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小学留守儿童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每个班的留守儿童都占一定的比例。问卷调查表明:这些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缺位等原因,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同时,因缺乏必要的课外阅读,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后续学习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如何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现状,克服其课外阅读中的难题,探索指导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成为当下基础教育应着重研究的时代课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城区小学留守儿童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城区小学留守儿童论文 篇1:

城区小学留守儿童成因及教育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地带的人民都选择外出务工,以便于寻求更好的工作岗位,谋求更好的待遇。这也就导致我国出现了这么一种人群——留守儿童。当下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达到六千多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虽然我国各级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已经采取了相关的系列措施保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给予留守儿童充分的关爱,取得了一些实效,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文章从造成城区小学留守儿童的原因入手,探究如何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城区小学 留守儿童 成分与策略研究

一、城区小学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分析

(一)家庭成因

首先在家庭成因中造成这个问题的一方面是家庭的放纵与溺爱,另外一方面便是长辈文化水平的影响所致。家庭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场所,血缘关系则注定了父母将要给子女上人生首堂课,而这也将对孩子的模型予以塑造。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来自父母的支持与关爱。如果在这个时候父母双方有一个缺席的话,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形成某中障碍。然后城市化的发展,让城区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务工了,孩子在家都是爷爷奶奶照顾,学习上自理。在家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的长辈也非常溺爱自己的孩子,因此就会造成小学留守儿童在家是“小皇帝”,经常是要什么给什么,即使是犯了错,这些长辈们也不会责罚他们,久而久之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不学无术,在家里肆意妄为。遭受挫折之后柔弱无助,寂寞空虚,对父母充满怨恨,叛逆,对今后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其次是受爷爷奶奶等长辈们的文化程度的影响。这些长辈大多是解放前后畜生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不高,能完成小学学业的人很少。如此看守留守儿童的长辈们,他们的文化水平如何适应得了当下社会的发展要求?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些爷爷奶奶等长辈们深受传统封建思想的侵害,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很慢,往往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力不从心。

(二)城区小学留守儿童自身的原因

由于留守儿童的年龄较小,他们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在法律生理等方面缺乏科学的认知。再加上这些孩子处于城区地带,由于很难分辨真善美、假恶丑,导致他们结识的朋友泥沙俱下,交友不当,很容易被一些坏人引入歧途,从而导致严重问题的发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城区小学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他们的价值观念无人引导,又贪玩,他们的人格很容易朝着非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学校原因

学校自身对城区小学留守儿童的关注是不够的,对他们的教育也就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的学习,课余时间甚至在生活中很好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尤其表现在心理方面或者精神方面。要知道城区小学具备一定的家庭教育的职责,当小学生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第一任导师之后,面对的教师来自学校,来自教师的教导。但是因为繁重的教学压力,导致小学教师、班主任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不够,留守儿童感受不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与关心,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学习的动力不够,自暴自弃,成绩不理想后就灰心丧气,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区小学本身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教育是不够的。

二、对城区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

(一) 举办“空中家长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即使这些父母务工在外,但是他们也还是孩子的正式监管人,委托的只是临时监管人。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不可推脱的。因此笔者在此建议,要想解决城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要发挥家长的发挥,我们可以举办空中家长学校,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方便家长与孩子间的联系。在空中家长学校中,学校应该教育父母挣钱再多,也不能忘了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尤其是要关系他们的精神以及情感问题,多沟通,多联系,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相当有利的。

(二)小学教师与班主任要关爱留守儿童

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心里有话无处倾诉,就是受了委屈也不知道应该找谁去说。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以及班主任在学校期间,要好好照顾学生的心理情绪,用爱来感动学生,打动学生。换言之,教师与班主任要在学生生活上照顾到位,有事没事,做到事事关心。平时的时候看多学生一眼,多给予学生微笑,给学生留下一个和蔼可亲的形象。学习上多多帮助学生,让这些留守儿童感觉与其他儿童是平等,不要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就没人管没人问了。对于那些犯错的留守儿童,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感化留守儿童,教会他们控制自身情绪

当前城区劳动力大都出外务工,家里剩下的就是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了,这些老人平日里对孩子过分溺爱,父母不在家,孩子犯错了也没人管理,导致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就是家里面的“皇帝”,一旦别人违反了自己的心理,就发脾气,不吃饭甚至离家出走。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感化留守儿童,教会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我们班里的一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里面只年近七十的老奶奶,笔者在举行的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上就听这位慈祥的老奶奶说,该学生在家里过于懒惰,几乎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去做,有时候还经常和奶奶吵架,易怒易发脾气。笔者知道上述的情况之后,每逢星期六与星期天,就去他们家,一方面是帮老奶奶做做事,另外一个方面是为了教会学生保护自己的家人,控制好自身的情绪。渐渐地该学生见我经常去帮助奶奶,变的勤快起来,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乐观阳光起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家长要尽到家长的职责,即使在很远的地方打工,上班,也要按时给自己的孩子通电话,了解孩子的近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关注留守儿童,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保证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智中. 从心理教育入手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J]. 青海教育,2012(3).

[2]何文红,李作春. 浅议改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有效对策[J]. 甘肃教育督导,2012(11).

作者:马亚琼

城区小学留守儿童论文 篇2:

城区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每个班的留守儿童都占一定的比例。问卷调查表明:这些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缺位等原因,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同时,因缺乏必要的课外阅读,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后续学习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如何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现状,克服其课外阅读中的难题,探索指导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成为当下基础教育应着重研究的时代课题。

一、现状分析

仔细分析留守儿童的阅读难题,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因素起着制约作用。

1.环境不支持

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照管。面对留守儿童的各种成长需求,隔代教育往往力不从心。所以,孩子在家的课余时间大都交给了电视机。有的监护人误认为阅读与学习没有多大关系,不让孩子看“无用书”,以免影响考试成绩。缺乏有效监管和亲情陪伴的留守儿童,不可避免地沉迷于电视、网络,而冷落甚至远离课外阅读。即使节假日,留守儿童也难得与父母团聚,常常在与书绝缘的环境中度过,手机往往成了他们除电视机以外的另一“最爱”。

2.读物不丰富

大多数留守家庭经济不宽裕,加上不少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或很少为子女花钱购买课外书。一般留守儿童的家庭藏书量极少,难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而且读物多集中在轻松、浅显的通俗读物上。因此留守儿童读得较多的是脑筋急转弯或儿童漫画之类的娱乐书,缺少深度的经典阅读。

3.指导不到位

留守儿童的阅读行为缺乏有效指导。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基本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隔代老人,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而更多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寄予学校、社会。二是城区小学地处刚刚转型的乡镇,社区等公共文化建设缺位,图书馆发展滞后。三是学校的大班化教学,导致教师对留守儿童很难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二、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监护不力,在家的课外阅读时间、环境、读物等都无从保证。因此,学校教师就责无旁贷地成为了引领留守儿童阅读的第一责任人。

1.家校勤沟通:传递家庭教育正能量

为了取得留守儿童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学校可利用学生父母返乡的时间定期召开期初、期末家长会。开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传授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他们如何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家长。指导家长一起参与制定新学期或寒暑假学习计划、阅读计划、监护计划。学校列出书单,让家长提前为孩子备好拟读书籍。

平时,学校还要把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家庭教育小贴士等教育内容,以《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定期发放,为留守家庭带去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提升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水平。另外,还可以搭建班级微信群、QQ群、校讯通等多元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与家长建立起实时沟通渠道。

2.阅读指导课:为留守儿童打造课外阅读的金钥匙

为留守儿童开设阅读指导课,是提高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的关键。笔者认为,阅读指导课可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其一是读物推荐。

首先,把“如何向图书馆借阅图书”作为阅读指导的入门课。同时,在图书馆为留守儿童设立专门的经典书架,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要,将经典名著及畅销图书进行分类编排和推荐,便于留守儿童借阅。

其次,编制小学六年课外阅读书目100本。书目包含教育部推荐的各年龄段阅读篇目、小学教材中涉及的作家作品等。在书籍形式上,尽可能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版本,激发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

最后,举办具有特色主题的经典读物阅读活动,推广经典读物的深度阅读。如开设“名著导读课”“好书大家谈”“经典阅读交流会”等。

其二是方法指导。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教师要教会留守儿童科学的阅读方法,如翻阅报纸杂志、信息资料等可用浏览法,阅读小说、益智类读物可用略读法;阅读经典著作、诗歌散文可用精读法等。同时,指导他们养成“动笔墨读书”的好习惯一写阅读记录卡;写读后感、内容梗概;推荐好书;交流读书心得等。

3.阅读记录卡:促留守儿童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记录卡”每周一张,周一统一收发,纳入日常作业范畴,由家长、同伴、教师共同督促学生完成。“阅读记录卡”从低年级的“每晚一故事”到中年级的“主题阅读”,再到高年级的“批注品读”,设计内容因年级而异,体现循序渐进的阅读梯度。使用“阅读记录卡”,一是以作业的形式,规定留守儿童每天必须阅读并记录。二是教师可从“阅读记录卡”上,了解留守儿童读什么书、怎么读、读书的收获是什么等阅读状况,从中发现他们的阅读喜好和阅读意愿的变化,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

同时要指导家长,给留守儿童提供充裕的阅读时间和更好的阅读环境,做到专“地”专读,专“时”专用。

4.阅读交流会:让留守儿童保持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是推进课外阅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开展亲子共读交流活动。笔者所在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定为“亲子阅读交流周”,欢迎返乡的家长共同参与。各班通过读、讲、画、演、写等形式的阅读交流,让留守儿童在与家长共同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促进亲子间的感情。

同时,利用阅读交流周的活动机会,教师为留守儿童家长传授亲子阅读的方法,提供亲子共读、祖孙共读等形式的阅读指导,让家长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阅读。

二是开展阅读成果展评活动。留守儿童每人持有一张图书馆分发的“阅读存折”,每学年图书馆根据留守儿童借阅书刊的数量和阅读记录的质量,评选最佳阅读记录卡、最佳书香少年,并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读书剪报、手抄报、阅读记录卡、读后感等。各班除了课前三分钟人人轮流参与的“每日故事会”外,还定期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如童话剧表演、诗歌朗诵会、故事大王比赛等。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展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编辑 刘泽刚)

作者:林莺歌

城区小学留守儿童论文 篇3:

新城区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教育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城区的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受各个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面对一些问题。所以,针对问题成因的分析,为其提出合理的实施对策,保证其发展意义的实现和发挥。

【关键词】新城区 留守儿童 问题 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2018年度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校团队工作课题《新城区“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因为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导致一些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逐渐产生。他们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严重缺失,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其认识、价值较为偏离。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推进,大城市中很多儿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在父母身边生活,或者即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教养的责任却被父母委以他人,他们与那些父母远在他乡的农村孩子们一样成为“留守儿童”,而他们,则被称为“新城区留守儿童”。

家庭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新城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析,对其进行优化教育,将保证教育意义的发挥和实现。

一、新城区留守儿童问题成因

新城区留守儿童的比例在近几年逐渐上升,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心和教育,导致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发展不够客观。其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和原因表现为:第一,家庭教育,在孩子不断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其发展存在很大影响。在实际情况上进行分析发现,新城区的留守儿童都是祖辈进行抚养,家庭教育不够完整,常常会表现出冷漠、自卑等性格,导致其在学校中无法与同学进行相处,从而引起各个问题的产生。第二,学校教育。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在心理与性格上还存在很大缺陷。对于这些学生,为了避免其受到歧视,可以给予更多照顾。但是,实际上学校面对师资与办学条件的限制,导致无法对其进行心理指导,从而使他们产生不良情绪。第三,社会环境。对于新城区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年龄还比较小,具备的自制力差,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将制约其发展和进步,也使这些学生养成很多不良习惯[1]。

二、新城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对留守儿童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一定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具体实施工作中,需要在几方面进行完善。工作中,要避免孩子和父母同时外出,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尽可能的避免孩子和父母同时外出。如果父母都外出,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给予孩子更多关心和教育,保证孩子在真正意义上获得进步与发展。一些孩子父母外出后,外公外婆或者亲戚等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这些监护人也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责任,对其进行管理。

(二)加强学校教育管理

在新城区中,学校的作用也要积极发挥,保证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实现。在具体执行期间,可以在几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构建留守儿童档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并在日常学习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对其开展心理辅导。第二,促进教学活动的丰富化,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为留守儿童组织各个教育活动,增进留守儿童和家长、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如:引导留守儿童为父母书写一封信,增进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三,促进寄宿制度的完善性,对留守儿童实现集中管理,重点思考其存在的安全问题等,以弥补留守儿童在家庭方面的缺失[2]。

(三)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

在留守儿童不断成长过程中,为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也能促进其健康发展和进步,保证工作意义的实现。因为儿童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基于社会上的力量,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十分必要。如:使用新闻媒体,对其进行宣传,使社会各界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与分析,确保留守儿童在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下积极发展。同时,还要打击各个危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因素,尤其是网吧、KTV以及赌场等娱乐场所,禁止儿童进入。确保以实际活动关注留守儿童,为其发展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社會空间。

三、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随着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和分析,为了使其符合时代的建设发展需求,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发展下进行完善,解决留守儿童遇到的教育问题,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亚琼.城区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及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153.

[2]沈习辉.浅谈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中学困生的转化[J].新课程·中学,2013(6):71.

作者:庞欣

上一篇:培训班心得体会(精选2篇)下一篇:安全社区汇报材料(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