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音乐教育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的方向标。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学音乐新课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和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对接,高师必须重视,也是中学音乐教学所期盼的。中学音乐新课标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都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论文 篇1:

中学音乐教学如何有效融入AI互联网技术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已经涌现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并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求在教育领域中不断融入新型的教学手段。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应用于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活动。国务院更是通过相关文件,推进在教育中融入AI等互联网技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且可以为中学音乐教育添加一些新的元素和内容,促进中学音乐教学的模式不断创新。本文对中学音乐教学中AI手段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研究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融入AI手段的意义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学教育;音乐教学;AI手段教学

近年来,人们逐渐感受到AI为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方便和快捷,当然也体现了AI其超级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研究显示,AI将对教育的改革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随着近年来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中学音乐教学也在努力转换教学模式,以打造更加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中学音乐教师在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的基础上,采用AI手段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AI手段应用的现状分析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虽然之前有过AI进课堂的相关规划,但调查发现,在绝大多数中学中,其贯彻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因为中学教学的精力常常集中于考试科目,对于该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尚未形成AI教育的标准体系,中学学校的教育资源参差不齐,使得在进行教学时出现杯水车薪、捉襟见肘的问题。在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仍然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的课堂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融入AI手段是大势所趋。中学音乐教师必须要不断总结AI+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目前AI+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学现状等因素以及教学方式等进行反思,注重AI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融入AI手段的意义

近年来,AI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音乐教育领域也是AI的应用领域之一,并且已经逐渐转变成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其在音乐教育领域中不断获得巨大的进展,也对中学音乐教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于中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常常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仔细分析这些作用:首先,AI应用于中学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师资水平的改善。在进行中学音乐教学时,能够在教学课堂中融入AI手段,可以直接提升学科的师资水平,可以有效取代一些音乐兼职教师,从而使学生和家长能够认同该教学手段。进行中学音乐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借助AI教学手段,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得教学内容不断优化。还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效率。因为AI手段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的强大功能来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从而能够使教师在较快的时间里,可以充分了解学生。AI教学手段可以成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工具,使得中学音乐教育朝着更加便捷和智能的方向发展。学生甚至可以借助AI教学手段来实现创造音乐专辑的可能,从而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验音乐,创造音乐。中学音乐教师积极探索AI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引导AI教学手段与中学音乐教学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融入AI手段的具体策略

1.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做好教学角色定位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也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AI技术迅速发展。因此,随着教育的改革,将AI手段融入到中学音乐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教学改革的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师常常面临着下岗的风险。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活动可以由AI来代替,能够让学生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这要求中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和创新,找准在课堂中的定位,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中学音乐教师仅仅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在课堂上能够利用AI手段来进行音乐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花城出版社中学音乐教材中的作品节奏时,中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AI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和陪练。让学生自己下载APP或者其它方式,并根据相关操作来进行反复的学习。而中学音乐教师此时需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利用AI教学手段来进行音乐教学,指导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方向和效率,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表演创造力,能够让学生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为学生建立良好的AI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果

我们正处于AI的时代,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方便快捷的智能生活设施。但是,校园作为学生受教育的地方,也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建立良好的AI教学环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中学音乐教师可以在校园中的不同场所,为学生配备一些和相音乐相关的智能设备,可以让学生自由地使用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可以充分放松自己的心情,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中学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或者开发课程app来共享课程资源,能够让学生通过这些途径来进行音乐学习,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技术进步的同时还能够形成较高的艺术素养。

例如,在学习花城出版社中学音乐教材中的作品赏析时,由于中学时期的学生常常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所以可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AI融入到中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来,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另外,中学音乐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班级群中分享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欣赏,从而有效缓解学习压力,促进更加高效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3.建立新型的结合AI手段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

我们的时代背景常常要求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结合AI手段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因为学生由于升学压力较大,教师没有必要把学生完全固定于教室的座位中,统一去学习某一个音乐的知识内容。在教学时,中学音乐教师常常可以利用AI手段使学生自由完成教学任务。然后,中学音乐教师对一些难于理解的內容进行补充和指导,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认可和快乐。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可以设置学生的展示时间,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可以让学生的压力得以释放,也可以检验学生利用AI手段来学习音乐的成果。中学音乐教师必须要保障AI中学音乐教育教学能够保持可持续地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采用分阶段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要了解当前AI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学术研究成果,其次,对一些AI+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调研,从多个角度来总结和反思,从而能够理性认识当前现状,以及建立新型的结合AI手段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学生良好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以及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学音乐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趋势和潮流,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融入AI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灵活地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艺术素养,积极推动我国英语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映雪.倾听·欣赏·互动——谈“相约大剧院——打开艺术之门”公益民族声乐讲座[J].品位·经典,2021(9):1-4+56.

[2]陈刚.课程互融理念在学前弹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1(15):91-92+95.

责任编辑 林百达

作者:朱娜娜

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论文 篇2:

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与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对接

摘要:中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音乐教育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的方向标。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学音乐新课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和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对接,高师必须重视,也是中学音乐教学所期盼的。中学音乐新课标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都具有重要作用。要想顺利实施中学音乐新课标,就必须加大高师音乐专业全方位改革,把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与中学音乐新课标进行完美对接。

关键词:高师 音乐专业 中学音乐 新课标 对接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中学音乐新课标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为主要任务的高师,其专业教学却没有随着中学音乐教育改革而同步推进,也没有完全结合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还是一味向大、全、深方向发展。办学规模无限扩大,师资力量不能满足,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这些都严重偏离了高师音乐专业原本的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律,与中学音乐教育脱节。

一、高师音乐专业当前的教学现状

(一)重专业轻文化

当前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程,轻视文化课程。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把专业课搞好就行了,文化和通识课程可有可无。面对老师的劝导,他们极力狡辩:我们是搞艺术的,文化课跟我们没有多大关系,专业课的优劣才是衡量成败的标准。而文化和通识课程老师则认为,音乐专业学生文化课底子差,学习没有动力。因此,他们在教学中缺乏热情,随意降低教学难度深度和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学生重专业、轻文化现象的蔓延。

另外,高师也没有把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放在重要位置,人文类课程开设得少,文化基础类课程的学时也很短,学生还没有弄懂讲什么,课程就结束了。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怎么可能让学生重视文化课程?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从大三开始就会选修擅长或感兴趣的课程,多数选择钢琴、声乐等技能课程作为主攻方向。很多学生并没有把目标定位成中学音乐教师,把自己当作从事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尽管高师也开设教育类课程,但始终认为,这与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相距甚远,不需要重视。

(二)重技能轻理论

重视技能课程,轻视理论课程是目前高师存在的另一现象。现在高师的音乐理论教学,非常注重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但真正联系到实际教学中却很少。课堂教学中以传授型为主,与学生互动或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却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机会。学生普遍感觉到音乐理论课程枯燥乏味。学习理论课程,不仅要耐着性子深入教材,还要做大量的理论习题,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还有些理论课程教师,往往注重书本知识的条理性,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味地灌输死知识,这也是造成很多学生厌倦的原因之一。

技能课程就不是这样了:声乐学得好,可以在舞台上崭露头角;钢琴弹得好,可以举办音乐会;舞蹈跳得好,可以用优美的舞姿感染观众。这些既可以给观众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同时又能满足日趋浮躁的心理需求。理论学得好又能怎样呢?总不能在舞台上做乐理习题和视唱练习吧。音乐理论课程非但不能满足其出人头地的欲望,反倒要求默默无闻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重技能轻视理论课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重单科教学轻横向联系

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形式比起其他专业来就显得有些特殊了。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同时并存,这倒完全符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规律,但正是这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造就了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

第一,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缺乏联系。文化與专业课程缺乏联系的现象在高师普遍存在。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上很少提及文化素养方面的内容,文化课教学也很少联系专业课知识,它们没有相互交融,也缺乏必要的联系。

第二,技术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缺乏联系。技术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缺乏联系在高师表现得尤为突出:钢琴主项学生居然不会即兴伴奏,声乐主项同学很少用带钢琴伴奏的乐谱直接演唱。技术理论课的老师也没把技能和其他课程进行横向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尤其对中学音乐师资的全方位培养起着十分明显的消极影响。因此,高师进行知识的综合联系,强化学科教学横向联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三,理论与技能课程缺乏联系。理论与技能课程严重脱节缺乏联系。音乐理论是学习各门课程最基本的启蒙知识,是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理论体系,是技能训练的基础、技能实践的标杆,没有理论基础,再好的表演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开设音乐理论课程来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再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

(四)重课堂教学,轻教学实践

高师是培养中学师资的重要阵地,高师音乐专业是中学音乐师资的摇篮。因此,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要以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本,强调教学完成,注重结合中学音乐教学实际。

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是以技术型、技能型和基本理论为主,但无论是其中的理论还是技能课程,最终都是以教学实践的形式来体现的。而目前高师音乐教学重课堂讲授,轻学生参与实践,重教学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重知识技能教学;轻音乐教学实践的发展,重音乐理论讲述。这就会造成教学效果与期望值有较大差距的局面。教师舍得花大量时间将作品指导得尽善尽美,却很少教学生怎样将所学的知识与中学音乐教学联系起来。学生的技能知识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教学经验严重不足。虽然高师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育见习活动,但走马观花似的见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就是教育实习时间也仅一个月,且被放在最后一个学年,即使学生在实习中发现不足,也没有时间进行弥补或纠正,大有流于形式之感。

因此,高师必须摆脱过去的教育模式,把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把重点放在学生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走上台去体验老师和学生的区别,让学生早日走进中学课堂,使学生尽快完成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实践、去亲身感受。

二、中学音乐新课标的要求

中学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中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必须强调以审美为核心,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为轴线,通过审美过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中学音乐新课标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决定了中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当前对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无论从性质和任务、还是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还缺少充分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重视提高,忽视普及;重视比赛,忽视教学;重视培养尖子,忽视面向全体。这些与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宗旨是完全相悖的。

面对音乐专业教育本身出现的问题,以及高师音乐教学与中学音乐教学完全相脱节现象,就使得必须坚持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寻找更好的方法把高师的每个“点”与中学的每个“眼”进行完美对接,使得高师音乐教育培养出能够更多熟练驾驭中学音乐新课标的新型教育人才,为新课标的更好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为了能够全面贯彻中学音乐新课标,完成美育教育的重要任务,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就必须与中学音乐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把中学音乐新课标作为高师音乐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各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今高素质、宽口径的基础音乐人才的教学计划,明确培养任务、建立一套科学有序、创新务实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来完善高师音乐专业教学。

三、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与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对接

(一)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高师音乐教师现在多为单一型教学,造成视野不是十分开阔。这就要求既要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专业和文化素质,又必须一专多能;既能熟练掌握专业课程,又能指导学生音乐实践和教学的能力。教师还要多出去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方法,加以整合吸收。教师还应多参加比赛,加强舞台经验强化自身的艺术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教师的能力提升了,才可能培养出适合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准教师人才。

当前高师的音乐教学内容过于老化,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像音乐史和音乐欣赏类课程,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欧洲音乐史部分,应该补充各大洲不同国家代表性音乐的介绍,以便拓宽学生的视野。

高师的音乐理论水平提高很快,但大多停留在做习题层面上。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把和声写作与钢琴练习结合起来训练即兴伴奏,把和声、复调与曲式分析联系起来进行创作,把声乐以及曲式联系起来进行作品分析等等。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学生不能孤立地学习每一门课程,要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地进行综合性学习。

另外,高师还应该做到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各个学科联系起来共同教学。例如,把声乐与钢琴结合起来训练边弹边唱,把乐理与视唱练耳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得乐理教学音响化、视唱练耳理论化等等。改革创作课程也可以作为一项内容。高师音乐的创作课程多半是歌曲创作,教学时,要利用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新颖活泼的思维方式,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把创作作品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舞台上以歌唱、演奏等形式进行充分地自我表现和展示,使音乐创作得到最大限度地延展。通过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重视感觉培养,提高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要培養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逐渐喜欢音乐,对音乐更深层次理解。运用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交响乐和民族器乐以及各类声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音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提高。

总之,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使知识和技能融于艺术感染之中,化于音乐实践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当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改革课程设置,拓宽教学形式

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要尽可能与中学音乐教学联系起来,不能按照专业音乐学院的课程方案进行压缩降低层次进行,要结合中学音乐教学尤其是当地的音乐教学实际,也不能为了单一完成本身的教学任务而开设课程。为了完成于中学音乐新课标形成对接,可增设课程,尤其是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音乐内容,还可考虑举办中学音乐新课标的讲座,改革教学实习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了解中学音乐新课标的教学实践机会。

另外,让高师学生多走上讲台去实践和体验,把所学的知识在中学音乐新课标的要求下运用出去,加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环节,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逐步理解并掌握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要让乐理、视唱练耳与和声,音乐欣赏和声乐,钢琴与和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开拓学习空间,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容量,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运用知识、探索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请经验丰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到大学课堂进行中学音乐新课标讲座或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让高师学生感受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形式、内容及步骤,在教学方法与途径上,强调音乐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并围绕学生个体来设计教学方法,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这种狭小空间,走进社会这个大舞台去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出去。

(四)完善课堂教学,强化艺术实践

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和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法。多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我实践,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

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尽可能全面接受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教学中,从内容到步骤,都要突出目的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注意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学生的水平和领悟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和掌握,不能只顾及某一个层次或其中比较突出的学生,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网罗所有教育对象。

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注重艺术实践,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音乐活动。学校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各种艺术实践的机会,狠抓常规排练,改变单一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提倡体验模仿探索、合作及综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主动和创新性学习。

另外,加大综合素质培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适当调整课程结构,把重点放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和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对接上。

四、结语

只有把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和中学音乐新课标对接上,才有利于高师人才培养和中学音乐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高师必须依据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内容,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以满足中学音乐新课标对高师培养人才的全面要求。

高师多主持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会教、会唱、会弹、会演、会编、会创、会写、会用的高素质基础音乐人才。在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把德育和美育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中,把高师音乐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入到中学音乐新课标中,以完成二者完美对接。这是高师的培养计划决定的,也是中学音乐教育所期盼的。

参考文献:

[1]汪明舒.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7,(05).

[2]郁正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陸德明.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4]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杨贵仁.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全书[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

[6]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7][美]詹姆士·L·穆塞尔梅贝尔·格.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M].张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作者:施胜

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论文 篇3:

当前我国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生理成长、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他们,学习能力和小学阶段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自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但是目前学生群体、教师队伍、家长群体以及学校层面等在对待音乐学习和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冷静思考,理性分析并对待这些问题,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才能朝着良性方向前进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音乐能启发人们产生美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乐作品不仅有鲜明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而且有悦耳动听的音响,充满生活的气息,表现出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及思想,可以振奋人的精神,促使人积极向上。正因为如此,很多学校都适当地开设了音乐课程,并在课堂中引入适合初中学生个性特质的音乐作品,这样既调节了紧张的学习气氛,又促使了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初中音乐教育的一些问题

我国初中音乐教育暴露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多数普通中学音乐课课程较少,上课的质量也不高,致使许多中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放弃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音乐熏陶和培养少得可怜。从学生群体中的抽样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所学的音乐知识太少,老师并不重视教学,通常以播放影碟的形式敷衍课堂授课;从教师群体中的抽样调查表明:60%以上的教师反馈的信息是学生本身不重视音乐课,学校也不重视音乐教育,教师要想在音乐教学上有质的突破还存在着许多障碍。第二课堂的开设也存在许许多多的现实困难。现从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四个层面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探讨。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初中学生的音乐认知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发展之中。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成人相比,他们的认知水平常常有表面性和片面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情感、情绪日益丰富,但又缺乏稳定性;产生了“成人意识”;并且自我意识增强。

一份关于学生教育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音乐在当今初中生业余生活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下列文艺类型中,你最喜欢哪一类?调查结果是这样的:选择“音乐”的最多,占到了30%;选择“电视、电影”的占13%;选择“电脑”和“美术”的各占19%;选择“小说”的占13%;选择“诗歌”、“摄影”、“书法”的各占2%;而“戏剧”一项则无人选择。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音乐在当代初中生的自我艺术欣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音乐领域内的价值取向上,中学生对通俗歌曲是特别青睐的,其对通俗歌星的狂热追逐,也一度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初中生普遍对音乐教材上的曲目不感兴趣,认为教材上要求歌唱、欣赏的曲目太陌生,且曲调平缓,歌词无新意,与生活环境相距甚远,无法引起共鸣。一些相关的调查研究也表明,通俗音乐是最受中学生欢迎的音乐品种。其已经成为当代初中生业余生活和艺术欣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大部分初中学生在闲暇时间喜欢以接触通俗音乐来打发时间或是以其作为基本的休闲娱乐。不论是现在的电台、电视、或者是网络上所流行的一些歌曲和音乐剧都是他们所喜爱和关注的。但由于这一时期他们的嗓音正处于变声期阶段,虽然喜欢唱歌,却因为声音的改变导致的稳定性差以及对于音乐的感觉产生了不一样的变化,致使其对唱歌活动产生了恐惧感,最应引起老师注意的就是可能会由此产生焦虑感和自卑感等。因此音乐教师在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和心理疏导,就会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从而降低音乐学习的热情。

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上产生的急剧变化以及成人化的意识,让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情感的发泄窗口。那些广为流传的通俗歌曲往往来自于普罗大众,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简单易懂,易于传唱,能较好满足这一时期学生情感和心理的发展需要,自然而然更易于被初中生所接受。也正因为如此,初中学生总是不太喜欢音乐教材上的曲目。再加上少数音乐教师在讲课中缺乏趣味性,吸引力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使得他们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排斥感和抗拒性。还有部分学生认为音乐只属于小三门,不在升学考试范围之内,学好学坏都没有实质性的用处,从而使音乐课在其心目中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体。

在初中阶段由于音乐不是中考必考科目,因此这门课程在初中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小,而且还经常在特殊时期被其它课程占用。再加上专业音乐师资数量缺编较为严重,甚至还有很多学校连最基本的音乐教学设施都没有配备齐全。这也就于无形中降低了部分学生、老师和家长对音乐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二)教师群体存在的一些问题

部分教师对自身职业认知不清晰,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敬业严谨、关爱学生的精神品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举止、优美的教学风范,认真的教学态度等将会成为重要的教育要素直接进入学生的视野。一个爱岗敬业、精力充沛、举止大方的教师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还能美化他们的心灵。这一切,将会直接触动学生的心扉,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本身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发现、感悟和创造生活中和音乐中的美,不断提高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人格情操。

现在普通中学对音乐教学的忽视,导致许多在职音乐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科目的不重视,放松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认为音乐科目并不重要,从而简化课程的教学设计。这部分音乐教师上音乐课往往敷衍了事,一堂课下来,无非是让学生唱几首歌,学几个动作,或者让他们自已欣赏几部音乐作品。这样一来,音乐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日渐滑落,他们会觉得音乐知识的学习是无关紧要的。这将使音乐教育走上一个误区,严重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也存在较大问题。目前音乐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仍存在着以教师为主导,很少关注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和方式,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音乐观念,因此,教师一味要求学生了解乐理知识,欣赏教材罗列的曲目,并认真仔细地把曲名,作者,时代背景,曲中表达的中心思想等信息讲述给学生,强行让学生了解和背诵。这种方式极大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把音乐课上成了语文课,是一种工具主义思想的体现,完全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案例表明,有的老师为了讨学生喜欢,就一遍遍播放同一首乐曲,让学生跟着乐曲打节拍,模仿,或者画符合意境的图画,就结束了。这样,学生们并没有获取到应有的知识,失去了堂课本身的价值,使课堂教学变得毫无意义。

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和交流也是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不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少吸引人眼球的教具,还是有着多么丰富多彩的课堂讲授,没有互动的课堂终究是不完整的,也是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应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次数,把握住课堂中的每一个契机,让学生始终对音乐充满好奇和兴趣。

(三)家长群体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学生家长在对待音乐教育的态度上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特别不重视,另一种是过度重视。

在越来越激烈的升学压力下,部分家长在现行教育政策上做文章,不管孩子是否喜爱音乐,为了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逼迫其对某样音乐技能进行枯燥地学习。还有的家长好面子、喜炫耀,用孩子的证书和奖状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致使许多学生在心里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所谓的重视,实际上是一种功利主义思想在作怪,也是家长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这一点往往不容易被家长群体自觉发现,他们还一直坚定地以为自己所做的就是为孩子好,所以往往缺乏自省。

不重视音乐课的家长思想依旧处于传统阶段。他们只重视孩子文化课的学习,认为音乐是副科和豆芽学科,上与不上都不重要,不会影响孩子将来升学。这种家庭教育观念无疑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观念。结果家长和孩子都只追求文化课的学习,眼睛只盯着考试成绩,不讲其他,一味死读书和读死书,缺乏思想和创新思维,影响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致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不能很好适应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四)学校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我国部分学校的领导眼里音乐课是无关紧要的,音乐教师并非为学校的主力教师,因此其在学校里只需要有无需要多。还有一些学校的领导认为: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确实掌握住学生人数即可,不需要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到音乐中的奥妙或有所体悟,在学校需要各大活动的表演或比赛时,能够挑选出几名代表学校夺得荣誉的学生即可,无需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日常教学秩序方面,别的科目经常占用音乐课堂教学时间,学校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处于默认状态,使音乐课形同虚设。

也正因为学校领导有这样错误的认知,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多数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观念。这一现象在当下属于非常普遍的情况,对于音乐老师来讲也是非常不公平的,与素质教育的精神严重背道而驰。

二、对于初中音乐教育的思考

(一)学生方面

学生应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虽然音乐课程不是主要的科目,但也要认真听讲,努力配合老师的教学。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要让音乐融合到生活和课余时间中。可以适当的对乐器、唱歌和舞蹈进行学习,用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品质。

(二)教师方面

1.教师的态度

教师自己首先应重视音乐课,不应因其是辅助性课程就忽略和简化。要把上好音乐课作为自己的责任和追求,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对课程进行深入研究。要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应有不断钻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夯实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找到更适合于各类学生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发现法和谈话法等。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不能拘泥于教材,要能灵活运用各种网络媒体等相关资源,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教师应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引导其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中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倡快乐学习,在学习中增加音乐活动中的感受分享,使学生能够对于当下的感受有所抒发,藉以获得更多的认同感。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通俗歌曲十分挚爱,音乐教师亦可以在传统民族音乐中加入通俗音乐的元素,让学生比较不同风格的差异性,潜移默化,慢慢引导,这样能够使学生不再厌恶民族音乐,又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课余,教师应与家长进行适当的沟通与交流,对那些喜炫耀、重功利的家长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让其保持一颗平常心,更好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注意事项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清楚了解其音乐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既不是培养作曲家,也不是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在现在的社会中,人们每天都在被各式各样的音乐包围着,良秀不齐,庸雅交杂,美丑难分。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音乐兴趣具有不稳定性,音乐能力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教师要根据这些特性制定出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正确引导和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正确的审美价值判断。

看清这些问题,找到其根源,研究解决方法,是每一个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的义务和责任。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教学的实施者,还是学生们的引路人和同行者,所以教师应放下姿态并不断完善自我,努力与学生一同学习,一同成长进步。

(三)家长方面

首先,家长应摒弃传统思想,用平常心来对待音乐。即使本身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适度创造音乐氛围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家长应在孩子表演和演唱时耐心欣赏与聆听,并适当给予鼓励与肯定,切勿以功利化或专业化来要求孩子对某一样音乐技能进行强制性的学习。适当的音乐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还可以促进其智力、情感、性格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其次,家长在课余应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与配合,以便教师顺利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身在闲暇之余亦可以对音乐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问题,还有利于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要改变对音乐课不重视的观念和态度,安排足够的教学时间,要把音乐课放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完善音乐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备,不断充实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对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要有明确的规划,在报酬上做到同工同酬,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发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学校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许多课外活动小组开始时都是轰轰烈烈,到最后却不了了之,所以课外活动的高质量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学校要重视课外活动,配齐所需设备,提供专业教师及场地,从物力和财力上予以支持,才可以使课外活动小组更好地发展与运行。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成长、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他们,学习能力和小学阶段相比确实有了很大提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自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许多方面虽然都有了明显进步,但是目前学生群体、教师队伍、家长群体以及学校层面等在对待音乐学习和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应该被忽视,我们只有冷静思考,理性分析并对待这些问题,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才可能朝着良性的方向前进和发展,也才可能真正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迈进,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更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2]杨阳.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情绪的影响[J].华章,2011(18).

[3]于艳.新课程标淮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设计[J].读写算,2011(21).

[4]张亚红.“小”学科,大学问(回应当前中学音乐教育四大问题)[J].人民教育,2013(17).

[5]刘宏.关于创新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方式的几点设想[J].科教文汇,

2010(14).

[6]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8]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赵大刚,男,四川达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南充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南充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声乐及音乐教育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耿艺,女,山东东营人,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学科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作者:赵大刚 耿艺

上一篇:音乐教育隐性教育作用论文下一篇:老子思想哲学法则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