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写作杂志

2022-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闻与写作杂志

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的差异

摘 要 报纸新闻作为传统宣传媒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群众基础,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大众快餐式新闻的到来,网络新闻很快与报纸新闻并驾齐驱,成为两个主要的大众传播载体,但二者在写作的主体、形式、表达和理念四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只有取长补短、携手合作、你中有我才能加快二者的发展,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满足大众对新闻资讯的需求。

关键词 网络新闻;写作;报纸新闻;差异

1 二者写作主体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主体一般由新闻记者采写,根据行业有关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有新闻记者从事专业资格,以客观的角度进行人物采写与新闻事件查证,然后将得到的信息进行理顺和写作,提炼出客观公正的信息还原成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和焦点,由于采写与查证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出版刊登前经过专业的编辑的审核和校对,内容较为真实可靠,信息追索渠道和程度较好,所以得到大众对报纸新闻写作的高度信任。网络新闻写作主体则不一定由新闻记者采写,目前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普及,论坛上的博客、微博、微信、BBS等相关网络社区,纷纷加入采写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队伍中充当传播者和发布者,由于网络新闻便捷的传播方式,传播时间不用像报纸新闻类的排版、印刷,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传播范围也无限扩大,一条新闻消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到极边远的地方,传播的极速扩散和传播的辐射范围令人乍舌。但由于网络新闻没有经过层层审核和把关,网络新闻的来源不明,所以网络新闻内容是否消极、客观、公正等情况极难把控,经历过多次的谣言与澄清冲刷后,大众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持半信半疑的态度,造成网络新闻缺乏公信力的尴尬局面。

2 二者写作形式的差异

出于排版和报纸的大小,报纸新闻写作形式需要注意图片与文字的搭配,新闻记者必须选好新闻主题,采用线性结构的写作模式,根据新闻背景和相关线索组织文字,报纸新闻写作形式局限于报纸主题、分量和版面空间,不能随意自由发挥。报纸新闻在排版刊登前已对新闻价值的篇幅进行了剪裁,方便读者阅读并不会错过有价值的重大新闻,也不采用花哨的手段,如“标题党”抢抓眼球,只将事实清楚、客观、公正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展示出来。网络新闻写作形式自由,不用担心信息量过多无法刊登,读者反而喜欢充足的信息量满足好奇心,写作形式相对灵活且五花八门,网络科技可能采取超链接、图片等多种方式将新闻庞大的信息量进行到底。报纸新闻写作作用仅限于发布与传播,而网络新闻写作作用则更鼓励读者参与,读者可能从自己的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点赞并加以评论。许多网络公众平台和论坛等皆开通了点赞与评论的功能,让读者明确表态,从自身出发表明立场与观点。当然,为客观公正、依法依规,各网络公众平台和论坛等加强了监管和提倡社会正能量,对新闻舆论进行适当引导,避免非理性或过激的网络不良行为发生。

3 二者写作表达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表达方面侧重于文字,同时也配以图片作情况说明,新闻记者强调文字功底的磨练,力求用最精练简洁的文字、最生动活泼的语言、最脉络清晰的思路在有限的版面上表达清楚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例如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要素要令读者一目了然,语句更要简洁浅白,避免产生歧义,让读者能够充分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引导读者去思考个中的内涵并产生观点。网络新闻写作表达方面形式多样,可以采取文字、图片、影片和声音表达,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经常是多种形式同时展示,其中文字加上大量图片的网络写作表达较为普遍,“没图没真相”大量的图片体验更加深读者的直观,但网络信息量的过于繁杂,没有经过新闻价值的轻重筛选,令读者容易产生阅读疲劳感,而且每则网络新闻在写作表达方面强调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强行做大做强,没有新闻价值的平衡点,尤其是“審丑”式和极端“娱乐”式网络新闻,严重影响崇高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取向,纯属是吸引网民的炒作手法。

4 二者写作理念的差异

网络与报纸在新闻写作理念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报纸媒体作为政府的喉舌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大众及时了解国家既定的政策方针,为政府发声和公正报道社会现状讯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担起社会传播重任,与电视媒体、广播媒体一起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载体,每一条消息发布都经过新闻专业人士严格且层层把关,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地展示,根据版面的篇幅和报纸的大小,浓缩报纸新闻量,不求大求全,但求精求细,将最优选的新闻讯息呈现给大众阅读。网络新闻写作理念明显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固定传播模式,直接用标题吸引读者,“网络水军”等将新闻事件无限放大,在各大论坛和网站上发表局限于个别利益的言论,普罗大众如果不以科学辩证的态度处理过多过杂的信息量,容易陷入盲目轻信不真不实的错误网络新闻,甚至盲目跟从、起哄造成非理性的传播。二者写作理念的差异主要由身份编制和社会地位所决定,报纸属事业性单位编制,整体运作由地方财政半供给状态,网络则多数为企业单位,自给自足,自负盈亏,必须围绕市场的需求为主导,有好事者打趣地形容二者写作理念的差异为“家花与野花的争香。”但二者谁优谁劣,其实各占胜场,都有属于自我的生存空间和表演舞台。

5 二者新闻写作的求同存异

5.1 共同遵守的原则

报纸新闻写作以其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被大众所认可,报纸新闻写作采访过程中较为客观公正,所以公信力较高,产生的新闻意义也较大,各类型报刊主题鲜明,突出特色,大众长时期的接触纸质媒体,成为生活习惯,容易营造文化氛围,但缺点是传播速度较慢,有一定滞后性。报纸新闻写作自由度高,传播快速、受众更为广泛,但各网站、论坛之间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观点争议性大,而且网络新闻事无巨细,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获取的新闻信息渠道简捷易得,造成网络信息量巨大而杂乱,部分网络新闻存在炒作的成份哗众取宠。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二者都讲究文字和图片的表达,都追求新奇、深度和广度,能够刺激读者的眼睛,震撼读者的心灵,因此要求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在编辑方面二者应有共同的新闻选择标准、遵守新闻工作基本原则、达成共同的传播目的。

5.2 二者不同的創新

网络新闻写作以标题点击进行阅读,网络新闻写作标题采取一栏式,起到节约空间和方便点击浏览的作用,基本单行标题控制在13个字内,报纸新闻写作标题则以主题、辅题及引题组合而成,让读者直观了解新闻内容,字数偏多。网络新闻写作是一种潮流趋势,具有全数字化、非线性化、多媒体化、超链接化、全球化以及无纸化等特点和创新,由于网络与报纸新闻写作的二者差异,如主体不同,传播模式不同,网络新闻写作理念以读者为中心,产生层次化写作和文字直播,报纸新闻写作则始终是线性写作模式,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优势,但需要发展就要有所改变,报纸新闻的出版时间和周期以及人财物的耗费也体现了传播速度较慢的缺点,在同样重视图片与文字的头条新闻下,报纸新闻写作的权威性优于网络新闻写作,但网络新闻往往能够出奇制胜,在标题方面以数字化使头条新闻更具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点击,而报纸新闻写作则必须要严谨的态度一针见血地采用专业的标题。二者在导语选择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网络新闻的导语以设置悬念式为主,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形式,让读者先入为主,产生兴趣进行点读,但过于哗众取宠容易言过其实;报纸新闻写作虽然形式也讲究变化和多样性,但通常以新闻记者明访或暗访的形式展开报道,所以写作出来的新闻更加真实可靠。网络与报纸新闻写作的二者差异不影响二者的创新发展,二者的新闻写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新媒体环境打造可读性与吸引力,加强新闻写作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尤其要在时政新闻纵深化、社论与时事评论系列化、经济新闻专业化、文娱新闻精品化上加强新闻写作的报道,体现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作为媒体的人文关怀。

6 结论

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的二者差异,各有各的优势和缺点,各有千秋又各司其责,但如果盲目自大就会局限了二者的发展,所以必须根据二者差异变化,合理安排和定义新闻写作的主体、形式、表达和理念,才能吸引广大读者,以真实、客观、公正的态度做好新闻报道传播,做到不虚构,不夸张、不编造的新闻写作更好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曾国明.浅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J].新闻研究导刊,2015,6(24):135.

[2]孙晓岩.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区别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5(2):117-118.

[3]李璐璐.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写作过程比较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1):50.

[4]李文月.辨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J].中国报业,2014(16):40-41.

作者:吴朝辉

第2篇: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分析

摘要:新媒体的诞生给纸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优势,纸媒难以企及。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想要吸引受众注意、扩大自身影响力,必须不断调整和创新写作方式。细观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为助力纸媒走出困境,成功转型,本文基于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内涵,就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两者融合创新的可行路径,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报纸新闻;网络新闻;写作差异

经过长期发展,纸媒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当成熟的写作体系,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新媒体强势崛起,给其带来巨大冲击,与便捷、高效的互联网络相比,传统媒体暴露出不少问题。融媒体时代,纸媒只有充分把握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积极实现两者的融合创新,才能谋得长远发展。

一、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内涵

(一)报纸新闻和网络新闻的写作特征

第一,报纸新闻。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在新闻写作方面十分严谨,力求真实、准确地还原新闻事件。并且,由于版面有限,报纸对语言表达的要求很高,既要确保在有限的篇幅内高度还原新闻事实,还要体现鲜明的媒体观点。此外,报纸新闻写作的专业性较强,报纸新闻内容写作大多是记者实地采访后的原创。

第二,网络新闻。网络新闻写作同样要遵循真实、客观、准确的原则,但其写作风格相对随意,语言风格相对平民化、网络化,更加契合当代读者的需求。在网络新闻写作中,流行语、网络用语的使用频率较高,如“爷青回”“社会性死亡”“雨女无瓜”等,这些风趣幽默的语言较报纸新闻用语,更易吸引受众的注意。

(二)网络新闻是报纸新闻的延伸

近年来,新媒体的崛起推动网络新闻蓬勃发展。但实质上,网络新闻并不是凭空产生的,网络新闻是报纸新闻的延伸,其经历多年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风格。

首先,尽管网络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报纸新闻存在较大差异,但网络新闻同样应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等原则要求。任何一种写作形式,如若脱离了这些基本要求,就不能称之为新闻。其次,网络新闻写作的核心是信息传播和价值观传递。这与报纸新闻写作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无论是报纸新闻写作还是网络新闻写作,都要迎合时代发展,只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报纸新闻和网络新闻不分伯仲,各有优劣势。因此,两者要重视自身不足,不断学习,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取长补短,如此才能更好地推进发展[1]。

二、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分析

(一)评价标准差异

经过多年发展,报纸新闻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考评体系。这套考评体系是评价报纸新闻质量的标准,也是报纸记者写作的指挥棒。考核的内容大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是否是当下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采访是否扎实;稿件写作是否逻辑清晰、主题突出、文从字顺、语言简洁生动等。这套考评标准非常严格,包括消息、通讯、深度报道、系列报道分别不能超过多少字,都有严格要求,否则不能参评好稿,更不可能参加各种奖项的评定。因此,记者在采写报纸新闻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按照这套标准来写作,而不是想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

在此方面,网络新闻恰恰相反。网络新闻对稿件的评价没有条条框框,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传播量。传播指数高,说明受众对这则新闻感兴趣,那就是有效的传播;传播指数低,说明受众对这则新闻不感兴趣,传播效果不佳。在这样的评价标准下,网络新闻写作,首先想的是如何吸引受众关注,让读者愿意看、喜欢看,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二)写作主体差异

写作主体是新闻写作的关键要素,写作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写作内容和写作质量。

通常,报纸新闻由记者深入一线采写后,编辑再对记者采写的稿件进行筛选和梳理,最后进行排版。对于记者、编辑而言,他们不仅要秉承专业的严谨性,还要最大化地向受众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文字和语言的使用上必须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不仅容易引发负面舆论,还将影响纸媒的权威性。

相对而言,网络媒体的门槛较低,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写作主体相当广泛。但现目前大部分的网络新闻写作主体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一些主体文化素质较低,导致网络新闻写作质量参差。

客观地说,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专业化水平整体弱于报纸新闻写作主体,这也就阐释了为什么即便在融媒体环境下纸媒发布的内容仍能处于主导地位[2]。

(三)写作方式差异

经历多年的发展,纸媒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化的风格。如会议新闻怎么写,人物新闻怎么写,经济新闻怎么写,已有固定的模式。发布的新闻往往不会出错,但缺乏新意。

而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使网络新闻的写作方式更加灵活[3]。可以说,网络新闻的写作方式是不拘一格的,除原创外,还会对一些新闻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哔哩哔哩就是典型案例,该网站上大多数博主都是对原有新闻内容进行二次加工,进而制作出新的新闻内容。融媒体环境下,受众的新闻参与性较强,很多人乐意并主动参与到新闻传播中,结合新闻内容融入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将其整合后进行再次传播。

(四)写作符号差异

报纸新闻的写作符号较为单一,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两种形式,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

网络的开放性给网络新闻的写作符号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网络新闻的写作符号更多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表情包等都可以成为网络新闻的传播形式。

(五)写作结构差异

报纸新闻注重版面设计,重要新闻通常会放在显目位置。同时,报纸新闻还注重标题制作,在制作新闻标题时,除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外,还常设置问题、悬念,吸引受众的注意力[4]。不过,由于报纸版面有限和其强调严谨性,在拟定新闻标题时,受到的拘束较多。

同样,网络新闻也会将重要新闻放在显目位置。网络新闻的受众也是首先通过标题来判断新闻内容的阅读价值。但相对报纸新闻标题,大部分网络新闻的标题更具特点,受拘束较少。如“突然戒烟反伤身?别再自欺欺人!世界无烟日来和吸烟做个了断”……这类生活化、用词诙谐的标题,更能吸引受众。

三、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融合创新策略

(一)调整评价标准

报纸新闻写作的考评标准直接影响报纸的命运。很多报社现有的考评标准是从以往的经验中总结得来的。但在新的媒体格局背景下,报纸新闻的考评标准也应与时俱进,将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融为己用。

目前,纸媒正加速向全媒体转型。以人民日报为例,其已经打造出自己的全媒体阵营,包括网络版电子报、微信、微博、抖音等。也就是说,如今的新闻除在报纸上刊发外,同样会在新媒体平台上转载。因此,报社完全可以把传播指数加入现有考评标准中,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引导记者、编辑真正去琢磨如何打造出大众喜爱的作品,进而提高自身传播力、影响力。

(二)注重写作内容

无论是报纸新闻还是网络新闻,内容始终是王道。网络新闻的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其内容大多围绕当日热点话题展开。但由于网络新闻写作主体广泛,目前很多内容并未进行严格把关,导致其真实性和準确性饱受质疑。如面临一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时,人们想要了解事件的真伪、前因后果、影响等,通常还是会倾向于选择报纸等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报道。对此,网络新闻必须提高把关度,确保发布的内容真实、准确。此外,网络新闻写作过于追求“新”,忽视了“深”,很少对某一事件进行持续追踪报道。在“深”这一点上,网络新闻还需向报纸新闻学习。

报纸新闻写作相对专业、严谨、有深度,但读者阅读时会感觉比较枯燥。因此,对报纸新闻而言,无论是普通新闻还是深度报道,都不应“板着脸说话”,而应主动学习网络新闻写作手法,让新闻写作既专业,又接地气。

(三)创新写作形式

媒体融合发展为报纸新闻的写作打开了一扇窗。相较网络新闻,报纸新闻最大的局限是版面有限。如就某项政策的解读报道,如要详细解读这些政策带给老百姓的影响,需要大量版面。对此,纸媒可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在报纸新闻版面上附上二维码等,让受众通过扫码就能轻松了解到更为详细的信息,以此作为报纸新闻的延伸。

写作符号的选择方面,同样如此。以往,报纸新闻的写作多以文字内容为主。新媒体时代,纸媒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这一新闻题材用视频表现更直接,同样可以在报纸新闻旁附上二维码,作为文字新闻的补充。

文本写作方面,报纸新闻应改变过去“板着脸说话”的模式,少用文件式语言,即便是一些专业性的术语,也应尽量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此拉近和受众的距离,让报纸新闻更受欢迎。

四、结语

互联网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细观当前媒体格局,新媒体虽高效、便捷,更易吸引受众注意,但其内容质量良莠不齐,虚假新闻较为常见。传统媒体虽内容权威、准确,但写作用词不接地气、传播速度较慢。总体而言,报纸新闻和网络新闻各有优势和劣势,两者在写作方面须充分把握差异,加强融合创新,实现优势互补,进而推动媒体更好地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胜寒.浅析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区别[J].祖国,2018(21):219.

[2] 臧胜利.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探讨[J].传媒论坛,2019,02(07):114.

[3] 杨忠明.网络对传统报纸新闻写作的影响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6):149.

[4] 孙晓岩.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区别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5(02):117-118.

作者简介:曾立(1981—),女,重庆人,本科,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作者:曾立

第3篇: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分析

摘 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闻写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写作内容能够为多数受众所接受,以写作的两种主要形式,即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二者的概念进行简要阐述,进而对二者的差异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报纸新闻;网络新闻;写作主体;写作理念;写作方式

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介,报纸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写作方式,而近年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对报纸写作这种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产生了较大冲击。但报纸在新闻传播的深度和收藏价值方面却要远超出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因此,在掌握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概念的基础上,加强对二者新闻写作差异的分析,已成为当前新闻写作人员提高其写作质量和水平过程中需要考量的关键要素。

1 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概述

网络新闻,即以网络作为主要载体的新闻,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文字、图片以及动画和印象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以网络平台与网络技术为依据,对近期发生的事物所做出的报道。网络新闻注重新闻的时效性、简洁性、互动性和传播的多渠道性,故而受到广大受众,特别是青年受众的喜爱。

报纸新闻,是以报纸这一传统媒体为主要载体的新闻形式,通常是指刊登在报纸上的相关新闻,虽然近年来,报纸新闻受到网络新闻的巨大冲击,但却并未消失,原因在于,报纸新闻不仅在新闻的内容上具有较强的深度,而且还具有对社会舆论进行反映与引导的功能,故而受到广大新闻爱好者的青睐。

2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

2.1 写作主体差异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且增强了网络新闻的互动性,在这一背景下,受众将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新闻阅读者的身份,同时,也能够成为新闻写作的主体,如在论坛中发表帖子开展对某一事件的评论。而从理论层面分析,只要受众身边存在能够利用的网络技术,其便可成为网络新闻的写作主体。对报纸新闻而言,并不是任何受众均能够成为其写作主体,即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必须是特定新闻记者,其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相关素材,从而将近期发生的新闻以客观角度进行叙述和评价,使社会大众了解新闻事实和新闻背后所蕴藏的社会现象[1]。由此可见,从新闻写作主体层面分析,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范围要大于报纸新闻写作主体的范围,即任何公民均因其享有言论自由权而成为网络新闻写作主体,而只有新闻记者方能够成为报纸新闻的写作主体。

2.2 写作理念差异

对报纸新闻进行分析可知,其写作理念大都以说明社会现象、揭发社会本质、启发人们思维、给予受众感悟和引导大众社会舆论为主,其更加侧重新闻的社会价值,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但也正因如此,报纸新闻的写作通常忽视了受众的真正需求,即对于部分受众而言,其浏览报纸新闻的意图并非是以看穿社会本质或与之相类似的目的为主的,而是以消遣、娱乐、休闲为新闻浏览的主要目的[2]。因此,因报纸新闻写作理念的局限,使其相关内容难以全面满足受众需求。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基于网络的新闻写作与传播方式,网络新闻的写作理念大都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且因其长度和篇幅不受限制,既能够以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述近期发生的社会新闻,又能够以较长的篇幅揭示社会现象并开展社会评论,同时还能够较好地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因此,其受到了当前社会大众的青睐,特别是对于具有紧张生活、工作压力的上班族的青睐。网络新闻从放松人们心情、满足新闻娱乐化与休闲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大众放松身心的自娱需求。但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新闻对社会现象和本质揭示的程度则不及报纸新闻,而这也是网络新闻写作的休闲化和娱乐化的理念所导

致的。

2.3 写作方式差异

对报纸新闻写作方式进行分析可知,其通常需遵循一定模式,所进行的写作大都是线性写作。在报纸新闻写作的过程中,新闻记者的思维模式大都是被其所选择的新闻主题固定的,其需要根据所选新闻主题搜集相关素材,并围绕素材拟定新闻的写作思路,而后开展新闻构思与写作[3]。

与报纸新闻写作不同,网络新闻写作侧重的是超链接的运用,通过将作者所选题目的关键词或是中心思想以链接的形式予以发送,从而对新闻进行各个层次的梳理。相较于报纸新闻的句与句、词与词间的高强度逻辑联系性,网络新闻的写作方式更加随性化,其注重的是受众的需求与参与度,故网络新闻写作需要作者具有跳跃性的思维,将相关文字和图片进行超链接的组合,从而以链接而非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供受众阅读。由此可见,网络新闻写作是一种非线性的写作方式。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的概念进行分析,进而从写作主体、写作理念以及写作方式等方面对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之间的差异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在写作主体、理念和形式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且各具特点。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二者差异的研究力度,从而为满足受众需求和促进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月.辨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J].中国报业,2014,10(16):40-41.

[2]李嘉瑞.辨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J].中国传媒科技,2013,6(23):233-234.

[3]孙晓岩.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区别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5,1(15):117-118.

作者:韩丽平

第4篇:新闻写作书籍、杂志推荐

先锋通讯社新闻写作书籍、杂志推荐

一、书籍推荐

1.全能记者必备:新闻采集、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技能(第7版) ~ 凯利•莱特尔(Kelly Leiter) (作者), 朱利安•哈里斯(Julian Harriss) (作者), 斯坦利•约翰逊(Stanley Johnson) (作者), 宋铁军 (译者) 2.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消息卷、通讯卷、外国名篇卷等 郑亚楠 复旦大学出版社 是一个系列

3. 新闻传播学英文原版教材系列•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第6版) 布鲁斯•D•伊图尔、 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平装 - 2006-01出版) 4. 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国外经典教材系列: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第6版) 卡罗尔•里奇 (Carole Rich)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04出版) 5.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 比尔•科瓦齐(Bill Kovach)、汤姆•罗森斯蒂尔(Tom Rosenstiel)、刘海龙、 连晓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1出版) 6.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04出版) 7. 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 新华出版社 刘保全

8.“调查性报道(第2版中文版)”威廉·C·盖恩斯; 9.“特稿写作:从入门到精通”苏珊·佩普 10.“中国顶级记者成功密码”陈芳 11.“深度报道写作”杜骏飞

12.“创造性的采访(第3版)”肯·梅茨勒

13“调查性报道:成功报道的策略”威廉·C.盖恩斯 14.记者是这样炼成的:专题报道训练指南"戚鸣; 15.“调查记者手册:文件数据及技巧指南(第4版)”布兰特·休斯顿; 16.“时评写作十讲”曹林

二、杂志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新闻大学

3.中国记者

4.新闻战线

5.新闻与写作

6.新闻界

7.新闻实践

8.国际新闻界

9.新闻记者

10.新闻世界

11.新闻战线

12.中国新闻周刊 13.青年记者

14.新闻爱好者

15.新闻传播 16.记者观察

17.新闻采编

18.新闻知识 19.采写编

20.新闻前哨

21.新闻窗

22.新闻知识

23.作品与争鸣 24.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5.当代电视

第5篇:以东方时空与60分钟为代表的中美新闻杂志型节目的对比

以《东方时空》和《60分钟》为代表的中美新闻杂志型节目的比较

以《东方时空》和《60分钟》为代表的中美新闻杂志型节目的比较

传媒学院03级编导班 指导老师 岳筱宁

[内容摘要]同样作为新闻杂志型节目,以《东方时空》和《60分钟》为代表的中美新闻杂志型节目有何区别?而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的新闻杂志型节目的创办该向美国的新闻杂志型节目借鉴哪些长处,避免哪些运作模式的泛滥和限制,我想这些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具有实际造作性的。

[关键字] 新闻杂志型节目《60分钟》《东方时空》

一.新闻杂志型节目

新闻杂志型节目在英文中的全称是magazine-format documentary series,直译可译作“杂志型系列新闻纪录片”,按照我国《广播电视简明辞典》的解释:新闻杂志型节目是“电视屏幕上的综合性新闻性节目。它在固定栏目时间内采用杂志综合编排方式,以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播出……这类节目由主持人把内容串联为有机整体,并对重要的新闻作简要的评述,有利于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可以说,新闻杂志型节目是默罗时代创立的电视新闻片在新的技术和新的时代中的发展。

它比起新闻简报的形式来包含的信息量更大,更关注新闻事件中的戏剧性情节,更在乎通过事件细节的选择和画面语言的表达来体现记者的主观判断,往往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事件中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冲突,并水到渠成地接受记者在新闻片中巧妙表达的价值标准和爱憎尺度。

二.CBS的《60分钟》(60Minutes)

三大商业电视网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名牌新闻杂志性节目:CBS的《60分钟》(60Minutes),NBC的《日期线》(Dateline),ABC的《20/20》、《黄金时间实况》(Primetime Live)等。其中最成功、最具代表性也是对美国电视观众影响最大的是CBS的《60分钟》。《60分钟》创办于1968年9月,直到1975年,《60分钟》才终于确定在每星期日晚间7点至8点的准黄金时间播出。

该节目曾数十次荣获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大奖”,它又有“杂志型新闻节目的鼻祖”之称。《60分钟》尽管报道风格多变,但近30年来它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基本固定的节目框架,即节目介绍、具体报道、安迪·鲁尼(ANDY ROONEY?)的评论,以及并非每期均有的观众来信选播。《60分钟》每期节目的开头部分是本期节目介绍,用几分钟的时间把当晚将要播出的报道中的精彩段落展示出来,以声音和画面的最佳组合来吸引观众;随后《60分钟》的记者们一个个出现在黑色背景前自报家门,每位记者分别担任自己采访的节目的主持人。通常来说,每期节目都由3则报道组成:第一则报道是当晚的重头戏,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时效性,往往由经验丰富的人担任记者和制片人,它所占的时间也最长,约为20分钟左右;第二则报道略短,但仍然较为严肃;第三则报道可视作当晚节目的闪亮点,它富有浓郁的人情味,风格也颇为轻松。不论报道风格怎样,每则报道的开头都是主持人或记者本人坐在一幅斜过整个电视屏幕的故事书框架前作提纲挈领的介绍;报道结束时,记者主持人又回到故事书框架前作总结或预测。三则新闻报道结束后,主持人出现在黑色的背景上,以几句简洁而有趣的话引出当晚安迪·鲁尼的评论。这一段落一般在5

分钟左右。最后,如果有必要,主持人会出现在一张堆满信件的工作台前,介绍前几期节目播出后观众发来的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意见。整个节目由一只滴答走动的跑表来衔接各个小段落,它的出现既告诉观众还剩下多长时间的节目,又提醒观众30秒至1分钟的广告已经结束,报道即将开始。

三.中国新闻杂志型节目《东方时空》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这个40分钟的杂志型新闻节目的播出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加快了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的步伐,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经过2000年11月27日的一次大改版,《东方时空》从40分钟扩为150分钟,用直播方式将新闻、实用资讯、新闻专题等诸多内容有机串联,更加突出信息的时效性和服务性,还推出了《东方时空》所独有的周末版节目,构成浑然一体的大型早间新闻杂志型节目。《东方时空》坚持其一贯的主流性和新闻性,坚持对新闻事件和人物进行全面、深度、个性化报道,子栏目有《时空连线》:第一时间直击新闻事件,为观众带来快速深入的现场报道。我们的目标是成为CCTV当天国内重大新闻最权威、最及时的专题报道窗口。《时空看点》:纵评天下事,为您带来当日热点新闻最快的评论和分析《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探求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努力在中国主流媒体中创造真实、更开放的谈话空间,力图为当代中国留下一份珍贵的口述的历史。《百姓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镜头记录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关注处于社会转型之中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您共同分享人生。《时空调查》:聚焦社会热点,关注观众反馈,用数字表达观点,用数字解读国计民生。《媒体观点》:汇聚百家之言,展示各方观点,全方位解读社会新闻热点,为您提供观点碰撞和交锋的平台。《东方时空》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努力提高节目内在品质,内容上加强新闻性,更加贴近民生,形式上更加鲜活互动,风格更加统一,以全新的面孔翻开中国电视新闻杂志崭新的一页。

四.中国与美国新闻杂志型节目的比较

《60分钟》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社会热点到历史事件,从名人轶事到凡人琐事,几乎无所不包,其风格时而严肃认真,时而轻松诙谐,随不同的主题而千变万化,有人说,新闻杂志型节目是新闻、表演和广告的综合体。而《东方时空》虽然内容的取材范围也很广,但是大多数的选题还是在国内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上,而且关注的问题也都是严肃而重大的,把目光聚焦在社会问题上。其风格也多为严肃居多,至于美国主持人在台上侃侃而谈地拉家常,滔滔不绝地讲述的表演技巧,在中国海还是不多见的。

两个新闻杂志形节目的定位都在广大的观众上,但是《60分钟》做到了雅俗共赏,把严肃性新闻和趣味性新闻交叉设置,尽量多地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而《东方时空》虽然也有《百姓故事》这样的关照百姓生活的子栏目,但目光还是定位在政治性强的主流文化上。

在《60分钟》中,我们看到的新闻报道中,记者经常亲临现场,进行及具现场感和感染力的及时报道,记者站在事发地点,加强了真实性,让观众更为信赖记者,往往记者和主持人就是同一个人,他们自己策划、写稿、深入现场进行报道,因此,美国的新闻节目滋生了一批批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们树立起电视网和新闻节目形象,每个主持人都有自己播报新闻的风格,而且他们写作各单条新闻的导入语,通过新闻提要和新闻回报的方式串联起各个新闻段,充当责任编辑和最后把关人的角色。由于他们的采访和主持能力并基于观众对他们的信赖,尊敬和仰慕,造就了众多明星主持人。而中国就不行,主持人往往不用写稿,也不必要到现场进行采访,他们只要把别人写好的稿子背熟了,然后在镜头前播报新闻就可以了,观众对主持人的信赖和敬仰的程度远远不及美国观众对他们的记者主持人。

在美国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图片、地图等精确图示新闻事件的事发地点,以助于观众对抽象的地名有了形象的了解,而当事发地点有两处时,经常用图标示意两地相距的精确距离。可见,美国新闻事业者对于精确度的追求。在追求新闻精确度的同时,他们也不疏忽对新闻节目的制作包装,节目的布景、图表制作等都独具特色,以求在新闻节目的形式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在中国新闻报道中,即使采取这样的做法,还是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美国的总统大选及国会的召开,新闻报道不再是枯燥地拍摄会议的全过程,他们有更高明的做法,在会议走廊上,采访国会的议员,从国会议员的口中谈及国会的情况,及他的看法,不再枯燥,不再让人生厌。而中国在两会期间的报道,有关政府官员及其活动的新闻,着重点都放在单纯的活动和会议上,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

美国新闻节目的编排注重头条新闻和重要新闻的安排,往往先安排头条新闻,接着挨个编排重要性依次减弱的新闻,而且注重层次性,造成新闻的段落性,在节奏上注意长短新闻搭配,图像新闻和口播新闻穿插,严肃中兼顾活泼。而且在新闻节目结束时,往往一一个新闻回顾时间,对之前播出的重要新闻进行简洁明了的复述式回顾,以加深观众的记忆。

美国晚间新闻中的广告运作模式倾向于商业化,他不受政府的干预。虽然暴光政府丑闻和不法事实时,干脆利落,一针见血,但是由于支持他的商家决定着节目播出的取舍,难免染上浓厚的商业气息,在新闻价值的取舍上有媚俗的趋势,在新闻报道时,吸引人的而非高质量的新闻节目频频露脸,生存竞争的压力迫使电视新闻媒体为赢得收视率不惜放弃传统的新闻标准,而凭庸俗化、琐屑化的新闻报道迎合受众市场;企业主对电视新闻媒体的所有权或控股权使得电视网和电视台依附于企业财团或广告客户,在电视新闻中维护权利阶层的利益,而不敢作有损于权利阶层的报道;商业化运作的电视网或电视台收入百分之百依靠广告,广告客户的利益也在电视网新闻中得到体现,并直接导致“广告新闻”和“公关新闻”的出台。这些都是商业化的弊端。而中国的传媒机构作为政府的喉舌,传统的新闻的价值标准,显然没有他们那样的商业化运作和庸俗琐屑化,在新闻表现手法和电视新闻的画面冲击上也不及商业电视网大胆。

五.我国借鉴美国电视事业长处

早在1980年,泰德·特纳创立了24小时提供新闻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而且一直以来,美国新闻节目以高质量、大强度、高密度的新闻节目取得了受众的青睐。新闻类节目无疑是商业电视台的主打拳头节目,它们的新闻类节目都有三大特点,即新闻滚动播出、新闻杂志板块化和专题新闻报道。新闻节目主要有正点滚动新闻、新闻杂志、新闻专题、综合新闻四种。而中国不仅没有24小时播新闻的电视台,作为央视一套的新闻综和频道,虽然各种新闻节目轮流亮相,可遗憾的是每次报道雷同现象比较严重,时间段报道重复率较高,追踪报道和深度报道都不如美国新闻那么及时迅速,一针见血。

在美国,不管是商业电视网,还是公共电视网,他们都拥有商家或政府投资的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美国的新闻队伍相当强大,在全国各州都有他们的记者队伍,正是由于他们的经济实力,造就了他们能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快最新最具现场感的新闻报道。在早期,三大电视网把几乎全部的娱乐性电视节目交给电视制作公司去完成,但它们仍然保留着自己对新闻节目和公众事物报道节目的制作。CBS和NBC的领导层人士曾表达过类似的意见:出于对新闻事业和公共事务报道的责任心,他们已经将娱乐节目、肥皂剧和其他一些节目交给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去做,而他们惟独坚持新闻节目一直都是自己在做,可见他们对新闻节目的重视。而我们国家,现在还是处在一个刚刚尝试着把娱乐节目让出给音像文化公司制作,还是处于电视台包揽大小节目制作的阶段,而且制作完节目在电视台播出一遍之后,往往把录像带放入资料库,而不是与别的电视台进行再传播和再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在美国,这点做得就比我们好,商业电视网制作或购买回来的节目卖给地方电视台播放,这些节目包括国内及国际新闻节目,包括简明新闻、新闻特写、杂志类电视新闻等。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最大限度的利用。

美国新闻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到了社会上争议颇大的有深度的选题,以及国际政治新闻和儿童问题,而且报道及时、迅速,商业电视网的新闻节目由于不受政府的控制,在财务上不依赖政府支持,所以商业电视网的新闻节目能大胆的披露时政,暴光政治或社会丑闻,而且报道角度往往不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而是为民而言,这种平民化的视角,往往能做到更加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而在访谈或深入报道节

目中,常常请来政府、工会、专家学者以及平民百姓一起同堂讨论,这样使得节目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会更趋于客观、公正,更有助于节目的全面而深入地报道,从最深处实现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作用。

新闻在娱乐节目中的调剂作用不忽视。76年,CBS开始尝试在晚间黄金时段的娱乐节目中插播一分钟的新闻,称为“新闻胶囊”(news capsule)。一分钟的“胶囊”实际上是42秒的新闻报道、8秒钟的口播新闻和10秒钟的广告时间组成。由于这一分钟的新闻是插播在收视率很高的娱乐节目中的,所以这个小新闻时段节目吸引了很多本来热衷娱乐节目的观众,并把他们逐渐吸引到固定收看新闻节目的受众群中。而《60分钟》在新闻段落的中间插入35秒到1分钟的广告,我想,观众在娱乐节目中能看到新闻播报,而在新闻节目中看到插播广告,首先不同形态节目能调剂心情,舒缓和紧张的节奏相结合,有利于收视效果,其次,这样做不仅拉拢了娱乐观众,而且新闻观众也会参杂其中。在我国虽然也模仿这样的形式,但是还是应该进一步改进的。我想,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观众的收视心理、收视习惯、收视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节目质量,安排观众满意的节目和节目播出时间。

从传播方式和所使用的传播符号来看,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方式一直是沿袭传统的播读式。即:主持人播读记者或编辑拟写的新闻稿件。这种播音方式的好处是庄重、严肃、大方,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但缺点是一旦播错,就非常难堪,难有纠正和回旋的余地。同时,主持人天天正襟危坐、面目肃然的形象,难免给人紧张、呆板之感,主持人的心理压力也较大。而国外的电视新闻主持方式则早与我们大不相同。他们大多采用谈心、讲故事的播讲方式来播新闻。新闻稿的开头、结尾和中间主要串场的部分,是由主持人自己写的。主持人还要把新闻事件的内在含义以及重点内容记在自己的脑子里,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用准确、鲜明、生动的新闻报道语言讲述给观众。这种促膝谈心的方式,使观众们似乎觉得主持人在同他们拉家常、讲故事。主持人即使出了语误,改正起来也很自然,决无局促不安的难堪。同时,主持人在播讲新闻的同时还起着节目串联人的作用。他们通常在节目开始时播讲新闻提要和新闻背景,接着就开始串联节目,呼叫现场上的记者现场报告,把演播室同分布在各地的现场记者紧紧连结在一起,使得报道更生动详尽;而且,因为他时常按观众的心理反应向记者提出问题,实际上也就把观众同演播室联系起来了,也等于把观众带进了新闻事件发生现场。

[参考文献] 刘敬东《电视新闻评论,还在路上》 摘自《传媒观察网》

第6篇:新闻与新闻写作

一、 什么是新闻

1、新闻的含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 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 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 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 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 “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 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 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这里,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 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它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

其实,在我们新闻工作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虽然感觉不雅,但比较形象。

2、新闻的特征:

真实性(报道真实的事实)、实证性(用事实说话)、及时性、广泛性、开放性、变动性

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的常用文体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任何新闻作品都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点: ●一是客观真实; ● 二是广泛传播; ● 三是具有新闻价值。

二、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就是以新闻采访为基础,及时、全面、真实地用一种简洁的文本形式向大众传播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写作过程。

如何写新闻?写新闻与学校语文课的作文是很不相同的。作文只要文字通顺、叙述清楚、笔调优美,就是好作文,不一定要求真实,也不是为了发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面对广大读者,考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负有宣传党的政策的任务(为了党国的利益);新闻的体裁也相对分明,写作各有要求。

●采写新闻就是“采写故事”。“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美国新闻学者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新闻理念。他们认为,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如果回答不出“故事在哪里”,那么他就写不出新闻来。新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反映,必须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写新闻说到底就是“采访说故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故事”当然是事实,但“故事”比“事实”又进了一步,故事更具有新闻性、可读性和传播性。

需要指出的是,新闻中讲述的故事与“侃爷”们所讲的故事是有本质区别的: ●新闻故事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符合报道要求,要有一定的品位。 ●新闻故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

●新闻故事要有内涵,故事是一个载体,它要载着意义。写新闻故事,要让读者思考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意义。所以,记者只有弄清故事所包含的意义,才能有效地安排文章结构,做引人入胜的叙述。

因此,记者写新闻不仅要问“故事在哪里”,还要问“故事的意义在哪里”,通过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关系的叙述与描写,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三、新闻写作的语言

●新闻语言,是指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新闻语言的特点:

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

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

3、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1)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 (2)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消息于通讯对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

4、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新闻语言的六忌:

●忌含糊、忌矫饰、忌堆砌、忌混乱、忌空洞、忌语病

来看下面这条新闻稿件: 龙川江的客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了南川市,在2000年4月成功引进外来来投资商苏祖亮女士和乔胜祥先生。在我市石溪乡五里村修建一座装机为5300KW的水力发电厂。其命名为龙川江水电开发公司,全工程分为三期,一期为二级站装机4000KW,二期是大坝,三期是一级站装机1260KW,。建功立业成后将每年为我市新增发电量2500万KW/年,新增税收50万于元/年,将为我市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

通过前期三年的勘测设计、核算等工作,于2003年4月正式启土全面动工,由

于施工地一期地地质属于泥层极深的田地,

二、三期工程地质属于乱石泥沙堆集而成的山体,大大增加了工程难度,延长了工程工期。

2004年8月28日下午6点38分第一台机组成功上网运行,也就是一期工程成功告杰。公司在2005年5月3日接受了中央水利部用电司副司长,重庆宣传部副部长及我市相关领导的检查。对这一工程建成完工后将对南川的贡献作了明确的肯定。

由于

二、三期工程地,地质的复杂性,增加了开挖,修筑的难度和工程量。并且大坝属于全混凝土浇筑的拱形坝,对坝尖要求很严格必须开挖到坚硬的地方。2006年4月25日下午4点钟成功浇筑完最后一仓。同时意为作二期工程圆满完工。

2006年6月20日下午7点30分,全工程最后一台机组在苏总经理按下启动按钮,在工人调试后成功并网运行,这标志着整个工程全面俊工。同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炮烛声。全公司上下职工都承庆于极度喜悦之中!

该公司招聘了18名下岗失业人员,让他们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为我市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工作问题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而为南川经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其实,这条新闻无非就是告诉人们,工程竣工投入运行。因此,最后我的稿件是:(2006.7.1)

龙川江水电开发公司投运

本报讯(记者 邓伟)近日,龙川江水电开发公司最后一台机组成功并网运行,标志着该工程全面竣工。

该工程位于我市石溪乡五里村,总装机容量为5300KW,包括一个4000KW的二级站和一个1260KW的一级站。工程于2003年4月正式动工建设,2004年8月28日第一台机组成功上网运行。

据悉,该工程全面投入运行后,将为我市每年新增发电量2500万KW,新增税收50万元,并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消息、通讯、特写等我们经常会涉及到的新闻体裁。

四、消息的写作

1、什么是消息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 ,●实、快、新、短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消息大致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评消息四类。

2、消息写作 (先看一则消息)

石溪全民打井解决吃水难

本报讯(记者 邓伟)8月17日,记者在石溪乡五星村1社看见,村民胡仕林、胡立建等正忙着打井。

截至8月17日,石溪乡1.12万亩庄稼受灾,8300群众、17200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今年57岁的胡仕林说起这场旱灾就直摇头,他说:“以前,自己和邻居一直在离家六七米远的水井打水吃,几十年来一直未看见干过,如今,水井早已见底。”

“猪牛吃的水我们就从水库里提,人吃的就到处找,实在没地方了就在沟渠里提从水库渗透出的水。”正从附近石堡丘水库提水回来的周发珍告诉记者。

水库里的水不能饮用,群众面临缺水危险。情况紧急,该乡立即采取措施,发动群众打井,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补贴。一时间,全乡掀起全民打井的高潮。仅五星村

就修了大大小小500余口井。同时,该乡还在全乡范围内规划了150口能蓄水20方的水井。

在卫星村8社,记者看到,已修好3口水井,并已投入使用。村民严国怀拧开水龙头,清澈透凉的水流进了水缸。他说:“幸亏乡干部发动大家打井,否则还没地方找水喝。”

目前,该乡规划的150口井已修好56口,解决了该乡大部分群众的饮水问题。

(2006.8.19)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 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 个方 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 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

(一) ●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 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我区一小记者对话薄熙来 “薄爷爷教我写新闻》、《南川41项目珠三角找“婆家” 我区在穗成功举办招商引资暨项目推介会》。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 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

1、与导语相辅相成

2、主题集中明确

3、内容充实

4、紧扣主题,精选材料

5、结构层次分明

6、手法灵活,勇于创新

7、流畅自然,生动耐看

(四)●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 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写作要求:紧扣主题、简短精练、位置灵活、述之有味。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背景和结尾在消息中地地位是:当有则有,可无则无。 再看下面这则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对报纸而言,一则消息除了要有标题、导语、正文、结语、背景外,还得有电头。

我们来看看部分通讯员发来的稿件:

第13期

重庆市南川区市政园林管理局 二〇〇八年六月六日

阻碍市政执法 行政拘留五天

6月5日,区市政执法人员对金佛大道隆化六校(原实验小学)前的占道经营进行纠章时,一违章经营业主因谩骂、殴打执法人员,阻碍、扰乱市政执法,被区公安局南城派出所依法行政拘留五天。 6月5日7时40分,区市政园林管理监察大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巡查时,发现金佛大道隆化六校(原实验小学)前人行道有违章占道经营业现象,两名执法队员便依法上前去纠正违章,口头责令其立即改正。违章经营当事人张某此前多次占道经营,经

市政园林监察大队对其多次宣传、教育,仍拒绝改正,现场当众谩骂执法人员,说是在专门收拾他,并用手卡住一名执法人员的脖子,用拳击打队员脸部;另一名执法人员上前劝阻,也被卡住脖子,造成两名执法人员头部、手臂等多处受伤。此事引起附近大批群众围观,堵塞了人行道的通行,后经“110”赶到,将涉嫌阻碍执法行为人带离现场移送南城派出所,事态才得以平息。

经区公安局南城派出所调查取证后认为当事人的行为阻碍了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造成恶劣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监察队)

抄送:重庆市政委、重庆市园林局,区委办、政府办、区级相关部门。

五、 通讯的写作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通讯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如果与消息进行简单比较,我们可以说消息是传递简明信息的新闻,而通讯是把简明信息写成故事的新闻。再说得通俗点,消息就是快速简明地“告诉你一件新鲜事”,而通讯是耐心地“给你讲一个新闻故事”。

具体而言,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内容上来说,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形式上说,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写作技巧上说,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风格上说,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时效上说,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 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 ,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 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 、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 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 事,叙述 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 ,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 以事实说话,除 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

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 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的类型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三)通讯的写作方法

1、●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

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要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的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通讯主题的提炼不仅要“站到高处,”发掘事实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内在本质,还要“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宏观分析等于飞机上看北京城,真是美丽、壮观极了,但仅此还不够,要写出其美和壮观,须得下飞机去游历一番。

再次,●“变换角度,作多面透视”。就是说在提炼主题时,宜多角度对事实进行观照,全面把握事实的本质特征,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来表现。

特别要注意的是,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救人第一搞施救 以人为本抓善后》为例说明)(2007.11.20)

2、●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 空间并列式、性质并列式、群相并列式、对比并列式。 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此结构有纵横交叉式和蒙太奇式两种。

3、●通讯的表达方式

通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又不局限于此,亦可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方法。

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自己的个性,即: ●叙述的具体性和直接性。通讯因较详细而深入地报道人物和事件,故而叙述的运用不宜如消息一般概括,事实的叙述宜具体、形象、生动。但又不宜过于铺张、不能沓散零乱、不必过于舞文弄墨、转弯抹角。

●描写的直观性。通讯是新闻体裁,其描写不能靠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的修饰

和夸大的形容,而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或直抒胸意、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其情是真的,而景、物和人、事则不必真,即缘情而发,因情设事者多。而通讯之议论、抒情皆须缘事而发,因事生情、情不离事。而且,通讯中抒情、议论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之处作诱导、关节之处作渲染、衔接之处作粘合、结尾之处作点晴。其旨或在揭示本质、升华主题;或在使事实、形象生辉;或在阐明事物之内部联系;或在激发启示读者。

通讯的语言既要准确、简洁,又要生动、形象,文中人物语言应具有实录性,不可妄加虚拟。

4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 (1)●人物通讯

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人物通讯写作有以下几点尤需注意: ●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的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

●二忌“有魂无人”。即作者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了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的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只有“幽灵”而已。

●三忌“千人一面”。有的作者在写人物时,难以克服雷同之病,或与自己以前写过的人物雷同,或与别人笔下的形象相似,缺乏个性,没有特色。

●四忌“褒一贬百”。不宜用“水落石出”的方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特别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而应用“水涨船高”的方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

●五是要写“全人”。主要是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所谓“软与硬”,即指既要写关键性的“大”材料,又不能忽略日常小事、生活琐事的“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所谓“正与反”,是指对报道对象作既有“正像”又有“反像”的“全息摄影”。把新闻人物写成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的“神”的做法是不实事求是的写作。把常人写成超人、圣人,把新闻人物写成“高”、“大”“全”的人,这不是我们所说的“全人”。如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他父母病危也不回家、妻子难产亦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了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还说“对不起”;做菜时,也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孙远鹏在灾区行中这样描写救援队伍在听闻堰塞湖“溃堤”时这样写道:作鸟兽散。这就很符合当时实际,试想,在首次遇到这样生死攸关时刻,人们的第一表现应该是什么?)

此外,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我们的村党支书是大学生 绿叶对根的情义

养殖闯出一片天

7月14日,笔者在大观镇鹅凰村的一个种猪场内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几十位养

猪工人有的正忙着打扫圈舍,有的正忙着为猪消毒……这便是养猪巾帼唐珂的猪场。

说到养猪,唐珂庆幸自己找准了方向,从最初的200头种猪发展到现在的700多头种猪的规模,唐珂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看着自己用几年心血建起来的猪场,她感到欣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今年40岁的唐珂原本是农业银行的一名职工,丈夫也在工商银行工作,家里收入还算不错,但天生有股奋斗劲的她不满足于眼前平静的生活,想通过奋斗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2004年底,她毅然辞职,决定利用自己以前学到的养猪知识,建一个种猪场,这一决定得到丈夫和家人的大力支持,于是,她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加上亲戚朋友的帮助、银行贷款等,共投资400多万元引进200头种猪,建了一个种猪场。

创业路上多艰辛。在建猪场之初,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引进了种猪后,唐珂从成都请来了专业的兽医和饲养人员。虽然有了专业人员的帮助,但她认为仅仅有专业人员的帮助是不够,自己还必须具有一套过硬的养殖技术。为了掌握养殖技术,一边请教专家的同时,还报名参加了乡村畜牧兽医培训班,自费订阅了实用养殖技术书籍,掌握种猪养殖技术和饲料配制技术等。她常常整日整夜蹲在猪圈里,仔细观察种猪仔猪的生长情况,靠自己的吃苦精神和不懈努力,克服了创业路上一个个困难。

2006年,由于其它猪场出现了部分疫病的情况,唐珂的猪场也因此而受到影响,每头种猪就亏了1000多元,整个猪场陷入了困境。面对巨大的困难,唐珂毫不气馁,坚决不放弃。想尽一切办法凑足了几十万元作为流动资金,一心想把猪场搞活。通过艰苦努力,猪场逐渐扭亏为赢,发展状况越来越好。

2007年,唐珂引进了加华和加福两个养殖场,与他们合资建了加系养殖场,到目前为止,加上正在修建的二期工程,猪场占地面积已达400多亩,种猪规模也从最初的200头发展到700多头,年出栏生猪可达10000头以上。正在修建的二期猪场即将投入使用,配套设施相当完善,除设有专门的办公楼外,还有专门的沼气发电设备,利用有机肥进行发电,不但能用来照明,而且还能带动空调,猪场内的温度就能用空调来恒温控制了。她还把有机肥免费提供给附近村民,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合理利用了资源。

随着效益的逐渐好转,唐珂富了起来,但深知创业艰难的她也不忘帮助和带动附近的养殖户、村民致富。遇到有人向她请教养殖方面的问题和技术时,她总是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传授给他们,还提供出场所免费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只要养殖户遇到养殖方面的难题,无论多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去帮忙。在唐珂的带领下,村里生猪养殖的农户也逐渐多了起来,谁想从事养猪,她就主动提供品种。遇到比较特殊的情况时,唐珂还亲自和自己猪场的专家一起到养殖户家里查看情况,指导养殖、防疫、防病等技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谈到唐珂,附近养殖户们都无不感激她。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唐珂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唐珂为周围村民和养殖户开办科学养猪培训班10余次,召开经验交流会4次,提高了养殖户和村民们的养殖技术水平。看到他们露出的笑脸,唐珂感到自己在创业中实现了理想,在“帮带”中体现了人生价值。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这种通讯虽以写事为主,但同时不能忽略写人,不要见事不见人。

事件通讯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区委书记的年夜饭)

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全貌,但又不能从头至尾、事事俱现,记流水帐。这就要

求在写作中能抓住对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在写作前,作者就应分析手头占有的材料,是否能满足一篇通讯的需要。一般而言,一篇事件通讯至少应有一至三个骨干性材料。有一个骨干性材料,便可写成一篇“小通讯”;三个以上,可写中型通讯;多组材料,可写中等篇幅以上的通讯。

②●写好事件的高潮

没有高潮,事件就是“死”的,就是平淡无味的。高潮是矛盾之焦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之处,故应调动多种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③●在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

事件是事件通讯的核心,而事件又终究离不开人。写好关键人物,又有助于把事件写活。

④●在记事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点出事件的意义。要善于寓情于事、寓理于事。 (以广辟渠道纳人才为例,三部分:开明开放抢先机、赛场选马竞风流、政之兴者士先归)(金佛山剿雪记及春节后一组南部片区抗雪灾的通讯)

大观:新鲜事儿多

“干部合不合格群众说了算”

“现在你们工作的好坏,我们都有资格参与评比了,驻村干部合不合格,都由我们农民说了算。”7月14日,在大观镇半年工作总结会上,金龙村村民代表韦强兴奋地说道。

原来,大观镇为了使机关干部进一步深入基层,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对今年的工作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各村增加了由5名村民代表组成的测评小组,对机关干部半年或全年工作进行民主测评。

这样,机关干部更多地和村民面对面地交流,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工作积极性也更高了,很多干部常常下村,深入实际解决问题。现在,“干部合不合格,群众说了算”已经成为大观干群的普遍看法。

“村官”走上机关讲台

7月7日下午,大观镇机关会议室座无虚席,全体机关干部都静静地听着金龙村党支部书记传春元讲授的“治村经”。

刚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的传春元,给干部们讲述了他担任十三年村支书以来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建设新农村的得与失、苦与乐,向干部们交流了自己全身心投入农村基层工作最真实的想法:“站在群众的角度上看问题,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这次讲座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农村,更加明白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有时觉得我们为群众做的真的太少了。”讲座结束后,一位机关干部颇有感触地说道。

机关干部当“义务清洁工”

“吕镇长,你们又来扫街了呀!”何双全老人边和正在打扫街道的清洁队员们打着招呼,边悄悄地捡起自家店铺面前的塑料袋。

如今,在大观街上,常常可以看到一队忙得热火朝天的“义务清洁工”。今年以来,大观镇狠抓集镇卫生治理,专门成立了一支由全体机关干部组成的“义务清洁队”,在每半月的“清洁日”轮流对街道进行清洁打扫,干部的带动让许多群众除清理好家门前的卫生外,也自觉地加入到了清扫队伍中来。

“现在灰尘没有了,纸屑不见了,垃圾消失了,整个街道焕然一新,大家散步的时候脸上也露出笑容了。”住在集镇上的何双全老人乐呵呵地说道。

六、●写作的原则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遵守党的宣传纪律;

(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七、●新闻写作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前面我们说了,写新闻不同于写作为。那么,在新闻写作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认为:

1、 先搭架子再写文章

2、研究报纸,不要简单模仿大消息、大通讯、大评论

3、一定要跳出本单位的圈子,站在全局衡量事实 大胆创新超越“本本”、走出太平看太平

——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记实

为切实抓好“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学习活动,将大讨论活动和推进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全镇大讨论工作稳步推进,太平场镇着力强化“大胆创新超越“本本”、走出太平看太平”,将大讨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针对我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5月30日上午,镇党委书记韦冬元、镇长何毅亲自带队,率全镇所属五个行政村三大长和镇级各部门负责人一行32人,先后参观了大观镇观溪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南城街道南园社区社保服务站和东城街道灌坝社区居委,实地详细地了解和学习他们在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随后在东城街道灌坝居委召开现场学习交流会,认真听取了灌坝社区党委书记关于社区工作方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先进工作报告;会上就业局崔志有局长对我镇在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培训科李学武科长对我镇在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和业务指导;镇政府镇长何毅对此次参观学习人员提出要改变观念,加强队伍建设的要求;镇党委书记韦冬元提出这次参观学习活动后各村(居)委、镇级各部门在思想上要认识到位,工作上要落实到位,加快建立完善劳动力动态基础信息库,多方位多渠道吸收用工信息,树立灌坝社区为标杆,查找自身差距,明确年初党委、政府下达到各村(居)委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确保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在我镇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加快率先把我镇建设成为充分就业镇。通过这次活动,我镇各村增强了组织建设能力,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和增长点。

重庆市南川区太平场镇党委、政府

二00八年六月一日

太平场镇干部外出“换脑”

本报讯(记者 孙远鹏)“别人不光是在服务态度上,更重要的是在服务理念上比我们更先进,更为群众着想。”日前,太平场镇组织全镇20余名村社干部和社保员,参加“就业再就业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活动,学习他人先进经验,以促进自身工作。

据了解,太平场镇在就业再就业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不仅仅是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闭门造车,学习传达文件,而是将20余名村社干部和社保员拉出去,到大观官溪村、南城南园社区、东城灌坝社区等地社保站观摩学习,实地考察就业再就业,以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并请就业局相关人员讲解就业再就业知识,通过考察学习找差距,谋思路,想办法,添措施。

在南园社区,干部们仔细地听着工作人员对就业工作的介绍,他们将值得学习的东西记在心中,几个人不时交换意见,找出自己村社在就业工作上的差距;还有干部动手丈量起了服务台的高度、宽度这些细微之处。

“我们不仅要加快创建一个人性化的环境,还要进一步提高村级社保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水平、业务能力、服务态度等。”太平场镇社保所负责人陆鑫告诉记者。

4、不要混淆不同的新闻体裁

5、要具体事实,不要空话和套话

6、不要以为自己清楚,读者自然就会明白

韩国朝天椒在庆元乡试种成功 “靠着这小小的红辣椒,按照与业主签定的收购合同,我今年可收入10000元左右,平均一亩地达到2000多元。”昨日,在烈日的照耀下,正在地里忙碌的庆元乡飞龙辣椒种植大户孙成义开心地说。

今年年初,庆元乡党委、政府在研究调整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时,先后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考察,通过论证,该乡的土质和气候都很适宜种植辣椒,多年来,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辣椒的习惯,决定在飞龙村

2、3社试种适宜种植、销路看好的韩国朝天椒100亩,成功后将在全乡大规模推广。为了促使辣椒种植尽快形成产业,该乡指定一名副乡长专抓辣椒产业,并成功引进重庆业主李波,为种植户提供种子,并缴纳一定的收购保证金,由业主和政府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目前,辣椒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据测算,亩产可达3000斤以上,每亩增收600元以上。

韩国朝天椒“辣了”庆元乡

“快给我称一下,看有多重……”,“不着急,一个一个的来,称了的过来登记……”8月21日,庆元乡飞龙村3社的辣椒收购点热闹非凡,村民们正忙着将一袋袋刚收割的辣椒搬上收购车。

异国辣椒亩产1500公斤

为了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今年年初,庆元乡特地引进了一批韩国五星朝天椒,并在飞龙村试种100亩。虽然村社干部告诉村民朝天椒品种特殊,产量能达到1500公斤/亩,可是飞龙村的村民们却没有一个能感到心里踏实,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异国辣椒能否在庆元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到了八月,朝天椒进入了采收的季节,村民们看着地里长出的一簇簇小辣椒,笑开了颜。飞龙村3社的村民韦会锡说:“每一窝都要结好几大簇辣椒,一簇上头大概就是二三十个辣椒,这个长势不要说亩产1500公斤,就是亩产1750公斤都是可能的。”

“公司+农户”不愁销路

对于飞龙村这个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小山村来说,朝天椒的丰收并不意味着就有好的经济收入。朝天椒的销售渠道、市场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

为了保障村民能真正得到实惠,庆元乡党委、政府并没有当“甩手掌柜”,而是主动谋发展,与重庆盘溪农贸市场签订了收购协议,协商了收购保护价,每公斤朝天辣椒收购价不低于1.2元。

村民韦会锡说:“我们现在一点都不担心销路,只要你种,就一定有人收。”重庆市盘溪农贸市场的收购员告诉记者,从8月11日辣椒收购开始到现在,他们已经主动上门收购了5次,共收购朝天椒近1万公斤,收购价都在每公斤1.2元以上,有些辣椒收购价达到1.4元。

据庆元乡乡长田云钗介绍,韩国朝天椒的采收时间还有两个月,预计今年飞龙村100亩试种田可产辣椒15多万公斤,村民收益近20万元。

明年全乡推广韩国朝天椒

韩国五星朝天椒大丰收,这让飞龙村的村民乐开了怀,也让庆元乡找到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

庆元乡乡长田云钗告诉记者,飞龙村试种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该乡发展异国辣椒产业的斗志,明年庆元乡将在全乡范围内推广种植韩国五星朝天椒种,预计规模种植500—1000亩,仍然采用政府宣传引导,“公司+农户”的销售模式推动辣椒产业的发展。目前,庆元乡已经与贵州省贵阳市一家农贸市场签订了销售协议,为明年的朝天椒销售铺好了道路。

7、写消息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使用“为„„”、“在„„形成下”、“在„„的领导下”、“在„„基础上”之类的套话,直接把事实讲出来。如实报道了事实,你想说的这些思想应该包含其中。如果读者感觉不到,那就是你硬在给事实穿靴戴帽。

(2)除了导语可以概括一下所报道的事实外,消息主体不应该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要报道具体的事实,禁绝空话。如果你感到这样就没有东西可写了,这个报道便不该动笔,应该去采访。

(3)不要在消息中用第一人称。这说明你还没有跳出本部门的圈子,这样的稿子大多囿于狭小的环境,采用率很低。

(4)不要在报道基层干部的活动时使用“亲自”、“亲临”、“英明”的词汇,也不要“以赤心赢得上级的赞誉”之类的话,不要将“副*长”省略为“*长”。

(5)尽量不出现“他说:‘党的优惠政策激励我继续发展养猪产业,要做出成效,才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关心鼓励”、“真是感谢政府感谢党了。”之类语言。

(6)不要出现“大家说”、“他们说”,这在自然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的。一定要具体,谁、对谁、说了什么、怎么样,每一点都要交代清楚。

8、写通讯注意的几个问题

(7)标题不要过于笼统,大得无边。一旦这样确定下来,你必须一切从头讲起,不得不面面俱到,难于把握材料。

(8)不要纯自然地把采访的内容全部写进通讯。要适当编排,提炼出积极的主题,十分材料用三分已相当满了。

(9)不能将商业广告性质的企业领导人通讯,作为新闻投给党报。要划清为党报写稿与商业活动的界线。

结语: 以下几段话应成为我们写作新闻的座右铭:

△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列宁全集》第9卷第283页)

△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列宁全集》第28卷第83页)

△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毛泽东选集》第1217页)

△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周恩来给《新闻日报》增刊的题词)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坚定地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决策,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业绩和经验。(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并不否认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人们可以作多种概括,但照我看,除了前面谈到的党性以外,还要注意真实性、时效性和可读性。(李瑞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第7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航MH370离奇坠南印度洋真相须查清

北京时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南印度洋坠机。马航同一天告知该航班乘客的家属,飞机上没有生还者。马来西亚方面是在澳大利亚、中国先后在南印度洋发现疑似飞机残片的情况下,做出上述宣布的。

这一悲痛消息令人难以接受。目前中国科考船“雪龙”号已在前往疑似出事海域的路上。马航MH370失联牵动全球密集关注十几天,在得知该客机中途折返后,人们曾燃起客机并未坠海、而是被劫持的一线希望。环球时报的社评指出:“事情显然并未到此结束。客机为什么飞向没有着陆点的南印度洋,在那架飞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关键性问题至今没得到回答。而这一切是必须完全搞清楚的,为了告慰那些逝去的无辜者和他们的家属,也为了今后进出马来西亚乘客的安全”。马政府自从MH370失联后,所发布的信息往往否定、否定在否定,要不然就是相互矛盾、吞吞吐吐。此次马国总理发布的飞机落入印度洋的结论,给人的感觉明显是缺少证据。本应飞往中国的客机莫名其妙掉头飞向南太平洋,而且几乎明摆着飞到那里去坠毁,这超出人们对空难的全部了解和想象。这上面有154名中国人,我们有权力要求马来西亚政府还原事情发生的真相,并将它们全盘公布于大众。这起空难是机上人员造成的,还是有外力的参与造成,我们需要知道。希望马来西亚政府克服“国家安全”或政治等其他顾虑,不隐瞒任何相关信息。当前没有什么事情比围绕MH370空难的重重疑团更能损害马来西亚的信誉。马方应组织力量尽早确定飞机的准确坠毁位置,并打捞飞机残骸,找到黑匣子,确认飞机失事的原因,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失事客机上的中国人属最多,但是在调查展开以后,中国社会已少有人朝事故是针对中国的阴谋方向联想。我们国家一直将马来西亚看成友好国家,我们现在要求得到真相,这一点也不过分。这是我们失去154名同胞情况下的基本权利和应得到的尊重。同时,希望我国政府以及有突出情报能力的国家一起协助、督促马来西亚方面整理信息,将事件的善后工作最大限度的透明化。这是一起罕见并且离奇的空难,但它决不该作为一个谜团走进世界空难史,它应该变成清晰的事故原因和历史教训被载入史册。

第8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B )

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C)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B)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 C )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D)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C.有细节与故事

D.不受答案的限制

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C)

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B)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 1 -

续性外,还有(C)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B)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A)

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A)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

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

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这是(A)

A.找本人核实

B.物证核实

C.多方核实

D.技术检验核实

13.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D)

A.巡回采访

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

14.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淮河抗洪抢险现场采访中,主要采用的观察方式是(C)

A.事前观察

B.事后观察

C.同步观察

D.逆向观察

15.记者边采访边思考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B)

A.使作品的新闻性更突出

B.提高采访效率

C.记者工作顺手

D.凸显新闻活动的目的

16.机关报记者十分重视抓问题,是因为(B)

A.有利于上下结合的思考

B.写出的报道指导性强社会影响大

C.有利于反映民情民意

D.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7.作为报道原则与写作技巧,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最显著的标志是(C)

A.适当合理想象

B.表达严谨

C.用事实说话

D.个体真实

18.新闻主题题要正确并且有针对性,必须能体现党的政策,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同时还要注意(C)

A.紧跟形势

B.调查研究

C.客观实际

D.舆论导向

19.新闻文风,总体表现为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具体要求为态度明朗,言之有物,短而精粹和(C)

A.高潮迭起

B.委婉曲折

C.新鲜活泼

D.鲜艳华丽

20.报纸不同于书籍、杂志的最显著标志是(B)

A.刊载通讯

B.刊载新闻

C.刊载故事

D.刊载散文

21.动态消息的特点包括:给人以动态感,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一事一报;以及(D)

A.注重现场感

B.强调简短

C.强调生动

D.注重时效

22.导语中进行今昔、新旧、正反、是非、优劣、得失、纵横等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 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被称为(A)

A.对比式导语

B.并列式导语

C.描写式导语

D.评述式导语

23.消息中,有关事物的性质、特征,彼此的联系、对比,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等背景材 料,称为(D)

A.社会背景

B.客观背景

C.文化背景

D.事物背景

24.通讯表达方式中的叙述,包括记叙和(B)

A.描述

B.说明

C.刻画

D.议论

25.报纸上常见的“风闻”、“巡礼”、“侧记”、“纪行”等形式,属于(B)

A.工作通讯

B.概貌通讯

C.旅游通讯

D.风物通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新闻记者间接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有(ABCDE)

A.上级渠道

B.社交渠道

C.书面渠道

D.会议渠道

E.传播渠道

27.记者采访中适于开座谈会的情况是(ABCE)

A.事件情况错综复杂

B.某一问题矛盾众多

C.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

D.工作头绪多

E.需要广泛调查研究

28.隐性采访应当注意的问题有(ACD)

A.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

B.选择好采访对象

C.不能涉及个人隐私

D.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E.注意观察的使用

29.现代新闻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CDE)

A.读者来信

B.报告文学

C.通讯

D.消息

E.新闻特写

30.新闻语言的构成因素有(ACDE)

A.事务语言

B.说明语言

C.群众语言

D.文学语言

E.评论语言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特派记者

特派记者,是新闻机构为某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而特别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32.新闻观察

记者“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 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33.调查报告

作为调查研究成果性质与文字的书面报告,也是一种新闻边缘文体。它与工作总结、工作通讯相近,不同的是其分析更加深刻、理论性更强。它具有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34.目击新闻

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 件。这种消息的题材,有时是可预见的,有时带有偶然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在采访中,记者怎样才能“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

①首先应该对面上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形势的发展、社会矛盾的焦点、群众关心的问题有所了解。②从中初步选择报道的方向与单位,再逐步收拢,明确典型。③面和点指的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整体与局部。本做法就是要善于把点上的个别事实和面上的普通事实联系起来。

36.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

第一手资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获得的材料, 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等。记者发出的报道中,有没有必要和足够的第一手资料,是一个记者是否进行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卓有成效的采访的重要标志。①第一手资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记者亲自耳闻目睹的事实与别人转述的事实,其分量和价值量是大一样的。它直接关系到事实的权威性和说服力。②第一手资料是记者认识客观事实和检验间接材料的依据。③第一手材料,往往是形象生动的、富有吸引力的。中外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37.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①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通常非事件性新闻的背景交代要比事件性新闻的多一些。②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着重看主要读者对象,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③服从新闻表达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引旧意在显新”是交代新闻背景的根本宗旨。④要省而精,简明扼要。应当尽力选择和使用典型的、“多功能的”背景材料。⑤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背景应当随着表达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需要而灵活安排。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5分,第39小题13分,共28分)

38.某大城市车友会发出倡议,号召私家车主“每周少开一天车”。请你以此为新闻线索准备一份采访提纲(至少包括确定采访对象,拟定各自的提问内容)。

首先确定采访对象,然后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相应的提问内容。

①车友负责人:组织这项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如何保证这项活动长久、顺利开展;对这项活动的预期。②私家车主:会否以实际行动响应车友会的倡议;为什么参加这项活动;这项活动的意义何在;这项活动对私家车主产生的影响。(车友会负责人、私家车主是基本的采访对象,不可缺少。)③市交管局:如何看待车友会组织的这项活动的可行性及意义;④市环保局:如何看待车友会组织的这项活动;这项活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市交管局、市环保局两类采访对象,涉及其一即可得分)⑤公交公司:车友会倡导的这项活动对公共交

通的影响;如何看待这项活动。⑥无车族:如何看待这项活动。(公交公司、无车族两类采访对象,涉及其一即可得分。)

39.指出下列消息中的背景材料(可以在有关内容下面划线标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

新华社拉萨7月1日电中国今天创造了历史:第一对满载乘客的列车沿着连接西藏和中国内地的高原铁路首次跨越了“世界屋脊”。当两列庆典列车“青1”和“藏2”分别驶出格尔木和拉萨车站时,世界为之瞩目。数千名身穿各色民族盛装、讲各地方言的群众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高呼“扎西德勒”。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趟进藏旅客列车开通剪彩。“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他对会聚格尔木火车站参加庆典的2600多名各界代表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根本无法支撑铁轨 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利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行车海拔超过4000米时,列车开始弥漫式供氧,旅客还可以随时用吸氧管吸氧,以免出现高原反应。造价330亿元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个伟大成就,并两次证实中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一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说。1300

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据悉,中国政府还计划在10年内将青藏铁路延伸至日喀则、林芝和亚东。届时西藏铁路总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部分贸易物资可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南亚出入境。①背景材料1: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作用:透过这一背景的交代,反衬了中国走上科技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而且颠覆了西方人“青藏高原不可战胜”的妄断。更加突出青藏铁路这一“奇迹”工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②背景材料2: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的补充,说明青藏铁路的关键点、艰难程度以及中国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的不断超越。③背景材料3: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本无从支撑铁轨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得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烘托、强化主要新闻线索—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的新闻线索和重要意义。

④背景材料4: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作用:通过前后对比,表明青藏高原天堑变通途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证明高原铁路工程的伟大和中国人的智慧。

第9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当代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指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和信息,通过写作制定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全过程。 关系:1.先有采访,后有写作。 2.采访质量决定写作质量。

3.对于写作的构思也影响到采访的进行。 “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

1.故事是什么? 2.故事如何讲述? 一. 新闻与文学创作:

区别:文学创作:含蓄 主观

新闻写作:直白,客观

1、 新闻写作是信息,文学创作是艺术。

2、在写作过程中,新闻重采访,文学重写作。

3、新闻写作在进入写作之前必须完成采访,是对采访的来的事实理性选择和真实再现。

4、文学创造则要求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来写作。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 1.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新闻写作诗新闻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板块:新闻业务(采写编评),新闻理论,新闻史 2. 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新闻写作决定信息是否传出去。 发现——开发——采集——制作——传播 (2)。新闻写作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第一章 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

一、 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

1、新闻本源: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2) 事实胜于雄辩(3) 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2、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失实(假新闻):

(1) 体制性失实:指某种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影响新闻报道。 如:“大跃进”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大量失实报道。

(2)经济性失实: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强烈作用时造成的新闻失实。

2.新闻根据:

(1)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2)新闻报道必须新鲜。

A.内容要新。 B.提高采写效率“抢新闻”

C.丰富报道手段,形势,“分段报道”广播,电视,网络尤其如此。 D.写作中要有明确的时间概念,表明时间“新”。 (3)新闻报道要素要完备。

新闻六要素:who when where what why how 标识性要素:何人,何时,何地。(缺一不可,硬性)

实质性要素:何事,何因,如何。(记者可以表达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 (4)要适当的交代新闻来源。

二.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

(“人肉搜索”最初来自猫扑论坛) 1.人肉搜索的功能:A核实事件的真实性 B.寻人

C 娱乐或恶搞 D.道德批判。

2.出现的原因:A私人领域公共化。B监督渠道缺少的唯一选择。

C中国社会经历了国家对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干预到价值失范和现代性危机的转变。D.后现代的娱乐方式。

3.如何看待和应对网络“人肉搜索”。

A.要有理性自律。B.法治精神。C.公民意识。

媒体审判:媒体因为具有很大的传播影响力,其对案件的预测性报道可能造成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

其一,影响舆论,并通过舆论影响法官的独立判案。

其二,就是媒体的不实、不公正报道在法院判决之前和判决之外,直接给案件当事人造成不良的社会评价,或者伤害他们的隐私权 新闻写作中的媒体审判 例:2004马加爵案 责问:客观与平衡 求因:从个体到普遍。

第二章 新闻报道体裁

一、我国新闻报道体裁的分类:

1、 按报道分工范围划分:经济新闻,体育新闻,会议新闻,

社会新闻,军事新闻等

2、按报道内容划分:动态新闻,内容集中单一,一事一报,具备六要素

综合新闻,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多侧面归纳综合报道

3、按篇幅长短划分:一句话新闻,简讯,快讯,短消息、长消息等。

媒体审判:指媒体对司法机关正在办理但尚未定论的民事或刑事等案件的事实和性质,抢先作出大量的带倾向性观点的大量报道

社区报纸:准确提供读者所需的信息。构成社区的三个硬件:银行、教堂、报纸。

二、西方的体裁的分类 1. 按传播工具划分:报纸新闻,杂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

有线电视新闻,通讯社新闻。

世界上四大通讯社:AP 1982年 美联社

REUTERS 1850年 路透社(英) AFP 1844年 法新社(前身哈瓦斯社) UPI 1907年 合纵国际社(私人) 新华社 1931年红色中华通讯社 1937年更名 2.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范围划分:国际新闻,国内新闻,

地方新闻,社区报纸 。(银行,教堂和报纸是构成社区的基本硬件)

3.按报道内容分:暴力与犯罪新闻,娱乐新闻,天气新闻,讣告等等。

讣告新闻:是对去世者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报道对象可以使达官贵人也可以是平民。在国外,普通小人物的报道占了大部分。

4.按事件的性质的划分:硬新闻,软新闻。

硬新闻:又称“纯消息报道”。指体裁比较严肃的,具有一定时新性的客观事实报道。(有很强的政治性,或者科技性的经济的、军事的、内容比较重大的新闻,表达方式庄重,写法也较为标准,相对变化不多。)如:新闻联播。

软新闻:指人情味味浓,写作手法轻松活拨的社会新闻,在题材上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表现形式上比较活拨,轻松,灵活,多变等。如:《晚间新闻》。

三、从新闻的六要素入手:划分为三大类,每一个实质性要数都可能构成一个报道中心。 1.何事:消息(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a.动态消息.内容集中单一,一事一报。

b.综合消息. 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

2.何因: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述评报道) 3.如何:通讯 (详细的展示过程)

第三章 消息

一.消息的基本结构: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新闻结尾,署名。 第一节 消息头

一 定义: 一般的新闻在最开头都可以看到用黑体字标示的就是消息头。

如:“本报讯”或新华社北京电,新华社长沙10月13日电。

讯头:本报讯 本报记者某某

电头:新华社长沙10月13日电

(新闻发布单位+新闻发布地点+新闻发布时间)

(如果是报纸,不管是何家报刊都统一采用“本报讯”) 二 为什么有些用“电”有些用“讯”呢?

在报纸新闻中,记者向自己所在的媒体发回稿件,无论是否在出版地,可统用讯头。但在外地用电子手段发稿,也可用电头。通讯社新闻统用电头

三.为什么要有消息头?

1.是消息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是一种文体标识)。 2.它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知识产权,本报所有)。

本报专电:证明此消息本报版权所有,其他媒体不得抄袭。 3.表明消息的来源,以利于读者判断。

4.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的联系起来,便其谨慎对待。 四. 为什么要加”据”。

报社对于通讯社的电讯稿无权增补修改,但可以删节。经过删节的消息,必须在消息中标明:据新华社长沙10月13日电。

第二节

新闻导语

1. 导语是新闻中消息这种体裁所特有的。 2. 导语处于文章中的开头部分。

(一般的消息导语就是第一段,也有俩个自然段构成的导语,称之为“复合导语”。虚写+实写) 3.与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二、 导语的演变

导语作为消息文体的特殊术语,是在消息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的 1.第一代导语

产生过程:1844年,美国,电磁电报

1851年,美联社的前身最先采用电报技术(此前是采用书信) 1865年,导语作为正式发端

1880年,开始普遍使用

五要素概念的提出:指出导语要素要将五要素纳入其中。 第一代导语,又称“全型导语”,因导入冗长又称“晒衣绳导语”。 2.第二代导语

产生过程:(1)广播出现对报纸而言是个大的挑战。

读者的要求短时间内更多的消息。

(2)1954年《纽约时报》提出不要把五要素全纳入要挑选最重要最能激起人兴趣的要素。

第二代导语又称“部分要素式导语”“倒金字塔式导语”。 (第二代导语是今天新闻写作的主流)。

3.第三代导语就是没有特点,五花八门,多样化,能起到活跃化的作用。

三、 导语的任务

开门见山,尽快的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消息中的消息,快报中的快报)灾难性的新闻,灾情一定要上导语,新闻报道尽量用权威机构或人的括语。 1. 2. 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导语为全篇定音

导语决定消息的基调,消息的主体部分要按这个基调展开叙述。

四、导语的大致类型

依据选取事实,反应事实的主要特点,导语基本可以归为四大类: 1. 概述型导语:以概括的,直接的方式写作的导语。

优点:事实信息最为简洁明了,便于被大众接受。广播电视大多采用此类写好概述型导语要求记者:

(1)。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提炼新闻事实,忽略背景。 (2)。用具体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2.描述型导语

与概述型相比,它的特点是:

消息的开头即出现画面,出现镜头,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

描述型导语要求记者:

(1)采访中要扑捉有形的画面即使未在现场,采访也应当做到“立体化”,让采访对象间接地为你提供一些情景。

(2)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不能为了

描写而描写)。 3.评述型导语。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找相关的,权威的,与记者观点相同额知名人士的观点进行评论。

a.运用直接引语突出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内容。 b.运用直接引语变换新闻视点,烘托气氛,呈现立体情景。 c.间接引语,把别人的话略加整理引出。 4.橱窗式导语(一般都是复合型导语) 是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

特点:它不是靠议论或描写,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 如何标明导语中的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分为: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

含蓄不露的消息来源

一对不愿透露姓名或单位名称的新闻提供者予以保密。 二因为不少提供消息的人士并非十分重要。

四、 导语的修辞技巧

设问:导语以提问的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拟人:导语中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

借用: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为导语增色,这种写法可使得导语富 有情趣,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

对比:在导语中,对俩个极端事物进行比较,造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

直呼: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西方称之为“谈话体”。可以将读者拉近,造成一种亲切的交流的气氛。

排比: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中的一部分,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增强导语的气势,使导语带有节奏感。 惊警: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唤起读者的注意。 第三节 消息躯干

一、新闻躯干要达到两点:

1.解释和深化导语,展开导语,使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

2.对导语事实加以补充(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补足导语中没有出现的新闻要素,提供其他事实以及与事实有关的文化背景。

第四节 新闻背景 一.什么是新闻背景?

狭义的新闻背景指报道中与新闻事实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情况,社会环境等等。

二.新闻背景的意义。

1.对于受众的意义:帮助受众了解他们所不熟悉的东西

帮助受众加深对新闻事实意义的理解, 认识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

2.对作者的意义:帮助作者表达他的立场,观点,思想倾向,

是作者巧借事实说话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 新闻背景的种类。

1说明性背景材料 2注释性背景材料

3.对比性背景材料。(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的对比)

4.提示性背景材料。(一个背景材料与令一个背景材料的对比)

第五节

消息结尾

消息结尾加上一定的新闻背景,可以增添消息的人情味和深度

第六节

消息标题

徐宝璜《新闻学》1.便于阅读。2.引人注意 一 消息标题的分类

1.从结构上分:单一型标题和复合型标题

1)单一型标题:即指有一种主标题形式的标题,多数为一行标题,也有少数两行标题,仅主标题就能独立承担标题任务。

2)复合型标题:由两行或三行构成,包含主标题和辅助标题。 各部分名称及作用:主题(字号最大)

辅题(包含引题和副题。补充主题,加强气氛)

引题:又称肩题,眉题,上铺题,位于主标题之前,起引出主题的作用。

副题:又称子题,下铺题,位于主题后面,是“后勤部队”。起注释,补充,印证主题的作用。 复合标题三种结构方式:a.引题+主题b.主题+辅题

c.引题+主题+辅题

2.从表意程度划分:

1)实标题:指表意实在,具体的标题。

特点:具体标明新闻事实。 2)虚标题:即虚化,抽象的标题。

特点:烘托气氛,揭示新闻本质,阐明新闻意义等等。 二. 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

1.单一型标题都是实标题。

2.复合型标题中一定有一条是实标题。 3.题文相符:

a.标题表现的新闻内容要清楚明白。

b.标题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要与新闻报道的内容完全一致。 c.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不能任意的拔高夸大。 4.生动形象。例:标题: 美“立歼”对手 伊“拉克”敌军

第七节 消息的结构形式 一 结构分类

1、 倒金字塔型:每个段落都独立成段(方便删节),按照重要性递减排列。

2、 时间顺序式:编年体结构

3、 并列结构:概述型导语+消息驱干

4、 悬念式结构

二 事件性消息和非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 非事件性消息 时间上:突发性 渐进的

六要素:何人、何地、何时(都不能少) 时间地点不具特别意义 内容上:展示一个点 ,以具体的题材报道 全面的展示事件

三 精确新闻

定义:新闻机构采用民意调查,内容分析以及实地试验等社会科学的研究的方法来报道新闻,使新闻的内容能更精确的反应和解释社会现象。这种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技巧融为一体的新闻报道方法称为精确新闻报道。

四 《华尔街日报》体新闻

定义:报道新闻时,开头往往讲一个与主题有关的人物的故事,以此再引出所有报道的新闻,进而升华主题,使文章由枯燥、抽象变得引人注目,提高人情味和传播效果。 双通道传播:理性传播+情感传播

第四章 通讯

一、什么是通讯?

1.定义: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记录深入而又生动形象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

闻体裁。 2.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消息:篇幅较短,时效性很强,有消息头、导语等标识,简略单纯, 通讯:篇幅较短,时效性较强,无文体标识,内容详细丰富,创造性强

二 通讯的作用

1. 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闻细节。 2. 使新闻具有感染心灵的艺术品格。 3. 在消息不能有所作为的地方发挥作用。

三 通讯的类型

1. 人物通讯:以人物为中心,反映时代的特点、社会的风貌。

以景写人,注意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矛盾冲突中写人,借他人之口刻画人物

2. 事件通讯:以事件为中心

3.工作通讯:报道工作中的成就,成功的经验,揭示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材的指导性强,理性认识寓于新闻事实。

4.风貌通讯:又叫概貌通讯,抓住特点写出特色。

新闻特写: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表现了的片段进行描写。(是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 要求:现场感、局部化、可视性

会议新闻 :写作时应抓最有新闻信息的事实加以报道,不计较会议程序和规模问题 多媒体报道

信息形态的种类:视觉类媒体 听觉类媒体 触觉类媒体 多媒体信息必须围绕单一的主题 深度报道

一 什么是深度报道

定义: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信息全面组合,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辨的一种报道方式

《一个自由而负责人的新闻界》

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可以表象真正意义的脉络。 二 起源

前身:解释性新闻 美国20世纪30年代 1929年经济危机的产物

要求:What Why background 西方新闻界的三次写作革命

第一次,18世纪中期

从英国的抒情散文体束缚住解放出来形成

顺序记事新闻写作文体

第二次,19世纪中期 讲究导语写作,以倒金字塔结构为框架的报道 第三次,现在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的写作 1. 开头

经常采用“聚焦式“结构(写报道有关的个案最为典型的人 或事件的白描,提供个案场景,引起兴趣

2. 过渡主题

在个案与社会问题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再点出主旨使报道由个案转到大问题考察分析上去。

3. 发展主题

对大问题进行分析报道,所层面透视主题,使之全方位展现

4.意味深长的结尾

考试题型:(10个填空+10个名词解释+4个简答+1个论述+2条导语+一篇倒金字塔式消息)

上一篇:食品协管员培训下一篇:会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