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金融硕士考研书目

2023-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人大金融硕士考研书目

2018北大金融硕士考研书目选择那些事

金融硕士的参考书比较多,但择书在精而不在多,应一本一本争取读透,狠抓基础。具备一定实力、有抱负的考生,首先也要读透包含核心知识点的重点教材,在此基础上再扩大视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金融学考研书籍的正确选择尤为重要,将好的参考书,仔细研读深入研究,为将来的高分打下基础。

一、书籍的选择

对金融硕士考研复习来说,知道读什么书是十分重要的。一些专家和往届考生推荐的书籍有:

1.

国际金融学部分

《国际金融学》新版,姜波克,高等教育出版社 (或者《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第二版)姜波克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马君潞、陈平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此外,推荐较多的参考书还有《国际金融》,钱荣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国际金融》,易纲、张磊,上海人民出版社。

2.投资学部分

《金融市场学》,张亦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投资学》,刘红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其中一部分大纲没有要求) 另外《证券投资学》(第二版)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证券投资学》(第二版)霍文文,高等教育出版社,可供参考。实际上投资学内容零散,没有一本能够完全吻合大纲内容的教材。

3.货币银行学部分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最基本的配置是“胡庆康先生的教材+习题指南”,此外还有些书可供参阅,如《货币银行学》,易纲、昊有昌,上海人民出版社;《货币金融学》,黄宪,武汉大学出版社;《金融学》,曹龙骐,高等教育出版社;《货币银行学》,戴国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货币银行学》夏德仁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金融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此外,专业期刊《金融研究》和《金融参考》,对考取高分有一定的帮助。

第2篇:2017年湖南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1.《金融学》张强乔海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版

2.《国际金融》杨胜刚,姚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或2013年第三版。

3.《商业银行管理学》(第四版),彭建刚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版。

4.《金融市场学》晏艳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新祥旭高硕网站:http:///

第3篇:2018年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参考书目-新祥旭考研

新祥旭2017-2018年金融硕士考研辅导班第一品牌

1复旦大学

(一)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3数学三 431金融学综合 参考书: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刘红忠《投资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叶《公司金融》,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试分数线:375(2015年) 380(2016年)

2复旦大学

(二)

关注金融硕士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实时发布最新金融硕士考研信息:金融硕士考研联盟(jinrongkaoyanky)

新祥旭2017-2018年金融硕士考研辅导班第一品牌

院系:经济学院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303数学三 431金融学综合 参考书: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刘红忠《投资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叶《公司金融》,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试分数线:375(2015年) 380(2016年)

3复旦大学

(三)

院系:管理学院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关注金融硕士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实时发布最新金融硕士考研信息:金融硕士考研联盟(jinrongkaoyanky)

新祥旭2017-2018年金融硕士考研辅导班第一品牌

204英语二 303数学三 431金融学综合 参考书: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刘红忠《投资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叶《公司金融》,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试分数线:375(2015年) 380(2016年)

不想灌什么鸡汤。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考研这事要权衡一下成本和收益,等好好思量过后就风雨兼程大步前行。祝考金融专硕的你付出和汗水都能获得应有的回报!任重道远,行者无疆!

关注金融硕士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实时发布最新金融硕士考研信息:金融硕士考研联盟(jinrongkaoyanky)

第4篇: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考研:金融机构详解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考研:金融机构详解

1.金融中介机构是专业化的融资中介,其基本功能是: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融通资金;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改善投融资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转移与管理。

2.金融机构是特殊的企业,与一般经济单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经营内容是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或与之相联系的各种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关系,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金融机构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金融机构的危机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引发严重政治或社会危机。

3.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极高比率;所支配运营的资本规模与权益资本的比率相对其他产业高;属高风险产业。

4.金融机构体系分为国家金融机构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彼此间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管理性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三类。在国家金融机构体系中,管理性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和监督职能的机构;商业经营性机构是指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发行与交易、资金管理等业务,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

5.国际性金融机构是多国共同建立的金融机构的总称,可分为全球性金融机构和区域性金融机构两大类。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国际清算银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包括: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

6.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整合的有效手段;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性更大、技术含量更高;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

7.1845年在广州和香港同时开业的英国丽如银行,是我国出现的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在上海设立。国民党统治时期,建立了以“四行二局一库”为核心的官僚资本金融机构体系。与之并行,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革命根据地也建立了自己的银行机构。

8.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948年—1953年:初步形成阶段。1948年12月1日,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开始。(2)1953年—1978年:“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行是全国唯一一家办理各项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功能于一身,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统收统支。(3)1979年—1983年9月改革初期。相继成立了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打破了“大一统”的格局。(4)1983年9月—1993年初具规模阶段。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后,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四大专业银行为主体,其它各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5)1994年至今。国务院进一步改革金融体制,建立了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下的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这一新的金融机构体系目前仍处在完善过程之中。

9.中国大陆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的特点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作为最高金融管理机构,对各类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条件下实行分业监管,具体构成是:各类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用合作机构;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

10.香港是以国际金融资本为主体,以银行业为中心,外汇、黄金、证券、期货、共同基金和保险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多元化的国际金融中心。银行业是香港金融业的主体,香港是世界上银行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香港的银行业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只有三类金融机构获准向公众吸收存款,它们是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接受存款公司。

11.1993年4月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对银行业进行监管。香港的银行业实行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同业公会自律为辅的监管体制。香港的发钞银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

12.澳门的金融机构体系主要由银行和保险机构构成。澳门的首家银行成立于1902年,即葡资的大西洋银行。1970年8月,澳门颁布第一套银行法,标志着澳门银行制度正式建立,首次形成了由注册银行、注册银号和找换店构成的澳门银行业“三级制”银行体系,1982年8月又出台了新的银行法。

13.澳门不实行外汇管制,资金进出自由,银行既可经营本币业务,又可经营外币业务,还可经营离岸业务。澳门不设立中央银行,一直由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代行中央银行职能,由大西洋银行行使澳门发钞代理职能及代行政府库房职能。1995年10月16日起,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加入发钞行列,与澳门大西洋银行各自发钞的额度均为50%。

14.台湾的金融体系,包括正式的金融体系与民间借贷两部分。正式的金融体系分为金融中介机构与金融市场机构,由“财政部”及“中央银行”共同管理,其中金融中介机构又分为存款货币机构和非货币机构。台湾设有中央存款保险公司。民间借贷包括信用借贷、质押借贷、民间互助会、租赁公司、分期付款公司、投资公司等。

15.金融中介机构的多样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建设之路要靠市场开拓和在市场开拓基础上的政府规范。

第 2 页 共 2 页

第5篇:人大金融硕士考研金融学知识与原理点

金融学基本的知识原理:

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货币层次作如下划分:

(1)现钞(M0)=流通中的现金。

(2)狭义货币(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

我国现行货币层次的划分

根据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法”,我国的货币分层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农业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临时信用卡存款

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信托类存款+临时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同业存放

货币制度的形成: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准备金制度

主币:又称为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本位币的特点:

1、自由铸造。

2、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3、金属本位币规定磨损公差,以保证其足值性。对于流通中磨损超过重量公差的本位币,不准投入流通使用,但可以向政府指定的机构兑换新币,即超差兑换。

辅币:是“辅助货币”的简称,主要用于零星支付和“找零”。辅币的基本特点:辅币一般用贱金属铸造;辅币是不足值货币;辅币可以与本位币按固定比例自由兑换;辅币实行限制铸造;辅币是有限法偿货币。

准备金制度:通常以货币金属作为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

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特征:银币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白银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贵金属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特征:两种货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兑换,自由输出输入,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金银复本位制类型:平行本位制:由生金与生银的市场价格确定金币与银币的交换比价。双本位制:国家法定金币与银币的交换比价。跛行本位制:两者都是本位币,金币可自由铸造,银币则不能自由铸造。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双本位制条件下,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名义面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所谓良币必然会被熔化或者输出到国外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所谓劣币则会充斥市场。

第九章 证券价值评估

1 一价定律: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如果两种金融证券的内在价值相等,那么这两种金融证券的市场价格会趋于一致。

2 套利:是指利用资产的不同价格,通过买卖资产来转去利润的行为。

3 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

第16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调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以及货币供给量的措施。

2 法定准备金率: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3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敢于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4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童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一种政策措施。

5 如何正确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无标准答案)

6 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收入政策及产业政策的配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政策工具,都侧重于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并具有相同的最终目标取向。其配合形式问题也就是松紧的相互搭配问题,这种松紧搭配共有四种组合方式:

1 双紧模式,即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的配合。

2 双松模式,同上

3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的配合模式

4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模式

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的配合:在治理通货膨胀时,为了配合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消费的过快增长,可以采取控制集团购买力,对某些商品实行限价管理,抑制工资和奖金过快增长等收入政策措施。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治理通货紧缩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并配合收入政策来启动消费,如提高居民收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产业政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以后,将有利于货币稳定,为经济稳定增长奠定良好的结构基础。另一方面,货币政策通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来调控信贷资金的运行,保证信贷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要求,并通过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第6篇: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考研复习:货币银行学第六章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考研复习:货币银行学

第六章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史、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主要内容、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业务种类,理解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

【本章重点】

中央银行的发展及其体制类型。可适当补充介绍欧洲中央银行的有关情况。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中央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体现在其业务中。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其核心是独立性问题。

【本章难点】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本章基本内容】

9.1 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要性。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的产生主要由以下4方面问题引起:银行券的发行问题、票据交换问题、最后贷款人问题;金融管理问题。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制度建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44—1913),从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中 央银行的初创阶段;第二阶段(1913—1945),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中央银行的急剧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46一),从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是各国完善中央银行制度阶段。

中央银行的类型。中央银行的类型按中央银行的体制和中央银行的资本所有权划分。按体 制可划分为三种类型:(l)复合式中央银行体制。国家不专门设立中央银行,而由一家大银行兼司中央银行职能;(2)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国家单设中央银行, 全面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3)跨国中央银行制。指由货币联盟成员国联合组成中央银行。按资本所有权也可划分为三类:(1)政府拥有中央银行的全部资本; (2)公私合股持有中央银行资本;(3)完全由私人拥有中央银行资本。

9.2 中央银行职能

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 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特殊的国家管理机关。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体现在三个方面:(1)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业务目的是调节信用规模;(2)不经营普通商业 银行业务,它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和金融机构;(3)它处于超然地位,是银行的银行、最后贷款人和信用管理者身份出现。作为特殊的国家管理机关体现在:(1) 中央银行管理和服务的领域是货币信用领域:(2)中央银行的管理手段是经济手段。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有三个: (1)发行的银行。它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权;(2)银行的银行。其含义为,中央银行不直接与工商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企业发生业务往来,它以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集中它 们的存款准备金,充当它们的最后贷款人,对它们的业务实施监管和指导;(3)国家的银行。它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

中央银行的业务。中央银行的业务分为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指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项目,主要包括流通中的货币、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存款、商业银行的存款。

流通中的货币——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它通过再贴现、贷款、购买证券、收购金银和外汇等渠道,将货币投入市场;

政府和公共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也是中央银行重要资金来源渠道,属于财政性存款,中央银行对这类存款不支付利息;

商业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由商业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和用于票据清算的活期存款两部分构成。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指中央银行的资金运用项目,主要包括黄金及外汇储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证券买卖和对政府及公共机构的贷款等。

黄金和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产业务,中央银行通过买卖黄金和外汇储备,达到调节货币资金,改善经济和外貌结构以及稳定金融市场等目的;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通过票据再贴现、票据再抵押和买卖有价证券方式实现;

证券买卖——属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实现其制定的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对政府和公共机构的贷款——通过购买政府公债或国库券以及对政府和公共机构进行无担保的直接透支方式提供。

9.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焦点。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问题上。正确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应当遵循的两个原则:(1)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要以国家的经济发展为目标;(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

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历史演变。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央银行产生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从目前来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呈不断加强趋势。

按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程度,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可分为三种类型:(1)直接对国会负责,独立性较大的中央银行:(2)名义上归财政部领导,实际上有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3)归财政部领导,独立性较小的中央银行。

【材料分析】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年报》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有关国家的发展情况

第 2 页 共 2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本章复习思考题】

关键词:

复合式中央银行体制单一式中央银行体制跨国中央银行体制发行的银行

一元的中央银行体制二元的中央银行体制国家的银行 票据再贴现银行的银行

思考题:

1.银行券的分散发行制度有何弊端?

2.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 3.试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4.简述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5.论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3 页 共 3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本章主要参考数目】

[英] 里查德·德尔 著 《全球证券市场风险及监管》,宇航出版社1999年版

李越 著 《金融市场秩序》,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

甘当善 编著 《欧洲中央银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美]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第4版)》,李扬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第 4 页 共 4 页

上一篇:心理微电影观后感下一篇:仓管员岗位职责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