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幸福是什么

2023-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对于大学生幸福是什么

老年大学教育对于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老年人口的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的相关问题则成为了当下国家极为重视的问题。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支持各类机构举办老年大学、参与老年教育,推动举办“老年开放大学”、“网上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可以看出,国家在向着提升老人生活质量、提升老人幸福感的方向迈进。这种情况下,则应该以老人幸福感为导向,在一批专业的老年大学教育人才为保障的前提下,才可以较好的实现。

关键词:老年大学;幸福感;声乐

老年大学虽然面对的都是老年群体,但是老年大学教育却是新兴的教育产业。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成立于1983年9月17日,为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人大学。虽然距今有着三十多年的时间了,但是我国老年大学发展并不乐观,老年人参与的幸福指数并没有较大的提升。这是有诸多因素构成的,以吉林某所老年大学声乐班为例:课程的设计不够规范、学习内容的科学性不足,考核指标不明确、生源局限性等诸多问题,都是制约着老年大学发展、限制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枷锁。

一、政府应提升老年大学的师资力量

当下老年大学的数量虽然在逐年递增,但是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却令人担忧,因为从师资队伍上来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据调查,有一些老年大学的教师只是业余时间比较爱唱歌、爱跳舞,并不懂相关的教学法,不具备基本的授课能力和资质,在这种教育下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一)优秀的教师需要政策的引导

我国每年艺术师范类大学的毕业生并不少,但是选择进入老年大学工作的学生缺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大多数老年大学的性质都是民营学校,教师的工资及待遇并不乐观,而且很多相关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都是去中小学、高校等相关的事业单位工作,这就导致了问题根源的由来。如果政府增加一些事业单位性质的老年大学,这就会为优质的师资提供重要保障。更多的优质教师会选择来到老年大学任教,这对于提升老年大学的综合实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授课程的系统性是老年大学学员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老年大学学员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对未知事物的学习及掌握。作为老年大学声乐班的教师,我对此深有体会。在我所教授的学员中,我会发现所有人都特别的认真,相比较当代大学生,你会发现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都是发自内心的。这些知识、技能在他们的生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笔者在教授老年大学学员的时候,都会将一些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乐理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讲给他们,然后逐步引入到歌唱的乐谱中,在讲授中,他们会非常认真的做笔记,并且提出相关的问题,在学会后,他们也会孩子一样的表现出无尽的欢乐。有很多学员上课都会说,听到钢琴伴奏声,我一下子就开心了。有的学员会表示,我这一周就盼着咱们的声乐课呢。因此,教师授课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直接关系着老年人的幸福感。

二、社区应参与老年大学的建设并增加相关投入

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多次到地方考察,社区建设则成为了总书记非常关注的问题,总书记指出:一個社区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把群众自治性的事情组织好。在考察时,特观看了社区的声乐班、美术班等兴趣班。因此,我们一定要在社区的基础上,组织老年大学建设,有效的开展老年大学。

(一)增加基础建设

硬件基础落后,是大部分老年大学的基本问题,比如老年大学声乐班,就要有固定的的场所、良好的教具,比如钢琴、电子琴、音响等。然而大部分老年大学,满足不了这些条件,这就无形中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需要政府、社区共同重视这些问题。因为环境的改善会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成就感、教学质量。在依靠政府和社区的同时,我们还可以自力更生,主动联系社区所辖企业提供资助,开展文艺演出,不仅可以自力更生,还可以扩大老年大学的积极影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们还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编写出一套适合老年人的教材,以老年大学声乐班为例,应编写一套按照老年人声音状态为特点的教材,因为市场上大部分声乐教材都是儿童、声乐艺考生的声乐集,这里面歌曲很多都不适合老年人,老年人唱到不适合自己的歌曲,很容易产生抗拒情绪,因此,要编写一套适合老年人演唱的教材。

(二)科学管理体制

由于地域的原因,各个地方的老年大学管理体制各不相同,比如江浙一带,老年人的相关产业特别发达。因为经济因素,当地政府对其投入也非常的高,因此,江浙一带的老年大学的综合能力在全国都是首位。他们的老年大学管理的归属于教育局,这无疑增强了其科学性,而纵观其他各地的老年大学,可以说是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指导,有的老年大学管理归属于老干部局,有的老年大学归属于民政局的。综合其原因,主要源于各个省份的发展不同、经济能力不同,因此可以很容易理解这些问题。因此,全国各地都要在国务院老年政策的指导下,学习老年大学发展较好的地区,尽快达到一个相对科学的管理体系,将老年大学纳入教育部门的管理下,从而发挥教育部门的优势,努力挖掘大中专院校的退休人员,建立老年大学的人才库,从中选择专业能力强、教学方法好的同志,担任老年大学的教师。从而提升师资力量,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管理上的问题。

老年大学的发展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努力,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当下的老年人辛辛苦苦一辈子,仿佛只有晚年才是活给自己的时间。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目标,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体会到幸福的滋味。

参考文献

[1]罗红益.基层老年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8

[2]李娜.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EB/OL].[2021-04-10].https://www.sohu.com/a/305344132_664166.

作者:谯炜龙

第2篇:对于小学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6—12岁的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不是兴趣班、特长班,也不是占坑班、学区房,更不是各种为升入名校而作的准备!也许不是学习,也不是名校,而是那些包容他成长的环境、爱心等因素。

1、有一个可以被接纳的环境

从心理需求角度来说,安全感的满足与归属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

有一个被接纳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欢迎的,被接纳的、被认可的,这样就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有归属感。

而这个环境中,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环境的接纳,其次,才是外界集体的接纳。

2、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

为什么是非学校群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学校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

而非学校群体的评价标准和学校是有区别的,假设一个孩子的成绩并不出色,但他的团队合作能力非常强,那孩子在这个群体里会得到认可。

而拥有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也可以避免让孩子在单一评价环境里长大,孩子需要知道,自己闪光的地方和与众不同的特点。

3、有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

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孩子的秘密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很清楚父母的期待值,因而很多话不愿意说给父母听。

所以就需要有一个让孩子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说说他们的心里话,尤其是爸爸妈妈认为不好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完成独立思考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

这样的环境可能不是家庭的环境,因为孩子们很在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

4、有自己的精神导师

孩子在6-12岁的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是10岁以后,他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引领者。

能够陪伴孩子长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讨未来,探询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该如何做?能够给到孩子建议或提示。

这个导师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庭里的一个成员,也可以是专业人士。

5、有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给到回应,也可以经常问孩子“为什么”,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他做某一种决定的原因,甚至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6、有不断探索自己的经历

我们这一生都在探寻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喜欢什么?

我们会看到,幸福感强的人,不会去追求内心不渴望、但别人却强加于自己的东西。

现在社会中大部分人想要的,通常是这个社会想要我们去要的,而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让自己很迷茫,特别是青春期之后的孩子,会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迷失,而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那对于父母来说,要怎么做呢?最好的一个方式是问为什么,通过不断的提问与思考,去满足孩子不断探索自己的需求。

人最大的幸福,来自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

7、有完成阅读“厚”书的经历

关于“阅读”,孩子从小积累,到了

五、六年级,特别是六年级以上的的时候,他们需要有这样一种阅读经历,自己要完成对一本“厚”书的阅读。

一是标志着他的阅读能力已经达到可以整整阅读完一本大部头的书;

二是标志着他的大脑体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更好的有效的学习,即可以静下来学习;

三是他可以把阅读变成一个长时间的工作了。

因此,让孩子有长周期的阅读经历,对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

8、有制定目标、计划并实现的经历

从孩子9岁左右开始,孩子们需要有这个经历,自己制定目标或计划,并且去实现它。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制定目标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他们会去制定各种方法,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快乐。

而完成目标计划的过程,也可以让父母观察到孩子的状态:他是否了解自己,从而能更有效的帮助他的成长。

9、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人需要与自然界有着最亲密的关系,然而现在的生活对人们与自然接触的束缚却更多了。

对于人这种生物来讲,接触大自然是特别重要的,这种亲密接触带给孩子的一是感知,感知大自然的生长与变换。二是责任,包括对动物和植物的责任。

孩子需要知道,人类,是需要对大自然负责任的。

10、有一项喜欢、坚持的体育项目

体育和艺术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是人情绪的发泄方式之一。体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学习类话题,会增进亲子沟通,因此可以说,体育就是快乐的源泉,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件事包含了两层含义:

首先,孩子需要有喜欢看的体育项目,不一定他能做

世界上有一项东西,让你不花钱又心情特别愉悦的,就是体育。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锦标赛,甚至其他各项赛事……在观看比赛的时候,都会让你热血沸腾,体会到精神上的愉悦,对生活更加有期盼。但是这样的一些喜欢,都是从小的时候就培养的,这个是要从家庭里爸爸妈妈要去做的。

其次,孩子需要有一项坚持的体育项目

坚持,是最能体现体育精神的。而一种坚持下来的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社交,体育可以让你交到非常多的兴趣相同的朋友,大家可以在一起玩耍,也会因此扩展孩子的社交面。

希望家长让孩子拥有喜欢或坚持的体育项目,应该是在孩子6-12岁时就去挖掘的。

11、有定期参与的活动

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帮助每个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

对于孩子来说,每年定期参与一些的活动,就会变成每个家庭的文化,例如旅行、活动、比赛……这对于家庭来说特别重要。

为什么在小学阶段这么重要?因为孩子过完小学的6年就到了青春期,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小的时候和他们有一些非学习的话题、非学习类的定期参与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很好的度过在青春期期间和父母们胶着状态。

因此,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成为家庭的文化,孩子也会知道生活中不仅仅有学习。

12、有自己的收藏

不管是收藏火柴皮、邮票、游戏卡、商标、芭比娃娃……收藏,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爱好,建构自己的世界。

有自己的收藏,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我喜欢什么,在不断收集的过程中,也会建立孩子的目标感;

当把自己的收藏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也会让孩子有成就感;

收藏还可以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创造新鲜的话题,这些是孩子在6-12岁时需要有的,教给孩子、渗透给孩子该如何生活。

13、有动手制作的经历

孩子动手制作一个东西,锻炼的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完成一个自己的作品,能够独立参与这样一个过程,这对于他成就感的满足是非常有价值的。

14、有接触社会的经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人,他们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他们要在社会中认识自己,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会有自己的总结自己的感受。

中国孩子只有一个身份,学生。孩子应该是社会人,然而我们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了。当他们真正踏入社会的时候会紧张,会不知道怎么办。

孩子们需要真正体验向陌生人求助、问路、自己做预算、自己学习乘坐当地的公共交通,当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15、有失败的经历

通过某些事件,让孩子面对失败,或者说让孩子有失败的感受,这样会让孩子对自我认知有反思。

有很多父母比孩子更接受不了失败,有时孩子面对失败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但父母非常在意,经常最后逃掉的都是爸爸妈妈,这样的一种逃避,是孩子成长最大的障碍。

16、有拒绝或被拒绝的经历

发现,父母特别害怕拒绝孩子,父母们会觉得:我怎么能拒绝他呢?我要让他自由的成长,拒绝他,孩子会不会觉得我不爱他?

当孩子没有被拒绝的经历,他的人生是非常脆弱的。其实,是父母接受不了对孩子说“不”,当说“不”的时候,父母是非常难受的,所以他拒绝对孩子说“拒绝”。

如果12岁以前,都没有过被拒绝,当他以后逐渐离家庭的保护越来越远,他面对被拒绝时怎么办?

另外,孩子也需要有体会说“不”的经历,如果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机会说“不”,他也没有尊重自己的权利,有机会说不,勇敢的表达出来,说不的过程,逐渐体现自己价值的过程。

北大心航线的课程是关于提升孩子哪方面的呢?

主要课程针对两方面:心智和学能。心智课程提升孩子自信心、勇气,让孩子学会关爱、感恩,学会自我认识、自律。学能课程主要培养孩子专注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学习习惯等,举办冬令营活动已经十三年了,经验比较丰富,课程体系比较成熟,适合现在的教育。

第3篇:中学生作文:幸福是什么

中学生作文: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呢?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栋豪华的房子?一种优越的生活?看了《开学第一课》,我顿时明白了幸福的真谛。

“最美女孩”孟佩杰,五岁时被收养,八岁时养母瘫痪在床,养父也离家出走。从此,生活的担子落在了小佩杰的肩上,她十二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养母,任劳任怨,不离不弃。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2009年,她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了,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八岁,正是享受小公主待遇的时候,被父母捧在手心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娇气,任性,家务事基本都不做,更何况是承担生活的重任。就是这样,我们也处处和父母对着干,从来不懂得感恩。而这个时候,佩杰姐姐却要为养母做饭,洗漱,换洗尿布,擦身,买菜·······相比较,我们是不是太自愧不如了呢?的确是身在福在不知福。也许幸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有时候,只是一个家,就能感到那么地温暖,那么地幸福。

盲童“钢琴家”刘浩,自幼失明,却凭着对音乐,对钢琴的热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艰难的道路。母亲为他请了40多位老师,却没有一位愿意教他。有一次,他在琴行里练钢琴,妈妈拉他离开时,他忍不住嚎啕大哭。可是小刘浩依然很乐观,他说:幸福就在身边,前途是光明的。他没有因为先天的缺陷而放弃钢琴,而是勇敢地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跟命运决战到底。就这样,他的坚持感动了社会,终于有了钢琴老师专门培训他。小刘浩,我们相信你,你一定长大是一个郎朗那样的世界级钢琴家,在那之后,相信所有拒收他的老师都会后悔,你会向全世界证明,“我只是眼睛看不见,其他的和别人都一样”!也许,你的幸福,就是坚持和努力吧。

对于乡村女孩谭思傲来说,幸福就是王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学习、娱乐的时光;对于战争时代的孩子们来说,幸福就是有一个安定的家,能和亲人在一起;对于最美妈妈来说,幸福就是自己那一瞬间就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对于我来说呢,幸福又是什么呢?

幸福其实很简单,只是人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总是不珍惜眼前的事物,才会忽略了这些小幸福。让我们对生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寻找身边点点滴滴的幸福。

第4篇:小学生演讲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尊敬的老师:你们好!我是中心小学四年级四班的孟森,我演讲的题目是《幸福是什么》。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每当唱起这首歌时,我都会慢慢的沉醉在里面,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开学不久,我参加了《建设幸福中国》的读书活动后,我对祖国母亲的自豪感更加强烈了,是啊,祖国已经强大,我们的生活也红火幸福起来起来!

那么,幸福是什么呢?老师说,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病人说,幸福就是身体健康;农民说,幸福就是五谷丰登;警察说,幸福就是天下无贼;商人说,幸福就是生意兴隆;同学们说,幸福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人们理解不同,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同,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其实幸福很简单,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里,靠自己去创造的,只有你幸福了,国家才可以幸福。

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件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让我真切感受到了:

——幸福是学生上学环境得到改善

——幸福是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幸福是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

——幸福是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幸福是小区里安装了健身器材……

人民是“幸福中国”的主人,建设“幸福中国”,就是要让“幸福中国”的主人—“老百姓”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这是国家的幸福、人民的幸福,也是每一个人的幸福。

建设幸福中国不是一句空话,人人都需要从我做起,那么,作为一个小学生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从自己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建设“幸福中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我们每一个小学生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深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感恩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感激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更要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她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给了我幸福美满的生活!

其次,要从小树立集体意识,关心同学,热爱集体,多为班级做贡献,多为学校做贡献,积极参加各种“献爱心”活动,为贫困山区

的孩子捐赠自己的课外书,为灾区人民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和生活用品,为残疾儿童、孤寡老人献上真诚的问候......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都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善于思考,打好知识的根基,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能力建设幸福中国。

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幸福是什么》一篇童话,课文中的三个青年通过艰苦的探索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才能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让我们牢记这句话,为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拼搏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老师。

第5篇:幸福是什么小学生读后感

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在追求它。然而,什么是幸福,人们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来说吧,过去,我以为过春节才是幸福,既能得到压岁钱,又能穿上新衣服;既能吃上好东西,又能逛五彩缤纷的灯会。总之,仿佛吃好穿好就是幸福。其实,我也觉得这似乎太孩子气了,但对于幸福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总感到有些迷惘。读了《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后,受到了启发,找到了答案。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三个牧童通过共同的劳动,砌了一口井,智慧姑娘代表森林的花草树木和动物们来感谢他们,祝他们幸福。牧童问:什么是幸福?智慧姑娘要他们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后再到这里相见。十年过去了,三个牧童果然在小井旁边相见了,他们各自谈了自己的幸福观。当医生的、干杂活的和留在村子里种地的,他们都感到幸福。智慧姑娘听了后说: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

掩卷沉思,智慧姑娘一语道出了幸福的真谛,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雾,不禁为过去的幼稚无知而羞愧。吃好、穿好就是幸福,不见得。凡事要看具体情况。电影《红楼梦》里锦衣玉食的贾宝玉幸福吗?他最终自己都觉得那种幸福难熬,撒手出家了。没有好的吃,没有好的穿,日子过得艰苦就不幸福?也不见得。方志敏烈士为了革命,一生过的是清贫艰苦的生活,可是,在他的《可爱的中国》的遗书里不是讲了他的一生是乐观、幸福的吗?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呢?反复思索,我悟出一个道理:人生观决定个人的幸福观。怎样看待幸福,关键是我们做一个怎样的人,一生该怎样度过才有价值。你看,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一辈子只是为自己吃好穿好,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那样的人认为的幸福不用说是低级的,他的一生也是无价值的。也有另外的一种人,他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让我们选择,应选后者。我们是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的一生应该很好地尽一个共产主义者应尽的义务,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幸福,我们从人们的幸福中感到幸福。即使生活艰苦,虽苦犹乐,幸福无比,你看,那些守卫祖国边陲的战士们,他们远离家乡,吃的是压缩饼干,喝的是苦涩的地下水,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猫耳洞,生活是艰苦的,但他们崇高的理想是战死沙场我心愿,祖国人民要安全,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他们无私奉献,换来的是国家昌盛,人民幸福。革命导师马克思说得好,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

智慧姑娘,我感谢你!你使我变得成熟多了,你使我不仅认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而且,使我懂得今后我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该怎样做人!我立志从小树立革命的幸福观,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我的一生一定会沐浴在幸福的雨露和阳光之中。

第6篇:哈佛大学《幸福是什么》公开课演讲词

《幸福是什么?》演讲词

是什么使我们保持健康和快乐的?在我们生命进程中,要是现在打算对未来最好的自己进行投资,你会把你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哪里呢?

最近有一份对“千禧一代”的调查,询问他们最重要的生活目标是什么?超过80%的认为:对他们来说一个重要的生活目标是变得富有。而且在那些同样年轻的成年人中,另外有50%的人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生目标,是变得有名。我们始终如一地被告知要去工作,更加努力来获得更多成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我们需要这样去做,为了过上好的生活。

从整个生活图景来看,人们做了哪些选择?那些选择对他们起了什么作用?这些内容几乎是不可能了解得到的。我们对人类生活的了解大多数是通过询问大家对过去的记忆。但我们会遗忘很多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有时候记忆还是完全富有创造性的。所以,这种询问和回忆方法是十分不可靠的。

要是我们可以对人们做一下研究,从他们青年一直到老年,来看一下什么是使人们保持快乐和健康的?我们就可以观察人的整个生活,看当随着时间的流逝,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会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我们这样做了。

哈佛大学对成人发展的研究,可能是所做过的对成人生活研究中时间跨度最长的一个。75年间我们跟踪了724位男性的生活,年复一年地询问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健康状况,当然是在对他们的生活发展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询问的。像这样的研究是非常罕见的。这类研究几乎都在10年内会失败,因为许多人退出研究,或者研究经费用完了,或者研究者分散了精力,或者他们去世了,但又无人继承衣钵。然而幸运的来临,以及几代研究者持之以恒的精神,使我们这项研究得以延续。我们最初的724名男性中大约有60位仍然还活着,仍然在参与研究,他们大多已经九十多岁了。现在,我们开始研究他们的2000多名的孩子们。我是这项研究的第四任主管。

自从1938年以来,我们追踪调查了两组男性的生活。第一组研究开始时,被试者是哈佛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都完成了学业,然后大多数人离开了大学服役于战争。我们所跟踪的第二组被试是一群来自波士顿贫民区的男孩。他们被选中做研究,主要是因为他们来自于一些最有问题的和最贫困的家庭。在20世纪30年代的波士顿,大多数人住在出租屋,许多房屋没有冷热水供应。当他们参与研究时,所有这些青少年都接受了访谈和健康检查。我们去了他们家,对他们的父母也做了采访。然后这些青少年长大成人了,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成为了工厂的工人、律师、砖匠和医生等,还有一位成为了美国总统。一些人酗酒成瘾,一些人得了精神分裂症,一些人从社会的底层一路走向了最高层,而一些人是在相反的方向上发展。

这项研究的创始人,在他们最疯狂的梦想中也不会想象到75年后的今天我会站在这里,来告诉你们这项研究仍然持续进行着。每两年,我们打电话给我们的被试者,询问是否可以发送给他们另一份关于他们生活的调查问卷。许多波士顿市中心的被试者问我们,“为什么你们坚持要研究我?我的生活并不那么有趣。”哈佛大学的被试者没有问这类问题。

为了可以最清晰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我们不仅仅是发送给他们调查问卷,我们还在他们的起居室采访他们,从他们的医生那里得到健康记录,对他们进行抽血化验,做脑部扫描,与他们的孩子交谈,在他们与妻子谈论内心最深的关注点时我们进行了录像。在大约10多年之前,我们询问他们的妻子,是否愿意加入我们成为研究中的一员,许多人回答说:“你知道吗?终于轮到我了。”

我们了解到什么呢?从这些成千上万的关于被试者生活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呢?我们所学习到的不是关于财富、名誉或工作是否努力,从75年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最清楚的了解到的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我们更快乐和健康。

关于人际关系我们学习到三大课题:

第一是社会联系真的会对我们有益,而且孤独是有害的。 结论是与家庭、朋友、团体有更多社会联系的人会更开心、身体更健康、寿命也更长,这是相较于那些有较少社会联系的人群。孤独感是有毒的。人们与想联系的人越是隔离,就会越不开心。他们的健康状况在中年早期就会走下坡路,很快脑功能会减退,而且会比那些不孤独的人寿命更短。令人悲伤的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里,5位美国人中就有多于1位的人认为他们是孤独的。而且我们知道在人群中的你可能也会孤独,在婚姻中会孤独。 因此我们所学的第二大课题是:孤独不关乎你交友的数量,也不关乎你是否在恋爱或婚姻中,结论是生活在冲突中确实对我们健康有害。有严重冲突的婚姻(比如没有足够爱的婚姻),会对我们的健康非常有害,可能比离婚更糟糕。生活在优质的、温暖的人际关系中是具有保护作用的。

有一次,我们追踪调查了被试者直到他们80多岁,我们想回顾一下他们的中年生活,来看一下我们是否能预测哪些人将成为一名健康快乐的80几岁的老人,而哪些人却不能。当我们收集了所有关于他们的资料,在他们50岁时,不是他们的胆固醇指数,预示了他们会如何变老,而是他们对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50岁时最满意他们人际关系的人们,在80岁时会是最健康的。而且健康、亲密的人际关系似乎可以为我们缓冲掉一些由于变老而带来的“明枪暗箭”。我们调查中最幸福相伴的男性和女性在他们80多岁时表示,在他们身体上有更多疼痛的时日里,他们的心态仍保持同样开心。然而那些处于不开心人际关系里的人们,当他们表示有更多身体上的疼痛时,这种疼痛被不良情绪加重了。

我们学习到的关于人际关系和健康的第三大课题是好的人际关系不只是保护我们的身体,还保护我们的大脑。结论是当你80多岁时与另一人保持在一个安全的人际关系中是具有保护作用的,当有需求时人们可以在人际关系中真实感觉到可以依赖另一个人,这些人的记忆会保持更清晰和长久。有一些人在人际关系中真切感受到不能依赖另一个人,那些人的记忆会较早衰退。然而那些好的人际关系,不需要始终平稳不变。我们调查中有些80多岁的老年伴侣会相互斗嘴,日复一日。然而只要他们感觉到是可以真正依赖另一个人的,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那些争论对他们的记忆不会造成伤害。所以一条讯息是:好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对我们健康和幸福是有益的。这条至理名言如山峦般古老,为什么这很难做到而且很容易被遗忘呢?因为我们是人类,我们真正喜欢的是一种快速修复,一些我们得到后可以使生活变好和一直维持下去的东西。人际关系是凌乱而复杂的,是处理家人和朋友关系的繁重工作,它并不性感迷人,它也是终极一生的课题,永无休止。在我们75年的研究中退休时最幸福的人,是那些积极帮助新员工来接替老员工的人,就如最近那个调查中的“千禧一代”。我们被试中的许多人,当他们年轻时真的相信名誉财富和高成就是他们过上好生活需要追求的。然而在这75年间,我们反复的研究表明:过得最好的人是那些依赖于家庭、朋友、团体之间人际关系的那些人。

那么你是怎样的呢?比如说在你25岁、40岁或60岁时,究竟是怎样依赖于人际关系的呢?事实上,可能无极限。可能简单得就像用面对面的时间来代替看视频的时间,或者一起做些新鲜的事情来激活一段生锈的关系,长距离散步或者夜间约会,或与数年未说过话的亲属取得联系。因为那些再平常不过的家庭战争会对心怀怨恨的人带来很大的伤害。

我想用马克吐温的话来结束演讲,一个世纪以前,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写下了这个:“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去争吵、道歉、伤心、斤斤计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一切稍纵即逝。” 好的人际关系为你创造好的生活。谢谢!

第7篇:对于前任什么是最好的后来杂文随笔

这两天,在网络上,关于电影《后来的我们》的话题,可谓铺天盖地。大家为什么对它如此感兴趣呢?一是因为这是刘若英的导演处女作;二是因为喜欢《后来》这首歌所衍生而来的故事;三是因为内心里对爱情都有一种美好的憧憬吧。

后来,他们终于学会如何去爱了吗?抵抗不了巨大的好奇心,我也去看了。说实话,我感觉这部电影拍得很一般,故事老旧,情节牵强,没有亮点也没有泪点,只能打个及格分。

而且,现在有更多的人在关注,谁才是“退票门”的幕后操盘手?说实话,我对此不敢多言,于是,还是来跟大家谈谈这个电影本身。

刘若英曾说:“我想拍一个给所有人看的电影,片中的主角就是他们自己。”的确,《后来的我们》正是一部关于我们每个人,关于青春,关于前任,关于爱情的电影,她试图引导我们去理解爱情,正视爱情,更试图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正确的爱情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爱情往往都像见清和小晓一样:我爱时,你不在意;你爱时,我已离开;相守时,厌弃;分离后,想念;拥有时,无感;失去后,后悔。

你不在我心里时,却总是在我身旁;你走出我视线时,却偏偏跑进了我心里。

本该深爱的,早早便选择了分开;本该珍惜的,草草就选择了放弃。然而,看过了所有的风景,才知道你是最好的。路过了好多的人,才知道你是最适合自己的……

其实,这些对爱情的困惑,都源自我们对于爱情认识上的误区,而最大的爱情误区是什么呢?没有得到的总是最美最好的。分开了,走散了的,都是那么的光鲜亮丽,难能可贵,于是后悔、纠结、痛苦。可是,果真如此吗?

虽然,我并不怎么看好这部电影,但对于陈奕迅倾情演绎的电影主题曲还是很喜欢,一如既往的委婉、深情、走心。

在这首《我们》中有一句歌词:没有句点,已经很完美了,何必误会故事,没说完?是呵,什么是爱情故事最好的结局?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一种,挥挥手,为旧爱送上祝福也是一种。

不是有人常说吗?故事的开头总是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花开两朵,天各一方。对于前任,放手祝福也算是一种很好的结局吧。

单位有一同事,婚姻不顺,某日偶遇初恋情人,发现她比以前更优秀更漂亮了,于是心潮澎湃,千方百计地想接近她再续前缘。直到有一天,在电影院里,他目睹她甜蜜地偎依在老公怀里,他才醒悟:时过境迁,能看见你过得幸福就够了。

还有一位认识的朋友,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他在买房时,碰到的售楼小姐竟然是前女友。如今的她,离了婚带着孩子独自生活。也许是出于同情吧,从此,他和她在微信上频频互动。时间一长,被老婆发现了,吵着要跟他离婚,他此刻才明白:多年以后,即使你过得不幸,我也只能为你送上祝福。

对于前任,什么是最好的后来?

珍重过去,珍惜现在,珍视家庭,就是最好的后来;放下纠结,把握拥有,眺望明天,就是最好的后来。

与其后悔,不如放下;与其纠结,不如释然;与其忧伤,不如微笑;与其深陷过去,不如无惧未来。向来,愚笨的人,才纠缠不休;睿智的人,会释然一笑。

因此,不管你现在幸福与否,不管TA如今幸福与否,都把今天的重逢当成全新的起点吧。不要做不能企及的梦,不要碰不能紧握的手,不要在不能重来的过往里遗憾、彷徨。丢掉无谓的感伤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忘记该忘的,抓住该抓的,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否则,你的一生都将与幸福无缘!

什么是最好的后来?刘若英给的颇无趣,自己给的才精彩!

上一篇:生活小窍门的作文下一篇:消防工程竣工验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