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创意美术教案

2023-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只有合理挖掘或注入思政元素,才能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创意美术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中班创意美术教案

中班体验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体验式美术活动是将幼儿的生活作为美术活动的资源,将美术活动回归到幼儿的生活中,同时,融入幼儿感兴趣的美术材料和形式,旨在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灵感和美术活动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以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年龄特点为前提,视追求美术活动内容的生活化为根本,呈现多样的活动材料和形式为基础,从活动内容、美术材料、开展形式及幼儿的主体性四个维度进行研究,梳理出适合中班幼儿开展体验式美术活动的有效方式与途径。

一、研究思路与措施

(一)研究思路

分支1特点:直观感知,激发兴趣;分支2特点:储存经验,便于再现;分支3特点:畅玩、表达合一,利于创新。

(二)研究措施

1. 直观感知,激发兴趣

由于幼儿的已有经验较少,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凡是作为幼儿作画对象的事物,都应该让幼儿进行充分感知和体验。这样不仅能激起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而且能推波助澜式地改变美术作品“整齐划一”的现状。

(1)动物类——眼看、逗弄

动物有不同的姿态,画动物的时候不仅画它的外形特征,更要将其不同的动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用眼睛看、用手去挑逗等方式促使动物改变姿态。如中班上学期的绘画活动“兔子”,教师为每组幼儿提供了1只兔子以及兔子爱吃的食物,首先让幼儿用眼睛去观看兔子的外形特征,在观看中孩子们对兔子的印象自然而然就加深了,这利于作画的时候画出形象的兔子轮廓来。其次给幼儿逗弄兔子的机会,让幼儿给兔子喂食,兔子在吃食物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动态造型,这为幼儿顺利地画出动态的兔子作了奠基。

(2)植物类——欣赏、巧玩

植物品种繁多,有些植物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而有的植物之间差别细微,如垂丝海棠和樱花。只有通过仔细欣赏、比较之后才能发现其差异,从而画出其外形特征。另外,植物在没有风的情况下是静态的,幼儿可以通过玩一玩树枝等使其产生迎风飘扬的感觉,吹一吹树叶,闻一闻花朵,感受花朵不同的芳香,从而在作画的时候幼儿就能够画出婀娜多姿、丰富饱满的植物来。

(3)物品类——静观、使用

幼儿好奇心强,对于各种事物都喜欢玩弄一下,静态的物品通过看看、摸摸、玩玩、用用等,更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同时还能帮助幼儿对其外部特征及内部构造有更深入的了解。如画手套,幼儿自带一双手套,先观察手套的轮廓特征,再细致观察其花纹,最后让幼儿戴上手套玩玩游戏等。这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对手套特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幼儿更容易画出与众不同的手套。

(4)人物类——嬉戏、观察

孩子喜欢玩游戏,在画人物之前嬉戏一番能够调动幼儿的作画兴趣,而且在嬉戏的过程中人物会出现各种表情、动作、姿态等,这对于画人物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画好朋友,如果只是观察好朋友的外形特征,那么可能大家画的人物在姿态上会大同小异。通过嬉戏玩耍之后,孩子们有的会画出咧开大嘴在奔跑的朋友;有的会画出微微扬起嘴角,跳着优美舞蹈的朋友;有的会画出手拉手一起玩耍的朋友等。

2. 储存经验,便于再现

(1)观生活,储经验

生活是个大学堂,孩子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生活经验,同时,这种直观感知过的经验能够被幼儿顺利地迁移到美术活动中来。为此,我们可以提醒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便于将其转化为美术活动的素材。如绘画活动“理发店”,孩子们本身就有去理发店的经验,不过在回忆已有经验的时候幼儿的记忆有些模糊,为此在美术活动前教师带领幼儿去社区观摩理发師理发的全过程。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与众不同:有的画了理发师在帮人洗头的场景;有的画了理发师拿剪刀帮人剪头发的场景;还有的画了拿着吹风机的理发师等。

(2)进自然,拓经验

走进自然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这不仅能够让幼儿亲近大自然,而且能够帮幼儿认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同时还能够帮幼儿梳理不清晰的知识经验。为此,开展有关植物类的美术活动时带孩子进入自然,感受自然就变得尤为重要。有时候,出于对各种因素的考虑,教师带着30多个孩子走进大自然不太方便,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环境,为此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幼儿去农村等地体验生活、拓展经验。如:以竹笋为主题,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挖笋的机会,通过挖笋、剥笋、吃笋等活动积累直接经验;以油菜花为主题,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到农村去观赏油菜花,让幼儿在不破坏油菜花的前提下,通过看看、摸摸、闻闻等多种感官了解油菜花。

3. 畅玩、表达合一,利于创新

(1)扩材料,增乐趣

美术材料多样化是满足幼儿作画兴趣的基础,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在选取作画材料上也要体现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这样才能满足幼儿作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人物类绘画活动“我的朋友”,教师为幼儿提供了 “一张大画纸”(幼儿园的操场)及粉笔,幼儿可以通过玩影子游戏画对方的影子。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极其高涨,他们会摆出各种造型让对方将其影子的轮廓画下来,这比以往在白纸上画好朋友有趣多了,而且画出来的人物形象灵动可爱、动态逼真。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及兴趣需求,教师还可以创设不同的作画形式和材料,让幼儿在美术这个大舞台上尽情表现(见表1)。

(2)添形式,乐创作

体验式美术活动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载体,以满足幼儿的创作兴趣为目的。为此,改变一贯以来单一的创作方式,转变为形式多样的创作方式,如小组合作、亲子合作等,更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同时在多样化的美术形式中幼儿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一是取长补短式。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能够让幼儿之间实现互补,而且这种形式还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让大家都体验到成功完成作品的乐趣。如绘画活动“海底世界”,一个组里有的幼儿擅长画小丑鱼、沙石、水草,有的幼儿擅长画鲸鱼或鲨鱼,为此让他们一起完成一幅作品时,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将擅长画的东西画下来,大家画的东西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图。

二是亲子合作式。为了帮助幼儿积累直接经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带孩子去体验生活,然后将自己感知和体验的事情通过亲子合作的形式画下来。如绘画活动“竹笋”,每个幼儿的经验不同,有的幼儿可能见到过带笋壳的竹笋,有的幼儿可能只吃过已经去了壳的笋,根本不了解竹笋的生长环境,如果让幼儿凭借脑海中的印象画竹笋是有难度的。幼儿在有了亲自挖笋的体验后,在画笋时会加入不同的情感体验,表達的作品也会精彩纷呈。

二、研究成效与分析

(一)提炼中班体验式美术活动的核心策略

1. 提炼体验式美术活动的基本思路

2. 梳理体验式美术活动的组织策略

只有给予幼儿体验生活、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才能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只有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美术活动,幼儿的创作兴趣才会更浓厚。以中班美术活动“冬天的树”为例(见表2)。

由此不难发现,我们在开展美术活动前,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感知、体验作画对象的机会。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去公园里参观冬季的大树,并通过游戏“抱一抱大树”来加深幼儿对大树外形特征的感知。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寻找不同的树种,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各种大树在冬季的不同之处,如松树是常绿树,树叶是针形的;水杉是落叶树,冬天树枝会变得光秃秃的。有了这些经验之后幼儿的创作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很多。在创作的时候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可以在A4纸上画一幅以树为主题的冬天场景图;也可以在蛋糕盘上画一棵或几棵不同种类的大树等。此次活动以写生的形式完成,孩子们的作品丰富多样,他们不仅画出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大树,还会添加自己的想象,为作品添画背景。如弯弯小朋友的作品呈现的是:大雪压在水杉树的树枝上,光秃秃的树枝有点弯曲,同时,他还为树干画上了伤心的表情。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发现体验式美术活动的基本组织方法是“感知在前,激趣为主,创作随后”。

(二)提高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

1. 去无从下手,增大胆落笔

以前有些孩子一到美术活动总是无从下手,个别幼儿甚至拿到画笔就惶恐,还有幼儿画一笔就会问:“老师,我画得对吗?”。自从开展了体验式美术活动实践后,孩子们有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宜活动的机会,同时,教师在活动中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和创作空间,以欣赏和开放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创作,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其根据自己的灵感大胆进行创作,为此每个幼儿都敢于作画了,以嘟嘟小朋友为例(见表3)。

2. 去迫于无奈,增自主自愿

之前有的幼儿不喜欢参加美术活动,有时候是迫于无奈才会参加美术创作活动。自主活动时间孩子们更是不愿意选择美工区,孩子们总喜欢选择建构区或者表演区之类。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每天餐后总有幼儿会主动进行美术活动,有的幼儿会主动跟老师要画纸进行意愿画,有的幼儿会主动折纸并添画背景,更让老师欣喜的是,班里面本来一上美术活动就会哭的涛涛竟然也会主动跟老师要画纸作画了。又如笑笑,中班刚开始的时候他不太爱画画,可现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笑笑妈妈说:“我家笑笑以前只知道拿着变形金刚打来打去,现在他一回到家就会问我要白纸画画,而且画得还挺好看呢!”孩子们爱上美术活动,自主自愿地来画画,这也是体验式美术活动实践的成效之一。

3. 去乱七八糟,增别出心裁

在教师欣赏、鼓励和开放的美术作品评价态度下,孩子们的美术创作热情和兴趣在不断高涨。之前在美术活动中总有一些孩子不太敢动画笔,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不动手画,他们总会用同样的答案告诉老师“老师,我不会画”,的确他们的作品也总是乱七八糟的,看不出个所以然。自从开展了体验式美术活动实践之后,孩子们的胆子变大了,不仅敢于作画和表现,而且美术创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见表4)。

作者:尤思思

第2篇:趣味美术活动在中班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美术游戏教学活动,对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观念及创新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美术活动教学郑俊娥 金華市南苑幼儿园 321000亦是我们幼儿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游戏活动,来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他们能力、人格、观念、意识的形成于发展。趣味美术活动则是在美术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趣味点,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喜爱和追求。

关键词:趣味美术;活动教学;中班幼儿;幼儿教育

引言:趣味美术活动主要采用有趣的游戏形式,融合有趣的活动主题及内容,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情感的兴趣,在活动中,我们通过一定的语言魅力及必要的活动氛围,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对美的感知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与提升[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趣味与活动的充分融合,充满趣味的欣赏与充满趣味的创作均有重要的意义。

1、围绕创意绘画开展教学活动

创意绘画的核心不在于绘画材料的选择与投放,而在于一个具有趣味性的主题思路。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进我们的创意绘画中,以趣味调动他们的绘画热情,能让他们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与经验,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他们成长提升的同时,充分感受到趣味性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更利于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在孩子们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之后,给予他们必要的奖励与肯定,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自豪感及自信心,更利于后续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了能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进我们的趣味美术绘画教学中,我曾经在课堂中以“我心中的星星”为创作主题,开展创意绘画活动。星星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自然事物,我们以星星为创作主题,就是要激活孩子么对星星的印象,然后将这种印象利用绘画展现出来。首先,我们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回忆星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拿起画笔,在纸上绘制出星星的模样。在这次的创意绘画活动中,笔者从孩子们的创作作品中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有的孩子利用直线勾勒出了星星的模样,在星星的当中还有一个可爱的笑脸;有的孩子则是先画出一个圆,然后在这个圆的基础上绘出了星星的光芒;还有的孩子画出了很多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星星,这应该就是孩子心中的星空吧。每一个孩子都绘出了自己心中的星星,这些作品既是他们对星星的印象和理解,也是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完美体现。由此可见,趣味创意绘画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孩子们参与创作的兴趣,还能够在创作中有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2、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开展教学活动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种各样的物品也被我们当做废旧材料扔进了垃圾箱,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勤俭节约的美德及绿色环保的观念,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废旧材料入手,开展趣味美术活动[2]。

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电商购物,然后快递进我们的家门,不得不说,快递的包装却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这些包装纸盒往往在我们撕开快递之后就丢尽了垃圾箱。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将家里弃之不用的纸盒带进幼儿园,利用这些纸盒子开展趣味美术活动。在我们拿到这些纸盒之后,要先进行清理、剪裁,利用纸箱的材质及大小剪裁成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播放一些卡通房屋、卡通机器人等图片或动画,然后引导大家利用手中的纸盒碎片及胶水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

在创作的初始阶段,可能很多孩子都没有找到较好的创作思路,这时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确定创作思路。例如,如果有一名小朋友想建造一座房子,但是却不知从何处开始。那么我们可以问问他,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确定我们房子的地址呢,我们可以在这张大点的纸板上建造我们的房子,然后就要准备砌墙了,当我们将四面墙都砌好之后,再给我们的小房子加上房顶就完成了。下一步,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我们的房子做做美容了。我们可以用画笔在小房子上绘制任何我们想绘制的图案,诸如:门窗、花纹、砖瓦等等。但是在开展这类手工美术活动时我们要注意,我们教师需要在课前完成对纸盒的清理及剪裁工作,在课上只需要利用我们整理的纸板材料进行创作即可,在创作过程中如果材料尺寸不合适,我们可以从备用材料中重新挑选,切不可将壁纸刀、剪刀等带入活动区域,以防止因我们的疏忽大意或幼儿的顽劣等而发生意外。

中班年级的幼儿们,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创造能力及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及内容,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教学活动中,然后在活动中促进他们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综述,趣味性的美术活动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在活动主题及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多从生活出发,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能力,开展适合他们的趣味活动。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实施趣味美术活动,不仅能够让生活废旧物品再次发挥价值,还能够培养幼儿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种观念意识的形成将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起到极大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卢素凡. 幼儿园趣味画教学的初探与实践——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美术潜能[J]. 学周刊:上旬, 2014.

[2].陈燕华. 对幼儿美术趣味教学的探索[J]. 文理导航, 2020(3):87-87.

作者:郑俊娥

第3篇:趣味美术活动在中班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趣味美术活动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够引领幼儿沉浸在美术艺术的作品创作中。趣味美术活动虽然仅仅需要简单的教学材料,但是其往往具备丰富的主题,故而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和认可。对于中班幼儿而言,经过小班一年的活动参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借助趣味化、多样化的美术教育活动开展教学,并引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积极参与艺术创作,有效锻炼实践能力,高效健全审美素养。

一、创意绘画我能行

创意绘画不需要教师与幼儿寻找特殊的创作材料,仅需要设定充满趣味的美术绘画主题即可。对于幼儿来说,趣味创意绘画的参与不仅能调动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还能促使幼儿将生活经验和生活认知展示在创意美术绘画作品中。经过创意美术绘画活动的实施,幼儿将切实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同时,幼儿对自己的美术作品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且将更投入地参与到后续的趣味美术活动中。

例如,笔者为了激发幼儿的趣味美术参与兴趣,在课堂上借助“我会画太阳”主题创意活动请幼儿参与。太阳是幼儿每天都可以见到的自然事物,也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鼓励幼儿闭上眼,想一想自己看到的太阳是什么形态呢?如果请你为太阳画出一幅画像,你准备画成什么样子呢?幼儿在笔者的鼓励和引导下拿起了画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阳。经过一节美术活动课的创作,笔者在幼儿展示和讲述的美术作品中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有的幼儿画出了一个巨大的太阳,整个太阳占满了纸张,且太阳上布满了丰富的色彩和图案;有的幼儿在一张纸上画出了很多个大小不一的太阳,每一个太阳都拥有不同的“模样”,原来是太阳穿着不同的服装;还有的幼儿按照太阳升起、落下的轨迹画出了一天当中太阳颜色的变化……每一位幼儿都使用画笔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太阳,并在绘画中巧妙融合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见,借助趣味美术中的绘画活动引领幼儿参与,不仅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能帮助幼儿在绘画作品讲述中建立自信。

二、废旧材料大不同

废旧材料真的没用了吗?趣味美术活动传递给幼儿的一个理念:生活中绝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实际的用途而言,废旧材料往往是没有用的,但是对于美术创作而言,废旧材料往往是绝佳的创作素材。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废旧材料的收集和应用引领幼儿参与趣味美术活动,并引领幼儿在材料操作中建立“发现美的眼睛”。

例如,笔者请幼儿从家中收集废旧的扣子,并要求幼儿将收集来的扣子带到幼儿园。一开始,幼儿表示很不解。但是,在大家收集废旧扣子后,笔者按照颜色进行分类等一系列流程下来,幼儿逐渐明白了,我们可以使用废旧扣子“作画”。经过几天的收集、分类、准备,笔者在活动当天拿出了一个使用废旧纸箱子切割成的平面纸板,上面展示的图形是我们的家乡——甘肃省,其中还使用不同的颜色分别画出了每一个城市的轮廓。接着,笔者鼓励幼儿根据城市边缘的颜色将扣子贴在纸板上。幼儿小心翼翼地拿起扣子、粘上胶水,用力按压在纸板上。经过笔者和幼儿们的通力合作,大家共同完成了甘肃省地图的创作——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颜色,城市的边缘线被小号的扣子完美填充。笔者将大家共同创作的扣子画挂在了教室中,幼儿们在这个趣味美术活动中感受到了美,且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三、自然资源巧利用

大自然是一个宝藏,需要幼儿去发掘和体验。在中班趣味美术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收集自然资源开展教育活动,且可以鼓励幼儿在自然资源的巧妙运用中完成美术艺术作品的创作。同时,利用自然资源参与美术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建立热爱自然、珍视自然的可贵品质。因此,教师可以将自然资源融入美术活动,引领幼儿在创作美的同时感受自然中随处可见的美。

例如,笔者鼓励幼儿去大自然中收集各种各样颜色的树叶,并要求幼儿在收集中避免摘取、最好寻找自然掉落的叶子。幼儿经过周末两天的收集,在周一的时候每人都带来了一大袋子树叶。其中有黄色的、浅绿色的、深绿色的、棕色的,还有红色的。接着,笔者请幼儿拿出树叶,参与趣味美术活动——树叶拼贴画。为了减少幼儿的创作难度,笔者将树叶画的示例在多媒体屏幕上加以展示,并鼓励幼儿以“我最喜爱的动物”为主题进行树叶画拼贴。经过美术活动的体验和参与,有的幼儿使用不同颜色的树叶拼贴出一只可爱的小狗;有的幼儿使用树叶拼贴出一只绿色的熊猫;还有的幼儿使用树叶拼贴出小猫咪、金鱼等多种动物。幼儿不仅在趣味美术活动的创作参与中感受到了快乐、实现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充分锻炼,还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建立了热爱自然与珍视自然的个人品质。

四、快乐泥塑共参与

为了減少学生在泥塑创作中造成的衣物污染,教师可以选用创意泥这种新型材料开展趣味美术活动。泥塑艺术活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也更考验幼儿的认知、创造和实践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快乐泥塑请中班幼儿参与,并鼓励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创造的乐趣。最终,幼儿将在艺术参与和创作中实现个人品质和综合素养的完善。

例如,笔者为每一位幼儿发放了黑、白、绿三个颜色的创意泥,并鼓励幼儿结合手中的创意泥捏制“吃竹子的熊猫”。一开始,每一位幼儿都兴致勃勃,充满“斗志”地想要大展身手。但是,开始操作不久就有幼儿打了退堂鼓——因为他们的熊猫头总是搓不圆、因为他们的竹子沾不上叶子、因为他们的熊猫眼睛总是一只大一只小……种种问题都会让幼儿产生挫败感。但是,笔者及时介入,以鼓励的话语、肯定的眼神和详细的教导帮助幼儿掌握创意泥塑捏制的技巧和正确方法。经过练习,幼儿逐渐突破了一个个创作难题,并最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吃竹子的熊猫”。当创意泥作品完全晾干,幼儿拿到了自己的作品,那种由衷迸发的自豪和快乐将他们团团包围——经过快乐泥塑趣味美术活动的实施,幼儿不仅感受到了快乐和成就感,也在解决问题、突破困难的过程中形成了愈挫愈勇与坚持不懈的可贵品质。

当幼儿升至中班,其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建立。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借助趣味化、多元化的美术活动引领其参与。在趣味美术活动中,幼儿将感受到美术教育的实践乐趣,并在艺术活动的体验中实现创造力、实践力与审美力的有效建立。同时,趣味美术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喜好组织和开展。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可以凭借趣味美术活动实施教育。在中班幼儿的教育引导中,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创意绘画活动的实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且幼儿可以在此过程中建立艺术自信;教师可以借助废旧材料的收集和应用鼓励幼儿参与美术活动,引领幼儿“变废为宝”,建立“生活处处有美感”的意识;教师可以借助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引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并借此帮助幼儿形成热爱自然的品质;教师还可以借助快乐泥塑的美术活动引领幼儿参与,尝试通过泥塑捏制锻炼幼儿的操作和实践能力。最终,幼儿将在趣味美术活动中实现能力、品质、综合素养的全面进步。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 赵丹)

作者:苗莉

第4篇:中班创意美术教案

中班创意美术教案:《蝴蝶找花》

活动背景

所有孩子的第一笔涂鸦都是从线条开始的。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是孩子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绘画语言。线的变化多姿多彩,线的魅力无穷无尽。《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本节活动所选用的就是幼儿感兴趣的线描画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条进行想象画。

2.借助“小蝴蝶跳舞”自然分割图案,进行想象和添画。 3.对想象线条画有兴趣,投入地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背景图、绘画纸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在音乐伴奏中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幼儿进入情境。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儿都盛开了,各种各样的好漂亮呀!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去赏花吗?那我们听着音乐跟着老师出发吧!花园里的花真多呀,瞧!这朵花还跟我们眨眼睛呢!哇,那朵花真特别呀,喔,瞧,这朵花也很有趣喔,说说看那里特别呢?它的花瓣像什么呀?呦,那边的花儿排列得真有趣,像什么呀?(波浪形)公园里的花儿不仅美还真有趣,有的花瓣是波浪形的,有的花瓣是螺旋线的还有的花瓣是三角形的,真是太有意思啦!

(师边说边随手画出不同的线型,螺旋线和波浪线是线描画的基本表现手段,对于处在线描画萌芽期的中班幼儿来说属于难点。于是我将线条作品巧妙地装扮成花园,并将波浪线和螺旋线分别设计成花园里的小路、小池塘,将难点蕴藏在场景布置中,从而使幼儿在玩耍中积累线描画的表象。同时通过拟人化的富有激情的语言的引导,充分调动起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用贴有蝴蝶的笔在花上舞蹈,画出各种不同的线条,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逛公园逛累了吗?我们坐下休息会吧!刚才我们都欣赏了漂亮的花儿,谁来告诉我你最喜欢的花儿是用什么线条宝宝变成的?原来不涂颜色,用不同的线条。也可以变出美丽的花儿你还可以用动作来表示这些线条吗?小朋友表现很棒喔!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幅鲜花图呢(出示范图),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里有什么.?(这幅画里有漂亮的花朵)这些美丽的花朵会把谁给吸引过来呢?(蝴蝶,蜜蜂,蜻蜓)喔,小朋友真是爱动脑筋,花儿的确把美丽的花蝴蝶给吸引过来了。瞧,它在这儿呢!咦,花蝴蝶它在想什么呢?(想看花)花蝴蝶很想去花朵上玩玩,可是它想请小朋友来做引路人,带着它一起去赏花,可以吗?(可以)那小朋友想从那里开始赏花呢?喔,这朵花可真漂亮,就从这朵花开始好吗?先到这朵花上去跳个舞,再从这边飞到那边看看吧,还是回这花瓣上跳个圈圈舞吧!哇,在花瓣上旋转可真开心呀!小朋友,还想飞到哪儿去玩玩呀?飞到那朵花蕊上闻一闻花香吧,真香啊!喔,好累呀,到花蕊上休息一会儿,睡个觉吧。(用符号表示)

我从这边飞到那边(直线),在花瓣上旋转,在花蕊上转个圈(螺旋线)。”在整个示范过程中。没有一句有关画画方法的讲解。老师讲完了,一幅美丽的线条分割图也就完成了。孩子们睁大眼睛,不由地赞叹,嘴里发出啧啧的声音。在情景化的语言中孩子不但受勤美的熏陶,而且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线描画的画法。真正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

2.初步尝试用勾线笔画出蝴蝶跳舞的痕迹。

师:“小朋友们,你想到花朵上跳过舞吗?你想用什么线条宝宝来跳舞呢? (幼儿说出后,教师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为幼儿下面的勾画做准备。) 那请你为自己选一朵最喜欢的花,去跳个快乐的舞吧!(个别幼儿作画)

(幼儿在音乐声中勾画蝴蝶跳舞的各种线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不同的线条。)

3.观察由蝴蝶跳舞痕迹所组成的各种图案,想象并添画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画面,还和刚才一样吗?现在画上有了许多神奇的线条,看着这些线条你想做什么?怎么变,变什么,谁来说说看? (幼儿说出后,教师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为幼儿下面的勾画做准备。)看看这朵花可真漂亮,我想把它装扮成我的花房子。我要把这儿装扮成我的客厅。瞧,这就是我爱吃的巧克力和棒棒糖!我想把这儿变成我的池塘,养些小鱼,小螃蟹,小青蛙等,我还想在这儿种上一棵苹果树呢,等到秋天的时候一定可以尝到甜甜的苹果喔!这儿,我添个太阳吧,我还可以变成许多许多宝贝呢!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花园,让你的花园有美丽城堡,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许多神奇的宝贝呀??(想)那现在就请小朋友拿起记号笔先在花朵见跳个舞,然后根据线条变出你想变的东西喔!记得在你的花园用添上花花草草呀,各种小动物呀,把你的花园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会去你们的花园里面参观喔!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通过同伴间的互动和交流启发幼儿更多的想象,丰富添画的内容。美术活动中的范画部分都往往以老师说教为主。难以激发幼儿兴趣。在本环节中,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用具体生动而且富有童趣的教学语言创设了一个家居的生活场景,将枯燥乏味的线条融合在孩子们喜欢的、熟悉的家庭场所中,让孩子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习得技能。 (圆形和双线条图案);这里是我的小柜子,藏满了我爱吃的饼干、棒棒糖、巧克力、玩具……(方形,螺旋形间隔排列)。”装饰的图案都是从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和感兴趣的物品中简化或变形而来的,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4.幼儿作品展示。

师:小朋友们,你的花园装扮好了吗?如果你的花园装扮好了,那就先搬进花园城吧。(启发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与交流的目的。)

师:“每个花园都很漂亮,非常有特色,我们都很喜欢!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邀请后面坐着的老师去我们的花园游玩吧!一起在我们的世纪花园城拍个照片吧!”(老师、同伴的欣赏,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5篇:中班创意美术教案

心心相“印”——浅谈小班幼儿实物印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教案

小班美术活动:印画——春天的小花园

【活动目标】

1、

2、

3、 感受春天色彩、形态各异的花的美,喜欢参加美术活动。

尝试选择生活中的材料,通过蘸、移、印的方式作画,表现春天的花。 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通过玩色游戏,提高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2、 经验准备:欣赏过春天的花,喜欢春天;幼儿有找过生活中物品的花纹和图案的经验。 物质准备:

教具准备:轻音乐、《春天的花》欣赏ppt;

学具准备:画有草地背景的水粉画纸、水粉颜料盘、印画材料(玩具类——玩具车轮、衣夹、插塑等、蔬果类——藕片、菜头、杨桃、青椒等、纸团类——大小不同的纸团)湿抹布、棉签等; 【活动过程】

1、欣赏ppt《春天的花》,感知春天的花在颜色、形态方面各异的特征,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

(1)鼓励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喜好

师: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看看都有什么颜色、形状的花,你喜欢哪一朵? (2)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

师:春天的花园那么美,我们也来画一画好吗?

2、介绍印画的材料(幼儿日常找的有花纹的材料),示范印画的方法。(教给幼儿基本的操作方法) (1) 选一个喜欢的材料,用大拇指和四指抓紧上半部;

(2)

轻轻在喜欢的颜色盘里蘸一蘸颜料; (3) 将蘸好颜料的材料转移到画纸上(注意不滴漏)再轻轻按压,根据自己的想法印出自己喜欢的花的造型;

(4) (5) 拿起,将印过的材料放回同色的盘子,不混色,以便其他人使用; 选择不同的材料印画美丽的花,丰富画面。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创作,教师指导。 (1) (2) 以“为小花园添上美丽的花”为题,再次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提出活动要求:

① 注意尽量不将颜料弄脏手,可用布擦干净; ② 一边做要一边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印花才会更美丽; ③ 都做好了把大家的作品连起来做成个小花园。 (3) 幼儿创作,教师分层次指导:

①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用正确的方法印画小花; ②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变换材料、颜色和组合创作不同的作品;

4、欣赏评价: (1) 将幼儿作品连成小花园挂起,共同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制作了哪些小花。

(2)

与作品合影,自然结束。

活动名称:森林里的色彩(纸团印画)

重点领域:美术

活动目标:

1.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九寨沟瀑布》,感受画中的色彩美。 2.大胆尝试纸团印画,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和方法。 3.感受纸团印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用报纸团蘸颜料印画。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认识常见色彩,有过亲近大自然的体验。

二、材料准备 1.教师用材料

教学欣赏VCD《森林里的色彩》;自备师范画一张、报纸、水粉颜料。 2.幼儿用材料

《幼儿欣赏册》第30—31页;创意画纸“森林里的色彩

1、2”、报纸、水粉颜料(少水)、记号笔、抹布、工作服。

活动过程:

一、感知体验

1.欣赏不同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中丰富的色彩。

播放教学欣赏VCD,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自然景色,说说大自然里有哪些好看的色彩,分别是什么。

2.欣赏教学欣赏VCD中吴冠中的作品《九寨沟瀑布》,感受画面中色彩美。

师:这是小朋友画的森林中的景色,你能猜到他们画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猜猜看,画面中花花绿绿的背景是怎样画上去的?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作画工具——报纸和颜料,激发幼儿尝试的兴趣。

2.教师用调好的白色颜料(加较多的水)泼在画纸的中间位置,并调整画纸让白色颜料流淌成瀑布的形态。 3.教师将适当大小的报纸捏成团,蘸上颜料后印在示范画纸上。

师:瞧,老师已经在瀑布旁边印出了一朵美丽的花,谁能说说我刚才是怎么做的?谁想来试试看?

4.鼓励幼儿在示范画纸上大胆尝试纸团印画,强调作画的常规。

指导要点:启发幼儿印出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图案,并说说自己印出的是什么;提示幼儿一个纸团只能印一种颜色,印完的报纸团统一放入垃圾盘中。

三、创作表现

1.教师出示创意画纸“森林里的色彩1”,提示作画要求。

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森林风光,启发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去表现(瀑布、草地、高山)。

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用正确的方法作画。

指导要点:提示想表现瀑布的幼儿空出画纸中白色的流水部分,在旁边进行压印;鼓励想表现其他景色的幼儿可根据景色的特征,自由在画纸上进行压印;捏纸团时报纸大小要适中,纸团尽量捏紧;印画时纸团不要在纸上移动;换颜色时提示幼儿使用干净的纸团。

3.教师发给完成印画的幼儿“森林里的色彩2”,启发幼儿用记号笔画上相关的动物或植物,并撕贴到印画上。

四、欣赏评议

1.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得 作画过程和内容。

师:你画的是什么地方?画上有什么?你用了哪些颜色?为什么要使用这个颜色? 2.讨论:你喜欢纸团印画吗?你还想用什么来印画? 3.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整理物品,保持环境的整洁。 活动延伸:

1.继续撕出自己喜欢的事物粘贴到印画作品上。

2.将幼儿的作品粘贴到墙面或主题展示板上,鼓励幼儿向同伴或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 3.鼓励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尝试用《幼儿欣赏册》第31页步骤图的方式,结合泼画和纸团印画的方式来表现瀑布。

第6篇:中班美术教案创意手印

中班美术教案创意手印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手印的形状大胆地想象,添画成完整的物体形象。

2、 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并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 能保持画面整洁,与同伴协调合作。

活动准备:白纸、记号笔、范画、报纸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幼儿兴趣。 昨天我学了一种新本领,叫五指神功,你们想不想学?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一本武功秘籍,我们要学的功夫就在上面,想看吗?

二、 出示范画引起兴趣。 这些是什么?这些手印你们知道是怎么来的吗?这就是我们神功的第一招:描手印。教师示范描,幼儿仔细观察。请幼儿说说是怎么描的? 你们还能做出其他不同的姿势来吗?请幼儿做各种姿势。说说像什么。

三、 教师引导示范。

1、 教师指导幼儿练习描手印(用手指做笔)。你们再来看看,这像什么啊?请幼儿回答。究竟这些手印会变成什么我们来看一看?出示范画。你们看,这些手印变成什 么了,是怎么变过来的呢?请幼儿回答。

2、 神功还有最厉害的一招,这一招一个人完成不了,需要两个人一起合作完成,你们想不想学?我们一齐来看看,出示双手的范画。这是什么?是怎么画的?请幼儿说 说。

四、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 小朋友们师傅已经把五指神功都教给你们了,接下来就要小朋友自己来练了,可以一个人画也可以两个人一起合作。

第7篇:中班美术活动:创意叉子画

叉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餐具之一,常常用来吃蛋糕、水果、和一些主食,很多时候叉子都被人们当做一次性餐具来使用,用完之后便随手扔掉,可是,当叉子遇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发生些什么呢?

哈哈,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创意叉子画,请你们别小看这把小小的叉子,却有你想不到的创意,快快带着孩子们一起试试吧!

活动名称:创意叉子画

适合年龄:4-5岁

活动目标:

1.尝试借助叉子用多种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能表现出作品的主要特征。

2.喜欢参与美工活动,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3.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看到过各种动物、花卉等,有用几何图形拼摆动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一次性叉子若干,各色废旧瓶盖、一次性纸盘、彩色纸,记号笔,双面胶,动物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很久以前有一个叉子王国,里面住着好多叉子宝宝,(教师出示叉子)听说圣诞节快到了,叉子国王就想带着叉子宝宝们去参加勺子王国的圣诞晚会,但是勺子国王说了,我们今年的圣诞晚会主题是多彩圣诞夜,希望叉子宝宝们都能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来参加我们的晚上哦。于是叉子宝宝们就想着给自己穿什么样颜色的衣服呢,(出示蘸有颜料的各种叉子)哇,好漂亮的叉子宝宝哦,大家都在相互欣赏着各自的漂亮衣服。咦?发生了什么事呢,只见一个叉子宝宝走着走着就摔倒在地上,站起来一看,哎呀,我的衣服印在纸上了,好漂亮哦(教师出示叉子印画)......哇,原来叉子也可以画画哦!

二、出示各种叉子范画,幼儿欣赏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种范画叉子的笔触,是叉子全部接触纸还是只有部分接触,讨论每个作品的组合方式,都用到了什么材料等等。

三、操作实践,幼儿创意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引发幼儿思考自己要画什么,都需要哪些材料以及做画的先后顺序等等,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叉子绘画的作品特点,提醒幼儿创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广告色一次不能蘸取太多,怎样才能将作品的线条拉长等创作技巧)

四、作品展示,鼓励幼儿讲讲自己作品所用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延伸:

此节课教师可针对自己所在班级年龄段,将活动目标稍作调整也能用哦,比如小班,教师不妨做一些半成品的作品(如:各种小动物,花朵等)让幼儿用叉子添画,也可在班级美工区设计一面涂鸦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进行大胆涂鸦,都是很有创意的哦。中班教师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利用叉子设计各种花卉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设计一面具有情境的涂鸦墙让幼儿根据情境继续创作等都是不错的创意。

第8篇:中班创意美术有趣的花朵

克区实验幼儿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园级骨干教师艺术领域观摩课教案

活动班级:中二班 授课教师:贺 静 活动名称:艺术领域 活动内容:有趣的花朵 设计意图:

《指南》中艺术领域的两大目标: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现与创造。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认为幼儿对艺术的学习,要源于生活,从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安排了本节创意美工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花朵”制作材料,帮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都可以通过我们能干的双手,创造出漂亮的手工作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去感受和发现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并初步体验废物利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喜欢艺术活动,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通过剪、贴、涂色等方式制作不同的花朵。

2.知道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工艺装饰品。

3.感受创意美工作品的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用鸡蛋盘、纸杯、吸管、毛根等材料创造出自己喜爱的花朵。 活动难点:

能将不同的材料良好搭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简单接触过纸杯花、毛根,有过涂色经验。

2.物质准备:立体花瓶图、水粉颜料,鸡蛋盘、纸杯等材料做成的花朵半成品、各色纽扣、吸管、双面胶,棒棒胶,花朵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1.教师出示立体花瓶图,请求幼儿帮助。

师:老师今天收到了一个寄给中二班小朋友的神秘包裹,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从包裹拿出一封信)

读完信之后出示没有插入花朵的立体花瓶图。

小结:小松鼠要给好朋友小熊送一瓶花,但是,由于现在是冬天,花儿都谢了,小松鼠采不到漂亮的花朵,所以想请我们中二班小朋友帮它把花瓶插上满满的花朵。它还告诉了我们它想要的花朵,连做花朵的材料都为小朋友准备好了。

二、基本部分

1.欣赏花朵图片,说说这些花朵的特点。

师:哇,好想知道小松鼠想要的花朵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花朵图片请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花?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它像什么?(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认识操作材料。

师:小松鼠想要的花朵我们都了解了,想不想知道小松鼠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做花的材料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带幼儿认识材料,强调小松鼠说的废旧材料,请幼儿说说你想用这些材料做什么花?)

教师小结:小松鼠真是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想要我们班小朋友用废旧材料来做花。接下来就交给小朋友们了,请大家用这些废旧材料,来帮助小松鼠为它的花瓶插上满满的花朵吧!但在制作花朵之前,老师有几个小要求:①仔细观察材料,想好自己想做的花朵再动手;②颜料不能涂到其他人或者自己的身上,也不能涂到桌子上;③一种颜色用完了要把笔洗干净,在抹布上擦一擦,再蘸下一种颜色;④小心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3.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已经迫不及待了,大家一起开动吧!

幼儿听音乐有序上桌,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将幼儿完成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三、结束部分。

1.展示幼儿小组合作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请幼儿说说自己都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你觉得哪一幅更好看?为什么?

2.教师评价幼儿作品并做出小结。

教师总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你们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做的花朵都漂亮极了,老师要全都寄给小松鼠。

3.观看图片,欣赏废物利用再创造的作品图片。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用废旧材料做的漂亮手工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废旧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既环保,又漂亮,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希望我们班小朋友也可以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美丽的手工作品。 活动反思:

概述:

此次活动基本能按照教案流程进行,教师教态较好,有激情。但活动时间把握不够准确。本节课选取了“纸杯、纽扣、吸管、毛根、鸡蛋盘”作为操作材料,旨在让幼儿通过多种材料和形式制作花朵,通过观察各种花朵的图片,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操作材料有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让幼儿亲身体验废旧物品也可以

制作出好看的装饰品,懂得废物利用的道理。

优点:

1.活动目标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

2.在材料准备上,能做到丰富性、层次性,充足的数量使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

3.在活动过程中,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花朵的图片,用启发性提问,调动幼儿观察、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幼儿想象力;再通过观察材料使幼儿有创作的欲望,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法、操作法、情境导入法、讲解法等。

不足:

1.语言不够精炼;

2.幼儿的互动交流还不够;

3.对个别能力很弱的幼儿关注不够; 4.没有突破重难点。

5.各环节时间没有合理分配,导致活动结束部分没有开展,评价交流一带而过,既没有幼儿自评与交流,也没有教师点评。

6.教师忘记将“花瓶”立体图展示给幼儿,幼儿在制作花朵过程中很明显没有把花朵往花瓶里插的意识。立体“花瓶”图如果晚一点发给幼儿,可能就会避免颜料将图面弄脏、弄湿。

第9篇:中班创意美术:拖色借形想象

中班创意美术:拖色借形想象

活动目标:

1.尝试将不规则的色块,想象成不同的动物。

2.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彩色卡纸两人一张、抹布人手一块、棉签、各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色块

1.出示抹布、颜料

——小朋友们看看王老师这里有什么?

——今天我要和抹布颜料玩个游戏,你们想知道怎么玩吗?

2.介绍玩法

——首先将颜料倒在纸上,然后拎着抹布的一个角,让抹布拖着颜料走一走。可以怎么拖呢?(来回拖、前后拖、转个圈圈拖)

——还可以拖到纸的外面去哦。想不想试试看呢,那等一会要戴上手套,用过的材料要放回筐子里哦!

二、幼儿操作

——幼儿在拖色时,老师来回巡视指导,看看谁拖出了规则的图形,要及时引导他改变。

三、添画动物眼睛

1.勾画轮廓

——刚才小朋友们玩的都很开心,你们在玩的时候我就在看我的这个作品,唉这个地方有点像一个小动物啊,它想出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来我们用线条把它勾出来,看看它像什么动物。

——要用黑颜色来勾线,我在勾线的时候小朋友们就想一想像什么动物!

——沿着色块的边边来勾线。(小线条像火车一样每个小车厢都要连好哦!小火车可以开出去,还可以开进来。)

——想一想像什么动物呢?(它的鼻子在哪里、嘴巴在哪里、翅膀在哪里、头在哪里等等。)

——这张纸可以这样看,还可以怎么看啊(转一转)

——刚才小朋友想到了很多动物,有猛兽,有小鸟。根据色块和幼儿的想象来变动物,请幼儿上来添加眼睛。

——哇你可真棒啊,你画出了一个xx的眼睛,你是一个画画高手呢!

2.作画要求

——请你用黑色颜色块的边边勾出轮廓线,看看像什么动物。

——如果看不出来怎么办呢!可以转一转纸的方向,还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小伙伴之间互相商量一下。

——记住哦,今天我们要变出不同形状的眼睛,还可以在它身上添加一些花纹,好吗?

四、欣赏作品

——让幼儿将作品平铺在地上,幼儿共同欣赏。先让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喜欢那个作品。

——老师在点评,我喜欢这幅作品它的眼睛画得很不一样,有的小朋友画的动物的嘴巴很好看。

反思:

这节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尝试将不规则的色块,想象成不同的动物。同时让幼儿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两次活动下来我自己最大的感触是,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活动,敢想、敢说、敢做,参与性极高。相反作为老师我会忽略细节,忽略幼儿的发现。像第一次活动时有小朋友说色块像一个螃蟹,我却让孩子将色块当成一个小兔子来添加眼睛。第二次孩子发现长颈鹿的眼睛是方形的,我立刻纠正其实它是细长的椭圆形。前者孩子的想象多么的与众不同,可是我却没能及时抓住这个点,让幼儿去添加去想象,作为老师我对米罗的精髓还是没能时刻记于心中,再是不敢放手让孩子创作。后者孩子的观察的细微,我怕孩子脱离我的目标,及时的“纠正”了孩子,而忽略了从孩子的角度看他就是一个方形的眼睛。

总结这两次的活动就像王园长说的那样我心里对活动的目的性太强了,总是很“适时”的打断孩子想说的,总想让孩子往我设定的目标去想去做。其实我们组织活动的本身就该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人,就像纲要中说的老师应该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而我往往是让孩子来走我设定“成人路线”。通过这两次的活动我也发现,脱离我的想要的,孩子发现的是更细微,更具创意的,展现的作品也是很震撼的!

经历这次的磨课我对米罗教材的精髓又加深理解,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提醒其他老师在组织类似活动时一定要多给孩子机会,因为孩子们的创意比起成人是有无限潜力的。各位老师对我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会吸收在日常教学中多加注意。慢慢磨练自己,真正的做到不论什么活动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

上一篇:重点专科建设汇报材料下一篇:全国文明单位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