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初二上学期末试卷

2022-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黄岛初二上学期末试卷

初二上学期期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卷

八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2课。

选择题(共25题,5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斤鸦片。“他”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邓世昌

2.“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这一观点的根本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A.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3.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圆明园大量珍贵文物流落海外始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5.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一时期中国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6.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A.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天京变乱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7.太平天国后期,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写成《资政新篇》的领导人是 A.洪秀全

B.洪仁玕 C.韦昌辉

D.杨秀清

8.如下图,漫画是对哪一事件的形象描述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洋务运动时期,某留学生想到军事企业中去工作,你认为他应进哪一家企业? A.开平煤矿

B.轮船招商局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0.“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亚洲新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C.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12.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900年,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强迫清政府投降,推动中国改朝换代 C.强迫清政府投降

D.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自身侵略利益

14.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割地赔款

B.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中英双方协议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5.1910年春,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

16.下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某校几位八年级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18.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指出,“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时代”是

A.师夷长技时代

B.君主立宪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民主科学时代

19.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才发现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0.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件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虎门硝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⑥

21.某校历史小组以“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2.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23.

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

]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4.

下列四组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 [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邓世昌——黄海海战

C.李鸿章——洋务运动 D.陈独秀——戊戌变法

25.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所示知识结构图是刘文同学设计制作的。李老师发现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12分)

错误一: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但遭到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严重滞销。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在中国禁烟后,英国政府发动了鸦片战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2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挨打史。但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3)举一例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史实。(2分)

(4)假如你班要开展一次演讲会,上述材料就是演讲会的内容,请你帮助确定演讲会的主题名称。(2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

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反思?(2分)李鸿章等人筹建了三支新式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哪个?(2分)

(2)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2分)由此展开了什么事件?(2分)

(3)材料三是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这位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哪一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2分)

(4)据材料四,陈独秀等人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2分)请再列举这一运动中的两位代表人物。(4分)

(5)概括上述几次运动的总体发展趋势。(2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即不尽在师夷长技),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革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国家的富强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这实际上指出了洋务运动的什么局限性?(2分)他在给李鸿章的上书中还大力推崇日本,这表达了他当时怎样的救国主张?(2分)孙中山的上书被李鸿章拒绝后,材料二表明他的救国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依据材料三可知,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贡献?(2分)它没有完成民主革命哪些任务?(2分)

(3)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你认为孙中山先生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去学习、发扬?(4分)

选择题答案:1-5:ACADD 6-10:DBADC

11-15:CBDDB

16-20:CDDAD 21-25:ACDDA

第2篇:初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测试卷

A卷(100分)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绥靖(suí)震悚(shù)伎俩(liá)屋舍俨然(yǎn)

B寒噤(jìn)举箸(zhù)匀称(chèn)濯清涟(zhuà)

C疟疾(nüè)愧怍(zhà)藻井(zǎo)天启壬戌(wū)

D归咎(jiù)吊唁(yàn)胚胎(pèi)选贤与能(yǔ)

2、在空格处依次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构不成画面。

A为了因为因而B由于因为所以 C因为因为所以 D为了但因而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来不合坐一条板凳。 B天空中眼花缭乱地飘着白云。

C他的故事讲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D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别具匠心,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老师的一番教育,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

C他的家乡是黑龙江省青岗县人。

D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C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D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6、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2分)

锐不可挡张皇失措响彻云宵惨绝人寰情郁于中

鸣钟击罄销声匿迹天衣无缝在劫难逃无动于中

7、古诗文理解默写填空(每空0.5分,每个错别字扣0.5分,共8分)

①古代诗词与季节有关的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然而也有感受独特、与众不同的。例如刘禹锡的《秋词》中,秋高气爽、鹤冲云霄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

”而在杜甫的《春望》里,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

②《答谢中书书》中描写自然景物朝夕变化的句子是:;。 ③《石壕吏》中“。,”三句写出了老妇人三个儿子的不幸命运,暗示了战争的残酷。

④《湖心亭看雪》中运用手法写美景。其中量词的使用别出心裁,富于表现力。“痕”、“点”、“芥”、“粒”四个量词极写湖堤、亭子、舟、人的,以此衬托西湖雪景的广博与浩茫。

⑤白头吊古风霜里,。(陈与义《登岳阳楼》)

二、 阅读理解(30分)

(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A!”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B。”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8、父亲买橘子回来 “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轻松的原因是(2分)

9、“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句话应放在文中()处,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3分)

10、本段对父亲进行了、、、描写,叙述了的经过(不超过四字)。(3分)

11、本段直接写父亲时的,表现了。两次写到“流泪”,第二次流泪表达了“我”之情。(2分)

(二)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彻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12、这段文字说明对象是,以此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有、和的特征。(4分)

13、判断文中相关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分)②⑤⑥⑨

14、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15、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顺序,即由到

(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惨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给文中的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汉字注音(1分)yǎn()属()

17、解释下列词语。①奔②良③溯④或(2分)

18、翻译: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2分)

19、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节奏。①巴东三峡巫峡长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20、选文第段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限四字),其特点怎样(限一字),选文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3分)

三、作文(50分)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请以“尊重”为话题,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生活,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答案:A卷

一.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1分)

1B2B3A4D5 B6 B7B(每题2分)

8同情是,(2分) 9《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或《复活》《童年•少年•青年》(2分) 10(1) √ (2) × (3) √(4) √ (4分)11(每小题1分,共9分)

① 鸢飞戾天才,望峰息心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④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⑥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阅读理解(19分)

12 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海燕快速勇敢飞翔的雄姿和气势(2分)

13环境描写。点明暴风雨来临,用恶劣的环境烘托海燕的雄姿(2分)

14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从形、色、声三方面描写,突出海燕矫健高傲锐不可当的雄姿(2分)

15他们惊恐万状的丑态,反衬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象

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破坏他们安乐窝的不革命和假革命者。(2分)

16(2分)①祗(只是) ②骈(两马并驾)③策(用鞭子打)④策(鞭子) 17翻译(2分)(1)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2)况且想和普通的马一样也不可以,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8(2分)①食通饲,喂。②见通现,表现。③材通才,才能。④邪通耶,呢。

19(2分)(1)千里马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其真不知马也

20(3分)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意思对即可)

第3篇:初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测试卷

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测试卷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绥靖(suí)震悚(shù)伎俩(liá)屋舍俨然(yǎn)

B寒噤(jìn)举箸(zhù)匀称(chèn)濯清涟(zhuà) C疟疾(nüè)愧怍(zhà)藻井(zǎo)天启壬戌(wū) D归咎(jiù)吊唁(yàn)胚胎(pèi)选贤与能(yǔ)

2、在空格处依次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构不成画面。

A为了因为因而B由于因为所以 C因为因为所以 D为了但因而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来不合坐一条板凳。 B天空中眼花缭乱地飘着白云。

C他的故事讲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D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别具匠心,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老师的一番教育,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

C他的家乡是黑龙江省青岗县人。

D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C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D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6、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2分)

锐不可挡张皇失措响彻云宵惨绝人寰情郁于中

鸣钟击罄销声匿迹天衣无缝在劫难逃无动于中

7、古诗文理解默写填空 (1)《归园田居》表明作者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3)《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理解(30分)

(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A!”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B。”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8、父亲买橘子回来 “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轻松的原因是(2分)

9、“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句话应放在文中()处,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3分)

10、本段对父亲进行了、、、描写,叙述了的经过(不超过四字)。(3分)

11、本段直接写父亲时的,表现了。两次写到“流泪”,第二次流泪表达了“我”之情。(2分)

(二)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彻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12、这段文字说明对象是,以此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有、和的特征。(4分)

13、判断文中相关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分)②⑤⑥⑨

14、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15、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顺序,即由到

(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惨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给文中的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汉字注音(1分)yǎn()属()

17、解释下列词语。①奔②良③溯④或(2分)

18、翻译: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2分)

19、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节奏。①巴东三峡巫峡长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20、选文第段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限四字),其特点怎样(限一字),选文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3分)

三、作文(50分)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请以“尊重”为话题,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生活,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答案:A卷

一.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1分)

1B2B3A4D5 B6 B7B(每题2分)

8同情是,(2分) 9《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或《复活》《童年•少年•青年》(2分) 10(1) √ (2) × (3) √(4) √ (4分)11(每小题1分,共9分)

① 鸢飞戾天才,望峰息心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④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⑥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阅读理解(19分)

12 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海燕快速勇敢飞翔的雄姿和气势(2分)

13环境描写。点明暴风雨来临,用恶劣的环境烘托海燕的雄姿(2分)

14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从形、色、声三方面描写,突出海燕矫健高傲锐不可当的雄姿(2分)

15他们惊恐万状的丑态,反衬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象

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破坏他们安乐窝的不革命和假革命者。(2分)

16(2分)①祗(只是) ②骈(两马并驾)③策(用鞭子打)④策(鞭子) 17翻译(2分)(1)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2)况且想和普通的马一样也不可以,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8(2分)①食通饲,喂。②见通现,表现。③材通才,才能。④邪通耶,呢。 19(2分)(1)千里马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其真不知马也

20(3分)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意思对即可)

第4篇:初二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15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2、下面哪一种现象是由漫反射引起的

A、从平面镜里看到物体的虚像

B、通过平静的水面看到岸边树的倒影

C、能从不同的方向看清电影屏幕上的像

D、在烈日下看到玻璃上发出刺眼的光

3、人站在平面镜前,关于他的像,正确的说法是:

A、若人远离镜面运动,则人看到他的像靠近镜面运动

B、人离平面镜近时像大一些,离平面镜远时像小一些

C、当人举起右手,平面镜中的像也举起右手

D、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4、一条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那么,反射光线将

A、靠拢法线 B、远离法线 C、方向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5、一位同学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2米处,沿与镜面垂直方向向镜子移动了1米后,镜中的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

A、2米 B、4米 C、1米 D.6米

6、下述光学器件中,能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面镜 D、凹透镜

7、下列光学器件中,哪个不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镜头 D、幻灯机镜头

8、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像对幻灯片来说是

A、正立的、放大的实像 B、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C、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D、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9、王明和刘刚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王明总比刘刚提前10米到达终点,现如果让王明远离起点10米,刘刚仍在起点起跑,则:

A、同时到达终点 B、刘刚先到达终点

C、王明先到达终点 D、无法判断

10、坐在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铁轨两旁的树木迅速后退,这位乘客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树木

C、乘客坐的列车 D、迎面开来的列车

1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秒钟内通过4米的路程,那么它在前 2秒内的运动速度是:

A、2米/秒 B、1米/秒

C、1.5米/秒 D、0.5米/秒

12、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3,则:

A、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路程的1/3

B、乙所用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1/3 C、通过相同的路程,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3倍

D、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是甲通过路程的3倍

1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只能靠空气传播;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只能靠液体传播; D.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

14.像的大小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的:

A.平面镜的大小 B.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

C.观察像的角度 D.物体的大小

15.一人骑自行车沿笔直的公路行驶,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米,则: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4米/秒

C.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

D.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米/秒

以下题目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的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速度大

B、运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速度大

C、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D、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的速度大

17、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放大镜时,应将被观察物体置于放大镜焦点以内,物体越靠近透镜, 得到的像越大 B、用照相机时,应将被拍照物体置于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处

C、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制成的

D、用幻灯机时,应将幻灯片置于镜头的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

18、一个人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上,王明说:这个人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同船坐着的人 B、船

C、河水 D、岸上的树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9、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

20、速度是表示____的物理量。

2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千米/秒。

22、影子形成的原因是____。

23、平静的湖水水面可以清楚的映现岸上的景物, 这是由于光线在水面发生____的结果。

24、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80度,那么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____度。

2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半分钟内通过60米的路程,则这个物体在前30米路程中的速度是___米/秒。

26、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____入射角。

27、72千米/小时____20米/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使用照相机照相时,要使底片上的人像大一些,镜头到人的距离应____, 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应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9、汽车上的人看见路旁的房屋向正北方运动,这是以____为参照物,如果以房屋为参照物,汽车向____方向运动。

30、地球同步卫星对____是静止的,以____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31、产生声音的原因是____。声音在真空中是____传播的。(填能或不能)

32、A、B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VA∶VB=2∶3,则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tA∶tB=____。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4分)

33、如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的像 ]

34、图2中的两条反射光线,是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试确定点光源及像点S’的位置

35、如图3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根据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6、根据图4中光线画出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

37、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8、在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3分)

39、凸透镜成像实验表明:

(1)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 __;

(2)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 __;

(3)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 __;

(4)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 __。

40、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__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__。

41.天平是测量 ___的仪器.使用托盘天平时,必须把它放在__ 上,然后把游码__ 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 ___,其标志是 ___.如果指针偏右侧,则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 调节.

42.用天平称水的质量,根据甲乙两图,水的质量是 。

五、计算题:(共18分)

43、汽车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小时,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6分)

44、一列长250米的列车,以18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历时11分50秒,那么,大桥的长度是多少?(6分)

45、步行人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骑车人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若步行人先出发30分钟,骑车人需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步行人?(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C

7. B 8. D

13. D 14. D

二、填空题:

3. D 9. C 15. C

4. A 10. C 16. CD

5. A 11. B 17. CD

6. C 12. D 18. AB

19、 米 、 刻度尺

21、 3×105

23、反射

27、等于

20、 物体运动快慢

2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4、50

25 、2

26、大于

28、 减小、 增大

29、汽车 、 正南

30、地球 、 太阳

31、物体的振动 、 不能

32、3∶2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39、(1) u>f (2) u>2f (3) f

40、2.92 1毫米

41、 质量、 水平桌面、调到零刻度、天平横梁平衡、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左

42、40g

五、计算题:

43、汽车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小时,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5分)72千米

44、一列长250米的列车,以18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历时11分50秒,那么,大桥的长度是多少?(6分)3300米

45、步行人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骑车人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若步行人先出发30分钟,骑车人需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步行人?(6分)0.25小时

第5篇:初二地理期末试卷

2012.

1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1年3月22日 “世界水日”的主题()

A. “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B.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C.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D.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2、我国的陆地面积约

A 、960平方千米B、960万平方千米

C、9600平方千米D、1200万平方千米

3.我国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

A.23B.34C.31D.3

54.下列省级行政区与简称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A.上海—海B.重庆--渝C.辽宁省—辽D.香港—港

5. 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点的()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1年4月28日公布全国人口数为1339724852人。

A第四.B第五.C第六.D.第七

6.我国关于人口的基本国策是()

A.改革开放B.计划生育C.科教兴国D.可持续发展

7、我国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土家族B、壮族C、汉族D、藏族

8、泼水节是我国的一种少数民族的盛大传统节日,该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B.朝鲜族C. 蒙古族D. 傣族

9.如图所示的地势变化示意图中,最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10.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中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得益于()、

A 季风气候多样,海洋性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雨热不同期D季风气候多样,灾害性天气少见

11.春节期间,哈尔滨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而南国广州却是温暖如春,是花的海洋,造成这两地景观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季风影响

1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B.由南向西北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3.“‘黄金水道’多河港”体现了长江的

A.水能丰富B.灌溉价值C.航运价值D.养殖效益

14. 黄河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形成“地上河”

A.上游B. 中游 C.下游D.源头

15.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自然资源总量贫乏

C.人均资源丰富D.总量打,种类少

16.下列各项,属于对土地合理利用的是()

A.在耕地上兴建开发区B.在草地上过度放牧

C.在南方开垦水田D.在山地林地中大量兴建滑雪场

17.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

A.跨流域调水B.兴修水库C.防治水污染D.人工降水

18.下列作物中,生长在南方地区的是()

A.甜菜B.花生C.小麦D.水稻

19.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B.工业C.交通运输业D.商业

20. 上海市位于下列哪一个工业区()

A.沪宁杭工业区B.珠江三角洲工业区C.京津唐工业区D.辽中南工业区

二、连线题(每线2分,共16分)

21.将下列对省级行政区的描述与相应特点连线(8分)

①面积最大的省区A云南省

②人口最多的省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③跨经度最广的省区C广东省

④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D内蒙古自治区

22..根据下列情况选择最合理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8分)

①从香港运往哈尔滨一箱急救药品A 汽车

②红星水库鲤鱼运往阿城中心市场B 飞机

③10万吨海盐从天津长芦盐场运往上海。C 火车

④30万吨大米从哈尔滨运往北京。D 轮船

三、综合分析题(共44分)

23.读图回答问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2)从与大洲、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洲东部,()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我国位于()纬度,大部分位于(),小部分位于(),没有()。

24读“中国地形图”,回答:

(1)填出主要地形区:E 是()平原,以“黑土地”著称;B是()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A是()高原,G是()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

(2)图中C和H之间的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一月份()℃等温线和()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3)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我国地势的第()阶梯。受地势影响,自()向()流,最终注入()洋。

25.下图是漠河、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分配图,读图,完成下列

(1)A,B,C,D

(2)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年降水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雨季最长的是,最短的是。我国的降水南方与北方的主要不同是。

(4)图中纬度最高的是,位于(温度带),北京位于(干湿地区),上海位于(干湿地区)。

26.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

我国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

材料三: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比我国西部的许多地方更为恶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过日子极重节水———马桶上都有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产中,享誉世界的节水农业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同时,它出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的收入更超过出口农产品的收入。

(1)根据材料一中可以得知我国被联合国列为13个()国家之一。 中国虽然水资源总量(),但是人均().(2)材料二中我们得知我国水资源存在空间分布(),出现了南()北 ()的现象。而且存在()现象。

(3)材料三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4)请为家庭节水提出合理建议 (至少两条)

初二地理期末试卷答案

一、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计40分)

1-A2.B3.B4.A5.C6.B7.C8.D9.B10.B11.A12.D13.C

14.C15A

16.C17.A18.D19.B20.A

二、连线(每线2分,共计16分)

21.①—B②—C③—D④--A

22. ①—B②—A③—D④—C

三、综合(共计44分)

23.⑴东, 北⑵亚,太平⑶中,北温带,热带,寒带(每空1分)

24.⑴东北,青藏,内蒙古,长江中下游(每空1分)

⑵秦岭,0,800(每空1分)

⑶一,西,东,太平(每空1分)

25. (1)漠河广州上海

(2)漠河(每空1分) (每空1分)

(3)广州漠河广州漠河

(每空1分)

(4)漠河寒温带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每空1

分)

26.⑴贫水丰富不足⑵不均匀丰缺(或多少)污染(每空1分)

⑶节约用水(1分 )(言之有理即可)⑷略(言之有理即可)(2分)

第6篇:初二英语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满分120分):

1.注重双基考查,知识覆盖面广,难易度适中。 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部分知识点考查全面,分别涉及了各类词法知识、固定短语、情态动词以及重点句法知识。如:人称代词、不可数名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动词短语、疑问副词、情态动词及过去时等。

2. 试题比较灵活、具有一定开放性。

1)阅读理解:本次短文都贴近生活,学生们都比较感兴趣。阅读能力一直是我们学生中存在的较大问题,总的来说好一点的学生答的还可以,得分率也比较高。中下等学生丢分较严重。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书面表达:命题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人文关怀;设计的问题情境真实自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列出提纲,学生可以根据所给的提示及写作要求,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认真思考,精心作答,适当发挥。

(二)试卷分析

一、单项选择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丢分最多的试题是

3、

8、

7、

11、

12、

13、

15、20题。经分析认为这些题是因为学生对一些固定搭配及比较级、最高级掌握不扎实,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片面,不能理解题意和备选答案的意思而造成的。

二、完形填空

这部分学生丢分最多的是

22、

27、

29、30题。反映出一些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而且理解能力较差。

三、阅读理解

失分较多的是

38、

39、

41、43题,反映出部分学生平时练习的不够多,阅读技巧差,做题不够细心,词汇量小,不能理解题意。

四、任务型阅读

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答案,但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差,读不懂题,从而在文中找不到答案,48题翻译句子,由于对语言环境以及背景了解的不透彻,部分学生翻译的不是特别通顺。

五、六题词汇部分 该题主要考查对单词、课文中句子的掌握,大部分同学基本能填出来,小部分同学出现单词混淆或由于马虎出现拼写错误。

七、连词成句

大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很好,基本上都能组成正确的句子,但部分学生对课本掌握的不太好和马虎等原因,出现漏词或者首字母不大写的情况。

八、写作

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不高,虽然平时也背了不少课文句子,但是不太会用,语言组织能力差。部分同学对一般现在时掌握的不太好,主语为第三人称,不知道把谓语动词变三单形式。还有些同学对固定句型掌握的不牢,写出的句子都是中国式英语。

(三)本班学生的考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次考试我班参考60人,平均分是53.57,其中及格12人,及格率21.67%,优生5人,优秀率8.3%;最高分:

存在的问题:

第一:两极分化严重,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存在严重的问题,如不解决这一问题,势必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第二:缺乏能力训练。

第三:基本功差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部分学生不会用正确地道的语言进行交际和表达,汉语式英语表达严重。

(四)今后的教学措施。

通过以上对试题试卷的分析显示,我班英语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有许多问题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梳理和反思。为了改进教法,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今后教学中争取做好以下工作:

1、扎实抓好基本功训练(听说读写)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书写要规范、整洁;坚持听说训练;鼓励学生善模仿多朗读,多积累,勤于思考,多应用。其次,采用灵活、有效的教法和学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交际语言的应用能力。

今后,我们将尽可能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话题选择应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实施情景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感知体验英语语言应用的准确含义,在交流中,享受交流信息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的快乐,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抓好词汇教学。词汇是听力理解,语言交流,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的基石。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分类记忆法,构词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避免死记硬背。我也会设计不同的语境应用音单词,如设计各种天气,学习有关天气方面的单词和句型,设计购物场景,学习有关商品的价格,水果的种类,衣服的尺寸,学习用品等。设计人物场景,学习描述人物性格,习惯,爱好等词语,并让学生在使用单词词组句型的过程中,观察分辨总结词语的使用规律,以掌握单词的词法结构,正确使用词语。

4、强化阅读训练。

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特别是信息获取的能力(包含图文转换、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在今后教学中,我将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通过阅读,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英语词汇和语言知识,增强语感,提高语言阅读理解水平,更可以获取信息和新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是通过书面文字传递信息的一种交际活动。书面表达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我将重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累优美词汇及词句固定短语和简单句型并经常练习和应用。

通过此次期末考试,我对八年英语的理解和领悟会更深一些,更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作为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但我会一如既往,深化教学改革,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为开创英语教学的新局面而努力。

上一篇:某企业可行性分析报告下一篇:澳大利亚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