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2022-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关于提高劳动报酬一类文章的研究方法分析

摘要:中国当前存在着劳动所得占GDP比重下降,资本所得占GDP比重上升的问题,且这一趋势今后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劳动所得比重下降,从短期来看,有利于提高要素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职工工薪报酬偏低不仅直接损害职工权益,而且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中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的事实,学者们纷纷对这一热门社会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学习相关文献,对这类文章的研究方法做一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创新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劳动报酬;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选题意义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的重要目标。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长期对外依赖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亟须改进,亟需提升内需,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对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收入在经过初次分配以后形成劳动者报酬、资本所得和政府对生产环节直接征收的税赋三种形式,它是解决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初次分配是更为基础性的分配关系,不仅数额大,而且涉及面广,初次分配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政府再分配和慈善公益第三次分配。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是分配率,即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如果劳动者报酬总额在GDP的比重越高,则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表明了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是我党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其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之一,在这里,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认真学习和体会这项举措的重要意义,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对于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参考文章

为了解有关提高劳动者报酬相关论文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笔者通过五篇文章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张建国的《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比问题》、信卫平的《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崔学锋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赵学清的《劳动力充裕条件下怎么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李兰芬的《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

三、研究方法的运用

这五篇文章中,毋庸置疑,文献研究法是最常见的研究方法。所谓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这五篇文章都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他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使文章在“巨人的肩膀上”内容更饱满,论据更充分,多处引用名人名言,使文章真实、有说服力。

提及劳动报酬,必定离不开数据统计,因而文章中也使用了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例如,在信卫平的《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中,开篇就用到了统计的方法来引出问题的存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978年的40倍和31倍,但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这五篇文章都对劳动报酬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定义,虽略有不同,但都说出了劳动报酬的实质。狭义的劳动报酬,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收入。吴佩芳,在《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思考》中提出:劳动报酬就是劳动者依据按劳分配的原则,通过货币或实物,从社会领取的一定数量的个人消费品,这主要在初次分配领域实现,我国的按劳分配主要是通过劳动报酬的形式来实行的。广义的劳动报酬是指相对于非劳动收入而言的劳动收入,它包括按劳分配收入、直接的劳动收入和出卖劳动力的收入。信卫平,在《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中提出:劳动力所有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劳动报酬。崔学锋,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提出:劳动报酬即劳动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奖金、津贴等,延长工作时间的工作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即通常所说的工资性收入。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应用于社会学科领域,也应用于自然学科领域,如生物学研究、地理学研究等。只要是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展的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历史研究法。简而言之,历史研究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研究,它通过对已存在的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对未来进行预测。在李兰芬的《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这片文章中,作者提到收入分配时,就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采用了历史研究法,通过不同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研究总结出建国以来的60多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理论和政策从注重公平—打破平均、牺牲公平注重效率–重视公平、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螺旋上升的道路。

案例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张建国的《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比问题》中,作者就我国城乡居民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偏低做论据,论述了我国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偏低的事实。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学者们就劳动报酬进行了国际比较,认为我国劳动者报酬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也低于新兴工业化国家、转轨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水平。

四、研究方法的不足

在诸多研究方法中,笔者认为案例分析法相对于其他方法,非常适合于运用到劳动报酬这类政治经济学研究当中,但是,在现有的经济学文章中,这一研究方法的使用略显苍白。案例研究由来已久,在医学、法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中应用最多,也最有成效。在经济学的研究中相对较少,在国内经济学界则更少。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事实和过程的分析,被科斯讥讽为“黑板经济学”(1991),其所表现的数学化和工程化倾向,使之脱离了经济学的本来含义。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研究方法是,除了一些就事论事的调查报告以外,居统治地位的是概念推理和逻辑演绎,既无假设前提,也不作经验检验,像样的个案研究自然很少,事实的比率太低。研究方法上的缺陷,使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现代化必须在方法和方法论上有所前进和突破,其中,开展和重视个案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案例就是对一个经济问题和政治决策的再现和描述,就是对一个经济过程及其复杂情景的刻画和分析。因此,案例研究是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案例研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真实性。一个案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一篇动人的报导,如果出于保密和其他原因,不得不进行掩饰和隐匿,可以使用假名和代号,但故事情节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杜撰。

案例研究提供的真实场景应当是系统的和全面的,有故事背景,有来龙去脉,有发展过程,有人物情节,最好在附录中还要有完整的图示和数据。人们读完案例,起码能够掌握所述事件的基本事实以及充分的数据和资料,从而为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从事案例研究和写作的另一个基本要求。

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所提供的是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因而,通过个案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证实和(或)证伪什么,但是却可以有所发现。如果把案例研究搞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就无法对真实的社会经济生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作出恰当的描述和中肯的分析,甚至会发生极大的扭曲。

五、结 语

科学研究往往不是从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某一角度就得以解决,而是要从多角度、多侧面研究才能完成。单一的方法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取得一部分信息,而大部分信息可能被忽视,使研究难以奏效。在许多情境中,最佳选择可能是各种方法的结合。因此,交叉综合使用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学习文章的内容与研究方法,在内容的选择与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应取其精华,做到全面而深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意义的不同的研究方法要与日后的实践操作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建国.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比问题[J].争鸣园地,2010,(46):46-47.

[2] 信卫平.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6):43-47.

[3] 李兰芬.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J].江西社会科学,2010,(3):16-21.

[4] 崔学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J].党政干部论坛,2009,(4):25-27.

[5] 赵学清.劳动力充裕条件下怎样提高劳动报酬比重[N].解放日报,2007-14-10(15).

作者:梁永郭 李玮婧

第2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记人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

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如《草船借箭》一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

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

(3)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

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第3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集锦

(一)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二)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五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五、重点罗列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 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包舍身炸毁了暗堡。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包,舍身炸毁了暗堡。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浅易处入手,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 [思路分析] 小学课文主要是记叙文

可以通过找出六要素并结合起来的方法概括 [解题过程] 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同时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归纳: 1.段意综合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2.分析比较法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例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花生的特点和好处,后以花生喻人,讲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特别是爸爸的话。可归纳为: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爸爸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文题扩展法 有许多文章题目本身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所以,只要仔细解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通过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施妙计,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

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4.问题串连法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5.概括要素法

凡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把握了。

例如:《西门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概括: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时候,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这里,时间是战国时候;地点是邺这个地方;人物是西门豹;事件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的能力,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只有把握住了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课文,才能达到精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目的。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二、段意合并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突出重点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

四.将设计的问题串起来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五、抓重点语句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文章的不同题材,采用不同的概括方法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浅易处人手,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准确、全面。当然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与平时的教学工作,扎扎实实的进行语文教学,不断地探索,创新。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提示了中心,这样的题目,人们通常称作“题眼”,即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在拟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就可以从题目入手进行概括。 (2)抓中心句,归纳中心思想

中心句,就是文章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抒情议论的句子,它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感情,与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总结全文,起揭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结尾,起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有些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还有些中心句在文章会反复出现几次,阅读文章时,只要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的中心句,就不难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3)分析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多数文章,它的中心思想不是直接点出来,而是通过具体记叙的人和事去理解,去体会概括出来的。因此,归纳这样一类文章的中心思想,需要在认真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先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才能从中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通过重点段的分析,概括中心思想

文章的重点段是最详细的地方,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在重点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阅读时仔细地进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能很快地领悟出来。

第4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集锦

导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集锦,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集锦

(一)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二)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五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

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五、重点罗列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包舍身炸毁了暗堡。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包,舍身炸毁了暗堡。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浅易处入手,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

(三)

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转载:http://blog.fdedu.net/html/82/82-639.html

(四)[思路分析]

小学课文主要是记叙文,可以通过找出六要素并结合起来的方法概括。 [解题过程]

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同时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归纳: 1.段意综合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

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2.分析比较法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例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花生的特点和好处,后以花生喻人,讲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特别是爸爸的话。可归纳为: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爸爸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文题扩展法

有许多文章题目本身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所以,只要仔细解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通过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施妙计,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

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4.问题串连法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 导读: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5.概括要素法,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把握了,例如:《西门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概括: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时候,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小学五年级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连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段意就是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如果把每段话的主要内容连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飞夺泸定桥》为例:《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记述了北上抗日的红军夺取 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5.概括要素法

凡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把握了。

例如:《西门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概括: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时候,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这里,时间是战国时候;地点是邺这个地方;人物是西门豹;事件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转载:http:///ask/q.asp?qid=235948

(五)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学五年级 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 连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段意就是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如果把每段话的主要内容连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以《飞夺泸定桥》为例:《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记述了北上抗日的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课文题目中的“飞”、“夺”两个字,把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时行动的神速以及夺取过程的艰险都概括出来了。

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第一自然段,它简明地介绍了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由于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泸定桥又是大渡河上的唯一通道,所以红军要北上抗日,就必须夺取由敌人把守的泸定桥。

第二部分则是第二自然段:一方面,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另一方面,红军计划在 29 日清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部分包括第三至五自然段:写红军战士火速前进,抢在敌人增援部队之前到达泸定桥。这部分内容是紧紧围绕“飞”字展开的。先写为什么要“飞”:第一,时间紧——只剩下 20 多个小时了;第二,路途远——还有 120 多公里;第三,情况紧急——敌人两个旅正在对岸前进。接着写怎样“飞”:白天,红四团战士翻山越岭,并击溃阻击的敌人;晚上, 他们顾不上吃饭,冒雨在泥泞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课文还具体描述了红军战士怎样与敌人争先:红军战士知道如果连夜行军,敌人一定无法预料到我军的神速。于是,同样的天气,同样的路途,敌人停下扎营避雨,我军却趁天黑冒雨前进。最后写“飞”的结果:红军战士成功地把敌人抛在后面,按照预期计划赶到泸定桥。这部分内容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四部分包括第六至八自然段,写红军战士经过英勇战斗成功夺取了泸定桥。这部分是围绕“夺”展开的。首先写“夺”的困难:具体是从桥上、桥下、桥对岸三方面进行描述的。然后写夺桥的过程:夺桥战斗异常激烈,我军 22 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尤其是三连的战士是一边前进一边铺桥。最后英雄们穿过桥头大火,冲进城里跟敌人搏斗,终于胜利夺下了泸定桥。夺桥的战斗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

第五部分是第九自然段,写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那么我们把五部分的大意连起来就可以得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红军北上抗日必须通过大渡河。而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到命令要在 29 日早晨夺下泸定桥,于是他们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经过英勇战斗后他们夺下了泸定桥。红军主力得以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我们在认真阅读每一段的基础上概括出它们的大意,然后把每一段的大意连起来组织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段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第一种方法。

(2) 回答关键问题,概括主要内容

阅读一篇文章以后,我们一定要想一想这篇文章讲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结果怎么样。这就是我们读文章后思考问题的一个思路。回答出来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如,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我们就可以提以下问题:本文讲的是谁? ( 当然是邱少云。 ) 讲了他的什么事情? ( 他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 这件事情的结果怎么样 ?( 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战斗取得了胜利。) 把这些回答连起来,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即:本文记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 391 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一动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

(3) 抓重点概括主要内容

一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很多,我们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来叙述。一般来说,文章的主题部分,也就是文章中的重点所在。我们抓住了

第 7 页 共 9 页 礼和教学资源网

---专注教育,服务教师---

这个重点,就比较容易清楚地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

还是以《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例。这篇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 第一自然段 ) :写志愿军决定攻下敌人占领的 391 高地。文中用“一颗毒牙”来比喻敌人占据的 391 高地对我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而这次战斗的目的就是要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向南移动。此举对我军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部分 ( 第

二、三自然段 ) :写潜伏部队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隐蔽着。课文先介绍了这次任务的难度很大。首先是时间长:从天没亮就要在那里潜伏,到黄昏时候才发起总攻,一共十多个小时。紧接着写距离近:要在距离敌人六十多米的地方潜伏这么长时间。 60 多米外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最后写敌人居高临下,很容易发现我军。因此这次潜伏的要求非常高,我们所有的潜伏战士都要做到纹丝不动。潜伏战士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虽然这样的潜伏是及其艰苦的,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还是严格地遵守了纪律,出色地执行着潜伏任务。

第三部分 ( 第四至八自然段 ) :这部分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这是文章的重点,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

第一层,写邱少云被烈火烧身。

第二层,写看到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我”心情复杂。 第三层,写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

第四部分 ( 第

九、十自然段 ) :在邱少云精神的鼓舞下,我军迅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不十白牺牲的精神变成了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给了战士们巨大的精神鼓舞。

可以看出,第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那么,在我们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第

一、

二、四部分只要简略的提一下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得出的文章主要内容就是:在抗美援朝时期争夺 391 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守纪律,烈火焚身也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他的高尚精神鼓舞我军战士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2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步骤

第一、要认真阅读全文,读的过程中还要边读边思考,弄清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重点。

第二、要认真分析文章。可以从词、句、写作特点等多方面,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第

三、概括出大意后先写一个底稿,经过修改后再确定下来。对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经过不断的思考和修改,才能够比较完整而清晰地把一篇

第 8 页 共 9 页 礼和教学资源网

---专注教育,服务教师---

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要具备高度的概括能力,说到底还是需要不断的练习。

第 9 页 共 9 页 礼和教学资源网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IT计算机、文档下载、计划方案、考试资料、专业文献以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集锦等内容。

第5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1、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要注意: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2、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回答出来这些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如,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我们就可以提以下问题:本文讲的是谁? ( 当然是邱少云。 ) 讲了他的什么事情? ( 他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 这件事情的结果怎么样 ?( 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战斗取得了胜利。 ) 把这些回答连起来,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即:本文记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 391 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一动,直至壮烈牺牲。

3、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4.重点突出法(取主舍次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6.要素归纳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使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再例如:《西门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概括: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时候,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这里,时间是战国时候;地点是邺这个地方;人物是西门豹;事件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第6篇: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7、抓关键词法。有时候只要用一个词来回答文章写了什么,就找到了突破口。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以上方法,同学们在阅读课文时,可以试一试。分类:资源共享

集锦

一、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4、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5、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集锦

二、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五种方法----

1、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2、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3、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5、重点罗列法。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包舍身炸毁了暗堡。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包,舍身炸毁了暗堡。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集锦

三、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集锦

四、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同时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归纳:

1、段意综合法。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2.分析比较法。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例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花生的特点和好处,后以花生喻人,讲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特别是爸爸的话。可归纳为: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爸爸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文题扩展法。有许多文章题目本身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所以,只要仔细解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通过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施妙计,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4.问题串连法。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 漂流了多少年? 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5.概括要素法。凡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把握了。 例如:《西门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概括: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时候,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这里,时间是战国时候;地点是邺这个地方;人物是西门豹;事件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第7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写人记事文章

1、要素串连法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合并段意法

给文章分部分---归纳段意---合并段意

3、课题扩充法

先借助课题,将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再逐步进行充实,使表达更加完整全面。

4、问题牵线法

5、句子摘录法

二、写景文章段意串连法

具体做法:

(1)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三、状物的文章

具体做法:

(1)明确作者介绍的这个物是什么?

(2)抓住这个物特点是什么?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归纳出来了。

上一篇:随笔作文题目下一篇:砌体砌筑劳务分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