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成本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养猪成本

江苏省养猪业生产结构变迁与成本收益分析

摘要:运用1985—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从存出栏量、猪肉产量、生产布局及规模养殖场发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近30年来江苏省养猪业生产结构与发展变迁特征。30年间,全省生猪养殖量呈曲折上升态势、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其中年出栏500~2 999头的养殖场出栏比重逐步增加;养殖区域化态势明显,苏北主产区地位确立。利用成本收益数据,比较了近10年来江苏省养猪业的成本构成、成本和利润变化情况、不同规模养猪场的成本与收益情况,结果表明: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最大,且增长速度最快;猪肉的价格、产值、利润波动明显;不同规模养殖场中,小规模养殖场成本最高、利润最低,中规模养殖场利润最平稳。因此应充分挖掘全省不同经济区域的地区优势,优化生猪的产业化布局;发展适度规模的规模养殖,鼓励和扶持产供销、养殖-加工一体化、组织化生产;建立完善产业监测预警体系,保障养猪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江苏省;猪;生产结构;规模养殖;成本收益

收稿日期:2016-05-20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编号:ZX(15)3003]。

作者简介:程金花(1981—),女,江苏大丰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农业信息服务与研究。Tel:(025)84391912;E-mail:chengjh0531@163.com。

通信作者:亢志华,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生态农业及农村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Tel:(025)84390986;E-mail:kzh_mm@126.com。

江苏是全国养猪大省,是全国13个生猪生产重点省份之一。养猪业是全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全省养猪业总产值434.91亿元,占全省畜牧业总产值的36.8%[1]。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现代农业建设进入新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将引领江苏养猪业的未来发展;资源环境、食品安全及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将不断影响着江苏养猪业的生产方式、结构和水平;养殖成本、进一步开放的市场也将对江苏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机会和挑战。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阐述了江苏养猪业近30年来生产结构与发展变迁特征,分析了近10年来江苏养猪业成本收益变化规律,并对促进江苏省养猪业健康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1近30年江苏省养猪业发展特征与生产结构变迁情况

1.1养殖量呈曲折上升态势,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由图1可见,30年间,江苏省养猪生产整体呈曲折上升态势。其间经历了2次较大的增长型波动,每次波动主要表现为增长率高低的变化,波动周期最长的是1985—1997年,周期为12年,1997—2007年波动周期为10年,2007—2014年养殖量稳步上升,未出现拐点。江苏省养猪生产的波动与全国同期基本一致[2-3]。2014年,江苏生猪出栏量 3 073.6万头、猪肉产量232.35万t,较1985年分别增长了[HJ1.45mm]52.7%和71.3%。猪肉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14年生猪出栏率达到171.97%,较1986年高出61百分点,并高于全国155%的出栏水平[4],猪肉产量年均增长率高于生猪出栏0.4百分点。

1985年开始,江苏省逐步放开生猪流通体制,实行多渠道经营政策,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养猪生产出现强劲的发展势头。1985—1996年,生猪出栏增加了820.08万头、猪肉产量增加了65.77万t[5-6]。

受1995年阶段性“卖猪难”的影响,生猪出栏和母猪存栏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减少,猪肉价格上扬, 由此引发了新

[FK(W12][TPCJH1.tif]

一阶段的养猪热[2];1998年,全省规模养殖开始起步,进一步促进了养猪业生产规模的扩张;1997—2006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分别增加了33.53%和30.78%[7]。

2006年下半年,全国境内暴发了猪蓝耳病疫情,母猪存栏持续下降,生豬价格在4个月内上涨了58%[8],引起了国家对养猪业的高度重视。2007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江苏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了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补贴政策,生猪生产迅速恢复并开始新一轮的大幅增长。2007—2014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41%和3.42%[9-10]。

1.2养殖方式逐步转变,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

[JP2]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省养猪业在供求关系缓解后逐步转变为数量和质量并重发展;而受养猪比较效益下降、饲料成本持续上涨、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养猪场的数量不断下降,规模养殖比例逐年提高。2014年,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达86%以上;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达到60%,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9倍多(根据江苏省畜牧总站统计资料整理;以下有关规模养殖场数量[JP3]及出栏量数据均来自江苏省畜牧总站)。现阶段,年出栏100~2 999头的养殖场是养猪生产的主要力量,其出栏量比重达50%以上。2011年以来,年出栏100~499头的养殖场的出栏比重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500~2999头养殖场出栏比重逐步增加(图2、图3),未来或将成为全省养猪业的主导力量。

1.3养殖布局区域化,苏北主产区地位确立

自1985年以来,苏北地区生猪出栏占全省的比重持续保持上升,2014年出栏比重达到70%以上[10],其主产区地位日趋突出;苏南地区出栏比重逐年下降,苏中地区的出栏比重在平稳中略有降低(图4)。

2002年开始,江苏省重新调整了规模场的划分标准。规模养殖场数量和规模养猪出栏量排名前列的包括盐城、苏州、南通等地区;其中,盐城在年出栏50~99头的小规模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上在全省占据绝对优势;苏州在年出栏100头以上的中大规模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上均位居全省第一(图5、图6)。

到2007年,各地区养殖场的分布比例趋于相对均衡,规模以上养殖场数量排名前列的主要包括盐城、南通、徐州、泰州等地区;从出栏量看,规模养殖出栏较多的有南通、盐城、徐州、宿迁等。从各地区规模养殖场分布及出栏量看,年出栏 1万头以下规模养殖场数量较多的地区其产能优势也相对明显;苏州地区年出栏3 000头以上(尤其万头以上)的养殖场的生产能力优于其他地区同类规模养殖场,宿迁市在500~2999头规模下的生产能力较高(图7、图8)。

2014年,规模养殖场的数量在全省的分布又日趋向徐州、盐城、南通、连云港、淮安等地集中,其中徐州、盐城规模养殖场数量占全省的比重接近40%,其出栏量占全省的比重为37.09%;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养殖场有30%分布在盐城市,其出栏量占全省规模养殖的比例在6%以上;宿迁市年出栏500~2999头、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分别居于全省前列。从全省看,年出栏100~2999头的规模养殖场是当前养猪生产的主要力量(图9、图10)。

[TPCJH9.tif]

[TPCJH10.tif]

2近10年江苏省养猪业成本效益比较分析

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和《江苏省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生猪的总成本由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构成,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物质与服务费、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费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不足3%,因此主要分析直接物质与服务费、人工成本的构成情况;为了便于比较,所有数据以1 kg增质量进行了均一化计算,人工成本以江苏地区统一工价计算。

直接物质与服务费包括仔畜费、饲料费、水电费、医疗防疫费、死亡损失费、技术服务费、工具材料费、修理维护费等。从历年的成本构成看,1 kg增质量的直接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在84%以上,其中仔畜费占24%~43%、饲料费(包括粗饲料、精饲料和饲料加工费)占45%~61%,人工成本占比10%左右,且以家庭用工折价较高(图11)[11]。

2.1成本比较

2004—2014年全省生猪1 kg增质量的总成本年均增长3.84%,生产成本的变化趋势与总成本一致;仔畜成本在波动中保持平衡;饲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最大,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6.32%;人工成本在2004—2014年间基本保持稳定(图12)[11]。

2.2效益变化

2004—2014年,猪肉的价格和产值经历了2个上升期和3个下降期,每隔2~3年振荡1次;猪肉价格由8.63元/kg增加到12.66元/kg,增加了46.62%,增重的产值由12.15元/kg增加到16.15元/kg,增加了32.95%[11]。1 kg增质量的利润始终处于振荡状态,每1~2年就会振荡1次,个别年份甚至濒临亏损状态(图13、图14)。

[FK(W12][TPCJH13.tif]

2.3不同养殖规模成本与收益比较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和《江苏省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分别列出了散养(饲养规模≤30头)、小规模(30头<饲养规模≤100头)、中规模(100头<饲养规模≤1000头)和大规模(饲养规模>1000头)养殖的成本收益、费用和用工情况。不同养殖规模下1 kg增质量总成本、仔畜成

[FK(W22][TPCJH14.tif]

本、饲料成本、人工成本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小规模养殖场的成本最高;除个别年份外,中小规模场饲料成本较高、散养户最低;散养户人工成本(包含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最高,大规模养殖场的人工成本在个别年份有所波动,但总体最低(图15)[11]。

[JP2]从成本收益看,不同规模下1 kg增质量利润和成本利润率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年份养猪业的利润与养殖规模无明显规律可循,但总体表现为小规模养殖场的利润最低,中规模养殖场的利润最平稳[11]。除2014年外,市场低迷阶段以小规模和散养的利润较低[11],中大规模养殖场更能抵御市场风险。

3结论与建议

3.1充分挖掘地区优势,优化生猪的产业化布局

苏南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依托上海都市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猪肉消费市场尤其是高端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苏中、苏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耕地资源,为养猪业的饲料原料和粪便消纳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应充分发挥各经济区域的区位和自然优势,以“产业化”的思路统领养猪业在全省的布局,进一步提升苏北养殖大市的产能优势,促进屠宰、加工向有实力的肉类加工企业集中,营销向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集中,形成 “营销+屠宰加工+基地养殖”的产业模式。

3.2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增强养猪业市场竞争力

年出栏100头以下的小规模养殖户的生产比重正以年均16%左右的速度下降;而中大规模养殖户的数量和产能正逐年增加。小规模养殖场的利润较低、受市场波动影响明显;大规模养猪集团拥有资本、人才、管理、技术的优势,未来或将成为生猪市场的主导;而依托大型养猪集团或者屠宰企业的适度规模养殖结合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将是养猪生产的主要力量。因此,应着力转变养猪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鼓励和促进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通过订单、合同等形式加盟大型企业或集团,提高养猪业的组织化、标准化水平。

3.3建立产业监测体系,保障养猪业良性发展

产业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等是导致养猪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2008年以来,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包含养猪业在内的“主要畜禽生产百场(厂)千村万户监测计划”,建立了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体系,实现了对月生产信息和周价格信息的监测。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了包含猪肉等801种农产品,能够覆盖多品种、多市場、多区域的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大北农集团旗下的智农通、智农网实现了全国及各地区的猪价行情与走势、原料玉米价格、生产趋势等的实时监测与发布。2015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也启动了猪产业链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系统研究,结合全省养猪业的发展布局和农业部监测点,建立了生产、市场、疫病、环境等多因素的识别、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因此,应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产业监测的政策和项目支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建设透明、完善、有效的产业监测与预警基础信息平台和体系,提升依靠数据信息决策生产、引导市场良性发展的产业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15[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HJ1.85mm]

[2]农业部生猪波动规律性研究课题组.掌握发展规律稳定生猪生产[N]. 农民日报,2007-12-04(5).

[3]张晓东. 中国养猪业生产波动分析与预测预警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4]石守定,韩玉国,赵一宁,等. 2014年我国养猪业概况[C]//中国畜牧业协会.2015年第四届全球猪业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猪业发展大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畜牧业协会,2015:3-11.

[5]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农村统计年鉴:1985[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

[6]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农村统计资料:1997[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7]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农村统计资料:2007[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8]肖红波,浦华,王济民. 我国生猪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2009,45(16):8-12.

[9]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农村统计年鉴:2008[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0]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5—2015[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5.

作者:程金花朱慈根 张琤琤郁达威亢志华

第2篇:“自然养猪法”技术解析

“自然养猪法”是以建造通风、采光、控温、排湿猪舍为基础,以有益微生物发酵床技术为核心的一项生态环保养猪新技术。2006年,部队在国家外专局、农业部和中央农广校的大力支持下,引进该项技术,在总后农副业科技服务站先行试验,取得初步成功。2007年至2008年,由北向南,在黑龙江漠河、内蒙古满洲里、西藏拉萨、新疆石河子、广西贵港等驻地的30余个部队单位扩大试验,通过开展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技术应用示范和培训,组织专家服务队进行巡回指导,使技术不断改进完善,建设模式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009年,在全军各大单位农业新技术试验培训基地、驻大中城市和营区内集中养猪的部队逐步推开。目前,全军已有100多个单位推广应用了这项新技术,取得明显成效,较好地解决了驻寒区、城区部队和营区内集中养猪难问题,彻底改变了传统养猪又脏又臭的状况,得到了部队广泛认可,受到了官兵普遍欢迎,被誉为是部队养猪的一次“技术革命”。

为总结交流实践经验,促进技术推广,现将“自然养猪法”技术解析如下:

一、基本原理

“自然养猪法”技术原理,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利用空气对流、太阳光照原理,建造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的新型猪舍,改善猪的生长条件。二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消纳原理,自然降解猪的粪污,除臭去味,实现零排放,净化养殖环境。三是利用微生物占位排异原理,通过有益微生物繁殖扩张,占据生存空间,形成阻挡有害病原菌的天然屏障,减少疾病发生。四是利用有机物发酵原理,增加垫料的香味和营养,诱导猪拱掘采食,促进猪在运动中生长,改善猪肉品质。

二、技术要点

推广应用“自然养猪法”,有五个关键技术环节:

1.猪舍建造座落方位通常要求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北方寒冷地区,多采用温室大棚式结构,在猪舍南面或屋顶南坡面,构建薄膜或阳光板覆盖的采光面,南北墙开设上下通风窗,屋顶开设可调式气窗;南方高温地区,多采用双坡双侧气楼式结构,南北墙用便于收放的帆布卷帘代替;南北过渡温区,多采用双坡式或双坡气楼式结构,南北墙开设采光通风窗,室内酌情配置降温、控湿设备。这些不同样式的猪舍,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可供部队选择应用。

2.圈床设置在育肥猪舍,建造80至100厘米深的发酵床,南方高温、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选建半地下式发酵床或适当降低深度;发酵床四周加装围栏,在北侧设置喂料槽、南侧设置饮水器,并酌情设置水泥趴卧台,便于猪冬天睡“软床”保暖,夏天睡“硬床”纳凉;在种猪分娩和妊娠舍发酵床上,增设隔离栏,选设升降式、平面式、移动式产床,方便种猪繁育和饲养管理。

3.菌料制作菌料是发酵床的基本填充物,是“自然养猪法”的技术核心。其制作主要分3个步骤:一是菌种采集培养。用杉木盒装半生不熟的米饭并用宣纸封盖,放到当地山林草丛中或反扣在刚收割的稻茬上,待聚集形成许多白色的微生物小颗粒后收回,再将带菌米饭与红糖按2︰1混合封装培养;7天后,将生成的微生物原浆稀释1000倍,掺入麸皮或米糠,调整水分占到65%~70%,按30厘米厚度平铺在垫布上,盖上透气的编织布和秸秆扩增培养;从第3天起每天翻动1~2次(控温在50℃以下),7~8天后,将扩增的微生物原种摊晾备用。二是主料选用。选含水量50%~60%、碳氮比大于25︰1的木材锯末、稻壳、花生壳、秸秆和玉米芯粉碎物等搭配使用。三是辅料制作。(1)将耐寒、茂盛、富含叶绿素、香甜味的艾蒿、水芹、青麦等植物用红糖腌渍,制作天然绿汁;(2)将当归、甘草、桂皮、大蒜、生姜等用米酒浸泡,制作保健营养剂;(3)将淘米水发酵后与牛奶混合,制作乳酸菌;(4)将香瓜、胡萝卜、甘薯等与红糖、淀粉混合腌渍,制作果实酵素;(5)将鲜鱼的废弃物用红糖腌渍,制作氨基酸;(6)将鸡蛋皮、骨头粉碎,制作天然钙。

4.垫料填充菌料参考用量:每10立方米发酵池,填充主料1100公斤(锯末占50%左右,并预留10%作表层垫料)、深层土150公斤、天然盐3公斤、微生物菌种20公斤、辅料6公斤(将各种辅料稀释500倍后,各取1公斤)。填充时,按主料—深层土—天然盐—微生物菌种—辅料顺序,分三次混合填充,调整水分至60%并压实。随后,注意观察垫料发酵温度变化,一般夏季5~7天、冬季12~15天,当垫料最后温度基本稳定在45℃左右时,翻耙一遍,表面覆盖10厘米厚锯末,调整水分至60%左右,2天后即可进猪饲养。

5.日常管护主要有5项工作:一是严格猪种引进,新进猪种必须进行驱虫处理和隔离观察,防止传入疾病;二是控制饲养密度,平均每头猪占用发酵床约1.5平方米;三是搞好发酵床维护,每周翻耙1至2次以保持疏松透气,及时翻埋粪污以促进快速分解,适时适量喷水以保持床面湿度,定期补充菌料以增强生物活力;四是加强免疫消毒,搞好预防接种,落实物理消毒措施;五是调节室内环境,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及时开闭通风、排湿、控温设备。

三、技术优点

与传统养猪相比,“自然养猪法”具有许多优点:一是解决了环保问题,猪舍无臭味、无蝇蛆、无污染、无粪污排放,在大中城市也可以养猪了;二是提高了劳动效率,无需人工清扫粪污和冲洗圈舍,用工少,时效高,一个人可饲养400至500头育肥猪;三是提高了猪肉品质,拱掘采食使猪的运动量增加,免疫力增强,用药少,肉质好,是名副其实的放心肉;四是提高了综合效益,良好的生产条件,使饲养和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可省工40%~60%、省水70%~90%、省精饲料5%~10%、省治疗费用50%~60%、省供暖费用40%~100%,并可缩短饲养周期10至15天,平均每头猪多盈利90余元。虽然建“自然养猪法”猪舍的前期一次性投入比普通保温猪舍高,但环保节约优势突出,综合效益比较明显。

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农副业生产局叶 勇

作者:叶 勇

第3篇:生态养猪特色等二则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镇双庙村是远近闻名的生态养猪特色村。1998年,无锡市南洋农畜廿有限公司在该村成立,公司占地3080亩,以种猪繁育、无公害商品猪养殖为主,集水产养殖、苗木种植、肉猪屠宰、饲料加工等于一体。2003年公司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与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是江苏省重点良种场及无锡市良种繁育中心,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种猪场。

无锡市南洋农畜业有限公司采用全进全出、分段饲养流水生产工艺,实施标准化饲养,科学选育。在良种繁育上,引进美系、加系、台系杜洛克,加系、英系、法系大约克,加系、法系,新丹系长白等优良种猪,确保良种繁育的品质。公司年产苏绿牌无公害肉猪25000头,并能向周边地区供应种猪10000头,优质种猪精液10000头份。

近年来,双庙村从规模化养殖、小区域饲养、降低畜禽污染角度出发,归并集中附近大小猪场,提出了生态养猪理念。陆续建设2000余由的防护林带,100千瓦沼气发电项目也已正式点火运行,逐步形成一条“牲畜粪便一沼气发电一渣液回田”的立体循环体系。

水产特色村——西锄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西锄村有3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057亩,鱼塘面积5155亩。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亿元,钠售收入402亿元,农业产值965万元,水产产值3821万元,农副工三业总产值4.685亿元。农民纯收入人均8800元。

西锄村紧邻塥瑚,自然费源得天独厚,水源充沛,水质清新。该村长期与中国淡水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从事水产新品引进和技术探讨,做活水产养殖这篇文章,从2000年开始,先后进行了白鱼养殖技术、多品种混套养殖技术、饲料添加ZEO生物酶制剂,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浦江一号”引进技术等项目研究,总结出一整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技术,为全镇养殖业蓬勃发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目前,西锄村水产养殖业是以常规鱼养殖为主,河蟹、白鱼、青虾等英他品种为辅。百花齐放的局面。常规鱼养殖水平居全市领先地位。2006年西锄村常规鱼养殖面积4275亩,平均养殖亩产量820公斤,亩效益2130元、河蟹养殖面积880亩,平均养殖亩产量56.2公斤,亩效益2940元。

第4篇:物联网养猪

以前五六个人养殖1000头猪,现在一个人可以养1000头猪。

早晨8点左右,广东省新兴县六祖镇帛村村民黄植强匆匆赶往自家猪舍。日间气温逐渐回升,他赶紧打开通风帘幕,给栏舍里的1000多头猪喂食。其实他本不用自己动手干这些活,今天是个例外。村里要搬迁变压器,一直停电到下午6点。这座全自动猪舍不得不暂时改为手动操作。

50多岁的黄植强干过很多行当,种过田、养过鸡,还做过面包。南方耕地面积少,他分到的田不多,种水稻并不合算。1998年他开始养猪。一开始他就决定和当地最大的养殖企业广东省温氏集团合作,因为这样最省心——猪苗、饲料和兽药都是统一领的,技术员定期上门查看,养足天数了按合同价卖给温氏集团。

10多年前他每次只能领100头猪苗,如今他有了两座可以喂养1000头猪的猪舍。两年前,黄植强花了130多万元改造了自家的农场,铺设了标准的消毒池、蓄水池、排污系统、更衣消毒房。他将其中一座猪舍改造成了轻钢彩瓦的钢结构,安装了全自动的电磨、清粪机和自动送料塔,免去了以前从到早晚的扫水、喂猪、刮猪粪、扫边料、给猪喝水、扫料道、刷料槽、放清水、粪打堆、装包等等一系列繁琐的劳作。猪舍里还安装了12台风机水帘,和2台热风炉输送暖气布袋,降低了外界天气变化对猪群的影响,也净化了猪群的生长环境。

比以往的“现代化”更进一步的是,黄植强还上了一套“物联网”设备。猪舍里增加了控制器、传感器、电箱和各种控制设备,可以采集温度、湿度、氨气、光照数据,随时监测环境状况,并作为追溯备用。温氏的技术员还知道他将生产作业流程注入系统,为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控制系统具有智能、远程、人工三种模式。

在智能模式下,黄植强基本不用进行任何操作。通过灯光、抽风、卷帘、温度、氨气等传感器对环境的自动识别,数据第一时间被收集传到控制器中,控制器根据事先设定的生产技术方案,“指挥”相关设备进行作业。他甚至能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天龄的实际特点灵活优化生产方案。

若是猪舍里的控制器出现问题,温氏信息中心的监控室可以开启远程控制模式,控制相关设备的开启、关闭。与单纯的电脑或手机畜禽养殖不同,现阶段的受控模式有了很大改进,功能不仅限于灯光、卷帘、温度,而且运行更加稳定。如果网络出现问题,黄植强还可开启人工模式。只要按下控制电箱外板的按钮,如自动饲喂、清粪开关,他一样能轻松完成饲养。

以前五六个人养殖1000头猪,现在一个人可以养1000头猪。说实话黄植强也说不上来“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在他看来,就是猪舍里多了几个摄像头,设备和盛具都可以在一套软件里操控,跟130万的基建造价相比,1万出头的物联网系统并不算贵。不过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他可以每天9点再去猪舍,花两三个小时四处查看一下,然后就去不远的监控室喝茶抽烟。晚上在家里打开小米手机上的App也能查看猪舍的情况。要真有什么异常,马上会有短信来提醒通知。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生产生活方式。

让他下定决心花大价钱改造猪舍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涨的人工费。饲料、猪苗和回收价都是按合同定,能想办法的只有人工。这两年请工人越来越贵,原来一个工人几百块,如今要3000元,而且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人。年轻人不干这个活,不是因为钱少,而是太臭,他们情愿去工厂干一两千元的工作。年纪太大的又做不动。最理想的是找到30~50岁的夫妇,可以长期住在农场里。一个工人最多只能养300头猪,白天8小时间歇不停地喂料和清理粪便,晚上还要时刻留心猪的状况。一座1000头的猪舍原来需要两到三个人,改造之后的猪舍只需一个工人照看,一年就可以节省人力成本7万多元。

黄植强家所在的新兴县位于广东省西江南岸的云浮市。云浮在发达的珠三角地带实在算不上富庶,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在广东省排名垫底,也不太为外省人所知。相较而言,新兴县名气则更响亮。根据《2014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新兴县位居广东省28个山区县(市)经济综合发展力的前三位,2014年全县的GDP生产总值突破了200亿元。

在这个人口约为40万的县城里,创立于1983年的温氏集团现在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种猪育种和肉猪养殖企业之一。根据美国WATT农业出版社的统计数据,2013年温氏的母猪存栏位列全球第四。当年温氏公司上市肉猪1013万头,约占广东肉猪上市量的 14.5%,占全国肉猪上市量的1.4%。温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温志芬最近表示,2014年温氏生猪出栏预计达到1200万头。

与史密斯菲尔德等国际养殖企业所走的大养殖场体系不同,温氏主要采用“公司+合作农户”经营模式。温氏负责向合作农户提供统一标准的种苗、饲料和动物保健品,并给予合作农户定期和不定期的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和养殖技术指导。合作农户与温氏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将鸡猪成品交由温氏回收并进行统一销售。这种散户为主的模式机械化程度不高,但是养殖效率却很可观。对黄植强这样的农民来说,与温氏合作是最简单的选择。

农户管理体系

当越来越多的农户涌来时,如何有效地管理他们就成了温氏必须解决的问题。1991年,只有90万资产的温氏集团投资17万和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局域网范围内的专业户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每一个养殖农户养殖行为的准确掌握。

这套农户管理得到了持续不断的优化改善。2007年,温氏上线了自己的信息系统。2011年,温氏集团向各分公司推出了“养殖技术与市场信息在线服务平台”,给每一个合作养殖农户都建立了相应的档案,农户每次领取鸡猪苗、饲料、疫苗等都登记在案。黄植强养的20批猪每一只的去向都有迹可寻。即使是病死的猪,也会由温氏统一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技术员在定期检查时也会仔细检查成单数,防止农户在猪价高的时候私卖,或是嫌上报麻烦自行处理病死猪。

养护管理员下乡检查时会利用手机上的App扫描固定在养户栏舍的RFID,了解该户猪群是否为重点猪群,症状是什么,饲料、疫苗接种等情况。管理员还可以通过在App上查看饲养管理、防疫工作、防暑保温等环节,根据系统ISO标准内容提示对养户进行科学指导和监控,对各环节的数据进行收集保存。如果管理员发现了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即可拍照上传,用于合同期满后对农户养殖水平的打分评估,结算时逐条对应罚款,免去了以往各执一词的扯皮场景。

同时,管理人员还可以在IO监控管理员下乡巡查考勤记录。而系统实时、自动生成的猪群情况报表、曲线,可以帮助管理者迅速了解养户的生产情况,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在这套系统里还能查看到农户的长线收益变化。在温氏信息中心的监控室里,记者看到当月温氏61个养猪公司共结算农户1600批次猪,平均每只的毛利从130元到200元不等。

据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总经理严尚维介绍,在新的环境下掌握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疫病规律、建立相应的核算标准需要时间。为了鼓励农户选择温氏模式,保证农户的利益和养殖积极性,在进驻新市场时温氏会将合同收购价适当上调。而生猪的淘汰率、用药量和养殖天数则会直接影响农户的收益。对于农户来说,钱既是最强的刺激,也是最严重的惩罚。这对温氏评价和评估各级分公司的业绩、及时调整地区战略有重要作用。

严尚维原是华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系的老师。从1991年进驻到温氏,组织领导其企业信息化建设。20多年的实战过后,他认为现在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时期。即便是对于温氏这类传统行业的公司来说,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探索新的工作方式、甚至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机会。

但挑战不容小视。中国的农业集约化程度非常低。以温氏为例,2013年的鸡猪两项业务的销售额加起来是361亿元人民币,这跟动辄千亿规模的工业企业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其次,农业生产过程决定了它很难像其他行业一样实行标准化管理。农企即使有心做好信息化,常常会发现自己的核心领域没有专门的软件,自己也没有技术开发实力。国内农企信息化管理目前主要集中在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等相对比较通用的板块上,对于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发展程度仍然非常低。

互联网入侵

传统行业碰撞互联网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也许会给古老的畜牧业带来新的养分。首当其冲的就是物联网。2012年,温氏专门成立了研究院研发禽畜养殖业的物联网系统,并拿出2000万元作为物联网专项资金,补贴给农户进行自动化建设,将使新增示范户的比例由当前的3%提高到10%。与栏舍里的机械设备相比,传感器、摄像头、光纤网络等物联网设备不到硬件成本的四分之一,但却能极大地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目前中国最高效的猪场人均可饲养1000~2000头,与美国和丹麦的2000~5000头仍然有很大的距离,这主要就是机械化程度不同造成的结果。

其次则是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在温氏集团的数据中心可以查看到每个种猪场的监控视频,也可以看到每批鸡只的买家和卖家资料,甚至可以看到每个技术员在农户家停留了多长时间。20多年来,温氏积累了数以百万计的种猪、肉猪肉鸡养殖资料,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10多年的销售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从时间和地域的维度反映出企业、某个特定市场和行业的发展的脉络。

对受外部环境影响极大的农业生产来说,利用这些数据建立相应的预测或分析模型,将对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精细化管理程度大有裨益。温氏和华南农业大学数学系的专家一起对鸡猪的市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进行了挖掘分析,建立了预测模型,并根据市场的实际变化做出验证和修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移动终端解决了很多现场管理的难题。传统以电脑为单元的信息化管理难以覆盖的物流、车站、码头等场景,而现在通过移动应用就能得到填补。严尚维希望尽可能使每一个角色在工作需要的时候都得到信息化的支持,对每一个工作场景都有量体裁衣的设定。

比如某饲料厂几时几分生产了什么饲料,计划生产了多少,配方的偏差率是多少,生产线的机械和数据系统都架设在电脑上。而在温氏的两三个种猪场里则已经开始测试运行平板设备。这种统一配发的平板没有别的用途,不能打电话或者玩游戏,只能登录预先装载的系统,每台成本千元左右。《商业价值》记者从信息中心的监控室看到,某猪场的分娩室墙上架设了一台这样的设备,通过3G信号与主机相连。饲养员进去时可以拿起来查看每一头种猪的档案,决定是选是留。而流动性较大的管理员下乡则一般用手机,通过手机上的App签到或是查看农户情况。

严尚维告诉《商业价值》记者,作为信息系统的延伸,温氏已经独立开发了20多个App。有的能帮助技术员下乡时查询准确的资料和信息,有的能帮助理货员收换货时实时上传数据,有的能帮销售部门实时生成报表。严尚维希望最终达到的效果是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跟桌面电脑没有区别,只是不同的载体而已,给使用者提供一个统一的门户或是轻应用平台,实现真正的协同办公,做到物流、数据流和资金流的同步一致,打通上下的产业链。

过去5年,温氏养猪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养鸡业,未来5年整个集团发展的重点也是养猪业。猪肉是中国市场的主要肉类来源,约60%多中国人吃的是猪肉,这部分市场空间非常大的,刚性也比较强。温氏提出了大力发展养猪业,稳步发布养鸡业的战略计划。温氏还在积极地去探索发展一些其他养殖种类,目前已经是广东省最大的奶牛的生产基地。

截至2013年,全国各地与温氏合作的农户总数量达5.46万户,每户平均利润超过7万元。尽管温氏的“公司+农户”模式能有效提高散户的养殖效率,但是农产品属于低毛利率行业,且利润上升空间有限。据严尚维介绍,以养猪为例,温氏的农户平均养殖规模约为每次500头,与国外高度集约化的农场养殖规模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若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除了提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还需要促进散户向家庭农场或者更大规模的养殖方式转型,不断探索出新的农商合作模式。

作者:杜秀

第5篇:值得大力推广的自然养猪法

自然养猪法又称生态养猪法、环保养猪法、零排放养猪法、发酵床养猪法和垫料养猪法等,是最新的科学养猪方法。2006年,部队在国家农业部、外专局、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引进这种养猪方法,在总后农副业科技服务站先行试验。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后,2007~2008年先后在黑龙江漠河、内蒙古满洲里、西藏拉萨、新疆石河子、广西贵港等部队驻地的30多个部队养猪场扩大试验。通过由北向南开展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应用示范,组织饲养人员培训,聘请专家组成服务队进行巡回指导,并不断改进完善饲养技术和不断创新猪舍建设模式,使得该养猪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009年,已在全军各大单位农业新技术试验培训基地、驻大中城市的部队和在营区内集中养猪的部队养猪场逐步推开。目前,全军已有100多个单位推广应用了该养猪新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驻寒区、城区部队在营区内集中养猪难的问题,彻底改变了传统养猪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药物和抗生素残留、疾病频发和传播等现象,得到了部队广泛的认可,受到了广大官兵的普遍欢迎,被部队誉为养猪业的一次技术革命。

一、自然养猪法基本原理

自然养猪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应用用空气对流、太阳光照原理,建造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的新型猪舍,改善生猪生长条件;二是应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消纳原理,自然降解猪的粪尿,除臭去味,实现零排放,进而净化生猪养殖环境;三是应用微生物占位排异原理,通过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扩张,占据有害细菌生存空间,形成阻挡有害病原菌侵入的天然屏障,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四是应用有机物发酵原理,增加垫料的香味和营养,诱导猪拱掘采食,促进猪在运动中生长,改善猪肉品质。

二、自然养猪法关键技术环节

1. 猪舍建造。猪舍座落方位通常要求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北方寒冷地区,采用温室大棚式结构,在猪舍南面或屋顶南坡面,构建薄膜或阳光板覆盖的采光面,南北墙开设上下通风窗,屋顶开设可调式气窗;南方高温地区,采用双坡双侧气楼式结构,南北墙用便于收放的帆布卷帘代替;南北过渡温区,采用双坡式或双坡气楼式结构,南北墙开设采光通风窗,室内酌情配置降温、控湿设备。

2. 圈床设置。在育肥猪舍,建造80~100厘米深的发酵床,其中南方高温、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选建半地下式发酵床或适当降低发酵床深度。发酵床四周要加装围栏,在北侧设置喂料槽,南侧设置饮水器,并酌情设置水泥趴卧台,以便于猪冬天睡“软床”保暖,夏天睡“硬床”纳凉。在母猪分娩和妊娠舍发酵床上,增设隔离栏,选设升降式、平面式和移动式产床,以方便母猪繁育和饲养管理。

3. 菌料制作。菌料是发酵床的基本填充物,是自然养猪法的技术核心。其制作主要分3个步骤:一是菌种采集培养。用杉木盒装半生不熟的米饭并用宣纸封盖,放到当地山林草丛中或反扣在刚收割的稻茬上,待其聚集形成许多白色的微生物小颗粒后收回,再把这带菌米饭与红糖按2∶1混合封装培养,7天后将生成的微生物原浆稀释1000倍,掺入麸皮或米糠中,调整其含水量达到65%~70%,按30厘米厚度平铺在垫布上,盖上透气的编织布和秸秆以扩增培养。从第三天起每天翻动1~2次(控温在50℃以下),7~8天后将扩增的微生物原种摊凉备用。二是主料选用。选含水量50%~60%、碳氮比大于25∶1的木材锯末、稻壳、花生壳、秸秆和玉米芯粉碎物等主料,进行搭配使用。三是辅料制作。①将耐寒、茂盛、富含叶绿素和香甜味的艾蒿、水芹、青麦等植物用红糖腌渍,制作天然绿汁;②将当归、甘草、桂皮、大蒜和生姜等用米酒浸泡,制作保健营养剂;③将淘米水发酵后与牛奶混合,制作乳酸菌;④将香瓜、胡萝卜和甘薯等與红糖、淀粉混合腌渍,制作果实酵素;⑤将鲜鱼的废弃物用红糖腌渍,制作氨基酸;⑥将鸡蛋皮和骨头粉碎,制作天然钙。

4. 垫料填充。菌料参考用量:每10立方米发酵池,填充主料1100千克(锯末占50%左右,并预留10%做表层垫料)、深层土150千克、天然盐3千克、微生物菌种20千克和辅料6千克(将各种辅料稀释500倍后,各取1千克)。填充时,按主料→深层土→天然盐→微生物菌种→辅料的顺序,分3次混合填充,调整垫料含水量至60%并压实。随后,注意观察垫料发酵温度变化,当垫料最后温度基本稳定在45℃左右(一般夏季需5~7天、冬季需12~15天)时,翻耙1遍,在表面覆盖10厘米厚的锯末,调整垫料含水量至60%左右,2天后即可进猪饲养。

5. 日常管护。主要有5项工作:一是严格猪种引进。新进猪种必须进行驱虫处理和隔离观察,防止传入疾病。二是控制饲养密度。平均每头猪占用发酵床约1.5平方米。三是搞好发酵床维护。每周翻耙1~2次以保持发酵床疏松透气,及时翻埋粪污以促进快速分解,适时适量喷水以保持床面湿度,定期补充菌料以增强生物活力。四是加强免疫消毒。搞好预防接种,落实物理消毒措施。五是调节室内空气。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及时开或闭通风、排湿、控温的设备。

三、自然养猪法优点

与传统养猪法相比,自然养猪法具有许多优点:一是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猪舍无臭味、无蝇蛆、无粪污排放,在大中城市也可以养猪了。二是提高了劳动效率。无需人工清扫粪尿和冲洗圈舍,用工少,工效高,1个人可饲养400~500头育肥猪。三是提高了猪肉品质。猪改用拱掘采食后,猪的运动量增加了,免疫力增强了,用药也少了,猪的肉质自然会好,是名副其实的放心肉。四是提高了综合效益。良好的生猪生长条件,使猪的饲养和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可省工40%~60%、省水70%~90%、省精饲料5%~10%、省治疗费用50%~60%、省供暖费用40%~100%,并可缩短饲养周期10~15天,平均每头猪多盈利90余元。虽然建自然养猪法猪舍的前期一次性投入比建普通保温猪舍高,但环保节约优势突出,综合效益比较明显。

(作者联系地址:北京市复兴路22号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农副业生产局 邮编:100842)

作者:叶 勇

第6篇:养猪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介绍

摘要:采用厌氧-好氧组合为主体的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养猪废水,厌氧产沼气回收利用。养猪废液经过收集后先进行调节微滤预处理,再顺次通过厌氧(UASB)、缺氧、两级生物接触氧化生化处理。实践证明:该工艺运行稳定、操作维护简单、费用低,实现沼气回收利用。出水水质主要指标COD<200mg/L,SS<120mg/L, NH4+-N<52.4mg/L,优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出水回用于农田灌溉,经济收益明显。

关键词:养猪废水;生化处理;沼气回收

引言

西安市某养猪场是一家集养殖繁育、饲料研发生产、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养猪存栏数2,000头。排放的废水主要来自猪的粪便、尿液。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NH4+-N及细菌等。显著特点是“四高”即氨氮高、SS高、COD高、BOD5有机物污染高。因此,去除高浓度SS污染也是养猪废水处理一个很重要的难点。在调研分析国内同类工程并通过中试的基础上,最终确定采用预处理-UASB-缺氧-多级生物接触氧化为主的处理工艺,工程施工安装完成后,经过4个月的调试,出水水质优于设计标准,沼气稳定回收利用。

1废水水量、水质

废水水量50.0m3/d,废水水质见表1。

表1 废水水质 mg/L(pH除外)

2主要构筑物参数

(1)调理配粪池。主要是将粪同水混合,停留时间18h,1座,出水提升入微滤机。

(2)调节池。贮存微滤机来水,调节水量、均衡水质。停留时间12h,1座。

(3)UASB反应池。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COD容积负荷2.86 kgCOD/m3·d,中温硝化,1座。

(4)缺氧池。解决UASB厌氧后污泥沉淀以及水质的性能转化,停留时间6h,1座。

(5)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接触氧化分为两级,设计COD容积负荷0.73 kgCOD/(m3·d),MLSS浓度3500.0 mg/L。

(6)二沉池。去除废水中脱落的生物膜,设计斜板沉淀池。水力表面负荷0.45m3/(m2·h),1座。

(7)回用水池。停留时间6h,1座,配套回用水提升泵两台。配置二氧化氯发生器一台对出水进行消毒,使回用水质细菌指标达标,二氧化氯投加量为100 g/h。

(8)污泥浓缩池。收集各工艺单元产生的污泥,经过重力浓缩,打入污泥干化场。

(9)污泥干化场。风干污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作物施肥。

3沼气回收利用

沼气来源于处理工艺的厌氧段,为废水处理工程的副产品。沼气产气率0.35 m3/kg.COD,总产气量112m3/d。经过脱水脱硫等处置后,设置35 Kw·h沼气发电机组一台,用于养殖场工作区、猪舍照明。

4工程处理出水水质及经济分析

4.1工程处理出水水质

出水水质优于行业标准,直接回用农田灌溉,回用率90%。出水水质见表2。

表2 废水处理效率mg/L(pH除外)

4.2工程经济分析

工程总投资87.56万元,处理1m3废水运行成本1.23元。沼气回收用于发电, 1m3沼气发电1.85kWh,每天发电207.20kWh,每度电计0.55元,沼气收益113.96元/天。

5结论

本工艺采用微滤+调节+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养猪废水,具有耐进水冲击负荷强,工艺运行稳定,操作维护简单,不需要投加PAC等絮凝药剂,处理成本低;厌氧生化反应采用UASB反应器,生化调试启动快,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沼气产量稳定,实现沼气稳定回收利用,节能环保,经济效益明显;特别适合于养猪废水处理领域。

参考文献

[1] 张自杰等.排水工程下册(第4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孙力平主.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6册(工业排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1986.

收稿日期:2011-06-13

作者简介:童凯(1982-),女,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各类污废水处理.

作者:童凯 李俊斌

第7篇:养猪成本计算

猪场的成本核算:当前养猪不同于过去的副业养猪,而是把猪当做商品出 售,取得盈利的同时为社会提供副食。盈利和成本成反比,成本高盈利少,成本低盈利多,所以必须搞好成本核算。另外通 过成本核算分析,可以弄清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不断考核自己 的经营成果,挖掘猪种和饲料配方的潜力,寻求节省人工的途径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以便制定改善经营的措施,提出今后发展养猪的最佳方 案。不进行成本核算就是一笔糊涂帐,找不出经营中的问题, 无从着手改进,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吃败仗,被淘汰。

1.养猪成本的构成

养猪成本主要包括仔猪费、饲料费、人工费、防疫和医药 费、房屋和机械设备折旧费、零星用具购置费、借款及占用资 金的利息。销售费用、运费、水电费和零星死亡损失费等。在成本中不包括大批死亡的意外亏损。 在计算成本时要把每项费用支出均摊到每一头猪的成本 中,才能看出这批猪各项费用所占成本的比重,否则不易弄清 这批猪的成本构成。

各项费用计算方法如下:

(1)仔猪费同批仔猪的总支出费用除以仔猪总数,得出 平均每头仔猪的费用。

(2)饲料费把同一批猪所耗的配合饲料、副产物和青饲 料的实际用量,一项项按单价计算出来,再把各项饲料费相加,得出饲料费用支出总金额。用饲料费用总金额除以同批 出栏猪头数就得出每头猪饲料费。

(3)人工费专业养猪户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一般都 不计算本户耗用的人工,只计算雇用工人的工资。在养猪商品化的情况下,一年出栏成百上千头猪,每个劳力一年的费用 理应分摊到每头商品猪。对养猪大户来说,人工费用是养猪 成本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项目。 一批猪共用多少工日÷出栏猪头号数=平均每头猪耗用工日 一个工日平均工资×平均每头猪耗用工日=每头猪人工 费。

(4)折旧费将固定资产如房舍、机具等设备的购入价÷ 使用年限÷当年出栏总头数=每头猪的折旧费。

(5)利息一般只把贷款所支付的利息打人成本,对占用 的自有资金不计利息支出,这种计算不合理,因为自有资金如果不用于养猪而存入银行就有利息收入,养猪占用的资金和 应付的利息较多,因而应把自有资金计算利息支出,并把利息 打入成本。 占用资金按借款利息计算出利息支出总额÷全年出栏猪 总头数=平均每头猪分摊的利息支出。

2.如何发现成本中的问题

(1)养猪场(专业户)之间进行横向比较。选择与自己经 营类型相同的猪场进行比较。对比时应具体分析,不能简单从事,以便于相互对照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对自己的养猪成本构成,应分期分批、精打细算逐项 考核,分批核算便于计算每头猪的平均成本和项目成本,用前后两批出栏猪的成本对比分析,同时考虑各项费用支出的效 用和问题。为了搞好成本核算,必须建立帐目,制订明细表, 记录每批养猪的各项费用支出。这些记录不仅对当时成本核算有用,也对今后长期分析比较提供资料。通过养猪成本分 析看出:仔猪和饲料费约占总成本的90%左右。而饲料费不 应超过60%。在实际支出中如果超过60%,就应检查超出的原因,如饲料价格高,饲料质量差用量多,浪费的多,损耗增加等,找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毛猪价格与饲料粮(玉米)价格比为1:5时是养猪平衡点。比例越高盈利越多,低于1:5时就亏损。一 般养猪毛利应是猪价的20%。 3.养猪成本核算

要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需要对养猪场进行精细管理,降低养猪场的生产成本非常重要。养猪场的成本包括以下几项:饲料、直接人工、间接人工、单位人事费用的成本,结合饲料转化率,可对猪场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由近十年养猪综合出厂成本得知,饲料所占比例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但其仍占总生产成本之62%,居第一位;用人费用则相反,所占比例逐年攀升提高至21%,两者合计为83%,其他医疗费用、器具与水电消耗及杂项支出仅占17%。

故此,降低生产成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每头母猪年产仔猪头数及肉猪平均日增重。

(2)提高饲料效率,降低每公斤肉猪所需饲料单价,降低饲料成本。

(3)人事成本必将随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呈升高的趋势,从改进管理作业模式做起,有效运用人力,强化每一生产作业环节之间的连系度。

(4)目前政府对养猪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为减轻和消除猪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部分费用越来越高,而且这部分费用是无法减少的,但我们可做到的是加强猪场的管理,做好环境控制和消毒工作,降低猪只的发病率,改善环境卫生,切断病源传染途径,达到降低猪场的医疗费用,并降低猪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4、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计算包括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 1. 变动成本

(1)混合饲料∶约占成本60 ~ 75%左右,比重很大,因此须注意饲料原料价格的涨跌,灵活调整饲料配方以降低养猪成本。 (2)青饲料∶怀孕猪含有此项成本。

(3)直接人工∶包括经常人工和临时人工薪金,加班费等,近年来因社会环境变化工资上涨,此项成本已有逐渐增加趋势。 (4)医疗费用∶包括医疗用品及其他医疗费用。

(5)其他饲养费用∶包括猪舍用具损耗、水电费及公害防治费用等。

(6)摊销母猪身价∶( 母体种猪帐面结存单价×1/8 )×生育胎数。 2. 固定成本∶

(1)管理费用∶包括用人费用、折旧费、修理维护费、事务费、税捐、保险、福利等等。

(2)厂务费用:维持整个猪场正常运转的费用。

5、成本核算流程

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战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郑州九禾饲料有限公司

第8篇:养猪成本分析

官网: 养殖设备生产基地

登录公司官网查询产品详情

养猪成本分析

近一年里,有10家左右的企业宣布进入养猪行列,其中不乏地产商、投资机构等。

在暴涨暴跌的“猪周期”影响下,许多散户热情退烧,选择退出市场,也给大企业转行当猪倌腾出了市场空间而在前一轮猪周期中进入养猪行业的企业,现在已经开始盈利近几年,养猪道路上越来越多大型企业集团加入,成为一道独特景观。前几年有高盛、网易、泰国正大集团养猪,今年又有房地产企业美林基业,投资机构联想投资、九洲投资等一串串看似与猪搭不上关系的企业,出现在养猪名单中,而与农村散户相比,他们的资金实力雄厚,投入资金动辄上亿元。

猪用干湿料槽: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当猪倌?早期加入养猪行业的企业又是否获得了回报?大量外来密集资金加入传统的养猪行业,会对猪肉市场带来什么影响?本期《华西财侦局》将带您破解这一谜题。

目前养一头猪的利润

版权所有:河南科牧华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网址:

官网: 养殖设备生产基地

登录公司官网查询产品详情

养殖成本:1300元

卖出批发价:1800元

养猪收入:400多元

利润率:约22%

从仔猪到屠宰,大概需要7个月的时间

欧式最新款漏粪板模具:长1.5米x宽0.6米x厚7公分 漏粪孔径:1.6公分:

【现象】

跨界养猪 房企、投资机构凑热闹

曾经是药老板的泸州叙永人杨炳秋2006年下半年开始饲养生猪。2007年,随着肉价上涨,尝到养猪甜头的杨炳秋,正式转行进入养猪业。现在,他已成立了生态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成员已有100多家了”。

不仅杨炳秋这样的小老板,许多大企业也开始争当猪倌。近一年时间里,有10家左右的企业宣布进入养猪行列,其中甚至包括房地产企业、投资机构等。

版权所有:河南科牧华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网址:

官网: 养殖设备生产基地

登录公司官网查询产品详情

南京富腾地产董事长程君玲创办了富腾农康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南京最大规模的养猪企业之一。广州开发商美林基业副总裁刘远德在今年7月也表示,将投资1.5亿建广州最大单体养猪场。

同样在7月,联想投资、九洲投资注资成立江苏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计划到2015年新建养鸡、养鹅、养猪一体化公司8-10家。

【疑问】

利润22% 为啥散户还不愿养了?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愿意来养猪?杨炳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猪从仔猪到屠宰,大概需要7个月的时间,目前每头猪养殖成本1300块左右,批发价1800元左右,一头猪可以赚400多元,利润率约22%。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大型企业进入养猪行业的同时,许多养猪散户却选择退出市场。主要原因是,“猪周期”近年来频繁出现,散户养殖的弊端开始显现,肉价暴涨时一哄而上,肉价跌时挥泪杀猪。

农业部曾对全国20个生猪主产省调研,2007年7月散养农户生猪存栏量同比减少20.5%,规模养猪场生猪存栏同比增加7.3%,散养户在波动中快速退出成为一个主要特征,这也给大型企业转行当猪倌腾出了市场空间。

【收益】

亏了两年 外行养猪终于赚钱了

在先期进入养猪行业的大企业中,有人已经尝到了“猪肉香”。

据四川一家企业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2008年收购了北方某肉制品企业,介入养猪产业,但一直亏损,直到今年6月实现了盈利。上述人士分析说,这主要是受到养猪产业投资周期较长的影响。

泸州老板杨炳秋也告诉记者,2008年他进入养猪业的第一年也曾亏损1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恰好是上一轮“猪周期”的价格最高点。杨炳秋说,当时进入市场养殖成本较高,再加上遇到了疫情影响,因此当年出现了亏损。不过随着“猪周期”的调整,今年肉价高涨,他一年收入可达六七十万。

【观察】

版权所有:河南科牧华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网址:

官网: 养殖设备生产基地

登录公司官网查询产品详情

规模化养殖 破解“猪周期”魔咒?

目前我国散户养猪数量占到7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大型企业进入养猪行业,有利于缓解散户养殖容易受到行情影响的弊端。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冯永辉指出,随着饲料、劳动力成本上涨,外出打工的收入变高,整个行业开始洗牌,适度规模化猪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四川省社科院农业经济专家陈武元教授也指出,“农村养猪散户的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少,而以规模化养殖为特点的大型企业的加入,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他认为,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把握市场信息的速度更快,从而使得猪肉供应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或许,多年来困扰中国物价的“猪周期”魔咒,有望在养猪产业实现规模化以后消失。

【声音】

李后强:国企应该去养猪

生猪养殖户如何把握市场命脉?政府如何保护养殖户的积极性,稳定猪价?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博士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应有所担当,应该去养猪,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去做一些不赚钱的事情,而不应该总是以逐利为目的。”他建议,国有企业应有所担当,投身养猪产业。

对于目前的猪肉涨价,李后强表示不要过于紧张,更不要恐慌,但要高度关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猪价上涨应该是必然的,但幅度不会太大,因为受“猪周期”支配。

在谈到如何稳定生猪生产,保护养殖户的积极性时,李后强认为,需要政府进行补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猪肉是一种“半公益性”食品,养猪既是产业也是事业,政府应进行适当地补贴,以保证生猪养殖户在市场价格波动和疾病威胁下不亏本,这样才能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

李后强还认为,猪肉是大多数群众经常食用的东西,是半公益性的生活必需品,政府应高度重视,国企应该为政府分忧,为群众做实事,勇敢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国企应该去办大型养猪场、建大型猪肉库,开猪肉专卖店,在平抑猪肉价格方面发挥作用。

此外,还要鼓励集团化、规模化养猪。李后强建议,应大力鼓励养猪协会、专业养殖户、海内外资金投身于规模化生猪养殖,应培养一批养猪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品牌企业,给予他们税收、规费等政策方面的优惠,让他们有利可图。他表示,国家还应加大对养猪产业的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服务,增强防疫能力,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版权所有:河南科牧华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网址:

上一篇:校园安全事故下一篇:影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