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与技巧

2022-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闻采访写作与技巧

新时期“三农”题材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技巧探究

摘要:本文结合新时期背景下此类新闻基本特性和新闻价值,对“三农”题材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三农题材;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新时期新闻基本特性及新闻价值构成要素分析

(一)新闻基本特性

新闻基本特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首先应尊重事实,确保报道的真实性,不能出现夸张、虚构、歪曲、编造等情况,避免报道失实;新闻报道应保证新闻事件的新鲜性,有效提升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新闻报道的实效性有效提升,确保新闻聚焦在正在发生、刚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热点事件,并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使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竞争意识有效提升;通过广泛、公开的新闻报道,能够提高公众关注度,并受到社会认可,使新闻报道价值得以实现,并对传统新闻报道渠道进行有效拓展,使公众个性化、多元化的资讯需求得以有效满足,使新闻传播的透明度切实提升。

(二)新闻价值构成要素

新闻价值构成中涵盖可变和不变两种要素。其中前者包括了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接近性等特性;而后者作为新闻中必不可少的要求,其包括了新鲜性和真实性,直接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针对新闻价值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新闻内容更重要,新闻指导性、思想性和针对性等越强,新闻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新闻地点、人物、事件越突出和越显要,新闻吸引力越大;新闻越真实、题材越新鲜,新闻价值越高等[1]。另外受众年龄、职业、利益及心理等方面与新闻内容越接近,受众对新闻题材和内容越感兴趣,新闻价值也会越大,同时也应防止出现盲目追求趣味性的现象。

二、新闻工作中的采访的重要作用分析

作为所有新闻活动的首要环节以及牵动所有新闻工作的重要基本,采访工作包括了新闻线索搜集、新闻材料采集、题材科学选择、观点梳理、主题提炼、结构合理安全以及写作成稿等各环节,因此在新闻报道中,采访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新闻采访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广大群众健康生活理念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对新时代人民新时代新气象进行呈现;有利于人们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认识,并通过多种方式和有效形式,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进行造;通过教育力度强化,并立足于健康促进、移风易俗、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广大群众良好卫生习惯养成、个人文明素质提起到有效促进作用,从而对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进行有效营造。

新闻报道首先应贴近大众现实生活,通过采访,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原型进行深入了解,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同时采访需要基于事实,新闻记者结合自身观点,根据事实数据进行写作,防止出现议论替代事实,或空话凑数等问题。其次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和新鲜性,新闻记者需要提高自身新闻敏感的同时,在采访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等,使工作效率有效提升。另外新闻记者需要深入第一线,对大众感兴趣、关心的新闻题材进行了解和掌握,对其欲知、未知以及应知的信息进行准确把控,使新闻采访更具针对性,从而使新闻报道效果及公开性有效提升。

新闻报道写作质量与采访水平密切相关,现阶段部分新闻记者稿件普遍存在着一般化、平、浅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来自于采访环节,由于采访缺乏深度,未对事物本质和特点深入挖掘、事物特点未能准确把握、缺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等,因此写作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采访质量和水平的直接影响。

三、新时期“三农”题材新闻采访与写作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媒体行业新闻宣传工作对“三农”题材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对给新闻采访与写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新闻记者对新闻报道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加强重视,尤其是需要聚焦目前农村、农业及农民转型发展,对优秀“三农”题材进行深入挖掘,并对采访与写作技巧进行灵活运用,使新闻报道效果不断提升。但目前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现状可以看出,虽然对采访与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选题与实际发展脱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时期背景下,新闻记者针对 “三农”题材进行采访与写作时,首先需要与时代特征以及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对选题精准性加强重视,确保选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发展趋势相契合[2]。但现阶段不少新聞选题都普遍存在着与农村实际发展状况相脱节,新闻报道不接地气的问题,尤其是部分新闻记者对相关政策缺乏深入学习和研究,对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缺乏深入了解,导致选题无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媒体舆论宣传作用以及社会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实际上当前的农村,农业产业的发展极快,无论从耕种采收的现代化和种植技术的科学性,种植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农产品生加工附加值的提升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一个月不到田间地头,老认知就跟不上新变化,因此记者还需要练就脚力,多跑多问多向群众学习,关于“三农”题材的新闻选题才不至于与市级发展脱离。

(二)采访深度不足

由于“三农”题材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所涉及范围较广,新闻记者需要对采访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重视,从而有效保证新闻采访与写作效果更具有成效。但现阶段部分新闻记者对于前期准备工作缺乏重视,在选题前对于此类题材及背景未进行深入探究,信息量掌握不充分,只在相关事件或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写作,导致新闻报道不仅同质性较高,而且传播效果不理想,无法充分体现题材共性和特性。另外在进行采访时,一些新报道者缺乏系统性和深导致采访内容肤浅、片面,对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和新闻线索难以及时把握。

(三)写作缺乏深度和广度

针对此类题材进行采访和写作时,首先需要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并对新闻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有效提升新闻价值,使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在实际新闻报道中,由于受到新闻记者写作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不少报道内容较为粗糙和浅显,新闻内容流于表面、浅尝辄止,以及新闻记者对重要新闻线索和内容缺乏深入跟踪和了解,导致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无法有效保证。另外部分新闻记者对采访与写作细节缺乏重视,造成内容空泛、华丽,但缺乏实质性内容等问题出现。

四、新时期“三农”题材中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的应用策略

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体现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新闻记者也需要对日益受到关注的“三农”问题加大报道力度,利用媒体优势,增加社会监督力度,使社会各界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三农” 问题有效解决提供强大助力。因此对于新闻记者而言,需要对自身采访与写作技巧不断完善和强化,并在此类题材新闻报道中加以灵活运用,使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得以充分体现。

(一)选题精准性提升

在进行此类题材新闻报道时,需要突出选题的时代性,紧跟时代发展,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以及各地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对农业热点、难点、亮点进行准确把握,同时新闻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采访能力和水平,确保选题精准性、报道有效性,使新闻报道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针对现阶段新闻记者普遍存在的不接地气、写作粗糙等问题,新闻记者首先需要对党和国家政策,以及新形势下农业发展需要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确保选题与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政策、思想等相符合,与实际工作特点相结合,针对农民、农业生产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接地气地采访和写作,保持与时俱进及紧跟热点的创作理念,使新闻报道的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另外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前,还需要对国家及当地相关“三农”政策、发展现状、措施、存在问题等有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从社会各界关注的难点、热点等问题入手,对选题进行确定,确保选题与农村、农业及农民发展趋势相符合,能够更好推动农村新任务的落实,同时需要保证选题方向具有借鉴性、广泛性及创新性,选题内容具有鲜的时代特征,能够为新闻采访和写作成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3]。

(二)采访深入性强化

此类题材所涉及范围较广,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新闻记者在选题确定后,需要对采访工作的深入性加强重视,尤其是需要对调查研究思维和理念加强运用,深入农村一线,及时对问题及第一手资料进行准确掌握,为后续写作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需要深入基层,对乡、县、村及农户等进行走访,同时需要对采访工作进行合理科学安排,并对资料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整理,有效提升条文的系统性和深入性,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前,需要对相应采访准备工作加强重视,对采访方式、手段、切入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充分考虑,提高采访的灵活性,并对采访后续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其次需要对采访对象及采访事件的代表性和针对性进行充分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素材搜集,为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另外在实际采访过程中,需要保证能够深入第一现场,对所有涉及选题内容的人物、场景等进行更深入的新闻挖掘,并从所有新闻线索和新闻内容中对选题相关的共同点进行整合,同时需要对采访的深入性加强重视,采访更具感染力、说明力,并通过对问题解决方式的积极探寻,在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和农民致富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和价值。

比如在实际养殖业相关系列报道过程中,相关记者进行确定选题后,所掌握的信息内容较少,记者为了进一步了解实际发展现状和问题,对当地种植农户进行了采访。通过实际采访发现,当地农民群众不只是对种植品种进行了简单更换,而是基于农业发展的适应性,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并对先进技术加强引入,使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有效结合,对融合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多种产业的发展新格局有效构建,同时伴随着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外来资本的投入,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有效解决农民脱贫及就业问题农民就业和致富问题。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对大量的养殖户、种植户、地方政府负责人、合作社负责人等进行了走访,对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搜集,从而为后续新闻稿件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写作细致性增强

此类题材新闻具有可推广性及实用性特点,在进行新闻稿件写作时,新闻记者需要从读者视角出发,对选题进行科学策划,从而能够更好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为其提供更有价值、更实用的信息。另外新闻记者需要通过新闻报道,有助于基层干群对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进行深入领会,使实际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从而在农民脱贫致富中真正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4]。

新闻记者首先需要针对此题材的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加强把关,从细节上呈现记者的专业性。同时在选题、采访等各环节中,新闻记者应保持工作热情和创作积极性,能够全身心投入新闻采访和写作等基础性工作中。其次在整个过程中,新闻记者需要对新闻体裁及语言进行合理運用,对细节加强把控,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实用性。同时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写作报道,使新闻稿件更具可借鉴性、可推广性,能够促进相关经验及成果的形成。另外在进行具体写作过程中,新闻记者需要结合所搜集的素材和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确保为农民群众等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为政府相关机构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农业发展提供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等。最后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百姓语言”进行合理运用,保证写作深度的同时,提高写作细致性,保证农民群众能够理解报道内容,因此新闻记者需要对稿件内容及文字等进行反复推敲,避免低级错误出现。

在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更加关注,同时此类型题材的新闻也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重视,因此对相关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要求新闻记者对自身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提升加强重视,从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任务、新形势入手,针对目前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分析,对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加大研究力度,进而使新闻报道与发展形势及发展要求更加符合,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立成.浅析做好新时期“三农”题材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0):1.

[2]徐立成.浅析做好新时期"三农"题材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技巧[J].2021(2017-10):233-233.

[3]杨沈宛柳,张定伟."三农"题材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技巧[J].电视指南,2018(5).

[4]綦利群.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探究[J].记者观察:中,2019(4):1.

作者简介

朱晶晶(1982.5—)女,苗族,云南昭阳良县记者,本科,研究方向:十五年新闻一线从事文字记者工作。

作者:朱晶晶

第2篇:新闻出镜记者的采访与主持技巧研究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和进步,促进了电视行业的发展,也为新闻出镜记者的采访和主持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观众的参与度,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出镜记者的采访和主持比新闻主持人的实时播音更具有说服力,这是由时代造就的现象和结果。在新闻媒介发展的趋势下,要想更好的增加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效果,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新闻出镜记者采访和主持的水平。新闻出镜记者所处的现场环境十分复杂,因此,新闻出镜记者掌握采访和主持的技巧有利于提高新闻的质量。本文主要从现阶段新闻出镜记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新闻出镜记者采访和主持技巧的重要性,进而探究新闻出镜记者采访和主持时应具备的技巧,以期提高新闻出镜记者的综合素质,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促进电视广播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新闻出镜记者;采访;主持;技巧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观众对新闻报道的质量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镜记者在新闻传播的环境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占据着关键的核心位置。出镜记者不仅能够通过现场的实时报道给观众带来同步参与的感受,增强新闻信息的亲切感和感染力,而且能够紧密的联系群众,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出基层的情况,提高新闻的质量。因此,出镜记者掌握一定的采访和主持技巧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本文主要对新闻出镜记者采访和主持技巧的各方面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和探究。

1. 新闻出镜记者采访和主持的现状

1.1 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较弱

新闻出镜记者要对新闻事实和新闻现场进行准确的把握,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也要对自身的情感把握准确。在当下,一部分新闻出镜记者因为沉浸于新闻现场的气氛中,使得情感的表达过于强烈;也有一部分新闻出镜记者过于脱离新闻现场和事实,与新闻和观众保持较远的距离,致使新闻报道难以展开。以上这两种情况,造成新闻报道的效果和影响力降低。

1.2 對新闻现场的掌控能力较弱

新闻记者一般都经过了专业的培养和锻炼,拥有清新的外在形象,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新闻记者所处的新闻现场环境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新闻出镜记者能对新闻现场环境把握准确。但是现阶段下,新闻出镜记者或因专业知识不够,或因反应能力差等,在复杂的新闻环境中,常常会出现表达混乱、神情紧张、对新闻信息把握不够准确等状况。新闻的传播和接收过程,要求新闻出镜记者要具备良好的新闻判断能力。新闻判断能力是新闻出镜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其中包括事实的判断力和价值的判断力等。新闻事实判断力就是指新闻出镜记者要对新闻产生的背景、情况以及新闻现场的信息进行快速的融合和提取,从而来表达出新闻中富有价值的部分。价值的判断力就是新闻出镜记者要在采访和主持的过程中,准确判断新闻事实,进而表现出正确的价值倾向,从而引导群众和舆论的方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新闻出镜记者对新闻现场缺乏全面的判断,不能够对新闻事实进行准确的表达,在传递价值取向时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降低了新闻信息的质量,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1.3 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语速过快

新闻出镜记者在一些不是突发的新闻报道中大多具备一段准备的时间,这本来是有利于提高新闻的质量和传播效果的,但是一些新闻出镜记者可能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斟酌,完善语言。新闻出镜记者本想呈现出更多的新闻信息,做出精彩的报道,但是刻意的准备使得报道的语言流露出了准备的痕迹,语气可能也脱离了现实的新闻报道情况,语速过快或是过慢,这就影响了新闻报道的效果和观众接收新闻信息的效果。

2. 新闻出镜记者掌握采访和主持技巧的重要性

2.1 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性和时效性。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任务是将新闻内容准确全面的传达给观众,使广大的观众及时接收新闻的真实信息。出镜记者自觉的掌握采访和主持技巧能够增加新闻报道的主动性,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便于观众及时了解新闻内容和情况。新闻出镜记者掌握采访和主持的技巧不仅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而且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2.2 增加观众的关注度

新闻出镜记者掌握了一定的采访和主持技巧之后,能够在报道的过程中,使得观众在接收信息时获得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从而增加观众对新闻信息的兴趣和关注度,这可以促进观众乐于收看和倾听新闻内容。新闻出镜记者掌握了采访和主持的技巧之后,更有能力对新闻事件进行背景的介绍和点评,通过使用语言的技巧来增加新闻报道的代入感,这也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 新闻出镜记者掌握采访与主持技巧的策略

3.1 锻炼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

在新闻报道的现场,新闻出镜记者要对新闻现场的环境做出及时迅速的反应,通过思考来组织语言,传达新闻的重要信息和情况。这要求新闻出镜记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底蕴,而且要有较强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即兴口语的表达能力比书面表达能力更难提高,因为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要求新闻出镜记者思维敏捷。在表达现场新闻信息时,新闻出镜记者首先应当针对新闻内容建立一个基本的框架,明确主旨思想及主体词语,接着逐步形成阶段性语言,将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语言。同时,针对新闻现场的具体环境,出镜记者应该不断优化和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这不仅能够体现出新闻出镜记者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而且也能够赢得观众对记者的认同感。

3.2 情感把握准确

不同的新闻报道需要新闻出镜记者投入不同的感情,从而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新闻出镜记者投入的感情会直接影响观众的价值倾向。因此,新闻出镜记者准确把握情感是掌握采访和主持技巧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实际的报道中,地震、洪水等灾难性的新闻报道基调应该是悲伤和同情的,出镜新闻记者要想跟观众保持同步的情感,就需要在报道的过程中放慢语速,使用悲伤或者低沉的语调,情感把握适度。倘若新闻出镜记者在灾难性的新闻报道中情感把握错误,可能会影响新闻传达的效果和质量。当播报节日、喜庆的新闻信息时,记者应该表现出喜悦或者轻松的情感。新闻出镜记者在表达情感,报道新闻时,也要注意面带表情、吐字清晰,使用笑容或者适当的语气来调动观众的情感,加强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从而来提高新闻的质量和效果。

3.3 保持新闻的完整性和客观性

新闻报道要求效果的完整和生动。在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中,可能包含着大量的新闻内容和因素。这对新闻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出镜记者在采访和主持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新闻中的重点,分清主次,提高新闻采访和传播的效果。

现场新闻报道的场合和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有现场型的、连线型的和突发性的。新闻出镜记者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力,及时的应对各种环境和情况,从而保证新闻信息不受到环境和现场的影响。对于重大的新闻事件,新闻出镜记者在表达重大情况的过程中,也要侧重表现出次要的内容。次要情况可以简略的呈现,但绝不能忽略。记者完整的呈现新闻内容,才能够抓住观众的兴趣,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新闻报道也要求真实性。新闻出镜记者在采访和报道时要保持新闻的客观性,以此来实现真实性。在采访和讲解新闻事实的过程中,新闻出镜记者要理清新闻事件的脉络,以新闻主题为中心,描述清楚新闻的现场情况,保持客观真实,不能掺入个人的主观想象和猜测。尽量保持新闻的完整性和客观性是新闻出镜记者掌握采访和主持技巧的策略之一。

3.4 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提高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无误的报道新闻,这是新聞采访和主持的关键。新闻出镜记者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新闻出镜记者在采访和主持的过程中才能够准确把握新闻的要点和重点,进而提炼出新闻信息背后的价值。新闻现场的环境十分复杂,要求新闻出镜记者把控好新闻现场,紧扣新闻要点,保证新闻传播质量。同时,新闻出镜记者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还需要使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口语,例如单句、词组和短语等,简洁明了的表达新闻内容,这能够消解观众对新闻信息的误解,体现出新闻出镜记者对新闻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把握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新闻的报道效果。

3.5 合理准确的使用肢体语言

新闻出镜记者的采访和主持工作并不仅仅是依靠语言来完成的,还需要借助一定的肢体动作。合理的运用肢体动作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报道的效果。这就要求新闻出镜记者在采访和主持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过度紧张,使用大方得体而又贴切灵活的肢体语言。再者,新闻出镜记者使用肢体语言也需要根据新闻现场的环境进行改变,比如,在严肃的新闻现场,肢体动作的幅度尽量减小,端正身姿。良好的肢体语言的使用,在体现出新闻出镜记者的个人魅力时,也增强了新闻的表达力。

4. 总结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新闻出镜记者需要掌握一定的采访和主持的技巧,这既是提高新闻质量的关键,也是使新闻报道引起观众注意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新闻出镜记者要潜心钻研和总结采访与主持新闻报道的经验,增加对技巧的重视度,加强深入分析新闻事件的能力。本文主要就新闻出镜记者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新闻出镜记者采访和主持技巧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新闻出镜记者掌握采访和主持技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吕志昆.传播力研究.2020(24).

[2]探析电视播音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闫妍.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08).

[3]关于电视播音主持人创作个性化的思考[J].代春鹏.传播力研究.2018(05).

[4]提升电视播音主持人综合素质的思考[J].宫长安.西部广播电视.2018(14).

[5]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J].郭凯.电视指南.2017(11).

[6]全媒体时代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探讨[J].任炜.电视指南.2017(14).

[7]关于电视播音主持人创作个性化的思考[J].赵忠义.新闻传播.2018(19).

[8]关于电视播音主持人创作个性化的几点思考[J].陈轩雨.西部广播电视.2017(02).

[9]电视播音主持人作用及品牌推广[J].朱晓东.新媒体研究.2017(08).

[10]电视播音主持人作用及品牌推广[J].武芯宇.传播力研究.2017(01).

作者简介:乔梁(1997- )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现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作者:乔梁

第3篇:电视新闻报道的采访表现与技巧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和进步也是现阶段人们对于媒体比较严格的要求。电视新闻前期采访过程中需要注意记者的采访表现和采访技巧,这样才能够保证新闻质量,并满足观众对于电视新闻的需求。在电视新闻的报道过程中,采访工作是新闻构成的基本因素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电视新闻记者和文字记者之间的工作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在镜头前完成采访,因此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采访的创造思维等,这样才能够对电视新闻进行全方位的采访和策划,保证能够为电视受众播放出比较受欢迎的新闻节目。文章针对电视新闻报道采访的表现和技巧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在根本上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关键词 电视新闻报道;采访;表现;技巧

现阶段我国电视节目新闻的报道已经逐渐成为各个电视媒体品牌形象的塑造,同时也能够在根本上促进和扩大电视新闻对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这也是提高节目竞争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目前,在比较短的新闻电视中,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信息比较少,播出时间比较短,新闻中的信息量也非常少,因此一般不会以采访的形式播出。但是在很多大型的新闻节目报道过程中,还需要有特定的场合,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报道过程中,采访所占有的位置相对比较重要,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所构成的主要形态。因此能够看出,电视新闻报道的采访表现和技巧对于新闻报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需要重点进行分析和了解,才能够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的顺利播出。

1 电视新闻报道的采访表现形式

电视新闻报道和传统的报纸以及杂志上面的文字新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电视新闻所注重的是图文并茂,同时也是一个实时转播的过程。电视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声音和图像的结合,同时还需要进行同步传送。详细地说,电视新闻主要就是通过记者的采访,以及后期的摄像和剪辑,并且配上解说词,最后才能够进行播出,这些程序结合才能够完成电视新闻的采访。因此,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原则。

1.1 采访人员加强沟通,注重团队合作

随着现阶段最新的媒体不断发展,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一般情况下是以小组的形式所开展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两个以上的记者协同,几个人组成采访的小组,最终完成电视采访和报道的工作。根据采访的任务需求,在小组中一般有摄像记者、采访记者、录音记者等,因此在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的原则,保证人员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够保证新闻采访工作顺利的进行和开展[1]。

1.2 创新采访模式,加强创造思维

一般情况下,比较成熟的电视新闻报道具有属于自己的报道和采访模式,为了避免出现比较大的失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访的效率。采访记者还需要根据电视新闻采访的基本规律进行固定模式的新闻报道。但是这种新闻采访模式过于程序化,这一点也限制了采访记者的创造能力。所以还需要在采访过程中创新其采访的模式,激发起创造的思维,这样才能够在电视采访过程中做出最具有新意的报道。

1.3 强调理性思考,避免浮躁新闻

由于现阶段,电视新闻节目中采访记者的总体素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很多记者都缺乏实际的调查和研究精神,导致电视新闻在报道过程中信息量严重不足,新闻播出之后有许多空话和套话,受众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想要实现电视新闻播出的良好效果,还需要强调采访过程中记者的理性思考,保证记者人员能够在根本上实现新闻报道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并且避免新闻报道出现程序化的现象。这也就要求新闻采访人员能够在新闻报道的前期做好对人物的了解,避免流水账形式的采访和报道,并且注重对新闻事件的理性思考,这也是专题采访报道的基础内容[2]。

2 电视新闻报道采访的技巧

电视新闻每天都出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因此新闻传播的情况也影响着整个世界,电视新闻画面所产生的艺术优势在于能够把逼真的画面播出在电视中,让观众真实的感受到新闻的内容。现阶段新闻报道逐渐开始强调其中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因此,电视新闻采访人员还需要注重对于新闻的敏锐程度,这样才能够为电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电视新闻访问能够逐渐向新的层次发展[3]。

2.1 善于调查研究,建立人际关系

一个作家想要写出好的作品,还需要在生活中进行积累,同样一个好的新闻记者,也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因此,就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的前期能够不断的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生活,这样才能够快速的发现新闻线索,采访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同时在采访的过程中也能够及时发现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最新的问题,能够在根本上满足群众的需求。同时一个好的新闻记者想要做好新闻工作,需要和各行各业的人群接触,这样才能够实现其新闻素材的收集,这种人际关系也能够帮助记者事业的发展,保证电视新闻的顺利播出[4]。

2.2 重视人文情怀,提高采访质量

电视节目在报道的过程中,其节目的理念就是展现给观众的灵魂和品格,这也是在报道中非常深层次的内涵。一个成功的新闻人员,还需要在报道的过程中以人文精神为核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还需要在电视新闻的报道过程中,重点发挥电视新闻的社会服务能力,避免雅俗的内容,同时还需要以高雅的品质实现亲民的新闻内容,这也是一个好的新闻专题节目所需要具有的思想性。

2.3 加强审美意识,捕捉精彩画面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过程中,重要的不仅仅是采访人员,摄影人员也非常重要,这也是电视新闻技巧的良好表现,摄影人员对电视新闻画面的捕捉能够把新闻内容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记者还需要重点捕捉新闻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体现电视新闻传播所呈现出的

优势[5]。

2.4 注重调动情绪,加入真情实感

在电视新闻报道和采访的过程中,采访人员需要和摄影人员相互沟通和协调,并且注重选择适合的景色,衬托出采访人员所表达内容的情绪和气氛,这样也能够在节目播出的时候把观众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给观众在情绪上的共鸣,这才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电视新闻报道。同时也能够在根本上受到观众的喜爱,给予观众真实的感受,这也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6]。

3 结论

根据以上内容能够看出,在电视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由于很多情况下都是实时的报道和转播,因此记者还需要在采访之前理清新闻思路,重点分析新闻的内容,并且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保证摄影人员能够捕捉到比较精彩的镜头,这些都是现阶段电视新闻报道比较需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保证新闻内容受到观众喜欢和欢迎的基础内容。因此在电视新闻报道的采访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表现和技巧,这样才能够保证高质量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这也是现阶段电视新闻节目所需要的主要内容,由于新闻采访的记者都是需要在摄影机前进行实时的报道,所以如果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很容易在采访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电视新闻播出失误,严重影响新闻质量,同时也是对受众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还需要做好新闻采访表现和技巧,保证播出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吕峰,杨泽华,陈燕.关于提高电视新闻采访艺术性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5(3):119-120.

[2]章佩.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127.

[3]张帆.如何恰当运用采访技巧提高电视新闻采访质量[J].新闻研究导刊,2015(17):117,133.

[4]郭雪珍.对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采访技巧的几点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5(17):121.

[5]周乐.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72-173.

[6]铁轶伦.浅析如何提高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新闻传播,2012(9):45.

作者:王化 秦志军

第4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航MH370离奇坠南印度洋真相须查清

北京时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南印度洋坠机。马航同一天告知该航班乘客的家属,飞机上没有生还者。马来西亚方面是在澳大利亚、中国先后在南印度洋发现疑似飞机残片的情况下,做出上述宣布的。

这一悲痛消息令人难以接受。目前中国科考船“雪龙”号已在前往疑似出事海域的路上。马航MH370失联牵动全球密集关注十几天,在得知该客机中途折返后,人们曾燃起客机并未坠海、而是被劫持的一线希望。环球时报的社评指出:“事情显然并未到此结束。客机为什么飞向没有着陆点的南印度洋,在那架飞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关键性问题至今没得到回答。而这一切是必须完全搞清楚的,为了告慰那些逝去的无辜者和他们的家属,也为了今后进出马来西亚乘客的安全”。马政府自从MH370失联后,所发布的信息往往否定、否定在否定,要不然就是相互矛盾、吞吞吐吐。此次马国总理发布的飞机落入印度洋的结论,给人的感觉明显是缺少证据。本应飞往中国的客机莫名其妙掉头飞向南太平洋,而且几乎明摆着飞到那里去坠毁,这超出人们对空难的全部了解和想象。这上面有154名中国人,我们有权力要求马来西亚政府还原事情发生的真相,并将它们全盘公布于大众。这起空难是机上人员造成的,还是有外力的参与造成,我们需要知道。希望马来西亚政府克服“国家安全”或政治等其他顾虑,不隐瞒任何相关信息。当前没有什么事情比围绕MH370空难的重重疑团更能损害马来西亚的信誉。马方应组织力量尽早确定飞机的准确坠毁位置,并打捞飞机残骸,找到黑匣子,确认飞机失事的原因,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失事客机上的中国人属最多,但是在调查展开以后,中国社会已少有人朝事故是针对中国的阴谋方向联想。我们国家一直将马来西亚看成友好国家,我们现在要求得到真相,这一点也不过分。这是我们失去154名同胞情况下的基本权利和应得到的尊重。同时,希望我国政府以及有突出情报能力的国家一起协助、督促马来西亚方面整理信息,将事件的善后工作最大限度的透明化。这是一起罕见并且离奇的空难,但它决不该作为一个谜团走进世界空难史,它应该变成清晰的事故原因和历史教训被载入史册。

第5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B )

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C)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B)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 C )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D)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C.有细节与故事

D.不受答案的限制

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C)

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B)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 1 -

续性外,还有(C)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B)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A)

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A)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

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

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这是(A)

A.找本人核实

B.物证核实

C.多方核实

D.技术检验核实

13.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D)

A.巡回采访

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

14.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淮河抗洪抢险现场采访中,主要采用的观察方式是(C)

A.事前观察

B.事后观察

C.同步观察

D.逆向观察

15.记者边采访边思考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B)

A.使作品的新闻性更突出

B.提高采访效率

C.记者工作顺手

D.凸显新闻活动的目的

16.机关报记者十分重视抓问题,是因为(B)

A.有利于上下结合的思考

B.写出的报道指导性强社会影响大

C.有利于反映民情民意

D.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7.作为报道原则与写作技巧,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最显著的标志是(C)

A.适当合理想象

B.表达严谨

C.用事实说话

D.个体真实

18.新闻主题题要正确并且有针对性,必须能体现党的政策,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同时还要注意(C)

A.紧跟形势

B.调查研究

C.客观实际

D.舆论导向

19.新闻文风,总体表现为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具体要求为态度明朗,言之有物,短而精粹和(C)

A.高潮迭起

B.委婉曲折

C.新鲜活泼

D.鲜艳华丽

20.报纸不同于书籍、杂志的最显著标志是(B)

A.刊载通讯

B.刊载新闻

C.刊载故事

D.刊载散文

21.动态消息的特点包括:给人以动态感,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一事一报;以及(D)

A.注重现场感

B.强调简短

C.强调生动

D.注重时效

22.导语中进行今昔、新旧、正反、是非、优劣、得失、纵横等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 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被称为(A)

A.对比式导语

B.并列式导语

C.描写式导语

D.评述式导语

23.消息中,有关事物的性质、特征,彼此的联系、对比,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等背景材 料,称为(D)

A.社会背景

B.客观背景

C.文化背景

D.事物背景

24.通讯表达方式中的叙述,包括记叙和(B)

A.描述

B.说明

C.刻画

D.议论

25.报纸上常见的“风闻”、“巡礼”、“侧记”、“纪行”等形式,属于(B)

A.工作通讯

B.概貌通讯

C.旅游通讯

D.风物通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新闻记者间接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有(ABCDE)

A.上级渠道

B.社交渠道

C.书面渠道

D.会议渠道

E.传播渠道

27.记者采访中适于开座谈会的情况是(ABCE)

A.事件情况错综复杂

B.某一问题矛盾众多

C.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

D.工作头绪多

E.需要广泛调查研究

28.隐性采访应当注意的问题有(ACD)

A.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

B.选择好采访对象

C.不能涉及个人隐私

D.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E.注意观察的使用

29.现代新闻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CDE)

A.读者来信

B.报告文学

C.通讯

D.消息

E.新闻特写

30.新闻语言的构成因素有(ACDE)

A.事务语言

B.说明语言

C.群众语言

D.文学语言

E.评论语言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特派记者

特派记者,是新闻机构为某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而特别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32.新闻观察

记者“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 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33.调查报告

作为调查研究成果性质与文字的书面报告,也是一种新闻边缘文体。它与工作总结、工作通讯相近,不同的是其分析更加深刻、理论性更强。它具有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34.目击新闻

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 件。这种消息的题材,有时是可预见的,有时带有偶然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在采访中,记者怎样才能“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

①首先应该对面上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形势的发展、社会矛盾的焦点、群众关心的问题有所了解。②从中初步选择报道的方向与单位,再逐步收拢,明确典型。③面和点指的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整体与局部。本做法就是要善于把点上的个别事实和面上的普通事实联系起来。

36.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

第一手资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获得的材料, 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等。记者发出的报道中,有没有必要和足够的第一手资料,是一个记者是否进行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卓有成效的采访的重要标志。①第一手资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记者亲自耳闻目睹的事实与别人转述的事实,其分量和价值量是大一样的。它直接关系到事实的权威性和说服力。②第一手资料是记者认识客观事实和检验间接材料的依据。③第一手材料,往往是形象生动的、富有吸引力的。中外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37.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①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通常非事件性新闻的背景交代要比事件性新闻的多一些。②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着重看主要读者对象,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③服从新闻表达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引旧意在显新”是交代新闻背景的根本宗旨。④要省而精,简明扼要。应当尽力选择和使用典型的、“多功能的”背景材料。⑤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背景应当随着表达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需要而灵活安排。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5分,第39小题13分,共28分)

38.某大城市车友会发出倡议,号召私家车主“每周少开一天车”。请你以此为新闻线索准备一份采访提纲(至少包括确定采访对象,拟定各自的提问内容)。

首先确定采访对象,然后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相应的提问内容。

①车友负责人:组织这项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如何保证这项活动长久、顺利开展;对这项活动的预期。②私家车主:会否以实际行动响应车友会的倡议;为什么参加这项活动;这项活动的意义何在;这项活动对私家车主产生的影响。(车友会负责人、私家车主是基本的采访对象,不可缺少。)③市交管局:如何看待车友会组织的这项活动的可行性及意义;④市环保局:如何看待车友会组织的这项活动;这项活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市交管局、市环保局两类采访对象,涉及其一即可得分)⑤公交公司:车友会倡导的这项活动对公共交

通的影响;如何看待这项活动。⑥无车族:如何看待这项活动。(公交公司、无车族两类采访对象,涉及其一即可得分。)

39.指出下列消息中的背景材料(可以在有关内容下面划线标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

新华社拉萨7月1日电中国今天创造了历史:第一对满载乘客的列车沿着连接西藏和中国内地的高原铁路首次跨越了“世界屋脊”。当两列庆典列车“青1”和“藏2”分别驶出格尔木和拉萨车站时,世界为之瞩目。数千名身穿各色民族盛装、讲各地方言的群众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高呼“扎西德勒”。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趟进藏旅客列车开通剪彩。“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他对会聚格尔木火车站参加庆典的2600多名各界代表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根本无法支撑铁轨 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利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行车海拔超过4000米时,列车开始弥漫式供氧,旅客还可以随时用吸氧管吸氧,以免出现高原反应。造价330亿元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个伟大成就,并两次证实中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一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说。1300

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据悉,中国政府还计划在10年内将青藏铁路延伸至日喀则、林芝和亚东。届时西藏铁路总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部分贸易物资可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南亚出入境。①背景材料1: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作用:透过这一背景的交代,反衬了中国走上科技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而且颠覆了西方人“青藏高原不可战胜”的妄断。更加突出青藏铁路这一“奇迹”工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②背景材料2: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的补充,说明青藏铁路的关键点、艰难程度以及中国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的不断超越。③背景材料3: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本无从支撑铁轨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得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烘托、强化主要新闻线索—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的新闻线索和重要意义。

④背景材料4: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作用:通过前后对比,表明青藏高原天堑变通途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证明高原铁路工程的伟大和中国人的智慧。

第6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发展概述

一、五四时期

二、建国初期

三、改革开放以后

四、网络发展时期

一、五四时期

特征:重视直接采访,派遣驻外采访;采访的内容从经济新闻到社会新闻等都开始起步发展

1、驻外采访

驻外采访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记者主要由一些留学生兼任,也“延请通晓各国文字之士”担任驻外记者,如章士钊就曾任过《民立报》驻欧特约记者 1919年,《大公报》主编胡政之采访巴黎和会,这是我国记者采访国际会议之始 1920年秋,在梁启超的呼吁之下,上海《时事新报》和北京《晨报》“合筹经费,遴派专员,分赴欧美各国,担任调查通讯事宜。”两报共选派16名特派记者、通讯员赴外 瞿秋白 《晨报》通讯稿35篇,16万多字,《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周恩来

《益世报》

2、直接采访:重视现场采访,《申报》史量才

新闻采写原则:确、速、博、新 1923年5月 山东临城 劫车事件,《申报》招聘记者,成立采访部

3、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等起步发展

社会新闻的价值、数量等有着提高和增加 社会新闻的采访者:“包打听”1920年上海《时事新报》开派专任外勤记者采访社会新闻之先河。“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1922年7月6日《申报》登《溥仪胡适谈新学》1923年11月6日《申报》《钟耐成夫妇投江》。“商业——新闻世界的先驱” 社会新闻的发展特征:

首先,社会新闻采访的主体身份出现变化。其次,就新闻数量而言,报刊版面上的社会新闻不断充实。再次,社会新闻随着地位的提升,其思想性和社会意义也随之提高

二、建国初期

采访的制度性

1950年3月~4月,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 1950年5月,《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总编负责制、采编合一制 采编模式——采编分离与采编合一。

采编分离,传统的方式是将所有的记者划到记者部,然后由记者分战线跑口拿料写稿;编辑部分则依据各自负责的不同内容再划分相应部室,常见的有要闻部、经济部、时事部等。现在通行的做法基本上就是设立一个编辑中心和采访中心。

采编合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编委会下设若干个相应的部室,每个部室既有编辑也有记者,除重大采访之外,日常工作中,部室与部室之间基本都是无关联的相对独立。

采编合一即是部版对应,记者和编辑身份合一,值班即为编辑,外出采访即为记者 利弊:

1、部门责任明确,但易造成部门利益大于全局利益

2、采编沟通效率高,但版面合理资源利用较差

3、部门边界清晰,但有价值交叉新闻易遗漏

4、利于新闻策划,但易限制新闻生产力的释放

三、改革开放时期

1、媒体的商品属性、宣传功能、信息功能与娱乐功能日渐得到承认

2、批评性报道的突破。如“渤海二号”翻沉重大事故的报道

3、深度报道的勃兴

1985年前,深度报道还鲜为人知

1986年《经济日报》长篇通讯《关广梅现象》 深度报道的采访要领:深、准、贴近

四、网络发展时期

1、网络在中国的发展

2、网络的优势

3、网络的弊端

从另一角度看,这恰恰凸显了记者的重要性

4、对记者提出的新要求

5、中国网络新闻采访的发展

记者的素养

一.记者的职业素养

1.新闻敏感度

2、专业主义精神

一、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调新闻的客观性,要求全面、客观、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

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调新闻写作要真实,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

二、记者的综合素养

1、学识上渊博

(1)语言表达能力:汉语、英语、方言。 (2)对各门科学的基本了解

(3)对当代社会现状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4)迅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批判的思维

2、恪守职业道德

正义、勇气、悲悯是新闻从业者的最高价值 “社会责任论”(Social Responsibility): 提供多元化的信息给公众选择、判断; 描述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典型图景; 成为交换不同意见和批评的“公共论坛”; “缺少声音”的少数人大声疾呼;

制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大,促进政府的透明、公开。

3、强健的体格

4、专业精神

(1)服务社会重于获取报酬

(2)专业记者应该(具有的所有技能

(3)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为新闻而来,为新闻而去)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一、新闻采访的的含义和特点

二、新闻采访的方式

三、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四、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一:什么是新闻采访

“调查研究”说

“素材搜集”说

“互动行为”说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却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

与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目的的差异性

时间的限制性

部分项目的突发性

需求的广泛性

知识的全面性

活动的艰辛性

二:新闻采访的方式

1、个别访问

2、开座谈会

3、现场观察

4、参加会议

5、蹲点

2、

6、查阅资料

7、改写

8、问卷

9、电话采访

10、网络采访

三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活动顺序上,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2、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事实与新闻的媒介是采访,离开采访,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

3、活动性质上,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4、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

四.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采访者和被采访者

1、采访者:记者的社会角色分析

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使社会各部分在对环境做出反应时相互关联;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 社会守望者、信息传播者、文化传承者 文化的传播者、文化的传承者

记者在发布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文化知识,他在建构人们头脑中的世界图景的同时,也在建构着人们的知识结构。

只有记者和媒体,才能将这种文化传承自然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2、被采访者

(1)采访对象具有复杂性 从人口特征的角度看 从个体性格差异的角度看 从个人兴趣爱好的角度看 从个人的人生经历看

从对具体采访主题所持的不同立场角度看 (2)与新闻事实有一定关联 采访对象的分类:

当事人、知情人、目击者、有关人士 (3)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的博弈 任何采访对象在接受采访时,都会有意无意地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选择那些对自己无害或者有利的信息传播给记者。

3、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被采访者的被动和被忽视

巴赫金

对话理论

平等的关系

不同的声音

言说和倾听

新闻报道策划

一、新闻报道策划的兴起

在国内,1993年以来,策划越来越受到新闻业界的重视 理论界对“新闻策划”的学术探讨 新闻业界:《华西都市报》的创立

二、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

三个“是”:一是新闻报道策划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二是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三是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两个“标志”:一是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二是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二是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三是有利于新闻导向正确。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分类

新闻报道策划的分类

1、报道题材的显性状态

2、报道题材呈隐形状态

四、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

1、作为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2就新闻报道策划针对的题材而言 3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

一、新闻线索的定义

“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

二、新闻线索的特点

1、与新闻事件相比,较为简略,缺少过程和细节

2、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稍纵即逝

3、它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4、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二、新闻线索的功用

1、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产生采访动机

2、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三、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

1、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

2、企事业单位

3、重大的文体活动

4、社会网络

5、其他媒体的报道

6、日常生活

四、新闻线索的捕捉与追踪

1、与新闻敏感密切相关

2、能从异常的情况中敏锐捕捉新闻线索

3、能根据宏观形势,高屋建瓴地发现线索的新闻价值

4、能敏锐地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5、应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

新闻采访的前期活动 1.新闻敏感的培养

2.新闻价值的感知

3.新闻政策的遵循

4.报道思想的明确

5.新闻线索的获取

6.采访准备的周到

7.对方心里的把握

8.访问条件 一:新闻敏感的培养:

1.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2)迅速判断其能吸引多大的受众 3)透过一般现象挖掘隐藏的价值

4)判断同意事实中的最具有价值的部分

5)迅速对事情的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遇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2.培养途径: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2)立足全局看问题

3)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4)知识广博有利于敏感的培养

5)时刻保持警觉以应对突发事件

3.新闻敏感的能力要求:1)记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

2)对事件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3)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分析能力 二.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界定的争议性:前后之争和主客观之争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重要性、趣味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

三.新闻政策: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新近发生的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就、符合新闻政策,却一不可报道,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 四.新闻报道思想: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的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

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五.新闻线索:获取途径: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注意事项:1)注重验证2)尊重规律3)讲究时宜4)合理安排 六.采访的准备应周到:“平战结合”

1、平时的积累:理论积累、政策准备、素材积累、知识准备。真正意义上的采访是采访双方知识的互换和情感的交流

2、专项的准备:(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信息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情(3)拟定采访计和采访大纲计划和大纲的拟定应具体充分,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的交谈内容。(4)物质准备

七.对方心里的明确:性质内容实际:1)先期性心理2)临访性心理

表现形式: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蓄意应付型

八:访问条件的创造:

1、访问时机:访问时机的商定原则(一是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二是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2、仪表风度:穿戴打扮、言谈举止的得体大方

3、摆正关系:采访对象与采访主体间的合理关系“谦恭不流于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

中期活动

一、提问

1、提问的两种形式

(1)开放式提问 :这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提问。就是问题问得比较抽象、概括,问题的口子是敞开的,范围很大,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2)闭合式提问:这是一种有明确指向的提问。这种提问问得比较具体、集中,问题的口子是封闭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需要采访对象作直接具体的回答,事实性的回答。

(3)开放式提问:它的长处是:假如要让访问的内容更丰富多彩,就应该考虑使用开放式提问。问题问得比较自然、缓和,有利于创造融洽的谈话气氛;给对方以更多自由,对方回答起来比较自由,容易谈出一些宏观性的材料,也可能露出一些有价值的“话头”;记者提问比较容易。可以不需要认真思索,如果遇到不大了解的采访对象,这类问题可以“投石问路”,也可以先救救急,赢得一点思考的时间。

(4)它的短处:问题一般化,采访对象容易泛泛而谈,或者说感到问题太大,不知从哪里回答才好;问题的焦点不集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联结比较松散,对方不容易说出心里的话,采访也不容易深入

(5)闭合式提问:它的优点:这种提问,容易得到采访对象的具体回答,容易获取有价值的材料;问题人焦点集中,双方的联系比较紧密。采访对象容易说出心里的话,也容易谈得深入;记者提出 这一类问题虽然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精力,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样的问题引出的结果往往是“皆大欢喜”的——采访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自然高兴——记者和受众得到了信息,得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当然也高兴。

(6)它的缺点:提问有点单刀直入,甚至有点尖锐,如果掌握不好,会影响谈话的气氛; 如果记者对问题选择不当,或者说漏掉某些问题,都会影响对全面情况的了解

2、提问的三种形式

(1)正面提: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

(2)侧面探:启发引导

(3)反面激:刺激提问

激发采访对象谈话欲望、激问、错问

3、提问的要领

(1)提问要简洁(2)提问要具体(3)提问要得体(4)提问要有特色

要想问得有特点,记者就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 从采访对象的实际来看,对方最熟悉最想说的也最有资格回答的是什么——采访对象的兴奋点。

从受众的心态看,他们最关心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受众的兴趣点。 从报道思想考虑,记者最想知道非问不可的是什么——记者的关注点。

4、提问的组织方法 (1)“5W1H”法,一直是以事件为中心的新闻报道所需的主要信息。

(2)概念界定型的提问(GOSS法)

目标(GOALS)努力了解他或者她行为的动机

障碍(OBSTACLES)面临哪些困难?争取捕捉到一些具体的例子或趣闻 解决办法(SOLUTIONS)再次注意捕捉具体细节

开始(START)从哪里着手,这事是怎能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5、提问的过程

(1) 与采访对象见面:打破僵局

仔细观察对方的工作环境会帮助你制造些现场感。 谈论些小话题能使谈话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陌生人见面后的前四分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先入为主,所以好的开端非常重要. 幽默是谈话的润滑剂。

(2) 提第一个问题:比较好回答,电视采访更应如此.。能增强采访对象的自尊心,敏感问题稍后再问.。显示出采访者为此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逻辑上符合采访者已经阐明的采访目的.。(3)建立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谈话越不正式,收获越大;倾听时越认真, 得到的回应越热情,收获就越大;好奇心表现得越突出,提问时表现的准备越充分,收获就越大。

建立在共同兴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和和谐是采访的核心所在。 决定因素: 来自事前充分的准备。来自于对采访对象的了解 。来自于记者本人的见地。来自平等的交流心态 。来自对采访话题的把握

6、提问敏感问题

提问敏感问题之后的情感恢复

有时一点点充满人情味的安慰很起作用(“听到你的这些烦恼,我也很难过„„真希望这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儿”)

7、总结本次采访 主动按时停止采访

表现你想终止的意图,再核实一下做过的记录,看看是否包括了所有的采访内容 询问采访对象要不要再做什么补充,或许这能弥补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 留下你的名片——“如果您有了什么想法,请给我打电话”。 告别——“谢谢您的合作”

和谐氛围的扩展——最有价值的言论往往出现在你站在门口说再见的时候。 写个非常规的便笺,对采访对象的回答和合作表示感谢

二:现场观察

1、现场观察的必要性 必须到现场去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应自觉强化视觉功能

2、、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功能 (1)核实新闻,增强新闻可信性 (2)能激发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3)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深刻性 (4)能生动通俗解释事物,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5)启发采访对象,增强认同感

3、现场采访的注意事项

掌握现场采访的明度 选择适宜的角度

将现场观察与用心思考结合起来

三:听觉功能的协调:

1、悉心闻取线索

2、适时调节音量

3、有意识训练听力、专心、虚心 耐心

四:现场笔录:1.现场笔录的益处2.笔记为主,心记为辅3.笔录的主要范围

记要点、记易忘点、记疑问点、记精华点、记观察所得4.笔录的注意事项

五:采访的精确性问题:

1、事实的准确

姓名、地址、年龄、称谓

要点。在采访的进程中要不断重复自己对要点的理解。

查证。一旦采访对象表现出不很确定的样子,就要从别处再去询问一些观点和态度。

2、使含糊的回答明确化

对于记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理解以下三类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歧义: 采访对象只清楚事件的一鳞半爪无法明确表达。 有意表述得含糊不清,跟记者捉迷藏。 双方的理解有分歧。

——记者对于间接意义的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调查采访的成功与否

以下是使含混的答复明晰的几种追问:

“您的意思是不是说......”

“如果我给您两个选择······”

“我能不能把您的回答理解为······”

“希望你明明白白地告诉我······”

3、处理对方谈话跑题

适当的(不是随意的)打断谈话,是防止冷场,保持良好谈话气氛的必要。但要注意几点: 寻找合适的契机。在谈话的段落性停顿,记者要把握好这些短暂的停顿的间隙,插话转换话题,发展话题。

打断说话要注意礼貌,在打断对方谈话时可以用“抱歉”“对不起”“咱们能不能谈谈另一个问题”等用语取得对方的谅解和配合。

在打断谈话的同时,可能对刚才进行的谈话表示赞赏和认可,比如“这个问题咱们谈得比较深入了,现在是不是„„”这样既转移了话题,又能鼓励采访对象继续谈下一个问题。 如果采访对象有完整的谈话思路,除非走题,否则记者不应随意打断采访对象的谈话,以免影响谈话的思路和流畅。 如果谈话已经有好一会儿了,记者还可以请对方喝茶,或者往对方茶杯里添一点开水等办法,把话头引上正题。

六:人物专访:

1、如何进行人物采访(参照传记作家的建议): 要善于发现最高尚的人身上的阴暗面,最卑鄙的人身上的闪光点。 要舍得花费时间。

追踪事件的根源。而采访的开端先询问对方的童年生活,往往很具启发性。 善于观察。

采访人生的十字路口发生的事件。

采访对方的感受和领悟。人物采访应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努力去提示一些经验教训。

2、可用于人物采访的20个提问 生活中(或在目前的讨论中),你什么时候最快乐?什么时候最沮丧? 什么样的事情,境况等等会令你感到生气,悲伤、高兴或害怕? 什么让你大笑或大哭?

你还记得童年时发生的大事吗?什么样的童年经历造就了今天的你——你的成功、你的失败、你的信仰、你的观念、你的个性、你的特点?

你工作或生活上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你目前正努力解决的是什么? 你经常接触什么样的人?包括你的配偶、其他重要的家人、朋友、同事、下属等等。 你常去哪里,以及怎样度过你的闲暇时间? 你的一天一般怎样度过? 在事业上以及在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观念、哲学、思想、对你最重要?你愿意为何而战?为何而死?为什么?你采取了(或将采取)什么行动来维护你的信仰? 你的梦想或幻想是什么?

你如何处理一些常见问题?如果有人侮辱你,你是奋起还击还是视而不见?抑或有别的解决办法?在出席没有一个熟悉的人的宴会时,该怎样表现?在超市、食堂前排队时,如果有人挤到你的前面,你会怎样做?

你的生活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是什么?

在生活中你感到最遗撼的事情是什么?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让你自己来概述一下自己性格特点,你准备说什么? 你希望别人记住你什么?

后期活动

一:深入采访的细致:

1、抓特点(1)看准形势抓特点(2)通过比较抓特点。横向、纵向

2、抓本质 :新闻深度

二、验证材料:

1、投入记者智力

2、进一步采访

“三角定位法”

三、整理笔记

1、整理笔记的重要性

2、如何整理笔记(1.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迅速整理2.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资料做标记3.对材料分类)

四、积累材料

1、积累材料的作用和意义

1、积累材料的方法(

1、勤奋读书、勤于摘录

2、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新闻写作概述

一.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依存:从活动程序上看,采访在前写作在后。

从活动的内在联系上看,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写作是结果,采访是手段;采访时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从活动性质上看,采访是认识现实,写作是反映现实。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 二.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与文学写作相比较,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最大区别 新闻写作:

1、以事实为根据反映事实原貌

2、在从事实出发的基础上,注意反映事实的技巧和艺术 新闻题材的演进和规范:

1、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是具有新闻特性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是新闻报道或新闻评价的文章样式。

2、新闻体裁的渊源

源自于文学:如通讯,就与古典记叙性散文关系密切。

3、现代新闻体裁的一般规范

(1)常规的、基本的体裁、报道性体裁主要以传达信息为主,用事实说话主要包括消息(News/Message)以及通讯(News story) 评论性体裁:主要是对新闻事件进行价值判断和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等等

(2)边缘性、交叉性的体裁

A、文学、社会学与新闻结合的体裁:报告文学、深度报道、其他媒体也同样可以运用文学手法来表现

B、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中的体裁,录音录像报道、现场直播、主持人节目、网络新闻体裁

4、新闻体裁的划分 (1) “二分法”

以新闻报道事实是否可以预知为标准:意内新闻、意外新闻 以报道事实和报道言论的关系为依据:事实报道、意见写作

以传播信息是否具有“事件性”特点为标准: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 以新闻事实所呈现的状态为标准:动态新闻、静态新闻

按照事实的性质、表现新闻的意图及新闻感应效果三者合一的标准:硬新闻、软新闻 根据新闻事实本身与对新闻解释之间的关系:纯新闻、解释性新闻 (2)“三分法”

A、新闻、特稿、报告

B、新闻、报道意见的社论、专栏文字 C、消息、言论、特稿 (3)“多分法”:13类45目法

消息

一、消息的基本结构

由六部分构成:标题、消息头、导语、躯干、背景、结尾

也有认为消息是五部分构成: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结尾 例题:第七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合肥拉开序幕

中新社合肥11月8日电 (记者 成展鹏)第七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8日至1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大会将通过招商对接、系列论坛、展示宣传、科普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发挥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和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的品牌效应„„ 一:标题:

(1)定义: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概括 (2)要求: 内容上,一语破的, 一目了然

形式上,一见钟情,变化多端 (3)标题的样式:

多行的新闻标题一般由主标题和辅标题构成,辅标题又包括引标题和副标题两部分

主标题:标题中的主要部分,在标题中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位置,一般用来指明消息中的最主要的事实和观点。

引标题:主标题之上,字号较小,“眉题”“肩题”,主要是从一个侧面对消息的主题进行引导、说明、烘托。

副标题:置于主标题之下的次要标题,字号最小,主要起补充、注释作用 (4)标题的性质:实题和虚题 不管标题的样式如何,必须有一个标题是实题:告知事件,以叙事为主,具备新闻基本要素;虚题内容则偏含蓄和抽象,透露出一定的愿望、道理、原则、态度、倾向等,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二:消息头

1、是消息的显著外在标志,以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

2、消息头的主要形式 (1)讯

以邮寄或书面形式递交到报社的新闻报道稿件 例:“本报讯”(本埠)

“本报重庆5月8日专讯”(外埠)

“中国青年报5月8日讯”(外新闻单位) (2)电

以电子手段如电报、电话、电传等方式发稿 例:“新华社利比亚10月24日电”

3、消息头的作用

(1)表明稿件的发出单位,显示新闻的“身份”,是版权的标志 (2)可以承担发表新闻稿件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3)注明时间地点,可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具有现场感 我国传统的做法是重视消息头

三:导语

(1)导语写作的重要性

“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赫伯特·黑德“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麦·曼切尔。媒体的激烈竞争现状也凸显了导语的重要性 (2)导语的功能和作用

披露新闻的实质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为消息的整篇报道奠定基调。“写作导语能够集中记者的智力,迫使记者决定新闻当中什么是重要的,他想强调什么;同时,记者写作导语时就能最终地确定新闻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样子。”——亨利·费厄利。吸引受众注意 (3)导语的形式 一句话导语 一段话导语 复合导语:

虚实相济。第一段虚写,造成悬念,第二段实写,抖开包袱,说明事实。 例:新华社哥德堡(1995年)8月7日电(记者杨明

马小林)爱德华兹大笑,爱德华兹大叫,爱德华兹兴奋得乱喊乱跳。

这位大器晚成的英国选手今天在第五届世界田径竞标赛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以18米29的辉煌腾跃创造了一项属于21世纪的记录。 (《爱德华兹创造跨世纪记录》)

通讯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将记者的主体意识和客观报道融为一体。

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是一种集合概念,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新闻体裁的总称。 通讯的历史溯源

通讯的基本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将记者的主体意识和客观报道融为一体。

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是一种集合概念,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新闻体裁的总称。

通讯的历史溯源

通讯作为新闻体裁的内在规定性:

1、通讯中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

这对记者的采访功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如何当场捕捉新闻的“生长点”,如何事后通过对知情人、目击者的访问来获取素材等。

2、通讯具有时效性

3、通讯报道的内容必须具有新闻价值 写人物要能打动人,写事件要能启发人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文体特征上)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详细、完整、深入是通讯文体的突出特征

2、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感性的素材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3、通讯的文体较为自由

各种笔法、各种结构、各种风格等都可以容纳在通讯这种文体中

4、通讯要求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通讯能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作者的价值判断、主张和观点 作者“以情入文”

6、通讯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

第7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社会消息:新进发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唤起人们某种情感的具体共同兴趣的“软新闻”。 新闻特写:就是把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用文学艺术等手法生动地再现出来的一中新闻载体。

背景材料: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历史的,环境的材料称为背景材料。 解释性报道:主要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它通过背景材料的大量运用,解释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其本质的意义。

动态消息:迅速及时地反映正在发生或亲近发生发现变动的单一性新闻事实的报道。 人物通讯:指以报道新闻人物为对象的新闻体裁,通过对人物事迹详细而又形象生动的报道,揭示其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从而使读者受到感染或启迪。

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就是一种冷静客观富有思辨地阐述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形式。

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对社会生活中新的事实,新的信息的发现和辨别能力,他是一种职业敏感。

新闻价值:新闻事件本身包含的能够引起公众共同关注兴趣的素质。

新闻策划:指新闻媒体遵循新闻规律,利用现在的新闻线索和背景材料。设计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方法,达到对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从而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隐形采访: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是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新闻进行采访。

标题:类型1单一结构,又称单行题,以简明文字表明新闻内容要求简明确切2复合题又称多行题,指有引题,正题,副题等三种标题组成的标题群 功能:1吸引读者的注意力2满足读者尽快获得信息3帮助读者尽快选择信息4帮助读者尽快理解消息题旨

形式:1谊事式,如实地以简明文字报告事实2颂扬式,用正面积极的方法,使用赞颂的词句作标题3比拟式,根据需要面采取拟人化等方式制题4疑问式,通过提问的语言来使受众注意5谐音式6引语式

导语类型:归纳性导语,描绘性导语,叙述性导语,提问式导语

主体作用:1注释导语更清晰2补充导语,更完善3满足受众使读者消费欲求得以平衡4利用分段,组织有序

背景材料:呈示原因交代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突显出报道的价值,丰富内容,提供知识,历史背景阐明意义,交代原因地理背景勾画概貌开阔眼界,人物背景证明身份。整合印象知识背景提供资料强化理解。

结尾:1硬新闻一般采取自然结尾法,即将事实信息写完,稿件自然结尾,2结尾时尽量不要在提出一个新的与报道主题关系不密切的事实或信息3倒金字塔结构可以不考虑结尾4避免用口号式的语言结尾,而应该是新闻事实,或者是新闻事实的意义影响等。

采访计划:1确定采访活动的意图目的2采访计划的内容:首先,确定采访的顺序和活动安排。包括:采访地点,采访时间,自己的形象,采访的次数,采访到额方式。其次,确定采访的主要方法最后,确定采访主要问题及提问的顺序,包括:采访的主要内容,确定进入主题的方式,确定提问的方式,确定提问的顺序,确定提问的态度,拟定采访的开头,过渡及结尾的方式。

简述通讯与其他新闻体裁的区别:1以严格的真实性与文学相区别2以报道的客观性与评论调查报告相区别3以较强的时间性与回忆录人物传记与消息相区别4以叙述描写的形象性故事性细致型与消息相区别。

简要回答消息导语的演变过程:1,1861-1865美国南美战争时期产生2,1865.4.14.美联社一名记者“总统今晚在剧院遇刺重伤”标志着人类历史第一次有导语3,1882年创办的《纽约太阳报》的美国著名报道人查尔斯戴纳为导语的发展作出了贡献4第一代导语:六要素式导语,即导语中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何事为何如何六要素5第二代导语:从六要素中选出一两个最重要的,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要素写成导语6第三代导语为“一句话导语”他以非一律化为特征7第四代导语:流线型导语强调自由和吸引力。他不是对全部事实加以概括,而是找富有吸引力的一点,将读者注意力集中与缩小,用几个轻松的段落组织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开头。

简要回答华尔兹日报的主要特征极其构成:主要特征从描写具体的事例入手,然后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题部分,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托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在呼出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上,进行主题升华。其结构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面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又层次的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新闻标题写作要求有哪几点?1标题要说出报道的核心内容,而且要准确2一意思不能重复,引题,副题应提供主题以外的更多信息3每个标题应包含一个动词4标题一般用主动语态5标题应用生动的新鲜语言6标题应当准确 倒金字塔结构的特征与优点有哪些?特点:层次段落打破常规:导语一般只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很少有过渡句和过渡段:保持含义和逻辑上的连贯性:叙述简略文字简练。优点:便于记者枪发新闻,便于编辑快速选稿分稿,组版,删节,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精华。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2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3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1连着在认识轮方面一致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起决定作用3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作用

记者在社会中的角色:社会守望者角色,信息传播者角色,文化传承者角色, 新闻采访过程中的思维方法:1联想思维:在重要时段中发现,“即时”新闻,2答疑思维:从公众疑问中探寻焦点新闻3超长思维:在常见现象中发觉热点4逆向思维:在常规活动中发现非常新闻。

第8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1、新闻采访定义及特点

定义:是新闻工作者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的社会活动,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特点: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公开性、连续性

2、新闻采访基本要求;

真实性、思想性、时间性、坚持用事实说话

3、全面、正确认识采访和写作的关系

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采访的目的。采访前要先弄清楚该采访什么,弄清楚采访对象的背景;另外在采访的过程,要注意采访对象的细小表情和行动、语言的变化,随机应变改变话题。在获得重要信息以后,要迅速记录。采访完毕,要尽快进行写作,趁热打铁。对采访过程中提及的关键问题,以及观察到的事实做一个生动的描述,但是不能虚假。

4、新闻职业道德定义

新闻职业道德,也叫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5、新闻职业道德的具体范围和主要内容

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

2、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3、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4、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5、摆正位置,不牟私利

6、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6、新闻敏感定义及具体要求

新闻敏感就是发现和捕捉新闻的能力;要求:

1、迅速判断某个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和传播价值的能力;

2、迅速判断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新意,是否具有生命力的能力;

3、迅速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受众兴趣的能力;

4、迅速地从同一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

7、新闻价值、新闻政策的概念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

8、新闻价值诸要素

新闻价值包括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等五个要素

9、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的关系

新闻政策的某些重要内容,若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就成了新闻法则。新闻法则属于新闻政策的范围新闻线索概念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

10、新闻线索、特点、获取渠道及注意事项

特点:(1)事实简略,要素不全(2)事实概括,不具体(3)事实不确定,真假不明获取渠道:

1、来自政府机关发布的信息

2、来自基层通讯员和受众提供的线索

3、来自记者发现、寻找、挖掘

4、参加各类会议,从领导讲话、会议文件和有关工作简报上寻找新闻线索

11、采访提纲内容。理解“创造良好访问条件”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采访提纲内容:一是采访计划,二是调查纲目;所谓采访计划,是指大体的活动步骤、方式,确定要采访的部门、人员名单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所谓调查纲目,是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记者要在短时间里,面对访问对象,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所需要的事实材料,的确是难。主要是采访对象的复杂性。

1、商定较为适宜的访问时机。 (1) 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2、设计得体的仪表风度。

3、讲究文明的言谈举止

4、调解融洽的访问气氛

5、摆正合理的相互关系。

6、穿插丰富的形态语言。

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12、平时准备与临时准备的主要内容

1、平时准备 (1)理论准备(2)、政策准备(3)、情况准备(4)、知识准备

2、临时准备 (1)、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材料,打有准备的仗。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距。 (3)、拟定采访的计划和调查提纲。 (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13、提问有哪些形式及注意事项

形式:(1)问答型对话 (2)交谈性对话 (3)、说服性对话(4)争辩性对话

14、现场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功能。现场观察的注意事项

1、看对象

2、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3、抓住要害,突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4、提问要具体

5、提问的方式 (1)问答型对话 A、直接切入法B、间接探问法C、倒金字塔法D、正金字塔法 (2)交谈性对话 A、借题发挥法B、巧转话题法 (3)、说服性对话 A、含蓄点拨法B、迂回包围法C、启发诱导法D、假设条件法 (4)争辩性对话 A、穷追不舍法B、直逼要害法C、先发制人

15、采访记什么?记事实要点、关键点

16、用事实说话、新闻根据、新闻由头定义

用事实说话,更多地用在新闻和事件报道上。指忠实报道事实,传递传播者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怎样用事实说话:就是写出事实把事实说清楚,即“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新闻的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新闻的由头只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

17、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坚持真实性、坚持时新性、坚持思想性、坚持简明性

18、新闻报道真实性要求的具体内容

(1)不仅要做到具体事实的真实,而且要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以及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努力做到整体真实;(2)不仅要反映事物的外部状况,而且要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3)不仅要反映事物的个别现象,而且要反映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

19、新闻的分类 新闻的体裁分类

第一类:是我们最常见的消息,如报纸上的本报讯、广播中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电视节目中的新闻联播。第二类:是专题类节目,如报纸上的新闻背景分析、广播中的广播讲话、电视节目中的焦点访谈等。第三类:是新闻评论节目,如报纸和广播中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电视讲话和电视评论等。新闻体裁:消息类、通讯类、评论类 20、报道方式概括 :概括事实、精选事例、再现场景、对比衬托

21、新闻报道内容构成 :1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22、新闻语言的特点:具体实在、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23、新闻报道为什么要交代新闻来源:为了显示其报道“真实”、“客观” 、“可信”,丝毫不带个人观点或态度,记者通常不仅对新闻事实,而且也对有关的言论、观点、意见等一一说明来源

24、新闻跳笔的运用在新闻报道中的意义:新闻跳笔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笔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意义: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加大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25、新闻体裁与新闻报道方式的区别

26、消息特点,认识消息构成:特点:快 实 新 短。构成: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材料和结尾

27、消息导语与消息结构:消息的导语是一条新闻的开头,具有开导 启发 引路的作用。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

2、对比式结构3时序结构4并列结构5悬念式结构 6 散文式结构。

28、通讯特点,消息和通讯的区别,通讯的类别与各自特点

通讯特点: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通讯种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 风貌通讯

29、新闻特写的特点:(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2)浓淡相宜,真切再现(3)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30、专访的特点: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

第9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知识修养的范围与内容】

A 理论知识修养B 新闻专业知识修养C 基础知识的修养 【范长江】

范长江的西北采访活动的实施是当时的局势促成的,1934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七月范长江开始了西北之旅。西北采访活动奠定了范长江在中国新闻界的地位,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二是即将成为抗日大后方的西北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成功地启示A厚积而薄发,在采访前做大量的知识与资料的积累。B 超高的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C 充分运用眼睛明察细纺 【邹韬奋】

1933年七月到1935年八月,邹韬奋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流亡国外,将流亡做成一次旅行游记。 成功原因是:采访的主题紧紧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一切采访活动都围绕弹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民族的出路何在所展开。多层次多侧面的深入采访,并且将静心观察与审慎思辨贯穿于采访活动的始终,从而解释问题的实质。邹韬奋能熟练的应用英语,还自学了法语德语俄语。 【第一个报道日本投降的人】 曾安波 【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必须真实。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4.新闻中涉及的任务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5 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新闻小故事要求】

1取材范围小。2人物事件要真。3故事情节要奇。4涉及褒贬要慎。5表现形式要活。6语言文字要实。 【风貌通讯】

用以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一般用于反映某个地区,单位发展变化中的新貌,从而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风貌通讯代表

范长江

风貌通讯采写特点要求A 强调一个跑字 B围绕一个变字C 融进一个情字 【社会新闻】

反映社会生活,社会会问题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俗称“8小时以外的新闻”,即工作,上班及以外时间发生的新闻。 【文艺新闻】

以文化艺术及娱乐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连续性报道】 定义:对新闻人或事件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收到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以形成舆论和引起社会关注。 【专访】

对新闻人物或者单位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分为人物专访,事件专访,问题专访。 人物专访:新闻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

1精心选择人物2准确把握时机3合理安排观察4注意谈话纪实5控制访谈方向 【人物通讯】

较详尽的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分为三类:一类是先进个人与集体的。如《热泪为什么一次次滚落——任长霞真情一生震撼采访记者》(任长霞传奇)另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甚至是后进与反面人物。还一类是反面文章反面人物正面做的报道,如《歌声,在大墙里回荡》、 【经济报道经济新闻】 1抓问题2抓事实3抓角度4抓趣味5抓通俗

多进行形象比喻 进行解释说明 采用数字换算 多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 【政治新闻】

坚持三个立场: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坚持社会主义的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建设;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 实事求是保证事实B作风踏实深入实际C 宏观选题微观选材D 知识广博善于社交 【新闻背景】

作用与类型:1衬托型(也称深度性背景材料):提供一些鲜为人知更接近事物本质与真相的材料,与一般性的现实材料做对比衬托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厚度。 2解释性(诠注性背景材料):本着新闻报道一切以受众接受和明白为原则,凡是报道中涉及的可能使受众产生的不解困惑的事实,记者应适时提供这一新闻事实所产生的原因环境和条件等背景材料,帮助受众解惑释疑。 3启示性(引发性背景材料):记者在报道中不直接发表议论做解释,只是客观地摆出一些材料。看似与报道的主要事实无直接联系,但含义深远,其引发的弦外之音与该报道的主题有着更为密切的逻辑联系。这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处理方式收取的正是潜移默化的功效,能调动受众进入宽广的思维空间,进而品悟更为深层次的报道内涵。 【导语的主要类型】

1叙述性(直叙式导语,概括式导语)2描写型(白描式描写手法)3议论性(政治性历史重大事件发现成果等)4橱窗式 【新闻结构】

1倒金字塔式(打破叙事常规,呈“头重脚轻”之势)2时间顺序结构3悬念式结构4并列式结构。

【新闻材料】

第一手材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获得的材料,没有中转环节)。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者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不是记者亲眼所见,所以真伪的验证格外重要)第三手材料(记者通过知情人口头或者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常常在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不在现场,等记者到现场现场却时过境迁,这类材料真伪更加验证重视) 【新闻主题】

即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在深入采访中,记者应怎样抓取事物的特点】 看准形式抓特点,通过比较抓特点,选择角度抓特点 【验证材料的严密】

1投入记者智力2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 【现场观察的注重】 就是指记者用眼睛采访。 【提问的三种形式】

1正面提(两种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二是干部学者演员运动员外宾等,前者因为熟悉或者则是因为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顺应性强,容易领会记者意图,再则他们公务忙过于寒暄反而会显得多余)

2侧面探(性格内向,心理有话但谦虚不愿意说,想谈不知道如何谈,认识不到哪些是有价值的采访对象) 3反面激 【采访对象采访前的心理分类】

性质内容上:1先期性心理2临访性心理

表现形式上:1积极配合型2一般协作型3蓄意应付型 【采访准备】 A平时准备

理论的准备,政策的准备,情况的准备,知识的准备, B 临时准备

收集新闻事件和任务的相关资料

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提纲 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6通过互联网搜索 【报道思想的明确】

新闻传播媒介在一定时期内或者阶段内为了达到预期传播目的而制定的新闻报道工作的设想,意图。所谓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 它包括报道的范围,内容,重点,具体要求。记者进行采访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思路。 【新闻价值的定义】

指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偏重新闻政策,忽略新闻价值 只求新闻价值,不顾新闻政策 【新闻价值的诸要素】

1重要性2显著性3时新性4接近性5趣味性 【新闻敏感度作用】

1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2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有价值的信息。3有利于新闻报道的最佳角度。4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新闻敏感定义】 又叫新闻鼻,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感知能力。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消息与通讯的异同

1表现对象不同2表现手法不同3人称不同4结构布局不同5篇幅长短不同.

第一章

【消息与通讯的异同】

1、 表现对象不同:一般情况下,消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事,而通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人。

2、 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以叙述为主,讲究简洁明快,不要过多描写,议论和抒情。通讯在叙述为主的基础上,主张与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各司其职。

3、 人称不同:消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记者不直接在新闻表述中出现。通讯则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兼用,特别是在访问记或新闻特写中一般常采用第一人称。

4、 结构布局不同:消息的结构形式主要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的结构形式则要比消息灵活自由得多,别具一格,主张创新。

5、 篇幅长短不同:消息因为简洁单一,故篇幅较短,通讯社记得方面比较繁杂,故篇幅相对较长。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 反映在活动程序上。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程序不能颠倒。

2、 是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来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采访报道是第二性的,

3、 反映活动的性质上。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4、 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第三章

【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新闻鼻】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1、 重要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

2、 显著性:是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

3、 时效性:是指新闻发生的根据 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 最起码的特质。

4、 接近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

5、 趣味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是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符合新闻政策,两者兼备就报道,缺一就不报道,两者之间应当相辅相成,互相制约。 【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

1、 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 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 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 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累积

5、 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6、 通过互联网搜索 【采访的准备】

一、 平时准备:理论、政策、情况、知识

二、 临时准备: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

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 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对方心理的明晰】

一、 掌握采访对象心理的必要性:可以使访问准备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

二、 采访对象采访前心理的分类:

性质上

1、 先期性心理: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

2、 临访性心理:接受采访请求之后的心理 表现形式上

1、 积极配合型:积极提供素材,显得十分主动。

2、 一般协作型:公事公办,采访活动平静无高潮。

3、 蓄意应付型

上一篇:村镇银行笔试下一篇:积极分子思想汇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