请结合点评2,从承担国家责任的角度,谈谈你打算如何为国家作贡献。

【考点】FA:中华民族精神;E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EU:世界舞台上的中国;GG:立志报效祖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立志报效祖国,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1)本题考查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知识点,这一力量之源,即中华民族精神,其内涵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依据课本知识,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没有对世界发展起到主导作用,以此组织答案即可.

(3)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以此解答即可. (4)根据承担国家责任的角度的要求,青少年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从学习、树立理想和责任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等方面做起,成为合格人才等,以此最大即可. 故答案为: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没有对世界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3)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跟党走.

(4)青少年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树立崇高理想,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关爱他人、社会和自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8篇:2020春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二单元知识要点考点归纳背诵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要点归纳

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

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

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

)。

2.宇宙空间很大,有数不清的星球,但这些星球都不能满足人类生存所需的适宜的(

温度

)、(氧气)和(水)的要求。

3.20世纪80年代

,美国科研人员建成的模拟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建成后一年宣告失败,说明(人类居住环境无可替代

)。

4.浙江乌镇依水而建的小屋、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用冰砖垒砌的御寒冰屋,都因地制宜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5.近百年来,随着(人口增长

)和(人类需求增加

),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

6.由于人类过度开采资源,无节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等,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

)、(

环境污染

)、(

生态破坏

)等问题

7.说一说下列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

:燃煤电厂排放废造成

(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海洋上大面积石油泄漏,会造成(海水污染,海洋生物死亡);沙漠面积扩大会造成

(农田、耕地、草场锐减,导致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会造成(海岸退后,陆地面积减少,沿海地区洪涝灾害加剧),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会造成(降水减少,气候干旱,气温升高)。

8.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

9.2016年4月,175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0.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我国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11.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12.循环经济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

资源的循环利用

)和(废物的高效回收)。

13.你知道的清洁能源有(

太阳能

)、(风能

)、(水能)(

生物能)。

14.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每年的4月22日是

(世界地球日

)。每年的6月5日是

(世界环境日)。

15.

仿写日本水俣病案例,写两个类似的图示。

例:(人类排放未处理的废水)—(海水污染)—(鱼虾中毒)—(人类染病)

(1)(人类过度砍伐树木)—(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化)

(燃煤发电排放废气)—(空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影响健康)

15.说一说你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答: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随意破坏生态环境,就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6.太阳能、海浪、地热、风能这些新能源有什么特点?人类使用新能源替代石化燃料对保护环境有什么意义?

答:太阳能、海浪、地热、风能等新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的特点。人类使用这些新能源替代石化燃料既可以节省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又不会产生温室废气,污染空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17.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该怎么做呢?

答:(1)不乱扔垃圾,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做好家里的垃圾分类。(2)节约用水。(3)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不让父母开车接送。(4)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踩踏绿地。

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

)、(

台风

)、(

洪涝

)、(

地震

)、(泥石流

)和(病虫害

)。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

2.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

不合理的行为

)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3.具备(防灾避险

)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

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4.2007年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做了规定,共分为四级,依次用(

)色、(

)色、(橙

)色和(

)色表示。

5.

1.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生活,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6.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

7.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该怎么做呢?

答:(1)不乱扔垃圾,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做好家里的垃圾分类。(2)节约用水。(3)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不让父母开车接送。(4)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踩踏绿地。

8.

说一说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9.

怎样防御自然灾害?

答:(1)增强防灾避险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2)建立气象、海洋、地质等灾害的监测,建设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3)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提高抗灾能力。(4)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

10.

.《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这件事反映了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怎样的精神?

答:这件事反映了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第9篇:2019年贵州道德与法治中考材料时政试题(三)

2019年贵州道德与法治中考材料

(三) 热点1 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 2018年9月12日,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共享远东发展新机遇 开创东北亚美好新未来》的致辞,强调中方愿同地区国家一道,维护地区和平安宁,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巩固人民传统友谊,实现综合协调发展,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2018年9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认为,今年以来,中俄关系呈现更加积极的发展势头,进入更高水平、更快发展的新时期。双方一致同意,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俄都将坚定发展好两国关系,坚定维护好世界和平稳定。

1.我国积极参与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说明了什么?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2)我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3)我国积极推动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我国积极承担推动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责任。

2.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愿同地区国家一道,维护地区和平安宁,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巩固人民传统友谊,实现综合协调发展,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说明了什么?

(1)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2)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3.请你为促进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加强两国人民的人文交流,夯实两国人民的情感基础。 (2)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共同协商,增进两国的政治互信。 (3)始终坚持平等、尊重、互信、互惠的交往原则。 4.发展中俄两国友好关系,我们中学生可以做出哪些贡献? (1)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俄罗斯的优秀文化。 (2)尊重俄罗斯人民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3)做中俄两国友好交流的使者,承担起推动两国共同发展的责任等。 热点新题

1.2018年9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认为,今年以来,中俄关系呈现更加积极的发展势头,进入更高水平、更快发展的新时期。这 ( C ) ①符合中俄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有利于两国建立政治经济和军事同盟

③有利于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④是共同维护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8年9月12日,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共享远东发展新机遇 开创东北亚美好新未来》的致辞,强调中方愿同地区国家一道,巩固人民传统友谊,实现综合协调发展,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这 ( B )

①有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②有利于实现地区国家间的互利共赢 ③是消除世界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根本举措

④彰显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热点2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材料: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年9月23日是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办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关键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

◆在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总书记作出指示指出,今年是农村改革40周年,4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希望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谱写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

1.请你联系实际,列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跨越新台阶;②经济作物产量快速增长,保障了基本供给;③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生态功能逐渐增强;④畜禽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⑤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组织化程度提高;⑥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交通、通信明显改善;⑦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2.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说明了什么?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3)我国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我国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2)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 (3)有利于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国家应该怎么做?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3)加大对农村农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5)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重视和改善民生。 5.为支持家乡的乡村振兴战略,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增强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感。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投身家乡建设奠定基础。 (3)支持并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改革政策,积极建言献策。 (4)艰苦奋斗,服务社会,勇当一名新时代的奋斗者等。

热点新题

2018年9月23日是我国首届农民丰收节。总书记指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这表明 ( D ) ①“三农”工作是当前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②我国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④党和国家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热点3 科技成就

材料:2018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北斗卫星“一箭双星”

2018年9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

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

13、14颗组网卫星。此外,在这两颗卫星上,首次装载了国际搜救组织标准设备,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

◆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下水

2018年9月10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H2560)“雪龙2号”下水,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突破。

◆海洋一号C星成功发射

2018年9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星。海洋一号C星是我国第三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首颗海洋业务卫星。

1.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体现了我国实施哪些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我国取得海洋一号、神威E级超算、北斗卫星、“海翼”号等一系列科技成就,说明了什么?

(1)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源泉。

(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4)我国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5)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3.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得益于什么? (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我国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4.有人说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这说明我国已经建成创新型国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1)这一观点错误。

(2)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我国尚未建成创新型国家,也没有步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5.我国应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全面落实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实力。 (3)加大科技投入,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4)完善奖励机制,支持和鼓励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投入研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5)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6.青少年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些什么?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个人能力。 (2)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勤动脑,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热情,提高动手能力,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

热点4 脱贫攻坚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2018年9月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 9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4个百分点。统计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深化改革和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七成。此外,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材料二:贫困县脱贫摘帽 2018年8月17日,从举行的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脱贫摘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6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中西部20个省区市申请脱贫摘帽的125个贫困县分两批开展专项评估检查。评估检查结果显示,2017年第一批11个省区市的40个贫困县均达到脱贫摘帽条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我国40个贫困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的原因有哪些?)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4)坚持改革开放。

(5)贫困地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

2.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 富裕。

(3)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有利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和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国家: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援助;⑤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2)青少年: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献计献策;②积极宣传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积极参加脱贫帮扶活动;③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等。 热点新题

2018年8月30日至31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在南疆调研时强调,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工作举措,提高脱贫质量,确保如期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 ( A )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发展现代化农业 ③克服“等靠要”等思想,依靠辛勤劳动致富 ④深挖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不惜代价发展经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热点5 诱惑与流行

材料:《王者荣耀》健康系统启动升级 2018年9月15日,《王者荣耀》健康系统启动升级,正式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对于所有新用户进行最严格的实名校验。新用户在首次进入游戏时,会启动最严格的实名策略,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进行校验。该项校验能够精准判断相关账号的实名信息是否为未成年人,进而决定是否将此账号纳入到健康系统的防沉迷体系中。

1.腾讯对《王者荣耀》健康系统启动升级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2.腾讯启动升级《王者荣耀》健康系统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 (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风气。

(3)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3.为促使网络游戏行业健康发展,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利用网络游戏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等。 (2)互联网企业: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发有利于国家、社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游戏。 4.如何有效地避免青少年沉迷网络?

(1)学校:加强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网络文明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自控能力。

(2)家长:①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和互联网,培养孩子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②当发现孩子沉迷于网络时,要及时劝阻、批评、教育等。

(3)青少年:①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利弊,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做一个文明守法的网民;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沉迷于网络,积极同各种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

热点6 生态贵州建设

材料一: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8年9月21日贵州日报消息:近期,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效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材料二:贵州首个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划

2018年9月2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创新水治理体制和生态环境制度,出台首个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划——《㵲阳河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划(2018-2020年)》。 1.(说明类)我省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出台首个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划说明了什么?

(1)我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我省深入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3)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4)我省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资源环境,积极建设美丽贵州。 2.(意义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新水治理体制和生态环境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落实责任制,确保党政机关在保护环境方面有所作为。 (2)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3.(建议类)请你为建设美丽贵州向政府建言献策。

(1)建立健全环保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2)严厉打击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行为。

(3)发展绿色产业,构建高效低耗的生态经济体系。 (4)依靠科技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 4.(做法类)为推动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公民应怎样做? (1)不乱扔垃圾,保护周边环境。 (2)绿色出行,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3)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4)发现污染环境和破坏资源的行为及时举报等。 热点新题

1.2018年9月2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获悉,我省创新水治理体制和生态环境制度,出台首个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划——《㵲阳河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划(2018-2020年)》,为阳河水生态环境提供综合性保护。该《规划》的出台有利于

(

A )

①保护我省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②促进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直接推动我省经济的发展

④迅速实现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8年9月1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了《贵州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明确了未来三年我省进一步改善和保持环境空气质量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通过一系列重要措施保障贯彻落实,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和获得感。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公民应该

(

D )

①加强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

②积极举报污染环境的行为

③为保护环境积极建言献策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保护周边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一篇:计生技术服务合同书下一篇:专题情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