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技

2022-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医药科技

刍论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关键词:中医药;科技项目评估;绩效;同行评议;量化评估指标体系

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保持增长态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强度提高。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已达8687亿元,比2010年增长23%;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4902.6亿元,比2010年增长19.2%。如何科学地评价科技投入产出的绩效成为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近10年来,国家对中医药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逐渐加大,为保证有限的中医药科技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提高中医药科技项目管理水平和科学研究的效率,对中医药科技项目进行绩效评估成为中医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不同类型中医药科技项目研究过程与结果具有很大差异,需要不同的评价指标与之相适应,因而对中医药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在2011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科研项目绩效评估与体系建设研究”课题资助下,笔者对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1 中医药科技项目特点

1.1 注重继承与创新

继承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丰富临床经验,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提出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创新实践,争取新突破。

1.2 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

以临床疗效为基础,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出新观点,开展基础研究,促进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用创新基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拓展与提高。

1.3 中药研究与中医研究相结合

重视中医与中药研究的整体性,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开展中药研究;中药研究以提高临床疗效、解决临床用药的新途径、新方法及安全性等问题为目的,提高临床服务能力。

1.4 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

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注重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研究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基本科学问题,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2 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确定评估维度及指标是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最大难点和关键所在,其构建原则应在通用指标筛选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研究特点来确定,主要包括四方面。①提取关键绩效指标:针对不同类型项目,从研究实际出发科学提炼合理的关键绩效指标,以保证真实、有效的支撑项目总体目标。②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应通过继承来找到创新点,并对创新的起点给予合理评价,其主要目的是评估创新。③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性分析基础上的定量研究是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特点,因此,应在对特定类型中医药科技活动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从定性、定量两方面选择评价指标。④其他:包括注意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注意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配合使用、注意掌握好指标的互斥性与有机结合,以及注意解决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简洁性的矛盾等。

3 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整体框架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开展绩效评估的基础,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多维指标还原科技项目绩效的形成过程。目前,国内许多研究针对科研绩效评估框架进行了探讨,如有学者提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与交流类项目的绩效评估维度应包括目标相关性、效率性、效果性、组织管理及实施4个维度[1];科研重点实验室的绩效评估维度分为人员、设备、教学、科研四大方面[2];基础研究项目重点从政策导向性、知识创新性、外溢绩效性及管理效率性方面进行绩效评估,应用研究项目重点从现实需求性、技术水平性、成果绩效性及管理效率性方面进行绩效评估[3];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估维度包括人员绩效、学术绩效、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4个维度[4]等。本研究在借鉴其他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特点,搭建了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整体框架。

3.1 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

项目整体目标是否实现是把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而不是局限于对单一研究成果的考评,既能衡量项目是否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也能验证项目立项时确定的总体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是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核心指标。如中医药基础研究以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新学说、新发现、新方法,并阐明其科学价值为整体目标;中医临床研究以解决具体实际临床问题,建立新的、有疗效的诊疗方案和诊疗技术为整体目标;软科学研究以战略规划是否被行政管理部门采用,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或经济效益为整体目标;方法学研究成果评价,应以在相关学科应用范围及提高相关学科研究水平为核心;中药新药研究以拿到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为整体目标。所有不同整体目标的实现均应得到行业公认或推广应用为前提。不管项目整体目标是否实现,均应对“目标合理性”进行再评价,有利于项目主管部门针对实际需求调整科技计划,避免和杜绝“为了科研而科研”的现象。

3.2 可信度

研究结果是否可信,是绩效评估的前提和基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通过对评估数据的专门研究指出,科学项目评估的最大障碍是缺少可靠数据。如何保障可信度,首先要将被评估项目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类似项目研究成果有机剥离,被评估课题组要能说明本研究与前期研究、同期类似研究、后续研究的异同点和新的贡献度,并提供相关可靠证据以保障被评估项目的投入产出是真实有效的。项目研究证据的来源主要为同行专家意见、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调查问卷及数据库、受试者知情同意书、受试者满意度调查、典型案例、项目完成情况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科技奖励、论文专著(影响因子、他引次数、再版次数)、授权专利及成果推广证明等。

3.3 任务完成情况

包括科研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考察项目是否完成任务书预计的内容、工作量和考核指标,并对项目立项时确定的考核指标是否科学合理、考核指标对总体目标的支撑作用、部分任务未完成的原因及获得了哪些超出预期的成果等方面进行说明。

3.4 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是最能体现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特色指标。“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认为,继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发展两个始终不能偏离的主线,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动力,必须传中有创,创植根于传。没有继承,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屠呦呦教授从《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获取灵感,发明了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新方法,一举夺得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奖,充分说明继承是中医药创新的源泉和起点。

继承与创新这个维度主要包括中医理论的继承、中医临床技术的继承、研究方法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继承找到新的创新点,旨在评估创新。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应通过溯源来体现,强调理论的来源、出处且传承脉络清晰。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从创新的来源、创新的依据、创新的过程、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的优势等方面来体现。实际评估中,要结合创新点,对创新的起点给予合理评价。此外,针对一些项目如用传统方法对中医药古籍的整理研究,项目评估不能一味强调创新,更应该重视其在中医药继承方面的贡献度。

3.5 效果和影响

效果和影响评估包括项目后续资助、科研能力、医疗服务能力、经济效益、推广应用、科技支撑条件等方面直接的、或长期的、或预期的,以及积极的、或消极的应用效果和影响。尤其要重视负面影响,有利于发现并解决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快速提升后续研究能力。评估效果和影响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客观分析。如一些简便有效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限于当前的成本定价模式,导致收费低,得不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应客观分析和评估该项目的卫生经济效益,发现问题,为管理部门后续的推广应用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成果快速、合理转化和推广应用;如有企业牵头的新药研发、诊疗仪器开发等产业化项目,应通过投入产出考察其成本收益,重点评价中医药科技成果所体现出的资金使用效率。

3.6 管理合规性与效率

包括经费使用的合规性、资源配置效率和组织管理效率,可通过项目财务审计报告、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运行模式及项目合作单位的反馈等方面进行评价。关于主管部门的管理效率应分为好的做法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其中项目研究目标的合理性评价、项目研究目标与评估目标的一致性评价、项目联合攻关的运行模式、项目技术路线、考核指标的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是评估管理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3.7 相关性

包括与中医药发展战略的相符性、与民众中医药服务需求的相关性、与项目定位的相符性、与学科建设需求的相关性、与人才培养需求的相关性及与其他科研项目需求的相关性等。

4 项目实际评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评估实践中,我们应遵循目标导向、分类评估的原则,充分注意不同类型中医药科技项目的基本属性与特点,明确评估目的及要求,选取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注重关键绩效指标、结合同行评议、建立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应该根据评估目标、项目研究性质的不同,结合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选择主要的、关键性的维度及指标,不必面面俱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采用同行评议法或问卷调查法,真实有效的评估科技项目。指标体系确定后,要考虑各指标对评估结果的贡献度,根据实际需要采用Delphi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逐步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条件概率、判别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5-7]。此外,在实际评估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从研究实际出发科学提炼合理的关键绩效指标,以保证真实、有效的支撑项目总体目标。基础研究项目主要对项目的原始创新性、科学价值作出评价;应用研究项目主要从技术的创新和集成、技术标准研制等方面作出评价,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的项目还应考察学术论文的质量;产业化项目的后期绩效评价以市场评价为主,采用定性评价法和经济计量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作出评价;科技条件建设和支撑服务项目的后期绩效评价注重社会效益及服务效果。

第二,绩效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科技项目绩效评估也随着科技活动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不可能对科技项目绩效进行绝对精确的定量计算。所谓的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体系也只是在其相应的评估条件下适用,为中医药科技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根据评估目的、项目特征和新的需求对指标、权重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以更适合具体项目的评估。

第三,自由探索性中医药基础研究项目以原始性创新为导向,一旦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将对中医临床诊疗、中药新药研发等应用研究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中医药基础研究的绩效考核中,应从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来衡量科研绩效,而不过分强调项目的预期成果,否则势必导致科学家产生急功近利行为,使研究人员放弃长远目标,而更加关注“安全的、易取得短期成果的、低风险”的中医药研究[8]。因此,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中医药基础研究项目的自评估制度,及时作出项目调整、中止等决策,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一方面充分考虑基础研究的复杂特性,根据评估的目的与对象,运用多种评估方法,既可采用文献计量等定量方法,又可采用描述性文字、案例分析、国际比较、突出成绩的举例等多种定性方法,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段庆锋,汪雪锋,朱东华,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与交流类项目绩效评估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9):5-8.

[2]戴丽英,李海燕,赵镇.我国科研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60-62.

[3]顾鹍.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估[D].上海:同济大学,2009.

[4]杨道建.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6.

[5]杨雪梅,林端宜.科研项目评估研究现状综述[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15(1):22-24.

[6]汪群芳,李植斌.高校应用研究绩效评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 27(1):22-25.

[7]林晖,冯建军,王凌,等.关于医学科研项目评估方法的系统评价[J].西部医学,2011,23(6):1198-1200.

[8]龚旭,赵学文,李晓轩,等.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思考[J].科研管理,2004,25(4):1-6.

作者:赵晖 常暖 高凡珠 杨阳 霍蕊莉 崔琰 刘保延

第2篇:试论推进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

[摘要] 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工作者的永恒课题。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中医药人才。通过现状研究发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全体师生的共识,中医药高校通过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教育体系、夯实校院两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各层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工作,开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同时应立足中医院校特色,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依托学科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开展协同创新,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体系。

[关键词] 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中医药工作要点》指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中医药传承和创新人才工程;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含民族医药院校)46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34所,另有206所高等西医药院校、非高等医药院校开设了中医药专业,高等中医药教育在校人数已经达到58.9万人[1]。较之1999年大扩招前的数万在校生而言,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由于中医药自身的一些问题,如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中医药现代产业基础不强等,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处于创新链条的高端,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开拓者。”[2]中医药高校承担着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从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形式和格局来看,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上,而高等学校是各国知识、科技、人才聚集的中心,理所应当担负起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任务[3]。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经济发展、科技崛起和社会进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4]。高端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际上是解决中医药发展中所有问题的关键点,如何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中医药院校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工作者的永恒课题。

一、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传统的中医药学在这一大背景下飞速发展,中医药教育、文化、科研、产业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绩的取得依托于高等中医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在积极创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研究教学型中医药大学,努力跻身于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行列过程中,陆续推出系列政策,鼓励全校师生投身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通过

[收稿日期] 2013-10-06;[修回日期] 2013-11-10

[基金项目] 江苏省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机制研究”(2012SJB88006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结合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研究”(D/2011/01/080);2011年度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机制研究”(11XSK41)

[作者简介] 马新飞(1982-),男,江苏金坛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郑晓红(1972-),女,江苏六合人,医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医文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教育.

多年的努力,南京中医药大学师生开展了“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系列大学生科创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如2005至2008年,该校大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09年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项目总分120分,全国医药类院校第2名,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2011年,全国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获得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项目总分260分,位列全国高校第24名,全国医药类院校第1名,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晋级为全国挑战杯发起高校。2012年,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1金1铜,学校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局面,一批优秀的大学生脱颖而出。成绩的取得与学校事业的发展、综合实力的提升密不可分,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工作者也获得一些启示。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全体师生的共识

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其培养质量将直接决定未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水平。学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多年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想理念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这一共识明确了该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工作要求及努力方向。学校将大学生科技创新作为学校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职能部门则在这一共识下出台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管理办法》《素质拓展奖励学分实施细则》《内涵建设相关项目与成果配套与奖励标准》;修定出台了《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管理办法、奖励办法》等,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的构建对校园大学生科技创新文化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已初步形成

经过近60年的大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形成了各自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氛围,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方面也形成了浓厚的氛围,如学校科技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处、团委、图书馆等部门与各学院深度合作,协同开展系列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学院层面对本科二年级以上本科生开设本科生导师制,开展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科技类社团层面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网络BBS论坛、QQ交流群;院系学生工作部门则根据学院学科专业特色,成立以兴趣为导向的专业类科技创新社团,开办具有院系特色的各类培训班、论坛、交流会等。学校范围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新局面,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教育体系已基本完善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国知名高校网络公开课的开放,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等受到了极大冲击。高等医药院校应该在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处理好学生从业与发展的关系,以从业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依据,重新审定教育教学计划[5]。目前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开展了大量的科技创新课程的实践,如增设《创造学》等相关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KAB》课程,联合地方政府定期开展《SYB》《IYB》课程,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育体系。

(四)校院两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已经建立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为了适应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学校开设了24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等6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科门类和专业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者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注意到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分学院、专业、层次举办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竞赛平台建设;学校层面则结合国家、省级大学生科技立项、各类竞赛,开展了相关的系列活动平台建设,并积极加强了项目网络管理的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校院两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五)各层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得以开展

实践出真知,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大学生实践活动是组织大学生参与动手实验或思索解题,把所认知的知识加以验证或运用,从而加以内化,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是验证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是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认知的提升,是高层次认知得以实现的必要路径[6]。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高等中医药院校也在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型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如学科知识竞赛抢答、技能竞赛擂台、青年文化节、科技文化节、科技培训、科技立项等,大学生在各类趣味性、灵活性、创新型的实践活动中,增强了科技创新的意识,掌握了科技创新的方法,打开了科技创新的思路。

二、推进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基本路径

(一)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体系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第二课堂、实践、社会合作的企事业单位等要素,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事业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新局面,但同时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氛围营造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科技创新课程教育体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校院两级的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维度、广度、深度还可以再挖掘。

(二)立足中医院校特色,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依托学科建设,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高校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科建设的状态体现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在现代社会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依然是高校的三大主要职能,而大学的学科就是主要职能的具体承担者。只有不断地提高大学中的学科水平,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大学的职责,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有一批优势明显的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等项目,应进一步依托学科建设的力量,发挥学科建设对师资、基地、教材等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建设,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全面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做好顶层设计,开展协同创新

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培养的对象是学生。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无论是大学生科创制度的建设、科创氛围的营造、科创实践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科创竞赛平台的建设等等都与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性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医药行业自身的需求而存在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为科创而科创”。大学生管理团队应注意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通过自学、培训、学历提升、挂职等方式全面提升管理、中医药业务能力,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坚实的管理基础和保障。

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协同创新研究,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最终成绩越来越取决于大学整体各院系部门、各附属医院、科研机构、合作企业、国际合作办学等要素的创新,特别是它们之间的协同创新,要在开展该工作的过程中达成坚实的协同创新思想认识基础、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构建大学生科创成果分配新机制、协调各方面的新问题,充分发挥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优势,最终促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中医药事业的突破和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http://www.satcm.gov.cn/ 1987-2010/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main.htm.

[2] 姜嘉乐.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大学——李元元校长访谈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1-8.

[3] 陈亚珠,唐炬,肖登明.协同创新:中国高校深化改革还需要什么[J].高校教育管理,2012,6(5):1-5.

[4] 贺才乐,周重浪.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2):21-23.

[5] 邹飞雁,聂劲松,陈主初.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应着重理顺的几个关系[J].中南大学学报,2004,10(4):497-500.

[6] 陈德静,禾平,王素华,等.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J].江苏高教,2007(1):117-119.

[编辑:汪晓]

作者:马新飞 郑晓红 黄海燕

第3篇: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初步总结了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情况,结合中医药院校自身优势,论述了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的特色及意义。最后,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实践为例,分析论述了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查新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有效开展中医药院校查新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科技查新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velty Search in the Libraries of TCM University and College — Taking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XIE Xue-hua, YANG Jun-hui*, ZHU Fang-xiao

(Library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Key words: TCM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lib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velty search

科技查新简称查新,是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相结合的信息研究工作,已渗透到社会科技发展、技术创新的各个层面,成为研究生论文开题以及新产品鉴定、成果转化、科技进步奖、创新基金、专利申请和科研立项等申报鉴定的重要环节[1]。随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日益深化,科技查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咨询业务和文献信息服务内容。

中医药院校查新工作的开展不但提高了中医药

科研管理水平,促进了中医药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而且为医学文献情报机构建设合理的资源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在科研立项、科技成果鉴定、评估、验收、技术转让、专利申请以及新药研发与报批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1 中医药院校科技查新工作

1.1 定义

中医药院校科技查新是高等院校科技查新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由具备一定情报信息基础与中医药专业知识背景的查新人员检索、分析、提供文献查证结果的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1.2 现状

医药高等院校图书馆查新站的查新资格一般由教育部进行认证,目前医学院校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有3个,分别是第二批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YZH01)、第三批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YZH02)、第三批的南方医科大学(Y01)[3],其中中医类院校有2个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可见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视。

为了全面了解中医药院校科技查新工作的现状,笔者初步统计了24所中医药院校(包括内地中医药大学和中医学院)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情况。其中有18所院校已开展科技查新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查新服务;4所院校暂时未提供科技查新服务,2所院校未查到相关信息。这24所院校中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在科技查新方面开展时间较长,技术成熟,发展较好。大部分院校是近几年才开展科技查新工作,起步较晚,基础条件相对薄弱,仍在不断摸索前进。

经统计发现,中医药院校科技查新工作站一般隶属于图书馆,是图书馆为广大师生及科研人员开设的信息服务。但是,有部分科技查新工作站隶属于科技信息中心,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查新是科技信息中心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

1.3 特色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是中医药发展的文献库和信息源,不仅肩负着为学校教育教学及科研服务的重任,还为相关医疗、科研机构及个人的科研提供情报信息,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在中医药学科技查新工作站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3.1 拥有丰富的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和独具中医特色的资源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结合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和主干课程,形成了文献资源的专业化和特色化。如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医学文献资源,内容覆盖了中医、西医、药学、公共卫生、护理等领域,较齐全地收藏了中医药学的中外文图书、期刊、专利、科技成果、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多媒体资料等资源。

1.3.2 拥有现代化的检索设备和手段 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并配备了计算机检索终端和光盘检索终端。此外,随着网络化建设的发展,科技查新逐步采用现代化的国内和国际联机检索[4]。如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采用计算机自动化集成系统进行图书、期刊的管理,拥有高端服务器、交换机、光纤等现代化网络技术设备,为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1.3.3 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高校图书馆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精通信息开发、信息检索、参考咨询、信息教育培训及计算机现代化技术,同时具有医药学专业背景和图书情报知识,掌握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处理及文献传递技能。

1.3.4 承担比较集中的中医药科研项目 一般来说,中医药院校承担比较集中的中医药科研项目。学校图书馆可以为众多科研项目进行查新咨询,使查新人员及时了解学校的科研计划和具体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同时加强中医药科研成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4]。

1.4 意义

中医药院校科技查新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教育和科研事业发展,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图书馆自身发展和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

1.4.1 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院校科技查新工作的推广,将会大力促进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生培养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5]。教育教学是中医药院校的重中之重,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基石。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可及时通过查新工作来吸取新知识、新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更新教学手段,以更好地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中医中药学科,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

1.4.2 为中医药发展创建良好的科研环境 科技查新为中医药科研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为科研立项、成果鉴定、专利检索等提供客观文献依据,提供决策参考服务,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⑴科技查新为科研项目选题提供保障,通过科技查新,避免科研立项的盲目性,增强研究的准确性、新颖性,并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同类研究动向,避免重复研究;⑵科技查新为学科研究方向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根据研究方向的查新结果,预期成果显而易见,可避免研究方向的偏差;⑶为科研成果鉴定、评估、报奖等提供依据,依据客观的查新结果报告,以保证中医药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6]。

1.4.3 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及自身地位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带入了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领域,对自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4个方面:⑴可以拓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业务范围,充分发挥其情报职能,促使图书馆不断加强自身的文献资源建设;⑵推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发展,查新工作的性质要求由手工检索不断向计算机检索过渡,要求高校图书馆加强自动化建设,提高文献查找的速度与质量,保证文献的查全率与查准率,提高服务质量;⑶提高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学术地位,图书馆开展科研项目的立项和成果评价等查新工作,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体现其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影响和存在价值;⑷促使培养一批高素质、知识型、服务型的专业人才,查新工作拓宽了工作人员的视野,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以更好地开展工作[7]。

2 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现状与思考

2.1 存在问题

2012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与中南大学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科技查新工作。我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借助强大的专家团队及经验丰富的信息组织与服务人才,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及管理理念,为学校广大师生、各地区基层中医医疗卫生机构及个人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为科研立项、成果鉴定、专利申报、产品开发、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等提供科技文献查新服务,出具科技查新报告书。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查新工作,图书馆加强了数字资源建设、科技查新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化建设、学科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查新人员队伍建设,并加大对科技查新的宣传和推广,鼓励学校师生、科研人员、社会团体或个人积极进行科技查新。 图1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查新流程。

3年来,查新数量逐年增加,主要承担了本校研究生开题查新工作,得到了广大师生及科研人员的认可。但是由于我馆科技查新工作开展较晚,基础条件薄弱,工作人员经验不足等原因,多次申报科技查新工作站未得到上级批准。由此可见,我馆对科技查新工作的认识,以及在资源建设、人员素质、查新实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1.1 认识方面 我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起步较晚,对科技查新工作认识存在不足,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相关领导尚未意识到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性,未给予高度重视;二是用户群体对查新工作了解不足,查新积极性不高;三是目前学校具有查新资质的工作人员不多,查新人员任务重,压力大,影响开展工作。

2.1.2 查新质量 质量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没有质量就谈不上发展。科技查新也是如此,我馆查新质量亟待提高。查新质量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利益,关系到查新结果是否准确、合理、公平、科学。目前,查新工作中尚存在检索范围的不确定、检索技术的相对落后、查新报告的失真等问题,应引起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多方努力以保证质量。

2.1.3 资源建设 我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为中医中药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所藏文献和购买的数据库大多是针对中医药相关学科和专业,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医特色,专业性强,综合类数据库十分有限。再则图书馆经费不足,没有更多资金购买数据资源,文献资源的不足与滞后,直接影响查新报告质量。

2.1.4 人员素质 我馆查新工作人员是由本馆馆员和应届毕业生组成。查新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不足,不能准确理解和捕捉课题的查新点;二是检索知识欠缺,易导致漏检或误检;三是英语水平有限,不能顺利进行国外科研成果的检索查新;四是计算机水平限制,不能游刃有余地运用各种检索技巧[8]。

2.2 有效开展科技查新工作

鉴于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的中医药院校科技查新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该如何在中医药院校有效开展科技查新工作值得我们思考。

2.2.1 重视科技查新,加强宣传和推广 科技查新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协助,图书馆才能高效地开展工作。学校领导要重视科技查新,从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支持,增加购买文献资源数据库,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图书馆要通过海报、宣传单、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重视对用户的培训和教育,培养他们的科技查新意识,增强参与科技查新的积极性。

2.2.2 提高工作质量,建立完整的科技查新规章制度 保证查新工作的质量,增强科技查新生命力。查新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利用购买的网络数据库和镜像站数据库,从准确把握查新要点、合理制定检索策略、提高查新报告撰写质量等方面提高科技查新工作质量[6]。同时,建立完整的科技查新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日常工作,利用学科服务平台对科技查新项目进行信息反馈调查和课题跟踪[8]。

2.2.3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保证科技查新质量的前提是具备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整合馆藏文献,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建设,提高文献信息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9]。优化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整合中医药文献,将部分现有的馆藏文献数字化,结合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建设特色数据库。同时,加强与相关高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为科技查新提供全面、系统、方便、快捷的文献信息保障。

2.2.4 培养高素质的科技查新队伍 中医药院校查新工作技术性强,领域涵盖了中医学、西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等,涉及学科多,专业性强,对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要求高。科技查新人员要求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科技查新工作。同时,要熟悉外语、计算机、情报学与信息学相关知识,保证查新工作的有序进行。

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这是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律,从法律上保护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足见我国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勇气和决心,中医药事业将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医药院校要把握此良机,与时俱进,更好更积极地开展科技查新工作,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细荣.图书情报工作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38.

[2] 李芳.医学图书馆科技查新服务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0,23(12): 4439-4441.

[3]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第一批)[EB/OL]. [2016-04-20].http://www.cutech.edu.cn/cn/jybkjcxgzz/A0147index_ 1.htm.

[4] 陆和健.试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咨询工作[J].河北科技图苑,1997(2):4-7.

[5] 卢石,杨海燕,杨红英,等.体育院校图书馆科技查新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7):29-31.

[6] 李甦.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新探[J].现代情报,2008(2):10-12.

[7] 郭小燕.高校图书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科技查新工作[J].现代情报,2006(2):51-52.

[8] 肖湘.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质量控制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23(4):113-115.

[9] 郭若.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现状与问题[J].科技展望,2015(10): 218,220.

作者:谢雪花 杨军辉 朱方晓

第4篇:中医药科技查新范文

中 医 药 科 技 查 新

李凤玲

2008-06-19

科技查新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咨询工作,已开展了十余年。科技查新工作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由于过去的体制较封闭,缺乏信息意识,科研工作走了许多弯路,相当一部分科研工作是在重复别人已有的研究。在80年代后期,我国逐步建立起科技查新制度,科技查新与专家鉴定相结合,大大减少了科研重复和成果鉴定的失真情况。十几年来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对科研项目立项、成果鉴定和评奖提供了有关其新颖性的审查,在科研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查新活动,保证查新的公正性、准确性和独立性,维护查新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国家科技部于2000年12月发布了新的《科技查新规范》,在这一规范中明确了查新委托人及查新机构、查新人员各自的条件、权力及义务、行为规范、法律责任等。提出了在查新前查新委托人和查新机构之间需要签订查新合同的要求;提出对检索、对查新报告的具体要求。这一规范自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对科研管理机构、信息机构及所有科研人员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科技查新的概念、性质及作用: 1.查新的概念:

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简称,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作出结论的信息咨询服务过程。 2.查新的性质:

查新是对科技项目进行文献鉴证,对其新颖性作出肯定的或否定的结论。 3.查新与文献检索的区别:

文献检索是针对委托人需要查找的指定文献或一定范围内的文献,只提供查找出的文献或文献索引,对查出的文献不作分析。目的是为委托人提供文献依据。

查新是文献检索与文献及相关信息分析相结合的信息研究工作。它以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为手段,以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及检出的相关信息为依据,通过运用文献对比、综合分析等情报学研究方法,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做出判断,撰写具有参考价值的查新报告。目的是为科研单位、部门、评审机构提供鉴证依据。因此查新有较严格的年限、范围和程序规定,有查全、查准,尤其是查准的严格要求,要求给出明确的结论,查新结论具有鉴证性。这些都是文献检索不具备的。二者的关系是:查新咨询离不开文献检索;查新咨询要求高水平检索;文献检索代替不了查新。 4.查新与专家评审的区别:

专家评审是专家本人根据自己的学科和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及相关信息对科研项目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做出审查及评价。但专家评审容易受学科专业、知识局限、信息有限、信息不全、依据不足、不能查证、主观判断、地位关系、专业利害、个人恩怨、人情世故、从众心理、权威意见、多方干预、私利约束等等的影响。

查新可为评审专家提供文献分析及查新结论,是间接为科研立项、成果鉴定与评审、成果转化等提供帮助的信息咨询服务。因为查新结论完全以客观的文献内容为依据,又有一整套严格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程序和奖惩规定约束,能较好保证独立、客观、公正、准确。 5.查新的作用:

医药卫生查新的主要作用为: 为科研立项提供依据

为科技成果鉴定、评审、转化等提供依据 为新药研发与报批提供依据

为医疗、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医药卫生相关信息。

二、科技查新遵循的原则:

根据科技部《科技查新规范》,查新活动中的有关各方,包括查新委托人、查新机构及查新咨询专家在查新过程中都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依法查新原则及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1.自愿原则:

查新委托人有权选择查新机构;查新机构有权接受或者拒绝查新委托。 查新机构有权选择查新咨询专家;

专家有权接受或者拒绝担任查新咨询专家。 2.依法查新原则:

从事查新的机构应当是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信息咨询机构。

查新机构承办的一切查新业务都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涉及查新有关各方的行为活动应当遵循《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

对于因违法违纪不适宜继续执业的查新人员,查新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机构章程予以解聘或除名。

3.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独立原则:

查新机构、查新员、查新审核员、查新咨询专家应当与查新项目无利害关系; 查新机构应当独立处理查新业务 ;

查新咨询专家应当独立地向查新机构提供查新咨询意见。 客观原则:

查新机构应当依据文献,客观地为查新委托人完成查新事务。

查新报告中的任何分析、技术特点描述、每一个结论,都应当以文献为依据,符合实际,不包含任何个人偏见。

公正原则:

查新机构应当公正地为查新委托人完成查新事务;

查新机构不可因收取查新费用而偏袒或者迁就查新委托人; 查新咨询专家也不能因收取查新咨询费用而迁就查新机构。

4.查新的其他原则

查新机构在受理查新业务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查新机构在委派查新员和审核员时应当遵循的回避原则

查新咨询专家的选择原则

确定检索年限和方法的一般原则

查新收费原则

订立和履行查新合同的原则

解决查新争议的原则

三、 科技查新流程: 查新流程:

查新委托→查新受理→订立合同→检索准备→选择检索工具→制定检索策略→检索→完成查新报告(草拟、审核)→提交查新报告和文件归档。

1.查新委托:

查新委托人应当做到:

(1) 自我判断待查新项目是否属于查新范围; (2) 自主选择查新机构;

(3) 提交必须的科学技术资料及有关材料。 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资料

查新项目的技术性能指标数据 国内外相关的科学技术背景资料 参考文献

关键词等所必需的相关资料

2.查新受理:

查新机构应当做到:

(1) 查新机构判断待查新项目是否属于查新范围及受理范围; (2) 确定查新员和查新审核员;

(3) 初步审核查新委托人提交的资料;

(4) 判断查新委托人提出的查新要求能否实现; (5) 确认能否满足查新委托人的时间要求; (6) 初步判别查新项目的新颖性; (7) 可拒绝的查新委托

不能明确列示查新项目的查新点 不能出具与查新内容相关的技术资料

3.订立查新合同:

若接受查新委托,查新机构按照《科技查新规范》的关于查新合同的要求与查新委托人订立查新合同。

4.检索准备:

分析查新项目的技术资料、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查新点、查新要求,明确检索目的;确定检索的主题内容及学科范围。

5. 选择检索工具或数据库:

根据查新项目的内容、性质和查新要求选择合适的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或检索工具书。 中医药科技查新常用数据库:

必检数据库(可根据查新内容选择):

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军科院)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MEDLINE/PubMed

中国专利数据库

美国专利数据库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数据库

国家科技成果网

中国中医药报刊数据库 选检数据库:

中国医药产品数据库

非处方药OTC数据库

中药新药品种数据库

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数据库

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

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保健品网站

Clinical Trials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Gateway 其它相关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联机公用目录……

6.制定检索策略:

通过分析查新项目的内容,找出主要概念。了解相关数据库的结构、用词特点、可检索字段、检索方法等,拟订检索式,即将不同的概念转化成检索语言。

7.检索:

(1) 检索年限10年左右,不少于10年; (2) 检索方法以机检为主,手检为辅; (3) 检索结果的检验和调整:

检索结果过少时,扩大查找范围;

检索结果过多时,缩小查找范围;

相关文献不得为零

8.完成查新报告:

(1)如实完整填写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查新报告编号 查新项目名称

查新委托人名称及联系方式 查新委托日期

查新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 查新员和审核员姓名 查新完成日期。

(2)分类填写查新目的:

如:科研立项查新、科技成果查新、专利申请查新、新药研发查新等。

(3)简要阐述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

查新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科学技术特征、技术参数或指标、应用范围等。

(4)精确创新点(查新点)与查新要求:

创新点是需要查证的技术要点,因此,需要精练和准确。

查新要求是指查新委托人对查新提出的具体愿望。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

希望证明在所查范围内国内外有无相同或类似研究;

希望对查新项目分别或综合进行国内外对比分析;

希望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作出判断;

查新委托人提出的其他愿望。

(5)推敲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应分别列出:

机检时,列出检索的数据库名称、年限、检索词及检索式 手检时,列出检索的工具书、年限、主题词、分类号等。

(6)列出检索结果:

检索结果指检出的与查新项目相同或类似的文献、专利、成果、公报等,分为密切(主要)相关文献和一般相关文献。一般来说,科研人员本人或本项目组已经发表的论著不能作为相关文献(可以单独列出文献目录),综述、述评类文献不能作为相关文献。一般按国外、国内文献、专利、成果、公报的顺序分别按照索引格式原样依次列出。

(8) 撰写查新结论:

内容包括:检索结果与查新点的比较分析;对查新项目新颖性的判断结论。

查新结论是查新报告的精髓,是在全面掌握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的结果,应该做到分析有理有据,文字表述客观、公正、准确、清晰 不误导,采用描述性写法;使用规范化术语;文字、符号、计量单位符合标准规范;不得使用含意不清、模棱两可的词句,报告中的任何分析、科学技术特点描述、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和文献为依据,完全符合实际,不包含任何个人偏见。

9.提交查新报告和文件归档:

查新机构按查新合同规定的时间、方式和份数向查新委托人提交查新报告及其附件。查新员按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将查新项目的资料、查新合同、查新报告及其附件、查新咨询专家的意见、查新员和审核员的工作纪录等存档。

四、新颖性判定的四个原则

新颖性:指在查新委托日之前所查项目的科学技术内容部分或全部没有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过。

新颖性是一个相对变化的概念,根据委托人提供的查新项目的查新点,通过一定范围的文献信息查询,将检索结果与查新项目的查新点对比分析,从而判断查询项目的新颖性。具体判断原则如下:

1.相同排斥原则:

如果查新项目的某一查新点在科学技术领域和目的,技术解决手段实质和预期效果均与已公开报道的某一文献相同,那么该查新点缺乏新颖性。反之,则新颖性成立。

2.单独对比原则:

是指应当将查新项目的查新点与已公开报道的技术进行单独对比,不得将其与几项技术的内容组合进行比较。

3.具体概念否定一般概念原则:

在同一科学技术主题中,具体(下位)概念的公开可使一般(上位)概念的查新点丧失新颖性。反之,一般(上位)概念的公开并不影响具体(下位)概念的查新点的新颖性。

4.突破传统原则:

通常用于数值范围的判断,主要是指:若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某个数值范围是为了告诫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应当选用该数值范围,而查新项目却正是突破这种传统而确立该数值范围,那么,该查新点具有新颖性。

五、科技查新的质量控制:

1.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与查新点的分析与把握:

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可理解为项目的“主题”,应充分反映出查新项目的概貌。具体内容

包括项目所属技术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技术特征、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及成果应用情况。

查新点:也就是查新项目需查证的创新点。具体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体现某项目新颖性与先进性的技术特征点。应从“科学技术要点”中提取,通过与用户讨论、反复研读全部项目材料和查阅参考资料,透彻地理解和把握项目的关键内容,将需要查新的内容进行分解,条理清晰地、准确地逐条列出,一般可列出数条查新要点。依据查新点确定检索词、制定检索策略、选择检索范围等。

2.文献检索:

检索质量控制可以从检索的全面性、准确性两方面进行。

查新检索是针对查新项目科学技术内容的新颖性进行检索,具有较高的文献查全率的要求,受查新要求点分析、检索标识、检索范围、检索时限、检索方法、检索途径、检索结果的检验于调整等因素影响。为提高查新率,需要针对检索出的文献逐一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查新项目的查新点与文献的符合程度,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检索中应注意:检索用词不应受委托方的局限或误导;注意检索工具和检索时限的补充与回溯;检索策略应反复调整、试检;注意不同数据库的截词符和屏蔽符的区别;注意补充相应的网络检索资源。

另外检准率也取决于查新人员的检索技能,如数据库运用的熟练程度、检索语言的转换能力、检索结果相关性判读水平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等主观因素。因此,控制查新检索的准确性就要提供查新人员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3.查新检索结果的对比分析:

对检出的文献,针对“查新点”,结合“技术要点”进行新颖性判断。要逐点逐项进行比较:在认真阅读、领会密切相关文献和把握整体、突出要点的基础上,对照查新要点,按照各种内容和技术要素,逐项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发现查新项目与检索出的文献密切相关,要对比该项目的该要点是否仍有别人没有做过的地方,或对已有研究有重要改进,包括对整个工艺过程众多环节中某一或某些环节有重要改进,或其中哪些部分已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做过,还要进一步检查时间、地理等方面是否进行对比,如是否比较了两者在文献发表、成果公开、药品批准上市等方面的时间排序、地理位置差异等。控制对比分析质量就是多方位地审视查新点与检出文献两者之间的相关度。

4.查新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

查新结论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检索结果与查新点总括性对比说明、新颖性认定的总结语。列出检出文献的原始面目,结论以客观文献为事实依据,撰写时应注意:围绕查新点和技术要点,做直截了当的对比性结论;每个论点都应有文献依据;采用如实描述性写法,不得使用含义不清、模棱两可的词句;对查新点分别逐条给出对比结论,不夹杂查新人员的个人偏见。

5.查新报告的表述层次规范性与简洁、流畅性:

行文简洁,措辞严谨,词语规范,文字、符号、剂量单位应当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要求。

六、查新争议:

1.解决查新争议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以政策为指南的原则;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2.解决争议的方法: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第5篇:【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专业】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招生网站-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专业】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招生网站-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分数线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保证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院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我院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章 学院概况第二条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创建于2001年,是由江西中医药大学申办,江中制药集团参与合作,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国标代码13437,是江西省13所独立学院中唯一一所医药类本科院校,是全国医药类独立院校中唯一一所获批和建设附属医院的独立学院,上级主管部门为江西省教育厅。 第三条 学院座落在英雄城南昌市,有抚生和湾里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06.7亩。 湾里新校区占地面积470.77亩,抚生校区占地面积135.93亩。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 学院设立由学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贯彻执行教育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院的招生工作政策,负责制定招生章程、招生规定和实施细则,研究招生规模和专业招生计划,领导、监督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协调处理招生工作重大事项。 第五条 招生就业办公室负责执行学院制定的有关招生规定和实施细则,编制招生计划,组织招生宣传和录取等日常招生工作,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家长、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六条 学院在录取期间成立监察组,安排专人负责考生的信访、申诉、投诉处理工作,对招生工作实施全程监督。 第四章 招生计划及批次第七条 学院招生计划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本科统招计划。 我院招生计划、专业计划、来源计划经学院招生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教育部审批。 第八条 学院参考各省市近三年的生源及就业情况安排招生专业计划,2014年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收医药类及其他专业本科生1770名,具体分省分专业招录人数以各省、市、自治区招生管理部门公布为准。 计划调整根据生源情况,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第九条 学院在外省(市、自治区)录取的本科批次由当地招生主管部门确定,在江西省录取批次为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本科第三批。 第五章 录取规则第十条 录取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考生必须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学院按各省市级招生部门投档规则调阅学生电子档案,调阅比例不超过公布招生计划的120%;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市原则上以计划数的105%左右调档(或根据生源情况与各省(市)级招办商定具体调档比例),通过各省级高招办远程网择优录取。 第十一条 学院优先录取第一志愿填报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的学生。 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市,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先报学生。 第十二条 学院依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档,如果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无法被录取,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由学院根据分数调剂到尚未完成计划的专业;高考投档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第十三条 若考生符合生源地教育招生主管部门的加分规定,我院则以加分后的最终投档总分作为录取依据。 第十四条 学院所有专业要求公共外语语种为英语;部分专业文理兼收;各专业无男女比例限制;往届和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 第十五条 护理学专业新生第一学年在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南昌陆军学院教学部(以下简称陆军学院教学部)学习与生活,大二返回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校区;通过江西省标代码8314录取的生物工程、英语(医药贸易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保险学四个专业的新生,第

一、二学年在陆军学院教学部学习与生活,第

三、四学年返回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校区学习。 第十六条 出于今后就业考虑,建议女生身高1.58米以下,男生身高1.65米以下者慎报护理学专业。 第十七条 报考英语(医药贸易方向)专业的考生,要求高考英语笔试成绩不低于总分的60%,不需口语测试。 第六章 体检标准第十八条 我院录取考生的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根据医药类专业培养特点,学院对患有色弱、色盲,不能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考生,或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嗅觉迟钝、口吃的考生,不予录取我院医药类相关专业;丙氨酸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转氨酶≥79赖氏单位的考生,需按学院要求进行复查;传染性疾患者慎报。 第二十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对新生进行身体健康状况复查,对经复查不符合体检要求或不宜就读已录取专业者,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处理。第七章 收费标准第二十一条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等费用,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严格执行江西省教育厅、财政厅、物价局有关文件核定的收费标准,学费为每生10000元/学年(其中保险学专业每生8000元/学年),其他收费标准将于新生报到前在

《新生入学须知》和学院招生信息网公布,如有新文件,即按其制定的新收费标准执行。

第八章 资助学生政策第二十二条 我院目前已实行的资助体系有:

1、奖学金:(1)国家奖学金:自2007年开始,为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国家设立了国家奖学金(8000元/学年)。 (2)国家励志奖学金:自2007年开始,为激励大学生努力进取、全面发展,国家设立了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学年)。 (3)优秀学生奖学金:学院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综合测评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其中:一等奖2000元/年,二等奖1000元/年,三等奖500元/年,单项奖200元/年。

2、助学金: (1)国家助学金: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其中:一等4000元/学年,二等3000元/学年,三等2000元/学年。 (2)勤工助学金:学院拨专款设立勤工助学金。 学生在校内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每月发放200—300元不等的勤工助学金。 同时,还与毕业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共同建立了校外和假期学生勤工助学渠道,解决特困学生的生活困难。

(3)根据江西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对家庭困难学生定时发放临时伙食补贴,并建立贫困学生救助制度,制定“爱心助学”工程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捐资助学”等活动。 2013年我院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比例达26.12%,每年我院参评以上奖项的学生达28%。

3、生源地助学贷款:根据国家相关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为了更好地推进助学贷款工作,我院设立学生资助管理办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公室专门负责协助学生完成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流程。 经济困难学生每年可向生源地或就学地商业银行最高申请到6000元/人(年)助学贷款,目前已在江西、河南、江苏、苏州、广东、吉林、湖北、陕西、甘肃、山西、湖南、重庆、山东、青岛、贵州、内蒙、广西、云南、安徽、青海、海南、宁夏、河北、四川、西藏、新疆、辽宁等27个省市实施。 凡家庭经济困难需要贷款的学生,请在入学前按相关要求在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好相关手续,具体实施细则详见与录取通知书一并寄出的资助政策读本或咨询户籍所在地的县级资助管理中心。

4、绿色通道:我院建立新生报到“绿色通道”制度。 对被录取但家庭经济困难,持有家庭所在地乡镇所开贫困证明的新生,入学报到时可优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上述“奖、贷、助”不同措施,共同做好学费缴纳工作。 第九章 其他规定第二十三条 新生须按《新生入学须知》规定要求携带《录取通知书》按时报到。 逾期不到且未办理任何请假手续者,按照学院学生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十四条 学院在新生入学后按照国家规定对其进行复查。 若发现学生个人信息与录取时所提供的高考电子档案不符(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既往病史和身体健康状况等),经学院查实,属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十五条 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成绩合格,德、智、体等多方面符合学院毕业与学位授予标准,学院将颁发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 第二十六条招生咨询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抚生路666号招生就业办 邮编:330025招办电话(兼传真):0791-

86588664 0791-86598925招生政策咨询:孙老师

13576086259 潘老师13767043836(兼短信回复)电子邮

箱:jzkyzs01@163.com学校网址:(中文域名: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第十章 附 则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适用于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2014年招生工作,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最终解释权归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若与国家和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各省相关规定不一致,以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重点专业: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全景地图: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历年分数线: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报考指南: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招生计划: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第6篇: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成功召开

中 国 科 技 通 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第603期

2010年12月10日

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召开

2010年11月25~26日,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在成都召开。本届大会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5个部委和四川省政府共同主办。本届大会共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老挝、缅甸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代表参会。国内29个省市和香港特区组团参会。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等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词。

大会以“中医药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创新论坛、专题活动、科技博览三大板块活动。大会共收到论文1300余篇,论文收录1037篇,大会报告8人,分会和专题活动发言350余人次,集中展示了当前中医药政策、资源、科技、医疗、教育、产业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生物医药产业对接洽谈暨重大科技项目签约仪式共达成合作意向60项,金额70多亿元。

中美联合启动“C4水稻”研究计划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和美国博伊斯·汤普森植物研究所近日联合启动一项科学联盟研究计划,旨在改造水稻的光合作用模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该项目得到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有望使水稻产量提高40%~50%。

据计算生物学所研究员朱新广介绍,在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中,玉米、高粱的光能转化效率比水稻、小麦高出一大截,在同等条件下,前者的产量要比后者高得多。科学家进而发现,玉米等“C4植物”比水稻等“C3植物”多了一套“生物装备”,这套“装备”能将二氧化碳分子富集到RUBISCO周围,促使它专心于二氧化碳固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去年4月,盖茨基金会决定投资启动“C4水稻”计划,该计划为期15年。如果‘C4水稻’计划取得成功,将使水稻的产量提高40%~50%,同时还能提升水稻对化肥和水的利用效率,减少作物生长对化肥和水的依赖。

中美英学者定量化研究碳收支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团队与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合作,通过对全球主要大洋底栖有孔虫B/Ca和δ13C组成的系统研究及与陆地记录的对比,定量化了末次冰期以来海洋、陆地和大气碳库之间相互交换作用的变化及其交换通量。结果表明,由深海释放的CO2在冰消期早期(17.5~14.5kyr)主要存储于大气中,而在冰消期晚期(14~10kyr)很大部分被陆地生物圈生长的植被所吸收利用。这对于认识冰期—间冰期尺度下大气CO2变化的原因以及过去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将为全球变暖情形下全球碳收支提供最直接的类比情景。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并作为亮点论文推荐。

中国科学家阐明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结构

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医学院、普林斯顿大学Lewis Thomas实验室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重要的转运因子的蛋白结构,该结构的6个跨膜区域以未报道过的新折叠形式出现,这一发现对于了解核黄素(维生素B2)的运输,以及进一步拓展其生物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该研究组近期研究发现了一类重要的蛋白:能量耦合因子(energy-coupling factor,ECF)转运蛋白,这类蛋白是一些微量营养元素的运输因子,负责原核生物的维生素摄入。每个ECF转运因子都包含一种嵌入细胞膜的能结合底物的蛋白结构——S组件。这一结构是能量耦合的关键部件,由两个ATP结合蛋白和一个跨膜蛋白组成。然而目前这一结构的具体构架,以及运输机制并不清楚。

益母草碱对治疗脑中风有明显疗效

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朱依谆教授率领的团队经5年多时间研究发现,从中药益母草中提取的益母草碱对治疗脑中风具有明显疗效:它能明显减少脑缺血造成的大脑皮质的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目前,此项目作为国家一类新药候选药物已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大平台孵育,其研究成果发表在《中风》杂志上。

朱依谆团队的研究发现: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如缺血、缺氧时,构成完整细胞基本元素之一的“线粒体”就会肿胀,造成细胞破裂,从而使脑组织坏死和心肌坏死,最后导致死亡。研究还发现,人体内的三磷酸腺苷是提供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能量,也是体内组织细胞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细胞缺氧时,三磷酸腺苷的能量活性也会降低,导致细胞凋亡。益母草碱SCM-198的作用机制,则是通过降低脑细胞耗氧量,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细胞死亡,并激发三磷酸腺苷的活性,阻止细胞的进一步坏死、凋亡,以达到减少脑组织坏死的目的。

我国氨氮废水首次实现资源化处理

由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天津大学研发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成果“高浓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与工程示范” 近日通过了成果鉴定。该项目突破高浓氨氮废水处理难题,形成了全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氨氮废水清洁处理工艺,其氨氮污染物削减率、资源利用率均大于99%,实现了氨氮废水的资源化处理。

在863计划支持下,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与天津大学合作研发出“高浓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的全过程工艺和工业化应用装置。该技术基于氨与水分子相对挥发度的差异,通过精馏脱氨工艺量化设计,设计制造高通量、低阻降、高分离效率、抗结垢新型塔内件,全过程自动化控制,解决了现有工艺能耗高、设备易堵塞等问题,实现了工业高浓氨氮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氨氮原始浓度3—30克/升的氨氮废水经该技术处理后,氨氮浓度可降至10毫克/升以下,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而且处理后的氨氮全部以高纯氨水的形式加以回收,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氨氮削减率和利用率均大于99%,处理全过程中无废水、废气、废渣等二次污染产生。

目前项目组利用该技术已在天津、福建、辽宁、吉林、广东、湖南等地建成7座处理规模为100~400吨/天的示范工程,全部稳定运行。部分采用此技术的企业在处理过程中收支抵消后,每处理1吨废水还能够盈利2~6元。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技术已被环保部列入2010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

新型被动式自呼吸纯甲醇燃料电池问世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近日研制出一种采用纯甲醇进料方式的被动式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该电池的构成包括纯甲醇贮存腔、甲醇缓冲区和电池工作单元。在纯甲醇贮存腔和甲醇缓冲区之间采用渗透膜来控制甲醇的传递,实现纯甲醇进料,以满足甲醇燃料电池的长效工作能力。同时,该电池不需要外加蠕动泵和甲醇传感器来控制燃料的补充。此外,在该电池的甲醇缓冲腔,甲醇燃料以蒸气形式或液膜形式吸附在电极表面进行反应,由于其量较少,电池可以短时间内朝多个方向放置,而传统被动式燃料电池只能朝一个方向放置,否则会导致液体燃料直接泄漏。

该电池组装简单、性能可靠,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时间。与传统被动式电池在相同条件下的放电能力对比(100mA),工作时间约为45小时,远远超过传统被动式电池的放电时间。在相同的电池体积和工作条件下,该电池能提供更长的工作时间,即更高的能量密度。

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日,我国的申报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针灸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或薰灼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传承数千年至今的中医针灸,不仅是一种保健和治病救人的医疗技术,也是人类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已成为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标志之一,流传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说,针灸疗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引入,针灸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如电针疗法、激光针灸、穴位注射、腧穴药物贴敷等治疗方法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中医针灸理论及其文化内涵却被逐渐忽略和淡化,某些需长期实践体验才能掌握的特色技法面临失传的危险,各种散落在民间的家传针刺技法、绝技也大多后继乏人,濒临失传或绝迹。

依托“天河一号”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奠基

11月28日,以“天河一号”为计算设备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在湖南大学正式奠基。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经科技部批准的信息化建设重大项目。中心选址湖南大学校区内,采用国防科技大学“天河一号”高性能计算机,按每秒1000万亿次运算能力规划建设,总投资7.2亿元。长沙中心一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计划于2011年底全部建成竣工,建成后运算能力将达每秒300万亿次。

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队顺利抵达南极中山站

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12月5日顺利抵达南极中山站。据介绍,“雪龙”号11月24日离开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锚地以后,在穿越南大洋西风带过程中,先后遭遇到6个较大的气旋。根据先进的卫星云图和气象预报,“雪龙”号通过航线的合理安排,有效进行了规避。其中,重点避开了10米高的大浪海域,将船的摇摆幅度控制在30度以内。

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刘顺林表示,“雪龙”号抵达中山站以后,各项南极科学考察工作将全面展开。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冰上卸货,将“雪龙”号上携带的科学考察和保障物资卸运下来,保证内陆队顺利完成装备和物资的集结,按时向昆仑站进发。

北京开建全球最大重疾数据样本资源库

从 “2010首都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上了解到,北京已在全国率先启动“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建设,预计到2012年,该资源库将成为拥有5万例临床数据、40万例样本的全球最大的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库。与普通的生物样本库不同,该资源库直接针对北京地区人群的十大危险疾病——肝炎、艾滋病等四类重大传染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六类重大慢性病,并且是集患者临床、影像、血液样本等信息为一体的样本资源库和统一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数据库。目前,这一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已全面启动。

第7篇: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招收研究生的相关通知

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成立于二零零零年,是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首批,经国家教育部学历认可的澳门地区唯一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自建院以来一贯本着服务于澳门市民健康事业为宗旨,目前已形成教学、科研和医疗协调发展的具有相当规模,以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为主的高等教育实体。学院目前专业设置有生物医学学士、中医学学士及中医临床医学硕士、中药学硕士、中医学博士课程。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2006年2月学院迁入新落成的科技大楼内,拥有更加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和完善的临床医疗实践基地。现有临床教学实习医院五家,临床毕业实习医院四家(均为国家三甲级中医院),实践教学条件良好。而科大医院的建成和运作为学院的教学实习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相关要求:

1、中医或针灸专业

2、毕业本科生中成绩排名在前15%的同学

3、二级学院毕业本科生中成绩在前10%的学生

4、通过全国考试,成绩达到贵校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但受到名额限制未被录取者

5、通过全国考试,成绩达到二类录取分数线

有意向的同学,可通过电子邮件与我院郑宇老师联系(yzheng@must.edu.mo)或者直接通过澳门科技大学网站进行网上报名(www.must.edu.mo)。

第8篇:××医药工业科技园区规划

⒈园区概况,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 wmxz.cn

园区名称:××医药工业科技园区

所属行业:医药

园区所在地:××生态农业开发区

建设单位: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园区简介:××医药工业科技园区是××生态农业开发区根据我省建设医药强省的战略目标,按照我市建设“北药之城”的定位,依托丰富的北药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而辟建的一个功能园区。规划占地面积公顷,由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整个园区的规划建设、“七通一平”以及环境的绿化、美化等工作,以吸引和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前景好的龙头制药企业为重点、竭力为新建医药企业创造良好的基础建设条件,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

截止目前,园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亿元,规划区内已全部达到“七通一平”,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已有雪都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制药、金鹅生物制药等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总投资近亿元,年产值达到亿元,生产药品剂型种,药品品种个。同时,正在与十几家制药集团洽谈合作事宜。

⒉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医药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投入高产出型“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已成为全球医药十大新兴市场之一。黑龙江省北药资源丰富,年末已步入医药大省行列,医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位,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力量。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用药消费的增长、新疾病带来医药的新需求以及医药生产的多元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医药产业发展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业产业发展,将医药产业列为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出台了税收、土地、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力推进。依托丰富的北药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我市辟建医药工作科技园区,打造医药发展平台,不仅符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导向,符合我省提出的建设全国医药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而且可以迅速形成块状经济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⒊园区建设的相对优势

我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发展医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野生药材富集。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科、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鹿茸、熊胆、豹骨等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北五味、刺五加等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地榆、升麻等多种。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万吨,周边市县药材年蕴藏量在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

种植历史悠久。种植中药材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平贝等十几个品种。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我市已被黑龙江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多亩。

森林食品多样。森林食品资源丰富,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多种山野菜,年贮藏量万吨。松籽年收购量吨以上,野生黑木耳、猴头蘑等食用菌年产量吨,适宜林蛙养殖面积达万公顷。多样的森林食品为开发生产保健食品提供了优越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经济大通道中,距省会哈尔滨公里,距牡丹江市仅公里。滨绥、图佳铁路、⒈国道横贯全境,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公里。周边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铁路和公路口岸公里,距东宁公路口岸公里,对俄贸易优越。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我市发展药业产业,迅速抢占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先机。

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市工业企业人员工资分别为: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元;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元,可为医药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

电力充足,水质优良。所处的黑龙江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我省全年总发电量为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境内有大小河流条,全市地下水储量约亿立方米。境内的海浪河是黑龙江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⒋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总体思路

&n

第9篇:“科技下乡 医药支农”义诊活动致辞

***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科技下乡 医药支农”义诊活动

尊敬的王院长、李院长、许主席、各位专家教授,媒体的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位专家教授以及邀请的媒体朋友不辞辛劳,亲临我镇开展“科技下乡、医药支农”义诊活动,充分体现了对我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代表***人民向参加这次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对***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我镇开展“科技下乡 医药支农”义诊活动,表示由衷的谢意!

今天**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我镇举行义诊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方便就医的机会,也为我们送来了关爱、送来了健康,是我镇广大人民群众的荣幸,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真诚的感谢!

希望广大群众珍惜机会,通过现场体检、诊疗、交流、沟通,能够进一步提高健康意识、防病知识,同时也祝愿**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这次义诊活动的开展,能与我们***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最后,祝这次“科技下乡、医药支农”义诊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并祝参加义诊活动的各位专家、教授和媒体的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上一篇: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入党第一次谈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