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灯光设计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舞台灯光设计

电视舞台灯光设计杂谈

摘要:电视舞台灯光设计是把舞台灯光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了高度的结合,将舞台的灯光效果通过摄像机的摄像传达给观众,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因此,作为一个电视舞台灯光设计师,即要熟练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又要掌握舞台灯光的艺术表现手段及形式,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舞台灯光。

关键词:电视;舞台灯光;杂谈

灯光作为舞台上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舞台的灵魂,舞台灯光随着艺术的不断进步,也在逐步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电视艺术的迅速发展,电视节目的极大繁荣,让电视舞台灯光的设计成为了舞台灯光设计的一个主阵地,一个好的电视舞台灯光设计能够起到烘托气氛、表情达意、夺人眼球、吸引观众的作用,使人在欣赏电视节目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得到光电技术所创造的视觉艺术的熏陶。

追溯舞台灯光的历史,在15至16世纪,欧洲用篝火为夜晚的戏剧舞台照明,这是最早的舞台灯光使用,作用极其简单,就是为了照明。此后,随着电灯的发明,照明条件的不断发展,通过一代一代的灯光师不断探索,舞台灯光在照明这一前提下,衍生成了舞台灯光艺术,成为了构成舞台及舞台内容视觉表现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电视节目不能够直接面对广大观众,而是要通过卫星、数字等一定的通讯手段才能够传播到广大观众面前,就舞台灯光设计而言,就与现场的舞台灯光有了一定的区别,这就要求电视舞台灯光设计在继承传统的现场舞台灯光各要素的基础上有所改变。电视舞台灯光的设计服务对象是现场的摄像机,电视的最终效果是通过摄像机呈现给观众的,因此,摄像机摄像出来的舞台灯光效果才是观众看到的效果,而不是现场的效果。这就决定了电视的舞台灯光设计理念与现场舞台灯光设计的不同。

电视舞台灯光设计理念的确立要建立在传统舞台灯光设计的基础之上,把舞台灯光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高度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给电视节目的播出带来优异的效果。因此,就电视舞台灯光设计师而言,就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深入了解成像原理,熟练掌握现代技术手段

电视摄像机的成像原理与人类的眼睛成像原理是完全不同的,如摄像机对光源的色温相比人的眼睛更为敏感,但对于不断变化的光比适应能力却较差,摄像机的光圈是机械的,具有最佳范围,而不同的光圈值对景深、亮暗都有着不同表现,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灯光的明暗与空间造型。这些光学原理都需要灯光设计师熟练掌握,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把现场舞台灯光的效果全部反映出来,更或者把在现场舞台灯光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性的处理,获得较之现场更优异的效果。

就摄像机的技术专业角度而言,色温、照度、亮度、光比是它的重要元素,色温是保证画面颜色的逼真还原;照度是保证摄像机工作在最佳技术区域;亮度均匀是保证画面的一致性;光比则是保证画面的层次感。所以,要确保色温的准确与一致、照度的量记标准、亮度的均匀度、光比的正确性。同时,还要考虑到摄像机的运动和拍摄的规律,针对拍摄景别进行布光,保证摄像机拍摄的每一个方位都有好的布光,才能够收到全面的效果。

就现场舞台灯光来说,舞台灯光设计师不但要对灯光设计的基本元素如:光质、光位、光型、光比、光色的特点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视觉与空间造型的美学基础,在保证舞台灯光满足其基础照度的前提下,要合理运用灯光的亮度光比,控制好演员人物、景物的层次反差,掌握好舞台的整体色彩变化,使现场舞台灯光的色温基调与内容和谐统一,利用灯光的明暗、虚实、色调和形状来还原舞台内容的主题。这样才能使通过摄像机拍摄后传送出的电视画面得到真实、自然的色彩还原。

二、准确把握灯光艺术,让电视舞台灯光焕发光彩

舞台灯光设计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有着较为深厚的发展史,作为灯光设计师,要深入了解其发展的历程,理清舞台灯光设计的理念更迭,认真研究舞台灯光的元素,及其在表现舞台主体、营造舞台气氛的技术性运用。

电视舞台灯光的设计好与不好,主要是看舞台灯光是否把舞台所要反应的主题充分的展现了出来,任何偏离节目整体风格和内容、过度夸大灯光表现形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灯光艺术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但这些独到之处必须为舞台的整体主题和内容服务,不能够为了灯光设计而进行灯光设计,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这样的后果影响着电视节目的效果,影响着收视率。因此,在舞台灯光设计中,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灯光设计风格要服务于电视节目的主题

电视的普及让观看电视节目成为了大众一项生活内容,为了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电视节目可谓是五花八门,尤其是近年来推出的一些娱乐性、访谈性节目,这些节目都有其自身的主题,其目的性较为明确,在录制过程中舞台灯光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如何设计这些节目的灯光,就要根据节目的特点,使舞台灯光对节目起到烘托的作用,这就要求舞台灯光设计师,要准确把握节目的主题,要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视觉艺术紧密结合,让舞台灯光服务于节目,成为在视觉上强化节目主体的载体,从而增强电视节目的效果。

(二)要善用灯光烘托典型场景

舞台灯光是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以及所需的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的灯光设计,并有目的将设计意图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再现给观众的艺术创作。春晚可谓家喻户晓,它已经成为每年除夕夜的盛宴,人们常常被电视中春晚画面的宏大气势所感染、所震撼,而实际上春晚的舞台并不大,座位也不过上千个,之所以给人气势恢宏、欢声雷动的感觉,其原因就是舞台东光的作用,据有关资料介绍,春晚的舞台正上方井然有序地排放着一排排的电脑灯,它们打下的光影好似一座座透明的墙,让观众直观感觉舞台很大、很深、层层叠叠, 加之由光派生出来的影,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更增加了舞台的立体感,使舞台呈现出一片恢宏。这就是用灯光烘托典型场景的最好例证,所以,灯光设计师要善于研究典型场景所需要的效果,要思考如何用灯光来烘托、来呈现这样的效果,以达到更好的表现主题的目的。

(三)要善用灯光效果刻画细节、塑造人物

我们知道在刻画人物、塑造人物上,语言是最具优势的,将人物形象搬上舞台,人物的性格体现就会相对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对白去体会去感受,但终归不如语言描述来的直接,因此,在舞台上欲使人物丰满,就要调动舞台上的多种元素,舞台灯光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英国的舞台美术家、导演戈登·克雷曾说过,半寸的光或阴影,就足以表现一个人的不同心情,我国戏剧家对灯光也有这样的论述:舞台上许多场面的气氛、情调和它所要表现的生活旋律等等,都要通过灯光的变幻、色调的明暗来体现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而电视的舞台灯光设计,更是要善用灯光,要是灯光成为烘托气氛、表情达意、刻画塑造人物的载体,尤其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内心感受,通过灯光的特殊效果协助人物表演,往往能够收到比语言表达更大的效果,俗话说“此处无声胜有声”,电视舞台灯光设计师对灯光的善用,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

观看电视成为了我们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闲内容,电视节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作为电视舞台的一个元素,舞台灯光在新媒体日益丰富、新灯具不断涌现的今天,势必同样受到新理念的冲击,只有很好的掌握现代先进的技术、深入研究舞台灯光的艺术表现力,才能够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鹏.探析舞台灯光和电视灯光的内在区别[J].西部广播电视.2002

[2]罗京生.电视画面的效果与灯光[J].现代电视技术.2006

[3]陈虹.高标清同播成就崭新《新闻联播》[J].现代电视技术.2011

(王文东: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摄影、电视摄像、影视照明技术。)

作者:王文东

第2篇:舞台灯光设计疆域拓展遐思

【摘要】 现代西方,众多国家和地区兴起了举办灯光节的热潮,中国的北京、广州等城市业已加入这一潮流。在此背景下,探赜东西方古代灯火节日的历史传统,梳理现代灯光节日的样式流程,归纳现代灯光节日活动的舞台性特征,对于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精粹,挖掘历史民俗宝藏,镜鉴现代灯光节创意设计,拓展舞台灯光设计专业疆域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灯光节;节庆演艺;灯光;灯火;舞台灯光;舞台性

[

引 言

光与火,自人类远古时代即被视为一种可以沟通神与人的神奇介质,西方希腊神话和圣经典籍中常见光与火的崇拜传说和典故。人类走出远古之后,虽然没有了原始时代礼拜光明的隆重祭祀场面,但不同民族文化、各种文化载体中依然保留着礼赞光与火的伟大精神,这一原始精神在古代灯火节日和现代灯光节中得以延续和体现。

古代灯火节和现代灯光节日活动,往往带有舞台活动的行动特征,具有很强的舞台性。所谓舞台性,本文是指灯光节日活动中呈现出舞台化的演出内容、形式和特点,具备了舞台演出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具体可以理解为“剧场性”。“舞台性”这一概念,首先见于歌德《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文中:“正确地说,只有对于视觉同时也具有象征意义的事情,才能有舞台性。”(1)歌德所说的“舞台性”,简言之,是舞台艺术对文学艺术所进行的可视化、形象化、直观化。现代意义上的“舞台性”(2)概念,在此内涵基础上扩展出演出活动的现场性、互动性和预演性等意义外延。

现代西方欧美、亚洲和国内部分城市,譬如法国里昂、德国柏林、英国伦敦和亚洲的日本东京、札幌、新加坡等国家城市都兴起了灯光节热潮,国内的北京、广州等地也紧跟效仿,上海虽然没有灯光节,但是连续举办两年的上海外滩灯光秀,也具有了灯光节的雏形。实际上,考察东西方历史会发现,灯光节并非现代人首创,而是古已有之,这一传统同人类向往光明、渴望温暖的心理需求和灯火的原始崇拜精神有关。深入细究又会发现,无论古今还是中外,灯火节日中都离不开演艺活动,灯火节日往往是“灯光搭台,演艺唱戏”,反映出演艺活动与灯光节的内在姻缘关系。本文从演艺的视阈考察灯火节日历史,以灯火节日为例思考舞台灯光设计疆域命题,概略考察东西方灯光节日的起源,节面式的介绍现代灯光节活动形式,思考现代灯光节的举办方式和手段,畅想戏剧演艺舞台灯光设计的专业领域拓展。

一、古代灯火节起源与现代灯光节略览

1.古代灯光节起源

古代文化中,东西方均有举行灯火节日的传统和习惯。灯光节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被称为“光的节日”和“光的庆典”(Festival of Lights or Celebration of Light)(3),欧洲有史可稽的灯火节日记载始自17世纪,法国里昂灯光节称为Fête des Lumières(法语),Lyon Festival of Lights(英语),Festa delle luci di Lione(意大利语),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有人文气息的灯光节”(4),是西方现代灯光节的起源。1643年,里昂城发生鼠疫,人们祈求圣母保护,不久鼠疫消失。为表达对圣母玛利亚的感恩,里昂人重建大教堂钟楼,1852年完工后,原定9月8日(圣母诞生日)举办圣母玛利亚镀金铜雕像落成典礼,因为索恩(Sa?ne)河水泛滥而推迟到12月8日的纯洁圣母日举行。12月8日的特大暴雨终于在傍晚时停止,兴奋的里昂人在窗前点亮烛光,走上街头载歌载舞,满城烛光持续到次日天明。自此,12月8日成为里昂“灯光节”的开始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世界著名的节日。

在犹太教中,灯火节被称为哈努卡节(Hanukkah)(5),也叫做光明节、光复节、净殿节、烛光节或灯节等。该节的起源有两种传说:一说认为,公元前2世纪犹太人因反对在耶路撒冷犹太教神殿中供奉希腊神像而起义,为纪念神殿光复举行灯火庆祝。另一说认为,公元165年犹太人从叙利亚塞琉古王朝国王安条克四世手上夺回耶路撒冷,并重新将耶路撒冷第二圣殿献给上帝,燃点灯火作为“再献圣殿”的纪念。现代的哈努卡节举行时间,是犹太历12月25日之后的八天时间(公历12月4—12日),犹太人在会堂和家庭内点燃九杈灯台,寓意回顾犹太祖先的胜利与光荣。

东方文化中,印度、泰国、塔吉克族和中国的汉族、藏族及众多少数民族都有灯火节传统。印度的灯节,称为迪瓦里节(Diwali),也叫排灯节、万灯节、火明节。10中旬至11月中旬,家家户户点亮蜡烛或油灯,寄寓“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的美好祈愿。泰国的灯节,称“水灯节”(6)(Loy Kra Thong),泰语Loy是“浮”的意思,Krathong是“水灯”,所以又称“放水灯节”或“放河灯节”。泰国水灯节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有“素可泰王朝说”、“暹罗公主说”和“答谢水神(MaeKongka)说”(7)等几种起源传说,均包含有水灯节酬神祛病的心愿。现代泰国,完整保留了每年泰历12月15日夜晚(公历11月),依例放河灯、飘水灯的习俗活动,其中的泰国清迈水灯节已经成为泰国非常重要的节庆活动。此外,东南亚的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亦有此习俗。

塔吉克族灯节,称为“巴罗提阿依”(8)或“皮里克”(9),意即“灯”或“灯蕊”。时间在伊斯兰教历8月(巴拉提)14、15两日,故又称“八月节”。塔吉克族灯节与拜火教信仰有关,作为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拜火教极其赞美、膜拜火,认为火具有灵魂,人通过仪式可以与火沟通,火可以为人驱除灾祸、带来幸福。八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按自家人口数制做小灯烛,节前一天傍晚,家人聚餐时按照年龄举行插点酥油灯仪式,油灯燃旺后,每人双手在火焰上烘烤一下并做“都瓦”,祈祷安拉保佑。傍晚饭后,使用“卡乌日”草做成特大的火把,蘸酥油或羊油点燃,绑在木杆插上房顶,名叫“天灯”,然后全家人肃立房前,仰望火把祈祷。随后,房前点起驱鬼火堆,众人围绕篝火欢乐跳跃,通宵达旦。节后第二天,点燃三、五支酥油灯和一种招魂灯,举行扫墓仪式。

中国古代灯火节日传统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彝、白、纳西、哈尼、傈僳、拉祜等少数民族中的传统“火把节”。据华夫主编《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推测,火把节源于原始时代的祭火及祈祀丰收习俗,由古彝族“星回节”演化而来,每年农历夏天6月24日或25日晚,家家门前燃松木火把,歌舞宴饮,通宵达旦。今天的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仍保留此风俗。

藏族地区也有灯火节日。一为“燃灯节”,藏语“葛登阿曲”,又称“五公节”,在藏历10月25日举行。为纪念藏传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逝世,凡属该教派的大小寺庙、村寨牧民,这一天的寺院神坛、家中经堂会点酥油灯,以为纪念。“燃灯节”的日期小有差异,拉萨地区燃灯节是藏历10月20日举行,藏东康区(昌都和四川甘孜、阿坝一带)比拉萨晚5天,是藏历10月25日过燃灯节,内蒙及内地一些黄教地区,则在农历的10月25日举行“燃灯节”。燃灯节传统遍及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格鲁派兴起后,藏传佛教的其他派别如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信众也都过“燃灯节”。康定地区将“燃灯节”称之为“元根灯会”,是将当地盛产的一种元根(芜菁)中心剜空,插上灯蕊,倒入融酥,制成“元根灯”供佛,当地人又称“元根会”。藏族另一灯火节日,称为“酥油灯节”,藏语称为“坚阿曲巴”,意即“酥油花灯节”,也称“花灯节”,在藏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该节始于明永乐七年(即1409年),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摆酥油花灯纪念释迦牟尼降伏邪魔日所创立。此后人们沿袭这一做法,藏历元月十五日入夜后则满街搭起花架,摆置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鸟兽等塑像,点烧酥油灯进行祝福。

汉族地区古代灯火节日很多,譬如岁火、社火、上元灯节、中元灯节、地灯节、水灯节、菊灯节等等,灯火节的活动类型多样,有各种类型演出艺术的参与,并约定俗成一定的流程和习惯。中原地区存在历史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灯火节日是农历第一个月(元)的第十五夜(宵)的元宵节,全称“上元灯节”,简称“灯节”,也叫元夕、元夜、灯夕。除“上元灯节”外,汉族地区传统中还有好几个节日也会举行灯火活动,譬如:冬季农历正月前后的“岁火天灯”;夏季农历7月7日乞巧节的“九微火”;农历7月15日的中元灯节;农历7月30日的地灯节;秋季8月15日的中秋节;农历9月9日的重阳节,等等。

古代灯火节在虽然古已有之,但是与现代灯光节还不是延续意义上发展和传承关系。由于现代灯光节在灯光源的重大变革,造成了二者间的某种断代感,在节日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上不尽相同,在节日的活动的初衷方面也完全不同。

2.现代灯光节巡览

现代灯光节是在基于现代城市照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灯光节日。不同于古代传统的灯火节日缘于宗教纪念性质,现代灯光节始于法国里昂,最初是为了城市照明。1989年,里昂市政府实施“城市照明规划”,选定每年12月份的固定四天举行现代灯光节,以期发展城市公共照明规划、展示城市照明经验成果、搭建照明设备的设计者、生产者、建筑家的交流平台,同时带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节日期间,照亮城市里的古老桥梁、大教堂、剧院等城市景观,邀请世界各地照明专家和城市管理者举行主题研讨,邀请灯光师进行光影艺术创作和光效艺术演示。2002年,里昂市政府倡导成立“国际城市照明联合会”,吸引了包括布鲁塞尔、阿尔及尔和中国上海、广州在内的全球50多个城市加入。

德国比较著名的灯光节有柏林灯光节、慕尼黑灯光节和法兰克福灯光节等。柏林灯光节号称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灯光节,每年10月中旬举行。节日期间,灯光贯穿勃兰登堡门、柏林大教堂、柏林电视塔、御林广场等80多处标志建筑、街道和广场。

英国举行灯饰灯光节的有伦敦、布莱克浦和达勒姆等城市。布莱克浦灯饰节(Blackpool Illuminations)成立于1879年,位于英国海滨度假胜地布莱克浦,被誉为“地球上最伟大的自由灯光秀”。每年8月到11月的66天里,10公里长的城镇大道被成千上万的灯泡装饰,上演混合媒介的大型场景活动秀。达勒姆灯光节位于英格兰北部的达勒姆,每年11月举行。节日期间会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利用光线展示艺术作品,如达勒姆大教堂曾被装饰成为“灯光之冠”。

加拿大温哥华灯光节叫做“灯光庆典节”(Celebration of Light),作为一年一度的音乐焰火竞赛,更偏重于焰火和音乐的结合。1990年7月25日至8月5日举行首届“交响乐焰火”,现已成为温哥华最大、最知名的一个庆典节日。

阿姆斯特丹灯光节是荷兰近年开始举办的灯光节,探索“光与水”的神秘魅力,注重将城市夜景与水景融合。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期间,阿姆斯特丹的标志性文化场所和阿姆斯托河灯光大道、圣诞节运河带一一被灯光装点。

日本灯光节有札幌灯光节、东京灯光节和长野灯光节等。其中,以日本札幌灯光节最为闻名,称为“白色灯树节”,是以冰雪为主题的户外灯光活动。该节始于昭和56年(1981)12月12日,往往在11月中旬左右开幕,圣诞元旦前后作为高潮,2月份“雪祭”前结束,至今已举办过27届。1981年,第一届白色灯饰节植物主题灯装饰会场,有北海道的铃兰、札幌市市花紫丁香、宇宙的领域、爱之树、针叶树以及光之森林等。

韩国的灯节也称“燃灯节”,是为纪念佛祖诞辰(农历4月8日佛诞节)而设立。2008年(佛纪2552)5月2日至4日期间举办首届韩国燃灯节后,燃灯节连续几年成为外国人最喜欢的韩国传统文化庆典之一。燃灯节的重点活动是穿着传统服饰的提灯大游行,向游人展示塔灯、白大象灯、莲花灯、龙灯等数百盏华丽的象征灯和10万多盏灯火。同时,还会组织游客和外国人参加燃灯制作大赛,让游客展示和体验韩国独特的佛教文化。

新加坡灯光节“照亮滨海湾”(I Light Marina Bay)被称为“灯光装饰节”,号称是全球唯一的生态灯光艺术节。作品通过公开甄选,注重使用节能灯光技术及再生材料,鼓励艺术家利用当地的人力与原料进行创作。

泰国曼谷市政府每年都举办盛大的水灯盛会,包括曼谷、清迈、素可泰及大城等各府县,纷纷推出“水灯节”项目。

现代中国,每年会举行传统的灯会、灯节,这与世界意义上的现代灯光节还有差别,中国目前现代灯光节有北京灯光节和广州灯光节。2008年北京首届灯光节“蓝色港湾首届灯光节”自12月19日开幕,至2月10日结束,为期2个月,位于北京朝阳区公园6号的SOLANA蓝色港湾。首届广州国际灯光节,于2011年9月26日至10月15日期间举办。开幕式结合舞台灯光、激光、光画、投影、行为舞蹈、焰火表演等,光影联动,以及配合大型交响乐表演和大型室外灯光秀(彩灯、皮影戏、手影戏、宫灯)等。

二、现代灯光节活动的舞台性特征

现代灯光节的活动内容很丰富,但有两个特征值得关注:一是灯光活动与演艺活动结合的特点,二是灯光节日活动所具有的舞台性特征。前者反映出灯光节活动与舞台演出艺术的关联性,后者表现为灯光节活动中的现场性、互动性、预演性、叙事性、幻觉性和奇观性等特点。灯光节日的这种舞台性特征不仅仅是古代灯火节日的特点,也是西方现代灯光节日的共通特点。

1.现代灯光节与演艺活动的结合

现代灯光节离不开表演活动,譬如里昂(Lyon)灯光节,举办十几年来,除了集中灯光领域的各门类视觉艺术家,表演艺术家和导演几乎参与整个灯光投影秀、视频秀、音乐剧、卡通形象的光影展示。泰国曼谷市政府每年举行的水灯盛会,活动都会包括燃放孔明灯、花车游行、水灯设计比赛、水灯小姐选美、歌唱比赛和传统“箜”剧及古典戏剧表演等。北京首届灯光节在继承传统灯光形式同时,节日期间贯穿街舞、中国鼓和激光灯表演,摆脱了传统的灯笼灯箱单一形式。

实际上,灯光秀的魅力除了形式上的视觉张力和冲击力外,核心艺术魅力在于内容本身的戏剧思维,戏剧思维的核心是故事性和叙事性。譬如源于日本动画导演宫崎骏(Hayao Miazaki)作品《天空之城》(Un chteau dans le ciel)的圣尼济耶教堂(l’église Saint-Nizier)的投影秀,以光影叙事手法再现了教堂从古代开始的各个修建过程,再现了建筑内外的结构魅力。还有一件名为“温度之旅”(Jouons avec le temps)的灯光节作品,从史前冰雪覆盖到热量消融变化,形象的“说明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季节流动”,以四季的变化构成了完整的叙事性,使得灯光秀串联起来各种画面的形式。

现代灯光节日活动强调观众的参与性,通过灯光景观与游客互动,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和趣味性,因而富于“地气”。里昂灯光节举行期间,有灯光装置的游行活动,有灯光迷宫之旅的体验环节。游客们在灯光师引领下,踏上充满灯光与焰火的旅程,受到一群奇怪居民——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机器人或者骑独轮脚踏车之人的接待,充满了异域的体验。泰国水灯节注重全民参与性,在宗教信仰文化中植入罗曼蒂克气氛,民众纷纷自发自造水灯点放,形成大小江河灯光点点的壮观景象。韩国燃灯节中,全面参与性的灯光活动是传统服饰的提灯游行,巡灯游行过程中,除了通过游行活动展示塔灯、白大象灯、莲花灯、龙灯等华丽的象征灯外,还形成数十万盏灯火游街穿巷的奇观。此外,各国灯光节还会采用临时灯光设施,辅助水幕、模拟烟火、音乐、人物表演等技术手段,将灯光动画、灯光秀、灯光图像和歌唱演出等串联起来创造多种灯光效果,组织游客和外国人参加燃灯制作大赛,邀请青年大学生参加创意设计,通过投影、灯光“盒子”或夜间舞台装置艺术展览来探索光效应艺术,使得观众既是欣赏者同时又成为参与者。

2.现代灯光节灯光作品的舞台性

现代灯光节活动的舞台性,表现为现场性、互动性、幻觉性和奇观性等特点,可以这样说,现代灯光节活动的舞台背景是整个城市文化,整个城市环境成为现代灯光节日的“大舞台”(图1)。2012年第二届新加坡灯光节,主办方邀请与集中了30余件海内外大型灯光装置作品点缀滨海湾濒水走道,并搭配高楼灯光秀,将整个滨海湾舞台化成为一个大型灯光秀场(图2)。2011年,景观艺术家 Damien Fontaine设计的“灯光弥撒”,是以圣·让大教堂(Saint Jean)为背景,以一只巨手塑造大教堂的戏剧叙事性结构手法演示了300多年来大教堂建造过程和历史(图3)。(10)日本札幌灯光节,贯穿了白色冰雪主题,从札幌站到大通公园一线的街道两旁树木,用灯泡和各式各样的主题灯装饰,暖色的灯光和冷调的冰雪银光相融合,形成了一幅的分外灵动美丽的白雪城市图景(图4)。

同时,现代灯光节致力于新科技运用于舞台现场性的探索。首届广州灯光节,曾经运用超大LED屏幕或建筑物墙面投影,邀请沙画和手影艺术家,以现代投影技术演出皮影戏或人影戏,倍增和放大了光影艺术的视觉感染力。现代灯光节,还借用镭射膜和全息投影手段,图映三维蝴蝶组光光影,投射地面熔岩流动效果,运用LED串灯铺成人行小路,探索现代科技营造现场感的手段。LED新型光源的运用,在广州灯光节的“灯光芦苇”作品中很有特点:人工湖里上千只不锈钢做成“灯光芦苇”灯杆,上万只做成芦苇造型的 LED灯泡形成了大片的“灯光芦苇”,在夜间成片在水中明暗交替闪烁,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图5、6)。另有一件新光源的作品特别引人注目:2013年,著名光线艺术家珍妮特·艾契曼(Janet Echelman)采用飞利浦ColorKinetics的“智能幻彩LED照明技术”,创作了光雕作品《阿姆斯特丹1.26》,以缤纷的色彩和幻妙的构型创造了视觉的惊奇感(图7、8、9)。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舞台灯光所追求的幻觉感、奇观性,在现代灯光节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三、西方舞台灯光发展历程及其疆域拓展

舞台灯光设计是灯光照明艺术中的一个门类,相较于影视灯光、建筑灯光、展示灯光和环境艺术灯光等,舞台灯光往往被誉为灯光艺术王冠上的明珠。回顾舞台灯光发展历史和舞台灯光设计发展历程,有助于充分认识舞台灯光与灯光节的内在渊源和关联。

西方舞台灯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制宜戏剧”(11),这时的舞台照明巧妙的利用黎明、黄昏等自然天光表达戏剧情境中的光色气氛,可以说是自然天光舞台照明的时代。中世纪时期,舞台灯光开始运用松香、木炭粉等制造烟火效果,利用教堂彩色玻璃窗透射天光以营造非生活化的艺术光线,人为灯光设计的因素增多。文艺复兴时期,舞台灯光开始作为戏剧演出的一个元素独立存在,夜晚演出的舞台上普遍使用油灯、蜡烛、火把和“篝灯”(12)等火光源进行照明,从此舞台灯光进入火光源时代。17世纪前后,剧场普遍的安装蜡烛、油灯、枝形吊灯以及观众厅两侧和后墙柱子上的火把照亮剧场,采用舞台台口台唇区排置蜡烛、油灯等台口脚光照亮舞台,舞台灯光进入重点照明舞台和灯光造型的时代。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戏剧家利昂纳·迪·索米(Leone di Somi)记述了剧场灯光在观众后方设置光源可防止眩光的一些设置做法和照明的规律,被认为是论述舞台灯光最早的记载。此时英国的路德堡,利用半透明背景幕,在幕后悬挂灯具,做出月亮升起、火山爆发、山雨欲来以及四季区别,早、午、晚自然光度的不同的效果。文艺复兴后期,舞台灯光的重心从剧场转移到舞台上,开始注重灯光的造型功能和舞台光位,从台口脚光发展出了舞台顶光、舞台侧光等照明光位,发现了有色液体透射色光和云母材料反射彩光,发明了升降的金属圆筒蜡烛罩控制灯光明暗,促进了舞台光区、光色、光亮等灯光设计造型元素的丰富。

19世纪初,英国威廉·麦道克发明的瓦斯灯(煤气灯)被用于剧场,舞台光源和灯光亮度发生了革命,这种新型火光源以其高光效、强亮度、燃烧持续时间长和无需修剪灯芯等优点,大大提升了舞台照明的亮度和造型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后来发展出通过煤气总管道和分管道阀门来控制灯光变化的系统,奠定了现代舞台灯光的树状控制理念。19世纪下半叶,德鲁蒙德“灰光灯”的发明,创造出有别于低色温火光源暖光的冷白光线效果,被用来制造太阳光和月光的照明效果。此后,透镜聚光技术与戴维爵士的“碳弧灯”光源的结合创造出的早期聚光灯,可以说是舞台灯具发展的里程碑,这一创造推动了舞台灯具进入光学运用时代。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光源白炽灯泡,舞台灯光进入电光源照明时代。灯光控制将树状控制原理用于电光源的变阻变压调光技术,促成此后一百多年来现代舞台灯光设计专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现代舞台灯光设计,主要是在设计理念上和灯光设备上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经过戈登·克雷、阿皮亚、贝拉斯库斯、沃博达等舞台灯光大师的探索,灯光设计的理念已经在照明、染色、亮暗等视觉造型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出控制提示演区、组织戏剧时间空间、强化节奏划分段落、模拟自然环境气氛、抒发戏剧情绪情感、营造心理造型空间等多重戏剧功能。在戏剧功能性的基础上,现代舞台灯光还具有了“以光代景”的装饰性、动态变化的音乐性和“象外之形”的象征性等美学功能。灯光设备方面,舞台光源经过了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和LED光源三次电光源的技术革命,应用到舞台灯具上,先后发展出舞台常规灯、电脑灯、LED灯和数字灯等几大门类灯具,特别是伴随LED技术发展,灯光投影设备和灯光显示屏技术以及电脑灯与投影仪结合的数字灯诞生以来,舞台灯光技术的发展几乎是一日千里,具备了无限的可能性。

当代舞台灯光设计,已经需要拓展成为广义上的“大舞台灯光”概念。实际上,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舞台”演出的范畴,从来没有、也绝不会局限于戏剧和剧场。舞台灯光的本质是现场性的、作用于观众直接视觉欣赏的演出艺术照明。“大舞台灯光”设计的工作疆域,事实上早已经走出传统剧场和舞台,拓展到大型文体演艺活动、演播录播活动、演唱会活动、展览展示活动、实景山水演出秀灯光及露天建筑投影灯光秀等广阔领域。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现场性质的、与演出艺术相关的活动秀,其灯光照明都无法离开舞台灯光设计者的参与。现代演艺活动使得剧场和舞台的范畴大大拓展,舞台灯光设计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大舞台”时代。

结束语

在舞台灯光设备大发展和大舞台灯光设计疆域拓展的情况下,也产生了两种危险的艺术创作倾向:一种危险的倾向是舞台灯光创作被舞台灯光技术“绑架”,出现了“技术流”喧宾夺主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束缚、僵化和掩盖了艺术的内容和本质;另一种倾向是固守小舞台灯光设计疆域,关门主义与堡垒观念,一方面不愿意开门接收新的艺术灯光设计门类进入舞台灯光设计领域,另一方面坚守戏剧灯光设计的堡垒之内进行深化和固化的工作,不愿走出门外探寻风景。破解舞台灯光专业发展的这两个问题,途径在于回归到戏剧和演艺本体,回归到剧场和舞台母体,一面回眸本民族、本地域的历史和文化的生活,一面张望国外同行、它行的灯光动向。

现代灯光节的窘境与发展困境,在于光污染、能源浪费和文化内涵的不足。具体而言,体现为活动举办过程中的活动形式模仿抄袭、单调单一,活动内容文化内涵不深及民族特色不足等问题。此外,现代灯光节的举办时间设计,也缺乏注意不同城市的时间错位,传统民俗文化延续和季节气候因素的考量。

前瞻未来,后顾历史,往往会有所启发。在舞台艺术照明需要突围、演艺灯光专业需要拓展,灯光秀与灯光节需要创新,艺术灯光、光效应艺术需要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促进现代灯光节产业化的命题具有了现实价值。具体来说,现代灯光节的举办,在带动城市旅游经济,带动城市文化建设,带动城市夜景照明、带动演艺产业发展、带动照明产业发展以及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等方面都有直接意义。

反而观之,戏剧舞台灯光设计涉足现代灯光节,既是舞台灯光从剧场小舞台走入社会大天地,也是舞台灯光设计专业对于大戏剧观、大演艺观的实践和探索,这不仅不会将舞台灯光引入歧途,只会让舞台灯光设计专业的疆域和发展路途更宽更坦。总而言之,用舞台灯光丰富现代灯光节的价值与意义,既有拉动相关经济产业的经济价值,又有繁荣文化产业的文化价值,同时还有丰富大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价值。

注释:

(1)歌德:《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参见《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91—292页。

(2)姚文放:李渔与歌德关于戏剧舞台性的论述之比较,《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2期,总第91期,第132—133页。

(3)参见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Festival_of_Lights。

(4)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2/12/c_111237700.htm。

(5)纪念公元前2世纪犹太人针对希腊-叙利亚王国发动的反对在耶路撒冷的犹太教神殿中供奉希腊神像的起义。节日期间人们每天要燃放一种特制的大型枝状烛台,犹太人家和犹太教会堂都要摆上九杈灯台节日的第一天点燃一只,以后每天增加一只,直到第8天全部点亮。最高的一杈或者是中间的一枝称为“shamash”,意为“仆人”,专门用于点亮其它蜡烛。最初的意义是纪念犹太历史上著名的玛喀比起义持续8天,人们每天都要在烛台上点燃一支蜡烛以示纪念,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节日。

(6)参见百度百科:水灯节,网址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295934.htm。

(7)“素可泰王朝说”相传八百多年前的素可泰王朝时代,在泰历十二月十五日月圆时节庆祝“灯节”,全城大放烟花,全民游河嬉水。皇室中有位贵妃为表达对佛祖和河神的感谢之情,就用香蕉叶折成莲花形灯船,点上香烛,放在水里,十分好看,国王后下令全民以此水灯为范例,形成泰历十二月十五日的水灯节;二说源于“暹罗公主”,相传暹罗一位体弱的公主,受佛祖启示,以佛历的十二月十一日月圆之夜,把自己的指甲碎和头发,放在一个莲花形的灯座里,点上蜡烛,入放河中,祛病消灾。这一传说流散开来,发展成水灯节;三说“答谢水神MaeKongka”,制造荷花型水灯,并在灯内焚香点烛,供祭米饭、米酒和钱币,然后放到河面上供奉水神。

(8)参见百度百科:灯节词条,网址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393534.htm。

(9)参见百度百科:“皮里克”词条,网址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1211522.htm。

(10)小愚:《科视闪耀里昂灯光节》,中国投影网投影机资讯,网址链接:http://www.ty360.com/2011/3/2011_7_39434.htm。

(11)金长烈:《舞台灯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2页。

(12)朱光武 徐明:《舞台灯光设计教程》,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第2—3页。篝灯:1611年科特洛雷夫法文词典的解释是“用拧紧的绳子浸过树脂,放在小铁丝笼中做成”。

参考文献:

[1]中国照明网:http://www.lightingchina.com 。

[2]中国投影网:http://www.ty360.com。

[3]中国建筑装饰照明网:http://www.lighting-cbda.comhttp://news.163.com/08/1204/17/4SB844CF0001125P.html。

[4]闭幕式2011广州国际灯光节——音乐喷泉表演(全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xODU2MjE2.html。

[5]首届广州国际灯光节今晚开幕 可欣赏灯光秀

http://gd.nfdaily.cn/content/2011-09/26

/content_30429444.htm。

作者简介:贤骥清,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讲师、戏剧戏曲学博士研究生。

作者:贤骥清

第3篇:戏剧舞台与电视舞台灯光设计的异同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照明手段的不断更新,灯光在当今的演出舞台上通过种种艺术和技术手段,创造出各种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戏剧舞台灯光和电视舞台灯光,表面上看是如此相似,但却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本文笔者分析了自己所理解的舞台灯光与电视灯光的一些异同以及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戏剧舞台;电视舞台;异同;灯光

一、戏剧舞台灯光与电视舞台灯光产生的背景

(一)戏剧舞台灯光出现的原因

戏剧舞台最早产生于古希腊,迄今发现最早的剧场是建于公元前525年的索利格剧场,那时的剧场是由露天、石凳、祭台组成的,采用的是自然光照明。

后来为了区分白天黑夜,采用烛光,火把来说明夜晚,火种的物质有植物油、蜡烛、动物油、松脂等原材料,但因为有一定的烟雾影响正常演出,后来被逐渐淘汰。那时的剧场主要是为了庆祝酒神而建。

1560年,翁·迪·索米开始使用镜面反射的原理用在烛光上,把蜡烛和小镜子隐藏起来,镜面在蜡烛的背面,经过了缜密的摆放,而且观众厅只摆放少量的蜡烛,使观众便能清楚的看到舞台。

中国在宋代以后,舞台上就曾使用过人工照明,清代张岱的《陶庵梦忆》有文字记载,彩灯也始于宋代。刘辉吉在演出《唐明皇游月宫》时就曾使用过,清代后期,宫中和民间都在演出“灯彩戏”。光绪十年(1884)慈禧寿诞时,一次演出就用去蜡烛448枝,而民间演出的《牛郎织女》也使用了许多喜鹊灯[1]。

1598年安格洛·英格纳里提出了可控光源,把光控制在有效的演出范围内,舞台演出照明开始从照明时代走向了可控光时代。1638年萨白帝尼提出了灯罩,用来控制光的明亮,这时舞台早期灯光控制系统形成了。1792年威廉·默多克发明了瓦斯灯,瓦斯灯开始走向了剧场,这是对舞台灯光的一次重要革新。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英国伦敦的萨伏伊剧场第一次使用了白炽灯照明,这种灯不但可以延长时间,稳定性好,而且防止火灾,被广泛运用至今,这是舞台灯光发展的一次里程碑。

辛亥革命后,中国剧场一般使用汽灯或电灯照明。从1933年上海上演《怒吼吧,中国》时起,中国舞台上开始建立了舞台聚光投射系统。我国在1954年后先后建成了一些符合国际标准的剧场,引进并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舞台灯光系列并发展了中国独特的幻灯表现艺术[2]。

1965年发光二极管(LED)诞生,开始逐渐运用到舞台,LED应用强大,集视频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身,是目前舞台灯光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二)電视舞台灯光出现的原因

电视节目演出最早出现在欧洲,那时中国电视节目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较少,多用于对群众的教化和宣传,而中国电视节目的真正代表则是春节联欢晚会,源于1983年,那时的演出没有舞台,是在水泥地面上演出的,舞台对面设有一排椅子用来给工作人员休息,到后来发展成现在的观众席。

1984年的时候,节目要求地面上能发光,才改用灯箱作为舞台,这个灯箱是由钢化玻璃构成的,里面装有各种颜色的灯泡,可以用彩色的灯泡变换出各种不同的图案以及跑灯效果,后来又发展成用木头做成平台,代表舞台,木头具有一定弹性,而且可以方便绘制图案并涂上颜色,起到很强的装饰效果,易拆卸,易装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且沿用至今。因为演员演出没有掌声,工作人员也就带着亲朋好友来观看,就成了观众,那个时候观看节目录制没有现在这么严谨,摆上桌子、椅子、茶、瓜子,就当茶话会一样,还能跟演员互动,这使得演员更加卖力演出,效果更好,这样无意的举动就形成了今天的观众席,跟戏剧舞台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电视由原来的黑白变成了彩色,灯光设计的工作方式和任务更加多样,不再只追求亮度的变化,加入的色彩,以及更多的创新元素,为了增加观众的审美情趣,近年来3D虚拟技术接踵而至,LED技术不再只是播放视频素材而是更多的成为背景影像参与互动,2007年春晚,我国的电视舞台灯光初见端倪,到2012年达到顶峰,中国的电视舞台已进入3D虚拟时代。

二、戏剧舞台灯光和电视舞台灯光的共同之处

戏剧舞台灯光和电视舞台灯光都是出现在舞台上的演出,一是为了满足演出照明的需要,并根据不同的演出,创造不同的时空效果;二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把生活搬上舞台,加以改造和创新,为观众呈现出更具观感的作品。戏剧舞台灯光和电视舞台灯光都依附于舞台,灯光为演出而生,所以在布光方面,除了一些特殊舞台表现所需要制作特殊的光效之外,基本的光位是一致的,从面光到顶光,到逆光,再到侧光,都是为了照亮、造型、烘托气氛。戏剧舞台灯光和电视舞台灯光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为演出而服务。

不论是电视节目录制还是戏剧演出,都不可能只单单通过表演来完成,是需要各个技术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所以要创作出一场精彩的演出,必然需要各个部门紧密配合。戏剧演出灯光需要和演员的调度、视频、音效等部门相互配合完成,而电视舞台灯光在满足上述配合之外还需要和摄像、大屏等部门配合,才能给观众带来完整精彩的视听享受,所以对于灯光设计师而言,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三、戏剧舞台灯光与电视舞台灯光的差异

戏剧舞台灯光与电视舞台灯光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戏剧舞台灯光是直接服务于观众的眼睛,只有一面朝向观众,重点在观众的视觉观感,不考虑后期的如音频、视频等方面因素,只需要照顾好现场,而电视舞台灯光是要通过摄像机的载体展现给观众的,是摄像机代替人的眼睛看到的画面,导播通过不同机位,不同景别的反复切换,来获取现场最大的信息量[3]。由于人的肉眼比摄像机的宽容度要大很多,更具有包容性,所以电视灯光必须要考虑摄像机的宽容度和摄像机多机位的问题,而且在电视节目中有很多单人或多人的中近景镜头,这就需要基础光的灯位要准确,对人物的造型光更加精准。

(一)布光方式的差异

舞台布景的不同导致布光灯位的不同,在这里以最常见的镜框式舞台为例,镜框式舞台的基本光位有:面光,顶光,逆光,天地排,侧光(耳光,流动光,柱光,高位侧光等)以及其它特殊光位,而电视灯光在这些光位的基础上,还有观众正面光,观众逆光,主持人光,气氛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光,也跟演出的性质不同有关,戏剧舞台灯光通常以严谨的剧目形态出现,而电视舞台灯光通常以娱乐综艺节目出现,那么娱乐就离不开跟观众互动,观众也是参与表演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的歌舞表演需要很好的气氛渲染,电视节目的主要观众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所以灯光表现不像戏剧灯光更侧重于现场,电视灯光主要考虑的是摄像机所录出来的效果。而戏剧舞台灯光主要是表演给现场的观众观看的,为了给现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布光都会从舞台台口向内延伸,光的亮度递减,给景片投射的光也不会过强,来制造纵深感和层次感。

第一,面光,戏剧舞台面光布光方式有:平行布光、交叉布光法。电视舞台灯光必须要用交叉布光法,光位跟机位走,通常保证三面有光。而且电视舞台的面光是不允许带颜色的,否则人物的肤色就会发生改变。

第二,顶光,在电视舞台上,顶光的作用有很多,可以当逆光,人物特写光,演区局部光,演区衔接光,气氛效果光(舞台的颜色主导),景物光,甚少单独使用。

第三,逆光,逆光在电视舞台里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光,对人物的造型,空间感有着主要的作用,尤其现在LED大屏的广泛使用,逆光可以拉开人物与背景距离,不至于使人物与背景太过粘连,使画面通透。 而戏剧舞台的逆光通常用来铺色、渲染气氛,或者用于主要人物的出场或者其它特殊效果需要等。

第四,侧光,重在画面的造型,与面光和顶光一起组合使人物和景物更有立体感,作为辅助光,有利于侧面机位的拍摄,更好的与正面光衔接。

第五,观众席光,通常一组正面光,一组逆光和侧光,逆光用来托出人物渲染气氛,可带颜色或者图案,面光的灯位高度不能太低,亮度不能太高,不能比舞台亮,要考虑观众的眼睛,侧光作为辅助。观众光的颜色要配合舞台上的用色,戏剧演出一般是不需要观众席光的。

(二)色彩、色温的差异

没有色彩就没有气氛。我们用色彩的冷暖,浓淡来表现舞台的纵深和层次以及气氛、意境。戏剧演出中面光可以用色光,在电视舞台灯光中,为了保证人物肤色还原正常,一般情况下面光不能使用色光。电视灯光中用色光需要同面光,逆光,侧光进行综合考虑,色光的使用要符合人的审美情趣、色彩规律,同时要和演员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元素相统一。

戏剧舞台演出是给现场观众看,而电视节目则主要是呈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看,电视灯光对色温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色温不统一大家就会发现电视画面和现场效果存在差异,尤其在低色温和高色温灯具同时使用的时候。所以电视录制必须要注意色温的一致,使电视画面达到最真实的现场还原。

(三)灯位的差异

在电视舞台上会有几个必备的特殊光,一个是之前说的观众席光,再一个就是主持人光,这是很重要的光位。主持人光是跟舞台其它光分离的,有时主持人光需要一个或者几个固定光位,同样需要有面光、側光、逆光,主持人面光与舞台的面光色温要一致,而且需要考虑出像的机位问题,确保摄像机能拍到最完美的影像。

观众光在电视录制中同样非常重要,对于电视来说,现场观众也是演员,是电视画面的一部分。在考虑观众光时应该从节目的整体性出发来设计,不能仅仅照明和照亮。

四、戏剧舞台灯光和电视舞台灯光之间可以借鉴之处及创新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视台大型创新型的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怎么样在电视舞台灯光上也如同戏剧舞台灯光设计一样注入更多的设计元素,成为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节奏上,电视舞台灯光可以借鉴戏剧舞台灯光节奏的起伏变化,戏剧舞台灯光是根据整场剧目的感情色彩变化而变换节奏的,同样电视舞台灯光也是由很多个不同的节目组合而成,每个节目的节奏和基调都是不尽相同的,具体色彩气氛也要区分开,尽可能防止观众的审美疲劳,努力增强新鲜感。

其次,光与光之间的衔接上,编程者会把一个个的炫目的程序光给编好,他们所编程序只是单步或多步的变化,然后在节目中使用,或快或慢,或亮或暗,但是却忽略了一点,就是光与光的衔接,总是很不协调,略显突兀。

戏剧舞台灯光是直接展示在观众眼球的,而人眼球的宽容度要比摄像机高太多,色温和亮度的差异,人眼可以适应的摄像机不一定适应,笔者个人认为,灯光是一个无法保存的艺术,我们要保存就要借助于摄像机,所以,如果我们在使用常规灯、电脑灯、LED灯组合的时候,色温尽最大可能调成一致,那么将来通过影像观看的时候,理所当然色彩还原更好图像更加完美。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表演艺术的形式增多,舞美设计逐渐由剧院更多地进入演播厅、广场、体育馆等空间[4]。恢宏的场面,豪华的装置,闪动耀眼的灯光,奇异的服装,LED运动大屏幕,这些大型文艺晚会的舞台设计也称为综艺舞台美术设计,舞台语汇不再像戏剧那样仅仅是演员和布景本身,新材料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舞台美术的表现力。2010年的世博会“城市之窗”播出的一场灯光秀,短短的40分钟,展现了从人类出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的特色建筑、服饰一一登场,舞台中间有一组各种形状变换的LED方体,舞蹈演员跟随着变换LED方体翩翩起舞,现场效果美轮美奂,威亚上下人物飞行,产生了一个完美的3D景象,这种表现形式必将是未来舞台美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涂怀军.舞台灯光新科技应用今昔谈[J].影剧新作,2014(10).

[2] 徐安平.浅谈戏剧舞台灯光艺术[J].剧影月报,2014(10).

[3] 李传舵.浅析晚会演出灯光在电视录制时的用光差异[J].现代电视技术,2013(4).

[4] 那建国.也说舞台美术的创新与发展[N].剧影月报,2010-12-20.

[责任编辑:艾涓]

作者:徐进

第4篇:舞台灯光和影视灯光的设计原则及布光技巧

摘 要:在当前的影视传媒中,对于灯光的设计运用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舞台和灯光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舞台观赏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观众的体验。本文在深入分析舞台灯光和影视灯光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舞台燈光和影视灯光的设计原则以及布光技巧,希望能对提升舞台灯光效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舞台灯光 影视灯光 设计原则 布光技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是大众普遍接受的艺术形式。作为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灯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影视和舞台艺术中,灯光的作用已经不是简单的照明作用,良好的灯光运用可以有效提升舞台和影视艺术的整体效果,给观众以美的体验。但是,灯光的运用不是随意的,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和布光技巧,这样才能起到提升艺术表演效果的作用。

一、舞台灯光的设计原则和布光技巧

1.剧场表演过程中的灯光设计。剧场表演是舞台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剧场表演,观众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舞台剧的艺术魅力,给观众以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预期的作用。在剧场舞台表演的过程中,灯光效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灯光的运用不是千篇一律的,而应该根据舞台剧场表演的实际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使灯光的设计效果与舞台剧的题材形成完美的衬托,起到提升舞台艺术感染力的作用。一般来说,剧场舞台表演有多种形式,比如一般的话剧、歌舞剧、芭蕾舞、地方特色戏剧等。在灯光的设计和布光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灯光主要由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比如简灯,这是一种舞台表演中最为常见的灯光设计之一,简灯的基本构造是将镜面灯泡或者是其他灯泡安装在圆筒式和反光碗内,这种灯光的主要特征就是能够发出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的光束,并且光束的宽窄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大大方便了舞台上的应用和灯光效果的营造。还有一种就是排灯,这也是剧场舞台表演过程中常用的灯光形式,排灯又分为天排灯和地排灯。这种灯的光照强度比较均衡,能够发出较大功率的散光,适合用来照亮天幕,而且排灯的照射面积较大,很适合在舞台剧中使用。

另外,还有一种椭球聚光灯,这种灯能在舞台上变幻出不同的角度,从而营造出各种不同的灯光效果,比如说可以将灯光根据实际需要分割成各种不同的形状,例如圆形、正方形、菱形以及三角形等,从而营造出各种不同的灯光效果,为舞台剧提供良好的灯光衬托。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灯是舞台中经常运用的,那就是聚光灯,聚光灯是一种使用平凸聚光镜来调节灯光效果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光斑的大小,聚光灯具有光束集中的显著特点,可进行多焦距调节,根据实际的照射距离进行调整,但是,随着灯光技术的不断发展,聚光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少。在如今的舞台表演过程中,定点光源是经常被运用的灯光形式,根据舞台剧的具体形式对光源的照射强度和颜色进行调整,从而创造出良好的舞台灯光效果。

2.综艺晚会灯光的设计原则和布光技巧。综艺晚会一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不但没有被艺术发展所淘汰,反而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并且逐渐衍生出了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似乎各种大型场合都会出现综艺晚会的影子,比如知名度较高的就是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晚会中,除了节目形式本身的精彩以外,灯光的设计和布光技巧在其中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当前的综艺晚会发展形式来看,不论从题材还是其他方面,都表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人们对于综艺晚会的艺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综艺晚会的受众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晚会的演出地点来看,不论是大型演播厅还是露天剧场,都是举办综艺晚会的理想场所。在综艺晚会的举办过程中,灯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综艺晚会的节目形式与舞台剧相比更加丰富,所以对于灯光效果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要求也会更高。

一般来说,综艺晚会的灯光设计原则和布光技巧更加专业,除了注重灯光角度照射问题之外,布光的基本强度应该控制在八百到一千LX的范围之内,采用分区布光的,还应该适当的控制前区、中区和后区的光照强度。除此之外,在需要对大型综艺晚会进行转播的情况下,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灯光的显色性要求,以满足摄像机拍摄的实际要求,达到良好的拍摄效果。

二、影视灯光的设计原则和布光技巧

一般来说,影视灯光可以分为电影灯光和电视灯光两个部分,但是不论是哪个部分,其共同之处都在于追求光线效果的随和和自然,给观众以舒服的视觉效果,从而使拍摄的效果更加接近真实情境,给人以真实的感受。

1.电影灯光的设计原则和布光技巧。影视灯光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也就是外景灯光和室内灯光。其中,外景灯光照明就是在外界自然光线的基础之上,利用灯光的布光技巧,对灯光的整体效果进行调整,捕捉自然光。而室内灯光照明与外景灯光照明相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在灯光设计和布光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室内的感光材料和材质,从而选择最为适合的灯光,从而调整出令人满意的灯光效果。除此之外,在室内灯光照明的调整和选择过程中,一些色温较强的灯光和灯具是不适合使用的,这些灯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灯光的整体效果,但是也应该尽量选择一些较为传统的灯具,因为毕竟室内照明与外景有所差别,一些传统的灯具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功率,可以维持更多的照明时间,是室内照明的理想选择。

2.电视节目灯光的设计原则和布光技巧。在电视节目中,灯光主要分为影视剧灯光、新闻演播室灯光和新闻外景灯光,这几种节目形式的灯光设计和布光技巧都有一定的差别和特点。具体来说,在影视剧灯光的设计过程中,其基本原则和电影灯光较为相似,可以直接参考电影进行布光的设计,但是,在摄像机的照度方面应该有所区分。在新闻演播室灯光照明中,灯光的主要作用就是造型,在灯光的设计和布光的过程中,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比如主持人的整体特征,包括面部特征和发型等,以及服装的颜色,从而根据整体效果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灯光照明和布光方案,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灯光效果。

三、结语

在现代传媒领域中,灯光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照明的工具,所以,在灯光的设计和布光过程中,应该根据节目或者表演的具体形式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照明方案,选择合适的灯光位置,采用恰当的照射角度,并且能够根据节目的实际特点做出适当调整,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灯光效果,起到提升节目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建军.简述舞台灯光和影视灯光的设计原则及布光技巧[J].现代电视技术,2013(4):108-109.

[2]杨志军.舞台灯光和影视灯光的设计原则及布光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5(12):196,198.

[3]毛志明.浅淡舞台灯光光色运用的体会[C].//河南省照明学会成立二十周年暨影视舞台照明与音响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73-74.

[4]湖南省娄底市星星剧院舞台灯光配置简介[C].//河南省照明学会成立二十周年暨影视舞台照明与音响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0-11.

[5]刘华东.试论影视舞台美术设计中的灯光布置装饰性方法[J].电影评介,2014(1):65.

[6]王立华,刘正茂.虚拟演播室灯光设计与应用体会[C].//'2003影视舞台灯光网络与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231-232.

作者:赵林 朱悦

第5篇:略谈色彩如何应用于舞台灯光设计

摘 要:在舞台设计中,舞台灯光的作用举足轻重,而舞台设计的整体效果取决于是否合理应用色彩。所以下面以色彩应用于舞台灯光设计的原则为基础,探讨色彩合理应用于舞台灯光设计的措施,为舞台灯光设计更好地发挥色彩效果提供借鉴。

关键词:色彩;舞台灯光设计;应用

舞台艺术是戏剧等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涵盖了舞台化妆、布景、服装、效果、道具、灯光等,这种综合设计形式被统称为舞台美术设计,而舞台灯光设计的任务在于利用灯光及色彩应用创造出舞台演出的环境,渲染舞台氛围,增强舞台灯光设计效果。

1 色彩应用于舞台灯光设计的原则

对舞台表演而言,演出空间有诸多特色,它与多姿多彩的灯光配合密不可分,而设计舞台灯光时又离不开色彩,因为色彩不仅能美化舞台设计的构图,还能渲染舞台演出气氛,帮助演出者更好地表达情感,让观众从舞台表演中获得酣畅淋漓的享受。[1]

在应用色彩的具体过程中,舞台灯光设计应严格遵循两项基本原则:一是统一性,因为色彩应用于舞台灯光设计时会将既有的舞台灯光效果打乱,进而对灯光的实际表现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在应用色彩时要保证舞台灯光设计的各项构成要素在色彩、形式等方面达到统一,通过色彩的合理应用确保舞台具备整体统一性,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二是协调性,舞台灯光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舞台的主题愈加鲜明,舞台内容愈加丰富,而作为颜色的统称,色彩有不同的颜色搭配,产生的效果也是有差异的,只有符合舞台主题需要,并满足人们对色彩的视觉需求,才能使人们获得满意的视觉享受,所以在应用色彩时要确保舞台灯光和色彩之间的协调性,确保舞台的艺术效果,避免舞台灯光和色彩发生冲突。

2 色彩合理应用于舞台灯光设计的措施

2.1 注重合理应用色调

应用色彩是否合理与色调的恰当应用息息相关,色调不仅是色度、明度的阶调,还能把各种各样的色彩有机融合在一起。但在舞台演出里,色彩在自身局限性的影响下并不能成功表现出舞台想要为观众表达的效果,所以舞台灯光设计就想到了合理应用各种色彩的方法,把各种色彩组合在一起来提升舞台的感染力,因而选择色调对舞台的整体艺术情绪表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舞台艺术对色调的选择会受到面积比例带来的影响,简言之,如果选择用不同颜色、不同面积、相似色块来展现灯光,就会使舞台现象变得杂乱无章,但只要选择得当,就能使观众从演出故事中感受到统一性、真实性。[2]因此,在舞台灯光设计中应用色调时要重视面积比例的影响,色调在舞台画面中占据约70%的色彩画面,尽管人们可从舞台上看到很多光束,但那只是一小部分特殊光束,并不会对舞台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如果在舞台灯光设计中选择用色差不大的灯管来表现,就会让观众产生凌乱、不适之感,须仔细研究舞台戏剧等的情节,依托具体情节来合理选择色调,成功展现情感。

2.2 把握色彩情感象征

色彩拥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将色彩应用于舞台灯光设计时须把握好其情感象征意义,从而增强舞台的艺术效果。灯光色彩不同,给人的感觉也就不同,产生的象征意义、所表达的情绪等也是存在差异的,如白色的光能让人产生光明、纯真、圣洁等心理暗示,而黑色的光会让人产生窒息、恐怖、罪恶等心理暗示,黑白对比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黑白两种光在一起作用,那么光明就会在黑暗中涌现,使气氛骤变。又如蓝色的光容易使人产生压抑、忧伤的感觉,大多在悲剧中应用,烘托悲剧气氛;黄色的光能让人产生成熟、温暖的心理暗示,如果舞台灯光设计应用了黄色光来预示果实累累、秋高气爽的丰收景象,就极易给观众带去愉悦、轻松的心理感受;红色光有很强的冲击力,能带给人冲动、激情的心理暗示,具备坚强、正义的象征意义,应用红色光容易营造出舞台强烈的氛围,让观众激情澎湃;绿色光应用于舞台灯光设计对绿色景物的烘托,预示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给人返璞归真、悠然宁静的心理暗示,在绿色光的影响下,观众的心境逐渐变得宁静,心灵也得到净化。

2.3 强调色彩对比应用

在设计和创作舞台灯光的环节,色彩对比是设计者构建立体空间形象、营造意境、表达人的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在设计舞台灯光时要合理应用色调对比、冷暖对比、明暗对比、色光面积大小对比等,使舞台的强弱、大小等效果的比例趋于合理,营造和谐的舞台效果。[3]舞台灯光设计对色彩的对比应用一般需遵循几项规律:一是色彩的明度大则容易使人产生愉悦、轻松之感,明度小往往会使人产生迟钝、凝重之感;两色明度相等则会产生显著的色度对比效果,如果两色之间的明度有很大差异,那么色彩明度对比效果也会更加显著。如果任何一种色彩被暗沉的色彩所包围,就会变得更亮一些,反之则会变得更暗一些;如果某一种色彩被另外一种色彩所包围,包围面积越大,就会对被包围色彩产生越大的影响,舞台灯光设计者只有明确掌握色彩对比规律,才能设计出深受观众喜爱的、最贴切舞台效果的艺术作品。

3 结语

色彩是艺术设计的一个核心要素,色彩在舞台灯光设计中的应用合理与否与舞台艺术效果有直接关联。在设计舞台灯光时,应按照灯光设计要求适当增加色彩,加强对色彩的合理应用,使舞台灯光的凸显性更强,使人们能享受全新的舞台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 雷莹.舞台灯光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5(23):66.

[2] 汪登峰.舞台灯光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方法分析[J].电子制作,2014(01):92.

[3] 鞠萌.色彩在舞台灯光设计中运用的几点体会[J].科技传播,2015(14):55+51.

作者:孙旭东

第6篇:色彩在舞台灯光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在舞台演出中,舞台灯光是重要的组成元素,合理运用光色能够提升观众欣赏节目的参与度。色彩作为舞台灯光灯光设计中的视觉体,能够对舞台氛围进行渲染,提升艺术表达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色彩在舞台灯光设计中的原则进行分析,探讨舞台灯光设计中对色彩的应用体会。

【关键词】色彩;舞台灯光;设计;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舞台艺术表现中灯光应用从最开始的日光照明,逐渐过渡到现代投影灯、LED灯等新技术的使用中,促使舞台艺术发生着改变,呈现出神秘感和多样性。色彩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设计效果直接与色彩应用是否合理有直接关系。作为我国艺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舞台灯光设计中对色彩重视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舞台灯光的效果,使舞台分为得到渲染,呈现更加丰富,给观众带来多彩的视觉盛宴。

一、色彩在舞台灯光应用中的原则

1、协调性

舞台灯光设计中的目的是为了更加鲜明、丰富的表现出舞台的主题和内容。不同颜色搭配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能够满足观众在视觉上对色彩的需求,也与舞台表现的内容和主题相符,最终让观众对舞台艺术欣赏时视觉上达到享受。因此,对舞台灯光进行设计中,合理运行色彩能够确保舞台艺术效果的实现,确保舞台灯光与色彩之间的协调,最大限度的避免舞台灯光与色彩出现冲突。

2、统一性

对舞台灯光进行设计的时候,原有灯光效果会受到的色彩的干扰,对灯光表现的效果会带来影响。所以,对舞台灯光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时,要保证舞台灯光设计中色彩及各要素形式方面保持统一,通过对色彩合理的进行应用,使舞台整体上形成统一,最大限度的将舞台灯光与色彩的美感呈现出来。

二、色彩在舞台灯光设计中的应用体会

1、遵循一色为主,余色为辅

对灯光色彩在进行应用中,首先要注意一色为主,余色为辅的首要原则。也就是在舞台灯光設计中,要将主色调突出,对舞台整体画面利用色彩进行装饰的时候,根据舞台艺术主题及内容确定一种主色调,在表演区应用色彩装饰时,要保证简明精炼、特征突出,才能将剧情主题深度的体现出来。

2、控制光色起伏

灯光设计人员对舞台色彩的选取和应用中,要对舞台剧情、风格、立意等内容充分的进行考虑,剧情的变化要求灯光、色彩也要随之改变。所以,对灯光色彩应用时,要按照剧情发展变化需要,注意做好灯光色彩的冷暖并用、简繁结合、明暗调和,达到渲染气氛、烘托剧情、表现主题的目的,对不同演出场次变化时,主调的替换也需要注意。

3、强调光色对比的应用

设计师对舞台灯光进行创作时,采用色彩对比的方法,可实现情感描绘、空间立体化在再现及意境构建等目的。因此,对舞台灯光色彩设计的时候,要按照相应的比例对灯光色彩的大小及强弱进行调节,保证灯光效果和谐。灯光色彩对比应用时,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一般情况下,明度较大的色彩,能让观众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感觉;明度小的色彩,则会让观众感受到凝重、迟钝的感觉。如果明度条件相同,色彩则是舞台效果突出的主要因素;如果明度差异比较大的时候,则明度对比差异是舞台效果突出的主要因素。在亮度比较大的灯光衬托下,舞台中所有的色彩都会变得暗淡,而亮度比较小的灯光衬托下,舞台中所有的色彩会变得鲜亮。如果一种色彩被另外一种色彩包围,包围面积越大,被包围色彩会越显著。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只有对色彩对比很好的进行掌握,设计出的灯光色彩作品才能受到观众的喜爱。

4、把握色彩的情感象征

为了使舞台艺术效果更加的合理和优化,要将色彩的象征意义很好的进行把握,在舞台灯光设计中,对不同色彩对应的不同象征意义要严格把握。灯光色彩的差异,给观众的感觉是不同的,所表现出的感染及表征意义也是不同的。白色光表现的是神圣、光明、纯洁的心理暗示;黑色光表现的是恐惧、窒息、罪恶的心理暗示,效果完全相反,白色光与黑色光同时使用,黑色光表现出骤变、光明的效果;黄色光表现的是温馨、成熟的心理暗示,黄色光如果作为舞台的主色调,则表现的是晴空万里、满载而归的情境,给人喜悦、轻快的感受;红色光视觉冲击力较强,给人以向上、激情的心理暗示,表现出正义与积极,用红色光渲染舞台分为,视觉效果较强烈,给观众激情的感受;绿色光暗示生机盎然、万物回春的景象,给人以回归自然、宁静闲适的心理暗示,舞台中应用绿色光作为主色调,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净化心灵、平抚躁动内心的感受;蓝色光表现出伤感、压抑的心理暗示,通常在悲剧中应用较多,强调的是悲剧的氛围。

三、结语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舞台灯光技术也得到发展,越来越成熟,对舞台艺术效果起到了烘托和强化的作用,艺术表达效果更加的丰富。因此,在舞台灯光设计中,对色彩的合理应用,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从舞台艺术主题、内容等个方面综合考虑,将舞台效果以最佳的色彩效果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徐 明. 色彩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使用原则及具体运用[J]. 大舞台, 2014(01):66-67.

[2] 臧永保. 论述舞台灯光设计中光色的运用思路[J]. 大众文艺, 2014(07):79.

[3] 鄯 飞. 舞台中的灯光设计浅析[J]. 音乐时空, 2015(13):88-89.

作者:刘建民

第7篇:舞台灯光设计常识

一、舞台灯光的常用光位

要想做好专业舞台灯的配置,道先要了解舞台灯具的常用光位。这是正确选用配置的一个重要环节。

1、面光:自观众顶部正面投向舞台的光,主要作用为人物正面照明及整台基本光铺染。

2、耳光:位于台口外两侧,斜投于舞台的光,分为上下数层,主要辅助面光,加强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的立体感。

3、柱光(又称侧光):自台口内两侧投射的光,主要用于人物或景物的两侧面照明,增加立体感、轮廓感。

4、顶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三排顶光……等,主要用于舞台普遍照明,增强舞台照度,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点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

5、逆光:自舞台逆方向投射的光(如顶光、桥光等反向照射),可勾画出人物、景称的轮廓,增强立体感和透明感,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6、桥光:在舞台两侧天桥处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于辅助柱光,增强立体感,也用于其他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7、脚光:自台口前的台板上向舞台投射的光,主要辅助面光照明和消除由于面光等高位照射的人物面部和下颚所形成的阴影。

8、天地排光: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的光,主要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变化。

9、流动光:位于舞台两侧的流动灯架上,主要辅助桥光,补充舞台两侧光线或其他特定光线。

10、追光:自观众席或其他位置需用的光位,主要用于跟踪演员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线,又用于主持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面龙点睛的作用。

二、常用灯具及特点

1、聚光灯:是舞台照明上使用最广泛的主要灯种之一,目前市场有1KW、2KW,以2KW使用最广。它照射光线集中,光斑轮廓边沿较为清晰,能突出一个局部,也可放大光斑照明一个区域,作为舞台主要光源,常用于面光、耳光、侧光等光位。

2、柔光灯:光线柔和匀称,既能突出某一部分,又没有生硬的光斑,便于几个灯相衔接,常见的有0.3KW、1KW、2KW等。多用于柱光、流动光等近距离光位。

3、回光灯:它是一种反射式的灯具,其特点是光质硬、照度高和射程远,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强光灯,常见的主要有0.5KW、1KW、2KW等,以2KW使用最多。

4、散光灯:光线漫散、均称、投射面积大,分为天排散光和地排散光,常见的有0.5KW、1KW、1.25KW、2KW等,多用于天幕照射,也可用于剧场主席台的普遍照明。

5、造型灯:原理介于追光灯和聚光灯之间,是一种特殊灯具,主要用于人物和景物的造型投射。

6、脚光灯(又称条灯):光线柔和,面积广泛。主要作为向中景、网景布光、布色,也可在台口位置辅助面光照明。

7、光柱灯(又称筒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如PAR

46、PAR64等型号。可用于人物和景物各方位照明,也可直接安装于舞台上,暴露于观众,形成灯阵,作舞台装饰和照明双重作用。

8、投景幻灯及天幕效果灯:可在舞台天幕上形成整体画面,及各种特殊效果,如:风、雨、雷、电、水、火、烟、云等。

9、电脑灯:这是一种由DMX512或RS232或PMX信号控制的智能灯具,其光色、光斑、照度均优于以上常规灯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智能灯具,常安装在面光、顶光、舞台后台阶等位置,其运行中的色、形、图等均可编制运行程序。由于功率大小不同,在舞台上使用要有所区别。一般小功率电脑灯,只适合舞厅使用。在舞台上小功率电脑灯光线、光斑常被舞台聚光灯、回光灯等谈化掉,所以在选用上要特别留意。

10、追光灯:是舞台灯光的灯具,特点是亮度高、运用透镜成像,可呈现清晰光斑,通过调节焦距,又可改变光斑虚实。有活动光栏,可以方便的改换色彩,灯体可以自由运转等。目前市场品种较多,标注指标方式也不一样,以功率为标准的如:1KW卤钨光源、1KW镝光源、1KW金属卤化物光源、2KW金属卤化物光源等,也有以距离为标准的追光灯(在特定距离下的光强、照度),如8-10m追光灯、15-30m追光灯、30-50m追光灯、50-80m追光灯等,并且在功能上区分为:机械追光灯,其调焦、光栏、换色均为手动完成;另一种为电脑追光灯,其调焦、光栏、换色、调整色温均通过推拉电器而自动完成,所以在选用时一定要对各种指标认真选用。

三、舞台灯光系统设计说明

舞台灯光灯位布置的顶光、区位构成布光阵列,舞台各部位均有布光点,杜绝死区,可灵活多变地按需组合。

1.顶光系统设计配置

顶光作用是对舞台纵深的表演空间进行必要的照明,顶光配置中采用的各种灯具,大大地提高了光的透光性,可作舞台顶光布光或染色用。

A. 配置灯具分布如下:

舞台上空,共设有20道顶灯吊杆。其中每道顶光分别用不同数目的灯具

B.灯具的排列及投射方法:

第一道顶光与面光相衔接照明主演区,衔接时注意人物的高度,可在第一道顶光位置作为定点光及安置特效灯光,并选择部分灯加强表演区支点的照明;第二道至第十道可向舞台后直投、也可垂直向下投射、可加强舞台人物造型及景物空间的照明。前后排光相衔接,使舞台表演区获得比较均匀的色彩和亮度。

2.电脑灯设计配置

电脑灯主要布置在舞台上空的顶光灯杆上,可任意调整灯具投射角度,亮度,变换图案,光束大小,颜色等功能,确保满足演出对电脑灯变化要求。

3.灯光换色器设计配置

安装在部分灯具上的换色器,其作用舞台光、染色、色彩变化、衬托剧情,达到多姿多彩的效果。

舞台灯光舞台布局

以镜框式舞台为例,舞台灯光类型分为:面光,耳光,顶光,柱光,侧光1(桥光、吊笼),侧光2(高流、低流),逆光,天幕光(天地排),脚光。

以人在舞台上为基准

面光: 装在舞台大幕之外上方,观众厅顶部的灯,分一道、二道、三道,后面的楼箱面光灯、中部聚光灯等也有类似作用。

装置及用途:主要投向舞台前部表演区(如大幕线后8-10m),供人物造型或构成舞台上物体的立体效果。

配用灯具:聚光灯、回光灯;

侧面光灯: 在剧场楼上观众席两侧所设的灯具,光线从两侧投向舞台表演区

装置及用途:作面光的补光

配用灯具:同面光;

耳光: 分布在耳光、装在舞台大幕外左右两侧靠近台口的位置,光线从侧面投向舞台表演区。

装置及用途:与面光相似,呈左右交叉射向舞台,用于加强舞台布景、道具和人物的立体感。 配用灯具:聚光灯、回光灯;

顶光: 在舞台顶部的灯具,一般装在可升降的吊架上,主要用于舞台中后场布光,从台口依次是:一顶、二顶、三顶、四顶;

装置及用途:射向舞台中后表演区,主要用于需要从上部进行强烈布光的场合。 配用灯具:聚光灯、回光、散光灯;

柱光: 安装在舞台假台口内侧,从台口内侧投光到表演区,可分一道柱光、二道柱光。又称内耳光。

装置及用途:弥补面光、耳光之不足。

配用灯具:小功率聚光、柔光灯具;

脚光: 舞台台唇内侧,斜上射向演员及大幕布

装置及用途:弥补面光过陡,消除演员前方阴影,闭幕时投向大幕,改变大幕颜色。 配用灯具:聚光灯;

侧光: 舞台天桥两侧,从两侧高处射向舞台,可分一道侧光、二道侧光、三到侧光。又称桥光

装置及用途:照明演员面部的辅助照明,并可加强布景层次

配用灯具:聚光灯;

天排光: 安装在天幕前上方,专门俯射天幕的灯具

装置及用途:作天幕布景,一般距离天幕2-6m,变换天幕颜色和背景,分一排、二排、三排。

配用灯具:散光、泛光灯;

地排光: 天幕前下方,活专门的地排沟,逆光射向天幕

装置及用途:距离天幕1-2m,用于表现地平线、水平线、高山日出等特殊效果

配用灯具:散光、泛光灯 ;

流动光: 舞台两侧带灯架,能随时流动的灯具

装置及用途:加强气氛,其角度可临时调动,灯高约2m,一般功率较大。从侧面照射演员。 配用灯具:聚光、回光、柔光灯。

第8篇:灯光设计

当你准备照亮一个场景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场景中的环境是什么类型的?

场景灯光通常分为三种类型:自然光、人工光以及二者的结合。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光是太阳光。当使用自然光时,有其它几个问题需要考虑:现在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天是晴空万里还是阴云密布;还有,在环境中有多少光反射到四周?

人工光几乎可以是任何形式。电灯、炉火或者二者一起照亮的任何类型的环境都可以认为是人工的。人工光可能是三种类型的光源中最普通的。你还需要考虑光线来自哪里,光线的质量如何。如果有几个光源,要弄清除哪一个是主光源?确定是否使用彩色光线也是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光源都有一个彩色的色彩,而不是纯白色。

最后一种灯光类型是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组合。在明亮的室外拍摄电影时,摄影师和灯光师有时也使用反射镜或者辅助灯来缓和刺目的阴影。

灯光的目的是什么?

换句话说,场景的基调和气氛是什么?在灯光中表达出一种基调,对于整个图像的外观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些情况下,唯一的目标是清晰地看到一个或几个物体,但通常并非如此,实际目标是相当复杂的。

灯光有助于表达一种情感,或引导观众的眼睛到特定的位置。可以为场景提供更大的深度,展现丰富的层次。因此,在为场景创建灯光时,你可以自问,要表达什么基调?你所设置的灯光是否增进了故事的情节?

-在场景中是否有特殊灯光效果,如果有,它们是应该用灯还是通过其他途径创建?

除了通常类型的灯光外,很多三维动画软件以白炽灯、立体光源和特殊材料属性的形式提供许多特殊效果。虽然严格说来,一些并不属于灯的类型,在场景中,它们通常在可见光效果的外观上再添加进来。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可见光源的闪耀或发光。由于这些效果在3D中不能自动产生,你需要在渲染中专门把它们包括进来,并且考虑他们的外观和长处。

是否有创作来源的参考资料?

在创作*真的场景时,应当养成从实际照片和电影中取材的习惯。好的参考资料可以提供一些线索,让你知道特定物体和环境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或者在特定条件下看起来是怎样的。

通过认真分析一张照片中高光和阴影的位置,通常可以重新构造对图像起作用的光线的基本位置和强度。通过使用现有的原始资料来重建灯光布置,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在考虑了上面的问题后,现在应当为一个场景创建灯光了。虽然光源的数量、类型和他们单独的属性将因场景不同而异,但是,有三种基本类型的光源:关键光、补充光和背景光,它们在一起协调运作。关键光

在一个场景中,其主要光源通常称为关键光。关键光不一定只是一个光源,但它一定是照明的主要光源。同样,关键光未必像点光源一样固定于一个地方。

虽然点光源通常放在四分之三的位置上(从物体的正面转45度,并从中心线向上转45度,这一位置很多时候被当作定势使用),但根据具体场景的需要,也可来自物体的下面或后面,或者其他任何位置。关键光通常是首先放置的光源,并且使用它在场景中创建初步的灯光效果。

虽然最初的放置为照亮物体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但是,得到的结果确实是单调而无趣的图像。阴影通常很粗糙且十分明显。同样,场景看起来总是太暗,因为没有自然的环境光来加亮阴影区域。这种情况在特定的场景中是很有用的,例如夜晚场景,但是,对大多数画面来说,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

补充光

补充光用来填充场景的黑暗和阴影区域。关键光在场景中是最引人注意的光源,但补充光的光线可以提供景深和*真的感觉。

比较重要的补充光来自天然漫反射,这种类型的灯光通常称为环境光。这种类型的光线之所以重要,部分原因是它提高了整个场景的亮度。不幸的是,大多数渲染器的环境光统一地应用于整个场景。减低了场景的整体黑暗程度,它淘汰掉了一些可能的特性,不能对照亮的物体上的任何光亮和阴影进行造型,这是使场景看起来不*真的主要原因。

模拟环境光的更好的方法是,在场景中把低强度的聚光灯或泛光灯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上。这种类型的辅助光应当减少阴影区域,并向不能被关键光直接照射的下边和角落补充一些光线。

除了场景中的天然散射光或者环境光之外,补充光用来照亮太暗的区域或者强调场景的一些部位。它们可以放置在关键光相对的位置,用以柔化阴影。

背景光

背景光通常作为“边缘光”,通过照亮对象的边缘将目标对象从背景中分开。它经常放置在四分之三关键光的正对面,它对物体的边缘起作用,引起很小的反射高光区。如果3D场景中的模型由很多小的圆角边缘组成,这种高光可能会增加场景的可信性。

其他类型的光源

实际光源是那些在场景中实际出现的照明来源。台灯、汽车前灯、闪电和野外燃烧的火焰都是潜在的光源。

在为场景设置灯光以后,还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虑。我的解决方法简单而必要吗?

场景中的灯光与真正的灯光不同,它需要在渲染时间上多花功夫,灯光设置越复杂,渲染所花费的时间越多,灯光管理也会变得越难。你应当自问,每一种灯光对正在制作的外观是否十分必要。当增加光源时,自然会减少反射点。在一些点,增加光源不会对场景的外观有所改善,并且将变得很难区分所增加光源的价值。你可以尝试独立察看每一个光源,来衡量它对场景的相对价值。如果对它的作用有所怀疑,就删除它。

有些物体是否需要从光源中排除?

从一些光源中排除一个物体,在渲染的时候,便可以节约时间。这个原则对于制作阴影也是正确的。场景中的每一个光源都用来制作阴影,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制作阴影可能是十分昂贵的(尤其是光线跟踪阴影的情况下),并且有时对最终图像是有害的。用贴图效果而不用实际光源能够模拟任何灯光吗?

建筑物光源、照亮的显示器和其他独立的小组合光源,有时可以用贴图创建,而不使用实际光源。

是否可以使用一些技巧使场景更真实?

比如,为光源添加颜色或贴图,可能可以很简单的使场景取得较好的气氛。

(美)Jon A.Bell著

上一篇:销售量下一篇:网球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