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活动实施方案

2022-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秀的方案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安排,包括实施细节、步骤等,也许你已经写过不少方案,但你真的懂得方案撰写的精髓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健康促进活动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健康促进活动实施方案

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摘 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并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途径。近几年来,我校在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摸索出了“自主—社团”的活动思路。经过实践操作,课外体育活动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健康;体育习惯

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我们通常把这个任务交给体育课堂教学去完成,从而忽视了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体育课能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但却不是实现这目标的唯一途径。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能否顺利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培养终身体育尤为重要。

一、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但是作为学校体育内容之一的课外体育活动却没有被广大体育教师重视。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学生的健康(身体、心理、社会),但是我们通常把这个任务交给体育课堂教学去完成,而忽视了课外体育活动在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潜力。

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又是怎么对待课外体育活动的呢?我们对学生的参与率进行了调查(本调查以我校2010级学生为对象,随机对600位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结果如下:

从上表不难看出,高一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出勤率最高,其次是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参加课外活动的出勤率最低。其原因可能是:高一年级学生刚进入高中,对新的体育学习环境、内容、手段和要求等处于好奇状态,如对完成体育选修课程学分没有把握,担心体育不能“达标”,所以参与积极性较高;高二年级学生相对于处稳定阶段;高三年级学生则由于结束了两年的系统体育教学,无任何压力,再加上高考的压力,故参加体育活动受到时间限制,出勤率最低。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体育特长、健全学生的个性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如何理解和认识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探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校在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摸索出了“自主—社团”的活动思路。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分散活动,也可以参加体育社团,在社团教师和骨干人员的指导下活动,从而使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人人会活动,学生参加自主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构想:“自主+社团”的活动模式

“自主—社团”的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是在构建体育与健康大课程模式下提出的,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将是一部分兴趣爱好相同的人组成兴趣小组、社团等,使学生能够从事自主、独立的体育活动。

该模式的特点是:活動中将个体活动、小组活动、群体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人人会活动,大家都积极地参加自主锻炼。该模式强调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条件下,提高其运用体育知识的能力,它增强了学生在练习中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学习、生存、创新及合作的能力。

1.自主—兴趣活动

兴趣是开展“自主—社团”课外体育活动的前提。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生活环境以及个性特征不同,学生会产生不同的体育爱好。教师首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自愿为前提,教师再辅以宣传教育,让学生自愿组合成若干兴趣小组。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以下是我校课外体育活动轮流表:

高一、高二年级每周各有一次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其中第一次为兴趣活动,学生在校学生处的安排下统一集队热身和准备活动,点名完毕后,学生既可根据兴趣进行分散锻炼,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修项目的练习或根据自身爱好进行兴趣活动。学校团委和学生会体育部也将趣味比赛和校园吉尼斯穿插其中,如拔河比赛、投篮、垫排球等活动,摒弃了以往以年级、班级为单位,按照学校的统一计划指定项目、指定场地、指定器材进行活动的模式,既有集中又有分散,学生也明显既肯出工又肯出力。

2.自愿—社团活动

自愿—社团活动就是让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以社团的形式开展体育活动,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打破班级界线甚至年级界线,进行选项活动,由各体育社团负责组织、管理。

各体育社团均安排指导教师和社团骨干,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骨干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学生进入社团就像进入大型“体育活动超市”,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爱的活动内容及项目。在体育社团里,学生可以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其目的是让学生爱玩、会玩,在玩耍中体验快乐、发现方法、明白道理。

我校高一、高二年级每周安排一次体育社团活动(2012学年新增高一体育选修课程2节),每个学生均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参加某一体育社团,在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骨干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目前,我校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围棋和中国象棋等社团,各社团在体育骨干和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展开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增强。

3.展示交流

有社团活动就应该有体验,就会有收获,这一环节主要就是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展示自己。社团内、各社团之间以及兄弟学校之间都可以交流,社团指导教师的参与主要是组织和引导,不仅要让学生有成就感,还要鼓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我校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一直以来,学校非常注重发挥体育社团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完善社团机构设置,加强对社团的指导、管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校体育社团一直保持多姿多彩、青春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各社团内部定期举办小型比赛,同时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兄弟学校社团展开交流。

三、体验与思考

事实证明,“自主+社团”的课外体育活动在我校是成功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根据2012年6月对我校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和动力被重新激发了出来,主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明显增多,“无所事事”的学生不见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2012年,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名列萧山区高中组头名、杭州市前茅。我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我们得到体验的同时,也展开了思考。

1.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应符合新课程理念

学校在安排与确定竞赛的内容与形式时,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与身心特点。我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在统一准备活动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興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我校团委、学生会以及个体育社团也会组织一些竞赛或学校体育吉尼斯等活动。

另外,学校还设立体育活动月,在整个体育活动月中,学校还开展了由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的高一年级篮球赛和高二年级足球赛,召开学校田径运动会等,尽可能满足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

2.学生活动与教师参与相结合

教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执行者,也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所以,我校提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如教工排球赛、学校运动会教工4×100米接力、30米迎面抱球接力比赛等,教师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思想和具体活动上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3.教师要加强技能指导,让学生的体育兴趣成为体育习惯

对自己从事体育活动能力的自信是形成体育习惯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从事体育活动能力的自信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自觉地参加课外活动。如果一个学生自认为具有从事打篮球的能力,他就会积极地参加篮球运动。而多次参加篮球运动的锻炼实践,则有助于其体育习惯的形成。体育教师应当创造条件,组织各类学生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进而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形成。

总之,体育活动是保障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合理安排学校的体育活动将为学生体育特长的发挥和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必须积极认真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外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抗挫折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国祥,赵东升,张玉平.中小学实行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之我见[J].中国学校体育,2001,(02).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陈方根

第2篇:开展特色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 背景下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校园内强化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特色阳光体育活动,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探讨了校园内特色阳光体育活动开展这一话题,旨在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阳光体育 特色活动 体质健康

一、校园内开展特色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与途径

1.快乐大课间。课间操是当前校园内看展最为普及的体育活动形式,各级校园在课间操组织与内容安排上相对科学合理。特色阳光体育活动背景下的课间操,可选择设置的内容较多,除了传统的广播体操、跑操等内容,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安排了大量具有时代特征与当地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内容,如搏击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活动。另外,除了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快乐大课间当中,教师可适当给予学生自主空间,让学生自由安排活动时间,进行足球、篮球、踢毽子等体育游戏,让学生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沐浴在阳光下,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乐观心态,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2.特色体育竞赛。体育竞赛对于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素质的综合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参加体育竞赛的过程中,对于胜利的渴求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活动之中,竞赛过程中出现了成功或者挫折同样是对学生心理的历练。学校要结合自身体育设施条件,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育运动能力,科学合理安排竞赛活动,如进行班级篮球赛、班级接力跑、校园舞蹈大赛等内容。在活动中注意学生安全的保护,打消学生和家长对于参加竞技活动的安全担忧,在校园内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家长乐于支持”的良好体育活动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竞技意识,让学生在特色体育竞赛中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3.协同合作趣味运动会。在以往的校园活动中,运动会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在项目安排上往往都是短跑长跑、跳高跳远等竞技体育项目。这些运动会在形式上相对陈旧,学生在运动会期间不能获得新鲜感,体育活动兴趣大打折扣。因此,在特色阳光体育活动背景下的运动会,可设置更多的趣味性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竞技活动的乐趣,促进竞技体育与娱乐体育在校园内的推广与发展。

4.开展体育文化周。体育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在校园内宣扬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体育活动态度,树立“人人要运动,人人爱运动”的思想,对于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校园内开展特色阳光体育活动中,学习可设置体育文化周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发展与体育文化,让学生在体育文化氛围内发现自身的运动兴趣点,让学生乐于通过锻炼提高自身体育技能,同时理解认知当代体育精神,意识到体育活动对于自身生活学习的积极作用,体育文化周促进其他特色阳光体育活动的进行。

二、提高校园特色阳光体育活动水平的策略与方法

1.丰富体育活动形式。丰富体育活动形式是提升特色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方法,对于既定的体育活动安排学校可按学年、按月在不同阶段选取不同的内容,改变以往相对刻板的体育活动形式,使学生始终保持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参与情绪高涨。除各级学校普遍开展进行的活动形式,学校还可以确定本校特色项目,围绕特色中心更深层次的拓展体育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如设立足球为特色的学校,除安排足球技能学习、足球比赛等内容,可积极拓展训练指导、足球裁判知识学习等内容,丰富体育活动内核,使学生在参加特色阳光体育活动过程中更有收获。

2.增加器材场地建设投入。一方面,学校应深入发掘自身资源,分析研究现有体育器材与场地的利用价值,在特色阳光体育活动内容设置时,尽量发挥本校体育资源,让原有体育设施为新的体育活动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学校与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应提高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在校园体育建设中给予资金支持,选择更适宜当今时代特征的体育器材,保证学生在特色体育活动中紧跟时代步伐,让特色阳光体育活动深入学生内心,满足学生兴趣与爱好需求,保证体育活动的持续开展进行。

3.充分发掘师生资源。作为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人士,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特色阳光体育活动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学生作直接参与者,其参与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影响着特色阳光体育活动的进行。加大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指导,重视和完善师生互动和技术指导体系,为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完整的人格,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提高体育活动宣传力度。学校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宣传工作,对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学校的报栏、广播、运动会、课外活动等宣传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益处,对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爱好兴趣,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还可以通过开设健身、健康卫生知识、运动项目等方面的宣讲知识,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三、结语

总之,体育活动承载着塑造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建设的双重责任,学生在体育活动之中能够获得必要的体育锻炼技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阳光体育与大课间活动,要让全体师生牢固树立现代健康理念,加强全民健身意识和终身锻炼的意识,大力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邹美琴.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特色课间操的创编与实证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2]徐燕玲,杨战.小学开展“特色阳光体育”的途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2,(02):10-11.

[3]朱雪山.让阳光体育充满校园 让特色体育彰显魅力[J].运动,2014,(21):51.

[4]罗少功.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3.

作者:朱亮典

第3篇:浅议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摘要:体育是一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有效的调适方法,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表现在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宣泄、增进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治疗效应、培养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为此,通过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构建有效的体育课程模式,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管理,注重体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强化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将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关键词:体育体育活动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人的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是人的整体健康状态的必要组成部分。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渊博的知识和健壮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无论是从全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角度看,还是从个人成长发展、活动效率提高以及生活品质改善角度来看,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严肃的工作。然而,许多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求高校必须从各个环节增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形成合力,逐步扭转上述不利局面。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及效果,是其他任何方法和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为此,本文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体育这个角度来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就明确地提出了健康的含义,“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由此可见。人体的健康不仅是指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而且还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对于心理健康,英国心理学家英格里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而麦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可见,心理健康包含着人的正常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适当行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个性。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确定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未有权威的结论。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尽相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可大致归纳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对现实的正确认识;第二,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第三,自我调控能力;第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第五,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第六,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根据上述标准,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征、特定社会角色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正常的智力发展水平。一般来说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对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意味着在智力上处于正常或超常状态,使自身智力能充分发挥出来;第二,积极乐观的情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心胸开阔,豁然大度,热爱生活,乐于进取;第三,健全的意志。学习生活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勇于开拓进取,在意志行动中有主见、有恒心,专心致志;第四,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友,善于与人相处,能正确处理互助和竞争的关系,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有较强的同情心和道德责任感;第五,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自身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了解和评价自己;第六,适度的行为反应。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个性,对不同情景能做出适度的行为反应。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各高校逐年的扩招,大学生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择业、交友、经济等方面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导致了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大学生在生理上的发育已基本趋于成熟,但许多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完善却存在滞后现象,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问题或者较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市16所大学的学生10年辍学原因进行了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为传染病,而1982年以后则为精神障碍,同时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1998年对全国10所高校的调查显示,有心理障碍的人高达26.99%,与1989年国家教委对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为20%这一数据相比又呈上升趋势;2001年,国家教育部对全国17.6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发现心理疾病患者高达20.23%。而另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市23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23.2%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此外,据国家教育部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高校都有数十人自杀;而广州一些高校近几年来也接连发生大学生自残自虐、跳楼自杀等事件。上述的一系列数字和事实,迫使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维护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是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在大学校园里面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体育锻炼来调整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方法。我国研究者在有关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方面进行了不少研究,给予了大量的关注。

二、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国内大量的研究都认为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而且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积极的。在媒体报道的自残自虐、跳楼自杀等事件的主人公中,很难发现体育院校学生的身影,也少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在国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显著松弛人的紧张神经,改善人们的自我感觉,消除失落和沮丧情绪,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今体育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和康复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使体育的“健心”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运动可以调节情绪。有助于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宣泄

心理疾病与人长期情绪低落、烦躁、压抑等有关,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的不良反应。大学生由于持续紧张学习,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精神衰弱,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的身心放松消除疲劳。研究发现,通过参与体

育活动与体育比赛,可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消除紧张心理,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从而维持人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所以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使他们长期压抑的情绪通过合理的宣泄方法发泄出来,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有研究人员发现,具有中等程度以上运动负荷的体育活动可以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或消除人的情绪障碍。

(二)增进与他人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Brawley研究指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更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著名学者麦亦尼也认为,游戏和运动具有启发创造性、消除紧张、保持友谊、使人乐观等心理保健价值。学校体育活动多以群体活动形式居多,是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最好手段之一,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交往心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校体育尤其是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社会课堂”,其内容和形式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获得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正确引导和教育,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活动当中,自身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同时,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三)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首先,在体育运动中,伴随着运动的激烈进行,个体要经历情绪的波动起伏,有胜利时的喜悦和兴奋,也有失败时的忧郁和着急,而且各种心态经常交错出现,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及时调整心态,用情感的动力去调节自己的能力,保持动作与情感的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其次,在体育运动中,人们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其中有来自内心的,如紧张、害怕、失落、犹疑等心理;也有来自外界的,如地理、气候环境和运动场景的复杂多变等。为实现目的,就必须承受来自内心和外界的各种压力,努力克服困难,消除障碍。再者,在体育运动中,要求参加者必须遵守同样的体育规则,只有相互协作才能使群体具有更有强大的竞争力。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这种公平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对以后进入社会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同样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研究发现,体育运动与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其意志品质较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要强,尤其在顽强性、自控能力、果断性、坚韧性和自信心等方面明显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

(四)有助于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所谓个性是指个人在其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通过实践锻炼和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和行为。可见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并非一成不变。机体运动与个性的关系极为密切,体育活动对人个性的塑造起着长久的、稳定的作用。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大学生的机体直接参与活动,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在一段时间里,在一个机体身上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同时,体育运动还是人的一种独立行为活动,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个性与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行为活动之中。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尽情地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体育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广泛的多边的社会交往机会,而个性作为社会交往的产物,在体育活动中也得到了调整和发挥。此外,在体育活动中大学生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通过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来完成体育活动目标与任务,有利于充分展示与发展他们的个性。

(五)具有心理治疗效应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已是不争的事实。1990年美国科克凯尔迪等人提出,体育运动已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1991年,彼特鲁茨多(Petruzzselloatal)等人进行的104项研究表明,20分钟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水平。1993年,马丁森(Martinsen)指出,有氧运动或不太强烈的运动,有助于轻度和中度的抑郁症降低。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认为,在业已发现的可以降低个体生活中心压力的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最为突出,即社会支持和身体锻炼。也有研究表明,无氧运动(如举重)同样具有减轻抑郁程度的作用。此外,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对自我、家庭、集体、社会的责任感,改善认知活动状况(如反应时间慢,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等)。

(六)培养现代人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体育活动以其特有的丰富内容和竞技抗争精神吸引着青年学生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与竞赛中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在很多集体比赛和活动中,由于对抗激烈、集体配合性强,在技术、体能、心理等能力上都需要大家同心协力、默契配合和相互理解才能成功。体育运动的各种游戏与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竞争的机会,并“煽”起他们竞争的欲望,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这些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七)培养大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开拓创新”是体育的文化特质,是体育竞争的真实含义。体育以其鼓励创新和不断创新为特征,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到创造之美和创新之美,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体育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反复体会努力拼搏、战胜对手,成为强者。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参加体育活动的所有学生,战胜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不仅超越对手,更超越自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纪录。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发挥,开拓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改进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心理正在走向成熟。面对紧张的学习、复杂的人际关系、未来工作与理想、个人问题、社会竞争等一系列重大实际问题,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体育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切实践行“健康第一”的思想

高校主管体育的校领导和体育部(教研室)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重要性。体育部(教研室)应和相关部门相互合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生体育的组织管理模式,组建学生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交流活动,如每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一些体育单项的联赛(排球联赛,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等)等等,使学生们从繁忙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从各种体育活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缓解学习的压力。

(二)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大学体育课程模式

体育课程模式是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典型的、相对稳定的、而又具有推广价值的特殊课程范式。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或选择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在构建或选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心理构建,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比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创造教学模式等均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讨论学生的心理发展。当然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或选择需要一个较长的积淀过程,必须通过体育课程改革来形成。目前我国高校比较典型的体育课程模式如北京大学的“完全开放式”课程模式、清华大学的“三自主”课程模式、深圳大学的俱乐部教学模式、福建师范大学的“主副项制”课程模式、江苏科技大学的“自主构建”课程模式、长春旅游学院的“定向拓展、成套组合”课程模式以及西安工业学院的“高水平运动队与体育课程建设互动发展”的课程模式等等,这些模式均是在各高校的文化生态中生成的,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改革所致。广东工业大学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至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和成果,但仍然具有很大的改进潜力,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提升该种课程模式的实效,使我校四万多学生受益于体育。

(三)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般的行政管理人员,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辅导员、班主任,均要以自己的言行承担相应的责任,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体育环境。学校需要不断加大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的投入,扩大人均运动场地面积,使更多的场地和设施对全体学生开放,让全体学生受益。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加强体育教学工作,开设体育选修课,成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安排课外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开展校际间的交流等,是创造良好校园体育环境的主要途径。

(四)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管理

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及时完善与素质教育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适应的大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同时应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加强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和研究,使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使学生“身心”并完。

(五)建设一支精干的体育教师队伍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加强学校体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管理,建立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教育、心理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心理咨询与辅导技巧的体育教师队伍。同时还要组织人力、物力,对学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专题研究,探讨出学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学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注重体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体育锻炼虽对心理健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不能完全代替心理咨询。当前高校均设置有心理咨询的专门机构,建议该机构与体育部之间加强关联,联合组织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计划,使心理咨询和体育锻炼相结合,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真正融合在一起。我们相信,将体育作为心理干预的重要手段,一定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特殊作用,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校体育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健心”功能,通过体育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造就出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龚建林 何秋华

第4篇:申报“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工作方案——“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方案

申报“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工作方案——“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方案

为保障“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推进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xx省“健康促进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方案》要求,更好发挥我院自身优势,大力倡导健康理念,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通过出台实施促进、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的政策或措施,开展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健康教育,改善就医环境,与社区建立互动式的密切联系,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措施,力争2017年年底通过健康促进医院验收。

三、组织机构及网络建设

1、成立创建“健康促进医院”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设在健康教育科,任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

2、建立院科二级健康教育管理网络。医院设立健康教育科,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立健康教育宣传员。

3、建立例会制度。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每年召开2次例会,总结医院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改进不足、交流经验。

4、设立“健康促进医院”专项经费。预算3万元/年,由财务科单独记账(不包括职工体检费用)。

四、主要政策及措施

医院健康教育纳入医院年度计划,实行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期检查,检查结果按医院有关考核制度处置。

1、医院制定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健康教育”管理网络职责到人;保证足够的年度“健康促进”工作经费。

2、严格执行《无烟医院》规定,落实院内控烟实施细则。

3、医院采取措施确保环境整洁、优美,为员工和患者提供舒适的工作和就医环境。

4、院内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健康教育宣传栏每二个月更换一次,利用电子屏、导医屏或电化设施等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

5、医院健康教育活动。对全院职工进行一次“健康促进医院”专题培训,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理论与发展,健康促进医院的原理及发展,健康促进医院的创建策略及方法等。对住院病人,医护人员开展院前、院中、院后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卫生知识宣传,住院病人及其家属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需达80%。病区开展新进住院患者的健康需求评估,为病人提供明确的有关患者所患疾病、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的基本信息,并根据不同病人类型的需要制定健康促进干预方案、健康干预实施,并建立健康干预档案。开展院外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12次。

6、个人健康技能。医院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有关健康教育的知识更新培训。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全院职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医院至少每年为医务人员举办一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医院政策纳入新职工岗前培训内容。

7、医院为职工卫生保健服务。按医院《职工体检制度》为全院职工进行体检,并对职工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进行总结。根据员工的年龄及职业暴露危害情况增加体检项目及次数。根据员工的健康状况,医院至少每年有计划地组织4次健康促进活动。

8、医院树立“以病人为根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思想,改善医院社会环境,积极动员或宣传贯彻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重要意义,创建一个互相关心、互相信任、和谐友好的环境;医院领导掌握健康促进理念,在日常和医院举办的健康促进活动中为员工树立榜样;推行与病人共担利益和风险的“互惠性”医患关系模式。

第5篇:“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方案

为保障“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推进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xx省“健康促进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方案》要求,更好发挥我院自身优势,大力倡导健康理念,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通过出台实施促进、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的政策或措施,开展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健康教育,改善就医环境,与社区建立互动式的密切联系,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措施,力争2017年年底通过健康促进医院验收。

三、组织机构及网络建设

1、成立创建“健康促进医院”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设在健康教育科,任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

2、建立院科二级健康教育管理网络。医院设立健康教育科,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立健康教育宣传员。

3、建立例会制度。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每年召开2次例会,总结医院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改进不足、交流经验。

4、设立“健康促进医院”专项经费。预算3万元/年,由财务科单独记账(不包括职工体检费用)。

四、主要政策及措施

医院健康教育纳入医院计划,实行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期检查,检查结果按医院有关考核制度处置。

1、医院制定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的长期规划和计划;“健康教育”管理网络职责到人;保证足够的“健康促进”工作经费。

2、严格执行《无烟医院》规定,落实院内控烟实施细则。

3、医院采取措施确保环境整洁、优美,为员工和患者提供舒适的工作和就医环境。

4、院内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健康教育宣传栏每二个月更换一次,利用电子屏、导医屏或电化设施等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

5、医院健康教育活动。对全院职工进行一次“健康促进医院”专题培训,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理论与发展,健康促进医院的原理及发展,健康促进医院的创建策略及方法等。对住院病人,医护人员开展院前、院中、院后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卫生知识宣传,住院病人及其家属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需达80%。病区开展新进住院患者的健康需求评估,为病人提供明确的有关患者所患疾病、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的基本信息,并根据不同病人类型的需要制定健康促进干预方案、健康干预实施,并建立健康干预档案。开展院外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12次。

6、个人健康技能。医院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有关健康教育的知识更新培训。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全院职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医院至少每年为医务人员举办一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医院政策纳入新职工岗前培训内容。

7、医院为职工卫生保健服务。按医院《职工体检制度》为全院职工进行体检,并对职工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进行总结。根据员工的年龄及职业暴露危害情况增加体检项目及次数。根据员工的健康状况,医院至少每年有计划地组织4次健康促进活动。

8、医院树立“以病人为根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思想,改善医院社会环境,积极动员或宣传贯彻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重要意义,创建一个互相关心、互相信任、和谐友好的环境;医院领导掌握健康促进理念,在日常和医院举办的健康促进活动中为员工树立榜样;推行与病人共担利益和风险的“互惠性”医患关系模式。

第6篇: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方案

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方案(2013-2016年)

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深化医改健康促进工作任务,切实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以下简称活动)。

一、活动目的

(一)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引导树立健康观念,养成健康行为,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二)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参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三)树立健康促进工作的意识,在全国形成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科学发展。

二、时间和主题

活动第一周期为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每年选择一个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主题,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健康促进和科普宣传活动。2013年活动主题为合理用药。

三、主要内容

(一)国家级。

1.印发活动方案。根据每年活动主题,向各省(区、市)印发工作方案,确保各地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围绕主题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宣传声势。 2.开发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和传播材料。针对公众存在的认识误区和问题,组织专家开发与主题相关的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制作健康宣讲标准化课件。依据核心信息开发海报、招贴画、公益广告、问答手册等系列传播材料,供各地、各机构开展相关活动使用。

3.举办启动会和示范性宣传教育活动。每年举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会,组织专家巡讲、手机短信干预等活动,为各地开展活动提供示范。

4.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在主要媒体播放专题节目、开辟专栏;组织媒体沟通会和培训会,提高媒体传播知识和宣传报道能力;通过组织评选“健康传播使者”等活动激励媒体记者。

5.监督指导。对各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总结各地有效做法和经验,在全国进行交流、推广。开展优秀单位、个人和作品评选和表彰。

(二)省级。

1.制订活动方案。各地根据此方案,制订本地的工作方案和每一主题活动方案。

2.配合国家级活动。我委将在部分省份开展示范活动,各地要积极配合,在本地区开展活动。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要与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将活动与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等重点工作有效结合,组织专家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进行义务咨询,发放健康传播材料和健康工具包,组建基层健康宣讲队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4.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宣传。要积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健康教育核心信息进行广泛宣传,对所开展活动进行深入报道,做好舆论引导。

5.总结推广有效经验和做法。要认真总结本地区活动开展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及时报送国家级活动办公室,以便在全国交流推广。

四、组织管理

(一)国家级。国家卫生计生委是活动主办单位,每年根据不同主题邀请相关部门共同主办。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中国人口出版社等委直属和联系单位及国家级活动启动省份共同承办。成立“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办公室,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牵头负责组织协调。

(二)省级。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成立省级活动办公室,负责本地区相关活动的开展。

五、工作要求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活动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把该活动作为重点工作,安排专项经费,选派专人负责,制定本地区活动方案,成立技术专家组,推进活动广泛深入开展。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力求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全社会,全国一盘棋,形成声势,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请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于2013年11月22日前将省级活动办公室联系人名单、活动方案报送我委。自2013年12月15日起,每月15日向我委报送本省(区、市)活动进展情况,每活动结束后,报送工作总结。

第7篇:2005男性健康日宣传活动方案关爱男性健康,促进家庭和谐

~男性健康日宣传活动方案[关爱男性健康,促进家庭和谐]男人,既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又是家庭的主心骨。社会的压力和家庭的责任常常让男人们疲惫不堪。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就成了一个男人为事业为家庭而奋斗的最基本的筹码。然而,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男性的健康问题丝毫不容乐观。资料显示,男子的预期寿命要比女性短6年;35岁以下的男性患高血压的风险远高于女性;每年全国约有100万男士发生心脏病;一半以上的50岁男人会受到前列腺疾病的困扰。男性看病的频率要比女性低28%,20%的男性从来不参加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80%的重病男性患者承认自己是因为长期不去医院就诊,才把小病养成大病的。相比之下,男性的健康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女人不生孩子,都知道一定要上医院检查诊治,没人相信吃补品、保健品就能生孩子的。但一些男

1、男性健康教育课堂(图片影视资料)

2、男性健康百科知识园地(图片)

3、专家咨询监测区·一个好汉三个帮

1、免费体检,免费提供相关检测;测量体重、身高,换算体质指数等用药区·相信科学见证真实

1、各类男性健康药品展示

2、专科医院展示

第8篇:健康促进实施方案

名山区中医医院

健康促进医院(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一、背景

医院健康促进是有利于提高医护质量与病人生命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促进人文医学发展的国际行动。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是现代医疗和综合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规定的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也是《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全民健康素养和健康素质提高的重要策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普及健康教育,施行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的要求,根据市雅健教制定《2014年21号文件健康促进医院试点项目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我院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通过健康促进医院创建试点工作,探索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模式,建立并完善我院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标准,巩固落实《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要求,改善就医环境和诊疗服务,提高医院职工、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素养水平。

三、职责与任务

(一)制定有益于医患健康的规章制度

结合院内现有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制定有益于维持良好医患关系,为患者、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自身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政策,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保证患者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执业环境的安全、卫生。

2、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权利、文化与价值观得到尊重。

3、保证医护人员能接受定期体检和疾病防治服务,有继续医学教育、社会保障和合理休息的权利。

4、支持并鼓励医护人员开展院内和社会健康教育工作。

5、严格执行院内无烟医院规章制度,建立首诊询问吸烟史、宣传吸烟危害及劝阻吸烟制度。

(二)建设安全、适宜、和谐的诊疗环境

1、物质环境:建设适宜的诊疗和就医环境(如建筑、设备、设施、卫生、照明、通风、采暖、绿化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要求;提供满足医护人员休息、健身、娱乐需要的设施、设备等;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安全的食品和饮水;使用有益于环境保护的用品,院内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医疗垃圾实行集中和无害化处理。

2、人文环境:开展职业教育活动,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在医护人员中宣传和实施医护人员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医护和医患关系;倡导文明、礼貌、温馨、关爱的诊疗和就医行为;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3、宣传环境:在院内环境及候诊区域,利用宣传专栏、宣传手册、电子显示屏和网络等形式,在不影响正常诊疗秩序、患者就医和住院治疗的情况下,开展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知识传播。

4、无烟环境:按照《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医院室内场所全面无烟,并有明显的禁烟宣传标志;设立控烟监督员,负责加强巡视和规劝;医院内不出售任何烟草产品,禁止烟草广告等。

(三)提高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自身在疾病防治、健康保健和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技能

1、院内患者健康教育。在诊疗过程中,提供系统化的门诊、住院和出院教育;结合患者所患疾病,通过咨询,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处方,发放手册、折页等传播材料,播放宣传标语,举办健康讲座和开设孕妇学校,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和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技能。

2、社区和公众健康教育。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义诊咨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对公众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播。

3、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医院定期组织由医护人员参加的自我保健、生活方式、心理调适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

4、控烟宣传教育。医院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向病人或家属宣传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并劝阻吸烟;医院开设戒烟门诊,为吸烟病人提供戒烟指导;医务人员掌握了戒烟技巧,带头不吸烟,做控烟表率。

(四)开展特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血透室、康复科根据专业优势、工作特点、患者需求,开展了特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座谈宣传活动。

(五)加强效果评价和科学研究

加强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评价和科学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效果。

四、组织管理

(一)成立医院健康促进医院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医院主要领导负责院内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全面管理。人员组成如下:

1、健康促进医院试点项目领导小组

长: 高远毅

院长 副组长: 刘树明

副院长

傅光辉

副院长

员: 季庸开

院办主任

叶 枫

宣传科主任

廖艳军

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

袁世明

医务科主任

胡光莲

护理部主任

程祝君

总务科主任

吴 江

门诊部主任

2、设立健康促进科办公室

廖艳军任办公室主任

职责:负责全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和管理。

3、健康促进专家组:

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及护士长

职责: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健康促进工作,开展社会健康促进实践活动。

(二)健康促进医院试点项目领导小组领导成员分工

1、健康促进医院试点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分工:

高远毅:院长负责领导全面工作。

刘树明:副院长负责院内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全面管理。

傅光辉:副院长负责健康促进工作的后勤保障,控烟管理,院内环境管理。

廖艳军:健康促进科主任负责全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及门诊工作日志,预检分诊、控烟门诊的相关工作和医疗垃圾管理。 季庸开:院办主任。负责健康促进工作的相关文件审核,会议记录和文件的下发。

叶枫:宣传科主任。负责全院健康教育处方印制、专栏制作,提供健康促进工作图片资料和宣传资料。

袁世明:医务科主任。负责医务人员健康促进相关工作。 胡光莲:护理部主任。负责护理人员健康促进相关工作。 邓剑:急诊科主任。门诊医生首诊询问吸烟史以及记录,门诊工作日志,控烟门诊管理。

四、实施步骤

(一)实施时间:2014年11月—2015年6月。

(二)进度安排:

1、宣传动员阶段。2014年11月,召开全院健康促进医院试点项目动员大会,学习健康促进医院试点项目创建内容和方案,医院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戒烟责任书;制定实施本单位方案,组织动员,启动健康促进医院试点项目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6月,各责任科室根据标准开展各项创建工作。

3、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6月份,组织开展评估验收。

名山中医医院健康教育科

2014.11.10

第9篇:健康促进方案

肇庆市铁路学校创健康促进工作方案

为推进“健康”全民行动广泛深入开展,提高全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根据市创建健康促进镇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健康问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实施以“健康传播、健康生活、健康管理、健康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康促进行动。

二、工作目标

1.围绕“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增强师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全体师生的健康素质。

2.以家庭生活、心理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作为切入点,通过宣传、调查、听讲座、设计方案等形式促进健康理念的形成,充分开发师生的健康潜能,培养师生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师生共同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和发展,创建人际关系和谐健康、具有良好健康服务质量的健康促进学校。

三.主要任务

1.逐步完善学校健康政策: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使学校的办学理念融汇有学校健康政策,所有的文件法规都能体现健康思想。逐步建立保护师生身心健康的行为规范、处罚条例、安全制度、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环境保护条例、有关学生饮食与营养的规定,学校禁烟、禁酒和使用非法精神药物的规定、学校急救和突发事件处理措施,健康检查和预防控制常见病方面的相关政策。

2.逐步改善学校的物质环境,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满意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利用现有的设施或新建、改建健康教育宣传场所,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教学场地、社区环境、心理咨询室,保证学校运动场的设备、建筑物、花草树木和其它设备的安全,保证足够的卫生设备和水、营养餐供应,全力改善和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老师的教学环境、就餐环境。

3.建立融洽的学校人际环境:不断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良好的人际环境;

4.完善学校与社区关系: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加强学校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提高家长学校的功能;和周边社区加强交流,发挥我校教育优势为社区群众服务,共同组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并利用社区特长,为师生提供基本健康服务,从而是学校和社区成为一个和睦的亲密伙伴;

5.普及个人健康技能,提供健康服务,举办健康活动: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课程,普及师生及家长所需的各种健康知识和技能,学校为师生提供直接全面的健康服务,担负起师生保健的责任,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如运动会、艺术节、篮球赛、科技节,举办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比赛,举办各种形式的师生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等。

四、具体措施

1、做好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健康促进学校”有关理论、评价标准,使创建工作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组织召开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启动仪式,并分别利用校园网、主题班会、教工政治学习、升旗仪式等形式组织师生学习创建活动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利用横幅、橱窗、班级板报宣传相关内容,让师生明确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决不是一项走过场的活动,而是涉及各位师生本人、家庭、社会并有共同效应的活动,是提高自身素质、民族素质的利民之举,从而激发师生自觉投入活动,提高全体师生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增强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的自觉性。

2、将“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渗透到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之中。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以“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学生喜欢的学科”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倡导教与学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多方位的和谐。组织开展符合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师工作的心态,引导每个教师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倡导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自觉执行教学纪律,严格执行“三表”。

3、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校园清洁工作的质量。进一步落实校园、教室、教师办公室的卫生包干制度,提高清洁工作质量,做到各班教室和卫生包干区每天三次打扫,每月一次大扫除,教师办公室每月一次检查;清洁工人及时清运垃圾,随时保持校园干净整洁。同时要教育学生改正随地乱丢垃圾等不良行为,加强教室、清洁区卫生、个人卫生检查评比力度,将检查结果与班级常规管理评比挂钩。

4、进一步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定期对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等场所进行消毒,对食堂要加大卫生检查力度,对食品卫生的把关要严格,对食堂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和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对师生的饮水卫生要监控;多渠道对师生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帮助师生掌握必需的卫生健康技能。校园文化要凸现和谐健康特色,加强师生的感情交流,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氛围。

5、关心师生健康。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体检,做好体检服务工作,建立师生健康档案。举办健康知识普及讲座,编印健康小报,不断提高师生的健康知识水平。对于师生的常见疾病,如咽喉病、近视眼等,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治疗工作。

6、制定传染病爆发和集体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发现传染病传染及中毒事件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应对措施,始终把师生的健康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7、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设完善的体育与健康设施,要定期对学校所有的体育与健康设施以及运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师生活动安全;逐步建设完善体育与健康设施,定时向师生开放。定期组织年级、班级间的体育比赛。建立教工活动俱乐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与健康活动,力争使全校师生都有较为强健的体魄。

8、注重师生心理健康,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研究、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工作,办好“心灵氧吧”心理咨询室。

9、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全面提高健康服务质量。整体规划和开展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把校园建设成安全、满意、愉快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家园;学校各部门在制定计划,开展工作时,要确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本”的观念,端正服务态度,确保师生人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安全与健康服务,全面提高健康服务质量。

10、把健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活动,在学科教学、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等工作中渗透健康教育。教务处要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课的指导,既将学生健康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之中,并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又将其有机的结合到平时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时时处处渗透“健康促进”的氛围。

11、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自护意识。重点抓好校园安全工作,保证学校设施设备的安全、学生活动、游戏的安全。同时教育师生注意校外人身、交通等安全,使健康促进学校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12、加强与社区、学生家庭间的联系。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互相反馈信息以及与社区定期联系的制度,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师生提供足够的基本健康服务。

五、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成立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长:陈兰,全面负责“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

副组长:彭家惠、程卫银、孔泠、李霞、柯桂创 具体负责相关部门的创建工作。

员:苏淑仪、许其飘、梁普、黄少丽、各体育老师和班主任负责健康促进的宣传工作。

2、制度保障

学校以国家制定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为依据开展各项工作,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并把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六、实施迎检和总结阶段。

肇庆市铁路学校

2016年9月5日

上一篇:国内最好的网盘是哪个下一篇:x村脱贫攻坚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