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趣味教学

2022-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语文古诗趣味教学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古诗词选编趣味探究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思想、情感及语言文字精华,从古至今都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资源。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加大古诗词比例,体现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过去的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在选编古诗词时考虑到趣味因素,主要体现在:选篇突出诗趣、童趣;编排上更科学、巧妙,助读系统(含课后练习)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存在选篇比例失衡、古诗词编排不够合理、助读系统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古诗词选编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古诗词;选编趣味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必要凭借,也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接受价值观和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2016年9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开始在部分地区低年级投入使用,至2019年秋季全国小学各年级全面使用。这套历时四年编写、集结多方智慧的教科书是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变化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与过去的教材相比,统编小学教材的一大特征是更突出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在选编上较以往呈现较大的变化,其中,更加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注重教材的趣味性是古诗词选编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研究统编教材古诗词选编的特点,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使用新教材进行古诗词教学。但统编教材并不是绝对完美的,教材质量的提升需要更多研究成果支持,通过对古诗词选编情况的分析,及时发现教材编写上的不足,有利于语文教材的完善。本文拟从古诗词选篇情况、编排特点、助读系统(含课后练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尝试总结出新教材古诗词选编的趣味及不足之处。

一、古诗词选篇的趣味性

本文所提到的“古诗词”专指古代诗词,不包括现当代作家创作的旧体诗词。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部分,小学一至六年级推荐的古诗词篇目共75首[1],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共选入古诗词110首[2],在数量上远超课标要求。从古诗词的选篇倾向来看,新教材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选篇重诗趣

统编教材对“诗趣”的呈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從体裁上看,统编教材古诗词选篇涉及体裁类别丰富,七言绝句占比较大,具体体裁情况详见表1。

由表1可见,除元曲以外,各类体裁均有出现,其中近体诗所占比重最大,有95首之多,近体诗又以绝句为主,而七言绝句数量最多,共选取66首,占比约60%。七言绝句之所以在小学古诗词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其自身原因:第一,七言绝句每句七字,可以表达相对完整的句意,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儿童朗读背诵。第二,七言绝句是近体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数量就很多,唐宋时期我国诗歌创作进入鼎盛时期,名家众多,李白、杜甫、王维等人均有大量优秀的七言绝句作品,为文学史的画卷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此可见,七言绝句诗味浓郁,意趣丰富,适合编入小学教材,成为培养儿童语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材料。

唐、宋时期名家作品比重较大。我国是文化大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夏朝至清代,共历经多个朝代,重要的王朝就有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从先秦开始,中国就已经有《诗经》《楚辞》等脍炙人口的诗歌了,后来诗歌在我国蓬勃发展,逐渐出现乐府诗、五古、七古、绝句、律诗、词、曲等丰富多样的诗歌形式。统编教材在选择古诗词时,充分考虑了不同时代的作品,但主要侧重点在唐宋时期的诗词名篇,具体情况详见表2。

由表2可知,各个时代的诗歌作品在统编教材中都有体现,但选诗大多是唐宋时期作品,其余时代涉及较少。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及语文园地)中共选入唐代作品60首,占古诗词总数的54.55%,超过一半的比例,宋代作品共入选35首,占古诗词总数的31.82%。对唐宋时期选诗作者进行统计,出现次数最多的诗人为唐朝“诗仙”李白,共选入《古朗月行》《静夜思》《独坐敬亭山》等9首;其次为王维和苏轼,各有6首入选;白居易的诗作入选5首,杜甫、王安石、杨万里、孟浩然等诗人作品入选4首;其余诸人,如王昌龄、李商隐、李清照等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作品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虽少,但入选的均为经典作品,如王昌龄的《出塞》、李商隐的《嫦娥》、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等,都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

唐宋时期是我国诗歌成就最高的时期,两个朝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诗人,在开放繁荣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共同铸就了我国诗歌的辉煌时期。

综上所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型性”[3]的教材编写要求。具有典型性的诗词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普遍较高,蕴含着丰富的“诗趣”。

(二)选诗重童趣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针对童蒙教育提出:“养蒙之道,通于圣功,苟非其本身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4]指出不能强迫儿童学习,应该顺应儿童天性,根据儿童的需求和兴趣进行教学,是我国早期的“生本”理念。现当代的叶圣陶、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李镇西等学者在阐述教育民主问题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5]。

教学要体现儿童本位思想,作为语文教学基本依据的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同样要体现“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叶圣陶认为:“要使儿童感觉无味,就不是最好的教材。所以国文教材的普遍标准,当为儿童所接触的事物,而表出的方法,又能引出儿童感情的。”[6]对于教材选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之一就是“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7]。从新教材的选文上看,古诗词对儿童兴趣与生活的贴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文充满童趣,符合儿童学习兴趣。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古诗词的选择上,倾向于简单、生动、有趣的作品。如李白的五言古诗《古朗月行》,原诗较长,难度较大,教材只节选其中四句,写的是诗人年幼时对月亮的认知和想象加工,不仅将月亮称作“白玉圆盘”,还将它想象成瑶台仙镜,借此联想到月中的仙人、桂树和玉兔,天真烂漫,富有童趣。

其次,体现传统文化,贴近当代生活。语文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石[8],新教材选入的古诗词,许多都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如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9]这首诗体现了我国的“春节文化”又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对学生而言,古今类似的文化习俗也是富有乐趣的。

再次,写景作品多亲近自然。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的诗歌就有40多首,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在这些作品中,蕴含着古代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给今天的我们再现了古时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用夸张的手法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观,再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给小学生展开一幅美轮美奂的西湖画卷。写景的诗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学者黄倩认为,小学生会将在诗词中品味到的山水之美移情到现实中去[10],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词可以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二、古诗词编排的趣味性

古诗词编排方式是教材对选诗的呈现方式,新教材在古诗词编排设计科学巧妙,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在对选诗的编排上体现出的趣味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一)兼顾广度和深度的立体结构

统编新教材立足小学生实际,用科学的眼光,从丰富隽永的中华文化宝库里精心挑选了110首古诗词编入统编新教材中,体裁丰富,题材广泛,对于引领小学生领会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深远影响。

新教材中的古诗词编排进行分栏设计,选诗主要分布在课文“语文园地”及“古诗词诵读”中,其中,选作课文的有61首,课文以外则有49首诗词(“语文园地”与“古诗词诵读”)。从数量上看,此套教材中的古诗词体量很大,远多于以往版本的教材,可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非常强调“量”的积累,旨在通过让小学生接触大量的古诗词,在浓厚的古诗词学习氛围中陶冶性情,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另外,古诗词所处的位置不同,编排的目的也不同:课文中的古诗词,目的在于识字认字,理解和感受古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初步形成学习古诗词的能力;而“语文园地”“古诗词诵读”中的选篇,目的则在于让学生多读多背,广泛接触,充分积累。课文内外的古诗词分别着眼于儿童学习古诗词的深度和广度,使小学教材古诗词编排呈现出立体化结构。

这样的编排方式,使每册教材中的古诗词分散排布,不会让学生感到太大学习压力,体现了新教材在“传统文化”上的有机渗透[11]。

(二)由易到难的梯度设置

教材在对选诗进行编排时,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古诗词的难度梯度设置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选诗数量随年级升高逐步增多。

由表3可见,“语文园地”栏目中的诗词数量没有随着年级的升高出现明显的变化。在课文部分,一年級上册编入诗歌2首,学习任务较轻,有助于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儿童适应古诗词学习;从一年级下册至二年级下册,每册教材课文中的古诗词数量逐渐增加到4首,并开始以“古诗二首”的形式组合出现,一课当中选入两首古诗,进行对比教学,难度略有增加;三年级上册开始,选作课文的古诗词数量继续增加,每册达到6首,并从四年级开始编入词,以“古诗三首”或“古诗词三首”的形式组合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在六年级下册的最后设置了一个“古诗词诵读”板块,共编入10首诗歌,使这一册书中的古诗词总数达到了17首之多。一方面,六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更高,有能力积累更多的诗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地与初一年级的古诗词学习衔接起来。

第二,选文主题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渐深化。小学低学段选入的古诗词多为写景诗和童趣诗,如一年级上册的《江南》(写景诗),二年级下册的《池上》(童趣诗)等,通俗浅近,明白易懂,基本没有太深刻的主旨内涵,符合“课标”对本学段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诗歌主题逐步深化,在第二学段出现了《题西林壁》等4首,阐述人生哲理的诗歌,《元日》《清明》等3首涉及传统文化的诗歌以及《出塞》《凉州词》等3首边塞诗等,主题由“浅近易懂”向“内涵丰富”明显转变,深度较前一学段增强。到了第三学段,除上述题材外,还出现了忧国忧民、送别诗等不同的题材,主题深度进一步增强。

总之,新教材的古诗词编排新颖立体,别出心裁,课文中的古诗词的数量逐渐增多,选诗主题逐渐深化,都表明教材编写者在编排古诗词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在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习兴趣上的良苦用心。

三、助读系统及课后练习的趣味性

语文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12],在编制语文教材时,不仅要方便教师教学,也要方便学生学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之前的一种引导性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深入的理解学习材料[13]。通常以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的形式进入语文教材的编排中。“课标”强调培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针对小学生而言,助读系统以及课后练习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通常位于单元之前,起到揭示本单元主题的作用。统编教材一至二年级的学习任务以识字认字为主,选文独立成篇,单元设置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围绕同一主题筛选若干课文组成一个单元,使选文与选文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篇即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4]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在导语的设计上,则表现为“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形式,既富有趣味,又具有实用性。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包括《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这三首描绘自然风物的古诗。在单元首页上,人文部分的导语为:“飞鸟在天空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处处都有可爱的生灵。”语文要素部分的导语为:“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情写清楚”。一方面,“人文主题”部分的导语体现了教材编排的人文性目标,通过简单活泼,充满童趣和诗意的陈述性语句,搭建起“自然”的情景,揭示了本单元“自然”的主题,有利于学生对本单元古诗的理解。另一方面,“语文要素”部分的导语则对学生提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其中,“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一条,也与“课标”中对本学段古诗词学习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相符合[15]。

(二)丰富有趣的注释体系

我国的注释出现很早,在先秦文献中就有对《诗经》等的解释,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顾黄初先生强调,给教材作注释和给一般读物做注释有很大不同,多了“辅助教学”的目的[16]。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注释是逐渐丰富起来的,主要涉及拼音注释和课下注释。

拼音注释在统编教材中是“先无后有,逐渐减少”的。出于对幼小衔接以及拼音难度大等问题的考虑,温儒敏教授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先认字后学拼音”,新教材在古诗词拼音注释的编排上也体现了这一理念。首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最初几首古诗词是做为识字的辅助材料出现的,如“识字”板块的《咏雪》和“日积月累”中的《咏鹅》,并没有对诗歌进行拼音标注。随着拼音教学的开始,统编教材开始对古诗进行注音。从古诗的注音情况来看,一年级上册的《江南》《画》《悯农》《古朗月行》《风》,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上册中的所有古诗采取了全文注音的形式,目的是更好的辅助识字阶段的学生阅读,并在注音的帮助下掌握更多字词。从二年级上册开始,随着儿童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统编教材不再对古诗词中简单的字注音,仅对生僻字、多音字注音。如二年级下册《绝句》(杜甫)一诗,其中一句的注音为:“一行(háng)白鹭(lù)上青天。”只对多音字“行”和生字“鹭”进行了注音,再如六年级下册《竹石》(郑燮)一诗,对作者名字中相对生僻的“燮(xiè)”进行注音。并且,从五年级开始,“语文园地”中的古诗全部不予注音。这样的编排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逐渐脱离对拼音的依赖,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因此设置“课下注释”进行适当的解释对学生理解诗词含义是很有必要的。统编教材古诗词部分的课下注释不是从一而终的,“课标”对小学低段(1-2年级)古诗词学习的要求主要是感受情感、语言的优美,对于理解诗歌含义尚无要求,因此没有标注释。从三年级开始,“课标”增强了对领悟古诗文大意的要求,为帮助儿童理解古诗词大意,开始插入文字注释,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获得有趣的课外知识。从注释的类别上看,有解题类的注释,如《赠刘景文》中,对刘景文的身份进行了解释;《示儿》一题的意思是“写给儿子看”;《题临安邸》则对“临安”这一地名解釋为:“南宋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等。也有字词解释类的注释,如《己亥杂诗》中,对“生气”解释为:“朝气蓬勃的局面”;对“万马齐喑”解释为:“所有的马都沉寂了,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除此之外,还有对基本常识的解释,如《夜书所见》中的第三条注释“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第六条注释“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总体上看,统编教材古诗词的注释体系是逐步丰富起来的,起初仅做识字认字的要求,逐渐有了拼音注释,随着对理解的要求不断加深,课下注释也加入注释体系中来,注释丰富、实用、有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国风绘本”式的插图设计

插图也是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中直观明了的插图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明丽色彩的图画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肯定图画对儿童学习的辅助作用[17]。统编教材中的插图非常丰富,几乎每一页都有精美的图画,从插图尺寸来看,兼有全页插图、1/2插图、1/3插图以及更小篇幅的插图[14],使统编教材精美如绘本一般,符合小学生的审美认知习惯。

图画类型也丰富多彩,有儿童水彩画《小小的船》、情节漫画《小松鼠找花生》、实拍照片《手术台就是阵地》等,通过分析统编教材古诗词部分的插图,可见古诗词中的插图与其他课文中的插图有明显差别,所有古诗词课文均采用中国水墨画作为配图。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种,具有“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等特点。

从文字与图画的编排上来看,水墨画以“背景图片”的形式置于底层,古诗词以“题词”的形式嵌于水墨画之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浑然一体,形成天然的国风意境。如四年级下册七单元《墨梅》的配图:以浓墨、淡墨交替描绘出的一株雅致墨梅,紧密扣题。五年级下册四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凉州词》的配图:笔墨晕染出昏黄的天际,一座城楼孤独地伫立在黄沙中。渲染出边关悲壮沧桑的气氛来,与古诗的意境相和。古诗词与古画相互配合,形成“国风绘本”式的古诗词插图体系,使小学教材的“诗趣”更浓了。

(四)重视诗趣的练习设计

统编教材中的练习题位于每一课的最后,也称课后习题。课后习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揭示教学重点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参考课后习题来指定教学目标,因此,习题类的助读系统可以为教学指明方向。对统编教材古诗词部分的课后习题进行整理,可以发现,古诗词的课后习题呈现出学段层次分明的特点来。

首先,第一学段(1-2年级)的课后习题主要以朗读和背诵为主,对于默写、理解诗词含义等并无要求,如一年级上册《江南》的课后习题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一课的课后习题为:“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背诵课文。”“读一读,填一填。”“读一读,记一记。”重点是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诗歌的优美。

其次,第二学段(3—4年级)的课后习题在前一学段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感情的朗读”“写”和“理解”的要求。如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课后习题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芙蓉楼送辛渐》。”“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品格。”在朗读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体现了课标对本学段古诗词学习“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的要求,而默写课文则体现了从要求学生会认、会读到会写的转变。

第三学段(5—6年级)课后习题的要求更复杂,不仅有读、背、写、理解的要求,更有体会情感、自主学习和学习迁移的要求。如五年级下册四单元的《古诗三首》的课后习题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一单元的《古诗三首》课后还设置了一道选做题:“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一首改写成短文。”

对三个学段的课后练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课后习题的难度逐渐加大,学段分明,既与“课标”要求有密切关系,也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统编教材助读系统编制的科学性。但是,無论哪一个学段的课后习题,都重在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古诗词的“诗趣”,例如第一学段的想象、第二学段的有感情朗读、第三学段的体会情感及改写等。

四、古诗词选编的几点不足

基于以上分析,新教材关注“诗趣”,重视“童趣”,与之前几版教材的古诗词编排相比更加突出“趣味”,但这并不意味着新教材在古诗词编排上的做法是完美的,它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此拟提出统编教材编排古诗词时的几点不足,为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提供些许思路。

(一)古诗词选文比例失衡

结合表1、2可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文的比例不太合理:首先,并非只有绝句诗可以体现中国古诗词的情趣。新教材古诗词各类体裁的比重相差悬殊,绝句比重有过大之嫌,且元代仅有一首七言绝句入选,该时代的典型文学形式元曲一首都没有入选,不利于体现中国古代文学的完整性。其次,唐宋时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唐诗,超过统编教材古诗词选文的半数,统编教材的选文朝代呈现“梭形”分布,易使小学生提起古诗词就只知唐宋诗词,不利于系统、完整的体会中国诗词的趣味。再次,选文作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女性作者仅有李清照一人,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很多优秀的女文人,如东晋的谢道韫、唐代的薛涛、鱼玄机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流传下来,是否可以从中选择几首简单的作品或片段编入小学教材,让小学生认识到,不只有男性作家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中国古代也有才华横溢的女性,消除性别偏见,促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古诗词编排不够合理

统编小学教材中,古诗词的编排以三年级为界限,呈现出两种分布形态来。三年级之前的古诗词曾以“识字加油站”和单篇课文的形式出现,如《咏雪》《江南》《静夜思》等,古诗词分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低年级是小学生对古诗词形成初步感知的重要时期,古诗词单篇成课是否科学合理,独立的古诗词能否帮助低龄儿童形成对古诗词的初步认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年级之后,古诗词开始编入单元教学。从统编教材的单元设置上看,古诗词作为单元中的一课与现代文编排在一起,但是单元主题往往与现代文更加契合,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大自然的生灵”,单元中的几篇现代文《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都符合主题,但第一课中的三首古诗在主题上更偏向“自然风光”,从主题上看,编入这一单元略有牵强。古诗词有自己独特的语境,统编教材缺乏古诗文的独立单元,也许不利于古诗词语境的形成。

(三)助读系统实用性有待加强

语文教材需要明确、实用的助读系统来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但本套教材中的助读系统不够实用,主要体现在导语和课下注释上。首先,统编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往是一小段生动有趣,富有诗意的句子,如“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等,诗意盎然的短句的确体现了“人文性”的要求,但在揭示单元主题上的作用却不够明确,对于小学生来讲,可能需要猜测或者教师解释才能理解这些导语的意思和单元的主题,如此一来设置导语的意义就模糊掉了。其次,中高年级对古诗词已经有较深的“理解”要求了,但统编教材中的课下注释不够丰富,尤其“语文园地”中的古诗词,没有设置任何注释,甚至也没有泡泡语、便签或旁批等提示语,容易使教师和学生忽视这一部分的学习,这一部分的古诗词虽然重在积累,但适当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积累,而且,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会加重学生负担,打击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统编教材在古诗词的选文、编排以及助读系统的设置上都展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更加着眼于传统文化的趣味,强调积累。统编教材凝聚着专家学者多年的心血和智慧,但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师要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统编教材,用创造性的思维来使用教材,更好地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并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提供进一步完善的思路,促进语文教材的发展,推动语文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3〕〔16〕〔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1-6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020.

〔4〕(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8.

〔5〕吴连助.生本思想乃语文民主教育之魂: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2(03):7-9.

〔6〕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5.

〔7〕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02):4-9.

〔8〕张志文.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05):67-7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3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4.

〔10〕黄倩.儿童本位视角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11〕刘媛.部编版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古诗词选编及使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12〕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40.

〔14〕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沈致隆译.智能的结构(经典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27.

〔15〕何芙蓉.插图——不可忽视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J].现代语文,2008(32):78-79.

(责任编辑 徐阳)

作者:孙迎桐 任强

第2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古诗词趣味教学办法整合的研究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用于本次教学之中,无法让学生有效学习古诗词,体会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表达的意境、展现的韵律美。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和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古诗词趣味教学办法整合,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趣味教学;信息技术

现阶段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不佳,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运用、未能指导学生采用适合的学习方法等有直接的关系。对此,教师应明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恰当的、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创新语文古诗词教学,如将信息技术与趣味教学法融入到本次教学之中,如此势必能够提高本次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合理性。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更新传统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都围绕教材知识点展开教学,课堂上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语文知识,学生机械地、被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并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牢知识,尤其是古诗词教学,这就使得大多数仅记忆了古诗词,未能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形成了单一、僵化的教学思维,未能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传统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中,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予以更新,促使微课视频、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大大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使之紧扣时代,紧贴学生。

(二)有利于营造古诗词教学意境

古诗词蕴意深厚、情感浓郁、富有韵律,良好地教授和培养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充沛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语言道理、增强学生的韵律美等,这对于学生未来更深入地、有效地学习语文学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现阶段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不佳,仅注重学生学习和背诵古诗词,忽略古诗词赏析。对此,应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语文古诗词教学之中,借助信息技术的视听性、可听性及直观性特点,呈现古诗词所描写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古诗词所描写的意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古诗词,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1]。

(三)有利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中,还有利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课堂上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形式的素材,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古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尝试理解古诗词,探究其中表达的情感与内涵,同时也产生新的看法。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适当地纠正学生学习错误,如此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学习古诗词,还能锻炼和强化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古诗词趣味教学办法整合的正确做法

从新课程改革视角来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是非常恰当的,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上文概述也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适用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中,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古诗词趣味教学办法有效整合呢?

(一)借助信息技术将趣味故事背景导入古诗词教学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他们的自控能力依旧不是很强,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刺激。要想使初中学生能够持续且专注地学习古诗词,应当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古诗词学习。为此,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将趣味故事背景导入古诗词教学之中,营造趣味十足的教学氛围,感染和影响学生,使之保持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有效学习古诗词。也就是教师应当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所要教授的古诗词,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从中筛选趣味事故,将其融入到古诗词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先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和讲述古诗词背后的趣味故事,之后引出古诗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参与古诗词学习[2]。例如《观沧海》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动画故事,如此既能够让学生短时间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此时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观沧海》古诗,不仅不会产生排斥感,反而积极参与古诗阅读、思考及讨论,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古诗词游戏教学活动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古诗词趣味教学办法整合,提高此项教学有效性,还应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古诗词游戏教学活动。初中阶段学生依旧具有爱玩的天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天性来创设语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有效学习古诗词,如此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应当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在基础上合理地创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古诗词游戏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古诗词,之后利用交互式白板来创设问题式游戏,让操控小青蛙过河,每次向前跳到模板上回答一个关于古诗词的问题。如此不仅能够让学生做游戏,还同时思考和解答古诗词问题,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3]。

结束语:

总体来讲,教授初中学生古诗词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扎实记忆古诗词。所以,教师应当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特点出发,巧妙地结合信息技术和语文古诗词趣味教学办法,使教学活动能够真正贴近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古诗词学习,进而理解记忆,如此势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园园 . 阅读古诗,赏诗情画意——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J]. 新课程 ,2020(36):48-49.

[2]张慧,仲萃萍.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0(07):240-241.

[3]季守萍 . 情由境生 情景交融——浅谈初中古诗词的意境教学 [J]. 考试周刊 ,2020(85):29-30

(山东省新泰市翟镇初级中学 271200)

作者:伊晓静 尹逊霞

第3篇:小学语文古诗课堂古诗教学策略再思考

【摘 要】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课堂上思想交流的参与离不开小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小学语文古诗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应该摒弃传统的诗词教学方式,同时,这也是小学生从根本上提高汉语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小学生语文古诗的理解与阅读能力,首先要进行授课方式的改革与完善,进而逐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 互动交流 主动性激发 策略探析

在小學阶段,学生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的接触外来汉语的学习。因为,认识其它事物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学习与表达基本功,学生积极地参与意识能够得到激发。因此,再遇到新鲜事物才会表现出良好的语言功底,增强自身的语言理解技巧。因此,通过创新学习模式教授小学生语文古诗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首先,应该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主动性,这也是开展互动与交流的良好开端。

例如,进行基础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时,不能遵循传统的古诗课教学理念,除了读就是读写,授课教师过多进行说教式授课,即授课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学习,这只是一种效果不好的方式,一味的记或者是死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得到激发,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课堂互动交流的氛围。这样的教学模式进程中,学生的言听计从表现良好,课堂参与效果却很差,这根本没有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真正提高。

一、以心得交流为契机,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不能单纯的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作为学校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方式。因为,小学生语文古诗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交流主动性,从识字方面的浅显学习再到古诗阅读分析能力的转化,古诗阅读的时效性要得到体现,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发挥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例如,对于以下问题:低年级出现学习跟不上,理解能力欠佳、较高年级学生不能抓住诗词重点和诗词传递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程结束没有相应的读书心得或者是古诗学习无重点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从课堂上的交流来获得。但是,他们往往都是被动的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比如,授课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如收集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的古诗词。将学生通过大脑涌现出来的看到过的大量诗词进行总结,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对一首诗词的理解应该让学生逐渐的认识到诗中关键词的作用。

二、创新性培养方法,规范思维互动方式

语文古诗课程学习的标准就是对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独立的阅读古诗并思考和理解古诗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内心的交流与互动可以通过外在的互动交流形式得到提升,这些对于小学生而言,完成语言的基础学习只是一部分,授课教师的安排进程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整体和系统性学习模式开展的同时,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综合的提升,就能完成这些教学与教育目标。首先的目标是培养参与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要开放,不能局限于一学科的教学过程,而是整个思维的交流和提升。第二是提供思维互动的平台,进行批评与反批评。授课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读写与思考的方式,是一种引导,一种合理性的配合。

提升语文古诗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方法指导,另外就是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课堂的互动交流和引导是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步骤。例如,在讲授《泊船瓜洲》和《商山早行》两首古诗时,不能让学生只是停留在背诵,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欠缺就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来获得,作者的归心似箭和旅途的失意之情虽然自己理解不了,但是通过这种交流能够达到掌握并延伸,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能够提出一些关键词等,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生活化教学,理论结合实际创新升华课堂互动模式

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的基础主要是学生的认字辩词能力的提升,但是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实施开拓性的开放性古诗教学活动或者是课堂教学模式,例如,主题式多元化古诗学习、主题回顾性古诗学习、古诗情景交流与分享、实践拓展古诗阅读分享等方式。小学生对语文古诗的学习特别喜欢问,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分享古诗学习心得,提高个体理解能力的同时,感化并传播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李白古诗交流会,像《静夜思》《赠汪伦》等课程学习交流会,授课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古诗阅读学习与交流,使学生产生对课外古诗阅读的兴趣,通过这样不断地进行课堂内外的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激情。

通过开展不同作者的古诗学习活动,如孟浩然、杜甫等,或者是按思乡、怀才不遇等题材开展,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对语文古诗课程教学的形式改善,不断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也能够突出自主学习模式开展的主题。例如在六年级学习《咏柳》一课时,通过选择性的适应课外古诗学习情景,如授课教师更应该让学生进行分组式交流与学习讨论课外读到的古诗,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不断深入的探究与品析,总结古诗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创新性一定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的转变教学理想与教学方式,不断增加小学语文古诗学习的独特性,语文古诗课程中的创新性教学方式需要授课教师不断的结合学生的兴趣,逐步的做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的古诗学习与理解性的互动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苏艳林.论小学语文古诗古诗教学【M】.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2】常兰香.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古诗教学效率【M】.学周刊,2016(05)

作者:张颖

第4篇:小学语文趣味古诗

一、诗词妙用

1、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2.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4.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5.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6.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8、远眺洞庭,平静的湖面在皎洁的月光的辉映下,明亮而迷蒙,美丽的君山在其中,你不由吟道:“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9、中秋的夜晚,小芳在院子里对着一轮圆月,想着远在异乡的朋友,祈祷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小明读了战争的资料,想起了以前那么艰苦的边塞生活,说道:“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1、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满腔豪情。

1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二、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草长莺飞)

4、千锤万凿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间。(千锤万凿)

5、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

九、根据描述写诗句

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2“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

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第5篇: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教学

杨晓华

心里学的研究表明: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原因学生学习的动机越强烈,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短,一节课有效注意一般只能保持十几分钟,而且不稳定,教学中,我针对教材内容。把游戏引进课堂不断调节儿童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儿童处于兴奋与抑制的不断变换之中,即有节奏,又有乐趣,有效地调动儿童的思维积极性。

一、 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 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低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对于初识汉字的孩子们来说,如果老师的启蒙教育没有做好,在以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对语文失去兴趣,这对语文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师傅领进门”,要引得好,引的巧。在识字教学中,不妨把方方正正的汉字变换成有趣的图标、故事或者字谜。比如“善”字,上半部分的是“羊”,有些粗心的同学很容易少写或多写一横,可以把“善”字说成是“一只善良的小羊”。又比如“蠢”字,可以拆成字谜:“春天来了,两条虫子爬出来了。”用形象的方法拆解汉字,不仅让孩子们能很快地记住生字,而且学起来轻松愉快。在课堂上,鼓励孩子们自己去给生字编字谜、编儿歌,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意”,这样一来,学生字就成了做游戏。

在课文的讲读教学中,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即兴表演课文的情节,感受文中人物的心里变化,深化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对于多数时间坐在座位上听讲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方法,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兴发挥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课堂氛围得到活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 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只要学生在学习时体验到快乐,对课程产生兴趣,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而且同我们怎样做,怎样引导同学们的兴趣有关。”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6篇:小学语文的趣味性教学

前河沿小学教育集团 杨丽萍

摘要:“以趣促学”在现代教育里面广受老师与学生的喜爱。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拼音、识字教学等都比较单调、乏味,学生都是好动的,让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在课堂上坐上一节课,是不太可能的,靠硬性压制而造成的死板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以趣促学”极大的活跃课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学提高了一个更加宽阔的舞台。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教学;主动参与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是那巍巍珠穆朗玛,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洛阳城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白洋淀里的打渔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先之乐而乐。”语文从那古人的口中娓娓道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屈原的笔端流出„„语文带着我们到沙俄统治的小城镇体会残酷,到景阳冈的青石板上感悟惊险,到长征路上领悟乐观主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进行积极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啊!“趣味性”乃语文课程活的灵魂。离开趣味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新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性,应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三是汉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语文教学应适应并挖掘这些特征。《新课程标准》同时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促使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从而爱上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语文课程标准》里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可见兴趣对于教学来说很重要。那么该如何让教学充满趣味性,使教学得到提高呢?我为课堂趣味性提出一些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大家分享。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育趣味教育的环境

情感熏陶目标是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例如,在教学李白《望天门山》时,事先设计好课件,独立出现在屏幕上,浩瀚的江水、小船、山峰、绿树„„然后,上课时让同学们根据诗歌的意境,当场演示,组成画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组成了许许多多的画面。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视觉、听觉都受到了极大地冲击,既记住了诗句,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意境获得了独特的感受。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有众多因素,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正确的情感示范。

二、以真实事物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记忆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姓名是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因素,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小伙伴们愿学愿认的,教师可以把班上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定会兴趣十足的。这样,就可以结合教室布置,把全班同学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了老师准备的闪烁星星里,并把它们张贴在宣传栏里,这时学生就会满脸高兴的来找自己的名字和读其他同学的名字,自然而然的也就记住了一些生字。再有,传统的拼音教学都比较单调、乏味,小学生都是好动的,所以我们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设计。例如,在拼读音节的训练中,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展示,例如拼读“文具盒、圆珠笔、铅笔”的音节时,可以让学生拿起相应的实物拼读,使他们手动、口动,学得专心投入。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的把学生调动起来,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以游戏来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一项活动,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游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教授生字词时,学生在反复练习熟记生字的音形义后,已经开始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了。为了调节学生的情绪,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是教师设计“摘苹果”的教学游戏一棵大树上挂满了写有生字的苹果,学生按照游戏规则:哪一个学生准确读出生字词的音,他就能摘下一个苹果,从树上摘到苹果后,用苹果上的字词练习说一句话,说对的给予奖励。这样的教学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 游戏是一种能动的、充满想象的主体活动,学生常常在自主性很强的游戏中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这正是创新意识得以滋生的土壤。在学习《狼和小羊》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想象,自由地发挥“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之后发生的故事。学生写的结局千奇百怪,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痕迹,有一个学生写道:小羊机灵地跳到一边,狼扑了个空,掉到了水里,水流很急,一下子就把狼卷走了,狼不断挣扎,大叫“我一定会回来的!”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这样的教学游戏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学习、想象的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育趣味教育的环境

情感熏陶目标是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例如,在教学李白《望天门山》时,事先设计好课件,独立出现在屏幕上,浩瀚的江水、小船、山峰、绿树„„然后,上课时让同学们根据诗歌的意境,当场演示,组成画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组成了许许多多的画面。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视觉、听觉都受到了极大地冲击,既记住了诗句,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意境获得了独特的感受。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有众多因素,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正确的情感示范。以情感的课堂,动情的教师来牵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其实也就体现了一种趣味性,有了这样的前提,进行深层次的趣味性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五、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培育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认识活动,也是一种智力活动,即认知和提高认识能力的活动。但教学过程除了智力活动之外,同时还有非智力性活动。教育心理学家潘淑认为学生的学习“这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有关学习的 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绪与意志等;另一类是有关认识过程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前者与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它对认知过程及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动力、激发作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运用独特的语言训练,强化学生人格的养成

“工具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训练与趣味教育是血肉与灵魂的关系,是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是语言文字工具训练与趣味陶冶的综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意引导学生于语言习得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首先,要求教师在常规的听读训练中锐意革新,要将学生从有限的所谓“重点”篇章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新闻媒体,不断吸取传统民族文化精髓,感受时代改革的惊涛骇浪和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而这一切都应该在听、说、读、写中去落实。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有的想起了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大街小巷的“当代雷锋”;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环卫工;有的想起了战斗在玉树第一线的武警战士;也有人说起了为学生呕心沥血的老师„„学生们在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以及心灵的洗涤。

七、建立师生的平等对话,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些教师往往会把这种情绪带到教学当中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工作。还有些教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成天板着脸让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久而久之便与学生疏远。《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首先,教师注意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你的脸上清楚地写着真诚与善良,你已经品味得相当不错了,老师真的还没有想到这些呢!”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另外,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应该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我想对你的要求提得高一点,因为你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吗?”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时也是智慧的。 总之,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更应关注的是充分挖掘趣味资源,走进教材,走进学生的生命领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趣味,课堂才能由此焕发生命活力,也才能彰显语文教学这门美丽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与教学研究 [2]小学教育学 [3]高效课堂

第7篇:浅析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

摘要:不同的老师教学生的方法也不同,近年来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不仅要致力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要重点培养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小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全面的理解古诗词,获得更多的生活感悟。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

引言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效应该用一代人进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来衡量。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具化形象原则

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其生理、心理发展还不健全,特别是小学生思维处在具象思维阶段,即对问题的解决过程需要借助头脑中的各种形象或者表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思维的这一特点,在古诗欣赏教学中应该从文本内容出发,以形象来展现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诗歌情感,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对学习古诗更加感兴趣。同时也便于小学生理解古诗、体会古诗中的内容,特别是当前小学生生活环境、情感体验的缺少,只有通过具化形象的方法才能够让小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小学古诗教学的美,才能够真正喜欢上古诗欣赏的教学。

(二)创设朗读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过于重视学生古诗词背诵与默写能力的锻炼,忽视了对学生古诗词的朗读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对古诗词达到“倒背如流”的境界时,却无法理解古诗词意思、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对此,新时期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朗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视听结合,诱导学生思考

利用多媒体创设出视听结合的古诗教学情境,并在这个基础上诱导学生思考,这是提高古诗教学效率、达成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这时,根据学生对视频的理解,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和看法。例如,教学古诗《山行》一文,在学生通过视频、旁白进行体验的同时,我要求学生围绕视频的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古诗主要描述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哪些特点?古诗是如何介绍的?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哪些风景?这些风景又是怎样的?”随后,导入古诗,要求学生朗读思考,从古诗中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审美教育策略

(一)因材施教,注意欣赏内容美

古诗的主要价值就?w现在古诗的内容上,古诗的内容不仅是诗歌匠心独运的结果,也是诗人创作时情感的真实体现,因而,在欣赏过程中,应该抓住诗歌内容的主要特点,针对这个特点进行内容的欣赏,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古诗内容的欣赏要让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并且是学生自己真切的体会,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意识到古诗的美,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对古诗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学习。同时,对内容美的欣赏,在因材施教,个性化解读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跳出文本框框的束缚,使小学生能够真正的自由发展,使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推动小学生心理的自信,情感的自信,培养小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创造性,激发小学生的活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古诗的语言较为简洁,但其中却包含了很多的内容,这就给学生创造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古诗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方便自己的记忆,这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是用灌输式教学,以教师自身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地位较低,被动地接受相关的内容,无法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情感的代入

古诗有着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对于学生而言,前后押韵的古诗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古诗的教学要彻底贯彻阅读教学的理念,既要传承优秀的教学经验,又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次的阅读中反复咀嚼,反复思考古诗的内容,用心去阅读,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带入,让学生除了掌握阅读技巧外,还能深刻领悟到古诗的情感,以一定的感情作为阅读基调,仔细品味古诗的艺术,不能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要从内而外地理解古诗,理解每个诗人的心情,进而丰富自身的情感。

(四)阅读环境,激发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爱阅读的好习惯不仅与孩子们自身的兴趣有关,还与他们周围的阅读环境有关,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他们身边的家长朋友都喜欢阅读,并经常带小学生们去图书馆等阅读场所,那么他们也会逐渐被感染,进而喜欢阅读了。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通常是愿意接受的,不然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对文字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这样就需要老师在课外休息时间给他们讲讲《安徒生童话》中的小故事,他们在被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之后便会渐渐渴望阅读了。当然,在小学建立一个小学生阅览室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那里孩子们一起坐着阅读,分享各自看到的有趣的读物。

结语

中国的古代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学习古诗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情感道德修养。小学语文老师要认真对待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出现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大胆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薇.浅析“古诗”在情智培育中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3(4):34-35

[2]霍春荣.趣味引导,古诗教学三部曲[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4)

第8篇: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雷山县排告完全小学 冷可明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二、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三、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

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

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总之,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殿堂,使学生领悟到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第9篇: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方法研究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教学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课程。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十分的单调和枯燥,长久以来容易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效果难以提升。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思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引起学生注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教学;研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一堂生动并带有趣味性的课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在当前积极的对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有效地强化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下面将对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为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因此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长久以来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下面将对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的必要性进行讨论。

1.活跃课堂氛围

趣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主要可以通过情境模拟、文字游戏等方式来进行,这些形式的教学活动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好动性格。通过活动学生将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加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使课堂氛围更加的活跃。

2.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从整体上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内在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生们喜欢的教学方式,学生将带着一种美好的情绪来参与教学活动,从而真正的爱上语文教学,提高学习的动力。

二、小学语文趣味教学实施的措施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他们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面对这样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何时候都应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上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便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蜜蜂》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通过调查和询问等方式来了解到蜜蜂的特征,并在课堂中进行讲述,通过自己的话语将自己心目中的小蜜蜂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学会自己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同时也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处于主导位置上,并始终保持着不可侵犯的严肃表情,这样的课堂环境学生很难与教师进行交流,并且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很害怕的感觉。要想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们就应积极的打破这种传统教学的束缚,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课后,应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能将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并愿意向教师倾吐自己的心声。这样以来教师将更加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安排课堂教学,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方式还将真正的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改观,更加愿意与教师亲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起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实施美育教育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包含着强烈的美育教育意义,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思维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书本中的内容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怀,体验作者当时的感受,真正的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牢牢的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走向,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对这种情感进行充分地表达。通过美育教育学生将摆脱传统教学的模式,不再受到传统教学的压迫,更能体会到课本中所含有的深刻意义,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学习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4.适当引入趣味小故事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教师一味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来进行语文教学,那么学生很难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不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难以提升教学的效果。但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适当的融入一些趣味性故事,那么尤其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者神话故事,那么将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使课堂氛围更加的活跃,同时也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进展更加的顺利。

5.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兴趣等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例如古诗比赛或者故事比赛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充分的发挥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优势能得到展示的机会。这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教师应对学生难以完成的任务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重新找到正确的方式,解决难题。例如在古诗词比赛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诗词的讲解,然后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古诗内容。在比赛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要能背出古诗,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对古诗进行描述,讲出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内心的感受。此外,趣味教学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还应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来面对接下来的教学,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和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趣味教学方式有很多中,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师都要尊重学生主体性,并在学生的兴趣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04):62―64.

[2]杜洁琼.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1,(03):75―78.

[3]陈妙兴,林月娥.小学语文目标教学浅探[J].教育导刊,2012,(Z2):42―44.

上一篇:幼儿园承包合同下一篇:物业服务标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