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双语教学实践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双语教学, 即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作为交流媒介, 完成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工作。在我国双语教学一般是指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完成教学工作的过程。

1《信息技术基础》双语教学基本情况

1.1 教材的选用

《信息技术基础》选用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麦克劳希尔公司联合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计算机科学引论 (2008影印版) 》, 原书自1989年以来每年都出一次新版, 主要用做英语为母语国家的计算机导论性课程的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 英语语言规范、流畅, 较全面地覆盖了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基本名词和术语。

1.2 开课阶段

本课程开设于大学本科三年级上学期。经过大学一、二年级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 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词汇积累丰富, 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 而且已经具备了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

1.3 教师队伍

本课程所选择的教师均为本专业教研室教师, 要求专业基础扎实, 英语水平达到大学英语六级以上, 教学经验丰富并且英语口语标准流利。

1.4 教学资源的建设

在课程开设过程中, 除了必要的PPT课件、授课计划、授课教案、讲稿以外, 课程团队还专门建设了课程教学资源网站, 利用学校的Blackboard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 并整理了配套的英文原版视频影像资料、纯英文的课后习题、自测练习等。上述教学资源对学生开放。

2 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欠合理

调查问卷显示, 多数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没有吸引力。《信息技术基础》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导论性双语课程, 主要介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主要领域、各种应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因开课学生已经进入大学三年级, 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 开设这样的入门课程, 专业知识信息量相对偏小, 大部分学生把本课程视为专业词汇学习课, 双语课变成了专业英语课。

2.2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本课程按照行政班为单位授课, 不是分级教学, 同一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有的学生觉得课堂教学中的英语内容偏少, 有的学生由于存在语言障碍觉得内容过多而无法及时消化。因此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3 资源利用不充分

本课程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英文原版视频语音资源, 但是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 听不懂或者没耐心去认真研究学习。课题组建设的blackboard平台虽然内容丰富, 但只有部分英语水平较高并且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经常登陆使用。

2.4 任课教师普遍感觉压力过大

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准备大纲规定的授课内容, 又要搜集本课程国际最新发展信息, 还要使用纯英文的环境进行教案、课件、资料的准备, 同时还需要有过硬的英语口语。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突破专业知识的障碍, 又要克服语言障碍, 还要兼顾课堂效果、师生互动等, 因此, 普遍感觉授课压力较大。

3 建议采取的对策

3.1 政策上的扶持

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开设双语课必然会导致部分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出现抵触情绪;对于教师而言, 开设双语课, 不仅仅要快速更新原有的知识库, 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研究专业英语, 另外还要进行英语的口语练习等, 投入的时间精力都要成倍增加。因此, 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学生参与双语课的教学和学习。例如:在课程的定位上, 把课程设为选修课, 鼓励学生选课, 给予较高的学分等;对任课教师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 并提供横向交流和英语培训的机会。

3.2 搭建双语教学的综合平台

学生、教师、督导、教务管理部门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或监督指导者, 有效的整合上述资源, 搭建一个和谐、高效的双语教学平台, 必将极大的推动双语教学的建设。

如:教务管理部门积极参与、扶持双语教学项目, 给予资金、技术上的支持;督导专家组成双语教学专业督导团队, 对双语教学课程给予专门的培训和指导;双语教师组成专门的组织, 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开设双语教学示范课、观摩课等;学生组成双语课程兴趣小组, 及时和教师沟通交流。教务管理部门对每一门双语课程的开课、实施、考核、评教整个过程制定配套措施, 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以扶持为主、监督为辅, 切实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3.3 慎重选择开设的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内容专深, 紧密结合国际最新科技信息, 即使用汉语讲授, 部分学生也觉得难以及时消化, 如果再加上语言的障碍, 可能会导致学生彻底丧失学习兴趣。因此, 在选择开设课程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论证, 对开设时间、开设科目进行科学的分析, 使得整个四年的教学计划中双语授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3.4 明确双语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双语教学不等于专业英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学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不应把双语课变为翻译课或者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课。要切实提高学生的科技英语实际应用技能。

3.5 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

考核, 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一种激励机制, 运用得当, 会对教学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基础》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考核应以能力为主、知识记忆为辅, 综合运用面试、口试、闭卷、开卷考试等模式, 综合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语

双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教师、课程的具体情况, 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前沿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外语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基础》双语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对此的研究也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研究的开展, 本课程双语教学将会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迈进。

摘要:双语教学近年来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 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方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朱华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 , 2007 (6) .

[2] 赵亚娟《.国际法》本科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6) .

上一篇: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下一篇: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泽州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