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分析

2022-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分析

高三英语试卷讲评策略

【摘 要】高三英语教学中试卷评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型,在高三英语的复习阶段,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该阶段的知识内容,教师往往根据教学需要举行各种名目的考试,这就使得试卷讲评变得更为频繁,更为重要 。总之,师生都有一个愿望:把讲评课的质量落到实处。然而,很多时候,讲评课成了名副其实的“校对答案课”,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毫无收获可言,到头来,学生只注重看一下分数多少,只关心分数的高低。这样下去就失去了讲评课的意义,不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试卷讲评课的探索和研究,是每一个英语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字】英语试卷 评讲 有效 主动性 趣味性

“哎呀,又是试卷评讲课,要和尚念经去喽!”“哎呀,今天时间紧试卷答案给他们去对对好了,不懂让他们自己过来问!”很多老师在上评讲课前,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而大部分学生上试卷评讲课也是哈欠连天,昏昏欲睡。这些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试卷讲评的效果,这样的试卷评讲课还有什么效率可言呢?

我今年高三带的是物生班,基础比较差,每次考试的错误率都比较高,所以在试卷评讲课上我比较下功夫,而且实践证明我的功夫也得到了回报,学生的英语成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认为,通过试卷讲评,不仅要做到解决问题,弥补不足,更要达到巩固已有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试卷讲评是一个夯实、整合与拓展的过程,而非简单的解答与重复。因此,教师在进行试卷讲评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及时批改试卷,进行全面分析,做到有针对性

学生每次考完试后是都想立刻知道自己的成绩,可以看看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怎么样。所以老师一定要及时的去批改试卷。教师通过改卷或借助改卷机,对学生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逐项分析答题的错误及原因,以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学生解题思路,正确的和错误的都要分析,以了解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弱点。那们在批改试卷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一)做好试卷统计:在认真批改试卷的基础上做好统计工作,包括试卷所考的知识点,得分率,解题思路,错误类型及人数。试卷统计是一项复杂而又必不可少的工作,可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重要的依据。上述分析在备课中可借助下表进行。

题号 得分率 考点 解题思路 失分原因

(二)做好试卷分析:讲评之前,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试卷,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结构,内容;另一方面要分析得分率低的题目出错的原因,从中了解其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分析试卷的时候也要看看某些学生的得分情况,尽量的去表扬学生。古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如果你能在课上点名,某位同学某个题目在全班甚至是全年级是最好的,那么对这个同学来说,这是一种特别的表扬。全班性的表扬,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另外,教师必须及时讲评试卷,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每次考完试,学生都急切想了解自己的答题结果,并且对自己的刚做出的反应记忆犹新,便于回顾试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平时每一次测试,教师最好在当天挤出时间阅完试卷,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评讲试卷。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讲评试卷会挫伤学生寻求正确答案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并弥补知识缺陷。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考试后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测试情况,以清晰的记忆和积极的姿态听老师讲评试卷,从而为高效讲评试卷奠定基础。

二、拓展外延,有目的地借题分挥,做到触类旁通

讲评试卷时,要学会触类旁通。可以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可以将考点扩展、深化、增加难度,让学生在试题讲评中对试题题型、知识点分布,解题思路和技巧进行归纳小结,从中获得规律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一)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days ______ we spent together ?

A .when B . that C .where D .in which.

教师就应该将其变形,出别的试题,培养学生审题和应变的能力。如:

(二)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days ______ we played together?

A .when B .that C .where D .in which.

题目是死的,又是可变的,讲评时若能适当地对原题进行加一点、减一点或换一点的处理,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I can hardly imagine so pretty a girl like you ______________ (喜欢拳击). (like)

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动名词的复合结构,imagine sb doing。题目的主干可简化为:I can hardly imagine a girl liking boxing.

分析完这道题,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申变换,这样学生能够解决的就不是一道题,而是一类题,如:The girl devoted all her spare time she had _________________ (帮助别人). (help)

通过借题发挥,从一道题拓展到一类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狭隘性,学会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深化知识,提高应变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学生在触类旁通时必须注意一点,英语中有些句型结构相似而意义不同。因此,学生要克服粗心大意的缺点,注意语境,弄懂句意,强化对已懂知识的辨析,有意识地消除思维定势。例如:I’ll spend the night ______________(锁在房里). (lock)

很多学生一看到spend,就毫不犹豫地填入in locking,但实际上,稍微一分析,就会发现正确答案是locked。

三、培养学生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做到让学生成为主导者

讲评贵在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释疑,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填鸭式的课堂,不但会使前面的准备工作付之流水,而且会压抑学生的探究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讲评的艺术是欲露先藏,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激发,解题思路也逐渐形成。

我在讲评时,让他们自己讨论分析句子结构,然后请个别同学向全班汇报分析结果,这样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当然讲解讲评的方法很多,除了集思广益法,还有各个击破法、放开收拢法、抛砖引玉法、一题多解法等等,关键是要针对不同题目灵活运用。

例如. Between the two tall trees___ a farmhouse, in front of which ____ an old man, his eyes closed.

A. lies; is sitting B. stands;sits

C. standing;does sit D. lying;sitting

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他们自己站起来说这个题目考的是什么考点,该怎么来做顺手。然后再给他们同样的类型的题目进行巩固。例如:

【即时巩固】

(一) ---What’s all that noise?

---Just in front of the bus ____ an injured man, all covered with blood.

A. where lies B. lies C. does lie D. lying is

(二)In the dark forests _____, some large enough to hold several English towns.

A. stand many lakes B. lie many lakes

C. many lakes lie D. many lakes stand

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评卷也是被很多老师认为极其枯燥和乏味的事情,尤其是在高三阶段。我们老师就要想方设法的去找点有趣的话题。通俗点来讲,就是要学会“找乐子”。 有次单选中出现单词ambulance时,我就和他们开玩笑的说,这个单词中文谐音就是“俺不能死”,那坐到救护车上就能“俺不能死了”,学生们听了哄堂大笑,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上课效率。阅读理解题中,凡是问文章的中心、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标题、文章的大意等这样的试题,告诉学生一般只需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能准确的找到答案。学生屡试不爽,大有成就感,极大的增加了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也可结合试卷中的文章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任何一份试卷的阅读、完型填空、任务型读写的取材都很广泛,内容都具有丰富性。因此,讲这些文章的话可以当成故事来讲,并且可以适当的说些与此有关的题外话。有此做到一篇有关信仰的完型时,李安的新电影“the life of pi”刚好上映,就可以和学生们讨论电影的内容,讨论宗教信仰的问题。教师不用觉的这是浪费时间,其实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而且还可以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总之,一堂成功的试卷讲评课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备课,对试卷进行认真统计分析,做的有针对性。还要学会触类旁通,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室同时也要学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知识、能力、方法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和提高。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能让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获得双赢!

参考文献:

[1]严玲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07年04期

[2]肖艳春《中学英语之友(高三版)》 2009年07期

作者:张锴

第2篇:高三二模英语科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考试质量检测第二卷试题紧扣大纲,知识覆盖全面准确,试题灵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是一套较好的试题。

学生答卷基本情况:

一、单词拼写

本题考查了动词5个、名词3个、副词1个、形容词1个,学生平均得分3-4分左右,全对的学生全县大约20人,得分6-7分的学生居多,少数学生得0分。

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单词记忆不够准确:缺少字母的、多出字母的、书写不规范看不清楚,难易辨认。有的学生忽视单词在句中的功能,不注意形式,造成错误。有的学生对构词法不够清楚,造成拼写错误,例如:equally 写成 equal 不清楚句子成份。lacks 写成 lack 主谓一致被忽视。chatting 写成 chating 构词错误。persuaded 写成persuade 忽视时态。divided写成divide忽视非谓语动词的运用。millions写成million对a million, millions of 形式没搞清楚。

建议:

1、加强学生单词的记忆,要求学生熟读背诵,经常练习说英语,按照字母读音,加强拼写,从而达到熟记。

2、加强词汇运用,要求学生经常抄写一些句子,多写多练,熟悉句子成份,明晰各类词的作用,从而达到准确表达。

二、改错题

时态2个、连词2个、名词1个、形容词1个、代词1个、冠词1个、介词1个、不定式1个。学生平均得分3~4分,全县全对学生为16人,大多数学生得分6~8个,少数学生1~2个,部分学生为0分。

问题:学生句子概念不够清楚,不能写出符合语法的英语句子,利用英语思维不够,因而学生找不到错误,常常将正确句子误改,另外部分学生对文章语境不清,逻辑关系混乱,故不能正确改错。

例如:because→why, and→but看不出逻辑关系。a little → little词意不清。was→were忽视主谓一致。advices→advice可数不可数名词不够明晰。in→on介词词意及搭配不清。

建议:和单词拼写题一样,要多读句子,熟练英语语言习惯,准确把握合乎英语语法习惯的句子,多练多用,才能找出错误所在。

三、书面表达:

试题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写,是个半开放性缺文,但对学生来说要完整表达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应该如何补充。部分学生时态把握不够准确,动词使用不够灵活,形式出现错误,导致句子结构混乱,有的学生不会使用连词,过渡词使文章显得单调,部分学生词汇贫乏写不出完整句子,少数基础较差,有的甚至全然不会,一句都表达不出,抄写阅读理解。

建议:要求学生多背一些范文,模仿范文、加强训练,提高书面表达水平。

第3篇:高三二模地理科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特点

1、学科特点鲜明,揭示学科内涵。

选择题

1、2题考查人口与城市知识,注重学生从表格数据获取信息判读甲省的人口问题。

3、4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并分析成因,天气异常的原因分析,图文资料设计,其设问精巧灵活。

5、6题考查工业区位。

7、8题考查产业结构及环境问题,要求学生能从结构图中分析判断出正确答案。

9、10题考查香水百合开花季节。11题考查时间计算问题。

选择题图像,图文信息丰富多样,设问重视揭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强调知识,技能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考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等能力得到了有效考查。有助于开阔考生的认知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必考题,能紧扣区域主题,注重理性分析。

36题围绕宁夏枸杞生产优势气侯条件,沙湖没有干涸,且面积还有扩大趋势原因,从地理学评价银川市郊建一个大湖泊是否合理。设计题目,图文并茂,既考查学生从文字和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又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选作题,关注现实问题,倡导学以致用。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选修模块的试题设计,注重结合图文资料,思考现实问题,其设问分别为,分析西安市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分析广西镉污染事件危害较大的原因及水电站在这次污染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试题设计取材鲜活,贴近现实,有助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地理问题和感悟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倡导了学以致用的学风。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效的答题技巧。如,36题第1问,能从气侯要素。如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做答。选做题旅游条件的评价掌握了基本的答题模板,形成了自己的答题思路。

2、学生能够分析判断出题目考查的能力。如36题第2小题,学生能从题干中审清题目的要求,在干旱沙漠区,湖泊没有消亡,而且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原因。

3、有个别同学也会评价某种地理现象的合理性问题。如36题第3小题。

4、相当一部分同学已掌握了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能力,并分析探究原因的能力。如第

1、2小题,但不能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准确描述。

5、有部分同学也会论证,探讨事物的能力。如37题第3小题。

三、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严密。例如第36题第1小题,要求答宁夏枸杞生产的优势气侯条件,相当一部分答成了灌溉地形条件。

2、描述地理事物能力不强,没有记住答题模式。如墨西哥高原的地形特点。

3、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

4、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不够。

5、探讨分析地理事物成因能力差。

第4篇:高三二模历史科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评析

试题均以新材料、新情景设问,注重原则性,同时立足于教材,注重基础,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分析、提取信息和归纳概况能力。重点考察的是主干知识,题目难易适中,不偏不怪,与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有机结合。

试题内容符合考试大纲和2012年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

试题立意高,命题的角度、题量、题材、考点丰富多样。选择题部分涉及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之外,还有一道史学认识的题目。试题难易适中,简单题居多。

分选题部分:第40题是梳理阅读材料,分析中国历史制度、文化教育的社会变迁。第41题是阅读材料,分析比较中国古代与英国近代社会救济的思想与实践。第

45、

46、47题是任选题,分别是土地制度的变迁,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题材较为丰富。试题严谨规范,文字表达周全,设问、指向明确而无歧义,选择的叙述文字大都力求长短、结构、语气一致,选用材料比较集中而有典型,或者经过 命题人的摘编缩写,力求原汁原味,保存原有的历史感。

试题不足之处,两次模考均未设计开放性试题,对我市高考历史复课导向不利。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模糊不清。

2、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到位。

3、思维不严谨,解答不规范,许多考生是主要分析过程,不能做到史论结合。

4、答题能力不足,审题不清,会而不对,对而不会,阅读能力差,许多考生读不懂题意或理解不到位,丢失了不少分。

5、应变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不强,二模考试气氛紧张,考生压力大,情绪紧张,不能及时有效调节,把握心态,难以静心思考,有序解答,难以进入常态发挥,难以顾及答题策略。难题变化,使得部分考生心理慌张,答题不太适应,不能正常发挥,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备考应对策略

二模考试后,复课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从复课应对策略上应做到:

1、夯实基础,学生应抽出至少三分之一时间回归课本,每次做完题后找课本对应的知识点。

2、提高学科应试能力,从阅读、审题、归纳试题立意、要点,组织答案等方面加强训练。

3、加强学科思维严谨性、规范性训练,达到会的不丢分,要点全面,过程完整。

心理素质培养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使考试中能正常发挥,静心思考,考出优异的成绩。

第5篇:高三二模化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本套试题注重基础,考查高中化学的学科主干知识(除杂、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判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律、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Ksp的计算、氨气的制备及还原性、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机推断等),难度适中。此次模考学生答卷的总体情况比市一模考试情况要好一些,基础题答题的准确率较高,具体分析如下:

第26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为8分左右,学生答卷存在主要问题有:

1、离子方程式不会书写,写出来的不进行配平;

2、FeCl3晶体从溶液中的分离操作不会。

3、Ksp的计算不会。

4、FeCl3的百分含量计算失分较多。

第27题:主要考查氨气的性质实验,满分15分,平均得分7分左右,得满分的学生较多。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少数学生不会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审题不仔细所致;

2、电子微粒写得不全;

3、检验一氧化氮气体的方法不会;

4、氧化铜与氨气生成铜、氮气、水的方程式写出不会配平的人也为数不少。

第28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盖斯定律,燃料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满分15分,平均得分为8分左右。主要存在问题是:

1、依据K求a出错较多。

2、一氧化碳的电极方程式书写错误多。

36、

37、38题为选做题,选“有机化学基础”的学生居多,个别人选了“化学技术”或者“物质结构”试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7分左右。36题答卷中存在问题有:

1、苯环上取代基位置出错多,原因是审题不仔细。

2、官能团的名称书写错误率较高。

3、有机物原子连接有误如CH3COOH错为CH3OOC。

今后教学中,应该重视基础、重视教材,通过强化训练,规范学生答卷,提升学生应试能力,提高化学科对学生高考的贡献率。

第6篇:四月中考二模英语试卷分析

2011年5月22日至23日,我市各中学统一进行了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这次模拟考试,完全遵循中考的时间安排,英语在第二天下午2点钟开始,4点钟结束,其中包含约25分钟的听力。

一、概况

只是初三进入总复习以来进行的第二次模拟考试。大体看来,整套试题设计稳中求进,选材上更生活化,体现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特点;试题既注重测试英语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又突出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当前形势,与生活联系,具有时代性、广泛性、基础性、原创性、多样性、地域性及开放性。

下面,是我对我执教的九年级二班(我任该班班主任)60名学生在这次二模考试中的英语试卷进行的分析:

试题难度分析表

二、试题的基本情况

1、试题结构

试卷分为11道大题91道小题。全卷满分为120分。具体结构与分值如下表:

题型

听力第一节

单项选择

完形填空

阅读理解

听力第二节

任务型阅读

词语运用

连词成句

书面表达

2、试题特点

(1)试题完全遵循中考模式例如:书面表达的难度和区分度都比较大,为此评分意见建议“注重语言表达的意义和流畅性”

(2)重视基础,突出语境,知识覆盖面广。考点覆盖了冀教版英语7至9年级教材的重点内容,并且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与情景配合,使知识、能力和交际三方面的考核合理平衡,这有助于中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对教学起良好的导向作用。

(3)注重凸显义务教育的特点,体现激励性,试卷的区分度明显,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4)注重语篇,突出能力考查。这份试题的测试重点在语篇上,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试题综合分析

从抽样试卷来看,整体上说,本次英语命题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英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遵循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思想,把握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紧扣教材。

三、典型试题分析

1、听力试题

满分30分的听力试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卷I上,共4道大题25道小题;第二部分在卷II上,为听短文填空题,需要学生们整理出所缺单词或词组,共1道大题5道小题。

和上次一模相比较,这次的听力测试,整体上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当然,这次的录音效果非常好,不管是句子,还是短文,学生们听得都是清清楚楚,所以满分率还算是喜人。第二节填空题,要求填写的单词、词组也不算难。

2、单项选择

该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测试重点为词义的理解和运用、词组的搭配和习惯用法、基础语法知识和运用能力以及日常交际用语等。但即使考查语法,也不是脱离上下文单独考查,而是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程度。

由上表可见,该题覆盖知识面广,信息量大,重难点与考点突出,综合考查了考生实际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

(1)突出对动词的考查。单项选择20个小题中对动词的考查占了7题,着重考查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动词固定词组、非谓语动词、以及词组辨析,同时也对宾语从句进行了考查。

(2)重视语境的设置。整份试卷体现了语法服务于语言,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几乎每一道题都要求考生考虑语境来解题。考生只有通过上下文呼应,凭借基本知识和常识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选出最佳的答案。如第35小题。做该题时,有很多同学忽略了开始的句子“你最好买这件大衣吧”而误选了but。我认为这道题是设计的较好的。

(3)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本题是以对话形式设计的题有9道题,这些题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历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考查交际能力这个导向。单项填空考查的内容涉及词汇、语法、习语、日常用语等。在有限的题量中设计特定的语境,综合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这是一道对宾语从句考查的题,其实,遇到这样的选择题大多只要注意到“宾语从句的语序和时态”问题就能搞定,答语中的was已经告诉我们是问过去为什么迟到了,再根据语序既能够判断答案为B。但是,全班60人中,居然有18人都误选了D。即便是我在讲解之后,他们还给出自己的看法: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迟到吗?我们平时不是经常见到这样的句子“I’m sorry I’m late.”吗?尽管答语中用的是过去时态,但迟到是说话时的事实啊!其实,这是属于对于某一道题思考过多、过于坚持自己的不正确想法的原因。

3、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主要通过阅读来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朝着理解深层化及语境化方向发展。是一种综合性强、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量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考生只有借助上下文乃至全文的语境启示,运用逻辑推理,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完形填空为四选一,共10小题。这篇完形填空的主要特点如下:

(1)着重考查基础词汇和词组

(2)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在解完型填空题时,考生不仅要熟练运用所掌握的语法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语篇意识。全文大多数选题都要考生通过上下文通盘考虑,根据上下文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4、阅读理解(含任务型阅读)

该题型通过对考生词汇量、语言习惯和语法知识等方面的综合考查,检测其在限定时间内阅读理解、推理判断、整合信息能力。阅读理解题仍向“重速度、重语篇,重能力”的“三重”方向发展。具体特点是:

(1)阅读量大,题材、体裁形式多样

(2)主观判断题多,注重语篇理解。

(3)任务型阅读简要分析

这是一种综合性强、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总而言之,这4篇阅读题难易度还算适中。只要做题时能够做到真正地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拿到满分还是很有希望的。

5、词语运用

该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测试重点为词义的理解和运用、词组的搭配和习惯用法、基础语法知识和运用能力等。

6、连词成句

7、书面表达

这是一项能充分体现考生词汇运用、立意组句等综合语言能力的试题。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写作的练习,我要求大家只要能抽出10到15分钟的时间来就认真地写一篇交上来,事实证明效果不错,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都能拿到8分、9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三点提示写的不全,详略不得当,主次不清晰;

(2)语言的基本功不扎实,出现病句,组句时出现不该犯的错误;

(3)个别单词的拼写出现失误;

(4)个别同学字母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

四、试卷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学生对一些基本词汇、语法、句型的掌握不够熟练,也就谈不上运用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合理、有效地训练,仍应引起一些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2、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强,本次试卷中的主观题要求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而不是单纯地教师讲语法,学生背语法。

3、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不够娴熟,语感不强,偶尔还会出现中国式的英语,拼写错误也有,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的训练仍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4、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大部分卷面不够整洁,书写不规范。

五、教学建议

1、教师的日常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抓两头,促中间,防止两极分化,大面积地提高我市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2、夯实基础,加强写作训练。

3、加强阅读训练,强化语篇意识。

4、继续加强听力训练,朝着满分的方向努力前进。

5、注意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减少考试中出现的低级错误。

第7篇:2014年无锡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3~2014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

(二)

语文 Ⅰ

注意事项2014.5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竣工疏浚逡巡怙恶不悛崇山峻岭 .....

B.苗圃黄埔哺育捕风捉影惊魂甫定 .....

C.复辟馥郁覆辙物阜民丰刚愎自用 .....

D.撤退清澈坼裂彻头彻尾风驰电掣 .....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

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3)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话

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不绝如缕一蹴而就走马观花

B.不绝于耳一挥而就走马观花

C.不绝于耳一蹴而就浮光掠影

D.不绝如缕一挥而就浮光掠影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30个字。(4分)

一位刚步入教坛的年轻人向一位年长的资深班主任请教学生思想教育的诀窍,老教师意味深长地说:‚田地里不种庄稼,是要长荒草的。‛

4. 下面是叶培建评价“玉兔”号月球车状态好的报道,请概括状态好的主要依据,不超过40个字。(5分)

‚玉兔‛号月球车14日自主唤醒,进入第四月昼工作期,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叶培建评价它的状态‚出乎预料‛的好。按照原定的3个月寿命,‚玉兔‛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与任务。他希望,今后即便不走不动,也能不断苏醒,‚每隔半个月苏醒一次,工作一次‛。

高三语文Ⅰ第1页(共6页)

原来存在的问题到目前仍旧没有解决,但测月雷达已经开始工作,全景相机也已经正常拍摄,月球车搭载的月基光学望远镜可根据需要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挥控制下开展后续探测工作。据悉,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在前三个月昼工作期间,圆满完成了工程任务,获取了大量工程数据和科学数据,为今后月球探测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①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伯长。伯长性庄严寡合,虽挺之亦频在诃怒中。挺之事先生益谨。尝与参校柳文者累月,卒能受《易》。 .

②挺之初为卫州获嘉县主簿,权共城令。所谓康节先生邵尧夫者,时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菜食,且躬爨以养其父。挺之叩门上谒劝其习性命之学。康节谨拜,悉受业。世所谓康节先生之《易》者,实受之挺之。

③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或惜之,则曰:‚宜少贬以荣进。‛友人石曼卿独曰:‚时不足以容君,君盍不弃之隐去?‛再调孟州司法参军。时范忠献公守孟,亦莫之知也。忠献初建节钺守延安,送者不用故事,出境外。挺之独别近郊。或病之,谢曰:‚故事也。‛居顷之,忠献责安陆,独挺之见之洛阳。前日远境之客,无一人来者。忠献于是乎恨知挺之之晚。

④友人尹师鲁以书荐挺之于叶舍人道卿,因石曼卿致之曰:‚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吾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颇无仕进意,人罕能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曼卿报师鲁曰:‚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

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吾素不喜屈谒贵仕,以挺之书,凡四五至道卿之门,通焉而后已。道卿且乐荐之,以是不悔。‛挺之遂得应铨新格,改大理寺丞。会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河东,辟挺之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人刘仲更从挺之受历法,世称刘仲更之历,远出古今。在泽,转殿中丞,丁母忧。甫除丧,.

暴卒于怀州守舍。时友人尹子渐守怀也,子渐哭挺之过哀感疾,不逾月亦卒。挺之葬青社。

(选自赵与时《宾退录》,有删改)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卒能受《易》受:传授 .

B. 因石曼卿致之曰因:通过 .

C. 曼卿报师鲁曰报:上报 .

D. 丁母忧,甫除丧丁:遭逢 .

6. 下面与李挺之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 李挺之恭敬地侍奉经常怒斥他的师长河南穆伯长。

B. 李挺之被邵尧夫成功劝说学习关于万物的“性命之学”。

C. 范忠献被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一人赶到洛阳见他。

D. 刘仲更的历法远出古今,跟李挺之传授有密切关系。

7. 第④段中,尹师鲁、石曼卿竭力推荐李挺之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3分)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3分)

(2)或病之,谢曰:“故事也。”(3分)

(3)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1)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3分)

(2)“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3分)

(3)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

理解?(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二人同心,▲。(《周易》)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论语》)

(3)▲,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4)清荣峻茂,▲。(郦道元《三峡》)

(5)所守或匪亲,▲。(李白《蜀道难》)

(6)▲,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7)今年欢笑复明年,▲。(白居易《琵琶行》)

(8),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垂向大地的杨柳

李天扬

⑴丰子恺回来了,回到我们生活中来了。

⑵11月7日,‚丰子恺文化专列‛开行。上海地铁1109号列车的拉手和车壁上,印上了先生的漫画和哲语。9日是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地铁方面说,开行文化专列,一向大师致敬,二传递‚讲文明树新风‛的文化正能量。用半个多世纪前的旧作,来树今日之‚新风‛,说明好的艺术作品能超越时空。先生有一名篇曰《车厢社会》,有先生的画,这个‚车厢社会‛,会清朗许多罢?

⑶这两年,先生的画很热。由某家机构推出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在全国报纸上遍地开花。隔几天,就登一回,一登就一整版。发布者的自我定位是‚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口气不小,移来形容丰公画作,倒也贴切。网络世界,先生同样广受追捧:微博上,有几个账号常发子恺漫画,粉丝量大,转发者众;微信上,‚朋友圈‛里,关于先生的帖子,很不少,也很受欢迎。

⑷我想,这恐怕与戾气横生、信任缺失的时风有关。先生的画作,像冬日阳光,像新鲜空气,让人温暖、神清。今天,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⑸先生的第一本画集,出版于1925年。编者叶圣陶先生有过生动描写:‚画都没有装裱,用图钉别在墙壁上,一幅挨一幅的,布满了客堂的三面墙壁。‛子恺黑白漫画,就这样以简陋的面目面世了。先生说:‚我不能承认自己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我只承认漫画二字是在我的画上开始用起的。‛

⑹抗战爆发,先生改画彩色风景人物画,以卖画贴补家用。画润一直很低,画受欢迎,为什么要‚贱卖‛?先生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艺术品犹米麦医药,米麦贱卖可使大众皆得疗饥,医药贱卖可使大众皆得疗疾,艺术品贱卖亦可使大众皆得欣赏。‛持此想法并坚持这么做的大画家,有第二人否?

⑺接触过丰公后人的朋友,都感叹丰氏温厚家风代代递传。2002年底,丰公后代一起在天山茶城开了一家画廊性质的小店铺,叫‚丰子恺艺林‛。店里最受欢迎的,是丰一吟老师临摹父亲的画作和她的书法作品,润格也极低。有一次,一位顾客要请一幅丰老师的书法,问清价钱后,硬是多付了好几百。丰老师笑着对我说:‚我们这里像不像君子国,讨价还价是反着来的?‛

⑻虽然先生秉持‚贱卖‛原则,但他的画即以金钱论,也从来不贱,拍卖市场上早已是天价了。论丰画的艺术价值,叶圣陶先生说得最到位:‚子恺的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给了我一种不曾有过的乐趣。这种乐趣超越了形似和神似的鉴赏,而达到相与会心的感受。‛相与会心,也正是一代代读者读子恺漫画的感受罢?

⑼先生最喜画杨柳。先生专门写了一篇散文《杨柳》,‚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先生画了那么多杨柳,是画‚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他,不也是一棵垂向大地的杨柳吗?正因此,一代代读者那么喜爱他的画,与他相与会心。⑽先生虽因那场**,未享高寿,没能等到苦尽甘来,更不会想到,今天人们看着他的画坐地铁。但是,自己的画能穿越时空,温暖后人心田,洗涤后人心灵,或许先生作画时,就想到了。

⑾1925年的那个秋天,先生用图钉把一幅幅画别在壁上,恰似亲手插下一根根杨柳枝。今天,虽然插枝人早已不在了,但那根根枝条,已长成棵棵杨柳,绿树成荫,翠拂今人,泽被后世。

(摘自2013年12月6日的《文汇报》,有删改)

11.概括丰子恺“回到我们生活中来了”的具体表现。(4分)

12.解释第⑵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3.第⑻段中引用叶圣陶对丰子恺画的评价,有何作用?(6分)

14. 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垂向大地的杨柳”的丰富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科学奖要经得住时间考验

沈致远

⑴据不完全统计,国际性科学奖共有十几种。为何诺贝尔奖一枝独秀?

⑵科学奖的作用在于推动科学发展,设臵科学奖应符合几项原则。首先是国际性,更重要的是科学性,自然科学是实证性的,判断真伪之唯一标准是实验。自1901年创立迄今,诺贝尔奖一直坚守以实验为准的基本原则,这是它一枝独秀‚秘密‛之所在。⑶在科学性上,其余诸奖良莠不齐。以奖金超诺贝尔奖的基本物理学奖为例,获奖人中有七位不符科学性。一位是霍金,他的‚黑洞霍金辐射‛只是假说,并未被实验证实。此外有六位弦论者获奖,其中威腾是弦论者公认领袖。多年来,弦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但至今既无实验证明,也提不出预言可供检验,对物理学发展乏善可陈。

⑷借科学之名以‚提倡宗教进步‛的坦普顿奖,奖金也超过诺贝尔奖。获奖者除基督教神职人员,也有科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戴森获得2000年坦普顿奖,他是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著名物理学家,折节俯就令人惋惜。

⑸创立于1991年、以‚博君一笑,发人深思‛为宗旨的玩笑诺贝尔奖只颁奖状不发奖金。别以为只是开玩笑,其2000年获奖者之一基姆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见‚发人深思‛并非虚言,寓思于乐别具一格。

⑹科学奖提升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的知名度,使公众认识到科学之重要性。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由吴健雄等以实验证实。公众不知弱相互作用

为何物,遑论宇称不守恒。1957年李、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家喻户晓,激励许多青年献身物理学研究。尽管如此,奖金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否则就是本末倒臵。年前,我收到某部门座谈会通知:为发展我国科学以早日获得诺贝尔奖出谋献策。我当即写信给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科学家,坦言:怎么能将诺贝尔奖作为发展我国科学之目的?幸而是内部通知,否则将贻笑大方。经他建议改变了会议宗旨。

⑺科学家对是否获奖应以平常心待之。美国遗传学家沃生和英国物理学界克里克发现基因之载体去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这是继达尔文之后生物学划时代的重大成就。两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诺贝尔奖,而是:‚我们发现了生命之奥秘。‛对广义相对论和核力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美国物理学家韦勒,获悉别人剽窃他首先提出的核力异常现象发表论文而获得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笑臵之说:‚我下一次要小心点。‛真正的科学家神游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命之妙、意识之谜,怡然自得乐在其中,奖金于我何有哉?

15.本文认为科学奖有哪些主要作用。(6分)

16.本文认为科学奖科学性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基本物理学奖、坦普顿奖在科学性方面

的主要瑕疵是什么?(6分)

17. 作者对“将诺贝尔奖作为发展我国科学之目的”持否定态度,结合文意分析其理由。

(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他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不久,又有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

结果他涂掉了所有的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下一篇:西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