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人员基础知识

2022-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闻采编人员基础知识

论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风险

【摘要】“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风险”是指新闻采编人员在履行职业职责过程中由于未预期或预期不充分而引发的、会给新闻采编人员及其所在单位造成“意外”损失的可能性或几率。新闻采编人员主要面临健康与人身安全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道义责任风险。对风险要有正确的认识评估,去除存在风险的制度性缺陷,完善媒体管理制度与提高采编人员素质,可以更好地应对与防范风险,从而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新闻采编人员;职业;风险

风险可以理解为“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风险”是指新闻采编人员在履行职业职责过程中由于未预期或预期不充分而引发的、会给新闻采编人员及其所在单位造成“意外”损失的可能性或几率。新闻职业风险可能会给新闻采编人员个人和单位造成身心损害、发展前途丧失、经济损失或社会声誉下降等后果。

自然与社会是复杂的运行体系,其发展演变的趋势与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能完全在人的预测掌控之中。总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意外情况发生。而这些意外。往往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代价,同时也是构成新闻报道的价值要素。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提出了“风险社会”(risk society)的概念。“风险”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新闻工作者被誉为“了望者”、“监督者”、“耳目喉舌”,其职业特性决定了新闻采编人员在职业生涯中要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不利后果的挑战。一般而言,新闻单位从业人员分为新闻采编人员(记者、编辑)和经营人员(广告业务员、发行员)。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风险主要有:健康与人身安全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道义责任风险。而经营方面的商业与投资风险,则主要跟经营人员有关。本文从狭义的角度分析新闻采编人员所面临的主要职业风险。

一、新闻采编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风险分析

(一)健康与人身安全风险

健康与人身安全风险就是导致生命、健康、身体受到损害的可能性或几率。

新闻记者的根本职责是采写新闻报道,而获取客观准确的新闻信息,也是人类作出科学正确决策,应对各类风险与危机的前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获得一手信息和材料,记者必须接近或置身于事发现场。这就使得记者往往处于自然与社会变动的风口浪尖,其工作环境往往是不稳定、不确定的,瞬息万变,险象环生。在巨大的自然变动和激烈的社会冲突(如战争)面前,任何个体的生命都是渺小的,随时都有意外情况发生,记者的生命安全有时会受到严重威胁,甚至会流血牺牲。即使有千难万险,新闻记者却往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为越是突发的、冲突激烈的事件,其新闻价值也越大。

健康与人身安全风险的来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震、海啸、飓风、洪涝灾害、干旱等。人为因素包括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生态恶化、饥荒、瘟疫、暴力冲突、骚乱、战争等。上述这些风险来源,多数带有突发的性质。而有的新闻采编活动,会同时面临多重风险迭加、共同作用的局面,如2010年1月《南方都市报》海地地震采访报道,记者面临的风险不仅有余震,还有海地社会的无政府状态、骚乱、抢劫、军事政变等,以及震后的瘟疫(净水缺乏)。

由于自然变化的复杂性,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有限性以及人类应对与控制自然风险能力的相对薄弱性,使得新闻采编活动无可避免地要面临自然方面的风险。而从人为因素来看,就国际范围的采访而言,人身安全的主要威胁来源于军事冲突和毒品走私等有组织犯罪。据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报告称,2012年全球共有121名新闻工作者遇害。其中有35人在叙利亚身亡,有30名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死于各种事故与疾病。

对于中国记者在国内的日常采访来说,目前主要的风险来源于各类突发性事件(如地震、火灾等)以及舆论监督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打击报复。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被监督者往往会以威胁、恐吓、暴力手段干扰或阻挠舆论监督,打击报复,使采编人员的身心受到损害。近些年来,记者、编辑因为舆论监督遭打的事件屡有发生,仅《中国新闻出版报》舆论监督维权热线的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至2011年8月。全国主流媒体发布的有关记者采访遭遇粗暴阻挠的新闻事件不下70起,月均4起。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在利益调整、财富分配过程中,也伴随着风险的分配,记者往往要深入不法活动的现场进行采访(包括必要的暗访),这会面临诸多风险。如果媒体曝光了一些党政机关的腐败分子、工商业界不法经营者的违法、违纪活动,不仅会使他们非法利益的获取难以持续,而且会断送他们的“前程”,等待他们的可能是纪律的惩处和法律的审判。因此,有的违法、违纪分子往往会因惧怕媒体曝光,铤而走险,打击报复。

舆论监督面临上述窘境的原因是:一方面跟我国社会法制不健全、公民遵纪守法意识淡薄、违纪违法成本较低有关。我国现有法律对于记者采访权、报道权的规定,都是一般的原则性规定,较为抽象,缺乏专门的法律加以具体的界定,特别是对严重干扰、阻挠正常采访报道。侵害记者人身权利的行为,如何制裁没有明确专门的规定,目前许多记者被打事件都是按普通的民事或刑事案件处理,这种处理似乎跟“采访权”都无关;另一方面也跟舆论监督的特性有关,因为新闻记者的舆论监督是一种“柔性”的监督,跟国家公务人员的执法监督的“刚性”是有区别的,国家公务人员监督是有法律赋予的强制力的。

记者被打。受损害的不仅是记者个人的身心。还有公众的知情权,所以,我们理应从更高层面来考虑记者被打事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履行职务行为的过程中,记者的采访权与人身权是密不可分的两面,人身安全是采访权实现的基础,而只有采访权得到了很好的捍卫。人身安全才有更好的保障。

另外。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都极不规律,特别是今天全媒体时代,7天、24小时的运作,新闻竞争十分激烈,新闻采编人员高强度、超负荷工作,一些单位的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又不健全,采编人员容易积劳成疾,构成隐性的职业伤害。

(二)新闻政策与新闻法律风险

1 新闻政策风险

童兵教授认为。新闻政策是指政党或政府对其所属的新闻传播媒介所颁布的新闻法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的总称,是政党调控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办法。于宁、沈兴耕认为,新闻政策“狭义主要是指新闻报道的政策,有时又以宣传纪律的形式出现”。因此,从狭义来说,新闻政策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指违反新闻纪律的风险。违反新闻纪律的个人和单位,将面临相应的行政处分和处罚。

违反新闻纪律的原因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明知故犯,明知不可为,非要为之;第二类是由于知识与经验缺乏而造成;第三类是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与不慎而造成。特别是在新闻政策的执行者与新闻政策的制定者之间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博弈,典型的做法就是媒体“打擦边球”或“博出位”。往往因此误踩“雷区”或触碰“高压线”而面临诸多不利的后果。

毋庸置疑,新闻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新闻事业的规范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促使新闻媒体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有助于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赫伯特·阿特休尔在《权力的媒介》一书中曾指出:“可以肯定,新闻媒介所规定的作用服从于国家的正当利益,每一个进步中世界的国家都赞成制定国家和国际的新闻政策……事实上所有国家都采用各种新闻政策。分歧点在于市场经济国家对新闻政策的命名不同。”

一个国家和执政党,总是期待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与国家和执政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会设定相应的政治正确与否的评判标准,这种标准通常通过新闻政策加以具体体现。但是政治的逻辑与新闻的规律。不会完全一致,例如,政治追求和谐与秩序,新闻追求新奇与反常,如果新闻从业人员秉持的专业理念与工作方向同国家、执政党的政治发展目标不一致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与冲突。况且。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失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甚至会出现错误;国家的发展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因此,新闻从业人员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新闻政策风险。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走过了曲折的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法制建设逐步步入正轨,但由于新闻法制建设相对薄弱与滞后,我国主要是通过新闻政策来调控管理新闻事业,发挥其应有的规范与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的作用。这是其积极的一面,但是,“政策比较灵活,具有随机性;法律比较固定,具有稳定性”。新闻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存在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的弊端,特别是新闻报道的自由空间往往取决于上级领导机关或主管领导个人对某些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事实)的容忍程度。

在我国法制建设日趋完备、传播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对新闻政策提出变革的要求也在日渐增强。当然,这种变革本身也并非毫无风险,也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例如,过去遇到重大疫情、地震等事件,我国采取的是延缓报道(即所谓“旧闻”)或不予报道(即“无闻”)的政策,但是2003年非典(SARS)疫情的教训,迫使我国新闻政策乃至相关法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公开透明的理念日趋深入人心。

2 新闻法律风险

新闻从业者或新闻媒体违反了有关法律,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主要分为刑事法律责任和民事法律责任,当前我国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法律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由新闻传播活动所引发的新闻侵权风险。

魏永征认为:“新闻侵权行为特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生的侵害他人(自然人、法人)人格权的行为。”“广义的新闻侵权行为包括了侵害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荣誉权等一切可能发生的行为,狭义的新闻侵权行为只指侵害名誉权,并将隐私权纳入名誉权范围内加以保护。”在《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对新闻侵权的形式有明确的界定:“(一)内容严重失实;(二)评论严重不当;(三)未经同意,披露他人隐私;(四)使用侮辱性语言;(五)诽谤他人;(六)其他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

知情权与表达权是我国宪法与法律所赋予的公民权利,同时,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新闻失实与新闻侵权,往往如影相随。从客观的角度而言,新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新闻采访报道需要在仅获悉新闻事实的片断或新闻事实征兆初现时介入,在有限的时间内弄清事件的真相,由于一些新闻事实本身的模糊性与复杂性。加上新闻工作者采访能力、经验以及采访手段的相对有限性等因素,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闻失实的风险,一旦构成侵权,将面临着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从主观的角度而言。新闻工作者存在着主观过错的可能,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就是明知故犯,为了满足一己(个人的、媒体的或组织的)私利,明知某事不对却偏要做;过失就是并非出于故意或恶意,但由于工作疏忽和麻痹大意,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风险因素、新闻报道可能产生的损害后果没有预见或预见不充分,抱有侥幸心理。都可能导致新闻侵权结果发生。

新闻要求真实,失实的新闻有可能会使报道所涉及的公民或法人的声誉、经济利益受损,从法律角度而言。我国把事实虚假作为新闻诽谤的一个构成要件。新闻失实的原因,从前期采访而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访不深入,捕风捉影,听风就是雨。没有穷尽一切可能的手段去采访,没有从多个消息来源和角度去核实、验证。有的报道新闻要素(5W和1H)不全或失实,在采访过程中,事件的经过和原因该搞清楚的没有搞清,或者证据意识不强,没有搜集和保留相关证据,一旦发生法律纠纷,拿不出真凭实据;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没有充分占有一手材料就写稿,以想当然代替事实的内在本质联系,或想像虚构,或夸大片面;写作中滥用修辞,轻率地给人或事定性、定罪。从后期的编辑而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核把关不严,缺乏质疑精神,一些编辑由于经验缺乏,只重视审核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却没有能够发现事实中的疑点与破绽;只注重内容的新奇与轰动,而忽略了报道中不合情理和荒唐之处,对报道本身可能触及的法律问题视而不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舆论监督报道,新闻从业者要格外小心谨慎。由于舆论监督报道,一般都是以负面、批评、否定的内容为主,正当的舆论监督,会使违反社会公德、违纪、违法的人和事受到社会公众的谴责和党纪国法的追究。起到正确的纠偏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不正当的舆论监督,就可能混淆社会视听,使人蒙受不白之冤,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或隐私权。对一些违法违纪的坏人坏事,只顾解气、解恨,搞情绪化、辱骂式的报道,在纠纷中充当一方的代言人,都是危险的做法。

评论严重不当也容易造成新闻侵权。一些新闻报道。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将事实与评论杂糅在一起,写作中滥用形容词,乱下结论;一些评论与公共事务无关,或者虽是评论公共事务,但含有攻击、侮辱、诽谤性质的言词,评论不是出于公心与理性,而是泄私愤或打击报复;一些评论不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依据的基础上,缺乏必要的善意与公正。

媒体在报道性犯罪与性侵扰、未成年人犯罪、婚恋、家庭、疾病等内容时,尤其要格外注意,如法律明确禁止或与公共事务无关,相关私人信息,该隐则隐;相关图像,则要注意遮挡,使之不可辩认。

(三)道义责任风险

道义责任是指新闻采编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对社会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新闻道义责任是一种隐性的责任,主要靠采编人员的信念与自律来维系。它要求新闻采编人员的采编行为和媒体传播的内容,不得违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违背新闻道义责任的风险主要在于会使媒体失去权威性与公信力。

新闻道德规范的核心就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要符合公众利益的要求,满足公众合理合法的知情需求。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更好地体现与保障新闻自由,促进和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新闻传播媒介具有教化功能,新闻工作者的采编行为和传播的内容。都在立杆见影地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公众的道德水准。

道义责任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有责任担当,要忠于客观事实,尽守望之责,勇于坚持真理。新闻采编人员应当不畏强暴。秉笔直书,及时客观地向公众报道客观事实的重大变化。为正义呐喊,替弱者主张,揭露腐朽与没落,鞭笞一切社会丑恶,是采编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对道义责任的漠视、逃避与放弃。就意味着有可能面临着道义上的风险。在我国,新闻报道“当发不发,发不当发”的现象时有发生,媒体的报道与公众的知情需求之间因此出现错位的情况。

郑保卫教授曾经指出:“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系列不规范的传播行为和新闻现象,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这‘四大公害’的横行。”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体比以往更加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通过何种方式和手段去实现媒体经济利益,这里有一个正当性的问题。媒体利益、采编人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绝不应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来实现。如果媒体固有的新闻价值被商业价值所主导或所取代,将受众单纯当作谋利对象,也就意味着媒体公益性的丧失,媒体就会变成纯粹的谋利工具,报道就不会客观公正。

准确客观的新闻信息,是公众与组织机构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如果不能使公众耳聪目明,就说明媒介的社会功能没有正常发挥。其中的一些原因也难免会归咎于新闻传播者。面对外部因时而变的舆论氛围、争相逐利的商业环境,以及媒体内部量化的考评机制,一些媒体及其采编人员也在采取相应的“现实”选择,致使一些媒体占据着主流媒体的位置。但没有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作用。比如热衷于生活的琐碎,诉诸于受众的感官,摒弃优秀文化,回避重大社会问题;多做风险小、获益多的动态性、表层化的报道,少做费力不讨好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多传播娱乐化的内容,少报道严肃的新闻内容;多诉诸受众的兴趣,少关注受众的利益;多歌颂成绩,少披露问题。更有甚者,一些虚假报道、有偿新闻(包括有偿不新闻)、低俗化报道不是让受众耳聪目明、认清真相。而是起着干扰或遮蔽受众视野、麻痹大众神经的作用。上述这些貌似“风险小”的态度与做法。其实暗含着更大的风险与隐忧——媒体公信力的缺失。

二、应对新闻采编职业风险的策略

自然与社会变动越是剧烈。社会公众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期望也就越高,与此同时,新闻采编人员面临的风险也就有可能越大;相反,当自然和谐,社会稳定,民主法制健全,舆论环境宽松。新闻采编人员面临的风险会相对较小。当然,新闻工作者的努力与抗争,排除现实的、潜在的风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也改善自身的工作条件与境遇:同时,科技发展与法律制度的完善,也会为新闻采编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一)对风险要有正确的认识评估

要强化风险意识,根据上述风险来源,对风险进行科学分类、评估,依据风险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与保障措施,提高应对风险的预见性与控制力。勇敢应当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素质,但勇敢并不意味着盲目冒险,逞匹夫之勇。要将勇敢的精神与科学的态度、冷静的分析判断结合起来,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该争取的机会一定要积极争取,该规避的风险一定要严格规避。

(二)去除存在风险的制度性缺陷

一个法制完备的国家,应当是一个以法律调节各类权利义务为主、以政策调节为辅的国家,法律应当高于政策,政策制定不得与法律相违背。我们应当按照建设现代法制社会的要求。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闻政策进行清理、修改、完善,对一些与现行法律相冲突、过时的政策进行废止;对于那些社会效果良好、行之有效、顺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政策。应当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使之上升到法律层面,更好地协调、规范新闻报道行为。尊重和保护新闻传播主体的创新精神,要对实践主体的实践不断加以总结,对于一些经验性、规律性的东西,及时加以总结完善,使之成为新闻政策和法律。

(三)完善媒体管理制度与提高采编人员素质

要加强新闻单位内部业务流程规范管理,从管理制度上杜绝小错酿成大祸的情况发生,要有正确的应对、补救措施。要经常性地开展职业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提高采编人员素质。加强自律的同时,还应借助法律与行政力量的强制作用,齐抓共管,以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水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风险,既不能畏惧、退缩,采取一味回避的态度(况且一些风险是无法回避的),也不能盲目乐观,鲁莽冒险。同时,合理规避风险,并不意味着逃避责任。对风险进行科学认识与评估,完善制度与决策,可以更好地应对与防范风险,把握风险之中所蕴涵的潜在机遇,规避不必要的损失,可以有力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与公众的知情权,使新闻采编人员更好地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从而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

作者:严俊

第2篇: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的研究

摘要:在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采编人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新闻采编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不仅要做好国家政策的宣传工作,同时要利用电视媒体,将广大群众的呼声反映出来。因此,新闻采编人员要不断摸索更多有效的手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与能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素养;能力

一、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

(一)优秀的政治素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各类信息,而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政策理论水平,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开展客观报道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另外,新闻采编人员要及时查找自身不足,认真分析不足之处并采用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坚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开发的重要时期,新闻采编人员要正确认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正确的舆论方向对人民群众进行引导,避免出现负面影响,要在工作中严把政治关和新闻关。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不管从事何种行业,职业道德都是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越来越复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有清醒的头脑,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新闻采编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中要脚踏实地,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新闻采编人员在工作中要追求真实,一方面,是新闻采编人员追求自身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追求新闻节目内容的真实性。只有新闻采编人员最大限度做好真实,才会养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投入到新闻采编工作中,不惧艰险,敢于深入一线,将最真实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另外,电视新闻必须保持绝对的真实性,不能为了提高收视率,吸引受众注意力而制造假新闻。并且新闻采编人员要敢于揭露社会不公正的一面,让报道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三)较高的个人素养当前,虽然我国大部分新闻采编人员有着较高的个人素养,但是也有极少数采编人员个人修养态度蓦然。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个别新闻采编人员会扭曲事实,进行不真实报道,这样不仅损害了采编人员的声誉,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除此之外,也有个别新闻采编人员对名人所作所为进行夸大报道,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切实提高个人素养,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自身行为,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新闻采编人员。

二、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

随着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提升采编队伍的素质,才能真正增强自身竞争力,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所以,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争取成为采访与编辑方面的能手。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新闻采编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高效、准确、真实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特点,因此新闻采编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及时发现新闻、深入捕捉与挖掘新闻潜在价值。采编人员要想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要更好的把握国家各项政策,切实提高职业素养,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丰富新闻报道内容。

(二)新闻采编人必须精通编辑任务。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主要由选稿、改稿、组稿、同期声运用以及后期制作等方面组成,要想做好这些工作,采编人员应该掌握专业的技术。要在工作中认真仔细对稿件进行审核,检查稿件内容是否与事实一致,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或者是错误的地方。采编人员要确保画面、文字和声音相协调,实现播放质量与速度的提升。另外,采编人员还应该熟练运用电视语言,对声音与画面进行有机整合,在切换导播与新闻组合处理方面要熟练。首先,在编辑画面时,要通过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将观众吸收过来,为观众传递完整的信息。其次,在编辑声音时,确保电视新闻拥有良好声音效果,这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声音和画面有着相同的重要性。

(三)新闻采编人员写作能力要强。目前,电视新闻采集拍摄与编辑都是通过多人共同完成的,而一般都是采编人员负责对新闻稿件进行加工,如果采编人员只编不写,将对自身文字编辑能力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中,新闻不只是为群众简单的报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还肩负着为政府宣传政策等作用,对写作能力要求较高。所以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牢固掌握各种写作技巧与方法,提高修改新闻稿件的熟练度。

(四)新闻采编人员知识要广博。由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十分特殊,涉及到了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内容。所以,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不断丰富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新闻采编工作。在制作新闻节目过程中,采编人员必须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在制作中融入自己的创造,要打开思路,提高节目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另外,新闻采编人员还要重视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并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五)电视台要加强对采编人员素质培养。一方面,各电视台要加强交流与参观,为新闻采编人员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提高采编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改善相关体制,加强新闻采编人员进修学习,从而实现其业务素质的提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

作者:钟晓阳

第3篇:我国报业新闻采编人员职业伦理现状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科技变革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文章针对我国的400名报社新闻采编人员进行调查和研究,其相关的结果和内容表明,报业中的新闻采编人员对于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新闻采编人员对于新闻工作中违反伦理的行为有着非常明确的认知。同时对于行业内部中,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伦理内容的评价比较低。与此同时,接受访问的人员职业满意程度和忠诚度相对来说也比较低。这些情况主要都是来自于媒介组织中的广告发行情况和考核的制度,都是从业所带来的压力,也是报业新闻采编人员中出现的伦理问题的主观原因。

关键词 报业;新闻采编人员;职业伦理

新闻伦理是新闻媒体以及新闻从业者需要共同遵循的一种成文或者是不成文的道德标准和职业道德。在狭义上进行分析和理解,新闻伦理的内容就是需要在新闻媒介以及新闻从业者中以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种职业道德规范。例如:在新闻工作过程中禁止出现虚假新闻,还有有偿新闻以及有偿不闻等内容。而在广义上理解,新闻伦理就是在新闻媒介以及新闻从业者在工作中必须要共同遵循的一种成文或者不成文的专业准则以及道德要求。其中所包括的内容就涉及新闻的真实、客观和公正标准。下面本文针对报业中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伦理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新闻采编人员职业道德标准的建立,为新闻采编事业做出良好的贡献。

1 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取的反方式就是调查问卷法,问卷中主要涉及四项内容:一是对于新闻专业的认知以及对于新闻专业的内容进行评价;二是对于新闻职业中伦理的认知和其中内容进行评价;三是针对新闻从业人员对于职业的满意程度以及忠诚度进行评价;四是针对接受访问人员的情况进行统计,其中包括人员的性别、年龄、职务、受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等内容。

这次调查是在2015年3月~6月期间实施的,其中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是我国各个报社的中的新闻采编人员,也就是报社中的记者和编辑人员。这次调查中所邀请的人员共有450人,有210人接受了网络上的调查邀请,其余人员被邀请在网络上进行问答。本次调查有效问卷共有400份,针对这些有效的调查问卷针对报业新闻采编人员职业道德伦理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1]。

2 新闻专业的认知和评价

为了明确在新闻这个职业中,工作人员怎样才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就需要明确新闻类别专业自由的认知和评价。对于这个问题,需要用调查的结果来确认,那么用抽样和分层调查的方法,选择出来10 358名人员,对他们提出两个反面的问题,一是“你觉得新闻类别的工作人员,开始工作之后多长一个阶段才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内容”,二是“你认为医护人员、老师岗位、计算机技术工作者、新闻类别工作人员这四种工作每一种都需要怎样的专业知识或者是专业的操作”,根据对他们结果的分析,发现对于第一类问题,总体的结果就是只有1.68%的人认为在6个月内就可以做到,而35.756%的人认为需要用5年到10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而他们总体上认为在工作的时候,如果出现了失误是正常的,这种情况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结果。而对于第二类问题来说,他们总体上平均对新闻类别工作人员需要非常高的知识,有83.46%的人这样回答,而不是能力。而对于医护人员需要非常低的专业知识,有63.5%的人是这样回答的。通过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新闻类别的工作人员和专业的学生,对自己学的知识和工作并没有高层面的认知,也没有很高的评价[2]。

3 新闻采编人员职业伦理认知

3.1 对新闻采访写作方式的接受程度

为了探讨和分析我国报业人员中新闻伦理的认知以及素养,调查问卷的结果使用了五级量表的评价和测量方式,在新闻的采访和编写的方法之上,选取出了13种调查的方式,同时也使用了五级量的测量方式。调查问卷中有绝对无法接受、比较无法接受、保持中立、比较能够接受以及绝对能够接受的情况分为1到5分,其中被调查人员选择不确定则不被计入分数。在统计过程中的数据上能够看出,未经过允许使用私人文件,答允保密但是没有执行,以及未经过允许使用了被访问人员的机密内容,都被给予了最低层次的评价,这些内容都可以被评价为不被接受,而其中,为别的新闻媒体发布稿件,或者是对暗访人员信息不公开,或者是未经同意开始拍摄或者录音都给予了超高的评价。并且在统计结果中能够看出,同行之间交换采访的资料也是能够得到新闻从业人员的认可的[3]。

3.2 对违反新闻职业伦理行为的接受情况

为了能够了解到新闻采编人员对于违反新闻职业伦理行为的接受程度,也进行了一定的评价。在调查内容中能够看出,报社中的采编人员针对接受现金反馈、免费的旅游和礼品赠送等内容都呈现出不赞成的状态。其中接受现金的给予评价为最低。这也说明,直接的有偿服务是被采访人员所抵制和摒弃的内容,但是其中对于销毁不利于争睹人员的新闻和单位的赞助,大多数的新闻采编人员呈现出统一的赞同状态[4]。

3.3 对于网络事件的评价

为了能够详细了解到报社中新闻采编人员对于新闻敲诈和有偿新闻所表现出的态度,使用的调查方式为最新的网络事件作为调查案例,让接受调查者进行良好的评价。其中调查的内容和调查的结果显示,接受访问的人员对于网络事件中新闻人员的做法和伦理情况呈现出赞同的状态,因此这一点内容表明,报社中的新闻采编人员对于网络新闻中相关工作人员所呈现出的职业道德具有非常低的

评价[5]。

4 职业的忠诚度和满意程度

针对新闻人员的职业忠诚度能够看出,调查的问卷主要提出了两项问题,其中分别为五年后是否还会选择新闻工作,还有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还会从事新闻工作两个问题。在400份调查问卷中能够看出,5年之后依然会选择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达到了60%以上,但是也存在着40%左右的人员选择不愿意接受。而在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还会从事新闻工作这一问题上游70%的人员选择了愿意。在针对新闻工作满意度调查的内容上,其调查结果能够看出,影响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主要就是升职机会和报酬收入上,而比较满意的就是同事关系和工作弹性上。这一点能够说明工作人员对于收入情況不是十分满意。

5 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材料的分析和讨论能够发现,针对我国报业工作开展的新闻采编人员实际的职业伦理工作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直接影响到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前景。研究的相关文献表明,我国报纸行业的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需要得到良好道德文化培养,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提升新闻工作的伦理自觉性,对于工作的质量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面对当下我国报纸行业发展的情况来说,存在很多虚假新闻的情况,由于炒作的不良态度和对广告推广的恶性竞争,都严重影响了社会民众的认知。除此之外,当下我国报纸行业的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的素养,严重影响了新闻信息的专业性,也导致实际的工作得不到归属感,影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海鹰.转型中国语境中的传播劳动:以平面媒体新闻从业者身份变迁研究为例[J].新闻大学,2014(2):106-114.

[2]陈颂清,夏俊,柳成荫.全国新闻从业人员现状分析——以“60后”、“70后”、“80后”的代际比较为视角[J].新闻大学,2014(4):1-10,51.

[3]杨秀.新闻媒体、记者权利保障视阈下新闻业监管规范的现状及问题反思——兼论设立新闻道德委员会的意义[J].国际新闻界,2014(6):162-173.

[4]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全国新书目,2016(1):42-200.

[5]张硕.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提升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J].中国报业,2013(22):52-53.

作者:徐娜

第4篇:新闻采编人员考试试题新闻采编考试复习题结合隋书记

新闻采编人员考试试题新闻采编考试复习题结合隋书记“十字方针”、高副台长对本台新闻工作的要求;于忠广老师《新闻写作》和宋晓阳老师《新闻现场采访》讲课相关内容拟定,提供大家参考。考试题不超出复习题范围。

一、填空题

1、本台对新闻节目编排的八个改进要求是: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改进(播音单调的状况)、改进(消息过长的问题)、改进(报道角度单一,画面重复问题)、改进(图像编辑工作)、改进(同期声选择)、改进(标题制作)、改进(现场采访记者提问)。

2、新闻节目的编排应该坚持的“四有四没有”编排原则是:“四有”:(每天要有主打策划)、(每天要有现场报道)、(每天要有事件新闻)、(每天要有民生新闻);“四没有”编排原则是:(官话套话没有)、(会场画面没有)、(破烂的画面没有)、(错别字没有)。

3、电视新闻的三个构成基本元素是:(画面)、(声音“解说、同期声、音乐、音效”)和(字幕)。

4、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避免抽象概念(力求具体事实),避免评价议论(力求典型事实),避免复杂罗嗦(力求简约凝练),避免逻辑复杂(力求简单易懂)。

5、选取新闻角度的基本方法是:从事物(特点)中找角度、从事物的(变动)中找角度、从事物的(异常)中找角度、从事物的(对比)中找角度、从观众的(视角)中找角度、从现场采访的(问题)中找角度、从现场事态的(高潮)中找角度。

6、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性)原则、(新鲜性)原 则和(新闻价值)原则。

7、新闻的新鲜性是指:(时间性)、(内容新)和(角度新)。

8、消息的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四个部分组成。

9、消息主体的四个功能是(补充新的事实)、(讲述生动故事)、(增加背景材料)和(展示情节与细节)。

10、消息的标题可分为(单标题)和(复合标题),(实题)和(虚题)。

11、导语要突出的新闻要素有:(事件要素)、(何人要素)、(时间要素)、(地点要素)和(原因要素)。

12、消息的结尾包括:(补足)型结尾、(总结归纳)式结尾, 消息结尾的基本要求是:(紧扣事实)不空泛,(增添信息)不重复,(启发诱导)不说教。

13、现场报道最体现(真实感)。

14、在现场报道上,CNN的创始人泰勒唐纳提出新闻内容要充实,关键是要观众看到(采访的记者)。

15、现场报道体现“娱乐化”:使人们的感官受到最大的刺激,直播所具有的(真实)、(同步)、(悬念)、(冲突)、(戏剧化)几乎是传媒满足人类获取信息欲望的最高也是最完美的形式。

第5篇:新闻采编人员考试复习材料

一.基本概念(题型:填空,选择) 1.什么是新闻?

答: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本源? 答:事实。

3.新闻的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多种需要的功能。

4.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答:即社会性和阶级性。

5.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1)报道新闻,传播信息;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5)刊播广告,繁荣经济。

6.职业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与16世纪的欧洲,它是伴随近代哪一类性质的报刊形式而产生的?

答:资产阶级性质的报刊。

7.作为新闻记者面对未成年中学生杀人的新闻事件,你做如何选择?

答:我们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条规定,叫做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法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未成年人由于他们身心尚待发育,所以,他们还不能够准确地判断他们的隐私是披露还是不披露,披露给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披露,还不能够准确判断这样做的后果。所以,法律就给了一个强制性的规定,叫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这个“任何”是绝对的,就是说没有例外的,这里头就包括他的法定监护人,包括他的父母,也包括他的老师,包括医生、护士,当然也包括媒介。所以,在侵犯私人信息这个问题上,未成年人可能是最易受到伤害的,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来主张自己的权利获得保护,所以媒介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8.作为新闻单位不服从法院对自己的败诉判决,你做如何选择?

答:如果纠纷发生了怎么办?我们要有一些办法,

首先要及早地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这个专业人士主要的就是律师。 第二个办法就是更正和答辩。更正和答辩是一个比较实际的挽回不良影响的措施。更正比较好理解,答辩是什么意思?答辩就是说,新闻报道的相对人,他对于涉及自己的内容可以公开地提出说明或者提出异议,也就是说反批评的权利。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不是太受到重视,但是它对于预防新闻侵权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三个办法就是道歉。是不是要道歉?要看是不是错了。如果真的是错了的话,那就赶快道歉。因为道歉有可能会挽回影响。这也是对当事人权利的一种尊重,当然如果没有错当然不必道歉,但是道歉一定要真诚。

第四个办法就是寻求和解。寻求和解的前提不是什么时候都要和解,而是发生纠纷,错了,一定要打官司了,特别是要败诉了,在这个时候赶快要寻求和解,想办法采取一些措施挽回不利的影响,避免败诉的结局。这就是寻求和解的意义。如果一个必打无疑的官司可以做到不打了,然后让原告人撤诉了,那应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为什么呢?官司打下来,因为你必败无疑,你打下来要败,还要赔,必败无疑的官司可以不打了,这就降低了成本,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成本,也就减少了损失。这就是一旦如果发生了新闻侵权纠纷的话,应该怎样应对。

此外,如果真的要是打官司不能和解,非打不可的话,那怎么办呢?一定要选择有专业经验的优秀律师,出庭支持诉讼。现在律师业发展得越来越专业化了,有些律师专门做房地产,专门做期货,专门做知识产权等等等等,分工很细。分工越细社会就越进步,因此找律师也一定要找得准。那么找准了律师,他在这个方面法律熟悉,诉讼有经验,那么也是可能转败为胜,有可能。这是第五个办法。

第六个办法,就是不要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诉讼文书。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案件,媒介未经法院许可,然后发表了诉讼文书,最后法院在开庭的时候当庭训诫记录在案,有过这样的案子。

再此外还有一个,不要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表自己打官司的消息或观点

9.坚持重要稿件的送审制度,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事件在那一范畴的要求?

答: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实践的要求,即“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工作纪律”。

10.最早提出“把关人”这一概念的是谁?答:卢因

11.新闻传播者作为新闻事实报道的终结,在报道中怎样表达主观倾向?

答:

12.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新闻工作的关系?

答:

13.“报道受众需要的实用信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新闻报道中用事实说

话”这三者应该怎样排序? 答:3-2-1。

14.改革开放新时期是谁在论述新闻工作中重申了“政治家办报”这一论断? 答:江泽民。

15.我国现行的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5)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16.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是在2001年的哪一类法规或准则中颁布的?

答:《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17.广播电视体制? 答;

18.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是什么时候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什么时期开始施行的?

答:是1997年8月11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开始施行是在1997年9月1日。

19.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应当依照本条例地三十二条规定进行播前审查,重播重审。

20.我国《保守国家机密法》(1998年9月5日)第二十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其内容是:报刊、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21.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二百四十三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即: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22.《著作权法》对公民作品的发表权和各种财产权的保护期以及合作作品的保护期是怎样界定的?

答: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在保护。

23.广播形态发展史上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

24.数字音频广播有哪些特点? 答:1)音质纯正,杂音少,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甚至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收听广播节目;2)频率容量大,可以同时容纳16路立体声声音广播;3)可以提供新闻、广播节目表、交通路况、股市信息等附加信息;4)具有资料存储功能,一旦需要,可以很容易地调出所需的音频资料;5)发射功率低,通过有线电视网和直播卫星广播可以实现覆盖全球。

二.简答、论述:

1.简述新闻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答:

2.我国新闻工作如何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1)——(7)。 3.简述舆论引导的规律性内容。

答:

4.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

答:

5.新闻价值及表现特色。

答: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多种需要的功能。

其表现特色

(一)—

(四)。

6.一名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哪些修养?

答:1)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2)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3)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 7.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思想。

答:(1)—(4)。 8.新闻侵权的具体表现。

答:《法规》 第十一条

(一)—

(六)。 9.简述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答:

1、信息量大

2、形态多样

3、传递及时

4、全球传播

5、互动交流

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5分,共15分)

1.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新闻工作的( )和行动准则。

2.数字电视按照传输方式分类,也可以分为( )、( )和( )三种。

3.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

4.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广播电视专业人员;(2)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3)有必要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稳定的资金保障;(4)( )。

5.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该是生动的、鲜明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 )风格。

6.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会议提出,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 )、( )、( )。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每题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个最佳选择) 1. 关于新闻政策的观点,下面哪一个是正确的______。 A、古代没有新闻政策,只有现代社会有;B、只有我们国家有新闻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 C、我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有新闻政策,只不过或隐或显而已;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一样,都有明确的新闻政策。

2. 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份上网的中文电子新闻周刊是______。

A、《华夏文摘》;B、《华声报》;C、《南风窗》;D、《神州学人》。

3.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是在______统一的基础上,充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A、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B、客观性、时效性、公开性、导向性; C、党性、群众性、导向性;D、准确性、民族性、知识性。 4. 以下各项哪一项的内容全部是法定的隐私______。

A、银行存款、个人日记、疾病、人工流产、宗教信仰; B、个人日记、疾病、宗教信仰、离婚诉讼、收养情况;

C、个人嗜好(如洁癖、赌博)、性倾向、收养情况、离婚诉讼、人工流产; D、银行存款、疾病、人工流产、离婚诉讼、收养情况。

5. 某人即将被提起公诉,你在报道中应当采用以下何种称谓______。

A、坏蛋;B、贪官;C、罪犯;D、犯罪嫌疑人。

6. 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______。 A、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B、五年有期徒刑; C、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D、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7.TABLOID特指的英国小报名为______。 A、泰晤士报;B、Hello;C、每日镜报;D、时报。 8.2001年颁布的______中第31条规定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A、《中国报业自律公约》;B、《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C、《新闻法》;D、《新闻记者法》。 9. 从世界范围看,职业新闻工作者是伴随着近代______报刊的形式而产生的,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

A、无产阶级;B、资产阶级;C、地主阶级; D、中产阶级。 10.播发虚假新闻需要承担的责任是______。

A、没有任何责任;B、只有纪律责任,没有法律责任;

C、如果损害他人名誉承担民事侵权责任,除此没有其他法律责任; D、除了民事法律责任还可能导致行政法律责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内涵包括哪些? 2. 谈谈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在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 3. 简述“政治家办报”的方针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4. 解决舆论监督不力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994年陕西某报发表通讯,报道河南南阳恐龙蛋化石文物被盗掘走私的情况。配发两幅照片,其中一幅为一男一女在山洞内交谈,照片说明为“走私犯在洞内进行罪恶交易”。但照片的真实情况却是河南省西峡县文化局局长刘金茹同文化局股长谢启超在恐龙蛋出土地点调查违法活动的情况。这张照片为文化局工作人员所摄,被通讯员拿去投稿,辗转传递,发生差错,遂引起诉讼。

请分析:本案构成侵权吗?如果构成侵权,侵害了原告人的什么权利?谁会成为本案被告?被告将以什么方式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你认为应当如何避免此类纠纷? 2.分析广播短消息《浙江省率先为贫困农民筑起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新闻价值和报道特色(广播短消息要求不超过1分30秒)。

浙江省率先为贫困农民筑起最低生活保障线

10月初,浙江诸暨市牌头镇66岁的农民周信均,到民政部门领取了全家每月16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费。从这个月开始,浙江省23万贫困农民同城市贫困居民一样,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10月1号实施的《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在全国首开先例。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浙江省从一个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位居全国首列。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将贫困农民纳入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制定了专门的地方法规。全省各级财政每年将拿出1亿多元资金,确保所有贫困农民能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浙江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认为: 【出录音】

“设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这是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这一办法可以让少数目前还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民,也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试题

(二)

一、 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 分)

1.新闻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中介是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者只能在 新闻事实 的基础上表现主观倾向,绝不可以背离事实或者歪曲事实,也不可以随意改变事实。因为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2.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 行动准则 。

3.在广播形态发展史上,继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个阶段是 数字音频广播 。

4.1995年4月我国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开始组织起草《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同年11月上报国务院; 1997 年8月1日,国务院第61次常务会议通过《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同年8月11日第228号国务院令颁布《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自 1997年9月1日 (请填年月日)开始施行。

5.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各种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死亡后 50 年;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 50 年的12月31日。

6.按照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应当依照该条例的第三十二条规定进行播前审查, 重播重审 。

7.“政治家办报”最早是由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来的,后来 江泽民 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中重申了这一要求。

8. 邹韬奋 (填人名)先生提出“没有骨气的人不能主持有价值的刊物”。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每题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个最佳选择)

1.A报道受众需要的实用信息、B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C在新闻报道中“用事实说话”,如果按照新闻报道指导性的强弱程度排序,这三者的顺序应该是:__B______ A、(ABC)B、(BCA)C、(CBA)D、(BAC)

2.以下选项哪一个不是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_____C___ A 、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B 、可保证在高速移动状态下的接收质量

C 、需要的发射功率较大,不利于节约能源和降低电磁污染

D 、不仅可以传递高质量的声音节目,还可以传送数据、电文、静止画面或电脑程序等

3. 从世界范围看,职业新闻工作者是伴随着近代___B_____报刊的形式而产生的,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 A、无产阶级B、资产阶级C、地主阶级D、中产阶级

4.如果发生了15岁的中学生杀人的新闻事件,你如何选择?__D______ A、不应报道,因为他是未成年人 B、不应报道,因为法院还没有判决

C、应该详细报道他的犯罪详情以警示他人,包括他的姓名和住址 D、可以报道,但应当隐去他个人的详细材料

5.如果你从业的新闻单位不服法院对你们的败诉判决,应当做什么选择?___B_____ A、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表声明,表示不服判决B、执行判决,继续申诉 C、动员新闻界同行,对判决群起攻之D、以上手段同时运用

6.我国《保守国家机密法》(1988年9月5日)第二十条规定,报刊、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____A____。 A、国家秘密B、政党秘密C、电台、电视台秘密D、个人秘密

7.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多少年有期徒刑?______D__ A、三年以上五年以下B、三年以上八年以下C、五年D、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8.坚持重要稿件的送审制度,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实践在_____B___上的要求。 A、政治B、组织C、思想D、作风

9. 把关人这一概念最早由著名心理学家__D______提出。 A、弗洛伊德B、荣格C、卢那察尔斯基D、卢因

10.2001年颁布的_B_____中第31条规定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A、《中国报业自律公约》B、《公民道德实施纲要》C、《新闻法》D、《新闻记者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答题要点:(1)信息极大丰富;(2)形态多样;(3)传递迅速及时;(4)全球传播;以及互动交流。

2. 新闻工作指导性的内涵与特点是什么?

答题要点:新闻工作指导性原则的特点包括:

(1) 用新闻事实影响和改变人的认识;(2) 指导者和被指导者处于平等地位; (3) 指导领域广泛多样;(4) 指导具有及时性;(5)指导具有连续性。

3. 在舆论引导方面有哪些规律性的内容?

答题要点:一般说来,有四个原则: (1)“可信性原则” ;(2)“权威性原则” ;(3)“贴近性原则” ;(4)“渐进性原则” 。 4. 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思想。

(1)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同办报活动中形形色色的非共产主义倾向作斗争; (2)党的机关报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真正具有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的人手里;

(3)揭露反动统治的罪恶,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忠实地当好人民的耳目喉舌; (5) 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

四、 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999年,有一名诗人安某撰文指责一家机构举办的“诗词大赛”。后者在其主办的期刊上发表反驳文章数十篇,指名道姓指斥安某:“其人不过诗界一混混,其文不过左家一棍棍而已哉!”“用心之卑鄙,手段之恶劣,比之姚文元之流,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像过去运动中的跳梁小丑”,“自我剥光跳将出来了”等等。安某以侵害名誉权为由诉至法院。 请分析:本案构成侵权吗?如果构成侵权,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一旦构成侵权,新闻机构将以什么方式承担法律责任?你认为应当如何避免此类纠纷? 答题要点:第一问,本案构成侵权;

第二问,它的核心问题是这篇文章侮辱了安某的人格;

第三问,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第四问,自由发挥。

2.分析电视新闻解说词《长沙袁隆平等十多位院士成为科技知本家》的新闻价值和表现特色。 长沙袁隆平等十多位院士成为科技知本家 [口播]今天是隆平高科在深交所挂牌交易的第一天。早市开盘价为27.98元,尾市收报于40.37元,按收盘价计算,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持有的250万股隆平高科市值已超过1亿元。袁隆平院士因此成为科学家中首位拥有亿万财富的知本家。

(配音)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以科学家名字冠名的上市公司。1998年,湖南四达评估事务所评估“袁隆平”品牌价值1008.9亿元人民币。人们也许曾对这一评估天价心存疑虑。但是当袁隆平院士同意将他的名字用于上市公司冠名和股票简称而得到巨大的回报时,大家对科学家品牌和知识创造财富的现实意义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同期)“隆平高科技负责人”

公司使用他(袁隆平)的名字给他钱。(记者问:给多少钱呢?)580万。 (配音)这家股份公司共向袁隆平院士支付姓名权使用费580万元,而袁隆平院士将其中的397.16万元人民币投入隆平高科并折股250万股,成为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同期)“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我有了这个公司之后,有了这么一笔叫做资本吧。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可以开展我的超级杂交稻的研究。

(配音)据了解,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稻研究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目标――超级稻试验亩产突破700公斤大关。而资本市场的成功运作,无疑又将为袁隆平院士实现第二个目标――超级稻亩产达到800公斤打下坚实的资金基础。 (配音)像袁隆平院士一样,长沙有何继善、黄伯云、刘业翔、刘筠、夏家辉等十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个人品牌、专利发明和技术参股创办了十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形成近百亿的产值规模。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继善”

像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我们这样一批人,国家照顾得很不错,对个人生活方面没有更多需求。为了中华民族在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以更多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转化成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我们)走了这条路,当然按市场经济规律,一些人(院士)通过创办产业成为富翁,那也是应该的,也是社会对他的承认的一种形式。 (同期)“岳麓山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 罗衡宁”

知识可以转变为财富,作为科学家,也可以成为知本家。

(配音)袁隆平、何继善等十多位两院院士以品牌、技术为载体,创造上亿元的财富,反过来又用这些财富促进科学研究。针对这一科技知本家群体现象,长沙市市长谭仲池对记者说。

(同期)“长沙市市长 谭仲池”

这不仅实现了他们的社会价值、对社会的贡献,同时实现了经济价值,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们希望他们创业规模更大、水平更高、档次更高,同时他们也富得更大、更好。

(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2000年12月11日) 答题要点:(1)国内第一家以科学家冠名的上市公司,反映了社会新型期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主题。主题新鲜、重大; (2)今日新闻,时效性强;

(3)通过采访袁隆平院士,反映加入WTO以后按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家以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转化成为知识本家的必然规律,从科技知本家群体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4)对专业性较强的题材从多侧面进行背景性延伸,包括对有关负责人的采访,对“科技知本家群体”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硬件”题材“软着陆”。

长沙电视台对本土出现的重大题材精心报道,反映了地方新闻媒介在本土化独家新闻竞争的潜力。 不足之处是:选材还可更精炼。

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会议提出,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努力使新闻报道做到“三贴近”,即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新闻的 本源 ,新闻是事实的反映(或报道)。

3.世界上广播电视体制基本分为三个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 商业 广播电视制度,以英国和大部分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以 公共广播电视 为主的双轨制,少数欧洲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盛行的政府控制国有制。

4.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以下内容:(1)危害国家的统

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2)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3) 煽动民族分裂的 ,破坏民族团结的;(4) 泄露国家机密 ;(5)诽谤、侮辱他人的;(6)宣传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5.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如下几类作品:(1)文字作品;(2) 口述作品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拟作品;(8)计算机软件;(9)民间文学艺术作品;(10)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6.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填年限)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十年以上 (填年限)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7.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做到坚持辩证法,防止 片面性 。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每题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个最佳选择) 1. 第一个明确提出“政治家办报”思想的人是 ___C___。 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江泽民。

2. 数字电视的特点是___A___。

A 、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可以实现双向、互动传播,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方式;还可以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B、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观众收看节目的形式是单向的;不能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C、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观众收看节目的形式,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方式;但是不能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D、频率资源利用率不高;但能改善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观众收看节目的形式,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方式;可以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3. 为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求“新”与求“真”,是记者这一职业的____B__。 A、重要特色;B、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C、阶级属性的体现;D、全部内涵。

4. 播发虚假新闻需要承担的责任是___D___。

A、没有任何责任;B、只有纪律责任,没有法律责任;

C、如果损害他人名誉承担民事侵权责任,除此没有其他法律责任; D、除了民事法律责任还可能导致行政法律责任。

5.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0日)第十二条规定,我国广播电台、电视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___A___批准。

A、国务院广播电视主管部门;B、国家语委;C、中宣部;D、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6. 关于当前新闻改革,错误的说法是__D____。 A、新闻改革势在必行;

B、新闻改革要强化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耳目喉舌作用;

C、新闻改革重在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D、新闻改革的最大障碍是党性原则。

7.《中国打开了电视》的作者是__A____。 A、鲁尔;B、伊文思; C、莫理循;D、鲁迪。

8.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表现为___C___。

A、具体每一篇新闻报道的观点都应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新闻报道应遵循真实性的原则;

C、新闻事业自觉地为其所属的阶级及政党服务;

D、新闻宣传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9. 记者在采访中要规避的禁区主要有国家机密、未成年人犯罪、隐私和__A____。 A、商业机密;B、批评性报道;C、政府会议;D、法庭报道。

10.最早将党性与党的新闻工作联系起来,要求党报编辑增强党性的无产阶级领袖是__C____。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近年来,中国主管部门推动网络传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组建若干大型的网络新闻传播实体。简述这些网络媒体网站具有的一些共同特点。

答题要点:(1)具有突出的新闻传播功能,以传统新闻媒体或媒体集团为依托; (2)中央级综合性新闻网站得到中央政府的资源支持;

(3)地域性综合新闻网站通常由一个省内的若干新闻媒体和机构共同组建并提供资源支持; (4)它们是大陆地区网上中文信息发布的重要源头。

2. 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答题要点: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包括: (1)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 (2)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3)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 (4)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5)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6) 遵守党的宣传纪律,自觉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

3. 简述受众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1)受众是整个传播活动的目标,传播效果的检测。受众的选择直接体现新闻媒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当代中国媒介市场已进入受众为主体的买方市场,受众信息的多元需求是频道和节目定位的根据;

(3)现代传播技术为广电媒介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努力拓宽受众参与的渠道,形成即时反馈效应,使大众传播融入人际传播的优势。

4.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题要点:(1)严把政治关;(2)切实把好导向关;(3)要遵守宣传纪律;(4)防止片面追求惊奇轰动效应和庸俗低劣的报道;(5)要遵守保密规定;(6)注意把握好民族宗教宣传问题;(7)加强群众参与和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管理。

四、 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993年,作者许XX撰写文章批评一位剧作家方XX,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许在文章中写道:“除了《焦裕禄》由于人物本身的感召力和演员的出色表演而在观众中产生较大反响……其余大都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缺少鲜活独特的人物形象而显得粗糙、平淡、浅薄。原本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变成剧本上刻薄干巴的概念。”文章说:“作为一个编剧,由于思想、技能等局限,产生这样的作品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如此夹生的作品竟能接二连三地被搬上银幕。” 剧作家方XX起诉作者许XX及刊登本文的报纸侵害其名誉权。 请分析:你认为本案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为什么? 答题要点::第一问,本案不应构成侵害名誉权。

第二问,这是一篇评论,新闻机构应当以“公正评论免责”的原则为自己发表这篇评论提出抗辩。

2.分析广播新闻《隆福大厦火灾目击记》的报道特色,结合这篇报道谈谈现场报道对记者的素质要求。 隆福大厦火灾目击记

记者:听众朋友,现在是8月12日晚上11点5分。

我们刚刚接到一位听众的电话说隆福大厦起火了,我们现在正在赶赴现场。我现在站在了隆福大厦的南口,整个隆福大厦的上空被一股浓烟团团地包围住,大概这里停了有几十辆救火车,现在我跑过了几道防线,已经走得更近一些了,也就是说来到了隆福大厦的楼跟底下,据我们所知市领导在这里担任现场的指挥,还有公安局局长。 记者:市长,您是什么时候赶到火灾现场的?

市长:哎呀!你现在还采访我,赶快把火救完了就算了,小伙子。 记者:局长,您作为现场的总指挥,对火情是不是很了解呢?

公安局长:现在我们的探险班正在向里面去探查。前面冒烟的这个估计不是火,是后面的火蔓延过来的烟,现在新楼里面没有起火,主要是这个地区居民的房子比较狭窄,消防车过来有些困难,水源也不太足。 (砸碎玻璃和喷水声)

记者:现在我已经接近了火源,消防队员先用石块砸碎了紧封的玻璃,然后呢用水枪扑灭火舌。现在我已经完全接近了火源,也就是离大火燃烧的地方10米左右,浑身真正赶到了灼热的感觉。听众朋友,在火势最凶猛的隆福大厦的后楼,

一、

二、

三、四,第四层我们看到了消防的抢险队员也就是探险队员已经搭上云梯敲碎了玻璃,现在正准备闯入火灾的最中心地区。现在在四楼还有没完全撤出的人员,他们正在抢救被火围困在屋子里的人。 (消防队员的喊声:李强,接她一下,接她一下,好了好了。)

记者:现在消防队员已经登上了云梯,接住刚刚撤离火灾现场的那位戴眼镜的女同志。据隆福大厦的同志介绍说,这是一直坚守岗位的隆福大厦总机值班员。 (记者被浓烟呛咳嗽声)

记者:听众朋友,我现在冒着滚滚的浓烟试图闯进刚刚被扑灭的一楼的货场。一楼的货场里充满了浓烟,消防队员正在努力地搜索每一个最后的星星点点。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993年8月13日首播)

l 答题要点:隆福大厦火灾目击记较集中体现广播现场报道的优势。 2. 时效性强。记者及时赶赴现场,进入“现在进行时”的报道时态;

3. 及时报道事件最新动态。记者在现场采访有关负责人、消防队员等,向听众提供现场最新信息;

4. 记者深入灭火第一线,将自己所见、所闻生动、及时向听众报道,较好发挥听觉感染力。包括记者进入火灾现场被浓烟呛的咳嗽声,以及抢救被围困的电话总机值班员的细节,使听众如临其境; 5. 记者现场报道语言明快、朴实,提问到位,结构严密紧凑,符合听觉文本要求。

l 该报道体现了广播记者驾驭现场报道的素质要求。

1. 面对突发事件,记者迅速赶赴现场,及时进行报道,表现了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应变能力;

2. 在复杂的突发事件中较好驾驭现场的能力。善于选择采访对象,提问到位,提升了报道现场感和权威性; 3. 记者较成熟驾驭现场报道规律。口语叙述平实、生动、紧张而不慌乱,冷静思考,逻辑层次清晰,结构精巧。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自如,表现了记者成熟的政治与业务素质;

4. 这篇报道能及时编辑播出,反映媒介良好的应变机制和团队精神。

新闻采编人员考试复习要点

1电视新闻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和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能满足目标受众需求的事实的报道。

3新闻的真实性:指在新闻报导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4、电视新闻的分类:1消息类电视新闻,分为:图像新闻、口播新闻、字幕新闻和图片新闻。

图像新闻业也叫影像新闻,它采用ENG的方式。特点:有新闻现场生动形象的画面。 字幕新闻在电视屏幕上打出字幕,以最简洁的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的新闻信息。特点:时效快、运用灵活方便、传播新闻信息简洁明快

口播新闻以播音员出图像播报文字新闻稿的报道形式。特点:A增强新闻的时效性B在时间与空间的流程里,口播新闻具有采制的简洁性、编播的灵活性等特点。C在整体综合的新闻节目中,它具有明确的指导性、灵活的调节性;在语言文字及信息容量上,它具有简洁性、精炼性和密集型。

图片新闻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新闻照片并配以文字解说的新闻报道形式。 5专题类新闻节目,分为专题新闻和电视深度报道。

专题新闻是指针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实进行充分、完整、深入的报道和广泛而迅速的传播的报道形式。

电视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特征:题材较为重大;主题较为深刻;完整地、有始有终地追踪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客观事物;有浓厚的思辨色彩与理论追求;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充分调动电视的立体表现手段,充分发挥电视语言的作用。

电视深度报道分为单篇深度报道(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精确性报道电视专访)和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及时的报道)、系列报道(围绕某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连续、多次的报道。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相同之处:都是多个单元集合而成;都是在一定阶段密集播出,都能产生轰动效应。区别:不局限于同一事件的阐述,是对既定话题选取多种题材,侧重于事物之间的横向机理联系,改变播出顺序不会出现对主体的理解

6电视新闻评论 特征: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论说的公正性、正确的导向 包括三种形式:“用事实说话”类型 “深入分析”类型 “灵活幽默” 类型,中国第一个评论性专栏节目是《观察与思考》,走向成熟的是《焦点访谈》

7、业务流程:一发现:从新闻线索出发 二了解:获取事实的真相 三传达:新闻事实的讲述(分为拍摄、编辑和写作)

8、电视记者具备的素质:A专业素质1充满好奇心2观察分析能力强3正直勇敢4适应别样的生活方式B业务素质:较强的新闻敏感2熟练地采访能力3得体的出境能力4熟练的现场抢拍能力5较强的文字表达、视听表达能力6机动灵活能力C道德素质

创新思维(求异思维、聚敛思维、逆向思维和形象思维)A求异思维的作用是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洞察事物表现形式或运动状态上的细微差异,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规律,达到“见微而之著”的作用。发现思维的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B聚敛思维又称聚合式思维、收敛思维、集中式思维或幅合式思维,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的已知信息探求一个正确答案,即透过现象看出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并利用这种本质联系获取新的认识的思维样式。C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反过来,从对立的、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或使报道具有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D形象思维,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方式。特征:思维材料的具体性、直观性和生动性。

9、电视新闻取材的原则:一新闻价值原则(新鲜、接近、显著、重要和趣味)所谓新闻价值,是指一则新闻能给社会带来的新的信息的分量。换言之,新闻价值是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电视表现力价值原则:现场感和运动感

10、如何培养新闻敏感与电视敏感?A加强职业意识是提高新闻敏感、电视敏感的首要因素B加大知识储备,扩大“敏感区域”C重视微观情况的掌握,提高观察能力D注重宏观背景的了解,加强思维能力 11新闻线索,是指将要或者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它往往表现为一种表面的、不完整的、简单的信息。来源:A各级政府及行业部门B其他媒体C观察体验D观众反映E新闻线人F各种会议H简报及书面材料G衍生新闻线索

12、为什么要选择合适的访问环境?

第一,访问的环境怎样,直接影响访问对象的情绪。第二,访问环境的选择,决定了记者通过观察进行访问的可能性第三,访问环境如何,也直接决定了电视新闻访问的画面效果。

如果访问时机选择不当,不但会导致访问效果不理想,还会损害访问对象的利益和记者及媒体的形象。

13、采访的准备工作有哪些?一政策知识的了解 二背景知识的了解 三专业知识的了解

14 采访中提问包括哪几种类型?

按照提问的目的和功能将记者所提的问题划分为事实性问题、观点性问题、调查性问题和情感性问题四种类型。

一事实性问题是指那些能够获得事实的要素的问题,一般来说事实性问题比较短,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获得的回答具有客观性这种问题广泛的适用于对重要事件的了解和解释,一般是以消息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二 观点性问题重视的事访问对象对事件的看法感受及相关背景的了解。 三 调查性问题关注的不是事件的表面,而是深入到事件的内部。它的目的在于调查发现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醒社会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这样的问题多出现在深度报道特别是调查类报道中。

四情感性问题:是为了揭示某个人的内心世界,与观众分享其不幸或感动故事的问题

15. 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及方法

A.开放式提问是一种概括、抽象的提问方式,对它的回答往往不是一个具体的答复。

B.开放式提问具有以下优势:a访问气氛轻松 b给对方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可能涉及到记者之前没有关注的事件和方面 c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快速了解访问对象的特点 d可以为记者赢得思考和即兴提问的宝贵时间。

C.闭合式提问是有特定指向的提问方式,有以下作用:a目的明确,容易获得具体的有价值的材料 b谈话控制权始终在记者手中不易偏离主题c尖锐的闭合式问题要注意提问的技巧

D.可以化合因问题尖锐而带来的访问对象的不快

⑴假借他人之口 ⑵在尖锐的问题出现之前先恭维一番 ⑶在尖锐的问题之前有准备性问题⑷尖锐的问题之前先警示。

16、A.开放式问题的目的不是非常明确、问题的焦点不够集中,访问对象的回答容易泛泛而谈,甚至会偏离主题;而闭合式提问方向性较强,不易形成气氛和谐,易漏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且有可能因为信息量过小而无法深入。 B、事实性问题和调查性问题以闭合式提问为主,而观点性问题和情感性问题则以开放式问题为主。

17、 提问的基本原则

1.准确简洁2.具体明白3.注重逻辑4.口语化提问5.注重倾听6.控制方向7.公正客观8.沟通交流9.讲内行话10.一句一问 18 提问常用方法

1.开门见山2.循序渐进3.迂回深入4.刨根问底5.联想假设6.以误求证 19 摄像记者的职责

1.确保采集到技术合格的视听资料2.住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声画信息3.熟练地进行现场场面调度4.拍摄时要有编辑意识 20. 拍摄的手段有哪些? 1.挑选2.等待3.抢拍 21如何增强现场感?

1.所谓现场就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和真实空间,也就是某一时空范围内人物、事件、环境、氛围、声音、细节等诸多信息元素的组合。2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就是要充分展示新闻现场的真实状况,努力观察和捕捉新闻现场中的信息元素。3.记录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是增强现场感的中国要方法4同期声的录制

22. 细节的作用

A.细节可以深化主题B.细节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C细节可以增加节目感染力

23. 细节的分类

语言细节、形象细节、景物细节、场面细节。 24 细节的捕捉方法

1.拍摄前作充分的准备2.现场保持高度敏感 25. 记者出镜

记者出镜,从广义上说指在电视新闻中直接出现记者采集新闻事实、评述新闻事件的形象的一种报道方式。从狭义上说指记者在新闻现场面对镜头直接交到、播报和评论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 26. 记者出镜的作用

1.增强现场感2.提高亲和力3.成为结构新闻的手段4.提高新闻时效性 27. 如何增强记者出镜的感染力

A。对出镜环境的选择 B.出镜记者应口语化表达 C.出镜不是表演 28. 电视新闻节目的结构因素

A.现场画面(含同期声)B.记者现场述评 C.访问对象同期声 D.电视新闻解说 E.音乐、字母、图形、图表、动画、等其他视听因素。 29.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结构模式

A.事件性报道结构模式 B.非时间性报道结构模式 30. 事件性波导结构模式

A.卫星直播式结构 基本框架:主播导语(演播室)+记者现场报道(SNG连线现场画面)+主播提问+记者现场回答(SNG连线现场画面)

B。现场报道式结构 基本框架:主播导语(演播室)+记者出镜介绍+现场画面(画外解说)+访问对象同期声+现场画面(画外解说)

C.解说词报道式结构 基本框架:主播导语(演播室)+现场画面(画外解说) 31. 非事件性报道结构模式

A个案导入式结构 基本框架:主播导语(演播室)+个案展示(访问对象同期声)+面上情况介绍(解说)+结论

B点评式结构 基本框架:主播导语(演播室)+主题简单陈述+有关人士点评 32. 结构提纲的作用

A.结构提纲能够保证结构的清晰 B.结构提纲能够保证整个报道详略得当 C.结构提纲能保证报道风格的统一 D.结构提纲具有排斥离题内容的作用 33. 结构提纲的形成

A.确定报道的主题 B.列出结构提纲 C.检查结构提纲 34.电视深度报道的常用结构方式

A.逻辑式结构 B.顺序式结构 C.平行式结构 D.集纳式结构 35. 电视新闻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A.主旨突出,让观众欲于接受 B.清晰流畅,让观众便于接受 C.生动新颖,让观众乐于接受

36. 视听元素有哪些?

图像、图画、字幕、报道词、人物同期声、音响、音乐 37. 画面选择的原则和功能?

A.电视新闻编辑首先要认真的审看素材,运用新闻判断力和编辑业务能力,迅速决定取舍,并确定画面顺序和长度。B要根据新闻要表现的内容来决定画面的选择。C.进行节目编辑时要尽量选择这样的画面:⑴传达事件动态信息的画面,是正在发生的或事件发展的最新情况。⑵使用长镜头,保持信息完整。⑶选择用典型的细节画面,一般是指特写镜头。D.画面长度的确定要注意:⑴画面内容复杂的比画面内容简单的药长一点⑵大惊别的镜头长度比小景别的长度要长些⑶反映事物动态的镜头比反映事物静态的镜头要长一点⑷观众熟悉的镜头可短些,观众不熟悉的镜头可长些。⑸有字幕的画面镜头要适当长一些目的是为了让那个观众能把字母阅读完。⑹要产生快捷、跳跃、紧张的节奏,多用短镜头,镜头切换频率较高;要产生平稳、舒缓、松弛的节奏,多用景别单一的长镜头,镜头切换频率不高。E.镜头角度确定:⑴正面镜头使物体显得端庄⑵侧面镜头使物体有立体感,有利于展现造型⑶仰拍镜头使物体显得高大有力,占据了画面主导地位有一种夸张的修饰作用,⑷俯拍使物体显得渺小无力有缩小贬低的作用。

新闻基础知识记忆点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被视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中国最高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原分别为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2005年根据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的精神,将两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

●现在常说的“两报一刊”,即重要宣传口径要以“两报一刊”为依据,这“两报一刊”指的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解放军的《解放军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

●中新社: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以海外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向境内外媒体提供供稿服务。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指导方针 四个“以”: 宣传工作的“四个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中国的记者节11月8日确定为“记者节”。 记者节像护士节(每年的5月12日)、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素养是多方面的,诸如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作风素养、科学素养、技能素养等。

●新闻敏感:

1、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判断某些事实(事件)的社会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意义的能力。

2、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判断某些事实在全局中的地位、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响大小的能力。

3、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判断某些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听众兴趣和兴趣大小的能力。

4、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在同类事实中,迅速判断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的能力。

5、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见微知著,从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它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

6、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注意宣传口径并且能发现某些宣传口径有所变化的能力。 ●新闻线索的获取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之。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之。

3、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之。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之。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之。

●采访提问的三种形式

1. 正面提。2. 侧面探。3. 反面激。

●具体地讲,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包括:制定报道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言论、制作标题、安排版面等几个方面。

版面的元素包括有版面空间、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等。

●新闻策划的流程有五个步骤:

A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策划的主题,进行目标定位

B拟订报道方案 C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D信息反馈与目标校正 E效果检验

●如何明确报道思想:

(1)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 (2)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报道思想能够引导记者更好地深入实际、挖掘新闻事实,但这仅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 报道思想是对以往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指导记者深人实际的指南和依据。 ●如何获取新闻线索: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之。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之。(3)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之。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之。(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之。

●新闻稿件的配置:

新闻稿件的配置主要分为综合性配置、同一性配置、延伸性配置和解释性配置。

其中综合性配置,就应作到“六个结合”:(1)点面结合(2)长短结合(3)多种问题结合(4)褒贬结合(5)庄谐结合(6)图文结合

●消息的分类

1、动态消息;

2、经验消息(无农不X);

3、人物消息;

4、综合消息;

5、述评消息(或名评述性新闻);

6、新闻特写。

划分标准很难一致:社会新闻、公报新闻、暴露性新闻、预告性新闻

●新闻的五要素是五个“ W ”和一个“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How英语不一定记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结构

(一)标题(旧的关于一行题、两行题、三行题的说法有些含混)

1、单一题

•新婚妻子为婚房甩话:不买别墅就让孩子叫你伯伯

(两个短语,仍是单一题。如《错批一人 误生三亿》。同样长度的两个短语中间不用标点,其他文体也是这样。两个同样长度的新闻标题如 小男孩大哥大报案

三歹徒一小时落网(这种形式也有的书上叫双行题) 仍是单一题。长句转行的也可能是单一题。

2、组合题

(1) 由引题(眉题、肩题)加主标题(主标)的两项式组合题 (2) 由主标加副题(辅题、子题)的两项式组合题

(3) 由引题(眉题、肩题)加主标题(主标),再加副题(辅题、子题)的三项式组合题;注意子题与提要的区别。

(二)导语

其前的电讯头、本报讯是编辑加的表示发布权、消息来源、独家新闻等。导语最好专列一小节。少数报道,正文只有一大段,如毛泽东亲自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南渡长江》。导语都是第一小层次。

常见导语写法:

1、叙述式

2、描写式

3、提问式

(三)消息主体的结构

1、倒金字塔式

2、金字塔式

3、倒金字塔式与金字塔式并用结构

4、并列式(如镜头

一、镜头

二、镜头三)

5、悬念结构

6、自由式结构。等等。

(四)消息的背景

消息背景又称新闻背景。起交代说明等作用。

1、 说明性材料(政治背景、人物背景、条件背景、历史背景、地理背景等);

2、注释性材料;

3、对比性材料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复习材料

一.基本概念(题型:填空,选择)

1.什么是新闻?答: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本源?答:事实。

3.新闻的价值?答: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多种需要的功能。

4.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答:即社会性和阶级性。 5.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1)报道新闻,传播信息;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5)刊播广告,繁荣经济。

6.职业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与16世纪的欧洲,它是伴随近代哪一类性质的报刊形式而产生的?

答:资产阶级性质的报刊。

7.作为新闻记者面对未成年中学生杀人的新闻事件,你做如何选择?

答:我们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条规定,叫做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法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未成年人由于他们身心尚待发育,所以,他们还不能够准确地判断他们的隐私是披露还是不披露,披露给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披露,还不能够准确判断这样做的后果。所以,法律就给了一个强制性的规定,叫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这个“任何”是绝对的,就是说没有例外的,这里头就包括他的法定监护人,包括他的父母,也包括他的老师,包括医生、护士,当然也包括媒介。所以,在侵犯私人信息这个问题上,未成年人可能是最易受到伤害的,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来主张自己的权利获得保护,所以媒介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8.作为新闻单位不服从法院对自己的败诉判决,你做如何选择?

答:

如果纠纷发生了怎么办?我们要有一些办法,首先要及早地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这个专业人士主要的就是律师。

第二个办法就是更正和答辩。更正和答辩是一个比较实际的挽回不良影响的措施。更正比较好理解,答辩是什么意思?答辩就是说,新闻报道的相对人,他对于涉及自己的内容可以公开地提出说明或者提出异议,也就是说反批评的权利。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不是太受到重视,但是它对于预防新闻侵权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三个办法就是道歉。是不是要道歉?要看是不是错了。如果真的是错了的话,那就赶快道歉。因为道歉有可能会挽回影响。这也是对当事人权利的一种尊重,当然如果没有错当然不必道歉,但是道歉一定要真诚。

第四个办法就是寻求和解。寻求和解的前提不是什么时候都要和解,而是发生纠纷,错了,一定要打官司了,特别是要败诉了,在这个时候赶快要寻求和解,想办法采取一些措施挽回不利的影响,避免败诉的结局。这就是寻求和解的意义。如果一个必打无疑的官司可以做到不打了,然后让原告人撤诉了,那应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为什么呢?官司打下来,因为你必败无疑,你打下来要败,还要赔,必败无疑的官司可以不打了,这就降低了成本,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成本,也就减少了损失。这就是一旦如果发生了新闻侵权纠纷的话,应该怎样应对。

此外,如果真的要是打官司不能和解,非打不可的话,那怎么办呢?一定要选择有专业经验的优秀律师,出庭支持诉讼。现在律师业发展得越来越专业化了,有些律师专门做房地产,专门做期货,专门做知识产权等等等等,分工很细。分工越细社会就越进步,因此找律师也一定要找得准。那么找准了律师,他在这个方面法律熟悉,诉讼有经验,那么也是可能转败为胜,有可能。这是第五个办法。

第六个办法,就是不要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诉讼文书。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案件,媒介未经法院许可,然后发表了诉讼文书,最后法院在开庭的时候当庭训诫记录在案,有过这样的案子。

再此外还有一个,不要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表自己打官司的消息或观点 9.坚持重要稿件的送审制度,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事件在那一范畴的要求?

答: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实践的要求,即“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工作纪律”。 10.最早提出“把关人”这一概念的是谁?答:卢因

11.新闻传播者作为新闻事实报道的终结,在报道中怎样表达主观倾向?

答:

12.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新闻工作的关系?

答:

13.“报道受众需要的实用信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新闻报道中用事实说

话”这三者应该怎样排序? 答:3-2-1。

14.改革开放新时期是谁在论述新闻工作中重申了“政治家办报”这一论断? 答:江泽民。 15.我国现行的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5)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16.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是在2001年的哪一类法规或准则中颁布的?

答:《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17.广播电视体制? 答;

18.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是什么时候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什么时期开始施行的?

答:是1997年8月11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开始施行是在1997年9月1日。 19.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应当依照本条例地三十二条规定进行播前审查,重播重审。

20.我国《保守国家机密法》(1998年9月5日)第二十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其内容是:报刊、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21.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二百四十三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即: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22.《著作权法》对公民作品的发表权和各种财产权的保护期以及合作作品的保护期是怎样界定的?

答: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在保护。

23.广播形态发展史上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

24.数字音频广播有哪些特点?

答:1)音质纯正,杂音少,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甚至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收听广播节目;2)频率容量大,可以同时容纳16路立体声声音广播;3)可以提供新闻、广播节目表、交通路况、股市信息等附加信息;4)具有资料存储功能,一旦需要,可以很容易地调出所需的音频资料;5)发射功率低,通过有线电视网和直播卫星广播可以实现覆盖全球。 二.简答、论述:

1.简述新闻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答:

2.我国新闻工作如何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1)——(7)。

3.简述舆论引导的规律性内容。

答:

4.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

答:

5.新闻价值及表现特色。

答: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多种需要的功能。

其表现特色

(一)—

(四)。

6.一名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哪些修养?

答:1)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2)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3)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 7.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思想。

答:(1)—(4)。 8.新闻侵权的具体表现。

答:《法规》 第十一条

(一)—

(六)。 9.简述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答:

1、信息量大

2、形态多样

3、传递及时

4、全球传播

5、互动交流

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5分,共15分)

1.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新闻工作的( )和行动准则。

2.数字电视按照传输方式分类,也可以分为( )、( )和( )三种。

3.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

4.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广播电视专业人员;(2)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3)有必要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稳定的资金保障;(4)( )。

5.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该是生动的、鲜明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 )风格。

6.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会议提出,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 )、( )、( )。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每题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个最佳选择) 1. 关于新闻政策的观点,下面哪一个是正确的______。

A、古代没有新闻政策,只有现代社会有;

B、只有我们国家有新闻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

C、我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有新闻政策,只不过或隐或显而已;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一样,都有明确的新闻政策。

2. 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份上网的中文电子新闻周刊是______。

A、《华夏文摘》;B、《华声报》;C、《南风窗》;D、《神州学人》。

3.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是在______统一的基础上,充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A、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B、客观性、时效性、公开性、导向性; C、党性、群众性、导向性;D、准确性、民族性、知识性。 4. 以下各项哪一项的内容全部是法定的隐私______。

A、银行存款、个人日记、疾病、人工流产、宗教信仰; B、个人日记、疾病、宗教信仰、离婚诉讼、收养情况;

C、个人嗜好(如洁癖、赌博)、性倾向、收养情况、离婚诉讼、人工流产; D、银行存款、疾病、人工流产、离婚诉讼、收养情况。

5. 某人即将被提起公诉,你在报道中应当采用以下何种称谓______。

A、坏蛋;B、贪官;C、罪犯;D、犯罪嫌疑人。

6. 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______。

A、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B、五年有期徒刑; C、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D、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7.TABLOID特指的英国小报名为______。 A、泰晤士报;B、Hello;C、每日镜报;D、时报。 8.2001年颁布的______中第31条规定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A、《中国报业自律公约》;B、《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C、《新闻法》;D、《新闻记者法》。 9. 从世界范围看,职业新闻工作者是伴随着近代______报刊的形式而产生的,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

A、无产阶级;B、资产阶级;C、地主阶级; D、中产阶级。 10.播发虚假新闻需要承担的责任是______。

A、没有任何责任;B、只有纪律责任,没有法律责任;

C、如果损害他人名誉承担民事侵权责任,除此没有其他法律责任; D、除了民事法律责任还可能导致行政法律责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内涵包括哪些? 2. 谈谈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在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 3. 简述“政治家办报”的方针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4. 解决舆论监督不力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994年陕西某报发表通讯,报道河南南阳恐龙蛋化石文物被盗掘走私的情况。配发两幅照片,其中一幅为一男一女在山洞内交谈,照片说明为“走私犯在洞内进行罪恶交易”。但照片的真实情况却是河南省西峡县文化局局长刘金茹同文化局股长谢启超在恐龙蛋出土地点调查违法活动的情况。这张照片为文化局工作人员所摄,被通讯员拿去投稿,辗转传递,发生差错,遂引起诉讼。

请分析:本案构成侵权吗?如果构成侵权,侵害了原告人的什么权利?谁会成为本案被告?被告将以什么方式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你认为应当如何避免此类纠纷?

2.分析广播短消息《浙江省率先为贫困农民筑起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新闻价值和报道特色(广播短消息要求不超过1分30秒)。 浙江省率先为贫困农民筑起最低生活保障线

10月初,浙江诸暨市牌头镇66岁的农民周信均,到民政部门领取了全家每月16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费。从这个月开始,浙江省23万贫困农民同城市贫困居民一样,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10月1号实施的《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在全国首开先例。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浙江省从一个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位居全国首列。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将贫困农民纳入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制定了专门的地方法规。全省各级财政每年将拿出1亿多元资金,确保所有贫困农民能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浙江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认为: 【出录音】

“设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这是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这一办法可以让少数目前还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民,也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央电台2001年10月9日首播)

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试题

(二)

一、 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 分)

1.新闻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中介是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者只能在 新闻事实 的基础上表现主观倾向,绝不可以背离事实或者歪曲事实,也不可以随意改变事实。因为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2.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 行动准则 。

3.在广播形态发展史上,继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个阶段是 数字音频广播 。 4.1995年4月我国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开始组织起草《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同年11月上报国务院; 1997 年8月1日,国务院第61次常务会议通过《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同年8月11日第228号国务院令颁布《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自 1997年9月1日 (请填年月日)开始施行。

5.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各种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死亡后 50 年;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 50 年的12月31日。

6.按照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应当依照该条例的第三十二条规定进行播前审查, 重播重审 。

7.“政治家办报”最早是由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来的,后来 江泽民 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中重申了这一要求。

8. 邹韬奋 (填人名)先生提出“没有骨气的人不能主持有价值的刊物”。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每题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个最佳选择)

1.A报道受众需要的实用信息、B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C在新闻报道中“用事实说话”,如果按照新闻报道指导性的强弱程度排序,这三者的顺序应该是:__B______ A、(ABC) B、(BCA) C、(CBA) D、(BAC)

2.以下选项哪一个不是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_____C___ A 、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B 、可保证在高速移动状态下的接收质量

C 、需要的发射功率较大,不利于节约能源和降低电磁污染

D 、不仅可以传递高质量的声音节目,还可以传送数据、电文、静止画面或电脑程序等

3. 从世界范围看,职业新闻工作者是伴随着近代___B_____报刊的形式而产生的,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 A、无产阶级B、资产阶级C、地主阶级D、中产阶级

4.如果发生了15岁的中学生杀人的新闻事件,你如何选择?__D______ A、不应报道,因为他是未成年人B、不应报道,因为法院还没有判决 C、应该详细报道他的犯罪详情以警示他人,包括他的姓名和住址 D、可以报道,但应当隐去他个人的详细材料 5.如果你从业的新闻单位不服法院对你们的败诉判决,应当做什么选择?___B_____ A、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表声明,表示不服判决B、执行判决,继续申诉 C、动员新闻界同行,对判决群起攻之D、以上手段同时运用

6.我国《保守国家机密法》(1988年9月5日)第二十条规定,报刊、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____A____。 A、国家秘密B、政党秘密C、电台、电视台秘密D、个人秘密

7.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多少年有期徒刑?______D__ A、三年以上五年以下B、三年以上八年以下C、五年D、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8.坚持重要稿件的送审制度,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实践在_____B___上的要求。 A、政治B、组织C、思想D、作风

9. 把关人这一概念最早由著名心理学家__D______提出。 A、弗洛伊德B、荣格C、卢那察尔斯基D、卢因

10.2001年颁布的_B_____中第31条规定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A、《中国报业自律公约》B、《公民道德实施纲要》C、《新闻法》D、《新闻记者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答题要点:(1)信息极大丰富;(2)形态多样; (3)传递迅速及时;(4)全球传播;以及互动交流。

2. 新闻工作指导性的内涵与特点是什么?

答题要点:新闻工作指导性原则的特点包括:

(1) 用新闻事实影响和改变人的认识;(2) 指导者和被指导者处于平等地位; (3) 指导领域广泛多样;(4) 指导具有及时性;(5)指导具有连续性。

3. 在舆论引导方面有哪些规律性的内容?

答题要点:一般说来,有四个原则:

(1)“可信性原则” ;2)“权威性原则” ;(3)“贴近性原则” ;(4)“渐进性原则” 。 4. 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思想。

(1)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同办报活动中形形色色的非共产主义倾向作斗争; (2)党的机关报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真正具有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的人手里;

(3)揭露反动统治的罪恶,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忠实地当好人民的耳目喉舌; (5) 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

四、 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999年,有一名诗人安某撰文指责一家机构举办的“诗词大赛”。后者在其主办的期刊上发表反驳文章数十篇,指名道姓指斥安某:“其人不过诗界一混混,其文不过左家一棍棍而已哉!”“用心之卑鄙,手段之恶劣,比之姚文元之流,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像过去运动中的跳梁小丑”,“自我剥光跳将出来了”等等。安某以侵害名誉权为由诉至法院。 请分析:本案构成侵权吗?如果构成侵权,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一旦构成侵权,新闻机构将以什么方式承担法律责任?你认为应当如何避免此类纠纷? 答题要点:第一问,本案构成侵权;

第二问,它的核心问题是这篇文章侮辱了安某的人格;

第三问,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第四问,自由发挥。

2.分析电视新闻解说词《长沙袁隆平等十多位院士成为科技知本家》的新闻价值和表现特色。 长沙袁隆平等十多位院士成为科技知本家 [口播]今天是隆平高科在深交所挂牌交易的第一天。早市开盘价为27.98元,尾市收报于40.37元,按收盘价计算,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持有的250万股隆平高科市值已超过1亿元。袁隆平院士因此成为科学家中首位拥有亿万财富的知本家。

(配音)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以科学家名字冠名的上市公司。1998年,湖南四达评估事务所评估“袁隆平”品牌价值1008.9亿元人民币。人们也许曾对这一评估天价心存疑虑。但是当袁隆平院士同意将他的名字用于上市公司冠名和股票简称而得到巨大的回报时,大家对科学家品牌和知识创造财富的现实意义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同期)“隆平高科技负责人”

公司使用他(袁隆平)的名字给他钱。(记者问:给多少钱呢?)580万。 (配音)这家股份公司共向袁隆平院士支付姓名权使用费580万元,而袁隆平院士将其中的397.16万元人民币投入隆平高科并折股250万股,成为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同期)“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我有了这个公司之后,有了这么一笔叫做资本吧。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可以开展我的超级杂交稻的研究。

(配音)据了解,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稻研究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目标――超级稻试验亩产突破700公斤大关。而资本市场的成功运作,无疑又将为袁隆平院士实现第二个目标――超级稻亩产达到800公斤打下坚实的资金基础。 (配音)像袁隆平院士一样,长沙有何继善、黄伯云、刘业翔、刘筠、夏家辉等十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个人品牌、专利发明和技术参股创办了十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形成近百亿的产值规模。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继善”

像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我们这样一批人,国家照顾得很不错,对个人生活方面没有更多需求。为了中华民族在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以更多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转化成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我们)走了这条路,当然按市场经济规律,一些人(院士)通过创办产业成为富翁,那也是应该的,也是社会对他的承认的一种形式。 (同期)“岳麓山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 罗衡宁”

知识可以转变为财富,作为科学家,也可以成为知本家。

(配音)袁隆平、何继善等十多位两院院士以品牌、技术为载体,创造上亿元的财富,反过来又用这些财富促进科学研究。针对这一科技知本家群体现象,长沙市市长谭仲池对记者说。

(同期)“长沙市市长 谭仲池”

这不仅实现了他们的社会价值、对社会的贡献,同时实现了经济价值,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们希望他们创业规模更大、水平更高、档次更高,同时他们也富得更大、更好。

(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2000年12月11日) 答题要点:(1)国内第一家以科学家冠名的上市公司,反映了社会新型期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主题。主题新鲜、重大; (2)今日新闻,时效性强;

(3)通过采访袁隆平院士,反映加入WTO以后按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家以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转化成为知识本家的必然规律,从科技知本家群体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4)对专业性较强的题材从多侧面进行背景性延伸,包括对有关负责人的采访,对“科技知本家群体”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硬件”题材“软着陆”。

长沙电视台对本土出现的重大题材精心报道,反映了地方新闻媒介在本土化独家新闻竞争的潜力。 不足之处是:选材还可更精炼。

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会议提出,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努力使新闻报道做到“三贴近”,即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新闻的 本源 ,新闻是事实的反映(或报道)。

3.世界上广播电视体制基本分为三个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 商业 广播电视制度,以英国和大部分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以 公共广播电视 为主的双轨制,少数欧洲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盛行的政府控制国有制。 4.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以下内容:(1)危害国家的统

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2)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3) 煽动民族分裂的 ,破坏民族团结的;(4) 泄露国家机密 ;(5)诽谤、侮辱他人的;(6)宣传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5.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如下几类作品:(1)文字作品;(2) 口述作品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拟作品;(8)计算机软件;(9)民间文学艺术作品;(10)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6.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填年限)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十年以上 (填年限)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7.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做到坚持辩证法,防止 片面性 。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每题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个最佳选择) 1. 第一个明确提出“政治家办报”思想的人是 ___C___。 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江泽民。

2. 数字电视的特点是___A___。

A 、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可以实现双向、互动传播,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方式;还可以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B、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观众收看节目的形式是单向的;不能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C、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观众收看节目的形式,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方式;但是不能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D、频率资源利用率不高;但能改善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观众收看节目的形式,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方式;可以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3. 为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求“新”与求“真”,是记者这一职业的____B__。 A、重要特色;B、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C、阶级属性的体现;D、全部内涵。

4. 播发虚假新闻需要承担的责任是___D___。

A、没有任何责任;B、只有纪律责任,没有法律责任;

C、如果损害他人名誉承担民事侵权责任,除此没有其他法律责任; D、除了民事法律责任还可能导致行政法律责任。

5.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0日)第十二条规定,我国广播电台、电视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___A___批准。

A、国务院广播电视主管部门;B、国家语委;C、中宣部;D、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6. 关于当前新闻改革,错误的说法是__D____。 A、新闻改革势在必行;

B、新闻改革要强化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耳目喉舌作用;

C、新闻改革重在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D、新闻改革的最大障碍是党性原则。

7.《中国打开了电视》的作者是__A____。

A、鲁尔;B、伊文思; C、莫理循;D、鲁迪。

8.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表现为___C___。

A、具体每一篇新闻报道的观点都应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新闻报道应遵循真实性的原则;

C、新闻事业自觉地为其所属的阶级及政党服务; D、新闻宣传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9. 记者在采访中要规避的禁区主要有国家机密、未成年人犯罪、隐私和__A____。 A、商业机密;B、批评性报道;C、政府会议;D、法庭报道。

10.最早将党性与党的新闻工作联系起来,要求党报编辑增强党性的无产阶级领袖是__C____。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近年来,中国主管部门推动网络传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组建若干大型的网络新闻传播实体。简述这些网络媒体网站具有的一些共同特点。

答题要点:(1)具有突出的新闻传播功能,以传统新闻媒体或媒体集团为依托;

(2)中央级综合性新闻网站得到中央政府的资源支持;

(3)地域性综合新闻网站通常由一个省内的若干新闻媒体和机构共同组建并提供资源支持; (4)它们是大陆地区网上中文信息发布的重要源头。

2. 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答题要点: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包括: (1)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 (2)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3)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 (4)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5)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6) 遵守党的宣传纪律,自觉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

3. 简述受众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1)受众是整个传播活动的目标,传播效果的检测。受众的选择直接体现新闻媒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当代中国媒介市场已进入受众为主体的买方市场,受众信息的多元需求是频道和节目定位的根据;

(3)现代传播技术为广电媒介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努力拓宽受众参与的渠道,形成即时反馈效应,使大众传播融入人际传播的优势。

4.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题要点:(1)严把政治关;(2)切实把好导向关;(3)要遵守宣传纪律;(4)防止片面追求惊奇轰动效应和庸俗低劣的报道;(5)要遵守保密规定;(6)注意把握好民族宗教宣传问题;(7)加强群众参与和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管理。

四、 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993年,作者许XX撰写文章批评一位剧作家方XX,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许在文章中写道:“除了《焦裕禄》由于人物本身的感召力和演员的出色表演而在观众中产生较大反响……其余大都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缺少鲜活独特的人物形象而显得粗糙、平淡、浅薄。原本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变成剧本上刻薄干巴的概念。”文章说:“作为一个编剧,由于思想、技能等局限,产生这样的作品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如此夹生的作品竟能接二连三地被搬上银幕。” 剧作家方XX起诉作者许XX及刊登本文的报纸侵害其名誉权。 请分析:你认为本案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为什么?

答题要点::第一问,本案不应构成侵害名誉权。

第二问,这是一篇评论,新闻机构应当以“公正评论免责”的原则为自己发表这篇评论提出抗辩。

2.分析广播新闻《隆福大厦火灾目击记》的报道特色,结合这篇报道谈谈现场报道对记者的素质要求。 隆福大厦火灾目击记

记者:听众朋友,现在是8月12日晚上11点5分。

我们刚刚接到一位听众的电话说隆福大厦起火了,我们现在正在赶赴现场。我现在站在了隆福大厦的南口,整个隆福大厦的上空被一股浓烟团团地包围住,大概这里停了有几十辆救火车,现在我跑过了几道防线,已经走得更近一些了,也就是说来到了隆福大厦的楼跟底下,据我们所知市领导在这里担任现场的指挥,还有公安局局长。 记者:市长,您是什么时候赶到火灾现场的?

市长:哎呀!你现在还采访我,赶快把火救完了就算了,小伙子。 记者:局长,您作为现场的总指挥,对火情是不是很了解呢?

公安局长:现在我们的探险班正在向里面去探查。前面冒烟的这个估计不是火,是后面的火蔓延过来的烟,现在新楼里面没有起火,主要是这个地区居民的房子比较狭窄,消防车过来有些困难,水源也不太足。 (砸碎玻璃和喷水声)

记者:现在我已经接近了火源,消防队员先用石块砸碎了紧封的玻璃,然后呢用水枪扑灭火舌。现在我已经完全接近了火源,也就是离大火燃烧的地方10米左右,浑身真正赶到了灼热的感觉。听众朋友,在火势最凶猛的隆福大厦的后楼,

一、

二、

三、四,第四层我们看到了消防的抢险队员也就是探险队员已经搭上云梯敲碎了玻璃,现在正准备闯入火灾的最中心地区。现在在四楼还有没完全撤出的人员,他们正在抢救被火围困在屋子里的人。

(消防队员的喊声:李强,接她一下,接她一下,好了好了。)

记者:现在消防队员已经登上了云梯,接住刚刚撤离火灾现场的那位戴眼镜的女同志。据隆福大厦的同志介绍说,这是一直坚守岗位的隆福大厦总机值班员。 (记者被浓烟呛咳嗽声)

记者:听众朋友,我现在冒着滚滚的浓烟试图闯进刚刚被扑灭的一楼的货场。一楼的货场里充满了浓烟,消防队员正在努力地搜索每一个最后的星星点点。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993年8月13日首播)

l 答题要点:隆福大厦火灾目击记较集中体现广播现场报道的优势。 2. 时效性强。记者及时赶赴现场,进入“现在进行时”的报道时态;

3. 及时报道事件最新动态。记者在现场采访有关负责人、消防队员等,向听众提供现场最新信息;

4. 记者深入灭火第一线,将自己所见、所闻生动、及时向听众报道,较好发挥听觉感染力。包括记者进入火灾现场被浓烟呛的咳嗽声,以及抢救被围困的电话总机值班员的细节,使听众如临其境; 5. 记者现场报道语言明快、朴实,提问到位,结构严密紧凑,符合听觉文本要求。 l 该报道体现了广播记者驾驭现场报道的素质要求。

1. 面对突发事件,记者迅速赶赴现场,及时进行报道,表现了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应变能力;

2. 在复杂的突发事件中较好驾驭现场的能力。善于选择采访对象,提问到位,提升了报道现场感和权威性;

3. 记者较成熟驾驭现场报道规律。口语叙述平实、生动、紧张而不慌乱,冷静思考,逻辑层次清晰,结构精巧。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自如,表现了记者成熟的政治与业务素质;

4. 这篇报道能及时编辑播出,反映媒介良好的应变机制和团队精神。

补充资料

《综合知识》增加: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国家秘密范围,法律责任)

医疗、药品、保健品广告发布要求;

中波与短波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视听业务,广播电视覆盖方式,广播电视传输方式

《基础知识》增加:

中新闻工作的任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

新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国广播网;国际在线;央视国际;

1.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主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这个主题。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始终紧紧抓住这个主题,抓好这个第一要务,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在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不仅要满足生存的需要,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就要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有利于人们平等竞争、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以人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体现了我们党一贯的宗旨和最新的执政理念。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我们执掌政权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加自觉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的一个紧要课题,也是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必然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体现。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坚持党的宗旨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

以人为本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各项有关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至于人民利益和要求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取决于生产力发展达到的水平,取决于通过经济建设创造了多少财富。因此,要比较充分地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而且是一个漫长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

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六,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适应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七,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统筹”就是统一筹划;“兼顾”就是全面照顾。“统筹兼顾”就是统揽与筹划大局,兼顾与协调各方关系。科学发展观中的“统筹”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中的“兼顾”就是正确反映和协调不同方面、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党和政府在领导和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事务时,在制定发展战略、实施发展政策、采取发展措施时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兼顾各方,加强薄弱环节,协调发展。

5.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提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根本上来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

第二,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务之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没有根本转变。

第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当前,法治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

第四,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统一的,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为了造福于民。

新闻基础知识:

1.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第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

第二,新闻工作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有事实才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描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

2.新闻工作的任务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对于发挥新闻舆论和引导作用,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应该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和富于敬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3.广播电影电视部

广播电影电视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曾经存在的一个部门,1986年,将文化部电影局,与广播电视部合并,成为广播电影电视部,1998年6月25日,全国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改组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4.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CRI Online)是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政府重点新闻网站,1998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发布。“国际在线”主要提供新闻、文化和经济类信息,并以丰富的音频节目为特色。目前拥有简体中文网、繁体中文网和英语、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法语、俄语、朝鲜语、日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世界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印尼语和越南语等外语网站,共44个站点,是一个依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广播资源和27个驻外记者站以及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31 个省市记者站的多语种、多媒体集群网站。

中文网包括网络电台、新闻、财经、娱乐、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频道;英文网设置了新闻、体育、生活、英语和汉语教学等栏目;其他外语网站结合广播节目的构成设置了不同栏目,一般包括新闻、时事、音乐、经济、文化、旅游、汉语教学等,旨在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网站每天发稿近千篇,其中中文400篇左右,英文200篇左右。

“国际在线”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外语优势和品牌优势,培育了高学历、高层次的受众群体,访问者遍布世界各地。

5. 央视国际

央视国际(CCTV.com)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网站。1996年12月建立并试运行,是我国最早发布中文信息的网站之一。2000年10月,CCTV.com被列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成为新闻媒体网站的国家队和主力军。2001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成立网络宣传部,将网站纳入节目宣传部门。自此,CCTV.com建设全面推进,并迅速成长为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2006年4月28日,中央电视台成立网络传播中心和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央视国际(CCTV.com)同时实现全新改版。

CCTV.com是一个集新闻、信息、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视听、互动特色的综合性网络媒体,目前已实现CCTV

1、

4、

9、

10、新闻频道等12套节目网上同步视频直播。此外网站对CCTV重点栏目、特别报道、大赛晚会还制作网上视频点播节目,并提供多种视频码流,满足不同上网条件用户需求。2005年12月27日,CCTV.com具有视听特色的栏目《视听在线》被国务院新闻办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评为"2005年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目前,中央电视台近400个电视栏目主要内容及其主创人员已实现网上传播,栏目内容整体上网270余个。CCTV.com每年与电视在特别节目、晚会大赛中的直播互动达100多场,网上社区全年组织在线访谈近300场,社区可支持10万多人同时在线。

依托CCTV节目网站还创办了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和台湾频道,用CDN技术向全球推送CCTV外宣节目,通过互联网扩大电视外宣覆盖面。海外网民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6.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

教材P39

7.党性原则是马克思注意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教材P43

8.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

教材P51

9.以辨正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

教材P64

10.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教材P66

11.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五

十、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材P67

12.“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教材P68

1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教材P98

新闻业务:

1.采访对象的选择

教材P44

2.新闻评论的功能

教材P104 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根据《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广发人字[2005]552号),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本大纲是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也可供考生备考时参考。 第三条 考试科目:

(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科目

1、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2、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二)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科目

1、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2、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第二章 综合知识

第四条 综合知识为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公共科目。

第五条 综合知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 第六条 综合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七条 综合知识内容包括:

一、政治理论知识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概念 世界的物质性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社会意识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商品 货币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经验总结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三)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伟大实践及其重要意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辩证统一的科学理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五)时事政治

1、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完善宏观调控 转变政府职能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理顺分配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关于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2、国内外重大事件

二、法律常识与相关法律法规

(一)法律常识

社会主义法制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的标志和条件 宪法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 我国的文化制度 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新闻广播电视事业法律地位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相关法律法规

广播影视法律体系构成 广播电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广播电视法规规章主要调整范围

刑法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 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侵犯著作权罪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虚假广告罪 诬告陷害罪 侮辱罪 诽谤罪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传播淫秽物品罪

民法 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人身权 名誉权 荣誉权 姓名权 肖像权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著作权法 著作权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 著作权权利种类和保护期 著作权权利限制 表演者权利和义务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利和义务 广播电台、电视台权利和义务

广告法 对特定媒体发布广告和特定广告内容的限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原则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适用范围 广播电视行业管理部门 条例所称广播电台、电视台 禁止制作、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新闻应当遵守的原则 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广播电台、电视台审查节目的要求

《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 广播电视广告应遵循的原则 不得播放的广播电视广告 广播电视广告与其他广播电视节目的区别 广播电视广告节目播放时间和数量 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监管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 执业资格管理 执业资格考试 执业资格注册 权利与义务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 广播电视时政新闻及同类专题专栏的制作机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制度

《境外电视节目引进、播出管理规定》 不得引进播出的境外电视节目 电视频道播出境外电视节目总量 境外影视剧禁止播出时间

三、经济学知识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框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建立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

资源配置 经济人假设 消费者均衡 机会成本 生产成本 需求和供给 价格机制 市场体系 恩格尔定律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任务与目标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充分就业 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手段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 效率与公平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 跨国公司 国家经济安全 国际贸易原理 国际贸易方式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贸易冲突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 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

四、社会学知识

社会结构 社会化 社会互动 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 社会控制 社会群体 组织 社区 性别 家庭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社会变迁 现代化 社会工作 社会保障 社会动机 社会认知 社会态度 人际关系 从众行为 群体心理 大众心理

五、文学知识

(一)中国文学

上古神话 《诗经》 楚辞 《史记》 乐府诗 汉赋 唐诗 晚唐五代词 宋词 唐宋八大家 元曲 明清小说 新文学运动 左联 当代文学名家名作

(二)外国文学

荷马史诗 古希腊戏剧 北欧神话 文艺复兴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 启蒙时代的德国文学 19世纪的欧洲小说 现代派文学名家名作 日本和印度文学名家名作 拉美文学名家名作

六、广播电视技术常识

无线广播 卫星广播 调频广播与调幅广播 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有线电视 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 地面电视 卫星电视 模拟电视的制式 通信卫星与广播卫星 高清晰度电视 图文电视 交互式电视 移动广播电视 网络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传输网络 微波中继传输 光缆、电缆传输 卫星传输 白平衡 黑平衡 三基色 ENG电子新闻采访 EFP电子现场制作 数字技术

第三章 新闻基础知识

第八条 新闻基础知识为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专业科目。

第九条 新闻基础知识重点考察考生对新闻工作认知程度,要求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和工作原则。

第十条 新闻基础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第十一条 新闻基础知识内容包括:

一、新闻和新闻事业

(一)新闻起源与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

(二)新闻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与具体要求 新闻的基本形式——用事实说话

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

(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含义 新闻价值的要素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 新闻价值取向

(四)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

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

(五)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导致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 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六)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

新闻事业是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的体现 新闻事业的产业属性

(七)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含义 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是新闻事业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传播知识、服务社会、提供娱乐、刊播广告的功能

(八)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 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自由的主要观点

(九)当代新闻事业发展趋势

“地球村” 多媒体 互联网 跨国传媒集团 具有国际影响的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 报团 国际信息交流与民族文化保护 信息霸权与国家信息安全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和工作原则

(一)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在新闻实践中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 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的含义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四)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 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五)政治家办报办台

“政治家办报”的提出与发展 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基本要求 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

(六)新闻真实性原则

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 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

(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贴近”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三贴近”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八)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九)文艺宣传方针政策

“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

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一)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新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新闻工作者职业特征 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

(二)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新闻职业道德一般规范 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三)广播电视职业道德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

四、中国新闻史常识

邸报 小报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梁启超与《时务报》 邵飘萍 《京报》 陈独秀与《新青年》 李大钊与《每周评论》 毛泽东与《湘江评论》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徐宝璜 戈公振与《中国报学史》 《向导》 《政治周报》 《热血日报》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中央日报》 中央通讯社 中央广播电台

范长江 邹韬奋 《生活周刊》 史沫特莱 斯诺 《西行漫记》 延安《解放日报》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新华社 重庆《新华日报》 《晋绥日报》与反“客里空”运动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齐越 夏青 中央广播事业局 广播电视部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人民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第四章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第十二条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为编辑记者资格考试的专业科目。

第十三条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重点考察考生的新闻采编能力,要求考生掌握采、写、编、评的基本技能,完成节目采访和编辑工作。

第十四条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 第十五条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内容包括:

一、广播电视新闻概述

(一)广播电视节目及构成要素

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的传播符号 电视的传播符号 电视影像的要素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

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的关系 电视新闻中画面、声音与文字的关系

(二)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广播传播的优势劣势 电视传播的优势劣势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体裁和节目形式

消息 事件消息 非事件消息 人物专题 事件专题 研究性专题 谈话节目 现场报道 连续报道 系列报道 深度报道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新闻线索 确立选题的标准 选题论证的方法和步骤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准备与策划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 采访提纲的撰写

(四)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法

现场观察 采访对象的选择 话筒前采访及其要求 开放型问题 闭合型问题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三、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媒体特点 用事实说话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

结构线索单一 层次清楚 核心信息处理

(三)广播电视消息

广播电视消息 新闻六要素 背景 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常用结构

(四)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 新闻专题表达手段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结构

(五)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现场直播

(六)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 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

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一)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

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 选题确定 编辑工作流程 栏目 新闻报道的策划 选择稿件 修改稿件 制作标题 栏目编排 录制播出 直播导播 通联

(二)节目编辑合成

音像编辑合成 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广播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电视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五、新闻栏目编排

新闻栏目编排 栏目编排思想 编排工作 新闻编排技巧

六、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能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功能 新闻评论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新闻评论的说理

论点 论据 论证 据事说理 对比说理

(三)广播电视评论类型

本台评论 本台短评 编后话 新闻述评 谈话类评论 舆论监督节目

第6篇:新闻采编知识要点

1电视新闻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和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能满足目标受众需求的事实的报道。

3新闻的真实性:指在新闻报导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4、电视新闻的分类:1消息类电视新闻,分为:图像新闻、口播新闻、字幕新闻和图片新闻。 图像新闻业也叫影像新闻,它采用ENG的方式。特点:有新闻现场生动形象的画面。

字幕新闻在电视屏幕上打出字幕,以最简洁的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的新闻信息。特点:时效快、运用灵活方便、传播新闻信息简洁明快

口播新闻以播音员出图像播报文字新闻稿的报道形式。特点:1增强新闻的时效性2在时间与空间的流程里,口播新闻具有采制的简洁性、编播的灵活性等特点。3在整体综合的新闻节目中,它具有明确的指导性、灵活的调节性;在语言文字及信息容量上,它具有简洁性、精炼性和密集型。 图片新闻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新闻照片并配以文字解说的新闻报道形式。 2专题类新闻节目,分为专题新闻和电视深度报道。

专题新闻是指针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实进行充分、完整、深入的报道和广泛而迅速的传播的报道形式。

电视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特征:题材较为重大;主题较为深刻;完整地、有始有终地追踪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客观事物;有浓厚的思辨色彩与理论追求;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充分调动电视的立体表现手段,充分发挥电视语言的作用。

电视深度报道分为单篇深度报道(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精确性报道电视专访)和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及时的报道)、系列报道(围绕某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连续、多次的报道。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相同之处:都是多个单元集合而成;都是在一定阶段密集播出,都能产生轰动效应。区别:不局限于同一事件的阐述,是对既定话题选取多种题材,侧重于事物之间的横向机理联系,改变播出顺序不会出现对主体的理解

3电视新闻评论 特征: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论说的公正性、正确的导向 包括三种形式:“用事实说话”类型 “深入分析”类型 “灵活幽默” 类型,中国第一个评论性专栏节目是《观察与思考》,走向成熟的是《焦点访谈》

5、业务流程:一发现:从新闻线索出发 二了解:获取事实的真相 三传达:新闻事实的讲述(分为拍摄、编辑和写作)

6、电视记者具备的素质:A专业素质1充满好奇心2观察分析能力强3正直勇敢4适应别样的生活方式B业务素质:较强的新闻敏感2熟练地采访能力3得体的出境能力4熟练的现场抢拍能力5较强的文字表达、视听表达能力6机动灵活能力C道德素质

创新思维(求异思维、聚敛思维、逆向思维和形象思维)A求异思维的作用是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洞察事物表现形式或运动状态上的细微差异,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规律,达到“见微而之著”的作用。发现思维的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B聚敛思维又称聚合式思维、收敛思维、集中式思维或幅合式思维,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的已知信息探求一个正确答案,即透过现象看出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并利用这种本质联系获取新的认识的思维样式。C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反过来,从对立的、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或使报道具有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D形象思维,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方式。特征:思维材料的具体性、直观性和生动性。

7、电视新闻取材的原则:一新闻价值原则(新鲜、接近、显著、重要和趣味)所谓新闻价值,是指一则新闻能给社会带来的新的信息的分量。换言之,新闻价值是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电视表现力价值原则:现场感和运动感

8、如何培养新闻敏感与电视敏感?A加强职业意识是提高新闻敏感、电视敏感的首要因素B加大知识储备,扩大“敏感区域”C重视微观情况的掌握,提高观察能力D注重宏观背景的了解,加强思维能力

9新闻线索,是指将要或者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它往往表现为一种表面的、不完整的、简单的信息。来源:1各级政府及行业部门2其他媒体3观察体验4观众反映5新闻线人6各种会议7简报及书面材料8衍生新闻线索

10、为什么要选择合适的访问环境?

第一,访问的环境怎样,直接影响访问对象的情绪。第二,访问环境的选择,决定了记者通过观察进行访问的可能性第三,访问环境如何,也直接决定了电视新闻访问的画面效果。

如果访问时机选择不当,不但会导致访问效果不理想,还会损害访问对象的利益和记者及媒体的形象。

11、采访的准备工作有哪些?一政策知识的了解 二背景知识的了解 三专业知识的了解 12 采访中提问包括哪几种类型?

按照提问的目的和功能将记者所提的问题划分为事实性问题、观点性问题、调查性问题和情感性问题四种类型。

一事实性问题是指那些能够获得事实的要素的问题,一般来说事实性问题比较短,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获得的回答具有客观性这种问题广泛的适用于对重要事件的了解和解释,一般是以消息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二 观点性问题重视的事访问对象对事件的看法感受及相关背景的了解。

三 调查性问题关注的不是事件的表面,而是深入到事件的内部。它的目的在于调查发现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醒社会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这样的问题多出现在深度报道特别是调查类报道中。 四情感性问题:是为了揭示某个人的内心世界,与观众分享其不幸或感动故事的问题 13. 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及方法

1.开放式提问是一种概括、抽象的提问方式,对它的回答往往不是一个具体的答复。 2.开放式提问具有以下优势:a访问气氛轻松 b给对方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可能涉及到记者之前没有关注的事件和方面 c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快速了解访问对象的特点 d可以为记者赢得思考和即兴提问的宝贵时间。

3.闭合式提问是有特定指向的提问方式,有以下作用:a目的明确,容易获得具体的有价值的材料 b谈话控制权始终在记者手中不易偏离主题c尖锐的闭合式问题要注意提问的技巧 4.可以化合因问题尖锐而带来的访问对象的不快

A假借他人之口 b在尖锐的问题出现之前先恭维一番 c在尖锐的问题之前有准备性问题 D尖锐的问题之前先警示。

14、A.开放式问题的目的不是非常明确、问题的焦点不够集中,访问对象的回答容易泛泛而谈,甚至会偏离主题;而闭合式提问方向性较强,不易形成气氛和谐,易漏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且有可能因为信息量过小而无法深入。

B、事实性问题和调查性问题以闭合式提问为主,而观点性问题和情感性问题则以开放式问题为主。

15、 提问的基本原则

1.准确简洁2.具体明白3.注重逻辑4.口语化提问5.注重倾听6.控制方向7.公正客观8.沟通交流9.讲内行话10.一句一问 16 提问常用方法

1.开门见山2.循序渐进3.迂回深入4.刨根问底5.联想假设6.以误求证 17 摄像记者的职责

1.确保采集到技术合格的视听资料2.住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声画信息3.熟练地进行现场场面调度4.拍摄时要有编辑意识

18. 拍摄的手段有哪些? 1.挑选2.等待3.抢拍 19 如何增强现场感?

1.所谓现场就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和真实空间,也就是某一时空范围内人物、事件、环境、氛围、声音、细节等诸多信息元素的组合。2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就是要充分展示新闻现场的真实状况,努力观察和捕捉新闻现场中的信息元素。3.记录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是增强现场感的中国要方法4同期声的录制

20. 细节的作用

1.细节可以深化主题2.细节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3细节可以增加节目感染力 21. 细节的分类

语言细节、形象细节、景物细节、场面细节。 22 细节的捕捉方法

1.拍摄前作充分的准备2.现场保持高度敏感 23. 记者出镜

记者出镜,从广义上说指在电视新闻中直接出现记者采集新闻事实、评述新闻事件的形象的一种报道方式。从狭义上说指记者在新闻现场面对镜头直接交到、播报和评论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 24. 记者出镜的作用

1.增强现场感2.提高亲和力3.成为结构新闻的手段4.提高新闻时效性 25. 如何增强记者出镜的感染力

1。对出镜环境的选择 2.出镜记者应口语化表达 3.出镜不是表演 26. 电视新闻节目的结构因素

1.现场画面(含同期声)2.记者现场述评 3.访问对象同期声 4.电视新闻解说 5.音乐、字母、图形、图表、动画、等其他视听因素。

27.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结构模式

1.事件性报道结构模式 2.非时间性报道结构模式 28. 事件性波导结构模式

1.卫星直播式结构 基本框架:主播导语(演播室)+记者现场报道(SNG连线现场画面)+主播提问+记者现场回答(SNG连线现场画面)

2。现场报道式结构 基本框架:主播导语(演播室)+记者出镜介绍+现场画面(画外解说)+访问对象同期声+现场画面(画外解说)

3.解说词报道式结构 基本框架:主播导语(演播室)+现场画面(画外解说) 29. 非事件性报道结构模式 1个案导入式结构 基本框架:主播导语(演播室)+个案展示(访问对象同期声)+面上情况介绍(解说)+结论

2点评式结构 基本框架:主播导语(演播室)+主题简单陈述+有关人士点评 30. 结构提纲的作用

1.结构提纲能够保证结构的清晰 2.结构提纲能够保证整个报道详略得当 3.结构提纲能保证报道风格的统一 4.结构提纲具有排斥离题内容的作用 31. 结构提纲的形成

1.确定报道的主题 2.列出结构提纲 3.检查结构提纲 32.电视深度报道的常用结构方式

1.逻辑式结构 2.顺序式结构 3.平行式结构 4.集纳式结构 33. 电视新闻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1.主旨突出,让观众欲于接受 2.清晰流畅,让观众便于接受 3.生动新颖,让观众乐于接受 34. 视听元素有哪些?

图像、图画、字幕、报道词、人物同期声、音响、音乐 35. 画面选择的原则和功能?

1.电视新闻编辑首先要认真的审看素材,运用新闻判断力和编辑业务能力,迅速决定取舍,并确定画面顺序和长度。2要根据新闻要表现的内容来决定画面的选择。3.进行节目编辑时要尽量选择这样的画面:a传达事件动态信息的画面,是正在发生的或事件发展的最新情况。B使用长镜头,保持信息完整。C选择用典型的细节画面,一般是指特写镜头。4.画面长度的确定要注意:a画面内容复杂的比画面内容简单的药长一点b大惊别的镜头长度比小景别的长度要长些c反映事物动态的镜头比反映事物静态的镜头要长一点d观众熟悉的镜头可短些,观众不熟悉的镜头可长些。E有字幕的画面镜头要适当长一些目的是为了让那个观众能把字母阅读完。F要产生快捷、跳跃、紧张的节奏,多用短镜头,镜头切换频率较高;要产生平稳、舒缓、松弛的节奏,多用景别单一的长镜头,镜头切换频率不高。5.镜头角度确定:a正面镜头使物体显得端庄b侧面镜头使物体有立体感,有利于展现造型c仰拍镜头使物体显得高大有力,占据了画面主导地位有一种夸张的修饰作用,d俯拍使物体显得渺小无力有缩小贬低的作用。

第7篇: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复习材料

9.坚持重要稿件的送审制度,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事件在那一范畴的要求?答: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实践的要求,即“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工作纪律”。

11.新闻传播者作为新闻事实报道的终结,在报道中怎样表达主观倾向?

12.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新闻工作的关系?

13.“报道受众需要的实用信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新闻报道中用事实说话”这三者应该怎样排序?

17.广播电视体制? 答;

23.广播形态发展史上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二.简答、论述:

1.简述新闻工作的内涵和特点。2.我国新闻工作如何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答:P135(1)——(7)。

3.简述舆论引导的规律性内容。4.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答:P212

5.新闻价值及表现特色。

答: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多种需要的功能。

其表现特色:P57——P59

(一)—

(四)。

7.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思想。

答:P107——P109 (1)—(4)。

8.新闻侵权的具体表现。

答:《法规》P176 第十一条

(一)—

(六)。

题目:

1、

2、如何理解新闻事业报道新闻,传递信息的功能?

答: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人类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作为内在动力的。满足这种需求是新闻事业的首要职能,也是新闻事业发挥其它社会职能的基础和前提。人们接触新闻事业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最新的新闻信息。新闻事业是新闻信息的载体。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是一切新闻事业的基本职能。

3、如何理解新闻事业反映舆情,引导舆论的功能?

答:舆论实质是群众的看法和意见。舆论也是一种信息,是社会公众对时局和事态的评价,是亿万群众的思想动向和行为取向。比如,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的袭击。消息传出后,中国民众的情绪、看法、意见和行为趋向如何,就是当时各国政府及世界人民十分关注的舆情,各国各类传媒对此做了大量报道,中国的新闻媒介也及时进行了充分的反映。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媒进行这一报道时,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叙述,既表达了社会公众的看法,也表达了传媒和政府的看法。传媒和政府的看法影响社会各种看法,这就是引导舆论。

4、如何理解新闻事业传授知识,普及教育的功能?

答:新闻事业传授知识、普及教育最直接的是通过在报刊、广播电视中设置专门知识性、教育性栏目和讲座实现的。但新闻事业的这一功能还大量地体现在日常的具体的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中包含有十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受众可以通过这些新闻报道获取入量的有关的知识。比如说,进行金融危机的报道,自然就传播了金融信贷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知识;进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报道,自然就向公众介绍了环境污染和治理、资源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香港、澳门回归的报道,自然就向公众介绍中国近代史的百年沧桑变迁。

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2、我们很容易发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业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业所所宣传的思想体系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可归因于(新闻事业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和赖以生存的政治制度不 )。

1、如何理解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答:新闻事业是专门采集、处理和传播的社会活动、传播方式和主持机构的总称,即总的活动是反映社会生活,

从这一点来看,新闻事业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结构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意识形态,是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集合体。新闻事业是意识形态中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反映社会生活不同,新闻事业是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2、新闻事业是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的体现

1、综合国力中的软国力主要体现为(文化)的吸引力。

2、。

参考答案

1、意识形态

2、

3、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

1、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世纪新阶段以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

2、如何理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

参考答案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只有这样,新闻工作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新局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要求唱响“三个代表”主旋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指针和检验标准,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相统一,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相统一。

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

1、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就是以为基础和依据来报道新闻。

2、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是做到和的报道真实。

3、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较高要求是做到真实。

4、简述新闻具体真实的含义。

5、简述新闻本质真实的含义。

参考答案

1、事实

2、具体事实概括性事实

3、本质

4、这是新闻真实性最起码的要求,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2)新闻所引用的材料必须准确可*;(3)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须完全真实,而且要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5、本质真实是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新闻报道不能仅仅要求所报道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真实,而应当尽可能做到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即应力求做到对所报道事物的整体上的、宏观上和本质上的把握。

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1、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主要体现在新闻宣传工作要在()、()和()方面进行创新。

2、论述“三贴近”原则对新闻宣传内容创新的要求。

3、论述“三贴近”原则对新闻宣传方法创新的要求。

4、论述“三贴近”原则对新闻宣传体制创新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内容方法体制

2、坚持“三贴近”原则,要注重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新闻宣传工作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改进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办出风格,办出特色,在市场上站住脚,在群众中扎下根,更好地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注意抓住中央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现实生活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探索新的报道形式,采用新的报道手法,多写独家新闻、当日新闻、基层新闻和现场感强、能打动人的新闻,做到主题好,内容新,语言精彩,生动活泼,吸引人读。新闻报道应在内容上正确地把握来自上层、中层、基层的比例,更多地报道基层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更多地报道振奋人心的成就,更多地报道群众中的典型和群众关心的问题,更多地反映群众的呼声。新闻报道内容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典型宣传不能只讲气势,更要坚持实事求是,在可亲、可敬、可信上写出真情。典型宣传既要有“大合唱”,也要发挥各种新闻媒体自身优势,适应群众的不同需求,用独具特色的报道增强感染力。热点引导不能炒作,要着眼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弘扬正气,服务大局,不断提高引导的质量和效果。舆论监督要出以公心、针砭时弊,解决问题,有利工作,增强团结,稳定大局。

3、坚持“三贴近”原则,要注重在方法上创新。要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深入浅出、人脑入耳、可亲可信。用群众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用疏导的方法、群众参的方法、民主讨论的方法。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不断拓展新闻宣传工作的渠道和空间,;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掌握网上宣传的导权。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既要敢于触及,又要善于疏导,把握来龙去脉,又弄清前因后果,力求用鲜活的语言解开思想困惑,用身边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把严谨与生动、科学与趣结合起来。要扩大新闻报道面、增加信息量,做到“多、快、好、高”,即供稿数量多、时效快、文笔好、新闻价值高,保证新闻报言之有物、内容充实、信息丰富。

4、坚持“三贴近”原则,要注重在体制上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要注重研究群众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报道,努力适应群众的阅读习惯,及时向群众提供丰富、灵敏、多样、有效的信息。要在保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站在群众的角度采写报道、阐述观点、发布信息,充分报道群众最希望了解、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给予群众最及时最需要的信息服务。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强化新闻宣传的服务功能,在满足群众获取信息、认识形势、了解政策、接受教育、愉悦身心等方面的需求上下功夫,

如何更好地实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的有机统一。

《新闻基础知识》练习题(1)

第一章练习题

1、新闻起源是什么?

2、新闻的本源是什么?

3、为什么要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

4、如何辨别两种不同性质的起源观。

5、为什么陆定一先生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是科学的?

6、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7、如何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

9、什么是新闻价值?它有哪些构成要素?

10、如何理解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11、新闻价值选择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12、什么是新闻敏感?记者的新闻敏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新闻基础知识》练习题(2)

第二章

(练习题)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2.

1(练习题)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导致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2.2

习题:

1、近代报纸是(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2、手抄新闻最早于()世纪在()诞生。

3、()和()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新闻事业的正式诞生。

4、日报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1、

2、16威尼斯

3、周报日报

4、第一,以刊载新闻为主;第二,定期连续出版;第三,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练习题)社会主义新闻事业2.3

(练习题)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2.4

1、如何理解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2、我们很容易发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业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业所所宣传的思想体系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可归因于()。

参考答案

1、新闻事业是专门采集、处理和传播的社会活动、传播方式和主持机构的总称,即总的活动是反映社会生活,从这一点来看,新闻事业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结构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意识形态,是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集合体。新闻事业是意识形态中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反映社会生活不同,新闻事业是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2、新闻事业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和赖以生存的政治制度不同

第8篇: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复习材料

一.基本概念(题型:填空,选择)

1.什么是新闻?答: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本源?答:事实。

3.新闻的价值?答: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多种需要的功能。

4.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答:即社会性和阶级性。

5.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1)报道新闻,传播信息;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5)刊播广告,繁荣经济。

6.职业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与16世纪的欧洲,它是伴随近代哪一类性质的报刊形式而产生的?

答:资产阶级性质的报刊。

7.作为新闻记者面对未成年中学生杀人的新闻事件,你做如何选择?

答:我们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条规定,叫做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法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未成年人由于他们身心尚待发育,所以,他们还不能够准确地判断他们的隐私是披露还是不披露,披露给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披露,还不能够准确判断这样做的后果。所以,法律就给了一个强制性的规定,叫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这个“任何”是绝对的,就是说没有例外的,这里头就包括他的法定监护人,包括他的父母,也包括他的老师,包括医生、护士,当然也包括媒介。所以,在侵犯私人信息这个问题上,未成年人可能是最易受到伤害的,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来主张自己的权利获得保护,所以媒介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8.作为新闻单位不服从法院对自己的败诉判决,你做如何选择?

答: 如果纠纷发生了怎么办?我们要有一些办法,首先要及早地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这个专业人士主要的就是律师。

第二个办法就是更正和答辩。更正和答辩是一个比较实际的挽回不良影响的措施。更正比较好理解,答辩是什么意思?答辩就是说,新闻报道的相对人,他对于涉及自己的内容可以公开地提出说明或者提出异议,也就是说反批评的权利。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不是太受到重视,但是它对于预防新闻侵权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三个办法就是道歉。是不是要道歉?要看是不是错了。如果真的是错了的话,那就赶快道歉。因为道歉有可能会挽回影响。这也是对当事人权利的一种尊重,当然如果没有错当然不必道歉,但是道歉一定要真诚。

第四个办法就是寻求和解。寻求和解的前提不是什么时候都要和解,而是发生纠纷,错了,一定要打官司了,特别是要败诉了,在这个时候赶快要寻求和解,想办法采取一些措施挽回不利的影响,避免败诉的结局。这就是寻求和解的意义。如果一个必打无疑的官司可以做到不打了,然后让原告人撤诉了,那应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为什么呢?官司打下来,因为你必败无疑,你打下来要败,还要赔,必败无疑的官司可以不打了,这就降低了成本,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成本,也就减少了损失。这就是一旦如果发生了新闻侵权纠纷的话,应该怎样应对。

此外,如果真的要是打官司不能和解,非打不可的话,那怎么办呢?一定要选择有专业经验的优秀律师,出庭支持诉讼。现在律师业发展得越来越专业化了,有些律师专门做房地产,专门做期货,专门做知识产权等等等等,分工很细。分工越细社会就越进步,因此找律师也一定要找得准。那么找准了律师,他在这个方面法律熟悉,诉讼有经验,那么也是可能转败为胜,有可能。这是第五个办法。

第六个办法,就是不要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诉讼文书。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案件,媒介未经法院许可,然后发表了诉讼文书,最后法院在开庭的时候当庭训诫记录在案,有过这样的案子。再此外还有一个,不要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表自己打官司的消息或观点

9.坚持重要稿件的送审制度,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事件在那一范畴的要求?

答: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实践的要求,即“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工作纪律”。

10.最早提出“把关人”这一概念的是谁?答:卢因

11.新闻传播者作为新闻事实报道的终结,在报道中怎样表达主观倾向?

答:

12.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新闻工作的关系?

答:

13.“报道受众需要的实用信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新闻报道中用事实说话”这三者应该怎样排序? 答:3-2-1。

14.改革开放新时期是谁在论述新闻工作中重申了“政治家办报”这一论断? 答:江泽民。

15.我国现行的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5)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16.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是在2001年的哪一类法规或准则中颁布的?

答:《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17.广播电视体制? 答;

18.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是什么时候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什么时期开始施行的?答:是1997年8月11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开始施行是在1997年9月1日。

19.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应当依照本条例地三十二条规定进行播前审查,重播重审。

20.我国《保守国家机密法》(1998年9月5日)第二十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其内容是:报刊、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21.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二百四十三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即: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22.《著作权法》对公民作品的发表权和各种财产权的保护期以及合作作品的保护期是怎样界定的?

答: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在保护。

23.广播形态发展史上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

24.数字音频广播有哪些特点?

答:1)音质纯正,杂音少,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甚至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收听广播节目;2)频率容量大,可以同时容纳16路立体声声音广播;3)可以提供新闻、广播节目表、交通路况、股市信息等附加信息;4)具有资料存储功能,一旦需要,可以很容易地调出所需的音频资料;5)发射功率低,通过有线电视网和直播卫星广播可以实现覆盖全

二.简答、论述:

1.简述新闻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答:

2.我国新闻工作如何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1)——(7)。

3.简述舆论引导的规律性内容。

答:

4.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

答:

5.新闻价值及表现特色。

答: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多种需要的功能。

其表现特色

(一)—

(四)。

6.一名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哪些修养?

答:1)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2)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3)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

7.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思想。

答:(1)—(4)。

8.新闻侵权的具体表现。

答:《法规》 第十一条

(一)—

(六)。

9.简述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答:

1、信息量大

2、形态多样

3、传递及时

4、全球传播

5、互动交流。

笔试题目分为两部分:

一是新闻业务理论基础知识--

1.新闻宣传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2.西方四大通讯社

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应该是的吧) 3.<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

是一篇通讯 作者是魏巍

4."3.14拉萨骚乱事件"

5."奥运圣火传递"(时间 地点)

6.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胡锦涛 吴邦国 温家宝 贾庆林 李长春 习近平 李克强 贺国强 周永康等 7.新闻的生命是什么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8."华南虎照事件"称拍摄到照片的人是--周正龙

第二部分是给你一篇通讯,找出错别字.根据所给的通讯文章写一篇600字的消息,给消息起主副标题,最后根据所写消息写一篇短评.

这篇通讯是关于中国雪灾的.温总理两赴重灾区湖南全过程记录.

第9篇: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复习材料

一.基本概念(题型:填空,选择)

1.什么是新闻?答: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本源?答:事实。

3.新闻的价值?答: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多种需要的功能。

4.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答:即社会性和阶级性。

5.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1)报道新闻,传播信息;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5)刊播广告,繁荣经济。

6.职业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与16世纪的欧洲,它是伴随近代哪一类性质的报刊形式而产生的?

答:资产阶级性质的报刊。

7.作为新闻记者面对未成年中学生杀人的新闻事件,你做如何选择?

答:我们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条规定,叫做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法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未成年人由于他们身心尚待发育,所以,他们还不能够准确地判断他们的隐私是披露还是不披露,披露给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披露,还不能够准确判断这样做的后果。所以,法律就给了一个强制性的规定,叫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这个“任何”是绝对的,就是说没有例外的,这里头就包括他的法定监护人,包括他的父母,也包括他的老师,包括医生、护士,当然也包括媒介。所以,在侵犯私人信息这个问题上,未成年人可能是最易受到伤害的,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来主张自己的权利获得保护,所以媒介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8.作为新闻单位不服从法院对自己的败诉判决,你做如何选择?

答: 如果纠纷发生了怎么办?我们要有一些办法,首先要及早地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这个专业人士主要的就是律师。

第二个办法就是更正和答辩。更正和答辩是一个比较实际的挽回不良影响的措施。更正比较好理解,答辩是什么意思?答辩就是说,新闻报道的相对人,他对于涉及自己的内容可以公开地提出说明或者提出异议,也就是说反批评的权利。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不是太受到重视,但是它对于预防新闻侵权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三个办法就是道歉。是不是要道歉?要看是不是错了。如果真的是错了的话,那就赶快道歉。因为道歉有可能会挽回影响。这也是对当事人权利的一种尊重,当然如果没有错当然不必道歉,但是道歉一定要真诚。

第四个办法就是寻求和解。寻求和解的前提不是什么时候都要和解,而是发生纠纷,错了,一定要打官司了,特别是要败诉了,在这个时候赶快要寻求和解,想办法采取一些措施挽回不利的影响,避免败诉的结局。这就是寻求和解的意义。如果一个必打无疑的官司可以做到不打了,然后让原告人撤诉了,那应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为什么呢?官司打下来,因为你必败无疑,你打下来要败,还要赔,必败无疑的官司可以不打了,这就降低了成本,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成本,也就减少了损失。这就是一旦如果发生了新闻侵权纠纷的话,应该怎样应对。

此外,如果真的要是打官司不能和解,非打不可的话,那怎么办呢?一定要选择有专业经验的优秀律师,出庭支持诉讼。现在律师业发展得越来越专业化了,有些律师专门做房地产,专门做期货,专门做知识产权等等等等,分工很细。分工越细社会就越进步,因此找律师也一定要找得准。那么找准了律师,他在这个方面法律熟悉,诉讼有经验,那么也是可能转败为胜,有可能。这是第五个办法。

1 第六个办法,就是不要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诉讼文书。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案件,媒介未经法院许可,然后发表了诉讼文书,最后法院在开庭的时候当庭训诫记录在案,有过这样的案子。

再此外还有一个,不要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表自己打官司的消息或观点

9.坚持重要稿件的送审制度,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事件在那一范畴的要求?

答: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实践的要求,即“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工作纪律”。

10.最早提出“把关人”这一概念的是谁?答:卢因

11.新闻传播者作为新闻事实报道的终结,在报道中怎样表达主观倾向?

答:

12.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新闻工作的关系?

答:

13.“报道受众需要的实用信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新闻报道中用事实说

话”这三者应该怎样排序? 答:3-2-1。

14.改革开放新时期是谁在论述新闻工作中重申了“政治家办报”这一论断? 答:江泽民。

15.我国现行的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5)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16.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是在2001年的哪一类法规或准则中颁布的?

答:《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17.广播电视体制? 答;

18.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是什么时候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什么时期开始施行的?

答:是1997年8月11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开始施行是在1997年9月1日。

19.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应当依照本条例地三十二条规定进行播前审查,重播重审。

20.我国《保守国家机密法》(1998年9月5日)第二十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其内容是:报刊、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21.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二百四十三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即: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22.《著作权法》对公民作品的发表权和各种财产权的保护期以及合作作品的保护期是怎样界定的?

答: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在保护。

23.广播形态发展史上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

24.数字音频广播有哪些特点?

答:1)音质纯正,杂音少,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甚至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收听广播节目;2)频率容量大,可以同时容纳16路立体声声音广播;3)可以提供新闻、广播节目表、交通路况、股市信息等附加信息;4)具有资料存储功能,一旦需要,可以很容易地调出所需的音频资料;5)发射功率低,通过有线电视网和直播卫星广播可以实现覆盖全

2 二.简答、论述:

1.简述新闻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答:

2.我国新闻工作如何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1)——(7)。

3.简述舆论引导的规律性内容。

答:

4.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

答:

5.新闻价值及表现特色。

答: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多种需要的功能。

其表现特色

(一)—

(四)。

6.一名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哪些修养?

答:1)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2)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3)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

7.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思想。

答:(1)—(4)。

8.新闻侵权的具体表现。

答:《法规》 第十一条

(一)—

(六)。

9.简述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答:

1、信息量大

2、形态多样

3、传递及时

4、全球传播

5、互动交流。 笔试题目分为两部分:

一是新闻业务理论基础知识-- 1.新闻宣传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2.西方四大通讯社

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应该是的吧) 3.<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 是一篇通讯 作者是魏巍

4."3.14拉萨骚乱事件"

5."奥运圣火传递"(时间 地点) 6.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胡锦涛 吴邦国 温家宝 贾庆林 李长春 习近平 李克强 贺国强 周永康等 7.新闻的生命是什么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8."华南虎照事件"称拍摄到照片的人是--周正龙

第二部分是给你一篇通讯,找出错别字.根据所给的通讯文章写一篇600字的消息,给消息起主副标题,最后根据所写消息写一篇短评.

这篇通讯是关于中国雪灾的.温总理两赴重灾区湖南全过程记录.

上一篇:弱电考试题库含答案下一篇:师范类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