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进校园宣讲

2022-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十九大进校园宣讲

十九大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建与校园内涵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柳州新建本科高校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及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设想,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参考依据,促进社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 转型发展 学生党建 校园文化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Szjy2017-06。

十九大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协同、创新、高效发展。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切实完善机制,多举措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与科学性。因此,加强学生党建与校园内涵文化建设对于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与学生党建是新时代大学发展必然趋势

十九大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在学校环境中,由学校党政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相互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它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精神文化等四个层面。大学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重要部分,构成了大学校园的文化个性特征。大学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深层最为稳定的核心因素,是校园文化的文脉。

在数字化信息化市场冲击下,大数据运用到大学生就业竞争、人力资源市场、生源市场使得高校卷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洪流之中。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是高校发展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大众化、泛娱乐化下,当代大学生们深受大众文化的熏陶,对精英文化具有很大的侵蚀性。积极引导大学文化内涵建设发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大学校园更加注重文化氛围与传统文化价值引领。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承担着引领校园文化创新建设的重要角色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原则,积极宣传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加强政治引导和调控校园主流文化价值。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师生员工和学生群体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引领人,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积极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和健康发展,使在校的大学生们爱国爱党爱校,在良好的品质熏陶中得到心灵上的升华。同时高校要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培育大学生们营造热爱学校、关心班集体、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敢为人先奉献他人的良好校园风气。

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使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事情,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必须发动与调动所有人员广泛参与,才能取得实效。在党的十九大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要明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价值引领五大职责。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气质,把校园内涵文化建设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高校学生党建引领和创新校园文化价值引领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党组织建设对校园文化创新的引领和推动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加强学生组织与社团带头作用。学生社团组织作为学生课外获得的实际载体,社团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学校文化的有效建设。通过对党组织的建设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正确引领,发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与积极性。2.引领校园文化和谐校园的建设。

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是衡量大学生党建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引导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大学校园的开放性、包容性教学与扩大招生学生规模,一方面带给校园“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的学风与校园风气,另一方面也给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带来了不少问题。由于校园学生的人数增加,不少学校都在强调新建校区,无法顾及到校园内涵文化建设,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而忽视了软件设施的发展。因此,学生价值取向的高低决定着校园内涵文化建设的程度。高校的校风、学风、教风直接影响与体现着这所大学的党风和校园风气,而这一所大学的党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又直接影响与引领者校风和学风的建设。

总结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内涵文化建设工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只有各高校重视并行之有效的内涵建设,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本与文化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枬.教育的意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董阮建.信息化背景下广西高校设计专业基础实践课教学的课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董阮建(1987年8月-),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思政教育、工业设计。

作者:董阮建

第2篇:近十年来民族文化进校园研究综论

[摘 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学校教育的形式进行传承与发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种路径创新。近年来,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全面铺开,随着民族文化进校园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术界有关这一活动的各种研究也愈益增多。

[关键词]民族文化;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种路径创新,是唤起青少年学生民族文化意识、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自觉的一种具体方式。民族文化进校园通过将民族文化教育与社会义务教育相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校教育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接触范围。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影响力,围绕着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理论探索和学术研究领域也出现了大批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知网等学术期刊网络资源进行整理,自2007年以来,有关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研究文献有250余篇。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分别从具体案例、专项文化、实施策略、理论探讨等不同视角,从民族学、教育学、文化学等不同学科背景出发,对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民族文化教育与传承

陈兴贵(2005)认为基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为起点的多元文化教育,对于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①孙杰远、黄李凤(2007)在对广西龙胜侗族、瑶族地区进行实际调研基础上,发现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这一变化正在持续,进而认为应不断调整学校教育,以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和民族成员的精神需求。②曹能秀、王凌(2007)认为促进学生了解和掌握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③同时,他们(2009)还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和教育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交互作用关系,前者从知识与技能、智力、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等方面对教育产生影响,而教育在心理传承、文化保存、传承质量等方面对民族文化产生相应的影响。④张俊豪(2008)分析了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通过教育推动民族文化传承提出了相应思考和对策。⑤谢红雨、肖荷(2017)从文化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了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教育所独有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和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途径。①

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共同记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别的民族的重要标识。在全球一体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原本相对封闭和独立的民族文化空间被打破了,依托于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外出打工接触、旅游产业引入等方式,新的价值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文化产品不断涌进,民族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和冷落,优秀民族技艺濒临后继无人之危机。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就日益受到国家关注。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一直都是教育的核心宗旨,因此,作为从事文化传播与传承专业机构的学校,自然也就承担起保护与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民族文化丰富和充实了教育的内容和范畴,教育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传播与传承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对策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重要工作,涉及学校、家庭、传承人、学生等多个参与主体,涵盖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不同教育形式,因此,探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可行路径和有效对策自然也就成为相关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吴正彪(2008)基于法律的视角,认为立法手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②以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合理开展。黄胜(2009)从水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提出通过积极贯彻落实有关民族文化教育政策、水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水汉双语教学、水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活动等方式,努力构建水族文化传承的长效教育机制。③进而形成对水族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性、全面性和多方位的教育、传承与发展。杨俊(2009)认为民族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而不同地区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同样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针对性,但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并探讨了推动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具体路径。④杨丽萍(2011)通过研究发现政府部门、专家學者和教师等不同群体基于各自的角度对民族文化进校园提出了不同的理解,要保证这一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需要得到政府、学者、老师和学生等群体的密切配合。⑤张泰城、龚奎林(2012)认为与政府、企业、剧团、文博等单位相比,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个维度上具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然优势,因此,高校应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园文化活动两条路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在与西方文化的话语权争夺中走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⑥罗佳(2015)从民族民间音乐入手,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二中进行实地研究,认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校园,不仅仅是简单的传统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进校园,这些音乐形式所产生的文化环境、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也要进校园。⑦孟立军、吴斐(2014)结合贵州省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地调查,探讨了如何优化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问题,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①

从目前关于民族文化进校园相关路径研究来看,一则从具体的个案调查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与路径思考;一则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民族文化进校园做一定的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对策构想。然则,民族文化进校园作为一项实际工作,真正需要的是具体的实施步骤与实际方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和应对策略,如课程设置与教育机制之间的矛盾性、学生动机与传承效果、绩效评估机制等问题。同时,学校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室内教育,当学校教育脱离了传统民族文化所依托的环境,传授的也仅仅只是一种技艺而缺失了内在的灵魂,那么民族文化也就必然因“真实性”的缺失而带来理解上的偏差。

三、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

严庆、李彬(2007)从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的内涵与关系出发,认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一项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互动发展的助推工程,对于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②许建宝(2010)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巨大威胁和挑战的当下,高校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基地,而对高校学生而言,民族文化进校园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③井祥贵(2012)认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链接民族心理变迁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教育改革及拉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④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一个多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也应该是一个多方受益的文化工程。作为民族文化或是传统文化本身而言,借助学校教育这一具体路径和实践而得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作为传统技艺守护者和继承者的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因这一活动而进一步拓宽传承范围,以寻求更合适的传承人选,追求更有效的传承效果;作为民族文化进校园主阵地的各级学校,因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而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更因这一活动的开展而在发展思路、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最后,作为这一活动的宏观管理者与指导者的各级政府,在完成不同政绩诉求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宣传与教育传承。

但是,在充分肯定业已取得或本应拥有的这些意义与作用的同时,我们更应保持对“民族文化进校园热”的“冷”思考。并非所有的民族文化都要通过学校教育这一形式进行传承与发展,必须对走进课堂、走进校园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甄别和筛选,重点选取一些适宜于学校教育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学校教育的形式进行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在不断适应其所处环境的改革中逐渐形成的一整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内容,其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同样,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应该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此,民族文化进校园理应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实践和完善,而不能单纯依靠短期的、看似热闹的活动,必须形成一种长效的培养机制,让民族文化真正融入到学校教育体制里面,通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效果评估等方式,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提供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发展平台,让民族文化不仅进校园,更要进到教育体制的深处,进到每一个人的内心。

四、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现实局限与未来走向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实践工作,从现有民族文化进校园相关研究成果与具体实践来看,民族文化进校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局限性。

第一,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监管考核制度不健全。民族文化进校园作为一项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具体工作,具有范围广泛、内容多样的特点,需要结合各民族文化特点,建立合理有效的传承考核机制,及时发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具体问题和传承效果,为改进传承方式、提升传承效果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依据。然而,从目前绝大部分地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施过程来看,“平时不重视,检查做样子”的现象大量存在,民族文化进校园依旧停留于一种形式。

第二,民族文化进校园师资队伍不健全。学校是民族文化进校园系统工程的主阵地,教师则是这一阵地上最主要的民族文化传播者和传承者,不仅要求教师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技能,有效的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爱上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更要求教师要深入的把握和理解这些民族文化。现实中的情况却是:要么只能通过书本、教材向学生简单而生硬的介绍民族文化内容,要么通过邀请民间艺人向学生教授简单的民族技艺。

第三,民族文化进校园课程体系设置不健全。民族文化进校园以课程教育与传承为主,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受升学率诉求的影响,民族文化课程设置较少,且不受重视,学校和学生关注的中心主要在主流教育科目上。在高等教育中,则表现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通常是作为选修课、主题讲座、主题活动等形式出现,且开课时间较为随意,主要表现为一种兴趣教育,受众面较小。

基于此,未来民族文化进校园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民族文化进校园制度体系建设。从宏观管理层面,加强民族文化进校园系统工程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体系建設,尤其是通过第三方考核机制建设,强化对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全程管理与考核。

二是进一步完善民族文化进校园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学校内部选拔、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进校园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校外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方式,探索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形式,强化民族文化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实际感知与技能掌握。此外,加强和完善校外合作基地、中心的联合教学实效,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功效。

三是进一步完善民族文化进校园课题体系建设。在现有教育体制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完善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体系设置。在中小学教育中,通过与素质教育联合设置相关课程,开展多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多渠道传播民族文化内容,形成民族文化的浓厚氛围,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促进学生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在高等教育中,则应重点加强民族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关联,提升学生学习和掌握民族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结语

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核心在于民族文化,关键在于学校教育,宗旨在于文化传承。但就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一是关于什么样的民族文化才能进校园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抵各地皆根据本地特色,相对较为随意的挑选部分内容作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主要代表;二是民族文化如何走进校园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是没有提炼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具体形式。诚然,民族文化特色各异,民族文化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教育,很多走进学校的民族文化更多是一种技艺,并没有相应的课本作为参考,因此,有关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具体形式总结,民族文化教育的具体案例分析等内容理应受到重视。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一个涉及多元主体的系统工程,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以学校为阵地,以学生为对象,以教学为手段,推动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在青年学生中进行传播、传承与发展的系统工程;是以学校为中心,借助学校及相關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加强民族文化资源梳理、理论研究,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是以学校为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民族文化产品研发与产业转化的重要承载。因此,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以学校为中心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研究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协作,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的政产学研协调机制,依托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与保障,才能真正有效解决民族文化进校园过程中面临的相关困境,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系统工程的有效开展,实现民族文化研究、保护、传承与发展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兴贵.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5).

[2] 孙杰远,黄李凤.民族文化变迁与教育选择——对广西龙胜侗、瑶民族地区的田野考察[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5).

[3] 曹能秀,王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2).

[4] 曹能秀,王凌.论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

[5] 张俊豪.教育多样性与民族文化传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3).

[6] 谢红雨,肖荷.文化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路径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1).

[7] 吴正彪.民族文化知识进课堂与发挥学校教育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8(6).

[8] 黄胜.水族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策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9(1).

[9] 杨俊.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效性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10] 杨丽萍. “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多维阐释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2).

[11] 张泰城,龚奎林.高校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与路径探究[J].江苏高教,2012(6).

[12] 罗佳.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校园研究[J].音乐创作,2015(9).

[13] 孟立军,吴斐.生态学视阈下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境及优化——基于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14(2).

[14] 严庆,李彬.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互动发展的助推工程——对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7(4).

[15] 许建宝.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谈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0(8).

[16] 井祥贵.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若干问题论略[J].民族教育研究,2012(5).

作者:黄小刚 刘星

第3篇:维护十九大新宪法权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摘要: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新时期,必须继续坚持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宪法权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宪法的实施,加强监督力度,在依法治国实践过程中建立、健全维护十九大新宪法权威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作用。

关键词:十九大;宪法权威;党的十九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下文简称党的十九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树立的又一座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维护十九大新宪法权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1.宪法权威

1.1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人民意志、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三者的高度统一,是立国之根基、是强国之重器[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基本方略、基本路线、基本理论以及重大战略决策宪法化的集中体现。我国要想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宪法尊严,实现宪法的顺利实施。

1.2权威的概念

权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支配,二是服从,前者是一种使人服从的力量,后者是人对权力的认可、支持与服从。规则的稳定性、规则的明确性、规则的权威性以及规则的一致性是法治的根本特征,这里所谓的规则,具有平等适用、程序保护、第三方执行、不溯及既往以及公开的特征。法治社会之中,规则也有着稳定性的特征,也不会因为个人意志而转移[2]。法治社会之中,法律、宪法拥有最高的权威,也就是说,任何人也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这种权威,则必须承担法律后果。

1.3树立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的权威在于树立。树立宪法权威,便是树立国家主权、人民主体地位以及党领导一切的至上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机关、各政党、各武装力量、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且要承担保证宪法顺利实施、维护宪法尊严的职责。纵观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宪法权威的树立,并注重宪法的有效实施与自觉遵守。

宪法的权威还在于实施与维护。实施与维护宪法权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于维护党的宪法权威与政治权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巩固党的宪制基础与执政地位、提高党的依法执政水平与依宪执政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与维护宪法权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于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依法治理能力与依法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实施与维护宪法权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于巩固政体、维护国体、保证国家领土完整、保证民族团结,起着积极的作用。实施与维护宪法权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于保障国家法治的权威与统一、对于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建设法治中国,产生着良好的影响。

为了深化依法治國实践,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法治新征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体系,必须更加重视对宪法权威的树立与维护,并要积极加强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力度,全面贯彻宪法的实施,并使其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2.维护十九大新宪法权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我国宪法学理论进行创新与发展,从而才能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

2.1将推进依法治国与维护宪法权威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加快对法治中国的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要求。要想要加快对法治中国的建设,应将推进依法治国与加强宪法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其贯彻落实到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以及全民守法等环节中去,实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推动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建设以及法治社会建设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促进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间的有机融合、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之间的有机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法治文化[4]。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指示,推进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以良法推动国家发展,确保善治,与此同时,构建法治政府,实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文明执法,在真正意义上将维护宪法权威与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权威有机结合起来。

2.2积极加强对宪法的宣传教育力度

加强对宪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应将学习宪法精神、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者有机联系起来,将实施宪法、宣传宪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广对宪法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公民均对宪法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与掌握。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力与根本利益,保证全体公民均能依法享有权力、履行义务,保障人民群众能够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与国家政治中领略到宪法的尊严、体会到宪法的权威、感受到宪法的魅力、体验到宪法的温暖。

加强对宪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与多种路径,主要包括宪法有效实施以及宪法宣传教育两种形式,路径包括组织全体公民参与宪法教育活动、深入推广宪法宣誓活动、开展合宪性审查活动、对违宪行为依法给予查处、确保宪法基本权利的严格落实等等。通过加强对宪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利于缩短宪法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可以将抽象的、高高在上的宪法条文,转变为符合人民群众社会生活需求与基本政治诉求的具体方式,从而使宪法由以往的“软法”“闲法”变成了刚性之法、可用之法、行动之法。具体实践过程中,在致力于实现宪法“脱虚向实”的同时,也要不断强化、深化人民群众对宪法的认同感,不仅要使人民群众对宪法产生法治认同、政治认同,还要使其对宪法产生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以及事实认同。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十九大新宪法权威,是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有效途径。基于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新宪法的研究,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法制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林.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定不移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01):14-22+148.

[2]郎志恒.弘扬十九大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J].公民与法(综合版),2017(12):60.

[3]李森.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增强法治观念——总公司举办法律知识竞赛[J].城市公共交通,2017(12):59.

[4]车克欣.以十九大精神指引人大工作创新发展[J].北京人大,2017(12):35.

作者:柳亚蓉

第4篇: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谢党恩泽育学生

——“第一书记”宣讲“十九大”精神进校园,全力、全面建设家乡,实现同步小康

2017年12月4日上午十点,七里坝完小的全体师生坐在操场上,认真领会“第一书记”田春华所作的“十九大”精神。

田书记向同学们讲解“十九大”的精神:新时代当有新思想,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要有新气象。作为小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遵守纪律,讲文明,使自己全面发展,做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努力学习走出大山,以后为我们绿色、生态的多彩贵州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田书记激动地对同学们讲述到国际和国内的一些大事件,从贵州的天眼到港珠澳大桥,从中国高铁到中国的大飞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声音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略!使学生了解到祖国的日益强大,树立了学生们的自豪和自信,让学生们深知处在和平盛世中国的幸运与美好。从小树立起爱党、爱国、爱我们的亲人和家乡!

田书记说,我们的家乡正在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正在进行建设同步小康!我们要多了解惠民、利民;惠农、利农好政策,给自己的家长多宣传党的好政策,从自身做起,团结拼搏,努力建设好家庭和家乡,让家乡摆脱贫困,同步实现小康。

听完田书记为学生们饱含激情的宣讲,小学生们感触很深,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勇做新时代的创造者和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湄潭县复兴镇七里坝村完小

2017年12月4日

第5篇:十九大宣讲进农村

荆楚网消息(记者 李燕 通讯员 程志清)2018年1月8日下午,中华路街户部巷社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区级百姓宣讲团宣讲报告会在四楼会议室召开,中华路街党工委书记夏家新以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自身学习体会,深入讲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中华路街户部巷社区党员和居民党员、退休老党员、户部巷外来流动党员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学习、深入讨论总书记的报告。

夏家新书记在宣讲中指出,十九大报告最核心的一个字,就是“新”,报告中对新时代的论断、新目标的树立、新未来的畅想都让人倍感振奋。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再次表明了党对中国实际的准确把握,表明党始终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要求。作为基层组织,应时刻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也为新时代条件下农村事业的发展勾勒出宏伟蓝图。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立政之本则存乎农。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发展始终关乎社会发展,国家命运,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多年来,我们党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奋力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连续4年达到1.2万亿斤以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迅速,迈上生产结构更顺、产业结构更优、区域结构更合理的新台阶。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农民的钱袋子不断鼓起来。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1.2万元,广大农民的获得感持续增强。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3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4.5%,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党始终重视农业、牵挂农民、关注农村的为民情怀。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出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农民收入得到显著增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均获得新突破,农业、农村工作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和提质增效转变。另一方面,由于欠账较多,基础薄弱,我国仍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突出问题的挑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以来,城乡差距不断缩小,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长39.3%,实际增长28.6%,年均实际增长6.5%。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2012年增长47.4%,实际增长36.3%,年均实际增长8.0%。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72,比2012年下降0.16。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是要实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肯定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重要意义。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土地承包期限延长至十五年以上。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土地承包制度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不断深化完善。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党的土地政策是长期稳定的。稳定的土地政策对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进一步增进农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延长土地承包期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利于增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权益得到保障,对未来的信心不断增强,有助于农民在较长时期内合理规划农业经营,合理投入资金。延长土地承包期,还可以实现种地与养地相结合,农民拥有长期的土地承包权,就可以采用更为合理、有效、安全的耕种方式,实现土地资源最优利用。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较为薄弱,生产效率较低,农业技术配套等还不十分完善,使得我国在迈向农业强国,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还有一定距离。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尤为必要。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展迅速。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超过了65%。科技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良种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目前已经超过290万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40%。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一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作为,甚至乱作为,严重影响了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如何,是否真正理解执政为了谁,执政依靠谁,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得到有力贯彻和实施。农业要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要成为美丽的乡村,惠农富民政策要落到实处,一个拥有优秀治理能力的基层党组织是重要保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对于践行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根本政治理念,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农村农业发展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更多新问题、新挑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一个个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必将在不远的将来遍布中华大地。

同志们:

为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按照“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大落实”活动要求和镇党委安排,我今天到咱村进行十九大宣讲。

下面,我与各位一起共同交流学习。

一、认真学习悟深悟透,深入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

(一)充分认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

1、党的十九大为什么这么重要?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会做的报告就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

“书记讲的都是实际问题,让人开窍、十分解渴!句句都讲到我们的心坎里了„„”在白水镇,如何将汨罗市委书记喻文所做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运用到自身工作中,成了党员、群众热议的话题。

11月8日,汨罗市委书记喻文来到白水镇群玉村,结合自身体会、农村实际,从基层群众关心的民生、农业、健康、环境等话题入手,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加速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夯实基层党建五个方面,阐述了党的十九大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的“福利”,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反响和共鸣。

“听了宣讲,心里亮堂!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白水镇白水村村主任钟卫难抑内心激动,“这是今年继2月23日后,时隔8个半月又一次听喻文同志的现场报告。讲的都是大白话,却十分贴近我们农村实际。”43岁的钟卫之前一直在外做生意,4年前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干部。“我们来源于群众,却有别于群众,因为我们是党员。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将时刻牢记身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为党分忧,为民服务。”

白水镇群玉村是省级贫困村,有73户贫困户260人,目前有16户未脱贫。今年来,群玉村工作打开了新局面,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走在全市24个贫困村前列。 “喻文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支招、为美丽乡村建设谋篇布局、为脱贫攻坚凝神聚力、为移风易俗工作出谋划策,听完宣讲,我们既感到压力倍增,也充满信心、劲头更足了。在以后的工作里,我们将认真落实各项扶贫举措,严守‘五个精准’,争取脱贫摘帽不落下一人。”群玉村党总支书卢四新信心十足。

王家坪村是岳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目前该村正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建设千亩油菜基地和蓝莓采摘园。“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让我们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回去以后,我们将结合宣讲精神和村级实际,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朝‘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坚实迈进。”王家坪村党总支书马雄波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儿跟大家宣讲十九大精神。众所周知、举世瞩目、举国关注的党的十九大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已经胜利闭幕了。我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就是要广泛传达、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和动员全镇上下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抓住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今天,我要从四大方面来宣讲此次的十九大精神。

1、大会盛况。 党的十九大自始自终充满着团结奋进、民主和谐、活力洋溢的热烈氛围。18日上午9时,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24日胜利闭幕,共历时7天。 大会听取、审查和批准了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查、批准了十八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我省蒋超良、王晓东同志当选中央委员,陈一新、于绍良、王艳玲、吴晓光同志当选候补中央委员,王立山同志当选中央纪委委员。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具有开创性、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关系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上下寄予厚望,全国人民热切期盼,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总书记在十九大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党员同志拿出勇气干劲,创造无愧时代的业绩。

2、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的重要意义 总体来说,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的重大意义,总书记在报告中也提到了。比如,改变国家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报告强调,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从五个维度对新时代进行了定位,指出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判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报告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报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报告用“四个伟大”集中概括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 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做到“五个更加自觉、五个坚决”: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报告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希望党的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以及更久远的时间,我们各民族,各人民都能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共同构筑辉煌的新时代。 谢谢大家!

来源链接:http:///jiaoyu/1045423.html 著作权归分享者所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国家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必然选择。

振兴乡村,需要深入调研反映农民呼声。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孕育着一个个美丽而独特的乡村,每个乡村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各不相同,要想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必须走村入户,了解实情,反映农民的呼声,尊重农民的意志。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实地细致的调查研究,挖掘乡村发展潜力,扫除制约乡村发展的因素,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为政策制定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奠定基础,保质量,出实效。

振兴乡村,需要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村级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始终是党连接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强化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着力培育“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支部好党员,以党建带动农村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来村民谋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结合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党代表“传党情、听民意、谋发展、促和谐”的作用,为振兴乡村贡献力量。

振兴乡村,需要广泛宣传调动农民积极性。振兴乡村的主体是亿万农民,必须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全面持续,久久为功”的宣传思路,宣传动员是一场持久战,通过网络平台和手机终端,将振兴乡村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持续的宣传;走访入户,走到田间地头,通过乡音熟语、闲话家常,面对面心贴心,巩固宣传效果。真正让农民领会文件精神、理解政策含义以及明白参与其中给自身、给家庭带来的实惠,积极参与其中。

积流成河,聚沙成塔。集聚起十三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不忘初心,励志奋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第6篇: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讲稿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二次宣讲

谭云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将报告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作出业绩,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全部力气。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联系工作实践做了深刻的思考: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孩子们周围的一切也在变化着,而我这几 年对学习似乎有所松懈,这样我怎么才能深刻的领悟和落实十九大精神呢?又怎样教育与时俱进的学生,怎样办人民满意教育呢?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功能首先体现在教书,因而要求教师学识相对较为渊博, 以及具备从事文化科学教育事业所必须的求实创新的良好品格。当今时代是知识信息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再也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和解惑,而要唤醒未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分享到人们完全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快乐。从现在开始,你们要建立起毕生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观念,做一个不断学习的教师。建议你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不断学习,

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思想作风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抓实抓出成效。在当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你们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收集、梳理、吸收能力,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更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源泉。在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加强学习,学会学习,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不断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

二、改变教学观念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的职能及如何进行教育的认识问题。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要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树立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教学观。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级课题实验研究,敢于研究,争取出研究成果,每学期组织各类教研课。我们要把实践科学发展观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主动自觉地想,认真深入地想,经常不断地想;想想自己为党做了什么,为人民群众做了什么? 想想自己在工作中奉献了什么,

取得了什么成绩?只有这样经常地反思,才能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教师的活力。要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评估自己,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纵向比,也横向看。尤其应注意以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自己,以宽阔的视野来谋划工作,并付诸于行动。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争当教学能手。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相互讨论问题,允许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民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气氛和师生关系,注意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潜能。本学期学校教务处在教师的常态课方面作了许多指导,我想,教师最重要的还是上好每一天的每一节课,在常态课中,要精心准备,带头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堂课后要认真思考和总结,争取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

第7篇: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机关宣讲提纲

(奉节县委宣传部编写,2017年11月13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我县县委书记杨树海同志光荣地出席了这次大会。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大会。这次大会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听取和审查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查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二是选举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要准确理解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共68个字,有四层意思: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两为”,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

- 1

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二是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宣言书;三是大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心骨;四是修改后的《党章》是我们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的指南针。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概括起来是三个方面:

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明确了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党、国家和军队之幸,是人民之福。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给我们以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

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飞跃。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 3

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将这个历时30年左右的进程安排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小康社会这场“接力赛”的最后一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场新的“接力赛”的第一棒,执棒者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我们深信,有这样一个好的中央领导集体“主心骨”领航,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党政机关,就是党的各级机关和国家的各级行政机关,是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非常重要。尤其是机关党组织、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能不能履职尽责、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直接关系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贯彻和落实,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 5

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时时处处事事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思想上充分信赖、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感情上深刻认同、行动上始终跟随,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保持与中央的高度一致,说到底是要紧紧团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下,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二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是全党共同的责任,更是机关党组织的基本职责,也是机关党员必须履行的首要任务。机关的权威都来自于中央权威,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是对中央精神的具体落实,都必须坚定自觉地向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决不允许自行其是、各自为政,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党组织和党员要在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前提下,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觉把自己的工作和部门工作放到党和国家

- 7

重腐蚀了党的肌体,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十分恶劣,教训极其深刻。重庆是孙政才案件主要发生地,要把深刻反思孙政才严重违纪的教训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深刻认识严重危害,彻底肃清恶劣影响。广大机关党员要以孙政才严重违纪案为戒,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切实把肃清孙政才的恶劣影响与清除“薄、王”思想遗毒结合起来,一体推进,确保全面、干净、彻底肃清。

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机关党组织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机关党员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

- 9

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机关党员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被查处的各级腐败分子中,理想丧失、信念动摇,不信马列信“大师”、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大有人在。一些官员迷信风水、求神庇佑折射出其“信仰缺失”。

三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在真学实做上深化拓展,注重融入日

- 11

化、边缘化问题。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做好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机关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各机关党组织要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坚持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发挥好协助、监督和保证作用。

二是注重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机关党组织要创新组织生活内容,激发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机关党组织对党员群众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党的队伍新变化,抓住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党员干部思想新变化,适应大数据、互联网等带来的新挑战,充分挖掘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个人学习成长等方面的鲜活事例,找准结合点,精心组织编排主题和内容,使组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坚持坐下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会议和活动相结合、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灵活采取诸如座谈交流、专家讲座、沙龙论坛、趣味互动、志愿

- 13

能发挥引领作用。机关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要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机关要以培养“两委”书记(机关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党务干部选配、培训、考核、交流机制为关键,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好“两委”书记的带头人作用和专兼职党务干部的骨干作用。

总书记指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过去一段时期,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存在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等“四唯”倾向,影响了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党的十八大以

- 15

我们正处于创造新成绩的伟大新时代,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机关的党员干部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转化为谋发展、创事业的动力,殚精竭虑为群众排忧解难,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各单位也要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加大问责力度,真正让为官不为者“让位置”,让干部“不敢不为”、“不能不为”、“奋发有为”、“敢于担当”成为常态。 治生态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各机关各部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积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凝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一是突出正风肃纪这个重点。机关作风正,党和政府的形象就好,就可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

四、加强机关作风和纪律建设,构建风清气正的政

- 17

展警示教育,运用身边的典型案件教育、震慑党员干部,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真正达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要强化执纪力度,规定什么就坚决维护什么,禁止什么就坚决纠正什么。对满不在乎、不以为然者要敲敲警钟,对置若罔闻、敷衍塞责者要督促整改,对阳奉阴违、顶风作案者要严惩不贷。

要健全党的监督体系,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要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机关党员要明确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决心,自觉履行党员的监督义务,敢于同各种不良现象作斗争,当好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

三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5年来,我们党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

- 19

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圆满实现。

一是要增强学习本领。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要在增强本领方面走在前面,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等问题。要在机关内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通过学习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千万不能夸夸其谈、纸上谈兵。

二是增强政治领导本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 21

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坚持理念与实际的统一,做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不搞整齐划

一、不搞大干快上、不搞层层加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要弃重效率轻公平等错误认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是增强依法执政本领。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机关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

六是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机关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机关要创新群众工作

- 23

八是增强驾驭风险本领。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机关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驾驭风险的本领,具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补齐执政本领中的“短板”,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六、真抓实干推动县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以“保护、发展、稳定”为结合点,推动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一是要全面贯彻县委提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奉节县新一届领导班子确立了“绿色本底、发展引领、

- 25

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和县委决策部署上来,把精神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县委重大举措上来。

二是要看到奉节变化坚定发展信心。我县的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7.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三峡后续项目208个,到位专项补助资金35.8亿元,落实后期扶持资金2.8亿元。以脐橙、烟叶、油橄榄、中药材等为代表的特色效益农业成效显著,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以李家沟为中心的三马山商圈初步形成,美丽城市形象初步呈现。我县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县城东西安全出口成功打通,城区道路白改黑基本完成,洋洋百货转盘人行天桥、施家梁地下通道、滨河公园、西部新区第一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政府及部分机关单位西移朱衣新区。奉溪高速建成

- 27

规范化建设,坚持以规范促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助公平;要继续狠抓“六项专项治理”,在社会治安、城市管理、行业行风、美丽乡村、便民为民服务和提升党委政府形象等方面着力解决群众关心而又长期存在、久拖不决的顽疾,塑造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形象,提高服务效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要继续狠抓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重庆市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八严禁”和生活作风“十二不准”以及奉节县六项暂行规定, 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用良好的形象、周到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满意。

四是要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唱响“三峡之巅 诗·橙奉节”旅游

- 29

五是要全面落实各项民生实事。要结合脱贫攻坚和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从实际出发,从老百姓最关心、最急需、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切实办一批实事好事。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及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冬季即将来临,要在年底前开展大规模的送温暖和访贫问苦活动,对贫困户的特殊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民政、工青妇等部门要认真开展好“两节”慰问活动,帮助困难群体特别是受灾群众、下岗失业人员、“三孤”人员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十九大精神食粮送到困难群众心里,把物质帮助送到困难群众手里,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 31

情况,在全县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抓好库区蓄水安全、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森林防火安全和各种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努力消除各种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加强组织领导,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促进思想认识上水平,促进精神状态大提升,促进目标任务全完成。

一是要加强领导,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县级各部门各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到位,力量调配到位,任务落实到位,确保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要提振精神,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完成党

- 33

举措。认真抓好重点工程的推进和重大项目的谋划,把目标任务与“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主动融入大战略、抢抓大机遇、实施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构建大格局、- 35 -

第8篇:学校“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活动方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为进一步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让广大师生学通、弄懂、做实,比践行、讲奉献,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培养全体师生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为核心,以搭建师生平台、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托,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掀起十九大精神学习热潮,推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努力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的意义

认真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切实把全县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推动xx教育事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一)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进校园。各中小学校要制定学习措施和方法,在校本课程中融入十九大精神内容,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同时,要充分利用板报、电子屏幕、校园网站、广播站、xx教育微信公众号、xx教育网等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进课堂。各中小学校要把十九大精神纳入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让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十九大精神,真正使十九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使十九大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进师生头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特点,各中小学校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通过班会、社团活动等形式,增强十九大精神对中小学生的吸引力。

(二)开展“八个一”活动

.组织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各支部(总支)要利用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在党员教师中开展一次政治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使十九大精神入耳、入心、入脑,带动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为学校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

2.上一节党课。由局党委委员带头,在局机关、分管单位,围绕十九大精神为广大党员教师上一节党课,全面、准确传达党的十九大的概况,以及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事业的表述。各支部(总支)书记要以此为契机,精心准备,为党员教师上一节党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教师领悟十九大精神的真谛,真学真懂,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工作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组织一次宣讲活动。根据市县工作安排,近期将要在部分学校组织宣讲团宣讲、解读十九大报告精神,各中小学校以此为动力,以高、职中,初中、小学、教学点为单位,邀请宣讲团成员、县委党校讲师,结合实际,采用师生喜爱的鲜活方式,展开大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或报告,让师生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让广大师生通过学习,感受到一个政党的庄严承诺和使命担当,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步伐和进步脉络。

4.开展一次座谈交流。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为主旨,各校要组织教师召开一次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使广大教师明确在推进学校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

5.开展一次校园文化活动。各中小学校要以“迎元旦”为契机,积极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十九大主题校园文化活动,以演讲、朗诵比赛,唱红歌、读红色经典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增进师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师生深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和理解。

6.开展一次主题教育。各中小学校要利用党员会、团队会、班会开展一次“学报告、比践行、话成长”的主题教育,把学习十九大精神同德育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7.开展一次征文评选活动。各中小学校要通过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组织全体师生用“微言、微语”的形式表达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体会,也可进行一次十九大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展,并择优宣传报送。

8.组织一次学生手抄报展。各中小学校要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十九大、学立志、有梦想,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主题手抄报展活动,让中小学生通过手抄报谈志向、说心里话,用真诚朴实的语言表达对祖国和未来的憧憬。

四、有关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学习十九大精神对教育系统广大师生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迅速制定活动方案,迅速推动十九大精神进校园工作,确保十九大精神宣传到位,入脑入心,促进比学赶超。

2.组织宣传推广。各中小学校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扩大宣传空间和范围,促进活动深入展开,并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典型案例上报局党委。

3.确保活动实效。各中小学校要把十九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各项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要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切实使广大师生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师工作热情。

中共xx县教育局委员会

XX年11月20日

第9篇:乌什县教科系统“十九大精神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定稿)

关于印发《乌什县教科系统“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教育办、中心小学、阿合雅镇中学,荒地国语学校、麦盖提国语小学,县直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乌什县教科系统“十九大精神进校园”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乌什县教育科技工作委员会 2017年11月10日

乌什县教科系统“十九大精神进校园”活

动 实施方案

根据《地委教育工委关于全地区开展“十九大精神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阿地党教发„2017‟44号)要求,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教科系统广大师生员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在教科系统兴起学习热潮,不断开创乌什县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现结合教科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五个认同”,真正使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爱党爱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坚决维护者,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凝聚磅礴力量。

二、总体目标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凝聚力量,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揽全局、谋划工作,把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要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及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在学习中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深刻领会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牢牢把握“八个明确”的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深刻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领会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领会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

一、外交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深刻领会党章修正案的内容和意义;深刻领会中纪委工作报告主要精神,务求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十九大报告同时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对这些重要论述,教科系统各级党员干部、广大师生要重点学、经常学、反复学,务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教育。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全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单位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重点学、经常学、反复学,务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和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多种方式,结合实际学、带着问题学,着力在掌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完整准确地领会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要积极组建专门力量开展集中宣讲,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使十九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三)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广大师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坚持党管学校改革发展,坚持党管干部,认真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真正把党的领导在学校落到实处。

(四)全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毫不动摇聚焦总目标、落实总目标、服从服务总目标,旗帜鲜明地在师生中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关于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精神,坚定不移把发声亮剑活动推向深入,扎实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切实增强“五个认同”,做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忠诚捍卫者和坚决维护者。坚持学校维稳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完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管理机制,应急处突机制、值班带班制度、矛盾纠风调处制度等,努力推进校园安保维稳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把学校建设成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根本方针,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把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切实把学校真正办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扎实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积极办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突出抓好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国语教育、中小学集中办学、学校体育、教育对口援疆等重点工作,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四、工作措施

(一)抓好学习教育。一是各学校党组织要以支部为单位,迅速行动起来,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和政府部署要求,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时传达到师生当中,层层动员抓好落实;二是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理论学习、集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制定计划、列出专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学习、融会贯通,通过座谈会、集中授课等各类方式深入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三是组织领导干部、党员、广大师生畅谈学习体会和心得,把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为全面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而发奋努力;四是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渗透的重要内容,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进学生头脑工作。

(二)突出领导示范。各学校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带头学习、做好表率,逐条逐句、精研细读,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层,努力成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和自觉践行者。教科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带头做报告、讲解方针政策、撰写心得体会,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好局面。

(三)做好广泛宣传。一是各学校党组织要组织开展好十九大精神宣传工作,编印党的十九大精神应知应会手册和各类宣传资料,发至每位教职员工和学生手中,确保一个不漏全覆盖;二是充分发挥教科系统网络评论员作用,及时转载中央主要媒体关于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点稿件和重要评论,发挥微博、微信等在网络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及时宣传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的新进展、结合实际抓落实的新成效,增强网络宣传的实效性和权威性;三是组织网军队伍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相关网络舆情的收集整理,针对热点敏感问题,及时有效开展舆论引导,形成网上正面宣传引导的浓厚氛围。

(四)开展巡回宣讲。一是各学校党组织要抽调政治立场坚定、演讲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工作经验丰富、学习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师生组成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深入校园、科室、团支部、学生宿舍开展巡回宣讲,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广大师生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二是教科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教职员工要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访惠聚”、扶贫帮困、驻村管寺、学前双语支教和下沉基层等工作,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用接地气的方式和草根化的语言,开展面对面宣讲;三是以“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为载体,深入学生家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十九大精神进家庭,家喻户晓。

(五)开展“四进”活动。一是十九大精神进校园。充分利用校园电子显示屏、班班通设备和广播转播中央新闻,利用各类展板、黑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宣传十九大会议精神,通过演讲比赛、国旗下献词、家长开放日、元旦文艺晚会等活动拓宽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形式和载体。二是十九大精神进教材。充分利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优势,把十九大精神写入教案,教研组要统一备课,教研室把关审核,引导广大教职员、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三是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我给父母讲十九大精神”、红色旗帜代代传、主题班(团)队会、手抄报比赛、精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展、歌唱比赛、摄影作品大赛读书会、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文化润疆进课堂活动。四是十九大精神进支部。以党支部为单位,围绕十九大精神落实好“领导干部讲党课”、“三会一课”制度、召开座谈会、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真正把党的领导在学校落到实处。

(六)深入调查研究。各学校党组织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紧密联系乌什县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密联系学校自身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师生普遍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深入分析当前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办人民满意教育、做新时代好教师的奋斗目标,拿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针对性强的研究成果,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七)全面贯彻落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要落在实际行动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各学校党组织要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考察新疆时、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让十九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环节、各方面,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乌什县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

五、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党组织要深刻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把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定不移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各族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确保“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三落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各学校党组织学习贯彻落实方案于11月15日前报教科局党建办。

(二)突出主题特色。各学校党组织要紧密结合乌什县教科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方案》提出的各类活动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十九大精神主题,结合学校实际,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把学习运用十九大精神作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务求使学习宣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活动既要体现共同要求、又要体现自身特色,既要完成好“规定动作”、又要有“自选动作”。

(三)强化督查指导。教科党工委将成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督导组,通过测试、抽查、询问、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下发情况通报,确保学习宣传贯彻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四)总结推广经验。各学校党组织要重视做好学习宣传贯彻活动的宣传教育和经验总结工作,将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及时梳理总结向各类新闻媒体报送活动信息,切实增强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扩大活动影响面。各学校每周上报有关十九大内容的信息不少于2篇,至少有1篇为经验类信息。

上一篇:体育课室内说课稿下一篇:各区县政府领导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