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美术教案图文

2022-05-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提前准备好合适的活动主题。同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发展状态,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幼儿的自学能力,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意美术教案图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创意美术教案图文

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内容摘要]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直接、深刻地理解美术知识,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和美术的无限魅力,并形成一定的美术思维和美术鉴赏能力。本文主要对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不断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小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和美术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图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美术鉴赏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传统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美术思维的发展和美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对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革势在必行。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发散学生的美术思维,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直观理解,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这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图文结合的内涵和主要形式

图文结合是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创作方式,以学生原有的美术知识体系的写作水平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学习生活化为主要目标,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图像和文字完美结合,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开辟一条更加快乐而自由的途径,使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情感理解和见解,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图文结合主要具有直观性、实验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图文结合主要由随记和绘画日志,插画和文字结合,象形文字的图像等形式所构成。随记和绘画日志主要是通过即兴发挥和表达,展现当前学生的思想情感。插画和文字结合的方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图文结合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图画的理解,自由进行创作和文字描述。

象形问题的图像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一些图形代表文字,比如“日”“雨天”等文字,可以利用象形文字代替。

二、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具体策略

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主要通过图文结合的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总结阶段三个阶段完成,以下为对这些阶段的具体论述。

(一)图文结合的准备阶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个体之间的确存在着智力的差异,但是这个差异是由于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智力组合”。小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等方面也会参差不齐。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而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教学往往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扩展学生的美术知识,增加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情感理解,满足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

如在美术图文结合教学指导之前,美术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堂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念。在指导学生对“儿童画”这一项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习儿童画创作的要素和色彩搭配的技巧,满足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要求。其次可以通过绘画实践、绘画指导,指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完美融合,在实践中感受儿童画创作的乐趣和文字结合的意义,满足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最后为情感与价值观念目标要求,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提升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爱之情,形成一定的美术创作思维和美术创作能力,并充分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使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接下来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满足每一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和美术的无限魅力。

(二)图文结合的实施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如茶杯上惟妙惟肖的花纹图案,课文封面中五彩斑斓的色彩搭配等。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加细心地观察生活,将生活元素融入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这种方法能够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活动体验。

美术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一段时间的美术绘画技巧之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新年来临之际,为学生布置“制作属于你的个性贺卡”的任务。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新年”的图片、视频或者资料,增加学生对新年的直观理解。随后,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习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进行自行创作,将文字和图画相结合,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展现学生的美术技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展现学生个性特点。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走到学生中间,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创作方法和图片表现,对于一些绘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疏导和纠正,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维方向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灵感。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而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而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图文结合的过程中感受美术学习的意义,从而更加喜欢美术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图文结合的总结阶段: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通过重新组合、相互联系等方式,生成一个新的图像,图文结合的方法实际上也是一个富含趣味性和生成性特点的创作过程。图文结合能够小学生创建一个发展能力、展现个性特点的平台,使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真正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在天马行空、奇思幻想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美术潜在能力和思维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隐形的艺术家,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美术活动经验和体验,展现小学美术“教书育人”的价值和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指导的价值。在图文结合的小学美术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程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进行总结和梳理,对本次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点评,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教学总结阶段是任何一堂课程都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价可以采取教师综合评价或者学生互相评价等方式开展。对于一些优秀的图文结合创作作品,美术教师可以加以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引,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创作灵感,为其它学生带来更多的活动经验。学生互相评价的方式可以通过由学生投票选举出“最佳创意奖”“最美作品奖”等奖项的方法,选举出学生心目中最好的美术作品。同时,在评价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制作个性日历”等个性化的图文结合美术作业,学生可以通过自行完成或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这种个性化的作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能够真正将美术学习与生活实际融为一体,真正展现生成性课堂教学构建的价值。

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将图像和文字完美结合,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开辟一条更加快乐而自由的途径,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见解,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图文结合能够将生活元素更好地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扩展学生的美术知识,满足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使学生在天马行空、奇思幻想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华.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新——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3,(12):1-24.

[2]邓粉亚.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语言智能现状研究——基于对南京某小学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03):1-26.

[3]徐仕刚.勇于创新 大胆改革——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32-34.

[4]田中子.美术教育的“新视野”——常德市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美术学习行为调查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4,(03):1-24.

(责任编辑 史玉英)

作者:魏冠瑛

第2篇:图文创作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摘 要: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以图文创作的形式开展创新实践,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其美术学习的核心素养,有利于构建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才能的美术教学形式,也能对美术学科建设和其他学科教学形成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教学;小学美术;图文创作;创新实践

“图文创作”是指通过图画加文字、文字配图画,图文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进行美术创作的形式。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设计构想中提到:“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必然趋势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独特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了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应增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一、图文创作的条件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校专职美术教师较少,大部分都是非专职教师。教师喜欢上绘画课的占绝大多数,其次就是上图文创作课,这说明本校的美术图文创作具有一定基础,加上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中会讲美术知识,这是比较正规的美术教学。

(二)学生有参与的兴趣

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上美术课。这相对美术教师来说是很有利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经常能参与手抄报或黑板报的设计、制作,参加各类绘画比赛等,对美术课的要求也是希望能多一些图文创作方面的活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让学生多了解接触图创作的特点和基本方法。

(三)学科融合的趋势

学生综合活动中涉及图文创作的内容较少,美术与其它学科的交融不够多,综合性活动开展较少。未来,图文创作这种形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图文创作应该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

二、图文创作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研究准备阶段,教师通过阅读档案和期刊,浏览网页等各种途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获悉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现状及态势,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2.调查研究法

在新課程标准的理念下,我们在借鉴其他学科作业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制作农村小学美术图文创作创新实践的学生和教师调查问卷对我校和周边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美术图文创作的形式、素材、难易程度、学生的态度和教师的评价等情况。

(二)研究现状

1.国外专家的相关分析与研究

近代语言学界结构主义的创始人布龙菲尔德在他的代表著作《语言论》里,利用符号与人的心理和语言的关系来剖析论证了从图画到文字的过渡。

马克·维根所著的《文字与图像》中,就曾具体论述了文字作为图像以及图像作为文字时两者之间的关系。

2.国内对于图文方面的研讨

一类是主要关注图片与文字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探究图文结合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影响的内容并不多。比如胡玉民的《融画于文,图文并茂——巧用课本插图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论述驾驭好插图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另一类是讨论图文联结对于美术教育的意义比如王亚娟的硕士论文《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美术教学初探》和陆海燕的《“图文并茂”让美术教学更有效》等。本人从图画与文字的结合中寻求一个切入点,探讨研究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图文创作的形式与素材的创新实践问题以及图文创作在跨界融合中的应用研究。

三、图文创作形式的创新

(一)呈现方式的创新

1.四格组图

比如,在“丝绸之路”“我爱我家”以及“春风进我家”四格组图比赛中,学生就联想到了唐僧取经、丝路名胜、善美家风、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取材广泛。

2.绘本故事

好的绘本甚至能让那些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就能读懂大意,是孩子们颇为喜欢的一种作品表现方式。在教学中,我们也带学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探索。

(二)呈现载体的创新

除了传统美术课堂中用到的绘画纸和颜料以外,我们还拓展运用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比如:粘土、树叶、包装盒、彩泥、蛋壳、纽扣、豆类、易拉罐、七巧板、剪纸、海绵纸、竹枝、棉花以及综合材料和其他废物利用等。

四、图文创作素材的多样化

(一)文本素材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八课《鱼儿游游》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感觉人手,欣赏并观察课本上几幅作品中鱼的形状及颜色,再让他们结合自己的观察说说鱼由哪几部分组成,细致的孩子还能发现这些鱼的不同形状特点,然后教师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态,进而让学生很快地学到绘制鱼的方法。

(二)生活素材

图文创作的素材不仅仅局限在美术教材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寻找。如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校园中的美景:高大的树木、柔嫩的小草、娇美的花儿、飞舞的蝴蝶和蜜蜂等等,孩子们都可以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来,捕捉并定格这些美的瞬间。

五、图文创作的意义

美术图文创作还能寓教于乐,与德育有机结合。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抓住契机开展一些有益的图文创作活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能让孩子们真正爱学、乐学。因为对他们来讲,每一个活动就是一次学习。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图文创作的创新实践,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解放他们的天性,创设一种新奇有趣、人人有创意的美术学习模式。当学生用心去追寻那些奇思妙想与偶然的灵感时,他们的感官便敏锐起来,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鲜活的。

(二)有助于美术学科的课程建设

在传统美术课堂模式下,学生形式,不能凸显个性。而图画加文字这种全新的创作形式能指引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将美术课堂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能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美术课程资源就蕴含在各种与视觉文化相关的载体上。图文互补的美术作品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深化和拓展了美术创作的表现层次。

图文创作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就是力图给学生更广阔的个性空间,提供更多作品创作形式和创作素材。我们仍需要不断努力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深化研究的力度和广度,木信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图文创作的创新实践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 英·马克·维根著刘雪莲,王国石译文字与图像[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 美·布龙菲尔德著,家家弊,赵世开,甘世福译。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33.

作者:杨淼

第3篇:图文转换教案

图文转换“图文转换”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1.了解图文转换题的类型。

2.掌握图文转换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方法。 【考点透析】

图文转换题

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这类题型属于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 E)

图文转换的类型】

1、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①表(格)文(字)转换题(饼状图、柱状图、曲线图、表格)

2、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①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②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评价等。

图表 解题步骤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表格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 第

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

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

注意

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

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 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

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徽标类图文转换题 例、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

2、请描述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

【参考答案】

1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构图,总体上是一个“心”的图形。“心”中间有一个既似手、又似鸽子的图案,大拇指像鸽头,其余四指像鸽翅

2 标志的寓意深刻:“心”象征着爱心,“手”象征着援助,“鸽子”象征着美好。整个图案寓意为:伸出援助之手,把爱心献给世界,将美好撒满人间。

解题步骤:

1.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三、漫画类转换题

漫画是具有较强幽默感和讽刺效果的绘画,一般通过夸张、比拟、象征等手法,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一般命题形式:

1.画面描述; 2.揭示寓意; 3.拟写标题;

1、

请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答案] 内容:这幅名为《砍》的漫画中,有许多树桩,一个人左脚踏在树桩上,站立着。他右手拄着一把大斧,左手摁在抬起的腿上。他砍光了树,脑袋也不见了。

寓意:漫画警告我们人类如果破坏环境,必将殃及人类自身。

解题步骤:

1、观察

(1)要观察作者所画的人或物。一幅漫画,往往是由各要素如:画中的人物或其他事物,画中的文字、符号,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组成。 (2)要观察漫画的细节。

一幅漫画往往就是在某些细节上显示寓意,因此观察漫画必须观察细节。

2、理解

(1)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2)要理解人或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及原因。

(3)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理解画面的寓意。

3、表达

(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画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进行想像虚构,只需把漫画内容客观地描述出来。 概括画面内容要做到语言简明,要揭示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的、物与物的关系。 (2)概括寓意

概括寓意要语言简明,语言要讲究,一般可选用

“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3)拟写标题

要紧扣画面内容或寓意拟写

第4篇:图文并茂美文章教案

第12课 图文并茂美文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插入来自文件图片的基本方法。

2、掌握调整所插入的图片大小与文字环绕的基本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为文挡选择插入符合内容的图片,并通过改变图片的大小及文字环绕方式对图片和文字进行排版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插入图片及调整所插入图片的大小与文字环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图文并茂的“养生福地丽水”小报,渗透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

2、掌握设置图片位置、文字环绕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掌握设置图片位置、文字环绕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为文挡选择插入符合内容的图片,并通过改变图片的大小及文字环绕方式对图片和文字进行排版的技能。

四、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养生福地丽水”的景点文字简介和图片,并复制相应图片和文字材料到“养生福地丽水”文件夹中的“景点图片”、“景点文字简介”两个文件夹中。另外制作两份有对比性的小报(其中一份有漂亮的文字和图片,另外一份图片不合适,内容不合适,排列混乱)。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你们以前都去过丽水那些好玩的地方呀,能跟老师一起分享下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王老师在杭州的好朋友这个周末要来丽水玩,王老师给他准备了一份介绍我们“养生福地丽水”的小报,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出示第一份电子小报)

生:哇!好漂亮„„图文并茂!

2、师:嗯,很美的小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当个小小编辑师,美化文章,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秀山丽水电子小报(教师板书:图文并茂美文章)。 (二)、对比作品,明确目标

1、师:在制作之前,王老师请小朋友们再来欣赏一份作品(出示另外一份小报)。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们思考:你更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师再次出示第一份电子小报。)

生1:第一幅作品有漂亮的文字和图片。

生2:第二幅作品图片大小不合适,与文字内容不相符,图片数量太多,而且排列很混乱。 生3:色彩和谐,版面美观(生说不出时,教师适时引导,大家再仔细看看第一幅图,色彩方面如何?版面呢?)。

2、师小结:是的,刚才同学们说的就是我们在制作小报时需要注意的。为了大家能制作出更加精美的电子小报。王老师也给大家提出了制作要求,请大家拿出发下来的“小报制作评价量化表”,仔细看一看,读一读。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跟着他轻读。

(三)、任务驱动,制作小报

1、师:要求知道了,可是制作小报的文字和图片呢?请大家马上打开电脑桌面“学生”文件夹中,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下。

2、师:时间到!同学们!(平时的口令,同学们听到马上会做好)真不错,看来我们401班的同学确实表现很好的。相信你们今天也一定能出色的完成任务的。为了能表扬大家,老师将在你们优秀的作品中评出“最佳设计奖”、并根据大家上课的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怎样,有信心拿到其中的一个奖吗?老师期待大家的作品和表现哦!接下来就请大家完成任务一:

任务一:打开“桌面”—“学生” 文件夹中名为“养生福地丽水文字介绍”文档。 给标题设置艺术字或艺术字效果。(时间2分钟。)

3、师:时间到了,大部分同学完成了,没有什么问题吧。好,我们一起来快速欣赏下。

4、师:标题设好了,接下来我们完成任务二:插入图片,并尝试设置图片(环绕方式等)。

5、学生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6、师:请大家停下,刚才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碰到了如下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先控制下了!3,2,1!

问题预设1:有些同学不知道图片如何缩小?(师:有谁知道?上来演示) 问题预设2:如何把图片插入到制定的位置?(师:谁愿意来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预设3:图片周围空荡荡的,怎样把文字围绕在图片周围呢?(师:这个问题最难,谁愿意来挑战下?有的话颁发“最佳表现奖”;没有的话,老师帮大家解决!)

7、师: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请问你们还有别的问题吗?没有了,好!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继续设置合理的图片环绕方式。

8、有些同学的作品做得很漂亮了,那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些同学的作品,请大家对照量化表,简单地评价下。老师先示范,比如:内容方面,和图片符合;色彩方面,标题色彩合适„„会了吗?谁愿意来当点评师?点评的好的同学老师讲颁发“最佳点评奖”。

问题作品展示„„(预设:图片效果不合适等)

优秀作品展示„„(预设1,运用了图片的旋转,表扬其实个小探索家。预设2:运用了学过的边框底纹,表扬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9、师:看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心中有数,都知道自己作品的优势和存在不足。下面请大家完成任务三:对照量化评价表,进一步完善小报。(时间:3分钟。记住,就三分钟的时间,效率很重要的哦!)

(四)、作品展示,点评评佳

1、师:王老师看到很多同学的精美作品都已经出炉了,我们先来看看大家的作品。谁愿意根据量化表要求评价他的作品?

师:有没有什么亮点?(创新)„„有没有同学补充?

2、师:我们再来继续看看这位同学的作品„„

3、同学们,这样对照量化表会评价了吗?下面请大家拿起笔,给自己的作品评一评,你能得到几颗星?(2分钟完成)

4、师:好了吗?接下来请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填写评价量化表,并选出你们组的最优秀作品。这个过程,王老师将邀请今天的听课老师当评委,根据你们小组4人的总体表现评出“最佳团队奖”,看看哪个小组能获得这个奖项。(可是,这个奖项不是那么好拿的,团队重要的是讲究分工合作,讲究团队精神。而团队中最重要的就是队长,所以各位组长,考验你们能力的时候到了哦!)下面开始吧!

5、师:各个小组的最优秀作品已经推荐产生了,我们一起去欣赏下,请同学们边欣赏边在心里给这些作品设定一个奖项。

6、师:同学们的作品真不错,全都展示了自己的风采。最后我们一起来评奖,看看这些奖章究竟会花落谁家呢?

那些同学获得“最佳设计奖”„„呢?„„最后由听课教师宣布“最佳团队奖”获得者。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五)、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时间在快乐中飞逝!不知不觉下课了。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谢谢401班的同学们,你们个个都是优秀的小小编辑师,课后我一定会把你们最优秀的作品带给我的朋友的。

第5篇:图文转换之漫画教案(模版)

图文转换之漫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及它的命题形式。

2、掌握漫画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漫画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学会做漫画题 教学过程:

一、

1、导入:展示广东2007-2014年图文转换高考情况

2、考点阐释:

漫画题是指把漫画从图片转换成文字表述的一种考题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考查阅读、观察、分析、理解、概括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漫画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了解关于漫画的有关知识

1、漫画: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

2、漫画的构成: 标题(可以没有):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对象、细节、背景) 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3、题型分类 (1)描述画面 (2)揭示寓意 (3)拟写标题 (4)拟公益广告

(5)看图仿写

4、解题思路:“四看一联系”

一看漫画的标题(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

二看漫画中的构成要素(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 1.主体(一个或多个;人或物) 2.“次主体”(其他人或物)

3.要素的动作、神态、服饰、身份等

三看漫画的语言文字、符号。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四看漫画的夸张之处

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 一联系:联系社会现实

三、题型训练,探寻方法。

1、题型一,描述画面:用说明或描述性的语言把画面的内容描摹出来。

例1: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

审读画面: 砍标题:砍 主体:人 背景:树桩 注意细节

人无头,手里握着斧头,一只脚踩在树桩上周围全是树桩。

参考答案: 这幅名为《砍》的漫画, 画面中全是树桩 ,一个没有脑袋的人正趾高气昂地将一只脚踩在树桩上,他手里还握着斧头。 总结方法:

1、仔细观察整体画面(描述要全面)

仔细观察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主体),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2、客观描述画面(说明性的文字)

描述漫画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3、 注意说明的顺序

在整体上要做到“总──分──总”,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先背景后人物,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介绍人物时,可按照“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这样的顺序进行说明,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4、对于漫画题目的处理:

以“这幅名为《 》的漫画中”开头,不要把题目漏掉

5、对于人物的语言或想法,要直接引下来,不要转述或改变。

巩固提升:例2观察漫画《等待》,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50字左右。

参考答案:在这幅名为《等待》的漫画中:有一个人掉进水里,正急待救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几个新闻记者赶到现场,架起摄像机,拿着话筒,正在等待救援者。

2、题型二,揭示寓意: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例3:请揭示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

盲狗却绕过了圆井

3、联系现实(物--人)

寓意1:告诫人们不应眼睛朝上、好高骛远;不应盲目跟从,而应脚踏实地亲自

实践。

寓意2: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关注今天,关注脚下,不能好高骛远.

方法总结:

1.细看画面构成,明确画面指向。 2.找准讽刺、颂扬的对象。(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 3.联系现实,运用联想想象,揭示本质。 (画面—社会生活,物—人,人一一类人)

注意:

1、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联系生活,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就事论事。

2、语言要简明,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巩固提升:

例4观察下面漫画,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解析:必须介绍的内容:喇叭、大钟、耳朵、眼睛以及文字“报喜” 和“警钟”,说明方位要清楚合理,分析寓意时要看清楚图中的人听什么、不听什么,特别是本该长在两边的耳朵都到一边去的夸张细节尤为重要。

漫画的左侧是正在鸣响的钟,钟身上写着“警钟”两字。右面的是正在吹响的喇叭。中间是一个都戴小帽身着中山装的男子,男子的两只耳朵都长在靠喇叭的一面,靠近喇叭的眼睛圆睁,靠近警钟的眼睛紧闭,脸上一副着洋洋得意的神情。 参考答案:(寓意)漫画讽刺了那些只听喜讯不听警告的自欺欺人的人。

3、题型三,拟写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

解题思路:

1、找出对象 讽刺:前三只小狗; 颂扬:盲狗

2、思考讽刺、颂扬的原因 视力正常的狗掉进了圆井

例5给下列漫画拟题:

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可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拟题可直接以讽刺主体命名。 方法总结:

一般可采用扣住漫画的主题法,中心事件描述法、引用画中人物语言法、比喻法等拟写标题。要能概括内容,揭示主旨。

语言要求:

1、准确鲜明。

2、幽默诙谐。

3、准确运用修辞 参考答案:

1、罚款后(中心事件)

2、咱照样横行(画中语言法)

3、治标还得治本(主题)

练习:例6请为下面一幅漫画拟一个题目,并写出它的寓意

参考答案:标题:吹牛

寓意:讽刺了现实中说大话、说空话、不干实事的社会现象。

4、题型四,拟公益广告。例7根据下幅漫画拟条公益广告。

参考答案:吸毒是活埋生命的墓穴。

小心别踏进了死亡陷阱——吸毒 (比喻)

莫以好奇轻试毒,试毒是条不归路 (顶真)

一吸足成千古恨

劝君莫染吸毒瘾,独留白骨向黄昏

莫让毒品遮慧眼,要让健康驻人间(化用名句)

不吸不知道,一吸就完了——请勿试毒

远离毒品不尝试,你好我好大家好 (移用广告)

方法总结:内容上:

指向明确;用语温馨。 表现形式上:

多用修辞;力求简洁;

句式多样;讲究押韵。

5、题型五:看图仿写,此种题型是将图文转换、仿写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其答案必须涉及画面的内容与主题、仿写技巧等方面。 (2014广东)阅读下面三副图,联系第二幅图的文字,给另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看图仿写

形似:句式、修辞一致。

神似:内容、主题、感情色彩、表达方式一致

五、综合练习。

1、简要说明下面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

【参考答案】

①当你开始上坡,走在平衡点之前时,以为你可以越走越高。

③当你退回平衡点时,你会发现原来平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方法总结:

1、认真揣摩例句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语意逻辑等来分析推理。

2、要求“形似”,句式,修辞一致。

3、做到“神似”,主题、内容、感情色彩、表达方式要一致。

四、总结五种题型关键。 描述画面

纵观画面,关注细节,注意说明顺序

(描述说明性语言) 揭示寓意

由表象含义到深刻内涵(议论性语言) 拟写标题

概括内容,揭示主旨 拟写公益广告

1.紧扣主题,思想健康; 2.通俗简明,生动有文采

(参考答案)标题:如此团结/如此划船/划船者/暗饱私囊 /假公济私

寓意:讽刺了社会上的一些虚伪的人,他们表面上看很有集体团结合作感,实际上却暗中借此为自己谋私利。

2、请为下面一幅漫画拟一个题目,并写出它的寓意。

参考答案:小树需要更广阔的天空;妈妈,请给我阳光;溺爱是害; “树”下长不成“树”;还“我”生存空间;有时,爱也是害; 爱与碍;沉重的爱/扭曲的爱;爱?害!

3、(2010〃湖北)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

排放的生活方式)。请仿照画面

二、三的文字,补写其余两处。要求:①紧扣画面内容,②写两个5字句,③句末押韵。

参考答案: (示例一)画面一:衣衫自己洗 小件不劳你

画面四:急事你出马 平日你休假

(示例二)画面一:衣物常手洗 电能耗得低

画面四:行路骑单车 天空清又澈

六、完成步步高p53的题目。

第6篇:图文混排教案设计

一 、设计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信息技术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了解所学内容 。 ②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二、教学课题

1、教材:使用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初中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第教学内容。

2、编辑图文混排的文档要求综合运用WORD进行图文处理、合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熟练掌握图文混排这节的内容,对后阶段电子版报制作和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教学也十分有用。

三、 教材分析

1、学生情况:学生学习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Windows操作基本操作、网络基础及应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并已掌握WORD2000的文档的一些基本操作。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② 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③ 初步掌握结合文档对插入的图片效果设置和图文混排方法。 (2)能力目标:

①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文稿中插入艺术字,并能调整艺术字的大小、位置等操作。

② 能够在文稿中插入相关图片,并能够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环绕方式等操作。

③ 掌握编排图文混排文档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3) 情感目标:

① 通过亲手操作实践,让学生逐步认识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规则,同时领悟到隐藏在基本操作背后的作品整体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② 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文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掌握插入艺术字、图片的方法,能够对插入的艺术字和图片进行相应的效果处理。

难点:图片效果的设置和图文混排的方法(突破方法,教师引导)。

四、 教学方法

1、分层教学法: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按学生的层次不同,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来完成,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习法:教师对学习内容只作引导性的演示,需要掌握的内容要同学们通过导学材料任务分工进行自学、探究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的能力。

3、交流探讨学习法:通过自学操作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碰到不少问题,也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又不能通过教程解决。因此,让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大家讨论解决,这样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将学生操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实现了由学生提出质疑,主动去求知的新课程理念。

4、互助协作法:在学习过程中,鼓励优生辅助老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辅导,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一个锻炼成长的机会,又能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帮助,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和协作意识。

五、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问题启发,巧妙引导(约5分钟)

教师通过电脑室网络平台,向学生提出本课学习的主题“图文混排”,那什么叫“图文混排”?组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其概念http://baike.baidu.com/view/1138185.htm。

然后再利用【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在搜索框中输入“电子版报”进行查找,搜索几篇图文并茂的电子版报,向学生展示,并和纯文本的文档进行对比,让学生分组讨论它们的区别。 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区别(板书):有区别的地方 应用知识 备注

文字颜色不同

设置字体颜色

已学 标题设置不同

插入艺术字 增加图片 插入图片 新内容

新内容

学生虽然还没学过如何插入和设置图片,但都跃跃欲试想一展身手。最后对学生提出邀请希望同学们加入到学习图文混排中来,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过渡性提问:大家想不想自己也能够设置图文并茂、漂亮美观的文档呢?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在文档中进行图文混排,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自主探究,落实任务(约10分钟)

老师监控,指导学生使用本节的导学教程,简要演示结合教程完成任务练习的操作。有了以上的引导之后,要求学生通过教程学习,完成练习任务,教师巡回观察,及时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及时进行提示和指导。

3、提出问题,探索交流(约5钟)

通过上面的自学操作,学生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困难,特别是图片格式设置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不再局限于以老师主导讲解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请学生提出操作过程遇到的实际困难或者自己的想法,然后可全班讨论解决,交流操作体会,必要时请同学作相关问题的演示操作。如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怎样使艺术字作一定角度旋转?

2、我想把插入的图片大小设置为长6厘米、宽5厘米,怎样操作?

3、在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中,紧密型和四周型有什么不同?

4、我想把图片加一个装饰的边框,可以吗?

5、自己的照片、网上的喜欢的图片也可以插入到文档中吗?怎样插入呢?

(注意掌握时间,未有机会提出自己问题的同学要求把问题写在《课堂评价量规表》上,下节课再解决)

通过这种互动形式教学,让优生有了发挥的余地,一般学生遇到的问题也切实得到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继续完善作品,“助教”指导(约10分钟)

通过解决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同学又回到实际应用操作中,继续完成任务作品。老师巡堂指导,并邀请已经完成作品的同学当“助教”,辅导其他同学,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给他们一个锻炼成长的机会,又能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帮助,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5、上交作品,点评作品(约5分钟)

要求完成的学生把作品上交到教师机,老师抽两到三个作品展示,并作点评。

6、自评互评,填写《课堂评价量规表》,老师归纳本节内容。(约5分钟)

要求学生如实、客观地填写《课堂评价量规表》,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 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节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采用了分层式教学法激励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关注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实践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因材施教。 教学时,我做到精讲多练,注意观察学生,及时调控课堂气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学生探究任务过程中,我始终扮演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对学习中易错的共性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应良好。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完成了探究任务。

1、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最终解决探究的问题。

2、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获取了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与方法,激发了创新思维。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掌握插入超链接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7篇:透视学教案_图文(精)

教 案 纸

系 环艺 专业 08艺术1 班级 任课教师

第 章 章节

时间 2008年 9 月 22日 星期 一 第 三 四 节

教学认识透视的概念与用途;初步了解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目的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结合高职特点提

3、近大远小与消失

出重点思路)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1、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教学难点

2、近大远小与消失

(提出解决难点的

3、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思路)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题目 透视的基本概念 、 平行透视

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再进行边画边(结合学讲,在最后示范给学生看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生实际,拟采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 用的教学方法)

教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具、图表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

1、 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客观物体占据的自然空间有一定的大小比例关系,然而一旦反映到眼睛里,它们所占据的视觉空间就并非符合原来的大小比例关系了。正如一只手与一幢高楼相比微不足道,手在远处几

教学内容及设计

时间分配

乎观察不到,但若将其向眼前移动,它的视觉形象就会越来越大,最后竟能遮住高楼,甚至整个蓝天,这就是常言所说一手遮天的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可以通过玻璃窗子,向外观察,外面的景物,或树木,或山峰,或高大建筑,或人群,都可以在很小的窗框内看到。如果一只眼睛作固定观察,就能用笔准确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仅有二度空间的玻璃面上,这个过程就是透视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对稳定的具有立体特征的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把这个透视图转画到纸面上就叫做写生。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的变化规律,就构成了绘画中特定的"透视学”。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基本

线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著视平线上的一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

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

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 。 失

。 成直角

线

。 点

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 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二、透视类型:

1、单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在透视的结构中,只有一个透视消失点。平行透视是一种表达三维空间的方法。

2、 两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有两个透视消失点。 成角透视是指观者从一个斜摆的角度,而不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观察目标物。因此观者看到各景物不同空间上的面块,亦看到各面块消失在两个不同的消失点上。这两个消失点皆在水

3、三点透视又称为斜角透视,是在画面中有三个消失点的透视。此种透视的形成,是因为景物没有任何一条边缘或面块与画面平行,相对于画面,景物是倾斜的。当物体与视线形成角度时,因立体的特性,会呈现往长、宽、高,三重空间延伸的块面,并消失于三个不同平线

空间的消失点上。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的体积空间。

4、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

5、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作 业

正方形和正方体在平行透视中的画法练习

教 案 纸

系 环艺 专业 08艺术1 班级 任课教师 章节 第 章

题目

平行透视 时间 2008年 9 月 27日 星期 六 第 三 四 节

教学合理运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 目的 教学重点

(结合高职特点提出重点思路)

视觉运动中的单视域空间: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 运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

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对画面造成不一样的影响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

教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具、

图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 教学内容及设计

1、 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又称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形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2、 平行透视的特点

3、 平行透视图作法

、 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作 业

平行透视中消失点的偏移产生的各种变化、消失点4

和灭点的变化练习

教 案 纸

系 环艺 专业 08艺术1 班级 任课教师

题目 平行透视

第 章 章节

时间 2008年 10 月 6 日 星期 一 第 三 四 节

教学熟练掌握、运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 尤其是在室内

目的 效果图和建筑表现的运用方面 教学重点

(结合高职特点提出重点思路) 平行透视的特点

运用平行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

平行透视在室内效果图和建筑表现的运用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 平行透视在室内效果图中的运用 平行透视在建筑表现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合生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跟随教师作图,严格按照透视图的作

结学图步骤,亲自感受透视法的神奇; 实,

拟采反面教学法,同时列举出多种错误透视图,且要重复讲述在绘图用的教学方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法)

教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具、图表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 教学内容:

平行透视的特点

熟悉一点透视图的画法、步骤、规律和技巧;

注意容易出现的错误

根据理论论述和对一点透视的认识,熟悉室内一点透视、建筑一点透视的画法

平行透视的特点:

仅有一种变线,只产生一个灭点。

立方体有意个可视的面与画面平行,称平行

教学内容及设计

时间分配

面,是空间平面中唯一不消失 变形的平面,它的边线均属原线。

等大的立方体,在同角度方向,不同 距离位置上的比较,不是同一形状的放大缩小,它们 之间在近大远小中,含有直角边的平面都要发生形变。

平行透视在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错误图示:

正确图示:

仅有一种变线,只产生一个灭点

错误图示:

正确图示:

错误图示:

正确图示:

平行透视在室内效果图的运用:

作 业

认真完成单体透视图和室

内透视图,并做好笔记。

第8篇:食品理化检验教案_图文.(本站推荐)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理化检验》教案 理论部分(Ⅰ 主讲:李 鹏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1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 程 教 案

2

3 4

6

7

8 9

12

13 14

16

19

20

26

27

28

29

30

31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理化检验》教案 理论部分(Ⅱ 主讲:李 鹏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上一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一下一篇:信贷业务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