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笔记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养笔记

中班教养笔记

巧克力的魅力

叶欣蓉是我们一个比较活跃的女孩子。每天睡午觉,用来许多的方法,还是没有办法让她安静躺床上睡觉。她总是会在午睡过程中,爬到其他孩子的床上去影响别人。这天她妈妈在跟我聊天时提到,平时在家也是,总是不听话,只有对她说你再这样你的巧克力就要没收,她才会消停会儿。当时我想,是不是午睡时她能安静就寝就以一颗巧克力作为奖励。

到了中午午睡时间,我悄悄的跟她说:“今天如果你能乖乖的躺床上不动,睡不着也没关系,老师就奖励你一颗巧克力,好吗?”果然那天她安安静静的躺着,到了快起来的时候她还睡着了。第二天我还是走过去以同样的方式请她安静睡觉,这次要求稍微高点,就是要睡着才行。她也做到了。但是我想如果每次都要奖励巧克力才能睡着也是不行的,而且其他小朋友也可能为了得到巧克力学样。于是我跟欣欣去商量:“欣欣,今天你又得到了一颗巧克力是吗?”“恩,是的。”“你知道午睡有什么好处吗?”她摇摇头,我接着说“上午我已经学习了半天了,我们的身体有点累,需要休息。午睡就能让我们身体休息好。而且我们小朋友都是在睡觉中长高的,如果睡眠不足就不容易长高。你以后每天午睡都要睡着,哪怕没有巧克力讲给你,好吗?”“好。”结果那天没有了巧克力,她还是没睡好。

我想可能要循序渐进,巧克力有一天一颗变成两天一颗一个星期一颗。还与她的家长沟通,在家休息时也要有让她午睡的习惯。这个方法是有效的,慢慢的欣欣有了午睡习惯,没有巧克力她也能睡着了。

第2篇:中班教养笔记

六月份教养笔记:喝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喝水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重视,共同配合。 所以在幼儿园针对孩子的喝水的问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加以干扰,由于气候不同,幼儿的活动量大小不一样,饮食结构、身体状况不一样,虽然平时,在规定的时间让孩子喝水,但也未必能满足所有幼儿对水的需求,他们随时有渴的需求。幼儿天性又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一玩起来什么都会忘了,所以在幼儿活动中、游戏中要提醒幼儿随渴随喝

在幼儿园里,让幼儿多喝水、喝好水随渴随喝的同时,必须教育幼儿在喝水的时候不能玩水,以免洒了在桌面上、地板上,要一口口地喝,不能急,不能说笑,避免呛着,,如果人多的时候,要求幼儿排好队,不能推让,学会互相谦让。

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形成合理的生活制度,只靠幼儿园是不够的,所以还得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的家长在幼儿园里叫孩子喝水的时候,没有让孩子自己去拿杯子开水,而是家长一手包办,于是我走过去对孩子说:“我们现在是中班小朋友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要自己做,是吗?”然后孩子接过杯子自己喝。因此和家长互相沟通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是有很大帮助。

2014年6月

第3篇: 小班教养笔记

转眼间一学期已经接近了尾声了,经过了一学期的时间我发现我们班教育上缺乏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分别为以下几点:

一、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班幼儿独立性较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开学后,我们发现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平时的家园通讯栏和网上的宣传,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平衡膳食,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只有合理的营养才能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对此在吃饭方面我们做出了以下几点的措施: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二、通过游戏儿歌等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我们通过儿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的方法。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第4篇:大班教养笔记

教养案例:对挑食幼儿的保育管理

我们班的小朋友甲,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孩子大多由奶奶、爷爷负责接送,加上长辈的宠爱,凡事都顺着他,小朋友甲逐渐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平时又吃了较多的甜食,因此,一口牙齿都蛀光了,吃起东西来,总是觉得有些牙疼。这样一来,父母就更娇纵他了,硬的东西不让他吃,吃些比较柔软的食物,如:炖蛋、豆腐等等。

二、保育观察:

小朋友甲几乎一到午餐的时间,就坐在位子上发呆。以前不是这样的,怎么到了大班,反而会这样的呢?经过仔细的观察和询问,发现某某并不是真的依赖大人,而是不想吃不喜欢的饭菜,借不舒服来转移保育员的注意力,达到他的目的。我们对大一些的孩子要求是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还要做到“三净”(即桌子干净、地面干净、服装干净),而小朋友甲每次都是做不到。所以一到吃饭时间,他就会条件性地反射出吃不下之类的话,要求结束午饭。再加上他的情况有点特殊,牙齿都蛀光了,一些较硬的菜,他怎么也咬不动,所以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

三、对策研究:幼儿园午餐的饭菜是我们保健老师严格分析与精心设计的,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长期的不吃这个、不吃那个,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怎么才能让他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呢?

1、创设宽松的环境。“阿姨,我难受吃不下了。”孩子对午餐象是一种条件的反射。作为保育工作者,就要为孩子创设宽松的环境,适当为孩子减少饭菜的量,以稳定幼儿的情绪。

2、及时鼓励、要求。“我们少吃一点,好吗?吃完了奖励一颗五角星。”当听到我的回答时,孩子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并不勉强他吃完饭菜,只是提一些简单的要求,“尝尝这道菜好吗?” ;“再吃一半行吗?”等等,以帮助孩子逐步过渡。一开始,保育员给他较少的饭和菜,逐步增加饭菜的量。每次,当他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时,我都及时地给予鼓励,“今天,你进步了”,“你的本领真大!”。

3、与家长联系。我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和甲的父母取得联系,一方面请家长带孩子去治疗牙齿;另一方面,让孩子逐步吃较硬的食物。不要在孩子没吃之前就说:“这个东西你咬不动的,别吃了”或者“吃不完就不要吃了”等,从而无意中会使孩子形成不肯吃菜或不肯吃肉的主观意识。除此之外,还要让孩子慢慢地尝试吃一些较硬的食物和他不喜欢吃的食物,避免操之过急。

4、同伴影响,建立自信。在幼儿园里,我们为甲调整座位,在他周围安排了一些吃饭较快的孩子,而且饭量较大,这样甲看到别人吃得这么香,他的食欲也上去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给他较少的饭菜,让他成功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根据他的实际情况,逐步地增加孩子的饭菜量。

总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小朋友甲的吃饭问题总算有了较大的改变。在幼儿园里,他不再是一到吃饭时间坐着不动,或者是哪里不舒服就不吃了,而是能够去尝试了。甲的爸爸妈妈也说:“孩子的进步真大,在家不是一直吃松软的食物了,硬的食物也在慢慢地吃了。”

当我看到孩子的体质逐步增强,孩子的笑容更加灿烂,我也心情舒畅。我感到,我们做保育员的就是要配合老师做好保教工作,就是要让孩子吃好、睡好、玩好、长好,我们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教养案例: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进餐习惯

观察到的现象:小朋友乙一个聪明的孩子,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但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喜欢在吃饭时间里喜欢说话以及做各种小动作,吃饭的食欲也不是很强,吃完一餐饭需要很长的时间。 洗好手之后,孩子陆陆续续进入了餐厅。刚进来时,有的孩子在说话,我看见乙也在和一旁的小朋友在聊天。我提醒幼儿吃饭时说话这很危险,孩子都静了下来,只听到小朋友乙在低声地说着。我走到他身边,做了个“嘘”的动作,他安静了下来。他对碗里的饭、菜似乎没什么胃口,用勺子在里面翻来翻去,接着就开始用勺子“切”饭了。 分析与措施:

我走过去,提醒他“饭冷了就不香了,吃了冷饭还会肚子痛的”听我这么说,他很不情愿地用勺子盛了几粒饭往嘴里送。这几粒饭他放在嘴里,嚼了一分多钟也没咽下去。最后在我的提醒、帮助下,吃了半碗饭,吐了小半碗。幼儿对饭菜似乎并什么胃口,进食习惯也不好。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吃好饭的基础,所以要注意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措施落实,我发现该幼儿在吃饭的速度上有了改变,进餐时也不会一边吃饭一边讲话了,在食欲上幼儿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会再像之前一样挑三拣四的了。

教养案例:一个不爱午睡的孩子

观察时间: 每次午睡时间

观察记录: 第一次与丙小朋友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非常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唯一睡不着的孩子。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来还丙小朋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接着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丙小朋掐我!”原来又是丙小朋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

丙小朋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间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丙小朋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间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5篇:教养笔记10

9月教养笔记:

午睡的管理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痛,这群调皮的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一进午睡室从东跑到西,在床上打滚等。不一会儿告状声连绵不断,谁在推人,谁还没脱衣服谁又在讲话了。老师大声喊也不起效果,帮这个盖被,又帮那个,边劝说着,想让大家安静下来开始睡觉。可那几个调皮的孩子还磨磨蹭曾的。可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年龄特点午睡有益幼儿的身心健康。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

在幼儿园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可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束缚了讲话、活动的自由。因此,他们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想说的话,趁老师没看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真的,当我们感觉到孩子们太烦、太闹、太吵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孩子们、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着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与空间给孩子们,孩子们也会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一定有好的收获。

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教会他们学会知识,照顾好他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他们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他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们做真正的好朋友,他们才会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你,愿意和你做各种游戏。

第6篇:幼儿教养笔记

托班下学期新生教养笔记

午后14:30分,又到了孩子们起床的时间了。午睡房里,老师和阿姨都在忙着帮助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托班孩子穿衣服,有几个能干一点的小朋友还在自己动手穿鞋子呢。和其他孩子一样,刘焱已经在老师的帮助下穿好了衣服了,正坐在那里用两只小手使劲的拉着鞋后跟,希望自己也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可以把小鞋子穿进去,可是,都已经把全身的力气都用上了,满脸涨得通红的他还是没能把脚上的这双鞋子给穿上,眼看着其他的小伙伴都一个个穿好鞋子排队去洗手吃点心了,小刘焱心里可真急呀!……

根据我对他的接触和了解,刘焱在班上是一个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由于平时在家什么事情都是妈妈包办的,于是养成了他一种懒惰的习惯.再加上鞋子有点小,要靠自己的力气把一只胖乎乎的小脚塞进去,可真是有点难为他了.

“治表先治本!”结合小刘焱自己不会穿鞋的实际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步措施,以帮助他早日学会自己动手穿鞋的本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生活自理能力.

一、由于刘焱是托班下学期的新生,在幼儿园独立锻炼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相对存在着欠缺,对穿鞋子的基本技能还没有掌握,所以我采取了实际的措施教他如何双手配合在一起,可以更快的穿上鞋子的好方法。这些技能的掌握,使他可以在接下来的穿鞋活动中不再临阵慌乱,坐以待毙了。

二、为了加深如何穿鞋的记忆,以及加强技能的提高,我特意让孩子进入了生活区-----娃娃家,在里面添设了给娃娃穿鞋子的小肌肉锻炼活动。如此一来,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轻松的在游戏中快乐地巩固好穿鞋的知识技能,真正的把“从玩中学”发挥到了极点。

三、该名幼儿平时在穿的鞋码都比较小,根据这一实际现象,我通过和家长在来园接待中,及时的把这一问题和家长作了一个反馈的交流,让孩子的妈妈在下次给孩子穿鞋时,要选择大小合适脚码给孩子穿着,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理发展和发育。

四、建议家长在平时多创造让孩子自己动手练习穿鞋子的机会。

第7篇:教养笔记:

老师,我真的吃饱了

在平时孩子进餐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有些孩子比较挑食,如果饭菜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开始闹着不吃饭;有些孩子吃到一半就感觉饱了,开始坐在座位上玩……无论遇到那种情况,我们老师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一次午餐的过程中,我巡视着孩子的就餐情况。这时,我发现坐在桌子旁的明朗低着头,手里拿着勺子一动也不动。我看到他的碗里还有三分之一的饭菜。于是我摸摸他的头鼓励说:“明朗,加油哦!你快吃完了。”这时,明朗抬起头,眼泪汪汪地看着我,小声地说:“老师,我吃饱了,我真的饱了。”原以为明朗是不爱吃这些蔬菜,所以想找借口倒掉。可是我看着他那楚楚可怜的样子,我相信他是不会撒谎的,又不忍心让他全吃下去。于是,我对他说:“明朗乖,那你再吃三口就把饭倒掉了吧。”当明朗吃完三口饭后,他慢吞吞地走到倒饭处,他边倒边小心翼翼地看着我。我回应他的是一个安心的笑。倒完饭后,他开心地来到我的身边,然后开心地对我说:“谢老师,你真好!”

这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件,但从中我也能感悟出许多教育的价值。明朗平时虽然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但每次遇到什么事不会事先和你说,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才会跟你讲。从这件事件中,我们能体会到:作为老师,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就要时刻观察每一位孩子的一举一动,去揣摩孩子内心世界的想法。

中班的孩子,他们逐渐地形成了自我的思维,有了许多的想法。他们应该知道自己能吃多少饭,当孩子不愿意吃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不要再逼孩子超量进食,否则,不但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其对教师和幼儿园生活的态度,甚至还会影响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美国的心理学家多拉德和米勒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饥饿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会被泛化,进而影响幼儿的人格。如果幼儿常处在主动状态下进食,那么,他们的将来会有可能成为积极主动的人;如果幼儿常常在被动的状态下进食,那么,他们将来可能成为被动的人。所以,对于进餐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意愿,尤其重要的是想方设法让幼儿有饥饿感,再有食欲的前提下进食,这种主动进食的态度,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一个小小的进餐问题,也有着大大的学问,这种细微之处就要靠老师的用心发现。

2018.6.6

上一篇:进出口贸易下一篇: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