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实训总结

2022-04-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力学实训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建筑力学实训总结

土力学实训总结

土力学实训报告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为了培养我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进行一周的土力实训,在实训过程中互相学习和进步。

实训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的毕业生才能出的去,留的住,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下面就是我从去外地实训所看到和学到的:

我们共去了四次不同的工地上,看了几种不同的基础类型,我们第一次和第三次去的是开发区,在那里看了桩基础和独立基础还有条形基础,我们认真地在那里看着几种不同的基础的放线,开挖和施工,

与本科生相比,我们的学历不是很高,与他们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是我们有一项能够与之相比的就是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我们在实训的时候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虽然开始我感觉有点累,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慢慢习惯了,后来看到我的收获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的零碎的土力学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实验过程和仪器的操作过程的整体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环刀、固结仪,直剪仪等仪器与工具,对较好的掌握理论方法,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土力学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次短暂的实训是必要的,同时在这实训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训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实验的进度,甚至影响到后面实验的进度。每一个土力学实验要完整的做完,但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擦能让实验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实训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能力,增进了大家感情。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实训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发生一点分歧,但是大家都想着这样把完成的这次实训完成更加完美。

实训是工科大专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

节。通过实践,对学习进行生产技能和安全纪律教育,在实训中注重学生公关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在工作实训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即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高职人才积累经验。

对于我们工科大专学生而言,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级别比本科底了一筹,在实际动手能力中就应该比他们更强。正常人都是一样的,不需要去把自己看底,别人办到的我们照样可以。在工作的时候不用去看别人的眼光,只要自己努力完成自己努力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

学校给我提供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努力去尝试,以后才会更专业。这次实训,对我而言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在和以后努力的方向。我很庆幸能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在这么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交流,和同学们一起做实验,我也努力向他们学习,不懂就问,认真完成每一项实验。同学们也都互帮互助,跟我交流试验中的相关知识,耐心帮助解答我的疑难困惑,帮助我尽快进入到了实训学习的状态,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各位同学对我的支持帮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训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一个充实的实训机会,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这里本来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生活的路呢?生活的路也是人走出来的,每

个人一生总要去很多陌生的地方,然后熟悉,而接着又要启程去另一个陌生的地方。

作为初涉社会的开端,这里有许多回忆和联想,面对残酷的现实社会,每个人都无法选择逃避,除了勇敢面对,我们也无从选择!

走向明天,我依然走我自己!不再茫然„„

第二篇:土力学实训总结

实训总结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为了培养我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进行一周的实训,在平常的实训过程中互相学习和进步。

特别是铁院这样的高职院校,土木专业是学院的特色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的非常紧密,只有这样学院的毕业生,才能出的去,留的住,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实训就是是围绕这个目的才开展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与本科生相比,我们的学历不是很高,与他们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是我们有一项能够与之相比的就是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我们在实训的时候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虽然开始我感觉有点累,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慢慢习惯了,后来看到我的收获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的零碎的土力学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实验过程和仪器的操作过程的整体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环刀、固结仪,直剪仪等仪器与工具,对较好的掌握理论方法,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土力学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次短暂的实训是必要的,同时在这实训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训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实验的进度,甚至影响到后面实验的进度。每一个土力学实验要完整的做完,但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擦能让实验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实训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能力,增进了大家感情。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实训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发生一点分歧,但是大家都想着这样把完成的这次实训完成更加完美。

实训是工科大专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对学习进行生产技能和安全纪律教育,在实训中注重学生公关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在工作实训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

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即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高职人才积累经验。

对于我们工科大专学生而言,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级别比本科底了一筹,在实际动手能力中就应该比他们更强。正常人都是一样的,不需要去把自己看底,别人办到的我们照样可以。在工作的时候不用去看别人的眼光,只要自己努力完成自己努力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

学校给我提供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努力去尝试,以后才会更专业。这次实训,对我而言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在和以后努力的方向。我很庆幸能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在这么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交流,和同学们一起做实验,我也努力向他们学习,不懂就问,认真完成每一项实验。同学们也都互帮互助,跟我交流试验中的相关知识,耐心帮助解答我的疑难困惑,帮助我尽快进入到了实训学习的状态,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各位同学对我的支持帮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训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一个充实的实训机会,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这里本来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生活的路呢?生活的路也是人走出来的,每个人一生总要去很多陌生的地方,然后熟悉,而接着又要启程去另一个陌生的地方。

作为初涉社会的开端,这里有许多回忆和联想,面对残酷的现实社会,每个人都无法选择逃避,除了勇敢面对,我们也无从选择!

走向明天,我依然走我自己!不再茫然„„

第三篇: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城1301班力学实训

建工1301A、B班力学与结构实训任务书 指导老师:徐化、湛永红

一、实训内容

现有一教学楼楼梯间,层高为4.2米,该楼梯间轴线尺寸为:宽

3.6米、长7.2米。根据要求,做成板式单跑楼梯(楼梯板、平台板、楼梯梁设计为简支独立结构)。

要求作出该楼梯的配筋根据情况适用C30混凝土,梁内受力钢筋、板内受力钢筋、板内分布钢筋用HRB400,箍筋用HPB235。

二、实训安排

实训时间:2014年6月23日至6月27日(第18周)为实训周,要求在本周内完成该实训任务。

三、成果提交

1、要求用统一规格作业本完成计算书。

2、2014年6月27日下午3点之前将计算书由班长交徐化老师处(电话:15329012800),逾期或独自来交者算未交。

四、成绩考核办法

1、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对学生方案进行成绩评定。

2、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第四篇:建筑测量实训总结

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学习土木专业学生必须很好掌握的一项技能。本学期我担任12工1测量课,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在校内开展了测量工程实习。

实践总能发现许多问题,在这次测量实习中也同样存在。首先,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对仪器的使用上,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学生未能很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再次进行指导。其次,在实地测量的时候高效地完成测量。在第一天测量的时候,角度闭合差居然和容许值差距大于3倍。这个问题的出现就说明的学生能力还很有待于提高,学生忽略对中的要求要点,没有尽量对中点位,而寻求方便直接对中花杆,同时对天气对测量的影响没有重视。这些问题的发现也说明了学生的经验还较欠缺。最后在制图的时候,学生对陌生的地形图的绘制非常生疏,没有很好地把土木工程制图中的一些技巧方法运用到地形图的绘制中。这个也需要老师在今后教学中对他们更多的指导,促进他们水平的提高。

通过本次的测量实习,学生最大的收获在于将书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的测量很好的结合了起来。不再是单纯看书本上的文字内容,而实际确不能很好弄懂在今后实践中的操作。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地的测量实习工作的开展,让学生更直观接触到了土木工程测量这个学科,也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更快地使用仪器、控制测量发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明白了,建筑工程专业的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触发他们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五篇:建筑力学重点内容教案

(六)

超静定结构

图形相乘法计算位移

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内力和变形,由于结构的变形,结构上任一截面的位置将有移动,称为位移。截面的位移用线位移和角位移来度量。例如图12-1所式的梁,在荷载P作用下变形如图中虚线所示。此时,截面C变形后位移到C’,距离CC’称为截面C的线位移。同时,截面C还转动了一个角度,称为截面C的角位移或转角。

一、 图形相乘法(简称图乘法)计算位移的步骤

(1)绘出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这个弯矩图叫做荷载弯矩图,记作Mp。

(2)在求位移的位置处(B点)沿所求位移的方向(竖向)施加一个单位荷载P=1,并绘出单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这个弯矩图叫单位弯矩图,记作M. (3)计算荷载弯矩图Mp的面积,并确定荷载弯矩图的形心位置。 (4)荷载弯矩图Mp的性心所对应的带为弯矩图M上的竖标与Mp图的面积相乘,再除以梁的抗弯刚度EI,就得到所求的位移。

二、图乘法的应用条件和规则 (1) 杆件的轴线为直线;

(2) 杆件的抗弯刚度EI为常数,当杆件刚度变化时,要分段计算;

(3) 单位弯矩图应当是直线,当M图是折线时,应将折线分成几段直线,分别图乘后,取其代数和。

(4) 当Mp与y0在弯矩图基线的同一侧时,乘积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梁

一、超静定次数:未知力个数与静力平衡方程数的差值。 超静定次数就等于多余与约束的数目。 多余约束对结构的作用叫多余未知力。

二、力法的概念

图12—12a示一单跨超静定梁,梁的抗弯刚度为EI。前面已经讲到,这种梁是一次超静定结构。选择B端的链杆为多余约束,其支座反力x,为多余未知力。如果把多余约束去掉,以多余未知力x1代替去掉的多余约束。于是,原来的一次超静定结构就转变为静定结构,如图12-12b所示。这个静定结构称为原结构的基本体系。在这个基本体系上作用有已知的荷载q和未知的X1,是一个

悬臂梁。显然,只要设法求出多余未知力x1,那么超静定结构的计算问题就转化为静定的基本体系的计算问题。

为了求出多余未知力x1,要考虑多余约束对原结构所起作用。原结构(图12-12a)在B点不可能产生竖向位基本体系(图12—12b)中,多余约束虽然被去掉了,但未知力X1作用。在基本体系中,可以把荷载q和多余力X1单独地作用,当仅有荷载g作用时,梁在B端将下的竖向位移△1p,(图12-12c),当仅有x1作用时,B端将产生向上的位移△11。基本体系B端的总位移;是△1p和△11的叠加。如果未知力x。过大,梁的B上翘;如果未知力x1过小,梁的B端将会下垂。只有的竖向位移正好等于零时,基本体素釉原结构完全相时,基本体系的内力也和原结构完全相同。可见,基本原结构完全相符合条件是:基本体系沿多余未知力方向的位移为零。这个变形条件就是计算多余未知力的补充条个变形条件用计算公式表达为

Al=△lP十△ll=0

这里△1是基本体系沿X1。方向的总位移。即图12—12b的竖向位移,Alp是荷载作用下基本体系沿X1方向的位移。(图12—12c),△I1是基本体系在xI作用下沿X1方向的位移。位移的方向与X1作用的方向相同时位移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再以11表示单位多余力X1=1时,基本体系沿X1方向产生的位移,则由外力与位移成正比的关系可得

△11=δ11X1 因此,变形条件可写为

δllXl+△1P=0 这个方程叫做力法方程,是根据基本体系的位移条件建立的,用这个方程可以求出多余未知力X1。式中,11称为方程的系数,△1p,称为自由项,它们可用图乘法求得。为了计算11和△1p,要绘制基本体系在单位多余力X1=l作用下的弯矩图M1(图12-13a)和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Mp(图12-13b)。

因为δ11表示X=1时8点沿X1方向的位移,显然δ11就等于单位弯矩图M的面积乘以它自己形心的竖标在处以刚度EI。

δ11=1/EI(1/2L·L·L)=L3/3EI 计算△1p时,则用荷载弯矩图M,(图12—13b)面积与其形心所对应的单位弯矩图M(图12—13a)竖标相乘再除以EI。所以

△Ip=-1EI(1/3L·q/2·L2·3/4·L) 将δ11和△1p,代入力法方程(12.1)中,得 L3/3EI·X1-qL4/8EI=0 X1=3/8·qL 所得结果为正,表明多余未知力的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同。

多余未知力x-求得后,完全可用静力平衡方程计算图12—12a所示的单跨粱的反力和内力。这个超静定梁,实际上可视为在已知荷载q和X1作用下的悬臂梁。考虑梁AB的平衡(图12—14a),可算出梁4端的弯矩MAB和剪力VAB。

∑mA=0 MAB+X1·L-q/2·L2=0 MAB=q/2·L2-3/8L·L=1/8·q·L2 ∑Y=0 VAB +X1-qL=0 VAB ==3/8·qL=5/8 ·qL 梁B端的弯矩MBA=o,剪力VBA=一3/8·qL。

根据梁端弯矩和剪力,将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绘于图 12-14b、c。

以上讨论的分析超静定结构的方法叫力法。在力法中,通过位移条件建立求解多余未知力的方程!叫力法方程。因此,建立力法方程,求解多余未知力是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关键。

例12—5 试绘制图12—15a所示单跨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梁的抗 弯刚度为EI。

解 将支座B视为多余约束,去掉支座B,代以多余未知力Xl,原结构的基本体系示于图12—15b。

在多余未知力xt的方向施加单位多余力卫。,并绘制单位弯矩图刀t于图c;绘制荷载弯矩图Mp于图d。

建立力法方程: δllXl+△1P=0 用图乘法计算系数δll,和自由项△1p,

δll=1/EI(L2/2·2L/3)=L3/3EI △1P=-1/EI(L/2·M·3l/4)=-3L2M/8EI L3/3EI·X1-3L2M/8EI=0 X1=9/8·M/L 以梁船为研究对象(图12—16a),用静力平衡方程求出 梁端的弯矩和剪力。

∑mA=0 X1L-M-MAB=0 MAB=9M/8L·L-M=1/8·M ∑Y=0 VAB=-X1=9M/8L 负号表示剪力VAB是负剪力。

梁的弯矩图及剪力图绘于图12-16b、c。

总结

作业:12—4试绘制图示超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梁的刚度为EI。

题12-4图

第六篇:《建筑力学》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建筑力学》(李前程 安学敏 李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以及课程学习光盘,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 第一部分 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

一、课程的学习目的

建筑力学是将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依据知识自身的内在连续性和相关性,重新组织形成的建筑力学知识体系。研究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杆件和杆系的受力分析、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问题。它是力学结合工程应用的桥梁,同时为后续相关课程提供分析和计算的基础。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构件受力分析的方法; 2.了解平面力系的简化,能较熟练地应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3.能正确地计算在平面荷载作用下的杆件的内力,并作出内力图; 4.掌握杆件在基本变形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5.了解压杆失稳的概念,能够进行临界压力计算; 6.熟练掌握几何不变体系的简单组成规则及其应用; 7.熟练掌握静定结构指定位移计算的积分法,叠加法和单位载荷法; 8.弄懂力法原理,能熟练地应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9.弄懂位移法原理,能应用位移法计算连续梁和刚架。 第二部分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 本章学习要求 (1) 应熟悉的内容 建筑力学的任务,内容和教学计划安排;建筑力学教材和参考书;任课老师的联系方式(email) (2) 应掌握的内容

结构与构件的概念;构件的分类:杆,板和壳,块体;刚体、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如果外力去掉后能够恢复原状,变形完全消失,这种变形就是弹性变形;如果外力去掉后不能够恢复原状,有残余变形存在,这种变形就是塑性变形);载荷的分类:集中力和分布力。真实的力都是分布力,集中力是一种简化形式。 (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材料力学的三大任务:强度,刚度,稳定性;杆件变形的4种基本形式:拉伸,扭转,剪切和弯曲。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①拉伸,扭转,剪切和弯曲变形的方式和特点

②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定义。强度和杆件的破坏有关,刚度和变形有关,没有达到强度和刚度破坏条件而产生的失效可能和稳定性有关。

3、本章典型例题(案例)分析(解答):无

4、 本章作业:无 第二章 静力学基础

1、 本章学习要求 (1) 应熟悉的内容

刚体静力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的基本问题;平衡-平衡力系-平衡条件;力系-等效力系-合力-平面力系;力-力偶-力偶矩的概念,力-力矩-力偶矩的单位;约束和约束反力的概念;分离体和受力图的概念。 (2) 应掌握的内容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决定了力是矢量;二力平衡原理:注意是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力的可传性定理;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注意正负符号;力偶的符号及其等效变换性质;内力和外力的概念,内力的相对性;二力杆和二力构件的概念。 (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力的分解-正交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坐标轴上的投影分量求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矩-力臂-矩心-力矩的方向(正负);8种约束类型(柔索,光滑接触面,光滑圆柱铰链,固定铰,滑动铰,链杆,固定端,定向支座)及其对应的约束力;熟练掌握画受力图的方法、步骤。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①力的合成与分解,力偶的合成

②力或力系对某点取矩的计算方法,重点是力臂的计算和符号,力臂是矩心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③柔索约束力必然是拉力,光滑接触面必然是压力

④二力杆是一个力,不能把二力杆两端的铰各画2个力;定向支座与此类似。 ⑤画受力图时外力不能简化,要一体一图,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可用,可不用 ⑥画受力图时要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要注意不同受力图中,力的符号的一致性和相关性

3、本章典型例题(案例)分析(解答)

例. 试分别作出AB, CE(加滑 轮), CE,以及整体的受力图。

解:本题的关键是(1)A点是固定铰,B点与地面相接的是滑动铰;(2)ADB是一个杆,CDE是一个杆,由于在D点受力,因此ADB和CDE均不是二力杆,杆件BC是二力杆;(3)与墙壁相连的还有一个柔索约束。 根据以上说明,最后的结果如下所示:

4、本章作业

2-2, 3, 4, 5, 6,8,10,12;3-9,3-10 第三章 力系的简化

1、 本章学习要求 (1) 应熟悉的内容

力系简化的定义;平面汇交力系的定义;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概念主矢是一个自由矢量,不是一个力;线载荷与载荷集度的概念。 (2) 应掌握的内容

平面汇交力系简化的几何方法-力多边形法则;平面汇交力系简化的解析方法-合力投影定理;平面力偶系的简化;力系等效原理,平行力系的简化方法。 (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合力矩定理,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的4种结果;平衡定理: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力系的主矢及对于某一点的主矩同时等于零;形心计算公式。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①主矢是一个自由矢量(只有大小和方向,没有作用点),不是一个力 ②力线平移定理是可逆的,即反过来也是成立的

③力系向某一点简化一般是主矢和主矩均不为零,但通过适当的平移后,可以去掉力矩,而变成一个合力,但此时合力的作用点不在简化中心 ④形心计算的面积分割法和负面积方法要熟练掌握,灵活应用

3、本章典型例题(案例)分析(解答) 例 如图所示,求作用于悬臂梁AB的线分布荷载对A点的矩。 解:根据合力矩定理,合力对A点的矩,等于分力对A点矩的代数和。

而矩心A到Q1的矩离为L/2, 到Q2的矩离为2L/3, 故

故:

4、本章作业 4-1,4-2 第四章 力系的平衡

1、 本章学习要求 (1) 应熟悉的内容 平面一般力系有3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平行力系均有2个独立的平衡方程,而平面力偶系只有1个独立的平衡方程;系统和局部的概念,系统平衡局部必然平衡;静定和超静定问题;平面桁架的定义;零力杆的定义。 (2) 应掌握的内容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有三种等价形式,其中二力矩形式和三力矩形式是有限制条件的;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刚体系统平衡问题的特点是:仅仅考察系统整体平衡,无法求得全部未知力。因此,要取局部或子系统建立另外的平衡方程,才能最后解出全部未知力;由n个刚体组成的受平面力系作用的系统,其独立平衡方程数 £ 3n;平面桁架节点受力图的画法:所有杆件的内力均按正向假设,箭头向外,外力照实际方向画出。 (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平面任意力系中的二力矩平衡方程和三力矩平衡方程,用好了可以简化计算;正确认识结构中的约束类型,尤其是二力杆和二力结构,并正确的画出受力图是至关重要的;取分离体时,应该使得平衡方程中的未知力越少越好,最好是1个,以便于迅速求出未知力;计算平面桁架内力的节点法;计算平面桁架内力的截面法;必须熟练掌握约束力或支座反力的计算方法。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①平面任意力系中,对于每个分析对象最多只能列出3个独立的平衡方程,不能列出3个以上的方程,否则其中的某些方程必然是不独立的。

②求解物系平衡问题时,列平衡方程应结合求解的问题,以最简单的受力图,最简单的平衡方程,最快的速度迅速求解出未知力,对于没做要求的力可以不必求出。

③零力杆的判别方法

④在平面桁架内力计算时,尽管我们在截面方法中规定,最好不要超过3根杆,但有时由于结构复杂或者解题的需要,可能要截取3根以上的杆。

⑤平面桁架内力计算时,有时候节点法和截面法要综合运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本章典型例题(案例)分析(解答) 例. 求图示结构A点的约束力。

解:A点位固定端,假设A点约束力分别为

4-3,5,6,7,8,11,13,14,16,20 6-16 第五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1、 本章学习要求 (1) 应熟悉的内容

几何不变体系与几何可变体系的概念;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自由度,刚片和约束的概念;复铰的概念。 (2) 应掌握的内容

常见约束类型及其作用;刚片和铰的计算方法;二元体的定义及其判别;几何瞬变体系及其三种基本类型。 (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一个由n个刚片所组成的复铰相当于n-1个单铰,减少2(n-1)个自由度;自由度的计算公式:W=3n-3r1-2r2-r3;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两刚片规则,三刚片规则和二元体规则;几何组成分析的方法、步骤及最后结论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①自由度的计算中,刚性连接的多个刚片只能看作一个刚片

②结构中任何一个二力杆均可看作一个约束,无论是外部约束还是内部约束 ③二元体的任意一端必须是固定铰或光滑圆柱铰链连接,不能是滑动铰或支链杆 ④不要忘记大地或支座是一个刚片

3、本章典型例题(案例)分析(解答) 例,计算下列各体系自由度,并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解:自由度W=3x4-2x5-3=-1 分析:杆AB,杆BC和杆AC通过不在一条线上的三个单铰A、B、C相连,根据3钢片规则ABC组成一个几何不变结构,支链杆CD为其内部多余约束。又ABC与大地通过3个既不互相平行又不相交于一点的支链杆连接,按两钢片规则,他们组成几何不变结构。故原结构为几何不变结构,且有一个多余约束。

4、本章作业 5-1 第六章 杆件的内力 应力与应变

1、 本章学习要求 (1) 应熟悉的内容 内力的概念,截面法的目的;轴力,剪力和弯矩的定义;应力与应变的概念及单位;复习高等数学中直线、抛物线,斜率、导数,极大值、极小值等有关概念;刚节点和平面刚架的定义 (2) 应掌握的内容

内力分量:轴力,剪力,弯矩,还包括后面的扭矩;正应力与剪应力,剪应力互等定理;线应变与剪应变;内力方程与内力图;最大弯矩的计算方法;刚架的内力图包括轴力图,剪力图和弯矩图。 (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轴力,剪力和弯矩的符号规定;轴力,剪力和弯矩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根据内力方程绘内力图的方法、步骤;应用微分关系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步骤;没有载荷,就是载荷集度q=0,此时,剪力图必然是水平向右,弯矩图是一条斜直线或水平方向的线;载荷集度q为常数时,剪力图必然是一条斜直线,弯矩图是一个抛物线;在集中力作用点,剪力发生突变,弯矩图发生转折;在集中力偶矩作用点,剪力图不变,弯矩图发生突变;绘制平面刚架内力图的方法、步骤;要特别注意,刚节点处弯矩图“同侧”,“相等”这两个特点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①线应变代表相对伸长,无量纲,变形量代表绝对伸长,单位mm或m ②截面法中的正向假设,是按照材料力学的定义的正向进行的,但在列平衡方程时必须回到理论力学的规定来区别正负符号,这点很容易混淆,初学者必须搞清楚。

③在轴力图和剪力图中,通常规定横坐标轴的上方为正。但在土建工程中,弯矩图通常是画在梁的受拉一侧。当梁的凹面向上时,M 为正,梁的下侧受拉,故正弯矩应画在横坐标的下方;而当梁的凹面向下时,M 为负,梁的上侧受拉,负弯矩则画在横坐标的上方。

④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要和数学上的斜率、直线、抛物线等有关概念联系起来,同时要注意弯矩图是向下为正

⑤在集中力、集中力偶矩作用点和剪力为零的点,弯矩出现极值

⑥对于复杂的平面刚架,弯矩图建议画在受拉侧,简单刚架画在受拉侧或按正负符号标出均可。

3、本章典型例题(案例)分析(解答) 例1, 求图示简支梁的内力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弯矩图

例2, 试作悬臂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并标明关键点之值。

4、本章作业

6-1,2,3,4,5,10(c,e,f),12,13 第七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1、 本章学习要求 (1) 应熟悉的内容

应力集中的概念;强度极限,容许应力和安全系数;纵向变形和纵向应变的概念;弹性极限,比例极限,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的概念;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概念。 (2) 应掌握的内容

拉压条件下的平面假设;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强度可能不同;材料拉伸时的力-位移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低碳钢材料拉伸曲线中的4个阶段及其变形特点;塑性材料拉压曲线的异同。 (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拉压正应力公式及其适用范围;拉压杆强度条件及其三方面的作用:强度校核,截面尺寸设计和确定容许载荷;虎克定律;拉压杆变形计算公式;在应力-应变曲线中,如何确定弹性模量,强度极限和弹性极限。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①拉压杆应力或变形计算公式要求轴向拉(压)力是一个常数,当轴向力是分段均匀时,应力和变形要分段计算,总变形量是各段变形量的叠加。

②对于一个结构而言,有些杆可能受拉,而另一些杆可能受压,要先算出各杆内力,判断其是受拉还是受压,然后再应用强度条件。

③脆性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力学特性差异明显,不仅强调极限和变形量大小不同,断口破坏形式也不相同。

3、本章典型例题(案例)分析(解答)

4、本章作业 7-5,6,7,10 第八章 剪切和扭转

1、 本章学习要求 (1) 应熟悉的内容

剪切的概念;名义应力的含义,近似计算;扭转的概念,扭矩的符号规定,扭矩图;抗扭截面模量,抗扭刚度的概念及计算。 (2) 应掌握的内容

工程中的受剪构件;单剪切与双剪切,剪切面上的剪力计算;圆轴扭转的平截面假设,非圆轴扭转时发生翘曲现象,不满足平截面假设;极惯性矩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薄壁圆管的定义及其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剪切虎克定律;名义剪应力及强度条件,名义挤压应力及挤压强度条件,连接板的强度条件;挤压面面积计算,板的净面积计算;电动机功率、转速与输出扭矩之间的关系;圆轴扭转变形时的3个基本公式及其适用条件;圆形截面和圆环形截面的极惯性矩计算公式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①铆钉均匀受力,单个铆钉所受的力为总的拉力的1/n(n为铆钉数目),如果是单剪切,这个力即为剪切面上的剪力,如果是双剪切面,则每个剪切面的力为其1/2。

②板的拉应力,名义剪应力和名义挤压应力均是近似计算,没有考虑应力集中,剪切面和挤压面上的应力均按均布处理。

③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公式的推导方法:几何方面,物理方面和静力学方面

④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也具有强度校核、截面尺寸设计和确定容许载荷的功能。 ⑤圆轴扭转变形时扭转角的计算公式及其对应的刚度条件

3、本章典型例题(案例)分析(解答) 例,图示两实心圆轴由法兰上的4个螺栓连接。已知轴传递扭矩Mn=40kN?m,法兰平均直径D=300mm,厚t=20mm。轴的[τ]=40MPa,G=80GPa; 螺栓的[τ1]=120MPa。求轴的直径d和螺栓的直径d1

求解方法参考课件有关例题。

4、本章作业

8-2,3,4,5,6,7,8 第九章 梁的弯曲

1、 本章学习要求 (1) 应熟悉的内容

弯曲,对称弯曲和纯弯曲的概念;静矩(面积矩),惯性矩的定义;横截面,纵向对称面,中性层,中性轴的定义;抗弯刚度和抗弯截面模量的概念。 (2) 应掌握的内容

静定梁,简支梁,悬臂梁,简支外伸梁的定义;纯弯曲时的平面假设和单向受力假设;对称弯曲时弯曲正应力的推导方法,仍然是从几何、物理、力学三方面进行;矩形截面梁弯曲剪应力的推导方法,及弯曲剪应力的一般公式;弯曲剪应力的强度条件;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若干措施。 (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组合图形的静矩和惯性矩的计算方法,仍然是面积分割法和负面积法;平行移轴定理;矩形截面,圆形截面和圆环形截面的惯性矩;纯弯曲时所得到的曲率、弯曲正应力,最大弯曲正应力公式;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极其对应的三个主要功能;矩形截面,圆形截面和圆环形截面,最大弯曲剪应力和平均剪应力的关系。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①当计算截面的形心与坐标轴原点不重合时,惯性矩的计算要使用平行移轴定理 ②对于任意给定的图形,要能根据所给几何尺寸,计算出截面的形心,截面的面积矩和惯性矩;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有时候负面积方法可能较简单。 ③对于脆性材料,要分别计算最大拉伸正应力和最大压缩正应力,然后分别建立强度条件。

④对于对称截面,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必然同一个截面,即最大弯矩对应的局面;而对于不对称截面,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可能是不同的截面。 ⑤熟练的求出支座反力,熟练的画出剪力图、弯矩图是计算梁弯曲应力的基本要求。

3、本章典型例题(案例)分析(解答) 例,图示矩形截面简支梁,已知P1=50kN,P2=100kN,b=120mm,h=180mm。试求梁的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解:先求支座反力。算得 FA=61.9kN, FB=88.1kN 作剪力图、弯矩图如下:

4、本章作业

9-2,3,4,6,8,10,11,13,14 第十章 压杆的稳定

1、 本章学习要求 (1) 应熟悉的内容

稳定失效的概念;屈曲与失稳的概念;惯性半径和柔度的定义。 (2) 应掌握的内容

临界载荷的概念;哪些条件下,压杆容易失稳;临界应力总图;提高压杆承载能力的若干措施

(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欧拉公式及其对应的四种约束条件的长度系数;临界应力及其计算公式;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大柔度杆;小柔度杆和中柔度杆的临界应力计算公式。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①当两端是球铰或其它类似支承连接,两端截面在任何方向都可以转动时,欧拉公式中的惯性矩J 应取Jmin ②一个截面的最大刚度平面和最小刚度平面中的刚度指的是抗弯刚度 ③杆两端约束不同时,刚度可能不同,有效长度也可能不同

3、本章典型例题(案例)分析(解答)

例, 图示的细长压杆均为圆形截面的木杆,长6m,其横截面直径d = 160mm,材质相同,E=10GPa。其中:图a为两端球铰支承;图b为一端固定,一端铰支。 试求各杆的临界载荷及临界应力。 解: (a) 两端铰支

μ = 1,i = d / 4,得到λ = μl / i = 150 σcr = π2E/ λ2= 4.39 MPa,Pcr= σcr A = 88.2 kN (b) 一端固定,一端铰支

μ =0.7,i = d / 4,得到λ = μl / i = 105 σcr = π2E/ λ2= 8.95 MPa,Pcr= σcr A = 180 kN

4、本章作业 15-1,2,3,4 第十一章 梁和结构的位移

1、 本章学习要求 (1) 应熟悉的内容 广义力和广义位移的概念,绝对位移和相对位移的概念;计算结构位移的目的;挠度曲线-挠度-转角的概念;虚功和实功的概念,虚位移和虚力的概念;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反力互等定理。 (2) 应掌握的内容

计算位移的有关假定;中性层曲率与弯矩之间的关系,数学上曲率的计算公式;挠度曲线形状的粗略判别方法;提高梁的刚度的若干措施;虚功原理:外力在虚位移上所做的虚功=外力产生的内力在微段虚位移上所做的虚功之和。 (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挠曲线微分方程,挠度各阶导数的意义;积分法求梁的挠度、转角的方法步骤,及其适用条件;叠加方法原理及其使用条件;单位载荷法求位移的方法、原理及其注意事项。刚架和梁使用单位载荷法时通常只考虑弯矩引起的位移,平面桁架只有轴力;图乘法原理及其使用条件、注意事项;三角形的面积与形心,两种类型抛物线的面积和形心。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①对于弯矩方程分段连续的梁和结构,积分方法求挠度和位移时也必须分段进行,在分段点上存在光滑连续条件。

②叠加方法的两个技巧:逐段刚化求解,载荷的分解与重组。其中逐段刚化求解时,要始终记着只能留一段变形体,其余都是刚体。因为叠加方法所使用的基本结构是简支梁和悬臂梁,只有一段。对于复杂的结构,载荷的分解与重组和逐段刚化求解两种技巧可能要联合使用。

③本章计算位移,一般情况下不考虑轴向位移,但是如果题目中给出了结构中某段的拉压刚度EA,则意味着这一段要考虑轴向位移。

④使用单位载荷法时,在求线位移的地方加集中力,在求转角的地方加集中力偶矩,计算位移为正,表示实际位移与所加力(力偶矩)的方向相同,否则相反。 ⑤对于面积和形心难以计算的图形,可以对图形进行分解。图形分解的理论基础实际上就是把复杂的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弯矩,变成单个载荷分别作用下弯矩的叠加,也就是使用了叠加原理。

3、本章典型例题(案例)分析(解答) 例,已知各杆EI为常数。求C点的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和转角。

、本章作业

11-1,4,6,8,9,10,11,12,13,14,16,21 第十二章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1、 本章学习要求 (1) 应熟悉的内容

静定结构的定义、特点;原结构,基本结构的概念;力法方程中的主系数,付系数和自由项的概念;对称结构,对称载荷,反对称载荷。 (2) 应掌握的内容

超静定次数的判定,及确定超静定次数时应注意的问题;力法典型方程。一次力法方程,二次力法方程,三次力法方程„„;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特点;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特点。 (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力法原理:将多余约束去掉,代之相应的约束力,利用等效原理将这个(些)约束力求解出来;力法原理与解题步骤;求解力法方程中的各个系数,主要使用上一章介绍的图乘法;用立法求解超静定梁、刚架、平面桁架和排架。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①多余约束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但选取不同的基本结构,求解的难易程度不同 ②建立多次力法方程时引用了叠加原理。同时,力法方程中应用了力与位移成正比的关系。

③用力法解超静定问题时,应首先判断其超静定次数 ④利用对称性可以简化计算

3、本章典型例题(案例)分析(解答) 例,作图示超静定刚架的内力图。

解:取基本结构如右图。分别做出M1图、M2图、MP图。

4、本章作业

12-2(b,c,e),12-3(c),12-4(a) 第十三章 用位移法计算连续梁和刚架

1、 本章学习要求 (1) 应熟悉的内容

固端弯矩、固端剪力的概念;力法与位移法的特点,力法与位移法的区别;位移法中基本结构,基本体系的概念;位移法中的基本未知量和基本假设。 (2) 应掌握的内容

杆端力的表示方法和正负号的规定;力法、位移法求解超静定问题的一般步骤;如何确定基本未知量。 (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两端固定梁的转角位移方程,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梁的转角位移方程,一端固定、另一端定向支承梁的转角位移方程;位移法解题的基本思路;位移法典型方程和解题步骤。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是:基本结构在荷载和结点位移共同作用下,与原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状态相同。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①力法方程的建立是原结构与基本结构在除去约束地方的位移等效,而位移法是原结构与基本结构在附加约束的地方力等效或力矩等效。 ②要注意杆端力与节点力符号的差异

3、本章典型例题(案例)分析(解答) 无

4、本章作业 无

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题

1. 组合梁如图所示,试分别作出梁AB、BC和整体的受力图。

2. 试分别作出AC, DEBH, DE,以及BH的受力图。

3. 已知: FP、l、r, 求: A、D 二处约束力。 4. 已知q、l,试求下列各图中杆件所受的约束力。

5. 已知: P = 40 kN, Q = 10 kN。求: 杆4 – 9 的内力。

6. 作图示简支外伸梁和简支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并标明关键点之值。

7.某传动轴,转速n =400rpm,传递功率Np=47kW,设G =80Gpa,[τ]=80Mpa,[θ]=1.5o/m。横截面为空心圆截面,α=d/D=0.8,试求轴的截面尺寸。

8. 求图示截面的形心位置,及该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Jx0。

9. 设 AB 、CD 均为刚体, F =39kN , ①、 ②两杆[s ] = 160MPa , 试求两杆所需直径。

10. 图示矩形截面简支梁,已知P1=50kN,P2=100kN,[σ]=100Mpa,[τ]=20Mpa, h=2b。试选择截面尺寸。

11. 有一30mm×50mm的矩形截面压杆,两端为球形铰支。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比例极限σP=300MPa。试求可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力的最小长度。 12.计算下列各体系自由度,并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13. 求图示结构A点的垂直位移。 14. 求图示结构D点的垂直位移和转角。

15. 求图示悬臂刚架A点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转角。

16. 做图示刚架的内力图 17. 做图示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图 已知图示桁架中各杆EA相同,试用力法求桁架中各杆的轴力。

18.

上一篇:检验科年终总结下一篇:监理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