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篇精读教学心得

2023-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单篇精读教学心得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

精读引领课

(一)几点解读和建议: 1.精读引领,就是要选择教材上的精读文章做为课例。 2.精读引领,就是要“精准”,准确把握单元的“语用主题”和本节课的语用点。

3.精读引领,就是要“精讲”,也就是少讲,要“瘦”下来,课堂问题设计要“简单”,不能过于琐碎,做到一课一得。

4.精读引领,就是引领“方法”,也就是老师教方法,学生悟方法的过程。

5.精读引领,就是引领“过程”,也就是给学生足够的练法、用法的时间和机会。

6.精读引领,就是引领“学习方式”,整个课堂要体现“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7.精读引领:就是引领学生海量阅读,在现阶段实现“1+2”的量,即教材上一篇精读文章+丛书上的两篇文章,整个课堂要体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二)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意图:复习回顾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当然,不同学段依据课标要求、单元要求和课时目标还可以复习生字、词语和其它内容。导入方式不拘一格,尽可能做到简短、有趣,不拖泥带水,以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努力节省课堂时间,为学生课堂上大量阅读留足时间。)

二、精读课内例文,悟法得法

所谓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在精读课内例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训练要扎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精读课例的教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一个或几个方面花力气下功夫训练到位。语文主题学习强调“一课一得”就是想扎实训练的过程,就是想让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一点一点去落实,课课有收获。(这是在引领过程)

(2)要与文本平等对话

精读课例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走进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在探究作者是“怎样写的”这一语用主题的过程中,感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同喜同悲,真正读懂文本。孩子对母语的兴趣、语感的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建立和形成需要依托精读引领课。(这是在引领情感)

(3)教会孩子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就不具备自学能力;没有自学能力,语文主题学习在课内、自主地、大量地进行阅读就不能落地生根,所以必须教方法。

方法的教学,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如:速读法、浏览法、默读法、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品词析句的方法,也可以是学习整篇课文的方法,如:学习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方法、学习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方法、学习古诗的方法等等。(这是在引领方法) (4)教学课内例文的方式:1.做到问题引领。问题设计关注单元语用要求和课后题、文中泡泡内容,不可贪多。2.品读重点句、段。就是品读单元预习课上的“重点段”。3.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交流问题、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重难点、最后总结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4.做到“动态生成”。要处理好 “预设” 与“ 生成” 的关系。有“预设”,但更要有“ 生成”。 (这是在引领学习方式)

(5)教学课内例文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三、阅读丛书篇目,用法练法

在迁移阅读丛书篇目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内容与阅读要求:在这一课型至少阅读丛书上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在单元预习课上要和课内精读课文一起预习,所以教师要心中有数,熟悉文章内容,明了这 “1+2”的整合点、语用点。依据这两个点设计课堂问题,课堂问题不宜太细,要使学生用在学习课内例文时收获的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实现用法、练法的目的。

(2)阅读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四、课堂练笔,内化实践

(意图:得法练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在“听说读写”的语文目标中,“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输入在前,输出在后,课堂上在学生经历读别人的文章、听别人的见解、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之后,让他们学以致用,做到读写结合,马上练一练、说一说、写一写,给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到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创设情境,给学生练笔、表达的机会。)

第2篇:《 英语精读》教学大纲

执笔人: 黄治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英语精读》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属A类(理论)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该门课程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专科学生。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学习本课程,学生是在已初步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语音、语法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口笔头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词汇、语法、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为适应走向社会和进一步接受英语教育打下全面的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以课文教学为中心,采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注意归纳,演绎并用,以归纳为主,演绎为辅。讲课中注意知识的层层递进,具有连续性,语言点突出,讲解清晰准确,通过典型例句解释语言现象。启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以各种表述来表达同一个语句,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包括:初高中基础知识(基本语法,2100左右的词汇量) 学好本课程,能为学生其它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总时数为 268学时。

I级(第一年第一学期)的任务:在64学时内完成第一册第一至第七单元的教学,要求大力盘活中学所学内容,狠抓语音,侧重听说。具体为:

Unit 1

Half a day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省略疑问句和修辞疑问句;倒装句;“with”独立结构

2.构词法:前缀 教学难点: 文学作品的赏析

教学内容: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知识;

2.熟悉本文使用的写作手法; 3.掌握修辞疑问句、倒装句等修辞手法;

4.熟练掌握三类构词法;

5.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社会洞察力和相关的讨论能力; 6.掌握文中的核心语言点。

Unit 2

Going Home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1. 理解Vingo 回家路上忐忑不安的心情;

2. Vingo 的缄默不语与年轻人的活泼快乐之间的对比; 教学难点: 理解黄丝带的意义。

教学内容:掌握本课知识点并理解一个人重获新生的感觉与迷惑,领略爱情故事的动人之处,歌颂人间情暖。

Unit 3

Message of the Land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掌握、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 明喻和暗喻

2.通过句子释义,理解课文中难句

3.通过篇章结构分析,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重点词汇及其同义、同形词辨析

2.明喻和暗喻写作修辞手法

3.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

教学内容: 1.了解文章的作者Pira Sudham

2.掌握afford, now and then, mind, bleed, barter, replace, litter, fashion, spring(v.), occur, pass sth. on to sb.,tie sb. down等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重点: 1.掌握、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 明喻和暗喻 2.通过句子释义,理解课文中难句

3.通过篇章结构分析,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重点词汇及其同义、同形词辨析 2.明喻和暗喻写作修辞手法 3.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

Unit 4

The Boy and the Bank Officer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词汇及其同义、同形词辨析

2.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

教学难点: 通过句子释义,理解课文中难句 教学内容: 了解银行的发展历史。

掌握“happen to do, in the first place, overlighted, authority, more than, think twice about, as to whether, no„but to, one cannot but do, move in sth,. zero in on sth, damn”等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及用法.

Unit 5

Angles On a Pin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识别关键语汇(形容词、名词和短语)以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1.分析活动场景写作中的行为动词、象声词、同义词、短句、断句 ;

2.通过多种方式赏析精彩段落的修辞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活动场景写作的要素和技巧 教学内容: 1.以形象的方式结合课文内容发展顺序,带领学生了解我们平时遇到的许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看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尽管这与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有些不合,但是相信这样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2.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

Unit 6

The monsters on the Maple Street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识别关键语汇(形容词、名词和短语)以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分析活动场景写作中的行为动词、象声词、同义词、短句、断句和比喻及其效果。 教学内容: 1.以形象的方式结合课文内容发展顺序,带领学生了解科幻小说以及戏剧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2.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

3.通过多种方式赏析精彩段落的修辞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活动场景写作的要素和和技巧。

Unit 7

Mandela’s Garden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该文的主人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文章的课后讨论,及所学语言点的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

1.以形象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曼德拉的一生以及他所作出的贡献;

2.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同时讲解每段伴随出现的重点语言点;

期末复习: 4课时 II级(第一年第二学期)的任务:在68学时内完成第一册第八到第十五单元的教学,要求继续大力盘活中学所学内容。巩固学生良好语音。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如记笔记、会使用参考书查阅课文相关背景及人物等)具体为:

Unit 8

My personal Manager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 本文结构;

2. 文章的语言点;

教学难点:

文章的课后讨论,及所学语言点的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

1. 以形象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

2. 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同时讲解每段伴随出现的重点语言点;

Unit 9

Against All Odds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识别关键语汇(形容词、名词和短语)以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精彩段落写作的要素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描写该种情形的技巧,并能够进行相似主题的短文欣赏和写作。

教学内容:

1.以形象的方式结合课文内容发展顺序,带领学生了解霍金生平,提高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识;

2.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

Unit10

The Green Banana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识别关键语汇(形容词、名词和短语)以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分析活动场景写作中的行为动词、象声词、同义词、短句、断句和比喻及其效果。 教学内容:

1.以形象的方式结合课文内容发展顺序,带领学生了解不同于本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

2.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

3.通过多种方式赏析精彩段落的修辞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活动场景写作的要素和技巧。

Unit 11

The Midnight Visitor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精彩段落写作的要素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描写该种情形的技巧,并能够进行相似主题的短文欣赏和写作。

教学难点:

识别关键语汇(形容词、名词和短语)以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及其效果; 教学内容:

1.以形象的方式结合课文内容发展顺序,带领学生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寻找关键语汇,总结全文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各个部分的行文安排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

Unit 12

Kindness of Strangers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掌握come upon ,leave sb./sth. done, intrigue, take a gamble, watch out,

run contrary to, shoulder, would rather...than..., run sb.over, in spite of, 等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 With和它的复合宾语作状语

3.复习动词+名词的搭配,英语中复合词的构成

教学难点:

训练 when 引导的定语从句,what 引导的主语从句,以及同位语从句的用法

教学内容:

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知识,理解课文主题为美国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道德观。

Unit 13

Christmas Day in the Morning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背景文化: 赛珍珠及圣诞节;

2.文学作品的赏析:倒叙;

教学难点: 文学中的修辞手法――头韵和委婉语.

教学内容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知识;

2.熟悉本文使用的写作手法;

3.掌握比喻、头韵及委婉语等修辞手法;

4.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和相关的讨论能力,同时掌握文中的核心语言点。

Unit 14

After Twenty Years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掌握on the beat, barely, to empty, air(n.), to work out, lose track of, to turn up, get stuck, 等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难点:

1.复习让步状语从句,分析含有三个现在分词短语做伴随状语的复杂句子

2.熟悉一般疑问句的否定形式表示惊讶的用法

3.掌握委婉语 教学内容:

1.作者及作品简介

2.了解文章结构

3.分析人物角色

4.理解故事主题

Unit 15

Touched by the Moon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掌握to touch, to miss, to reflect on, to bathe in, typical of, to shape, to drum into 等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及用法。

复习被动语态的用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种常用的修辞手段――明喻和暗喻

教学内容: 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知识,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内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掌握文中的核心语言点。

期末复习: 4课时

III级(第二年第一学期)的任务:在68学时内完成第二册第一到第八单元的教学,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在狠抓听说的前提下,加强对写作和翻译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提高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具体为:

Unit 1

Another School Year-What For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1.文学作品的赏析;

2.文学中的修辞手法―委婉语的使用

3.构词法:词缀 教学难点:

1.掌握委婉语;

2.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社会洞察力和相关的讨论能力,同时掌握文中的核心语言点

教学内容: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知识;

2.熟悉本文使用的写作手法;

Unit 2

Maheegun My Brother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 关于作品主题的赏析与讨论;

2.深入了解背景知识;

3.丰富的动作语汇;多样的狩猎语汇和天气语汇; 教学难点:

1.理解熟悉描述动物动作语汇;

2. 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相关的讨论能力,同时掌握文中的核心语言点 教学内容:

1.熟悉本文使用的主要语言风格;

2.熟练掌握倒装、明喻与暗喻等修辞手法;

Unit 3

More Crime and Less Punishment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1.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文中大量表达方式的学习与强化 教学难点: 1.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2.学习议论性文体中显著的写作特征。 教学内容: 1.了解美国司法制度中的关键概念。

2.学习文中一些长句的写法。

3.通过课文理解与主题讨论使学生能够使用相关短语与表达方式。

Unit 4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词汇及完成练习;

教学难点: 识别关键词汇及分析理解难句。

教学内容: 通过《夜莺与玫瑰》使学生对神话故事中的爱情展开讨论并理解作者Oscar Wilde 透过表面的神话故事所隐含的对人生的评论。

Unit 5

Say Yes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寻找重点词汇,运用文章中的语言和短语词汇复述故事,帮助学生把扩充词汇量和在具体情景中使用词汇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讨论提供不同的故事结局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构词法和一些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

1.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借助一些文化背景资料和图片使学生通过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西方国家中存在的社会尖锐问题。

2.通过问答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对社会尖锐问题获得感性认识。

3.通过讨论深入探讨这种社会现象的同时,提高学生讨论问题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Unit 6

The Man in the Water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识别关键词汇及分析理解难句。 教学难点: 赏析叙事技巧。

教学内容: 1.讨论灾难中普通人所体现出的非凡的英雄主义;

2.掌握重点词汇及完成练习.

Unit 7

The Greatest Invention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大量常用表达方式的运用。

2.通过课文主题的分析和学生的自主讨论使学生对科学的目的,科学对社会的作用,科学家的动力等话题有所思考并能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难点:

1. 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与学生对主题的讨论

2.了解现代寓言

教学内容:

1.讲述作者生平,著作,作品特色以及文中提到的细菌战争,使学生认识到细菌战对人类的危害。

2.通过精彩的故事线索对课文进行分析通过神幻小说,寓言,现代寓言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相近文体的相同与不同。

期末复习:4课时

Ⅶ级(第二年第二学期)的任务:在 68学时内完成第二册第八到第十五单元的教学,要求继续完成基础阶段的训练,努力加强写作和翻译能力的训练。具体为:

Unit 8

Psychologically Speaking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精讲课文使学生掌握语言点启发学生寻找重点词汇,运用文章中的语言和短语词汇复述故事,帮助学生把扩充词汇量和在具体情景中使用词汇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讨论提供不同的故事结局。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深入探讨这种社会现象的同时,提高学生讨论问题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1.借助多种教学途径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2.熟悉课文的写作手法,通过一对美国普通家庭的母女观念上的冲突,引发了不同时代人的观念差异。文章多以普通对话为主,口语交流,语言通俗简单易懂,揭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3.采用多样形式,结合本课特点和授课实际,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分饰角色,以话剧的形式表现故事和结局。布置练习,通过课后练习随堂做使学生加深对所涉及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设计话题激发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两代人的代沟问题。

Unit 9

Quick Fix society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 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 文中大量表达方式的学习与强化 教学难点: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

1.了解文中提到的Pennsylvania Dutch town 的独特风格

2. 学习文中当代的一些表达方式和缩略语

3. 学习说明性文体中显著的写作特征

Unit 10

The Richer, the Poorer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1.文学作品的赏析;

2.文章中重点词汇及重点句型的讲解与介绍

教学难点:

文学中的修辞手法―仿拟,提喻,对比等的使用 教学内容: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知识;

2.熟悉本文使用的写作手法;

3.掌握仿拟,提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4.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社会洞察力和相关的讨论能力,同时掌握文中的核心语言点。

Unit 11

You Have to Get Me Out of Here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文中动作动词的学习与强化 教学难点:

3.学习叙述性文体的特征。 教学内容:

1.了解登山常识。

2.学习文中动作动词的用法。

3.通过复述课文使学生能够使用动作动词与相关表达方式。

Unit 12

Confessions of a Miseducated Man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词汇、难句及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1.文章写作技巧分析

2.语言技能训练

教学内容:

1.作者及背景知识介绍

2.语言点及若干难句的逐一解释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提高理解颇具难度文章的能力。

Unit 13

Blueprint for Success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

文章中重点词汇及重点句型的讲解与介绍 教学内容:

1.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2.精讲课文使学生掌握语言点启发学生寻找重点词汇

3.熟悉本文的写作手法

Unit 14

Space Shuttle Challenger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理解与主题讨论使学生能够使用相关短语与表达方式。

2.文章中重点词汇及重点句型的讲解与介绍 教学难点: 熟悉本文使用的写作手法和文体风格 教学内容: 1.背景知识

2..结构分析

3.写作风格

4.语言理解――长难句解析,核心词汇学习

5.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使学生了解人类在科学研究和发现中所作出的奉献和牺牲,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但人类从没把探索的脚步放慢。

Unit 15

The Riddle of Time 教学时数:

10课时

(理论加实践)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作者从独特的视角阐述问题

2.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 文章中重点词汇及重点句型的讲解与介绍

教学内容: 1.通过课文主题的分析和学生的自主讨论使学生对“我们是谁? 我们在做什么 ?我们为什么而活? 等问题有所思考并能得出自己的结论。并能理解时间对我们生活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2.作者及背景知识介绍

3.语言点及若干难句的逐一解释

4.文章写作技巧分析

期末复习:4课时

五、考核

本课程属考试课,采用闭卷形式考核,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学期成绩评定由出勤、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出勤10%,平时占30 %,期末占60 %。考核内容重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名为《现代大学英语》 精读,由杨立民总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版本为2002年版。

作业说明:

本课程中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作业的设计由课前预习、课后练习两部分组成。课前预习包括讨论,围绕问题进行预习等。课后练习围绕每一单元后的作业展开。同时学生增加阅读面,加强知识的积累。

第3篇:精读感悟 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教学

精读感悟

【教学目标】

1、熟练、有感情朗读课文。

2、感受文章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受,陶冶学生审美情趣

3、能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了解分类描写、移步换景、分镜头组合的写景方法。

4、学会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学会欣赏并恰当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掌握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欣赏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欣赏美丽的风景总能使我们心情舒畅,激发我们对美的热爱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美景吧。

运用PPT出示美丽的风景,并引导学生:

同学们,看到这些美景,你能联想到我们学过的哪几篇课文? 展示PPT,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再次走进第三单元,走进《泉城》、《九寨沟》和《田园诗情》,

二、感悟相同

师:这些课文语言生动,展现的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来写作的呢?

1. 展示PPT,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好,齐读:首先从语言上,课文写得如此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这就是文章的“语言美”(板书:语言美),

语言美呀,除了华丽词语的运用,还离不开两种修辞手法,它们是?(学生举手,指生回答)对,是比喻和拟人(板书:比喻 拟人)。比喻句拟人句的运用,让文章变得更美,美得充满趣味。

展示PPT,

师:我们翻开课本,从这三篇课文里找一找,划出比喻句,拟人句,并进行小组交流。

生:小组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我们一课里找一个,来美美的读读,读完告诉大家,这句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谁先来?

老师也给同学们找到了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我们来齐读。PPT展示,学生齐读。比喻句等修辞手法好在哪里?我们看看这句话:“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可以改成“绿色的草原上”吗?为什么?谁来说?我们来看看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PPT展示:比喻句、拟人句可以使事物的特征具体化、形象化,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精练、鲜明生动,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除了运用修辞,我们还会发现每一课的语言特点又有细微的差别,

比如《泉城》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用词准确,其中不同泉水流动的形态就各不相同,打开课本,珍珠泉是“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黑虎泉是“泉水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喷吐出来”,而趵突泉,它的泉水是“从泉底往上冒”。

《九寨沟》的语言又显现出另一种特点,它的语言整齐,辞藻格外华丽,作者可谓不惜笔墨,大肆渲染。我们不妨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个小老师可以领着我们一起读读?: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田园诗情》一文的语言相对平实,读来感觉老成持重、娓娓道来,我们来读读课文夜晚图就会深刻的感受到。小老师在哪里?齐读。

2. 除了语言,完整、清晰的结构也很重要。展示PPT,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好,齐读。从结构上来看,本单元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清晰明了、巧妙的篇章结构对我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景物特点起着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文章的结构美(板书:结构美)。这三篇课文都是课文开头都是先从整体上介绍景物特点,然后再分别介绍几处景物的具体特点,文章最后再做总结。这是运用了哪一种构段方式?(学生举手,指生回答)对,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板书:总分总)。

三、体会不同

PPT展示,师:这三篇课文,各有各的美,作者是怎么样分别展示不同景物的美的?,想一想,同样是写景状物,它们的写景方法是不是完全一样的?

2、 这三篇课文写景状物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PPT展示,《泉城》是抓住有特色的景点介绍(板书:抓主要景点),济南有72泉,作者没有去一一介绍,而是选取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让我们加深对泉城的理解。而在具体介绍每一个泉水时,分段的构段方式都相同,都是先介绍泉水的位置,再写泉水的特点。我们来找一找泉水的位置和特点。

PPT展示,《九寨沟》是移步换景的写法(板书:移步换景)。在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地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你来找一找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眼,谁来说一说?先是“从南坪西行40公里”,再“继续向纵深行进”。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先领略了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又了解到九寨沟的异兽珍禽。

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先看看第三自然段,这一段美不美?那我们来美美的齐读一遍。我们来找一找,这一段中写了哪些景物?谁来说一说?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雪峰:插入云霄 湖泊:清澈见底 森林:古木参天 瀑布:高低错落

在这些景物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湖水、瀑布是详写,雪峰、森林是略写。 因为水是九寨沟的灵魂,九寨沟最著名的景观是湖泊,而瀑布的形成也与其他地方的瀑布不同。那么瀑布是怎么形成的呢?你来找一找。谁来说一说?(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继续向纵深行进,来到第四自然段,都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异兽珍禽?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都有什么特点?

PPT展示,《田园诗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景方法?是分镜头组合写景方法(板书:“分镜头组合”), 作者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采用了荷兰景物的几个分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典型的荷兰美景,哪几个?谁来说?对,是奶牛图、骏马图、家畜图、傍晚图和夜晚图,从这五个既不相同但又极具代表性的方面向我们铺开了一幅画卷,把荷兰田园的美丽风光一个个向我们做了介绍。

写景状物的方法有很多,这三篇课文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写景方法。

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PPT展示:先自由读,再齐读:在写景文章中,通常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并使用合适的结构方式来谋篇布局,这样文章能更加条理、清晰。而不同写景方法的运用,让每篇文章都美得不同,美得有特色。

四、作业设计

1、再次体会三篇课文的写景方法。

2、小练笔:《我的美丽家乡》

【小练笔评价标准】

1、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2、展开合理的想象,情景交融;

3、语句优美;

4、书写认真规范,标点符号使用准确。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写景状物 泉城:分类描写 九寨沟:移步换景

田园诗情:“分镜头组合”

语言美:比喻 拟人

结构美:总分总

第4篇:精读和略读 教学设计

精读和略读

教学内容:

精读和略读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浏览”“走马观花”造句。

2、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努力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 教学重点:

1、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2、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并能灵活的应用在实践中。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还记得吗?

板书课题:12 精读和略读

什么是精读?什么是略读?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做记号。

二、初读指导

1、朗读课文,画出5个生字,要做到会读会写。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小黑板出示)

浏览 浩如烟海 精读 梗概

走马观花

略读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什么是精读?朗读第一段,用横线画出。

①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要在下面加圆点呢?也就是说哪些是关键词语?

②朗读这两句话,注意关键词语。

(2)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1) 什么是略读?

既然精读这么重要,为什么还需要具有略读能力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2)略读有什么作用?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关键词语。交流:“通过略读,可以„„从而„„获得„„”朗读第3自然段。

(3)怎样进行略读?默读第5自然段。

四人小组讨论:

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略读? 对一本读物来说,又如何略读?

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4)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要注意什么?(读第

6、7自然段)

讨论交流。

3、学习第三段。

引读,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侧重介绍了什么?谁说一说?

板书设计:

11 精读和略读

精读

认真、反复、逐字逐句、深入钻研、透彻理解

略读

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

因此„„

第5篇:谈如何改进英语精读教学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等英语教学目标越来越明确,本科与专科英语教学区别也越来越大,要求也有所不同,现在对专科学生英语学习也有了级别的要求,那就是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因此专科学生英语教学应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做适当的调整。

因此,针对这一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调整教学态度、方法,采取高职高专学生乐于接受的、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水平的英语教学手段,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教师要改变一贯的教学态度,转变思想观念

在这里,教师的任务不但是传授英语知识,同时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兴趣的培养者、学习的督促者、英语学习的组织者、鼓励者、英语学习方法和资源的建议者和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估者。

1、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做到“够用”。摈弃原来英语教学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越细越好的教学思路,针对学生英语水平,有重点,有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备课、准备教学内容。

2、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目前我国为考察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而开设的《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目的就是考察学生听、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虽然当中没有设置口语的考试,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趋势——他们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口语也是必须重视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这一点,合理组织安排精读当中不同部分的教学课时。

二、学生要转变观念,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1. 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很多学生上课极少发言或者不发言、不回答问题,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输出,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授课效果大打折扣。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他们今后毕业必然会用到的一种能力,这样才会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认真抓住课上任何一个机会,回答教师的提问,锻炼自己的口语,阅读等能力。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授课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提高自主学习意识。高职高专英语精读课一般是周四课时,教师讲授居多,在这么少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没有课下的自主学习是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况且教师不可能跟中学教师一样时刻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准备、催促学生要完成布置的作业。因此,只有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能够自己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课后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才有可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才会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通过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配合教师,充分发挥学习主体这一角色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弱、词汇量少、听、说、读、写、译能力较差,自我约束、控制力差。这些特点决定了过分强调和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 “填鸭式”的教学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因此,要切实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水平,必须改进高职高专英语精读教学方法。

1、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为英语精读教师,大多数人对学生上课的不积极态度都有很深的了解和体会。作为 1 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家都知道兴趣对学习英语是何等重要,只要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哪怕一时半会儿英语水平得不到提高,但最终都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不是和英语教师无关的事。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话题,去寻找和课文话题有关的视频资料,小电影,小片段播给学生看,也可以收集一些相关的、有趣的背景资料。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在每节课课前给学生看英语动画短片、经典电影,并为其中某些话作解释。找些英语故事、笑话讲给学生听,让学生练习一下英语绕口令,鼓励学生在宿舍设立an English day等。这样每节课一个小花样,学生会觉得学英语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2、课前的准备活动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的课后都要对下一节课预留问题、让学生做课前的准备活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如果恰好是一个新单元的开始,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和下节课话题有关的题目,并且在下一节课上课时一定要提问。或者就课文内容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去预习课文,解决问题。

教师方面在这一阶段首先要准备相关背景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此同时也要与时代、与学生所关心的事紧密相连,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关键步骤。因此,教师一定要多了解社会、多接触社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准备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其次,教师准备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听力,让学生做dictation,锻炼学生的听力。然后就听力内容做 free talk、discussion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敢于张口讲英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单词的讲解

单词的讲解没有必要像高中那样面面俱到,也没必要每个单词都讲。选出经常用的、考试当中经常会考到的重点讲讲就可以了。但是一定要注意复习,讲完单词可以让学生进行new to old或old to new的训练,这样即学习了新单词也巩固了旧单词。

4、课文的讲解

课文先提问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介绍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然后就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语法进行讲解,然而对比较简单的课文时,可以不用讲解那么细致,只要设置问题,然后提问学生解答这些诸如作者的写作方法,如何提出观点,如何解决之类就可以了。

5、summary 课文学习完毕之后,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文章的内容的掌握,及学习如何归纳文章,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写出整篇文章的summary,重点单词、词汇由学生来填。这样学生及巩固了所学文章内容,也慢慢学会总结归纳,同时还复习了文章中的重点单词,一举多得。

6、口语训练

为了达到大纲所要求的英语实用技能,教师在课上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的练习。课文讲解完毕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还可以就文章中提到的某一个观点或问题进行讨论。

7、写作

教师可按照课文所用写作技巧写出一个段落,然后给出几个题目,让学生一定要用到此种写作技巧进行仿写。虽然这种写作比较局限,但是实实在在练习了写作。

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英语教师本身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这里业务水平不但要提高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实用技能,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多与同事交流研讨。学校方面则可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培养计划,为青年教师安排指导老师,安排老教师短期培训、深造学习等。为每位教师提供适宜的条件,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老教师可以多获取新信息、知识。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也同时会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总之,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职高专英语精读课要改变现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教师只有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都改变观念,努力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参与配合意识,精读课的教学才会有转机。

第6篇:《海上日出》教学设计(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

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

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著名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

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

1 / 3

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情朗读,同时也需要用心思考。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2-5)

3、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和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把你有感受的词句画下来。

5、汇报学习的情况,要求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一)天气晴朗时的日出

①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特别可爱。引导读出太阳的可爱。(学生读句子。评议。)

③重点理解: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与“太阳慢慢向上升”进行比较,体会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写出了太阳的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④“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欣喜。

四、总结。

五、拓展。

2 / 3

作业:观察日出或日落,把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说一说

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

1、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想象描述)“透过云缝直射”“镶”“透出重围”“染成”体会太阳的顽强、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2、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一段呢?每一位同学都小声朗读一遍,找同学谈朗读的感受。(这一段应该以振奋、轻松的语调朗读。)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3、师读巴金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4、从这篇文章当中,你读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5、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齐读。

三、总结全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而巴金为什么能将日出的过程写得这样精彩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一些原因吗?(开头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转睛”“果然”等词可以看出巴金坚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说的那样,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写作。

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四、作业背诵课文。

3 / 3

上一篇:励志开学讲话稿下一篇:停车场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