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孩子读书感受

2022-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家长陪孩子读书感受

家长该不该陪孩子写作业?

“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还是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一位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吐槽,在网上广泛流传。

无独有偶,朋友圈里流传这样一个段子:“不谈做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涉及做作业,鸡飞狗跳,呜嗷乱叫;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前一秒如胶似漆,后一秒分道扬镳。”好多父母转发时感慨:太真实了,简直就是每一个尽职尽责陪孩子做作业的家长的真实写照!

不少家长仿佛找到了组织,纷纷转发评论,开启吐槽陪读模式。有家长表示,每次做作业,整个小区都是自己的咆哮声,更有家长直呼:“放过我吧,我真的不想再陪孩子写作业了!”

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究竟是什么原因,陪写作业让家长如此焦虑?孩子写作业,家长是陪还是不陪?

孩子篇:

这样陪不如不陪

(李航,18岁)

去年高考,我只考上了个大专。我考这么差,还得怨我妈。一心想让我学好的人是她,但是让我学不好的人也是她。我这么说,估计有人会觉得可笑,每个家长不都是最支持孩子学习的吗?的确,我妈非常支持我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她每天晚上都会陪我写作业,监督、辅导,从未间断。放学一回家,她先问留了哪些作业,然后一科一科地盯着我写。如果我寫得不认真或写错了,得到的就是一顿吼。我妈辅导我很上心,我的作业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她都能一一检查出来。她还把每科的重点、难点帮我整理、罗列出来。我上小学时,成绩很好,因为我不用自己动脑筋,只要听我妈的话就行。

到了初中,有的功课我妈也不大会,但是按照她的要求去做,我的学习虽然没上小学时那么好,但也还说得过去。

到了高中,我妈基本上已经辅导不了我了。功课里的大部分内容,需要我自己去钻研,这下可害苦了我。我再按之前的方法学习,根本跟不上,而且我也不知道重点、难点在哪里。有时候我硬着头皮问老师,但我不懂的地方太多了,总不能什么都问吧,结果问题越积越多。而且我晚上回家学习的时候,必须得我妈在旁边,不然我就管不住自己,总想玩,根本学不进去。

有时,我也反省自己:为什么我从小学时的优等生变成了现在的落后生?想来想去,我觉得我妈负有很大的责任。她的强势陪读,让我事事依赖她,可后来她帮不了我了,我却没学会自主学习。

高中阶段,我的学习一塌糊涂,而且我过得也非常痛苦。我试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真的很难。我也曾暗暗埋怨我妈,有她陪我学习还不如不陪!因为她一直陪我写作业,在学习上帮助我,却没有让我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根本不会自主学习,等到学业变难时,我就跟不上了,而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家长篇:

陪写作业,我要陪出精神分裂

(程唯竟,7岁男孩的母亲)

我那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干什么都磨磨蹭蹭的,吃完、喝完、玩完,才不情愿地坐下写作业。我是心急火燎,他却慢腾腾像个小乌龟,我气得恨不得拿个棍子在后面敲他:“快点快点,快点写作业去。”

可真到写的时候,他同样心不在焉,一会儿这事一会儿那事……一个小时能做完的作业,拖上两三个小时。一开始,我还忍住不发火,可是很快我的耐心被磨没了,火气上来,不吼不叫,他不听话!有时,他还撒谎说没留作业,或者只留了一点……真把我给气死了!

好不容易监督他写完了作业,一检查,那潦草的字体,一而再再而三的低级错误,把我气得又蹦起来。“多少?82-15等于多少?不对,再算!”儿子刚上小学,退位减法学得不如进位加法。“怎么会得73呢?”我急促地敲着桌子提醒他。“明明是82-15,个位不是2和5吗?有没有看清题啊?重新算,记住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孩子还是不会,我怒火冲天,不客气地给了他一巴掌,“怎么回事,给你讲多少回了,还不会,还不会!”然后,就是儿子呜呜的哭声。

唉,基本上,隔个十天半个月,总要来这么一回。

不要以为我是个坏妈妈,平时我跟孩子可亲了。只要一有空,我就带儿子出去玩,每年都要亲手张罗他的生日聚会,出差回来坐夜车,就是为了清早赶到家,在儿子上学前看他一眼。

真像网上说的,不陪作业都是亲妈,一陪作业秒变后妈。其实,天下的妈妈们都知道,这样不好,真的不好,可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的身体里好像已经预设了程序,一到陪作业环节,另一个自己就被激活了,摁都摁不回去。

陪作业真是一面魔镜,照出我们心中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或许表面上看,是我们希望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可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对不确定的未来有种深深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平时被我们隐藏在皮肤下,隐藏在光鲜的履历里,隐藏在人潮汹涌的街头,可突然间孩子的笨拙让我们发现自己原来这么脆弱,这么不堪一击,我们怎能不惊恐,不害怕?

教师篇:

家长应该怎么陪?

(魏智渊,某初三班主任)

家长对孩子做作业的焦虑,归根到底是因为家庭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部分,有着巩固、提升学习的重要作用。老师通过布置作业,帮助孩子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检测学习效果。想要孩子的作业获得老师的认可,家长就必须参与其中。但是陪孩子写作业,据说是要命的事,陪出了“心梗”,那么到底有没有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呢?

有,但不容易做到。因为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不是具体做法,而是具体做法背后的观念。既然你要养孩子18年,就不要幻想着短平快地解决问题。不妨把它当成一次学习,不仅对孩子有益,对我们自身乃至职业的发展,也极有意义。

我想问问家长:陪孩子写作业,你面临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如果你说,就是催孩子完成作业啊!那你就把问题定位浅了,定位错了。正确描述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作为父母,我需要提供怎样的支持,才能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并逐步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以及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

如果家长能够正确地描述问题,问题往往就解决了一半。为什么这样说呢?请注意,这里隐含了几个前提:

1.孩子是作业的主体,父母只是协助者。

2.目的不仅是完成当下的作业,更重要的是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

3.培养孩子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

孩子写作业,之所以要父母的命,就是因为父母虽然理智上知道写作业是孩子的事,但无形中给了孩子错误的信息,让孩子认为我是在为父母做作业。既然是为父母做作业,必然会产生种种博弈,父母也必然会大量使用奖励与惩罚措施,而不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又进一步削弱了孩子的内部动机,让做作业进一步成了父母的事。

正确描述问题后,如果你不想长期跟孩子博弈,就需要采取新策略。这里有一个思考框架,主要围绕这么几个问题:

1.作业是孩子的事情,父母和孩子的权利和义务各是什么?

2.作业任务是什么?什么时间完成?遇到困难怎么办?

3.如果没有完成作业,如何弥补或付出代价?

父母要告诉孩子,更要用始终如一的行动让他感觉到,我们是你的监护人,是隐含了一份强制履行契约的。在完成作业方面,这份契约主要表现为:孩子有义务完成合理的作业;家长有义务为孩子完成作业提供条件,并予以监督。你还可以和孩子约定完成作业的时间,以及对作业的基本要求。如:远离电子产品、不吃零食和听音乐、除喝水和上洗手间外不走动等。这里,要确立底线,并维护它。如,1.在约定的时间做作业。2.将作业做完。这是底线,必须完成。如果完不成,采取强制措施也要完成。

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而做得好不好,则混合着态度和能力问题,不宜以强制手段来达到目的。

最后我想说,与孩子一起成长,没有捷径,而且这个过程充满挫败。但无论如何,父母要学习。当我们改变了自己,也就改变了孩子。

专家篇:

陪,陪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

(张华,教育学博士)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曾设计过一个实验,结果证明,在有人旁观的情况下,人们的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工作时更好。他在儿童拉钓鱼线的实验中,也证明了有他人存在时,儿童拉得更卖力。所以不要说,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不用参与之类的话。

家长要陪,但需要技巧。家长所谓的陪,陪的应该是孩子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培养的最好时机,是在小学一二年级,尤其是刚入学的前两个月。没有家长引导,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会比较慢,甚至会养成坏习惯。与其日后花更多时间来弥补或修正,不如抓住关键时期,助孩子一臂之力,把他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起来。

1.固定时间做作业。帮孩子认识到做作业的重要性,养成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再做其他事的习惯。

2.养成每天复习、完成作业、预习的学习顺序。预习是因为第二天带着问题听课更专心;复习是找到学习的薄弱环节,并在此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3.独立做作业。独立做作业,并不是说无须家长陪伴,而是要尽力做到只陪伴、不干涉。孩子刚入学,家长要辅导孩子熟悉各科作业的标准、格式、规则,等孩子掌握要求后逐步放手。孩子的作业做错了,不要马上指出,让孩子有自己思考的過程,等作业完成后,需要家长检查时再指出和辅导。

4.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给孩子准备两样实用的小工具,可以让书包整齐有序,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一种是带拉链的文件袋,买不同颜色的,一门学科一个文件袋。把每门学科相关的课本、参考书、作业放到一个文件袋里,分门别类,整齐高效,还不容易遗漏。第二种是内部带有插袋的资料册,用这个存放一学期的各类考试卷,再好不过了。

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渐渐地,孩子的学习生活就会变得有序。有序的学习生活,会让孩子的大脑更清晰,学习更专注。

等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家长偶尔的指导可以,不建议每天陪伴。

编后:

我们爱孩子,但不能照顾他一辈子;我们陪孩子写作业,但不能陪他一辈子。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比如学习。

家长陪孩子做作业,是监督,是辅导,而不是替孩子决定什么时候写、怎么写……你可以引导,可以和孩子商量,但不能什么都替孩子决定。学习,如果孩子没有参与度、没有表达意见的机会、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那他永远也不会主动学习。

对孩子的作业和学习,家长要监督,但更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负责,做决定,做计划,安排时间,让他自己承担完不成作业、考不好的后果。开头也许艰难,他会偷懒,成绩会下滑,但是家长做好监督、引导工作后,等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时,那就是他主动学习的开始。

如果我们什么都为孩子安排好,孩子并不会因此感谢我们,相反,他会觉得这些是约束,是他不想要的,他会逆反,会抗拒。我们总是催孩子好好写作业、好好读书、做好学习计划……但所有的催,效果都不好。因为在孩子还没感觉到需要的时候,你的提前安排会极大伤害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不如先别给孩子做安排,而给孩子机会去体会为什么要写作业,怎么写,怎么做计划……当孩子体会到自己确有需要时,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得到极大提升。

孩子是鹰,总有一天要独自飞翔;孩子是狮,总有一天要去开辟自己的领地。父母的陪伴都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在他还弱小的时候,帮他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他学会独立,学会为自己负责,然后给他机会,锻炼他,让他强大起来。

总之,父母今天的陪是为了今后无须再陪,这才是陪的意义所在。

【编辑:杨子】

作者:忘川

第2篇:陪孩子读书的感受

与孩子一起读书的乐趣

忙碌的生活,难得与孩子一起读书。其实我也懂得陪孩子的读书习惯将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孩子如今三年级了,晚上睡觉之前,都会要求我都给他读一段故事,让他听着故事甜甜地进入梦乡。孩子很会抓住休假时间,让我带他出去玩,他会把书上看到的动物、植物和农作物,吵着让我讲解。孩子哪种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美妙天成,探索科学的新奇和不可预知眼神。望着孩子那兴奋的小脸,我的心里也升起一种歉意的感觉,这时间都去哪了?

有时间我会给孩子稍带几本经典的故事书:如《丑小鸭》、《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有一天,孩子对我说要给我讲一个故事:有一只丑小鸭,一生下来,就长得特别丑陋,它一点儿都不像别的小鸭,那么可爱,那么活泼!所有的朋友都嘲笑它、排挤它,最后连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欺侮它、看不起它。这只可怜的小鸭被迫离家流浪,几经风险!在寒冷的冬天里,丑小鸭吃尽了苦难,可是它终于成功飞上蓝天,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这是我经常搪塞他讲了多次的故事,每一次他都是听很认真,我听完后发现他比我讲的更好,我问孩子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啊。孩子说: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小孩,就会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就会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孩子在读书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学会了理解我们,但是有我们的陪读相信人生就会多一份精彩!是的,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共同来读书,在充满亲情的氛围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沉醉于书的世界里,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积极向上,乐于学习,与书为伴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这份成长记忆将是孩子们一生都难心忘怀的。

罗锦坤的妈妈

第3篇:陪孩子读书的感受

与孩子一起读书,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关键。古人云,“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将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使我们与孩子形成共同的成长记忆。以前,在孩子晚上睡觉之前,我都给她读一段睡前故事,让她听着故事甜甜地进入梦乡。双休日我就带她出去玩,并给她讲解在书上看到的动物、植物和农作物,让她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天成,探索科学的新奇和不可预知,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看着孩子兴奋的小脸,我的心里也升起一种温馨的感觉,这大概就是陪孩子读书的乐趣所在吧!

我的体会是: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在书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词语的优美,一起回味历史的厚重沉淀,体验自然的美妙天成,探索科学的新奇和不可预知,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因此孩子在上幼儿园的的时候,我们就给孩子挑选了几本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书:例如《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等等。于是就这样,我们开始了陪孩子读书的进程。 安徒生笔下的这只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它并没有绝望,而是始终不屈的奋斗,最终,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通过了长时间的陪孩子读书我发现,这不仅使孩子对读书增加了兴趣,而且在她不懂的时候还可以及时的帮她解答,使她能在第一时间懂得书中要告诉她的道理。而且,陪她读书还增进了我们的互相理解,增进了我们的感情。看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有书香做伴,生活就会多一份乐趣,情感就会多一份高尚,人生就会多一份精彩! 我们要把陪孩子一起读书进行到底。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共同来读书,在充满亲情的氛围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沉醉于书的世界里,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积极向上,乐于学习,与书为伴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沂州实验小学

一年级五班

宋潇潇

2012年10月11日

第4篇:陪孩子读书的感受与体会

我是###小学三(1)班同学##的爸爸,爱读书的人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也是最诚挚的朋友.读书能使人心明眼亮.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没事的时候可以拿一本书看看,从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首先,读书兴趣非常重要,还有,就是氛围能感染孩子,如果我们家长在一旁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等,那么孩子就算在看书,他的心也是没有办法安静下来的,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反过来讲,如果父母陪孩子一起阅读,哪怕是半小时,就算你看的书和孩子不是同一本,看完和孩子共同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感受。慢慢的,孩子会越来越喜欢阅读给他带来的快乐! 还有,就是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所学课文都要会背,看的寓言故事要会流利的讲出来,就像平时写的习作,我也会让他背给我听,久而久之就行成了一种习惯,就像在假期里,我给儿子买了两本书,一本是<<一千个迷一万个迷>>另一本<<作文大全>>,每天我都会让他看了多少,然后划出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有的时候我还会让他把今天看的内容讲一遍给我听,这样他就不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他会很用心的看,回来说给我听的时候,也会说的眉飞色舞,非常生动,书中的内容也会深深的印在脑海里. 最后,就是要带孩子经常去书店逛逛,不一定每次都要买,通过他在书中的翻阅,浏览,了解孩子最感兴趣的书籍,不管它是什么类型的书,像寓言故事.幽默笑话.侦探小说都可以,前面我也说了兴趣最重要,我们家长只要做到内容有益而无害就行了,俗话说的好, 活到老,学到老,为了我们的孩子明天会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加入到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快乐当中来吧! 陪孩子学习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会认真地履行我们的责任的。在学校还得麻烦老师,谢谢老师对我家孩子的照顾和关心!谢谢。

第5篇:家长读书体会-陪孩子读书的点滴想法

陪孩子读书的点滴想法

说句心里的实话,作为孩子的家长,对于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绝对是“特别支持、特别认同”,但是在“特别配合”上实在是做的不够。这篇作文一方面是个检讨,另一方面更是个鞭策、是个提醒、是个开始。

首先是检讨。现在对于义务阶段教育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来安排自己,学会生活、学会自主学习,拓展课外知识,发展自己的特长,真正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现状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后,孩子作业少了,考试少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孩子把本该用来拓展课外知识的时间用来玩电脑游戏、上网,事与愿违。我们相信学校组织这样的读书活动就是想改变这类现状,为此让家长一起参与进来,也必须让家长参与进来。但是我们借口工作、借口时间,在配合上做的很不够,一些时候应付了事,孩子做的不好,还自以为是的批评教育,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是鞭策,一方面鞭策孩子,一方面鞭策自身,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不但思想上追求素质教育、行动上更落实素质教育,通过不懈的坚持,把一些好的行为和活动培养成孩子和自己的习惯。就从读书来说,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去过书店和图书馆了,不记得上次完整读过一本长篇的时间了,只知道一直进行着手机和报纸的新闻快餐。希望,以这篇作文为契机和转折点,关掉电视、合上平板、收起手机,坐下来每周用一些时间认认真真和孩子一起读几本书,即使是童话、是寓言、还是故事,都将会一种不同的感受和情景。

再次是建议。在坚持传统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发挥科技的优势,为何这样说呢,因为网络上有很多不错的电子读物,我们可以下载到电脑上、平板上,不一样的载体,相信能发挥一样的功能。

最后是倡议。倡议我们的家长一起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搞好我们自己孩子的素质教育。为孩子负责、为自己负责、为学校负责。

第6篇:家长陪孩子读书的心得体会

亲子共读 其乐无穷

忙碌一天,下班回到家,女儿马上高兴的跑过来:“妈妈,我作业都做完了,还要背书,现在背给你听。”听着女儿熟练地背着书,我心里十分高兴。想起半年前,女儿刚上一年级,每天下班回到家,女儿的作业还没有做完,不会做的题还空着,我想起老师在家长会上建议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我试着让她把不会的题再多读两遍,女儿却是一脸的不乐意,匆匆读两遍就说自己不会,结果是大人小孩都不高兴。后来和老公琢磨原因,孩子作业不会做,主要问题在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目的意思。

想想自从女儿上学以来,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几乎没有主动再看过课外书,也不愿意背书。我们夫妻俩都觉得应该按老师的建议,让孩子多看看课外书,阅读的习惯是要从小抓起,这样学习起来也许会轻松很多。达成共识后,我马上网购了几本适合小学一二年级的读物,这还多亏了孩子学校发的《语文主题丛书》,根据它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我买了《小猪唏哩呼噜》《长袜子皮皮》《没头脑和不高兴》等书。从这以后,我和老公每天晚上都会抽出时间,坐在床上给孩子读故事,很快孩子就被轻快活泼的故事吸引了,连续几天后,看孩子的兴趣十分浓厚,我们又邀请她给我们读故事,并且比赛看谁的发音最标准,感情最丰富,这一招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刚学完拼音,发音自然比我们大人要标准了,而且这些故事由孩子的稚嫩童声读出来格外的好听,所以每次“家庭读故事比赛”都是女儿第一名,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女儿每天做完家庭作业,会主动的看书,这学期新发的《语文主题丛书》也是一拿到手就认真地看了起来。

自从女儿爱上读课外书以后,家庭作业是越来越轻松了,很少有不会做的题目留下来等我们下班后教她,而且还参加了学校的讲故事比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女儿的班主任马老师很善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想方设法给孩子们搭建各种展示阅读能力的平台,组织学生们讲丛书中的故事、朗诵丛书中的诗歌美文,让学生们能大胆地站上讲台表现自己。女儿以前性格内向,不愿意表现,自从参加了班上组织的活动,性格也越来越开朗,学校组织的活动她都很积极地参加,而且表现得相当轻松,因为每次取得不错的成绩,人也越来越自信。

现在我和女儿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临睡前一起窝在床上看书,我们一起看了《窗边的小豆豆》《佐贺的超级阿嬷》等好的书籍,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在和女儿的相处中越来越有耐心,而且和女儿的感情也越来越好,我想这就是亲子阅读的好处,它让我尝到了甜头,我想我会坚持下去,和孩子一起阅读,做一个爱阅读的妈妈!

第7篇:陪孩子中文经典诵读的几点感受

陪孩子中文经典诵读的几点感受 通过三年多的诵读学习,孩子已经能像模像样的背诵一些中文经典诗词,尤其是站在台上时,还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现谈谈我作为一个家长在陪孩子诵读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㈠多听 孩子的听觉和模仿能力极强,只要坚持让孩子多听标准的中文朗读练习,他们就能够主动模仿。开始学习时,孩子可以含糊跟读,经过半年的学习后孩子对每篇课文,只要多听几遍,就可以跟读了。

㈡播放录音

孩子成为班里的诵读之星与我们在家播放录音带也有很大关系(只需播放,不一定要有意识地听)。基本上听的遍数越多,孩子的跟读能力越强。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的、直觉学习能力,是基于孩童学习的脑科学原理。我们经常会发现:我们大人正在看电视或听录音,他(她)们会突然跟着冒出一段台词或歌曲或者双唇翕动、念念有词。因此,我坚信给孩子听最好的,以后说出的就会是最好的,听得越多,诵得越好。

㈢坚持听、跟读、诵读、背诵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只求熟读,不求甚解。

段佳宇曾经在幼儿园通过直映认字识得2000个汉字,但不一定都懂意思。在生活实践中可以发现孩子可以根本不需要了解任何意思就可以熟读成诵,偶尔问“是什么意思”之类的话也只是问问而已。大声跟读是关键环节,通过一定量的听,然后跟读,最后熟读成诵,一般读书声音越大,学习效果就会越好。有一点特别要注意的是:会背是大声诵读的自然结果,多读了,自然就会背。因此抽背其实是一种促使孩子熟读的手段而已。

㈣不必要刻意纠正孩子的发音。

刚开始时孩子们跟录音读的声音一定是含糊不清,可是只要坚持听标准音,不到一年时间,孩子们跟读的声音就会是清晰准确了。

㈤配乐学习对中文经典诵读的重要作用。

通过背景音乐让参与经典诵读的孩子能快速进入安静的学习状态,可以让其清晰准确感受中文经典内容的意境和韵味,配以一定的动作和表情让孩子乐此不疲,背诵轻松,而且遗忘率低。他母亲常常一边播放瑜伽音乐,一边练习瑜伽,孩子则在一边诵读,效果不错。

㈥中文经典诵读同样可以让英文经典诵读学习受益。

以中文优先、中文为主。在中文经典的诵读中,孩子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这无疑对英文经典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好“中文经典”对于每个中国孩子来说是人本,只有真正掌握了自己国家语言文化的人,才能更深入地学习别国的语言文化。

三年多的陪读经历,给我太多的感动和反思。感动是因亲自参与陪读的实践,从孩子的童真初善的表现而收获良多;反思是以前很多约定俗成的教育观念值得反思。希望能与各位家长朋友交流讨论,进一步提高作为家长的自身教育素质。

段锐

2010-4-4

上一篇:弘扬红船精神下一篇:圆的面积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