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2022-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会面临一定的任务,而要更好的完成任务,拟定工作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书写工作计划有哪些要求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初中历史教学也可以很“美”—————乡镇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是一名长年担任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老师,说到工作的时间和年限,多少也算得上中年颇有点经验的教师了吧,记得上初中的那些日子,总是在善意的“哄骗”着学生去学历史,初中的历史学习是很尴尬的,初一学生喜欢学,初二学生不愿学,初三学生都不学,每每教师走到教室门外,感觉不是去上课,而是要去和学生在纪律上、在学风上要不断的去理论甚至是争吵,一节课下来,辛辛苦苦备好的课,没有机会去讲,也没有人去感受知识的魅力,教师工作没有感到存在的价值,更没有什么心理上的认同感,上了初中的历史,感觉人生都空白了,那么,很多时候我就在问自己,初中历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现在的我,虽然已经脱离让我觉得尴尬不已的初中历史教育,但是面对高中历史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觉得是应该借着课题的名义,认认真真的、全面的甚至是深刻的去反思一下,我们初中历史教育的问题,寻找一个初中历史教育的正确方向,找到初高中历史衔接的最佳解决方法。那么,本文就是通过笔者为首的课题小组走访了很多的初中学校,了解了初中学习历史的现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对初中历史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调查和分析。

一、初中历史存在的问题,最实际的是从高中历史教学中反映出来的;

常年在高中历史一线教学的老师们,尤其在高一年级的时候,会有一个很普遍的感觉,就是时时感到时间严重的不够,因为你要给学生“补课”,“补”什么“课”呢?补初中的历史课,很多简单的历史概念、历史阶段、分期,就连觉得但凡是中国人都该知道的代表性的事件都不知道,也就是高中教学出现的严重问题,说明初高中知识的链接断代是很严重的;走访到四中和三中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时,他们对刚进入高一的学生进行历史知识问题的摸底,当问及到威尔逊、亚历山大二世、俾斯麦、旧民主主义革命、工业革命等初中历史知识时,回答正确率为5%。就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长城的起止地点回答正确率也仅为35%,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象了?我们课题小组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到了织金县的八中、七中、四中和三中四所学校,请班主任帮忙让学生去填写了初中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表,根据两天的调查和统计得出以下数据:

75%的学生认为,因为中考不考历史,实行学分制和开卷考试,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历史;

22%的学生认为是学校和班主任对历史不重视,包括教师也没有认真教,历史课经常变为语文和数学课,而且即使上了历史课,也是敷衍了事,草草结束;

还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喜欢学,历史太枯燥,学了历史也没什么用;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原因有三,也就是没兴趣、不重视、不考试,而不考试则是学生不学历史,是不重视历史学习的最主要的原因。由此可见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中国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初中历史教学的根源,在应试教育下,考和学结合亲密异常,但是导致的结果,就历史一科而言就是知识断代、空档的严重,国家底蕴的丢失。

二、追根溯源,找寻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学校、领导、家长的不重视

在初中学段,历史学科过去甚至现在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叫“小三门”,教师不教不行,那是你的饭碗;学生不学不行,因为教育部要求的,但是学了没用,又没有实际的分数,在中考中的地位是可有可无,所以被认为是门“副科”、“小学科”,各级领导相对忽视,在很多学校的课程表上,历史课所占课时往往不足,而且课程大多安排在学生容易疲劳的下午。

家长也会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考试又不考历史,有什么学法?这些副科就当放松学着玩玩,没必要当真,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语数英上面,给学生请各种各样的补习教师,买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但是其中历史不会有一分一毫的存在。

(二)历史教师的自我催眠和自我“堕落”

对于学生来说,反正历史和自己的升学没有关系,学得好与不好都没什么大碍,因此在上历史课的时候不主动地、甚至是拒绝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把历史课当成自己的消遣课,希望历史老师多讲点历史故事,或者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做别的学科的作业;更有甚者把历史课上成休息课,教师本着直接的职责去维护教学秩序,结果会遭到学生的讽刺、挖苦甚至是辱骂,教师得不到起码的尊重。那么,在这样一种尴尬的教学环境之下,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还是热情高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之后,逐渐心灰意冷。

三、对初中历史教育的建议

历史,是一个国家文明传承中的精髓,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才是做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前提。历史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沒有那个国家会不去重视自己国家的历史,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国家的底蕴所在。那么要如何改变当前的现状呢?笔者以为应“对症下药”,采取如下对策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以人文主义为方向,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和终身发展。有一句话讲得很好,“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一个国家要想消灭它,最好先把他的历史去掉,其实就是我们讲的愚民吧,日本人在打中国的时候,对沦陷区的统治不就是这样?德国二战占领法国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其实历史的重要性是世人皆知的,可在功利性很强的现代社会环境中,大家关注的往往是那些影响学生将来在社会层级流动中地位的高利害学科,历史再“可以使人明智”,也只能被打入“冷宫”。

(二)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和升学考试制度

中国从科举开始,一直都是应试考试的模式,这是中国的传统模式,影响深远,所以既然学业考试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学生就走向哪里,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毕节市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和升学考试制度上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革,比如讲历史可以以社会化考试科目的形式出现,通过每学年的统一考试,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检测,三年考试要进行累加,以平均分的方式分比例计入中考成绩,而且考试的方式要以闭卷进行,当然本着人文主义,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考试可以

作者:黄静

第2篇: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教学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人物的客观分析和讲解还相对缺乏,大部分学校尚未客观针对历史当中出现的历史人物进行必要分析。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历史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亦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的方法。文章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分析的必要性展开论述,重点针对初中历史中历史人物的教学实践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人物 教学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往往出现许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于这些事件和人物,师生都应该给予一定的评价和客观的分析。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进行人物分析的时候,容易彷徨,无从下手。抑或受到课本教学内容的影响,加之自己缺乏对于人物的独到见解,因此分析的过程缺乏自主性和探究性,也没有体现出初中历史教学的本质要求。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往往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就要求学生更多地去阅读历史课本和相关的历史拓展教材。但是许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大,加之历史学科主要是针对历史事件的重现和反思。所以学生不可避免有一种历史局限性和枯燥感,很难真正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思考,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通过多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评价,既全面科学又不失真实。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可以从其功绩和败笔两个方面分析,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既没有颠覆历史,也可以更加客观地对人物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相对科学和严谨的思维模式。

(二)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历史学科的许多知识往往都可以应用到现代社会发展当中,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从正面的人物身上,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正直和善良,感受到更多的正能量。相反如果是反面人物,学生应该明确其身上的弱点和错误,更好的注意和吸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进而在人生的发展轨迹当中少走弯路。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任务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健全的人格和品质。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教学实施

(一)历史人物教学实施的理论

1.说明人物的社会称谓

说明人物称谓是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述的首要要求和基本环节。例如,郑和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发展当中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这样一个总领式的概括往往可以从整体上体现出历史人物的社会称谓,并且开门见山地讲述了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2.对其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历史事件的分析是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如秦始皇修建长城,建造阿房宫,但是焚书坑儒、暴政使得国家灭亡。对其功绩和劣迹都有客观的讲述,这也是历史人物一生当中重要的事件罗列,对于历史人物教学有着依据的作用。

3.明确体现个人对于历史人物的看法和评述

初中历史中历史人物的教学,个人的观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亦是重要的论证标志。先前的铺垫和内容主要是对历史人物进行宏观的历史介绍,但是对于其独特的认识还是应该由学生自己阐述。例如,某学生可以评价“我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明君,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也是我国历史发展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皇帝之一”。这样的观点陈述更加有利于实现对人物的客观评述。

(二)实践操作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历史人物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评述历史人物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进而具备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和思维模式。图文并茂的教学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慷慨激昂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格,进而对学生的发展和历史的学习带来帮助。

2.设计相关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安排是辅助课堂教学内容开展的,因此布置开放式的作业,对于初中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意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通过课堂教授的方法进行评述,让学生对练习,进而掌握方式和方法。另外还可以依据地理环境开展教学。

3.开展相应的辩论会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必然是客观的,因此也就具有两面性,既有功也有过。所以开展辩论会是非常好的一种评述历史人物的方法。正方充分找到历史人物的功绩,而反方更好的抓住弱点,提出劣迹,形成鲜明的对抗。对于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了这一历史人物。

三、结束语

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和评述历史人物,有助于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历史学习内容进行把握,进而更好地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更好地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高久红.基于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历史人物价值引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许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杨历春.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兰芳群.谈初中历史课中的历史人物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8,(03):64-65.

作者:侯淑娟

第3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应用探究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历史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改变,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历史地图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目标的重要部分,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其在近年中考考题比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应用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历史地图 初中历史 应用探究

地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以形象的符号模型表示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与动态变化的图形。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受自然条件、生存环境等地理因素影响的,历史地图是我们研究、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一、历史地图概述

历史教学地图是一种专门性的为适应教学需要而编制的特殊图种,涉及历史学、地理学、制图学、教育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与要求,它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其载负的图形信息能够收到文字表达难以实现的直观效果,与教科书紧密配合,是取得历史最优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之一。历史地图是用地图语言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状态的特殊形式。

二、历史地图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学生历史空间概念建立。古代的大部分经济形态都是属于农耕社会,农耕社会和现代经济社会对于地理位置的呼应上有所不同,经济及社会人文受到了地理位置的影响,强弱有所区分。充分把握历史空间的意义是历史这一学科最基础的部分,而历史空间这一概念的创建,则可利用历史地图作为连接。

2.通过简化思维流程,提高学习兴趣。历史地图以简单明了的符号语言绘制成生动形象的地图,并以此反映某一历史现象及历史事件的发生情况,并且使用同心圆概括了历史事件的发展态势,在这种与历史环境交融的方法方面,历史地图可以补充教材文字和内容不足,宏观和整体展现历史教学的相关内容,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水平。

3.历史地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以中国史第三册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其中有一幅绘有英军侵华的年代及路线图,并标明了中国军民与英国军队抗争的主要位置,以及战争失败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等。在历史教师教会学生如何解读历史地图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历史时空变化的敏感度,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地图的解读充分了解历史的变化过程及结果,提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并将抽象的历史知识更加具体化。

4.历史地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地图是一部史诗和树状的线索。在对历史地图内所蕴含的知识进行总结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放于现代世界进行学习与应用。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通过学习历史,使用探究的方法,实现对于未来的理性思考。由于历史地图的高度和凝练性,可以帮助初中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行有效的独立思考,感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对立统一性。

三、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历史地图进行动态展示,可使学生走出课本,用感官学习历史、理解历史,充分调动注意力,引起学生注意之后的历史地图,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于知识重点的掌握。例如在学习《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时,课文中提到了人类早期活动繁衍的地理位置,教师可让学生观看配套历史图册的第二页,引导学生找到元谋人、周口店人的活动区域,并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你们知道地图中的小红点代表什么含义吗?”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通过学生阅读不断深入,学生能够发现地图旁边的图例上明确标注了小红点代表我国境内其他的远古人类遗迹位置,从而让学生知道更多远古人类的遗址分布范围及规律。

2.结合教学难点重点精读历史地图。利用教学的教材资源分析,在课文内容之中,深入浅出的插入合理的历史地图,是有效教学方法手段。结合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仔细分析对比历史地图,对于同一个问题进行反复的强化和分析。例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就是一幅绘制十分复杂的历史地图,我开设“重走长征路”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毛主席的《长征·七律》为参考,结合课本中所提到的紅军长征相关史料,参照历史图册中红军长征路线图自己绘制一份囊括了红军长征期间所经过的重要时间、地点、战役、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历史地图,在完成后进行同学之间的互评,教师再进行整体的评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

3.通过历史地图回溯巩固历史知识。中考试题中会出现历史填图题,但是这些填图题,不是为了一个知识点设置的,而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根据历史史实的分析推理能力,在学习历史地图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地图的横向和纵向脉络,利用学习地图的时机,巩固历史知识,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与时政内涵的理解。如《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教学中讲到“交子与会子”时,笔者提问“北宋初年都城东京使用什么货币”?有些同学发现小标题上的文字,便不假思索地说答案是“交子和会子”,而笔者就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历史图册中的《北宋中期货币使用区域示意图》,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利用历史地图,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阅读历史地图,还能通过地图的表面信息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从而获取更深层次的隐藏信息。

4.结合共性整合多类地图。在历史教师进行历史地图的讲授时,应当将全局与局部解读相结合,不仅要进行全景图的讲授,还要注重细节图的学习,教师应当让全图与细节图形成互补关系,让现代与历史交相呼应,让初中生在思绪的海洋里,以畅想的方式,完整地感受历史视野和历史的美感。例如:《秦朝疆域》图中,让学生对比图中的江水、河水,便能了解现代的长江和黄河,通过对国界、海岸线的对比分析,便能够对秦朝疆域有所了解,并明确认识到古今海岸线是存在一定区别。古今对照功能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地理方位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历史空间发展的规律。

总之,历史地图既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历史资料,又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正确使用历史地图,才能充分发挥历史地图的教学价值,才能有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优化和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左玉芬

第4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浅谈

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历史教法浅谈

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要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积极参与,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状况。这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但是,现在初中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是:历史不列入中考的范围,属于“副科”,学生、家长不重视,对于一些好学生如想取得好成绩,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啦,所以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加上初中的学生本来就没定性,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按传统的教法,重在落实知识点,“填鸭式”的教学,怎么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么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么可能做到以学生为主呢?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开动脑筋,根据教学内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来谈谈在这几年教学当中我觉得比较有效的一些教法。

一、分小组竞争

争强好胜是年轻人特有的天性,初中学生好胜的特点尤为突出,教师如能利用好这点,把它运用到教学上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上课的时侯,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把每个小组的组号写在黑板的右上角。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设计好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哪个小组的成员回答对了一题,我就在黑板上相应的组号下面画一五角星。一堂课后统计看哪个小组获得的五角星多,这个小组就评为这堂课的优秀小组。这样,学生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就会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二、表演历史短剧

善于表现,勇于表现,想吸引别人的注意也是年轻人的又一特性。在课堂上我

们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能表现自己。表演历史短剧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如我在上《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有一目“赤壁之战”的内容,我就让学生扮演剧中的历史人物,把这历史事件表演出来。台下的学生除了欣赏台上的同学表演之外还要思考问题“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少胜多,打败曹操的八十万大军?”。通过这样,不仅把沉闷的历史课堂搞得生动活泼,而且也让同学们掌握了历史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表演才能,更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三、开展课堂小辩论

除了历史短剧,课堂小辩论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例如上宋金对抗这一课时,

关于“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就可以让学生展开一场小辩论。为了辩论,学生必须掌握课本相关的知识,这就要他注意力集中,认真看书。而且通过辩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民族英雄”这个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他的口才。在我们的史学界上对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观点是有不同说法的,所以这种辩论的形式是我们在课堂能经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辩论学生不仅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四、撰写历史小作文

对于一些没什么难度,平铺直叙的课,如果教师也是按课文简单的复述一遍的话必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这样的课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握,然后通过写小作文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例如上《宋朝文化》这一课时,我就

用心爱心专心 1

以 “假如你是宋朝人,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为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学生为了完成这篇作文,必须掌握宋朝的相关知识,所以他就会认真的阅读课本。从交上来的作文看,同学们完全超出了要求,如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宋朝,遇到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和他们把酒作诗等等,发挥的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这种做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五、学做小教师

对与一些难度较小的课,我们还可以选择让学生来当“老师”的方法来处理。我们可以指定一俩位同学,让他先备好课,然后由他们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看到是自己的同学来当“老师”,他们就会觉得很新奇,很有兴趣,上课时也很配合,甚至想些问题来“刁难”一下小老师。而上课的同学也能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同时在备课时候也了解哪些知识是该掌握的,这对于他自己复习也是有帮助的。

“教有法,但教无常法”,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教师应该多用点心,研究教法并灵活运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愿意上我们的历史课,喜欢上我们的历史课。

用心爱心专心 2

第5篇:初中历史教学随笔历史学科

初中历史教学随笔——历史学科 蚌埠第一实验学校 陈光进

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历史事件是既成事实,且已有定论,现在所用的课本中, 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所述的史实,往往忽略了纷繁的历史事件对其的影响,那么作为教师的我,究竟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注意渗透对创新人格的培养,既要创新,又要抓基础,毕竟要进行中考。所以在教学中既要传统教学,又要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课堂是民主平等的天地”、“没有学生不可以提的问题”等观念。如果教师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单一化、公式化、标准化,这样教师不当的目标观、质量观、方法观将对一个班的学风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就会被压制,创新灵感被扼杀。平时多鼓励学生大胆陈述已见,正确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倡导认识多元化。教师在精心营造有利于滋养创新个性的空间同时,要给予学生发表已见的机遇,使学生有积极主动发展的时间。创造安全自由时空,使创新之花在适宜的土壤中成长。

我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问题激疑、复习导入、巧设悬念、故事感染、新奇引趣、音像图示等各种方法,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动机,营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情境,则是启迪创造思维,培养创新人格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学中可让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鼓励创新,提倡不同的答案。在历史教学中,要经常开展讨论或辩论,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发展鲜明的自我个性。例如教学《戊戌变法》一课中,“为什么要迫切进行变法呢?”可先进行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一个开放性问题:“甲午战争后,中国缺什么?” 通过讨论、争论形成共识:甲午战争后,显示出中国文化教育科技国防等方面的薄弱,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图强,实属国家当务之急。历史课堂教学中若能经常形成辩论、探讨气氛,学生从敢“破”敢“立”,到善“破”善“立”,其创新型人格将组织着个体对环境的习惯反应,将持续影响其对事物的态度。例如在教学《洋务运动》中,组成两大小组,正反两方,进行辨论,课前查找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在课堂中围绕问题,畅所言,抒发自己的感受,也从中体会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变化和对中国历史的变化。教育论文

部分课内课完全转变为探究课,全部由学生主持,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形成技能,展示个性,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创新。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是落实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活泼发展的有效措施。让学生感受新中国的逐步强大,与外交事业的发展紧紧相连,更珍惜今天的不易。

第6篇: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三亚中兴学校

孙敬云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新的教学任务摆在面前,如何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为了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做出如下计划。

一、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对教育问题的具体看法与认识的集合,它包括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等。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与教育策略,并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最终转化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历史课程准》等指导性的文件,树立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发展。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具有牢固的课程目标意识。历史教学中所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就是全面贯彻落实课程目标。即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主体参与,发展个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换言之,课程的根本出发点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现实中的发展,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作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首先我要把教本吃透,认真研究课标,了解学生背好第一节课。其次要多看一些有关教学的课外书籍,及时的了解史学方面的新观点,开阔视野。另外还要钻研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争取全面有机地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

(二)改变过去过多地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过多使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以后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我要做到:一是要精心设问置疑,探究由疑问开始;二是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既要鼓励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又要提倡“交流——互动、以及民主和谐的合作学习的氛围。要建立起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要善于处理教材,选择进行对话的“话题”,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我要多次带学生到电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为再现历史事件中典型的故事情节。我要让学生表演历史剧,这种方式将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保持了学生学习的旺盛热情。

(四)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变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五)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历史教学中,改变以往每节课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全班每一个学生,结果使学生吃不了,优等生确吃不饱的弊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2 使每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活动。

以上是我在新学期做的计划,其中可能存在着不足,新学期任重而道远,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高。

2018年2月28日

第7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又一个学期结束了,通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可以提到当今热点布什再次当选总统,但美国历史上没有连任三任的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可以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8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作者:李保兰

来源:《学知报·教师版》2012年第43期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们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善于独立思考。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

第9篇:初中历史教学总结

陈志斌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俩个班和初一一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及成效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历史优化练习等等。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

2、精心设计学生练习。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精心准备课堂练习,设计开放性课外习题,制作历史手抄报、电脑报,历史手工制作等,使学生动手动脑。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严抓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且养成了主动复习、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分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减低问题难度,增强其自信心。

6、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历史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

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世界历史近现代史到中国历史近现代史中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7、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的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高分不多。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期末考试题下一篇:我的爸爸很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