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没有不可能

2023-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永远没有不可能

不是目前没有 很可能永远没有

(2010-04-15 09:10:49) 转载

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早就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且看今日中国各地大学,大楼一个比一个气派,但是浮躁之气甚嚣尘上,急功近利之风蔓延,学术造假屡见不鲜。原因何在?大学衙门化、官本位是弊病的根本所在!没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陈寅恪先生语),一流大学就永远是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即!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本报讯(见习记者朱建华)“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12日晚,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的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如是说。 中国目前无世界一流大学

许智宏认为,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有3个标准: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优秀学生。

“如果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世界一流大学。”许智宏表示,虽然莫斯科大学的校长,还有季羡林教授都讲,北大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了,但他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些功利

据悉,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提法,源于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典礼;这同时也是“985工程”名称的由来。据报道,“以当年财政收入测算,„985工程‟如果完全兑现,总投入在300亿元以上。”

“我们在进步,国外的大学也在进步。我没听过哈佛大学校长讲,哈佛就是世界一流大学。”许智宏认为,“985工程”的建设有些急功近利的味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 中国大学软环境建设“很差”

许智宏介绍,现在的北大与耶鲁相比,论文数量上的差距不是那么大了。但他认为,中国整个大学的软环境建设,都没法和国外一流大学比。中国在这方面和世界一流大学相差“很远,很远”。

“一流大学是拿钱堆出来的。”。许智宏认为,大学最关键的,是应该培养更多优秀学者,培养更多优秀学生,一所大学何年何月成为世界一流并不重要。“如果大学的土壤变得非常肥沃,总有一天诺贝尔奖会在中国出现”。

第2篇:没有不可能

没有不可能,只有不敢能

——观《别对自己说不可能》《永不放弃》有感

世界上有很多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在古代,人们认为飞翔是不可能的事,可现在,虽然我们不能自己飞上天空,却可以借助飞机。。。。。。;在100年前,人们认为,孩子不可能长得一模一样,就算亲兄弟也会有区别,可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提取基因克隆出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来,这些事,曾经的不可能,现在的完全可能,都像我们提出一个观点:没有不可能,只有不敢能!

《别对自己说不可能》讲述了一个人一出生便没有双腿,但他奋发图强,成为了一名励志学家,而《永不放弃》则讲述了一名教练让学生在双膝不碰地的情况下,负重前/爬行,大家在睁着眼的时候只能(向前)爬过/行三米左右,可是当一名学生被蒙住眼,负重72千克的一名学员时,却爬过了一个足球场的距离。这两个故事都在告诉我们,没有不可能,只有不敢能!

学员们为什么在看得见的情况下无法完成任务,却在加强了负重的强度只是(并)蒙着眼后(却)爬过了一个球场的距离?那是因为,在睁着眼的时候,我们总认为这是不肯/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坚持不住时精神意念一下就垮了,再无挣扎的信念与继续努力的精神;如果我们爬过了最短的距离,我们又会自我满足,不再有继续往前冲的信念,而这样,就会使我们停滞不前,将一切坐吃山空。可是,若我们被蒙住了眼睛,我们就不会被一些事情所干扰,不会满足与过去的成就,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会发挥出我们所有的能力,全身心向终点跑去,/前向前,最终,我们也会获得成功。

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后,说了一句:“祝你好运,戈斯基先生!”。之前,很多人以为这位戈斯基先生是美国或者苏联航空局的一名宇航员,可是查来查去却找不到这个/此人,记者和媒体干预后也没什么用,直到有一天,一名记者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26年却毫无结果的问题),这回,阿姆斯特朗终于送/松了口,戈斯基先生是他的邻居,小时候他与伙伴打棒球不小心打到了戈斯基先生的门口,他捡棒球时无意听到了一句戈斯基太太说:“你想和我上床?除非邻居家的小男孩登上月球!”而阿姆斯特朗却真的登上了月球,迈出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步,同样,这件事告诉我们:没有不可能,只有不敢能!

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很多不可能的事都实现了,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每一位,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不可能!

第3篇:没有什么不可能

无论争取成功还是摆脱逆境,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告诉自己没有什么不可能,未知的也不可怕,只要走下去,就是成功。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与其相对立的则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所以,自古英雄出少年,所以,老成持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初生牛犊为什么会屡屡成功,而且有时看上去是那么容易?因为他们根本没把困难看在眼里,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干事儿上了。

“哪有时间想那么多?干吧!”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

反观成年人,则是:“要慎重,千万不可轻举妄动!”

当你在运筹帷幄的沉思中被他人庆功的锣鼓声惊醒后,才知道一切都晚了。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心态对人的影响的试验。

他把几个学生带到一间黑暗的房间里。在他的引导下,几个学生很快就走过了屋里的一座桥,穿过了这间神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

接着,心理学家打开房间的一盏灯,在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内的情景,个个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目瞪口呆。

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这几条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滋滋”地吐着芯子。

心理学家看着他们,问:“现在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过了片刻,终于有3个学生犹犹豫豫地站了出来,战战栗栗地走了过去。

“啪”,心理学家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

心理学家大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

学生们没有作声。“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道。

“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一个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

心理学家笑了:“我可以解答你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

在这个试验的过程中,有个奇妙的变化:那就是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所有的学生都轻松走了过去;而在昏暗的灯光下,只有几个学生战战栗栗地走了过去。

然而,当心理学家打开了所有的灯,学生们看清了安全网之后,反而更加担心起来。他们问:“这张网可靠吗?”

第4篇:《人生没有不可能》读后感

7月我看了《人生没有不可能》这本书,非常震憾,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运动员----皮斯托瑞斯,在残疾人运动会上,他先后27次打破世界纪录,他被人们成为现实版的“阿甘”,世界上跑的最快的无腿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和毅力让他这样突破自己, 我将书中感悟经典部分内容,分享总结如下:

1.人生,没有界限。皮斯托瑞斯,生下来就是先天性少一块腓骨,没几个月需要双腿截肢,但失去双腿并不意味着封死出路,他带着特殊的双腿(假肢),开始了别样的生活,艰苦的磨难训练和他对体育的热爱与追求,他把体育运动变成一种信仰,是他用自信征服了自己和所有人,他知道他不是王子,但他可以成为勇士,如果某件事情值得去做,那就一定要做好,最主要的是竭尽全力。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更要加倍努力。人生,没有界限,都是自己给自己过不去,想不开或者想的太多,让自己的思想包袱压倒了,如果我们都象皮斯托瑞斯那样,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信仰和使命来做,不受外界的干扰,肯定会在工作舞台上成为主角。其实,“真正的失败者绝不是最后一个跨过终点的人,而是坐在一旁,从不尝试去竞争的人”。

2.既然来到世间,就要坚强的活着。这句话充分流露出皮斯托瑞斯对人生的态度,也可以说是负责的态度,虽然他的生命是一种悲剧,但他用自己的能量,不找任何理由,苦苦寻找生命中最高、最不可能的地方进行挑战,他用自信改变了世人的

目光,他说只要我活着,就要像太阳一样绽出生命的光芒,照亮自己、温暖别人,对于他来讲生命就是一场疯狂的冒险,要经历种种伤痛和艰辛磨难,但他用自信的态度和内心的强大,坚持战胜一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他知道困境不能回避,只有想法设法逆转。一个残疾的人,对人生的态度如此拼尽全力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平时可能找的理由太多,顺境美好的条件,安居乐业的工作环境,是我们的思想行为变得懒惰,行动迟缓,可能是压力不够,导致现在好多员工,活在安逸的状态不去努力、不去拼搏,可以毫不客气的总结,这就是在毁灭自己、毁灭企业给你提供的工作平台。

总之,我们要在皮斯托瑞斯身上学会对人生的态度,要怀抱一种信仰,只要坚持,一切皆有可能,不管每天多么小的一点进步,也要向前移动发展,只要你努力工作,认真做事,你就获得更多应对事情困难的信心,更何况我们现在从事的餐饮工作,是一个急需人才的行业,不需要你废寝忘食的刻苦,只要你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干到极致,你就可以出人头地,成功的机会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只要稍微努力伸手便可得到,所以这么好的工作环境和机会,我们把握不住,难道不可惜吗?抓住身边的事、利用身边的人,解放自己的思想,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是在帮助别人!

刘明伟

2013-7-29

第5篇:演讲与口才-人生没有不可能

人生没有不可能

无论你喜不喜欢,冒险永远是人生中无可避免的一部分。

有想法,更要有做法,如果整天只知道空想而没有任何行动,那么想法终究只是个想法,是不可能成为事实的。

马云说:许多人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梦想成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勇气行动,是否敢大胆去尝试?说穿了,没有能不能,只有要不要而已!因为当你愿意采取行动时,你一定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任何阻碍,你知道你能穿越一切困难,达到彼岸。

事实上,大部份人都曾经怀抱着美丽的梦想,但为什么有些人能让梦想实现,而有有些人的梦想却只永远停留在梦想的阶段?

敢于做梦,更要勇敢行动;做梦人人都会,没什么了不起!真正能将想法落实到行动上的人,才是令人敬佩的。不管结果如何,与其空想,不如勇敢行动,因为只有透过行动,你的梦想才会成为事实。

光是知道人生目标还不够,你必须有勇气行动,才能达成目标。光是有人生的使命还不够,你需要积极投入,启动,出发。

很多人会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不敢去做自己内心真正想做得事,总以为梦想太遥远,更认为就是因为达不到,所以才是梦想。

成功的人跟失败的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敢不敢去做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大部份人除了不敢踏出第一步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达成自己的梦想,因为无法相信自己,所以才迟迟不敢行动,因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所以迟迟不敢开始,或是告诉自己时机还没到。

你需要的不是能不能,而是该问自己要不要?

许多人始终无法了解一个真相,那就是要不要比能不能更加重要,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一旦确定你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就可以立即付诸行动,你不需要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办到,因为你敢想就代表你一定可以,差别只在于肯不肯投入足够的心血与付出来达成你的目标。

只要敢想、敢做,你就有机会获得你想要的人生,让自己过一个漫无目的的人生,多半都是属于凡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人,缺乏敢做的胆量,以至于迟迟不敢行动。

人生没有不可能,告诉自己勇于改变,不要被困难打败,困难并不会让人生变得辛苦,只要你追逐的是自己的梦想,困难就会变得一点都不辛苦!

勇敢作梦吧!没有能不能的问题,只有要不要的问题,只要你想要,就应该开始行动,踏出你的第一步。

第6篇:(1)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心得体会 ——善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著名的教育家,刚看完第一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就想说点自己的感想。他帮我们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的很透彻。的确是呀,每个孩子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多少都有一些不相同。我们在教学时只重视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而忽略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有个体差异的学生。正因为孩子的这一点,就注定我们的教育一定是要“因材施教”,是要注重差异的。但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些差异,习惯于一刀切,习惯于拿一个标准来衡量孩子,并贴标签般的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令其在有意无意间便不由自主地对号入座了。造成了对“很大一部孩子”一种消极的、错误的心理定位,给其一生的正常发展形成很大的障碍,为其正确认识自己造成很大的误区。

反思我在教学中,在英语教学中我也是承认学生智力或接受能力存在个性差异的,而往往在教学活动中却丢弃了这个原则,“把学生看成一个抽象”的整体,用同一高度的标尺去衡量学生,分配目标、任务。很少有教师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课堂作业也很少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状况、接受能力,留给难度不同、题量不同的作业,统一的评价标准,有时甚至唯分数论,分高则好,分低就弱。有时还抱怨学生:同样的讲解,同样的内容,为什么,别人会读、会写单词、句子,而你就不会呢? 因此,每当我们在教学中出现困难时,想抱怨学生的种种不是时,切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何善待孩子的个体差异,努力关注到“每个”孩子的现有水平,致力于如何促进“每个”孩子智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才是我们做教师所应该去潜心研究的问题。(五年级 英语 马燕)

上一篇:湖南商学院补修申请表下一篇:六化四园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