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2023-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摘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是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发展的主要手段,也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构建的整体进度。基于此,本章主要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首先简要阐述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性,然后分析研究了目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所面临的重点问题,最后着重研究了提升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并希望为当前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义

农村生产技术推广是将新型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与成果,经过各种示范推广传授给农村广大农户,使新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得以在农村实践中真正获得广泛应用,并帮助广大的农村民众切实地接受新型科学技术,从而带动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随着中国耕地的急剧缩减、劳动成本的提升、消费者对现代农业质量品牌的高层次需求,导致中国传统现代农业方式无法真正实现市场需求,只有充分掌握这些现代化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才能有效提高现代农业的技术生产经营效率,改善农产品的使用品质。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体系化的建设,能够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创新性技术发展进程输送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向现代农业综合生产力有效转化。

二、在基层农民技术推广体系构建中的问题

(一)农业技术推广宣教系统不健全。当前,基层农村科技宣教的平台和途径都没有健全和成熟,农业技术相关信息的推广,只能是大部分依靠依靠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进行推广与宣传,农村农业技术的普及工作开展力薄弱。技术服务宣教平台的发展相对迟缓,一定程度上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宣教系统建立的不健全有直接的关联,造成技术推广的途径没有有效延伸。当前中国各个产业都在积极的实施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农村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和服务也应该与时俱进。但是对于基层农业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工作,只进行了局部地区的有效宣传推介,目前在国家建立或已建设好的主要农产品基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覆盖能力较强但是如果在较偏远的农业农村地区则会遇到阻力和困难,服务半径收到限制。目前农业农村推广体系管理体制的架构是中心到乡镇层层递进的关系,该组织在实现消息传递的时候,会存在一些人为偏差,消息理解不充分不透彻、持续时间过长等状况不断发生,执行能力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宣传体制的不健全,还导致了大量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浪费,农村技术推广工作无法更好的向基层群众开展宣传普及。同时由于宣传制度系统的不健全,还使得农业技术推进工作各部门之间没有协同配套,宣传效率也没有有效提质增速。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与实际生产条件进行有效融合存在偏差,制约着农业技术推广发展与有效服务。

(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过程缓慢。科技仍然是国家第一生产力,当前我们越来越重视对科技的发展与普及。目前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部分农业科技类型已经达到了国外先进水平,但其实际运用与普及的程度却都有不足。当前很多地方的种养殖户仍然是沿袭传统,依靠农业经验主义,不愿意轻易改变既定模式,承受风险能力意愿弱,不愿主动尝试新技术。新兴农业科技实践性强、作业简便、效益高优点的农业技术成果,在实际的应用转化过程中进展缓慢。

三、多效并举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体系保障建设。要以不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主要方针政策为基本指导,把握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指导政策,抓住农业发展改革机遇,逐步完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乃至基层的农业科技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保障体系,为相关法律、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和法规。地方农业基层组织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农业科技科研推广现状,不断深化工作制度管理改革,借鉴其他地区农业先进技术推广管理经验,不断优化地方农业先进技术推广结构,有效规范地方基层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二)要不断加强各职能部门资源整合。首先,政府必须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资源加以有效整合,对同一种类的技术推广机构也必须实行资源合并,合理地分配工作。农业技术的进步需要多维度、多部门综合发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的提升,打造农民群众口中的“技术专家”知心人的口碑才能提升,获得农户的信任感、才能提高农户的获得感,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各项政策精神才能真真正正“落地”。

(三)以监管促进发展。为努力营造更有利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自然环境,全面加强职能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监管,继续强化市场管理工作和监督机制,管理单位或部门将逐步完善对国家补贴金的分配和使用、监督与管理,完善市场管理 ,切实保障农业资金合理合规,让农民受益。其次全面提高在基层推广工作中专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水评,开展技能培训,技能演练,督促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

四、结语

促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高效发展,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环境的必要途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要进一步加强与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的沟通与合作,积极拓宽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空间,为基层农业科技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武佳志. 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J]. 农村百事通,2021(8):57.

[2] 李汉儒.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问题分析[J]. 热带农业工程,2021,45(5):144-147.

[3] 刘向云.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 南方农业,2021,15(14):135-136.

[4] 周奇能. 試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 农家参谋,2021(23):33-34.

[5] 纳斯如拉·克热木. 增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策略分析[J]. 农家致富顾问,2021(2):85.

作者:张文旭

第2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分析与体系建设的对策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支撑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现有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本文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明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对策

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尤为重要。而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则需要依赖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探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着明显进步,从中央到地方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初见雏形,发展态势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体制不成熟

从中央到地方的五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计划经济为背景之下建立的,这种体制是按照行政区域分行业和专业设置,此种依托行政管理,以计划模式运行的体制,会造成部门及地区的分割,推广工作的协调配合度不足,出现各部门地区各自争取资金及推广项目的局面,导致推广责任混乱。

1.2 职能不明确

无论是哪一个职能部门,都应当遵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基本原则,避免出现与其他部门机构职能交错的情况。行政执法、中介服务、经营创收、技术推广等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应承担的4类职能。但是由于地方机构对机构职能含义模糊不清,不仅同时承担多种职能,还经常出现与其他机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的情况,这些现象都严重阻碍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

1.3 农业技术推广方法有误

提高农业人员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质,所以农业技术推广应建立在农民能够接受、应用的基础上,立足于农民对技术的需求,而不是盲目推广。然而,多年以来,农业技术推广都是采用上达下行的模式,多由政府决定推广形式,没有实际考察各地方具体情况,推广效果不佳。

1.4 机制不健全,推广人员素质不高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灵活性不足,对技术人员的工作效果及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引进竞争机制,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出现机构内部一滩死水的局面。在待遇方面也出现不平等的情况,这样就严重打击了机构人员积极性。另外,经调查研究表明,国内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低下,具备专业学历、专业技能的少之又少,加之缺乏实践经验与培训机会,知识技术得不到更新,造成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举步维艰。

1.5 经费投入有限

一直以来,各地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下,紧缺的经费,加之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浪费资金的现象不在少数,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展开[2]。

2 改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策

2.1 健全体制建设

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应该打破政府为主体的模式,变成以政府为主导,组建一个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组织对象可以涉及到农业科研所、农业院校及私人优秀农业企业等,扩大参与人员的层次性,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2.2 梳理职能

为打破原有的部门冗繁体系,应改变原有的管理机制,重新制定出一套新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办法,将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明细切实落实到各乡(镇),并且采取一级管理一级的模式,推广工作效果要及时向上级汇报,上级颁发的新政策及市场信息也要及时传输到下级,加强各级之间的交流学习,共同探究推广办法[3]。

2.3 视具体情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明显,南北农业种植项目也大相径庭,因此,所需的农业技术也截然不同。如江西丘陵地带,受地理环境限制,机械化大生产技术难以在江西应用到,传统的精耕细作值得推崇。如果盲目的按照政府政策推行机械化大生产技术,只会打乱生产计划,浪费人力物力,并且达不到应有的推广效果。

2.4 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只有引进竞争机制,对工作能力差,长期不能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淘汰,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要作积极性,能够促使他们自主更新知识,积极主动的为农业技术推广做贡献。另外,国家也应给予再教育培训的机会,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只有传授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才能跟上时代脚步,从而更好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5 资金扶持政策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疏通农业科技研发资金渠道,削减冗繁机构,将每一分钱都切实用在农业科技研发上。此外,大力宣传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有资金有能力的人士,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资金上的扶持。

3 结语

必须立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从本质上发现当前面临的问题,采取实际有效的对策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周青.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政府的作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0).

[2]张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创新思路[J].天津农业科学,2008,(02).

[3]邱小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设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04).

作者简介:王新华,大专学历,伊通满族自治县营城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作者:王新华

第3篇: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建设

我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农业想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按照改革创新一直的主流发展思想。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不仅要结合当下最为先进的技术,更要不断的改革理念,创新服务模式。立足于我国发展的国情,对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的建设进行系统分析,争取在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时,实现服务创新。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发展基调为改革创新,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一直在改革,不斷强调创新,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我国的农业发展不仅需要有国家的支持,更需要有理念的保障,但是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不断涌现出问题,整个推广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起服务推广创新体系,全面开展农业服务工作,推动我国农业的进步。

1.推广创新体系是现阶段我国发展农业的必然要求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行业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农业方面,我国的发展模式并不科学,发展力量不够强劲,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技服务推广体系不够健全。我国的农业要想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改良技术,让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支撑,这直接要求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利用体系创新满足新时期的农业发展要求。

1.1弥补原有推广体系的缺陷

目前,我国的农业进入到重要的转型时期,在改革方面卓有成就。但是在发展的前提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革,原有体系无法适应当下发展的客观条件。因此,必须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支柱,弥补原有缺陷。

1.2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建设是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的主要纽带

科学技术虽然是第一生产力,但技术只有在现实生产中得到应用才能真正成为生产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就是让技术成果能够与现实生产真正相连,让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利用试验、示范等手段传到各个农业区域,让每一个农民或者农业研究者能够了解、掌握它,让技术成为提高农业生产现实动力,全面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的重要支柱。

2.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的建设方式

2.1从体制入手,进行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符合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现阶段,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农技推广较为单一,较为落后,与现代农业无法适应,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重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我国在之前的推广上,体制基本上就是依靠国家,依靠政府,这种推广体系局限性很大,且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应要求政府进行引导,让多成分、多形式的体系融入进来,建立起有偿与无偿服务共融的创新体系,让更多科研单位、学院学府、中介组织以及农民扶持组织参与进来,从事经营性的服务。同时,政府对其进行扶持与指导,让各类企业与政府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综合发展的推广格局。

2.2从机制入手,进行农业技术服务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主要是要求其从内部管理与外部推广运行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对其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内部管理的重点在于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人员,要求对其设立奖惩制度,目的在于激励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工作兴趣,保证每一个参与研究、参与推广的工作者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同时,要对人员考核进行量化与细化,重新设定考核目标、考核标准。其次,对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创新。推广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设立明確的目标,农民是农业技术实践的主体以及需求的主体,这就要求必须要调动农民群体的需求性,让他们了解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他们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农业技术,使他们有主动获取相应的农业技术的兴趣,促进体系的建设。最后,有关部门要对技术推广进行全程服务,无论是产前还是产后都需要对农民进行指导与帮助,让农业技术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资金入手,利用资金投入实现创新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要想顺利得到建设,必须要有资金作为支持,这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针对各市县的经费紧张等问题,建议各市的农技推广机构要立足本土,积极争取国家级的农业项目,参与到农业项目的建设中来,最大可能的争取资金,促进推广体系的建设。以我国某市为例,该市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争取到农业部科技示范场、中国农业技术中心专用小麦节水调肥示范工程、本土野生大豆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农业虫害入侵的防范与祛除项目等。这几个项目的顺利参与直接拉动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增加亮点的同时实现资金存储,顺利建设起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直接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助力。

2.3从人力资源入手,完善培训体制以便提高整体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全面审视观念,最好要从农民的需求以及农村的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利用互动启发的方式引导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思考问题,进而自行提出解决对策,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农民们的生产技术水平。主要的操作渠道是派遣专业农业技术员深入乡里,了解当地概况,对主要的农户进行知识培训,并建立其专业的推广小组,由国家派遣的专业人才结合当地勤劳肯干的农民群体组成。针对这些群体,该市或者该县要全面予以支持,定期对他们进行知识培训与技术实践培养等,在保证其具备过硬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教给他们推广技巧,帮助当地建设起专业的推广体系。另外,如果有一些技术较好且思维灵活的带头人出现,完全可以将他们送到当地的专业院校进行进修,丰富他们的知识层面;或让他们下到一些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将他人的优秀技术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灵活的组合在一起,丰富推广体系,让农业技术真正的实现“规模实践”的理想。

3.结语

本文在立足国家发展现状的同时,对我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系统分析。由于我国的农业正处在转型的特殊时期,农业技术需求不断增加,建立起服务创新体系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的提高有着现实价值。因此,我国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农业技术服务进行创新发展,认识其重要性,完善其体系,最终实现农业的发展与繁荣。

作者:顾骞

第4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工作,一直以来,由于试验、示范、推广的经费不足,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缓慢,大部分高新技术只是停留在极小型的试验示范和研究上;且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少、知识老化,再加上近几年来,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多数是老年人,他们的思想意识落后,对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对高新的经济作物种植更难以接受,担不起经济风险、怕失败,农业部门搞一些小型试验、示范,也只是流于形式,难以见效,面对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作为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A

1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A

建立基层推广机构为主的专业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团体相结合的推广服务体系,为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重要补充的民间服务性科技组织,必须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快发展基层推广机构和各种民间合作社、协会等团体组织,以及各地的种植大户,依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民间技术服务组织,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业推广体系,从而保证能将农业新技术及时地引进、示范、推广,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但要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除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外,还要做好:

1.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即增加推广人员、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落实农业技术推广责任,提高推广技术和致富信息的来源渠道、服务能力、技术宣传等,营造一个热衷于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同时本着自愿合作、平等的原则,发展由农民群众自愿组织的民间科技服务团体组织,它是最能直接代表群众的切身利益,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2.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大户应运而生,他们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也是农业技术推广最具活力的突破口,他们承包大面积土地耕种,如果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好的收益,在农村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既富裕了自己,也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因此在全镇范围内有目的地选择8—15户(或更多)种植大户担任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利用他们的资金、场地优势,用项目推广资金进行适当补助和指导,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建设,以点带片,进行示范面对面、效果看得见式的推广,使推广项目技术很快传到群众手中,用于大面积生产。%A

2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把“号召农民干”变为“干给农民看”%A

创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通过示范园区中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自己干,让农民亲眼目睹示范种植效果,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这种示范式推广模式很受农民的欢迎。%A

3 搞好宣传,培养农民的推广学习主体意识%A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推广的主体,而另一主体——农民,往往被忽略了,应该说他们是推广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农业技术推广三要素中,“农民”即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在部分农村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科技意识淡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慢、种植观念陈旧、担不起经济风险,这就要求搞农业推广工作的人员,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培训会等多种形势的宣传方式,加强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让农民认识农业技术、了解农业技术、关心农业技术、支持农业技术、使农业技术在农民心中生根发芽,再对农民因势利导,用科技知识武装农业,改变他们的小农经济思想,提高他们参与农业技术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农闲季节,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农业新技术培训班,农忙季节农业技术人员走上田间地头,实地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亲身感受先进农业技术的巨大作用。%A

总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实际推广时能讲解、能指导、会排难、会现场示范,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A

第5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一、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和转化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机制的改革,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管理的方法不到位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基层农业劳动者服务,增加其农业文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考虑到基层农民的需求和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可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都采用行政化的推广方法,多由政府来决定要推广的项目,自上而下,逐级下达,对各部门形成一定的强制作用,而没有考虑到基层农民的接受能力以及现阶段的农业技术需求,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不能真真切实的做到为农民服务,也使农业科技成果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转化.

3.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技术人员的知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也不够到位.据统计,我国地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中级职称的推广人员较多,工人的数量也比较多,而高级职称的推广人员数量却极少,具有农业专业学历的技术推广人员也较少.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中,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得到短期的培训机会,因为培训不足,致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陈旧,农业技术服务得不到有效开展.

三、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1. 完善体制机制

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以政府的推广体系为主导,切实实施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的公益性、基础性作用,注重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农业知识的培训讲解,切实的负起行政管理职责.为保证公益性服务的有效执行,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为农村的农业发展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

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但是,随着当前形势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存在着制约性不强等问题,不能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此外,政府还应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

3. 重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

应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教育工作,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进行多层次的培养.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任职资格,鼓励和支持具有专业农业技术的农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农业.建立健全的教育培训机制,以确保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知识,提高科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6篇: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科技推广情况

一、基本情况

1、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我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分为县级农技推广服务系统和乡级农技推广服务系统,县级农业科技服务系统由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工作站、林果科技服务中心和种子管理站4个单位组成,同时13个农村乡镇分别设置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县乡两级密切配合,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2、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素质明显提高。近年,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坚持开展科教兴农工作,切实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素质的培养,农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断加强,目前全县县级专业技术人员共47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人,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7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27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6.4%、36.2%和57.4%。同时全面推行重点产业科技承包制度、岗位责任制、工效挂钩制度等多项激励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2、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我县围绕蜜瓜、蔬菜、枸杞、葡萄、草食畜等重点产业建设,细化完善培训内容,广泛开展科技宣讲,全面普及立体种植、节水灌溉、土壤改良及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设施精养、饲草料秸秆加工利用等实用技术,全面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以蜜瓜、甘草、枸杞、蔬菜等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6.4万亩,并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4个,其中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县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2个,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乡级农技推广队伍专业人员比重低、学历层次低、技术职称层次低、业务素质低、专业工作能力差的问题比较突出。

2、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首先现有的技术人员掌握常规技术的多,了解新技术、高科技的少,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其次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慢,技术水平不高,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整合完善县乡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从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农村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现实需要出发,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择优聘用高新技术和知识的优秀人才,逐步减少县乡农业科技推广单位中的非专业技术人员,改善人员组成结构;二是建章立制,加强管理。根据发展实际,及时制定完善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办事有章可循,达到用制度管好人、用好人的目的;三是逐步建立布局科学、合理、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农业投入,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状况,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2、进一步创新农科教结合机制。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加大重点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二是大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其素质和就业能力;三是积极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步伐;四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实现向科技要效益,求发展。

第7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各方面的科技发展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农业方面的科技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农业经济对农业科技的依耐性不断加强,因此,农业技术在农村建设事业当中的推广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以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为主题,通过分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继而得出相应的推广对策,为我国农业事业的良好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策

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势头,以技术性农业为依靠,大力发展农业事业。在这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我国农业在生存能力上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农业生产结构逐渐发生转变。其中,推进农业经济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时农业技术的推广问题,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保障农业实现现代化、产业化以及工业化生产。另外,我国农业虽然取得了质的进步,发展速度快,但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只有一半,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据一半在70%左右。因此,大力建设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目前发展农业事业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推广管理体制

我国当前的农业推广体系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推广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首先是在实际的农业推广工作中,多个部门同时在进行工作管理,人事分离的情况屡屡出现,这种情形下,很难使得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人员进行工作的主要负责荷引导;另外一方面,多个部门同时管理的农业推广技术工作,和容易造成相关部门对相关问题和责任的推脱,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的阻碍,在工作进度上存在拖延,也拖慢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系的建设。

2.推广工作中职能错位问题严重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工作人员其实并不具备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甚至有些工作人员没有具体理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本职能。在这种工作实际情况下,农业技术推广的许多相关职能并没有在工作中体现出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效果。除此之外,有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职能没有其相应的工作领域进行职能的发挥,导致既浪费了资源,又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现存机制应对工作实践不灵活

我国农业自古以来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农业的发展一直是大力扶持,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目前,在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上,农业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发展策略,许多国家方针和政策都开始向农业技术方面琴倾斜。但是,在传统农耕文化深深的思想束缚下,许多农业技术推广方针和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农业技术的推广仍然面临十分强大的阻力。在推广实践工作中,许多问题难以进行对号入座。从这个方面看,农业技术的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打破传统农耕思想的束缚,需要建立完善而且灵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1.加强体制问题的完善

根据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存的相关问题得知,要想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首要任务就是要完善推广体系方面的体制问题。总体来说,完善体制问题的对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主要是在农村进行,那么必须重视农村农业基层的推广机构的建设。所以,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基层机构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首先政府要加大引导力度,帮助基层机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基层推广机构要大力加强自身的建设,使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将自身的管理进行得科学而有效,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规范性。

(2)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工作。农业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不断创新离不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基层推广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以及制度的良好运行联系起来,加强建设。在管理工作中,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管理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比如引进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各个管理方面充分发挥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体系逐渐制度化、标准化、系统化。比如,某省的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中,基层管理机构特别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技术信息网站,并通过网站将相关的推广信息发表出来,比如推广一些国家关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以及该机构管理工作的日常明细等等,获得了民众的普遍好评。

(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工作。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还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创新,尤其是在体制机构方面的创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点要放在服务性农业生产商,对体制机构不断进行创新,不断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的体制,不断明确县级农业局的指导和管理责任,避免只能混乱的情况出现,各司其职,各自承担相应的推广责任。不断加强完善农业局以及基层推广机构的绩效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制度,实施岗位管理,不断规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职责上要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有效性履职,通过一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一步步完善起来。

2.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素质

农业技术的推广其实还是偏重于技术方面的工作,因此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要高,在选聘工作人员的环节就要加强管理,选用专业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进入相关机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保证工作队伍的专业性。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时,尽量聘请资历深厚,专业技术功底强的农业技术专家。另外,还可以适当的选派工作人员进行外出实践,丰富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和推广操作水平。例如在山东省某地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该推广机构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供广大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线上经验交流,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加强专业技术水平。

三、结语

不管是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层面的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使农业技术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潮流。要重视农业推广机构的完善,加强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工作的创新。通过农业技术大力推广,提高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走向更高平台。

参考文献:

[1]鞠芳.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2]徐洁,黄伟.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20):44.

[3]何俊毅.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农技服务,2015,(12):42.

[4]杜丽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1,(11):176-180

第8篇: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韩长赋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这是中央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为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

实践证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客观要求;是减少农产品市场波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应对“谁来种地”问题的迫切需要。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一、积极稳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搞现代农业要有适度规模,要适度规模必须有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前提是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国内外的实践充分证明,家庭经营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是当前各国农业经营的普遍形式。我国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要不断完善。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首先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但是,现在一些地方仍然随意调整承包地,甚至违背农民意愿,违法收回农户承包地,引起农民上访。为此,要研究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不仅不排斥土地流转,而且有利于土地流转。引导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应当明确。2012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比例已达21.2%,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但也有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流转规模,定指标、下任务,甚至变相强迫命令,存在着求大、求快的倾向。土地流转要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步伐相适应;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而不是干部,机制是市场导向而不是行政干预,目的是发展现代农业而不是搞非农产业;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政府主要搞好指导服务,绝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这是土地流转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为此,要研究完善促进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

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方向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我国乡村户数2.68亿户,户均耕地不到7亩,这样的规模显然难有较高的效率。但土地规模经营还是要与人地关系相匹配。从我国资源禀赋和当前工农就业收益看,一年两熟地区户均耕种50—60亩,一年一熟地区户均耕种100—120亩,就有规模效益。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小规模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将共同构成我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

二、加快培育以农民为主体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根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任务。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分工分业不断深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这些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从事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够优化集成利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处在起步阶段,自身实力还不强、面临的问题还不少,要研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不同主体的特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当前重点是围绕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在农业补贴、资金奖补、项目建设、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及税务登记等方面加强扶持,不断提高其自身实力和发展活力。当然,切忌拔苗助长,人为“垒大户”。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以农民为主体,绝不能排斥、忽视农民,不能排斥、忽视千家万户的承包经营农户。农民处在“三农”的核心地位,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要解决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农民问题。如果只是实现了规模,解决了农业问题,而把众多农民排斥在外,将给维护公平、社会稳定带来严重隐患。我们鼓励工商企业进入农村、投资农业,但应着眼于服务、带动农民,与农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而不是取代农民、兼并土地。工商企业应重点投资发展种苗、饲料,农产品收购、储藏、保鲜、加工、销售,以及种养业副产品和废弃物加工处理等农业产前产后业务,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户特别是规模种养农户,实现合理分工,增值增效,共生共赢。对那些只“代替”、不“带动”农民,甚至违反土地流转“三不得”(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规定的工商企业经营行为,应加以引导和规范。要研究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准入和监管制度。

三、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全国公益性服务机构已达15.2万个,经营性专业服务组织超过100万个。实践证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上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路径。

公益性服务机构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基础。这两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机构基本建立,支撑保障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农民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下一步,要在全覆盖、有保障上多下功夫,重点在那些具有较强公益性、外部性、基础性的领域,经营性服务组织不愿干、干不了的领域积极发挥作用。

经营性服务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美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农业GDP的比重已达到12.7%,而我国仅为2.3%,农业经营性服务业还大有潜力可挖。下一步,要研究制定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原则,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各类服务组织,在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销售环节,以及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要充分发挥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从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其服务渠道和模式相对成熟,服务水平较高,经营有效益,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要加大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等服务。

总之,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重点应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是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真正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三是必须坚持从国情和农情特点出发,兼顾效率与公平。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解决农业问题与解决农民问题相统一,方向性和渐进性相统一。四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粮食生产“九年增”、农民增收“九连快”,证明中央的农村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要坚持党在农村政策的基本取向不动摇,与时俱进推进政策体系的适当调整和完善创新。(韩长斌 作者为农业部部长)

第9篇:##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市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加速了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情况

按照农业部、省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要求,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自2008年启动以来,经过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宣传动员、公开竞聘、检查验收五个阶段的工作,改革已全面完成。2009年8月以双政发[2009]14号文件下发了改革方案,并及时上报,经过一年多的推进,改革已基本完成。这次改革,由市编办重新核定了编制,全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定岗定责,人员统一归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并纳入市财政开支。目前,全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稳定,素质较高,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改革后,市、乡镇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共有各类技术推广人员180人。其中: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职工73人,包括:技术干部62人,管理人员1人,工人10人。在技术干部中具有正高技术职称的1人,副高技术职称18人,具

1有农艺师技术职称的28人,具有助理农艺师技术职称的14人。乡镇农业中心现有推广人员107名。其中,技术干部103人,工人4人。在技术干部中,副高1人,农艺师32人,初级42人,无职称非专业人员29人。

在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做详做细思想工作,消除改革的负面影响。此次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涉及到全市广大农技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稳定的大局。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把做详做细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从全市农业、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抽调12名专业干部,成立了4个工作组,分片包乡镇推进改革工作。对竞聘上岗、人员安置等敏感问题都实行民主座谈,充分尊重基层干部的意见,体现群众的意愿,尽量避免产生矛盾和问题,诱发不稳定因素,全市改革过程十分顺利,没有出现任何上访。

二是开展多层面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虽然本次改革中人员上岗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但是仍有部分新充实到推广体系的基层农业技术员,有的不是农业专业出身的,有的以前没有从事过技术推广工作。为了更好的做好农技服务,在人员到位后,重点加强了乡镇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培训与重点业务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对乡镇118名技术人员集中培训了一个星期,然后把他们分成5个组,到中心植保、土肥、推广各业务站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业务培训,使基层技术人员全面了解掌握了农业生产的

各项技术,培训结束后,又进行了结业考试,合格的允许上岗,不合格的继续学习。真正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指导的业务骨干。

三是健全机制制度,实行严格管理。在改革中引入竞争流动机制,全面落实人员竞聘上岗制度,农技人员实行全员聘用,3年一聘,竞争上岗。同时,加强了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对农技人员实行年度考评和任期考评制度,并把考评结果、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以绩付酬。以此调动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创新服务形式,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了充分发挥市乡两级技术人员作用,提高技术推广实效,在组织开展常规技术培训的同时,不断创新技术服务形式。一是开通农技110热线服务,随时解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二是加强了现场技术指导。在春耕、夏锄等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全市200余名技术人员全部深入到田间地块,进行现场指导。三是开通农技直通车。市农业中心配备了台农技直通车,为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工作提供了方便。四是做好技术示范。在每个乡镇都建设了千亩示范田,向农民集中展示深松整地、大垄覆膜、大双直及小垄密植的先进技术及高产栽培模式,便于农民参观、学习、效仿。

二、农技推广工作情况

近年来,为巩固基层农业推广部门地位,全市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工作的新

思路、新途径。全市农技人员勤奋工作,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环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创建于1983年内部设置:“七站二室”。即: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环保站、基层站、经作站、信息站、化验室、办公室。全面负责承担着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指导等工作,是农业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核心部门。为了改善办公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008年多方筹集资金对中心,辟址新建。新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招待所、食堂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锅炉房、库房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并更新了部分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使技术推广和实验能力大大增强。

(二)开展科技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为了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科技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围绕高产高效先进农业技术以及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集中培训,农业中心每年冬季,利用两到三天时间对各乡镇农技人员进行培训,培训120余人,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讲课,采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授课,直观、清晰、易懂。巡回讲课,农业中心和乡镇农技人员深入到村屯进行巡回讲课,受训人数12000多人次;电视讲座,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电视讲座。每年电视讲座10余次,受训人数

达到15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每年发放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农田灭鼠技术资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资料,农技110宣传资料,《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等5万余本;农技110热线服务,每年农技110热线服务200多次;六是技术指导,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深入到田间地块技术指导,针对农民及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以问答式、互动式等方式进行培训,打破以往走过场、教师一言堂、满堂贯的传统模式,真正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三)创新推广模式,推广农业新技术。

一是推广玉米双高栽培模式。大力推广玉米大垄覆膜、大双直、小垄密植三大高产栽培模式,每年推广面积达到200万亩,平均亩增产250公斤。

二是开展全面农田灭鼠工作。20

10、2011年连续两年开展全面农田统一灭鼠工作。防治面积达668万亩次,防治效果显著。挽回粮食损失约4亿斤,挽回经济损失达2亿元。

三是开展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工作。2009-2011年连续三年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达到100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达1.2亿斤,挽回经济损失6000万元。

四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承担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面积150万亩,亩节本增效50元,总节本增效7500万元。

五是展示农业技术,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部门的自身技术优势和推广主渠道作用,给农民

学习农业新技术、推广新技术搭建平台,每年农技中心都建立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将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在园区展示,真正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教给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上一篇:艾滋病实验室核酸检测下一篇:钢材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