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概述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会计实体同质化、重复性、频率高的事务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和平台处理,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目前广泛被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采用,尤其在金融业、制造业、通信业,其主要优势体现在:

(一)降低成本

财务共享中心高度专业分工,操作流程规范、标准、简洁,可以集中快速处理记账、结算、报表等基础性财务工作,能实时监控分子公司财务动态,大幅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精简财务人员数量,节约人力和管控运行成本。

(二)减少沟通障碍,降低舞弊风险

传统模式下,总部与分子公司分布在不同区域,沟通难免产生理解偏差和反馈时效滞后。财务共享模式下,这些问题都可有效避免,提高信息传替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隶属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核算单位相互独立,能独立行使职权,分工明确,减少了业务环节操作中人为情感的因素,保证了业务处理的公平公正,促进了财务制度有效落地,降低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串通舞弊的可能性,防范舞弊风险。

(三)促进财务人员转型

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可以从日常事务型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由传统核算型向价值管理型转变,从事财务分析、财务监督、政策研究等管理会计工作。

(四)加强集中管理,快速响应管理需求

财务共享模式下,所有的财务数据都集中在共享服务中心,可实现实时全方位多维度跨级次抓取,动态掌握各单位、各板块、各项目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资金收支、项目预算等信息,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并根据管理需求合理调配各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二、建筑施工企业当前推行财务共享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重视不够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认识不足,加上企业普遍负债率较高,资金不宽裕,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涉及投入大、周期长、人员变动大、利益格局调整等问题,致使企业管理人员未给予足够重视或犹豫不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进缓慢。

(二)标准不统一、缺乏顶层设计

施工企业集团尤其是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内部分子公司众多,基于各分子公司企业文化、历史渊源(国企划转、并购重组)、管理架构和管理需求不同,集团内各分子公司的制度体系、管控模式、业务流程、财务标准(会计科目、核算及审批流程)、内外部客户编码等未有效统一。

(三)项目多而分散、信息化程度低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多,分布范围广,建设周期2-5年,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网络信息化程度低,传统观念认为,不适合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目前普遍采用委派财务人员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

(四)人员转型难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财务人员数量,这就意味着部分财务人员要被辞退或培训转岗,部分财务人员尤其是国有基层企业老员工,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差,难以实现转岗,可能面临辞退风险,心理上难免会排斥和质疑,阻碍财务共享中心建设。

(五)信息系统未联通

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启用了财务信息系统来代替传统手工账,但由于缺乏全盘考虑,部署缺乏前瞻性,财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财务自身财务核算、财务报表、资金系统等系统之间,很多单位都未能有效贯通,核算与资金、报表脱节,不能账表取数;二是财务系统未与OA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对接,业务系统数据不能及时有效传输至财务系统,两者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三是难以实现在线按管理需求灵活抓取数据,管理效率低。

三、建筑施工企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议

(一)高层领导、员工认同和大力支持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是对过去管理方式的改革,任何变革一定有利益的重组和冲突,实行财务共享,需对现有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制度规定,权力分配、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较大的调整,工作量大,难度高,难以避免地会触及现有内部利益格局。因此,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首先要取得高层领导的决心、支持、协调和推动,没有高层的推动,没有从上往下执行力,变革就难以成功;再要与员工做好沟通工作,加强培训和指导,获得员工的认可和理解,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和实施中。

(二)提高定位

建设财务共享目标不能仅局限于集中核算或集中结算,长远来看,更要基于业财融合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目标定位于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打造一个以业务系统为起源,以财务处理为基础,以资金管控为核心,规范财务流程,强化过程管控与风险预警,提升管理效能,创造财务价值的系统化平台。

(三)调整财务组织架构和职能。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将共性的、重复的、标准化的业务放在共享服务中心,要求财务部门全方位多维度提供信息满足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求,这必须对财务组织结构进行变革,原各分子公司的财务部会被保留下少部分管理人员,大部分转移至共享服务中心,从事专业化流程化基础工作,间接促使财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会计转型,从事财务分析、财务监督等活动,为各个部门、各项业务提供财务支持,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

(四)统一制度和标准,流程再造

组织架构调整后,必须全面梳理财务制度和流程,统一会计政策、会计科目、单位代码、客户编码、资金账户等财务标准,规范财务作业标准与流程,把制度规范和内控要求嵌入到系统中,保证前端业务部门按照制度和政策去运营。制订财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审批权限、会计档案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五)搭建信息系统

建立一个集中、完善的信息系统软件平台是实现财务共享的关键和保障,系统应涵盖财务核算(费用报销、债权债务核算、总账)、资金结算(资金收支、资金集中、银企对账)、财务报表(管理报表、财务分析与预警)、项目预算、成本管理、税务管理、绩效分析等模块,同时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系统之间的集成,实现与OA系统、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等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时效性,规范数据在系统间准确传输。

(六)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周期较长,结果滞后,领导层很难做到一如既往的对项目进行支持,项目建设中要结合集团实际,分步骤进行项目建设,分阶段输出结果,先固化再优化、先确保平稳过渡再力求精益求精。在项目初期,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清晰界定了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保证了整个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便于集中管理,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把控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为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更好的服务有企业战略,促进企业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会计管理手段也与时俱进,财务共享中心、财务机器人应运而生。本文围绕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建议,以期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所裨益。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会计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Z].财会〔2013〕20号.

[2] 吴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9(4).

[3] 王伟.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模式应用案例探讨——基于中国铁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

上一篇:教育智库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讨下一篇:术中血糖监测频率对合并糖尿病的骨科手术患者术中血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