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护理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外科护理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病人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众多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这也是所有医院共同面对的问题,医护的质量开始受到各个地区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医疗机构也日益暴露出当下医疗体质的部分弊端,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为了更好完善医疗综合体系和医护安全,相关部门也应做出相应的对策,及时改变不良状况。

第一篇:心外科护理论文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在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外科门诊患者80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快速康复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临床效果如下:出现并发症5例,主要是肺部感染1例、心律失常2例和泌尿系统感染2例,其余75例患者各项指标正常,护理满意度为93.75%,护理工作取得良好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胸外科临床护理中产生积极作用,经过护理,患者生命质量提高,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能够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增加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胸外科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对提高护理工作价值,贯彻落实最新护理工作理念产生积极影响。相关人员应对此提高重视力度,研究有利于护理工作效率提升的有效方案,对现有护理模式进行调整。快速护理以综合治疗为主要工作目标,对患者日常进食、运动康复和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注重构建系统完善的护理方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相关护理方法应用也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缩短住院时间,对提升临床护理水平意义重大。胸外科术后,患者一般较为虚弱,需要进行优质化护理措施应用,构建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的外科护理机制,促进预后效果改善。本文主要分析快速外科护理在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对研究过程论述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统计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外科门诊中收治的8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2.35±2.14)岁,患者疾病症状主要包括肺部癌症15例、气胸患者42例食管癌早期10例、胸外损伤13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传染风险。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排除标准:本次研究排除心脏功能不全患者;精神分裂、抑郁和自闭症患者;排除其他医嘱认为不合适本次研究患者。纳入标准:胸外科手术患者;患者年龄在80岁以下;患者本人意识清醒,并且同意本次研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认可。

1.2方法 胸外科患者术后创伤面积较大,需要进行优质护理,对患者身体健康进行全面干预,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研究表明,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减少并发症出现几率。为促进预后效果,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主要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告知患者手术过程,包括具体手术方法和术前注意事项等等,并且对患者紧张情绪进行安抚,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练习,注重深呼吸。②术中护理:护理人员配合完成术中操作,对手术中遇到的各项问题进行分析,与主治医师共同完成手术,术中,也应时刻监控患者血压、体温和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进行积极护理,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③术后护理:需要研究可靠的护理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指导,督促患者完成康复训练,并且加强细节护理,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防止发生术后感染,影响临床护理效果。术后,对患者饮食计划进行指导,确保营养均衡,帮助患者提高身体免疫力。术后临床护理中,也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督促患者完成简单的心肺复苏训练,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确保快速护理方式应用有效性。

围手术期护理是快速外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应激与并发症,对患者加速康复产生积极影响。快速外科护理中,也注重对病人进行优化教育,根据病患实际情况,对健康知识进行宣导,督促患者注意日常保健,促使胸外科疾病得到有效控制[2]。

针对手术干预的胸外科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应注重对现有的手术方案进行优化,尤其是麻醉方法,以此降低病患在接受治疗中的痛苦。例如,在控制患者恶心和呕吐方案中,应尽量去除和减少阿片类药物应用,并且加强术后护理,使用多模式镇痛方式,对患者进行积极干预,致力于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合理使用鼻胃管、引流管和导尿管,并且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方案,加强术后健康指导,主要护理方式为营养支持和床下运动,在确保护理方案可行的情况下,应为患者制定有效的出院计划,并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确保快速护理方案的临床可行性,巩固预后。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住院时间变化和临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涉及的资料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例(%)”表示,χ2验证,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快速外科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提升,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护理前后患者 并发症情况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出现并发症5例,主要是肺部感染1例、心律失常2例和泌尿系统感染2例,其余75例患者各项指标正常,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护理前后患者住院时间变化 快速护理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与护理前住院时间比较下降明显,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快速康复护理外科理念最早在2001年,由外科医生Kehlet提出,随着临床护理技术发展,护理理念不断进步,目前相关护理方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针对我院临床护理技术发展而言,快速护理方式已经应用在泌尿科、胸外科、骨科和普通外科的护理实践中,对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护理人员应对此提高重视力度,注重在围手术期中对相关护理方式进行整合,不仅关注患者本身护理,而且对现有护理模式进行升级,使得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提升。

本次研究中,对全部80例病患进行了快速外科康复护理,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出现几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措施应用安全可靠。这一结论与荆瑜杨在《饮食保健》中发表的文章“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论述一致,说明快速外科护理在胸外科护理中产生积极影响,应对相关护理方式提高研究力度,关注护理方案的临床价值[3]。

现阶段,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快速护理方案依托多个学科和医疗团队,其中主要有外科医生、护士团队、营养规划师、康复治疗师和麻醉医生等等。因此,在快速外科护理方案的制定中,应对不同内容进行合理融入,注重提高护理措施应用水平。对护理方案的精细化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健康保障,目前护理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术前护理方案优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创伤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几率进行分析,并且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为胸外科手术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用药指导和饮食干预。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导,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并且进行适当的体力恢复训练,锻炼心肺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注重缩短患者术前禁水禁食时间。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并且做好腸道准备工作。②关注术中护理细节: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麻醉状态下,控制液体输入量,以患者实际缺水需求和术中失血量要求为主。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需求,对患者体温进行控制,防止患者体表温度下降过快,出现严重并发症。术中护理中,尽量不使用引流管,或是减少引流管放置时间。护理过程中,也关注患者感受,应用更多人性化护理措施,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③完善术后护理方案:快速外科护理中,采用多种模式对患者进行镇痛护理,术后根据患者恢复状态,进行饮食护理和运动干预。术后需要加强患者心理辅导,经过临床调查研究,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情况,倘若未能及时进行护理,患者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预后效果。为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对患者进行积极指导,督促患者严格按照快速护理方案相关内容,对自身习惯进行改正,防止出现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近年来,快速康复护理被广泛应用在胸部外科手术的临床护理中,对降低患者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产生积极影响。在快速康复护理中,应关注患者身体康复状态,并且将最新护理理念进行融入,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安全可靠,发挥快速护理的应用优势。护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对护理方案进行升级,通过对患者积极有效干预,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全面干预,注重患者心肺功能复苏,促使其摄入高蛋白、高能量食物,避免摄入油炸、辛辣食物,使得患者饮食得到合理搭配[4]。快速康复护理是目前应用的有效护理方式,相关人员应注重研究护理方式的价值,构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形成积极正向指导。相关护理方式在胸部外科治疗与术后护理的应用,能够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产生积极作用。提示关注快速外科康复护理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胸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快速护理方案产生良好价值,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出现几率降低,对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提升也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快速外科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与安全性。相关护理方式应用也能提高临床护理价值,对医院护理水平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静.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9, 33(1): 86-87.

[2] 薛桔吉, 沈祝苹, 汪亮, 等. 我国胸外科快速康复护理文献的计量学分析[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 17(10): 98-99.

[3] 荆瑜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 2019, 6(7): 207-208.

[4] 闫晨. 胸腔镜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流程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效果探讨[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18(30): 156.

作者简介:秦占虹(1976-),女,汉族,山东省垦利县人,大学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外科护理工作。

作者:秦占虹

第二篇:循证护理实践教学在胸心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实践教学在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的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护理实习生7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带教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带教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实践教学,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和对带教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的理论考核和基础操作等综合能力均要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循证护理实践教学能够显著提升胸心外科临床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提高护理实习生对于带教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循证护理;实践教学;胸心外科;带教

[

[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Practical teaching;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Teaching

護理实习生在医院实习的阶段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实习期间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会对护理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1]。如何提升医院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教学质量,为护理实习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所有医院一个重要的课题[2]。本课题将循证护理实践教学应用在胸心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显著提升了护理实习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护理实习生对于带教的满意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的胸心外科临床护理实习生7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其中实验组男4例,女31例,年龄20~24岁,平均(22.4±3.5)岁。本科14例,专科21例。对照组男3例,女32例,年龄20~24岁,平均(21.9±3.2)岁。本科16例,专科19例。两组护理实习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带教方法,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护理查房、高年资护士传授经验、实践操作等。

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实践教学,具体如下。循证护理实践教学管理小组由院校循证领域专家护理教师和临床导师组成,负责对科室情况、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进行研究和谈论,制定带教方案[3-4]。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循证基础知识简介、证据的等级性、临床循证问题的提出、文献检索技巧与文献质量评鉴等循证医学基础知识。以真实临床案例为基础,将胸部创伤、气胸、慢性脓胸、结核性胸膜炎、肺癌、食管癌、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胸心外科常见病的护理诊断要点按照循证医学的实施方法,分组讨论具体护理项目实施的情境、阻碍因素、促进因素等,每组配有一位循证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护理实习过程中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及护理,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上课材料、图书馆资源、电子图书网上文献管理查询等方式检索最佳证据以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最后将获得的新知识、技能与方法整合到临床实践中。实习结束前一周,对所有护理实习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等的考核。

1.3 评价指标

使用自制表格统计两组护理实习生的基础操作和理论等考核成绩。制定带教评分表,由护理实习生对带教工作进行评价,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表格和评分表由循证护理实践教学管理小组制定,并交由专家团队评估审核后通过。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统计所涉及数据应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实习生综合能力情况比较

经过循证护理实践教学的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的基础操作和理论考核等综合能力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实习生对于带教的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实习生在医院实习的阶段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程。因此,实习期间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会对护理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胸心外科是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的学科,包括食道、肺部、纵隔、心脏等部位病变的诊疗与护理。胸心外科具有很强的专科性,同时与各个学科相互渗透,护理知识涵盖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胸心外科专科护理教学的要求。循证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在科研结论、临床经验和患者病情中寻找证据,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最终为准确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的过程。循证护理包括四个过程: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5]。循证护理教育,指的是为了尽量满足护理实习生的学习愿望,教育部门寻找与教学相关的证据,并将学生个性、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与之融合的一种教育方法[6]。

循证护理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或网络搜索的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循证意识[7-8]。循证护理教学改善了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学习新知识的技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9]。针对护理实习生提出的临床经验较少,容易在在护理中出现许多不合理的、不规范的护理动作,会给患者造成额外痛苦等问题。带教老师以真实临床案例为基础,进行体验式教学,重点对护士进行流程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带教老师反复强调在护理中遵守流程和精确操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大量的影像、图片资料和大量的临床事件等循证证据向护理人员展示不遵守流程和不认真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及医疗事故,使他们认识到流程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强化循证护理的观念。此外教师带领护理实习生开展感受护理活动,护理实习生通过模拟患者,亲自体验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护理流程,从而能更直观的发现患者的服务需求,针对性的提升护理服务质量[10]。如表1所示,经过循证护理实践教学的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的基础操作和理论考核等综合能力均要优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实践教学应用下的带教方案能够更好的提升护理实习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方式的改变不仅极大的提高了护理实习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提高了循证护理实践知识和能力[11],同时也为学生传递一种新的了循证思维方式,改善了学生对循证护理实践的态度[12-13],利于帮助解决临床中碰到的问题。循证护理实践教学中带教的教学内容有较大部分为护理实习生提出的要求,提高了护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护理實习生在拥有成就感的同时更加尊重带教老师的工作,学习氛围更加良好,学习态度也更为认真[14],通过培训同时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15]。在表2中可以看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说明带教老师与护理实习生之间氛围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于改善护理实习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工作态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实践教学显著提升了胸心外科临床护理的带教质量,提高了护理实习生的综合能力,改善带教与护理实习生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磊,许萍,蔡英华,等. 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研究,2016,30(36):4563-4566.

[2] 张俊红,邹莺. 循证护理小组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作用[J]. 护理学杂志,2013,28(15):14-15.

[3] Kenny DJ,Richard ML,Ceniceros X,et al.Collaborating across services to advance 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J].Nurs Res,2010 59(1):11-21.

[4] Foss JE,Kvigne K,Larsson BW,et al.A model(CMBP) for collabo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college and nursing practice to promote research utilization in students, clinical placements:A pilot study[J].Nurs Educ Pract,2014, 14(4):396-402.

[5] 胡雁,杨华英.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 36(4):254-248.

[6] 杨青,黄敏,王国蓉,等. 护理临床实习总带教带教方法和技巧的应用及影响因素[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325-327.

[7] 高曉梅.在《护理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循证意识[J].中华护理教育,2007,(2):64-65.

[8] 宋凤美.循证带教与传统带教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5):761-762.

[9] 张仲翡,王岚,邹静,等. 循证护理与PBL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带教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3,27(4):378-380.

[10] 王安素,江兵,杨平,等. 以核心问题为主导的循证护理实践教学在胸心血管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5):16-17.

[11] Tilson JK,Mickan S,Sum JC,et al. Promoting physical therapists'use of research evidence to inform clinical practice:Part 2-a mixed methods evaluation of the PEAK program[J].BMC Med Educ,2014,14(1):126.

[12] Lim A,Nakamura BJ,Higa-Mcmillan CK,et al. Effects of workshop trainings o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mong youth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providers[J]. Behav Res Ther,2012,50(6):397-406.

[13] Morrato EH,Rabin B,Proctor J,et al. Bringing it home:Expanding the local reach of dissem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raining via a university-based workshop[J]. Implementat Sci,2015,10(1):94-105.

[14] 张学萍,沈莹,庄海峰,等. 多模式护理教学查房在专科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312-314.

[15] Foss JE,Kvigne K,Larsson BW,et al.A model(CMBP)for collabo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college and nursing practice to promote research utilization in students,clinical placements:A pilot study[J].Nurs Educ Pract,2014, 14(4):396-402.

(收稿日期:2018-10-14)

作者:曹曾珍 熊弢

第三篇: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病人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众多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这也是所有医院共同面对的问题,医护的质量开始受到各个地区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医疗机构也日益暴露出当下医疗体质的部分弊端,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为了更好完善医疗综合体系和医护安全,相关部门也应做出相应的对策,及时改变不良状况。本文从护理安全的概念出发,首先分析了医疗患者的安全现状,然后探讨了外科护理存在的原因、潜在风险,并分析了相关具体对策,最后对外科护理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外科护理 护理风险 对策

医护人员处在医疗工作的首要战线,对病人的健康安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着保障人民的重任,随着日益复杂的医疗护理制度及群众公共健康安全知识的增多,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护者开始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外科病种繁多,医疗方式也有所大不同,若一时疏忽,患者的病情也有很大的变化,潜在的护理风险也开始增多,这也要求国家政府和医护人员制定出更加完好的政策和解决方式,来防止隐患的滋生,从根本上保障病人的医护安全。

一、 护理安全的概念和医疗患者的安全现状

护理安全是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确保病人的安全,创造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程序操作,避免来自于药物、器械、病菌对人体的伤害,护理人员应在操作过程中做好护理记录,避免来自于患者的医疗纠纷,用法律保障各自的安全。护理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错药物、窒息、跌倒、烫伤等以及其他与患者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风险事件和患者的非安全因素也在不断地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患者在500万人次,约19万人因此死亡,构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者占据13%,为了维护患者的安全和维护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国家也在法律上制定了相关条例,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医疗事业的安全。此后医疗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医疗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也得到了巩固,有效地保障了医疗服务的安全性,病人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 外科护理存在的原因、风险和具体对策

护理工作人员与病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护理人员的治疗方式能直接影响病人的身体状况,如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给错药物的发生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人的安危。

1、外科护理存在的原因

随着医疗机构的工作量不断加大,检查身体的群众增多,目前年轻的实习医护人员开始成为了主要的工作者,由此存在着缺乏经验、技术较不熟练,责任心不够大的问题,导致潜在的外科护理隐患开始增多,滋生了安全隐患的增多。日前,看病的人数增多,导致医疗机构的工作量加大,工作时间在安排上不算特别合理,导致部分患者无法进行有效的全面医疗检查和及时护理,带来了外科护理隐患。部分医疗机构本着不正直不为患者着想,只顾自己利益的目的,不顾病人的安危,给病人诊断为错误病情或滥开非正确药方,或服务不周,缺乏专业的医疗管理,缺乏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未及时记录病人的病情或记录不符,导致病人身体恶化,也易导致外科护理隐患的增加。医疗设施的落后或不完善也易给病人带来安危。医疗环境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安全。

2、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

用药错误、操作失误、发生压疮、管路拖出、病人跌倒、服务态度不周等。这些源自医护人员的细微疏忽或是病人自身没意识到隐患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导致。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既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也由于病人自身的疏忽,部分由于医疗设备的老化或不完善。如今年轻的医护人员缺乏足够护理经验,没及时意料隐患的存在,病人没有提高保护自身的安全意识,医疗设备的质量等都有可能产生风险,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3、外科护理的具体对策

首先,加强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沟通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及思想了解,针对患者不同的性格、生活习惯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在沟通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及时诊断,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做好预知,及时发现患者的意外反应,恰当并准确地做出及时记录、 处理,赢得患者的信任、理解、尊重,让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同时也对自身的护理安全带来有效保障,避免护理隐患的发生。

其次,完善医疗管理制度。患者的安全与高质量的医疗管理制度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医护人员按时查房、对患者的病人作下详细记录,加强细节的管理,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对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出适当防范,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做出合理安排,加强预防工作,严格进行交班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三、 外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当代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医学事业带来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这些极大地推动了外科科学的不断发展,当前医学界对临床外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外科具体科目方面划分得愈发专业、细致,这也要求医护人员及时学习先进的技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更专业、更高、更完善的标准来避免当下的护理隐患的再次发生。多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探索出适合医疗机构及病人的科学方法,提高护理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隐患的发生率。国家政府也适当鼓励医疗机构发展新的方向,鼓励新的医疗制度和管理方法,保障医疗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总而言之,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今天,外科护理学有了更加全面的变革,外科护理学的整体发展趋势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根据患者的身心特点,依照合理的护理方案、计划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心护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不断引进和陆续突破,也使外耳护理不断朝着更专业、更高质量、更细致的方向发展,外科护理工作在新时期出现了更多新的矛盾和需求,医护人员的工作则要求更加严格,必须对病人的生命安全做出完好保障,关爱患者的安全,是医疗事业义不容辞的艰巨重任。

参考文献:

[1]蒋建中.外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模式和实践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

[2]华丽.外科常见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05)

[3]永利容.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实践研究[J].沪州医学院学报,2010(03)

作者:肖红丽

第四篇: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对策分析

【摘要】目的:进行外科护理潜在风险与护理对策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80例外科患者成立对照组,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80例外科患者成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采用常规外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会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外科患者护理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风险;外科护理;满意度

外科患者病情多变,在具体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会使临床护理效率降低,还会对患者恢复造成影响[1]。实际中要向提升护理效率和保障外科患者安全,应当科学识别护理过程中的各种护理风险,并通过有效措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提升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2]。基于此我院选择160例外科患者,进而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80例外科患者成立对照组,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80例外科患者成立观察组。观察组包括45例女、35例男;患者年龄12~86岁,平均年龄为(43.6±2.8)岁。观察组包括42例女、38例男;患者年龄14~87岁,平均年龄为(44.6±2.6)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潜在护理风险分析 潜在护理风险分析:①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由于外科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并且综合素质差异较大,进而难以进行医疗问题的有效处理。②病情变化综合判断能力不强:外科患者病情存在复杂多变的特点,一些护理人员难以有效评估患者自身风险因素,这不仅造成了患者治疗时间的延误,还难以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医院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较大,因此在护理文书书写方面经常出现滞后,这使得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大大增加。④引流管脱落、扭曲、堵塞:外科患者手术后会设置较多置管,管路脱落、扭曲、堵塞的情况很容易出现,进而对患者治疗和健康造成威胁。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护理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风险的识别和平衡:外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前,需要科学评估和衡量各类护理风险,进而及时处理各个护理环节出现的风险,并进行个性化护理风险衡量计量表的制定。②完善护理制度: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突然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在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同时,严格开展操作规范、操作流程管理。同时培训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技能和抢救技能,使其护理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③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当强化和患者的沟通,并有效疏导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引导其有效配合治疗[3]。④强化对并发症的监控:应当对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进行定时观察,并在护理过程中进行严格操作,通过有效措施预防感染,促进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的降低。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整合处理,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運用χ2检验,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80例患者中2例发生意外,0例发生管道脱落,0例沟通不良,0例发生感染,其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2.5%。对照组80例患者中2例发生意外,2例管道脱落,5例沟通不良,1例发生感染,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投诉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投诉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外科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较易出现未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护理行为规范性不强、护理标准欠佳、导管送脱等,这些情况会对患者康复造成影响,进而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4]。所以,在外科护理中需要积极开展护理风险衡量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护理制度进行完善,在护理中积极监控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实现对护理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预防[5]。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3.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投诉率为1.3%,对照组投诉率为6.3%,观察组投诉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见,在外科患者护理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6]。

参考文献:

[1]丁晖.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对策探析[J].吉林医学,2011,32(6):1231.

[2]陈明凤.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67-68.

[3]吕海霞.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271-272.

[4]孔双红.外科护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应对策略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21):153-153.

[5]张丽平.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7-9.

[6]胡志丹.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防范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53-54.

作者:李正菊

第五篇: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对策

【摘 要】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隐藏的安全问题,对当今现有的护理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提升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方法路径。方法:随机60名外科住院病患者,并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各30名外科患者。对于B组的外科患者我们正常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对护理风险和潜在危害进行常规化处理。对于A观察组的外科患者实施与之相关的潜在护理风险规范化管理与健康干预措施。在外科患者出院之前对他们的健康恢复情况和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总体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结果:A组外科住院患者的在院平均时间更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更低,护理质量和医疗效果较好。结论:合理规范外科的护理风险,对于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整合有效的对策和办法,有助于提升外科护理的工作质量,降低患者在院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外科护理;潜在;护理风险;对策与比较

【Key words】Surgical care; potential; nursing risk; countermeasures and comparison

引言

外科护理质量直接决定着外科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患者的医疗体验和医疗满意度有着较大影响。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到位、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缺乏、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较弱,都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缺漏。我们应该加强护理规范性训练,对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外科护理的整体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外科住院部抽取了六十名患者,并且研究了每个患者的病情资料。该60名患者性别组成:男性37名,女性23名。年龄区段:年龄在50~89岁之间。之后我们按照普通护理和规范化护理的分类方式,将所有病人分为两组,在分组的同时考虑到组内患者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和病情严重程度等等。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外科住院患者,我们进行常规的日常护理:患者生理指标的日常测定、患者心率血压的监控、对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等等。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我们除了常规的护理办法之外,还要采取具有临床意义的规范化风险规避护理方法,对外科护理中容易疏漏的部分进行处理,采取规范合理的防治措施,对对照组护理人员对具体培训内容如下[1]。

1.2.1对对照组的護理人员进行科学的护理技術培训

在外科护理风险对照实验进行之前,我们选取了部分医院的优秀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要求他们学习了病患心理学,外科患者的健康指导指南和多种老年呼吸、消化、心脏疾病的相关护理技术。在培训时强调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生活指导。

1.2.2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的缺乏容易导致患者对医嘱理解不到位,在日常陪护工作中出现失误。因此,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前的沟通有助于提升护理整体质量,减少外科医疗过程中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沟通技术的提升包括提高医嘱药方的阐述解释能力、加强与患者日常的沟通、术前的心理开导和压力疏通沟通、对术后体位进行指导等等。

1.2.3加强护理文书的整理工作

护理文书记录对患者对医疗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个别护理人员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护理文书的记录书写方面存在问题和漏洞。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记录操作进行规范性训练,要求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的日常康复情况和病情的变化,以辅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

评分测定:在外科住院出院之前,对患者对康复情况和医疗满意程度进行测定,测定的具体内容包括住院期间的心理压力,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医疗自我保护意识等等[2]。与此同时,医务人员也开展自评工作,对患者的整体康复情况和医疗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进行统计,从而评定规范性护理的价值与作用。

2 结果

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相关数据的比较,我们在讨论后选择采用最新的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合格率的比对和分析。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A组B组的比较,我们通过患者的在院意外医疗事故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术前心理压力、术后健康意识进行评分,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详情参考下表

连续护理开展实验的对比

组别

项目 B组(对照组) A组(观察组)

健康知识评分 87.6 96.3

锻炼频度(?/天) 0.46小时 0.8小时

医务意识评分 76.6 89.4

在院意外事故发生率 2% 4.5%

對护理人员满意度 96% 100%

3 讨论

外科护理潜在风险规避式护理外科护理工作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今我国的医疗体系仍处于发展状态,对于外科护理细化工作和人性化的护理办法我们仍然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对外科住院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和安全细节的提醒不仅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也可以减轻家属的压力。

外科手术对于大部分的患者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压力,对于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只有帮助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指导和适当的生活指导,才能够帮助他们积极对抗疾病,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的护理人员就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次的实验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良好的外科护理方法和规避风险是的外科手术护理方案对于患者有着或多或少促进康复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手术后的护理过程当中,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質、心理承受能力差异进行不同护理方案的制定可以有效的规避患者在术后出现的不良情况。例如,对体重较大的患者进行次数较多的翻身指导,有利于减少褥疮的形成。对于儿童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按时,用亲切的语言与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可以减轻儿童手术后压力,防止儿童心理阴影的形成。

在人性化护理方案实施的同时规范护理技巧,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也是有效规避外科手术护理风险的重要对策。在日常工作当中,广大的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强化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上级医院的同行人员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以了解护理工作开展的差异和缺陷,从而更好地推进护理工作的开展。就外科护理中,患者的麻醉后副作用、手术后神经官能症的出现、患者心理压力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加强自己的业务总结能力。

对于A组观察组的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开展规范化护理前后,患者家属(陪护人员)的压力测评结果:规避风险式护理办法开展之前,患者家属的高压力人群比率为30%,开展干预护理工作后高压力工作人群比重降到10%。从数据的变化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优质的外科护理服务可以减小亲属陪护人员的照顾压力。因此,优质的外科护理服务不仅可以降低护理存在的潜在风险,对于患者家属而言也是一种科学优质的护理办法[3]。

4 总结:

在这次的研究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外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办法、沟通办法、心理疏导技术方面进行风险规避式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总体技术和水平,不仅有利于提升外科护理的整体质量,也能够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减少医疗意外事故的发生。作为医疗护理的从业人员,我们应该对当今外科护理工作进行更加细致的反思和探讨,学习国外先进的护理技术和护理理念,引入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从而提出解决外科护理潜在风险但具体办法,以推动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琴琴 张芬 外科风险规式治疗及预防治疗的意义[J].医学志,2015.5234-5244

[2] 龙国芳 国外护理模式对我们的启迪作用[J].时代科技(上),2015,321--333.

[3] 于琼 干预护理的重要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6,179-199

作者:单庆荣

上一篇:信息泄露论文下一篇:学校行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