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苏州文化产业中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对策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态建筑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到现在时间并不太长,从诞生到现在不满40年。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尔,进行深入的研究,生态学Ecology与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被结合起来,成为Arcology并称为生态建筑学。后面国内外的一些建筑师也开展了生态建筑学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生态建筑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初具规模。

一、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现状

我国的生态建筑研究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将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时代的新观点,1998年,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环境研究又被选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被第一次明确提出。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也出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既健康又舒适的居住环境,从而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从苏州的文化底蕴和自身特点出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苏州“香山工坊”在木结构产业中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苏州的香山帮集木作、水作、雕砖、木雕等多种工艺为一体,是我国古建史上一个著名建筑流派。特别是以木工见长,拥有“天下木工皆出于香山”的美誉。在2006年创建成立全国唯一古建文化产业基地——香山工坊。香山工坊在传统木结构的传承和开发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先后完成了木结构的生态住宅,延续了香山帮匠在木结构技艺方面的传承和发展。

香山工坊对于新型木结构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就是从耕岛景区的生态建筑开始的。耕岛景区地处苏州西南旺山脚下。使用木结构材料建造的景观和房屋,不仅低碳节能、绿色环保,还具有抗震性能高等的特点,这些都符合自然生态建筑的要求。这些景区内建筑有两层和一层的多种套型和结构。功能齐全到位,还有无线网络连接,也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

(二)苏州博物馆在生态建筑中的运用和意义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历史保护街区范围,可以说是贝聿铭设计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也完美地体现出了生态建筑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庭院的设计主要是在苏州园林元素基础上创意组合精心打造出的山水院。苏州元素的经典就是池塘、假山、小桥。苏州博物馆和拙政园被很巧妙连接,新院和旧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内庭的设计同时与石屋顶相互呼应,贝聿铭的那句名言“让光线来做设计”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光线的层次变化,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中央大厅西侧的天窗走廊,运用阳光通过天窗玻璃的投射,在无形中将光线很好地融入建筑。

(三)苏州民宿的生态发展

苏州周边藏者很多民宿,笔者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民宿和自然生态的融合。

1. 阳澄湖上的民宿,位于阳澄湖美人腿半岛上

经过设计师匠心独具的处理,完全融入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色中。设计师在房间主体中巧妙运用木的线条与肌理,即贴近自然,大厅向着院内的落地窗,将院内景色完全的收入厅中。每一位住客都能体会到这朴素的匠心,收获一个轻松的假期。

2. 而在姑苏区的民宿,更加具有古典园林的感觉

设计的巧思、流水的线条,古今的完美融合,都充分表达了一种高级的空间文化感。树屋缀以苏州园林特色拱门洞,其神奇之处就在于将世外桃源般的景观搬进客房,仿佛睡在山水自然间。

3. 在距离苏州市区半小时车程的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有这样一栋梦幻一样的水上建筑

酒店外部的建筑大量的运用玻璃,将16000亩湿地丛林和45平方公里水域的湖光山色投射进了这里。它被打造成一个度假办公的共享场所,同时湿地公园的山水湖泊、湿地沼泽、飞鸟鱼兽,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能量课堂。野赛、皮划艇、游泳等休闲活动,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

(四)现代商住楼群与办公环境的多功能生态环境的建构

现代商住楼群与办公环境的设计要在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和生态环境的融合。

1. 自然环境的引入

通过植物和花草以及山石等其他景观造型为室内空间增加活力,注意室内外环境及空间的关联,庭院、共享空间等关系处理。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门窗不仅是采光及通风还可以“借景”功能,推崇素雅,朴素的材质,比如本色和自然纹理等。

2.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现代办公空间的生态化,其首先应该体现的是设计的持续性特点,办公空间的设计源自于对所在地的气候、技术、文化和用地等环境要素,必须通过细致的调查分析,确定其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和节能特征。

3. 可循环材料

生态环保性装修材料正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和产品生态化,随着垃圾分类的普及,从室内更新出比较容易自然降解可回收的旧材料,可以作为再回收垃圾使用。目前也有一些环保涂料,再生壁纸等都不同程度实现上述目标。

三、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和对策:

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在未来建筑设计中,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宗旨具体地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职业和阶层市民的多样化需求,增强自然环境与使用者的协调统一。

(二)增加绿色,保护生态平衡

在推崇绿色建筑环保节能的今天,在建筑物中增加绿色也显的尤为重要。比如在办公室中增加一些绿色植物,这样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而且增加美感,让人赏心悦目,增加工作效率。再比如在屋顶可以增设一个可开启屋面,根据季节和时间的变化,由人工智能来控制,进一步达到温度调节目的,也对刚性的保温屋面有很好的维护作用。

(三)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的属性

在城市日趋紧张的土地资源下,有效节省空间也是十分重要。地面的空间要充分展开,要建立亲和大自然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同时积极利用地下空间,如地下停车位、地下商场的利用。这样使地面、地下、空中有机连接成为立体的网络,和环境达到和谐有效地统一。

四、结束语

建筑的生态化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建筑的理论发展将推动建筑科学技术内容与建筑艺术创造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建筑学的发展。

摘要:生态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方式,生态建筑理念的提出,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以苏州文化产业中的生态建筑为研究对象,阐述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建筑的理念,也提出了有关生态建筑的设计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生态建筑,苏州,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东辉.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山西建筑,2005(10).

[2] 葛华.浅谈生态建筑的理念与生态建筑设计[J].商情,2009(6):107.

[3] 邓钰.贝聿铭和苏州博物馆[J].城市建筑理论研究,2012(3).

[4] 李诫.营造法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潘定祥.建筑美的构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上一篇:试论循环经济视域下旅游经济管理模式下一篇:ICU危重症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