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木工程的基本认识

2022-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对土木工程的基本认识

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认识

一、我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经济国情已经从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古老的中国开始了自己的以工业化为核心的新的现代化征程。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重要时期,一是1949年到1978年,为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二是1979年至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经济高速增长,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06年,中国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09407亿元,按照汇率折算经济总量列世界第4位,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

第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占比从1978年的27.9%和70.5%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12.6%和44.8%;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占比从1978年的24.2%和12.2%分别上升到39.9%和31.4%。

第三,工业发展迅速,具备了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生产大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第四,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吸引外资的大国。2006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630.21亿美元,列世界第4位,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7607亿美元,列世界第3位,贸易顺差达到1775亿美元。我国已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第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恩格尔系数为36.7%,人口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5年的42.99%。

这一切表明,在工业化推动下,我国的工业经济占据了绝对主体地位,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从一个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

二、我国整体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各个地区之间工业化水平差异巨大

如果将整个工业化进程按照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划分,并将每个时期划分为前半阶段和后半阶段,根据我们构造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人口城市化率5个指标评价,到2005年我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达到50,这表明我国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从静态计算,如果在未来我国能够保持“十五”期间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速度,我们预测,到2018—2021年,我国工业化水平的综合指数将达到100,中国工业化将基本实现,这与我们到2020年长期的现代化战略目标要求是相符合的。

从省级区域看,到2005年,上海和北京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其经济总量占全国8.3%、人口占全国2.6%、土地面积占全国0.2%,也就是说我国已经有2.6%的人口实现了工业化。天津和广东则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而浙江、江苏和山东都进入到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这5个地区经济总量约占全国40%、人口约占全国25%、土地面积约占全国4.7%,这意味着我国大约有25%的人口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而辽宁和福建两个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山西、吉林、内蒙古、湖北、河北、黑龙江、宁夏、重庆等8个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这10个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27%、人口占全国28%、土地面积占全国13.5%,这表明我国大体上有28%的人口处于工业化中期。陕西、青海、湖南、河南、新疆、安徽、江西、四川、甘肃、云南、广西、海南等12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贵州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前半阶段,这13个省区经济总量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44%、土地面积占全国68%,这说明到2005年,我国将近一半的人口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西藏仍处于前工业化阶段。

可以说,从地区工业化进程看,到2005年这一个时间截面,我国大陆版图内包括了工业化进程的所有阶段,地区工业化进程的落差巨大,不仅有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上海、北京,还有处于前工业化阶段的西藏。如果在一年内人们有机会从西部到东部游历中国各个地区,就可以体验到往往需要上百年时间演进的整个工业化历程。

三、“九五”和“十五”期间是中国工业化进程最快的时期,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

我们具体计算表明,1995—2005年的这10年间,全国和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相对于“九五”期间,“十五”期间则是大幅度的加速工业化时期。东部地区的工业化速度依然远远快于其他地区,我国地区之间工业化进程的差距继续加大。在四大经济板块中,按工业化速度排序,依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但“十五”期间与“九五”期间相比,工业化加速趋势则是西部地区比中部地区明显。七大经济区域中,1995—2005年,按工业化速度排序,依次是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中部六省、大西北、东北三省、大西南,“十五”期间与“九五”期间相比,工业化加速趋势是环渤海地区最为强劲,其次是珠三角地区,大西北和大西南地区分列第3、4位,而东北三省位居最后。在“十五”期间东部地区的先进省份继续加速领跑,而一些西部和中部省份开始发力追赶。广东是“九五”以及1995—2005年这10年间工业化速度最快的地区,而山东、江苏并列成为“十五”期间工业化速度最快的地区,江苏则是“十五”与“九五”相比工业化加速趋势最明显的地区。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整个“九五”和“十五”期间,虽然落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但总体上仍慢于先进地区的工业化推进速度,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进一步扩大。1995年工业化排名前10位的省市区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平均值为44.5,排名后10位的省市区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平均值为2.9,相差41.6,而到2005年,排名前10位的省市区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平均值提高到76.6,排名后10位的省市区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提高到19.4,二者差距进一步扩大到57.2。这说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缩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995—2005年,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主要得益于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九五”时期和“十五”时期来看,在“九五”时期,三次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十五”期间,工业结构升级代替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我国及其绝大部分地区工业化推进的主要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增长开始从以工业数量扩张为主逐步转向以工业质量提高为主。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累了宝贵的工业化经验,但也有许多问题有待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来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是以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较低的人均国民收入为基本经济背景,以改善国民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为基本目标的,以农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积极利用外资和国内外两个市场、梯度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为基本策略的。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至少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建设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保持工业化进程的连续性。工业化进程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过程,它还是一个由于经济发展而引起社会政治文化变革的过程;同样,社会政治文化的变革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因此,社会政治环境的稳定是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保证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连续性不受影响。经过20余年连续的、高速的工业化,我国终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第二,遵循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促进工业化进程的高级化。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而且改变了由于“重工业优先战略”而形成的工业结构失衡、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状况。这种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是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结合自己的国情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工业化战略的必然结果。

第三,坚持“内外双源”发展,构建全面的工业化动力机制。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模式可以划分为“内源性工业化”和“外源性工业化”,前者主要是依靠国家内部经济增长要素来推动的工业化,而后者是依靠国外要素供给来推动的工业化。一般认为,如英国这样原发的工业化属于“内源性工业化”模式,而拉美国家的工业化一般属于“外源性工业化”。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际上为我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内外兼具”、全面的动力机制。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创新,培育了国内丰富、强大的动力源;另一方面,通过对外开放,逐渐吸引大量的外资,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同时也利用了国外的市场资源,实现了大量的出口。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可以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推进,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培育出了“内外双源”的巨大动力机制。

第四,尊重地方发展经济的创造性,探索正确的区域工业化模式。我国曾产生了一些具有鲜明地区特点和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非常典型的有三种:一是“珠江三角洲模式”,二是“苏南模式”,三是“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是外资驱动为主的工业化模式,苏南模式是乡镇集体所有资本驱动为主的工业化模式,温州模式则是民营资本驱动为主的工业化模式。这些区域工业化模式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文化习惯等差异性较大,允许地方发挥创造性,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区域工业化模式,是我国快速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经验。

我国工业化进程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矛盾,如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转变、环境和资源制约、自主创新能力差、社会分配不公、地区差距过大,等等。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我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一个农业大国转为工业大国,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一方面我们要继续遵循上述宝贵经验,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新型工业化战略来指导我们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从一个工业大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第一,要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采取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投入要素的质量,以少的要素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同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达到最小。

第二,要围绕提高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努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鼓励各个地区探索自己的工业化模式。

第四,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通过改革开放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

第五,要积极面对国际产业转移,提高我国在重大战略性产业上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课题负责人:陈佳贵;课题组成员:黄群慧、钟宏武、王延中、王钦、余菁、赵卫星;执笔:黄群慧)

(本文责任编辑 梁丽萍)

作者:课题组

第2篇:对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基本认识

【摘 要】文章共阐述了三大要点:新型税务文化的基本内涵、要求和新型税务文化应树立的几种理念。

【关键词】税务文化;文化建设;理念

在快节奏的今天,建设新型税务文化,对于激发广大税务干部的事业心和积极性,提高税务机关的运转效率和服务意识,增强税务机关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新型税务文化,就是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建设一种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勤奋 学习 、勇于创新为核心的文化,以适应新的环境,应对新的挑战。创建服务型机关,打造和谐税务。

1.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要求

当前,我们开展税务机关新型文化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1组织活动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组织领导的重视程度

在税务机关建设新型税务文化的过程中,由于领导者担负着倡导、设计、培育、带动新型税务文化的重任,因此领导者对于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认识程度对于最终建设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要求领导层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率先垂范、积极倡导,并亲力亲为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其他成员树立榜样,认真做好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有备无患。

1.2确立一个明晰的建设目标是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关键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在制定税务机关新型税务文化建设规划时,必须紧紧围绕税收这一中心工作,服务 经济 发展 这个大局。激发广大税务人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努力实现集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

1.2.1坚持将文化建设渗透于整个税收管理活动之中,形成具有税务特色的先进管理文化,实现税收征纳双方的良性互动。

1.2.2将文化建设贯穿于新型机关创建活动中,充分尊重个人特性和要求,充分关注个人创造性、能动性和集体创新力、竞争力的整合,打造富有创造力、充满人性化的新型税务文化。

1.3新型税务文化建设不能流于形式,而要注重效果

1.3.1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提高全体税务人员的认识度和参与感

税务人员是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广大税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形成优秀的税务文化。

1.3.2要积极利用各级税务机关网站,开设网上税校、税务文化论坛等

开拓新时期思想 政治 工作新渠道,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形成加强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2.根据新型税务文化的内涵,在建设新型税务文化时,关键是要树立以下几种理念

2.1法治理念

新型税务文化建设必须有效地推进依法治税。

2.1.1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加强税法宣传工作,不断创新税法宣传的方式,活化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效果,切实提高全 社会 的依法纳税意识,形成“以依法纳税为荣,以偷税漏税为耻”的社会氛围,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1.2依法行政,抓好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全面提高税收执法水平和行政管理水平,树立文明、守法的良好机关形象。

2.2服务理念

税务部门要树立新的税收服务观,应该做到 “全心全意”和“群众满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则是社会主义税收的本质特征,税务部门应正确处理两方面关系:

2.2.1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通过简化办税程序,优化办税手段。

2.2.2保障国家税收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关系。努力实现服务动机与服务效果的统一,既要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又要注重服务质量和实际效果。

2.3团结互助理念

团结互助在本质上是一种团队精神的体现,团队精神是提高一个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思想武器。当前,各种组织和团队都日益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提升,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税务部门在建设新型税务文化时,如何在广大税务人员中树立团结互助的理念和团队精神?

2.3.1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让广大税务人员进一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度,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2.3.2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利用一些团体项目的机会,增进税务人员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树立他们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

2.4学习理念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知识的拥有程度以及新知识的获取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当前,税务部门在税收工作中遇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广大税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加以应对和解决。树立学习理念就做到:

2.4.1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挑战,树立“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将学习活动与“学习型”机关的创建有机结合,自觉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坚持不懈地充实和提高自己。

2.4.2应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包括学习领导责任制、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脱产培训制度、学习考核制度等。丰富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优化学习 内容 ,努力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把外在约束与内在动力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

2.5创新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构建创新型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税务部门也要大力推行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 科技 创新。跳出思维定势,打破传统观念,以创新的思维、超前的意识和 发展 的眼光对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做法和体A制进行改革,大胆探索适合实际情况的新路子。要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 规律 , 分析 新情况, 总结 新经验,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在内容、形式、 方法 、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加以改进和创新,不断增强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生机与活力,全面提升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水A平。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资源[M].海天出版社,2005.

[2]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J].经济论坛,2003,(18).

[3]塑造新时期税收文化的思考[J].涉外税务,2004,(6).

[4]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的思考[J].税务研究,2005,(1).

作者:于西花

第3篇:公允价值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冲击之认识

【摘 要】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的提法称为公允价格更为妥当,应该将其作为一种计量理念,而非一定要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冲击了现有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基础,也对实现原则进行了否定,给财务分析带来了现实影响。会计体系只能适度容纳公允价值,防止过高性评价,要特别注意滥用公允价值所带来的可能后果的管制。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决策有用观; 经管责任观 概念框架

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成为最大的亮点。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在交易性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准则中都有体现。公允价值的采纳和应用对会计基本理论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如何认识这一冲击,关系到会计的地位与作用,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会计信息。笔者拟对这一问题作一阐述。

一、对公允价值的认识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是作为一个会计计量属性提出的,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相并列。对此,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看法。

其一,认为公允价值不是一种独立的会计计量属性,而是所有会计计量属性共同应遵守的理念。历史成本是资产购置或负债发生当时的公允价值,买卖双方经讨价还价而达成,具有公允性、客观性、可靠性(可验证性);重置成本是资产盘盈等特殊场合无法获取历史成本资料时根据新旧程度假定按现在价格购置而发生的成本,这一交易虽具有假定性,但与现实交易为参考,应该说是公允的;可变现净值也是假定资产卖出参考市场价格而可实现的现金净流量。与重置成本是“进入”会计主体不同的是,可变现净值是“退出”会计主体,其公允性也是毫无疑问的。现值是一种在考虑未来利率水平、通货膨胀、信用风险等因素下的折现现金净流量,它虽无实际交易,但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实际上是一种估值(理论价值),与中介市场对此资产的评估价值相当,具有公允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5号概念公告没有使用公允价值这一术语,但是其描述的某些计量属性可能与公允价值是一致的。在初始确认时,历史成本通常被假定为接近公允价值,现行成本(与重置成本基本含义一致)和现行市价(清算条件下的“退出”价格)均满足公允价值条件,但可变现价值与现值、公允价值是不一致的。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也罢,虽然这些组织在积极推行公允价值,力图使财务报表上资产负债的计量更接近当前现实市场状况,但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公允价值是应该作为一种计量理念,而非一定要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反过来说,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是公允的,难道其他计量属性计量的结果是欠公允的吗?

其二,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这是目前新会计准则体系所倡导的。持这种看法的学者基本上将公允价值看成是一种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资产与负债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价格对特殊项目(如持有的其他流通股的价格)进行重新计价。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在审计后一般从次年4月1日起才开始对外公布,这样的话,当时费力费神加以改变的计量属性所计量的结果与三个月后的市场价格可能相去甚远,甚至于面目全非,上年确认的未实现损益可能已经烟消云散,甚至性质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公允价值确认是否对投资者有意义还值得反思。

其三,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它并非一种计量属性,而是可以表现为多种计量属性。这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并无本质差异,只是第一种观点更为强调公允价值的理念指导作用。谢诗芬认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最能恰当反映会计要素本质定义的计量属性,最能体现公允性的。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的提法称为公允价格更为妥当。美国会计学家Littleton认为,会计的基本问题是价格而不是价值。确实,会计是反映性的,要体现现实交易的要求,只有存在买方和卖方两个独立利益主体才存在心理上对价格的感受——公允与否。而价值是理论上的,是抽象劳动或者说是内在价值的体现,具有唯一性,不存在公允不公允问题。举例来说,某商家制造的甲商品抽象劳动为50元,在实际销售时可能卖给A客户是80元,卖给B客户是100元,均顺利成交。应该说,这些成交价都是公允价格。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尚未专门构建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笔者认为现在适逢其时。将公允性、真实性、价值、价格、信息、利润、透明度、现金流量、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基本概念放在概念框架中进行严密界定非常必要,它可以统驭理论范畴,形成一个首尾一致、逻辑严谨、内涵丰富的体系,以指导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实务。应将目前的五个计量属性进行适当调整,剔除出公允价值,引入现行市价,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和时间三维度构造完整的会计计量属性体系。

二、公允价值对会计基本理论各方面产生的冲击

(一)对会计目标的冲击

在会计目标方面,理论界有两种基本观点:经管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前者认为,会计目标就是以恰当的形式有效反映和报告资源受托者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代表人物有曾经担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的日裔美籍学者Ijiri Yuji。他认为,历史成本计量有可验证的事实为依据,堪称天衣无缝,可以称为“硬”计量,其他计量属性可靠性差,不利于受托者经管责任的履行,不宜提倡。应该说,经管责任观更多地考虑了会计信息提供者的利益,比较忽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信息的提供应该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对于重要的信息要充分、及时、真实地披露,对于不重要的信息可以简化处理。公允价值的提出,使得会计目标一边倒地滑向决策有用观。笔者认为,两种会计目标理论各有千秋。会计信息披露时既要考虑用户的需求,也要考虑企业的利益。比如,有的信息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危及到竞争利益,可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豁免,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建立豁免机制,否则上市公司将疲于应付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会计核算和报告成本将无限放大。供应与需求的平衡需要监管部门认真考虑。公允价值也绝非完美无缺,只能在特定情况下采用,不适合对所有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否则会计的框架会倒塌。举例来讲,企业自用固定资产的价值来自于加工的产品的附加值,但这种现值是难以通过贴现的方法轻松搞定的,更不是当前出售的所获得的利益,它只能用历史成本为基础,考虑折旧和减值因素计量。

(二)对会计假设与基本原则的冲击

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必然要冲击现有的会计假设和基本原则体系,必须要重新加以认识。四大会计假设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都在新会计准则中有体现。公允价值对四大假设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但过于强调分期兑现损益,货币计量上用期末货币单位对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进行重新计量,而对其他资产不按期末货币单位进行调整。公允价值实际上进一步加大了资产负债表上不同项目的计量依据差异。正如美国会计学家Robert N.Anthony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反思》一书中所言,(资产负债表上)单独的每一个项目是有用的,但是它们的合计数却没有任何意义。个中原因是多种计量属性的混合使用造成的。在对会计基本原则的冲击上,实现原则受到无情的破坏,权责发生制得以强化而收付实现制得以弱化。

(三)对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的冲击

传统会计强调确认已经实现的损益,而公允价值的倡导则打破了这一原则。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持有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除非变卖处置一般不确认为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初始计量的结果要进行例行调整,体现了动态计量的思想。当然,这种因动态计量产生的损益与传统收益观下的收益性质是不同的,呈现出暂时性、未实现性、变动性等特征。投资者必须在报表阅读和利用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财务分析角度看,由于非经常性损益、未实现损益等的不断增多,基于收益细分和盈利结构的财务质量分析显得更为重要。在结构上,重视已实现(特别是已收到现金)收益、主营业务产生的持续性收益、预期可增长的收益,对投资者而言更有价值。

三、适度容纳,防止滥用公允价值的建议

公允价值的提出和应用带有革命性,它带来了会计各方面的反思。然而,公允价值只能适度容纳而不能全面取代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每一种计量属性都各有利弊,在增强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同时,必然要以牺牲客观性等为代价,不仅会增加会计工作者的工作量,会计处理的随意性也会增加。笔者认为,会计准则的制定部门应该出台细则,或者单独制定一项具体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进行详细规范,引导会计工作者领会精神、掌握标准、合理应用。目前我国的市场发育、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的理解、投资者对公允价值的期望和利用、审计工作者对公允价值的尺度把握、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都存在较大差距,必须充分重视滥用公允价值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危害性,以不断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Robert N. Anthony.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反思.李勇,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2] 谢诗芬.会计计量中的现值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江 玉 干胜道

第4篇: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基本认识

一、对本专业整体的基本认识

本专业是对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研究的学科,更广义的可以延伸到“人工环境”这一相对更大的概念。

本专业解决人类基本生活即“衣、食、住、行”中住的相关问题。目前我国处于基础建设时期,建筑这一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好的居住及工作条件可以让人们有更高的工作效率,能够更好的创造社会财富,反之恶劣的条件会让人精神疲乏,缺乏动力。所以本专业的研究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专业。

二、对本专业发展趋势的看法

现代社会要求节能环保,崇尚低碳生活。所以现在的建筑、环境、能源就成了统一的整体。建筑物中不能没有能源,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紧缺让节能环保成为未来建筑的重要要求。

现在的能源有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量两大类。目前大部分能耗仍然来自于常规能源,常规能源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污染。电能中有一部分来源于风能和水力,但是大部分仍有火力发电站提供,我们一方面可以采用低能耗的电器和科学的用电方法,用科学的结构设计降低能耗;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增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和使用范围。由于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使用的技术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准,目前只有极少部分的建筑物采用建筑节能综合技术。我认为将来建筑物会向经济节能,结合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的方向发展。

三、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本专业重点有四个发展方向: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给排水系统、建筑自动化系统、燃气供应系统。这四个方向从不同的方面为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提供舒适和方便的室内环境。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获取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这就要求我们在本专业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还有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自我的职业道德。

在大学的第一年,学好基础课,多了解本专业的相关信息,大二培养专业的基础技能,大三正式接触专业课,大四实习,找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考取工程师证书,这就是我对自己未来的一个大概规划,既然已经走进建工学院,那么我就希望自己能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并且自己能有一份好的收入,在各个方面能让自己和家人满意,这样就达到了我自己的目标,同样也是我的追求。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0级二班

陶育华10044226

2011年4月10日

第5篇:对高效课堂基本流程的认识

武汉市洪山区高校课堂集训营培训暑期六班:解芳

高校课堂所倡导的是六步三查的教学模式:六步指的是自学、讨论、展示、精讲、检测、小结。三查指的是一查自学成果,二查练测过关,三查学案整理。

第一步:自学(独学)。课前发导学案,学生自学教材及相关文本资料,解答导学案上的思考题、练习题,完成自学任务。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我们要要求学生独立地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第二步:讨论(对学、群学,生教生)。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通过对学、群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讨论” 环节就是通过学生教学生的方式有选择性、针对性、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第三步:展示。分小展示和大展示,先进行小展示,再进行大展示。小展示是展示独学的成果和问题,为对学、群学提供素材,为大展示提供素材。小展示期间,小组内学生自由地开展对学,质疑答疑,互教互学,解决问题。小展示后期,小组长要安排小老师集中解答小组内经独学、对学仍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要安排人整理大展示备展的内容(成果、疑问)。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主要由教师组织的展示。如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学习小组学习的成果和问题;如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将大展示设计成演讲、辩论、朗诵、竞赛等各种形式。大展示的后期,要安排学生答疑、提问、点评,通过学生间的反复问答、思维火花的碰撞交流,不断加深理解、矫正错误、解惑解疑。 第四步:精讲(讲授、讲解、提炼、归纳)。“精讲”环节可以由学生讲,但主要是教师讲。教师精讲首先要增强针对性,针对学生的疑问讲、针对学生的需要讲。其次,教师精讲要控制时间,教师讲的时间多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自然就少了。须知,教师讲得再好,没有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教给的知识不会扎根于学生的大脑,也无从转化成能力。

第五步:检测。学生当堂解答课内练习题、达标检测题,教师验收教学效果。当堂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可以是导学案中预设的课内练习题、达标检测题;可以是临时添加的问题;可以是组内结对互查,也可以是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或是小组长之间互查。教师要想方设法落实好当堂检测,使当堂检测环节更科学、更有效。

第六步:小结。课堂结尾,教师或学生对当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学生整理导学案,理解记忆。

以上六步是我对高校课堂基本流程的具体认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进行取舍,具体安排。

第6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目的是要以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从方案的设计到主题选择、活动实施,都应把学生的兴趣需要放到首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选择余地和自主空间。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不能再作“讲师”,充其量只能是“辅导员”。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创设一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反思提高。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可以从旁指导:选什么样的活动主题更好,方案怎么设计更合理,活动实施中要及时发现新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调整方案,及时反思总结、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展示成果、交流评价等等。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经验的课程,因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要求。这一基本理念强调了三点:一是强调生活的完整性,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接触完整的生活,解决学科教学分科太细、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问题;二是强调生活的现实性,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当前真实的生活,在现实面前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生活认识;三是强调生活的实践性,要把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与主动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结合起来,把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上。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目的在于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超越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一种实践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实践——体验——感悟——再实践”,是以实践行动为主线的学习活动,是学科教学书本知识探究学习的必要补充,所以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提升,用实践中获得的感悟指导实践,提高实践的效能。

总之,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7篇: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姓名:裴林友 班级:土木三班 学号:1101013036

1

一、引言

土木工程是指房屋、公路、铁路、桥梁、水工、港工、地下等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非常明显和重要。

二.什么是土木工程?

什么是“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即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路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学研究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1】

土木工程的英文是Civil Engineering ,直译是“民用工程”,它是建造各种工程的统称。它的原意是与“军事工程”相对应的。在英语中,历史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工程都属于Civil Engineering,因为它们都具有民用性。后来,随着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电气、化工都已逐渐形成独立的科学,Civil Engineering就成为土木工程的专门名词。至今,在英语中,Civil Engineering还包括水利工程、港口工程;而在我国,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也成为与土木工程十分密切的相对独立分支。土木工程既指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设施,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 土木工程是一种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系的工程。其中与“住”的关系是直接的。因为,要解决“住”的问题必须建造各种类型的建筑物。而解决“行、食衣”的问题既有直接的一面,也有间接的一面。要“行”,必须建造铁路、道路、桥梁;要“食”,必须打井取水、兴修水利、进行农田灌溉、城市供水排水等,这是直接关系。而间接关系则不论做什么,制造汽车、轮船也好,纺纱、织布、制衣也好,乃至生产钢铁、发射卫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建造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修建各种工程设施。【2】

土木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统一性。土木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 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作用,工程建设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3] 在建筑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是和与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同样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施工是将设计者的思想,意图及构思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从古代的穴居巢处到现在的摩天大楼,从农村的乡间小道到城市的高架道路都需要通过“施工”的手段来实现。一个工程的施工包括许多工种工程,诸如土石方工程,深基坑支护工程,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吊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各个工种工程都有自己的规律,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对象及施工环境条件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的同时,需要与有关的水电及其它设备组成一个整体,各工程之间合理的组织与协调,更好的发挥投资的效益。[4] 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建筑空间已经不仅仅单纯从数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从质量上也提车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环境的美观,有一定的舒适度。这就需要对建筑进行必要的装修。如果说建筑主体工程构

成了建筑的骨架,那么装饰后的建筑则成了有血有肉的有机体,最终以丰富的,完善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最佳的建筑应该充分体现各种装饰材料的有关特性,结合现有的施工技术,最有效的手法,来达到构思所要表达的效果。建筑装修要考虑建筑空间的使用要求,保护主体机构免受损害,给人以美的享受,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装饰材料和方案的合理性,施工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等。房屋建筑发展的同时,像房屋建筑一样影响着人们生活的道路,桥梁,隧道等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的土木工程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为了争取生存,为了争取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必将更加重视土木工程。在不久的将来,一些重大项目将会陆续兴建,插入云霄的摩天大楼,横跨大洋的桥梁,更加方便的交通将不是梦想。科技的发展,以及地球不断恶化的环境必将促使土木工程向太空和海洋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近年来,工程 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木材和砖材,在未来,传统材料将得到改观,一些全新的更加适合建筑的材料将问世,尤其是化学合成材料将推动建筑走向更高点。同时,设计方法的精确化,设计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和智能化技术的全面引入,将会是人们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一句话,理论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计算机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引入等都将使土木工程有一个新的飞跃。

二、土木工程的历史

1、中国土木工程的历史

远在上古时期,中国古人类就在野处穴居,为了避免野兽侵袭,有巢氏(中国的传说中的巢居的发明者),才教古人离开天然岩洞、构木为巢,居于树上。我国古代土木工程多采用土、石、木等材料建造,建造技术和艺术造型达到当时极高的成就。

2、世界土木工程发展历史

在欧洲,大约8000年前已开始采用晒干的砖;凿琢自然石的采用,大约在5000~6000年前;至于在建筑中采用烧制的砖,亦有3000年的历史。世界古代的伟大建筑,以公认的七大奇迹最为引人注目,它们都建于公元前600年~公元前200年,且均为石材建造,大都用于宗教、军事和航海。且都是建于当时经济和科技非常发达的地区,说明土木工程的发展与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是密不可分的。[5]

二.土木工程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O世纪5O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5] 截止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

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m以上大桥8座、600m以上大桥15座、400m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m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在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立方米。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关键技术的发展重点与战略

1 江河治理与调水工程技术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在江河治理、防洪工程、农田水利、水力发电利内河航运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1世纪初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战略口标的关键时期,对水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水利发展面临二个主要问题,即:江河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防洪减灾体系不够完善;水资源短缺导致供需矛盾尖锐;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洪涝灾害、干早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二大水问题已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全局性影响。

进入21世纪以后,水利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防洪减灾方面:大江大河防洪减灾战略调整与洪水风险管理;洪水监测技术和预报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洪水资源化的技术与方法;大范围早情动态监测与预警;国家防汛凋度指挥系统现代化;分蓄洪区建设和有序发展战略;水旱损失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长江黄河开发治理与生态建设方面:面向生态的长江上游水电开发与运用管理模式;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防洪战略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床演变响应与江湖关系调整趋势及控制措施;黄河水沙优化配置与泥沙资源化研究;黄土高原侵蚀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对策和方法;黄河下游河道整治与二级悬河治理;维持长江三角洲和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技术。南水北调工程方面:东线工程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保护。

为了实现水科学的跨越发展,必须转变治水观念,强调在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大框架下部署防洪建设.在风险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主动适应洪水、与自然协调共处的防洪战略。充分认识水资源作为基础山然资源的战略地位以及南水北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建立节水型社会,坚持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原则,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调整和完善相关学科布局,加强学科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建立治河和水资源国家实验室。加强江河开发治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强化流域机构的管理职能。 2 城市防灾减灾工程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我国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位于灾害频发区。自然灾害严重地威胁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城市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大;城市设防标准低,实际设防设施不足;城市防灾减灾中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020年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和科学的防灾减灾规划,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及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手段,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

供保障。城市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的主要研究重点是:防灾设施能力的提升与综合利用技术;城市应急反应技术与救灾系统的高新技术。 3 高坝水电工程技术

高坝水电工程技术是以河川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为对象,以高坝—水电站等建筑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为依据,以数学、物理、化学、固体力学、水力学与流体力学、工程地质、水文水资源、水工材料学、水利施:工与管理学等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必须优先发展。作为能源组成中不可缺少的水电,理应得到优先发展。预计国内水电占电力的比重最终达到30%左右。

而我国大坝技术创新方面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国高坝大库工程艰巨复杂,远不是已有理论和经验可以解决的,特别是大坝设计建设中的问题,如大坝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溃坝风险、地震和超高速水流等破坏因子的影响,深埋大型地下洞室、新材料和高新技术在坝工中的应用等,都还要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7] 4 海洋与港口工程技术 (1)海洋工程技术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居世界第53位,尤其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石油、铁、锰、铜、钾盐等大宗矿产的后备储量严重不足。据预测,至2010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富铁、铬、贵金属、钾盐等45种主要矿产有近一半保有储量将不能满足要求。海洋油气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将成为我国能源和资源开发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海洋油气储量丰富,天然气水化合物也是海底储量丰富并且用途广泛的资源,目前正在大规模的勘探之中。

未来20年将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蓬勃发展和大规模展开的重要时期。总体而言,结合我国海洋油气和其他资源开发的需求,建立我国完善的近海海洋环境条件观测体系,建立我国浅海和深海海洋平台结构独立自主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发展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保障技术,将是我国21世纪海洋工程技术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包括:近海工程环境观测与工程地质探测技术,浅海和深海海洋平台智能结构体系,海洋平台结构的智能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海洋平台结构的检测、评定与维修技术,海洋油气开采设施的监测、诊断与应急控制技术,海底管道的检测与维修技术。[8] (2)港口工程技术

港口工程技术包括码头、防波堤、航道和大型成套装卸工艺等主要项目,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港口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国际发展前沿对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港口建没总体上仍残存着一定程度的贪大求全,重“量”轻“质”,对经济效益重视不够,对市场经济的灵敏度较差,在管理科学技术、信息、物流、节能、劳卫、环保等方面尚很浮浅,缺少深入研究和技术理论的指导。

应重点研究重力式码头新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大型嵌岩钢管桩码头成套技术,粉砂质或淤泥粉砂质海岸建港的泥沙淤积问题,“亲水性”港工建筑物开发,深水防波堤技术,超重构件的预制、出运、安装成套技术,深水航道整治技术,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等,并力争在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沉放工艺,不同基岩大型钢管桩的成桩规律研究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深

水条件防波堤的没计和施工,超重构件的出运和安装,粉砂质海岸或粉砂淤泥质海岸的洄淤研究,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及应用,港口装卸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5 桥梁与道路工程技术

茅以升先生主持设计和监造的杭州钱塘江大桥的建成,谱写了中国近代桥梁史的新篇章。建国以来.我国在桥梁建设领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成了一批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型桥梁,并在桥梁没计理论、建筑材料、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深水基础工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桥梁科技方面的原创性成果不多,多数设计存在缺乏创新、经济指标差及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桥梁设计周期和施工工期过短,质量难以保证;设计规程、标准落后,各种设计规范更新缓慢,落后于科技的发展。这些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都需要广大科研和建设工作者开展更深入全面的工作。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桥梁工程面临的主要任务包括:建造跨越深阔海峡的特大跨桥梁;更快、好、省地建造大跨和中、小跨桥梁;对大量运营中的桥梁进行检测维护。为此,我国在桥梁技术领域一方面需要通过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竞争力,以面对人世后发达国家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面对超大跨度跨海大桥工程的技术难点,需要通过创新来改进现有的传统理论,同时还要研发新的材料、设备和工艺。

为实现我国桥梁工程在21世纪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桥梁规范的制订与修订力度,缩短修订周期;改变我国现行桥梁工程的建设体制,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政策,实行设计监理制度;重视桥梁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注重知识更新;提高对桥梁美学和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既有桥梁的养护与维修;鼓励参与国际重大工程投标;增强我国在国际桥梁界的综合竞争实力。

四.土木工程的未来

1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2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 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3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4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

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5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随着地上空间的减少,人类把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6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7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这是一门需要心平气和和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的专业。因为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根线条要把建筑物的每一处结构清楚的反映出来。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做什么事情都只是浮在表面上,对任何一幢建筑的结构,对要从事的事业便不可能有一个清晰、准确和深刻的认识,这自然是不行的。从事这个行业,可能没有挑灯夜战的勇气,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只会被同行所淘汰。

这是一个需要责任感和爱心的行业。要有一颗负责的心——我一人之命在我手,千万人之命在我手。既然选择了土木,就应该踏踏实实的肩负起这个责任。 最后,这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行业。但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追求,今天的我们或许还用那种最古老的办法来造这同样的建筑。设计一幢建筑的结构是很繁,但是这都是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涤荡,经过不断的积累,不断改良,不断创新所得到的。而且这样的追求,绝不局限于过去。试想,如果设计一幢建筑能够像计算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简单而易于掌握,那何了而不为呢?因此,土木工程师总是在不断的求索中。一个最简单的结构,最少的耗费,最大的功用。选择土木,选择了一条踏实勤奋,不断创新,追求完美的道路

其实土木工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如果你学得好那么你或许可以拯救千万人的性命,但如果你学艺不精,吗么你同样可能是千万人丧命造成千万亿资源的损失。众所周知,日本在防震、隔音等建筑技术都是在世界首屈一指的,日本的房屋防震性能很强,只要不是毁灭级的地震就不会造成太大损失,然而在中国

只要地震强的稍微大一点轻则墙壁断裂重则楼毁人亡。所以中国的建筑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土木工程任重而道远。

(老师,最后一段在上课时写的可能有一些不一样) 8

第8篇: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通过一个学期对土木工程概论的学习。对土木工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土木工程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机场工程,地下工程,给谁排水工程,港口,码头工程等。国际上,运河水库大坝水渠等水利工程也包括于土木工程之中。人民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住”是与土木工程直接有关的;而“行”则需要建造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交通土建工程,与土木工程关系也非常紧密;而“食”需要打井取水,筑渠灌溉,建水库蓄水建粮食加工厂,粮食储仓等;而“衣”的纺纱、织布、制衣,也必须在工厂内进行,这些也离不开土木工程。此外,各种工业生产必须要建工业厂房,即使食航天事业也需要建发射架和航天基地,这些都是土木工程人员可以施展才华的领域。正因为土木工程内容广泛,作用如此重要,所以国家将工厂、矿井、铁道、公路、桥梁、农田水利、商店、住宅、医院、学校、给水排水、煤气输送等工程建设为基本建设。

根据上面所述可知,土木工程主要四部分组成:一是包括铁路、公路、码头、机场等在内的 交通设施工程;二是包括电站、厂房等在内读的工业设施工程;三是包括堤坝、给排水等在内的水利市政设施工程;四是包括剧院、体育场、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旅馆、住宅等公用和民用建筑工程。 土木工程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1)古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大致从旧石器时代到17世纪中叶。在这一时期修建各种设施主要依靠经验,没有什么设计理论。所用材料主要取于自然,如石块、草筋、土培,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开始采用烧制的砖。所用工具也很简单,只有斧、锤、刀、铲和石夯等手工工具。尽管如此,古代还是留下了许多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有些工程即使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伟大的,有的甚至难以想象。

(2)近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大致从17世纪中叶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历时300余年。在这一时期,土木工程逐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1687年牛顿总结出力学三大定律,为土木工程奠定了力学分析的基础。随后,在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和材料强度理论的基础上,法国的纳维于1825年建立了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的容许应力法。从此,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指导。

(3)二战以后,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从而为土木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开始了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的土木工程新时代。这一时期的土木工程具有功能要求多样化、城市建设立体化、交通工程快速化、工程设施大型化等特点。

a海金茂大厦,88层,420.5米。国内其他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有:深圳地王大厦,高325米;广州中天广场,高321.9米;广东国际会议中心,高200米。

b在高耸结构方面,加拿大堕落多电视塔,横截面为Y形,高549米,为世界之冠。第二位是1967年建成的莫斯科电视塔,高537米,我国上海于1995年建成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居世界第三。以下依次a在高层建筑方面,199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的西尔斯大厦有110层,高443米。目前中国最高的建筑为上为吉隆坡电视塔,稿21米;天津电视塔,高406米;北京电视塔,高380米。

c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主要是体育馆,展览厅和大型储罐。如美国西雅图的金群体育馆为钢结构苍球丁,直径达202米。法国巴黎工业展览馆的屋盖跨度为218米×218米,由装配式薄壳组成。北京工人体育馆为悬索屋盖,直径为90米。

d在水利工程中为了减少坝体断面,减少工程量,二战后发展了钢筋混凝土拱坝。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双曲拱坝是俄国的英古里坝,坝高272米;我国贵州乌江渡坝为拱形重力坝,坝高165米。在装机发电容量发面,我国在建的三峡水利枢纽,水电站主坝190米,总装机容量预计为1820×10000,建成后将列世界第一。

e在建桥方面,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索桥是1998年建成的日本明石海峡大桥,主跨1991米;居世界第二位的是丹麦的大贝尔特桥,跨度1642米;第三的是英国的恒伯尔桥,主跨1410米。值得自豪的是,中国位于1999年建成的江阴长江大桥,主跨1385米,香港位于1997年建成的青马大桥主跨1377米,分居世界第四第五位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球上可以居住、生活和耕种的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因此,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土木工程有待发展。并且前景很广泛。至少有5个方向:向空中延伸,向地下发展,向海洋拓宽,向沙漠进军,向太空迈进。这一艰巨的任务有我们这一代人来完成。特别是我们建筑人艰巨的使命。在卞老师半年的带领下我们学到了如下章节:

第三章 基础工程 了解了基础工程的一些主要任务,接触到一些专业名词。如,地基、基础、荷载、动静荷载。还一些勘察的方法在第四章 建筑工程中接收到建筑的基本构件。如,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

件和受剪构件。对板、梁(简支梁,悬臂梁,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两端固定梁,连续梁),柱、拱作用的学习。理解了高层建筑的的特点,结构要同时承受直荷载和水平荷载,还要抵抗地震作用。在底层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很小,通常可以忽略;在多层结构中,水平荷载的效应(内力和位移)逐渐增大;而高层建筑中,荷载和地震作用将成为控制因素。随高度增大,位移增加最快。第五章 道路工程 介绍道道路的分类,道路的组成:包括线性组成,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系统、隧道、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沿线设施);第六章 铁路工程 包高速铁路,城市轻轨和地下铁道,磁悬浮铁路;第六章 桥梁工程 包括桥梁的基本组成与分类,桥面构造等;第八章 港口工程 包括港口的作用,分类,港口建设的基本准则。港口的组成,港口规划与布置,防波堤。港口的维护;第九章 飞机场工程 包括机场的规划,跑道、滑行道,航站区的规划与设计;第十章 隧道与地下工程 介绍了隧道的种类和作用,隧道的沿革与发展;第十一章 水利水电工程 介绍到防洪农田水利和水力发电工程;第十二章 加固工程 介绍到结构可靠性鉴定方法和基本原则,混凝土加固结构受力特征,常用的加固方法。有这次汶川地震导致周边地区房屋结构的改变,有很多房屋需要加固,特别是成都地区楼层急需加固,对这方面的人才也很需要。可以这样认为未来几十年内加固行业是很火的行业。

经过一个学期对土木工程概论的学习。深刻了解土木工程的涵义,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总称,它即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第9篇:我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前奏

像历经沧桑似的,我从斑驳的高中生活进入了大学阶段。那时,忙碌,奋斗和理想似乎就是整个天空,仿佛岁月的积攒并不能使前行的步伐停驻。今年的夏天,高考的阴霾还未尽散,在一片模糊中就填了土木工程。携着些许好奇,向往和失意,就初涉这个小社会,时不时会有些许茫然,而对自己所选的专业,那更是可谓一头雾水。如此这般,“土木工程"成了我的大学必修,开学初期并未作过深入了解,只是浅浅的想着“土”和“木”嘛!就是在以这两种世界物质基础的基础上建立“不土”和“不木”的工程吧,然而,在学过《土木工程概论》一书后,才渐渐懂得,它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也许,早在军训期间拉歌时当别的排喊我们包土部就是“包土,包土,就是土包子”时,我就该好好反省究竟“土木工程”为何物,又该怎么去认识它,学习它,难道真是他们所谓的“土包子”?

轮廓

当我对土木工程还是一片视野模糊时,就像在黑夜中穿行的航船遇见了希望的灯塔,《土木工程概论》一书为自己点亮了一盏灯:指引方向去穿透它,一些基础由此建立,因此,了解到一些关于它的基本知识,此处,就拿来秀秀。

1;浅解土木工程的内涵: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等,直接或间接的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工程设施。

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英语为“civi Engineering",直译为“民用工程”。

2;土木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1;形成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功能良好的和舒适美观的空间和通道。2;能够抵御自然或人为的作用力。3;充分发挥所用材料的作用。4;多,快,好,省地组织人力和物力。

3;土木工程具有四个基本属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技术,经济和艺术统一性。

土木工程的发展简史;分别为古代土木工程,近代土木工程,现代土木工程,各个时代的特点不同,成果亦有所不同,有一组图片便可诠释。例如古代有著名的赵州桥;,近代有美国芝加哥住宅保险大楼,现代有马来西亚石油双塔大厦。这些历经岁月而不朽的建筑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土木工程并不是一个“土包子”,而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殿堂,让我盲目的心似乎有中豁然开朗的感觉,为自己所选的专业不免有一丝喜悦,畅想未来自己也能建造奇迹,即使是幻想创造奇迹,也是一种乐事。就这样,一个关于土木工程的轮廓渐渐在心里形成了,不至于纠结于“土包子”这个称号。

具体的,广泛的有关涉及面

“土”和“木”不愧为世界物质基础,所涉及的面超乎想象地广,理所当然地由其所成的奇迹也有许多其他元素参与,因此,土木工程并不“木”,也并不“土”,而是一项巨大而丰富的工程 ,呵呵,不禁喜悦油然而生。话说“成功是堆砌的”,所以,材料无疑成为基础的基础。

1;材料;土木工程材料一般性质有物理,力学,耐久性质,主要有钢材,混凝土,木材,砌体。可谓“钢筋混凝土”啊,这也许成为土木人的一个值得骄傲的称号吧,不禁涌起一股热血:成为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呵呵,以“钢筋混凝土”打倒“土包子”。

2;再就是“力和结构”;这,对我来说或许是一个比较难学的部分,将成为一项巨大的工程啊,然而,也只能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像力,力矩,平衡,这些抽象的问题,诸如基本平衡图;就是土木要涉及的一个方面:力学。还有力的分类,内力,外力,反力啊;还有荷载和作用,结构和结构失效等等。

3;有关于土木工程的一些相关工程;

A;建筑工程,要了解建成一个建筑所经历的程序,建筑物的类别等的,每种建筑物有自己独特的组成,功能,甚至缺陷,然而,他们应该都是一座座历史上的奇迹,塑造的,不仅是人类智慧的永存,更是对后代的激励,而此刻正步入“土木”这座殿堂的我就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对永恒的朝拜。像生土建筑物就有山西窑洞挺古典的吧!木结构建筑物就有应县木塔,砌体结构建筑物有著名的万神庙 ,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广州的中信广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钢结构建筑物啊,英国伦敦的水晶宫可就是一个钢结构建筑物成功示范,而在这其中,还有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物,像上海金茂大厦,索结构和索膜结构建筑物也不甘示弱,下面就是日本东京后乐园棒球场,最后就是特种结构建筑物啦,瑞典的马尔墨水塔就是,。浏览完这些建筑奇迹,这些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此刻,不仅仅是让我摆脱了土木是“土包子”的说法,而是从一种实用,美观,经济,智慧等角

度让我体验到了自己所学的是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更贴近了生活,充满了泥土气息,而且有一种想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和想象来树立下一个奇迹,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力量给予世人效力,或许不能建立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毕竟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

B;地下工程,起初以为土木工程只是建造在土表的建筑等,没想到地下也别有洞天啊,自己的认识还是太浅薄了。了解到地下工程就是建筑在岩石中,土中,或水底下的工程设施,。关于它的一些分类,案例,本来自己有点头昏脑涨的,但一想,竟然连地下也有土木工程涉及,难道自己还不能像这个专业一样有一颗宽广的心去容纳这些困难,然后一点一点地去消化吗?也许是一种自我安慰,但自己终究是慢慢地走了过来,其中需要煎熬的,或许不能完全表达,甚至去发泄一番,但一切到最后,只有忍受,不是有一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么,慢慢地学会适应吧。

现在,以土木的角度来看,得了解桥梁的基本知识,并以此来衡量一座桥的价值,甚至去想方设法建成一座既实用又美观,经济的桥,现在,这或许还仅限于我的幻想,然而,优美的古迹总是把我推入幻想之中:(福建古桥),(重庆万县长江大桥 ),(澳大利亚悉尼海港桥 )等,这么多桥梁,来不及去一一浏览,而我,却在一番沉思中前行:土木,土和木,一对比这些奇迹,不免觉得自己是又土又木了,然而,既然已经踏出这步,就不能退缩,一切都是由浅入深的,摆脱乌龟壳最好的方法就是向前跑。

D;道路工程;道路,道路,顾名思义,就是提供走道的路,这样,只是肤浅的理解,怎么就觉得越学越觉得自己认识狭窄,甚至有急于扩大自己知识范围的冲动,但,一切只能慢慢来,由浅入深,就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直走,一直走。没想到道路的组成就挺复杂的,诸如线形组成,道路结构组成包括路基,路堤,路堑,路面等,还有高速,这些,都与平常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就是学习,果然不错。

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工程还有很多,像铁路工程,什么海港,飞机场,什么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数不胜数,也就不一一列举了,只是想陈述一点:土木涉及的方面真的很广,让我有敬佩土和木的感觉了,同时在了解更深时,也渐渐了解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不是很轻,可以说的上是很沉重的,所以,一种无形的压力也就产生在心底,究竟是一种恐惧还是暂时的不适应,也不能够很清楚,但,这就像一条道,你走了,并且已经踏出了,在望不到尽头的时候就不能往回走,反而是要更好地去确定一个中心,不能像一阵没有中心的风,来了,很急,走了,了无印痕 ,自己此刻就算是在确立一个中心,土木工程,它不是土包子,不是表面所理解的土和木,而是以此去挖掘,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属于人类的王国,总之,浅浅的认识正在逐步地加深,即使鄙薄自己的可能性会增强。

随着了解的加深,却又像是矛盾的综合体似的,我有时也会怀疑自己的选择。也许是因为自己的数学能力会比较差一点,就会产生“能否学好”这样一个问题,蔓延开来,就是在追求一个适合不适合自己的问题 ,人,总是在追求一个高度,这个标准,就像百家讲堂的于丹所说,是由自己所定,而我的怀疑,大概在某些人看来就是一个标准高低的矛盾,我想,土木工程,这个专业是适合自己的,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难题才是问题症结所在,所以,越过学习过程中的 大山才是自己迫切需要的,然而,无法避免的是:刚刚跨入大学门槛的我,面对种种不适应,在学习上似乎有时会产生懈怠的情绪 ,这样一来,山将变得越来越高,畏惧心理无法避免地生出,也就只有通过追求高,深层次的了解自己所学,方可延伸自己的知识线条,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说是延伸了整个生命线,活到老,学到老。

建筑史上的奇迹:诗人昂蒂伯特于公元前2世纪提到人类建筑史上的七大奇迹”。他们是:①埃及金字埃②巴比伦空中花园③埃弗兹的月亮女神殿④奥林匹亚的宙斯神殿⑤哈利卡纳苏的摩索拉斯陵墓⑥罗德岛上的阿波罗铜像 ⑦亚历山大的灯塔。曾经是过往,但是历史不会白白流逝,那些印迹将永存,伟大的过往是未来唱响的前奏。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工程师和建筑师,建筑奇迹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成为我了解土木工程这个专业时的对象,是因为他们是丰碑,而我们可以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眺望得更远,博采众。

总而言之,由浅入深地理解到:土木工程不是“土包子”,而是在以土和木这两大基础上,建立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一片天空,是“钢筋混凝土”,由各种元素的加入,组成奇迹,其所涉及面甚广,但又充满生活气息,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片刻,甚至自己就是在“生活”中寻找“生活”,自己一直所追求的“泥土气息”越来越浓了,自然的感觉就是泥土,及时承认是土包子,那也不是一般的土包子,而是如铜豌豆般的“土包子”。

上一篇: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地理备课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