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调查报告

2022-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环境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中国环境调查报告

远程教育环境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导学现状调查*

摘 要: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系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加强该课程导学,对提高学员学习和鉴赏文学作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新疆电大系统2014年秋季“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所有选课学员,从学员的基本情况、课程学习情况和相关情况三部分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得出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导学的5个因素,为今后在导学工作中加强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远程开放教育;导学现状;交互式教学;网上教学资源

随着开放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个性化教学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队伍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开放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重要支撑,为加强开放教育学生管理与服务、深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改革、实现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36-42为切实推进新疆电大网上教学和教学支持服务工作,使导学教师的导学更具针对性,提高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网上导学效果,更好地做好教学支持服务工作,奠定学校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基础,我们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本调查报告以新疆电大网上导学模式为背景,通过对教师网上导学和学生参与的交互式教学实践数据分析,提出教学改进的建议。

本调查分析所有样本为新疆电大系统内2014年秋季选“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学员,人数多,分布广,具有一定普遍性和代表性,在分析中完全依据所采集数据加以对比分析,基本尊重原始数据。在分析影响导学因素时,从教师素质、学员条件、学习动机和学习资源等各层面加以分析,由于是在新疆电大导学团队实践中采集的数据,希望本调查分析报告能对该课程其他教学形式的教师教学和应用有所助益。

一、调查目的及研究方法

(一)调查目的

1.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选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课程学习情况,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归纳出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导学的诸多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导学工作奠定基础。

2.为新疆电大校级课题“‘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网上导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2014年秋季学期,新疆电大范围内“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注册学员,共计321名。

2.调查时限:2014年12月5日至2015年1月20日。

3.调查方法:以发放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利用问卷星(http://www.sojump.com)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选课学员的基本情况(见表1)

从表1受访学员的基本情况看,性别结构显示,女性学员占多数,占到76.28%,这一比例与现实生活中女性偏爱文科的现象基本一致。从学员职业分布状况看,学校教师的比例高于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其他人员占到了34.26%。这一数据也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学校教师因职称评定及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更渴望提高学历层次,还有许多其他行业人员,选取较容易毕业专业学习,以获取文凭。从地域结构看,学员分布显示,县及以下学员占到了91.03%,这一比例直接影响电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率,其普及率大城市多于小城镇,地州好于县乡镇。从上网途径得知,电脑的使用仍占首位,占85.26%;手机紧跟其后,占11.54%,但其潜力不可小觑。随时上网工具数据提醒我们,可供随时上网的电脑比例只占62.18%,这可能与县及以下学员人数多有关,因为毕竟电脑在基层还没有完全普及。

(二)学员参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

1.学员学习时间及授课方式(见表2)

表2显示,在参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的学员中,学员每周内学习一门课程大概控制在3小时以内占到53.85%,超过3小时的学习时间逐步递减,超过8小时的只占到5.77%。在学员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调查中,“网上学习+面授辅导”最受欢迎,占到了41.03%,“单纯的网上学习”占到28.21%,喜欢“面授辅导”只占12.18%。由此可见,网上学习已经成为多数学员学习方式的首选。

2.课程面授辅导情况(见表3)

表3主要是针对面授辅导课的调查。从接受面授辅导课的内容上看,有56.41%学员希望难点答疑,只有23.08%的学员愿意接受教材的系统讲解。在接受面授辅导次数的调查中,每学期3次以下的占45.51%,3~5次32.69%,5次以上21.79%。从数据中可得知,学员参加面授辅导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能够参加面授辅导的学员也很有限。

3.学员网上学习情况(见表4)

表4显示,对于网上教学资源,学员看得最多的是文本和网上辅导资料,两项占到了60.25%,单向视频占18.59%,VOD点播占16.67%,其他占4.49%。学员还是喜欢文字文本式学习,只不过做了从纸质教材转换成网上资料形式转变而已。而对于可交互式的实时答疑最受学生喜欢,占到受访学员的47.44%,而作为可视频互动的双向视频课程,只占到了8.97%,不喜欢网上教学的占到了14.74%。可见,学员的网上学习习惯还有待培养。

4.课程考核方式(见表5)

表5显示,考核方式中最受欢迎的是“平时作业+终结性考试”,占调查人数的32.69%,希望“保持目前完全终结性考试”的只占14.74%,可见,考试方式改革势在必行。在考试方式调查中,希望“保持纸质考试”的占11.54%,“完全网上考试”33.33%,“网上考核+纸质考核”16.67%,“其他方式”占到38.46%。对于“目前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和网上学习内容学习对该课程考试是否有帮助”的回答,有87.82%学员予以肯定回答,可见加强平时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采取纸质考核与网上考试相结合、构建符合成人教育的考核模式很有必要。

(三)学员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及“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相关问题的调查

在问卷的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学员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及“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图1针对学员在学习“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调查显示:首先是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学习最为突出,占到56.41%,其次是内容深奥,不易理解。

图1 你在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的

主要困难是(可多选)

图2所反映了学员使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最多的方式为QQ群、电话和蓝卓平台,这也符合目前网络和移动平台的优势特征。

图2 你所在教学点师生互动、学生互动

最多的方式(可多选)

表6主要针对影响学员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调查,教学内容是否贴近生产实践、教学内容是否通俗易懂、课程教学资源是否丰富、问题能否得到及时回复这4个方面回答人数最多,百分比最接近。作为汉语言专业的学员所关心的问题回答中,考试是否及格和是否能按时毕业,这两个问题是学员最关心的。

调查学员在电大学习最大的收获情况见调查表7。表7显示,63.46%表示学到了知识,53.21%表示学会了上网,46.79%学会了学习,42.31%开阔了思维和眼界,29.49%养成了学习习惯。笔者在征求如何改变教学方式意见时,有43.59%学员希望增加微课内容,42.95%希望保持现状,28.21%希望增加非实时答疑的内容, 还有13.46%的学员提到了利用云教师答疑的要求。

在对课程教学满意度和网上导学实时答疑时间安排上,表8显示:学员予以了肯定,满意度为98.08%,85.9%的学员认为实时答疑时间安排合理。

(四)学员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导学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征集

在这部分中参与的学员人数不是很多,共有15名学员作答,汇总整理后主要有以下几点:(1)网上学习的时间应延长以便于所有的学员学习;(2)希望讲解课本中重点难点,及时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3)希望上网讲课内容通俗易懂,教学资源丰富,问题能够及时答复;(4)希望双向视频教学多一些;(5)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主,贴近生活;(6)希望导学教师精简导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便于理解,内容新颖,要创新;(7)希望改进网上学习资料,现有网上资料有点陈旧;(8)用手机学习更方便。

从以上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来看,学生们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在提高,希望网上资源及时更新,更主要的是希望老师能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便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导学。这就要求课程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才能胜任此课程的导学。

三、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导学课的因素分析

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影响导学的因素很多,包括教师、学生、资源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导学课效果,找出这些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就能使导学课的效果不断增强。下面就“中国现代文学”导学课程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应不断提高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上承专科阶段“中国古代文学”,下接专科阶段的“中国当代文学”,[2]1-5与本科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等课程相衔接。内容丰富,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框架,熟记每一章节内容,在导学过程中准确回答学生问题。另外,在数字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不可或缺,无论是课程信息发布,还是资源建设,都要求教师具有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二)教师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学员学习手段单调

电大教学从最早的面授辅导到现在的网上导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随教学手段不断改进和发展的过程,新的教学手段不一定要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但一定是其必要的补充。目前,学员已经逐步了解和适应网上导学方式,希望完善网上资源,延长网上导学时间,在考核方式上多提供网上考核科目。与之相应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随着国家开放大学云技术的推广,不断衍生出了新的导学形式,包括利用手机终端发送导学信息的方式,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去尝试和应用。

(三)学员多分布在县以下区域,电脑使用不便,智能手机尚未普及

从对学员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分析看,首先学员多分布在县及以下单位,多为学校及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上网条件不是很好,如工作期间各单位抓效能建设,不得随意上网。其次,由于受经济条件约束,智能手机还未在基层普及,所以利用移动网络学习的条件还有待于逐步改善。再者,由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重点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作家作品(作品集)特点、成就和影响,[2]1-5学员的课程知识素养不高,也是影响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

(四)学习动机多样,学习动力不足

在对“影响你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及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作答时,学员最关心的前三项是考试是否及格、是否按期毕业和毕业后的发展空间,而对是否学到知识并不太关心。可见,学员学习的功利思想严重,多数是为了文凭上电大的,上网学习也只是为了取得文凭后为晋升职称、职务而获取“敲门砖”,并不关心获取多少知识。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内容来说,课程在较多涉及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常识的基础上,重点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作家作品,不读原作,靠死记硬背,信息量很大,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

(五)学员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时间没有保障

图1显示,学员每周内学习时间在3小时以内的占到了53.85%,表7数据显示每学期接受面授的次数在3次以下的学员占到45.51%,在问及学习该课程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有56.41%学生选择了“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学习”,为该选项中比例最高的一项。以上数据也符合成人学习特点,既要做好单位工作,又希望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形成了工学矛盾的现状。

(六)平台教学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新疆电大学习平台里进行网上教学,文本内容可正常添加,而自建音像视频难以上挂,这种单一的技术手段使教学缺少吸引力。另外,还应该开辟学生间的互动社区,学员间的交流更具有心理认同感和信任感。另外,在期末考试前,还可利用云教室开展期末复习指导。

(七)网上学习内容陈旧,学习资源匮乏

学员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导学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反馈中,反映出他们希望改进网上学习资料,更新陈旧资源;希望讲解课本中重点难点,及时解答所提出的问题;要求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多以案例教学为主,更加贴近生活。无论是考试方式调查还是教学模式调查,学员对网上学习兴趣大于面授辅导,而对网上资源满意度较低,兴趣不大。就其内容而言,“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主要讲授1917~1949年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作家和他们的长篇作品或作品集的研读,使学员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和主要成就,学习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员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为此,增加资源的新颖性和提高作品的鉴赏性可提高学员导学课程的参与率。

参考文献:

[1]孙艳萍,等.远程教育导学教师的现状、问题与思考——基于天津、上海、安徽省级电大的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11).

[2]李平.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李庆雯 刘高辉

第2篇:企业环境会计应用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我国政府对待环境问题的严肃态度,促使会计界也投入力量研究环境会计。但目前面临的现状是环境日趋恶化,污染日益加重。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浙江企业环境会计的应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环境意识 环境会计核算 环境信息披露

作者简介:方婧(1982—),女,浙江宁波人,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李连华(1962—),男,河南西华人,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我国是自然资源的总量大国,但却是—个人均拥有量的小国。众多经济学家预言,二十一世纪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将是自然资源。但是目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是以自然资源大量消耗为代价的,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针对环境问题,我们对浙江企业环境会计应用状况展开了抽样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回收情况

(一)问卷调查设计本次调查主要面向浙江省中小企业,共设计了17个问题,分别涉及企业基本情况(问题1-3)、环境意识(问题4-6)、环境会计核算(问题7-12)及环境信息披露(问题13-16)等内容。其中环境会计核算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

(二)问卷回收情况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按企业的行业性质划分,化工业5.33%,制药业6..7%,印染业2.67%,造纸业1.33%,汽车制造1.33%,电子电器13.33%,皮革业12%。食品加工1.33%,其他行业57.33%。按企业的性质划分,国有企业25家,民营企业21家,集体企业13家,中外合资企业9家,外商独资企业2家,内资企业13家,上市公司5家,非上市公司14家。按企业规模划分,年销售额在1000万以下的占33.3%,1000~3000万之间的占21.79%,3000~30000万以上的占15.38%,30000万以上的占19.23%。从企业答卷的情况来看,回复率为78%,高于有效回函率(通常认为是20%),能代表浙江目前企业环境会计应用的现状。从企业的性质分布看,国有企业的比例最高。占32.05%,其次是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从企业的行业来看,电器电子和皮革业对环境报告的重视程度较高。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环境意识 一是企业对省内环境污染情况的认识程度。对于目前省内的工业污染状况,15.38%的企业认为非常严重,55.13%的企业认为比较严重,还有37.18%的企业认为一般。从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浙江省工业污染形势已经比较严峻,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摈弃原有的大规模消耗和大规模处置的生产模式,树立自身的环境经营理念,制定环境经营新战略,规划环境经营新发展,以期达到经济和社会“双赢”的目的。二是企业对ISO14001体系的认知度。ISO14001是指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于1996年正式颁布。是组织规划、实施、检查、评审环境管理运作系统的规范性标准。调查显示,浙江企业对于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还不够了解,对申请ISO14001体系认证的热情也不高,仅有20.5%的企业通过该项认证,在尚未通过的企业中,也只有30.77%的企业有申请的意向,这对于一个经济大省明显不足,表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我省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仍处于萌芽阶段。三是企业对环境会计的认识。环境会计是用货币金额来明确显示实施环境措施需要的投资,以及通过实施环境措施能够得到什么样经济效益的会计学。在发达国家产生和应用已经有20多年,而在我国还处于理论研究和少数城市的试点应用中。在调查中发现,浙江各企业对环境会计都期望较高,认为其虽然增加了企业成本,但同时带来了收益,仅有23.08%的企业认为环境治理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二)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指耗费性投入经费及专用设备投资。

(1)独立经费投入。从收回的问卷中可以看出,企业为治理污染而设置独立经费的占35.9%,没有为此设置独立经费的达到60.26%。在设置独立经费的企业中,有17.86%的企业表示该项资金占到企业总收入的5%,分别有10.71%的企业表示该项资金占企业总收入的10%和2%,另外有7.14%的企业表示该项资金占企业总收入的1%,该项经费设置的比重最高的达30%,而最低的仅0.01%,这两者分别达到3.57%。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企业环境意识在逐步增强,但是并没有太多的付诸行动,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在环境污染上承担足够的责任,这不利于社会总效益的提高。而在已经设置独立经费的企业中,经费的比重相对不高,只有3.57%的企业为此设置30%的经费。这个比重相对企业不低,企业因此要承受较大的负担,但是由环境的改善而带来的收益,如政府的奖励以及政策支持,将会使企业更具竞争优势,而某些企业只设置了0.01%的经费.这个比重相对偏低。

(2)专用设备的购置及使用。在回收的问卷中,企业拥有环保专用设备的仅占19.23%,75.64%的企业没有为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购置专用设备。另外5.13%的企业未作选择。可以看出,企业虽然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有相关规定要求企业为此承担责任,但是对于不能为企业带来当期效益的项目,企业缺乏支出动机,不愿因此而冲减当期利润,也不愿占用企业日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在19.23%已购置专用设备的企业中,只有两家企业对环保设备的开工率做出回答,这两家企业一家为国有企业,另一家为上市上司。可见,即使购置环保设备的企业仍然未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设备来保护环境。企业的环境意识与实际行动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当涉及到经济利益时,企业往往会放弃其作为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责任。

(三)环境负债 在回收的问卷中,企业因环境问题而被起诉的占到14.10%,未发生环境诉讼的有83.33%,未作选择的有2.56%。在发生过环境诉讼的企业中,有45.45%的企业对未决诉讼进行了披露,另外54.55%的企业对其未决诉讼尚未作任何披露。但不能对这83.33%未曾发生环境诉讼的较高比例持过分乐观的态度,而14.10%发生过诉讼的企业却要引起警惕。在发生过环境诉讼的企业中,对未决诉讼进行披露的仅占45.45%,环境诉讼对企业而言是或有负债,无论从谨慎性角度还是从传递信息的角度,企业都应该对此进行披露。

(四)环境支出从回收问卷的情况看,71.79%的企业将环境支出作为费用处理,仅23.08%的企业将其为环境污染的支出作为成本,另外5.13%的企业对此未作选择。将企业为环境污染的支出作为费用是我国历来的做法,通常将其并入到管理费用中,没有单独地确认计量。对此,伦格内森(J.Ranganathan)和迪特日(Ditz)明确指出:“当环境成本被合并在企业的制造费用中并随后被分配后。环境成本和相应的产品、工序及环境活动之间的关键性联系就被切断了,人们无法了解环境成本的合理性。”这里所说的制造费

用相当于我国将此并入的管理费用,即未将环境成本单独列报。主要是由于我国对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企业环境成本的金额也相对较小。而将企业环境污染的支出作为成本,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不断发展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将环境支出作为成本,单独列报,可以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确认和计量,及时提供全面的环境成本方面的信息,建立环境成本与排污之间的关联性。

排污收费是企业最常发生的“环境支出”项目。其比例占61.5%,比第二高的环境管理费用高出21.8%。表明我国企业的环境支出受法规的影响较大。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环境立法的不断加强和环境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遵循环境法规的成本将日益增加。

(五)环境收入,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收入在环境收入中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收人,随着绿色环保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利用“三废”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近年来由于相关鼓励性政策法规的颁布,促进企业自觉采取环境保护的措施,由这些奖励性政策措施实施而获得的收入在环境收入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仅次于利用“三废”生产产品获得的收入。在各项环境收入中,其他企业赔偿的污染损失所占比例最小。

(六)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会计中占有重要地位。

(1)披露原因。对于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原因,调查结果如下:目前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原因最集中是在于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但这只占所有选择的1/4略多。以政府管理机构的强制要求与公众或环保的压力为首的强制披露还是目前产生环境披露的主要力量。相比之下,市场的压力所占的比例最小,这说明我国市场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的不完善也造成一部分企业疏于披露环境信息。

(2)信息使用者。政府管理机构是强制披露的制定者,也是最大的信息使用者。约有62.8%企业选择了该选项。如果只为政府制定披露信息,忽视其他使用者的需求,导致信息的片面化。很多企业目前已经在为公众的需求而参与披露。约有53.8%的企业把信息的使用者定位在社会公众上,可见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考虑公众的呼声和社会的利益。调查发现,新闻媒体已成为第三大信息使用者,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媒体在社会中的作用正日益突显出来,所以有43.6%的企业同时也选择新闻媒体作为环境信息的使用者。

(3)披露内容。在涉及财务信息揭示的内容时。会计和财务方面的信息仍是企业的重点,约有82.1%的企业选择了该选项。环境诉讼与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只占到20.1%与24.4%。而其他方面的信息都高达35.9%。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已做的相当出色,只能说明在大部分企业的概念里,环境信息的地位还比不上传统信息。这一点可以从环境披露的方式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4)披露方式。凡是重视环境信息的企业,会对信息的披露采取特别的方式,如将环境信息与财务信息分开披露。但只有25.64%的企业采用了这种披露方式,有23.08%选择在财务报表基础上附加披露信息;有24.36%企业利用描述性方式对有关环境信息进行披露;而有40.03%的企业根本没有环境披露。因此企业对环境信息的认同整体上还是比较薄弱。

三、环境会计发晨的对策与展望

(一)强化宣传教育,增强环境会计意识实施环境会计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除了对全民进行环境意识宣传外,更应该对现有企业的决策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环境会计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对企业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培训。

(二)选择企业进行试点在对企业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管理基础较好(已通过标准验收同时已上市或准备上市的企业)、但资源能耗大、污染较严重的企业,作为环境会计应用的试点,以便取得环境会计实务的经验,再进行逐步推广。

(三)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措施国家应制定环境会计方面的政策制度,从而鼓励和奖励积极推行环境会计和取得成效的企业以及对研究和实施环境会计的人员。同时,政府在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和资源合理利用方面,除继续实行原有税收优惠政策外,还应加大税收政策的力度。

(四)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尽管我国现行的很多法规均涉及了关于环境保护的项目,这些项目均是环境会计应予考虑的内容。如《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及相关规定,无论在加强环境保护,还是在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再如按照当前环境保护法规的解释。对企业征收排污费具体分为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两大类。对违反有关环保法规的,可按规定事实征收滞纳金、提高标准收费、加倍收费和补偿性罚款等四项收费。企业若没有执行“三同时”原则,拖欠或拒缴排污费也应当受到处罚。但上述两种情况均缺乏将涉及环境保护的经济业务系统起来集中反映和对外披露的会计准则,这就降低了企业建立环境会计的外部压力,不利于推行环境会计。因此,归纳、整理与企业环境保护有关的会计信息,确定统一的会计处理口径,以便为企业进行实物操作提供规范的会计准则。

(五)加强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责任报告的审计,目前在我国还停留在个别试点阶段。随着企业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开展对企业的环境责任报告审计将成为必然趋势。理论界应加快制定初步的环境会计报表准则和环境报告审验实务准则,规定环境效益和环境成本的具体内容和计量方法,为全面普及推广对企业的环境报告审计创造前提条件。会计执业界也应加强对企业环境保护的再监督及开展环境审计。特别是涉及到上市公司的,应会同证监部门对污染企业的上市进行环境审核,以促使各企业自觉进行环境报告。

作者:方 婧 李连华

第3篇:磐石市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第一章 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磐石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吉林市南部。地处北纬42°39′-43°27′、东经125°39′-126°41′。东临桦甸市,南接辉南县,西与梅河口市、东丰县、伊通县毗邻,东北与永吉县交界,西北与长春市双阳区接壤。

磐石市幅员面积386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1696.5公顷。

磐石市位于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度地带,中部有长白山系哈达岭山脉老爷岭支脉横亘东西,构成中部、东北部高,南北低,状似屋脊地势。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83座,最高山峰鸡爪顶子,海拔1049米。有辉发河、饮马河两大水系,有较大河流65条,以老爷岭分界,岭南诸河流入辉发河,岭北诸河流入饮马河

磐石市中南部低山丘陵区以白浆土为主,伴随有部分灰棕壌,属白浆土分布区;西北部低山宽谷区以灰棕壤为主,伴随有部分山地白浆土,并有大片冲积土,属灰棕壤分布区;东北、东南部山区主要是灰棕壤,属灰棕壤分布区;草甸土、泥炭土、沼泽土穿插分布在3个区的山间和台地间的低地处。磐石市境内自然植被中,天然林以次生阔叶林为主,偏远山区有少数针阔混交林。在林缘、河岸和疏林间分布着灌木林。在河谷平原地有部分草甸。在林缘、地头、道路旁生长着草丛。人工植被主要为人工林、农作物及路、河、村屯旁绿化及机关单位、居民住宅区庭院绿化。野生植物主要有木材利用植物松、柞、杨、榆、槭等30多种;食用植物蕨类、蒲公英、苣卖菜、桔梗等50多种;药用植物刺五加、黒桦、五味子、人参、细辛、狼毒等112科676种;香料植物瑞香、艾蒿、山玫瑰等4科46种;蜜源粉源植物20科87种;观赏植物11科32种;工业原料植物共30多种。主要是造纸、制造纤维植物、编制植物、和提炼油脂植物。磐石市野生动物有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动物、爬行类动物、鸟类动物和兽类动物共3纲6目13科。

磐石市境内已发现金属、非金属、能源矿产和矿泉水共44种。其中,金属矿产有镍、铜、钨、钼、铁、金等5种;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硅灰石、石墨、方解石、膨润土、花岗岩等27种;能源矿产有煤1种。全市已开发矿产28种。

第二章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2.1饮用水安全: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的饮用水均为地下水,但饮用水集中供水的普及率不到60%,仍有少数村民在饮用自家的手压井。饮用水的安全还存在一定的隐患。

2.2农村工业污染防治:

2000年以来,工业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增大,国家和地方在资金和政策给予了全面的支持,辖区内的工业污染逐步得到了治理,十几家工业企业废水都实现了零排放,废气,噪声等也都做到了达标排放,固体危险废物均得到了合理的处置。

吉林省金润矿业有限公司,磐石市昇泰管件有限公司,磐石市烟囱山镇页岩矿有限公司,磐石市南湖实业化工建材厂,磐石市广丰矿业有限公司,磐石市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石墨制品厂,吉林龙达铁合金有限公司,吉林飞龙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吉远矿业公司等企业的审批和验收手续齐全,并且达标排放。

2.2.1工业企业分布特点:

我市工业企业分布特点有三个,一是受当年“三線”建设的影响,一批规模化的企业都建在了山区。二是矿山企业的开发利用决定了企业的分布情况,大部分都在偏远的乡村。三是经省政府批准设,我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两个。一是在磐石市城区西部的磐石经济开发区,一个是坐于明城镇南的明城经济开发区。

2.2.2历史遗留工矿企业均有有责任主体,工业企业 “三废“均得到了有效的处置,没有导致周边农村地区水资源、居住地、农田污染,矿区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也没有被破坏。

2.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农村的地表水、土壤、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长此下去,必将对饮用水源造成威胁,同时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农业面源污染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农膜的使用和秸秆的利用,目前农膜回收率能达到50%以上,秸秆的利用率能达到40%以上。再就是近来发展起来的畜牧养殖和屠宰业对农业面源的污染也很明显,而且直接危害农民的生产生活

2.4农村生活污染防治:

农村生活污染防治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三个方面。

2.4.1生活污水处理:

磐石市有城市污水处理厂1个,设计能力为日处理量3万吨生活污水。农村的生活污水大部分通过泼地和明沟排放,一小部分城镇楼房的生活污水,通过市政管网进入附近河流。

2.4.2生活垃圾处理:

从调查的情况看,城镇有近40%的生活垃圾能集中收集并进行填埋,城镇其余的生活垃圾及村屯生活垃圾以堆肥的方式进行处理,作为农家肥使用

2.4.3医疗垃圾处理:

我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所268个,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所的医疗垃圾都能进行焚烧处理,处理率100%

2.6生态保护:

农村生态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近年来农田的增加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导致森林的缩减,而森林是我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遭到破坏必然导致水体的流失、物种减少,域内的小气候就会逐渐变坏。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是生态破坏的又一大因素,一方面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会造成有害化学成分在作物中残留,并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危害人们的健康,另一方面农药、化肥进入水体破坏地表水质,并对土壤和地下水构成潜在的威胁。水生生物受其影响种类和数量锐减。

第三章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3.1主要成绩: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大量惠民政策,特别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使广大农村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⑴“一池三改”工程

沼气池的建设和畜禽圈舍、厕所和厨房的改造,不仅使农户庭院的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而且让广大农民看到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得到处理利用的新希望。

⑵新农村建设

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注入了生机,农村脏、乱、差的尴尬局面得到改变。

⑶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农村能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有了保障。

3.2基本经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解决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要靠政策扶持和投资拉动。从“村村通”工程,“一池三改”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到“以奖处治”,“以奖代补”,免除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和投资拉动,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广大农民真正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喝上了放心水,享受着幽静的田园生活。总结这些年来的基本经验,一是农民富裕了,他们自身对美好生活有了极大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改变农村面貌问题的原动力,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开始向往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政策的引导,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格局,对于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是很不利的。因此政府通过一系列优惠的政策扶持和大量的资金支持,使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村面貌得到基本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就“村村通”和“一池三改”工程而言,如果没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仅凭农民自身的能力和热情,是无法做到的。

第四章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4.1污染特点:

我市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禽畜养殖的粪便和养殖废水上,大部分粪便只能就地堆放,養殖废水也只是简单的过滤以后就排放了。无害化处理量仅有4%。前几年建设的养殖场随意性很大,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粪便的处理问题,就连最简单的粪便堆存发酵池都没有,粪便随意倾倒,雨季随着雨水到处流淌

磐石市晓生蛋鸡养殖场设计规模10000只蛋鸡,现存栏50000只,由于养殖量超出了设计能力,且没有有效的处理设施,致使污染较为严重,经常引起周围村民的集体上访。

在一些农村,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薄膜、塑料袋等到处乱扔,“白色污染”严重。由于不按科学配制,超标使用大量农药和化肥,致使农田中鸟类、青蛙、蚯蚓等益虫、益鸟数量大量减少,河流内鱼虾遭受毁灭性毒害,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依赖农药的恶性循环轻视有机肥的使用,长期过量地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这些长期累积性破坏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长期危害。

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一些落后的、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和工业生产设施转移到农村,一些城市垃圾和废弃物将农村作为堆放地。这就给原本难以治理的农业面源污染,增加了新的污染源,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我市农村仍存在“垃圾到处堆,蚊蝇满天飞”的现象,这一现状必将造成环境污染和传染性疾病蔓延的潜在威胁。畜禽粪便的乱堆滥放,屡屡引起邻里纠纷,影响农村稳定。

4.2城乡之间:

城市是一个集合体,污染问题比较集中,因此适合污染物的集中处理,而农村一家一户生产、生活模式,决定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不适合集中处理,如果集中处理不当,反而形成了一个大的污染源。环境建设也同样不能照搬照抄城市环境建设的模式,应该采取适合东北地域气候及自然情况的有效防治措施。

4.3目标差距:

对照生态乡镇、生态村标准和统筹推进城镇化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差距很大,要通过农村村屯建设的规划和长期的资金投入,逐步加以解决。其中也需要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宣传工作滞后,存在死角和空白区,农民的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真正了解,自觉参与环境保护还没有形成意识。农村的环境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重城市轻农村的生态保护理念还没有摆脱,还有误区。尤其是饮用水环境质量,全县农村安全饮用水的普及率还达不到40%。

4.4主要矛盾:

长期以来,农村村屯之间,住户之间分散的格局,增加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农业污染问题的解决还缺少真正的成熟经验。例如“一池三改”是否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的庭院环境问题,是否适用于村屯的环境综合整治,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践验证。缺少适应我市气候特点的养殖业粪便处理的技术和经验。技术体系方面应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

4.5薄弱环节:

我们认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一是技术问题,所谓的技术问题就是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的处理,缺少适应我市气候特点的技术支持,生物法在我市寒冷气候的影响下,一年当中仅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能发挥作用。二是资金问题,所谓的资金问题,就是农民有治理环境污染的主管愿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但经济收入比较低,无法应对昂贵的环境保护投入,这样就需要政府投入资金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的同时,还要顾及到环境污染处理设施运行费用的问题,没有连续的资金注入,环保设施建成了也不能保证正常发挥作用。政策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惠及“三农”的好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细化,要向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倾斜。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特点是面源污染,要治理面源污染就要有一套政策措施。例如:当前农民一家一户分散饲养畜禽造成大面积的污染问题,农药、化肥使用的问题,退耕还林问题等,就需要政府用资金激励的方式加以引导。引导广大农民自觉使用农家肥,尽可能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主动放弃一些坡地、山地的种植。三是政策问题。农村没有环保机构,没有专职人员,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不能适应今后农村环保工作的需要。因此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在各个乡镇设立环保机构,加强农村环境监督能力建设,把乡镇政府环保工作落到实处。村一级要聘请环保监督员,确保乡村环保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同时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制定完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5.1对 策:

5.1.1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经验就是靠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搞好环境卫生重要性的宣传,让群众充分认识到环境卫生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农村环境污问题的宣传报道,解析环境污染后果,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忧患意识。

5.1.2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管理

用足用好国家和地方有关新农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的资金和政策,解决一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设立专门的固体废弃物中转站,配齐人员、车辆,努力实现垃圾、粪便的资源化、无害化。规模化养殖场推行粪便干、湿分离,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废水进入沼气池,沼气池废渣是良好的农家肥,科直接还田,这就使畜禽粪便和污水变废为宝,并进入到农业生产、生活的良性循环中。

5.1.3加强农村环境法制建设,搞好建章立制

制定出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规章制度,依照环境保护及卫生、农业、畜牧业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保护农村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用法律及行政手段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

5.1.4积极推行生态村镇建设

今后我市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环保部、省环保厅和吉林市环保局的有关政策精神,用好上级给予的资金和政策。突出抓好生态乡镇和示范村建设项目,加强对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和科学施肥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民科学利用再生能源,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无害化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方面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

5.1.5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

我市秸秆燃烧量和田间焚烧量较高,饲料量较低,今后应注重提高秸秆饲料量和还田量,降低秸秆燃烧量和田间焚烧量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

5.2建 议: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仅凭教育、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扶持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依法办事,利用法制的力量制约新污染的产生和老污染问题的解决。就我省而言,应尽快修正《吉林省环境保护条例》,对城、镇、村、屯的餐饮服务业,养殖种植业,屠宰和饮品加工业等等,作出具体规定。另外,机构建设是落实各项政策的保证,乡、镇、街道都要确立环保执法人员和工作职责。

作者:刘雪峰 孙丽娟

第4篇:中国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挑战杯——中国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山门镇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不能无所作为,更绝不可以无动于衷。世界各国各地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强烈。环境问题因而也就成为全世界讨论的话题之一。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年轻的我们要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并尽自己能力所及保护环境,投身建设美好家园的事业。

身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常识,而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群体优势,努力做好表率,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尽力所及,增砖添瓦。

鉴于此,在2011年暑假期间,我们组织了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了“调查小组”,经过认真地统计、计算、分析和组织材料,终于形成报告。

调查方案的设计情况

1调查的目的

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走访和实地考察,我们得到不同人的对农村环境现状的认识,从而更加客观地了解农村环境。而分析造成不同人群观点差距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2调查的对象

在暑假期间,我们分别走访了山门镇村民 、农村学校教师、村基层干部等。当然也包括了部分返乡的中、大学生。

1 关注三农共建和谐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我们的第一问是:您是否愿意配合我们客观地反映农村环境状况?所有接受我们调查的村民都回答会跟我们配合,好好反应农村环境现况。

第二问题是您生活的地区是否有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的现象?87%的调查表显示,当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现象。

其中,反映河流污染的人数占相当大的部分。部分原因是村民们将生活垃圾乱扔到河里、桥下造成的。我们到实地调查,看到河里长满了水藻,漂浮着很多杂物。在桥下, 部分河段我们看到了村民们乱倒的生活垃圾。

农村大气污染严重。由于几年来对自然资源的开采、砍伐,利用。生活废气和工厂企业的废气加多,而地里和山上的树木却因不合理的砍伐而快速减少,造成了空气干燥,降雨减少,河流干涸,土地板结,现在连饮用水都成了农民的日常问题。

我们设计的第三个问题:您是否有使用机动车辆,比如摩托车、拖拉机、货车等的经历?86%的人回答自己家拥有机动车辆。其中,70%的人使用的是摩托车。据村民的解释,在农村主要使用摩托车的原因是摩托车的价钱不太高,行车技术相对简单,机动性灵活。

第四个问题是您平时是如何处理生活垃圾的?一半的人说自己平时都把垃圾扔到人少的地方,20%的人认为填埋处理更好,他们平时都是将垃圾填埋处理的,另外的17%的人则送到指定的处理处,还有13%的人随便处理,看怎样处理方便就怎样处理。

我们的第五个问题,环境污染是否影响到您的日常生活?68.75%

的村民认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生活,21.875%的村民说目前还未感受到,只有9.375% 村民说没有被影响到。

第六个问题,我们问当地村民,现在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当地政府对当地的环境问题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86%的村民回答政府倒是有些行动,比如设立环境保护宣传栏,张贴有关环境保护标语,设立果皮箱,组织植树活动,回收废弃电池,鼓励村民们广造沼气池,禁止使用塑料袋,加强对树林的管理……不过,很多村民认为,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还是不够,希望国家、政府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更加重视。

农村环境存在问题的成因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不禁要问农村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环境问题呢

1 国家对农村环境工作滞后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冷点、弱点、盲点。在国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策略下,农村工作发展相当缓慢。因而,农村环境问题还不是大多数人眼中的主要问题。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我国目前还有许多偏远农村没有通路、通电,信息接受滞缓,思想观念跟不上当代农村建设的进度。由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低下,农民只能祈求老天爷不要变脸。

一旦出现干旱或洪灾,农民就等政府的救济。在那样的情况下,农民增加收入的做法就是不断地开垦耕地。如此不停地恶性循环,使得农民更加贫困,经济更落后。农民都在愁一日三餐的解决,根本就谈不上发展经济,保护环境。

3农村经济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在政府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掀起农村经济建设的热潮,各地不断兴办乡村企业、作坊。在交通不畅的农村地区里,这些小工厂、小企业确实给当地村民带来莫大的便利和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这些乡村企业由于资金薄弱,技术落后,管理不科学,意识淡薄等原因,使它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在花费昂贵的废物处理费用的处理方法和就地排放之间,他们选择就地排放,而面对被污染的环境也只能无能为力。

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污染

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力量和保证,没有经济实力的有力支持,任何计划都无法实现,任何口号都没有意义。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使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只有环境得到保护,经济发展才能良性循环;只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才有意义。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还得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增加村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经济能力,才能让他们有能力关心环保,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农村经济建设相结合,达到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双优。政府要利用农闲期,在农村举办各种农业科技培训班、农业科技活动,提高科学技术对农村经济建设的贡献,用科学改善农村环境,不使留有后遗症。面对我国耕地少的实际,要坚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2改革现行教育制度

在教育中更重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应该使用多方面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这就要求合理安排学习课程和理论学习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并且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实践的内容不应该仅局限于体育活动、文艺活动,或者植树,应该包括更加丰富的项目,比如进行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登山、野外考察等等。根据各地的情况,应当适当安排。要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但是也不要过分束缚学生探讨自然的热情。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自然环境,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才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激起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的热情。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报效祖国的决心;身为农家子弟,我们更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我们热切期望国家、社会、学校等更加关注农村的发展和更加关心农村环境,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在此,我们恭敬地向为农村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贡献的人们敬礼!

第5篇:中国农村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中国村落境况混浊观察

作者:王志强 -

村落境况混浊题目的四条成因

1、 现在的境况治理体系及农技推广体系难以应对混浊题目。

我国的村落当代化历程有两个昭着的特点:一是产业优先增长和依托产业确当代化农业快速成长,二是住民在空间漫衍上敏捷集结。

这使村落的财富布局从自然和睦型转酿成自然危害型,村落原有的具有强盛境况自净本领的自然循环被毁坏,本来可以自然消纳的生存混浊物因超过境况自净本领成害。

不但这样,村落的百般境况混浊也出现出与都会混浊迥异的特点。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混浊具有排放主体疏散、隐藏,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这使得劈面源混浊的治理存在本钱过高,因此存在着只能对受害地监测,很难监控排污源的近况。

我国的境况治理体系是成立在都会和重要点源混浊防治上的,对村落混浊及其特点重视不敷,加之村落境况治理体系的成长滞后于村落当代化历程,导致其在管理村落境况题目上不但气力单薄并且实用性不强。

现在,我国的村落境况治理体系出现以下特点:境况立法缺位、村落境况治理机构贫乏、境况保卫职责权限分裂并与混浊的性子不配合、根本没有形成境况监测和统计职业体系。我国现在的诸多境况规矩,如《境况保卫法》、《水混浊防治法》等,对村落境况治理和混浊治理的具体困难思考不敷。比方,现在对混浊物排放执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混浊的控制有用,对管理面源混浊题目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混浊监控,也由于本钱过高而难以实现。而未成立农业和村落自然资源核算制度。资源家底不清,对自然这样的使用动态缺乏真实的懂得,不及不是我国生态境况趋于恶化的一个根本因为。

别的,农业技能的选择缺乏境况政策制约机制,农业技能推广体系实在失效:20世纪80岁月中期开始的农业技能任事体系革新因而削减农技推广经费和激励自我创收为特点的。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财务拨款,农技推广体系不得不从事与业务无关的规划运动以获取收入,包罗卖化肥和农药等。由于鼓励不相容,导致一些推广职员对指导农人升高农药和化肥操纵效果缺乏主动性,以致化肥、农药不公道施用境况不断在加重。

2、 财务渠道的资金来历不敷,导致混浊治理不力。

城乡分治战略使都会和村落间存在着紧要的不屈正表象。具体到环保范畴,主要指城乡地域在获取资源、益处与承当环保责任上紧要不当洽。长久以来,中国混浊防治投资实在全部投到产和都会。都业会境况混浊向村落扩散,而村落从财务渠道却实在得不到混浊治理和境况治理本领建筑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由于村落地皮等资有用的经济方法,对农业生产中社会利润大于私家利润的局部赐与必定赔偿,对社源产权干系不清楚,致使村落的境况资源具有必定的“大众属性”,造成实在没有会本钱大于私家本钱的局部收取必定用度,现实上激励了村落住民采纳劫掠式生产方法。2003年后执行的新的排污费制度在集结操纵上仍然没有思考村落混浊的治理。

由于境况保卫尤其村落境况保卫自己是一项大众奇迹,属于责任主体难以鉴识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范畴,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务必发挥主导投资作用。即使国际上各类市场化的实践很活泼,但没有哪个国度的政府不发挥主导投资责任和作用。

别的,现在我国在履行农业和村落境况保卫建筑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疏散、重复建筑和“自上而下”的决定等表象。比方,面源混浊的治理资金疏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分,导致一个必要环环相扣才或许行之有用的治理方案酿成各部分程序纷歧律的局部动作,自然成效欠安;由于采纳“自上而下”的决定机制,在政治目的最大化的鼓励下,看待能增加政绩的大众任事,出现出一种较高的提供热情。而人居境况基本步骤这样没有进来父母官员政绩审核体系的大众任事,即便农人已经有了需求,也很难提到地方政府的操纵层面上来。

3、 扶助方法不力,导致村落混浊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成立。

我国对都会和范围以上的产业企业混浊治理,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操纵,都会浑水治理厂建筑时征地低价或无偿、运行中免税免排污费,范围以上产业企业混浊治理步骤建筑还可以申请用财务资金对贷款贴息等。而对村落百般境况混浊治理,却没有近似政策。由于村落混浊治理的资金历来就贫乏,成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助政策,导致村落混浊治理基本步骤建筑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成立。

4、 治理模式不适,导致村落混浊治理效果不高。

村落的三类境况混浊,套用管理都会混浊和范围以上产业企业混浊的主要方法——末尾治理——都存在技能、经济障碍。除了面源混浊难以搜集混浊物外,另外类混浊用末尾治理常会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境况:范围以上产业企业的混浊治原由于其混浊排放的集结性、混浊物相对的简单性和企业规划相对的大范围等特点,末尾治理要领在多数境况下是实用的乃至惟一的。而村落的生存混浊、州里企业混浊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混浊,采纳末尾治理则会由于混浊治理步骤建筑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范围局限以及高折旧率局限而不行行。

村落的三类境况混浊题目

村落境况作为都会生态体系的支持者不断是都会混浊的消纳方。比年来,我国在都会境况日益改进的同时,村落混浊题目却越来越紧要,在产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域的村落尤为突出。各类混浊不但要挟到了数亿村落生齿的康健,乃至经过水、大气混浊和食品混浊等渠道最终影响到都会生齿。本文重点剖析东部发达地域当代化历程中的榜样混浊题目并提议将来在寰宇层面上的对策。

——编者

1、 当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百般混浊。

我国人多地少,地皮资源的开垦已靠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升高地皮产出程度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操纵量大的蔬菜生产成长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寰宇上操纵化肥、农药数目最大的国度。

化肥年操纵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谋略,化肥操纵量达40t/km2,远远超出发达国度为防备化肥对泥土和水体造成危害而配置的22.5t/km2的安好上限。并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类肥之间布局不公道等表象。化肥使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但导致农田泥土混浊,还经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混浊、富营养化混浊乃至地下水混浊和氛围混浊。现在,东部已有很多地域面源混浊占混浊负荷比例超出产业混浊。

农药年操纵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汲取使用,大局部进来了水体、泥土及农产物中,使寰宇9.3万km2耕地遭受了差别水平的混浊,并直接要挟到人群康健。2002年对16个省城都会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证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过发达国度的相应检出率。这两类混浊在许多地域还直接毁坏农业陪同型生态体系,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庞大的要挟。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域的水境况混浊从通例的点源混浊物转向面源与点源连合的复合混浊。

由于大棚农业的广泛,地膜混浊也在加重。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遮盖面积已居寰宇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出60万吨,在发达地域尤甚。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观察,被观察区地膜均匀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亏损到达产值的1/5左右。

2、由于小城镇和村落聚居点的基本步骤建筑和境况治理滞后发生的生存混浊。

小城镇和村落聚居点的生存混浊物由于基本步骤和管束的缺失平常直

接排入周疆域况中,造成紧要的“脏乱差”表象:每年发生的约为1.2亿吨的村落生存废物实在全部露天堆放;每年发生的超出2500万吨的村落生存浑水实在全部直排,使村落聚居点周围的境况质量紧要恶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村落当代化历程较快的地域,这种基本步骤建筑和境况治理落伍于经济和城镇化成长程度的表象并没有随着经济程度的升高而改进中国村落境况混浊观察

来历: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3-01 09:44:00 ] 作者:苏杨 编辑:studa9ngns

-

3、州里企业结构欠妥、治理不敷发生的产业混浊。

受农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村落产业化现实上是一种以低技能含量的粗放规划为特性、以捐躯境况为价钱的反积蓄效应的产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但造成混浊治理困难,还导致混浊危害直接。现在,我国州里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混浊物排放量已占产业混浊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并且州里企业结构不公道,混浊物治理率也明显低于产业混浊物均匀治理率。

近些年来,在生齿繁茂地域尤其发达地域,集约化畜禽养殖繁盛成长。这些地域可资使用的境况容量小(没有足够的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生产处所离人的聚居点近大概处于统一个水资源循环体系中),加之其范围和结构没有得到有用控制,没有注意避让生齿聚居区和生态效力区,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同时,在混浊排放强度上并不低于产业企业的集约化养殖场,其混浊危害特别加倍紧要:不但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混浊和富营养化混浊以及大气的腐臭混浊乃至地下水混浊,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康健造成了极大略挟。

别的,由于浑水灌溉、堆置固体废弃物、秉承了大量产业混浊的转移,村落泥土的重金属混浊已经延伸到了食品混浊。我国污灌面积由1978年的约4000km2增加到2003年的30000km2,约占寰宇总灌溉面积的10%。寰宇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被占用或毁损的农田为1300km2。

由于我国村落混浊治理体系尚未成立,境况混浊不但将敏捷“小污”变“大污”,并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财富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人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中国村落有3亿多人喝不上清洁的水,此中超出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村落生齿中与境况混浊亲密关连的恶性肿瘤升天率逐步上升,从1988年的0.0952‰上升到2000年的0.1126‰。看待根本清除在医疗保险制度之外的农人,这是极大的要挟。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第6篇:中国农村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四条成因

1、 目前的环境管理体系及农技推广体系难以应对污染问题。

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二是居民在空间分布上迅速集中。

这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原本可以自然消纳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自净能力成害。

不仅如此,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也呈现出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这使得对面源污染的管理存在成本过高,因此存在着只能对受害地监测,很难监控排污源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

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而未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资源家底不清,对自然这样的利用动态缺乏真实的了解,不能不是我国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一个基本原因。

另外,农业技术的选择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几乎失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是以减少农技推广经费和鼓励自我创收为特点的。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拨款,农技推广系统不得不从事与业务无关的经营活动以获取收入,包括卖化肥和农药等。由于激励不相容,导致一些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以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情况一直在加剧。

2、 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 1

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由于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致使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造成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实际上鼓励了农村居民采用掠夺式生产方式。2003年后执行的新的排污费制度在集中使用上仍然没有考虑农村污染的治理。

由于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投资作用。尽管国际上各种市场化的实践很活跃,但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不发挥主导投资责任和作用。

另外,目前我国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等现象。例如,面源污染的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自然效果不佳;由于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在政治目标最大化的激励下,对于能增加政绩的公共服务,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供给热情。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这样没有进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公共服务,即便农民已经有了需求,也很难提到地方政府的操作层面上来。

3、 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

我国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时征地低价或无偿、运行中免税免排污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对贷款贴息等。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4、 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都存在技术、经济障碍。除了面源污染难以收集污染物外,其它类污染用末端治理常会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由于其污染排放的集中性、污染物相对的单一性和企业经营相对的大规模等特点,末端治理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甚至惟一的。而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以及高折旧率限制而不可行。

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本文重点分析东部发达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典型污染问题并提出未来在全国层面上的对策。

——编者

1、 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

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2002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

2、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第7篇: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总结报告

为推进落实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和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我国领导人关于加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倡议,探索“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环境合作内涵,深化扩展中国-东盟环保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政策对话交流,切实推动我国环保产业与技术的“走出去”,由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承办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对话与研修”于2015年9月16-18日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也是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

论坛邀请来自东盟成员国环境主管部门、东盟秘书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等有关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及合作伙伴;中国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内有关省市的环保部门、广西区内各地市、县环境主管部门;企业、产业协会和研究机构共250余人出席,其中外宾58人,副部级领导2人,副厅级以上领导14人。本届论坛由环境可持续发展对话与研修、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与发展交流圆桌会、中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展示3部分组成,通过会议和展览相结合的创新形式,进一步推广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务实成效。现将论坛举办情况报告如下:

一、论坛基本情况

1

(一)环境可持续发展对话与研修

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宋小智副司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蹇兴超副厅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邓超冰总工程师、东盟秘书处环境办公室安佩·哈娜库娜拉克主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局伊莎贝尔·路易斯副主任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

宋小智副司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深化区域各国在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提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宋小智副司长重点介绍中国在环境治理、污染物减排、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环境法制建设四个方面的成果。宋小智副司长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开放、包容与共赢的。中国政府一贯支持加强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在环保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合作机制,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双方正在协商制定《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6-2020)》。相信在新一期合作战略的指导下,中国与东盟未来的环境合作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她希望双方抓住机遇,齐心协力共建“绿色海上丝绸之路”。

蹇兴超副厅长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桥梁与窗口,广西十分重视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愿意与区域内各方开展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务实的环境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和推动区域绿色发展转型。同时,蹇兴超副厅

2 长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以省级合作推动国家合作,增进绿色环保管理经验交流,开启环保合作新渠道。

安佩•哈娜库娜拉克主任表示,环境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合作框架下的优先合作领域之一,双方环境合作已走过十年历程,未来应探索更有影响力的项目,开展更务实的合作。同时,安佩•哈娜库娜拉克主任代表东盟秘书处对中国政府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本次活动有助于深化双方环境合作和提高区域各国环境可持续管理能力。

伊莎贝尔•路易斯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亚太地区拥有全球60%的人口,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全球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已获得广泛响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愿意继续支持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参会代表也积极就环境政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环境信息共享、环境影响评价、绿色贸易与投资等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此次活动,一方面,通过宣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环境保护领域的成就,加深东盟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的生态环保交流与合作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双方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分享知识和经验,发掘未来合作潜力,进一步深化

3 和拓展中国-东盟环境合作。

(二)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与发展交流圆桌会

会议以“助力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为主题,来自中国财政部、东盟国家和东盟秘书处、各省市环保厅(局)代表与国内骨干企业及参展企业参加,通过主旨发言、专题报告、政策研究、分享实践经验等方式共同就各自关注的议题进行交流与座谈。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邓超冰总工程师出席会议,并做主旨发言。邓超冰总工程师表示广西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提出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切实加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生态经济发展壮大、资源环境约束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三大目标,突出抓好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城乡建设四大任务,大力实施生态经济十大重点工程,实现绿色化发展。同时,邓超冰总工程师强调为了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与东盟国家合作,广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率先迈出第一步。2015年5月,《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与越南高平省自然资源与环境厅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在越南正式签署,上述备忘录是中国与

4 周边国家探索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省级环境保护部门之间成功签署的首个双边环境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关于未来合作,邓超冰总工程师提出要充分利用广西区位优势,以拓展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为目标,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推合作的重要建议。

此次圆桌会紧紧围绕会议主题,以进一步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促进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为目的,一方面宣传我国与东盟国家环保产业合作成果,提升中国(尤其是广西)环保产品和技术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展示我国(特别是广西)环保产业发展,分享中国与东盟国家PPP模式发展历程和主要政策以及中国PPP模式下环保工程实践。

(三)中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展示活动

在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会展中心3号馆先进技术展区,设立以“推动产业合作,共谋„一带一路‟绿色商机”为主题的中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展示专区。集中展示包括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介绍、广西环保及产业发展介绍、水污染防治领域相关企业及技术、固体(危险)废弃物处置领域相关企业及技术、企业合作联盟形象展示等5个方面内容。共有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

通过展览展示,一方面依托东博会大平台,宣传我国环

5 保产业成果,展示我国最新环保技术与产品及环保产业园区;另一方面,成为中国优秀环保技术、企业的自我展示平台,特别是支持广西骨干企业国际化,打造促进广西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推广示范。

二、论坛主要成果

(一)抓住“一带一路”机遇,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广西与区域各国的环境合作与联系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面阐述中方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与内涵。其中,明确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此次论坛的举办,紧扣当前区域环境合作形势,分析“一带一路”与和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在“一带一路”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设施联通可使“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交通大为便利,从而节约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所需要的能源,给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利好。会议还提出“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使很多能源资源就地加工转换,比如很多项目可以向清洁能源方面倾斜,使用清洁能源,利于绿色环保等。会议认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数据和信息分享方面还应建立几个比较重要的机制,一是东盟环保报告的机制,二是东盟环保教育数据库,三是是东盟生物多样性信息分享的服务机制。通过一系列机制的建立,可以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共享环

6 境资源提供数据支持,以掌握目前各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找到应对及解决方案。

此次会议,不仅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框架下环境保护合作与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路径,还进一步提高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携手解决能源和环境的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双方节能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增强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政策导向,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环保产业与技术交流与合作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作为一种融资方式,是一种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创新机制。据统计,目前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涵盖环保产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领域的综合产业体系。如何推动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效运用PPP无疑是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对PPP的深入讨论,正是此次会议热点关注方向。会议指出,PPP可以起到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充分竞争,借助社会资本的创新能力来提升环保产业的活力,可以促进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会议达成多项共识,今后将提倡建设环保产业集聚区,开展中国-东盟信息平台建设,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共享生态环保信息,寻找合作的切入点,同时着重打造环保产业和技术国际合作的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务实合作。

今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

7 加强经验分享,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及交流,通过项目实践探索环保领域的PPP合作最佳方式;三是探索建立多边或者双边产业合作中心,为PPP合作提供合作平台;四是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政策及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五是重视专业公司与专业市场的对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创新论坛组织形式,会展结合,以会促展、以展促会,搭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新平台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成功举办5届以来,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形成的影响力日益显现。为更好地开拓环保交流与合作,在此次论坛召开期间,首次举办中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展示活动。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一次加强中国-东盟合作的具体实践,通过展示我国新型实用的环保技术,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环保产业与技术的沟通与了解,为参展企业推介技术、产品,寻求合作提供了交流平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常务秘书卡森桑·赤纳瓦索等重要领导参观了展览。

此次模型及实物展示活动,成为论坛与东博会的共同亮点。广西国宏智鸿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示的PVDF纳米合金膜组件,改进了传统膜的缺点,抗污染程度更高,膜组件的寿命延长。桂林正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现场演示离子交换纤维集成系统经过阴离子交换纤维、阳离子交换纤维、二级阴离子交换纤维三级过滤将浓茶中的酚类等色素有

8 效去除、脱色效果明显的方式推介技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业内人士前来参观、洽谈合作。通过展示,搭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环保产业与技术领域合作的新平台,进一步显现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的品牌效应,取得积极成效并获得参观代表的一致好评。

三、未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广西对外合作的平台作用,以省际合作助推国家合作,强化广西参与区域国际合作的区位优势

为顺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新形势与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广西环境保护国际合作能力建设水平,广西先后成立了广西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及中国-东盟环保中心广西办公室,今后应进一步强化广西在环保对外合作上的平台作用,促成更多国际合作项目、合作计划的落地与实施,推动广西参与到更多的区域合作中,促进广西环保合作向国际化、专业化发展。

(二)增进绿色环保管理经验交流,开启环保合作新渠道

广西与东盟国家合作基础良好并且前景广阔,未来应推动与东盟国家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平台与网络,促进建立区域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广西应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衔接“一带一路”重要门户的独特优势与战略地位,探讨与东盟国

9 家建立环境保护信息交流机制,寻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跨境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更加务实的合作。

(三)积极谋划,出色筹备,继续做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搭建环保国际合作平台,全力助推中国-东盟环保合作的深入

应继续发挥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在构筑区域伙伴关系上的重要作用。通过中国、东盟环保产业相关部门、国际合作伙伴、国际组织和企业界的参与,并充分发挥广西在合作中的独特作用,在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建设中,抓住机遇,搭建并完善中国-东盟环保合作网络,深化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调动各种有效资源,推动中国-东盟环保务实合作。

10

第8篇:中国银行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企业机构名称: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四川北路支行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2259号中国银行主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基于银行的核心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个人金融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基于银行卡之上的系统服务。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国际汇兑、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29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并通过全资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和联营公司经营保险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经营飞机租赁业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9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银行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稳健经营的理念,客户至上的宗旨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银行将坚持可持续发展,向着国际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主要的宏观环境因素、竞争特点、竞争激烈程度、竞争对手及竞争实力分析:商业银行需要在外部环境进行四大方面完善,包括税收制度、利率和费率制度、征信系统和债权人法律保护。目前银行税负过高,对呆账坏账核销的税收待遇也不合理,总体来看,当前税收制度不利于银行目前稳健经营和银行的资本金积累。在当前的税收体制下,政府从银行抽走了过多资金,银行不良资产增多,迫使国家又不得不掏钱还给银行。因此,对银行的税收政策应该进行调整,以适应银行改革的需要。在利率和费率方面,由于银行本身没有定价权,因此资产风险很难对冲。费率和利率相互有隐含的替代关系,如果费率市场化了,利率也会市场化,两者会相互弥补,但目前这两个变量全部是行政决定的,这就导致存贷差一旦放大,银行马上就倾向于多贷款。在征信系统建设方面,目前征信系统不够健全,而征信系统需要政府统一建设。银行在贷款决策当中,所获得的外部信息目前还没有一个基础设施能够提供。尽管新破产法对债权人的保护有所改善,但仍有不足。比如在抵押贷款和劳动债权孰先孰后方面,从银行角度来看,现有法律,尤其是地方保护的司法系统对债权人的保护还非常不够。

第9篇: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市场环境分析报告

一、摘要

自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就开创了移动设备软件尖端功能的新纪元,重新定义了移动电话的功能,无论从外观、设计、性能、配置等各方面都成为了业界翘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成为苹果公司全球扩张的重要环节。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之后,手机的内涵开始发生深刻变化。通信成为其几个核心需求之一(而不是唯一核心需求),音乐、拍照、PDA、游戏等非通信相关的核心功能也全面排队进入手机的核心需求。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已经从一个通话(短信)处理工具变成一个便携多媒体通信设备。iPhone兴起就是这种变革最典型的例证。本文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以及战略特点、SWOT分析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

二、宏观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分析

苹果手机一直属于高端行列,其价格自然也很可观。这使得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定位在了一个较小比例的客户群上。售价过高是影响iPhone在中国大规模普及的主要障碍。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再加上苹果在中国日益扩大的fans群体,价格方面的劣势并不会对苹果手机的竞争力产生很大影响。

目前,苹果公司和中国联通已经就iPhone在中国的发行问题达成合作,这将大大有利于中国人民通过非水货的正常渠道购买到iPhone手机。

2、政治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苹果手机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得到改善。各种对企业营销影响较大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修正,将会对iPhone的买方和卖方提供更多的保证,同时也会促进苹果扫除入华道路上的障碍。

3、社会人文环境分析

中国的手机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各大品牌都在市场份额上占有一席之地,苹果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晚,又将中国置于其全球组织架构中等级较低的位置,与一些知名品牌的竞争中,并不处于优势。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正在不断发生改变。中国的手机消费者们相较于其他国家更注重手机的娱乐和上网功能,而这些恰好又是苹果的强项。随着苹果手机在全球的扩张,以其独特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所以其在中国的粉丝基础也正不断扩大。

三、中观环境分析

1、行业环境分析

根据五力模型,要分析潜在进入者力量、替代品力量、购买者力量、供应商力量和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这一方面来说苹果在中国的处境相对比较艰难,潜在进入者很多,比如诺基亚正在研制的Linux基础的MeeGo操作系统等等;可以替代的竞争品也很多,如Android系统的google手机、windows mobile的微软系统以及一直游离于主流之外却为商务人士钟爱的黑莓等等;智能手机的行业内部具有一个比较年轻和广阔的市场,竞争也很激烈,许多巨头都在力图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系列抢占市场,获得消费者的口碑和忠诚。

2、技术环境分析

苹果手机基本保持每年更新的速度,现已出苹果四代。技术进步的加快使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成熟期缩短,在手机行业尤是如此。新技术的出现对整个行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谁能更准确地把握时机,迎合消费者的新需求,就能屹立不倒。苹果公司一向在技术创新领域走在前端,在看似复杂的技术面前,苹果公司往往能化繁为简,让消费者轻易使用。

四、微观环境分析

1、企业内部分析

苹果公司由内而外的创新文化可以说和乔布斯的个人行事作风密不可分。正是在他苛求完美的创新标准形成的强大压力下,所有的人都从内心重新审视创新,使创新在苹果公司从一个概念变成行动,从行动变成习惯,从习惯变成文化,从文化变成性格。经历十余年的痛苦磨合,创新已与苹果融为了一体,形成一种路径依赖的惯性,推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苹果懂得人们的心理,其产品总能以惊奇和愉悦引起注意、刺激欲望。

另一方面,苹果的设计对中国人而言存在文化隔阂。为iPhone开发的软件以及iTunes上的音乐都基本上是英文的,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很大。iPhone也很难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早期的产品甚至连短信的转发功能都不提供。

2、营销中介分析

苹果进入中国市场面临着和主流手机运营商的合作,苹果的企业经营模式成为其进入中国市场最大的障碍,也是其最初与中国移动谈判崩盘的原因。在国外,苹果跟运营商的合作通常是这样的:依靠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研发能力,和几个运营商中的一个展开排他性合作。这样iPhone就帮助了运营商从竞争对手中抢来高端客户。当然,运营商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一方面是支付给苹果的高额收入分成,一方面也失去了对用户的掌控能力。与这个扁平化的世界不同,苹果的商业模式是纵向一体化的。在苹果看来,iPhone最大的意义不是手机,而是上网的终端。向iPhone用户销售音乐和电影,才是苹果公司现在和未来最大的金矿。这样的经营方式一旦可以大范围推广,就可以使得苹果既控制了上游众多的音乐厂商和电影公司,也拥有了下游数以亿计的广大消费者。而这在拥有很大市场力量的中国移动看来,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经过艰难谈判,苹果选择了受众相对较小的中国联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iPhone在中国的销售。

3、竞争者分析

iPhone在技术上并非只此一家,介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竞争的厂商还有微软、谷歌、诺基亚等等。苹果高端的设计和价格定位导致忠实消费者固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圈子里,竞争者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抢占更广阔的市场。

4、公众分析

苹果的前期产品如ipod已经为其在中国的消费者中建立了一个对其旗下产品非常熟悉的群体,由于苹果的独特产品设计和运营模式,各种苹果产品通过iTunes连接在一起,拥有一件苹果产品的用户会忍不住想要拥有更多。iPhone面临的挑战是必须设法吸引更多核心用户群之外的其他用户。随着中国人消费观的不断改变,商务人士越来越重视手机的功能和品牌,苹果手机成为身份的象征。这一消费人群也将成为苹果手机在华扩张重点发展的对象,且潜在购买力很强。

五、差异化组合战略特点

1.产品差异化。以多点触摸屏取代传统手机键盘,在外观差异化的同时,便利软件开发者自由设定最符合软件需要的触摸按键位置。苹果通过这一创新,不仅提供了一个软件平台,还附带了一个可变化的硬件平台。 2.性能差异化。iPhone的配置远远高于竞争对手。128MB 的内存+ 专用图形芯片(一般不会在智能手机上出现)+4- 8GB 储存空间,使iPhone成为一台超小型电脑。除此之外,内置不可更换电池300 小时的待机时间(智能手机平均待机时间在200 小时左右),6 小时的连续通话时间等都是iPhone在性能上的突破。

3. UI(操作系统)差异化。iPhone与对手们最大的差异性体现在操作系统上。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有windowsmoblie、symbian和plam,设计时均考虑了手机较低的cpu与内存条件,存在过于复杂,速度较慢和不稳定等一些问题。苹果在iPhone上直接采用了经过界面优化的桌面电脑操作系统mac os x,使这一高配置的智能手机拥有了mac os x的所有优点:运转迅速,界面华丽,操作简便。不同于其它智能手机系统精简后的办公功能,iPhone有功能完整的email软件和safari网络浏览器。

4.渠道差异化。苹果将Ipod+ 在线商店的差异化组合模式复制在其iPhone上。苹果建设了在线软件销售渠道:App Store(以下简称AS)。AS 是一个设计理念与Itunes 类似的在线平台:软件开发者可将由SDK 制作通过苹果审核的软件在AS 发布,无需缴纳任何维护费用。软件售出所得收益由苹果及开发者三七分成。这就解决了在此之前AS 市场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5.服务差异化。2.0 版本系统对microsoft exchange功能的支持,使其成为功能强大的商务机:能无缝接入公司microsoft exchange网络,即时更新日程表项目、邮件、联系人;自动检索网络;远程数据清除;拥有cisco安全维护等等。iPhone的娱乐功能也随着SDK 与AS 得到升级,在得到EA、Sega、Konami 等专业厂商的支持后,iPhone颠覆了手机游戏功能的概念。工作娱乐功能兼备且都达到极致的iPhone,成为无所不能的智能信息终端。

六、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⑴iPhone广泛的影响力,为其在中国市场的宣传节省了许多开销; ⑵忠实的苹果拥护者。即使在中国,也有一定数量使用苹果公司产品的用户群,而苹果公司本身的产品线涵盖面也非常的广,使得iPhone能在用户间更快捷得得到推广。

⑶成熟稳定的操作系统,丰富强大的软件扩展功能; ⑷独特的苹果风格的工业设计,以及贯穿始终的人性化操作;

⑸时尚流行的象征。苹果的产品在国外都相对昂贵.在国内更是奢侈品的代言词. 以及iPhone给客户带来相当大的新鲜感,成为众多年轻人以及追求时尚的人群所追捧的对象。 2.劣势(weaknesses)

⑴运营模式受考验。苹果iPhone在美国市场采用的策略---与运营商独家合作,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分成,获取用户所产生的百分之三十的收入,在中国市场也许会水土不服。

⑵市场策略灵活性欠佳。苹果公司的市场战略以及产品战略缺少对中国市场的针对性,是容易处于曲高和寡的局面;

⑶手机的价格让人望而生畏;iPhone的定价对中国市场的消费群体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使得其难以迅速融入大众; ⑷通话短信操作及管理功能不太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3. 机会(opportunities)

⑴苹果与运营商签订协议并占有主导地位;

⑵中国的手机正处于3网融合、3g推广的时代,市场还缺少与其相对应的产品,而iPhone正具备这一条件和技术。

⑶运营商对智能机的推广,以及消费者对于手机惊醒商务运用的需求。 4. 威胁(threats) ⑴其他手机生产商对iPhone的围剿。其中以诺基亚为例子,诺基亚在iPhone的冲击下,不仅市值缩水,而且失去许多市场份额。诺基亚其领先的技术对其为夺回市场份额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对于iPhone是非常巨大的威胁; ⑵中国手机市场的残酷竞争。在中国,尤其是手机市场上,山寨机,水货机和模仿机层出不穷,其低廉的价格将会带走一大批消费者,这对于iPhone的推广和市场占有造成很大的困难;

⑶iPhone的合作运营商(中国联通)处于严重的弱势地位,对iPhone的业务拓展有很大的限制,并且易受到运营商的牵制。

七、总结

从iPhone的成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第一,技术进步和需求复杂化不断地推动创新的革命,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产品和产业的融合。我们很难将移动电话定位于通讯产品,其身上融合了家电、通讯、计算机、娱乐等行业的先进技术。而苹果的差异化组合迎合并进一步推动了这种融合。站在市场前面引导市场是苹果成功的关键。第二,在战术上,苹果从两个角度与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苹果持续的技术创新使自己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苹果的差异化组合形成的模仿障碍把对手挡在了后面,使自己的领先地位得以保持,为自己争取到了获取价值和开展下一轮竞争的时间。第三,不断创新和与对手的时间差,还为苹果公司争取到了培养消费群体,巩固其品牌影响力的机会。接受了苹果品牌精神的消费群体成为苹果品牌的一个有机成份,推动并保护苹果的创新和竞争,苹果不再是一个公司,它已经成为一种需求。综上所述,苹果手机在中国有很强的竞争力,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其他竞争者无法比拟之处,但是也在价格等方面竖立起很高的壁垒,因此苹果公司必须正确估计中国的形势,要对中国区的市场运营给出更大的自由度,在渠道建设上获得突破,让口碑营销得以真正实现。实现这一营销目标的法宝就是合作,在中国寻求互补性质的公司建立共赢体,苹果手机在中国的竞争力会更加提高。

上一篇:人大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下一篇:三年级作文指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