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

2022-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

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及创新探索

摘 要: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水平日渐提升,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然也对教育行业产生了极大影响。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活动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教学模式逐渐广泛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本文简单分析探索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希望能为各位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创新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科技水平也一直在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由此应运而生[1]。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网络教育,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创建更为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一)已建立信息化教学系统

如今,我国多数高校都已建设完成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包括校园网、教职工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統等,此类信息系统极大方便了校内师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同时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但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系统运行不够稳定,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2]。虽然许多高校配置了相关的信息教学设备,但仍有许多教师只习惯于借助PPT展示来进行教学,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应用效率有待提高。

(二)网络教学制度还需规范化

我国网络技术迅猛发展,高校开展网络教学想要跟上网络技术的前进步伐需要更多的努力,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制度与相关教育体系[3]。高校在进行网络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如何分配师资力量、制定考核机制、计算学分等一系列问题,规范化的网络教学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网络教学的优势。

二、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学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高校教学制度过于单一化,缺少多元性,将考核标准为考试成绩,没有以学生作为教学重点[4]。教学制度会对教学成果产生直接影响,我国高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时存在教学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例如说教师的评级考核制度从教师的教学课件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在根本上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二)教学方式急需改进

我国高校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利用程度各有不同,许多高校进行信息化教学只是增添信息化教学设备,将传统教室改进为现代化信息教学多媒体教室,却并未转变具体的教学方式[5]。许多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陈旧,难以灵活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改革进度缓慢

传统的灌溉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学生一味固定在课桌后学习理论知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更不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该将“教、学、做”相融合,积极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我国教学改革仍然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无数教育工作者为推动我国教学改革而努力。

三、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建设策略

(一)优化信息化教学制度

我国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首先需要优化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制度,健全的教学制度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目前仍然处于应试教育的阶段,高校优化相关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整个教育体制的变革。高校在分配师资力量、制定考核机制、计算学分等方面需要展开相关调研,进行探索并不断改进,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才能最大化实现信息化教学制度的优化。

(二)推进教学改革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尝试借助信息手段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更为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场所不仅仅只有课堂,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应当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进行学习并积极参与多元化的课外活动,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三)开展个性化教学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开展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想要转变为信息化教学模式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适当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情景教学模式、经典案例讲解、小组分工合作等。同时开展这些教学活动有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帮助教师因材施教。

(四)培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并且应用社会各行业之中,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想要顺利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必须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需要深入了解现代信息化设施,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乐于学习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监督者,能够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拥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从另一方面而言,高校在培训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是在强化自身的师资力量。

总结

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我国一直在深入推进新课标改革,在教学中加强信息化建设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够满足实际教育发展需求[6]。高校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实践积极创新探索并总结积累经验才能获得一定成果。

参考文献:

[1]余敏军,王月.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高校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应对策略[J].英语教师,2020,20(17):99-101,114.

[2]原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毕博平台下的探究式实践教学[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12):36-40.

[3]黄淑敏,张奕贤,陈心怡, 等.我国高校信息化O2O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绩效评价 ——以广州大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5):73-74.

[4]于海英,关洪海,李树平.地方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如何能促进 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基于价值认知、支持资源、文化氛围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J].教育与经济,2020,36(4):90-96.

[5]刘明国,晁永刚,葛晓昱, 等.高校设计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黑龙江东方学院教学系统平台follow为例[J].大众文艺,2017,(12):250-251.

[6]郝兆杰,侯小霞,王坤宇.网络学习空间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经验、制约因素及优化建议——基于11名高校教师的深度访谈[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2):83-90.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

作者:余璐

第2篇:教学信息化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摘 要: 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之中,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加深,信息化环境必然要求学校加快信息技术与相应学科的整合,创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变革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内容方式,从而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信息化素养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网络信息技术;会计;教学方法;挑战

随着互联网与通讯科技、计算机科技的快速进步,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将是现今会计教学中的必要元素,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领域整合应该是未来会计教育的发展趋势,这种转变往往伴随着学生、教师两大角色的转变与发展, 从传统的“教学相长“到信息化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微课”其实质都是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建设探索

(一)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寻与学习知识,因此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从原来的单纯的教学相长模式、死板固化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培育职业人才、创新人才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把“教、学、做”合一,做到“生活教育”,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培养引导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新型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其个性、强化其合作性发现其创新性。例如在教授“填制凭证”知识时,教师不光可以利用网络的视频资源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来制作动画创设情境、设置悬疑、建立通关机制等方式来不断强化学生对会计学习的热情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完善和丰富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生命力。

传统的信息化往往是将会计类的资源打包传入学校的网站之中,使学生通过账户方式登陆上去来查阅和学习,一些老师也会利用诸如QQ、微信等通信工具将任教学班级组织在一起进行一些习题的发布、任务的下达等活动,但信息化只是如此是不够的这种方式部分体现了信息化但并未真正实现信息化。只要问题集中发现在,教师们录制的视频年限一长往往知识已经更新,视频中讲授的知识甚至都是错误的了却没有更正,此外很多学校采用教师录制视频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职的学生是生长在网络中的一代学生简简单单的“三分录屏”早就无法满足他们,他们更喜欢看动画、听故事希望在“寓教于乐”中去淡定习去掌握知识。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中职财经类专业信息化特色建设在未来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功夫

1.保证资源库的稳定性、可更新性、趣味性、学科性等特性。

2.自主建设或与相关单位使用研发具有本校财经特色的实训系统。

3.最为根本的是要“使用”,俗话说,动则不衰,用则不退,不能认为财经专业信息化是一时的工作,完成了不再继续革新,要深知信息化是伴随着时代要求不断深化的只要不断的去革新去发展才能使本校财经专业百年长青,建立起一个“有特色、有资源、有效果”的信息化学科。

(三)设置现代财会技能考核课程。

传统的会计专业认为,培养财经类学生要让学生做到“四会”:即点一把好钞、打一手好算盘、做一笔好账、做一个好会计”,现在中职会计学生培养更注重其技能实操能力的培养,要突出“在做中学、在情景中学、在实景中练”,要做到“学科与行业相一致、所学与所需相接轨”。这就要求学生在达到“四会”的基础上要着力加强其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会计”中的能力。从会计电算化、到ERP都是这一方面的有力体现,未来中职会计信息化在技能考核課程的建设上应做到:

1.技能学科细化:即财务、成本、管理等细化开来分项实训并辅助以良好的实训平台。

2.技能考试平台化:将原本纸质的考试,搬上网络平台上,让不同班级在同一时间利用网络平台使用同样的试卷进行考评。

3.实训与工种对接:中职会计专业可以采用实训模拟平台,尤其是在“电脑账”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课堂上的十次模拟演练也许比不上一次真实的工作操作来的有效果。所以还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选取多种行业性质的企业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参观和顶岗实习。如在税务局学生可以重点学习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在公司可以在会计人员的指导下编制公司会计凭证,审核、记账,登记总账明细账等各类账簿,按月编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通过这样的观摩与顶岗实习,可以缩短理论认知与实际工作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把握信息化新动向--移动化。

据调查中职学生近95%有手机,他们更习惯使用手机来获取信息,因为手机更便捷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网络、地域的限制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未来上到国家层面下到某一个学校专业其信息化的方向就是--移动化。即让学生利用零散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这就为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带来了更大也更高的要求,能否利用本校优秀的师资资源结合市场上有能力的公司单位共同开发一个会计APP来为学生使用,一旦这个APP建设完善可以把他市场化来造福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 蒋平. 基于信息技术的财会教学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15)

[2] 刘海. 信息技术与会计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07)

[3] 潘诗润. 浅析云计算对会计的影响[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4] 朱勤玲.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J]. 现代企业教育. 2006(13)

[5] 王翠容.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电算化财务会计[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7(04)

[6] 占学德. 会计信息系统系列课程建设的探讨[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03)

[7] 张育强. 中小企业网络财务呈报模式的变革[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8] 李海军. 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 成才之路. 2007(17)

[9] 盛锦春,傅爱红. 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整合[J]. 文教资料. 2006(14)

[10] 白兰. 信息化条件下高等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12)

作者:邵慧

第3篇:国家审计信息化模式创新途径

[摘 要]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下,国家机关及相关机构的行政、经济等活动,更需要一套科学、客观和相对独立的审计系统来协助国家领导团队治理国家,帮助人民群众更好地进行监督。国家审计信息化作为国家治理信息化建设十二金总体规划的之一的金审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已经初步建成了五大应用系统和相关信息化基础设施。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审计环境、对象及技术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与时俱进,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应用必须不断适应和创新。文章介绍了我国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并探讨了国家审计信息化模式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国家审计;信息化;云审计;一体化;数字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3. 016

[

0 前 言

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根据有关法规,对我国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的预算收支及基础会计资料进行的检查监督活动。国家审计机关除了统领的审计组织如审计署外,在税务、财政、银行、海关等领域还有专业的审计机关。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这些部门和领域的审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国家审计是法定强制性的,任何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审计单位做出的任何处理决定都必须被执行。完善国家审计体系和工具,是国家领导及各级政府一直不断努力的事业,也是广大百姓的期望。但我国同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差异,要求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必须通过自我改进来提升审计的效率。客观而言阻碍很大,特别是在信息化方面前进展缓慢。然而随着信息技术与实体活动的紧密结合,其客观、智能、广泛、准确以及超强处理能力,从根本性解决了大量的系统性问题和人为干扰。国家审计信息化对我国国家治理的作用是关键性的,它能够大大提升执政能力和人民监督能力,能够维护和提升国家治理的健康度。

1 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历程

概括而言,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与信息网络技术在全社会的应用具有相同的历程,从最初的办公电气化,到目前的互联互通,依赖于各行业和组织的会计电子化、依赖于信息孤岛的开放互联。在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审计软件作为辅助审计工具,主要用途在于检查会计中是否有差错或财务上有弊端,并对基础审计工作提供工具支持,包括记录、存储和统计分析。随着全社会实体活动信息化越来越深入,国家审计机关面对的审计内容呈现爆炸式增长,且基于信息网络的财务会计管理不断创新,同时信息化工具也为国家审计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因此在1998年国家审计署提出了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得到了总理朱镕基的充分肯定和重视,并批复启动国家层面的审计信息化工程的规划和筹备。2000年9月审计署向国家计划委员会报送《审计信息化项目建议书》,这标志着“金审工程”规划的确定,而其一期工程于2002年6月启动了。金审一期的建设工期为两年,建设任务包括应用系统的整合和互联、局域网络建设和互联、安全系统体系架构和实施、标准规范的适配统一以及信息化专业团队的培养。一期工程实施启动了现场审计、审计管理和联网审计三大系统,初步完成了我国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架构。

而“十一五”期间的金审二期工程是国家审计信息化系统“血肉”丰满的阶段。为了进一步完善AO、OA和OLA三大应用系统,建设并启动了国家审计的数据中心、交换中心、安全中心和运维服务中心。二期工程是国家审计工作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不仅是數据的汇总、更是分析的汇总,也是支撑和运维的统一。到了“十二五”期间,国家信息化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全面网络化促进国家审计的具体工作能够实现统一组织安排、智能化多级联网联动升级以及数字化审计质量控。至此国家信息化审计不仅仅停留在粗线条和大模块的审计内容上,而是能够对更多更细的底层内容进行审计。例如2011年为了摸清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国家审计署只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了对全国300多个地市、8 600家单位、37万个项目的187万笔债务的审计。通过全面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能力、决策支撑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和事务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审计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建设在取得实质性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目前国家审计信息化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审计信息化未充分落到审计工作的执行层面。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平台的建设,为审计工作提供的是一个高效智能的工作平台和工具,然而是否将其很好地利用起来,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那些实施不到位的领域和部门存在重视硬件设备,而轻视软件升级和应用,也就是装备精良但是成为摆设。没有及时地将审计信息化的建设重心从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信息化审计工作实施和管理的上线上来,而即使上线了也是用于处理底层数据和资料较多,分析管控较少。

二是审计软件功能模块应用不够充分。智能化的审计软件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具体需求进行模块化的组合设计,从而实现丰富智能的应用。然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围绕《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时系统》过分的进行规范操作,则会禁锢审计人员的思维,造成流程的僵化。而从主观能动性上看,这体现出很多领域和部门的审计信息化工作受到外部干扰因素影响较大,因为全面信息化审计实施和管理,必然会充分暴露试图被人为隐藏的各种问题,因此一些个人和集团一定会在信息化系统和工具的应用上打擦边球,走形式化。

三是信息化审计队伍力量薄弱。队伍力量薄弱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足够的高水平专业人才,特别是基层审计机构。与快速应用实施的信息化审计“装备”相比,我国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落后。既懂得计算机技术或熟练运用系统软件,又精与审计业务的人才凤毛麟角,因为从我国人才培养上看,这两个领域结合的场景很少。而且国家各层级审计机构的公务员编制下的人才聘用,客观来说充分公允地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是存在阻力的。因此审计队伍的平均素质能力水平,目前还无法完全匹配全面审计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在国家审计信息化上的应用,各层级国家审计机构推广和实施信息化、智能化审计工作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此时就需要各地各组织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在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应用模式上进行探索。

3 国家审计信息化模式创新途径

国家审计信息化不是止步于将线下全面转为线上,而是要朝着更加全面、更加智能和更加高效的目标不断改进和提升。对于庞大的国家系统来说,由于技术和现实的限制,无法做到完全的上下统一和全面管控,但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面向未来的技术逐渐走入现实,国家治理实现全面管控和统一协调的目标也已经不远了。国家审计信息化的模式创新在各个地区和领域也开始燃起星火。

早在2012年,审计署就组织了国家审计信息化创新模式成果评选,选出了7个一等奖、11个二等奖和27个三等奖,反映了当时国家审计信息化领域应用的水平和积极作用。基于当时的背景环境,可以看到各地区对国家审计信息化模式创新的探索是多途径和丰富的。例如浙江丽水的“1拖N”模式,解决了县区审计机关信息化需求高,但人力财力缺乏的矛盾;审计署金融审计司提出了以总行为龙头总体分析与分散核查的金融审计创新模式,构建了金融审计组织“一个平台、两个管道、三个中心、N个核查小组”的架构;湖北省基于国家痕迹交换中心建立了与审计现场的信息直通车和三级电子政务网络下的审计机关之间的直通车,并基于互联网实现两条贯通统一的决策通路;青岛市审计与基于联网审计系统平台,整合了多行业的数据,实现了行业与外部数据的关联、跨行业的数据关联分析,从而拓宽了审计的领域。这些积极的案例是各地区和组织从多个角度对国家审计信息化与本地区、本行业和本部门工作的结合,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和踏实的实施。时至今日,在全新的环境背景下,国家审计信息化模式创新有能力朝着更高的目标进行探索。

国家审计信息化模式创新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前进,取决于是否明确了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我国的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核心工作,最终目标是要维护全体人民和国家整体的利益,即长治久安,不断强盛,而不是维护特定党派、集团、阶层或者群体的利益。因此,毫无疑问我国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的终极状态必定是全面的智能化审计,逐渐消除系统新审计风险和人为干扰。而助力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已经出现,即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这些前沿技术能够最终极大地消除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对等,并能够见整个国家和全社会打造成一个具有统一大脑的“生命体”,也就是说国家审计信息化的模式創新路径,聚焦于这些技术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全面信息化和可感知化。审计工作以及其他任何工作的关键障碍是信息的获取以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审计对象的微观现实活动很多都无法实时真实地转化为电子信号被需要的人和组织得到。而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之后,将有更多的微观活动、物品等实现电子化和可感知交互化,即在权限允许下几乎不存在“暗箱”。目前能看到的是国家政府机关、行政单位的管理系统更加开放和全面,越来越多的日常工作、交易信息、服务信息、人员信息能够被实时录入到系统中,遗漏和伪造基础审计信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少,从而基于更加全面真实的基础数据,审计系统只要设计好运算模型,就能够客观快速地反映审计事实;二是基于“云”的集权化和独立化。国家机器如同人体一样,如果由一个清醒的大脑控制好,那么身体和精神都能保持良好协调的状态,如果精神分类或者神经阻断,那么身体和精神就是分裂。国家审计信息化最终要实现一个“清醒”的大脑控制,必须依赖于全面“云”化,也就是丽水“1+N”模式的终极版。通过实现网络和信息的全连接和全共享,国家审计总控中心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大脑”,从他想各层级、个领域、各部门、各项工作延伸出去的是不计其数的网络神经,能够实现集中策略设计和部署、集中指令下达和反馈、集中改进、修复或处理;三是模块化灵活适配。国家和社会的变革加速,同样要求审计信息化的软硬件、法规制度、流程和工具不断适用。因此国家信息化审计系统将更加模块化和开放化,各层级、各领域、各组织和具体业务能够基于基础的规则和架构进行适当的选配和组合。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芳.基层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3).

[2]刘智航.基于审计信息化的政府审计质量变化与管理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7).

[3]张莉,张俊民,朱琦.国家审计组织方式的改进与重构——基于天津市审计局的经验考察[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1).

[4]陈浩鸿.浅析国家审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4).

[5]李晓渝.云审计协同审计全覆盖模式和途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1).

[6]陈伟,SMIELIAUSKAS Wally .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6(1).

作者:刘俊 王惠聪

第4篇:信息化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三横一竖联成丰,三级管理蕴其中,

一个丰道集三级;内联为王外联丰。

管理融合信息化,现实结合虚拟网;

管理创新丰模式,企业践行咸相宜。

丰模式

——企业集团管理模式创新

雷民政

摘要:本文作者基于施工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与信息流等理论的结合,总结提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三级组织协同运行平台及其对应的业务数据信息集成平台——“丰”模型,提出了施工企业集团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丰模式。丰模式是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的必然模式。

关键词丰模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一.引 言

施工企业集团以项目为基本单元展开经营管理,以项目为导向组织战略的实施,以项目为依托确保战略实施的成功。而要取得项目管理的成功必须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与方法改进管理手段与管理模式,构建企业多级组织项目管理协同运行平台并有效运行,使企业组织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任务的需要动态地定义业务流程与配置资源,保障项目成功实施。因此按照现代项目管理思想(即项目化管理)构建“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平台与运作机制显得十分必要,但要完美实现企业战略意图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笔者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通过长时间的总结研究提出了信息化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丰模式。丰模式为施工企业三级组织项目化管理构建了一个“丰”模型运行平台,为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架构设计呈献了一个“丰”架构模型,为施工企业三级组织项目化管理运营数据信息集成管理呈献了一个“丰”模型平台,为施工企业三级组织项目化协同管理呈献了一个“丰”运行平台,亦为施工企业项目化管理呈献了一个创新模式。丰模式很好地诠释了现代项目管理思想,能实现“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位一体的协同联动。

二、“丰”模型特征描述及释义。

1.“丰”模型的特征描述。丰模型是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与信息流结合的抽象模型。它将现实三级组织的“三”

字型信息基础平台与虚拟的“I” 字型信息通道相联结,即:“三”+“I”=“丰”,形成三级组织的“丰”模型平台。它将单极组织使用的“局域网”、三级组织使用的“城域网”、组织与外部联通的“广域网”集成为一体,形成能满足三级组织项目经营管理一体化协同运作的“丰”模型平台,满足组织内外沟通协调需要。

2.“丰”模型的衍生拓展。“丰”模型直观形象地表现了“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业务流程与数据信息的集成模型,该模型不仅包含了“三级组织”管理项目模型,亦囊括了“集团公司-项目部”两级组织管理项目的“工”字型模型,因为“工”字型模型可以完全嵌套在“丰”字型模型之内,应用时只需将组织层级的职能权限重新调整划分,使业务流程随组织层级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多层级组织的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企业信息系统的每个功能子系统或模块(每个子系统设计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可任意置入或取出,就象搭积木拼图一样,企业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这些模块可搭出一个大“丰”字的管理架构,也可搭出一个小“丰”字的管理架构,大小“丰”的集成就构成“丰”模型平台。

可见,以“三级管理组织”为基本框架建立的丰模型具有灵活的业务流程重组管理功能,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以及普遍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层级组织业务管理模式的个性需求,丰模式思想很好的体现了系统模块化设计理念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理念。

3.“丰”模型特征释义。丰模型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营管理三级组织与运营信息流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是现实三级组织项目管理模式与运营信息流结合的抽象模型;“丰”模型是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业务数据信息集成平台,可以使三级组织项目管理业务数据信息在平台上交流共享;“丰”模型可以实现随企业组织层级的变化而进行灵活的业务流程调整并合理配置资源;“丰”模型是一个能满足三级组织内外管理需要的开放性模型,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组织“零距离”的沟通,满足企业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丰模式使组织与流程、组织与网络、人与网络、组织与信息系统、人与信息系统融为一体。企业一旦运用信息系统处理日常业务、履行管理职能,将会出现“网在组织中,组织在网中,组织管理人,人亦管组织,辩证相统一,合谐共相生”的状况,“组织——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将难以割裂,密不可分,丰模式会自然成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的必然模式。

经过对中交股份、中国建筑、中铁建工、中国冶金、中国水利水电集团等特大型施工企业集团项目管理组织的研究发现,其旗下公司的项目管理模式都是 “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 三级组织管理模式。以中交股份的一公局为例:中交一公局——中交一公

局一公司——一公司炎黄项目部。三级组织管理案例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随处可见。

三.丰模式的构建

1.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三”字型基础模型。目前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是“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管理模式,集团公司与分子公司是长期性组织,具有稳固健全的组织机构,制定企业战略,经营管理项目;项目部为临时性组织,代表企业履行承包商的责任与义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项目完成后解体。由于三级组织在空间地域的不同,在空间上呈现似“三”字型模型。这种管理模式是自 “项目法管理”实行以来被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采用。但这种管理模式依然遗留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三级组织机构在结构上呈“金字塔”结构,权限划分互相制衡,业务管理条块分割,工作作风官僚主义,完成目标本位主义,信息传递滞后断续,组织响应速度迟缓,管理体系呈现离散,三级协同实现较难。因此必须改变管理理念,改变工作作风,改变落后的管理手段,进行企业的流程优化与组织创新,尊重现实组织,打通部门壁垒,合理设计权限,搭建企业集团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平台,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运作机制。

2.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三”字型信息模型。与三级组织项目管理的“三”字型空间模型相对应,三级组织的信息基础架构在空间呈现的亦是“三”字型模型,这个模型犹如三级组织各自建立的“局域网”。在尚未建立联通三级组织的信息通道及集团级的信息集成平台情况下,三级组织各自的业务数据信息先各自在本级“局域网”内传递、加工、处理、共享,信息在三级组织的即时共享较难,上级组织也难以对下级组织进行实时监控,可供决策的信息量小且有失真,难以满足三级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一体化协同运作的需要。所以,要借助企业信息化建设契机,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建立联结组织的信息通道及信息沟通机制、构建三级组织协同运作平台至关重要。

3.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I”字型主干信息通道。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参与国际工程竞争需要大量的外界信息,企业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与外部组织保持信息沟通交换,企业内部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也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换,也要实现三级组织内部及组织与外部的协同。要实现协同,就要建立能满足三级组织内部及组织与外部信息沟通的信息通道,实现三级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部门之间的纵横联通,将真实且有价值的信息在三级组织内部按权限共享。因此,构建联结三级组织内部与外部组织的“I”字型信息主干通道,将“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联结为一体,构建起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丰”运行平台,满足组织信息交换共享与协同管理的需要,保障以项目为导向的企业战略的成功实现。

4.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丰”模型运行平台。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开始到项目竣工结束,会发生一系列的事件与活动,会产生物流、工作流、信息流等,当信息流在三级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内部按照约定纵横流动的时候,就映照了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用信息流映照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并辅助企业运营管理,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的真谛,故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努力谋求“两化”融合。“丰”模型的构建必须与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组织模型相结合,以企业管理为本、以信息技术为辅,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思想与理论,运用系统思维进行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进行企业流程的梳理优化,整合三级组织项目管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企业集团三级组织通畅的信息通道,搭建“丰”模型运行平台。

“丰”模型的构建需将现实三级组织的“三”字型信息基础平台与虚拟的“I” 字型信息主干通道相联结,即:“三”+“I”=“丰”,形成企业组织的“丰”信息平台;将单极组织使用的“局域网”、三级组织使用的“城域网”以及组织与外部联通的“广域网”集成在“丰”模型平台上,形成能满足三级组织项目经营管理协同运作的“丰”平台。构建的“丰”平台应具备能对“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项目管理信息进行集成,能作为三级组织业务流程集成管理平台,能集成企业应用信息系统,而且能根据企业不同的组织层级及不同的业务管理模式实现快速灵活的调整流程、配置资源、划分权限以实现组织协同与应变,实现“三位一体”的联动。

5.丰模式构建的流程。“丰”模型的构建需以项目为导向按一下流程实施:制定企业战略、梳理优化流程、实施组织创新、进行制度整合、构建信息通道、整合管理体系、设计系统功能、开发信息系统、利用企业门户、进行系统集成、运用信息平台、实现三级协同、利用企业门户、实行内外联通,夯实平台基础,打造企业文化。要重点关注组织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责权体系,合理设计各级组织的职能权限,打破部门壁垒;梳理优化流程,使业务接口无缝衔接,整合管理体系使其和谐。在规划设计企业信息系统功能架构时,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求,建立企实用、灵活、先进、易升级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施工企业集团,最起码要建立OA协同办公系统、招投标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进度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并将这些信息系统与多媒体等系统集成在丰模型平台上,成为企业集团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强大支撑。现阶段具有特级资质的260多家施工企业集团都在打造本企业的信息平台与运行平台,辅助企业管理。

四.丰模式的价值

丰模式思想,不但很好解决了三级组织管理架构问题,更是解决了多层级组织管理架构问题,多级组织的最高层根据管理需要可以不经过中间层级直接对最底层进行管理,实现组织的扁平化管理。同级组织也可以根据公司的管理个性,按照丰模式思想进行管理体系架构的设计。“丰”架构不但反映了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同时也反映了企业信息化系统功能架构,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功能架构设计。丰模式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呈献了一个业务流程集成管理的“丰”平台模型,可以根据组织层级的变化快速建立业务原型、灵活修改业务流程、灵活分配组织权限;它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呈献了一个科学的数据信息集成管理的“丰”平台模型,将三级组织管理运营数据信息集成在一起,将组织的应用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沟通技术手段集成在一起,达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丰模式将施工企业三级组织项目管理模式与信息流理论结合,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搭建了一个科学的支持平台,为组织项目管理的成功提供强大支撑,保障项目化管理工作取得成功;它将现实组织与虚拟网络相融合,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相融合,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出了正确的思路与方法、具有实用指导作用;丰模式是信息化条件下施工企业项目化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最佳模式,其模型、理念、模式基于实践总结亦可用于指导实践,对施工企业改进项目管理手段与模式、提高项目管控能力与竞争能力具有实用价值;丰模式既能满足集团组织内部管控需要又能满足集团组织开放性经营需要,是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运营模式演进的必然趋势。

五.丰模式的践行

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是其最好的归宿与价值体现。丰模式是信息化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的实用模式,它赋予了传统的“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项目管理崭新的内涵——以项目为导向的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以及将信息技术与企业运营管理的完美融合。运行丰模式必须以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辩证思想来进行,因为“网在组织中,组织在网中,组织管理人,人亦管组织,辩证相统一,合谐共相生”。打造组织体系运行的必要条件,让企业组织与其信息系统和谐运动,使现实与虚拟两厢映照,让丰模式在实践应用中产生效益。

事实证明,企业践行丰模式不仅会大大地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也会降低管理成本。例如OA协同办公系统在“集团总部——二级公司——项目部”之间的的应用,使三级组织之间的沟通迅捷顺畅,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零距离交流。再例如视屏会议系统的应用大大节省了会议成本,实现了三级组织异地的零距离沟通与快速决策。又如成本管理系统在企业项目管理运营中的应用,用项目实际成本数据表现项目实际运营状况,

为三级管理层提供可靠的管理决策依据,使企业三级组织项目管理实现协同,以保障项目管理的成功。丰模式诠释了和谐理念,需要在应用中不断的探索、总结、完善、提高,丰模式的践行会为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与竞争力的提升插上腾飞的翅膀。

六.结束语

企业管理与企业信息化是与时俱进的持续过程,丰模式的构建与践行也是一个交互融合的渐进发展过程。丰模式为施工企业呈献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信息平台、一个灵活的业务流程管理集成平台、一个施工企业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运行平台;丰模式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功能架构设计的指导思想。

丰模式的原理与思想不仅适合于施工企业也适合于非施工企业或多级组织管理借鉴应用。丰模式承载了施工企业集团项目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两个创新的完美统一。丰模式将是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模式演进的必然趋势。

第5篇: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

摘 要:目前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智慧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势,其主要是通过利用互联网促使教学系统能够进一步走向网络化以及广泛化的重要途径。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相关的技术和整个教育发展相互结合,能够进一步对其教学的改革进行目标的达到。其不仅能够对相关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还能够进一步对整个教育的模式和学生们感知能力以及学习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因此,在目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目前我国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信息化手段的教学变革创新途径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创新;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05-2

1 目前我国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其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只是对于其自身教学的方式以及相关的方法等等进行了一定的转变,在其转变的过程中利用了相对比较多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这就在某些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创新的速度,但是对于其根本模式的创新没有进行相应的重视。

对于教学的模式来说,其主要说的是在相关的理论基础条件下,利用课堂的教育教学为主要的基础,对各个能够保证其教学过程达到相应的目标的因素进行相应的融合,进而促使其能够融合成相对比较稳定并且操作相对简单的教学结构。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其主体都是老师,老师通过相应的知识解答并且进行相应的教学等等向学生们传输一定的知识结构。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被动,而对于各种教学器材来说都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提高老师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能力,但是会促使学生们失去主动的感知能力,进而对学生们自由发挥的能力进行了限制,这种教学模式长时间的发展下去,就会促使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机械化,没有创新能力,进而阻碍了人才的建设。

2 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与创新的主要要求

首先就需要相关的学校和老师对教学的主要性质进行相应的了解,并且还要将相对创新的理论作为主要的基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促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将学生以及老师进行相应的融合,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还能够保证其课堂的学习气氛。其次就是要对其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促使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为学生们引导的作用,并且组织学生们能够积极的融入进学习的气氛中去,学生们并不只是被动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在整个创新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个信息技术与其创新的方式相互融合。

3 信息化教学变革与创新的途径

智慧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和数字时代的深化与提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智慧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内在需求。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和变革,其中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发展是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校园发展的过程中,要以网络建设为主要基础,能够给学生们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更加促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进而对各个教学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以及高效化。对于智慧教育的发展来说,其主要就是利用互联网作为主要基础,进一步促使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相关的资料源进行相应的开放式提供,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转变。

3.1 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理念创新

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素质教育价值观体现在教学理念上,主要表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代表的互联网,其“精神内核”是“民主、协作、交互、共享、探究和创新”,完全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并随着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教学理念朝着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等深化,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阶能力的培养。

3.2 对相应的资料源进行建设,并且完善相应的平台

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要积极引用相应的互联网教学的方式,并且还要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全面的教育,不仅要保证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网络资料,还要对相关的教学软件进行配置和研发。而且还要进一步对老师们的资料源开发能力进行相应的提升,促进整个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实现电子教学化的发展,保证资料源能够被所有的学生和教师所享用。

3.3 建立网络管理平台,促进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

网络管理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整个网络管理平台,将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对教育和教学的管理与网络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网络管理的短平快效应,以促进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工作、学习的快捷高效交流,加快学校、家庭、社会各层面的信息传递速度和效度,使校园与社会、校园与家庭更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综合的教育整体。

3.4 构建运维管理体系,注重人才队伍培养

建立与信息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是“信息化校园管理”建设的长效保障。同时,系统监控、系统管理、项目管理、维护服务等,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最后,提高体育特色信息化管理水平。香雪小学作为体育项目特色学校,通过信息化管理,做好体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开设体育项目特色网页,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以求体育特色效益获得最大化。

3.5 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3.5.1 建设标准化多媒体教室

在目前我国信息化形式教学的模式下,多媒体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条件,对于整个教学质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其多媒体教室都产生了数量相对较少,供应不足的现象,还会产生大多数老师不会使用多媒体的问题,对于课件的制作效率以及制作的水准都相对比较低下,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所以,相关的学校在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的过程中,要对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不断的加大,并且还能够对其曾经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完善,对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不断增多,进一步促使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相应的教学。除此之外,还要利用统一的标准对多媒体教室进行相应的建设,提升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和创新。

3.5.2 提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化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料

目前我国网络化发展相对比较发达,进而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这不仅对教育事业做出了相应的发展,而且也为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的丰富。不过,网络的发展不单单只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也为学生的学习以及老师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懒惰性的影响。对于相对丰富的网络资源来说,不建立相应的学习以及教学的目标,就会产生选择过程中的迷茫性,这不仅会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而且还会进一步耽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因此,相关的老师在对教学的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的目标以及对象和其自身教学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网络资源选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大部分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还要多方面掌握更重要媒体设备的使用,促使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其自身教学的特点,保证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学习相应的知识。

3.5.3 加强老师对于课件的制作水准

对于老师的教学过程来说,一个品质相对优秀的教学课件是其保证教学水平提升的最重要的基础,所以,相关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其自身的条件,对其课件制作的水准不断提升。对于学校来说,还可以开展相应的讲座对老师们进行课件制作方面的教育教学,培养每一个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的方法,进一步为老师们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收集。在老师们进行课件选择的过程中要明确所讲解的内容,并且还要对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相应的提升,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多使用相应的图片以及表格等等,促使其教学过程中的丰富程度,进而提升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在乐趣中进行其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而且,对于老师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不能对学生们学习的中心思想进行偏离,要利用相应的课件对难题进行相应的简化,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3.5.4 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

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促使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在新型的教学方式过程中,老师们不仅要发挥其主要的引导作用,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相应的中心教学方法,对教学的方式以及结构进行相应的创新,对其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应的丰富。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选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媒体工具。不同的媒体工具起到的教学作用不同,因此,其相应的效果也会不尽相同。如果同样的教学资源同样的媒体设备,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相关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对其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并且总结相应的经验,进行教学效率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发展的环境背景下,对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创新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以及规律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相关的媒体以及网络进行相应的创新应用,还要对其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相应的创新,进而促使教学的创新,促使我国教育事业走向智慧化的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祝智庭,管珏琪.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1-9.

[2] 陈耀华,陈琳.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公平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70-74.

[3] 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9:4-8.

[4] 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29+34.

[5]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6] 陈琳,陈耀华,张虹,赵苗苗.教育信息化走向智慧教育论[J].现代教育技术,2015,12:12-18.

[7] 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信息化教育变革与创新[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4,01:4-7.

第6篇:信息化背景下探讨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要】信息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就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和教学模式的建立加以分析,使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信息化教育是现代化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教学的需要,也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一、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缺乏适用性,课程理论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语文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参照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创新出适应当下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加速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信息化技术是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趋势

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对信息化环境的需求更加强烈和直接。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是传授学习方法,而学生则需要通过探索和讨论找寻问题答案。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只是针对课本中的少部分进行教学,无法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1]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更为灵活。其特征为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对教师的教材分析、教学组织以及课堂师生互动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高。

(二)教学视角的改变是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向导

语文教学视角的变更,推进了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在现代化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但要教授教学大纲的内容,还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有效培养,从不同的视角挖掘出潜在的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创建范围更广的知识领域。在课堂中,教师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为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创建了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并对网络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具有其特殊性。

(三)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是改变教学结构

多媒体技术的引用,使得现有的语文教学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结构较为简单,以行为模式为主导。但是,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以认知模式作为基础,对文学内涵更加重视,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表现出的教学结构可以合理地增加学生的认知度,从而凸显出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创新模式的建立和运用

(一)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注重课程意识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开拓学生思维。课程目标是基于科学基础而确定的,不可轻易改变。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转变为互动课堂。例如在《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在课堂开始的前5分钟,播放一段小动物过冬的视频,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通过提问,例如“视频里面都有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们都是怎么过冬的?”,通过这样的话题,与学生展开互动教学。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现代合作教学、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用到现代课堂教学中。在课程知识点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利用音频,再次有感情的指导学生阅读。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进一步构建互动课堂。

(二)创新教学实施方案

第一,制定科学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教学设计要具有灵活性,遵照课程的性质和语文学科的性质,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用正确的教学观引导教学目标,从而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激励作用。使其成为教学课堂的起点和归宿,实现课程目标的定向指引,借助语文学科的特征,融合共性和突出个性,从而展现出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

第二,优化教学评价手段。构建注意学习理论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设计教学课堂内容,是一种发展的学习观。它从学生的兴趣、经验、需要来对教学课堂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及互动的效果,课程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通过课程意识强化,语文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产生潜在影响,如动机性、策略性及迁移性,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中体现出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的整合。例如在课文《夕阳真美》的教学之前,将学生分小组教学,5―6人一小组,从课程信息采集到课程设计,完成一组连贯的小组试验。对有关夕阳的视频进行采集,通过网络信息收集相关资料,然后收集短视频,学生在课上结合视频对课文知识先行总结,然后在课堂上教师作为旁听者,将小组之间的信息整理进行竞赛式的演讲。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课本知识,同时,还能对现代信息多媒体等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对课堂的兴趣将越来越高,达到全面提升课堂效果的战略目标。

总之,在信息化背景下,因为时代变化和社会进步,使得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重新构建理论依据、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等的过程。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育人是教学宗旨。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以引导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推进语文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颜泳红,李元初,周雪元.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编辑:马梦杰)

第7篇:联通借助创新培训模式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美容护肤小窍门

WWW.LIYANGSKINCARE.COM GHVB

联通借助创新培训模式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飞象网讯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细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信息化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当前困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中国联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国企责任,一直努力致力于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作为运营商,中国联通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特点,建设了“宽带商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100万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该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放、提供以租代建信息化产品,面向第三方信息化应用开发商开放,提供多种通信能力的信息化产品孵化平台,可提供移动办公、行业短彩信、视频监控、定位服务、网络传真、电话会议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自2005年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以来,中国联通就积极参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开展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从2012起,以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为切入点,联合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开展“创新中国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活动,累计在全国开展10500场免费培训,受益人数52万,建立了300余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验基地”,让更

美容护肤小窍门

WWW.LIYANGSKINCARE.COM GHVB

多的中小企业免费体验各种信息化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企业转型成长。

在培训过程中,中国联通根据中小企业的反馈不同总结经验创新培训形式,摈弃单纯宣讲的模式,取代以情景短剧的形式,围绕用户体验,以产品现场展示、用户互动参与和情境模拟相结合,提高用户感知和现场培训效果,受到企业欢迎。

2013年中国联通积极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计划全国开展1600场“创新中国行”信息化培训活动,并延续创新培训模式。在2013“创新中国行”信息化培训首站活动上,中国联通以信息化企业的一天为背景,通过展示企业老板、新老员工、客户等几位企业典型角色的工作内容,有机地将移动视频会议、移动展业、销售管家、挂机短信、手机一卡通、外勤管家、车辆管家、联通智讯、移动刷卡、3G小卫士等信息化应用串联在情景短剧中,使观众更直观的理解信息化应用产品的功能、使用场景和使用效果,帮助中小企业走进信息化使用信息化。

据了解,中国联通目前已建立完善的集团、省、地市、区县、网格五级的中小企业客户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点受理、全面服务”的一站式服务。目前中国联通中小企业专职服务的客户经理已达2.8万人,为全国900多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中国联通将秉承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继续致力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广和培训,借助创新的培训模式,快速高效地帮助

美容护肤小窍门

WWW.LIYANGSKINCARE.COM GHVB

企业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助力企业发展。

编 辑:马秋月

飛象網訊 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所在,是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中最具創新活力的“經濟細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系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信息化是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當前困難和問題的有效手段,中國聯通作為大型國有企業,承擔著國企責任,一直努力致力於為我國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作為運營商,中國聯通針對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特點,建設瞭“寬帶商務”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為100萬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該平臺面向中小企業開放、提供以租代建信息化產品,面向第三方信息化應用開發商開放,提供多種通信能力的信息化產品孵化平臺,可提供移動辦公、行業短彩信、視頻監控、定位服務、網絡傳真、電話會議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務,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生產、營銷、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問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自2005年國傢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實施以來,中國聯通就積極參與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十一五”期間開展百萬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從2012起,以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為切入點,聯合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開展“創新中國行”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活動,累計在全國開展10500場免費培訓,受益人數

美容护肤小窍门

WWW.LIYANGSKINCARE.COM GHVB

52萬,建立瞭300餘個“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驗基地”,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免費體驗各種信息化服務,提高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企業轉型成長。

在培訓過程中,中國聯通根據中小企業的反饋不同總結經驗創新培訓形式,擯棄單純宣講的模式,取代以情景短劇的形式,圍繞用戶體驗,以產品現場展示、用戶互動參與和情境模擬相結合,提高用戶感知和現場培訓效果,受到企業歡迎。

2013年中國聯通積極響應工業和信息化部“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計劃全國開展1600場“創新中國行”信息化培訓活動,並延續創新培訓模式。在2013“創新中國行”信息化培訓首站活動上,中國聯通以信息化企業的一天為背景,通過展示企業老板、新老員工、客戶等幾位企業典型角色的工作內容,有機地將移動視頻會議、移動展業、銷售管傢、掛機短信、手機一卡通、外勤管傢、車輛管傢、聯通智訊、移動刷卡、3G小衛士等信息化應用串聯在情景短劇中,使觀眾更直觀的理解信息化應用產品的功能、使用場景和使用效果,幫助中小企業走進信息化使用信息化。

據瞭解,中國聯通目前已建立完善的集團、省、地市、區縣、網格五級的中小企業客戶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一點受理、全面服務”的一站式服務。目前中國聯通中小企業專職服務的客戶經理已達2.8萬人,為全國900多萬傢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中國聯通將秉承大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繼續致力於中小企

美容护肤小窍门

WWW.LIYANGSKINCARE.COM GHVB

業信息化的推廣和培訓,借助創新的培訓模式,快速高效地幫助企業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助力企業發展。

編 輯:馬秋月

飞象网讯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细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信息化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当前困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中国联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国企责任,一直努力致力于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作为运营商,中国联通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特点,建设了“宽带商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100万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该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放、提供以租代建信息化产品,面向第三方信息化应用开发商开放,提供多种通信能力的信息化产品孵化平台,可提供移动办公、行业短彩信、视频监控、定位服务、网络传真、电话会议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自2005年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以来,中国联通就积极参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开展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从2012起,以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为切入点,联合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开展“创新中国行”中小企业信

美容护肤小窍门

WWW.LIYANGSKINCARE.COM GHVB

息化培训活动,累计在全国开展10500场免费培训,受益人数52万,建立了300余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验基地”,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免费体验各种信息化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企业转型成长。

在培训过程中,中国联通根据中小企业的反馈不同总结经验创新培训形式,摈弃单纯宣讲的模式,取代以情景短剧的形式,围绕用户体验,以产品现场展示、用户互动参与和情境模拟相结合,提高用户感知和现场培训效果,受到企业欢迎。

2013年中国联通积极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计划全国开展1600场“创新中国行”信息化培训活动,并延续创新培训模式。在2013“创新中国行”信息化培训首站活动上,中国联通以信息化企业的一天为背景,通过展示企业老板、新老员工、客户等几位企业典型角色的工作内容,有机地将移动视频会议、移动展业、销售管家、挂机短信、手机一卡通、外勤管家、车辆管家、联通智讯、移动刷卡、3G小卫士等信息化应用串联在情景短剧中,使观众更直观的理解信息化应用产品的功能、使用场景和使用效果,帮助中小企业走进信息化使用信息化。

据了解,中国联通目前已建立完善的集团、省、地市、区县、网格五级的中小企业客户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点受理、全面服务”的一站式服务。目前中国联通中小企业专职服务的客户经理已达2.8万人,为全国900多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美容护肤小窍门

WWW.LIYANGSKINCARE.COM GHVB

中国联通将秉承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继续致力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广和培训,借助创新的培训模式,快速高效地帮助企业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助力企业发展。

编 辑:马秋月

飛象網訊 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所在,是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中最具創新活力的“經濟細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系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信息化是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當前困難和問題的有效手段,中國聯通作為大型國有企業,承擔著國企責任,一直努力致力於為我國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作為運營商,中國聯通針對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特點,建設瞭“寬帶商務”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為100萬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該平臺面向中小企業開放、提供以租代建信息化產品,面向第三方信息化應用開發商開放,提供多種通信能力的信息化產品孵化平臺,可提供移動辦公、行業短彩信、視頻監控、定位服務、網絡傳真、電話會議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務,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生產、營銷、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問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自2005年國傢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實施以來,中國聯通就積極參與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十一五”期間開展百萬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從2012起,以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為切

美容护肤小窍门

WWW.LIYANGSKINCARE.COM GHVB

入點,聯合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開展“創新中國行”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活動,累計在全國開展10500場免費培訓,受益人數52萬,建立瞭300餘個“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驗基地”,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免費體驗各種信息化服務,提高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企業轉型成長。

在培訓過程中,中國聯通根據中小企業的反饋不同總結經驗創新培訓形式,擯棄單純宣講的模式,取代以情景短劇的形式,圍繞用戶體驗,以產品現場展示、用戶互動參與和情境模擬相結合,提高用戶感知和現場培訓效果,受到企業歡迎。

2013年中國聯通積極響應工業和信息化部“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計劃全國開展1600場“創新中國行”信息化培訓活動,並延續創新培訓模式。在2013“創新中國行”信息化培訓首站活動上,中國聯通以信息化企業的一天為背景,通過展示企業老板、新老員工、客戶等幾位企業典型角色的工作內容,有機地將移動視頻會議、移動展業、銷售管傢、掛機短信、手機一卡通、外勤管傢、車輛管傢、聯通智訊、移動刷卡、3G小衛士等信息化應用串聯在情景短劇中,使觀眾更直觀的理解信息化應用產品的功能、使用場景和使用效果,幫助中小企業走進信息化使用信息化。

據瞭解,中國聯通目前已建立完善的集團、省、地市、區縣、網格五級的中小企業客戶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一點受理、全面服務”的一站式服務。目前中國聯通中小企業專職服務的客戶

美容护肤小窍门

WWW.LIYANGSKINCARE.COM GHVB

經理已達2.8萬人,為全國900多萬傢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中國聯通將秉承大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繼續致力於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推廣和培訓,借助創新的培訓模式,快速高效地幫助企業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助力企業發展。

編 輯:馬秋月

第8篇: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更新:2009-5-25

阅读:

栏目: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摘 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信息经济时代社会对代写论文人才的需求,高校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需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了避免陷入误区,在创新过程中应注意坚持正确原则。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高校

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集中、储存、传播、应用机制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作为向社会培养、输出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变人才培养目标。

一、信息经济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时代均被认为是后工业社会的代名词,它们并无时间先后之分,但共同标示了21世纪的特点。概括起来,信息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较先前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具有以下新特征:首先,知识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智力资本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金融资本。正如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所言,20世纪企业最宝贵的是生产设备,而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则是知识工作者[1]。其次,知识与信息的处理远较其储存更重要。信息如果不加以整理,更多的信息也不过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资料而已。第三,信息工具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对信息技术本身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将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众多研究发现,高校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教学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具有许多缺点,由于追求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量为目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的素质结构出现严重缺陷,“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现象严重。为了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的要求,高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信息经济时代的合格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许多学者作出了自己的结论。如Trilling & Hood认为信息时代需要七大基本技能(7Cs),即批判性思维与行为(Critical Thing-and-Doing)、创新(Creativity)、协作(Collaboration)、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传播(Communication)、计算机素养(Computing)、生涯与学会自立(Career and Learning Self-reliance)等。《21世纪的竞争》(Competition in the 21st Century)研究报告则认为,信息时代的人才需具备十方面的技能,包括传播技能、革新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素养、视觉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知识开发与管理能力和经营才智等[2]。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应用

根据乔伊斯和韦尔(Joyce B.& Weil M.)给出的定义,所谓教学模式是指“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计划或范型”。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被陆续提出,如模拟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自学教学模式、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层次教学模式等[3],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 Internet网、多媒体技术等被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学习系统、电子阅览室、校园局域网、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等在高校开始陆续出现,这为实施教学模式创新、实现新型教学目标创造了条件。在这种以信息化为典型特征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均会发生相应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接受者;教学过程由讲解灌输转变为情景设置、问题探索、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媒体的作用由教师的讲解工具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等[4]。以下仅就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一)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面

教育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因此,学生所处环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卡兹丹(C.Cazden)曾将课堂对话划分为两类,即“教师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按照贝布里斯(N.Burbules)和布鲁斯(B.Bruce)的观点,教学对话应是一种平等的、开放的、赋权的知识建构过程。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这便决定了“教师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二者之间的对话往往并不平等,教师掌握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师生之间常充满矛盾[5]。另外,传统的课堂对话结构由于其封闭性,使学生的思考和行为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最终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学习环境无疑会对学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随着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如QQ、 MSN)、电子邮件收发系统、聊天室、网络社区(如博客、BBS)等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教师—学生”二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宽松的、相对平等的对话平台。这种对话平台的创建,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平等的对话机制起到纠正作用,进而会解除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束缚,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发展。

(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方面

团队与合作精神是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与他人的协作和配合也是大学生融入社会所必需的技能之一。目前,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招聘职员的重要评价指标。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很少涉及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其结果是学生毕业后可能学富五车,但在工作中却往往由于无法与他人配合、共处而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因此,在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国外一些大学在教学模式中有意引入一些教学环节,使学生参加一些学习合作项目,如共同准备案例、学习小组竞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双赢”理念。如美国高校教学模式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有三种形式:小组活动(Group work)、切块拼接式学习(Jigsaw)和团队研究式学习(Project-based team learning)。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效果[6]。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学习模式提供了条件,如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进行案例准备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允许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如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通过学习软件进行“市场竞争模拟”、“企业经营模拟”等活动,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每年还组织以学校为单位的网上全国市场竞争模拟大赛,由于类似竞赛活动大多以小组为单位,因此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能否根据自身经验背景来建构相关知识。而学生自身的“经验背景”具有差异性,如布卢姆(Bloom)曾将人类认知领域划分为六个方面,由最简单到最复杂的活动领域依次为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并依此建立了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7],不同的学生可能处于不同的认知领域。这种学习者本身经验背景的差异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差异化。只有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美国教育学家凯思尔(Kathie F.Nunley)提出的“分层课程”教学模式就很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差异的需求。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如在网络上建立个性化学习空间,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开发不同版本的网络课程、网络课件,还可以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如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开发学习网站,目前国内许多精品课程网站就属于此类)等。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鼓励学生在网上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参与课件开发等,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方面

随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批判,“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作为现代教学模式的目标之一已被普遍接受。为了实现该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一些学者相继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如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探究训练教学模式(萨奇曼)、探究性教学模式(施瓦布)及“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兰本达、布莱克伍德和德韦恩)等。

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及网络学习社区来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目前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可以从以下途径搜集到学习资料,如:讨论区(如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网络杂志(如Harvard Business Review、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等杂志均提供网络电子版);网上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EBSCO数据库等可提供中、英文期刊文章);网络课件(如MIT网络上已公开了部分课件资源,我国也正在建设精品课程网)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如可通过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整理相关主题文献等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的能力。

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模式创新并非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抛弃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时应正确把握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所谓创新,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抛弃,而是“扬弃”,是信息技术、新教育观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特别指出“尤其应把技术与传统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加以使用,而不应将其看作是一种取代传统形式的独立的手段”[8]。

(二)教学模式创新应追求效果而非形式

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是追求好的教学效果而非形式上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客观地评估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性质,警惕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在教学实践中已发现了网络教学的一些负面效果,如学生在网上浪费掉大量学习时间,网上交流效果较差等。

(三)教学模式创新要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不搞“一刀切”

以效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必须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硬件条件,也要考虑软件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要素的和谐统一,也才能兼顾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另外还要考虑学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有些课程可能不适合用多媒体课件,此时黑板板书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目前一些高校在教学模式创新中搞“一刀切”,盲目地上计算机、建网络,不顾教学实际需求,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北京:三联书店,2000.

[2]李和平,等.论信息时代与教育的变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

[3]陈金春.论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5(9).

[4]赵志强.论信息化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6(6).

[5]赵明仁,黄显华.近20年来西方教学研究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6]赵敏娜.美国高校三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7]尹志梅.美国“分层课程”教学模式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7).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第9篇:“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今年暑假,在大连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高级研修班学习,现场聆听了教育专家关于“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报告,观看了超星集团最新产品“超星学习通”的展示,并系统性学习了“MOOC与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施”课程。有些收获与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移动学习即将改变课堂,要认真研讨将移动终端应用于教学与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6.20亿,占比提升至90.1%。手机已经超越PC,成为最主要的上网设备,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移动互联网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移动终端将会成为最为高效的教学信息化工具。 基于成熟的网络技术,使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的移动学习模式将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学校要紧跟移动互联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趋势,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需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变革之道,研讨将手机等移动终端应用于教学与管理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利用移动技术,将课堂教学变被动为主动,进行跨越时空的教与学。

二、依托较为成熟的移动学习平台,构建移动教学生态

北京超星集团推出的移动学习系统——超星学习通,顺应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为学校构建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它是一款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包含六大子系统:移动课堂互动系统、移动修学分系统、移动阅读系统、移动开放课程、移动教务系统和移动社交系统。学校利用它可以打造本校教学生态圈,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校内外教学资源价值、减轻教师教学事务性工作负担,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全流程教学管理等。

这个系统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引导学生预习、学生掌握节奏、检测预习下效果、建立小组讨论及解疑;课中,打造

基于小组的互动式教学,教师对疑难点进行解释,学生练习已获知识的运用,教师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反馈,课堂上可以进行多项互动:签到、投票、抢答、弹幕等;课后,学生利用超星学习通提供的课外阅读、课程作业,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知识理解、重点难点提高、知识内化顺应,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可以对学习针对性指导;课外,学习者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将课堂所获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个性化拓展、在线互动答疑、社交学习、学习社交。

与大学城空间比较,这个平台提供了全流程的管理功能,其智能签到、课堂管理系统、移动教务查询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教学评价系统、报名及考试系统等功能正好都是大学城空间不具备的。

本次研修班的学习过程中,全程使用了超星学习通,应用了课程建立、签到、抢答、问答、投票等功能,感觉通过学习通的有效使用,激活了课堂,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教与学有更好的互动和交流。

建议学校引进诸如超星学习通之类较为成熟的移动学习平台,推广移动学习模式,构建移动教学生态系统。

三、基于在线课程开展翻转教学的思考

基于在线课程开展翻转教学可以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工科领域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尝试: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进行课程的设计。

2、课程知识单元化、碎片化处理,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在线课程录制。

3、基于慕课理念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组织:可采用课程视频提前推送、学生自主学习、师生课堂翻转互动,也可采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探究”双课堂模式,在不改变原有师资配备的前提下实现在同一授课时间有2个“小班”课堂同时开展学习(不同步)的课堂形式。

自主课堂由教师提供慕课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慕课平台进行学习过程监控;探究课堂,师生面对面解惑交流。由于小班人少,解决了个性化教学和师生充分交流互动的问题,保障了学习效果。

4、选择一个好的教学平台:基于慕课理念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组织,一个关键的因素是要依托优秀的慕课平台进行学习行为管理。世界大学城空间,开展慕

课不够理想,大学城没有好的教学管理过程,建议使用超星泛雅平台或超星学习通。

5、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场地,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训场地采用预约方式,课余时间安排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管理与指导。

6、积极开发适合翻转教学的教材。

上一篇:医院护士实习个人总结下一篇:专利工程师岗位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