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控制下铁路工程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对铁路工程项目施工来说,施工组织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铁路工程项目的成本以及工期。基于此,本文对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特点以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措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施工控制下铁路工程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施工控制下铁路工程论文 篇1:

浅析铁路工程中轨道铺设技术的应用

摘 要:轨道铺设施工技术作为铁路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铁路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铁路施工中轨道铺设技术的应用,提高技术水平,规范施工流程,为提升铁路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一份可靠的保障。文章主要对铁路工程轨道铺设的施工准备及施工流程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铁路工程;轨道铺设;技术应用;施工准备;施工流程;整道

作为铁路工程施工的重要阶段,轨道铺设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铁路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一般客车车厢重量为45 t,可以装载15 t左右的重量。600~1 000 t是一列载客列车的总体重量,对列车运行轨迹与行车安全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轨道,轨道作为铁路工程运行及发展的基础,在铺设过程中,应选用先进的技术,规范施工流程,才能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

1 铁路工程轨道铺设的施工准备

①选择轨道铺设技术,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定,充分考虑铁路运输能力、通过能力及承受能力等,并对设计的最高速度、运行速度等进行确定。

②选择钢轨。通常情况下,正线都会选用60 km/m的钢轨,选用全长淬火钢轨进行半径较小曲线或较大坡度施工。U71Mn与U74是传统60 kg/m钢轨的主要形式,但因其具有较低的硬度、强度及使用年限少等问题,铁路轨道铺设时选用较少。目前最常见的铁路工程轨道铺设钢轨为PD3,这种钢轨具有良好的硬度、强度及较长的使用年限。超长无缝线路应铺设在提速区间段正线上。将III型混凝土枕铺设在提速区间段轨枕上,选用69型枕在其他路段进行铺设。

③在整个轨道铺设时,道喳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控制铁路道床的重要因素。一般不选用硬质道喳铺设提速区间段。硬质道喳应在提速道岔上进行铺设,施工道喳应堆高渣肩,道床应具有均匀性与整齐性。

④施工机械设备应在施工前期进行全方面的彻底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能够正常运作,在确保各项机械设备配件齐全的前提下,应做好调试与维护作业,避免机械运作中出现任何意外,造成工期延长与工作效率降低。

2 铁路工程中轨道铺设技术的应用

2.1 道床预铺底喳

在整个轨道铺设过程中底喳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是提升铁路道床质量的重要因素。

底喳位于道床喳层和路基基床层之间,在铺设底喳的整个过程里,能够将列车荷载进行有效传递与分散,并渗漏底喳与路基颗粒之间的水分,能够对道床病害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并起到保温抗冻的作用。在《铁路碎石道床底喳》的相关要求下,应进行道床底喳预铺作业,并检测道喳的质量。

2.2 机械架梁

施工调查情况应在铁路轨道铺设前进行,在确保架梁施工质量的同时,复核调查填土质量、桥头地形等。并掌握梁片的技术标准、几何尺寸等,防止桥梁施工中产生材料不合理现象。复测桥跨—墩台支撑垫石—桥梁准备—加固桥头路基—架桥机定位—换装桥梁等都是机械架梁的重要标准。

2.3 长钢轨换铺

一般选用铺轨机进行25 m线路铺设时,长钢轨焊接好后,应利用双层运输车从轨排场向施工现场进行运输,在轨道换用两边位置卸除。在线路上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轨道铺设,原有轨道应向轨排场送回。在长钢轨换铺施工中,应对其中线线误差情况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因过大轨道中心线误差,导致施工质量下降。一般应选用拉挂弦线的方式对其中心线误差进行控制。换轨车在换轨过程中,应重视新、旧轨的连接问题,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好人员配置工作。

2.4 无缝线路施工

选用铺轨机进行普通线路铺设后,其长度大概为25 m,从轨排基地选用双层运输车将焊接完成的长钢轨向现场进行运送,在待换轨道两边卸下,通过人工的方式向线路上进行轨道铺设施工,并将换下的周转轨装车运回基地。长钢轨铺设施工结束好,应及时进行无缝线路施工。按照施工要求,选用合理的焊接方式将已经铺设完成的长轨条焊接成一些较长的单元轨节,在此施工环节,应与工程焊接设计充分结合,并通过气压焊、铝热焊等方式将接头位置进行出来,以此达到最佳焊接效果。锁定焊接应在各个单元轨之间进行,如线路与每个道岔之间、道岔内部等。

应重视无缝处理,必须按照相关施工规范,避免各种操作不当行为的产生,同时做好质量监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轨道铺设施工的安全性,才能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应合理安排大型养路机施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应确保整道工作布置的合理性。在运输面喳时应确保其连续性,当整道作业机械达到施工路段时,每个施工机械之间应重视其距离,如一般情况下距离控制在超过800 m,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应适当调整其距离,由电脑自动对整道作业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有效控制。

2.5 大机整道

铁路轨道铺设中,应合理安排大型养路机工作,通过合理布设整道施工,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应及时不间断地进行面喳运输,进而提高大型养路机的连续性。在施工区间,如整道作业机械进入后,应实时观测两个施工机械的之间的距离,确保其间距超过800 m,并根据施工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对整道施工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合理制定安全措施,做好机械养护作业。

2.6 道岔施工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道岔施工的重要前提。将拼装平台设置在道岔铺设的基地上,按照道岔设计要求将每根岔枕的位置与岔枕的编号准确画在道岔拼装平台上,随后进行吊装作业,一般选用龙门吊进行施工,并进行临时固定。在道岔组装施工中,应对道岔所有关键点的位置、结构情况进行准确调整,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将道岔分成若干份。因宽度原因,导曲线与岔心部位,将产生导曲线内轨不能与岔枕结合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汽车平板分段运输十分有利,随后进行检测,一般选用手推式轨道检测仪或钢轨检测仪等。

2.7 铺喳整道

路基面交接工作应及时完成,在成型较早的路基段,应将底喳提前预铺,在成型较晚的路基段,必须在沿线小型堆放场应先存放底喳。当路基能够进行铺架施工时,即可进行路基面交接办理,随后及时选用汽车将其运送到路基面。在机械摊铺后,应选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施工,确保其压实度符合施工要求。铺轨完成后,应通过拨正荒道、找水平等方式对新铺线路进行整道施工,并及时补渣整道。

3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轨道铺设施工作为铁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中应对轨道铺设的施工流程加以重视,才能确保铁路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鞠喜波.铁路工程中轨道铺设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8).

[2] 薛淑红.海南东环城际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3] 张磊,汪建国.沪杭高速铁路无砟轨道42号单开道岔桥上道岔板铺设测量技术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1,(6).

[4] 王亮亮,杨果林,房以河,等.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堑全封闭基床动力特性现场试验[J].岩土工程学报,2014,(4).

[5] 董德武.大连市轨道交通快轨3号线续建工程铺轨施工技术[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6] 石永军.浅谈铁路工程中轨道铺设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6).

作者:余延年

施工控制下铁路工程论文 篇2:

浅谈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摘要】对铁路工程项目施工来说,施工组织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铁路工程项目的成本以及工期。基于此,本文对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特点以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措施。

【关键词】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是铁路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是施工组织设计在铁路工程施工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项目成本的预算也需要以此为依据。因此,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施工组织设计意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确保在工期内将成本降到最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准备工作。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工作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不仅是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工程组织准备、施工调查、技术和现场准备。只有做好施工调查工作,才能确保施工组织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所以作为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全面的、深入的调查工作,对调查结果进行准确、详细地记录,明确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施工单位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查方案。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在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面临令人措手不及的问题,很可能中断工程施工,进而延长工期,准备工作的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施工的关键内容在于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始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判断施工方案是否科学、合理,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技术可行性。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可以将施工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是维持施工秩序、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施工方案必须以工程项目要求为根本。施工方案的文字内容要避免繁琐,以通俗易懂为佳,同时还要便于实施。二是经济合理性。工程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组织设计的影响,所以,经济合理性也是施工方案的基本要求。同一工程不同方案,工程预算费用也会存在巨大差别。并且有些资源消耗只是静态投资,而施工方案对动态投资的影响也非常大,所以一定要确保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和合理性。施工组织设计人员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比较各种方案,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1]。

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首先,无论是对铁路工程还是对建筑工程等所有工程来说,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都会最重要的,铁路施工方案不仅关系到铁路部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铁路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在多个部门互相配合下,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保证铁路工程质量。所以,各个部门之间要确保施工工作的一致性,协调运作,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整个铁路工程建设系统的安全,将铁路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发挥的出来。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与某个部门的配合,或者在某些环节上出现了疏忽,都可能影响铁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不安全因素是铁路工程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些不安全因素是不能避免的,比如地震、暴雨、台风等,但是也有一些不安全因素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施工人員操作不规范、设备故障等等,无论不安全因素大小,都会给工程建设带来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就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将其解除。同时,作为施工组织设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安全,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将施工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并且要把安全意识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的始终。其次,施工方案要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方案的质量保证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如此,才能将施工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质量隐患,会给工程验收带来诸多麻烦,同时对铁路的使用效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所以,施工方案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以及其它的工程建设的客观条件制定工程质量保证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

1、设计内容多样化

铁路工程本身包含的项目就比较多,不同项目的结构以及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这也决定了施工组织设计的多样化。所以,施工单位要想在时间、安全、经济的要求下完成项目建设,必须要对项目的实际条件进行考虑,以工程项目整体为根本,设计出科学的的施工方案,从工程开工阶段就开始统筹规划施工进度,加强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确保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2、施工组设计的起点和标准高

铁路工程项目多种多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规模大、内容多、分工细致、技术性强等。一直以来我国铁路工程主要以桥涵、路基、隧道、既有线改造工程为主,随着高铁的迅速崛起,铁路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铁路工程作为民生工程,不仅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时也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施工单位必须要以高起点、高标准的态度对待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3、针对性强

虽然任何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都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全盘规划,但是不同的项目在施工组织设计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别的,这一点在技术标准、施工规范的体现上尤为明显,工程项目的不同,在标准和规范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以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为根本,对重点、难点工程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只有如此,铁路施工的安全、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由于铁路工程项目的不同,因此在施工方法上也并不是统一的。所以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对本工程的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在遵循施工工艺的前提下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对于各种资源要做到物尽其用,同时还要协调好各单位、各部门的关系,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计划阶段,任务包括对工程性质、规模、工期等进行确定。第二阶段为设计阶段,此阶段设计出来的文件是指导后续施工作业的。第三阶段为施工阶段,根据施工方案有计划地开展施工作业。

铁路工程项目具有一次、固定和不可逆的特征,所以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十分重要。如果工程为重点项目,那么施工组织设计起到的就是决定性作用,施工计划必须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根本;如果工程为一般项目,虽然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是同样重要的,但是在对其进行编制时,就需要参考施工计划,与重点项目正好相反。

四、优化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

1、从主观上高度重视

编制铁路辅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辅导铁路施工的首要技术文件,并且还为工程筹资、投资方案完结、铁路单位决议计划供给根据,也是工程投标、合同签定的重要根据[2]。作为施工单位领导必须要亲自参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严格、细致的审阅和批复。一旦内部条件或者是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要根据变化后情况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及时调整,始终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2、准确掌握现场施工环境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之前,相关人员必须亲临现场进行全方位考察,借助现代仪器设备,绘制出精确的项目手册,获取第一手材料,为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在进行现场考察时,一定要确保考察到位,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与施工相关的内容。

3、合理测定进度指标

平均或偏上水平来确定各项进展目标并核算的,很难做到都符合实际。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指导性施工组织规划编制人员应在了解施工图规划文件的基础上,归纳思考进场单位的施工水平和机械化装备水平[3]。

4、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各个工序之间的顺利交替,同时还要考虑到在同一地点和时间的情况下,如何安排好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除了时间的平衡之外,还要考虑到施工现场多种资源的平衡,是一项非常繁杂的系统性工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在铁路施工中通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能够加强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当目标出现偏差时及时发出预警,切实提高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性[4]。

五、结束语

施工组织设计确实是保证工程顺利施工、顺利完工的技术经济文件,它是保证工程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的有力措施。所以,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组织合计工作。一旦条件发生变动,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为工程项目顺利施工提供保障,确保工程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俊伟.浅谈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4).

[2]张涛.浅谈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J].科技展望,2014(8).

[3]梁素花.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过程控制[J].山西建筑,2013(03).

[4]贾彦斌.铁路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14(12).

作者簡介

刘振坤:男,1987.8.16,河北保定,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铁路工程

作者:刘振坤

施工控制下铁路工程论文 篇3:

铁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摘要 为解决铁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问题,文章以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施工项目为例,对铁路工程施工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为主的软土地基建设问题的处理技术,而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相对较为成熟且容易实现,因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普遍运用到各项铁路工程软土地基问题处理施工作业中。

关键词 铁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0 引言

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大、压缩性能高并且抗剪强度低等特质,这些特质都会在铁路工程施工中产生较大的阻碍和问题,影响铁路工程施工的有效性。在铁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很容易导致铁路轨道出现塌陷等安全风险[1-2]。深层水泥搅拌桩作为能够有效加固软地基的重要设施,能够有效削减软土地基的不利特质,降低相关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当前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发展已较为成熟规范,在实践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以深层水泥搅拌桩作为铁路工程软土地基问题的处理方式,对其处理技术进行探讨[3]。

1 项目简介

该项目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施工项目,主要位于马来西亚的Kelantan 州境内,铁路地基多为软地基,全线7.911 km,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对软地基进行处理的段落一共分为四段,长度为943.26 m。该项目工程施工时正值马来西亚的雨季,当时气候湿润,全年降水量较高。在此施工气候环境下,施工现场的地基受到雨水浸泡较为严重,湿热的气候环境和施工环境给铁路工程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雨林、稻田和低洼的淤泥地是马来西亚东部沿海铁路施工时面临的复杂地理环境,施工建设的难度较大,软土地基的处理任务比较重。其中施工地段的一号地基具有最典型的软土地基特征,为水稻田,表面具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为冲基层,土壤孔隙较大且含水量较高、压缩性高。

2 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方案

2.1 现场条件校对

开展整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作,应对施工现场的条件进行校对,确定施工现场的自然地理气候和地质特征,保存文字记录和影像资料,进行真实性比对,发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规划有冲突,须及时上报给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整改。对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并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联合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施工作业的指导书和施工规划。开展“四通一平”工作,即通水、通电、通路、通信以及平整地面。通水時应当就近取水,施工现场水资源丰富,供水相对较为便捷;供电大多采用发电机供应;在没有能够通行车辆和大型机械设备的道路时需要先打通公路到施工现场的最近道路;通信则是需要确保对外联系的需求能够实现;地面平整要求地面平整没有突出或凹陷。

2.2 施工准备

在开展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前需要进行较为严谨细致的施工作业准备工作,备齐施工机械(施工机械如表1所示),为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提供稳定的施工作业条件。在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的区域铺设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不同的施工部位科学地铺设相应的机械设备,确保在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时能够直接使用,提高施工作业的便利性。铺设深层水泥搅拌桩时需要根据机械设备以及铺设安装规范标准来进行。铺设安装钻机时应当将钻杆呈垂直角度固定,将钻头对准桩位,以保障钻机铺垫平稳、机身平整。为了保证钻杆的垂直方位,可以使用倾角仪对钻杆的垂直度进行矫正。在钻机的铺设安装达到标准后进行低压涉水实验,观察和检查钻机喷嘴压力是否正常和畅通。通过制作水泥浆,为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进行材料准备。在该项目中,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的水泥浆使用散装水泥,水泥掺量采用 152 kg/m。在搅拌水泥浆时应遵循先加水后加水泥浆的施工工艺流程,每次搅拌水泥浆时保持2 min以上的充分搅拌时间。再将水泥浆从拌和机倒入集料斗,采取过滤的方式将水泥块过滤出来。在水泥浆制成后还需要进行浆料容重测试,当测试与设计的偏差不超过3%的情况下判定水泥浆符合施工标准。

2.3 成桩施工

进行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时采用“四搅四喷”的施工工艺,将成桩施工分为四个环节,分环节开展施工作业,提高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水平(“四搅四喷”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开展第一次下沉搅拌喷浆时,桩机应以 0.8 m/min的频率下沉,同下沉旋转的方式切土,并且喷浆,使水泥浆液能够深入设计的施工作业深度。在进行成桩施工时,施工技术人员还应当把控桩机下沉的速度,用电机的监测表对工作电流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桩机的工作电流低于或等于 60 A。在下沉喷浆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地下阻碍物,须适量降低钻进速度,以保证水泥浆在地下的充分融合渗透。开展第二次提升搅拌并喷浆作业,即在第一次下沉搅拌喷浆施工作业后提升钻杆,使其能从设计深度逐渐向上提升,同时进行喷浆搅拌施工。严格控制钻头的提升速度,将其速度控制在 1.2 m/min范围内,使钻机在提升过程中水泥浆与土体充分拌和。在完成第一次下沉搅拌喷浆和第三次提升搅拌喷浆施工作业后,再重复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施工作业,上下搅拌喷浆施工作业,进一步搅拌均匀软土层和水泥浆。在“四搅四喷”成桩施工作业完成后,逐步开展水泥浆搅拌机械设备和施工现场的清洗工作,将桩机移到下一个施工区域,对搅拌桩进行质量检验,根据技术规格书分别在成桩 7 天和28天后开展相应的检查[4]。

3 应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铁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措施

3.1 开展安全绿色的施工

应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时,从安全性角度和环保角度对深层水泥搅拌桩进行施工作业,综合考量搅拌桩施工时可能带来的施工风险,比如:作业时机械设备倾覆、机械现场组装和操作、用电不规范导致漏电以及泥浆排放流向难以控制等。在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作业现场,按照安全防护的要求和标准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标牌以及安全防护设施,安排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警示标志牌和安全设施进行管理,为保障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应严格禁止私接乱接电线情况发生,对施工现场的电力线路和用电机械设备电源进行每日一次的检查和定期维修养护,相关用电机械设备使用完后关闭电源,锁好电箱,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搭建电线线路时绝缘导线和移动式线路使用胶皮电缆,定期检查电缆的裸露情况。开展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时,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洒水,减少施工粉尘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污染。禁止施工人员在现场随意乱扔垃圾,并将施工作业的各种废料、废浆和废渣进行环保处理。

3.2 完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体系

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作业时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铁路工程施工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将质量控制和管理作为施工作业的基本。人才管理作为实施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控制管理原则,充分调动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规范施工作业规范,减少人为失误。施工质量控制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管理力度,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与技能培训和技术学习。建立完善的施工人员绩效考核和质量责任制度,实施问责制,以规范施工作业操作。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应当实施有效的施工工序控制和管理,将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分为多道工序,规范每道工序的要求,以确保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能够实现相应的质量目标。

3.3 提高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的精细化程度

提高深层水泥搅拌桩的精细化程度需要从各个精细化的施工作业项目出发,根据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在定桩位时,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使用全站仪放线,配合钢尺丈量以及钢钎定位,确定最合适的桩位,并由监理工程师验收通过后再开展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作业。在确定和控制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深度时,要以实际底层变化、工作电流的高低以及钻机下沉速度状况为基础信息,调整制桩深度。在进行“四搅四喷”施工作业时,进行下沉搅拌或提升搅拌施工作业时,调整确定好搅拌轴转速,应用全自动控制系统精确钻杆下沉及提升时的旋转搅拌速度。在软土地基、淤泥层内进行加固作业时,为保障土体强度的要求,应在保持科学合理的搅拌速度下提高注浆泵电机的旋转速度,以满足增加浆体喷入量要求,起到加固土体的作用。此外,在制作水泥浆的过程中开展边喷浆、边搅拌、边提升的连续性作业,细致观察输浆管的脉动情况,查看是否存在堵塞的情况,并检查制浆机器仪表的数值变化,如发现数值异常则需要倒出水泥浆对其进行重新调整[5]。

3.4 特别环境下开展适应性施工作业

由于马来西亚东部沿海铁路施工项目为热带季风气候,在雨季的时候气候炎热多雨。在特别环境下开展适应性施工作业,应根据当地环境制定好施工方案。在雨季开展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需要做好暴雨天气信息的搜集,根据当地的实际天气情况安排施工,在出现暴雨并且必要时停止所有施工作业,以保障施工安全。工程项目部还应当成立雨季施工领导小组,对天气环境进行监控,在遇到险情时及时地反馈信息并且进行警示。此外,為了预防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避免出现断水、断电、对外通信中断等情况,还需在施工现场长期配备储存相应的应急物资,按照施工作业将施工人员分为多个班组,由雨季施工领导小组分别对各个班组进行应急物资管理,根据特殊应急情况下的应急物资表准备应急物资(应急物资表如表2所示),避免在紧急情况来临时没有充足的应急物资支持。各个班组应当准备齐全移动配电箱以及施工机具绝缘防水线、防水雨棚和防水工具盒等。要做好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区域的防水和排水工作,通过开挖沟渠的方式排出施工区域的雨水,或及时用抽水机将现场低洼地段的积水排出施工区域。并做好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防水挡水工作[6]。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马来西亚东部沿海的软土地基改造和问题处理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各项措施提高了马来西亚东部沿海铁路软土地基的牢固性。要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施工原则,进一步提高铁路工程项目的安全性、牢固性和稳定性,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谭春腾. 分析铁路桥梁隧道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工艺[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23): 29-30+33.

[2]陈佐林. 某铁路站场软土地基处理中多向加芯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控制[J]. 工程建设, 2020(1): 56-60.

[3]刘兴定. 浅谈铁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J]. 建筑工程与管理, 2020(2): 16-18.

[4]张磊. 浅析铁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9): 1305-1306.

[5]张宇. 铁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上), 2020(6): 297.

[6]李艾兵. 铁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21(15): 102-103.

作者:赵宾

上一篇:农业科研院行政管理论文下一篇: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