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信息诱导建设管理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在一定程度上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来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的供需错配问题。对于管理会计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是企业在新常态下价值管理的一种创新战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品牌信息诱导建设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牌信息诱导建设管理论文 篇1:

我眼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自2000年国家推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下称《纲要》)起,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随即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200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下称《课程标准》)颁布,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标准化了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与改革。学科软硬件投入发展迅速、学科专职教师配备逐步到位、学科教育理念转变、学科教学模式发展和对学科培养对象的综合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都说明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标准未能及时跟进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学科专职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堪忧、学科教学软资源的贫乏等现状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亟待完善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本人亲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改革与发展,见证了其改革的成效,但也不可回避地看到了其中的缺憾。

一、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我所感受到的进步与发展

从学科软硬件的发展看信息技术课改的进步。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所具有的特殊面,不仅仅在于其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性,还在于支撑该学科教学正常进行的软硬件的必需性。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步伐伴随着对该学科软硬件的投入保障和不断更新发展,没有软硬件保障,所谓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只能沦为空谈。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保障是信息技术课程谈及改革进步的必备前提,信息技术课改与必需设施是在发展进程中相互依托并不断适应和进步的。

十年来,本人经历了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计算机房、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建设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最初配备计算机房的乡镇一级学校普遍采购价格相对低廉的组装机,一般都不会超过30台,再使用无盘技术组建教学局域网,以降低成本。条件稍好一些的学校另外建立一间语音实验室,开展普通话朗读和英语听力的训练。对于动辄几万元一台的投影设备,学校一般不予考虑,所以,当时能建立一间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是相当稀少的。几年的发展变化显著,从计算机房的更新换代,到多媒体教室的相继建设完善,再到如今我所在的学校,将多媒体设备配备于每间教室,真正实现学科日常教学的多媒体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现实进程有目共睹。我们所谈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包含基础设施的更新进步这一基本内涵,而课改过程也正是配套软硬件设施同步发展的过程,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和规范。国家对学校信息技术学科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投入上施行了硬性指标的规定,还开展了针对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配备性能卓越的品牌计算机教学系统和远程卫星教学系统,并出资对专职教师集中进行专业性培训,如针对不同模式而进行的国家“农远”项目专项培训。本人就参加过针对“农远工程模式三”举行的专业培训,在卫星接收安装调试、数据接收整理、计算机教学系统的安装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训练。此外,本地区市级教育科学研究所、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区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都定期或不定期地针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从多媒体课件制作到机房维护,从教师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到具体学科与信息技术的交叉整合等,涉及的层面广、内容深,切实做到了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推波助澜。

相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各校计算机房的稀缺,到如今各校所具备的丰富信息技术设备,从专职教师的“非专业性”到非专业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且“精”的发展,反映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步伐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课改的进步可窥一斑。

从教师配备看学校对学科课改的框架性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和学科发展,人的因素当然是第一位的。拥有一批引领学科教学改革,指导探索学科发展的业内专家、学者固然必需,但培养专业思想牢固、教学业务熟练的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则更为重要。他们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持续进程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落实学科有效教学,课程改革务实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因。

随着学校环境和学科环境的不断改善,各校在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方面也不同程度地配备了专职、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是学科发展起来后随之而来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发展客观需要使然。以本人所在的市区为例,学校机房除维护人员外,一般都配备有至少1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专职教师最多的一所学校达6~8人,平均30台计算机即配备1名专职教师。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在人力资源方面越来越多地提供着框架性支撑,这也是课改几年来较明显的一个变化。

从教材内容的变化看学科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我专职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前两年,信息技术学科最初被称之为“电脑课”、“计算机课”,后来才统一规范为现在的科学称谓“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外延与前两者相比显然更为契合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从称谓的变化觉出学科改革发展的端倪。教材是改革最直接的体现,早期大多数信息技术教材都是以应用软件的教学为主要的编写内容,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被广大的信息技术教师称为“软件说明书”,课程改革逐步使这一现象得到改变,《指导纲要》与高中的《课程标准》均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教材在要求必须掌握好基础技术的前提下,再谈及信息素养的多方面培养,没有从最初的重技术、轻理念和思想培养走到重思想、理念而轻技术训练的极端,教材内容在“软件技术”与“能力素养”之间均衡发展。最初的“软件说明书”式教材到现在针对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培养的能力训练式教材,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影响并最终导致这个变化的是学科教育理念的转变与进步。而理念的转变随即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现过程所要涉及的方方面面。

从学科教学方法看教学模式的发展。传统的单纯以讲授型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这样一个独具特殊性的学科中从来就不是最合适的,不论是课改之前还是开始改革之后。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该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经常采用的适合信息技术学科一般特点的讲练结合式教学,正在被课改中兴起的任务驱动、自主探究、Web- Quest、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所更新和取代。伴随着学校和普通家庭中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在课堂之中能够选择并顺利开展且能取得实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课堂教学自然延伸至课外的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当中也能得到一定保障。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学科的课程改革逐步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不拘一格、灵活组合、交叉配合的方式格局,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地体现了课改精神。

从对学生非技术能力的训练看综合信息素养的培养。人的信息素养包含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其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则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相对而言,对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关注更应引起当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泛滥网络的不良行为和非法信息随处可见,虚拟世界对学生道德倾向的负面诱导日益凸显,这必须由所有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来共同加以抵制,更是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重要职责。以往的信息技术教育着重强调了信息知识及能力,对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培养不甚关注,即使是对信息能力的培养也较为狭隘,除强调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外,也少有强调培养信息能力还应包含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间接能力,而今的信息技术教育从教材开始体现出其日渐科学和全面的特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特别注意了在信息道德方面的培养,如电子作品制作时资料的收集,必须注明资料的引用网址或摘录的来源、作者等信息,QQ、BBS等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道德要求等。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技术能力与培养他们对学科的兴趣、信息社会价值观、责任感的要求是并重的,并不因学科独具的技术要求的特殊性而偏废对比技术培养更为重要的其他信息素养的训练养成。这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对受教育者培养要求的全面性,也正是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重要表征之一。

二、对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完善的盼望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尽快推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学科的变化与其他学科相比也更为迅疾,课程改革相对而言更需要及时而有力的方向性指导。适用于中小学课改的《纲要》自2000年推出已7年有余,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也已推出了4年多,但却迟迟不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仍然以《指导纲要》为方向性指导。综观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与《纲要》内容已有较大变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广大从事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没有新课标指导的情况下,常常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感到迷茫。可见《纲要》的指导性已滞后,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问世已为亟需。

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加强。信息技术的课程建设一直是从事该学科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和教师热议的话题。

首先,应该把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这是信息技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以我所接触到的情况来看,教师因素的现状在信息技术课改进程中是相对滞后的。虽然各校普遍设置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但专职非专业,实际上很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仅仅指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所学专业与信息技术相去甚远,有些是由其他学科转教信息技术而来,这就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的差异较为明显。作为非统考学科的信息技术,出现如此局面有其原因:客观上,管理层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建立机房、配备专职教师,只是成为学校领导教学政绩的组成部分,至于学科发展以及该学科的教师发展当然无暇去深究。这样,就仅仅是为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必需的条件,发展的后续引导、支撑和监督出现缺失;主观上,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既包含信息技术的专业能力,也包含针对该学科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个人能力,与其他学科比较,内容更为丰富,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难度也更大。在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素质提升主要靠区级教研组织的一般教研活动和个人自觉意识的情况下,非专业性质的专职教师的发展可想而知。作为本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信息技术学科兼职教研员,本人负责联系的5所中小学中,有3所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就为非专业教师,且存在无专职教师的情况。2007年划入本区的两所边远小学的情况就更为糟糕了。现实情况是,有些教师在进行完整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面都存在问题,就更无法谈得上进行课程改革实践了。一言蔽之,学校以统考学科为主体考虑的本位意识严重阻碍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

其次,课程建设应从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来全局考虑和实施,不但应做好每一阶段内部的建设工作,更应做好统筹规划、全局兼顾、阶段衔接的整体性建设工作,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认知能力、思维发展水平来设计平滑过渡、逐步提高。“螺旋上升”不仅仅指阶段内的教学规划,更应是阶段间的递进发展。而且,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这样的规划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地修正与补充。

对课改有力支持的教学软资源的丰富和规范。课程改革是在正常开展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信息技术学科现在的情况来看,不论是对教学改革还是对日常教学开展,在软资源的支持方面都明显不足。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期初仅仅只能领取到一本信息技术教材(比如我校及我所在的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比较其他学科所具有的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源,独具特殊性的信息技术学科更应具备适应本学科要求的丰富的教学软资源的支持。很多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只能像我一样通过网络、专业报纸、学科期刊等途径获取更多有利于学科教学和课程改革的资源,而这些资源还必须经过自己的甄别、筛选和补充、完善才予以使用,且不能保证其应用效果。所以,对教改和教学起辅助支持作用的软资源的丰富并规范,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所亟待完善的内容之一。

长期从事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工作者和研究者清楚,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丝毫不亚于历来居于学校教学中心位置的学科,诸如语数外等学科的改革与建设,而从几年来的信息技术课改情况来看,我们感到有喜亦有忧。对以后的课改工作在充满美好憧憬的同时也感到了责任的沉重。但毋庸置疑的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中,必将迎来的是绚丽多彩的明天。

作者:谢 麒

品牌信息诱导建设管理论文 篇2:

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的优化创新途径分析

摘 要: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在一定程度上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来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的供需错配问题。对于管理会计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是企业在新常态下价值管理的一种创新战略。管理会计的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是以信息决策以及内部控制为基础,同时还以价值增量为目的,在微观层面上为国家的供给侧改革提供相关的实践依据,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企业在管理层面上与国家在改革中的目标相一致,最终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管理会计 优化创新 途径

对供给侧改革来说,其整体上是一种结构性改革,主要以实际供给需求以及实现双方有机融合的发展战略。在供给侧改革的环境背景下,作为企业应该有发展意识的转变,全面打造相关的商业发展模式,同时还应加强创新驱动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新的价值管理创新战略,在整体上来讲这就是管理会计供给侧改革。针对管理会计基础功能结构进行相应改革,在大体上以价值增值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完善相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以及管理控制系统,进而才能更好的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以及质量。对此,本文将针对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优化创新途径进行分析。

1 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企业机制创造模式中变革以及管理会计在企业价值增值中的地位产生相应的诱导,同时对管理会计中的管理控制系统的内部结构会产生相应冲击。

1.1 在管理会计中对价值增值的影响

从整体来讲,强化管理会计的供给端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讲需要在理论以及实践中实施功能结构的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强化在管理会计中的供给端建设。在结构优化中包含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管理会计在具体实践中应紧紧围绕企业消费等消费手段,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善自身职能定位,进而提高在企业中的产品科技创新目标。管理会计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提升权变性功能,需要通过提高企业中资源利用效率,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层面供给侧改革提供相应支撑。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借助淘汰过剩产能的时机,管理会计价值增值中的低端化倾向,进而才能更好的提升管理会计在实际企业价值中的创造地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

1.2 在管理会计中对管理控制体系产生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的一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较多的新商业模式,在这些新商业模式中在具體运作以及传统模式中存在较大差异。管理控制系统在整体上应围绕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从管理会计以及价值管理的供给端进行相关的配置价值链,在传统链式价值管理倾向于以互联网价值管理模式转变。在管理会计中在大体上需要围绕新的模式进行开发新的工具以及相关方法,比如在环境成本管理中的“有效益成本管理”进行开发新方法。同时,可以进一步融合相关的社会资本以及智力资本等,在这些资本中呈现出技术等相关因素,在整体上加快互联网与企业品牌中的标准对接,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管理会计中的针对性以及相关有效性。在实际管理会计控制体系中应始终坚守驱动这一底线,在大体上应抓住供给侧改革机会,同时还应结合国家减税等相关政策,完善自身管理会计政策以及相关制度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管理会计理论,进而在企业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1.3 在管理会计中对信息支持系统产生的影响

对于供给侧改革来说,应该在整体上积极调整管理会计中的信息结构,进而主动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衔接。在整体上围绕价值管理以及价值创造的供给端情境进行优化管理会计中的信息支持系统,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管理会计决策的支持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在管理会计与企业实践中的相关性。因此,在管理会计中的信息支持系统中应与管理会计管理控制相融合。同时还应结合在具体价值创造中链式价值管理向网式价值管理这种转变,还应积极开发与应用互联网匹配的管理会计智能工具。

1.4 供给侧改革对企业文化产生的影响

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在大体上会影响成员中的个体心理以及成员群体中的心理环境,进而能够在大体上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同时对于管理发展也会产生影响。对供给侧改革来说,整体上属于一种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在整体上是一种动态的文化价值意识。因此,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应突出管理会计中权变性要求,在大体上不能用传统固定模式推广管理会计技术,在大体上应转变思维,理解企业中的创新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重视企业文化价值对管理会计的影响效果。

2 供给侧改革在管理会计中的创新发展

供给侧改革在整体上应该从结构上入手,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强化管理。而对于管理会计供给端管理主要是针对管理会计价值管理进行扩展价值内涵,在真正意义上强化管理会计中的控制系统以及相关的信息控制系统。

2.1 在价值增值进行革新

管理会计供给侧改革在实际发展中在管理会计中的供给端进行整治,不仅能提供相关战略信息,同时对企业管理者自身决策信息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在价值创造中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所以,作为管理会计应在以往强调收益等相关指标考核转变为经营发展质量角度进行评判收益的价值增值。在传统管理会计中,价值增值理念在一些新型企业中可能失去了较多的衡量与评价功能。

2.2 在管理控制视角下的创新途径

管理会计在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中应通过优化一些相关功能结构,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攻击端这个层次着手,对于管理会计中的价值创造并不归属于实际的商品经营,在资本经营以及相应环境经营中开始独立商品经营之外,进而形成自身的价值创造区域。供给端在实际产业区域结构应该进行考察,相对来说在环境成本中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变迁性管理,即指针对环境成本需求端管理进行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主要向供给端管理进行转变。在管理会计中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成本导向型,二是收益导向型两种创造模式。在传统成本上对于导向型主要是以降低成本核心为主,这样才能更好的节约成本。在实际商品经营下的一种产物,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比较侧重与重资产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在收益导向型主要注重在收益质量以及收益形成路径,主要围绕管理会计经营决策进行投资收益获得,除此之外,通过环境友好等相关的价值,在整体上都归属于资本经营与环境经营的范畴。

2.3 在信息支持系统视角下的创新发展

在大体上应结合信息应用领域进而完善管理会计中的信息支持系统,同时还应结合供给侧改革建立中的信息管理制度体系,这样才能在大体上形成人流、物流的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除此之外,还应针对价值链信息进行收集以及价值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寻求到相应的合作伙伴,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网式经营咨询服务,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共享。在实际供给端可以设计,还可以构建管理会计中的报告体系,不仅能够在管理会计信息中以及其它系统中起到强化作用,还能进行协调发展。在供给侧改革中的管理会计信息应该服务于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同时还应重视信息的反馈效应。在具体反馈机制中,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在管理会计支持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在负反馈管理信息传输中,在信息传导上可能不是正面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管理会计决策活动中应该反向加以把握和具体应用。

2.4 在创新驱动视角下的創新发展

在实际管理会计中创新驱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种是资源观,这种观点认为在企业中主要竞争来源于对资源的拥有。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创新驱动战略在实施效果上并不取决于企业拥有怎样的资源,而是取决于采用怎样的具体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新形势下,作为管理会计应该融合以上这两种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的发展。

3 在供给侧改革中管理会计的创新途径

3.1 在整体上发展生态型管理会计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自然资源日益衰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管理会计应运而生,对于生态管理会计来说,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主要目标,针对企业中的相关行为以及一些经营活动进而分析企业中的各项成本信息,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以及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应将成本控制最低,这样才能达到企业发展与生态的统一结合。生态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在整体上更加注重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获取一定经济利益时还能引导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保护环境,进而更好的减少资源的浪费。找到环境与企业实际发展中的平衡点,最终发展成为生态型企业与生态型管理会计。

3.2 在企业价值链中提升企业管理会计中的价值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转换过程中,作为企业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自主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相关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其在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升级。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应进行不断改革,在企业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管理会计,应随着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进行相应改进。现代管理会计应善于在企业价值链上提升价值,在整体上以市场为主要导向,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价值链以及核心竞争力,在真正意义上将市场占有率为具体目标,进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3.3 加强在企业中的具体创新

在供给侧改革中的管理跨级,在大体上需要重视企业中的效率及质量,但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效率以及相关质量就应积极创新,产品积极开发。除此之外,在渠道模式端上应积极完善客户体验以及相应的服务生态。最后,在相关的供应链上应以客户与生态产业为主进行整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建出全新的商务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充分发挥出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将企业中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降低企业成本。同时还应减少企业的落后产能,最终形成企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优势。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企业经济业务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企业都是在夹缝中生存。所以作为企业该积极加强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风险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能提高信息支持,创造价值。除此之外,在企业中还应加强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建立健全管理会计制度,营造管理会计氛围,为企业在供给侧改革结构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巧根.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会计之友,2016(07).

[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管理会计创新发展[J].中国总会计师, 2016(04).

[3] 陈笛.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管理会计的创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4] 舒玉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浅析如何加强企业的管理会计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

[5] 郭胜伟.供给侧改革下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创新方案设计[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0).

作者:朱珏霖

品牌信息诱导建设管理论文 篇3:

成人院校品牌建设省思

【摘 要】品牌建设是成人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成人院校品牌具有识别、吸引生源、自我发展和促进就业等功能。一些成人院校品牌定位不准,专业品牌、课程品牌、师资品牌和管理品牌建设缓慢,品牌宣传观念淡薄,品牌危机管理机制缺失。成人院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视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定位,强化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师资和品牌管理,维护品牌形象,建立品牌危机处理机制等工作。

【关键词】成人院校;品牌;品牌建设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品牌建设策略,关系到成人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以成人院校为研究对象,从其品牌化建设的角度,来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成人院校品牌化建设的发展策略,尝试总结出一套适合成人院校品牌化建设的范式。

一、成人院校品牌建设的现实紧迫性

品牌是大众对一个企业的文化、产品、服务和发展战略的评价和认知,是大众对企业认同度的表现。成人院校品牌和企业品牌类似,代表着成人院校的办学理念、院校文化、教育质量、办学规模、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等。成人院校品牌是指成人院校从最初创建到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在已经建立起特有的名称和标志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社会综合认可度和美誉度。品牌知名度越高,成人院校被社会、学生和用人单位认可的信任程度才会越高。近年来成人教育行业迅速增长,优质的品牌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对于成人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1识别功能

大众可以通过成人院校品牌区别、认知和选择不同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的成人院校。成人院校品牌建设的基本目的就是树立本院校成人教育的独特性。不同的成人院校品牌代表着不同的院校实力、院校文化和院校精神。

2吸引生源功能

品牌代表着质量,品牌是成人院校吸引生源的金字招牌。树立院校品牌可以吸引到更多生源,品牌是吸引生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1]只有通过提高成人院校的知名度、良好的口碑和社会认可度,成人教育才有可能获得大量的优秀生源。而有了生源,才会有教学,才会有质量,成人院校才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轨道。

3自我发展功能

品牌建设是成人院校在市场上立足的必然追求,是成人院校自我加压的重要手段。成人院校创立一个品牌并不容易,需要全体员工经过长期不懈地持续努力。因此,为了维护品牌声誉,成人院校全体职工必然要自我加压,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品牌建设与院校发展由此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4促进就业功能

院校品牌是成人学生就业时强有力的推荐信,可以提高学生就业水平。品牌在社会大众心里,往往意味着优秀的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是社会公众判定成人院校质量的重要标准,品牌声誉高的成人院校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单位前来招聘、选拔毕业生。

5凝聚功能

对内而言,品牌能够凝聚员工的团结力和归属意识。品牌是全体员工积极创造和辛勤工作的结晶,凝聚着员工的汗水和智慧。因此,全体员工为了品牌的进一步发展而愿意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愿意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全体员工因品牌而产生对成人院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成人院校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成人院校之间的生存和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一些成人院校没有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对品牌建设没有头绪,因而丧失了发展的主动性。

1品牌定位意识不清晰,缺乏个性化发展

在整个成人教育的大市场上,同质化发展现象相当严重。一些院校不能抓住成人教育的基本特点,互相抄袭、人云亦云地发展,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特色和市场定位。成教与普教同质,不同地区成教同质,不同院校成教同质。同质化现象泯灭了成人教育的成人特点、地方特点、学校特点。一些成人院校不能开展符合成人个性化的特色业务,也就无法创建出属于自身的特色化品牌。学校没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没特色。

2普教化严重,品牌专业和课程建设缓慢

在教育目标上,沿用普通院校的知识性、学科性、单技能性的教学目标,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上追求与普通院校层次相同。成人教育所设专业基本上是参照普通院校相同专业而建立起来的,其大纲往往是普通院校所用教学大纲,其教材常常是普通院校所用课堂教材。成人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以课程设置人的主观意识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到学员的根本性需求。在教学内容上,理論知识占据主导地位,往往偏重于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成人对实际操作技能的需要。一些成人院校教学设施简陋,科研设备、实训器材难以满足正常的教学和实验需要。

3师资开发严重不足,品牌师资缺乏

当前我国的成人教育市场,师资方面的问题越发凸显。一些成人院校没有自己独立的任课教师,往往抽调普通院校全日制任课的教师,这些“理论型”教师传授给成人学生的多是知识和理论。一些成人院校临时聘请的教师数量多,这些教师通常没有时间,或者说是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他们往往是上课来,下课走,只是为了拿到薪酬。由于资金的限制,一些成人院校在“吸引贤才、留住人才”上力不从心,形象好、知识丰富、方法灵活、教学效果好的名师往往“人向高处走”。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稳定性差,对品牌师资建设不利。

4管理松懈粗放,品牌管理缺位

一些成人院校管理松弛现象较为突出,在招生、教学、考试、学籍管理、毕业证书发放等多个环节中存在着管理不到位、不规范的现象。[2]在一些地方,乱招生,乱收费,乱发文凭,比较盛行。一些院校过分看重成人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为了抢夺有限的生源,对学生进行各种虚假诱惑、欺骗诱导。这些不良行为扰乱了成人院校的秩序,使成人院校的社会公信力严重下降。

5品牌形象宣传意识较弱,社会知名度较低

一些成人院校在品牌宣传方面意识淡薄,平时不注重宣传,没有开通学校网站,或者网站信息量很少,或者信息更新过慢。招生宣传仅仅限于在招生季节发放一些宣传单。这种较弱的品牌宣传观念和单一的宣传方式,使得成人院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很低,社会大众甚至不知道学校的存在。

6品牌危机意识不强,危机处理机制缺失

成人教育市场依旧存在着品牌危机处理缺陷,这影响着成人院校的发展。一些成人院校的负责人没有意识到潜在危机的存在,或者根本不重视可能发生的危机。一些成人院校的品牌发展和维护并没有形成危机处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对品牌危机的辨别、干预、分析等缺乏系统的体制机制和相关的人员配备。当遇到危机时,工作人员职责不明确,处理方法欠妥当,存在乱作为、甚至不作为的现象,无法维护成人院校的品牌形象。

三、成人院校品牌建设的策略

目前人们对品牌的追求不断得到强化,在成人教育领域选择品牌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成人院校也应抓住人们的品牌意识,创造品牌,建设品牌,培养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1科学定位,构建独特的品牌理念

品牌建设是成人院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成人院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针对不同人群对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专业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追求。成人教育具有教育性和商业性的双重特性,因此,在以育人为基础的前提下,成人院校也在追寻社会上的商业效益,若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就必须根据学习者的需求、社会的需要,提供适当的产品,让学习者更加理解品牌化的概念,对于教育有更多的选择权。这一发展方向的限定,为我国成人院校品牌化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源上的支持。成人院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份市场,占领一定地位,就应体现自身特色,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

通过品牌定位工作,成人院校清晰地知道自身的办学实力、办学特点、办学优势、市场地位、个性特色和社会形象,明晰哪些方面可获得社会大众的青睐与赞誉。

推进品牌建设需要成人院校对品牌进行战略定位。成人院校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市场定位。这个战略定位应遵循社会需要原则和自身优势原则,一方面符合国家成人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适应继续教育市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适应院校的发展实力,依托自身现有的专业优势、课程优势、师资优势和管理优势。

品牌定位中的核心问题是需要找准自身的发展个性和特长,保证自身在当地区域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成人教育某一领域内有比较充分的发展空间,保证自身的特色和专长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这种品牌定位需要成人院校在专业、课程、师资、管理等方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如果成人院校在专业教育理念、专业布局、课程设计、管理体制等方面没有新意,普教化模式严重,就无法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独特性优势,将会导致自身陷入生存的困境。

2研发品牌专业,打造品牌课程

成人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开展适合学员本身的精品品牌专业。这就要求成人院校要综合考虑自身现有资源,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遵循成人教育学理念,设置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品牌专业。这就要求成人院校要根据消费市场的需求,优先考虑所在地区或行业的某种专门需要,来设置热门或即将成为热门的专业,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的专业,并且在成人教育市场上形成口碑和知名度,形成专业品牌。成人院校在建设自身特色品牌专业时,应该以自己已有学科优势为依托,能够有别于其他成人院校,不断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并形成品牌效应。同时,要对市场上不需要的专业、陈旧的专业进行及时的淘汰,要坚决停办。

在课程内容上,成人教育强调职场型的课程设置。教学要有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学科中心型课程体系,按照社会实际的工作情境、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形成综合型和案例型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的设置要坚持实用性和先进性,要根据现代生产实际需要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来决定和设置课程内容,并能反映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品牌课程的研发要针对“在职成人”这个群体,体现出成人院校在品牌课程建设中的内涵性,着眼当下、放眼未来,保证所研发的品牌课程能够长期性发展;同时,品牌课程的研发也要体现出成人院校对于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使学员能够真正学到技能和知识。

3强化师资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品牌师资队伍

成人院校进行品牌化建设,必须注重师资这个关键性因素,提高成人教育师资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成人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教师专业性素养不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缺乏、教师队伍发展良莠不齐等短板问题。通过对师资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形成品牌塑造的强大后盾,为成人院校发展品牌战略建设稳固大后方。

名校靠名師,品牌教师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成人院校要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课程带头人。带头人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能,要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带头人要有高学历、高级职称,要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完善教师引进机制,采取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方法途径来挖掘优秀的教师资源,聘请一些具有专业性知识的教师,根据教育职业课程设置的不同,安排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授课,保证其教学质量。

双师型的授课教师更受到成人学生的欢迎。教师既是讲师,又是经济师、农艺师、工程师。成人教育要优先聘请“双师型”教师,选聘一些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又具有教学能力的人员。

要加强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的管理机制。优秀教师要在制度落实中能够脱颖而出。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奖励机制等方面给教师以生活上和社会地位上的保障,使其能够无后顾之忧,安心于教学。

要对教师进行成人教育学、成人学习学等知识的培训,使之掌握成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开展成人院校员工的“二次成长”教育,其形式应多种多样。在职继续教育应立足于本职工作的需要,开展便利,见效快。可以聘请外单位优秀的教师到校为员工讲解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远程网络课程学习。

4规范管理,实现品牌管理规范化

成人院校应承担收费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审批后的学费标准收取学费,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学费标准。

成人院校不能以任何形式转移、下放招生录取的职责。教学站点只能在院校的统一组织下辅助开展招生工作,无权自行开展招生及录取工作,严禁委托个人或中介机构代理招生。

成人院校要切实强化教学指导和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人院校要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对教学工作给予充分的师资和教学资源支持。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需要,进行研讨式、启发式、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做好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与迁移。针對专业教学主要环节制定专门的质量评定标准,加强对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抽查,开展不定期检查,督查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

5坚持公平竞争,营造品牌形象

对于成人院校的品牌塑造来说,一定的宣传推广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必需的。成人院校应在对外宣传工作上实现突破,宣传工作要重点突出、渠道广泛、角度方位全面,通过不断宣传,提高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3]因此,成人院校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丰富院校教育信息,建立权威的、高效的校园网主页。成人院校应联系地方媒体、高层媒体,在学校举办诸如人物访谈、校庆、院系风采、新闻发布等活动,邀请相关媒体走进校园,向他们主动推销自己。成人院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与已毕业学生的联系,建立各种形式上的校友会,让校友关注院校的发展,强化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

宣传一定要有据可依、真实可靠,不能空穴来风,欺瞒消费者。应本着实话实说的原则,真实展现成人院校的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育时间、收费、效果等,不能因为利益的获取蒙蔽双眼。短期的虚假宣传也许能够糊弄住一些消费者,获得一些利润,但是,对于成人院校的发展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和自我毁灭的做法。

6健全品牌危机处理机制

建立健全品牌危机处理机制,可以及时监测到整个社会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成人教育行业的发展变化,进而有效分析自身所涉及的教育业务的发展情况,对有可能出现的各项危机事件进行预警、分析、干预和评价。

对于成人院校的危机处理,并不仅仅是领导和公关人员的事情。成人院校中的每一位员工都应从院校发展的角度出发,思考成人教育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机,从而使得成人院校能够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有所防范、采取正确的处理办法。成人院校应将品牌的危机处理视为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偶然事件去应对。

成人院校应对成人教育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性评估。大多数成人院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机类型,如,建设危机、诚信危机、资金危机、生源危机、服务危机、形象危机、媒体危机等。一些危机并不是毫无征兆而突然发生的,往往都是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当品牌危机处在萌芽状态时就应对有关问题进行制止,及时防范。

当危机已经出现时,就应该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成人院校不能等到危机发生之后,还不知道如何处理危机,不采取措施应对危机,以至于危机严重扩大,导致局面最终难以收拾。危机处理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得当周全。

综上所述,成人院校品牌建设必须思路清晰,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成人院校应面向社会和市场确定自己的品牌定位,通过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师资、品牌管理、品牌宣传、品牌危机处理等因素开拓院校发展市场和空间,使院校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

【参考文献】

[1]曲汉青.高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问题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

[2]郭琼花.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2.

[3]孙辉.基于品牌战略的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Key words】adult school; brand; brand building

作者:王运彩

上一篇:劳动保障局的工作总结下一篇:村帮扶工作总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