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创设情境是当今课堂教学研究中频频出现的概念。一个好的情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还具有问题的诱导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然而创设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实际上也有很多教师对于情境创设还把握得不是很到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情境创设地理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情境创设地理教学论文 篇1:

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分析

摘 要:新时期素质化教育的背景下,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情境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凸显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生动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体验感受,促使学生更加理解教材内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欲望,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分析

0

在实际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方法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生在情境教学的带动下可以增强研究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习乐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因此本文就情境创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如下探讨。

一、充分地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出生动化的教学情境

在实际地理教学中,针对一些较为抽象且宏观层面上的研究结果,若是只通过传统教学形式来完成,很难得到准确答案,因而在针对较为复杂的课程学习中存在较大的难度。上述情况经常发生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在探究问题时经常会无所适从。为此,地理教师可以充分的参照新媒体教学形式,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抽象化的事物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感知及深刻理解所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制作flash动画,并将教材内容中涉及到的晨昏线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位移及昼夜长短随着太阳直射点进行移动变化等知识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冷锋、暖锋在过境前、中、后的天气变化以及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状态通过flash动画为学生详细的演示出来。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帮衬下,教师在就所学内容进行有效提问,让学生结合演示出的动画进行探究思考,使得问题变得简单化,由此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二、借助错误问题来创设出问题式的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对新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时,很多学生会根据以往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做出主观上的判断,但是很多思考出的答案是不正确的。因此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其实这种做法往往会桎梏住其想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新教学形式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学生的错误答案来创设出问题情境教学环境,从而来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气氛,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这一相关知识点时,学生会从教材中了解到太阳辐射到地表面上产生出的差异分布,导致地区间的冷热分布不均且各地区的气温有很大的不同,致使水平方向上地区间的气压存有一定差异,从而引发大气运动,形成风。针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少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个质疑:地球上受热多的地区在近地面上是处于低压状态,受热少的地区则应是高压。为此,学生为了证明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还列舉出赤道地区和极低地区的有关例子。此时,教师不要马上予以打断并更正,而是耐心的听完学生的不同想法,鼓励学生提出很好的疑问。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纬度在30度和在60度地区相比较而言,哪一个更热或是更冷?其距离近地面哪一纬度是高压带,哪一是低压带?学生在经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后,会顿时发觉自己思考问题错误的根源在哪,之后在从热力成因及动力成因方面给予进一步的提示,从而让学生重新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学生在这种浓厚探究问题的学习气氛下,可以自主的更正自己的错误答案,并形成正确的思考模式,以此来提升学习质量及效率。

三、结合生活实际来创设出虚拟的生活体验式情境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大量地理方面的问题,并通过接触到的许多与地理科学等有关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环境下的许多问题都十分的感兴趣。同时,新课程改革中也开始倡导教学要与学生日常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尽量从实际生活中来提出问题。基于此,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更具生活化的探究情境教学环境,将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有效结合,从而增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熟悉感,激发出学生探究地理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章节内容时,针对教材内容中路地自然带上的水平差异规律的教学设计一个趣味性的情境活动,如“我来当导游”,并为学生设计出两条较为代表性的旅游线路,一条是从大连出发向西前行,途径呼和浩特最终到达目的地敦煌;一条从海南岛出发向北前行,依次经过上海、北京最终到达目的地哈尔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出每一途径地区具有标志性的自热景观图片,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这两条线路特色,来自行设计出两条旅游词,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展示。通过这样情境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为学生理顺学习思路,从而学生在讨论设计的过程中也会准确的得出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至内陆的地域差异性规律,促使学生可以快速融入到教学情境的活动当中来,大大提升了学习兴趣,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充分的融合情境式教学,不但可以将教材中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化、具体化,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自主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虽然目前情境式教学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但教师通过不断地创造条件,实践研究,将能使情景式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施鲁.浅谈高中地理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J].地理教学,2015,2015(8):29-31.

[2]王晓凡.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9):77-78.

[3]陈雷.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9).

作者:韩延礼

情境创设地理教学论文 篇2:

关于情境创设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思考

摘要:创设情境是当今课堂教学研究中频频出现的概念。一个好的情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还具有问题的诱导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然而创设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实际上也有很多教师对于情境创设还把握得不是很到位。本文以新课堂改革的要求为标准,从教学实际出发,就目前存在的情境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再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得创设教學情境,做到真正使情境在数学课堂中起到“承重墙”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改革;创设情境;精致教学

引言

“精致教学”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教学内涵发展的需要,精致要求高效并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结合精致教学的理念及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确立了依托地域文化开展地理课堂精致教学的模式。地域文化对学生来说“距离相近、内容相识、情感相亲”,将其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学生的乡愁意识、升华学生的认知情感,进而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诠释地域文化在地理精致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提炼体现精致深刻

高中地理课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枯燥,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将大量情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以致一课多境,模糊了教学目标,这样不利于学生落实课堂学习目标。所以,在教学目标的提炼方面,应体现精致深刻。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方法之一,情境呈现目的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在地理教学中涉及到农业这部分的内容,龙泉的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情境素材。龙泉是世界香菇发源地之一,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所产的椴木香菇、袋料香菇、木耳、灵芝等质地优厚、外形圆整,色泽纯正。在政府的扶持下,绿色高质量高效的高山蔬菜也远销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课堂教学实践中,把香菇文化等运用到农业中,学生能够清晰教材的整体思路和所表达的意图,明确教学重难点,厘清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教学内容整合体现精致合理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体现“精致”,需要教师整合教学内容,体现精致合理。教学内容是精致教学的基础。在地理课教学上,“精致课堂”的构建应基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展开,结合本校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在地理教学中涉及到工业与交通的内容,可以结合龙泉的青瓷宝剑产业以及龙泉出行方式的变迁来进行课堂教学。青瓷是龙泉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宝剑也名扬海内外,是身为龙泉人最熟悉不过的特色文化。龙泉青瓷宝剑园区的位置,以及龙泉青瓷宝剑厂建立选址的布局能为学生作为案例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龙泉交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外出要翻山越岭到乡村公路、到2006年丽龙高速公路,再到今年衢宁铁路的开通,龙泉的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发展速度提升,龙泉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采用的这些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本土气息,因此学生比较感兴趣,也乐于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教学内容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教学方法设计体现精致有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从而体现课堂的精致有效。在以龙泉为案例的区域地理教学中,我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开展,如: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对比分析。龙泉市地理位置优越,东邻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接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区,是浙江省入江西省、福建省的主要通道,素有“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是浙闽赣毗邻地区商贸重镇。龙泉山清水秀,是生态全国领先的养生之福城,其龙泉山、瓯江、青瓷小镇等都为学生所熟悉,以这些地域资源为依托,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来分析当地的气候、地形、人口、资源等要素,对区域进行认知,进而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活动筹划体现精致充分

通过地理组全体教师的探讨、研究,在地理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地域文化在地理课堂精致教学中的运用采用以下措施:

1.采用多媒体视频展示龙泉的特色文化,创设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情境,借助地域文化的视频信息向学生抛出问题:如龙泉为什么可以种出品质优厚的香菇、蔬菜?什么因素在影响?等。借此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对当地文化思考提取相关信息,得出答案,学生容易消化,记忆更加深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当地的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符合地理核心素养中的 “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但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不能一股脑地将材料信息抛给学生,需要对地域文化案例进行补充、削减、改变,选取典型性,否则学生容易找不到重点以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或者课外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关注实际、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感悟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的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探索问题,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及“区域认知”。但在教学中,需要学生自主收集调查相关资料,该部分的落实存在差距,大大影响课堂的效果。

3.通过竞赛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无处不在”的魅力。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能完善我们的知识面,还能更好的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我们不仅要很好的学习书上应该学习的知识,还应更好的学习与了解地理有用的知识。在实际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过于表面化,很难对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明确。通过竞赛学习,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从而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

课堂实践与检验,是检查学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的最有效形式之一。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学到的新知识,在学生们课堂反馈的情况中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学生弱点、完成学生学习不足之处。

总之,地域文化的运用要注意“度”,不能过多,也要注意实际,不能流于形式,更应该科学合理。

作者:叶龙英

情境创设地理教学论文 篇3:

情境创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接触较广泛的学科,怎样教好地理,是教师必须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 课堂活动是由一系列教学情境构成的。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师如果能够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就可以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渴望与好奇。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意义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创设情境首先要设置问题。要设置问题就得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质疑的精神。一旦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更加有助于课堂问题的解决,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课堂中的重难点。创设情境不仅突出课堂重难点,还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和梳理,方便学生把握整本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能够发现问题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动力。创设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动力,有利于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在讲解新的内容时,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多变的天气》之前,教师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春天猴儿面,阴晴随时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谚语呢?”新课开始,对于这句谚语的提出,学生的大脑思维受到了刺激,他们会兴致勃勃地想: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阴晴随时变呢?难道说一天当中还会早上阳光明媚,下午就下起大雨吗?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心中所想的问题,等学生发言过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多变的天气》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习完这一节内容,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天气为什么是多变的,上面的谚语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实践证明,在新课伊始巧设问题,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2.创设实例情境,提高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地理。如地震、气候、风土人情,都与地理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经历中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完《地图》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勘察校园操场,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画出校园操场的平面图并标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真正地理解如何绘制地图。

3.创设实验情境,提高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从这句名言中我们可以知道,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很多知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加入一些小实验,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化》中的“板块运动”时,对教材阅读材料中的“读一读,讲一讲”,学生感到很茫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情境,做一个模拟“板块运动”的实验,不用太准确,只需形象地表现出板块的运动即可。教师拿两块木板表示不同的板块,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木板在不断地移动,最终两块本来分离的木板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这个实验,在学生面前形象地表示出板块的运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大陆是如何形成的,然后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初中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突出层次,做好问题的过渡。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积累的经历、理智和情感体会,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培养新技能,发展新情感。

参考文献

[1]陆惠.以境入情 境中求知——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成功(教育版),2013(1):78.

[2]顾善勇.巧设情境 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7):61-62.

[3]施宾健.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12):71.

[4]龚发兴.关注教学情境创设 提升情境教学功效[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6-88.

[5]张和宾.浅谈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3(3):92-93.

作者:刘学敏

上一篇:网络营销双向互动论文下一篇:当代展示空间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