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创新

2022-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创新

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社会资本分析

摘要:社会资本是当前解析复杂社会现象的一个独特视角。新时期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造成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从社会资本视角来探析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耦合路径与实现方式,无疑可以构建党建工作与企业共赢的良性模式。

关键词: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社会资本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经济生活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以非公有制为所有制基础的新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为了保障新经济组织沿健康方向发展,夯实、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新经济组织中广泛建立基层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就已基本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目前,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数量进一步提高,影响力也日渐增强,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但也有些新经济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职工群众对党建工作怀有抵触情绪。因此,根据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目前存在的困境,以社会资本视角构建社会资本积累与企业共赢模式,就成为在新经济组织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非常重要的理论诉求和实践需要。

一、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困境分析

新经济组织是指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统称,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非国家、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经济组织,等等。新世纪新阶段,新经济组织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作为我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新经济组织所接纳的日趋庞大的就业群体,其从业人员阶层构成的复杂性、利益取向的多样性和思想观念的多变性,表明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目前不可避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加之新经济组织党建是一种新生事物,思想观念上价值认同的普遍缺乏、基层党建体系历史积淀的缺失以及直接经济效益和本身角色定位的的模糊,使当前新经济组织党建的开展面临着诸多困境。第一,价值认同的差异。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首先要求价值认同上有明确认知和自觉意识,在思想观念上能真正从内心接纳它。但从实际情况看,新经济组织中的利益各方普遍对此存在价值认同的差异。一些企业主对设置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充满了敌意,认为在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是给自己套上枷锁,是共产党要插手企业的生产经营,所以采取不接纳、不认可、不支持、不配合的态度。而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因为既是党员又是企业雇工的双重身份,所以更看重职业生涯和工作业绩而不是政治发展和政治前途。职工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观念淡薄、政治热情不高、政治参与不强,对党组织工作接受程度低的问题。第二,党组织基础的薄弱。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新经济组织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高度开放和灵活的企业用工直接导致党员流动的常态化,由于党员构成复杂、数量少、居住分散、流动性大,无形当中增加了党组织管理的难度。加之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务干部几乎都是兼职,由于要把工作重心和大部分时间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他们很难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去抓党务工作,因此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难度可想而知。第三,日常工作的边缘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以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为前提,但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或者将发挥作用简单地理解为搞好党组织设置和多发展党员,而不去专心探索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方法,不专心去教育引导党员在职工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生产经营;或者将发挥作用与生产经营对立起来,在生产经营之外谈党组织活动和保持党员先进性,使党建工作无法融入生产经营中,甚至还有一些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发挥作用时不是以“调停人”身份出现,而是出于各种目的去“拉偏架”,挑动职工群众与私营业主的矛盾纠纷,甚至公开站出来与私营业主直接对抗。

二、社会资本与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耦合

从传统视角分析,现实条件下党建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开展确实存在诸多困境;但从社会资本视角看,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又具备其他社会团体无法具备的比较优势。

(一)新经济组织的社会资本分析

“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早出自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1980年他把“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组成的持久网络或制度化关系所形成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称做“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作为解释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等社会发展现象的关键因素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共鸣,并迅速成为研究社会现象的新切入点。

显然,社会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无形资源形式,它以社会关系中的信任、规范和网络为载体,既包括社会关系中的制度、规范和网络化等组织结构特征,又包括公民所拥有的信任、威望、社会声誉等人格网络特征。正是通过对人际关系的協调、互动能力与合作潜力的开发,社会资本能发挥提高社会效率,增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收益的功能。

作为与经济领域各方面发生联系网络的一个纽节,企业不是孤立的行动个体,如何通过这些联系而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即是社会资本[1]。企业正是通过构建广泛的社会网络结构来实现资源摄取,进而促进其自身成长。从社会资本视角看,企业的社会资本包括三类,即企业与上级领导机关、当地政府部门以及下属企业、部门发生的纵向联系,企业与其他企业发生的横向联系,还有企业经营者与社会发生交往的社会联系。这些联系的主旨只有一个,即实现社会资源摄取。企业获取资源的内容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信息、人员、资金、服务、建议、知识、机会等。按范围划分可参见表1[2]。

不难看出,作为一个整体网络体系,企业社会资是通过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获取稀缺资源,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一方面,企业社会资本有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企业的社会网络建立在信任与合作基础之上,网络间成员通过培育起来的良好伙伴关系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企业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所需的各种市场资源,如从网络成员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或者建立重要联系等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营绩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外部还是内部,我国新经济组织对社会资本的需求都是非常急迫的。从企业外部社会资本角度来看,我国新经济组织的成长带有极强的机会色彩。新经济组织尤其是民营企业,原始资本积累时期主要是基于血缘、亲戚和朋友间信任所构成的社会资本来加以维系和发展。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社会变迁,原有企业社会资本日益不足,通过扩充社会网络使之更适合企业发展需求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有学者做过统计,中国民营企业每年新生15万个,但同时有10万个死亡,60%的企业会在5年内破产,10年内85%的企业将死亡[3]。激烈市场竞争所造成的社会资本匮乏是导致新经济组织衰亡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培育和增进企业社会资本成为新经济组织存续乃至发展壮大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看,除正式层级结构、正式工作关系与信息流动机制外,企业内部通过咨询、友谊、信息传递渠道等形成的结构不同的非正式关系网络,对于提高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是非常有效的,便于增强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二)新经济组织中企业社会资本党建工作的耦合路径

对新经济组织来说,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是要构建起有效的社会网络,基层党组织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社会资本优势,成为新经济组织积累企业社会资本,构建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由于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政权及上级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新经济组织通过基层党组织可以将基层政权及更高层级的党组织纳入自己的社会网络,从而可获得更加充足的资源保障,为新经济组织积累企业社会资本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充当中介者的角色,将企业诉求纳入到政府决策范围。

其次,基层党组织通过将企业与所在社区资源进行整合,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社会联系,通过企业与社区的互动,建立起良性的社会网络,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再次,基层党组织与群团组织的联系能够为企业将这些社会主体纳入自己的社会网络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我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代表、反映和维护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参与社会协商和平衡的“缓冲器”。党组织与这些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企业通过基层党组织可以将群团组织纳入自己的社会网络。

最后,基层党组织通过自身组织架构及不同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在不同企业之间建立起广泛联系。以基层党组织为媒介是新经济组织获取社会资本的有效形式。

三、党建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企业社会资本积累的实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出现了经济成分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随着新经济组织的大量出现,传统单位制基层党建发挥作用的空间和途径日益减少,但是,党的政治属性要求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发挥自己的政治职能,履行自己的应有使命。这种情况下,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在为新经济组织积累了企业社会资本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党组织的各项目标诉求。

(一)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政治领导目标的实现

新经济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通过直接面向新经济组织中的广大人民群众,结合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向群众宣传先进的价值观念和合理的行为方式,并使之直接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社会行为之中,以这种方式可以进行共同理想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精神和社会风尚,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建立良好的环境,为党的政治领导的实现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通过理顺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协调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利益关系,在企业中树立了威信,确保了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的开展并且为基层党组织积累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在当今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差异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在新经济组织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因此,在平衡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和冲突方面,具有联系广、覆盖面大、平衡力强优势的基层党组织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基层党组织通过其组织关系和党员关系,沟通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也为党积累着开展工作的社会基础,实现政治领导提供条件。

最后,通过将党建活动与企业经营相结合,一方面为企业创造了利润,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赢得了企业主的信任,使基层党组织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中,让党组织的意见与建议能够影响企业的决策,确保企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新经济组织的根本属性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因此在处理党组织与新经济组织关系上,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必须明确自身定位,通过沟通交换意见,配合好经营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营,从而获得企业的认可和支持。要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为指导思想,把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才能取得了新经济组织的信任,使党组织能够参与企业决策,通过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来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引导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资源配置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的前提下,党组织的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也相应的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分配、强制命令式转变为引导方式,尤其对于新经济组织而言,党建工作首先表现在对新经济组织引导上的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方面。基层党组织通过为企业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保证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方向就是紧密结合党的基本路线,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此原则反映在新经济组织中就表现为把握新经济组织经济运行发展方向,使其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新经济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通过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做自己的政治任务,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来作为最终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的重要标准。这样就将基层党组织引导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促进企业经营关联起来。在保证、监督和促进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实现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中引导新经济组织经济的发展方向,将发展的目标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

(三)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协调社会利益目标的实现

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建立是社会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利益分化导致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表达形式的多样化,但是同时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并未形成共识,也未形成有效的调节机制,由此造成利益冲突危害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新经济组织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日益成为利益冲突的一个聚集地。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首先可以通过在企业与社区间开展的“社企结对共建”活动,在促进新经济组织企业社会资本积累的同时,也协调了新经济组组织与所在社区的利益冲突。这样的利益整合不但促進了双方党建活动的开展,而且通过活动促成了企业与社区的资源优势互补,使两者能够协调发展。其次,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通过发挥与基层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及时了解存在的矛盾,并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找到各方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协调好各方利益,缓和矛盾,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局面。

显然,实现社会资本积累是新时期在新经济组织中探索党建工作,构建党建工作与企业共赢的一种良性模式。

参考文献:

[1] 边燕杰,氏海雄.企业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8.

[2] 张方华.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视野[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6):60.

[3] 武中俐.社会资本与民营企业[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5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王道云

第2篇: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问题探析

摘 要:目前,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着党组织如何定位,如何化解企业主的“戒备”意识以及党员的“雇佣”意识等问题;此外,新经济组织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就共产党执政制度层面而言,应当慎重处理政策规定的制约性,这是制度创新的关键,要运用高科技信息通讯手段,注重在工作方式和活动方法上不断创新。创新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必须围绕促进和谐发展这个主题,必须探索解决社会利益整合机制最佳模式这个难点,必须探索制定新经济组织党建绩效评估体系这个重点。目前,苏南地区基层党组织正采取切实有效的新办法、新措施来加强和改进新经济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此次对苏南发达地区(主要是南京、江阴、昆山)的新经济组织进行了抽样调查,设计“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问卷,发放南京、江阴、昆山三个城市,发出调查问卷700份,回收611份,内容涉及党组织建设、党组织地位、党建制度创新、党建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法,对创新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苏南地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一、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伴随着新经济组织高速发展,各地不少新经济组织仍没有建立党组织,人们对这一领域党所依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新变化仍把握不准,从搜集的资料看,相关研究中浅表性与空泛性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对策性研究缺乏可操作性,许多党建难点问题至今没有突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各级组织在重视新经济组织党建上达成了共识,在实践探索的同时,更加注重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构建党建工作新的运行机制。目前,苏南地区基层党组织正采取切实有效的新办法、新措施来加强和改进新经济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按照“创新党建理论、体现地方特色、解决实际问题、便于操作执行”的研究思路,对苏南发达地区(主要是南京、江阴、昆山)的新经济组织进行了抽样调查。本研究严格按照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的原则,在研究假设的前提下,设计“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南京、江阴、昆山三个城市,严格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发出调查问卷700份,回收611份,其中:南京发出200份,回收190份;江阴发出200份,回收161份;昆山发出300份,回收260份。回收率为87.3%,回收后对问卷进行编号,通过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并得到数据结果。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来源及数据分析

本研究涉及的新经济组织包括: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②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国家或公民集体转制企业)。③部分混合经济组织(多元投资经济组织中,不包含国家或公民集体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协议控股的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本次调查总共涉及各类调查对象700名,其中有效问卷的调查对象611名,分布如下:中共党员228名,普通员工241名,私营企业主22名,个体工商户12名,外商3名,党务工作者11名,企业管理人员49名,其他人员35名。同时,对这611名新经济组织中的调查对象的专业背景进行了分析(见表1)。

本项调查研究指向新经济组织党建的各个方面,涉及党组织建设、党组织地位、党建制度创新、党建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法。



二、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建设的状况分析

从对实证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新经济组织中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企业主的“戒备”意识并不明显

新经济组织管理模式的家族化,在现阶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与家族化管理的业主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引起注意并加以研究解决的。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对“业主和企业党组织的关系”的评价是积极的,分别有38.9%和50.7%的被调查者认为两者关系“很融洽”和“比较好”,只有10%的被调查者认为两者关系“较差”、“ 很不融洽”。

此外,另一个问题也说明了这方面的现状。在被调查者被问及“业主对待党员和员工是否公平”这一敏感问题的时候,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了“很公平”或“较公平”。

(二)党员的“雇佣”意识依然存在

在被调查者被问及“党建过程中,是否能充分行使建议权”时,只有29.8%的被调查者认为能“经常”行使建议权,而这些想法背后受到了“雇佣”意识的影响。

据调查,有53.3%的被调查者在文化建设上起关键作用的主体上选择了“业主总经理”,可见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核心依然是企业主。

(三)新经济组织党建的队伍建设问题

队伍建设是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从调查中发现,在新经济组织中,要寻找一位既能为企业业主所接受,又有文化、懂党务、年富力强的党务干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抓好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第一,要防止和解决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家族化问题。此项调查数据的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在回答如何选拔专职党务工作者时,55.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公推公选”。

第二,选配好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负责人。要把既具备党性强、懂政策、有党务工作能力,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条件,又會管理、善经营、能吃苦的复合型人才选配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此项调查数据的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回答什么人担任党组织负责人时,被调查者的意见分歧较大,这也反映了职工对这一问题的不确定性(见表2)。

一般来说,党组织的负责人由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副职或其他企业管理人员担任为宜。如果企业没有合适党组织负责人人选的,由上级党组织推荐。只有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才能既搞好生产经营,又能抓好党建工作,才能有效地把党建和生产串起来,把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连起来,把培养和使用人才结合起来,真正推动企业的良性循环、良性发展。

第三,党组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三支组织队伍建设要一起抓。党的工作应该包括党群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党的自身建设工作。因此,应该把工会、共青团、妇联三支队伍向新经济组织的延伸看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要积极推进工青妇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组织网络。从调查中发现,在一些党建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企业,书记兼任工会主席,确实有利于党组织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也有利于提升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目前,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大多实行属地化管理,有的由企业注册地党组织管理,有的由企业所在地党组织管理。也有少数私企党组织仍挂靠在原主管部门党委,实行行业化管理。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由哪里审批,归属就由哪里管理,没有统一的做法和明确规定。多头管理、分散管理,造成一些新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发展党员找不到批准单位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针对新经济组织的这些特点,上级党委要摸清情况,健全工作网络,逐步形成“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新型组织管理体系。在推进党建工作时,应注重基层党建网络工程建设,着眼于建立和健全适应新经济组织特点的党组织管理网络。

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不尽相同,这是由各种具体情况造成的。当前,要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需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不宜强求在形式上整齐划一,哪种方式有利于加强组织管理和开展党的工作,就采取哪种方式。从长远看,隶属关系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比较适宜,要逐步创造条件实行以街道、乡镇为主的属地管理,工商部门参与配合。待时机成熟时作出规定,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当前,针对新经济组织党员的特点可分别采取单位管理、社区管理、行业管理、挂靠管理等不同模式,建立系统的党员管理网络。

(四)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地位问题

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所遇到的最大和最普遍的问题是企业主对党建工作态度冷淡,不愿支持开展党建,党组织在企业中没有地位。但从实践来看,有的企业发展了,有了经济基础,就门专为党员提供了宽敞的活动室,加强了阵地建设;有的企业因生产经营不善倒闭,党组织也随之撤销。由此可见,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和企业的发展是相伴相随,相互促进的(见表3)。

从上述统计表来看,选择“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的被调查者只有5.8%,可见,上到企业业主、经理,下到企业普通员工都认为党组织的作用不是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只有23.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非公有企业经济组织的党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主体,而选择上级党组织的只有12.7%(见表4、表5)。

同时,有53.3%的被调查者选择业主总经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作用主体。可见,党组织在被调查者的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小的。

由此,可得出如下思考。

首先,党的工作在传统企业制度中属于“内在要素”,而在新经济组织制度中则演变为“外在要素”。随着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新经济组织的经营理念更趋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治理结构、劳资关系对党的工作的接纳性很小,党组织在其中通常没有制度化的安排。

其次,党组织在传统企业组织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在新经济组织体系中则向“边缘地位”转化。一方面,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的松散型挂靠关系,使它相对于上级党组织的工作体系而言被“边缘化”了;另一方面,新经济组织特有的制度安排,限定了党组织的组织空间和活动空间,党组织相对于新经济组织的经营体系而言也被“边缘化”了。

再次,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传统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由“党的领导者”地位向“党务活动者”变化,企业党的干部地位相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被弱化了。由于党的地位在新经济组织中的这种变化,党在其中的作用,包括参与企业决策、獲取相应信息、进行组织动员、实现监督保证等,都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上述变化,对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难度。

鉴于此,要明确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根据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及有关规定,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为: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引导新经济组织依法经营,使企业健康发展;抓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协助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协调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领导企业中的工青妇组织,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同时,企业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各自的发展特点和实际,善于从企业发展需要来把握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

三、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层面的创新

目前,已经建立党组织的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的运作尚处在不规范状态。有的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无章可循,随意性很大,成了自娱自乐的组织;有的党组织长期不发展党员,有的又突击性发展党员,没有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的各项程序和制度,这些都导致了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战斗力的弱化和党员形象的退化。基于此,为了使党的力量在非公经济领域不断发展壮大,使党的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从无到有,从有到不断规范,必须健全落实相关制度。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来看,分别有31.2%和43.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制度“是”或“基本上是”被有效执行的。

新经济组织党建这一制度创新包含了共产党执政制度层面的创新和工作方法上的创新,从实际调查的情况看,新经济组织党建再发展的制度创新要注意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就共产党执政制度层面而言,慎重处理政策规定的制约性,这是制度创新的关键。在坚持和把握党员标准上,应注意重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思想觉悟的先进性。二坚持政治信仰的坚定性。三是坚持收入开支的合法性。四坚持个人贡献的突出性。五是坚持多数群众的公认性。在坚持党员标准统一性的前提下,针对新经济组织的从业特点,应对企业主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其一,自觉守法经营,模范照章纳税,财产来源合法。其二,合理支配财产,税后利润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并热心公益事业。其三,关心尊重职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支持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其四,遵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思想生活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其五,支持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这些具体要求为要求进步的新经济组织主指明了方向,使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有所遵循,从而保证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

第二,就工作方法上的创新而言,从调查问卷中反映出这方面的一些问题。在涉及工作中的问题时,45.4%选择了“党组织威信不高”,此外,分别由36.9%、32.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职责不清”、“授权不明确”,可见在党组织的具体工作上,至少存在着上述三个问题。当然,对于“干部敬业精神不强”的反映还只占少数。

因此,面对这些问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首先,初始制度的选择要加强利益聚合机制的构建,实现双赢战略,这是制度创新的前提,这是由新经济组织的性质和新经济组织的精英效应决定的。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党员做到“四个不忘”:办事不忘党的宗旨,下海不忘党员身份,经商不忘党纪国法,致富不忘社会责任。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和价值观,注意将思想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引导员工增强自身素质,创建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转变陈旧观念,在利益观上达成共识,实现双赢战略,共同富裕。

其次,妥善解决经费问题,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这是制度创新的保证。目前没有明文规定新经济组织党建经费问题,实践中主动权是掌握在企业主手中,制约性很大。由此,党建经费是否可以由上级党组织拨发,其来源可在企业上交的管理费中列支,从而解除这种制约性。

再次,尽快建章立制,规范党组织的构建与活动,这是制度创新的核心。但是,现在不仅在宏观理论上缺乏规章制度,而且在具体的操作性规定办法上也是空白,致使党建工作随意性很大。为使党建工作规范化,实现制度预期,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应不失时机地建章立制,使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与全局的党建工作全面接轨,步入正常的制度化轨道。这里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第一要建立督查机制,加大领导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第二要形成激励机制,表彰先进,形成良好的导向激励。最后要建立创新机制,夯实工作基础,突出工作重点,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法,从而有效地推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向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二是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自身要完善运行机制,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最后,制度创新要防止两种方式的形式主义。其一,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借鉴过去行之有效的组建制度、活动方式时要注意形式与内容并重,尤其是要注意在灵活的形式下,保持党的政治领导的基本内容,避免落入形式变通的陷阱。其二,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既要考虑到新经济组织的特殊性,同时也要防止借特殊性之名,虚化党的领导,相比较而言,这一种形式主义尤其值得警惕。



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方式和活动方法

新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如何开展活动,采取何种工作方式和活动方法,这是许多党组织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成效的大问题。工作方式和活动方法都受到活动场地的限制(见表6)。

从各地取得的经验来看,新经济组织党建的工作方法与活动方式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必须找准新经济组织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根据新经济组织发展的内在需求来推进党建工作。新经济组织与党建工作主要有四个结合点:目标的结合点,即新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与党的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是一致的;资源的结合点,即新经济组织需要借助我们党的各种资源来发展自身,党的建设也需要依托新经济组织的各种资源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人才的结合点,即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党员同时也是企业的能人;管理的结合点,即新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和党务工作者往往具有相互兼容性,而且,新经济组织党的工作有助于新经济组织管理效益的提高。把握了上述几个结合点,就能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开发与党建的统一、党建目标与党建效果的统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改进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一是要主动工作,服务上门,不要靠发文件等人上门。二是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工作做细做实,不要靠行政手段压人。三是要保持和发扬清廉勤政的工作作风。

其次,企业党组织要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应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的活动,使党的活动既保持政治性和严肃性,又保持时效性。把解决党内自身问题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相结合,既使党员和广大员工受到教育,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同时,在“有利于严格党内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前提下,坚持“业余”、“小型”、“务实”、“多样”的原则开展党组织活动。“业余”指以不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为前提,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利用工作空隙和业余时间开展党的工作,过好党的生活;“小型”指根据新经济组织中党员少的特点,采取相对集中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法,精心组织,活动开展少而精;“多样”指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党员的不同需求和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提高党的工作的实效性。

此外,要注重运用高科技信息通讯手段,探索新的党组织活动方式。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一些基层组织突破传统的党组织活动方式,利用局域网作为活动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组织活动,大大提高了党组织生活的效率,这些党建经验应当继续加以探索总结。



五、启示

(一)創新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必须围绕促进和谐发展这个主题

促进和谐不仅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更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境界。苏南地区基层党组织围绕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开展党的工作,把促进和谐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载体,切实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效。在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和谐发展的目标指引党建工作,用和谐发展的措施推动党建工作,用和谐发展的实效检验党建工作。要用科学规范的机制是否建立、党员先进性是否充分展示、党组织的活力是否显著增强、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深入人心、群众满意度是否不断提高为检验标准。应适应非公经济发展规律和企业自身特点,找准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使党建工作和企业融合发展,促进企业与职工成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形成和谐、双赢的新型劳动关系。只有这样,党建工作在非公企业才有生命力,对职工群众才有凝聚力,对外协调才有影响力。

(二)创新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必须探索制定新经济组织党建绩效评估体系这个重点

新经济组织注重运行成本,强调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按照企业运作的规律来思考企业党的建设问题,党的工作就必须围绕企业发展的要求来开展。企业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需要企业内部组织的科学性。在新经济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必须强化成本效益观念,加强成本效益核算。能否构建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衡量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建立党建工作评价考核体系,是形成有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地区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表明:要开展抽样调查,进行较长时期的跟踪研究,通过定量分析的办法,测算出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平均贡献份额,从而对党建工作促进新经济组织发展的作用作出直接的回答,进一步引导企业各个层面尤其是业主重视党建工作。同时,综合确定涵盖各类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成本和效益指标体系,建立简便易行的新经济组织党建绩效评估办法,组织各类新经济组织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帮助上级党组织做好指导和督查工作,引导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实现党建效益的最大化。

(三)创新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必须探索解决社会利益整合机制最佳模式这个难点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社会利益整合的内聚核心。地处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基层党组织不仅具有这方面的优势,而且具有这方面的能力。从理论上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全党正确进行社会利益关系调整提供了最强大的理论指导和动力支持;从组织上看,严密的组织网络和合理的组织结构,为苏南地区基层党组织对社会利益进行有效整合奠定了最有力的组织保证;从队伍上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为苏南地区基层党组织进行利益整合打下了最坚实的人力基础;从实践上看,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成功探索出的各种行之有效的利益整合模式,为苏南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开辟社会利益调整道路提供了最新鲜的经验。在探索解决社会利益整合机制最佳模式、防止社会利益过度分化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责任编辑:王慧

作者:王世谊 韩 丹

第3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摘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断创新其工作体制机制。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存在认识不到位导致党组织组建难、地位不明确导致组织作用发挥难、党建基础薄弱导致队伍管理难等问题。因此,要从加快组织构建覆盖、明确组织定位、健全组织管理体制、创新组织活动模式、加强组织班子建设等五个方面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

关键词: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一、引言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不仅包括个体私营企业,也包括国有或集体企业整体改制、整体转让、分离重组为非公有制企业,非国有控股的各类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等外商投资企业。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呈现出飞速发展之势。目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总数已达799万多家,占企业总数近80%。在新形势下,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既是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方面。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这既包括一些主管部门的认识,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身的认识问题。一方面,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充分、正确的认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态:一是无为心态。有的认为,只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就行了,抓不抓党建无所谓。二是担心心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产权归私人所有,业主自负盈亏,有人担心在企业中成立党组织会引起业主的反感,发挥不了党组织应有的作用。三是观望心态。有的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瞻前顾后,缺乏积极探索的勇气,很少着手进行实质性的工作。四是无奈心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如何进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如何发挥党员的先进性,有无可奈何之感。另一方面,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业主认为企业的创办、生存和发展是自我奋斗的结果,未来的发展仍然要自我拼搏,建不建党组织无所谓,而且担心建立了党组织会削弱、制约自己的权力,或占用生产经营时间开展党的活动,增加管理人员,加大企业运营成本,对建立党组织采取消极态度。

第二,队伍建设方面。党员队伍的整体力量在私营企业中比较单薄,表现在:一是党员的数量比率不高。调查表明:长沙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党员15285人,仅占员工总数的3.7%;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仅有个别党员的为2193家,没有党员的为2967家,党员空白率达49.1%。二是党员队伍的结构不优。在对1218名非业主党员的抽样调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92人,占24%,处于普通岗位上的党员415名,占34.1%。中青年党员数量相当少,其工作态度、思想觉悟、敬业精神与市场经济要求相距甚远。三是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不强。部分党员在企业生产管理上没有专长和经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不出好建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党员队伍的发展滞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发展的力度不够,还不能满足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要求。

第三,组织作用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产权性质对党组织作用发挥提出了新的挑战,导致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存在着“三难”的现象,表现在:一是党组织的地位提高难。在产权私有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企业主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承担者和利益享有者,处于企业的核心地位,对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有充分的决策权。因此,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二是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发挥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机构设置、人事安排、利益分配等都由企业主自己决定,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业主的认同。三是党组织工作角色协调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着明确的趋利目标。企业主追求的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职工追求的是工资的最大化。企业主和职工这种强烈的“经济人”角色,与以“政治人”为特色的党组织,缺乏天然的契合基础。因而,一旦党组织活动与业主和党员经济追求产生较大冲突,党组织和党员“政治人”的身份就很可能让位于“经济人”的身份。

第四,保障机制方面。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效开展党建工作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表现在:一是工作机构问题。目前,各地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力量明显不足,从事党建工作的同志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有的地方虽相继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工委,但没有编制,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工作经费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工作经费和党员活动经费没有保障,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经费90%以上只能依赖于业主的支持。三是党务人才问题。从长沙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担任党组织书记的193名企业主的基本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没有从事过党务工作,缺乏基本的党务工作经验。兼任党组织书记的高层干部,往往还负责多项行政事务,需要处理的日常工作千头万绪;兼任党组织书记的中层干部绝大多数是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业务繁忙甚至长期出差在外,投入党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党的工作很难正常开展。

三、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基本思路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和研究搞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措施,不断创新其体制机制,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第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改进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根据目前的情况,地方党委要重点加快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可以采取以地域为基础,街道党组织对其管辖范围内的非公企业中党的建设进行指导。一要搞好调查摸底,街道党组织要组织各方力量对本街道内的非公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摸清非公企业个数,所在企业负责人、职工人数、党员人数、生产经营等情况,并登记造册,为搞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二要理顺隶属关系,可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梳理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党员的组织关系。三要加快组建工作,在摸底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将党的组织构建作为首要环节来抓,要围绕“全覆盖”的目标,力求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

第二,准确定位,明晰职责,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根据《党章》的相关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应包括:一是搞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以企业生产经营为着力点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引导党员在各自的生产、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监督非公有制企业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得到贯彻实施。三是正确处理与企业主的关系,支持企业主依法经营,并利用自身政治组织优势,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政策范围内,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四是领导工会、共青团、妇女等群团组织,支持他们依照各自章程和特点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五是协调企业主与员工的关系,维护企业主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文化素质,同心同德办好企业,引导和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六是积极稳妥培养发展党员。目前,应把重点放在企业主及生产经营管理和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骨干上,以提升党员的层次。把重点放在那些职工人数多、企业规模大、生产经营稳定且没有党员或党员人数少的企业中,组建党组织打好基础,特别应注意在非公有制企业主中发展党员的问题。

第三,合理设置,理顺关系,健全党组织管理体制。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关键是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合理设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载体网络化。一是单独组建,凡有党员3名以上,党员队伍相对稳定的,单独建立党组织。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同步改建或组建党的组织。二是联合组建,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或虽有3名以上党员,但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按照区域相邻和行业相近的原则,采取几个企业联合建立党组织的形式。三是属地挂钩,对党员人数少,不能独立或联合组建的,党员的组织关系挂靠在村或街道党组织。四是归口管理,在私营企业较多的乡镇建立个体、私营企业党支部,统一归口经委党总支负责管理;在个体工商户党员较多的各类市场建立党组织,归口工商部门党组织负责管理。同时,要建立一种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以非公企业党组织为辅的崭新双重管理模式。通过组建覆盖社区的党组织,把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党员失业或离岗时,即完全转入社区党组织活动;党员找到工作或上岗,可在向社区党组织报告后,参加所在企业的党组织,组织活动以企业党组织为主,业余时间仍参加社区活动;党员外出打工时向社区报告和登记去向和时间,利用社区系统资源,可以对在同一地区打工的本地党员进行统一管理,既可以组建支部,又可以相互关照,社区党组织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这样,党员无论上岗还是下岗,在家还是外出,或者分散在各个小型企业中,都随时处在党的组织之中,不会因为任何一种情况脱离党的组织,从而保障了党组织的领导。

第四,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创新党组织活动模式。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上要从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特点,丰富活动内容,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党建工作做到“为企业所需,为业主所理解,为党员所欢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把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任务的完成作为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找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结合点。要把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生产经营知识等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在加强教育管理的同时,党组织要注意关心新经济组织党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党员遇到困难时,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目前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单纯就党建抓党建,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的倾向。二是过分强调私营企业的特殊性,党组织自缚手脚、无所作为,不能发挥自身作用的倾向。

第五,选配干部,完善机制,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选优配强班子,尤其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是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组织组建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在党组织组建过程中,同步抓好班子及负责人选配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取四种组配方式:一是自然过渡。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或私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能胜任的,自然过渡。二是直接选举。新组建或重组的企业党组织一般通过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三是交叉任职。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可以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中的党员,可依照党章有关规定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四是党委委派。对少数党建基础薄弱、一时难以产生党支部书记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由党委选派政治素质好、有党务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企业开展党的工作。中外合资企业一般指定中方代表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外商独资企业从企业党员职工中遴选产生。

总之,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课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借鉴。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开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作者:姚庆武

第4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五大明确地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就历史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这就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党建问题。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是党建工作的一个新的领域。深圳市在这个领域的党建工作起步早,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实验场”,市场经济发展较早,体制较健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截止2000年6月底,全市注册的私营企业3.8万户,外商独资企业5000多户,个体工商户15.2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数量占深圳市各类企业总数的43%,经济总量约占全市的1/3。面对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中共深圳市委非常重视这个领域的党建工作,把它作为特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议事日程。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勇于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一)在组织管理模式上勇于探索,实施单位管理、社区管理、行业管理、挂靠管理,形成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党员管理网络。

深圳市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的特点分别采取单位管理、社区管理、行业管理、挂靠管理等不同模式,建立了系统的党员管理网络。具体做法是:(1)单位管理:在有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尽快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管理本单位的党员。目前,深圳市已成立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党组织136个,其中党委6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116个,管理党员4500多名。(2)社区管理:以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等为基本单位建立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实行统一管理,把党组织的“属地管理”原则具体化、明确化。(3)行业管理: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在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统管党委,对本行业的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统一管理。(4)挂靠管理:在劳动人事服务中心等人才代理机构成立党组织,对部分有人事档案挂靠关系、暂时未能纳入其他管理渠道的流动党员实施挂靠管理,待党员所在单位成立党组织后再将组织关系转出,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党员组织关系的“落户”问题。

(二)在运行机制上大胆实践,合理确定党组织隶属关系和指导关系,创造良性互动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在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中,深圳市委通过合理确定和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并创造性地探索建立党组织之间的指导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对于社区党组织,原则上隶属于所在地地方党组织管理,而根据社区党组织的不同类型,其隶属关系也有所不同:在具有行政区域意义的社区,如镇、街道、村,其社区党组织隶属于所在的镇、街道、村党组织管理,如果社区党组织的建制大于或等于所在地地方党组织,或者虽然建制相对小但党员数量比较多,则该社区党组织可划归所在地的上级党组织管理,同时受所在地地方党组织的指导;在没有行政区域意义的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的社区党组织,隶属于负责开发或者管理该社区的党组织管理,并接受物业管理部门党组织的指导。

(三)在工作方法上不断探索,按照“业余、小型、分散、务实”和分类施教的原则,形成了以服务促管理的党建工作新思路。

根据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特点,深圳市在党建工作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首先,各基层党组织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实际出发,坚持有利于生产经营的原则,采取开短会、个别谈心以及知识竞赛、观摩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受到党员和业主的欢迎。其次,在党员教育方面实行分类施教,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业主党员,要求他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教育和引导他们不仅应当带头合法经营,热心公益事业,处理好劳资关系,而且要严格遵守党章,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对于管理层党员,要求他们加强同业主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反映民意,并注意在保证监督方面发挥作用;对于一般员工党员,则教育他们通过做好本职工作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员工为搞好生产经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贡献。第三,党组织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努力做到以服务促管理,为党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有效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第四,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主要通过在企业各个不同岗位上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管理层党员在决策中的活动体现党组织的意图、通过领导和组织工会活动等渠道,发挥党组织的重要作用。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对巩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对深圳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深圳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有效地体现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领导。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成立后。努力体现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领导,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深圳市总商会民营企业党委,先后多次召开业主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党的政策,消除顾虑,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各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努力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在支持业主依法经营的同时,监督企业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积极渗透和影响企业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发展方向。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还注意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业主的统战工作,并从中发现培养依法经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代表人士,向人大、政协等部门推荐,为他们提供参政议政的途径和渠道。近年来,通过各级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推荐,深圳市部分私营企业主当选为各级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有两人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二)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深圳市在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发挥党组织在员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私营企业奥沃公司党支部为了鼓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向公司全体员工公布了该支部45名党员的名单,欢迎群众监督。在群众关注的目光下,这些党员在各项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经常及时召开部分企业主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党的政策,消除顾虑,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意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努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以党建工作带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发展。这些经济组织中的共产党员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为企业员工做出表率,带动其他员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罗湖区的荷花市场、中原市场的7名共产党员和宝安区西乡个体户党支部的全体党员率先亮出“共产党员店档”牌子,主动接受群众的公开监督,其他党员和团员纷纷仿效,市场内形成了比文明、比优质的良好商风。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还非常注意以党建工作带动工、青、妇组织的工作。工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深圳市注意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完善工会组织的同时,加强了党组织对工会组织的领导,使工会组织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有效地开展工作,发挥和利用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不断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广大职工的联系,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和依靠职工群众,关心和维护职工的权益,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坚持原则性,化解矛盾,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共青团深圳市委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大多是青年的实际,成立了共青团深圳市总商会民营企业委员会。在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团组织开展了许多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既活跃了团员青年的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推动深圳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是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深圳市的实践填补了党建工作的空白,使党的力量有效地渗透和占领了这块阵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纳入各级党组织管理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共有7900多名。这些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的党员重新回到党组织的怀抱,使深圳市的党员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力量得到了加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特别是这一领域的党员普遍年纪较轻,学历较高,思想活跃,为全市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在开展这一领域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深圳市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思路,从整体上提高了深圳市党建工作水平,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经验启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长期存在。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执政党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深圳市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我们一定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大胆实践,开拓进取,实现观念、制度、组织、方法、程序、领导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不断开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实现观念创新:把握全党工作大局,提高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认识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其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抓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一是认真学习领会十五大精神,正确认识和评价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树立超前意识,加强工作研究,提高工作的前瞻性。二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分析和判断我们的工作,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开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三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衡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坚决摈弃不适应“三个代表”要求的观念和做法。

(二)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创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制度环境。

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建立起来的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这个领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制度建设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据。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深圳市先后制定颁发了《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深圳经济特区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等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专门规章制度,指导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为这个领域的党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律政策依据和制度环境。

(三)强化机制创新:完善组织管理架构,建立多层次、网络化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机制。

对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要着眼于长效管理,规范运作。首先,要理顺管理关系,完善组织管理架构。要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立统一有序的分级管理体系。同时,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委员会,统一管理包括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其次,要强化党员社区管理。对那些规模小、党员人数少、单独建立党组织有较大困难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第三,要完善行业管理和挂靠管理。建立民营企业党委、个体劳动者协会党委、专业市场协会党委、民间组织党委、律师协会党委等行业协会党委,以及人才市场、劳动职业介绍中心等社会中介党组织,从而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新机制。

(四)实现方法创新:依照经济组织特点,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方法途径。

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法,使党的工作为党员和员工所欢迎,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所理解、支持。一是要坚持“业余、小型、务实”的原则开展党组织的活动,尽量做到企业经营和党的活动两不误。二是在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形式安排上尽量做到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将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学习以及有益的文体活动结合起来,以增强吸引力。三是要注意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使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等成为党组织联系广大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四是要正确处理党组织和业主的关系,尊重和维护业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决策、管理、指挥的权威,支持业主依法经营管理,同时监督和引导业主守法经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重视领导方式创新:服从党建工作规律,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保证。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要真正做好,必须有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和领导,各级党委要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纳入到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落实分管领导,切实做到同规划、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首先,要不断探索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特点,总结归纳这个领域中党建工作的规律,为开展各类各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要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队伍,配备——定的人员编制,落实具体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党员的管理。第三,协调和督促各级党的组织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抓好工作,形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5篇:新形势下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新时期的基层党建实践过程中,新经济组织成为党的工作的重要阵地,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成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一环,迫切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实践。

一、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各级党委十分重视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其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办法,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探索性、阶段性的成果,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随着实践逐步向纵深发展,问题和矛盾就逐步积累起来了,需要我们正视并加以解决。

1.1新经济组织的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但工作开展不平衡

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写入了党章,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了依据,促进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据统计,我区现有70个新经济组织设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1088名。全区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四家企业设立了基层党委,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在调研中,我们也不能发现,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着工作开展不平衡的问题。由原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新经济组织企业基本上党组织健全,有专人抓党建,成效显著,党员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党组织活动能够正常开展。而新成立、新组建的股份制企业,由于支部建立较晚,党员人数较少,且人员流动快,又无专人抓党建,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有的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不能过上正常的党组织生活,党建工作开展缓慢。

1.2党员发展情况逐步改观,但部分企业党建流于形式

近几年来,随着我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逐步组建,新经济组织的党员发展情况也取得了初步进展。据统计,2008年我区共发展党员66名,其中新经济组织发展党员30名,占到总数的45%,2009年我区共发展党员57名,其中新经

济组织发展党员34名,约占总数的60%,新经济组织发展党员情况得到了逐步的改善。但由于新经济组织具有规模小、地域与行业分布散、企业及其员工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等特点,给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党支部长期不发展党员,缺乏新生力量,成为“老人支部”,在我区两年内没有发展党员的新经济组织党支部就超过了20个。而有的支部由于党员辞职,退休,出现了一个党支部只有支部书记一名党员,甚至支部书记都已经辞职离开的情况,这使得在时间和空间都要求相对稳定的党建工作难以适应,出现了党支部边建边瘫的现象。

1.3党建工作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但部分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滞后

我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先进典型不断涌现,部分新经济组织都非常重视自身党建工作,积极发展党员,开展党组织活动。以某企业为例,公司目前拥有党员110名,四个党支部。公司注重将党员管理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业务骨干中培养党员,将党员锻炼成业务骨干,互相促进。在我区开展的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公司规定动作完成的有质量,自选动作创造的有特色,成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的典型。但是也有一些党支部党组织活动上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创新,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有些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还是沿用传统的方式,党员活动还停留在集中开会、读文件、上党课等模式上,不注重与时俱进。学习内容千遍一律,不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党员的具体情况,内容空洞乏味,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新经济组织党建理论缺乏、准备不充足

随着改革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经济组织发展迅速,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内的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趋于多元化,但是我们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理念却未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从而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由于目前我们对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再加之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己有的结论和经验尚不足以完全解释和解决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由于还没有

从理论上解决好“为什么建党”、“怎样建”、“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党建理论大大落后于实际。

2.2党建工作与企业利益关系上存在着些许矛盾,企业主重视不够

市场经济下,新经济组织企业主的经营理念趋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希望通过自己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其直接的和最高的利益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主力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往往考虑眼前利益较多,希望员工把所有精力集中到企业生产经营之中。而党组织开展活动,总是要占用一定的资源,比如人力、物力、资金、时间等,往往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没有充分的和可预期的回报,企业是不愿意面对这种状况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主拒绝在自己的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即使已建立党组织,企业主也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党建工作在这些企业中举步维艰。

2.3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资源缺乏,工作方法滞后

开展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离不开设施、人才等方面的资源支撑。但是新形势下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环境已发生了变化,党建工作已没有原国企、事业单位那样严密的党组织管理体系的支撑,这使得其党组织部分或相当部分地失去了自主开展党建工作的资源基础。一些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在开展党的工作中缺经费、缺场地、缺人员,资源匮乏,难有作为,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发挥。同时,部分基层新经济党组织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照搬原国企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而不考虑现实情况的变化,缺乏创新。不少党组织对在私营企业中如何开展党的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方法单一,方式呆板,使得党的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两张皮”,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加强新时期新经济党建工作对策与思考

加强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在新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突破传统党建工作的套路,从新经济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出发,探索新经济组织加强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3.1加强区域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形成广泛覆盖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不少企业变动频繁,党员的流动性大,但新经济组织及其员工都会在一定的区域内活动,因此要加强区域性党组织的建设,形成广泛覆

盖的组织体系。要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突破单位制党建模式下框架的束缚,科学地整合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统筹设置新经济组织的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推进新经济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有机整合和优化重组,形成以党员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区域党建活动平台。同时要加强商务楼、工地、规模企业和行业协会等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从最大程度上将流动党员、游离党员纳入到组织中来。

3.2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形成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在新经济组织党建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提高党的建设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注重改革和完善党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党的工作的各项制度创新。需要用制度规范上级党组织的职责,规范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规范党组织与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关系等等,尝试建立县(市)、区领导联系骨干民营企业制度,建立党建联络员制度,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对党的工作的各种信息及时跟踪、及时传递、及时处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3.3创新活动载体和工作方法,建立新经济组织党建保障机制

新经济组织党建目标达成和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活动载体和工作方法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实行党群工作一体化,要借助群众组织这一有效载体,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新经济组织中党的群众工作。在活动方式上,要根据企业的自身需要来决定,要找到与党员、群众利益相关度高的领域,为新经济组织的党组织掌握新的政治空间和政治资源奠定基础。在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人力、物力、财力的相对缺乏,严重制约了新经济组织的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把宣传、统战、民政、工商联、工会等力量集中起来,形成工作合力,为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提供保障,共同推动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

第6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党工共建“四难”积极融入有机结合

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

两新”组织)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到底,区已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22803户,从业人员51443人;已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804户,从业人员25780人。“两新”组织日益成为我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新”组织的发展,既丰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的内涵,拓宽了党建工作的领域,同时也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执政党,如何占领这块阵地,确保其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发展?这是党建工作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课题。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在“两新”组织中坚持“党工共建”: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带促互动双赢发展,在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工会建设先行一步

《工会法》和《重庆市工会条例》的颁布施行,给“两新”组织工会组织的组建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武器。在“两新”组织特别是外资(外资控股)企业,建工会组织易,建党组织难。因为,工会组织拥有法律保障的优势。区委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十分重视并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先行一步抓好“两新”组织工会建设:

——革新管理体制。先后在27个镇(街、风景区管委会)和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建立了工会工作委员会,各工会工委接受同级党委和区总工会的双重领导,主任由同级党政副职领导兼任。

——分类指导建会。按照“先搭台,后充实,再完善,逐步规范”的建会工作思路,根据“两新组织”的不同规模、分布情况,坚持宜分则分、宜合则合,或区域、或行业、或联合、或单独,对零星个体工商户建立街道社区联合会,用三年时间实现了“两新”组织大面积建会的工作目标。

——突出依法维权。全面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指导基层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立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健全工会法律援助机制,坚持“五必访”并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

——丰富活动载体。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岗位练兵、技能大赛、“双爱双评”活动,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职能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到末,区共建984个“两新”组织工会组织,覆盖15693个单位,占“两新”组织总数的80%,发展会员61601名,职工入会率达到85.4%。

2、党建工作扎实推进

区“两新”组织工会组织建设——“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灵活多样的设置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党建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到末,101户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两新”组织,71个共建立了基层党组织:

——构建党组织管理体制。区设立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作为区委派出机构负责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采取属地化管理,相应建立德感、双福、珞磺工业园区片区党的基层组织;采取行业管理,相应建立区残联企业总支和民区政局机关党委管理本系统基层党组织;对一部分规模、影响较大,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新经济组织,进行直管。从而形成了覆盖全区、上下贯通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系。

——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按照“有利于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两新’组织发展和壮大”的原则,区根据“两新”组织党建基础、党员数量和分布情况的差异,采取“建、联、挂、派”等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建”,即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单独建立党组织;“联”,即对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本着便于联系和管理的原则,与同行业或地域邻近的企业联合建立党支部;“挂”,即对仅有个别党员的,采取挂靠的方式,编入企业主管部门或属地的某个支部;“派”,即对固定职工人数50人以上,仅有个别党员,或固定职工50人以下,但发展较快、效益较好的非公经济组织,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改进党组织活动方式。按照“两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区组织开展“共产党员示范岗”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活动和“结对共建”活动,为“两个作用”的发挥搭建平台。按照“业余、小型、分散、务实”的原则,创新工作载体,探索企业需要、业主认同、职工拥护、党员欢迎

的党建活动形式,形成了社会化的党务工作者配备方式、网络化的党务工作方式和“小型、业余、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并与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双爱双评”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灵活党组织管理方法。按照“党员受教育,企业增效益,群众得利益”的原则,区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领导分别联系企

业党建工作制度和“党员先锋指数”评价体系,不断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企业的发展,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努力提高党员的素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带促互动双赢发展

按照“党工共建”的工作路数,区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列入党的基层组织固本强基工程重要内容,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形成了带促互动双赢发展的生动局面:

——增强了党工组织的工作活力。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联合开展为企业所需、为经营者认同、受党员欢迎、得到职工拥护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利华贸易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一个系统一个主题实践活动”,川江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党委开展党员“三带头”活动实施“凝聚力工程”,推进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区个私协会党总支开展“共产党员经营门市(摊位)”公开挂牌活动,亮出党员身份,接受社会监督,树立信誉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益。区“两新”组织中广泛深入开展的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群众经济技术创新、“双爱双评”、创建“党员示范岗”、“在职党员进社区”等主题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工作活力。

——提高了党工组织的活动能力。大多数“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开展工作和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党工工作联动发展。有的党支部办公室和工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职工活动室合并安排,党组织活动经费和工会会员活动经费合理使用,使“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做到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活动阵地,有活动经费。未建立党组织的工人医院等“两新”组织,积极依托工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职工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的禾丰化工有限公司等“两新”组织,则依托工会广泛开展党的工作,提高党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

——促进了“两新”组织的和谐发展。多数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能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职工排忧解难,营造向上的企业文化和和谐的劳资关系。工会组织坚持“五必访”,广泛开展为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为职工办实事好事,体现“职工之家”的温暖。金桥房地产公司党支部和工会努力解决职工的“四难”问题,抓好职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设立了助学基金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让职工感受到了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的关怀,拉近了企业主与职工的距离。海伦地毯有限公司发挥党委和工会优势,及时妥善调处劳资纠纷,化解企业内部矛盾,促进企业的和谐和发展。

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两新”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形成,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绝大多数没有上级主管单位,甚至没有“挂靠”单位。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和各地一样,存在着一系列带有共性的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四难”:

1、思想认识难统一

——“老板”思想认识问题。普遍对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心存疑虑,一是担心党组织建立后,对业主的威信造成损害,削弱他们的权力;二是担心党组织活动过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给管理带来麻烦。

——党务干部思想认识问题。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不少党务工作者对如何搞好“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显得束手无策。于是有人呼吁制定《“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条例》,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有人主张强化职能部门对“两新”组织的监管力度并与党建工作“一体化”,避免“两张皮”;有人认为“两新”组织是独立的经济组织,性质特殊,情况复杂,开展党建工作难度大,有畏难情绪。

——党员思想认识问题。“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多数是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各单位退休人员,同时流动性、分散性和差异性大。加上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两新组织”管理体制的影响,有的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差,党员意识有所淡化。

2、地位职责难界定

党在“两新”组织中到底是什么地位?应尽哪些职责?目前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位。但可以肯定地说,“两新”组织党组织不同于镇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不同于机关党组织的“保证监督”,更不同于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如何定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大都依附于行政,很多时候“不能说”、“不可做”,几乎形同虚设。调查显示,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真正做到参与决策的不到20%,绝大多数参与流于形式,10%左右的党组织根本参与不了决策。

3、组织建设难到位

——党组织组建难。多数“两新”组织由于规模较小、从业人员中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大等原因,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条件;还有一些“两新”组织虽然具备条件,但业主不支持,党组织组建不起来。

——党务人才选拔难。“两新”组织中党务人才缺乏,多数没有落实党务干部待遇,导致优秀党务人才难以留住。党务干部必须有长期专业的从业知识和经验,并且有十足的热心、耐心,必须是个多面手,有着全面的知识和良好的调节能力,能正确处理党建工作和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但是这样的人才在“两新”组织中甚少。

——党组织开展活动难。有的党组织活动难以取得业主的理解和支持,而且员工的工作、休息时间难以统一,致使党组织开展活动时常出现无时间、无场地的情况。有的企业人员分散,党员很难召集,安排组织活动非常困难。活动经费缺乏,也是影响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党章》对党务经费来源未作明确规定,更没有其它有力的法规制度支持,无钱办事一直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难题。由于经费难以落实,一些“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只能停留在组织党员开开会、读读报,少搞或不搞活动;有的业主借口经营困难,不仅分文不拨,活动业余安排,经费个人自筹,甚至要求党组织不能公开挂牌。

——党组织发挥作用难。“两新”组织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大多数工作凭业主的意志来决定,在经营活动的重大问题上,党组织无权参与决策;党员和业主的雇佣关系,使得党员不敢监督,监督职能无法有效地发挥。大多数党组织没有专职的党务干部,在工作中常常顾此失彼,疲于应付,缺少了与上级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沟通联系,使得党组织不能很好地在单位、员工、政府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协调作用难以发挥。不少党组织的活动与单位的经营发展结合不紧密,难以充分调动党员、职工的积极性,为单位的发展建言献策;一些党员感到受雇于人必受制于人,个人目标同党的宗旨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

4、党员教育管理难开展

——组织生活开展不正常。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高,参加组织生活不主动,党员学习往往被业务知识学习取代。党员多为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经常出差,导致党员分散,活动时间难保证。党组织生活的形式单一,活动的时间、方法、内容上与本单位和党员的工作实际结合不够紧,同时缺乏有力的督促考核激励机制。

——组织关系转接不正常。不少党员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感到组织关系转接比较麻烦,不愿转;有的党员怕参加了党的组织活动,耽误自己的工作时间,影响自己的收入,被老板炒鱿鱼,不想转;个别党组织甚至认为党员管理难,不愿接。导致有的党员党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原单位,长期不缴党费、不过党组织生活,成为“挂名党员”;有的党员因为业主不支持党建,隐瞒自己党员身份,成为“口袋党员”。

——党员发展工作不正常。党务干部多为兼职,工作时间和经费难以保证,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等工作出现空档;“两新”组织用工制度灵活,人员流动快,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稳定;工学时间上的冲突,一般很难保证申请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的时间。

——党费收缴不正常。有的党组织对党费收缴办法不了解、不熟悉,不知道怎么收;大部分“两新”组织员工收入不稳定,有的企业特别是外资(外资控股)企业的员工工资是保密的,无法确定准确的党费收缴标准;个别党员缺乏经常的党性锻炼,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存在党费漏缴现象。

——党员发挥作用不正常。有的党员的党性意识弱化,不愿意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约束;有些党员认为党员和其他员工同是企业主的“打工仔”,谈不上发挥什么带头作用,或者发挥作用的方式也仅限于做点好事、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同时,党组织在党员管理方式上存在跟不上、不灵活等问题,没有形成真正的制约激励机制。

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两新”组织中的党的建设能不能得到加强,根本上讲并不取决于对党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明确,也不取决于是不是把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地位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而取决于能不能把党的工作积极融入经济工作中,把党的工作与“两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两新”组织发展的臂膀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真正做好了“积极融入”和“有机结合”两篇文章,“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就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增强忧患意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中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假如我们不能及时在各类“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错过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时机,势必削弱党对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从而削弱党的执政地位。

——打破思维惯性。要敢于突破传统党建工作格局的影响,克服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体制下传统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的影响,提高对市场经济以及党建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着力于党建理念与工作思路的创新,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做到工作思想和工作方法的与时俱进。

——创新领导体制。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纳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之中,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中,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尽快改变“两新”组织党的工作薄弱的状况。

2、准确把握内涵,科学界定“两新”组织中党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定位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两新”组织党组织不同于镇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不同于机关党组织的“保证监督”,更不同于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因此,“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应当尊重、了解、把握和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把党的工作积极融入经济工作中,把党的工作与“两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和经济监管,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团结带领“两新”组织员工努力工作,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成为该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和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对生产经营和发展具有支持、促进和监督、协调作用。

——明确党组织的职责和任务。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治理结构并不能完全担负起的协调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利益、解决企业内部矛盾、塑造企业精神、凝聚人心等职责。“两新”组织党的工作就应以此为主攻方向,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引导“两新”组织依法进行活动,使其健康发展;抓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协助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两新”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内部劳资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领导工青妇组织,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3、改进设置形式,健全夯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

——合理设置组织。坚持从企业规模、党员人数、构成差别的实际出发,在要求、模式、进程和方法上不搞“一刀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应先建立工青妇等群众组织。改制企业可在原有党组织的基础上作相应调整和完善,经济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可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建。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新建组织,可采取建联合支部、委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开展党建工作,并积极按条件发展吸纳新党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理顺隶属关系。遵循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统一指导、分级管理,建立树形管理模式,在区委统一领导下,实行直接管理和分级管理。“两新”组织中经济发展较快、党建基础较好、党员相对集中的,由“两新”组织党工委直接管理;业务隶属关系明确的,按照其行政隶属关系进行归口管理;相对集中的(如工业园区),建立区域性的基层党组织;分散各地的,按照属地关系进行属地化管理,接受“两新”组织党工委的业务指导。

——健全机构配强班子。大力推动党委建制的“两新”组织设立党务工作部门,同时配备相应的专兼职党务干部。坚持从管理层熟悉政工业务、思想作风正派、组织能力较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中选拔党组织负责人,并按党章规定和必要的程序予以产生。组织部门可采取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的办法从外单位选配或组织推荐下派的办法,落实暂无合适人选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并重点在“两新”组织内外培养一批党务工作骨干,避免“两新”组织党建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4、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运行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质量

——建立健全工作指导制度。积极思考探索针对性强、约束力大的可行措施,进一步建立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和党建指导员工作制度,逐步建立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制度、选派党务工作者制度、党员发展联系制度、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制度,着力党组织负责人难选配、党员难发展、工作无人抓等问题。指导基层党组织采用“小型、业余、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开展为“两新”组织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为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的活动。指导“两新”组织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发展党员、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其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学习教育制度。建立学习培训制度,根据“两新”组织实际情况,创新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手段,建立起学分积累制、结对送学制、竞赛学习制等,抓好“两新”组织党员学习培训工作,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建立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使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党性休养。建立党费收缴管理制度,坚持标准,灵活方法,对收缴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核查,督促党员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分类别、分层次建立起以业绩为重点,以品德、知识、能力等为基本要素构成的“两新”组织党员评价体系。坚持党内外群众评议结合、职工参评、业主点评、组织鉴评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评议党员的办法,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进行考核。建立党组织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分类制定党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达标标准,结合党员考核情况和“两新”组织的三个文明建设情况开展检查评比,对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情况进行考核。

5、改进领导方法,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筹划、组织、协调、督查和考评等工作,实行定期研究、定期通报、定期会办、定期督查。制定政策措施,在企业入驻前的谈判时,明确要求将“党组织及其工作机构公开挂牌,公开活动;人员纳入编制,经费纳入预算”写入公司章程;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情况,列入党委政府对有关单位的工作考核范围。

——根据不同类型,注重分类指导。按照“两新”组织形式的不同,分别明确各类企业党组织职责、权利及管理办法,合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对党建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的(如外资企业、合资企业),采取主要领导分工挂钩的办法,进行整顿或帮扶;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如改制企业),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机制,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指导“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好活动,特别是在“两个作用”的发挥上做足功夫。

——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党的地方组织利用党费配送电教设备等硬件设施,完善党员教育活动阵地。全额回拨党费,解决党员活动经费问题。坚持“党工共建”,资源共享。

——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社会效能。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阵地,努力为“两新”组织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和宣传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发展的事例,消除顾虑,形成共识。注意发现、培植和树立一批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确立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点,指导和推进面上工作。

第7篇: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摘要:新 经济 组织和新 社会 组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理清新经济组织、新社会党的建设中存在的 问题 ,强化措施,健全制度,狠抓落实;注重典型引路,扩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覆盖面,巩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关键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重点是指非公组织(包括私有、民营 企业 ,个体工商户,及独资、境内外合资等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主要指新建立的社团、协会、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性,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为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许多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本级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目前 ,在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到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新社会组织中的社会中介组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 法律 等各种服务,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开辟国际合作大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各项社会事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需要。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

(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现状和特点

1、各级党组织把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列入党的重要议事日程。取得显著成效。凡符合建立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及时建立相应组织;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要以辖区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其中,对于区外注册、坐落在区内的非公有制企业,以企业所在地的街、镇党组织负责管理。并主动与注册地党组织进行协商,定期沟通情况,不重管、不漏管:对于没有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可将组织关系转入企业所在地的街、镇党组织,参加那里的组织生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书记的人选由街、镇工委(党委)严格把关。

2、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活动。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特点,大部分企业党组织能积极寻找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结合点,按照“参与、支持、引导、监督”的四原则和“刚柔相济、灵活多样”的工作 方法 ,积极开展党的活动。绝大部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能够及时组织党员 学习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内部报刊、局域 网络 、墙报专栏等载体开辟学习宣传 教育 阵地,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3、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利用党员身份的特点,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不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与业主是一种雇佣的、松散的关系,党员不可能依靠党组织而获取在“两新”组织中的职位、权力和其他利益,那么党员和党的干部凭什么为党积极工作。凭自己坚强的党性。凭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凭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凭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凭建设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责任感和崇高使命感。这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一是有些基层党组织、社区负责人对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实际上重视不够。认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性质特殊,党员人数少,建不建党组织关系不大:新经济组织情况复杂,党建工作难开展。存有畏难情绪。不能从本质上理清 政治 和经济的内在联系,出现过于看重现实物质利益而缺乏抓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果敢和坚韧精神。一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业主对加强党的建设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有些企业主对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心存疑虑,认为企业资产属个人所有,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怕党组织活动多,加重负担。 影响 生产:担心党组织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二是有些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从业的党员对开展党的建设缺少认同,积极性不高。这些党员对在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如一些党员存在“雇佣”思想,认为党员和其他员工一样同是企业主的“打工仔”。谈不上发挥什么带头作用:有的党员认为自己到私营企业工作是为了赚钱,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开展党建工作难度大。一是党员数量难准确统计。从目前的统计渠道中无法得到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员的确切数字,各个系统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均没有党员统计项目:二是党组织建立后难巩固。党员流动性大,党组织难建立。即使建立了,也难以稳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分化组合非常频繁。党组织也相应地随之变动,造成开展党建工作非常困难。三是党务干部的选配和党务工作的开展有困难。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支部书记理想人选少。很难选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开展工作很大程度要受企业主的制约,客观上使有些党组织活动、党员管理教育、党员发展等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三)党组织作用难以正常发挥

一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无论独立地开展活动还是领导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开展活动。都要受到时间、经费、场地等要素的制约。从时间来说。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劳动强度大,工作满负荷运转,员工要利用业余时间顾及家务或知识更新。很难集中时间活动。另外,一些跨度大、地域分布广的分散型企业,党员更难以被召集和组织到一起。同时,活动经费和场地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二是发展党员难。据调查。新经济组织中申请入党的员工较少。而且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时间不能保证,企业一般很难抽出专门时间让他们参加集中培训。同时。发展对象考察难,尤其是异地考察,经费不能落实,工作没有保证,一般企业的员工能在一个企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很少。三是新经济组织党员与普通员工的亲和力不足,尤其在中小企业,支部工作就事论事,简单说教,缺乏吸引力,致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能较好发挥。

二、新时期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现阶段建党工作面临的问题,比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计划经济时期复杂得多。企业也复杂了。工作原则应是“分类指导、分类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外资、合资、高 科技 民企、传统私企、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协会、中介组织、民间组织等等,都需要区别对待,分类实施。在建立党组织工作中。可以先大(中)后小,抓大(中)联小,大中型企业中尽力建立党组织,对众多小企业(流动性多的企业),通过园区、市场、中心、楼宇、社区等党组织把党员组织起来,联系积极分子,进而对众多的企业、社会组织扩大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当前建党组织工作的重点之一,有条件(党员三人以上)的尽可能抓紧建立党组织。这方面多数做得比较好。中组部提出100名职工以上的非公经济组织要建立党组织,50名员工的企业中有党员,我们应努力争取落实重点之二。依托党的力量相对强的社会组织,如开发区、 工业 园区、商业街、市场管理机构、社区街道、楼宇、服务中心、协会等等,建立专门联系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把党员组织起来,把工作渗透进去,依托这些资源,工作相对比较容易做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和新经济组织独特的社会经济性质, 科学 地定位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和功能。如何定位新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目标和功能,是推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首要问题。在计划经济 时代 ,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企业基层党组织实际是各级行政权力的组成部分,直接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利是其重要功能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入,党政政企分开,原有的功能不复存在。但为了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在国有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又被赋予了政治核心、战斗堡垒的功能定位,要求对企业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起保证监督作用。然而,由于国企改革的复杂性,企业基层党组织这种功能定位往往难以真正与之契合,反而使改革中的许多企业无所适从,出现核心与中心的摩擦,企业内部权力之间的扯皮、冲突、内耗屡见不鲜。而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组织。苦于没有成功经验可循。套用国企做法也难以得到普遍认同。

(二)建立健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运行 规律 的党建工作制度,用严格科学的制度规范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党章有关规定,保证在生产经营状况好、员工队伍稳定、党组织开展活动较好的企业中发展党员。根据新经济组织人员流动大、申请入党的人员少等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养、培训和考察,切实改变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人数少、党的力量薄弱的状况。三是加大对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要突破陈规,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将教育培训活动与企业管理、企业形象、机制转变、创建品牌等结合起来,融入综合素质培训之中。同时,采取多渠道解决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新经济组织党组织交纳的党费,上级组织部门可全额返还,上级党组织还可从所管党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新经济组织党建活动经费,也可以争取从经营好的新经济组织的行政费用中拨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第8篇:创新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

———关于做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考

当前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传统的党建工作理念不易被接受;党的组织活动难以开展,党员作用的发挥不理想;对党员的管理难度较大,党员的真实数量难以统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只有依靠开拓进取与创新实践,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党的十六大以来,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思考和研究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的理念不易被接受。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的工作理念与一些业主的思想观念有着较大距离,有的业主对党建工作认识不一,心态复杂,怕党组织活动多,加重负担,影响生产;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巨大差异,一些外资企业不太支持建立党组织;不少党员也从趋利动机出发,总认为自己是业主的“打工仔”,谈不上带头作用,挣钱拿工资就行了,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有的甚至不愿在企业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

党的组织活动难以开展,党员作用的发挥不理想。在非公经济组织中,业主大多不是党员,绝大多数党员都是受雇于业主的职工,主要从事企业生产,党组织活动的时间、经费、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业主和党员对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职责、地位把握不准,党组织开展活动常有无所适从之感;一些非公经济组织行业跨度大、地域跨度广,不少企业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企业中党员比例较低,并分散在各个地区,难以召集和组织,相当一些基层党组织活动少、内容枯燥、效果差。

对党员的管理难度较大,党员的真实数量难以统计。非公经济组织具有较强的流变性,开业、歇业、停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尤其是个体工商户,点多面广,从业多样,经营活动节奏快,存在着游散、流动等不确定性。这些组织中的党员流动性也大,难以纳入稳定规范的管理体系,不少党员处于游离状态,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不密切。非公经济组织的规模大小不一,小到个体工商户,大到跨国公司,员工人数从一二人到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不等,相当一部分非公经济组织没有或只有数量很少的党员,党建工作难度较大,建立党组织后发挥作用更困难;不少党组织作用不明显,活动范围小,社会关系狭窄,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党组织生存率不高,有的支部刚建立不久,就由于人员变动而不复存在。企业党组织缺乏有效的党员管理办法,流动党员未持证也未开具组织关系,流出的党员去向不明,进来的党员身份不清,造成党员底数模糊。

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状况的分析

目前,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比如,企业党的工作主要是经济工作还是政治工作、社会工作?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经济工作中关注的主要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企业党组织的工作着力点主要在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还是在职工群众中间?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由企业的自身需要决定还是由上级党组织决定?企业党组织功能是否包括监督保证功能、利益协调功能、团结教育功能、推动经济功能?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组织行为方面而言,我们习惯的组织理念、组织运行规则、组织与人的行为关系等在新形势下出现了很大的不适应;非公经济组织中的中小型企业的党建工作,较之于大型企业要被动得多、困难得多。一是体制转轨、竞争激烈,使得一些非公经济组织存在的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在竞争中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大量出现。由于自身的不规范,业主一般对党组织持排斥态度。二是在非公经济组织中,人与组织的关系不稳定,党组织难以形成力量。加之随着变革的加快,组织中秩序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弱,党组织传统的组织机构、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情况。三是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由于权力关系的转变,

各种岗位上的人不易长久地占据一种明确规定的职位,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导致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

就党与企业的关系方面而言,首先,随着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非公经济组织的经营理念更趋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党组织在其中通常没有制度化的安排,一些党组织被隐性化了,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其次,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在企业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从“核心地位”向“边缘地位”的转化。一方面,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的松散型挂靠关系,使它相对于上级党组织的工作体系而言被边缘化了;另一方面,非公经济组织特有的制度安排,限定了党组织的组织空间和活动空间,党组织相对于非公经济组织的经营体系而言也被边缘化了。由于难以融入非公经济组织的主体工作,党组织及其工作逐渐边缘化,工作资源贫乏,业余、兼职则是其外部表现。第三,在非公经济组织中,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如由原国有企业“党的领导者”向“党务活动者”转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地位相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被弱化了。党的作用,包括参与企业决策、获取相应信息、进行组织动员、实现监督保证等,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只有依靠开拓进取与创新实践,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新形势下,如果我们党的建设和工作跟不上新的形势,适应不了新的变化,就不可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如果放任自流,不闻不问,那实际上就是放弃党的领导;如果简单地重复过去的传统方法和方式,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必须着力于党建工作理念与思路的创新、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创新,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健康、有序、规范的环境,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和思想组织保证。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制度有别于国有企业的特点,确立“服务、促进、引导”的组织管理理念。按照这一理念,应正确处理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与尊重经济规律、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关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工作的抓手与载体,形成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围绕企业的发展,重点在提供服务上下功夫。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发展迅猛的特点,确立“经济建设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党建工作理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产生空白点。如果不及时地做好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就可能出现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党建工作薄弱点的情况。因此,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应以“消除党组织设置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为主要目标,着力于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明确的趋利目标的特点,确立“扬长补短”的党建目标理念。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活动的目标首先应定位于与企业发展的同向性上,党组织可以通过发挥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发扬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成为企业发展的促进者、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劳资关系的协调者,从而扬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组织工作之长,补企业刚性管理有余、柔性管理不足之短。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员工与企业隶属关系的特点,确立“以做好经济能人为前提,充分发挥政治能人作用”的党员先进性理念。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及影响力和号召力主要是通过发挥党员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党员首先应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技能,成为非公经济组织中的“经济能人”;同时应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党员在非公经济组织中通常不是企业财产权代表的特点,确立“在岗位竞争中体现价值,在岗位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功能定位理念。在非公经济组织里,党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站稳岗位,以自己的能力和先进性去竞争企业的中、上层管理岗位。只有这样,党员和党组织才能取得资方和职工群众的认可,才能广泛地开展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确立“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党

组织建设理念。要因企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既重视组织形式的建立,更注重组织建立后的效果。在要求、进程和方法上不搞“一刀切”,防止急于求成、有名无实。凡是企业有比较稳定的生产经营状况,党员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有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的,都可以建立党组织。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高度分散的特点,确立“在分散中求集中,在集中中重管理”的党员管理理念。如果一些非公经济组织党员人数少,没有建立独立支部的条件,尤其是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缺乏劳动人事档案,可以通过当地人才交流中心的党组织,依托人事代理,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将党员集中起来,建立联合支部或独立支部,重点解决由于党员流动性大而带来的管理党员难、发展党员难、预备转正难、交纳党费难、支部改选难、处理党员难等问题。

针对工会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地位和职能,确立“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工作理念。所谓“党群工作一体化”,就是以党建工作促进工会工作,以工会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做到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机构上对应设置,人员上相互兼职,工作上互为表里、相互支撑、同步进行、形成合力。通过党组织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可以有力地增强党的工作对非公经济组织的影响力。

第9篇:重庆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探析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和发展,这一领域既是党建工作的薄弱点,又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新增长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应全面推进包括新经济组织在内的基层党建工作。应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联系重庆市实际,明确职责,加强引领,加大阵地建设、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及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城乡劳务转移中互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十七大;重庆市;新经济组织;党建 ??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8)03-0034-03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关于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精神,对重庆市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新时期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研究。在参与重庆市委组织部课题《加强重庆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主持校级课题《重庆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研究》以及参加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主持的“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民工问题”的调研时,曾深入到重庆市九龙坡区、沙坪坝区、荣昌县、丰都县、石柱县等区县,就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进行了调研,掌握了一些数据和材料,在这些调研材料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重庆市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

??

?ヒ弧⒅厍焓行戮?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概况

??

?ブ毕?10年来,随着重庆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市新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在全市党建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努力下,重庆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调研表明,重庆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在全国首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交流了经验,很多经验得到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1. 新经济组织设置模式灵活多样

?ジ?据新经济组织的数量和发展速度,重庆市采取单建、联建、派建、统建、改建、挂靠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设置党组织,积极创新组建方法。凡是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规模以上新经济组织单独建立党组织,不足3名正式党员的规模以下新经济组织则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建立党组织。在规模以下新经济组织较为集中的地方,采取楼宇建、市场建、商业街建、园区建等模式建立联合党组织,党组织建成后由属地上级党组织管理;对分散的规模以下新经济组织因地制宜采取挂靠建、村社建、社区建、行业建、协会建等模式建立联合党组织。重庆市沙坪坝区则在总结“挂靠建、区域建、联合建、行业建”等组建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商务楼宇建、特色片区建、行业联线建、流动集点建、群团协作建”等新模式。

??2.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经济组织的党组织覆盖率

?サ匙橹?高度重视,成里了专门的机构。自2006年7月重庆市“两新”组织工委成立以来,区(县)也成立了“两新”组织工委,有的街道(乡镇)则成立了“两新办”,加强新经济组织党的创建工作。这些机构建立后,采取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类指导的方式,通过党建指导员的努力来促进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创建,如荣昌县双河镇通过确定金龙玻璃厂、镇煤矿、渝双客运公司、梅石坝养鱼协会党支部4个党建示范点,坚持把示范点建设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切实加强工作指导,促进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努力,重庆市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创建率和覆盖率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 直辖以来,重庆市新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8月底,全市建立了新经济组织党组织7402个,其中单建党组织5624个(规模以上企业3354个),实现了单建率100%的目标。

??3.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004年8月,笔者在参与市委组织部的调研课题《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时,根据掌握的资料,发现重庆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围绕“五个好”的目标,广泛开展企业党组织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职工的活动。尤其是在2006年重庆市委成立“两新”组织工委以来,重庆市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在服务企业和社会发展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成绩,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作用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广大职工普遍反映,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平常能够看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危急关头能够豁出来”。许多业主和外商称赞共产党员是“最优秀的员工”、“可靠的合作伙伴”。2007年7月,笔者在参与重庆市委党校主持的名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民工问题》的调研时,到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志成机械厂、九龙制罐厂、重庆市食为轩食品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广大职工普遍反映,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表现突出。在力帆集团技术攻关中,50个项目中有28个被党员揭榜,130项专利申请中的82项是党员参与完成的。据初步统计,在全市“两新”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党员比例在60%以上。80-90%的党员处于管理岗位和关键岗位。在生产工作一线中,80-90%的党员成了技术能手、生产标兵。

??

?ザ?、新时期重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难点与困境

??

?ネü?调研,我们发现,从重庆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趋势来看,重庆市新经济的组织党建工作仍然是全市党的基层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ヒ皇蔷?费缺乏、阵地狭小。特别是重庆市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民族地区,“新经济”组织大多处于创业阶段,许多都是中小企业,企业的主要精力是发展生产和争取利润,加之党员数量偏少,经营场地狭小,没有必需的活动阵地,党组织的活动受到限制。

?ザ?是少数业主和一些党员的思想认识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一些企业主政治观念淡薄,有的企业主特别是非党员企业主由于对党的方针、政策不了解,存在“三怕”心理:一怕党组织活动频繁,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增加管理成本。二怕党组织建立后,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打乱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削弱或制约他们的权力。三怕党组织建立后企业的一些劳资问题受到监督,增加自身负担,因而对建立党组织缺乏理解和支持。

?ト?是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表明,由于主管或挂靠关系的变动,有的党组织甚至一时找不到上级组织,组织管理出现了空白。还有的党组织关系既隶属于业务主管单位,又因为就近原则,在邻近的社区内参加组织活动。有的参照中央关于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将党员的组织关系挂靠在社区进行属地管理。

?ニ氖堑吃绷鞫?频繁从而出现管理难现象。新经济组织数量多、成分杂、分布散、党员流动快,党组织“缺位”导致党员教育和管理问题突出。调查表明,一些新经济组织的农民工党员,由于流动速度快、岗位分散,部分新经济组织存在流动党员难查找、组织关系难转移和党员身份难证明等问题。

?ノ迨堑匙橹?和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够。调查表明,有些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忙于企业生产经营,平时不注意学习,存在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有些党员头脑中存在“雇佣”思想,认为党员和其他员工同是企业主的“打工仔”,谈不上发挥什么带头作用。甚至一些农民工党员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党组织已经不怎么管用了,靠个人“关系”和朋友能帮助自己、家人和亲戚解决就业问题。

??

?ト?、加强新时期重庆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

?ッ魅妨诵率逼谥厍焓行戮?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现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就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来改善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引领这一领域党建工作有序发展。

??1.统一认识、明确职责、协调各方,理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体制

?ヒ?充分认识新经济组织是党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有利于在新形势下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新经济组织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要建立“四位一体,齐抓共管,明确职责,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理顺这一领域党建工作的管理体制。一是各级党委要把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作为重点,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政治领导。二是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发挥牵头协调的作用,督促指导主管单位和属地党组织抓好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三是业务主管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对其日常管理工作的职责,要帮助符合建党条件的单位建立党组织,并指导其党建工作。四是属地党组织要对辖区内的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负起管理职责,对于一些对应性不强的新经济组织和暂时没有主管单位或主管单位不明确的新经济组织,属地党组织要实行“兜底管理”,主动负起责任,加强与这些单位的沟通联系、做好服务、加强指导。

??2.保障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活动场地和活动载体

?ケ匦虢?立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把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与村和社区等其他领域的党建工作同等对待、统筹解决。建议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新经济组织采取“企业出一点,党费拨一点,各级补一点”这样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解决。但是,在生产经营比较正常的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活动经费就要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重庆市力帆集团在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和活动场地的保障方面就做得很好。党组织的活动场地尽量在新经济组织内部解决。条件具备的应单独建立规范的活动室。办公场地紧张的,党员活动室可以与会议室共用。情况特殊,党组织自身又无法解决活动室的,需要开展活动时由上级党组织协调就近安排。把农村、社区网络党员服务中心、文化中心、新经济组织自己的活动室等资源整合起来,使党组织的活动有阵地、有场所。沙坪坝区在抓好活动载体方面,运用“三贴近”、“七彩工程”等活动载体,推行“三展示”(展示身份、展示形象、展示作用),做好“三服务”(服务员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3.加强对新经济组织中流动党员的管理

?ピ谑?七大报告中,胡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为此,首先,应建立城乡统筹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特别是建立健全 “严把入口、规范管理、出口对接”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新经济组织党员情况记录卡、信息卡制度。其次,加大对“隐形党员”、“口袋党员”的清理力度,继续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双找”活动。比如石柱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查找长期未与党组织联系的党员,动员流动党员主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做好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建立完善党员服务中心(站所),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关爱服务,促使他们主动亮明身份、接转组织关系。最后,坚持“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为辅,流入地与流出地相结合”的原则,对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的企业,坚持以经营地为主的原则,实现党的组织管理。重庆市九龙坡区坚持以属地为主、行业为辅的原则,对再生态的非公有制企业,以行业管理为主;对新组建的原生态非公有制企业,以属地为主进行管理;对个别有影响、业主有要求的企业,按行业归口管理。

??4.切实加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ソ?立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健全融教育、管理、监督于一体的新经济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新机制,包括建立党员意识养成机制、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党员能力增添机制、党员责任落实机制、党员行为约束机制、党员进步激励机制。例如,荣昌县双河镇建立并完善了党员情况记录卡制度、党员的目标量化评议考核机制。建立了党建工作运行的长效机制。建立了“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三会一课”、党费收缴管理、党建联席会议等制度。

?ネ?时还要抓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把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负责人作为关键措施来抓,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新经济组织党务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改进新经济组织党务干部的选配方式。其次,建立健全全市新经济组织党务工作人才库。在广泛吸收社会工作人才的同时,重点把那些愿意到新经济组织工作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党员领导骨干及优秀年轻干部集中在人才库中,采取新经济组织与入库人才双向选择、协商待遇的方式,或干部挂职锻炼的方式,输送一批党务工作人才充实新经济组织。最后,切实抓好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工作。

??5.做好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

?ナ?七大通过的新《党章》对新经济组织中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党组织的功能进行了定位: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在促进经济、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呢?

?ナ紫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服务。一是通过建言献策发挥和体现在决策中的参与作用。通过决策层的党员或党组织的负责人向企业建言献策,增强企业党组织在决策等重大问题上的影响力。二是重点是要围绕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三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充分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四要注重理顺各种关系,解决社会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要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凭借群团组织具有特殊的社会“亲和力”,赋予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权力和渠道。

?テ浯危?加强党组织的监督作用,监督企业依法经营。比如,在当前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监督作用方面,要保障职工权益,切实为职工做实事、做好事。

?プ詈螅?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应积极引导企业关注民生,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贡献。重庆市西亚集团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捐助了多所希望小学,金额达100多万元。丰都县组织18家新经济组织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为助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王慧 向波

上一篇:第四课学会感恩下一篇:企业副总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