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二模试卷分析

2023-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英语二模试卷分析

四月中考二模英语试卷分析

2011年5月22日至23日,我市各中学统一进行了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这次模拟考试,完全遵循中考的时间安排,英语在第二天下午2点钟开始,4点钟结束,其中包含约25分钟的听力。

一、概况

只是初三进入总复习以来进行的第二次模拟考试。大体看来,整套试题设计稳中求进,选材上更生活化,体现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特点;试题既注重测试英语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又突出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当前形势,与生活联系,具有时代性、广泛性、基础性、原创性、多样性、地域性及开放性。

下面,是我对我执教的九年级二班(我任该班班主任)60名学生在这次二模考试中的英语试卷进行的分析:

试题难度分析表

二、试题的基本情况

1、试题结构

试卷分为11道大题91道小题。全卷满分为120分。具体结构与分值如下表:

题型

听力第一节

单项选择

完形填空

阅读理解

听力第二节

任务型阅读

词语运用

连词成句

书面表达

2、试题特点

(1)试题完全遵循中考模式例如:书面表达的难度和区分度都比较大,为此评分意见建议“注重语言表达的意义和流畅性”

(2)重视基础,突出语境,知识覆盖面广。考点覆盖了冀教版英语7至9年级教材的重点内容,并且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与情景配合,使知识、能力和交际三方面的考核合理平衡,这有助于中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对教学起良好的导向作用。

(3)注重凸显义务教育的特点,体现激励性,试卷的区分度明显,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4)注重语篇,突出能力考查。这份试题的测试重点在语篇上,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试题综合分析

从抽样试卷来看,整体上说,本次英语命题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英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遵循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思想,把握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紧扣教材。

三、典型试题分析

1、听力试题

满分30分的听力试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卷I上,共4道大题25道小题;第二部分在卷II上,为听短文填空题,需要学生们整理出所缺单词或词组,共1道大题5道小题。

和上次一模相比较,这次的听力测试,整体上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当然,这次的录音效果非常好,不管是句子,还是短文,学生们听得都是清清楚楚,所以满分率还算是喜人。第二节填空题,要求填写的单词、词组也不算难。

2、单项选择

该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测试重点为词义的理解和运用、词组的搭配和习惯用法、基础语法知识和运用能力以及日常交际用语等。但即使考查语法,也不是脱离上下文单独考查,而是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程度。

由上表可见,该题覆盖知识面广,信息量大,重难点与考点突出,综合考查了考生实际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

(1)突出对动词的考查。单项选择20个小题中对动词的考查占了7题,着重考查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动词固定词组、非谓语动词、以及词组辨析,同时也对宾语从句进行了考查。

(2)重视语境的设置。整份试卷体现了语法服务于语言,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几乎每一道题都要求考生考虑语境来解题。考生只有通过上下文呼应,凭借基本知识和常识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选出最佳的答案。如第35小题。做该题时,有很多同学忽略了开始的句子“你最好买这件大衣吧”而误选了but。我认为这道题是设计的较好的。

(3)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本题是以对话形式设计的题有9道题,这些题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历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考查交际能力这个导向。单项填空考查的内容涉及词汇、语法、习语、日常用语等。在有限的题量中设计特定的语境,综合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这是一道对宾语从句考查的题,其实,遇到这样的选择题大多只要注意到“宾语从句的语序和时态”问题就能搞定,答语中的was已经告诉我们是问过去为什么迟到了,再根据语序既能够判断答案为B。但是,全班60人中,居然有18人都误选了D。即便是我在讲解之后,他们还给出自己的看法: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迟到吗?我们平时不是经常见到这样的句子“I’m sorry I’m late.”吗?尽管答语中用的是过去时态,但迟到是说话时的事实啊!其实,这是属于对于某一道题思考过多、过于坚持自己的不正确想法的原因。

3、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主要通过阅读来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朝着理解深层化及语境化方向发展。是一种综合性强、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量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考生只有借助上下文乃至全文的语境启示,运用逻辑推理,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完形填空为四选一,共10小题。这篇完形填空的主要特点如下:

(1)着重考查基础词汇和词组

(2)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在解完型填空题时,考生不仅要熟练运用所掌握的语法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语篇意识。全文大多数选题都要考生通过上下文通盘考虑,根据上下文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4、阅读理解(含任务型阅读)

该题型通过对考生词汇量、语言习惯和语法知识等方面的综合考查,检测其在限定时间内阅读理解、推理判断、整合信息能力。阅读理解题仍向“重速度、重语篇,重能力”的“三重”方向发展。具体特点是:

(1)阅读量大,题材、体裁形式多样

(2)主观判断题多,注重语篇理解。

(3)任务型阅读简要分析

这是一种综合性强、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总而言之,这4篇阅读题难易度还算适中。只要做题时能够做到真正地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拿到满分还是很有希望的。

5、词语运用

该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测试重点为词义的理解和运用、词组的搭配和习惯用法、基础语法知识和运用能力等。

6、连词成句

7、书面表达

这是一项能充分体现考生词汇运用、立意组句等综合语言能力的试题。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写作的练习,我要求大家只要能抽出10到15分钟的时间来就认真地写一篇交上来,事实证明效果不错,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都能拿到8分、9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三点提示写的不全,详略不得当,主次不清晰;

(2)语言的基本功不扎实,出现病句,组句时出现不该犯的错误;

(3)个别单词的拼写出现失误;

(4)个别同学字母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

四、试卷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学生对一些基本词汇、语法、句型的掌握不够熟练,也就谈不上运用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合理、有效地训练,仍应引起一些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2、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强,本次试卷中的主观题要求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而不是单纯地教师讲语法,学生背语法。

3、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不够娴熟,语感不强,偶尔还会出现中国式的英语,拼写错误也有,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的训练仍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4、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大部分卷面不够整洁,书写不规范。

五、教学建议

1、教师的日常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抓两头,促中间,防止两极分化,大面积地提高我市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2、夯实基础,加强写作训练。

3、加强阅读训练,强化语篇意识。

4、继续加强听力训练,朝着满分的方向努力前进。

5、注意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减少考试中出现的低级错误。

第2篇:2014海淀二模英语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完型和阅读:

本次海淀二模试卷难度系数稍大于海淀一模。阅读与一模基本持平,AB篇难度加大了,完型相对简单一些,总体基本和13年北京高考持平。文体依然是记叙、议论、说明和应用四种。完型阅读选项大部分在文本中可以找到出处和依据,但也有几道不易于排除干扰项的题目,要用到一些技巧类手段。总之,14高考命题难度总体应该是海淀一模、二模和13高考水平,但同时也要做好完型个别空和阅读C、D篇个别难题的技术准备

(二)单选:

海淀二模以谓语(4道),非谓语(3道)和从句(4道)为主要考点,这也必然是14高考的命题方向。其他考点有情态(1道)、虚拟语气(1道)、介词(1道)、代词(1道)

(三)写作:

1、海淀二模应用文是为参加高校英语面试写一个自我介绍,不难,但针对爱好,擅长科目和未来专业方向三条的描述

要会展开细节,有一定的词汇支撑。同时针对14高考备考也要做好其他文体即日常信函,活动通知和演讲稿文体的技术准备。

2、海淀二模情景作文考的还是课外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帮助爷爷奶奶通过网络视频聊天工具与在海外的姑姑交谈,和

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体验很吻合。情景作文是拉开整体作文区分度的题型。预计14高考也会以学生校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考核背景,所以平时一定要多从所阅读的文章中把适合情景作文题材的词汇搭配摘抄下来,记在词汇积累本上。

二、二模后复习建议:

(一) 阅读以复习

10、

11、13北京高考和各区模拟难度为主,以12北京高考和各区模拟难度为辅。每次做完题,要坚持做错因分析,即抓住文本,题干和出处中心词的同义转述,切忌那些太笼统(没有清晰体现中心词),太片面(缺失某中心词),太绝对(含有任何,唯一和所有等字样的选项),混主次(没有体现最重要的中心词)等错误选项。

(二) 完型以复习10,11,13北京高考和各区模拟难度为主,以12北京高考和各区模拟难度为辅,要坚持做错因分析,即做题要有整体意识,一定要注意词句间,段层间和首尾间的呼应和联系,切忌孤立、片面、静止地看待文本。 (三) 单选注重时态,非谓语和从句的全面思维角度的训练,多做错因分析。

(四) 写作要多根据生活中常见的课内外场景积累词汇搭配(词法),并用到平常实战练习,写时多注重句法和章法,写完的作文要注意改写升级。

(五) 每天复习3050个大纲词汇,建立生词抄写本。 (六) 每天睡前进行听力练习。

第3篇:高三二模英语科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考试质量检测第二卷试题紧扣大纲,知识覆盖全面准确,试题灵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是一套较好的试题。

学生答卷基本情况:

一、单词拼写

本题考查了动词5个、名词3个、副词1个、形容词1个,学生平均得分3-4分左右,全对的学生全县大约20人,得分6-7分的学生居多,少数学生得0分。

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单词记忆不够准确:缺少字母的、多出字母的、书写不规范看不清楚,难易辨认。有的学生忽视单词在句中的功能,不注意形式,造成错误。有的学生对构词法不够清楚,造成拼写错误,例如:equally 写成 equal 不清楚句子成份。lacks 写成 lack 主谓一致被忽视。chatting 写成 chating 构词错误。persuaded 写成persuade 忽视时态。divided写成divide忽视非谓语动词的运用。millions写成million对a million, millions of 形式没搞清楚。

建议:

1、加强学生单词的记忆,要求学生熟读背诵,经常练习说英语,按照字母读音,加强拼写,从而达到熟记。

2、加强词汇运用,要求学生经常抄写一些句子,多写多练,熟悉句子成份,明晰各类词的作用,从而达到准确表达。

二、改错题

时态2个、连词2个、名词1个、形容词1个、代词1个、冠词1个、介词1个、不定式1个。学生平均得分3~4分,全县全对学生为16人,大多数学生得分6~8个,少数学生1~2个,部分学生为0分。

问题:学生句子概念不够清楚,不能写出符合语法的英语句子,利用英语思维不够,因而学生找不到错误,常常将正确句子误改,另外部分学生对文章语境不清,逻辑关系混乱,故不能正确改错。

例如:because→why, and→but看不出逻辑关系。a little → little词意不清。was→were忽视主谓一致。advices→advice可数不可数名词不够明晰。in→on介词词意及搭配不清。

建议:和单词拼写题一样,要多读句子,熟练英语语言习惯,准确把握合乎英语语法习惯的句子,多练多用,才能找出错误所在。

三、书面表达:

试题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写,是个半开放性缺文,但对学生来说要完整表达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应该如何补充。部分学生时态把握不够准确,动词使用不够灵活,形式出现错误,导致句子结构混乱,有的学生不会使用连词,过渡词使文章显得单调,部分学生词汇贫乏写不出完整句子,少数基础较差,有的甚至全然不会,一句都表达不出,抄写阅读理解。

建议:要求学生多背一些范文,模仿范文、加强训练,提高书面表达水平。

第4篇:付小荣语文二模试卷分析

六年级二模语文试卷分析

转眼一学期即将过去,在本年级组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又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本领。这次二模考试中,考试的办法与以往一样,虽说我们任课教师参与了监考,但从监考和试卷的评判上我们都非常严格,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考试了解学生这一阶段的真实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这次语文测试做一个综合的分析。

一考试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们六年级语文应考学生47人,实考47人,及格人数46人。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试卷整体把握较全面,从生字、词句积累、多音字、同音字到阅读理解、作文,能整体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本次试卷既留意基础,又兼顾重难点,既能考查学生的平时的知识积累,又能测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一张区分度较大的试卷。

三学生答题分析

通过学生答卷和得分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在本学期学习过程中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生字的考察较全面,有多音字、同音字,结合语境写字等,从学生掌握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掌握较好,没有出现什么误差,说

明平时复习较扎实,应继承保持。

在词句积累方面孩子掌握的古诗,四字词积累较多,学生平时课文都能背熟,但是在默写时就出现很多错误,包括多字、丢字、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不准确等, 还有个别同学看不清题目的要求。

(二)阅读理解:

本次的阅读题有两类:一类是课内阅读的文章的片段,里面第10小题生出现得错误较多,以后对生要加强阅读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另一篇是一篇含义深刻的文章,试卷要求生写出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等几个方面来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中学生的感受一题学生表达的不够充分,需加强训练。

(三)写作

这次习作和往常一样也是有一个小练笔“口语交际”,和一个大作文。本次口语交际是让生针对父母对你的严格要求和宽容,哪个更利于你的成长阐述理由发表见解,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实际发表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本题做的比较成功。大作文是从俩作文题中任选一题:1.是以“我不再——”作为题目写一篇习作。2.是根据试卷里《背着石头去上学》写一篇读后感,400字左右。习作中学生没有束缚、没有压力,可以畅所欲言。所以这次学生的作文都写得不错,写出了自己心中的话。但是在书写过程中,错别字、病句较多,从这次测试中发现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还须加强训练;个别同学因为在前两部分花得时间太多而耽误了作文,以致没有写出一篇优美的习作。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测试,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也很好地反观了我们的教学情况,有欣喜也有不足和遗憾。为进一步加强教学,我们认为需要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峻,忽视理解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逐渐加强意义识记,这既是基本的熟悉规律,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熟背的内容还要求学生会写。

2、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正确性,在课堂上就多写多练。

3、重视运用语言的练习。错别字的出现、标点运用的不当、词汇量的不足、语言的干瘪苍白,都是训练量的不足、训练法的不到位所致。进入中年级后的习作训练,不仅要激励学生“乐于写”,引导学生“写得出”,而且要注重基本方法的训练,逐渐让学生“写得好”。

4、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小笔头的练习,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光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写法及时指导。

5、通过阅读理解的考核可以看出,平时应要求孩子多读书,多思索,教师要加强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5篇:高三二模地理科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特点

1、学科特点鲜明,揭示学科内涵。

选择题

1、2题考查人口与城市知识,注重学生从表格数据获取信息判读甲省的人口问题。

3、4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并分析成因,天气异常的原因分析,图文资料设计,其设问精巧灵活。

5、6题考查工业区位。

7、8题考查产业结构及环境问题,要求学生能从结构图中分析判断出正确答案。

9、10题考查香水百合开花季节。11题考查时间计算问题。

选择题图像,图文信息丰富多样,设问重视揭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强调知识,技能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考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等能力得到了有效考查。有助于开阔考生的认知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必考题,能紧扣区域主题,注重理性分析。

36题围绕宁夏枸杞生产优势气侯条件,沙湖没有干涸,且面积还有扩大趋势原因,从地理学评价银川市郊建一个大湖泊是否合理。设计题目,图文并茂,既考查学生从文字和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又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选作题,关注现实问题,倡导学以致用。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选修模块的试题设计,注重结合图文资料,思考现实问题,其设问分别为,分析西安市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分析广西镉污染事件危害较大的原因及水电站在这次污染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试题设计取材鲜活,贴近现实,有助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地理问题和感悟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倡导了学以致用的学风。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效的答题技巧。如,36题第1问,能从气侯要素。如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做答。选做题旅游条件的评价掌握了基本的答题模板,形成了自己的答题思路。

2、学生能够分析判断出题目考查的能力。如36题第2小题,学生能从题干中审清题目的要求,在干旱沙漠区,湖泊没有消亡,而且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原因。

3、有个别同学也会评价某种地理现象的合理性问题。如36题第3小题。

4、相当一部分同学已掌握了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能力,并分析探究原因的能力。如第

1、2小题,但不能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准确描述。

5、有部分同学也会论证,探讨事物的能力。如37题第3小题。

三、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严密。例如第36题第1小题,要求答宁夏枸杞生产的优势气侯条件,相当一部分答成了灌溉地形条件。

2、描述地理事物能力不强,没有记住答题模式。如墨西哥高原的地形特点。

3、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

4、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不够。

5、探讨分析地理事物成因能力差。

第6篇:高三二模历史科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评析

试题均以新材料、新情景设问,注重原则性,同时立足于教材,注重基础,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分析、提取信息和归纳概况能力。重点考察的是主干知识,题目难易适中,不偏不怪,与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有机结合。

试题内容符合考试大纲和2012年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

试题立意高,命题的角度、题量、题材、考点丰富多样。选择题部分涉及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之外,还有一道史学认识的题目。试题难易适中,简单题居多。

分选题部分:第40题是梳理阅读材料,分析中国历史制度、文化教育的社会变迁。第41题是阅读材料,分析比较中国古代与英国近代社会救济的思想与实践。第

45、

46、47题是任选题,分别是土地制度的变迁,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题材较为丰富。试题严谨规范,文字表达周全,设问、指向明确而无歧义,选择的叙述文字大都力求长短、结构、语气一致,选用材料比较集中而有典型,或者经过 命题人的摘编缩写,力求原汁原味,保存原有的历史感。

试题不足之处,两次模考均未设计开放性试题,对我市高考历史复课导向不利。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模糊不清。

2、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到位。

3、思维不严谨,解答不规范,许多考生是主要分析过程,不能做到史论结合。

4、答题能力不足,审题不清,会而不对,对而不会,阅读能力差,许多考生读不懂题意或理解不到位,丢失了不少分。

5、应变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不强,二模考试气氛紧张,考生压力大,情绪紧张,不能及时有效调节,把握心态,难以静心思考,有序解答,难以进入常态发挥,难以顾及答题策略。难题变化,使得部分考生心理慌张,答题不太适应,不能正常发挥,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备考应对策略

二模考试后,复课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从复课应对策略上应做到:

1、夯实基础,学生应抽出至少三分之一时间回归课本,每次做完题后找课本对应的知识点。

2、提高学科应试能力,从阅读、审题、归纳试题立意、要点,组织答案等方面加强训练。

3、加强学科思维严谨性、规范性训练,达到会的不丢分,要点全面,过程完整。

心理素质培养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使考试中能正常发挥,静心思考,考出优异的成绩。

上一篇:教务老师每周工作总结下一篇:项目四风八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