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阶梯作文

2022-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成长的阶梯作文

搭建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摘 要教師专业成长是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必然选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搭建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形成入职前、入职初期、胜任期到超越期的阶梯式培训体系,能够给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对解决当前小学教育的现实难题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专业成长 入职前 入职初期 胜任期

教师专业化程度关乎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小学教师“青黄不接”的现象由来已久,仅靠教师“自我修炼”难以改变整个群体专业素养欠缺的现状。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1]。积极响应纲要要求,搭建专业成长阶梯,加快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当务之急。

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使教师由“职业”向“专业”转变 [2]。教师专业成长具体表现在教学科研成果的获得,学位、专业荣誉称号的获得和职业发展的阶梯式上升。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教师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依次经过入职前期、入职初期、胜任期和超越期几个阶段。不同阶段,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也不同。要提升小学教师师资力量,必须要通过针对性培训搭建专业成长阶梯,制定分阶段专业成长方案,以方案指导实践,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专业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使其拥有全面的知识结构、高效的教学效率和优秀的科研能力,解决当前小学教师存在的教学质量不高、知识结构单一、自我进修不足等问题,促使教师稳步成长。

一、入职前期:各项基础技能培训

入职初的小学教师普遍存在教学实践少的问题。入职前期,有必要进行统一的入职前培训,夯实他们的基本功,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做好铺垫。

1.备课技能培训

培训时要引导教师掌握备课技能。首先,引导他们熟悉教材和学生。引导教师吃透教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引导教师熟悉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知识水平的学生在生理、心理、性格等诸多方面都有差异,以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备课时应引导教师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只有准确把握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让教师在备课时有的放矢,掌控课堂。其次,引导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在培训中,引导教师根据课堂时间、学生学习能力等要素安排新课导入方式、各单元衔接方式、新知识点的讲授方式,并合理分配各环节的时间,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同时,要引导他们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是否准备教具、什么时候使用教具等。再次,引导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的内容给学生安排一些难易适当的练习,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2.书写技能培训

职前培训还须对教师进行书写技能培训,包括毛笔字书写培训、钢笔字书写培训和粉笔字书写培训,让教师做到书写姿势规范,字体、标点符号规范,切实提升小学教师的板书水平。以小学英语教师为例,英语板书和汉语板书不同,要引导小学英语教师掌握英语字母的书写规范,确保字母大小整齐,字母、单词之间间隔规范,提升英文板书的美观度、整齐度和辨识度。

3.辅助知识和技能培训

给教师传授一些少儿心理学知识,进行创新能力、竞争能力训练,引导教师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技巧。此外,还要进行一些辅助技能培训。如针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歌曲培训,让每个英语教师都能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歌曲,以便在课堂上用歌曲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行英语游戏设计培训,教会即将入职的教师一些常用的英语游戏设计方法,让他们能够融会贯通,根据教学内容开发设计一些游戏情境,从而寓教于乐,给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英语学习环境;进行英语教具设计培训,教会教师制作英语教具的办法,指导教师使用一些简单实用的教具,如挂图、实物教具,以提升教学的直观性和可视性。

4.专业技能培训

专业技能培训指的是驾驭学科的专业能力,以小学英语教师为例,入职前期的培训应该给教师安排朗读训练,系统教授他们音标和发音知识,使之掌握正确的语音知识,具备流利用口语朗读和教学的能力。

二、入职初期:职业规划、师师交流、教法与教育技术培训

入职初期,新手教师会面临许多问题,这一阶段必须要对小学教师进行专业成长培训,让他们能够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快速适应教学工作[3]。

1.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首先,应引导教师从实际出发。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其次,引导教师分析学校环境。对学校竞争力、学科建设能力有所把握,有效利用有利环境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再次,引导教师规划自己的成长路线。入职初期的培训应引导教师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教学中发现课题,并不断深入研究这些课题,争取取得一定成果,甚至将其变为科研课题。要引导教师明确哪些是“微小课题”和“草根课题”,做到积小成大,最终取得理想成果。引导入职初期的教师树立课题意识,能让他们战胜挫败感、失落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制定不同阶段的职业成长规划。

2.师师分析交流培训

入职初期的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和问题。一方面,可组织新手教师开座谈会,进行教学反思,引导他们交流各自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彼此分享成功与失败经验或教训,共同成长。另一方面,可组织新手教师和老教师交流,组织老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针对课堂突发情况制定预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教法与教育技术培训

首先,教法培训。教学方法一直在不断革新中,对于入职初期的教师而言,掌握科学的教法和必要的教育技术,是其快速胜任学科教学的重要条件。学校要经常组织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学习交流教学方法。要在培训中引导教师以教材和课堂教学效果为参考,对比分析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领会不同教法的精髓,从而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还要定期组织入职初期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为他们提供自我检验和提高的舞台,让他们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法,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其次,教育技术培训。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出现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使得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对入职初期的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能给他们的专业成长打上科技烙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在培训中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学会制作网络课件,学会上微课等,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三、胜任期:校本、省级培训和學历提升培训

处于胜任期的教师在教学领域已成为“好手”,他们对教学有充分的自信心,敢于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妥善安排处理教学事件的主次。同时,他们的个人能力、教学目标和教学成绩都会保持向上的势头。这一时期极为关键,若引领得当,及时引导充电,能促使他们提升自我,实现专业成长,顺利进入超越期。

1.校本培训

以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为例,其应围绕课程任务、课程目标、英语语言技能目标、教学建议等进行学习培训,让他们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方式和教材使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为确保培训效果,可将英语教师的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科研活动相结合,实现三者在空间上的延伸和时间上的衔接,最终形成“研培一体化”的全新模式,开拓“研中有培,培中有研”的新局面,在二者的相互带动中实现共进。如以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问题为核心,组织英语教师开展“磨课”(一课多磨)研讨活动。让学校所有的英语教师同上一节课,在课中共同观察、分析、比较,课后采取自评、互评等方式进行充分的研讨交流,将研讨中发现的热点、重点问题作为课题研究对象,组织教师进行实验研究,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既能提高英语教师参与的热情,又能有力推进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2.省级培训

省级培训属于一种跨区域的培训,能打破长期以来小学教师培训的职业壁垒局面,让教师从同伴那里获得充分的心理支持[4]。以小学英语教师省级培训为例,主要内容包括:英语教学法培训,专家们会对现有的教学法流派进行介绍评讲;跨文化交际培训,帮助英语教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外教育理论培训,强化充实教师的教育理论;英语教师单向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和心理素养训练,提高教师教学比拼意识,练好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方法研讨,组织教师讨论交流优秀教学方法,就实践中已经出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拿出具体解决方案。

3.学历提升培训

鼓励小学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培训,提升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胜任期的培训能够引导教师将工作重点转向教学研究,这一时期的培训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它能引导教师深层次地思考教育教学工作,将实践操作层面的经验转化为高层次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快速提升。

四、超越期:实践、交流与自我展示

这一时期,教师已经能驾轻就熟地操作教学,且在教学技能、教法方面、教学理念层面都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他们的职业理想基本得到实现,职业期待基本得到满足。这一时期要为教师搭建更高阶的专业成长平台,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实践空间,促使他们将自己的教育智慧转化为系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如鼓励他们带徒弟、开讲座,鼓励他们组织校内、校际课题讨论,鼓励他们主持课题,鼓励他们参加区域、国际教学交流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专业魅力、锤炼自身专业素养的机会,让他们进一步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实现他们专业成长的终极飞越。

除了制定不同发展阶段的培训规划,在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实施有计划的培训,还应当认识到当前部分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驱动机两部分,内在动机是教师自身有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的愿望,想在教学上更进一步。外驱动机是学校通过一系列的辅助手段,督促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要内外兼施。首先,通过师德教育培养小学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热爱之情,让他们建立热爱学生、热爱学科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激发拼搏动力。让教师产生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欲望,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主动做出改进,超越自我,寻求专业成长。其次,通过外在的手段约束、监督教师,让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时刻保持警醒,不断进步。如学校通过奖惩制度、评价制度等,营造驱使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以制度规范、奖励、任务等形式约束教师,通过评职称、评先进、加绩效、科研任务、末位淘汰等具体方式督促教师去实现专业发展。

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快慢、专业成长的高度,关乎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搭建专业成长的阶梯,做到激发小学教师内在成长动力与注入外在成长助力双管齐下,为他们提供不同成长阶段所需的针对性培训和成长空间,帮他们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夯实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每一步,促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迈向专业成长的巅峰。

参考文献

[1] 李敏.小学新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因素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

[2] 余文森,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 官群.英语教师培训“新图”(NUMAP)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1(07).

[4] 张佳,郭平.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绩效评估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5(23).

[责任编辑:白文军]

作者:杨梓英

第2篇:反思性教学:教师成长的阶梯

摘要: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接纳。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不断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教师成长;阶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就应然而生。在我国。反思自古已有之,例如“扪心自问”、“反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更是通过教学主体的不断探究、质疑,找到其中的问题和答案,审慎地考虑教学实践并不断矫正不正确的教学行为。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关注教师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不断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一、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内涵

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指出:“反思性教学可以界定为一种根据支持的理由及其所导致的结果,对任何信念和实践进行积极的、持续的和仔细的考虑行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终极性目的,而学会教学是直接的目的。”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舍恩指出:教师反思性实践是教师日常教学思维的基本方式,反思帮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其二,反思将一个教师过去的所有经验都无一例外地改编为一种“隐喻性故事”;其三,反思改变了教师旧有经验的性质。

我国学者熊川武认为:“反思性教学依赖于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与方法,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就是指教师依据在日常教学当中所积累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优势,在实践中发现自身有关教学的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从而解决教学当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内容

斯巴克斯一兰格提出了教师反思的三种内容成分:(1)认知的成分,指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的;(2)批判的成分,指教师做出教学决策的基础,包括情感体验、信念、价值观和道德等;(3)教师的陈述,指教师自己的声音,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写作、交谈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评价。本文认为,反思性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

在教师教学实践中,有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贯彻实施,是判断教师是否优秀的一条重要标准。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指教师个人对教育的理解、经验和行为的理解性概括和信念。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是否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师进行成功的教育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反思性教学一个重要部分是看教师是否对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相关的反思。从而指导自身的教育实践的进步。符合教学的需要。

(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起,影响到学习质量的高低。许多老师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完全不顾新形势的需要,教学方式单一。从而影响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做一个切实的反思。

(三)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学校教育中还存在学生权利得不到应有保护的现象。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学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忽视、侵犯学生的权利,必然会导致师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紊乱;师生关系的紊乱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老师的爱戴程度,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课程的喜欢程度。因此。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对自身的师生关系做出切实的反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进行成功教学的基础。

三、反思性教学:教师成长的阶梯

杜威第一个把教师看作是反思性实践者,他指出:开发反思性教学意味着对某种情境或人做出积极反应的习得的意向。这些意向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开放性、责任性和执着性。按照杜威的说法,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是一个不断自主地学习和提升过程。是一种自身进行终身教育的过程。教师素质的提高在于教师行为的改变,但是教师行为又是其教育理念的体现。教师素质的提升是一种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素质的提高,对于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于系统、客观、科学地分析和研究教学行为、对于采取新的策略并付诸实践,同时开始下一轮的反思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总结与研究的平台。反思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诸环节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所体现的素质的审视与提高过程。

(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努力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并力争具备以下五种能力:一是观察提出并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两难问题;二是能有意识地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三是能密切关注制度和文化背景对教学的影响;四是能积极参与课题建设和促进学校发展;五是能承担起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行家的工具。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波斯纳曾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们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反思性教学是一种自觉能动的有理性策略的教学实践,反思性教学的实施,必将促成教师由常规型(经验型)向思考型(学者型)角色的转变。同时反思性教学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改变了教师被动接受教育理论、被动适应专家教授指导的地位。通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同时。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从传统的管理的角色向服务的角色转变,改善传统的师生不平衡的关系,进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形象与专业地位。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虽然它还有许多值得商榷和探讨之处。但它对当前教师的成长来说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得到许多学者的赞赏和称道。反思性教学不仅富有创见性地推动了教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而且也必将成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 求 实

作者:濮凤颖

第3篇:专家引领: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摘要】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需要“因龄而异”。成熟阶段的幼儿园教师已经具有熟练的技能和相对完善的专业知识,需要的是更加专业的引导和支持。专家资源的引进对于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非常必要。专家是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的诊断家”“知识传递者”“智能团”和“先进榜样”。

【关键词】专家引领;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专家引领”通常是指具有教育研究专长的人员通过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先进经验引导和带动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实践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形态。这里所指的具有教育研究专长的人员包括教育科研人员、教研人员和大学教师等专业研究人员以及资深的专家型教师。〔1〕他们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是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进一步成长的阶梯。

一、专家是“科学的诊断家”,帮助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发现问题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通过反思和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所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2〕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他们在积累实践性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自我反思,这时他们往往容易陷入自身模式化的误区,如果没有他人的提醒和指导,很可能当局者迷,难以发现自己的问题,更难以提升自己。

A老师(工作15年):我对自己的成长还是相当满意的。只不过现在在想我是否还可以做些什么,是否可以在专业上有所突破,或有些创新,可是我有些迷惘,我觉得我这一步的成长需要专家帮助。因为有时候潜意识地在教育科研上或者教育理念上会发现一点问题,却不知道问题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专家指点。他稍微一指,你就知道你的问题所在。

这是一位有15年教龄的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访谈中,她提到有些“习惯性的问题”自己意识不到,往往麻痹大意。她需要专家来指点迷津,需要与专家对话、交流才能明确自身的问题到底在哪。专家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观察视角与一线教师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工作性质和职业的不同,专家比较关注理论学习,相对于教师而言,专家的思维可能比较理性和抽象。〔3〕因此,他们既能从旁观者的视角更清楚地观察教师的行为,也能从专业的视角来解读教师的行为,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为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答疑解惑,从而促进其专业成长。

二、专家是“知识传递者”,帮助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经验、教龄等不同导致不同教师、同一教师不同成长阶段的专业成长需求不一。〔4〕教师在每个发展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当前面临的困惑,迎接挑战,如果不能战胜困难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丽莲·凯兹曾指出,教师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后,如果环境改变,也可能回到“求生阶段”。成熟阶段的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到高等院校进修,或者通过参加座谈会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眼界,获得对教育教学更高水平的认知,同时通过阅读书籍、专业刊物增进对社会、其他专业等各方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深刻地分析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都离不开专家的帮助。如果幼儿园能适时请专家对成熟阶段教师进行指导,就能帮助他们突破专业成长的“瓶颈”,获得进一步发展。

B老师(工作15年):J来以前,我们都在讲动作,讲音乐教学。J的动作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虽然他的动作很简单,甚至连残疾人都能做,但是都令人愉快。就是说,他表现的这种音乐性不仅仅是教授,更多的是让孩子去体验,去表达。音乐是什么,我们怎样给孩子音乐,弄清这些问题很重要。在我的日常教学实践中,音乐教育可能完全是技能训练。看了J的碟片,听了J的讲座后,我的想法有所转变,突然觉得自己的视野打开了,然后自己就能感受到很多,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以前不太在意的。

这位教师以前认为,音乐活动就是要通过有效的策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技能,而通过与专家接触,她明白了“体验、表达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专家传授的这种观念,让已经工作15年的一位老教师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使她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

三、专家是“智能团”,帮助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提升经验

德莱弗斯兄弟(Dreyfus.H.L. & Dreyfus.S.E.,1986)在研究中发现,教师由新手到专家要经历一个熟练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对教学情境有特殊的直觉能力,他们能从不同的教学事件中看到一致之处,并形成一种模式识别能力。他们能够对教学情境进行预测,并且预测的明确性、准确性不断提高”。〔5〕由此可见,对于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来说,他们已经了解了幼儿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幼儿园教学的一些规律,积累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丰富经验。然而,由于个体认知水平的不同,有些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一定科学,有的甚至恰恰与所追求的教育观念相背离。因此,当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有进一步成长的需要时,外部力量就显得非常重要。让专家来帮助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提升实践经验是一种成功模式。

C老师(工作12年):我希望教学能力再提高一些。我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我实现一种经验的提升。跟孩子一样,我们也有经验,可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将这种经验更好地跟理论相结合。

幼儿园教师更多的是“实践家”,由于成长的需要,他们经常会钻研一些理论方面的书籍,而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对理论的“一知半解”造成了他们不能将理论很好地运用于实际工作,或者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原有的经验结合,导致出现了很多困惑。这时就需要专家适时适当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发现以前的不正确的习惯模式,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并将实践性知识升华。

D老师(工作9年)的成长:X老师到了我们幼儿园以后,我们在整个观念和教育意识上有了很大转变。以前不够细致和全面,有时知道这样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也不知道怎样做得更好。比如说,以前我知道要尊重孩子,但不知道怎样把握这个度。在学习和观摩了X老师的很多教育理念和做法后,我豁然开朗,知道了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这位教师之前的经验是知道“怎么教”,而通过专家的指导,明白了“为什么这样教”,“怎样教得更好”。专家的指导让她将问题具体化、深入化,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进而运用更加准确的方法把握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专家是“先进的榜样”,帮助成熟阶段幼儿园教师塑造职业人格品质

教师教育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职业人格品质。教师的职业人格品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6〕一位好教师的职业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它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行为有所帮助,包括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缓和焦虑以及克服优柔寡断等。这种“促进”的教育态度可归纳为四类:帮助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教育的期待。〔7〕这些职业人格品质可以激发起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责任意识、主动进取精神。可见,幼儿园教师的职业人格品质是其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教师后天获得的一种职业角色品质。专家引领幼儿园教师的不仅仅是专业素养,还有职业人格魅力。

D老师(工作9年):X老师的风格是比较放松和随意的。放松和随意本身就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我想这些积极的东西对自己的人格也会有影响。在这方面我不断地向她学习,并且将好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对于一些问题我看得更开,也更能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

专家积极、乐观的个性给教师树立了一个榜样,教师不断向他学习,从而也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工作中发生的事情。运用到教学中就表现为教师对待幼儿的方式有了重大改变,教师能够用一种理解的心态和更加开放的眼光来对待幼儿的一些行为,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幼儿的感情,用自己的品德感化幼儿,用自己的经验来启迪幼儿的心灵。幼儿耳濡目染,从教师那里感受到乐观、开朗,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开朗的性格。

参考文献:

〔1〕〔3〕郑慧琦,胡兴宏.教师成为研究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98,199-200.

〔2〕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1).

〔4〕LILIAN G KATZ.与幼儿园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廖凤瑞,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11.

〔5〕高云庆.论专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方式〔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7).

〔6〕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4.

〔7〕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4.

Instruction of Experts: The Ladder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aturing Preschool Teachers

Zhang Jil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作者:张吉丽

第4篇:成长的阶梯作文

成长的阶梯作文

(一)

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走在人生道路时,书籍,像一块方向牌;像一只指南针;更像一个导游。试想,在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籍,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所以,书籍,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她是我们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向上的必需品。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许多许多的图画书,给我讲上面的>故事。每当我靠在妈妈的臂弯,听妈妈讲故事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有时候听着听着,我会睡着,妈妈把>温暖的被子盖在我身上,我就开始做梦,在梦里,我看到了一片辽阔无垠的草原,一瞬间,又看到了童话里仙境般的城堡??一激灵醒来了,“我真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想。

后来,我渐渐地、渐渐地>长大了。我开始有变化。我会认字了,我不会再靠在妈妈的臂弯里听妈妈讲故事了。可是,我对读书的热爱依然没有变,也永远不会变。这时候,我家书房的书柜上摆满了书,我房间床头柜里的抽屉也摆满了书。《中国童话大师经典图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里那些吸引人的故事一直让我念念不忘。只要手中有了书,我经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我就好像被书吸进她的世界里了。

长大后,我对于有一些幼稚的童话书已经略微不感兴趣了。我就开始看一些大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边城》、《草房子》以及《狼图腾》等。学校图书馆的书,我一有时间就去借阅,现在,我已经有了丰富的词汇量,想象力。 我认为,像我们这样的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多读书,这样不但有助于自己,长大后,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

成长的阶梯作文

(二)

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许多磨难,>军训,军训就是一个人成长的阶梯。一个人的人生就是要经过这种训练,就会获得成功。

星期一,我们班到了军训训练的地方,国教中心。我在围墙看见了几个大字“风雨中练就钢筋铁骨”“流血流汗不流泪”这2句话。我看见这几话心中充满了力量,充满了信心。对自己有信心的说;葛画彤,你要加油!一定要圆满回家,不能中途生病什么的,被爸爸妈妈接回家,半途而废。

星期二,正式开始训练了我们听从戴教官的安排,每一位“小战士”们都很坚强,经过了许多的风吹雨打,但我们还是熬了过来。酷热,寒冷,这些条件为我们这些“小战士”。提供了优异的环境增强了我们的顽强力。

星期三,我觉得有点苦,因为我听戴教官说,这是最后一天训练,今天是最辛苦的一天。我也惧怕这一天,早晚都要练好苦呀!

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星期四。野外拉练叠被子,野外拉练是开心的一天。我们在路上又说又笑,在半路上还唱起了洪亮的歌声。我们像放鸭子似的,一路唱一路笑。戴教官还在路旁的小店给我们201寝室的5个人每人买了一瓶饮料,这是他答应的,好诚实呀。真是个好榜样。

星期五,痛苦的一天,我们要离开国教中心,离开戴教官。戴教官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教官我舍不得他但这是必须的,为什么呀!我心里好尴尬但是我会想他的。

虽然这5天很短暂,但我尝试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我没有留下遗憾,在军训的过程中,我没有听到一个人说,我怕冷,我怕累,我怕苦,这些,都是坚持得来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受到这样的经历的话,就会获得人生的成功和快乐!

成长的阶梯作文

(三)

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那一瞬间是成长;小蝌蚪长出双腿的那瞬间是成长;小鸟破壳而出的那一瞬间是成长。万物都有成长,每一次成长都是生命的颤动,每一次成长都是心灵的震撼。而我也在不断的磨炼中慢慢长大。

幼时的我很笨,同龄的小朋友都满地跑了,而我还在妈妈怀里撒娇。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爸爸突然的出现,把我从妈妈怀里夺过来。我号啕大哭,使劲挣扎,又用脚踢,又用拳头捶,可爸爸死活不肯放,直到走到一小节楼梯旁,我一坐在地上便开始玩沙子,我正玩得高兴,爸爸又一把提起我,靠着墙站稳,严肃的对我说:“你爬上这节梯,我就让你玩,还给你买糖吃”,我仰头往上看,真高啊!最终经不住诱惑的我开始往上爬,可太难了,10厘米高的台阶对当时的我来说像是高山,可望而不可即,我试探性地迈出一步,用尽全身力量向上伸,可是根本够不着,像金鸡独立摇摇晃晃地倒下了。但我没有哭,也许是为了玩,也许是为了糖,也许是„„我慢慢地爬起来,又一次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奢望能够得到。“啪”一声又摔倒了。这次忍不住哭,屁股疼得要命,手也淤出了血,期望爸爸能拉我一把,他始终没有。我不会放弃,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了再爬起来„„当太阳洒下最后一抹余晖时,我到达顶峰,如愿以偿得到糖,可我心里多么恨爸爸,如果他肯帮忙,我肯定不会摔倒了,看到女儿满身尘土,满脸委屈,妈妈爱怜地走过来,我竟颤颤巍巍地向妈妈走去,我瞥见角落里的爸爸笑了。

经过风吹雨打,岁月洗礼,我长大了,却还喜欢在那节梯上玩,因为我的成长是在爬上楼梯的那一瞬间,我心里也一直默默感谢着一个人,他是我生命中前进的阶梯。

第5篇:我的成长阶梯作文500字

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走在人生道路时,书籍,像一块方向牌;像一只指南针;更像一个导游。试想,在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籍,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所以,书籍,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她是我们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向上的必需品。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许多许多的图画书,给我讲上面的故事。每当我靠在妈妈的臂弯,听妈妈讲故事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有时候听着听着,我会睡着,妈妈把温暖的被子盖在我身上,我就开始做梦,在梦里,我看到了一片辽阔无垠的草原,一瞬间,又看到了童话里仙境般的城堡„„一激灵醒来了,“我真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想。

后来,我渐渐地、渐渐地长大了。我开始有变化。我会认字了,我不会再靠在妈妈的臂弯里听妈妈讲故事了。可是,我对读书的热爱依然没有变,也永远不会变。这时候,我家书房的书柜上摆满了书,我房间床头柜里的抽屉也摆满了书。《中国童话大师经典图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里那些吸引人的故事一直让我念念不忘。只要手中有了书,我经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我就好像被书吸进她的世界里了。

长大后,我对于有一些幼稚的童话书已经略微不感兴趣了。我就开始看一些大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边城》、《草房子》以及《狼图腾》等。学校图书馆的书,我一有时间就去借阅,现在,我已经有了丰富的词汇量,想象力。

我认为,像我们这样的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多读书,这样不但有助于自己,长大后,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

第6篇:学习——成长的阶梯

第四课 知识让人生亮丽 本课教学内容及层次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转变学习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本课由导言和三个项目内容构成。“导言”用简练、引人思考的语言,描述了学习在人一生当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感悟。

本课设置三个项目的内容———“学习———成才的阶梯”、“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学会学习”。这三个项目以受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中心内容,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端正学习应掌握的学习方式、方法,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为基本目标。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够正确行使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2、 能力

(1)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2) 转变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知识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重点难点分析:

1.“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内容采用分析讨论法、阅读法、自主探讨学习法以及讲授法等。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三课时授完,每框用一课时。 第一课时:第四课第一框——“学习—成才的阶梯” 教学活动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读幽默故事感悟人生:

父亲:我要教育我的儿子,免得他成为愚人。 爷爷:做得对,要给孩子准备好上学用的钱。 父亲:这笔钱数目不小呀,够我买头毛驴了。 爷爷:如果你买驴,而不让孩子上学,家里就有两头驴了。 活动一:看后回答,这个漫画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发言)

总结: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学习对一个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学生自由发言 为什么要学习?因为„„

二、 讲授新课

(一)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

1、展示图片:严峻的就业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说:“大中专毕业后就业难,前景无保障,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农村中学“厌学”率正呈逐步上升趋势。其原因多种多样,最突出的是新“学习无用论”抬头。

2、活动二:辩论赛

对于学习无用论,你做何理解,请就此为辩题,展开辩论。 正方:学习有用

VS

反方:学习无用

小组讨论,综合组员观点,由代表阐述本组观点。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双方进过辩论后得出结论,学习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活动三:你读过的最能感动你的一本好书是什么?这本书使你懂得了怎样的做人道理?

(学生自主发言)

4、活动四:自主感悟

在近三年青少年犯罪调查中发现: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为7.3%,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为11.7%,而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则达到了81%。

思考:这3个数据说明了受教育程度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

启示:人的高尚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青少年的心灵就好像一块璞玉,需要用知识的刻刀来精心雕琢。

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美丑,塑造健康人格,培养高尚品德,正确把握人生之舵。

5、结论: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

(二)学习可以增长才干

1、阅读故事,思考问题

北宋年间,金溪县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家里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想一想,不学习的方仲永最后会怎样? (学生猜想结果)

十几年之后,当人们再去金溪县的时候,在人们耕种的田间看到了方仲永,他和周围所有的农民一样,推着犁、拿着鞭子赶着水牛在田间耕作。

方仲永从小通达聪慧,有会做诗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禀赋,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最后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的学习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先天得到的,禀赋如此之好,却由于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最后只能变成普通人!

结论:知识改变命运

2、思考:天才是否一定能成为人才?

再有天赋的人,不努力、不学习,是不能有所作为、成为人才的。只有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才能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展示图片:高智能机器人、转基因工程、航天飞行器

人类已进入到信息时代,知识推陈出新的周期不断缩短。据统计,人类知识更新速度在19世纪中期是50年,20世纪中期是10年,20世纪90年代以后只有3至5年。

活动五:共同探究(阅读课本40页下面内容)

思考: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怎样才能获得这些能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学生讨论回答)

新时代对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

(1)才能具备求知的能力、做事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2)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要求,为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2、展示材料:八旬读书郎背着书包上学堂

2002年3月,合肥市一位名叫吴天雄的80岁老人破例被 录取为合肥市第28中的一名初一新生。

原来,退休后的吴天雄老人潜心研究养蜂知识,并用自己学到的养蜂知识到偏远农村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然而,由于吴天雄中学没有读完,没有多少理论基础,很多人都是半信半疑,老人第一次在自己的“科普”过程中感到了没有文化的痛苦。于是,在2002年的春季,已经80岁的吴天雄突发奇想——我要读书,我要到大学“深造”。

2002年11月,安徽农业大学畜牧水产学院决定,吸收吴天雄老人为畜牧系的正式学生——他终于圆了大学梦!

动老筋:吴老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发言)

结论: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 本课小结

学习对与个人的成长成才有哪些重要意义?

1、学习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学习可以增长才干。

3、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比一比

小组交流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俗语、成语等。看哪个组说得最精彩。

五、课堂巩固

第7篇:孩子成长的阶梯

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思索

江苏省建湖县中心幼儿园

吴晓霞 邮编:224700 联系电话:13651598899

现代社会已进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断地更新知识,任何一级的学校教育都已经不能保证人一生的充分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和人们本身发展的需求。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都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正所谓的“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幼儿园、学校所要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作为家长,该准备些什么呢?

家长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家长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如:

一、激发孩子的入学愿望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

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他们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他们会对上学读书产生强烈的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家长要适时并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XX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而在幼儿园里,孩子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孩子进入小学后,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去完成。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因此家长们应谨记:从小就得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玩具、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孩子的自理能力强,相信他们入小学后一定会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

三、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别看孩子坐着不动,读书其实也是个“力气活”。上学后,孩子首先要面对的是作息时间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每天上午4节课、下午3~4节课,课间休息10分钟,午休时间短;且每项程序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如果没有相应的身体素质,是无法适应这样的“高节奏”过程。因此作为家长可以利用暑期,带孩子进行游泳、晨跑、上下楼梯、跳绳等运动;还可带孩子去超市购物,让他体验在收银台前排队等待的滋味;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同时也是对孩子耐力的一种锻炼。

四、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刚入小学的孩子开始几天,可能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不愿意上学。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也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

思想工作。目的尽量帮助幼儿减少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快、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其次,作为幼儿园和小学,该注意什么呢?

一、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

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最初的素质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健康的体质、良好的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品质、不怕困难的精神等。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学习,而在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塑造。小学“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是将幼儿园教育成果进一步延深、开展和深化,重点在于促进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

二、遵循“幼小衔接”的规律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向孩子靠,强调的是让教育适应孩子的发展。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孩子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因为孩子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衔接工作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所以要将孩子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从孩子一入园就可以开始了。

三、重视“幼小衔接”的家长工作

“望子成龙 望女面凤”的心理导致了家长把幼儿园是否教小学所需的知识做为衡量其质量高低的标准。作为幼儿园千万不能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犯起“拔苗助长”的错误,如: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安排课程时,掺进了相当比例的应属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这样做往往会事与愿违,让很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上课时常常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因为课堂上的许多知识他们都学过,学习兴趣大减。因此幼小双方都应充分重视做好家长工作,可采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等方式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儿园以及小学同步对孩子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作为大班和小学的老师,又该准备些什么呢?

就幼儿园大班老师而言,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3.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及时间观念

4.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5.培养孩子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要告诫孩子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6.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老师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孩子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要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时,一定要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作为大班老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包括:

1.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写姿势包括三方面:①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②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③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2.良好的读书习惯

老师引导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3.基本的书写技巧

大班老师可在集体教学活动时,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如——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侧重做好孩子入小学的特殊准备。

作为一年级的老师,要做好如下的准备工作: 一.做好了解

首先要了解孩子在学前阶段究竟学习了那些知识?如汉语拼音是否学过?识字量如何?不同的教育理念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只有深入了解并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才算为自己的工作做好了第一步。

二.相互学习

教育是相通的。作为幼儿教师,她们身上有着永不枯竭的活力,更有着幼儿喜欢的教学游戏和教育经验。平时要和幼儿园的老师多作交流,向他们学习一些幼儿喜闻乐做的游戏,向他们学习幼儿心理学,向他们请教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教材研究

这里的教材研究并不是局限于一年级教材,而是指幼儿园里孩子们学的教材也应该适当进行了解和研究。这样你才能知道在教育教学时该往哪里倾斜,重点应该是什么,孩子的培养方向也就明确了。比如由于早期阅读的开展,孩子在幼儿园时已经能够流利地准确地读一些文章,识字量也很大,那么一年级时就不需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孩子识字的重复工作上,应该注重写字,注重朗读技巧的提高和创造性文字的表达。

升入小学,是幼儿所要经历的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成人和孩子都不是一件小事。我想:只要我们家园及小学三方面认真、科学地对待,并为孩子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为最艳丽的花朵!

孩子成长的阶梯

江苏省建湖县中心幼儿园

吴晓霞 邮编:224700 联系电话:13651598899

现代社会已进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断地更新知识,任何一级的学校教育都已经不能保证人一生的充分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和人们本身发展的需求。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都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正所谓的“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幼儿园、学校所要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作为家长,该准备些什么呢?

一、激发孩子的入学愿望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

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他们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他们会对上学读书产生强烈的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而在幼儿园里,孩子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孩子进入小学后,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去完成。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因此家长们应谨记:从小就得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玩具、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孩子的自理能力强,相信他们入小学后一定会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

三、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刚入小学的孩子开始几天,可能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不愿意上学。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也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目的尽量帮助幼儿减少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快、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其次,作为幼儿园和小学,该注意什么呢?

一、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

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最初的素质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健康的体质、良好的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品质、不怕困难的精神等。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学习,而在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塑造。小学“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是将幼儿园教育成果进一步延深、开展和深化,重点在于促进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

二、遵循“幼小衔接”的规律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向孩子靠,强调的是让教育适应孩子的发展。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

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孩子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因为孩子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衔接工作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所以要将孩子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从孩子一入园就可以开始了。

三、重视“幼小衔接”的家长工作

“望子成龙 望女面凤”的心理导致了家长把幼儿园是否教小学所需的知识做为衡量其质量高低的标准。作为幼儿园千万不能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犯起“拔苗助长”的错误,如: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安排课程时,掺进了相当比例的应属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这样做往往会事与愿违,让很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上课时常常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因为课堂上的许多知识他们都学过,学习兴趣大减。因此幼小双方都应充分重视做好家长工作,可采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等方式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儿园以及小学同步对孩子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作为大班和小学的老师,又该准备些什么呢?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作为大班老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升入小学,是幼儿所要经历的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成人和孩子都不是一件小事。我想:只要我们家园及小学三方面认真、科学地对待,并为孩子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为最艳丽的花朵!

第8篇:学习,教师成长的阶梯

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材料

(六)

学习 ,教师成长的阶梯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学习化社会成为其标志性特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也成了当代国际社会教育改革的主流,成了世界各国教育竞争的着眼点。在终身学习这种思想观念指导下,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变革,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成了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教师理应率先学会终身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一、终身学习是“潜教育”对教师的理想要求

学生时期正处于一个人的品格塑造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教师“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毫不例外地会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先生认为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潜教育”要求教育者本身的完美,本身越完美,教育孩子就越轻松。

二、终身学习是“人文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塑人文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已刻不容缓。在教学中,如何挖掘、发挥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是各门学科教师面临的值得探究的一个课题。以数学教师为例: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智慧的结晶,向学生介绍这些辉煌的成就,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如在教学“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π”与祖冲之的“祖率”,还可以随时相机向学生介绍现代的杨乐、张广厚、华罗庚、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的研究水平和对世界的贡献等等。通过史料与史实的介绍,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而要做到这些,教师没有人文意识与人文素养是行不通的。

三、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现实要求

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科的综合和开放,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需要教师广泛地阅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风景”。第二,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生成,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需求出发,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所了解,能灵活巧妙地应对课堂即时生成的种种情况。这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第三新课程强调实践探究,要求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心中装有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及其相关的引导经验。然而以上这些知识的获得,一要靠探索,二要靠学习。面对新课程,教师需要做的准备很多,但不管做什么样的准备,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学习。

四、终身学习是“教学相长”在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在某一些方面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先于教师或超过教师的事,是经常出现的。虽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课堂上经常出现尴尬的“反哺”现象,不能不说是对教师威信和尊严的挑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在学生面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教学相长”的思想在现代教育中显示其生命的活力。 由此可见,终身学习理应成为在座的每一位骨干教师的一种生存的理念,它是教师自身发展、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骨干教师的必备素养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主体性知识)、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同时又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性知识.这是作为一位骨干老师必备的素养。 (一)教师的主体性知识

教师的主体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某门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科架构、发展脉络、学科理念和学科特色等,这是教师教书育人必备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保证。教师如果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就犹如建造大厦少了砖、灰、沙、石一样,教学过程也就无法有效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只有当具备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否则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就无威信可言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和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也正说明了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师的一般性文化知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知识进化步伐的加快,知识的总量大为增加,知识的更新周期大为缩短,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互动也愈益明显。对于作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实施者“教师”来讲,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现实.因此,教师在力求专业知识不断“爬坡”、“登高”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修养的培养,有意识地实行科际整合,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整体优化。否则,拘于一隅,孤立地研究和精通专业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这也说明了,现代教师师只有勤奋广泛地学习,建立起既精深又广博的知识结构,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通才”,教学才能博采众长,旁征博引,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给学生以“复合维生素”,产生综合效应。 (三)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也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育这项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科学面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靠盲目辛苦,“时间加汗水”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由知识化向专业化转变,由知识层面上升到素质层面,也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之学生更为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好的教育专业的技能。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其预见性和科学性,克服盲目性。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切记,“第二次加工”、“回炉处理”是教育工作最大的忌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对学科作出教育学解释,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工作中就会像在黑暗中走路一样. (四)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鲜活经验的累积。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新课程的实施为完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这就更要求教师要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积累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并以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优化整合主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一般性文化知识,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教师自身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实现更大的发展。

总而言之,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非线性,也非平面,而是呈现出类似于“长方体”的开放的复合型结构。其中“长”指所教学科专业特长,“宽”指相关科学知识面宽,“高”指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素养高。这三方面的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并形成现代教师的知识容量。

学习化生活方式是有志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如何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文化素养呢?我觉得以学习来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途径。这种学习化的生活方式是有志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大家要努力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要多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读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博览群书,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天文、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二是读业务方面的书,尤其是教育教学专著、经验介绍等,都该认真阅读,细细品味,重点内容、重点章节更要反复阅读,直到读懂,有的还可以尝试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读书要有长远目标,长久计划,我们要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习惯。 二要善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孔子这句话高度地概括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统一关系。善思,是人走向成熟的标志。教育家波斯纳斯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知识”,他总结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能自觉反省和客观评价自己的昨天,明确今天的现状和任务,科学地规划明天,做一个明智清醒的人。如果一个教师心中有规划,按计划坚持下去,天天反思,天天有收获,一定能提高自身素养。 三要勤写

写是学习实践后总结提高的重要一环,是实践向理论的上升过程。不会写就不会有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记下成功的经验,记下自己的感悟,记下失败的教训,记下典型的教育案例,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仅在理论上会有所提升,在实践上也会有所突破。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随笔能够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我们每天写一些,记下只言片语的随感,记下丁丁点点的思考,坚持不懈,一定能从中找到幸福的感觉,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读书也好,练笔也好,贵在坚持,坚持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也是世界上最艰难的事。认准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座的大家中,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叶澜、肖川、朱永新。祝老师们在教育这块园地中,幸福地生活,诗意地栖息,快乐地成长。

第9篇:《成长的阶梯》读后感

《成长的阶梯》读后感

《成长的阶梯》的作者是胡谊,是研究心理学的。他很有气魄,把一个教师成为专家教师所遇的所有问题一网打尽。最闪光的地方,还是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学生、教师以及师生的关系,并因此延伸出很多科学的方法和技巧。人的心理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以把握的,所以教育人是世界最困难的事。可是总有教育理论家唱高调为难老师。本书却显得格外宽容:教师不是神仙,学生不是太子。他承认教师能力的有限,也坦诚说有些学生实在是令人“厌恶”。

因为深入研究了学生的心理,就提高课堂效率,本书就有许多经济适用的

方法。一般认为课堂效率和老师是否精心设计有很大关系,但很少人关注使用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效率。轻松、欢悦而有效率的课堂,有时还真需要书中的小手段:图画、声音、语速、眼神的改变,手势、表情、站姿、与学生距离的改变,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微妙的影响。再有,用眼光扫视全班,引起注意,把手放在学生的肩上,来满足学生爱与尊重的需要。方法很多,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师常用,对我而言,还是很新鲜的,以后一定要自觉使用。试想,精心的设计再加上巧妙的心理战术,何愁一堂课不像一叶轻舟那样欢快自如呢?就和学生沟通而言,沟通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技术。常用的方法是“萝卜加大棒”。萝卜的吃法很有讲究,一定要遵循“及时,准备,真诚”的原则,大棒的施法也要遵循“一致,因人而异,一事一议”原则。再如你与一个令你讨厌的犯了错误死不认账的学生,可以面带微笑,暗示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中。这些小方法虽不

起眼,但“拔出脓来就是好膏药”,本书类似的灵丹妙法俯拾皆是。

因为对教师的心理作了深入全面的研究,相信很多人看了心里会有一丝温暖。书中详细地分析了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尤其是谈到的许多降压的妙招,真是一剂剂良药。

让人心里觉得熨帖的还有本书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也很宽容。它认为一个教师管理学生,民主型、自由型、权威型、理智型,各有千秋。因为各种心理性格的学生所需求的教师不一样。它还认为学生的认知有“场独立”和“场依存”的不同,对教师授课风格要求亦有差异。所以,再优秀的教师也有不喜爱自己的学生存在,老师不必苛求自己,追求所谓的完美。

总之,《成长的阶梯》是一本很适用的心理学着作,教师应多使用心理学知识教育管理学生并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长的阶梯”设喻比较形象,但给人感觉爬梯子的人很淘神费力的,姿态

也不从容。想这样比方:教育是一条痛苦并快乐的河流,不见其发端,不见其终极,但在这条河流上泛舟的人,应该学会欣赏岸边的花草,享受和风,多一份轻松、自适。

上一篇:全国肾病医院排行榜下一篇:警校毕业学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