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古与建筑设计的传承探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植根于考古学, 是运用科学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手段得来的。以此为前提, 通过对已有定论的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分析, 逐渐剥离出非艺术性的物质产品, 较为合理地勾画出艺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面貌。而设计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的一种活动过程。这种过程具体表现为:人类是通过劳动改造世界, 创造文明, 以及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这个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就是造物, 而任何造物活动预先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是设计的过程。在对历史的认识与探索过程中, 考古学给设计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素材和丰富的设计灵感空间, 现代艺术设计者应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新的养分与精华, 继承与创新方式方法, 创造出更具时代精神和文化底蕴的好作品。考古学工作使我们看到也感受到了原始部落的夯土技术、汉代的木构技术以及平面布局等遗迹的真实存在与重要文化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这一时期人类的生活生产状态、以及这一时期人类在处理建筑关系上的具体方法和最初的设计思想, 更具体的体会到设计对社会历史文化进程的深远影响。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例来简单分析一下艺术考古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与作用[1]。

实例一:夯土技术的发掘与应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它位于二里头遗址的中东部, 四周围都有夯土墙, 东西宽近300米, 南北长360米至370米, 面积约10.8万平方米, 宫内有数座大型夯土宫室建筑基址, 可见其当时建筑的宏伟与壮观, 也让人慨叹古人对建筑设计的独创性与实践性。

这个夯土宫室建筑最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就是夯土技术, 这种技术使它具有独特的建筑设计美感的同时, 还有很多优点, 具体表现为:亲近自然、节约能源、冬暖夏凉、造价低廉、工艺简单、避免开山采石。而这个建筑所产生的深远学术意义使我们受益匪浅, 它不仅使当代设计者了解最早的原生态的建筑, 从中汲取到古代建筑设计养分与精华, 也对当代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拓展、深化与创新性有了历史文化依据。我们身边就有利用夯土技术制作的成功案例:西安美术学院覆土建筑, 它的优点也是设计特点就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夯土技术优势, 从而达到与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氛围、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完美统一, 使设计具有独创性的同时, 更具有历史文化的时代感和社会与人文性。

实例二:木构技术的发掘与应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落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河姆渡遗址两次发掘范围内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遗迹特别是在第四文化层底部, 分布面积最大, 数量最多, 蔚为壮观。建筑专家根据桩木排列、走向推算, 第四文化层时至少有6幢建筑, 其中有幢建筑长23米以上, 进深6.4米, 檐下还有1.3米宽的走廊。这种长屋里面可能分隔成若干小房间, 供一个大家庭住宿。清理出来的构件主要有木桩、地板、柱、梁、枋等, 有些构件上带有榫头和卯口, 约有几百件, 说明当时建房时垂直相交的接点较多地采用了榫卯技术[2]。

这种木构技术的发掘具有划时代意义, 它使人们不仅了解到一种新的建造方式和建筑方法, 也是人们衍生出一些新的设计与创造, 如在保留它的构成方式的基础上对表现材料进行变化尝试, 通过对材料的改变, 在赋予它一种新的功能同时, 也使的诸如纯天然、健康、环保、可循环利用、极具亲和力等种种附加值得以利用。这也足够证明木构技术能一直在建筑中得以长久运用的重要原因。也就是在当代, 我们的设计者对木构技术在继承的同时也在用创新的方式方法使之与现代的设计手法和设计材料相结合, 从而设计出具有历史文化特点的当代建筑, 最好的例子就是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 表现出了“东方之冠, 鼎盛中华, 天下粮仓, 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作为当代建筑的设计者应该使现代建筑继承传统建筑的结构优点, 吸收西方建筑的可取之处, 并且运用现代建筑技术予以实施和完美的表现。更要注意到传统建筑赋予现代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 现代建筑也要秉承传统建筑文化、建筑工艺, 融入时代气息, 使其得到继承、创新、发展发扬。使中国现代建筑对古代建筑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和发展.

中国的传统建筑之所以能中火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屹立, 是源于它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身后的文化内涵。但我们更要认识到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它要受到物质、环境、主观意识等的影响, 最好的继承方法就是顺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发而对设计进行创新和发展。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西安美术学院作为全国美术高等院校之一, 为西北乃至全国的设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每年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毕业生, 他们在各个设计行业中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根源就是他们把继承历史与时代创新很好结合的基础上, 把握当代的设计动向, 能够运用自己的设计思维及创新能力在继承和发扬前辈的基础上进行革新, 推动设计市场的不断革新, 正如西安美术学院校训所讲“弘美厚德, 借古开今”, 这就在时刻叮嘱我们每个设计者要想成名优秀的设计工作者就要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精髓的关系同时, 更要具有自己的时代创新性, 使我们建筑设计不仅是古为今用.具有民族性、更具有世界性.如果丢了它, 那我们可能看到的, 就永远是一种拙劣的类西方、类古典的混凝土堆了。

摘要:艺术考古作为考古的一个分支, 从诸多方面给设计者提供了历史文化素材和设计灵感发散遐想空间, 我们作为现代艺术设计者更应从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中汲取新的养分与精华, 在保守继承的同时更要创新出新的方式与方法, 从而创造出具时代精神和文化底蕴的独具特色的作品。

关键词:艺术考古,建筑设计,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文物出版社, 2005.

[2] 何跃青.文化艺术.地震出版社, 2006.11.

上一篇:多媒体教室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下一篇:构建新型课堂民主氛围应具有的三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