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测试

2022-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测试

小学《数学》教材(冀教版)六年级上册介绍

摘要:冀教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内容包括比和比例、百分数、圆的周长和面积、统计等。单元编排各具特色,研究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把握新旧教材之间的变化是教师备课、进行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冀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是供义务教育阶段六年级上学期使用的。本册教材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目标进行编写的。本册教材坚持了冀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和编写特点,力图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所需的重要知识和能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从而体会数学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为了让广大教师尽快熟悉和用好本册教材,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下面对教材主要内容编排和编写特点做一个简单说明。

一、数与代数领域

(一)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的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正比例、反比例”部分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正比例、反比例”的具体内容标准有四条,即:1.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大纲》比较,有两点变化:第一,增加了第3条要求;第二,把比例尺放到“空间与图形”领域中。

从这部分内容安排看,传统的教材通常把比、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的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下册集中一个单元来学习,这样的安排,内容多,学习时间长,而且学习内容又比较抽象,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虑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从分散难点、重视应用的角度出发,本套教材把《数学课程标准》的四条要求分两个单元落实。六年级上册本单元“比”,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第一条目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正比例反比例”,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第二至第四条目标。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关系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任何两个相关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是比的知识的具体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会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从编写思想、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本单元要认识的数学概念有比、比例、按比例分配等,学生对这些概念实际意义的理解,是学生能否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教材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和比例及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如,选择现实生活中搅拌水泥沙的事例,利用人们生活中的语言“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认识比;选择我国《国旗法》中规定的五种国旗长和宽的比都一样的真实素材,让学生通过计算不同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认识比例;结合在一块长方形地里种茄子和西红柿,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本套教材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做的过程中,积极地、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如,学习比的意义时,教材选择了现实生活中调配涂料的问题,通过“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启发学生用已有知识写出6÷3=2和3÷6=1/2两个算式,然后,说明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关系也可以用比表示,并写出比的式子。这样,把以前的除法和新知识比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再如,比的基本性质,选择了学生平常玩的踢毽子的数据,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再让学生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比值有什么关系,把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又如,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计算自己写的比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性质,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选取了大量的、真实的工农业生产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并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如,菜农按比例种植茄子和西红柿的问题;建筑工人把水泥、砂子、石子按2∶3∶5配置混凝土的事情;商店配制什锦糖的典型事例;配制药水、配置葡萄糖注射液等现实问题。通过学生自主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比和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等。

(二)百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本套教材分两个单元学习百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百分数;稍复杂的、需要两步计算的百分数问题,折扣,成数,税收,利息等问题。单元最后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的内容——“学会理财”和“学会购物”。

百分数的认识和应用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本套教材与《大纲》教材相比,在内容安排和编写思想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大纲》教材通常把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以及解答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等安排在一个单元,强调的是百分数的计算。本套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分两个单元安排在本册教材中。其目的:一是分散难点,二是突出重点。本单元认识百分数,强化百分数意义的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小数、比等知识的联系,重视用百分数来描述、刻画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的应用价值。第五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强调的是百分数的应用,而不是百分数的计算。使学生在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百分数是一个典型的分数——分母是100的分数。从这个角度讲,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如,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大小比较、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等。但是,由于百分数在反映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时,更容易说明问题,所以,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用百分数来刻画、描述事物的定量化特征,交流、传递社会发展的信息。从这个角度讲,百分数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因为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与分数问题是一样的,所以,百分数应用的“重要”主要体现在百分数在人们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而不指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单元教材,改变传统教材将百分数问题进行分类,分别总结计算方法的做法,而是紧紧抓住“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一核心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强调百分数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沟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发展应用意识。

这部分教材内容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材通过选取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经历抽象出百分数、认识%及百分比、百分率的过程,突出“百分数”的特殊性。如,教材创设了篮球队员进行100次投篮练习的情境,用画“正”字的方法给出了李明、王建投中的次数,首先提出问题(1):李明投中的次数是投球总数的几分之几?解决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讲是很简单的。由于数据的特殊性,结果只能是67/100。在学生用已有的分数知识写出67/100后,介绍67/100通常写作67%,%是百分号。问题(2):王建投中的次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把同样的问题由“几分之几”变成“百分之几”,把新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使学生明白,百分数就是一个特殊的分数。然后,通过育林队三个小组计划每天植树各100棵和实际植的棵树“97棵、125棵、100棵”这个现实的事物,在学生讨论97%、125%、100%三个百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介绍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这样认识百分数,使学生既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理解了百分数叫做百分比、百分率的实际意义。

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传统教材对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它们之间进行转化,通常是给出一组数(有小数、有百分数;或者有分数、有百分数),提出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等要求,师生共同完成互化,再总结互化的方法,然后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既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也难以体会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必要性和作用。本教材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思想是:淡化“形式化”的方法的总结,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互化的必要性和价值。如,教材选择了某校七、八年级学生人数和戴眼镜人数的事例和有关数据,在解决“戴眼镜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的过程中,学会小数与百分数转化的方法,体会转化的必要性。再如,教材设计了比较兽类和爬行类动物多少的问题情境,呈现了“爬行类约占脊椎动物的6%”、“兽类约占脊椎动物的2/25”的数学信息,在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比较的过程中,学会分数和百分数转化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了解根据数据特点,可以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这样的学习,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是有价值的,是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3.注重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单元教材力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或数据,使学生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如发芽率、成活率、合格率,计算生活小区绿地的面积,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

本单元解决的百分数问题,虽然都是两步计算的,但是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为学生列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分数两步计算的问题,为百分数两步计算提供了思路上的基础。所以,本单元教材在内容设计上,采取抓住核心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本单元第1节课,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计算扩大后的湖面面积是多少”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可以把原来湖面的面积(2800平方米)看作单位“1”,扩建后的面积就是(1+35%),因此,可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列出综合算式计算。问题二,已知实际退耕还林的公顷数和超过计划的百分比,求计划退耕还林的公顷数(这是传统教材中的百分数除法问题)。本教材不讲百分数问题的分类,更不讲“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而是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把计划退耕还林的公顷数(单位“1”)用x表示,找到630与单位“1”的等量关系;即实际退耕还林的公顷数等于计划的(1+20%)。进而根据“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方程并解答。再如,打折、成数、纳税等,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都是“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教材都采取让学生理解相关“术语”的含义后,自主计算来解决,感受知识间的联系,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5.突出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发展应用意识。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具体要求。本单元教材在内容选择上,一方面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事例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如,湖面扩大问题,退耕还林问题,家具打折问题,电视机定价等。另一方面,还特别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和数据,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如,听新闻、提问题。通过电视新闻报道这一鲜活的形式呈现“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63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等真实数据,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教材把有关百分数知识的学习与现实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再如,选择2003年、2004年国家统计公报中的真实数据,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在解决求利息的问题时,让学生“按现实的利率”计算等。这些内容,一方面使教材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性和发展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的价值,进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一)圆的周长和面积。

分两个单元编排,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用圆规画圆、扇形的认识、设计图案;圆的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等。

认识圆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 “图形认识”部分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具体标准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与原来的《大纲》(修订版)相比,进一步明确了观察、操作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两个基本数学活动,强化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活动性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实际出发,本教材在教学内容和设计思路上与过去的教材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从单元安排看,《大纲》(修订版)教材把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面积编排在一个单元,并且用1课时完成圆的认识和画圆的教学任务;而本教材把圆的内容分为“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和面积”两个单元,其中圆的认识和画圆共安排3课时进行。这种编排的思路,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与课时的调整,更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的建构思想:重视对基本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图形认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从教学内容看,本教材首先增加了用多种方法画圆、设计图案等活动。关于圆的画法,《大纲》(修订版)教材只介绍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本教材除重点学习用圆规画圆以外,还介绍了用其它工具画圆的方法。如,用带有圆面的物体描圆;用两枝铅笔和一段线绳画圆;将直尺的一端固定,让铅笔随直尺的另一端转动画圆。这些画圆的方法有的可以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有的可以让学生感受定点与定长在画圆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其次,增加了利用圆设计图案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圆来设计一些图案。这一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图案的美,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价值,还可以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扇形的认识,《大纲》(修订版)教材只作为选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的认识”里没有认识扇形的要求,但《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部分却明确提出了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内容标准,考虑到知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及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需要,本教材在认识圆的基础上,增加了初步认识扇形。

圆的周长和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大纲》(修订版)中提出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目标是: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标准》与《大纲》相比,增加了“探索”这一活动性目标。强调让学生经历探索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并学习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教材在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这部分教材内容有以下特点:

1.选择具有趣味性和现实性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圆形的物体,基于学生这样的认知基础,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具有趣味性和现实性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认识圆时,教材创设了富有趣味性的动物汽车设计大赛的情境,呈现了三角形、正方形、圆等三种不同形状的汽车车轮,让学生选择喜欢哪种设计,并说出理由。这种具有童趣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借助对车轮形状这一常见生活现象的经验,通过讨论,初步体会圆的特点。再如,认识扇形时,让学生想像“扇形”像什么,把学生熟悉的“打开的扇子”形状与“扇形”联系在一起,建立图形的表象,认识扇形,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2.重视动手操作,在动手“做”的活动中,认识圆,形成相关技能,经历圆的周长、面积公式探索的全过程。观察、操作不但是“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本活动,在“第二学段”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形式。以动手操作为基础,在操作活动中丰富学生对圆的认识,形成相关的技能,是本单元教材设计的一个基本思路。在认识圆时,教材设计了描圆、剪圆、折圆、测量等操作活动。通过描圆、剪圆,初步感受圆是曲线图形的特点,体验“面在体上”;通过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使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进而认识圆的直径、半径、圆心;通过测量圆内几条线段的长度以及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直径活动,认识到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在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教材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在白纸上自主画圆,然后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形成画图的技能,同时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让学生在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时,教材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活动。第一,让学生利用滚动法、缠绕法等自主测量硬币和圆形纸片周长和直径,通过观察分析测量的数据,初步感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获得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活动经验。第二,小组合作,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周长÷直径。为发现圆周率积累素材,体验探索方法。第三观察大家测量、计算出的数据,发现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现象,获得初步结论和活动经验。第四,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和我国数学家在研究圆周率中的贡献。确信探索结果的准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再如,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时,也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活动。第一,估算飞标盘面积。通过把飞标板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估算,为探索活动打基础。第二,让学生把圆形纸片分别平均分成16份、32份,剪开后拼成近似长方形,观察、比较。第三,提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圆形会怎么样?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像长方形。第四,讨论“拼成的长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进而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在这个探索活动中,学生在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体会了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经历圆的面积公式探索的全过程。

3.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如,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时,教材创设了“全家骑不同型号自行车去郊游”的情境,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讨论“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的过程中,理解圆周长的概念,初步感受车轮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再如,“计算圆形草坛需要多少草皮”、“水缸的木盖需要多大”、“给圆桌选择台布”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也突出了教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

4.渗透数学文化。结合“圆周率的探索活动”,教材在“知识窗”里介绍了圆周率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研究、发展历程,感受人类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同时,结合古代数学名著《周髀算经》和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圆周率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比例尺。

放大与缩小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内容要求,具体标准要求是“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比例尺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 “图形与位置”的内容,具体标准要求是“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而原《大纲》(修订稿)把“比例尺”作为“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安排在 “比和比例”中,学习“比例尺”的目的是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具体说就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在内容处理和编排形式上都作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比例尺的工具性,重视用比例尺解决现实问题。

“比例尺”之所以重要,首先,它是用数学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认识空间与图形并形成空间观念需要将现实几何图形和转化为我们头脑中想象的几何图形,进行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转化。这离不开比例尺;其次,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几乎所有与几何学有关的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用比例尺表示事物,小到认识地图方位,大到建筑设计、零件绘图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事情。因此,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教材改变《大纲》教材通过“编制的图”和问题来认识“比例尺”,再通过列比例式和解比例学会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的教材建构思想,首先通过“画一个长60厘米,宽45厘米镜框的示意图”,在作业本上画不下的现实问题,使学生认识学习比例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工具性。然后,通过画数学教科书的封面、课桌面、黑板面的示意图等,进一步体验比例尺的工具性。另外,认识了比例尺以后,让学生亲自测量真实的地图上的距离,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

2.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与《大纲》相比,除把比例尺作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以外,还增加图形“扩大与缩小”的内容,强调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图形的相似。本单元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学生能够完成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手“做”的过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性和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如,通过用3根、6根、9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不同的三角形,来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通过给大头蛙设计名片首先认识1∶1,再由给较大的镜框设计示意图,需要把长和宽按比例缩小,并在按比例画简单示意图的基础上认识比例尺,了解比例尺的含义,体会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建立起原图形和示意图之间的相似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主要内容分两个模块编排,1.放大和缩小。主要内容包括:按给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把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2.比例尺。认识比例尺画简单示意图和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要求,而绘制扇形统计图却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要求。本套教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认识扇形统计图安排在六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扇形和百分数之后,强化读统计图和统计意识的培养,淡化作图的要求,并通过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经历选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表示数据的过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在读图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会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本单元教材坚持全套教材统计知识的编排特点。首先,选择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典型事例,把读统计图贯穿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体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事物的作用。例如,认识扇形统计图,教材用扇形统计图呈现某学校六(1)班40个学生一些项目的调查结果,在学生读图中的百分数、讨论图中每个小扇形表示什么的过程中,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扇形统计图在描述部分与整体关系中的直观作用。再如,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后,教材又选择了七大洲分布的彩图、地球陆地分布和海洋分布的扇形统计图,拓展学生视野,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提高学生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体会统计图在表达、交流信息中的作用。

2.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观念的培养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数学素养。本单元教材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首先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素材。如,选择六(1)班“喜欢吃不同水果的人数”、“上学方式”、“喜欢不同球类项目”等调查结果,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到数学就是身边的事情,这些统计结果反映了全班同学的一些情况。再如,设计了喜欢数学情况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调查表、实际调查、整理、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这样的调查活动,不仅是数学学习,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喜欢程度的调查,使学生清楚自己数学学习的感受,了解全班同学的情况,体验用统计数据说明问题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另外,教材选择现时世界上的内容。如,用统计图表示中国运动队参加历届奥运会获金牌情况数据,预计2050年地球上人口总数等。让学生感受到扇形统计图在传递现时世界信息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统计的意识。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扇形统计图,读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借助集合图分析、解决问题;喜欢数学情况调查等。

四、综合应用领域

共安排5个内容

●测量旗杆高度——结合“比”单元内容设计

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测量活动,根据测量活动获得的数据,利用比例的知识解决旗杆高度的具体问题。

●卧室设计——结合“比例尺”单元设计

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新房示意图和卧室摆放家具等典型事例,给学生提供根据平面图和比例尺计算新房面积,以及设计卧室摆放方案,并用给定的比例尺表示出来的活动素材。

●学会理财——结合“百分数应用”单元设计

结合一个家庭一个月的收支情况,给学生提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事例,鼓励学生关心自己家,学会理财。

●学会购物——结合“百分数应用”单元设计

结合现实生活中商品“促销”的不同策略,给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探讨合理购物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喜欢数学情况调查——结合“统计”单元设计

学生学习感受的实际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设计调查表,用数字表示事物,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真实态度,帮助老师改进教学。

作者:张承印

第2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一定在忙着备考,可是这备考也是需要合适的复习资料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欢迎参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一、根据拼音,写出词语。(5分)

yōu lǜ zī rùn kū shòu qì gài là zhú

( ) ( ) ( ) ( ) ( )

二、为“肖”字加偏旁,组成新的字填入空格。(2分)

悬崖( )壁 悠扬的麦( ) 胜利的( )息 ( )丽的姑娘

三、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2+2分)

1.讲究:①讲求、重视;②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③精美祭器很讲究( ) 我们要讲究卫生( )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雕粱画栋 雅俗共赏 脍炙人口 不落窠臼

B.囫囵吞枣 浴血博杀 抑扬顿挫 可见一般

C.自作自受 怒目圆睁 庞然大物 响遏行云

四、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

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句话出自《礼记》。………( )

2.“竭泽而渔”比喻做事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

3.《怀念母亲》一文是季羡林的散文作品,他在文中提到“一生有两个母亲”分别是指他的亲身母亲和带他长大的奶妈。 …………………………( )

4.《老人与海鸥》、《别饿坏了那匹马》、《最后一头战象》、《跑进家来的松鼠》这几篇文章写的都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和谐美好的感人故事。…( )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2.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我也来仿写一句)舀起一汪山泉, , 。

3.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体会破折号的用法,把句子写具体)的事情发生了——

六、根据课文内容或提示填空(14分)

1.“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 的刺去。”该段出自我国大文豪 的文章《少年闰土》,这个学期我们积累了他的很多名言:(写一句)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伯牙所念,钟子期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 ,乃破琴绝弦,终身 。”

3.当我们看到城镇周边的大片良田被用来建工厂、盖高楼时,不禁想用学过的一条环保标语“ , ”来提醒人们:珍惜土地!

4.在“轻叩诗歌大门”单元里,我知道了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通过阅读认识了一位现代诗人 ;我们小组也围绕主题开展了“ ”综合性学习活动。

七、阅读运用(30分)

(一)《穷人》(节选)(4+4+2+2分)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 选择最佳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上文中,主要的写作特色是………………………………………………( )

A.人物动作描写 B.人物心理描写

C.人物对话描写 D.人物神态描写。

②上文中,第一处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列举内容的省略 B.重复词语的省略

C.引文的省略 D.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一个“熬”字,说明了渔夫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是 。

3.拉开帐子之后,渔夫和桑娜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也来一段对话描写。

4.读了《穷人》这课,有人概括成四个字“穷人不穷!”,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二)寻找幸运的花瓣儿(3+6+2+2+2+3分)

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儿?我怔(zhènɡ)在那儿,一时竟回答不上来。

放学以后,我从丁香树旁边走过,只匆匆看了两眼,原来是四个花瓣儿呀! 可是,有一天,你忽然又说: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去了街心花园,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我没能找到。

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我一直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xìnɡ)离去。

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搞恶作剧,故意诓(kuānɡ)我吧?是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丁香?

谁知,我刚迈进教室,你就将丁香举到我眼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诓你吧!”

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真的,五瓣儿丁香!

那天的课,我常走神儿,我老是想:我也要找到幸运花瓣儿!放学后,我径直奔向那片园林。那里的丁香林繁花似锦,一树树的丁香花让人目不暇接,有不少赏花的人在那里驻足欣赏。

我必须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清它。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

一朵一朵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闪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嗡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瓣儿丁香。“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我几乎要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儿不是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

一、

二、

三、

四、五,啊,五瓣儿丁香!”我不禁大喊一声。

此时,我突然问自己:我将得到什么幸运呢?我一时竟感到很茫然。我回味着这几天乐此不疲地寻找,又回味着找到时的惊喜,这些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哦,我的幸运不就是源于一个新发现而带来的快乐吗?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带拼音的三个词语意思。

怔在那儿( ) 悻悻离去( ) 诓我( )

2. 选择最佳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我”总共几次去街心公园寻找五瓣儿丁香?………………………(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②划线部分是写我怎样看花的,我这样做是因为………………………( )

A.这样做能更好地欣赏花朵 B.这样赏花不会被蜜蜂叮着

C.我不是在赏花,我是在找花 D.我希望有五瓣儿丁香掉下来。

③“我”为什么一定要寻找五瓣丁香?……………………………………( )

A.因为五瓣儿丁香很稀奇 B.为了得到幸运

C.为了证明世界上没有五瓣儿丁香 D.同学找得到,我也找得到

3.用“ ” 划出一处心理描写的句子,用“ ”划出一处环境描写的句子。

4.仔细默读第10自然段,作者两次写道“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这样反复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5.小作者得到的是什么幸运?请你结合短文的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6.请用简短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八、习作表达(30分)

上面短文中的作者在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中体会到“什么是幸运”。关于“幸运”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将丢失的几元钱找回是幸运;碰上一个好老师是幸运;在最后一分钟赶上回家的公交车是幸运;找准机会与好朋友重修与好也是幸运……让我们回忆生活的点滴,把自己经历的一件幸运事写下来吧。

要求:1.题目自拟,2.记叙具体,感情真切,3.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 汉语拼音(8分)

1. 看拼音,写汉字。(5分)

zhān yǎng mí jué nuó dòng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 ) ( )( )( )

2. 给下面的词选留正确的读音,一要的请用横线划去。(3分)

肃静(xú jìnsù jìngshù jìng) 和蔼(huó aihé ǎihě’ǎi)

二、 汉字。(9分)

1.用部首查字法查“漫山遍野”的漫字,部首应查 ,在这个部中应查 画;“漫”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不过满,向外流;②淹没;③满,遍,到处都是;④没有约束。这是应选第 种解释。(2分)

2.读词语, 在书写正确那组后边打“√”如有错别字,先用斜线划去,再改正在后边括号里。(3)

(1)僚望曾经质朴拘束扭转乾坤身临其境( )

(2)诞生荡漾鼓励欺负春风佛面峰峦雄伟( )

(3)检阅享受宽敞稳蔽一丝不苟排山倒海( )

3.先弄清字的音、形、义,再在每个括号里组一个词。(4分)

赏( )厉( )、( ) lè( )

掌( )励( )、( ) yuè( )

三、词语(11分)

1. 边的词怎样搭配才合适,请用线连起来。(6分)

发生 问题 慈祥的 要求

发现 电灯 严格的 态度

发明 变化 严肃的 面庞

2.选词填空。(3分) 鼓励 鼓舞

(1)国歌曾经( )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而艰苦奋斗。

(2)我能得到叶圣陶的指点和( ),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

3.写出“宽敞”的近义词和反义词。(2分)

(1)反义词( ) (2)反义词( )

四、句段(22分)

1. 联系课文,写出句子意思。(4分)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 用词造句。(6分)

排山倒海

宁可……也……

3. 把排列错乱的句子理顺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标明顺序号。(6分)

()啊,原来是张军,小队长学雷锋做好事,又赶在我们的前面了。

()可赶进教室一看地板已经扫得干干净净了。

()今天早上,我急急忙忙跑到学校去打扫教室。

()不一会儿,只见一个同学端着一盆水走进教室。

()于是,我就躲在教室外面的树林里悄悄地看。

()我想,是谁比我还早呢?

4. 修改病句。(4 分)

(1) 看了这部电视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

(3) 父亲保持阗他那经常惯有的严峻态度。

五、把诗题、诗句补充完整(5分)

竹 石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粉 骨 碎 身 全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六、阅读。(21分)

彭总游公园

1956年夏季的一天,我跟彭总说,北海公园很不错,游人很多,湖心亭子里演着戏,岸上可以看,小船上也可以看。他听了高兴。“嗯,今天我们也去看看。”

我按警卫部门的规定,把首长下午几点到公园的事报告给有关部门了,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专访停下了。到公园门口一看,一块大牌子上写着“休息”,几个干部和公安人员早在那儿等着,把彭总迎了进去。

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我:“你搞的什么鬼?”

我也纳闷:怎么公园里看不到几个人?因为我是第一次跟彭总逛公园,没想到是我给警卫部门的那个报告引起的后果。他动怒了,我才隐约有了察觉,但还在辩解:“牌子上写的不是休息吗?”“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来?”彭总不但冲着我,也冲着跟在身后的公安人员:“你们这是叫我们脱离群众!你们说,是不是你们 把群众赶跑了?”

几个公安人员回答,他们是奉上级指示,闭园接待首长的。

为什么要这样我们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这么大一个公园 我们来了 别人就不能来 这种规矩 以后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绝不能有 他返身走出了公园

路上,彭总还狠狠地瞪我一眼:“我以后不再逛公园了,免得老百姓背后骂我的娘。”

1. 给第6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2. 用横线勾划一年描写人物外表,用波浪线勾划一年描写内心的语句,(3分)

3. 公园为什么要闭园接待彭总?(4分)

4.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彭总什么样的思想品质(6分)

七、作文(30分)

1. 题目:我的妈妈

2. 要求:要认真审题,要善于抓住人物特点,写好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第4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 传说每年7月7日的夜晚,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

(

) (2)“羊肉泡馍是西安的地道美味。”中的“地道”应该读“dì dào”。 (

)

(3)维克多•雨果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

)

(4)“奋不顾身、拾金不昧、温文尔雅、自私自利”这些词表达的感情色彩是 一样的。

(

) (5)夏洛蒂的小说《呼啸山庄》一问世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或俗语。(8分)

1、国粹京剧是大众(

)的曲艺形式,角色分为(

)四种。锣鼓敲响,他们一个个(

),在台上(

),唱得 (

),演得(

)。

2、俗话说:“

”,我们江南一带真是风景如画啊!

3、 俗话说:“

”,是指解决问题别的方法不行,只能有一种方法。

3、修改下面一段话,注意用上适当的修改符号。(提示:其中有2个错别字,2个错误标点,2个病句)(6分)

我国南方有一个美丽的城市¬ ——香港。她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被各国人民誉为《东方明珠》的美称;夏天的香港是风景优美的季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在这里禁情地享受南海之滨的美丽风光。

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30分)

1、“当灿烂的太阳跳出

;当

。啊,我们爱你,中国!”这段话歌颂了祖国的

2、《示儿》中表明诗人陆游对生死的态度的一个诗句是

,表明作者遗愿的两个诗句是

3、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

做人之道。你知道的“做人之道”有

等。

4、《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中的霍金是一位__________,他被人称为“__________”他撰写的《__________》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提及霍金,你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

5、“它

着你,

着你,

着你。”从这所填词语体会到

6、无论何时,

,只要

,我的心境与梦境

。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你想到了这句话:

7、《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本书”指_____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书中有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半学期下来,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受到了不少教育。《负荆请罪》一课中要学习廉颇

的品质;从《爱之链》一课我们懂得了

的道理。

三、修改下面一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两个病句和一个用错的标点)。(5分)

我非常喜欢酷爱书法,无论是刚劲有力的大字,还是清秀玲珑的小楷。我对它们都有特殊

的感情。炼笔挥毫已成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家里人都希望我能在这方面有所长进。

我绝不辜服他们的愿望。

四、在括号里填上含有"丰"字的词语。

为了(

)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位于城郊的良种果园。那里,枝叶茂盛的果树上结着(

)的果实。中午,李村长摆了一大桌各种各样的水果招待我们,那真是一席(

)的美餐啊!

(一)小草和大树(节选)

1837年冬,21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指点、提携。她苦苦地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情。”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两个妺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1照样子写词语。(3分) 惴惴不安 ———————————— ———————————— ————————————— ..大名鼎鼎 ———————————— ———————————— ————————————— 2骚塞训诫夏洛蒂的一番话是什么意思? (3分)

3收到骚塞的回信后,夏洛蒂是怎么做的?请用“———”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2分)

4想像一下,夏洛蒂收到骚赛的回信后,内心会怎么想?请用一段话写一写她当时的心里活动。(3分)

六年级词语重难点集合

1.重点词语:.屋脊 硕果 融洽 瞭望 慷慨 忧虑 轮胎 乔装 恐怖 秩序 辅导飞翔 松懈 徘徊 清爽 啃食 趁机 搏击 括号 熊掌 耸立 羞辱 羡慕勘测 羞涩 贡献 颠沛流离 富裕 攀登 偏僻 撰写 刊登 颠簸 黎明 昏庸 洗漱 废墟 诠释 就餐 堪称平衡 衰老 摧毁 坚韧 虐待 玻璃 繁殖 充沛 额头 轻蔑 讥笑 鉴别 预兆 负隅顽抗

悲愤欲绝

载歌载舞

与世长辞

弥留之际 疾驰而去 唇枪舌剑 大义凛然

忠于职守

络绎不绝

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乐善好施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神机妙算

随机应变

脱颖而出孜孜不倦

惴惴不安

嗷嗷待哺

节衣缩食

神秘莫测

戛然而止寥寥无几

心急如焚

顶礼膜拜

潸然泪下 2.重点同音字:薄雾 搏击 博大 赤膊

毅力 屹立 意志 抑制 铸造 建筑 祝贺 注射 著作 驻守 渲染 旋风 炫耀 绚烂 眩晕 绚丽 涉及 建设 射手 社团 赦免 摄影

岔道 树杈 差异 一刹那

犹豫 富裕 玉器 荣誉 预期 婵娟 杜鹃 捐款 镌刻

狭窄 朝霞 木匣 侠女 匣子 撰写 转圈 传记 降落 工匠 倔强

第5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新人教版)

每个学期快结束时,学校往往以试卷的形式对各门学科进行该学期知识掌握的检测,对这学期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希望大家好好作答。

第一部分:基础与积累(30分)

一、读拼音写汉字,注意把字写工整。(4分)

miǎn kuí hú lún náo

勤( ) ( )梧 ( )吞枣 阻( )

yì cuò mì

( )扬顿( ) 静( )

二、用横线找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1.正(zhēnɡ zhènɡ)月到了,闰土来到我家帮忙看管供(ɡōnɡ ɡònɡ)品。

2.三更(ɡēnɡ ɡènɡ)半夜,我家的狗叫个不停,可能有贼!

3.闰土颈上套一个明晃晃(huǎnɡ huànɡ) 的银项圈。

三、我能找出下面成语中写错的字,并改正。(3分)

阴谋鬼计( ) 走头无路( ) 一诺千斤( )

甘败下风( ) 一如继往( ) 金榜提名( )

四、判断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填在括号里。(5分)

1.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 )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

3.这天气真冷,都快把我冻成冰了。 ( )

4.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

5.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

五、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我能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巷。

改成反问句: 。

2.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

改成肯定句: 。

3.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仿写一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

六、语言积累。(共6分)

1.造物无言却有情, 。

2. ,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3. ,不能动人。

4.珍惜自然资源, 。

5. ,俯首甘为孺子牛 。

6.写一句课外积累的类似的句子:

第二部分:阅读(30分)

七、阅读《穷人》片断,回答问题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1、用——线划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线划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2、摘录人物语言的句子:

3、摘录人物的行动或动作的语句:桑

4、这个文段的描写,虽然只字没提“穷”字,但也处处透出了“穷”,包括:(.破旧的钟表)(只能勉强填饱肚)(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和(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5、也就是这个文段的描写,也可以看出桑娜是勤劳善良的,从(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这句可以看出她的勤劳,从(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这儿最能看出她的善良。

6、“勉强”的“强”字在这儿读该选的读音是“qiáng qiǎng”,这个字的部首是(弓),用部首查字法再查(9)画,读这个音时还可以组词:(强词夺理)。读另一个读音时可以组词(强烈)和(坚强)。它还有另一个音jiàng,可以组词(倔强)。

7、仿照最后一句,用上“一面……一面……”写句子。

八、作文(40分)

题目:真没想到

提示:可写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的可喜变化;也可以写近期发生的你所意想不到的事,全文在400字以上。

第6篇: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一、生字、词我能行! 1.看拼音,写汉字。

科学巨著《时间简史》是由史蒂芬霍金zuàn xiě(撰写)的。

比起整天被人众星捧月般的dǐng lǐ mó bài(顶礼膜拜),霍金宁愿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宇宙的命运。

心灵zhèn hàn( 震撼人心)之余,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拥向台前,cù yōng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yóu zhōng(由衷)的敬意。

下雨天读书是最qiè yì( 惬意 )的,我翻开书,里面的纸已经泛黄了,fēi yè(扉页)上有几行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顽强( 坚强 ) 尖锐( 尖刻) 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 (2)反义词:顽强( 软弱)

尖锐(迟钝 )鸦雀无声( 欢呼雀跃)

二、句子我最棒!

1.问句有三种,即反问、设问、疑问,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哪一种。 (1)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你失去了太多了吗?

(疑问)

(2)读了《轮椅上的霍金》怎么能不让我感动呢?

( 反问) (3)《一个男孩子必读的书》作者是谁?是杨红樱。

(设问) 2.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霍金长期禁锢在轮椅上。(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被字句:霍金长期被禁锢在轮椅上。

把字句: 轮椅长期把霍金禁锢着。

(2)看着《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怎么能舍得放下呢?(改成陈述句)

看着《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舍不得放下。

(3)办公室门口通常会挂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保持安静,我正在睡觉。”(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办公室门口通常挂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保持安静,他正在睡觉。 (4)这是一部历险小说,才读了几行,就爱不释手了。(修改病句) 这是一部历险小说,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三、阅读我最拿手! 读句子,完成练习。

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神秘莫测的黑洞。

(1)这段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排比 ) (2)用黑体字部分造句。

虽然

…..但是………

。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神秘莫测: 莫测:不能估量。形容奇妙到极点。

四、习作我是强手!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小朋友们,在你的身边也不凡这样的强者吧!请你把他的优秀事迹写出来吧!(不少于200字)

第7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读句子,写词语。

1.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不bào yuàn( )命运,给他人添了麻烦要心怀bào qiàn( ),获得帮助要zhī ēn tú bào( )。

2.在shãnshânɡ( )的升旗yíshì( )上,大家zhuānɡzhînɡ( )严肃,注视着鲜艳的国旗,倾听着雄壮liáo liànɡ( )的国歌,个个心潮起伏。

二、先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汹( )澎( )

狂( )怒( ) 兴高( )( )( )( )忘返 十( )连( ) ( ) ( )不安 心( )肉( ) 自( )自( )

造句:

三、给“张”选择解释。

“张”的解释:A.量词; B.陈设; C.商店开业; D.看、望; E.使合拢的东西分开。 1.木船上的帆张起来啦。 ( ) .2.快把这张喜报发下去。 ( ) .3.课堂上我们决不能东张西望。( ) .4.昨天,百货大厦隆重开张了。( ) .5.元宵节的夜晚,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 .句子百花园

一、日积月累,名句巧补充

1. 必寡信。 (《老子》) 2. ,不能动人。(《庄子》) 3. 不立。(《论语》)

4.诚者,天之道也; , 。(《礼记》)

5.有所期诺,纤毫必偿; , 。(《袁氏世范》)

三、句子加工厂。

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句子瘦身(缩句): 2. 她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不可能是聋子。

改为反问句: 改为感叹句: 3. 苏珊沉默一会儿对我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改为转述句: 4. 文大夫巧治病句。

(1) 我们认真讨论并专心听取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

(2) 虽然他是班长,但是对工作一丝不苟,尽心竭力。

四、我是小教练,整理乱句并不难,填上序号。

( )原来,前天傍晚,六年级三班教室的窗玻璃不知被谁打破了。 ( )是谁做了好事不留名呢?大队部调查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 )宣传报前簇拥了不少同学,他们在争着看“谁做的好事”这条头号新闻。 ( )可是,第二天,窗玻璃又不知被谁修好了。

( )于是,就写了这篇稿子,既表扬这位同学,又让大家帮助寻找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少先队员。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穷人》的作者是 国的 ,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在 的情况下,主动 的故事,赞扬了 的高尚品质。

2.《唯一的听众》一文中有 、 、 、 这几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 ;它通过一个 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

们:

阅读新世界

坐车的孩子

车到中山路时,下去一群乘客,又上来一群乘客,司机却跟一个孩子吵了起来。

吵的内容很简单,孩子说往投币箱投过钱了,司机说没看见孩子往里面投钱。这本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拥挤的公交车上谁也顾不得互相观察留意,我坐在最前排都没有留心看,别的人就更不清楚事情的真相了,大家都默不做声。

孩子十五六岁的样子,脏乎乎的,背着一个旧书包,梗着脖子( 甲 ):“我投钱了,投钱了。”但大家都明显地站在司机一边,连我这样自以为公允的人也在揣摩,大概是这孩子没钱想白乘车吧。果然司机也洋洋得意地大声说给乘客们听:“肯定是你没投钱,难道我会冤枉你?一天到晚成千上万的乘客往投币箱里投钱,我都没冤枉他们,凭什么我就冤枉你呢?”

孩子( 乙 ):“我说投钱了就是投钱了,我也是天天坐车坐了这么多年,凭什么说我没往你这辆车投钱?”大家都笑着。我劝司机和孩子说:“都别吵了,为块八毛钱吵一场架不值得。”司机说:“可不是咋的,这钱投进去是投给我们公司,又不是投到我的腰包里,我本来并不在乎。没钱坐车不要紧,说一声就行了,难道我能把他撵下去?我又不在乎这块八毛的钱。”

孩子( 丙 ):“谁又在乎块八毛的钱了?”孩子掏出一张纸币来,用力晃着给大家看,然后一把塞到投币箱里:“我再投一份钱给你看,我们乡下孩子手头再没钱也从不在乎一张车票钱。”

我摇头叹息:“唉,看这事闹的。跟谁有仇也别跟钱有仇呀,你确认自己投了钱了,又何必浪费一块钱呢?”孩子眼泪汪汪的:“我就是为了证明我绝对没有逃票,去省那一块钱。”我对孩子说:“就是赌气也没必要往里投一块钱呀,你们学生买票坐车都是半票,投五毛钱就够了。”

孩子( 丁 ):“阿姨,我不上学了。不是学生,应该投一块钱了。” 我怒视着司机,这样诚实的孩子断然不会做出逃票的事来,但城里人的偏见却已经狠狠伤了孩子的心。司机很不自在地直视前方,装做没听见。车到站了,上来几位乘客,往投币箱里投钱司机伸手接住一张纸币递给孩子: 。

孩子的眼泪终于滚落下来。 1.选择填空。

在文中有括号甲 、乙 、丙 、丁,它们依次应该选填的短语是( )。(3分) A.低下了头 B.大声抗议 C.一个劲地反复辩解 D.一点都不服软 2.文章第(3)段画横线部分属于什么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3分) 3.“洋洋得意”是什么意思?它反映了司机怎样的内心世界?(3分) 4.结合上下文,在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横线上补上司机一句恰当的话语。(2分) 5.读了本文,你认为事情的真相是什么?(3分) 6.细读全文,说说在写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3分) 7.你最佩服文中哪个人物?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

第三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字词小天地

三、EADCB

四、慈祥 奸诈 紫红 拍皮球

五、助人为乐 见义勇为 拾金不昧 ;冥思苦想 心悦诚服 忐忑不安

六、净 静 敬 竞 劲 句子百花园

一、 强制 强忍 强迫 坚强

二、轻诺 ;民无信 ;不精不诚 ;诚之者,人之道也;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三、1.桑娜补帆。 2. 她是音乐学院的教授,怎么可能是聋子呢? 她是音乐学院的教授,真的不可能是聋子啊!

3. 苏珊沉默一会儿对我说,她希望我的手指已经好了。 4. (1) “认真讨论”跟“专心听取”交换位置。 (2) 把“虽然......但是”换成“因为......所以”。

四、2 4 1 3 5

五、1. 俄、列夫·托尔斯泰,邻居西蒙死了,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勤劳、善良和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帮助别人的。

2.“我” 、音乐教授、妹妹、父亲,音乐教授;音乐白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给予真诚的帮助,热情的鼓励,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阅读新世界

1.依次:C、D、B、A 2.外貌描写;暗示了人物身份,点明了误解的原因,也为下文揭示其诚实的心灵作铺垫。 3.形容称心如意; 表现司机为自己判断正确而又赢得乘客认可的骄傲自满,得礼不让人的心理。 4.还你的钱。刚才是我看错了,你一上车就投了钱。

5.孩子确实投了钱,只因为穿是乡下人的样子加上城里人的偏见使孩子又按“成人”再次投钱。 6.对话描写和对比描写。

7.佩服孩子,他诚实,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反复说理,多方辩解,用再次投钱的方式证明事情的真相。

佩服“我”留心观察,多方劝解,爱憎分明。

佩服司机也可,维护公司利益,冤枉别人后在事实面前知错能改。

上一篇:黄金的意思下一篇:信用社安全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