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高校体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高校体育社团学生的运动热情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摘要:如今高校体育社团的蓬勃发展,能够打破大学体育课的运动时间及空间局限性,将体育精神扩散至非教育地带。大学生参与感兴趣的体育社团进行身体锻炼,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技能,还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对日趋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及身体健康问题具有莫大的帮助。大学生以自主或被迫选择的形式加入体育社团,若能了解大学生加入社团时运动热情(Sports passion)对生活或情绪产生的影响,将有助于社团创始人拟定相关的活动计划。此外,运动热情催生持续的锻炼,而持久的锻炼能极大影响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主观幸福感是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途经,受多方面因素调节。研究表明,大学生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ship)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因素。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使用二元热情模式(调和式运动热情、强迫式运动热情)探讨高校社团大学生的运动热情、同伴关系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检验同伴关系对高校社团大学生运动热情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果,以及了解不同背景变量下的社团学生的差异情况。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利用运动热情量表(李济仲)、同伴关系量表(朱瑜)和主观幸福感量表(Diener),调查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学院八所高校的398名体育社团学生,为了确保量表的信效度,使用SPSS软件进行项目分析、可靠性分析、因子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为了保证结构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使用MPLUS软件进行回归、路径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检验统计方法。得出以下结论:(一)人口统计学差异:高校体育社团学生不同性别在调和式运动热情维度上的认知程度具有统计差异性,女大学生高于男大学生;高校体育社团学生的不同性别在主观幸福感维度上的认知程度具有统计差异性,女大学生高于男大学生;高校体育社团的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强迫式运动热情维度上的认知程度具有统计差异性,经过事后检验,研究生高于大一、大二学生;而在其他维度的认知程度上,不具有统计差异性。(二)相关性分析:高校体育社团学生的调和式运动热情与主观幸福感显着正相关,大学生调和式运动热情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高校体育社团学生的强迫式运动热情与主观幸福感显着负相关,大学生的强迫式运动热情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低;高校体育社团学生的调和式运动热情与同伴关系显着正相关,大学生的调和式运动热情水平越高,同伴关系越好;高校体育社团学生的强迫式运动热情与同伴关系显着负相关,大学生的强迫式运动热情水平越高,同伴关系越差;高校体育社团学生的同伴关系与主观幸福感显着正相关,大学生的同伴关系越好,主观幸福感越强。(三)中介作用:通过Bootstrap法中介检验表明:同伴关系在调和式运动热情、强迫式运动热情与主观幸福感间具有中介作用,均属于部分中介。

关键词:运动热情;同伴关系;主观幸福感;体育社团

学科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结构与假设

1.3.1 研究结构

1.3.2 研究假设

1.4 研究流程

1.5 相关概念定义

1.5.1 高校体育社团

1.5.2 运动热情

1.5.3 同伴关系

1.5.4 主观幸福感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运动热情理论研究

2.2 同伴关系理论研究

2.3 主观幸福感理论研究

2.4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问题研究

2.5 运动热情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现状研究

2.6 运动热情与同伴关系相关研究

2.7 同伴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现状

2.8 文献总结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调查对象

3.2.1 预试对象

3.2.2 正式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人口统计学指标

4.2 高校体育社团学生各维度指标

4.3 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不同性别在调和式运动热情、强迫式运动热情、同伴关系及主观幸福感上认知差异

4.4 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不同社团类别在调和式运动热情、强迫式运动热情、同伴关系及主观幸福感上认知差异

4.5 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不同年级在调和式运动热情、强迫式运动热情、同伴关系及主观幸福感上认知差异

4.6 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不同次数在调和式运动热情、强迫式运动热情、同伴关系及主观幸福感上认知差异

4.7 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不同时长在调和式运动热情、强迫式运动热情、同伴关系及主观幸福感上认知差异

4.8 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二元运动热情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

4.9 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二元运动热情对同伴关系以及同伴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分析

4.10 同伴关系在高校体育社团学生二元运动热情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果

4.11 假设成立校对

第5章 讨论与分析

5.1 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不同性别在调和式运动热情上认知差异

5.2 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不同性别在主观幸福感上认知差异

5.3 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不同年级在强迫式运动热情上认知差异

5.4 高校体育社团学生运动热情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

5.5 高校体育社团学生运动热情对同伴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分析

5.6 同伴关系在高校社团学生运动热情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果

第6章 结论

6.1 人口统计学差异

6.2 相关性分析

6.3 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散文写作论文提纲下一篇:数学学习心理探讨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