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技术管理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电力作为社会各界发展的基础设施,其发展直接影响着各领域的发展程度,进而影响整体社会经济走向。而通信技术又是电力运行正常的关键支柱,其未来走向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在简述国内电力通信现状基础上,分析其现存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而探讨电力系统之中通信技术未来走向。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档案技术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档案技术管理论文 篇1:

不动产档案扫描建库技术管理的创新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以不动产数据整合成果利用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动产档案扫描与建库工作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不动产档案扫描建库的优化流程与配套管理制度,解决了档案规范化整理、成果质量控制、工作量统计、绩效策略优化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总结了档案建库的关键技术,以提高档案扫描建库的质量。事实证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管理难度和减少人力投入,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可在其他档案扫描建库类的项目管理与成果质量检查工作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不动产;档案扫描;档案建库;纸质档案;电子档案

引言

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权益人的财产安全,传统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人工管理的方式导致档案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行业的变革。在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数字化技术,能够转变传统的不动产档案管理方式,这样既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也能够不断发挥不动产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1互联网+和大数据在不动产档案管理中利用的突出优势

国内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正在进行统一化处理,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不动产登记管理的职责会得到更加精准的落实。当前,国土资源部正在进行全国范围内自然资源的登记处理,不动产登记的账目和依据具备很高的统一性,这也使得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突出优势得到了显现。在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普及的情况下,数据信息的共享措施将得到有效改进,尤其可以促进不动产登记的各类职能得到有效整合,为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改良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不动产档案扫描建库技术管理的创新

2.1打通部门“信息孤岛”实现档案信息互通互认

为解决广东省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共享,互通互认,目前需要在福鼎市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办事模式下,重新对不动产登记业务中涉及各部门的交易备案、契税完税、不动产登记的业务进行融合梳理,办理事项业务流程再造,办理窗口科学整合,采取“一审一核”制,按照“前台收件、后台录入(初审)、核定、登簿缮证”的流程办理业务。通过加强网络共享平台建设,打通部门信息共享壁垒,实行交易备案、契税完税、不动产登记在一个平台上统一收件,实现信息即时共享、推送和下载。同时,结合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实施方案》,广东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在线支付等技术,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实现“网上办”“就近办”“集中办”“马上办”。搭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连接实体窗口、政务服务网、粤省事、自助设备四类服务载体,构建“一个平台、四个入口”的“1+4”不动产登记“网上办”服务体系,实现24小时不打烊,随时随地可申请。要求部门利用网络系统上生成的审批结果予以转换成电子证照,上传到平台系统自动分发到涉及业务的部门,部门收到信息后自行下载,无需申请人到窗口再次递交。所有的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材料部门之间要协同互认,群众、企业提交的一套材料由不动产登记中心保存,若其他部门确需纸质文件存档的,由部门工作人员自行到一体化平台上下载打印,系统将自动生成带防伪标志的电子档案,杜绝仍保留传统观念中“重藏轻用”的弊病,实现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共享的“数据化、信息化、科学化”,不但给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减轻工作量,也给办事群众、企业带来便捷。

2.2工作量核算方式

工作量统计及核算方式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核算方式是否合理,关系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实践研究,得出如下工作量核算方式:借还管理的工作量可按批次数量和档案卷数进行统计核算;拆钉的工作量按档案的份数进行统计,单页件加权核算;扫描人员的工作量按页统计核算,根据高扫、高拍、大图扫描的页数进行加权核算;数据整理人员的绩效按页数、件数、卷数进行综合统计;质检人员的工作量按档案件数、份数和页数进行统计,同时按实物档质检、电子档质检进行加权核算;工作量统计人员除了统计工作量外,还负责项目进度控制和人员调度、按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个人工作量及成果质量进行综合核算。

2.3提高数字化技术在错误图像纠正方面的应用水平

在制定数字化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过程中,需要对错误图像对档案使用质量的不利影响加以总结,以便可以在制定图像扫描技术应用方案的过程中,实现对错误图像纠正措施的合理设计,确保图像的分辨率控制在合理区间,以便可以在扫描完成之后,有效提升错误图像的处理质量。要加强对图像数量特征的研究,并将图像连贯性作为主要关注的问题,使错误图像的识别方法可以具备足够的规范性。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对纸质档案错误图像的纠正经验进行总结,根据不动产档案的应用需要,制定影像资料清晰度的控制策略,使档案的文字资料能够具备更高的完整性。要加强对数字化档案可读性的研究,尤其要对影响数字化档案清晰度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使不动产档案的文字与图像都可以得到精准认定,进而满足错误信息的纠正需求。

2.4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进行不动产档案信息利用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在数字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搭建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档案信息利用。具体来说,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的过程中,要联动各个部门,打破各个部门在不动产档案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之间的壁垒,在部门与部门联动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同时,还要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数字化技术下,由于互联网具有隐匿性等诸多特点导致档案信息面临安全威胁,因此,在进行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要搭建相应的安全系统,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避免档案信息遗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不动产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

2.5借助审批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

为满足福鼎市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采购了最新不动产办件系统,功能包括: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与命名、归档,以及对不动产登记档案的查询、借阅、查阅、统计、输出、管理、备份等,实现办理系统与登记发证系统对接,办件过程中的“图、属、档”一体化审批办件。一是档案整理。由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牵头,根据不动产登记档案的类型进行分类、编目;特别注重档案的实用性,尤其对不动产登记关键信息和档案基本信息的著录,然后建立档案目录。二是通过不动产登记系统就可以对归档的不动产登记档案进行档案检查、补录、补扫、编号,提供类目设置、分类排序、自动编目、手动编目、数据自动校验等功能,特别是在案卷信息和按要求著录卷内信息上,系统将自动实现档案属性条目数据和影像数据新增、删除和更新等,完成后入档案数据库。三是在档案扫描时,通过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的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待归档资料以及已归档的档案等进行数字化加工,形成扫描图像,系统自动对档案扫描图像存在的偏斜、失真、不清晰等问题进行处理,包括纠偏、去污、旋转、缩放、图像拼接、裁边、打印等,以达到最佳的阅览效果。

结语

实现数字化技术在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有助于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改良。因此,对档案不动产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并制定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应用方案,对确保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占一.当前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9(03):136-137.

[2]杨伟强.数字化在不动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办公,2021(03):186-187.

[3]陳潇.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研究[J].赤子·社科纵横,2020(12):290.

[4]郝晓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不动产档案管理分析[J].档案管理,2019(11):140.

作者:刘换英

档案技术管理论文 篇2:

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 电力作为社会各界发展的基础设施,其发展直接影响着各领域的发展程度,进而影响整体社会经济走向。而通信技术又是电力运行正常的关键支柱,其未来走向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在简述国内电力通信现状基础上,分析其现存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而探讨电力系统之中通信技术未来走向。

【关键词】 通信技术 电网 发展趋势

前言:通信技术一直都是电力运行的安全保障。其从有线传输发展到无线传输,再到光纤通信,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为电力系统整体带来巨大的机遇。如今,国内现存的电力系统之中的通信技术已经具有较高水平,其已为各行业及人们生活起到了保障作用。但是,当前电力通信依然存在一定问题,电力企业必须抓紧对通信技术的改善与创新,这样才可以确保各领域正常开展工作。

一、国内电力通信现状

光纤通信已成为现代电力通信的标志,其实现了远距离低消耗传输,同时能够承载较大容量,与无线通信相比,其抗干擾方面还具有很大优势,所以我国将光纤通信大范围的使用到通信工程之中。但经时间验证,光纤通信在安全与灵活运行方面能力较差,并且无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需求。此外,目前全球都处在能源与环境的巨大压力之下,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发展需求等,都需要构建智能电网以推动电力行业创新[1]。

二、电力通信现存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1、管理方面。第一,通信网络接入到用户家中环节薄弱。一般情况下,相关部门都是采用电话线将通信网络接入到用户家中,同时多数用户用的都是模拟信号与之连接,致使信息在传输以及整理上存在问题。第二,目前国内网络管理依旧采用分路检测与控制以及检测电路两种方式。在电力通信网络中,接口与规定不统一,对于通信技术发展制约很大,对多元化发展有一定的障碍,不利于传输网络体制发展,增加了网络管理信息收集的难度[2]。

2、网络方面。第一,如今通信系统之中的中干网络构成形式一般都为树型或星型,其中各部分关联性、灵活性以及可靠性都不高。第二,虽然当前国内智能电网的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还没有制定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络体系。这对通信技术在网络之中的应用产生了一定制约,限制了通信技术与网络的融合发展。

3、解决措施。第一, 相关企业以及部门必须要树立管理意识,加强对电力通信之中各项技术投入使用的监管与控制,并对已经显现出的通信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第二,相关企业与部门必须将电力系统之中的通信技术特点与应用现状高度结合,加强电力系统之中的网络建设,运用科技手段对通信技术加以整合与完善,让其在网络时代之中提升自身网络性能,以满足时代要求。

三、电力系统之中通信技术未来走向

1、接入技术走向。接入网在整体通信网络之中具有超凡地位。从前通信技术都是采用铜质电缆进行通信的,其投入成本较高,一般能达到网络总成本的35%-52%。而且,从前电力部门都将变电、输电、发电等环节作为通信重点环节,很少有更多精力考虑接入网存在的问题。如今,用户对电力通信要求逐渐提升,城市电网也开始进行智能化建设,接入网的问题就越发明显起来。想要让接入网得以发展,光使用光缆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配电线路在通信当中的运用。其中包括DLC与PLT两个方面。

2、传输技术走向。1)维修技术。在完善网架的过程中,特殊光缆一般都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如果出现问题,将会导致通信大动脉中断,停电检修也面临着很大的难度[3]。所以,相关企业或部门必须要对安全足够重视。第一,产品进网前必须要加强管理并做好质量检测。第二,加大对施工与工程设计监管力度。第三,开展预防维护。第四,增强档案技术管理。第五,定期对光缆进行维护。2)施工技术。全新的施工技术可以减少电网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从而提高整体通信的灵活性。例如,在进行接地线更换时可以采用OPGW施工技术,然后用ADSS技术全程监视与防护,这样可以增加接地线的使用时间。施工技术方面的革新可以提升通信网络的安全系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与次数,进而提升整体通信效率。3)光缆选型。特殊光缆的电子设备和机械部件等都在电力通信建设之中非重要。光缆的种类会给光缆带来许多不同特点,所以在进行电力方面通信工程建设时一定要选择符合型号的光缆,例如纤芯与电子设备的选择,已达到不同的要求。

结论:各领域发展对电力通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很多。接入技术与传输技术作为电力通信最为重要的两大支柱必须要进行革新,才可以带动电力系统之中整体通信技术前行。在接入技术方面,在使用光缆的基础上,还必须要充分使用配电线路,这样才可以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需求。还有就是要充分利用特殊光缆提升传输速度与安全指数。这两方面的变化会直接带领通信技术向着高效、安全方向前进。

参 考 文 献

[1]邓晶.探析电力企业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6,02:148.

[2]朱圣祯.探讨OTN技术与电力通信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6,19:128.

[3]崔子倜.探析电力企业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5:51.

作者:邢友松

档案技术管理论文 篇3:

科学管理 高效利用

[摘要]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纪念馆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和展示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基本社会功能。博物馆、纪念馆藏品珍贵、数量多,应用藏品档案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不仅是藏品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藏品档案管理;博物馆;纪念馆;计算机信息技术

藏品是文博单位陈列研究的物质基础。因此,对文物藏品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深入研究。是历史赋予文博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博信息化已成为文博系统重点工作。文物藏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文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对藏品档案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使传统的纪念馆功能充分、高效发挥。

一、传统的藏品档案管理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纪念馆藏品档案管理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的。首先是藏品登记。对每一件藏品都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总登记,总登记簿必须专人负责管理。永久保存。登记时严格按照规定格式、逐条逐项用不退色墨水笔填写。二是藏品分类。把具有相同特征的藏品聚集起来,其他的区别出来,另行分类。严格地把全部藏品按类分开,博物馆类下再分纲分目,便于查找。三是入库排架。藏品分类后。同类的藏品分在一起,按登记号顺序排架,分类排架后,每件藏品在库房中都有固定位置,应按此制定库内藏品方位卡,标明藏品在库房的具体位置。藏品方位卡和排架目录由藏品保管员编制、使用和在库内保管。四是藏品编目。要按照一定顺序排号。再说明其特点,鉴别其内涵价值,并考证其源流,使人们可以按类目查找所需的文物,以便进行文物本身和有关学问的研究。藏品编目工作大体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填写编目卡片;第二步,将编目卡片按一定次序组成一个逻辑体系,编成目录。

综上所述,按照传统方法建立藏品档案由于工作量大、程序多,因此存在一些问题。

(一)经手人员多,藏品档案建立很难达到规范和统一

在建立藏品总登记簿时。要求经手人员字迹工整、清晰,如有订正,用红墨水笔划双线,由经办人员在订正处盖章。在藏品档案建立过程中,类似这样强的规范性操作随时都有,但由于经手人员多,每一个人面对成千上百件藏品,在档案建立中难免有所疏忽。这样会对原始藏品档案的建立带来很大影响。再者,由于经手人员多,藏品档案经多人填写。不同的字迹、书写习惯和填写详略不一,会对藏品的研究带来很多不便,甚至会因书写不清晰而造成研究问题中的重大失误。

(二)藏品数量和种类庞杂,极易造成藏品档案管理疏漏

当藏品提取出库时。空出的位置不应以其他藏品填补,而应保留其空位,待藏品回库时归回原位;否则,就难以保证藏品秩序,造成排架错乱,以至藏品错位,丢失时也不易及时发现。随着对藏品研究的不断深入,藏品档案内的资料会越来越丰富,卷宗也越来越厚,若不及时整理就会混淆,关键时刻找不到需要的东西。

(三)不利于藏品档案的保管

维护藏品档案的质量,既取决于其材料质地,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到藏品档案的保存年限和提供利用。不同质地的藏品对保管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光线、温度、湿度等这类自然破坏力虽然进行缓慢,破坏轻微。但日积月累会使壁画褪色起甲、织物粘连腐烂、书卷虫蛀霉变、皮革脆裂脱毛、文献字迹模糊等,不注重对藏品档案的保护环境,就会对档案造成严重的威胁。有些重要的藏品是文博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该藏品档案难免被多人、多次借阅,会给藏品档案造成一定的磨损、损坏或者遗失,影响藏品档案的管理。

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藏品档案进行管理的必然趋势

对一件藏品的管理和收藏,从接收、鉴选、登记到编目、制档要经过多个程序,仅藏品记录就有入库文物凭证,藏品总登记账、分类账,藏品卡片和藏品档案,从入库到提用,中间经历多道手续,存在着大量重复性工作,这就要求藏品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科学化和系统化。194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为了预防战争破坏,将藏书卡片目录复制成微缩胶卷,开启了微缩型目录。到了20世纪60年代,图书馆工作引进了电脑,开始出现机读目录,一次输入,多次利用,近年来又实现了联索图书目录,即通过计算机终端,可直接检索文献中的图书目录信息。博物馆和纪念馆的藏品目录管理也正朝着机读目录和联机目录检索发展。用计算机管理藏品目录,使人们意识到藏品档案管理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出现,使计算机从辅助性的工具很快发展成一种主要工具,并伴随着应用的普及而演变成一种工作方式。伴随工作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大量机读文件。各文博档案室管理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鉴于这些情况,新的藏品档案管理办法应运而生,计算机信息技术进入了藏品档案的管理之中。

档案信息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化的方式链接,从而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它的出现为藏品档案工作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国家文物局已经发布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规范(试行)》,要求藏品档案管理人员在具备专业文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悉电脑操作和藏品信息采集、编目的规范化、标准化知识,不断提高驾驭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能力,把它运用到藏品保护和库房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步建立起文物藏品信息数据和文物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文物资源存储数字化、传递网络化、管理电脑化,最终达到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

三、对藏品档案进行管理的重大意义

(一)建档方式快捷

对藏品档案进行建档,主要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过专业藏品管理软件,输入藏品相关资料,对藏品档案要求设置统一标准,保证档案卷宗的整洁、美观、清晰,避免了多人多次对同一份藏品档案填写而带来的相关问题。

(二)收集方式方便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藏品档案进行管理,不同于以往的藏品档案收集,对藏品总登记簿、藏品方位卡、排架目录、藏品编目等纸质文件生成阶段管理档案工作者很少直接参与,一般只要把好归档接收环节就可以,而其他的一些环节主要通过专业藏品管理软件来完成。

(三)保管方式安全

由于数字化档案载体的特殊性,不同于传统纸质载体档案的保管条件,档案存放方式由档案柜架变为用数字存储器以及光盘、磁盘存储,极小空间可存放大量的数字文件。

(四)利用方式高效

由于藏品管理软件的应用,藏品档案制作与档案管理采用同一系统软件,在藏品档案制作的工作平台上,将文件内容已包含的检索字节,如藏品名、年代、质地等信息用一定的格式固定下来,再加上档案管理的部分编号,组成不同类型的检索信息,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

总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藏品档案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藏品档案管理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努力做好藏品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不仅是文博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文博事业与国际接轨、全世界文化共享的需要。

作者:朱 薇

上一篇:帮扶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喉舌声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