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投资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金融业发展国际化的潮流,中国企业迈出了国际投资的步伐。在此过程中,我国企业坚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模式。本文从跨国投资的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第一篇:企业投资论文

规范内资投资创业投资企业

在内资创投企业的设立和管理方面,2005年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且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在严格界定什么是创业投资、对创投企业的法律保护和具体的监管方式上做出了重大的探索,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清晰界定创投概念

在界定创投方面,《办法》将创业投资界定为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转让股权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其中,创业企业包括处于种子期、起步期、扩张期、企业成熟前的过渡期和处于重建过程中的成长性企业,但主要是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同时,为了能将创业投资企业与其他企业清晰地区别开来,《办法》在投资运作环节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性条款:一是创业投资企业主要只能投资未上市企业的股权,其他资金只能存放银行、购买国债或其他固定收益类的证券,避免创业投资企业从事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等业务。二是通过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只能以股权或准股权方式进行投资,促使其在投资决策时,只能选择具有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进行投资。三是提出组合投资要求,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对单个企业的投资不得超过创业投资企业总资产的20%,这使创业投资企业必须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多个企业,从而与投资控股公司区别开来。

凸显九条特别保护措施

在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法律保护方面,《办法》规定了创业投资企业的九条特别法律保护措施。这九个方面的特别法律保护是:

对投资者人数和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金额作出规定,为创业投资企业以私募方式募集资金提供法律依据;

规定以公司形式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委托管理顾问机构作为经理负责其投资管理业务,为实行委托管理提供法律保护;

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实行承诺资本制度。若承诺实收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首期到位资本只需1000万元,其余资本可在未来5年内补足;

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全额资产对外投资;

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股权和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等准股权方式进行投资;

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应当通过章程、委托管理协议等法律文件,事先约定管理运营费用或管理顾问费用的计提方式,为建立成本约束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从已实现投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管理人员或管理顾问机构的业绩报酬,为建立对管理人的业绩激励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事先设立有限的存续期,存续期一到即可清盘,从而有利于建立起对管理人的风险约束机制;

依据《贷款通则》中国家规定的除外条款,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债权融资方式增强投资能力。

多项规定扶持创投企业

为了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办法》中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一是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退出机制,除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外,还要发展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二是规定国家与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发展;三是对创投企业进行税收扶持。

同时,在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监管方面,采取备案管理的方式而不是行政许可的方式。《办法》规定对希望申请政策扶持的创业投资企业实行事后备案管理。

备案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从经营范围、最低资本额和管理团队等方面,审查备案条件;依据《办法》规定的投资限制条款,对创业投资企业进行必要的检查;对未按《办法》规定进行投资运作的,责令其在30个工作日内改正,未改正的,取消备案。

同时,《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备案,并不影响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从事创业投资活动。因此,备案并不构成行政许可。

第二篇:从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决策谈加快企业物流建设

[摘要] 在当前企业成本上升、美元持续贬值的经营环境下,只有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才可能增加企业竞争力,提高利润。本文结合宁波市招商引资重地——北仑区的实际情况谈谈加快企业物流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 外商投资企业 投资决策 企业物流建设

From foreign invested enterprise investment decision about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logistics

WangRuYun WangReEr: ningb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gang development co., LTD.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England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enterprise cost rise and the dollar continued depreciation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nly by improving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level, only then may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profit. This paper's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capital introduction ningbo important BeiLunOu - the actual situation about to speed up the enterprise logistics construction necessity and improve enterprise logistics management level of way.

[key words]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 investment decision enterprise logistics construction

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开通,位于宁波市北仑区的梅山岛保税港区也已被国务院批准成立,进入建设阶段,这对宁波市招商引资工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接触过许多来宁波开发区投资的外商,通过与他们交流,了解了外商投资决策的程序和影响决策的因素,认识到外商在投资过程中,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加深了对物流的理解,笔者认为在当前企业成本上升、美元持续贬值的经营环境下,只有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才可能增加企业竞争力,提高利润。本文拟结合宁波市招商引资重地——北仑区的实际情况谈谈加快企业物流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

1.物流的概念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源于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现在欧美国家把物流称作Logistics的多于称作Physical Distribution的。Logistics包含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或销售物流即Physical Distribution,可见其外延更为广泛。物流可以定义为“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2.企业物流

物流的分类方法包括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及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等。

企业物流是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可以区分为以下具体的物流活动:

(1)企业生产物流 :企业生产物流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大体为:原料、零部件、燃料等辅助材料从企业仓库或企业的“门口”开始,进入到生产线的开始端,再进一步随生产加工过程一个一个环节地流,在流的过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时产生一些废料、余料,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流至产成品仓库,便终结了企业生产物流过程。

(2)企业供应物流

企业为保证本身生产的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对企业生产的正常、高效进行起着重大作用。

(3)企业销售物流

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不断进行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顾客的物流活动。

(4)企业废弃物回收物流

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这些东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随物流活动的,回收物品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质量,也会占用很大空间,造成浪费。

3.物流是“第三利润泉”

我们曾接触过这样一个项目,计划把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阿拉斯加冰川水通过30万吨散装货轮运到中国,通过管道分装,再通过装瓶灌装送至市场。这个项目是否可行的关键就是物流,可以说,物流成本对这个项目具有“一票否决权”。许多投资项目能否在中国成功落户与这个例子一样,关键取决于物流效率。在今天的国际工商业界,降低物流供应链的成本已经成为经营管理的首选重点。物流领域已成为继降低资源(人工和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及通过扩大市场销售获取更多利润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

二、北仑区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我国物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许多企业也对物流管理有了一些认识,但通过对北仑区内的内、外资企业的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一些外资企业,已经导入准时制生产方式,物流效率较高,对物流理念的理解比较深入,在仓库设置、物品存放、运输等各环节,都有具体设计规划、标识,实施也比较到位。而一些民营企业与这些外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面在下面几个方面:

1.物流理念认识不足

企业经营者,重生产轻管理、重工艺轻物流,对现代物流对新经济时代中企业生产营销的巨大支撑作用和“第三利润源泉”的潜在能力缺乏应有的认识,墨守成规,缺乏物流革新精神。

2.企业的组织机构设计不合理、不科学

企业的计划、采购、供应、存储、运输等物流活动分属于各职能部门,各部门和各物流环节因没有统一管理,只对上级负责、容易强调部门利益而没有全局观念。

3.物料储放、运输混乱

企业总体布局一般没有进行物流的规划设计,企业现有的总体或局部的物流格局不清晰,物料流混乱,物料流转时间长,交货周期长,空间浪费大。

4.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效率低

采购信息、供货信息、供货质量信息、库存中各种物资的历史分布等物流的基础数据没进行很好的归纳整理;没有利用看板管理、颜色管理等目视管理方法进行信息共享,信息网络没建立。

5.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技术装备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6.物流成本方面管理滞后

相关物流系统一般没有采取总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模糊,分部门核算时总成本不清,各种物资、人员、设备设施和时间效率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没有采用先进的物流比较成本。

三、如何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可以说我国的企业现在都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为即使在国内,也有众多外资企业同我们竞争。如果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1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

(1)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

(2)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

(3)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

2.物流系统化

物流系统就是指在企业活动中的各种物流功能,随着采购、生产、销售活动而发生,使物的流通效率提高的系统。这种系统大致可由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两个系统组成。

(1)作业系统就是在运输、保管、配送、装卸、包装等作业中,引入各种技术,以求自动化和效率化,同时,使各功能之间能完满地联接起来的系统。

(2)信息系统也称物流信息系统,在企业活动中和其他的功能——采购、生产、销售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从定货到发货的信息活动更完满化,从而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3.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1)建立企业物流成本构成模式与物流管理会计制度

在很多企业中,物流成本在企业销售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企业物流总成本是企业产品在实物运作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企业要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全面、正确的把握包括企业内外发生的所有物流成本在内的企业整体物流成本,以企业整体成本为对象削减物流成本,建立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模式,从原来财务成本费用中剥离出属于物流成本范畴的内容,能准确判断和计算企业现有物流成本及其构成情况。分析和比较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物流费用与其他费用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切实掌握物流系统的成本。分领域全面清理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建立物流成本科学的比较依据。

(2)在企业内部,充分利用7S、看板管理、颜色管理等手法,加快企业物流速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物流速度越快,所需流动资金越少,同时,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和节约物流时间,尽可能直运输、减少物资集中和分散运输的次数,实现效率化的配送,从而加快企业物流速度,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

(3)在企业外部,与上、下游企业配合,构建一体化物流战略

企业要努力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实现由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供应链成本。

(4)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或成立物流子公司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欧美国家采用较多的是物流的外包,或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储运公司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者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

除了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削减物流成本外,建立企业物流子公司也是货主企业控制物流费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物流业务仍然处于货主企业的总体控制之下,与此同时,通过子公司的独立经营,来实现物流成本的下降。成立物流子公司后,一方面由于物流子公司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实体,因而在内部费用管理上会更有效,可以更好地消除设施、设备的重复投资、人员费用过大等现象,遏制物流成本上升的一些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从各经营公司来说,物流作业全部外包给物流子公司,物流费用支出将能在财务报表上明确地表示出来,进而有利于促进各经营公司销售上的成本效益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在北仑区的一些大型石化、钢铁企业,已经采取第三方物流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如何更好地通过招商工作提高北仑区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1.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引进高水平的物流企业,促进北仑区物流企业发展

宁波市北仑区“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奋斗目标:把北仑区域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的国际航运中心和服务全省、辐射华东的区域性港口物流中心;2006年2月,宁波市“十一五”规划再次确定,北仑临港产业区是宁波市临港大工业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石化、能源、钢铁等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拥有天然深水良港的北仑区,区位优越,港口集疏运网络正在逐步建成,发展港口物流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世界港口发展的经验证明,要成为国际航运中心,首先要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因此,在今后招商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国际知名物流公司的宣传,吸引这些高水平物流公司来北仑区投资。由世界500强企业马士基集团投资的宁波龙星物流有限公司,去年上半年落户北仑,该项目现已投产年可处理25万TEU。

引进第三方物流公司,为北仑区企业第三方物流提供良好的选择。初步调查预测,2007年区域内大中企业物流业外包达30多亿元,按照规划,北仑区2020年1000亿元的GDP,相应所产生的企业配送物流服务增加值将至少达100亿元,地方将增收至少5亿元。

2.建立运作物流园区。我们必须加快建设区域大型物流园区,按照市场运行机制,实行企业化经营,按照国际通行办法,建设、管理、运营物流园区;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提升物流的组织化程度,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与技术,提升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吸引区内外物流企业以及货代、船代企业进驻园区。并通过与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整体或部分嫁接,尽快建设起适合市场需求的现代港口大物流运作平台。

3.人才是基础,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加强国外物流专业比较先进院校的联系,争取这些国外教育机构与北仑区内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培训物流相关人才。

作者:王如云 王若尔

第三篇:跨国投资理论及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金融业发展国际化的潮流,中国企业迈出了国际投资的步伐。在此过程中,我国企业坚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模式。本文从跨国投资的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跨国投资;理论;现状;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国的资本市场日渐成熟,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日渐加快。一些企业通过并购、新建、独资、合资等方式进行跨国投资。在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进行跨国投资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对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一、跨国投资理论简介

(一)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由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1960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 后在70年代由C·P·金德贝格进行的补充和发展。其主要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具有不完全性:产品市场不完全;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二是垄断优势:市场垄断优势;生产垄断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国家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企业通过跨国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信息与网络优势。

垄断优势理论为后来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但是无法解释不具有技术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也日益增多地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二)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由英国学者巴克利、卡森及加拿大学者拉格曼于1976年共同提出。其主要观点是:企业内部建立市场,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跨国公司是内部化经营跨越国界的产物。内部化理论是西方学者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主要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忽略了国际客观的经济环境。

(三)竞争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迈克尔波特提出,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模型(又称钻石模型)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和两种外部力量。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由英国瑞丁大学教授邓宁提出。其核心思想是跨国投资企业要具备以下三种优势:所有权优势即技术优势、企业规模、组织管理能力、金融与货币优势;内部化优势即将企业的资源内部化,以保证企业所拥有的优势;区位优势即东道国在投资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比较全面与综合的角度研究企业跨国投资,是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但它仍是一种静态的、微观的理论。

(五)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是近年来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其核心思想是任何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由直接诱发要素与间接诱发要素产生的。直接诱发要素是指投资国和东道国拥有的各类生产要素,间接诱发要素是指生产要素之外的政策和环境要素。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避免了单纯研究发达国家的实践而得出结论的弊端,但是此理论仍然是局限于静态上的研究,缺少从动态上对跨国投资的发展进行分析。

二、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现状

(一)跨国投资快速增长。自2002年以来,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期,并呈现出不断加速趋势,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8.5%,年同比增长率平均达到43.1%。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年,该类投资比2007年增长了一倍多,达到559.1亿美元,2012年更是猛增到772.2亿美元。

目前,我国对外投资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一国对外投资存量与GDP之比,能够反映该国对外投资相对其经济的发展水平。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存量与GDP之比,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不到发展中经济体平均水平的1/2,在金砖四国中也是最低的。

(二)跨国投资目标市场日益广阔。我国对外投资的目的地由上世纪80年代集中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扩展到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2008年成为一个分水岭,对亚洲的投资流量占比呈现出明显的“倒V”型,而对拉美地区的投资则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2008年后,对欧洲的投资增加也比较明显。

(三)跨国投资行业、领域不断拓宽。我国企业在各个行业均有投资。从具体产业看,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2011年末这三类产业企业数量分别占30.8%、25.3%和12.5%,合计占境外企业总数的68.6%。我国对外投资已由初期的进出口贸易、航运和餐饮等少数领域,拓展到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工程承包、服务业等国家鼓励的领域。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各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度越来越大,金融、保险、电信、流通等行业的跨国购并成为推动跨国投资的最重要力量。

(四)跨国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我国对外投资主体从初期以国有外贸商业公司和工贸公司为主,转变为目前已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投资主体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丰富国家投资渠道,探索特色海外投资类型。

(五)跨国投资形式日益丰富。我国对外投资从建点、开办窗口等简单方式,发展到投资办厂、资源开发,并开始采用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尤其是近年来跨国并购投资明显增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并购金额较2007年增长了379.4%,随后除2009年略低于200亿美元外,其他三年均超过250亿美元,显著高于2007年之前的水平。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中国跨境并购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占全球并购交易案数的份额2008年为1.0%,2011年提高到2.5%。

三、我国企业跨国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跨国公司的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跨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属于起步阶段,管理模式还在摸索。管理体制还不稳定,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对境外企业或管得过严、干预过多,或放任自流、管理失控。高素质、具有跨国管理经验的国际化人才更是匮乏。

(二)东道国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对中国跨国公司形成挑战。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要求日益苛刻,要求企业打破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把对人的关注作为重要尺度,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当今的跨国公司需要承担更多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我国过去长期粗放增长模式下形成的“三高一低”不良形象已成为开展跨国运营的隐形障碍。部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够强,对当地政治、社会、环境关注不够,也亟须改变。

(三)跨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跨国企业资金规模小,投资领域、行业比较落后,投资模式比较单一,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弱,投资结构较差。

四、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策略

(一)政府应加大力度,健全和完善跨国投资的制度。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跨国投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政府应高度重视跨国公司的发展,为其进行商业活动提供一个完善的法律环境。同时与国际市场接轨,调节各类投资主体跨国投资行为、促进跨国投资活动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健全跨国投资制度,保护投资主体的利益。督促跨国公司建立内部经营体制,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培养国际化跨国投资专业人才。在中国进行跨国投资的进程中,人才的培养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并且人才的稳定性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内部培训,外部锻炼,建立多样化的人才队伍。设立国际化人才培训专项基金,汇聚整合政府、高校、培训机构和企业传播力量,合理分工、有机配合,加强国际化人才培育。

(三)实施发挥比较优势、降低成本的全球化经营战略。实施本地化经营战略,全球一体化经营是跨国公司的一个主要特点,但全球化应该是各国各地区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降低成本的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时,更加重视实施本地化经营战略。要寻找合适的当地代理人、律师,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商务习俗,注重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培养本地管理人员。要进行本地研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节约运作成本,研发出有针对性的产品,保持技术优势。要与本地政府建立双赢合作关系,与本地企业建立长期诚信的友好合作关系。让产品满足当地人的需求,经营方式符合当地的法规习俗,经营目标符合东道国的发展战略。通过本地化策略,很好地利用东道国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并强化自身整体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拓展经营领域,更好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

参考文献:

[1] 蓝庆新、张雅凌.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及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09,(03).

[2] 杨正、梁纬.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17).

[3] 高嵩友.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并购[J]经济问题探索,2003, (09) .

[4] 卢进勇.关于加快发展跨国公司的几个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2006,(02) .

[5] 鲁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6] 王晓红.跨国公司发展与战略竞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王万里

第四篇: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析

摘要: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和状态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职能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方法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财务状况以及对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全过程的监督,预测人力资本价值和需求量,分析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决策。文章从人力资源会计的角度,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历了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中心的一项深刻的变革后,已充分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加大了投资力度。

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人力资本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形式是投资的结果,只有通过一定的投资方式,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中最重要的资源。舒尔茨将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概括为5个方面:医疗和保健支出;在职人员脱产、不脱产培训支出;学校教育支出,它包括学生直接用于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费用和学生上学期间所放弃的收入(机会成本);企业以外的组织为成年人举办的学习项目;个人和家庭为适应就业机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迁移活动的支出。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从微观分析入手,在明塞尔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他结合事实,提出人与人之间在才能和家庭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事实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存在差异性,贝克尔的重要贡献在于将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结合起来。许多研究者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达十多年的全球各国对教育经费的猛增,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丹尼森的研究成果。相应地,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企业为获得和开发人力资本所进行的投资,它可分为企业对人力资本的原始投资和人力资本重置投资两种。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及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收益评价分析

(一)从投资主体看

对于人力资本投资,不同的投资主体有着不同的考虑,从而就有着不同的投资动机与投资行为,并具有以下不同的效益内容。从政府投资的角度来看,政府所关心的是通过该项投资能够达到综合效益,并注重投资的产出率。从国家角度看,投资的效益包括:满足社会成员的有关需要,如办公立学校、医院等,这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人力资源的生产动力;有利于实现社会平等,促进社会进步;与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提高;从个人投资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社会劳动者的个人,所关心的是经济支出为自身的生活目标服务,取得人生生涯发展的效益。从个人的角度看,投资的效益包括:促进自身劳动能力的形成,获得立足于社会的“资本”;能具备特定的职业技能,有利于个人的择业和就业;获得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有利于晋升和事业的发展;使学识、观念、修养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促进人的自身全面发展;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即一定时期的投入,可以转化为以后较高的工资收入;而企业是具有独立权益的经济实体,它所关心的是通过投资增加经济活动的效益。从企业角度看,投资的效益包括:满足自身业务活动对各种人力资源的需求;为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服务,即保证企业不断成长的持续性适用人力资源的供给;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增强个人发展的实力,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有利于树立企业的公共形象,从而有利于吸引人才、壮大企业的实力,并能获得社会人力资源的回报。随着企业家们对于知识认识的加深,对于知识创造价值更加深信不疑。而能够将知识转化为价值的执行者就是人才,因此,疯狂“抢挖”人才也就不为过了。这里面涉及到人力资本投资和风险问题。曾经有经济学家们这样计算人力资源比较成本:他们把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作为衡量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优劣的标准。某企业坚持稳健的人力资源政策,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一直是从企业内部进行培养和选拔,企业因此而减少高工资成本200万元/年,但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而另一家企业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企业从外边引进了数名年薪20万元以上的高管和科技人员,企业无论在产品研发和管理体制上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企业经济效益自然是节节高升。经计算,两家公司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二)从投资的具体内容看

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具体项目或内容上看,由于在企业内人力资本的流动,一般不涉及人力资本的迁移投资问题。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项目不同,其收益的评价亦有所不同,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企业员工本身生产投资收益评价。企业员工本身生产投资的含义是用于形成员工正常健康人体的生活消费的费用。劳动者通过生活消费维持了健康的体质,通过供养家属生产出未来的劳动力。这方面的投资包括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报酬。这是对人的生活的投人,也有人的生产产出。但是某个时期的人的生产费用的投入,并不导致即时劳动人口的生产产出,同一时期的投入与生产产出之比,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效益;同时在计算上也存在困难。因此,评价公式可以表述为:企业员工自身生产投资效益-人口预期生产量-人口生产费用。

2、教育投资收益评价。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社会劳动者。这样,教育就具有了“生产性”,其支出就成为一种投资。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源投资中的最主要部分。企业人才教育的投资是企业自行支付的教育、培训费以及向社会的教育捐助支出等。反映在企业账上的是职工教育基金、学校经费基金以及营业外支出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作为企业,可通过计算某人因学习培训而少为企业创造的收入来进行确认和估计。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可通过以下途径判断和估算:通过教育培训,培养出各种类型的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不断发展;通过教育,促进科技的进步,并将其成果物化到企业生产中,使得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通过教育,提高劳动力资源质量,并通过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产出率大大增加,经济效益大大提高;通过教育,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水平,并促进了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和进一步自我开发,减少结构性失业。

3、保健投资收益评价。人力保健是对劳动力资源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持其健康水平。人力保健投资包括卫生保健投资和劳动保护投资两部分。前者是通过对患病者的医治和健康者的预防措施,来减轻或消除疾病对人类的侵袭,维持人的劳动能力。卫生保健投资包括医疗卫生部门人员的工资、医疗卫生设施、药品等。通过这些投资可以取得下列效益:延长人口的平均寿命,以增加人的劳动年限;保持和提高人们的体力和智力,提高同量活劳动的产出率;提高企业员工的健康水平,减少患病导致的工作日下降的经济损失和患病后的治疗费用。后者是通过投资改进生产设备、增加防护措施,以保护人力资源。劳动保护投资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安全技术装置、劳动环境监测和治理装置、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和有毒有害劳动的保健补贴等。通过劳动保护投资,可减少用于工伤事故、职业病的各种医疗费、补贴费等和由此损失工时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保护了人力资源,使之可以增加产出。

(三)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计算注意的问题

当企业家们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后,就开始修正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这种战略的修正将为企业寻求人力资本投资的最高收益率创造条件。而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的较高投资收益率,必须要制定正确的人力资源战略和可操作性强的人力资源策略。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综合性强,它的实现要求通过多方配合,企业组织团队整体作战,才能真正实现其收益,并通过相应的考核体系来测评新近投资的人力资源所产生的实际收益;或通过对整体收益的期间比较,来确定人力资本投资的具体回报。在考虑企业人力资本收益时,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在计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时,尽量不要将员工分成若干个团体进行细化,来分别计算各个团体的单独收益率,这是一种低效率的做法。这种做法无法切实实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宗旨,不能实现核心凝聚力的形成。通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综合绩效增长率法。其主要是通过计算部门绩效分数,按照其所在整体团队综合绩效所占权数,来进行分期计算整体团队综合绩效增长率,然后利用新增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期与企业原人力资本回报期进行科学比较,计算企业新增人力资源投资综合绩效增长率。以此来判断企业新增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情况。这种投资收益率的计算是建立在长期持续经营基础之上的,任何追求短期物质利益基础上的收益率计算都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2、虽说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回报率,但切不可进行盲目投资或大量投资。我们知道,企业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是一种高效运转的平衡,这种平衡的建立将为企业的发展和业绩提升创造基础。企业的发展应该说是有其规律可循的,企业只有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能够接受和吸纳相关类型人才。同时,也要考虑人才需求的数量。企业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无论企业发展到何种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都是多层次的,而不能是统一高标准、高要求、高知识。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切记不要浪费人才,事实上,浪费人才也就是企业浪费成本。

3、在考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时,也要从客观上考虑一下企业员工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专业经验。许多企业正是忽略了员工的经验,尤其是技术经验,而使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发生较大人员变动,致使新进高管人员的先进管理思想无法实施,先进技术无法得到利用,反而造成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企业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导致企业经营业绩的倒退。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迅速成长型企业,如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

我国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析和评价时,必须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我们要认识到企业寻求人力资本投资的最大收益率,并不是简单地人才招聘和引进,企业必须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可以说,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才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基础。

(作者单位:李凌云,广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心;莫光财,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

参考文献

1、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二版)[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作者:李凌云 莫光财

第五篇:探究企业年金投资及其可投资工具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投资效益较低、保值增值压力相对较大等,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制度与投资结构以及投资工具等。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企业年金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表现,最后探索企业年金投资及其可投资工具。

关键词:企业;企业年金;年金投资;投资工具;思考

本文索引:朱广宇.<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5):-101.

山东省济宁市企业年金即为企业职工依法参与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目前我国诸多企业都建立了年金制度,有效的年金投资和年金投资运行是年金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企业年金管理实践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诸多企业集团都在积极推动年金管理制度建设,不仅对年金投资运营管理体系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同时还很好地完成了年金保值增值任务,引领了我国年金市场的发展。

1 企业年金的作用

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科学且合理地调整养老保险比例,这样可以减少财政支出的压力,高效利用各类基金,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极大的帮助。我国企业年金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每年的余额都在增长,大量的资金余额对于投资股票市场、债券以及银行来讲,都会对资本市场造成拥堵,尤其是在当前市场发展背景下,企业年金与社会保障基金融入市场,不仅可以振兴证券市场,还可以促进企业直接融资。另外,企业年金其性质是现在转入到退休期间工作人员工资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工作人员参与企业分红的一种方式,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强有力手段[1]。企业年金是协商系统,可以有效协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并且还有收入分配和激励员工以及保障养老的功能。目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责任和利益导向有着一定的差异,在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与发展阶段,不仅需要关注养老保险与用人单位职能的建立计价,同时还应关注收入分配与激励功能,有效的企业年金计划不仅可以保障劳动力的科学流动,还可以使企业吸收更多更好的人才。长此以往,既可以保障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又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凝聚力,对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2 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表现分析

2.1 收益损失风险

企业年金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基金,属于市场化且高于以往普通养老保险的基金,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相对狭窄,具有局限性。对于我国企业年金运营规范来讲,其投资范围较为固定,基本都限定在国内金融市场中,这也说明了国际市场中的诸多金融投资产品都不能成为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标的。如果从金融市场发展与市场化发展进程角度分析,国际市场金融产品的流动性较强且金融投资产品较为丰富,如果企业年金投资不能很好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中,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年金的投资效率。企业年金投资在投资渠道与投资范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下,导致我国企业年金的收益与养老保险收益差别较小,甚至没有差别,这样不仅难以发挥其市场化意义,还会大大提高收益损失的风险。长此以往,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缴纳企业年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促进企业年金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

2.2 委托代理风险

国债与银行存款属于企业年金固定收益投资,除去这两种金融产品之外,股票与基金的金融投资可以作为企业年金投资标的。目前,从资本市场角度分析,企业年金投资者属于机构投资人,能够以股东的方式参与到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甚至股票价格的涨幅会受到企业各项决策的影响,也可能是企业管理人员短期操作的体现,这些现象都直接影响到企业收益,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会对股东与股票投资者的收益带来不利。企业年金投资者属于机构投资者,很多时候由于企业年金运营管理人员没有重视和关注股东的权利,进而导致资本市场出现一定的波动,对企业收益带来一些潜在影响,进而造成企业年金运营出现不稳定现象。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如果从法律法规角度分析,企业年金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治理工作中的政策不清晰,并且各类监督机制不完善,进而出现委托代理风险[2]。

2.3 法律监管风险

从监管角度分析,企业年金在我国的发展和推广年限相对较短,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从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相关规定中发现,其已经分散到各个监管部门中,这样的监管模式会导致企业年金投资的行政管理效率较低。从风险角度分析,因为监管主体相对分散,各个部门只关注和重视自己的部分,容易给运营主体带来“擦边球”的机会,对于监管难以到达的区域,就会由于缺少监管主体而导致企业年金参与人员的利益受到损害,进而造成企业年金投资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 阐述我国企业年金可投资工具的思考

3.1 流动性工具与货币市场基金

年金基金可投资工具依照流动性与风险特征,可以将其进行划分,流动性工具与货币市场基金主要包含银行活期存款、中央银行票据、短期债券回购以及货币市场基金。(1)流动性工具[3]。银行存款流动性较强且风险小,但收益相对较低,因为通货膨胀,使得銀行存款的真实利率可以为零甚至为负。目前,全世界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年金投资如果放置在银行中,其存款所获取到的收益会越来越小。所以,在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之后,银行存款的比例会不断下降,可以将其作为短期内的投资工具,主要目的就是为满足流动需要。(2)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通常是指市场中短期有价证券的一种基金,这一基金的投资领域主要有以下几种工具,即国库券、商业票据、政府短期债券以及企业债券等,货币市场基金的特点,即为流动性较强、资本安全性相对较高,因为货币市场属于一种低风险且流动性极高的市场,可以依照实际需要来转让基金单位[4]。此外,针对风险性较低来讲,货币市场工具的到期时间较短,投资组合的期限基本是在半年以内,风险低的主要表现就是价格只会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而针对投资的成本低来讲,这一基金不会收取赎回费用,同时相关管理费用也极低。另外,从收益角度分析,货币市场基金可以通过大规模的资产来争取到相对较高的利率,并且其管理费与托管费的收取也是最低等级,但是针对银行存款来讲,可以与银行进行协议存款,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收益,同时还可以提升资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可将其作为企业年金投资工具的一种。

3.2 收益类工具与投资性保险工具以及股票基金

收益类工具与投资性保险工具以及股票基金主要包含股票与股票基金等。首先,股票属于一种风险较大的投资工具,主要借助股息与红利以及股票买卖差价来获取一定份额的收益,其特点即为高风险高回报。从股票市场发展角度分析,其属于一种有价值的投资品种,将股票作为企业年金投资,应运用科学的投资策略和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股票对于企业年金的增值增产有着一定的帮助[5]。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的股票市场波动较大,但相信在政府的有效调控下,股市的发展趋势会更加稳定。其次,权益类证券投资基金。这一投资基金属于利益共享的方式,双方共同承担风险,也可以将其视为大众化的信托投资方式,其风险相较于股票投资略低,但潜在收益普遍高于债券,特点为集中资金、专业理财、组合投资以及分散风险等。方式为基金发起人会借助发行单位来汇集投资者的资金,然后再将资金交给基金托管人,基金托管人会依照契约或合同内容来将资金投资到证券市场,最终的投资收益会依照投资人的比例来进行分配。其与股票这种直接的投资方式相比较,是一种分散的投资方式,但会借助科学且合理的投资组合来更好规避各类风险。同时证券投资基金能够在交易过程中随时随地进行申购或赎回处理,变现相对容易,并且流动性相对较大。所以,证券投资基金可以作为企业年金投资的一种工具,企业年金基金可以借助购买封闭式基金或开放式基金来对年金进行合理投资规划,但全过程都需要由行业专家来进行运作,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还能够获取较大的收益。尤其是开放式基金,其规模与存续时间都不会受到限制,十分适合企业年金基金投资[6]。

3.3 固定性收益工具及可转换债券、债券基金

(1)债券。当前,我国所发行的债券种类相对较多且利率高低具有一定的差别,如偿还本息方式的不同和债券长短期限的不同等,需要依照企业年金客户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在这个基础上还应向其提供债券投资的收益率。针对投资规划来讲,债券属于一种固定收益的金融投资品种,完善且投资比例合理的债券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年金投资组合的分散化,还能进一步降低综合投资风险水平。此外,附息债券借助定期制度利息还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收入,这对于促进员工退休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国债来讲,有政府作为保障,且信誉度与安全性以及收益率相对较高,国债与银行同期利率相比前者的收益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利率中枢出现下降的趋势,加之随着其他新型金融投资工具的出现,国债投资方式在企业年金投资中的占比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从财政角度思考,政府可以借助发行国债来筹集相应的建设资金,应依照实际情况来选择国债级别和期限,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开展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这样企业年金收益也会十分客观。(2)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属于一种可转换证券,即为持有人在发债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依照其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可以依照约定条件将已经持有的债券转变为发行公司的股票权利,同时还选择其他公司股票的权利。可转换债券这类特殊金融产品具有双重性特征,可以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转换,进而锁定一定期限的期权[7]。但从理论角度分析,可转换债券的投资也可以运用到企业年金投资规划中,流动性相对较强。

3.4 健全企业年金投资组合管理模式

首先,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健全企业年金法律体系,同时还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企业年金投资组合管理模式,这是规范我国企业年金运行的重要方式。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依照我国企业年金的真实情况来出台年金投资管理办法与法规体系,例如完善基金管理机构的资质与资金投资方向以及投资比例限制,确保企业年金投资组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需要积极调整金融领域,保障其改革脚步可以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当前,我国企业年金投资工具存在传统且单一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想要提高企业年金投资组合管理效率,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方式,在这一基础上健全我国金融市场管理,对当前的金融产品进行开发创新,保障金融产品符合我国国情。另外,还需要强化各部門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当前的监管制度措施。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两者具有互动关系,企业年金主要是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和进入资本市场的,对市场资金来源与市场结构以及管理水平都有着极大的影响[8]。最后,构建健全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体系,在企业年金组合投资管理工作中,年金增值保值可以说是重点内容,借助强化企业内部监管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年金投资风险,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完善监督管理体系,而企业自身也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即为做好年金投资管理风险的控制流程,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依照制度与相关机制开展各项工作,并且科学划分管理与监督工作层次,管理人员与监督人员应依照监督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来完善反馈程序,提升投资管理风险控制的完善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企业年金投资工具的选择来讲,需要科学且合理,这样才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和保障职工权益。另外,应强化企业年金投资组合的管理水平与质量,构建完善的年金投资法律体系,确保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且还需要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力度,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强化企业年金管理水平,又能够促进企业年金投资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王霞,范丽萍.企业年金单一计划和集合计划对比分析[J].商业经济.2020,526(6):161-162.

陈洋洋.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实施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J].现代交际,2020,522(4):67-68.

翟永会,王易玮,高清慧.随机缴费流下DC型企业年金基金的动态投资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6-13.

吴复成,毕熙,刘勇,等.理事会受托模式下企业年金投资人组合的量化研究[J]. 2021(2015-1):48-50.

杜首燕,陆忠华.基于矩阵值因子算法的企业年金投资组合建模与并行求解[J].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2020,2,6(4):146-158.

史庭南.关于优化中国石化年金投资管理模式的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22,106(1):50-54.

邓莎莎.提高企业年金制度替代率研究:基于参数调整的全价值链增值视角[J]. 2021(2019-5):90-93.

牛海.资本市场增值效应对企业年金发展的影响分析:来自中国1991—2011年的经验证据[J]. 2021(2013-9):59-63.

作者:朱广宇

上一篇:商务英语专业论文下一篇:社保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