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期中试卷

2022-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语文版九年级期中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戏剧单元,选编了老舍的《茶馆》(第一幕),沙叶新的《陈毅市长》(节选)和张天民等人的《开国大典》(节选)。学生已在八年级下学期学习过几篇戏剧,初步掌握了戏剧的有关常识,初步具备了赏析戏剧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让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特点,理解作品内容,实现创造性阅读;通过品读剧中精彩的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特点及戏剧冲突。

二、单元设计思路

《茶馆》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效果,建议先教线索单一、情节集中的《陈毅市长》,后教《茶馆》。课堂教学可采用文献法、演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读、演、评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三、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知识。

2.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3.丰富人文素养。

四、课时分配

《陈毅市长》(节选)2课时,《茶馆》(节选)3课时,《开国大典》(节选)1课时。

(湖南资兴市教研室 雷林宙 湖南资兴市三中 李志清)

《陈毅市长》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陈毅市长》(节选)被选编在本单元第二课,鉴于本文故事情节集中、事件线索明晰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提到本单元的第一课来教。

2.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戏剧矛盾的焦点“齐仰之为拒绝陈毅来访设置难题”与“陈毅机智幽默地化解难题”设置问题,并顺着这个思路分析人物的性格,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兴趣。

3.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剧本的主旨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把语言品味列为教学重点。

4.学习目标:(1)了解《陈毅市长》的剧情,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2)了解陈毅同志崇高的思想境界,把握戏剧主旨。(3)体味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和《陈毅市长》的创作背景。

2.通读课文,疏通生字新词。

(二)导入新课

通过解释“吃闭门羹”一词的含义导入课文:你有过吃闭门羹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面对的?其实,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陈毅同志在担任上海市长期间,也跟你一样吃过一次闭门羹。不过陈毅市长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不仅设法顺利地进了主人的门,达到了拜访的目的,还使自己的这段经历成为一段佳话,使他的形象更为光彩照人。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中就有一个片段正好反映了他的这段经历。今天,就让我们借助沙叶新的《陈毅市长》,一睹陈毅市长的风采吧。

(三)说说《陈毅市长》

请用下列格式说话:

(1)《陈毅市长》属于______类型的戏剧,它反映的是发生在_______背景下的故事,它是在_______的时候创作的。

(2)它的结构有________特色,获得过_________荣誉。

(四)说说生字新词

1.自由交流,其格式如下:我熟悉了________等字,但对课文中的___________等字不熟悉;我掌握了______等词,但对课文中的__________等词不了解。

2.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掌握不熟悉的生字新词。

(五)带着问题分角色朗读《陈毅市长》(片段)或自由朗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段话剧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齐仰之为拒绝陈毅来访设置了哪些难题?陈毅是怎样解决这些难题的?

3.陈毅是凭什么破解遇到的难题的?他是怎样把齐仰之请出山的?由此可以看出陈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从“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这个小条幅可以看出齐仰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人物性格分析

说话格式:从______看出陈毅有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从_________看出齐仰之有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七)品味语言

1.说说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1)(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

(2)二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不少酸性……

(3)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4)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

2.齐仰之接电话时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副词是什么?这个词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起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陈毅市长》全剧。

(湖南资兴市三中李志清湖南资兴市东江实验中学谢华)

《茶馆》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1.以分角色朗读为突破口,了解戏剧主要内容,把握戏剧冲突和课文主旨。

2.通过自由品读分析人物性格,并体味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目标:(1)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2)了解剧中独特的戏剧冲突,把握这幕戏剧的主旨。(3)体味剧中精练而又个性化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戏剧吗?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一种融文学、雕塑、绘画和音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有着“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之美誉的话剧——《茶馆》,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

(二)资料助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并选取有价值的资料投影显示,全班共享。

2.老师补充介绍剧本第二幕和第三幕的剧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和精妙好词,并与同学交流词语积累情况。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分角色朗读部分课文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剧本写了哪些主要人物?在他们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本幕剧所涉人物众多,出场人物仅有名有姓的就有二十多个,其中给人印象较深的人物有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康六,马五爷、黄胖子、庞太监;本幕剧的事件是纷繁的,写到的主要事件有:①马五爷施威;②康六卖女;③常四爷骂洋货;④鸽子之争;⑤秦仲义的实业救国;⑥秦庞交锋;⑦茶客对话;⑧常四爷被抓;⑨庞太监买妻。

(四)以人物姓名、职业(或身份)为要素列一个人物表(演剧表)。

(五)细读课文,分析戏剧冲突

1.这些人物之间产生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用“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的句式归纳。

示例:一方面是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另一方面却是82岁的卖耳勺的孤老沦落街头。

2.这些人物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各是怎样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写这么多事件呢?

(六)教师归纳总结

本剧反映矛盾冲突的方法比较特殊,而且它所反映的矛盾焦点不是人与人的,而是人与那个时代的,因此要从这个角度去分析。

老舍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性格的个性化语言。老舍追求“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总之,老舍戏剧语言含蓄深刻,极具个性化。下面就让我们来品味《茶馆》的语言特色。

(七)品味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他的个性特征怎样,并说明这些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八)赏析潜台词

1.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请结合课文主旨思考。

2.分角色朗读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体会这些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并通过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三、拓展延伸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说他写这个戏的目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全剧分别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揭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课外阅读《茶馆》全剧或观看音像资料。

(湖南资兴市三中李志清)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为自读课文。剧本通过生活中的四个平凡小事和感人细节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风范。通过表演和品读,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电影剧本与话剧文本的不同之处,学习通过小事来刻画人物的戏剧创作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组织全班同学认真预习课文,以竞争方式,选出四名导演,然后由导演分别组织四套班子,在研究剧情的基础上,分别演出课文节选的四个小故事。

(二)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东方红》。师:一曲《东方红》唱出了伟人毛泽东的伟大功绩。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了五星红旗,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电影《开国大典》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幕。

(三)演评剧本

1.四组同学表演毛泽东吃羊肉泡馍、宴请程潜、接待乡亲、与儿子交谈四个小故事。

2.组织评价

(1)这四组同学表演得很不错,下面请大家谈谈哪一组表演得更好一些。

(2)请几位演员及导演重点谈谈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及他们对剧本内容进行艺术处理的心得体会。(侧重于人物性格的把握、台词的处理。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地处理人物语言及动作表情,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点,获得情感体验。)

(四)品读故事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做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作者为何选择几件小事来刻画他?

(五)品读语言

1.假如你是导演,结合“圆明园废墟前”一段文字,谈谈你将如何设计人物活动的场景。

(引导学生紧扣文字,结合历史背景,想象画面,体会其丰富的内涵。还可设计一段毛泽东的心理活动描写。)

2.用同样的方法品读第146、147、149、150号镜头中的场景,感受电影剧本语言具有画面感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课前大家已经欣赏了这几出戏,刚才我们又互相作了交流。那么,这几出戏最打动我们的是什么呢?

小结:本文通过生活中一系列的平凡小事和感人细节来刻画毛泽东这一伟人形象,将普通与高尚、平凡与伟大和谐地统一在这个人物身上,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看到了毛泽东丰富感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情怀。电影剧本作为未来影视片的蓝图,其语言也有视觉造型的特点,具有画面感。

三、拓展延伸

1.课后观看电影《开国大典》,与同学交流观后感受。

2.课外多途径收集毛主席的个人资料,包括他的故事、诗词、名言,阅读《毛泽东传》,感受伟人魅力。

(湖南资兴市三中何玉梅袁赛怀)

作者:雷林宙 李志清 谢 华 何玉梅 袁赛怀

第2篇: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教学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8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婆suō( ) 未雨绸móu( ) ( )màn骂 附和( ) .阔绰( ) 呵 叱( ) 战战兢兢( ) ....差半车麦秸( ) .

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只填字母即可)(3分) 有人说:“智者无言。”的确,大智之人,总是淡淡地 ,静静地 ,孜孜地 ,直到进入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右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A. 思考

B. 追求 C. 生活

3、默写。(15分)

(1)大漠孤烟直, 。 (2)人有悲欢离合, 。 (3) ,隔江犹唱后庭花。 (4)但愿人长久, 。

(5)《水调歌头》一词中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6)李商隐《无题》中运用双关手法,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爱情的佳句是 , 。后来常被人们用来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的崇高品质。

教学

教学

(7)《浣溪沙》中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是 , 。

(8)(4分)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 ,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 ,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4.下面文字划横线的句子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在下面横线上加以改正。(3分)

A是否有荣辱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B不仅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而且影响着社会的风气 。荣辱观念,古已有之。C我国历来古代的思想家十分重视荣辱观念。“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格言警句,D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

(1) 句应改为

(2) 句应改为

(3) 句应改为

5、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6分)的风气

林敏同学计划利用假期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但不知先读哪一部好。请把你认为应当首先阅读的一部作品推荐给林敏。

(1) 请写出你认为应当首先阅读的一部作品的名称和作者。(2分)教学

教学

作品名称:《 》作者: (2)请就上题中你推荐的作品,从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等方面选择其中一项说说你推荐的理由。(4分) 答:

6、手机短信已成为现代社会新的文学形式,在国人中广为传播。元旦快要来临了,请你参照下面手机短信的特点,为你的朋友拟写一则短信,祝福他们元旦快乐。(4分)

示例一: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快乐是扣子,口袋里满是温暖。

示例二:愿阳光为你灿烂,彩虹为你妖娆,群星为你闪烁,月光为你皎洁,一切只为祝福你,快乐无边际!

答:

7、市政建设部门要在古镇磁器口修建一家豪华宾馆,欲将一处古代民居拆除。市民们闻讯后,纷纷要求政府修改方案,保留这一古迹,他们推荐了三位代表去反映情况。这三位代表是:土生土长的王大爷、建筑学家李教授和历史学家周教授。请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各拟一句话,表明反对的理由。(3分)

⑴王大爷:

⑵李教授:

⑶周教授:

教学

教学

二、阅读(52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2题(10分)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8、《捕蛇者说》选自 ,作者是 。(2分)

9、解释选文中的加点的词。(2分)

(1)蹙:

(2)犯: (3)弛然:

(4)齿:

10、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B. 而乡邻之/生日/蹙 C.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教学

教学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谨食之,时而献焉。

12、这段选文让你了解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二)、阅读《给电脑打个“补丁”》选段,完成13-18题。(16分)

随着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词汇不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为大众所熟悉。不久前,一位“菜鸟”问笔者:“听人说得给电脑打补丁,这是怎么回事?”是呵,电脑又不是衣服,怎么扯上了“补丁”?但此“补丁”非彼“补丁”,恰如电脑病毒之于生物意义上的病毒,完全是两码事。

计算机领域的补丁,是电脑程序,它既是一种必然会产生的程序,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程序的一个怪胎。简而言之,作为程序的补丁,主要是基于程序的漏洞,而程序的漏洞又是人思维的漏洞的必然反映,是遗憾,更是无奈。

我们知道,程序设计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简单的程序倒也罢了,复杂一些的程序,程序员要做的工作就非常庞杂了。至于更复杂的程序,或操作系统那样的“特大”程序,就不是一两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了,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人非圣贤,哪有能不出错的?何况是许多人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于是,思维的漏洞体现在程序设计中就成了程序的漏洞。程序有漏洞,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问题。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程序上的漏洞又会给网络黑客以可乘之机。

给电脑打“补丁”,其实就是安装补丁程序,借此改正软件设计中的错误,堵住程序漏洞。电脑程序越复杂,漏洞往往就越多,正如一部长篇巨著,出现的语法、文字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往往会远远多于一篇短文。所以,我们常常能看到微软公布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漏洞及相关的补丁程序。

遗憾的是,许多计算机用户并不了解补丁程序是怎么一回事,也有一些用户虽然对此有所了解,但由于懒惰或疏忽大意,也没能及时教学

教学

去“打补丁”致使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破坏者,利用微软公布的漏洞兴见作浪,例如,2003年7月下旬,微软公布了其Windows操作系统中广泛存在着RPC漏洞及补丁程序。结果,仅仅二十多天之后,针对这一漏洞的病毒,就开始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很快,全球就有二十多万台电脑被感染。所以有人说,微软的好心带来恶果。不过也说明,对微软将“漏洞”和“补丁”的“公之于众”,倒是那些黑客更为关注,而大多数计算机用户却不关心!

计算机补丁,除了专门堵漏洞的,还有一些具有其他功能的补丁,如汉化补丁、游戏补丁、增强型补丁,等等。

13、请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什么是“电脑补丁”?(最好给它下一个定义)(2分) 答:

14、从全文来看,常见的电脑补丁有哪些类型?(2分) 答:

15、通读全文,你认为电脑程序漏洞是如何产生的?(3分) 答:

16、从文中概括电脑补丁的利与弊。(2分) 答:

17、说说第五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答:

18、结合文章第三自然段,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受到的启示。(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甲乙选文,完成19-22题。(12分)

(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教学

教学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杂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已”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已。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已,你的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已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的人事,能算偷么?”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教学

教学

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19、甲文“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说明孔乙已虽然穷困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说明孔乙已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筹。 C、说明孔乙已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说明孔乙已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独特。 20、甲文中加点字“排”表现孔乙已怎样的心理?(3分) 答:

21、甲文最末一句写道:“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种笑声贯穿了整篇小说,充满了笑的咸亨酒店与乙文中第一段中提到的“铁屋子”的环境是否完全相悖?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22、乙文是鲁迅的《〈呐喊>自序》中的选段,《孔乙已》就收在《呐喊》里,是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篇力作,也是鲁迅发自内心的呐喊。在他的呐喊里你能听出鲁迅对孔乙已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不超出15个字)(3分)

答:

(四)阅读《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选文,完成23-28题。(14分)

教学

教学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杨雄《法方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法轮功”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教学

教学

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腹中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更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

⑤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本,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

23.读完全文,你认为中心论点是什么?选出对中心论点概括恰当的一项( )(3分)

A.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读书求知。

教学

教学

B.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C.读书要有选择,必须读好书。 D.以德治国必须读书求知。

24.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2分)

25.第④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分)

26.请你为第③自然段另外选择一条有关读书的名言作为论据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选出引号内加粗的词语在感情色彩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B.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

C.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 D.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

28.请你从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下面空白处,与上下文意思相连接,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教学

教学

三、作文(60分)

29、命题作文:说句心里话 要求:

1、文体:记叙文

2、字数600字左右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suō 娑 mou 缪 man 谩 和 hè 叱 chì 兢 jīng 秸 jiē

2、 CAB 教学

绰 chuò

教学

3、(1)长河落日圆 (2) 月有阴晴圆缺 (3) 商女不知亡国恨 (4)千里共婵娟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8)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像加过人工似的,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

4. A 荣辱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C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

5、(1)所写篇名和作者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能就所推荐名著的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任何一方面,作较为准确的介绍即可,否则酌情扣分。

6、 内容要紧扣元旦祝福,形式上不一定与示例一样,语言要生动、优美。

7. 符合题意,符合人物身份即可。(3分,每小题1分) 如: ⑴不能拆,我们更喜欢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 ⑵不能拆,这处民居是研究民族古建筑特点的标本。

⑶不能拆,它能展示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 二阅读(60分)

(一)

8、《柳河东集》 柳宗元

9、蹙:困窘,窘迫。犯:冒。弛然:放心的样子。齿:年龄。

10、C

11、(1)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2)小心的喂养它,到时候献上去。

教学

教学

12、“苛政猛于虎”,或“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或“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回答,如“乡邻们‘非死则徙’,为躲避重赋而十室九空”或“赋税沉重,民不聊生。”

(二)

13、 电脑补丁就是改正软件设计中的错误、堵住程序漏洞的电脑程序。

14、专门漏洞补丁、汉化补丁、游戏补丁、增强型补丁等等 。

15、 程序的漏洞是人们思维的漏洞的必然反映,许多人在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时,思维的漏洞体现在程序设计中就成了程序的漏洞。

16、 利:可以改正软件设计的错误,堵住程序漏洞。弊:给网络黑客以可乘之机,许多别有用心的网络破坏者利用公布的漏洞补丁传播病毒,感染电脑。

17、 列数字、举例子。准确具体的说明了许多别有用心的网络破坏者利用微软公布的漏洞补丁兴风作浪传播病毒之快,危害之严重。

18、 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人们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

结果,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尤其如此。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有合作项的精神。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多人合作,不可避免地要存在漏洞,我们应该有探究精神,全面考虑,尽可能的减少漏洞,如果出现漏洞,应该及时补救,从而促进事业的快速全面发展 (针对某一方面联系实际来谈,合情合理即可)。

(三)

19、( C ) 20、 表现出孔乙已的拮据、穷酸,想以表面教学

教学

的镇定、从容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21、 并不相悖。精神麻木的国民使铁屋子异常死寂。咸亨酒店里所充斥的短衣帮对孔乙已的笑何尝不是麻木不仁呢?快活是外在。咸亨酒店正是那如铁屋子一般黑暗死寂的旧社会的一角。

22、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3、( D )

24、引证或道理论证读书与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之间的关系。

25、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读书要选好书)

26、示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只要有关读书的名言即可。)

27、( C )

28、示例:汪精卫充当汉奸;李洪志邪教害人;成克杰贪污受贿;张君杀人抢劫等。

教学

第3篇: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语文版(含答案解析)

期中测试卷

(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妖娆(ráo) 霹雳

热泪盈眶(kuāng) 不屑置辩 ..B.慰藉(jí) 谴责 舍身求法(shě) 循序渐进 ..C.岔开(chà) 拮据 拭目以待(shì) 重蹈覆辙 ..D.附和(hé) 斓珊 哄堂大笑(hōng) 与日俱增 ..(解析:A.“眶”应读作“kuàng”;B.“藉”应读作“jiè”;D.“和”应读作“hè”,“斓”应写作“阑”。)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3分) A.学校举行了热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为观看《厉害了,我的国》,同学们趋之若...鹜,提前半小时就进入了展厅。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音乐比赛就要开始了,其他选手都慌慌张张准备着,只有他一个人郑重其事的....样子。

D.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哄堂大笑,不断鼓掌,他却觉得这是一出无聊的闹剧。 ....(解析:A.“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贬义词,

1 用于此处不恰当;B.“洗耳恭听”是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用在此处不当;C.“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这里应该用“若无其事”。) 3.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B)(3分) A.江姐是《红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对党忠诚,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

B.《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小说,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D.《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解析:B.《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小河对岸

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便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解析:A.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三、四”之间的顿号去掉;B.分号改为逗号;C.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第二个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

2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解析:B.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C.搭配不当,“突破”改为“实现”;D.否定不当,去掉“不再”。) 6.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B)(3分) A.你的文稿,我认真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给予了斧正。 B.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D.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2分) (1)《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5)《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沁园春 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8)《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9)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的原因的句子是:自云先

3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8~11题。(12分)

善借者赢天下 王 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犹太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邮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邮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整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4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伟业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8.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举例论证(1分),举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2分)。

9.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 不能(1分)。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2分)。

10.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示例】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

5 “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刘备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诸葛亮联吴伐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周杰伦因为有方文山为他写歌,他的音乐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而方文山也因为有周杰伦这样出色的歌手演唱他写的歌曲,他的创作事业才能如日中天。

11.“借”是门大学问。结合文章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3分) 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阱,差点就家破人亡。

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损失。

【示例】从文章来看,“善借”就是要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1分)。从材料来看,“善借”还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得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过来(2分)。

(二)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12~15题。(12分)

一株赶考的麦子

洛 水

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 ②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散兵游勇,跟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

③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没有我高了!

④对于我的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

6 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⑤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⑥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

⑦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⑧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以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

⑨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

⑩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我如遇大赦,赶紧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

B11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B12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

7 B13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沛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 12.本文的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表层含义:“我”是一名马上要高考的学生,以笔为镰,以墨为麦,高考就是“我”的麦田(1分)。深层含义:人生路上,“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将会一直努力奋斗,回报父亲对“我”的爱(2分)。

13.第⑧段“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承上启下(1分)。承接了上文父亲在麦田里像坦克一样无坚不摧,“我”却只能做啦啦队。“供奉茶水”引出了下文父亲看“我”的手教我割麦以及喝水后对“我”的关心(2分)。(意思对即可) 14.第B11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父亲比作硕大的麦穗,将父亲身上的汗珠比作饱满的麦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烈日下辛苦劳作的伟岸身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心疼(2分)。

15.读完文章后,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3分) ①勤劳坚韧:从父亲在麦田里总是火力十足,所向披靡能看出(1分)。②关爱儿子:从“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能看出(1分)。③望子成龙:从“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能看出(1分)。

(三)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16~18题。(9分)

两会与传统文化

【两会镜头】

8 3月8日晚,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名为“先人与我们同行”的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上,《易之歌》《道法自然》《万世师表》《美哉!诗经》……一篇篇由名家咏诵、交响乐伴奏的作品,让人不由得被传统经典的魅力和风范所折服。

中华经典,“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此前,电视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现象级”的姿态,点燃了国人拥抱传统经典的热情,也让传统经典真正落地,变得可触可感、亲切可人。

3月4日下午,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部长通道】

3月3日下午,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经过“部长通道”时,面对现场“诗词大会”的喊声,陈宝生微笑作答:“好问题!你刚才提的问题,和我最近关心的兴奋点对接了。”他还当场吟诵了两首唐诗。

陈宝生称,传统文化进校园,一要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时段,这是“固本工程”;二要融汇到教材体系里,这是“铸人工程”,三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陈宝生强调,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四件事:一是加强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学段特点选择合适内容进入教科书;二是在涉及规律、方法论等技术层面,选择适当教材内容,比如国画、书法、中医药、武术、太极等传统文化;三是加强研究阐释及现代性、创新性转换,为学科建设加强培养人才;四是还要推进国际传播,传统文化不仅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摘自2017年3月4日《澎湃新闻》)

9 【代表建言】

今年春节期间,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走红,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来自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更是让很多人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那么,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年轻一代身上传承呢?两会期间,不少上海代表建议要重视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并呼吁大力促进传统教育进课堂。

(摘自2017年3月12日东方网) 王本朝认为,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分子要“双肩挑”,既要传播传统文化,也要传播现代文化,而且要努力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势在必行。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是必然趋势。网络媒体、电视节目、动漫、广告等都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冯骥才指出:“文化不只是知识,学习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体验。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个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全社会有必要重视起来,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素质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有在思想上纠正了某些认识偏差,才能真正上好传统教育这一课。”范小青说。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16.阅读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至少答出三点)(3分) ①做好“三大工程”“四件事”;②知识分子要敢于担当;③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体要善于创新;④全社会要在思想上纠正认识的偏差;⑤传统文化要让学生慢慢体验。

10 (至少答出三点) 17.对于两会代表有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呼声你持怎样看法?说说你的理由。(3分) 【示例一】支持(1分)。因为传统文化极具魅力与风范,学习传统文化能给自身打上靓丽的底色,能在国际上扩大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影响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2分)。【示例二】反对(1分)。因为我们现在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如果传统文化都进入了校园,今天考中医,明天考武术,后天考周易,再加上数理化英和体育,不是都把我们“考焦”了吗(2分)? 18.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一些媒体优秀节目的推出,正唤醒国人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情。 B.我国当代的知识分子更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C.传统文化进了校园,就是实现了素质教育。

D.只有传统文化进课堂,才能增加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 (四)阅读下列古文,根据要求,回答19~21题。(11分)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

11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的大山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3)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4)其如土石何 其:加强反问语气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把它(泥土和石头)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2)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山神)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天帝。

21.文章描写智叟劝阻,神仙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何重要意义?(3分) 智叟的劝阻,突出了愚公的目光长远;神仙帮助搬山,表现了愚公精神的感人。 (五)阅读下列古文,回答22~23题。(6分)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3分)

12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困难”“难受”的意思,诗人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明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B.“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后常被大家作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D.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

23.请从情感、语言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3分) 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均可;如扣住“到”“成”“方”“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根据要求,回答24~26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浓缩着丰富情感的中华经典著作灿若星河,令人心驰神往,从四书五经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让所有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与自豪。为响应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学校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24.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活动的开展,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朗朗上口)(3分) 【示例】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13 25.下图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调查,请认真阅读分析,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3分)

我的探究结果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26.活动小组向收藏古书籍的黄玉露老师借了一本《宋词中最美的花朵》,用于班级的日常朗诵,借期一周,借出日期为2018年11月11日。如果你是活动小组长张文涛,请你写一张借条。(4分)

借 条

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 此据。

借书人:张文涛 2018年11月11日

四、作文(60分) 27.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书写5分,作文55分) 家是一只船,载你走向远方;家是温暖的港湾,等待你随时避风靠岸;家是永远的岸,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回到这个岸。蜗牛遇到危险,会缩回它的壳这个家;人们劳累了一天,会回到自己的家;宇宙飞船完成了外太空飞行的使命,会回到地球这个家。

请以“回家真好”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14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文略

第4篇: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李玉萍(推荐)

作品名称:《》作者:

(2)请就上题中你推荐的作品,从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等方面选择其中

一、积累与运用(35分)一项说说你推荐的理由。(4分)

答:1.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2)根据下面情境,按要求说话。(2分) A间或jiàn阔绰 zhuî附和 hâ笔砚忐忑不安tǎn.yànB.猗郁yí涸辙h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进入家家户户;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频道增多了,电视内C.皲裂jūn冠者五六人guānD.婆娑sā禀赋bĭng 虎视眈眈dān

容日趋丰富。对于看电视,同学们可谓是“情有独钟”。很多同学一有空就急不可待地打开电视机2.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2分)

A.脑羞成怒 坦荡如砥 断章取义 求枝B.狼狈不堪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贪婪地观看,恨不能把所有的电视节目都一口气吞下去。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及答案

C.歇斯底里 揠苗助长怀古伤今 禀副D.不屑质辩一愁莫展面面相觑桑梓

3.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比喻)B.石榴,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拟人)

C.黑云压城城欲摧。(夸张)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排比)

4.下边有语病的一句()(2分)

A.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5.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从而并非而B.如果从而不仅而且C.虽然但是不仅而且D.虽然但是并非而

6、按照原文填空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的句子。(10分)(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曾子谈人要有抱负,有毅力的一句话是:“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调歌头》表现诗人对亲人良好祝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商隐《无题》中运用双关手法,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爱情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常被人们用来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的崇高品质。(5)《浣溪沙》中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分)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________________,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7、综合应用(10分) 1)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6分)

林敏同学计划利用假期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但不知先读哪一部好。请把你认为应当首先阅读的一部作品推荐给林敏。

(1)请写出你认为应当首先阅读的一部作品的名称和作者。(2分)

中学生看电视,究竟有利还是有弊?为此班里举办了一次“看电视的利与弊”的辩论会。 代表正方的甲同学说:“看电视利大于弊。看电视可调节学习,松弛神经,提高学习质量。其中的优秀节目,还可以激发我们努力向上,文明做人。” 假若你是反方的代表,你会说:3)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

人从众

利用利用利用

森林木

答: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5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3分)

二阅 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选文,完成各题。(11分)

(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杂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已”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已。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已,你的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已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

打。”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的人事,能算偷么?”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乙)“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9、甲文“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说明孔乙已虽然穷困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B、说明孔乙已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筹。 C、说明孔乙已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说明孔乙已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独特。

10、甲文中加点字“排”表现孔乙已怎样的心理?(3分) 答:

11、甲文最末一句写道:“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种笑声贯穿了整篇小说,充满了笑的咸亨酒店与乙文中第一段中提到的“铁屋子”的环境是否完全相悖?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2、乙文是鲁迅的《〈呐喊>自序》中的选段,《孔乙已》就收在《呐喊》里,是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篇力作,也是鲁迅发自内心的呐喊。在他的呐喊里你能听出鲁迅对孔乙已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不超出15个字)(3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11分)

父亲不写信

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呢,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也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总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己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

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我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大学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多大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儿。”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侯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想笑一 笑,但不知怎的,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 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 放心。’”

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补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3、下面句子,不能表明“我”和父亲“很疏远”的一项是()(2分)

A. 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

B. 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呢,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

C. 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也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总总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己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D. 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侯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

14、第5段中写到,“他冷竣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下面对父亲这种反应理解正确的两项是()(2分)

A. 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B. 这是父亲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C. 为儿子考上大学感到欣慰,为儿子读大学没有学费而伤感。

D. 这是父亲为儿子考上大学感到欣慰的同时又为儿子的将来而感到忧虑的真情流露。

15、父亲外表冷峻,其实对“我”藏着深深的爱。这种爱,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感受到的?3分) 答:

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日子,并

16、下列对有关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且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那么寻常;也

A. 第8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一句的含义是指父亲在冷竣的外表下对“我”有一 种深深的爱。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B.“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C. 文章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第1段的“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相照应。D.“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作者这样说,是因为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要求:①500字以上。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

17、文章说“我总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己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当你和你父亲或母

亲产生“代沟”后,你认为应怎样解决?(2分)

(三)阅读《马说》,回答各题。(13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本文选自《》作者是(谁)。(2分)

19、给下面句子中括号前的字注音。(2分)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20、用现代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回答下列问题。(4分)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文中“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人?

22、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一些文章涉及了“人才成长与才能的发挥”这一课题。请在这些文章中选择两个人,以他们的经历,谈谈你对“人才的成长与才能的发挥”这一问题的见解。(2分)

第三部分写作实践。(50分)

23.请按要求作文。

名。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1 B2 B3.D4.C5.A6.(1)见贤思齐焉(2)任重而道远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6)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像加过人工似的,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

7、1)符合题意即可。2)、看电视弊大于利。看电视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影响学习,使人变得懒惰、不爱动脑子,限制其思维活动和创造力;而且容易使人患上精神疾病。(言之有理即可)3).越来越多的人大量利用森林资源,致死森林资源越来越少(或森林面积越来越小)。 8.(5分)(1)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无忧无虑的情怀。(2分,画线处为给分点,意思对即可)(2)“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1分)“肥”“瘦”:用拟人描绘雨后海棠的花叶形态。(1分)有创意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1分)(画线处为给分点,意思对即可)

(三)

9、(C)

10、表现出孔乙已的拮据、穷酸,想以表面的镇定、从容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11、 并不相悖。精神麻木的国民使铁屋子异常死寂。咸亨酒店里所充斥的短衣帮对孔乙已的笑何尝不是麻木不仁呢?快活是外在。咸亨酒店正是那如铁屋子一般黑暗死寂的旧社会的一角。

12、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3、D。

14、

A、B.

15、(1)给儿子倒酒(2)卖驴让儿子复读 (3)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 (4)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 (5)专门赶回来送儿子并深情叮嘱

17、(略,言之有理即可)

18、《昌黎先生集》韩愈19.(2分,每空0.5分)pián xiàn sì shí20(3分)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懂得识别千里马啊!(每处横线上的内容占1分,语言组织不当酌扣)21.(4分,每个分题各2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喻指能识别人才的人(的统治者),“千里马”喻指有突出才能的人。22.(7分)开放题:应言之有理,并自圆其说,备选人物的经历与提炼出的观点要一致。如:河伯意义在见识与态度,愚公在意志与胸怀,孔乙己在制度与意识,清兵卫在创新与发展,陈毅意义在求贤若渴,齐仰之意义在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等等。

第5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3—2014)

单位:板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教师: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板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朱琨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在籍学生66人,优生11人,合格49人,低分6人。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新课程理念,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语文知识,阅读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历次语文考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目前,本届学生已进入初中学习的冲刺阶段,他们能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语文学科成绩不够理想,有待在最后的总复习阶段得到全面的巩固和提高,争取在2014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教材分为三大块;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和阅读。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扩大了知识容量,增强了综合教学的整体效应,有利于全面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素养。

三、教学的总要求:

目标2014年中考,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入手,着重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的指导,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教改措施:

(一)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辑意图,理清教材的文化内涵,摆正形成性学习与终结性学习的关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是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对全套教材进行宏观的把握,理出知识能力训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三)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中考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研组要与外界保持广泛密切的联系,适时引进高水平高质量的试卷,教师慎重选择试卷,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注意优生差生之间的平衡,力争教学质量的全面丰收。

(六)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针对中考作文要求,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侧重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

五、教学进度表 时间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一周

一单元

了解戏剧的常识:戏剧的冲突,主题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戏剧语言的特点,掌握剧本写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写简单的小戏剧。

二单元

学会正确捕捉阅读信息,根据不同文体,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对文章进行分析,经过筛选,进行适当的归纳,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三单元

在读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在阅读中学会质疑,从而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对疑难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同时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辨认自我。在平常生活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二周

四单元

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操,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古文中精辟的论证方法。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常见的古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

三周五单元

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评价,加深对作品的评价。学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有理、有据、有独特的感悟,并适当的形式加以表现。

四周、五周

语文基础知识训练 记叙文阅读训练

说明文训练

六周

议论文训练

古文训练

七周、八周 备考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本学期是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学期,学生即将面临着严峻的中考,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选拔考试,也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迎接好这次中考就成为本学期教学的一个中心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内化,即进行综合、应用、创新和中考思维的升华,把书本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要有一定的时间作强化训练,通过训练,锁定差距,然后提出弥补弥补差距的可操作性对策措施,千方百计缩小差距、消灭差距。实行纵向和横向的交叉复习,实现零距离的奋斗目标。在学生的处理上则分批分层地辅导和督促,让他们实现最佳的成长理想,实现取得好成绩的愿望。故特作如下计划:

一、本册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四篇议论性的散文。要求要仔细品味,找准散文的线索,把握其中心,真正体味它的“形散神聚”的特点。《家》应抓住三个比喻句,体会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进而理解作者对家的感悟,《石缝间的生命》应抓作者描绘三种生长期在石缝间的生命的句子和抒情的句子,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废墟上的召唤》应抓住作者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的词语,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更浩瀚的海》,应抓住七个场面和七个人物,来理解作者提示的七种不同人物的精神世界。总课时为14课时。

第二单元是诗词。要充分体会诗歌充沛的感情、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以及蕴含的哲理。要重视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口语交际能力和审美意识。总课时为12课时。

第三单元是序和跋,可分为记叙和议论两类。记叙文掌握文章的中心、刻画人物的方法、某一段落的表达方式、文章表现手法、某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议论文则要掌握文章的论点、论证的方法、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和对文章中具体内容的理解。学习时应在朗读中细细体会。总课时为12课时。

第四单元是小说,要求掌握小说的三要素、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和自然环境的铺衬作用。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语言的精炼、准确、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洞察能力、想象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总课时为14课时。

第五单元是说明文,都属科普类文章。要掌握说明的对象、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能概括段意和注意找段中的中心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课时为12课时。

第六、七单元是文言文单元。要求:

1、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

2、根据老师讲解的写作背景来感知课文,能够理解、体悟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

3、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默写、朗读、思考、积累。

4、让学生了解我们所遵循的做人的道理和古代哲人讲的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提高文化素养。总课时为28课时。

二、复习工作安排

1、作好复习前的动员准备工作,协调好与其它科目的关系,弄清各班级突出的不足,找准复习的重点。

2、五月份之前完成下册的语文教学工作,从六月份转入全面的复习工作。五月份则重于从面上进行复习,狠抓古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六月份则重于从纵向深入复习,依然是抓好古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

3、五月份进行一次摸底考。锁定差距,然后提出弥补弥补差距的可操作性对策措施,千方百计缩小差距。对得分率低的几块、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4、六月份进行四次强化训练式的考试,突出重点,抓不足,对难以把握的知识点,要从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则重于从方法上去把握知识。

5、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期分批进行辅导和督促。注重复习的效率,进行必要的考试技巧的训练。

6、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注重分类和积累,把书读薄;不能贪多,特别是在课外阅读方面,力求典型和精要,从方法上多给予指导。

第6篇:九年级上册诗词名句赏析(语文版)

九年级(上)诗词名句赏析

1、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联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之“诗中有画”特色。“大”字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烟”写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熄火台燃起的那股狼烟显格外醒目,称之“孤”字极言景物单调。“长河”指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渺无尽头的黄河,唯有“长”字才能表达出其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圆”,落日,又加是“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直”一“长”一“圆”,似几何图形展现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所以叹之为“千古壮观”名句。

2、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洒家”

首句互文见义。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冷的景象。给人地种深邃的朦胧之美。

“夜”点明时间。“秦淮”指明地点。“近酒家”指灯红酒绿之地。此句是叙事,交代第一句的景色是夜泊秦淮之所见,并点明诗题“泊秦淮”、“酒家”则开启下句,因为酒家多商女。

前两句写景,叙事,为下句抒情作铺垫。

3、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句一语双关,既是咏叹历史上南朝的覆亡,也胡其现实的针对性。表面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之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后句一“犹”字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即将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境况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借用典故,将矛头直接指向当朝统治者,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融比兴与象征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明知无望与痛苦仍要作不已的追求的殉情精神。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比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在极端伤感中透出热烈和执著,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两句一说内心感受,一说外部表情,并运用谐音、成功的比喻,巧妙地表达了两相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5、李商隐《无题》的诗眼是什么?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以首句“别”字为通篇的“诗眼”,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久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所爱女子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

6、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前句写出无力挽回逝去的春天,表现了对春光消逝的惆怅情怀;后句表明燕又归来,似曾相识,但这一“归来”表明又过一年,照应上阕的“去年”,是以燕又归来,表达了对时光已逝的伤感。

7、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8、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9、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此联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流亡到剑门关以外的四川,生活极为艰辛的杜甫,忽然听到了官军已经收复了叛军的老巢河北东北部地区能不惊喜吗?刚一听到消息,就老泪纵横,洒满了衣衫。 一个“满”字跟“初”照应,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极大喜悦,突出诗人的爱国情感之深。这里的“泪”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八年来诗人忍受千辛万苦的泪,既有面对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是惊喜交加,百感交集之泪。

“剑外”“蓟北”两个地名,表明相隔数千里之遥,“忽传”表现消息来得突然,又极为迅速。“初闻”是刚一听到之意,“涕泪满衣裳”尽写悲喜交加,酸甜共涌之态。

10、赏析“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诗人扇动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即”、“便”二字都表示短时间,重复使用,就更准确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渴望还乡的急迫心情和想象之中归途的神速。而且,同义词复用又起着错综变化的美感作用。一个“穿”字形象地写出了巫峡地势的险窄和水流的急速。一个“下”字具体地反映了我国从西向东,由高而低的地形。一个“向”字直接点明了洛阳是诗人的最终目的地。一幅疾速飞驰的画面闪现在我们面前。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11、《滁州西涧》之景?之寄托?

景(以情写景,情景交融):隐蔽沉静的野草生长在涧水边,岸上茂密的树林里有黄鹂啼鸣。傍晚带雨的春潮流水更急,无人问津的野渡小舟自然摆横。

寄托:寄托了诗人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时水急舟横。因为诗人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人民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为中唐的黑暗政治而忧虑,为百姓生活的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好像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常有淡淡的忧伤。

12、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前句告诉我们,这是江南的梅雨季节,家家都在雨中度过,那是很难捱的日子,单调而寂寞;后句写已经是夜晚了,池塘里蛙声四起,而且只能听到蛙声,更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

这两句用平易畅达的语言,描绘出江南夏夜的常见之景,表达了一个孤寂者深夜等待客人,客人不至的特殊感受。

13、赏析“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前句点明诗题,使

一、二两句的景物描绘有了着落。与客原有约定,但是过了夜半还不见人来,无疑是因为“黄梅时节家家雨”的缘故。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心态之好,语句平易自然,体现了清淡平易的诗风。

后句绝妙,主人是准备和客人对弈来度过这漫长的梅雨之夜的,然而却迟迟不见人来,无意间手拿一颗棋子在棋盘上敲,也不知敲了多长时间,又不知有多轻多重,竞震“落”了“灯花”,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这里面有急,有所气,有失落,有无奈,都在无意的敲中流露出来。堪称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

14、赏析“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充分表现女主人活泼好逗,情趣雅致性格。“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的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意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惊世之作)

15、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既是感慨,也是控诉。“多少行人泪”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言简而意深。

16、赏析“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向西北方的汴梁(北宋都城)望去,可惜被无数青山遮住了视线。此表达了诗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它的失去感到惋惜。

17、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能遮住北望的视线,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作者用“东流去”的赣江水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它是不可阻挡的。也是诗人其志。

18、赏析“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是诗人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迹。“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示要像鹧鸪,“但南不北”(只忠于南方,不思北方)那样投奔南宋,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第7篇: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一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撰.文(zhuàn)天罡.(gāng)脚注.(zhù)无病呻.吟(shēn) B、滑稽.(jī)泯.然(mǐn)军帖.(tiě)煞.费苦心(shà) C、寂寥.(liáo)戏谑.(xuâ)陶冶.(yě)猝.不及防(cù) D、瑟.缩(sâ)伶.仃(líng) 冗.长(rǒng)言简意赅.(hà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笸箩 悬念 所然无味 人情世故 B、虐杀 荡漾 风花雪月 微不足道 C、嫌恶 嘈杂 苦心孤诣 趾高气杨 D、奸笑 诽傍 恍然大悟 若有所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怨天尤人.... 。

B、我早想制作一个航空模型,但多次努力均告失败,只能趋之如归....了。 C、你我萍水相逢.... ,怎么好意思麻烦你呢? D、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一时心血来潮.... ,而要三思而后行。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为了__________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晒晒太阳。 (2)今年粮食__________不错,家家麦囤里堆的满满的。

(3)夜幕__________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 (4)明天,我和爸爸要去体育馆__________一场足球比赛。 A、防止 收成 降临 观看 B、阻止 收成 降临 观赏 C、防止 收获 降临 观赏 D、阻止 收成 降落 观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只要有勤奋、肯吃苦的决心,什么样的问题都难不倒你。

6、走近名著。(2分) ①《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两部,另外两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__,作品主要讲述主人公______从3岁到10岁之间的童年生活。

7、仿写句子(2分)

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文填空(6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

(3)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来日绮窗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永恒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2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①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④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⑥有师资之尊⑤是仆与君奕世⑦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⑧,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⑨。(选自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李元礼:即李膺,东汉末年的名士,当时的“八俊”之一。②司隶校尉:官名。负责察举百官。③俊才:才智出众的人。清称:有名望的人。④前:进见。⑤伯阳:老子字“伯阳”。⑥师资之尊: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问礼的典故。⑦奕世:累世。⑧了了:聪明伶俐。⑨踧踖(cù jí) :局促不安的样子。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下车引.之 (4)入门不顾. (5)诣.门者 (6)人以其语语. 之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尊君在不?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12、从选文可以看出孔融与元方两位少年共同的性格特征是什么?(2分)

(二)风筝(节选)(13分)

①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②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旧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4、找出文中“我”毁坏小兄弟风筝的三个动词,并分析这一连串的动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5、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一个字,概括“小兄弟”和“我”对待风筝不同的态度和做法。(3分) “小兄弟”_____风筝,“我”_____风筝;“小兄弟”_____风筝,“我”_____风筝。由此可见两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

16、课文选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对小兄弟进行描写的?试分析文字中作者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5分)

(三)那些卑微的母亲(15分)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

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7.概括文章第③④的主要内空。(不超过30字)(2分)

18.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19.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4分)

20.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4分)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点词,2分)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2分)

21.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2分)

三、写作:(40分)

请以“记我 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把事情说清楚,句子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字数600字左右。

(

答案 1.D 2.B 3.B 4.A 5.D

6、《水浒传》《西游记》高尔基 阿廖沙 7.略 8.(1)思而不学则殆 (2)将军百战死 (3)君向潇湘我向秦 (4)寒梅着花未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1)约定(2)离开(3)牵引,拉(4)回头看(5)前往,到(6)告诉 (前4题每题0.5分,后2题每题1分) 10.(1)你的父亲在不在?(1分)(2)到了中午您还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1分)(3)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优秀。(2分) 11.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12.聪明机智 能言善辩 【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 13.“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14.折。掷。踏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当时的粗暴以及对弟弟精神的虐杀,表现出“我”当时的愤怒心情。 15.爱 嫌恶 做 毁 对比 16.外貌 动作 神态 小弟弟是一个病弱、天真活泼、聪明、执着、动手能力强、爱风筝的一个孩子。 17.(2 分)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18.(3分)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19.(4分)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20.(4分)(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21.(2分)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因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上一篇:战略问题思考下一篇:新时代女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