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孩子

2022-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孩子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把目光投向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上。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高中语文教学摆脱单调、枯燥,让学生对高中语文产生兴趣,在欢声笑语的氛围中,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以生本理念为背景,重点探究了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拟期为同行提供参考意见。

生本理念高中语文学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教师们在积极探讨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在这一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逐渐走入广大师生的视野。所谓“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换言之,学生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实践活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一、传统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对于传统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家并不陌生,也就是以师为本的教育模式,简称为“满堂灌”“一言堂”或“填鸭式”。其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自己为中心,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方法,把自己控制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控制范围内,死记硬背地消化知识。在这一授课过程中,教师基本上没有时间来辅导学生,这就导致学生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长期下来,学生便会对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丧失兴趣。

二、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生本教育理念是从生命的角度和高度,使学习本体回归,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三大特征:(1)自主性。这种课堂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2)合作性。在这种课堂中,学生不是独立出来的个体,是协同合作的团体。他们一般是分成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和交流,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3)创新性。基于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1.合理定位师生角色

合理的师生角色与新型的师生关系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把学生定义为课堂的主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学习。当然生本并不是让教师与学生相互对立,而是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一起“攻城破坚”,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新人教版高一课程《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中,教师收集了学生预习之后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把问题分为四类。教师根据这些问题,采用“追问加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卡西莫多从“第一次流泪”到“泪流成河”的情节,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以及人性复苏的轨迹。这样的课堂,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谁说不是“生本”课堂呢?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古板、陈旧。虽然教材选自文学大家的经典之作,教师也是千方百计、绞尽脑计,尽量生动灵活地向学生讲解。但是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兴趣还是不浓。究其原因在于许多教材传统部分的内容离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生本教育理念,剖析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在上到舒婷的《致橡树》时,这是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高中生对爱情的概念朦胧美好,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表达对诗人“爱情观”的看法,并写出来。同时,启迪学生尤其是女生一定要独立,要保持自我。这样学生不仅更容易接受教材知识,还培养了浓厚的语文学习知识。

3.以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纵深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考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助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但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让学生思维碰撞中形成独立的见解。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尽量做到以好带差,以积极带动沉默,调动整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发挥互助学习的意义。当然在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学生自流,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及时解决。同时还要鼓励比较沉闷的学生也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上到契科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时,建议教师在提出本课的重点内容之后,便可以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一个小组提出问题,另一个小组回答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4.以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推广与应用。为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践行生本教育理念,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能够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注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中,教师可以播放87版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视频。这样不但可以弥补了想象力不足造成的空白,还可以让学生十分形象直观地林黛玉初次进贾府时的所见所闻,感受到封建黑暗势力的强大,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林黛玉命运的思考。相信通过看视频,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物形象与课文主旨。

四、结语

如今,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还在不断探索之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生本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在本质上是相契合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让生本理念从理论走向实践,相信守望着春天必能看见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1]邵琛琛.论生本教育与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07).

[2]彭宏辉.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若干误区与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10,(12).

[3]王晓珊.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4]王建勇.中学语文课堂探究式课型流程变式举隅[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05).

[5]纪中朋.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下),2013,(06).

作者:贲春秀

第2篇:创造教育,把数学课堂还给孩子

陶行知认为,学生具有惊人的创造潜力,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而我们的孩子大都还处在多学、多练、多记、多考的状态,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对数学学习趣味的需求,而且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创造的学习环境,多给孩子一些主动权,这是教育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学习是孩子的事,我们不能做主,更不能包办,只有“我要做、我要学”的学习才会有创新和提高的空间,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知识,只有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才更深刻。

一、民主宽容,给孩子一个自我发现的权利

当老师就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并得出计算的方法。我们常常在学生说出四条边相加时就急于告诉学生还可以用一种简单的办法,没有给学生发现和思考的时间。我们常常会以节约时间为由,直奔主题,却往往因小失大,数学课过了今天明天还有,但我们却剥夺了孩子自我发现的权利,长此以往,孩子们慢慢失去发现的欲望,没有发现,何来创造?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一个个爱迪生被我们扼杀了。

只有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经历的东西才会记忆深刻,在这过程中,才能体验到知识获得的喜悦,才会去思考更多的东西,所谓的简便方法,不就是这样而来的嘛!有发现、有思考才会有创造,我们应该多提供发现知识的氛围,给学生一个自我发现的权利。

二、质疑求索,给孩子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

我们老师必须做到等待,在等待中给孩子一个思考的时间,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数学书上一道思考题:两位数乘11,我没有告诉学生有规律,直接出示几道算式,让学生们计算,小组合作比赛,看哪个小组计算得又对又快。我放手让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刚开始大家都埋头计算,但算了几道之后,很多同学都积极讨论起来,有学生大声说“有规律”,他的提醒顿时掀起了全班积极讨论的热潮,一个个你一句我一句,还不时地动笔计算验证,一会,笑眯眯的举手向我示意,他们找到规律了。在激烈的比赛中,他们的开心和紧张看得我又好笑又开心。

平时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讨论和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引导他们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想法。在他们互相讨论、阐述想法、推理验证的过程,正是他们思维碰撞的过程,我们的数学课不就该这样吗?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这样的学生才是有想法、有能力的,而不是只会接受知识、死读书本的书呆子。

三、关注差异,给孩子一个自我肯定的平台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年年花相似,岁岁花不同,如何关注差异,培育好孩子们,我们当教师的实在需要智慧。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肯定的平台,只有对自己肯定了,才会敢于去猜想和创造。

每个孩子都有他发展的空间,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的评价应更注重于激发他探究为什么:“你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可真厉害,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吗?”在给孩子肯定的基础上,激发探索的欲望,增添学习的信心。对于学困生,我们应努力让他们理解怎么样:“你说得非常正确,你是怎么算的呢?”老师对他们的肯定是他们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的理由和动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注意鼓励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你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让孩子们加深自我认识,给他们增添学习信心,才能为创造提供保障!

四、趣味运用,给孩子一个体验数学的基地

陶行知先生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可见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联系生活去触摸,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使知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造。趣味运用不应该只是嘴上说说,更应该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喜欢用、愿意用,并产生运用的需求,真正将知识内化拓展,从而才能有所创造。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让孩子们离开板凳、走出教室,到生活中、活动中去发现知识、了解知识、运用知识。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再形象生动的讲解都不如亲身经历更深刻,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月饼,同桌动手分一分,大家都切得很小心,因为要平均分才公平。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我安排了“请小伙伴吃月饼”的活动,在活动中,大家都开动了脑筋,意识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学生们在动手分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也运用了知识,还有很多发现,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是靠说,应该让学生真正去经历,去体会,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创造的课堂。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他们去想象,学生就会还我们一个精彩。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广阔天地,我们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拓展思考的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小学)

作者:邱美芳

第3篇: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课例研修心得

反复观看模块四这10多个优秀课例,我被这些精彩的课堂深深地吸引了。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的天地,学生的舞台!

研修这些课例,我感悟颇多:

一、 以生为主,以学定教

授课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教师乐于“倾听”,学生敢于提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了“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教师的确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助手。

二、赏识每一位学生,关注课堂生成

教者很注意与学生平等对话,尽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及时地鼓励他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数学兴趣。同时,教者非常关注和利用学生课堂生成,灵活机智地将学生生成或问题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加以引导,启发和追问。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突破,将学生数学思维、语言、思想方法等方面的训练融会贯通。

三、大胆放手,胸有成竹

课例中教师对教材,对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烂熟于胸,教法新颖,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学思路、线索、过程清晰。这都取决于老师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教学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

前不久,在眉山观摩了全国名师黄爱华《百分数的认识》和张齐华《平均数》两节课,不也正是如此吗?教者不慌不忙,落落大方,学生生动活泼,精彩纷呈,台下听众更是啧啧称赞、五体投地。“我是用一生来备这堂课”是最好的诠释。

四、“临渊羡鱼还须退而结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我更应该做的是: 1. 读书、学习,扎实数学底子。没有

三、五年的苦修,是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的。

2. 向同行学习,向名师学习。榜样就在身边,示范就在网络。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多听几节本校名师的随堂课,多看几遍名师执教的网络视频。

3. 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日志。只有将先进的理念、教学思想,名师的教法,内化为自身的东西,才不会亦步亦趋,东施笑颦。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远程研修的网线链接着我们的耕耘,也链接着彼此的理想和追求。“路漫漫兮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

研修心得

眉山市洪雅县将军乡中心小学校 文凉平

通过本次紧张有序的培训学习、交流、研讨的“国培”,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使我对教材教法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视野,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尤其是从思想上更加明确了立足课堂教学的,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在教学中实践中提炼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即使我们的条件是有限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教师放弃教学而无所作为的借口,相反,作为农村教师更应该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扎根沃土,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改革与提升,使自己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专长,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得健康。

一、听讲座,补己短 聆听专家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教育名家的讲座及点评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特别是听了张人利校长的报告,我深感到“后茶馆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实效的,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我还牢牢记住了张人利校长的一句话,作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要你做到一点,我只要改进一点,兢兢业业的改进一点,勤勤恳恳地改进一点,扎扎实实地改进一点,而这一点是你坚持做下来,那你就成功了。

二、互学习,共进步

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了解到各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对它们的理解更加透彻,为今后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勤反思,有收获

要敢于借鉴,敢于创新。要多向专家名师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尝试、改进、创新,凝练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愿意在学习思考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做一个快乐的“旅行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反思实践型的优秀教师。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修改稿

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探究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这些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大小的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探究新知。

1.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1)比较大小差异很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师:谁大?用什么方法比较的?(观察法) (2)比较两个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圆片面积。 师:谁大?用什么方法比较的?(重叠法) (3)比较大小差异不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师:能用刚才的两种方法比较吗?怎样才能准确比较出它们的面积大小呢?

师:请拿出学具,自己先想好方案,与同桌交流确定操作方案后,再动手操作比较。(数方格、摆图片等方法)

2.探究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猜一猜:一个15个小格的正方形和一个12个小格的长方形谁大?说出理由?(针对生说出的结论,课件演示验证生的猜想) (2)比较方格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 师:哪个大?为什么?(都是16个方格)

(2)比较方格大小不同的正方形(20个小方格)和长方形(12个大方格)的面积。

师:哪个大?为什么?(方格大小不同,所以不能用12和20相比)

(3)将长方形变为和正方形一样大小的方格图再比。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和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师:对啊,测量面积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认识面积单位,建立空间观念。 1.认识1平方米。

(1)师:你知道你们家房子有多大吗?

师:刚才孩子们讲到的120平方米、90平方米等指的是你们家房子的什么?(面积)

师:这里的平方米表示什么?(面积单位) (2)自学课本

记一记:边长是1米正方形面积1平方米。

看一看:1平凡米多大。(教师在事先准备一个面积1平方米正方形的布或者是纸)

围一围:让四人小组一起用手围一个大约1平方米的正方形。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估一估:黑板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再用那块1平方米的布来验证结果)

2.认识1平方分米。

(1)师:你的数学书封面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师:1平方米太大了,现在我们认识小一点的面积单位。 师:你认为小一点的面积单位是什么呢?(分别说出猜想) (2)自学课本

想一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摸一摸:1平方分米多大。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要让生知道手掌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量一量:数学书封面是多少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厘米。

议一议: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说一说: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摸一摸:1平方厘米多大。

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要让生知道大拇指的指夹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三.实践运用,内化提高。 1.。判断。

(1)书桌面的面积大约20平方米。(

) (2)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4平方厘米。(

) (3)篮球场的面积大约300平方分米。( ) 2.练习:课堂活动。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课例研修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2011年“国培计划”四川省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在这次培训学习中,多位优秀专家以他们深刻、睿智、幽默的见解和指导,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悟,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执教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学习,了解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对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各学段的具体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了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些教学策略,学习和借鉴了大量的一线课改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让我更深入的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同时也更清晰的认识到自身教学上的不足。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现将我这阶段学习的心得体会简述如下:

一、培训让我更新了教学理念。

在以前的数学教学中,自己的知识结构没有更新,对于那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认识把握也只是停留在自己理解的模糊层面上,并没有认真去领会新课改的意义和真正的内涵,在教学模式和对教材的处理上还是主要参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自以为还算得心应手,结果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新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我在对教材认识和处理方面,发现小学数学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老一套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课改,再不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显然是行不通的。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从事的数学教学工作;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二、培训开阔了我的视野,剔除了我心中困惑。

培训中,我认真倾听了多位专家的视频讲座,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与班上众多优秀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与他们一起进行了课例研修,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严谨实效的氛围,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学习的教学案例,是指导我的良师益友。通过学习,让我从优秀教师的课堂中领略了他们的执教标准,以及驾御课堂的能力,并从中吸取了他们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培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坚定了课堂教学的信念,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上。培训学习让我意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定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能力。这次培训,通过专家讲座、优秀课例、网络交流、专家的在线解疑等新颖、丰富的形式,为我打开了一扇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对困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答和释疑,释然了心中许多的困惑,让我对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教学目标,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有了自己解决的心理准备。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渗透“新课标”的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尝试,以此来更好地适应教学,让学生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培训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技能。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讲座中专家也讲到,教师要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从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实施数学教学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重视实践活动的应用。通过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学校的新课改教学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新课程理念,把准教材的教学要求,教学设计时多联系生活,多创设情境,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个根本目的,让课堂真实有效。 这次培训学习,我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转换。我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作为一个教师,应倍加努力的学习各种教育科学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国培”感言

丹棱县双桥镇小学校 张旭洪

我感到幸运的是,“国培”为已步入中年的我提供了一个学习提高的很好机会。特别是听了吴正宪教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的思想理念、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应用了所学到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教学,效果明显。

与其同时,有着许多思考,其中思考最多的是“中年教师的专业提升”问题——关注中年教师的专业提升,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中,中年教师是主力军,他们的专业提升关乎到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对于专业再提升培训提高来说,中年教师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 现今来看,农村学校中的年轻教师转的转,走的走,留下的大多是中年或老年教师。年轻教师中能转行的转行了;不能转行的,由于学校为其提供大量的培训学习机会,当练就一身能耐后,也都往城内条件好的学校跑了,这样能在学校留下来的还是那些中年或老年教师。以至于学校成了不是培养学生的地方,而成了向城内学校输送优秀教师的场所。而学校给中年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太少太少,老年教师的专业提升机会几乎没有。老年教师也很快或即将退休,而那些还有十多年的中年教师怎么办?

如我们学校的现状,教师平均年龄达50多岁,教师年龄结构老龄化十分严重,尽管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仍然坚持战斗在教学一线。中年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太少,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专业技能得不到提升,而恰恰在今后十余年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由此,中年教师的专业提升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如果不重视中年教师的专业提升,教育的均衡性发展,只不过是空话一句!

当然,作为中年教师应当自觉地、不断地加强学习,把握好每一次学习培训机会——特别是“国培”这样的好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修改稿 教学内容: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p33-35《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2. 让学生经历面积单位的认识过程,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能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单位及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

建立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大小的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准备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卡纸、1平方米的正方形木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如果请你打扫教室地面或者走廊地面,哪个你能比较快的完成?为什么?

2.到底教室的面积是多大呢?这就要用到面积单位。现在,全世界已经规定了统一的面积单位,那就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那么,这些面积单位各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分别进行研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理解面积单位 1.认识平方分米。

让学生拿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讲述: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号d㎡表示。(板书:平方分米d㎡)

比一比: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

画一画:在本子上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2.认识平方厘米。 在纸上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剪下来,看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根据学生回答,讲述: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号c㎡表示。(板书:平方厘米c㎡)

摸一摸:1平方厘米有多大?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的哪一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说一说:出示课本35页上的两个正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太小,相当于长度单位里的毫米,所以调整为先认识平方分米,以它为基础,再认识比平方分米小的平方厘米,最后认识比平方分米大的平方米)

3.认识平方米

谈话:请大胆猜测教室的面积有多大?

你觉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作单位去测量怎么样?那么较大的面积单位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怎样规定它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出示边长是一米的正方形木框,看看,摸摸,建立1平方米的表象。 举例: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估计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估计教室的黑板、地面、前面的墙和侧面的墙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三、巩固练习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①一个橡皮的面积是8 (平方厘米)。 ②一本书的面积约 3 (平方分米)。 ③学校操场面积约 6000 (平方米)。 ④一根电线杆高20 (米).

⑤测量塑料尺正面的面积应该选用(平方厘米)。 ⑥测量作业本封面应该选用(平方分米)。 ⑦测量房间地面应该选用(平方米)。 2.判断。

①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 ②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 ③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想继续探究的问题?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面积 表示 1厘米 1平方厘米 1cm² 1分米 1平方分米 1dm²

1米 1平方米 1m²

认识面积单位(改进后)

教学内容:认识面积单位及相关的课堂活动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大吗?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有关知识。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感知1

(1)、做一做。

介绍计算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国际上规定一定标准的正方形大小叫做面积单位。尝试画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指出这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成1。

(2)、找一找、量一量

看仔细后,闭眼回想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你能举出一些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现在请你们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去度量课本上的两个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知道了1平方厘米有那么大,现在请大家用平方厘米测量一下桌面的面积。(产生矛盾、为下一步学习平方分米提供需要)

2、感知1 按

1、

1的方法,学生尝试学习

1、1(然后全班交流)

3、指出:平方的意思

4、说一说身边的物体表面大小用什么单位。估算大约多少?

5、小结: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填写不同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火柴盒上面的面积有20( ) 老师办公室的地面面积有20( ) 一张《小学生报》的面积约有20( )

2、判断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四、课后反思:

)

第4篇:把课堂还给孩子

大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句话:教师不应站在讲台上,应该站在学生背后当顾问。“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也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主旋律。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理念发生了碰撞,洋思现象、杜郎口模式、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成功的教改先行范例绽放出耀眼的光辉,它在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这样一个理念: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通过在今年暑期研修中观摩了四位老师的优课,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此的感悟。

本次暑假研修,有幸观看几位优秀教师的讲课,他们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技术,让我受益颇深,四位老师都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的设定准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知识。而在其中尤其是青岛北山二路小学孙婷婷老师的 《小稻秧脱险记》,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课堂是孩子的课堂,孩子是课堂的主人。看罢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优质课,它不仅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高效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而且在整个课堂中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做到了师教与生学的高度统一。整节课各项活动在配合衔接上近乎完美,细细品来几乎找不到一丝一点的破绽。这节课真实、朴实、扎实,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落到了实处。”教学设计新颖有趣、灵活有实效,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教学资源丰富,目标定位“精”而“准”,情境创设形象直观。教学方法“活”而不“乱”,师生互动默契,能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巧导学,融学法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寓教于乐,尊重学生个性,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化、生活化、社会化、情趣化的特点。教学民主,语言形象、生动,板书设计精美,课堂驾驭能力强。学生思维、动手能力的训练扎实有效教学效果好,是极为成功的阅读教学课。在整堂课中,“小助教”在教师的指挥下,和全体同学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仿佛成了课堂的陪衬,在小助教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打下手”,其实却是在把握课堂的进程及节奏上的指挥者和控制着。能够把教与学活动处理的这样的默契、到位,使课堂完全成为孩子的课堂,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的淋漓尽致,这节课可以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的模板,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借鉴、推广。

怎样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首先我们要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教师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和协调者,学生则是积极探索者、创造者。要变以前的启发式教学(谈话讨论教学,师生互相问答,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改变为现在的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讨论、研究、作实验,主动构建知识,达到知识创生)。要让生带着教材或问题走近教师,加强师生互动、学生合作,让他们处于十分宽松的环境中。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把民主带进课堂,创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互动、互促、共同提高;把合作带进课堂,建立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让学生掌握自学的金钥匙;把成功带进课堂,让学生品味学习的快乐,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孙婷婷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从以下六个方面成功的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一是把自由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替代孩子的思维,注重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孙老师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朗读课文,感悟各角色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杂草和小稻秧争抢营养和喷雾器洒药水场面,运用表演的形式突破难点,既生动又有趣,真可谓事半功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要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冲击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个人思考、讨论、辩论;三是把实践的机会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品质,情感体验得以可持续的发展。实践证明,教师一旦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与交流,活化课堂,组织张弛有序的教学实践活动,获得了成功的乐趣,从而促进智力与个性的发展。四是把感悟留给学生,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感悟出来的。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展示杂草气势汹汹——垂头丧气,杂草的痛苦——快乐的变化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晕头转向、气喘吁吁”等难点的突破,都是在学生自己感悟下完成的。五是娱乐送给学生: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孙老师课前同学生互动游戏,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一些录像、音乐、动画等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师生一起在音画中表演,一起合作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到这里是学习的乐园,更是生活的乐园。六是把任传递给学生,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承认、相互激励,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特别强调“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广袤的时空里进行生命的自由言说,从而真正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语文课程成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对话、有效交往的乐园。从而达到教学民主化、生活化、社会化、情趣化,体现个性美。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自己首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注重课堂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站在学生 的立场去思考,不仅分析教材还要分析学生。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有一种力量叫坚持,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一职业,我便会坚守自己的诺言。相信自己,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历练学习——远程研修学习,会一步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第5篇:把课堂还给孩子

——读《重构高效课堂有感》

常常听老教师讲:一二年级,不相上下;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是啊,这在每个学校绝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普遍问题。我对此现象的关注、思考由来已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拉开差距?有没有办法缩小这种差距?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课堂。在我拜读了育中方略教育集团总校长陈立老师所著的《重构高效课堂》这本书后,我有了一些感悟和收获。

首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理解的有三点:

第一,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上完课后,老师的感觉应该是这样的,心里非常的高兴,哎呀!这节课我上的不错,重点、难点、易错点都能研究的很透彻,优生、中生、学困生都能达到最高效的学习效果,自己感觉都很有成就感。学生呢?他们会感觉上课时间非常非常的快,还没学够呢,就已经下课了,学困生,也能比较完整的完成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整理,老师和学生们都在庆幸:终于不用下课一遍遍的再改错题了。

第二,内容充实。并能在上课中实现课程整合和课程创新,让学生感受到个性化的教育,比如我们六年级数学上册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我们要给学生介绍中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先生,他是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国外早了1000年,讲到这就完了么?没有,我们还可以上升到德育的高度,祖冲之先生仅仅算了算圆周率吗?不是,他还在相当于现今的中国科学院工作过、当过政府的军事顾问,并且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闲暇之余,设计制造过水碓(dui)磨、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还精通乐理.对于音律很有研究。这样一位全能型学霸,给学生一讲,满满的正能量。 第

三、高效课堂是以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为目的的教学,培养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是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在高效课堂的实验中,学生会慢慢的培养起充分的学习积极性,不是老师你拽着我学,而是你追我赶,与老师比着学。如果实施方法适当,因材施教、教是为了不教、教无定法、教学相长这些感觉高高在上的教学目标都将不难实现。

说到高效课堂,就不得不提导学案。目前,在导学案设计中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一、导学案定位不准确,不是变成教案,就是变成习题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帮助还不是很大。

二、对学生放手不够,希望通过考虑周详的导学案,控制和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显得过于谨慎。忽略了小学生具有的学习功力。

三、小组讨论问题的深度不够,浅尝辄止,小组长的培养问题还比较大。

高效课堂并不与传统课堂相冲突,它只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该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更高效呢?

一、营造氛围,自主学习

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师生互动等,以及小游戏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激励的语言、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给予充分的赞赏,这样,学生就消除胆怯、自卑心理。教师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参与课堂活动,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乐于自主学习。

二、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度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四个条件:

1、学生情绪状态。具体的说,就是判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是很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很高涨,学习情绪是不是很饱满,学生是否具有很好的精神状态,是否非常认真的投入学习。如果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愉快,非常开心,甚至感到非常甜蜜和幸福,那一定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2、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状态。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全程参与,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还有学生不仅参与了学,而且参与教。整个教学是互动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看法,这对老师也是一种启发。这种参与状态,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要互教互学,学生不仅在学,而且在教,这是最高层面的参与。

3、学生的交往状态。一是倾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学生可能最缺乏倾听的品质和习惯。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倾听。如果不培养,合作学习就很难行得通,很难有成效。二是发表。你听完以后有自己的想法、意见要发表出来,你就能不说,如果大家都不说,就不是交往了。三是互助。同学之间包括师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欣赏。

4、学生的思维状态。一节课是不是好课,关键还是要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怎样。学生思维是否有深度,如问题提得是否中要害;是否有广度,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当然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创造性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等等。

三、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而非成绩

高效课堂的教学,是以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为目的的教学。 在传统课堂上,我们过多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我们总是问“听懂了么?学会了么?”从不问“你是怎么学会的?怎么懂的?”导致课堂如一潭死水,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效率低下。要知道,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捕获一条鱼,远远比你直接送给他一条鱼更快乐,乐趣与魅力存在于过程之中。而高效课堂的核心就在于,我们要给学生的是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中,有思维的碰撞、知识的挖掘,充满生机,让人着迷。

正如高效课堂的提出者李炳亭先生所讲:“与教育最亲密的两个词是‘放生’、‘唤醒’。好的课堂要有震撼人心的穿透力,其实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修心、强志、壮胆、开智的过程。”教师从枯燥的说教中得到解脱,学生在实践验证中获得真知。“ 高效课堂是一场教师的行动学习。“新课程改革,变在学生,改却在教师。” “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其困,研然后知其美。”因而,教师也是受益者。 正如本书封面上所言:“与其说高效课堂走的是一条颠覆之路,从理念到行动的颠覆之路,毋宁说我们连老祖宗的任何一个理念都没有颠覆,我们只是在做回归,做减法。”

第6篇:把游戏还给孩子

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游戏从来就和儿童是不可分的。在一定意义上,游戏与儿童就是同一个概念,儿童的游戏产生发展于童年的生活,游戏给予儿童以儿童的生活,如果没有了游戏,儿童必将失去自己的生活,当然也就失去了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游戏着的儿童生活是完整和谐的,是自由的和幸福的。儿童在游戏中,好奇着,探索着,发现着;儿童在游戏中体验着自由、追求着自由,也在创造着自我,游戏是儿童自由与创造的生活源泉。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遵循“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基本教育原则,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还儿童以游戏的生活,就是让儿童找回童年的幸福与快乐。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中存在一些问题,游戏的开展很难取得应有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效果,幼儿游戏的时间往往是没有保证的,教师仍处于高控制的地位,没有很好的把握新纲要的精神,而且各种教学活动把幼儿的时间都占满了,幼儿玩的时间是支离破碎的,被各种活动和兴趣班切割开来,往往幼儿正玩到兴头上时老师却宣布要结束了。要让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因为,游戏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项基本活动。

一、问题分析:

(一)、幼儿游戏的时间愈来愈少,自主游戏的限制愈来愈多。

游戏是一项丰富多彩的、复杂的活动过程,它需要大量的时间、材料,需要作充分的准备,然而,现在的幼儿园越来越多地受到孩子父母和社会的压力,不得不挤掉孩子的游戏时间,对其进行正式的基础教育,即所谓素质教育,这样孩子大量的游戏时间被削减了,自主有喜也愈来愈少了,究其原因如下:

1、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幼儿园的管理越来越市场化、经济化、效益化。

私立幼儿园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幼儿园,特别是私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从中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正规化的小学式教学活动,每天教孩子做算术题,写汉字,学拼音,学英语,每天布置许多作业,有个别幼儿园一天给孩子安排五节课,就是没有游戏课,可是家长评价还很高,生源也非常好,但是却剥夺了孩子们快乐的游戏时光。

2、统一安排,硬性规定的兴趣班取代了孩子们的游戏活动

所以孩子们基本上没有时间玩自主性的游戏,虽然有的幼儿园每周都安排了游戏课,但玩什么,怎样玩不是由幼儿自己作主,而是由园里统一安排,如周一玩结构游戏,周三玩角色游戏、周五玩表演游戏,孩子们的自主游戏是名存实亡。

(二)、游戏目标的不适当的设立,扼杀了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童年时代生动有趣的游戏往往使人终生难忘,许多游戏不一定要达到什么刻意的目标。可是现在老师过于追求游戏目标的即时达成,限制孩子的自由选择,对幼儿理解规则的要求过高,活动中充斥着肯定或否定性评价,而孩子的自发游戏中,老师的主观性的介入指导过多,将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孩子,此时游戏的性质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游戏的兴趣性和自发性也会慢慢的丧失,还清楚的记得前几天我和孩子们户外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前几天小雨不断,户外活动都无法进行。孩子们似乎有力气没处使,一有空就在教室里又叫又喊、又跑又跳。难得今天放了晴,我主动提出到院子里玩“贴人”的游戏。我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一阵欢呼,游戏很快开始了。玩了一会儿,叶泽浩跑来很认真的问:“老师,做完游戏,给不让我们玩一会儿?”我有些糊涂了,问:“现在不是在玩吗?”叶泽浩撇撇嘴,没说话。一旁的李欣怡自作聪明地说:“只要我们好好做游戏,老师会让我们玩玩的。对不对,孙老师?”这下,我明白了。孩子们所说的“玩”和我现在组织的游戏不是一回事。在他们心里,老师看着、管着的游戏不是玩,自己找朋友、想内容的游戏才是玩。从理论上来说,他们想要的是快乐、自由的自主游戏,而老师给得最多的却是有组织、有规则的集体游戏。我们的课程安排中虽有许多的游戏,可平时却经常听孩子们说“在幼儿园连玩的时间也没有”。我们的老师在孩子并不需要的情况下,忙着为孩子选择游戏主题,替孩子安排游戏角色,为孩子构思游戏情节,帮孩子调整游戏玩伴;在孩子并不愿意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打断孩子的游戏,加入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教育意图。那么这样做的结果到底是幼儿游戏,还是游戏幼儿?幼儿是为游戏而游戏,还是为教师而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有没有游戏的体验?师幼间对“游戏”这一概念的理解出现这样的差异,需要反思和改变的是我们老师,而不是真情流露的幼儿。因此我认为,在日常游戏活动中,我们不妨少些等待,多些自由;少些规则,多些创新,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游戏的时间。同时,在集体游戏中溶入更多自由度、宽容心,让幼儿在集体游戏中也找到玩的感觉,体会玩的乐趣。

(三)、幼儿游戏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自然物等好多材料利用不能充分。

自然界的阳光、空气、水是促进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可是现在随着社会环境大气候的变化,幼儿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幼儿的游戏场地却越来越少,导致幼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电子化、电动化玩具泛滥,又明显降低了幼儿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我们小时候玩捏泥的游戏,都是自己亲自找来各种的粘土,把粘土和成泥来玩各种游戏,甚至还会把这些泥巴烧制成各种模具、陶器。现在老师们为幼儿提供的橡皮泥,虽然卫生、方便,却隔离了幼儿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不利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难以启迪幼儿的

2 智慧。其次,很多老师给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时成品玩具多,如:包子、饼干、水果等,一个个都精心做好,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不许幼儿弄坏,拆开,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而且许多游戏玩具对废旧物品利用的不多,其实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类型的半成品玩具、废旧物品及一具多用的玩具,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老师如何做到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游戏的发展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只有组织和指导好幼儿的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改变以上局面和状况,关键在于端正教育者的游戏观,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创造适宜的条件开展好各种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保证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的时间和地位,避免名为游戏实为教学,幼儿在游戏中没有游戏体验的状况。

多年的幼教实践使我注意到:有些幼儿从小班读到大班,游戏的水平还很低,游戏时间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不愿参加游戏活动,许多幼儿在游戏快结束时才来参加,游戏时间导致低水平游戏的出现,限制了小组表演、角色游戏和积木游戏的正常进行。多年的实践观察表明: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幼儿更多地表现为旁观行为、闲散行为、过渡性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表演游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很难发挥。因而影响了幼儿游戏的质量。因此,每天宜为幼儿提供2小时以上的游戏时间。另外,室内游戏时间不能代替户外活动时间,这两种活动会促进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在自然界中游戏的机会

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的好课堂,孩子可以玩很多东西,并通过游戏学习不少有关大自然的知识。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园内的户外场地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游戏地,为儿童提供在自然中游戏的条件。如在树上系绳、打绳结、架绳梯、挂绳网,或是两树之间架秋千,供幼儿攀爬、荡悠。还可以依大树干造一小木屋,幼儿可爬上去玩他们喜欢的游戏,或者依山地势高低不同而设跳台,或是在场地上特意堆起小山坡,让幼儿进行登、滑、钻、爬等活动。建立大沙场供幼儿挖土装车、堆沙造型。还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物及废旧材料:如用木桩做平衡木,将旧轮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马;提供大量旧轮胎,供幼儿码叠、滚动着玩。用纸板箱、废纸盒等做成的摇马、娃娃家小房子等。还可以引导孩子在草丛中寻找、捕捉、观察昆虫等小生灵的不同形态、习性,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

(三)、要激发、珍视、保护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作为教育场所和集体活动场所,一日生活有着较为严格的秩序。各年龄段的幼儿都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来进行活动。幼儿园应努力探索幼儿自主、自发性游戏的开展研究,教学计划及教育活动的安排应该增加弹性,为幼儿自发游戏开

3 辟时间和空间。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类型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老师只是作为游戏伙伴参加游戏,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唐淑教授曾经提到:“教育应该回归生活,要把游戏还给孩子”。

现在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学会几首古诗,多学加减法。而不希望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今天学这个游戏,明天做那个游戏,整天在玩,表面上看不见学的东西。就因为这样,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他们让孩子死背硬记一些古诗、儿歌,加减计算。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使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我认为他们不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不知到孩子们喜欢什么、关心什么、困惑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说过:“不应该把儿童的游戏仅仅视为娱乐,而应看作是孩子们最认真的行动。”的确如此,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就是儿童成长的方式。因此,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如果我们想理解自己的孩子,首先就要把游戏怀给孩子,就需要理解他们的游戏,要在游戏中让幼儿学得知识,懂得道理,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成长

第7篇:把悟性还给孩子

孩子悟性的缺失是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一大问题,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延续性的劣质会产生经济学上的乘数效应,后果不堪设想。身为教育人,我们必须坚持以培养孩子的性格养成为主,帮孩子构筑系统科学的认知体系,这样的教育才能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清华大学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源自《易经》里的“阴爻—”、“阳爻—”二卦;德国人莱布尼茨因发现“一”的奥秘,而提出二进制计数法。二进制用在计算机技术上的应用形成了互联网,将世界一“网”打尽。

从虚无到创造万有,“一”发挥了重大作用,那么教育的“一”又在哪里?教育的“一”就是我们一直忽略的,孩子的“悟性”问题,即孩子通过教育应形成的良好的品质。很多教师都说,一个班上有悟性的学生就那么几个,那么其他学生的悟性呢?早在前期教育中湮没了!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学教师抱怨中学教师,中学教师抱怨小学教师,小学教师抱怨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抱怨父母,那父母又 能抱怨谁?“怨怨”相报何时了,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这种以个性特征和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品质?

让孩子学会感悟

时代赋予这代孩子很多东西,他们谈天说地,无所不知,有时我们也羞愧难当;他们引经据典,让人无可辩驳;他们是家庭的宠儿,父母的主宰,会自我悦纳,包括自己的缺点,这些东西也注定他们极易自负,一旦面临挫折,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所以,以正确心态看待失败、面对自己、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已成为他们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

当代社会,成人对世界的认知正影响着判断力不足的孩子——失落、冷漠在孩子身上时有体现,这不应该是孩子应该承受的东西。如何才能让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审视生活,是教育始终应该关注的。其实,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可爱的东西:医院里,有许多生命在他人的帮助下得以延续;生活中,许多人为他人流下善意的热泪。我们的父辈,乃至我们的祖先的生活虽充满各种各样的苦难,他们始终以辛勤劳动获取报酬、延续后代,他们一直感恩和欣赏这个世界,对世界的爱也让他们活得更自在、幸福。教育,就是要人通过学习明辨是非善恶,学会仁爱、充满勇气。

每个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关注孩子知识的学习、个人的成长,注重孩子对社会的适应性,也使得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他们希望孩子拥有个性与自由,却培养出一个个重物质享受,轻精神体验的孩子,与初衷背道而驰。

首先,个性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适当张扬个性往往能形成个人风格,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个人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个性并不等于任性,任性而为只会为灾难买单。其次,自由是相对的,要享有充分的自由,就必须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自由与责任是成正比的,能对自己负责是最基本要求;自由与自在不同,自由更注重精神,是一种主观感受。自在则更多地体现为物质上的宽裕。一个人的个性越强,越能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越能提升对生活的感悟力,这份感悟生活的能力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东西。

给孩子自学的机会

人类聪明才智的特征,表现在能从具体的观察中形成具有一定内涵的概念,就形成时间而言,概念往往形成于观察行为之后。因此,对一个完全靠自学——既无老师又无书籍的人来说,能清楚地表明学习过程中每种观察行为属于何种概念,而该概念指的又是指向哪种具体观察行为。对过程与结果的精准把握,能让他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自然的教育方法。反之则成为人为的教育方法。人为的教育方法指的是听别人讲、学别人的东西、读别人的书。所以,在你还没有自觉地观察、认识世界之前,你的头脑里已经充塞了有关世界的种种概念,实践的匮乏让你无法掌握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人为的教育方法如果应用不当,便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有知识的学习应该有其自然的模式:记忆→知识积累→知识联系→问题分析→能力。知识是需要记忆的,它是学习的首要环节,在此基础之上,才有了知识的积累,才能到达到学习的第二个环节,此时,这些东西还不属于你自己,你要对习得的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才能到达知识学习的第三个环节。此后,你才可能凭借这些东西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总之,教育要把握一个核心:让孩子心灵觉悟。三个基本点:第一,知识联系性。有联系,才能形成能力,摆在桌上的知识并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能形成力量。第二,素质综合性。强调学生扎实基础上的特长开发,综合是修养也是保障。第三,教育长期性。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王道,孩子必须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才能不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抛弃,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个色彩斑斓的童年,能够画出蓝色的树叶和七彩的小猫咪,能够体会父母对他深深的爱,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机器。教育要有包容精神,要有塑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胸怀与勇气,如此,孩子才能正确感悟环境中的种种现象,才能绘出一个健康、绚烂的世界。

第8篇:转变观念 把游戏还给孩子

转变观念

把游戏还给孩子

------参加襄阳市城区幼教教研活动学习体会

石桥镇黑龙集幼儿园

闵艳丽

今天参加了市供销幼儿园举行的襄阳市城区教研活动,这次活动有四项内容:首先第一项是在操场听一节体育游戏活动,课题名字叫:我是超人 。这堂体育游戏课基本占用了整个操场,场地分别设置有医药箱,独木桥 ,攀

梯,梅花桩,迷宫,迷宫是用三四十个大纸箱做的,迷宫墙上贴有小动物图示,这节课主要是让幼儿以超人的身份去解救迷宫中的小动物,最后返回把小动物放进医药箱进行救治。活动导入师幼共同随着节奏欢快的动感音乐做韵律操,第二环节是超人大行动,去解救小动物,解救小动物的过程也配上了欢快的音乐,最后评比结果评选出优胜组,结束前师幼共同随着一曲轻松舒缓的音乐动起来,也还是做韵律操结束这节课。

第二项是参观各班区域活动情况,到了班上也是每个教室都设有区角,有智力区、美工区、阅读区、科学区、建构区等,有的班设有五个区,有的设有6个不等,每个班的幼儿都分组进行各个区域活动,美工区用橡皮泥

各种小动物,彩笔画自己喜欢的画,建构区用饼干盒子或者是积木进行搭建小房子,阅读区的幼儿在翻看一些彩绘书本,智力区中幼儿在进行拼图或者下跳棋等等,除此之外就是操场上的一个班,在园内一辆废旧的校车上涂鸦,一部分幼儿人手一张大纸壳,用彩笔画简笔画,根据自己的意愿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有的小朋友还能用这种方式把幼儿园外面的高楼大厦画下来。各项区域活动的开展也看不少成果,每个教室都摆满了幼儿的手工制作品,墙上展示有幼儿的绘画作品,真是琳琅满目,五彩缤纷。

第三项是在阅览室内进行区域活动研讨与点评。

此项内容首先由市供销幼儿园园长介绍了幼儿园的成长史,接着介绍了今年在杭州举行的国际性的安吉游戏幼儿教育模式。她发言的题目是:闭上嘴,管住手,把游戏还给孩子。首先用幻灯片出示了在安吉幼儿园的安吉游戏图片,可以说这些游戏是全生态的,来自大自然,接地气的。如果只考虑幼儿的安全的话,这些游戏都是我们所不敢尝试的。

是什么游戏呢,安吉县机关幼儿园现有大班游戏区5个,包括大沙水池、锅松林、欢乐运动场、户外建构、冒险岛;中班游戏区有6个:农家乐、建构、欢乐运动场、大脚丫沙池、小树林、石玩坊;小班游戏区有7个:门厅建构、玩沙、欢乐运动场、涂鸦、废旧工厂、小树林(2个)。在现场,记者看到,“冒险岛”的沟壑、山坡、草坪、秋千、木屋、绳网,不仅提供了孩子们锻炼体能的机会,更给孩子们无限的游戏想象,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原始生态性,而游戏中提供的麻袋、麻绳、木桩、木条、木箱、梯子等更可让孩子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生成各种游戏;“涂鸦区”内的瓷砖墙面、大滚筒、各号画笔、棉棒、滚筒刷、水桶、抹布、废旧材料等,

幼儿游戏环境。空间上分户外游戏区(金沙滩沙水区、建构区、运动区、野战区、野营区、农耕区等),走廊游戏区(包括休闲书吧、创意美工坊、阳光大舞台、美食一条街),班级游戏区(包括益智区、美工区、图书区、娃娃家)三大片区。

安吉游戏的教育理念,是以真正以幼儿为主体,把游戏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玩真正的游戏。同时就讲到了教师要大大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所有的游戏,教师只是站在旁边,很少说话,教师当时只能等待,教师的身份只能是观察者,分享者,在游戏都结束后,进入教室后教师就要针对今天幼儿的在外面的游戏去引导,引导幼儿找出自己今天在游戏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什么困难,应该怎么解决,自己又是怎样解决的,引导幼儿总结出自己今天在游戏中的成功之处,比如哪里做的好,为什么会做的这样好等等。再后来杨园长也提到了孩子们的安全方面存在很大的争议,有幼教专家质疑,有家长反对,但是安吉游戏的构想专家也指出了,我们幼教的目标应该定远期目标,而家长们都是近期目标就是学写字学算数什么的,而在安吉游戏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相信孩子们有自我保护能力的,或者说如果今天真的摔伤了,那就从中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在游戏中没有注意到没有做好的地方,所以才导致了摔伤,使幼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那下次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做怎么玩了。

但是我们也要结合我们自身的条件与环境,安吉游戏是我们目前不可复制的,但是我们要去模仿,去努力接近它,它只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逐渐向其靠拢。而我们现在的区域活动就有所接近,。在我的脑海里安吉游戏就好像我们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只是安吉幼儿园里游戏材料的纯天然、接地气,是那么深受孩子的喜爱,这样的环境令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无拘无束,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真正意义上自由自主的游戏。因此结合我们农村幼儿的实际现状来说,我们只能慢慢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针对这次的学习关于区域活动我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这学期目前我们每位教师首先就要学会转变角色,让自己成为组织者,观察者,参与者,引导者。其次是要设计好每一次室外游戏与室内的区域活动,然后要放手让幼儿真正地去游戏,去互动玩耍,去动手操作,最后一点是要及时小结引导,让区域活动与室外游戏落到实处。

总之一句话:目前来说,我们要做我们能做的,改变我们能改变的!

具体地操作方面我们可以在每天上午第三节的室外游戏时间尝试创新游戏,想一些新点子,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到11点进教室之后距离用餐时间有20分钟,可以引导幼儿总结一下自己刚才在室外游戏的不足与成功之处,除了安全教育的渗透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文明礼貌,道德培养方面的教育。下午第二节在教室内开展区域活动,每个区角进区前引导幼儿明确活动的内容与规则,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个别反应慢的幼儿,活动结束对每个区域要进行小结,指出优缺点,多进行鼓励,使幼儿更有意愿主动进行下一次的区域活动。

上一篇:英语口语话题及答案下一篇:个人业务总结教师