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监测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环保监测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

【摘 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在可持续发展大环境下需要重视空气污染监测的落实,以确保空气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就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明确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方法,进一步探究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旨在全面提升空气污染监测工作质量,促进环境保护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环保监测;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

环保监测以空气污染监测为重点,在多项因素的影响下,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后续空气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可行规避方案,这对于最终监测质量与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一)划分污染程度

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需要把握区域污染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空气污染程度为轻、中和高度,分类布设监测点,若空气污染区域等级较重,应就范围因素开展具体分析,以确保监测点布设的合理性。

(二)结合地理位置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需要就地理位置加以综合考虑。在监测点布设之前,应把握地理位置情况,包括区域地形、气候、风向等,就监测点布设类型与数量加以确定。监测点布设类型与数量的确定需要考虑上下风向位置的差异,保证风险因素分析的严格化。

(三)把握人口密度

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需要考虑区域人口密度这一因素的影响,点位布设阶段需要客观分析区域人口密度,适度调整采样点数量,若区域人口存在较大密度,则应适度增加监测点数量,采样精确度得以保证,监测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四)避开绿色植被

监测点的布设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区域绿色植被,区域生态环境也会受到影响。在布设监测点的过程中,应遵循宽广性原则,保证所选择区域宽阔,将区域绿色植被避开,避免植被生长受阻,并且对监测质量的提升也至关重要。

二、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方法

(一)功能分区布点法

就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功能分区布点法的应用较为常见,能够有效划分城市不同功能区域,以空气污染状态为参考,以差异化措施控制不同城区环境,以切实提升整体环境质量,对于城区对应行业领域来说,在地方性管理政策支持下,应重视空气污染监测的落实,以促进行业管理的不断优化。

(二)网格系统布点法

网格系统布点法的应用,能够立足区域地形结构特征出发,保证网格化结构建立的完善化,对于数据信息精准度的提升至关重要。网格系统布点法的应用,能够通过轴线方式切割监测区域地形环境,介于网格化切点布设点位,保证监测数据分布的完善化。网格系统布点法的应用阶段,需要就风向、气候、人口密度等因素开展具体分析,切实提升监测工作质量,网格系统布点法的应用实效也得以保证。比如在就风向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可对下风向区域结构进行调整,将监测密度提升,保证对比鲜明,技术模式实质作用也得到最大化发挥。

(三)扇形结构布点法

扇形结构布点法是一种特殊化的应用模式,能够满足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需求,在孤立高架电源结构点位布设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该方法应用过程中,以趋于主导风向为轴向,设置顶点位置后,令下风向区域完整扇面结构形成,依照相关规范及标准出发布局污染监测点位,为各监测点优势的发挥创造条件,监测准确性也得以保证。该方法的应用需要就污染传播中高架电源点位的特殊性加以分析,制定应对措施,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三、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

(一)确定污染监测目标

为确保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准确性,应明确监测目标,把握监测区域实际情况,科学调整相关参数,监测结果更具准确性。监测点布设中需要就污染物差异开展具体分析,及时调整点位布设及设备仪器使用情况。立足工作人员角度出发,需要重视监测质量的提升,科学设定监测目标,掌握监测重心,保证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學性,监测结果准确度得以保证。对于山村地区来说,其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在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位的过程中,应立足监测目标出发,就地形结构、气候条件、风向等因素开展具体分析,确定最佳布设方式,数据采集精准度也得以保证。

(二)把握区域污染情况

以设计方案为参考,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需要立足实际科学制定布设方案,就区域污染情况加以重点考察,确保点位布设科学合理。方案制定需要以数据资料为参考,就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开展有效分析,提高结果准确性。检测分析工作的推进需要依靠相应设备仪器进行,科学评估区域大气污染情况,待评估完成后获得相应结果,为监测点布设提供支持。

(三)分析地理信息

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需要就区域地理信息开展综合分析,包括自然气候、风向等,通过立体化方式分析数据信息,以便合理布设点位。地理信息分析过程中,应调查其他社会环境地理信息属性,明确相关限制性条件,以便有针对性的布设监测点位。

(四)规划站点数量布局

在环境监测方面国家制定相关规范性管理文件,在技术管理阶段必须要就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具体分析,合理布设点位,立足全局视角出发控制站点数量,优化布局条件。以科学技术为支持,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执行状态的提升,详细检测地质条件,应用自动化技术实施监测,弥补传统人工模式的不足,环境监测更具科学性与高效性。

在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是一项重要内容,需要结合实际科学布设监测点。但实际上监测点布设会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依照标准出发,把握区域实际情况,确定空气污染程度,依照目标方案及方法流程出发布设监测点,保证空气污染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高环保监测工作质量,促进环保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建琴,洪毓.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分析[J]. 生态环境与保护,2020,003(002):P.54-54.

[2]徐红霞.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J]. 农家参谋,2020,No.663(15):237-237.

[3]唐玉琴.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探析[J]. 节能与环保,2020,No.309(04):24-25.

[4]刘宝建. 关于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探讨[J]. 农家参谋,2020,No.661(14):242-242.

作者:戴孟怡

第2篇: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

摘  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就以雾霾为例,对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还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为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各个地区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控制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基于此,本文以空气污染监测点布置原则为着手点,分析空气污染监测点布置的方法,继而给出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最终总结提高污染监测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  空气污染  监测点  布设

The Arrangement of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Points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oint

ZHANG Do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ffairs Center of Bayuquan District, Yingkou, Liaoning Province, 115007 China)

有效落實环保监测工作,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污染的变化情况,从而快速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污染的影响。其中在空气污染的防治过程中,监测点的布设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对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将会产生直接影响。由于不同的区域污染情况存在差异,因此监测点的布设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工作的科学水平。

1  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作为环境治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划分污染程度、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充分结合人口密度以及避开绿色植被等方面。

1.1 划分污染程度

在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之前,需要对当地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解,按照相关的标准对空气的污染程度进行划分,具体可以分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以及重度污染三个等级。不同的等级监测点的布设数量和覆盖情况有所差异。其中,重度污染的区域布设点是需要重点考虑分析的内容。

1.2 充分考虑地理位置

地理因素对监测点监测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地理因素在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中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工作人员在进行监测点布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区域条件以及风向,并结合风向的具体位置布设空气监测点的数量以及相应的类型。由于上风和下风位置的差异性,也会导致监测点以及位置分布的差异,因此合理控制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也是保证最终获取数据真实性的有效保障。

1.3 结合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是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重点考虑因素,具体可以根据人口密度的差异对采样点的数量进行适当的删减调整。通常情况下,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污染监测点,从而提升数据的精准度,还能分析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4 避开绿色植被

绿色植被对空气具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因此监测点的布设应该避开绿色植被,避免对最终的监测数据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在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需要重视选择宽广的区域,更好地反映空气的真实状况,更不能在布设过程中对当地的绿色植被造成破坏。

2  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方法

近年来,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完善。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技术和理论方面的限制,我国在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大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功能分区布设法、网格布点法以及扇形布点法。

2.1 功能分区布设法

功能分区的方法是一种经济实用,并且效率较高的方法,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空间范围来看,地理位置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在布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风险的位置,还应该及时关注风向的有关信息,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域条件,结合不同的风向位置,对监测点的数量和类型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2 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设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空气污染比较均匀的地区,这种布设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不同的地域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划分时,评价的标准也存在差异。不同区域在布设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升效果。因此对于特定区域的监测点布设,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压力,优先选择生态功能最重要的区域,从而结合生态系统的发展情况,做好标准的划分工作。

2.3 扇形布点法

在偏远的山区,这种布设的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相对于以上两种方式,扇形布设方式可以有效对相关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可以打破客观气候和经济条件的影响。监测点设置完成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监管工作,如果需要必要的开发和建设,需要保证监测点的工作状态不收影响。相关的机构也应该结合我国环境保护与环境防治的有关要求,积极配合环境监测工作,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最后做好落实工作。具体可以通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存在违反监督管理制度的行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情节的严重性进行追责,从而最大程度上维持当地区域的生态发展。

3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

在环境保护的监测工作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工作本身是一项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其中,系统性体现在收集有效的数据,为环境预防治理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复杂性在于我国的区域辽阔,不同区域的环境污染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在布设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保证监测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环保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监测功能。具体的要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监测目的、充分了解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地理环境和有关条件以及明确采样站的数量等方面。

3.1 确定监测的目的

在环境保护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工作中,明确监测的目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后续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监测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空气监测的作用和意义,将城市的空气污染监测和农村的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结合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方式完成监测点的布设工作。在乡镇等相对偏远空旷的区域,可以使用扇形布点的方式,这种方式的覆盖情况较高,并且相对经济。在对城市空气情况进行监测时,需要全面了解污染源,掌握城市的污染情况,比如污染物的分布情况以及空气质量。由于城市污染源的均匀分布程度较高,因此使用功能区布设的方式和网格布点的方式设计监测点也能起到较高的效果。

3.2 充分了解污染源情况

在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时 ,工作人员需要全面调查分析所在区域以及相邻区域的空气污染分布情况以及污染源的基本构成,同时结合污染源分析报告等有关文件对监测点进行科学选择,从而最终保证监测工作的科学有效性。还需要注意的是,布设点的确定过程中,污染源的产生以及形成规律对于空气污染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并对实际情况作出评估,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进行上报,并对污染源的基本资料进行调查更新,结合监测数据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联合相关的职能部门做好监测工作的有效监督和落实工作,降低污染的影响范围。从而确保监测工作的而有效开展。

3.3 全面掌握地理环境和条件

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工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密度等社会因素都会对其造成影响。自然因素对空气的质量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布设点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全面掌握有关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内的污染情况可能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现象,严重影响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监测空气污染和设定监测点时,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性知识,同时对空气的流动状态进行监测,综合区域位置的地形地貌、风向参数以及气压参数等数据,全面进行分析判断,科学确定布点方式,保证数据采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提升监测工作效率。

3.4 明确采样站数量

在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对区域的污染情况进行等级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等级情况以及地理区域等内容做好监测点的布置工作,从而科学确定监测区域需要使用的布设方式、布设数量等参数,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有效降低监测数据的误差。当前在环保监测工作中,大部分人对环境保护的原理进行分析时 ,不够全面,导致最终形成的环境污染报告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后期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人口密度也是需要重视的重要方面,由于人类的活动对环境也会造成影响,因此不同的人口密度在监测点的选择上也应该保持差异。由于科技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空气污染监測点使用的采样站已经完成了人工到自动监测的转变,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人工采样将会逐渐被设备取代。这种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于设备的维护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监测工作中,需要保证设备的工作状态,只有保证设备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数据的精准性,从而降低人员参与,提升工作效率。

4  提高采样监测质量的措施

4.1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环境保护工程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时,需要考虑以下相关因素: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采样开始前要提前准备相关设备,如采样设备、器具及物资等,同时要对相关设备进行清洗与干燥处理;固定采样位置。依据实际情况与监测需求对采样点位置进行调整与优化,完成结束验收工作后开展相关工作,复验相关选择点,如果周边污染源存在较大变化时,要及时调整监测点;现场采样工作依据国家标准进行,采集工作开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采集方案,由现场人员完成加入固定剂保存的水质样品。

采样时技术人员不得离开现场,杜绝采集现场抽烟情况,工作人员采集现场空白样,对比现场空白样与实验室空白样;监测采样时间、点位及方法等内容,将环境中被监测物质浓度水平与变化规律记录下来,保证整个采样过程的完整性。负责人要承担起现场采样的监督责任,并向同级部门报备,由至少两个项目负责人完成现场采样工作,其中至少一个有着丰富经验。

4.2 现场采样方案编制

现场采样方案的编制是环境监测采样的具体参考和指导,在开展实际采样前,需对采样的目的、对象和要求进行详细和充分的了解。现场采样方案的在编制过程中要包含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具体的负责人,比如采样任务的主要目的、具体要求、完成时间、需要注意的内容、具体项目负责人、具体工作内容、采样质量要求等等。因此在进行采样方案编制时,一定要仔细、慎重,做到事无巨细都涵盖在内,确保内容缜密。同时采样标准一定要遵循国标认可标准,既有现场勘查,也有从各种途径收集到的资料,最终编制出全面且符合要求的现场采样方案。而且在具体采样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必不可少,它属于采样方案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中一定要包含空白样、质控样、平行样以及现场质量监控员等对比控制措施,确保现场所采集到的样品的规范性和具有代表性,以此避免和减少现场采样中采样员操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3 现场采样准备阶段

在开展现场采样前,一定要先确定一名现场采样总负责人,该名人员的选择一定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详细了解并熟悉掌握本次进行环境采样的目的和具体操作要求,能够将所有需要注意的内容都铭记于心,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反复强调,保证采样点设置的合理性,同时能够按照采样方案要求认真组织人员进行实施,将现场质量监控员的职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作为现场采样人员,一定要清楚所有采样点位周围的环境状况,熟练掌握具体的采样方法、合适的样品保存法、灵活的现场观察技术和详细的采样过程、周密的安全保护措施等。再进行采样前还要做好工况核查,详细了解并掌握环境污染物排入的规律,以此保证所采集到的样品的准确性和具有代表性。而工况核查时采样工作人员执行环境保护要求的法定程序,但也需要采样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监测数据。

5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其中对于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作需要优先做好监测工作。在监测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需要科学设定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从而形成科学的污染分析报告,对后续的治理提供有效的数据依靠,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制定策略,改善当地的污染情况。

参考文献

[1] 唐玉琴.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探析[J].节能与环保,2020(4):22-23.

[2] 齐智.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9(12):9-11.

[3] 任晓晖.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225,228.

[4] 文佩.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J].地产,2019(20):136.

[5] 何庆.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9):60.

[6] 赵欣.浅析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J].科技风,2016(20):86.

[7] 谭祥宏. 论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J]. 科技经济导刊,2019,27(4):108.

[8] 羅蒙.空气污染物小时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9] 李亭慧.城市交通空气污染监测及流量限值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作者:张栋

第3篇: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现代化工业生产建设产生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物监测、污染问题防治等成为国家政府及环保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城市及乡村地区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空气污染状况等要素,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合理布设与安置,可以实现对区域内环境数据信息、空气污染的准确监测与上报。

关键词:环保监测;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9.025

Layout analysis of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poin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Zhang Jinglin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space Metrology and Testing Technology,Beijing 102600,China)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Air pollution;Monitoring point;Layout

在我國城乡地区空气污染监测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工业污染状况等要素,进行污染监测点、监测位置、监测高度的准确布设,以实现空间环境内污染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与更新,并对后续的环境治理工作形成有效指导。本文通过结合环保监测的外部影响因素、内部站点布局规划等,为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以保证环境空气污染监测效率,提升监测质量。

1 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1.1 地理环境与地势

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与地势等因素是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首要考虑条件,山地、丘陵或平原等地理环境以及北方、南方地理位置的差异,使得空气污染范围、污染物扩散存在着等级的差别。通常在地势较高的高海拔地区,布置空气监测站点的数量可以适当减少,而对于山地、平原等工业生产排布密集的地区,则应该在地势低洼位置,均匀布设较多的空气污染监测点,尽可能保证区域内的所有位置,都能够采集到准确的空气污染监测信息。之后对于地理环境中的风向进行考虑,在某一区域上风口、下风口的位置布置污染监测点,上风口布设少量的监测站点,下风口布设更多的监测站点,这样能够有效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1.2 人口密集程度

相比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程度更高,城市化、工业化建设在单位空间内的要素组成更多、排布更拥挤,由此也就造成空气污染状况的严峻性。在空气污染监测点布局与设置过程中,也要将人口密集程度、工业密集程度等因素,纳入到空气监测点布设的考评之中,人口密度较高区域的空气污染监测点要更多,搜集污染监测数据的频次应适当提高;而对于人口密度较低区域,则可以适当减少监测站点的布置,使环境空间中污染物的监测更具有针对性、精确性。

1.3 空气污染划分的等级

当下不同地区在环境空气污染的监测中,通常会按照被测区域的环境状态,将其划分为轻度污染、重度污染、中度污染等不同等级,依据现有等级对空气污染监测点的排布,做出细致的数量调整与层级控制,使环境污染状况、监测点密度尽可能互相匹配。同时对所有空气污染监测站点的标注、布置,应注重监测点数量、位置、测试频率等信息的详细统计,对多种空气污染数据的测量、建模提出更高要求,以此来确保空气监测数据、运算过程的真实可靠性。

1.4 区域小气候环境状况

河流、湖泊、森林或草原等区域小气候环境,也会对某一地区空气污染状况产生重要影响,相比于城市工业区而言,乡村小气候环境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更加优良。而对于这些临近小气候环境位置的空气污染监测,要尽可能地远离或躲避优质生态环境地区,使得监测到的空气污染数据信息具备代表性、真实性,若水资源环境、绿色植被对空气污染物进行吸收,则不能较为客观的说明区域环境的空气状况。

2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策略

2.1 功能分区布设法

相比于乡村地区的散状工业、民居分布模式而言,城市街道与工业区的功能点分布更加规范化,这就为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提供参考。按照城市地区不同功能区域污染控制的要求,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的排布、环境污染要素的数据监测。其中重工业污染区内设置的空气污染监测站点更多,而居民区则适当作出监测散点的均匀分布。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制定详细的监测项目、污染质量标准,对所在城区内的一氧化氮NO、二氧化硫SO2、碳氢化合物、浮尘等污染物进行准确监测,从而完成空气污染物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等监测工作。

2.2 网格布设法

网格布设法也是空气污染监测较为常用的点状排布法,其往往根据城市或乡村的地理地形状况,将监测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网格点,在某一区域上风口、下风口均匀的布设污染监测点,其中上风口空气污染监测站点的布设密度较低,下风口监测站点的密度更高,最终完成整个城乡空间内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置。在具体实现方面,主要将某一区域的空气污染监测空间,按照x轴、y轴的方式进行轴线切割,且以x轴、y轴为依据展开网格化污染监测点的排布,散点结构中的两条直线交点,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方格化污染面积监测区域。之后针对网格区域内的地理环境、气候状况、人口密度、风向等因素,作出小范围空间空气污染的监测,其中网格疏密程度与城市环境的空气污染状况相符合,以此保证空气污染物监控的实效性。

2.3 扇形布设法

空气污染监测点的扇形布设法,是在下风口区域展开45°角的扇面结构,进行城市或乡村顺风区域空气污染物的监测。所以某一区域内最为常见的主导风向,通常作为扇形监测点布局的轴向,并设置扇形监测点的顶点位置,以此扩散开来形成完整的扇面污染物监测点覆盖结构,保证各空气污染要素信息的正常监测与分析。特别对于工业企业高烟囱排放等污染问题的检测,需要在污染物密度聚集更高地区,适当增加污染监测点、提升污染监测设备的高度,而且由于这类污染源的排放量通常较大,因此应在更广的影响范围,对空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空气污染状况等信息作出评价。

3 环境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其他控制条件

(1)明确空气污染物监测的目标。环保工作人员在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中,首先必须明确监测区域、监测内容、监测数据处理等方面任务,这样才能有计划地进行一系列数据信息的搜集,之后要合理控制多种外部影响因素、内部要素,认真落实空气污染监测的各项工作。

(2)详细掌握污染情况进行站点布局。在空气污染监测点具体设置中,要依据城市或乡村以往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污染状况等数据资料以及不同区域现实环境的勘测结果,制定出严格的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方案。城市或乡村地区空气环境的监测工作,需要考虑到区域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功能分区等不同类别要素,对于人口密集程度较高的城市区域,则采取功能分区布设法、网格布设法进行污染状况监测;而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监测,适合使用扇形布设法来完成监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差异化方式,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站点的布设,展开各个监测点位的设置布局,以保证污染因素监测结果的科学有效性。

4 结语

一般空气污染监测点的数据采样,包括统计采样、模拟采样等方式,但过于简单的空气污染监测方法难以达到实效。因此,本文选取功能分区布设法、网格布设法、扇形布设法,进行某一区域空气污染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最大程度发挥监测站点的空气污染数据采集、信息统计处理与管理的功用,并通过监测点提供的空气质量数据结果,及时了解不同区域空气污染的状况,从而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牟軍,马艳.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38):126-127.

[2]黄小珊.分析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6):132.

[3]冯冰冰.关于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8):182-182.

[4]张靖琪.环保监测空气污染的重要性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3):201.

收稿日期:2020-08-03

作者简介:张静林(1962-),男,汉族,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

作者:张静林

第4篇: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使用的电器、汽车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在逐渐提高,环保执法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监测工作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环保监测的目标项目为废水、废弃、噪声、土壤以及饮用水等,据初步统计,大概包含1000多项检测项目,而其中废气的监测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本文将对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环保检测;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研究

引言:对于环境检测工作而言,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如今监测工作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检测、环境影响评价验收检测、国家排污许可证自行检测以及客户验厂环境检测、环保部门的稽查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这几个部分,可见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极为重视。因此,以下将对环保监测的重要性、空气污染监测点的作用以及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策略展开具体论述。

一、环保监测的重要性

环保监测是非常有使命感的行业,比如每天的天气预报就是通过检测数据推算出来的结果,包括地震这一类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也能通过监测预警对群众进行提前疏散,包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喝的自来水,也是通过技术检测之后才能放心饮用。随着人们在自然中的生存,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复杂,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也越来越急迫,包括企业的生产活动也必须接受相关的环境监测,由此分析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因素,并通过分析及特性(强弱、浓度等),判断企业的环境污染程度是否达标,如果达到污染的标准,就会接受巨额罚款,甚至有停工停产的惩罚,从而减少对周围居民所带来的健康威胁。因此,环保监测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显著,国内也有很多公司会选择打造专业的环境监测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年度自行检测和应急监测等服务,从而有效保护环境问题。

二、空气污染监测点的作用

人的生存环境必须有空气、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而空气作为人们生存的条件之首,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作极为有益,因此,在当下许多城市都会建设空气监测站,并在其中安装多参数自动监测仪,将数据进行储存,之后通过分析再得出结果,通过终端进行有效的数据获取,而工作人员可以将相关数据与标准进行比对,从而判定空气的质量好坏。当空气指数下降时,当地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空气污染进行有效的改善,比如,使用雾霾车等设备进行雾霾的防治,从而提高空气质量,提供人们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策略

在进行环境监测时,采样是空气污染监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旦采样过程出现误差,后期所有的监测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根据笔者对相关工作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大气采样的原则和策略由以下几个方面最为突出:

1.采样点的设置地点

一般而言,采样点的设置地点应该在大气浓度高、中、低的三种不同地方,采样点应该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内,可以选择较为开阔的地带,比如在风向的上风口,而在交通密集的地方则应该设置在距离人行道一米五的地方,不同的采样点设置条件也应该尽可能的保持一致,做到有效统一,而采样的高度也应该根据采样的目的而确定。

2.采样点的布设方法

采样点的布设方法包含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以及平行布点法这五种不同的方法。功能区布点法是五种方法中最为常规性的检测方法,大多用在工业区、商业区以及居民楼和密集交通的区域;网格布点法却适合多个分布较为均匀的污染源区域,特别是一些大型工厂;同心圆布点法适用于多污染源所造成的重污染区域,比如重工业区;扇形布点法却用于较单一的高架点污染源,并且具有呈现清晰的风向特征,类似于高高耸立的烟囱这种类型的区域;而平行布点法主要适用于线性污染源,比如斑马线或者公路这些线性的区域。

针对以上五种不同的布点法,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综合使用,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反映污染物的具体特征和指标,为空气污染监测提供科学有效的样品。

3.采样工作的时间

针对空气污染的监测工作,在进行采样的时候也必须按照标准的时间进行采样,而相应的标准会按照采样的时段和频率进行设定。前者是指采样开始的时间到结束时所经历的时间段,而采样频率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而这两者也是采样工作的有效指标,针对采样的时间和频率也具有相应的标准,并且指标与采样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如果采样时间过短,做收集的样品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其检测结果无法科学的反应浓度和时间的关系,因此大多只适合于应急性的监测以及事故性的调查工作,而频繁的采样工作会积累大量数据,此时监测所得的试样代表性就比较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一直是影响民生的社会重点问题,我国经济和工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的土地和大气都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重视大气环境监测是极其关键的环节,也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等活动的基础。环境监测的目的是维护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保护人们的健康,因此,掌握良好的监测技巧以及布点的原则,都能对空气污染检测工作作出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海威.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J].广东化工,2021,48(16):210+222.

[2]周鹏飞,汪啸,汪海鹏.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4):67-68.

[3]吴剑波,白彬,李福坚.分析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J].环境与发展,2020,32(06):180-181.

[4]刘宝建.關于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探讨[J].农家参谋,2020(14):236.

作者:蔺启明

第5篇:分析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

摘要: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为了有效控制和缓解空气污染问题,需要对区域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的治理提供指导。而监测点的布设是空气污染监测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提升监测点布设质量,从而确保空气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鉴于此,文章重点就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环保监测;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6.103

Analysis of the layout of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poin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Wu Jianbo,Bai Bin,Li Fujian

(Zheji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ngineering Co.,Ltd.,Hangzhou Zhejiang 310000,China)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points;Layout

空氣污染监测作为环保监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实际监测结果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风向、风屏等,导致后续的空气污染治理难以有效开展。对于空气污染监测而言,其监测点通常布设在污染源的下风向区域,但是尽管如此,最终的监测结果还是不完全准确,所以实际的监测点布设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制定行之有效的规避方案,确保最终监测质量水平的提升。

1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1.1 划分污染程度

在实际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前,需要先明确区域污染情况,接着按照空气污染程度进行合理划分,主要分为轻度、中度和高度三个等级,然后结合划分的污染程度进行监测点的布设,通常情况下对于重度等级的空气污染区域,其监测点位的布设是重点考虑范围。

1.2 考虑地理位置

通常情况下,地理位置因素是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换而言之,在实际开展监测点位布设时,需要先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情况,例如区域地形条件、气候因素以及风向等,然后根据风向的位置确定监测点位布设数量和类型。一般情况下,由于上下风向位置的不同,其监测点数量和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异,实际布设中需要严格分析风向因素。

1.3 结合人口密度

区域人口密度对于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点位布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区域人口密度情况进行采样点数量的增加或减小,例如区域人口密度较大的地方,实际布设时可以适当增加监测点数量,目的在于尽可能的提升采样精准性,最终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1.4 避开绿色植被

通常在进行监测点位布设时,有可能造成区域绿色植被的破坏,从而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因此,在实际开展监测点布设时,应当遵循宽广性原则,即尽量选择比较宽阔的区域,同时要尽可能的避开区域绿色植被,一方面避免点位布设影响植被的生长,另一方面也有效提升监测质量水平。

2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方法

2.1 功能分区布点法

该方法是当前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凭借对于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有效划分,根据具体空气污染状态,对不同城区环境采取差异化的控制措施,使整体环境状态得到基本保障,尤其在对城区所对应的行业领域上,以地方性管理政策为引导,使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成为优化具体行业管理的有效参考数据。

2.2 网格系统布点法

网格系统布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比较常见,其主要是根据区域基本地形结构特征,在原有地形结构基础之上建立完整的网格化结构,目的在于提升数据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相对比其他布点法,网格系统布点法可以将监测区域地形环境进行轴线切割,然后在网格化切点上进行点位布设,形成比较完整的监测数据分布。为了有效提升网格系统布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际应用中还需要重点考虑风向、气候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确保实际监测工作发挥理想效果。例如,在考虑风向这一因素时,可以在下风向区域结构中适当增加监测密度,形成有效的对比,以保证技术模式发挥实质性作用。

2.3 扇形结构布点法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应用模型,即扇形结构布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孤立高架电源结构的点位布设中。在实际应用该方法时,往往会将趋于主导风向作为轴向,在设置顶点位置的基础之上,使下风向区域形成完整的扇面结构,同时根据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结构中污染监测点位布局,以确保各个监测点都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和优势,最终提升监测准确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一点,即扇形结构点位布局中考虑高架电源点位在污染传播中的特殊性,然后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监测结果不受干扰。

3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

3.1 确定污染监测目标

为了确保监测点位布设的准确性,在实际开展监测点布设前,需要明确此次监测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情况对监测区域、对象等参数进行科学调整和优化,确保最终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实际监测点布设过程中污染物自身存在差异性,所以相关点位布设以及设备仪器使用情况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除此之外,从工作人员角度出发,要想有效提升监测质量,人员开展工作前也需要明确监测目标和重心,以此作为指导进行监测点位布设,确保监测结果不受干扰。例如,在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山村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位的布设工作,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目标,然后考虑区域地形结构、气候条件以及风向等因素,确定采取哪种布设方法,通常在该区域可以选择扇形结构布点法,确保数据采集的精准度。

3.2 明确区域污染情况

通常情况下,监测点位的布设需要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即在点位布设前,需要根据实际考察结果制定布设方案,然后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点位布设。而在进行布设方案制定时,需要重点考察区域污染情况,只有明确这一要素,才能确保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性。在实际的方案制定中,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城市气候、污染等数据资料,有效分析该区域的大气污染程度情况,为了尽可能的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相关人员在制定方案前务必要进行实地考察和勘测,通过相应的设备仪器进行检测分析,确保完成对区域大气污染状态的有效评估。在完成大气污染情况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开展监测点的布设,如此一来可以有效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3 科学分析地理信息

监测点布设过程中还需要重点考虑区域地理信息,例如自然气候、海报高度、风向等,在明确这些地理信息后,对相关数据信息作出立體化分析,这样才能确保点位布设的合理性。在实际分析过程中,除了要对地理信息进行明确外,还需要对其它社会环境地理信息属性进行调查,例如在人文因素分析中要对区域建筑结构、布局等进行分析,严格遵循当前限制性条件,以此开展点位布设工作,使得监测点布设可以更具针对性。

3.4 规划站点数量布局

国家针对环境监测工作制定出了明确的规范性管理文件,在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实地情况,完成各工作中各点位的设置,并从宏观角度对其站点的数量与布局条件进行控制。在科技条件不断成长的前提下,可以保证整体环境监测工作的执行状态,并通过详细地质检测与自动监测,实现自动化技术手段对传统人工模式的替换,使环境监测更加科学和高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空气污染治理是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想有效开展空气污染的治理和防控,首先就需要开展空气污染监测工作。对于空气污染监测而言,监测点位的布设是重点,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所以实际开展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首先结合区域情况,明确空气污染程度,然后选择合理的布设方法,最终按照方法流程和目标方案开展监测点布设工作,确保污染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胡中华.论环境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J].低碳世界,2017(02):27-28.

[2]赵欣.浅析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J].科技风,2016(20):86.

[3]李悦.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0):80-81.

[4] 张靖琪 . 环保监测空气污染的重要性探析 [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03):201.

收稿日期:2020-04-19

作者简介:吴剑波(1983-),男,2019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

作者:吴剑波 白彬 李福坚

第6篇:论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

【摘要】当前,污染治理已成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途径,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在此同时,做好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已成为业界工作人员研究重点,是更好获取城市污染状况的主要手段。本文针对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特征做了分析,给出了具体的工作建议,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空气污染;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可持续发展;布设

空气污染监测点的选择是污染治理中的重要工作,它布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是制定空气污染治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工作中努力的探讨和总结。

1、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在空气污染点布设工作中,整个布设工作的开展是根据所在区域实际污染情况进行的,是将城市空气污染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进行布置,其布设按照具体规划和要求进行的。通常在布局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风向和地域条件设置。在下风向和上风向两个不同的部位设置的空气污染监测点数量和类型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在工作中都将工作重点置放在下风向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置上,以这两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佳的监测数据。根据城市人口目的进行布置,在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适当的进行调整,从而为保证采样准确性提供支持。同时在布置点设计上,需要选择合理的设置地带,尤其是宽广的地域范围,但是尽可能的避免监测点周围出现大范围的森林和草地,因为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绿化带、植被,其必然无法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2、空氣污染监测点布设的相关问题

空气环境污染监测中,监测点的布设问题十分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监测目的。在空气污染监测体系中,不管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还是乡村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都是十分重要的,它都和整个城市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一般来说,工作人员普遍将工作重点置放在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方面,对于乡村空气污染监测没有给与过多的关注。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主要是为了调查城市空气质量和空气中污染物的分布状况,使得空气中一些敏感性的污染物能够暴露出来,进而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目前的工作中,为了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以及排放污染物消长规律,前者都是在不点方法上采用多种网格法和功能区域划分的方法,而后面则是利用扇形、圆形的布点方法进行监测点的布设。

其次,污染源的状况。在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工作中,必须要提前调查区域以及邻近区域的污染源的分布、构成以及跑储量,这些问题都是影响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所在,例如对污染源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应当采用规格网格法进行分布,同时还要分析污染源产生和形成规律。

再次、地理条件。地形、地貌、风场情况、压力特性等自然因素是影响环境空气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在选择的时候不同的地貌和地理条件要采用不同的布设方法。

3、采样站数量的确定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于采样站点的设计和布设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进行采样和布设。如果不能按照当地污染源状况、地理条件、人员密集程度确定分布点设置数量和方式,同时这种设计方法在应用中数据的差异性必然十分明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无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数据和策略进行分析。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可言采用环境保护为原理来进行分析,以避免因为采样站数量确定而引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影响。在目前的环境监测点设置工作中,常见的数量确定方法主要包含了人口数量、人口密集度、建筑物密度以及制备密度开展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自动监测为主、人工连续采样为辅的采样站建设逐渐被人们重视,成为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4、采样站的布设方法

按照上述种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在采样站不设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当今科学技术策略进行,一般的设计方法包含了统计法、模拟法以及常见的经验断定法,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有着独自的优劣势,因此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地理条件选择不同的管理控制策略。尤其是在那些监测点设置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由于交通条件和地形的限制,在工作中我们很难采用统计、模拟等方法来布局,因而经验法的应用优势就显得十分的突出。

3.1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应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常规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更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应用经济性、综合性,为实现多种不同污染同步监测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应用中主要是以区域为标准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实际检测条件来进行科学布局,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上述原则来设置采样站的数量和布设规律。

3.2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的应用在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同样较为常见。这种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焦点处的方格中心来完成整体的布设。一般情况下,测控点在下风向应稍多一些,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少量监测点,以方便作对比。当然,网格的大小对于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从城市的具体数据出发,合理规划网格的大小。

3.3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在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那些偏僻、孤立的地区,其主要是以高架点源为主的,其对于主导风向的控制和应用十分的明显。在以往所在的位置构成中,是将主导风向作为主要的轴线点,然后在下风向设置一个扇形的地区作为布点范围,在这个范围中以45°角进行空气监测点设置,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布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标准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监测效果的发挥。在该布点法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对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在。从客观上来说,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如此理想化的应用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对多种布局方法加以综合思考,从而提升其整体的监测能力,为空气污染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5、结束语

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客观要求之一。在实际的空气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监测站点的布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环境保护水平。

作者:陈慧琳

第7篇:关于环保监测费用减免的申请

晋中市环保局监测站:

我单位正在申请贵局按环评要求工作程序进行监测,因目前经济整体下行,煤炭行业不景气,煤矿设备修理费用大力压缩,公司任务量锐减,资金紧张,经营举步维艰,现恳请减免检测费用,望给予批准,为盼。

×××××××公×公司 2015年3月9日

第8篇:环保监测员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们:

大家好!我叫***,大专学历,现任化运四班主值班员。首先感谢部门给我这样一次机会参加竞聘。对我个人来讲,我想这不仅仅是一次竞争,更是一次对自己的检验、学习和锻炼。我于1999年*****分配进厂,一直从事化学运行工作。多年以来,在部门的培养、各位领导和评委的关心帮助下,我于2004年由二期化学运行调至三期运行,2011年竞聘为化学主值班员,先后获得“巾帼建功立业标兵岗”三次、“优秀职工”四次、“江西省电力行业协会QC成果发布一等奖”一次,在协助班长负责抓好班组创星管理工作中,连续评为“三星级班组”。

我竞聘的岗位是环保监测站监测员岗位。要做好监测员的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首先,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监测工作。随着人们的社会活动增强,我们的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治污、减排,实施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课题,在我国,也已经上升到了法律管控的层面。随着国家环保管控的力度加大,集团公司、江西公司及我厂均把环保工作与安全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厂还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制定了中长期环保工作规划方案,现在又成立环保监测中心专项机构,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环境保护在当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势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环保监测中心的成员,必须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排放指标的监测工作,做好环保设施、化验仪器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尤其要高度负责地保证监测的及时性、化验的准确性、报表的规范性。

其次,要认真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我是化学运行人员出身,多年的化学运行工作经验,使我具备了相关化验仪器、化验规范、化验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优势。但要做好环境保护监测工作,还需要认真系统地学习国家环保政策、法律法规,仔细深入地加强环境保护专业知识,以及我厂相关环保工作设施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管理标准的学习等等,达到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工作要求。我也会在部门总体培训安排的前提下,进一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个人专项培训学习计划,尽快达到吃透政策、掌握规律、熟悉业务的要求,尤其是要达到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最终实现为企业负责、为领导减负、为同事分忧的目标。

第三,要融入班组支撑部门环保工作。在化学运行的多年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注重和谐,勤奋肯干、勇于担当,兢兢业业、乐于奉献,为班长的工作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撑和配合,与同事们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我们夫妻双方均在运行岗位从事倒班工作,从工作性质和工作量的角度上讲,都非常辛苦。但我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深刻道理,只有充分依靠我们的企业发展壮大,我们的工作岗位、生活质量才能有良好的保障。因此,平常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仍然在全力做好生产工作的前提下,主动承担班组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充当班组和谐氛围的润滑剂,班组也连续评定为“三星级班组”。业余之时,我们班长、同事都愉快地称呼我为“一班长”,当然,这是对我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和热爱生活的良好态度的一种肯定。如果能够加入环保监测站,我将一如继往地融入班组、全心全意支撑站长、乐于奉献团结同事,为配合站长、副站长良好地开展工作,使环保监测站成为一个团结、勤奋、踏实、进取的团队继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班组规范管理工作。环保监测站是一个新形势、新要求下的全新组织机构,要适应当前高标准、严要求的环保管理工作要求,就必须要在系统性、规范性上下功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环保监测站的始建之初,必然会有大量的建章立制、学习培训、管理规划等工作,这些工作的情况好坏、基础的夯实程度等,将决定着我们监测站一个较长时期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我将运用自己多年所学、凭借自己工作热情、依靠对环保工作的热爱,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持部门、协助班长抓好环保监测站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去,使环保监测站的工作能开好头、布好局,渐行渐远。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是您们给了我一个站在这里竞聘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您们的关心培养,使我懂得了热心工作、热爱同事、热情生活的道理。不管此次竞聘成功与否,我都将在未来的道路上,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于企业、感恩于大家、感恩于家人的心,继续稳定思想、不骄不馁、忠于本职、扎实工作。

谢谢大家!

上一篇:火灾案例下一篇:海绵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